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学习心得
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学习心得
通过对《孩子,您好——关爱留守儿童,共促健康成长》、《师生认识自我的心理辅导策略》两门主修课程和《师生沟通艺术》选修课程的学习,使我领会到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也是一种专业。这是新时代对教师职业提出的要求,在教师生涯中,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知识能力。在教师专业化的道路上,只有不断完善自己,发展自我,认认真真地学习,研究探索,才能实现专家型教师的目标。
通过此次学习使我认识到以下几点:首先,对教师职业有所理解,认识到小学教师职业的独特性。小学教师应将教育看作是一项事业,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谋生的职业。将教育当作一种事业,就意味着有真诚的教育理想,有自觉自愿的教育担当。做为教师要有自身的职业理想,还要有长远的眼光,更要有敬业精神。同时还为我们提出了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等理念。
其次,对小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有了基本了解。小学生是小学教育的中心和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具有主动性、主体性、发展性等特点。所以我们教师要关爱学生,常言道“没有爱的教育不是成功的教育”。做学生良师益友,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努力做合格的人民教师,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引导小学生学会学习,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最后,对教师个人修养与行为有了深刻的认识。小学教育面对的学生年龄小、能力弱等特性,就要求我们教师,从品质、性格、心理、文明提出了具体要求。我们教师要有良好的品质,一是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二是勤于学习,不断进取;这对小学生的生命成长而言就是一种正能量,我们教师还要有乐观向上、热情开朗的性格,使人易于接近,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幸福和健康有了更高的追求,这就要求我们小学教师要保持平和的心态,成为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榜样。
第二篇: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
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
“专业理念与师德”维度,从教师对待职业、对待学生、对待教育教学和对待自身发展四个方面,确定了“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等四个领域,提出了十八项基本要求。这些基本要求指向于造就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专业精神的合格教师,既体现了对“学生为本”理念的细化,比如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教书育人等,也体现了对“师德为先”理念的细化,比如依法从教、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等。
“专业知识”维度,从小学分科教学的实际出发,依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小学教育教学的本质特征,确立了国内外学界基本形成共识的教师知识构成的四个领域,即“一般教育知识”、“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提出了有关小学教师专业知识的十八项基本要求。体现了对小学教师把握“专业知识”三个方面的要求:在学科知识方面,小学教师不仅要知道所教学科的内容,并且要“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了解所教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等,这是为了保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脉络清晰、重点突出,让学生感悟学科的基本思想;在学科教学知识方面,提出“掌握针对具体学科内容进行教学的方法与策略”等,是要求小学教师能够把一般教育知识与学科知识有机结合,并体现在教学活动之中;在通识性知识方面,提出“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等,一方面是为了保证小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够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更好地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也是在素养方面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基本要求。
“专业能力”维度,从“教学设计”等六个方面,提出了二十五项有关小学教师专业能力的基本要求,涵盖了小学教师应有的四方面基本能力。一是教学能力,这是小学教师的主要工作,因此“标准”对小学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是以教学能力为中心的,其中涉及教学的设计、实施和评价等。二是开展班级管理和其他教育活动的能力,这些工作是“教书育人”使命所决定了的教师教学以外的基本工作,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这方面的能力。三是人际交往能力,因为教师工作是一项与人打交道的工作,教师必须能够有效地与学生交流,此外,拥有与同事、家长、社区等沟通与合作的能力是有效开展教育教学的基本保障。四是自我发展能力,因为在终身学习社会中,教师只有具有自我发展能力,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才能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从这些方面加深对教师这个职业的认识,认识自己的不足。在以后一定要通过对自己的专业水平提高而不断进步。这是我参加国培学得到的最大收获。
第三篇:专业理念与师德
——“专业理念与师德”部分
从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四个领域对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提出具体要求。
——“专业知识”部分
从小学生发展知识、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四个领域对小学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具体要求。
——“专业能力”部分
从教育与教学设计、组织和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五个领域对小学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具体要求。
第四篇:读书心得——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
读书心得—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
通过对教师职业生涯与师德修养方面书籍的阅读,是我领会到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也是一种专业。这是新时代对教师职业提出的要求,在教师生涯中,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知识能力。在教师专业化的道路上,只有不断完善自己,发展自我,认认真真地学习,研究探索,才能实现专家型教师的目标。
通过对《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精读与学习,使我认识到以下几点:
首先,对教师职业有所理解,认识到小学教师职业的独特性。小学教师应将教育看作是一项事业,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谋生的职业。将教育当作一种事业,就意味着有真诚的教育理想,有自觉自愿的教育担当。做为教师要有自身的职业理想,还要有长远的眼光,更要有敬业精神。同时还为我们提出了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等理念。
其次,对小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有了基本了解。小学生是小学教育的中心和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具有主动性、主体性、发展性等特点。所以我们教师要关爱学生,常言道“没有爱的教育不是成功的教育”。小学教师要做到关爱小学生,就要尊重教育规律,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将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本职工作的核心。做学生良师益友,尊重
学生、信任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努力做合格的人民教师,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引导小学生学会学习,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最后,对教师个人修养与行为有了深刻的认识。小学教育面对的学生年龄小、能力弱等特性,就要求我们教师,从品质、性格、心理、文明提出了具体要求。我们教师要有良好的品质,一是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二是勤于学习,不断进取;这对小学生的生命成长而言就是一种正能量,我们教师还要有乐观向上、热情开朗的性格,使人易于接近,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幸福和健康有了更高的追求,这就要求我们小学教师要保持平和的心态,成为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榜样。
第五篇:学习《专业理念与师德》心得体会专题
学习专业理念与师德的心得体会
翠峦区第一小学
王如新
师德师风建设的核心应该是提高教师的素质。所谓教师素质,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立师德、正师风、强师能”的师德师风建设目标,很好地明确了“师德、师风、师能”为教师素质的内涵。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教师劳动的知识性、专业性、艺术性、复杂性、长期性、示范性与创造性的特点决定了教师素质构成的特殊性。教师素质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培养人所必须具有的身心的相对稳定的潜在的基本品质。其本质特点是指教师自身的质量,即教师身心发展的总水平。其构成要素主要是教师的机体素质、文化知识素质、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等。
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我们所认为的教师的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作为教师基本上都知道教师道德,但许多教师并没有把道德规范、准则内化,因此,他们在实际教学中表现出言行不一致性。由于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教师道德是教师的灵魂,简称“师魂”。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 征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
从社会的角度看,一个民族的群体都是一个一个的个体所组成。每个个体的道德风貌反应出整个民族的发展水平。一个个体的许多道德习惯、道德品质都是从小形成,每一个人从儿童开始所形成的道德观念、行为习惯、世界观等教师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尽管社会风气、家庭环境对儿童的道德品质形成有一定影响,但无法代替教师教育的优秀。因为,教师的教育具有长期性和系统性,无论是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甚至德育手段等都是长期而系统地对学生产生影响。其次,教师的教育具有科学性。儿童的许多行为习惯的培养,教师都是根据儿童成长的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最后,人生最初的二十几年是决定和影响人的一生的发展,是道德观念、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而教师是影响的关键因素。教师的主要职能是培养未来的人才。这些人才毕业后分布在全国各条战线上,对整个国家的文明建设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把教师提到推进社会向前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困难。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师爱就是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