第一篇:高效课堂论文-五环教学法
编号:
论文题目:
浅谈初中数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5环教学法’”
作者姓名:马伯友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0年5月15日 籍 贯:陕西省周至县 职称(职务):中学一级数学教师 工作单位:周至县永流初级中学 详细通讯地址:周至县永流初级中学
联系电话:*** 邮政编码:710405
浅谈初中数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5环教学法’”
[周至县永流初级中学副校长 马伯友] 【内容提要】
本文是笔者近年来组织、指导周至县永流初级中学开展课堂改革的经验总结。他结合初中数学课,从‚准确定位,树立科学的现代课堂教学理念‛‚总结经验,初步形成我校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及‚抓住2个保障,确保课堂教学有效、高效‛三部分对该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5环教学法’”作了简要介绍。
【关键词】 永流初级中学 数学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5环教学法’‛
课程、课堂改革是《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省、市、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目前着力倡导、狠抓的一项基础系统工程。我校积极响应县局号召,结合我校实际,开展了系列试点、推进工作,经过近2年的不懈努力,已初步见形,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5环教学法’”。笔者组织、参与了我校高效课堂模式的校本研修。为了将我校的高效课堂不断推向新高,现以初中数学课为例,将我校的初步做法向各位同仁做以简要介绍,敬请指导。
一、准确定位,树立科学的现代课堂教学理念
经过不懈的学习、实践与探索,事实让我们意识到,思想定位不准,课堂改革要旨不明,就无法开展科学的探讨与研究。经过多次专题研究,同志们逐步统一了认识
①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课堂改革的最高目标就是‘培育人’‘成就人’,最终目的是实现课堂“高效”。越来越明白:推动课堂高效旨在‘减负增效’。
②检验课堂是否有效、高效的‘唯一标准’就是看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否获得了‘进步或发展’。
③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出发,以“目标性、针对性、高效能”为特点,以促进教师工作角色的转变,变‘备教材,备教法’为‘备学生,备学法’,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师生负担减下来”。这样的课堂,才可称之为“高效课堂”。
有了这样的定位,在课程标准理念与各级课程课堂改革精神的指导下,我们大胆借鉴江苏省洋思中学等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进一步明确了我校科任教师与全体学生在新时期全面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探索、实践时,我们应该树立的几个基本理念。那就是:
1、高效课堂的‘一个核心’是能力立意;‘两个重点’是集体备课和学习小组建设。
2、高效课堂应努力做到的10个“3”:
“3个转变”:教师变导师;教室变学室;灌输变探索。
学生学习的‘3个定位’:自主、合作、探究。
对教师指导的‘3个要求’:导而弗牵,严而弗抑,启而弗达。
应建立的‘3种师生关系’:平等、尊重、合作。
课堂建设的‘3个标准’:开放、情感、高效。
课堂讲求的‘3动’是身动,心动,神动。“3量”是信息量,思维量,训练量。
小组学习的‘3种形式’:自学,对学,群学。
注重培养学生的‘3种能力’:思维力,表达力,生成力。
课堂评价的‘3看’:看教师是否高效使用导学案和组织当堂检测,看是否充分调动和发挥了学习小组及其小组长的作用,看是否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全体学生的学习状态。
3、统领高效课堂的3个观点:
新的教学观:不是教知识,而是让学生学会,会学,乐学。
新的学生观:面向全体学生,平等对待每位学生。
新的质量观: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第一要务。成绩是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但决不是唯一指标。
二、总结经验,初步形成我校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
经过近2年的实践、探索,尤其是每学期一次的总结、研讨会,我们经历了理念统一,模式要点实践完善,直到今年9月初,我们才初步确定了我校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为了便于引导、操作,我们提出了‘5环教学法’。经过近2月的实践,以初步成形。这个模式由如下4部分组成:
一、课堂教学工作理念: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为学而教。
二、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5环教学法”
我校推行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5环教学法’”,是一种教学模式,一种课堂教学结构,也是一种教学方法。这个模式可概括为三句话: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这个模式提倡:以学定教,以教导学,少讲多练,精彩点拨。这个课堂结构的实质:努力实现课堂全过程的学生自学。
三、先学后教,当堂训练“5环教学法”常规要求: 【第1环节】 辅助(1-2分钟):
导课,板书课题,揭示、板示‘学习目标’,自学指导。
【工作要求】
⑴‘学习目标’主要是理解知识,培养能力方面的。在广度、深度上必须与教材、课标‘基本要求’保持一致,且目标叙述要具体,要简明扼要,一目了然。如在初中数学,不能认为地降低,将‘会运用’降低到‘知道、理解’的程度,也不能随意拔高,将该‘知道、理解’的,不能要求“会运用”。
⑵“学习目标”的制定,要订的‘准’‘简’‘短’,更要具体、细化,要突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还要突出学科思想、方法等。
⑶“目标叙写”基本要求:
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非教师。行为动词必须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行为条件要明确,提出的,是学生学习之后预期能达到的最低水准,而不是无法实现的最高要求,可用于评量学生的表现。
⑷“学前指导”要让学生明确当堂学习路线图,指导、激励学生自学;
⑸“自学指导”要具体,起码要让学生明确4方面的内容:自学的内容、方法、时间与要求(即告诉学生自学后如何检测)。
在初中数学课教学,自学指导常有‘思考题’,它直接关系到学生自学的路子和效果,须我们认真、精心地设计。设计时,更要注意启发性,便于学生理解新知识,找到规律,能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2环节】 先学(15分钟左右)——在老师引导之下的学生‘自主学习’。
在导学案的引导下,学生带着思考问题,在规定的时间内,自主地看书学习练习与检测。其中,教师‘及时引导,恰当点拨’是关键。
【工作要求】
⑴学生按老师‘学前指导’要求,认真看书自学,老师巡查、督促,把握进度,适当调整。
切忌两点:①自学时,不可平均用力,要分清主次,重点、新知识要带着思考问题精读,有利于对重点、难点的理解。
②自学时间要适当,不宜过长,以初中数学为例,一般6分钟为宜。也不能过短,防止走过场。同时要鼓励‚比谁自学效果好‛。
这环节,要求老师:“三勤一不勤”,即:‚腿要勤‛,走下讲台,进行巡视,督促学习行为习惯差、学习困难的学生学习,调查发现学生在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寻求、引导解决的方法。切忌:不宜辅导后进生。‚脑要勤‛,要进行二次备课,及时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心要勤‛,要十分关注两类学生(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和学习能力欠缺的学生);‚嘴不要勤‛,不要随便讲话,避免干扰学生,不要用你的思想代替学生的思想。
⑵一般地,‚看书”“检测‛是‚先学‛的两个关键环节。⑶可采用提问、板演、书面练习等手段‘检测’自学效果。⑷检测自学效果。
检测方式:书面检测为主,板演+全体做。
检测对象:面向中下游学生。检测题要着眼基础与课标‘基本要求’,要以最后一名学生为起点设计试题,力争使人人有成就感。
检测作用:通过检测,要充分暴露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第3环节】 后教(10分钟左右)——让学生互教,兵教兵,教师补充讲解。
本环节主要针对‘先学’结果,学生更正,学生讨论,最后教师点拨、讲解、补充、归纳、总结。
【工作要求】
⑴引导质疑。小组质疑,交流,解决自学检测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全班质疑,交流,再解决自学检测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
⑵对学生自学“对‛的,要引导学生总结出方法、规律性东西,力争从个别上升到一般。“错‛的,要帮助学生找出出错的原因,引导学生自己更正,或其他同学帮助更正,并总结、归纳出规律性的东西。
⑶这个环节,以老师引导为主,学生之间互动为主,主要交由学生完成。经过这样的引导,还有不会的问题,此时,老师一定要讲透、讲清。
⑷一般地,‚更正”“讨论‛是‚后教‛的两个关键环节。尤其对初中数学,即使学生更正或作‘对了’,也要引导他们说出‚为什么对‛?‘错了’,更要讨论‚为什么错‛,以加深对概念、方法的理解。
⑸这个环节,是帮助后进生解决基本问题,是‘补差’。同时,优秀生通过帮助后进生纠正错误,教学相长,更加透彻地理解知识,增强能力,又是‚培尖‛。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⑹老师点拨、讲解要做到‘3个明确’:
“内容”:主要讲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内容;
“方式”:先兵教兵,学生间相互更正、质疑、讨论,可生生、师生互动,老师注意适时点拨、引导。最后,教师讲解。尤其是初中数学,老师的点拨,重点应放在本节课的概念、公式、法则、定理与例题的‘结合点’上。
“要求”:教师不能就题讲题,只找答案。‘应重点’引导学生寻找规律,帮助学生归纳、总结,上升为理论,引导学生预防运用时可能出现的错误,以免学生走弯路。
【第4环节】 当堂训练(13分钟左右):
当堂完成基础训练作业(初中数学主要是课本上的练习和习题。要有选择,分层次,量适当)。
【工作目的】
⑴通过严格练习,把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内化。⑵检测每个学生是否当堂达到了‚学习目标‛,做到‚堂堂清‛;
⑶便于老师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实际,课外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更正,或作必要的辅导。
【工作要求】
⑴在规定的时间内,当堂完成规定的训练作业,不得向课前、课后延伸。
课后完成,往往导致作业‚正确率极高‛,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无法暴露,而实际掌握、考试成绩不高。这都是‚一人会,全班对‛造成的。为此,我们要做到以下2点:
首先,要以‚作业必须当堂完成‛为突破口,采取极端措施,强力推行这一点。其次,必须做到:一堂课的教学任务,必须在30分钟以内完成,10—15分钟完成作业,课后教导处随机抽查。我们要大力提倡:压缩两头(力争减少课前预习,减少课后作业),保中间(确保课堂40—45分钟的效益最大化)。
⑵训练设计要坚持“两为主”(以课标‘基本要求’为主,以差生水平为主),要关注“四性”(基础性、层次性、梯度性和典型性),力求“分层次”(可分为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更要注意“量”和“深度”;
⑶老师要巡视,督促学生独立完成,调查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
【第5环节】 小结、课堂学生学习表现评价与作业布置(1-2分钟)。
四、课堂模式的使用:
我们明确告诉大家:
1、我们提出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5环教学法’”,只是一般的课堂操作方法,它主要采取‘集中学,集中教,集中练’。即‘一次性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种课堂教学方法,在数学、历史等学科教学中常用。但是,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课型,仅初中数学课,在新授课中,还分“例题课”与“概念+例题课”,当然,还有“复习课”,其课堂教学模式可有,也应该有不同的变化,因此,要求同志们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一定要注意“灵活运用。有时,也可‘分散学,分散教,最后当堂练’。即‘几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在语文、外语等学科中常用。有时,也可小步走,‘学一点,教一点,练一点’。即‘边学,边教,边练’。当然,这种方法在小学低年级中常用。
不管怎样,有一点不变:先让学生学,发现问题后才教——兵教兵,教师补充。
2、“先学后教,当堂训练‘5环教学法’”是一种课堂模式,一种课堂结构,旨在引领大家开展有效、高效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更希望同志们把她当作一种教学方法,深刻领会其方法要旨、精髓,使她为我所用。
三、抓住2个保障,确保课堂教学有效、高效。
实践让我们意识到,‘导学案’和‘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能否有效、高效的强有力保障。为此,我们对‘导学案’和‘课堂评价’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下大气力狠抓了它们的落实到位。
一、关于导学案:
首先,我们明确了导学案的基本功能、作用:导学案就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工作方案,她具有“导读,导思,导做”的功能,是指导学生“自主、高效学习”的路线图,是帮助教师了解学生、了解学情,沟通教与学的桥梁。导学案的真正功能应该是‘导学’,而不是‘导教’。
其次,明确了导学案设计的基本理念、原则,导学案的基本构成、编制流程与要求等一系列问题。具体如下:
1、导学案设计的基本理念:
以设疑、激趣为先导,揭示规律为重点,精讲精练为策略,指导参与为途径,创新思维为方向,贯彻新课程标准为理念,整体高效为目标,注重教学细节的挖掘,关注师生和谐关系的构建。
2、导学案设计必须坚持的9个基本原则:
主体性原则,探索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灵活性原则,梯度化原则,分层设置原则,能力立意原则,创新性原则,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原则。
3、课时导学案的基本构成:
一节课的导学案,一般由3个基本模块构成:预习案,探究案,训练案。
4、实现导学案优质、高效与资源共享的基本途径:集体备课。
5、编制导学案的基本流程:
以年级学科备课组为单位,在规定日集体进行。具体编制导学案时,可按如下基本流程进行:
备课组长提前分工,分课(章节)确定主备人,并进行初次集体研讨——主备人根据初次研讨意见,提前完成导学案初稿——提前2周二次研讨导学案——备课组长定稿审批——印发、实施——课后优化。
6、导学案编制的基本要求:
导学案要做到4个‘符合’:符合新课程标准理念、要求,符合具体教学模块要求,符合3维目标要求,符合教师、学生、学习内容实际要求。
第三,我们还进一步明确了“导学案的具体使用方法”,那就是: 要根据高效课堂的基本环节设置顺序,依次带领学生完成:(1)预习、自主探究:(上课前或课堂下发到学生手中)
学生在预习案的导引下,学生带着思考问题读书自学,通研教材,自主探究,完成预习。
【要求学生】 用双色笔勾画出重点、难点,理解教材基本内容,记录自己的疑惑点。
(2)课堂探究:
在预习、展示的基础上,紧紧围绕“课时学习目标”,预设问题,引导学生通过下列活动完成“课时学习目标”。
①分组合作,讨论解惑;②展示点评,总结升华;③清理过关,当堂检测。(3)课堂训练:
适时发放,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究,让学生一定要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与喜悦。
我们在这方面,还不能忘记经常提醒各位同仁:编写导学案时,不能轻视如下两点: ①必须关注‘预设’与‘生成’。
②必须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
二、关于课堂评价:
在我校,我们倡导:学校、年级、备课组、班级及其学习小组,要分别成立不同层次的“高效课堂评价小组”,负责对教师、学生的课堂教与学进行量化评价。而班级课堂评价是其关键、核心。
在“班级课堂评价”方面,我们实行:“课堂评价、小组评价与周月学期评价”3维评价体系。
1、课堂评价:
各班必须在黑板的右侧设定“课堂评价表”。每节课,任课老师必须对各组同学的课堂“解答问题、评价别人”的展示情况进行量化评价,及时板示在“课堂评价表”上。值日班长负责将1天的课堂评价汇总,将其结果填写在“课堂教学周评价表”内。
2、小组评价:
小组内设“课堂学习小组评价表”,由小组长负责对组内所有成员每节课在‘班级课堂上’的表现的老师评价进行登记,每天小结,每周汇总,量化积分,确定出“组内周学习之星”。报班长复核,公布。
3、周、月、学期评价:
各班必须在后面黑板的右侧设定“高效课堂教学周评价表”。由班长汇总一周的情况,确定出“周学习小组之星”。同时,公布各学习小组“学习之星”。
在周评价基础上,依次办法,汇总、统计、公布出“月、学期学习之星”,报学校教导处表彰、奖励。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特别要求各位任课同志要明确:新时代的课堂评价体系,必须体现正确的课堂价值追求。我们必须清楚:①教育的过程,就是塑造灵魂的过程,是主流价值观形成、确立的过程。②知识仅是载体,它承担着诸如理想、信念、诚信、责任、尊严、忠诚、勇敢、坚韧等社会主义社会价值观的形成。
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是我们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不断追求的历史使命。我校在这方面才迈开了关键的一步,与兄弟学校还有很大的差距,与党和人民的要求差距甚远。我们有信心在县局的正确领导下,带领我校同仁不懈努力,不断将我校课堂教学推向一个新水平的“高效”。
【参考文献】 《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二篇:论五环教学法打造生物高效课堂
五环教学法打造高效生物课堂
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全体学生主动而积极的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本校为打造高效课堂,特此研究推行“五环教学法”,即自主预习、教师精讲、讨论合作、跟踪练习、反思小结五个环节的教学模式,本文将详细分析五环教学模式如何具体应用在生物课堂以提高课堂高效性。
一、指导学生自主预习
学习离不开学生的主动性,高效课堂必须建立学生的预习基础上进行的,预习可以帮助学生熟悉课上所要学习的知识,做好上课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做到听课心中有数,不至于到课上手足无措。预习可以使学生明确课堂的重点,找出理解上的难点,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地去听课,加深学生听课时的理解,从而能够很快的吸收新知识,提高听课效率。另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预习可以培养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那么教师该如何指导学生预习才提高效率呢?
教师精心设计导学案是指导学生完成预习的关键。导学案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基础知识梳理、深度思考、当堂训练等内容。生物有很多基础的知识需要同学们梳理和记忆,预习时,学生可参照导学案,先把要教材浏览一遍,然后再把导学案中第一部分的基础知识的填空部分先完成,浏览过程中使自己对新课心中有数,在教材上的重点知识,总结性的语句进行圈点勾画或批注。预习中,参照导学案—定要把新课内容的重点和疑点找出来,然后把重点和疑点带到课堂上去。
二、教师精讲
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积极创设有利于新知识学习的教学情景,具体包括知识的铺垫、新知识的引入激疑、学习热情的激发等。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不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就像导演,要演出一部好的戏,离不开导演的惊喜编排,所以在上每堂课之前,教师都应该仔细阅读大纲,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精讲细练,提高课堂有效率。
1.吃透教材,掌握学生
根据教材内容,掌握学生学习基础,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学习习惯确定哪些内容需要讲,是详讲还是略讲,哪些知识需要练,是简练还是反复多练,只有吃透教材,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才能做到该讲则讲,宜多练的多练,做到胸中有数。
2.把握重点、难点,注重精讲策略
精讲就是要讲准,言简意赅,寥寥数语使学生开窍,但又不能讲得过于简单,说理不透,使学生不能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精讲应讲在“点”上,它需要教师把握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教学内容、知识深浅、学生的可接受性及领悟程度采取灵活的教学策略。生物跟生活联系紧密,教师课堂上为加强学生的理解可以联系生活,也可提高课堂趣味性,比如讲细胞失水和吸水的引入就可以用植物烧苗、腌菜、注射药品时需用生理盐水做溶剂等实例引起学生的注意,讲神经调节时可以用膝跳反射为例,讲DNA引入时可以让同学们思考DNA在生物中的应用,也可以讲开膛手杰克的故事,让学生们意识到DNA技术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讨论合作
新课程标准和创新教育理论都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创新素质的培养离不开探究行为,探究行为的产生则源于问题,因此要多改编一些开放性、存在性、探索性问题,供学生思考和探索,作为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研究性学习,努力做到激活学生思维、培养求异、创新能力。
问题探究的起点是问题的产生,可以是在情景构建的基础上引发学生发现问题,也可以是教师根据学习目标直接创设问题。要求教师要把问题明确的呈现给全体同学,具体包括板书、口述、学案或在相关资料中选择等方式,要让学生一看就懂,一听就能记住,一次探究的内容不可太多,建议将全部内容适当分割,采用各个击破的方式组织教学。
教师要给学生适当的指导:用多少时间、实现什么目标、如何自主学习、如何小组合作、怎样发现问题、怎样做记录、实验要注意的事项等。
教师一是要了解和梳理学生遇到的疑难和问题,并基本掌握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究情况;二是要对学生适时予以指导鼓励,要特别注意有困难的学生,以适当的方法进行辅导,对速度快、效果好、创新性强的学生要及时鼓励表扬。
在讨论中,学生各抒己见,我对能言善辩,一针见血地答出问题的学生大力表扬;对首次“登场”,言语拘谨的学生,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更要当场给予鼓励。学生讲错了,教师要善于点拨,积极引导。时间久了,学生就会养成积极思维、乐于表达的好习惯。
四、跟踪练习
课堂练习对于引导学生把知识运用于实际,发展学生的能力有重要的作用,设计练习时,练习内容要结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难度适当,数量适宜,精选典型题目,对难点、易混点、易错点,可一点多题强化巩固,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针对全国卷,生物表述题比较多,这种题型学生相对弱,一定要设置相应题型,指导学生学会用生物学的观点来分析问题。学生练习时,教师要勤于巡视检查。通过巡视、敏锐地观察和了解学生在做题中可能出现的不良习惯和表现,并及时提醒矫正。
五、反思小结
一堂课的最后,要给学生时间反思总结,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归纳、总结、理清知识脉络;学会将当堂学的知识构建知识框架,在总结中应引导学生对新知识进行概括,另外,根据练习的检查情况,抓住具有共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对知识内容、问题策略、思想方法进行归纳。
第三篇:20141211125258_高效政治课堂——五环高效教学法
高效政治课堂——五环高效教学法
新一轮教育改革以来,不少政治老师为探求本学科高效授课的捷径,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效,我也从中受益匪浅。然而,我不敢固步自封,也迈开探索步伐。一个偶然机会,因受农业生产依靠改革生产模式创造出“特高产”的启示,萌发革新课程模式打造政治高效课堂的念头。理清思路,知难而进,终于创设出“政治课五环高效教学法”。创设至今,三载有余,这种方法切实可行,且卓有成效。一节课的五个环节,每个环节都能体现高效之优点。我现将这种模式及实际应用介绍如下,与各位同仁共享。
“政治课五环高效教学法”,即把一节课分成相互联系的五个小环节,每个环节各具功能,真正实现每个环节的优化,以此促成政治课堂的高效率。
一、创设情境环节
一课开讲,以情境创设巧妙引入,方法简便易行,而又容易操作。一般来说,它从小处入手,展示给学生的可以是问题、游戏、名言警句、图片、新闻、漫画、故事、情景剧、歌曲,等等。总之,只要能很好地为本节教学关键性内容服务,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均宜。这一环节功能有二:一是使学生思想收回迅速;二是由此及彼渗透新知,可谓一箭双雕。
我在讲授《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时,创设的情境是让学生进行“夹豆子比赛”,方法是:给学生一杯豆子、两根吸管,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把杯中豆子移到桌面上。学生情绪高涨,想出多种夹豆方法,并且惊奇地发现用两根吸管同时吸豆的方法更为快捷。我因势利导,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此种方法优点显著?大家争相发言,较为准确地说出了这种方法的科学性。小小的比赛,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了掌握科学方法的重要性。这样,学生思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自然融入到“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课文之中,可谓事半功倍,学生一开课便成为课堂的主宰,这样好的开课,自然是高效的。
二、尝试探究环节
这一环节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新知识进行有效的自主性学习。它包括两个环节。
1.引领探究。课前教师根据集体备课的内容精心拟定,将学生读课文要弄懂的内容以提出问题的形式制成课件,让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自主或合作探究。比如,学习《心灵导航》一文,我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由前到后、由浅入深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的思路沿着问题自主学习,避免学生学无方向、学无目标、一切放任自由,课堂热热闹闹、课下收效甚微的现象。这样充分利用好课堂上的每一分钟,让这一法定时间有效服务于提高学科质量,真正让课堂出实效,出高效,确保教学的有序进行。
2.质疑互探。在上段教学完成之后,教师鼓励学生对课文内容大胆质疑,然后让学生自己探究或合作探究,如所质疑的问题,学生确实无法找到正确答案,教师再作讲解。比如在学习“文明交往”时,学生提出质疑:“不打不相识”中的“打”算不算文明交往?经过同学和老师的共同探讨找到基本满意的答案,对课文的学习达到了一个深度,避免了只在同一浅层面上的学习讨论,重复浅显的表面问题,把学生的“探”与教师的讲巧妙结合,主体和主导双双发挥作用,课堂自然高效。
三、应用示范环节
应用示范环节中的“示范”指的是举出其中实例;“应用”指的是将前段学习中获得的知识应用到所举实例中去。换言之,运用“尝试探究”所获得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所学知识得到印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能力之目的。
思想政治课是非常灵活而且十分贴近生活的学科,理论与实际联系十分密切。基于此,有时我把课本探究中的案例当作“应用示范”的例题,有时精选学生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事例,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比如,我在讲解《生命宝贵》一课时,“应用示范”的例题是让学生谈论自己家庭中饲养的动物,种植的植物,以及周边乡村种植的农作物生长状况如何。这样,学生很容易想到2010年冬至2011年初春连续几个月大旱,造成干旱的原因是环境被破坏。通过这些熟知现象的分析,学生体会到要爱护环境,保护动植物,实际上也是在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在保护我们自己,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
应用示范这一环节要根据思想政治课的特点,精心选择精心设计例题,力求少而精。当然,还要做到难易适度,以让学生“掂掂脚跟就能摘到果子”为宜。
四、训练深化环节
顾名思义,这一环节的任务是在“应用示范”的基础上进行“训练”,而且在“训练”的基础上将知识进一步得到“深化”,当然也可叫做“深化训练”。
训练需要题目,拟题时,要抓最关键、最能体现新学的知识来设计题目,力求有较强的针对性,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在运用中不断加强对知识点的进一步理解,从而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同时做到因教材拟定训练题目,书面的、口头的、肢体的、虚幻的等均可,只要有利于发挥学生这个主体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教师就应该放手让学生进行题目设计。
我在教学实践中常常精选最能印证新知识点的训练题,有时从练习册上精选,有时从网络上下载与之相关的典型案例、材料,设计成问题进行训练深化。比如,我在讲《我和父母》这课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父母对子女的爱,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汶川大地震中有关母爱的典型事例和图片,让学生从中受到爱的洗礼,被母爱的力量所震撼。
“应用示范”和“训练深化”两个环节是有区别而又有相似点的,其区别在于,“应用示范”是通过训练印证新知、领悟新知,通常是较浅层次的,而“训练深化”是通过训练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通常是较深层次的。二者形成阶梯形,一般情况下逐环进行;但是,如果教材比较简单,问题比较容易解决,二者就可以合二为一,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五、总结体会环节
这一环节的任务是对本节所学的内容进行梳理归纳,而后在同桌之间相互交流,或谈本节课的主旨,或谈人生感悟,或谈本节收获,或谈学习新发现,或谈学习此文后萌发的理想追求,等等。当然,也可以先在小组内发言,还可以直接在班内发言。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将问题补充整合,对本节所学知识给予整体小结。当然,最后的小结有时也可以由教师来完成。“总结体会”环节做得好,可以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有利于下一节课的学习;反之,忽视“总结体会”这一环节,这节课所学知识是零乱的、不系统的,它不能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上来。
以上介绍的是“政治课五环高效教学法”,它的最大特点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指数高。按照这个模式打造的课堂不再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课堂,而是学生自主探究知识、自主研究问题的课堂,更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新一轮教育改革以来,不少政治老师为探求本学科高效授课的捷径,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效,我也从中受益匪浅。然而,我不敢固步自封,也迈开探索步伐。一个偶然机会,因受农业生产依靠改革生产模式创造出“特高产”的启示,萌发革新课程模式打造政治高效课堂的念头。理清思路,知难而进,终于创设出“政治课五环高效教学法”。创设至今,三载有余,这种方法切实可行,且卓有成效。一节课的五个环节,每个环节都能体现高效之优点。我现将这种模式及实际应用介绍如下,与各位同仁共享。
“政治课五环高效教学法”,即把一节课分成相互联系的五个小环节,每个环节各具功能,真正实现每个环节的优化,以此促成政治课堂的高效率。
一、创设情境环节
一课开讲,以情境创设巧妙引入,方法简便易行,而又容易操作。一般来说,它从小处入手,展示给学生的可以是问题、游戏、名言警句、图片、新闻、漫画、故事、情景剧、歌
曲,等等。总之,只要能很好地为本节教学关键性内容服务,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均宜。这一环节功能有二:一是使学生思想收回迅速;二是由此及彼渗透新知,可谓一箭双雕。
我在讲授《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时,创设的情境是让学生进行“夹豆子比赛”,方法是:给学生一杯豆子、两根吸管,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把杯中豆子移到桌面上。学生情绪高涨,想出多种夹豆方法,并且惊奇地发现用两根吸管同时吸豆的方法更为快捷。我因势利导,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此种方法优点显著?大家争相发言,较为准确地说出了这种方法的科学性。小小的比赛,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了掌握科学方法的重要性。这样,学生思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自然融入到“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课文之中,可谓事半功倍,学生一开课便成为课堂的主宰,这样好的开课,自然是高效的。
二、尝试探究环节
这一环节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新知识进行有效的自主性学习。它包括两个环节。
1.引领探究。课前教师根据集体备课的内容精心拟定,将学生读课文要弄懂的内容以提出问题的形式制成课件,让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自主或合作探究。比如,学习《心灵导航》一文,我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由前到后、由浅入深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的思路沿着问题自主学习,避免学生学无方向、学无目标、一切放任自由,课堂热热闹闹、课下收效甚微的现象。这样充分利用好课堂上的每一分钟,让这一法定时间有效服务于提高学科质量,真正让课堂出实效,出高效,确保教学的有序进行。
2.质疑互探。在上段教学完成之后,教师鼓励学生对课文内容大胆质疑,然后让学生自己探究或合作探究,如所质疑的问题,学生确实无法找到正确答案,教师再作讲解。比如在学习“文明交往”时,学生提出质疑:“不打不相识”中的“打”算不算文明交往?经过同学和老师的共同探讨找到基本满意的答案,对课文的学习达到了一个深度,避免了只在同一浅层面上的学习讨论,重复浅显的表面问题,把学生的“探”与教师的讲巧妙结合,主体和主导双双发挥作用,课堂自然高效。
三、应用示范环节
应用示范环节中的“示范”指的是举出其中实例;“应用”指的是将前段学习中获得的知识应用到所举实例中去。换言之,运用“尝试探究”所获得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所学知识得到印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能力之目的。
思想政治课是非常灵活而且十分贴近生活的学科,理论与实际联系十分密切。基于此,有时我把课本探究中的案例当作“应用示范”的例题,有时精选学生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事例,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比如,我在讲解《生命宝贵》一课时,“应用示范”的例题是让学生谈论自己家庭中饲养的动物,种植的植物,以及周边乡村种植的农作物生长状况如何。这样,学生很容易想到2010年冬至2011年初春连续几个月大旱,造成干旱的原因是环境被破坏。通过这些熟知现象的分析,学生体会到要爱护环境,保护动植物,实际上也是在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在保护我们自己,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
应用示范这一环节要根据思想政治课的特点,精心选择精心设计例题,力求少而精。当然,还要做到难易适度,以让学生“掂掂脚跟就能摘到果子”为宜。
四、训练深化环节
顾名思义,这一环节的任务是在“应用示范”的基础上进行“训练”,而且在“训练”的基础上将知识进一步得到“深化”,当然也可叫做“深化训练”。
训练需要题目,拟题时,要抓最关键、最能体现新学的知识来设计题目,力求有较强的针对性,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在运用中不断加强对知识点的进一步理解,从而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同时做到因教材拟定训练题目,书面的、口头的、肢体的、虚幻的等均可,只要有利于发挥学生这个主体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教师就应该放手让学生进行题目
设计。
我在教学实践中常常精选最能印证新知识点的训练题,有时从练习册上精选,有时从网络上下载与之相关的典型案例、材料,设计成问题进行训练深化。比如,我在讲《我和父母》这课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父母对子女的爱,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汶川大地震中有关母爱的典型事例和图片,让学生从中受到爱的洗礼,被母爱的力量所震撼。
“应用示范”和“训练深化”两个环节是有区别而又有相似点的,其区别在于,“应用示范”是通过训练印证新知、领悟新知,通常是较浅层次的,而“训练深化”是通过训练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通常是较深层次的。二者形成阶梯形,一般情况下逐环进行;但是,如果教材比较简单,问题比较容易解决,二者就可以合二为一,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五、总结体会环节
这一环节的任务是对本节所学的内容进行梳理归纳,而后在同桌之间相互交流,或谈本节课的主旨,或谈人生感悟,或谈本节收获,或谈学习新发现,或谈学习此文后萌发的理想追求,等等。当然,也可以先在小组内发言,还可以直接在班内发言。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将问题补充整合,对本节所学知识给予整体小结。当然,最后的小结有时也可以由教师来完成。“总结体会”环节做得好,可以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有利于下一节课的学习;反之,忽视“总结体会”这一环节,这节课所学知识是零乱的、不系统的,它不能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上来。
以上介绍的是“政治课五环高效教学法”,它的最大特点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指数高。按照这个模式打造的课堂不再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课堂,而是学生自主探究知识、自主研究问题的课堂,更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第四篇:五环教学法
五环教学法
贾宋镇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我校语文组经过不断地学习、探索与实践,既继承了自己教学中的成功经验,也吸取了名校的教学精髓,创建了既能体现语文课教学特点又符合本校学情的语文新授课教学模式。
一、预习——指导检查,明确目标。(3分钟)
预习就是让学生使用工具书和有关资料预先学习课本内容、扫除文字障碍,了解教材,尽力试解疑难,获取一些知识,找出弄不懂的问题,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要在研究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的基础上,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预习。
可根据每课的预习提示或自读提示,按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有计划地设计一些预习题。预习提纲的模式可用:1、本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突出课文主要内容的重点段和关键词语有哪些?3、还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难题?这样,通过预习,学生从整体上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理清了文章的写作思路。长期坚持,学生会逐渐养成自觉预习,积极思考,勤查字典的好习惯。
教学中,教师还要重视对学生的预习进行指导和检查,这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
二、诵读——以读促学,感知文意。(10分钟)
读书,是直接进行知识的汲取,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之一。读书主要指课堂上教师指导下的读书。读书能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衡量读书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也是读书活动能否深入下去的关键。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读书时,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如在分析《我的叔叔于勒》的过程中,学生们积极踊跃,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有的学生提出: 克拉丽丝认出于勒之后,为什么会“哆嗦”?从“我”的观察角度描写于勒,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课文对“我”的语言和心理进行了描写,可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人?通过对比,揭示了一个怎样的主题?这几个问题弄懂了,课文内容基本上就明白了。
学生能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检验学生阅读能力及思维能力的重要标志。质疑能引起研究,研究才能解决疑难,这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所以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我鼓励学生从各个角度提出问题,以供学生在读中思索,在思索中反复读,以求全面而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讨论——交流合作,共同进步。(10分钟)
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容易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有效地解决问题。当意见不一致时,能进行理智地分析,让争论成为学习的起点。学生通过预习读书,简单的问题已经解决,但对难度较大的问题仍然会存在一些模糊的、片面的,甚至错误的认识,个体思维遇到障碍无法进行时,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见解而引发争执,此时开展恰当的议论,调动群体智慧,使个人思维能力在“群体思维”的作用下得到锻炼和发展。
在讨论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景,利用学生强烈的创造动因和表达欲望,抓住热点,收集议论信息,启发引导,调控学生的思维角度,使议论始终围绕主题进行。同时,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倾听、质疑和反驳,善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学会相互更正、补充和求同存异,促进信息的横向交流,使学生从思维上和知识上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对精彩的发言和独到的见解要及时表扬,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享受成功的愉悦。对难度较大、分歧较多、议论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产生了渴求解答的心境,为教师的讲解作了铺垫。仍以分析《我的叔叔于勒》为例,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供学生们议论: “我”的母亲原先怎样称呼于勒,后来又是怎样称呼的?从称呼的变化上,可以看出她是怎样的一个人?在讨论中,学生各抒己见,我对能言善辩,一针见血地答出问题的学生大力表扬;对首次“登场”,言语拘谨的学生,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更要当场给予鼓励。学生讲错了,教师要善于点拨,积极引导。时间久了,学生就会养成积极思维、乐于表达的好习惯。
学生讨论的问题应与课文中心思想有密切联系,具有普遍意义,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讨论的题目要有利于突出课文的重点、难点,并且难度要适中。一语道破或难度太大,都引不起学生兴趣,不利于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培养。讨论题目的提出,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属于理清课文脉络的讨论题可放在预习后,讲读课文前体会重点词、句、段的讨论题可放在预习后,讲读课文前体会重点词、句、段的讨论题可放在讲读中进行有关人物评价、推测故事结局的讨论题可放在讲读后进行。
四、精解——解惑释疑,拓实能力。(10分钟)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适时、恰当、精炼的讲解是学生顺利达标的关键,是学生获取知识,理清思维的桥梁。在整个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适时进行启发、引导和评价,对那些通过预习、读书,讨论中仍有疑问的地方进行点拨、讲解。课堂教学结束时要精讲作结,有的放矢,照应目标,指出本节课的重点和关键,使学生所学新知识与原有旧知识同化、顺应,纳入知识结构,形成知识体系。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语文科目的之一是使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能够自求了解,了解不了的才给学生帮助一下,困惑得解,事半功倍。”
五、练习——巩固知识,提升能力。(12分钟)
练习是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理解、消化,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环节,是提升差生、拓实优生,提高能力的主要手段,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是语言训练,这就决定了教学重点是在“语言文字训练上”。学习一篇课文,不仅要了解课文“写什么”,更要掌握课文是“怎样写的”,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以学生的语言训练为主线,运用朗读、默读、背诵、听写等多种手段,增强语感。教师不仅要注重讲读中的精讲巧练,还要搞好综合练习课的基本功训练。紧扣课文的训练重点,把字、词、句、段的训练与课文内容结合起来。以《背影》第三课时的练习课为例。我在有重点地指导学生写生字、新词的基础上,以书后练习题为依据,组织学生体会重点句子表达的神情,揣摩句子的含义选择填空并紧扣“口述买橘子的过程”这个训练重点,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练习口述,从而全面地完成了本课的训练任务。
“预习-诵读-讨论-精解-练习”各环节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的。每环节都能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并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几年的语文教学试验,我们认为这种教学模式符合语文学科的教学规律,是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
第五篇:五环教学法论文(陈超)
五环教学法
作者姓名
蒙庚贵(所在单位:三台一中)
陈超(所在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摘要 五环教学法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包括目标导航、激活思维、组织讨论、问题探究、达标导练等五环,这一五环教学模式的应用提高了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
目标导航;激活思维;组织讨论;问题探究;达标导练。
正文
“五环”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师引导为前提,以学生自学、合作、交流、应用、反思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思路。教师为学生构建学习的平台(知识、环境和程序等),通过师生、生生的互动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创新、共同提高,实现将知识、能力和情感内化升华的目的。“五环”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是:情景构建、问题探究、交流提高、应用拓展、反思升华。需要明确的是,五个环节并不是将课堂简单区划为五个时段,即可以将一堂课整体分成五个环节,也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将内容分割后,对每个任务根据“五环”的思路组织教学。
目标导航
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一个人一生中所获得的知识大部分是依靠自主学习,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引导目标是关键,我在教学中十分重视目标的导航,目标的导航锁定了学习目标,明确了核心内容,从而使学有目标、学有方向,有的放矢,增强了学习的针对性、目的性。进而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实践证明,需要是一种非常活跃的心理因素。一种需要满足了,又会产生新的需要,这便不断增强自主学习的动力。在自主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中,针对目标,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自学教材。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课前看、课上看、课后看、全文看、重点看、穿插看、重要内容反复看。同时,教给学生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学习就从被动变为主动,增强了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
在目标导航这一环中,我着重抓好以下工作。具体做法是:
1、以趣引标。
2、明标引学。
3、设法助学。
4、评效促学。激活思维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因为强加灌输会挫伤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扼杀他们的学习兴趣,窒息他们的思维。因此,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思维,要善于设问,经常设问,可以使学生异常兴奋,议论纷纷。这样学生的心智就能被启动,思路随之打开,他们就会进入思维的意境,会发现很多问题,会提出许多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在教师指导下去解决,有时组织讨论,不管采取什么方式,都是引导学生将学与思结合起来支解决问题,这便大大地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学生在思维中领悟,在领悟中升华。在激活思维这一环中,设计出科学、富有思维性的问题是关键,问题是引发思维的动力。陶行知曾说:“智者问没巧,愚者问没笨。”故设计问题的过程更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设计问题应该有一定的难度,应该有拔高题或扩展题,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思维和探求的欲望,使学生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有利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那种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解决的问题不是高质量的问题。具体做法如下:1.由教师在课前将教学内容提炼出问题。
2、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问题。
3、教师提供信息,学生自主设计问题。
4、学生互动交流提出问题。
5、调查研究发现问题。组织讨论
围绕设计的问题组织讨论。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会阻碍学生交流,限制学生的思考。组织学生议论、争论、讨论就改变了过去那种死气沉沉的教学气氛,也就开阔了学生的思路,锻炼了思维。有利于学生明辨是非,取长补短,纠错立正,学得生动,学得愉快,学的富有情趣。同时有利于教师发扬民主,有的放矢的启发、引导、解惑和及时得到教学信息的反馈。
在组织学生讨论的这一环中,教师要营造一种宽松、民主的氛围,给予学生自主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主要的做法如下:
1、学生自主探索交流,在合作中交流中探究原因找到答案,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促进者。
2、在教师评析中穿插讨论。
3、开展分组对抗赛。
4、课下交流。问题探究
针对以上环节特别是讨论中遇到的焦点问题、重难点问题及易惑、易错问题,师生有的放矢、画龙点睛的进行探究。这样,进一步开拓学生视野,加深对以上问题的领悟,领悟的深就学的好,学的扎实,课堂实效性就强。在问题探究这一环以教师的点拨为核心,学生的参与为辅助。这一环节主要是问题的升华,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的方法如下:
1、对于一部分学生的疑点、难点问题,采用生生互动的方式,让尖子生释疑,教师归纳。
2、对较难理解的问题,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教师提供科学的思路、方法,引导学生探究答案。
3、对综合性强、易惑、易错的问题采用教师精讲的方式。运用深入浅出的方法,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把深刻的道理通俗化。借助具体、生动的事例讲清问题。达标导练
导练是为了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达到巩固、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规律的目的,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的关键。练,不能盲目地追求练习的数量和练习的次数,也不能搞什么题海战术来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要练得恰当,讲求效率,即要巧练,也就是练习要有计划性、针对性、多样性和系统性。
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积极创设有利于新知识学习的教学情景,具体包括知识的铺垫、新知识的引入激疑、学习热情的激发等。
问题探究的起点是问题的产生,可以是在情景构建的基础上引发学生发现问题,也可以是教师根据学习目标直接创设问题。要求教师要把问题明确的呈现给全体同学,具体包括板书、口述、学案或在相关资料中选择等方式,要让学生一看就懂,一听就能记住,一次探究的内容不可太多,建议将全部内容适当分割,采用各个击破的方式组织教学。教师要给学生适当的指导:用多少时间、实现什么目标、如何自主学习、如何小组合作、怎样发现问题、怎样做记录、实验要注意的事项等。
教师一是要了解和梳理学生遇到的疑难和问题,并基本掌握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究情况,及时调整下一步的教学设计;二是要对学生适时予以指导鼓励,要特别注意有困难的学生,以适当的方法进行辅导,对速度快、效果好、创新性强的学生要及时鼓励表扬。交流既是探究成果的展示、共享,也是对探究效果的检查,还是对探究中所产生的疑难和问题的解决。交流的方式分为全体、分组交流两种,学生分组以4—6人为宜。分组要坚持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教师要了解学生,将学生按隐性动态分出不同层次。学生可根据本人的实际情况和教师设计的分层教学要求,在课堂上自主地确定自己的层次。(一般依据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现实学习情况,将学生分成一、二、三层。)学生展示表现突出的教师要给予肯定,存在不足的要给予矫正,新的问题也要即使指导解决。
提高主要是对学习进行适当综合拔高,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提高要做到有广度、有深度、有梯度、有层次,既要有第三层次学生能做好的对新知识的简单综合概括,又要有中间层次学生能解决了的常见问题的实际应用,还要有适当的能激发第一层次学生干劲的综合题目。应用拓展,即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巩固基础知识,开展实际应用活动,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创新实践能力,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进行口头、书面、思维、操作等形式的应用性练习。教师对出现的问题要进一步明确,鼓励优秀学生讲解。内容的设计要贴近生活、重在实践,要具有针对性、层次性、量力性、典型性。
针对性是指根据所学知识和学生认知水平,设计练习;层次性是指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可分为必做练习和选做练习(2/3为必做,1/3为选做),其中必做练习要面向全体学生,选做练习主要面向第一层次的学生,其余学生自选,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量力性是指练习内容要结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难度适当,数量适宜,一般要保证第一、二层次的学生能按时完成;典型性是指要精选典型题目,对难点、易混点、易错点,可一点多题强化巩固,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练习的来源要优先考虑教材、助学等资料,以减轻学生课外负担。)学生练习时,教师要勤于巡视检查。通过巡视、敏锐地观察和了解学生在做题中可能出现的不良习惯和表现,并及时提醒矫正。本环节以学生自主反思、知识内化、情感升华和自我评价为目的,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设计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让学生真心参与、高效参与,体验成功、体验快乐,促使教学目标的达成。下课前,教师要布置课外作业,内容要精选、要有适当的分层要求。政治、历史、地理、生物、音乐、体育、美术、微机(综合实践)等学科一般不布置课外书面作业,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科每科每次书面作业也要控制在30分钟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