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专业成长方案
花园学校教师专业成长培养方案
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参加工作以后的教育思想、知识结构和教育能力的不断发展。由于教育的动态性和拓展性,教育技能和素质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得以不断认识和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所处环境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作为。科研兴校、名师立校,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一支良好的师资队伍。为给每一位教师创造一个辉煌的舞台,让每一位教师走向成功,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和办学特色,促进学校课程的改进和实施,制定我校教师专业成长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通过教师专业成长培养,使每位教师热爱教育事业,有较高的道德素养,并且能够把进入更高的境界作为自己修身的自觉追求;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教育学理论素养、丰富的文化知识;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有职业理想和追求,而且有终身学习的迫切愿望和实际行动。
二、具体内容
培养师德,铸牢“为师之本,育人之基” 富脑强功,提高教师基本素质 教学研究,提升教师教科研水平阅读经典,丰厚教师文化素养
三、组织领导
组 长:张恒宝
副组长:吕荣珍 毕淑娟
组 员:陶云林 邢宝东 李利民 孟秀玲 李平
具体方案如下:
花园学校师德培养实施方案
师德是指教师从事教育职业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传授先进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知识,自身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教师队伍师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下一代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进而影响未来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竟争力。基于这些认识,要求教师必须首先是“灵魂塑造者”。为此,特制定花园学校师德培养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江泽民同志的《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为指针,以《教师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准绳,以学习法规,树立典型,表彰先进为主要形式,以培养树立良好师德,爱岗爱生的敬业精神为重点,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识、能力和水平,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为目标。增强教师教书育人,以身立教的社会使命感,增强教师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的责任感,积极探索新世纪师德建设工作规律,总结师德建设工作的方法和经验,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具有现代教育观念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二、工作内容和形式
有道是:无德有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毒品,德才兼备是正品。学校好比是一座工厂,要有效益,要赢得社会的认可,必须出正品,前提是德,重点是德才兼备。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要结合教师实际,灵活掌握和运用,不断拓展师德建设途径,在反复中巩固,在曲折中前进,铸牢“为师之本,育人之基”基石。
1、加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
一是充分利用集体学习时间,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关心政治,了解政治,把政治敏锐性作为合格教师的首要标准。二是及时了解、捕捉教育信息和动态,让老师立于教育教学的前沿,浑身带有时代气息和教师风采。三是更新观念,摆正大局利益和个人利益关系,树立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在学生、家长心中树立起崇高的师表形象。
2、明职责,重育人,打造名师队伍。
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强化师德教育,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一是正确的舆论引导。倡导奉献精神,把教职工议论的话题由经商、下海、待遇引导到敬业、爱生、教学上,淡化“发财”意识,增强“育才”意识。二是站在育人高度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在教育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有着巨大发展潜能和个别差异的活生生的人,又是有发展权利的和需要理解尊重的人,他们有自己的生命力,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有自尊心,主体能动性的发挥是学生生命力的表现。教师要能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和“以身作则”。三是牢固树立以德为首,全面育人、全程育人理念。道德教育必须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不能一阵风,要持之以恒,真正做到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四是在家庭遵守家庭美德,上赡养父母公婆,下抚育晚辈儿女,积极参与社区、社会公益活动。
3、开展一系列灵魂塑造活动。(1)深入开展以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为主要内容的“三德”教育活动和“为人师表讲理想、立足岗位比贡献”的“三讲四比”活动(讲学习、讲理想、讲奉献,和行政领导比事业心、中老年教师比示范性、青年教师比进取心、后勤职工比主动性)。(2)举办“学校优秀教师师德报告会”,教师节期间进行“铸师魂、育师德、树师表”演讲比赛。开展“我的学生,我的爱”征文比赛。举办“新时期,我们如何当老师”论坛。
(3)开展“十佳师德标兵”评选活动,此项活动以学校、教师、家长、学生为主体,对教师职业道德进行综合评定,评选出师德标兵10名,营造良好的比、学、赶、帮氛围。激励教师“有理想、讲奉献、重师德、精业务”。
4、健全考核制度和制约措施。
(1)制定《花园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活动方案》、《花园学校师德规范的实施意见》、《花园学校师德考核方案》、《花园学校领导干部守则》、《花园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十不准》和《花园学校师德建设十项承诺》,对“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严格收费”等作明确的规定,以“教师公开承诺”的形式向社会公布,并且明确这些规定是作为一个普通教师的最低标准,是起码的职业道德要求。把教师的事业心、敬业心、进取心、责任心归纳到师德、师能、师表的量化考核上来。教师的工作作风,道德修养,教育教学成果,自身素质的提高幅度等,每学期通过考核上墙公布,建立师德考核档案。对于职称评聘、评优选能等关系教师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实行“师德优胜”优先制。建立教师“服务学生,服务家长,服务社会”的更高要求的师德效能制度。如向家长、社会明确“师德和收费”举报电话;校外设置“家长信箱”、校内设置“校长信箱”,每学期组织一次家长、学生评议,教师和教师互评活动。对师德不达标的教师在评优、晋级,实行一票否决。
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8月份)为专题学习阶段。学习内容主要有《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行为准则》。
第二阶段:(9—11月份)为创建阶段。这一阶段要以通过开展系列教育活动为主要形式。达到“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9月进行“铸师魂、育师德、树师表”汇报演出。10月开展“我的学生,我的爱”演讲比赛。11月举办“新时期,我们如何当老师”论坛。
12月开展“为人师表讲理想、立足岗位比贡献”反思活动。第三阶段:(1月)为评选阶段。评出一批师德标兵,召开校级师德报告会。
花园学校提升教师基本素质实施方案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赢得学生尊重,凸显自身魅力的基本条件,教师素质的提升是教学质量的终极保证,为建立一支一支德艺双馨、素质过硬,在本学科中具有一定影响的教师队伍,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方案》,结合花园学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目标
通过学习培训,使教师在心理素质、教育理论水平,教育教学能力、现代技术应用能力等综合素质有一个整体的提高。并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提高他们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使他们尽快成长为各学科的骨干力量。从而形成一支具有较高思想素质、较强业务能力、较新教育观念,在课程改革实验与培训中能带头作用的骨干教师队伍,达到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培训内容
(一)教育理论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现代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新情境的教学策略等教学理论
3、教育科研理论
(二)学科教学理论与实践
1、国家学科课程标准
2、学科教学理论与实践
3、学科文化知识的拓宽与加深
(三)电教、信息技术培训 1、基础现代化技术培训 2、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培训
(四)教学基本功培训
1、所有教师“三字一话”能力培训。
2、学科专业培训。如语文教师的阅读和写作,拼音,字,词,句,段,篇章的把握能力以及相关的教学设计研究功力,数学教师的计算,应用题,奥数,几何图形的解题能力,同样还有英语,音乐,美术,科学,体育,综合实践等学科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和相关教学设 计和研究的能力。
三、培训措施
(一)教育理论 :专题讲座、自学反思、研讨交流等。
(二)学科教学理论与实践: 专题讲座、名师辅导、考察观摩、亲自做说讲评课、指导讲评课活动等。
(三)教学基本功培训:专家辅导与自主练习、同行交流结合。
(四)电教与信息技术 :看光盘听专题讲座、同行交流、自主学习。
四、实施步骤
8月假期学习阶段一是教育理论专题培训阶段。二是假期学习反思交流
9月进行学科教学理论与实践。重点是“目标导学,以学为主、以学定教”思想与实践。
10月开展教师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比赛。11月举办教师课件制作大赛。12月开展诵读经典大赛。
花园学校教师教科研能力培训方案
一、指导思想:
教科研工作,紧紧围绕学校工作目标展开,把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中心工作和核心任务。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教科研工作,追求真淳教风、研风,积极探寻解决问题的新策略。构建规范而民主的管理制度,创设严谨而自由的氛围。在工作中自觉进行教科研,在教科研的状态下进行工作,走教科研、教师专业成长一体化之路。
二、工作目标:
1、加强教科研管理力度,积极开展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2、举行市级公开教学研究活动。
3、抓实课题研究。规范研究过程,做好资料积累。
4、做好学校新一轮课题的申报工作,赋予学校新的发展动力。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重视理论学习,紧跟课改潮流
1、每位教师至少读一本理论书籍。认真学习各学科课程标准,吃透新教材,明确课程改革的方向;每推荐书目《走向自主》、《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新的《义务教育法》等有关教育理论;
2、进一步完善业务学习制度。各教研组内部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研讨、交流活动。
(1)自主学习活动。善于收集课改信息,组员每天为自己安排自主学习的时间至少半小时,有目的地研读一些专著,并随时记录心得体会。要求青年教师不少于5000字、三年内教师不少于10000字的读书笔记。
(2)组织开展“教师讲坛”交流活动。为了给学校广大教师搭建交流和学习的平台,本学年起开设“教师讲坛”活动,“教师讲坛”每学期将不定期地开设一到二期,每期将根据教育教学的热点问题,给广大教师以充裕的时间进行专题研究和反思。然后各教研组长,组织教师根据本学科的教学实践,撰写相关文章,在校园网上进行交流。“教师讲坛”的主题将以新课程实施中教学研讨为研究重点,交流各学科好的做法和想法。学校将对开展效果好的教研组及个人进行表彰。
(3)鼓励广大教师撰写科研论文,积极投稿。在开设“教师讲坛”促进教师教科研成果交流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和帮助广大教师把好的教育教学经验撰写成论文或案例,鼓励他们积极向相关杂志投稿,并尽可能把好的稿件推荐给有关刊物。
(4)同伴互助活动。组内的骨干教师给大家作专题讲座.组内成员在组中结对,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教研组长要充分发挥引领带头作用,为本教研组营造一个浓郁的学习和研究氛围,切实提高组内成员的理论和研究水平。
3、拓展校本培训活动的时空,加强教科研业务培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有计划地组织青年教师外出听课、培训,邀请专家到校作教科研专题讲座,努力提高广大教师的教科研业务水平。
4、建立教师自我反思(教师与自我的对话)、同伴互助(教师与同行的对话)、专业引领(实践与理论的对话)三位一体研究模式。促进教师以“行动研究”为主改进自己的教学,发现“教学问题”,并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以“追踪”或汲取“他人经验”解决问题,使自己的教学日益完善。
(二)、规范科研活动,增强课改能力。
1、深化备课改革。提倡精品备课,三年内教师备详案,要求一要务实,二要求新。新课程理念强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每一位教师要不断锤炼自己独立解读并超越教材的 能力,要广泛阅读参考各种资料而又不依赖于这些资料,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特点备好每堂课,设计好弹性教案。确立“写好教案就是自己出的最好的书”的理念。教研组要组织年级组的集体备课,对过去备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尤其重视对“怎样备课”这个问题的探讨,从学生实际出发,为学生发展服务。
2、立足课堂教学的研究。本学期,我们要在继续保证听随堂课的基础上提高研究课的质量。实行“说课-上课-评课”一条龙教研模式,要求真、求新、求实,力求在一节节研讨课中,在一次次的评课中发现一个个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以教学方式的改革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质量为根本。
3、规范外出参与教研活动的做法。外出参与教研活动要准时,要认真听、记,要积极发言。回来后要认真反思、总结,要汇报,汇报的形式可以上汇报研究课,做专题讲座,也可形成书面文字等,供其他教师学习、研讨。
4、做好教师各类练兵活动。每个教师要以长期不懈的探索和改革,努力打好飞跃的基础,积累飞跃的潜能。比赛分上课、学习活动设计、评课,也可以有语文教师的朗读、数学教师的解题比赛等。
5、组织好课改经验的总结。鼓励教师勤于动笔,设计教学典型案例、综合实践活动案例,撰写经验论文。积极引领老师们参与各种论文评比活动。将有质量的文章向省、市杂志社推荐。
(三)、抓实课题研究,推进课改实践
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理论的提高,没有理论支撑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理论向实践的转化是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用课题研究来推动每一位教师不断地将实践经验转化为理论认识,非常值得一线教师们采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那么,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1、建立课题组例会制度。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根据课题研究的方案和计划,确定本学期研究要点,制定阶段研究计划,明确研究要求;二是理论学习及其交流,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确定本学期的论文撰写的方向;三是对本学期研究动态进行检查、研究、总结,做好理论学习、研究课及论文撰写情况的动态汇报;四是收集整理各类资料,总结一学期研究情况,做好资料的建档工作。
2、采取统一管理与分工管理相结合的课题管理办法。在学校对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统一管理的前提下,将校级以上的课题分工到各课题组组长,由各课题组组长具体予以指导和管理。教科研室主要工作是提供服务、给予指导、加强管理。本学期将进一步明确管理职责,落实管理责任。各课题组每学年将召开一次本课题组研究人员课题研究的汇报交流会,研究 解决各课题研究中的具体问题。从而,卓有成效地搞好各课题组课题研究工作。
3、严格执行课题管理责任人制度。各类课题要严格执行其相应的课题管理规定,实行课题管理责任人制度,进一步明确各课题组内部的分工与预期成果。做到有研究计划、有经验总结;每次活动有重点、有布置、有准备、有反馈、有理论学习和探讨、有教学实践和总结、有评价反思和资料积累。以课题研究的要求指导平时的教学实践,把教改实践的经验及时加以总结、交流、完善和推广,以提高研究效益。
4、各种课题实施原则
①人人参与课题研究,人人成为学习型、研究型教师。
②根据能力、特长、学科、兴趣选择相应的课题扎实开展活动。
③本着人人提高,但又不加重教师负担的原则,一名教师只参与一项课题研究。④把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整合起来,课题研究成果通过课堂、资料展示、展版等多种形式来展现。
四、实施步骤
8月按照分工学习相关课题理论。课题组长制定研究计划。9月——12月扎扎实实开展课题研究,及时评价反思和资料积累。
1、围绕“目标导学”开展课堂教学月活动。
2、观看全国青年教师阅读观摩课。
3、观看综合实践活动、新课改实践与认识实验课例。
4、开展“教师论坛”。
5、做好教师各类练兵活动。如:说课、教学设计设计、评课等。1月做好课题的总结展示活动。
花园学校丰厚教师文化素养方案
教师文化素养绝对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知识水平,更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学历水平。教师素养的提高不但要注意专业知识的积累,也要重视全面文化素养的提升。一个缺少文化积淀的老师会在今天的课堂上经常碰到这样的尴尬:视野不宽——教书搬教参,教不活,死记硬背;底蕴不厚——创新乏力,无法面对互动生成的课堂;情趣不多——生活乏味,心灵缺乏阳光,难与学生交往沟通„„文化的缺失将导致课堂的僵化教师。综合文化素养状况直接影响着基础教育教学质量,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教师必须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只要这样,才能承担起历史的、现实的重任,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人不能有知识而没文化!基于以上认识,特 制定花园学校丰厚教师文化素养方案
一、基本目标
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师生文化活动的品位和档次,促进我校精神文明建设,丰厚老师文化素养,提高老师综合素质。使教师经过日积月累的“浸润”和“孕育”而逐渐形成从事教育工作所专门需要的涵养,在学识水平、知识视野、思维品质、创新意识、审美能力、气质品位、价值取向、人格修养等方面有良好的精神面貌,文化素养高。
二、基本要求
21世纪的教育将对人类社会、时代发展具有前所未有的普遍持久、深刻的基础性价值,它要求广大教师在认识教育的未来性、生命性和社会性的基础上形成新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育活动观,具备多层次复合的专业知识结构。
1、广博的普通文化知识。如人文社会学知识,科技类知识,工具类知识,艺体类知识,劳技类知识。
2、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完整、系统、扎实、精神的掌握学科专业知识。
3、坚实的教育专业知识。①一般教育学知识②学科教学知识
4、实践性知识。
5、边缘学科知识和新科学知识。
6、最新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信息。
7、多元学科知识结构。
此外教师还必须全面提高以下四方面的文化素养:
1、历史知识。学会聆听历史,借鉴历史
2、社会阅历。丰富的阅历会让课堂焕发活力,教师不能做书呆子。
3、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五行说、中和中庸的思想、天人合一、修身克己这四种思想至今仍然很有借鉴意义。
4、广泛涉猎,阅读经典。努力做到学贯文史哲,理通儒释道。
三、具体措施
文化素养提升最重要的途径在于学习。要向书本学习,向生活学习,向大自然学习,向同行学习,向内行的人学习,还要向孩子学习„„但最重要的是要帮助教师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系统地阅读、批判性地阅读。让教师以一种古典的心情,以一份纯净而又向上的心态,从容地、沉静地对待读书、对待学习。
1、大量读书,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
学习是现代人的第一需要,是每位教师的人生必修课。吸收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中创造和积累的文化财富,教师在教学和管理活动中就能做到从容不迫,游刃有余,把握有度;汲取人类几千年积累的智慧和道德理念,教师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就能抵御物欲和声色的诱惑,远离浮躁的心态、宁静致远;教师要学会学习和读书,在博览群书中思考、积累,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思想,拓宽文化的视野,提高思想的高度,加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推荐书目《读者》《教师博览》《特别关注》。
2、阅读经典,提高自身的学识修养
作为教师,需要读一些教育理论书籍,但更需要经常读大师作品、经典作品,通过读书加深自身底蕴,提高自身学养。这是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形成、发展的基础,也是教师成长的必备条件。几乎所有的特级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嗜好——读书,他们充满智慧和灵气的课堂正是得益于他们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推荐书目《论语》《品三国》《经典诵读》。
3、看书读报,用手用脑用笔用心
养成看书、读报的良好习惯。并且在看书、读报时,特别关注那些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文章,好的文句要做一些笔录,好的文章可以把它剪下来做成剪报收藏好,并且在有空的时候经常翻出来看看,以使自己经常受到激励和启迪。汲取营养的同时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及时总结提炼升华思想提高品位。
四、实施步骤
8月假期学习阶段进行假期自我学习反思交流。9月《母亲》《父亲》等歌曲演唱会。10月开展师生共读一本书活动。11月进行“我与读书”师生征文活动。12月举办诵读论语比赛。
第二篇:教师专业成长活动方案
教师专业成长活动方案
随着本学期接近尾声,整个本学年的工作也即将结束。展望新一年的工作,想的最多的还是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不妨把下一年定为教师专业成长年。围绕这一主题,组织开展活动。
学习培训是重要的手段。本学期我们也派出了部分老师外出学习培训。下一年还要继续做好这项工作,通过外出学习,让老师开阔眼界。当然除了走出去,还要请进来。这一点做得很不好,下一学期要加强。然而更重要的是要让老师找到自身的问题和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否则这种学习培训就不是系统性的,可能这次是学习这个,下一次就成了学习另外一个,而能否与教师自己的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还是未知。所以要加强培训的针对性。要从课堂教学的问题入手,要从每一个老师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展针对性的培训。
要提升教师的基本素质,也就是教学基本功。从教态、课堂教学语言、教师在课堂上的情感、与学生的交流方式、教学的设计、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课堂的调控等各个方面开展专题研究,使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有一个质的提升。
要对课堂教学进行深入地研究、细致地打磨。不仅仅是出示一节公开课,也不仅仅是评评课就完事了。要针对每一个人的课堂表现,进行细致地打磨。可以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追踪,不要说有人听课是一回事,自己上课又是一回事。要坚持这种改变,让课堂充满活力。
要继续给老师提供展示的舞台。本学期部门老师在读书方面进行了展示,但是还很不够,展示的不够深入,从某种程度上还比较肤浅。要让老师有充分的展示自我的机会。当然这种机会除了教学方面的,也可以是个人才艺方面的。而这种个人才艺的展示又会激发出教师干事创业的激情,使学校的整体氛围更融洽。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在下一年中让自己、让学校有一个大的改变和提升。
第三篇: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专业成长》读书笔记
教师要有教学智慧
教师的教学智慧是能从很多杂乱的知识里面提炼出一种核心的知识来。其主要显示为教师的“课堂”行为。“教学智慧”概括为三点,第一是传道;第二是授业;第三是解惑。
一、传道是我们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去感染孩子们。我们先让我们自己生活得有激情,先让我们自己的身上有力量感,然后,我们的孩子慢慢地就会受影响,他们会找到自己的感觉。
二、授业。授业可以理解为传授一些专业技能、专业知识、生活技能等。关于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作者提出了几个教育比喻;①打游戏,②认地图,③学走路。“打游戏”意味着反馈与矫正是重要的;“认地图”意味着我们一定要掌握整体的知识结构,不则你会迷路的;“学走路”意味着亲自尝试,主动学习。
三、解惑。“解惑”意味着先让学生有困难,然后教师去引导。实际上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这是一堂好课的最高境界或终极使命。授业,解惑与传道这三个要素加在一起就构成了作业所讲的“教学智慧”。
第四篇: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专业成长
牛家营子初级中学——张爱民
一、强化职业道德素养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体现在对待事业、对待学生、对待集体和对待自己这四个方面。对待事业要爱岗敬业,对待学生要热爱学生,对待集体要团结协作,对待自己要为人师表。这四个方面是从事教师职业最起码的要求。
二、加强学习、实践,促进专业成长
从听课、备课到上课让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实践对我成长的巨大作用,我深深知道,作为一名新时代教师,必须有深厚的教育理论基础。我有意识地从批判的视角去阅读,学会与书本对话,养成阅读习惯。经常与同事展开教育思想讨论,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了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自己的视野,我还在长兴教育网上申请了个人博客,把工作中的心得体会和教学中的困惑和同行进行交流,并从中分享和体会到了教师工作的快乐。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逐步认识到课堂教学是一门深不可测的艺术,要上好每节课不下功夫是不行的。所以我从听课入手,认真做好听课记录,回来和有经验的老师反复讨论交流,从中找出优缺点,自己备课时选择性地加以利用吸收。我知道自己经验不足,水平有限,但我喜欢学习不怕别人来听课,学校每次组织的公开课我都积极参加,认真准备,让信息技术合理地为课堂教学服务。课后我认真听取各位老师建议和意见,并做好总结。
三、反思让我不断成长
教学反思的价值在于诉诸教育实践,对教育实践进行改造和提高,所谓“和改变世界联系起来。”教学反思不仅需要将结果反馈于教学实践,对教育实践产生作用,而且,也需要通过教育实践来检验,为进一步反思提供条件和准备。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教师越来越需要随时更新自己的观念,以适应新事物、新变化。因为“变化总是在发生,他们总是不断地拿走你的奶酪”。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容易忽略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拿老眼光和经验来对待一切问题,恰好犯了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错误。因此,要尽快跟上新课改的步伐,加快自己成长的速度,我们应该善于反思,善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我时时注意反思,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随时更新自己的观念,对于自己的每一次实践进行深入的反思,通过不断总结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在解决矛盾中促进发展。我通过专业教学,引领学生走出原先较为薄弱的环节,去关注社会企业的需要,去领略技术的特有魅力,去感悟人生的千姿百态。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生活。我坚持写教学后记,适时总结经验教训、找出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力争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
第五篇: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专业成长
有一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对一位校长或教育管理工作者来说,关注学生首先应从关注教师开始。”作为一名管理者,只有做到以教师为本,教师才能做到以学生为本。现在越来越多的校长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唱响了教师第一的主旋律,把教师的发展摆到一个重要的议事日程去抓,切实认识到:学校要发展,学生要发展,教师必须首先要发展。那么,怎样才能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呢?
我们学校在这几个的实践中,总结提出了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三部曲:学习、研究、实践。具体可分为以下16种活动。
1、读书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说:“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它充实着思想江河,读书不是为了明天上课,而是出自本能的需要,出自对知识的渴求”。在一定意义上说,我们通过博览群书,拜读古今中外教育名著,可以与大师对话,与大师心灵相通。“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教师只有在持之以恒的专心阅读中,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只有知识渊博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爱读书的学生。对于教师,读书是提高文化内涵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读书的热情、读书的习惯和读书的需要直接决定学校的文化品位,决定学校的未来发展方向。教师不仅要读一些中外经典作品,也要阅读一些报刊、图书等等。鲁迅先生曾说过:“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来读书、写作。”
近几年,为拓宽教师的知识面,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丰富教师的精神食粮,使教师保持必有的理性和深度,学校每年都要征订了各科的教育报刊杂志,根据专家的建议购买了教师必读的部分书籍,初步建立了教师专业素养书架。
每学期开展了共读一本书的活动,先后读过《爱心与教育》、《不做教书匠》、《做最好的教师》等书籍,并要求老师读完后要写出读后感。学校搞活动,发给教师的奖品也都是书,先后发过《赏识你的学生》、《给教师的建议》、《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没有孩子是差生》
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教师读书的氛围越来越浓厚,书香校园初步形成。
2、师德培训
周济部长说: “爱与责任是师德之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要把爱与责任放在师德建设的首位”。为此,我们大力倡导卢志文校长的:“乐于奉献,敏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的教风,要求教师每天做到四个一“尊重每一个家长,关心每一个学生,上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件工作”。开展一系列活动震撼了老师们的心灵,师德修养得到了提升,灵魂得到了净化,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3、专业引领
我校的专业引领主要从专家引领、领导引领、骨干引领这三个层面展开的。第一层面是专家引领。我们利用市、县教研员到学校调研之机,组织教师向教研员请教,面对面交流,开拓视野。通过网络联盟聆听名师名家先进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理念,极大震撼了老师们的心灵,提升了自身的业务素质。第二层面是领导引领。在校内我先后讲过《今天怎样做教师》、《开好班会,让教育更精彩》、《小组合作学习的若干问题》、《怎样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等讲座,较好地开阔了教师的视野。第三层面是骨干引领。充分发挥校内骨干教师、教研组长的作用,学校采取给他们压担子、搭台子的办法,使他们在同伴互助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如:骨干教师围绕新课程改革的定期讲座,“名师工程”的“四个一”活动:每学期上一节公开课、做一次专题讲座、组织一次学科教学研讨、带教一名年轻教师。)收到了以“点”带“面”的效果。
4、案例研究。
案例研究是围绕一节课进行的研究活动。我校的案例研究分为三个层次进行。一是对本校教师教学案例进行研究。我们在组内研究课的基础上,每个单元精选一节课进行同一课题的“追踪式”课例研究活动。主要方式为:“听”、“评”、“改”。听:教师集体听一节课。评:现场评课,采取“听后即评,边听边评,评后再讲,讲后再评”的评课形式,及时有针对性提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改:执教老师根据大家的建议共同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二是观看优质录像课。通过对成功案例的研究,让我们的教师站在高起点上,少走弯路,促进提高。三是开展同上一节课的比赛活动。通过上同一节课,展示不同的教师对教材理解的不同,设计的理念不同,处理的细节不同,从而发现自己的不足,寻找自己的差距,感悟教学能力的欠缺。
5、教师论坛。
为提高让教师的理论水平,让教师在辩论中增长才干,在辩论中达成共识,加强交流合作。我们尝试着了举办“新课程伴我成长”、“自主与合作学习”、“让校园充盈希望”的教师论坛。以全新的理念、丰富实践经验为主题内容、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阐述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从而为老师们搭建了交流思想、展示自我、促进教师自我发展的平台。
6、集体备课
我校的备课制度实行的是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的方式,既提倡资源共享,又注重突出个人特色.在实践中,我们提出了“三次备课.两次反思,一次突破”(深钻教材第一次精心备课,集体备课分享经验第一次反思、第二次备课;上课后交流体会再一次反思,反思之后第三次备课,最后实现课堂教学的一次突破)的备课制度,实行教研组长——教导处签字制,以真正发挥“同伴互助”作用。
7、典型引路
为使教师尽快进入课改角色,少走弯路。我们注重发挥骨干教师的典型引路作用。学校规定县级教学能手和县级骨干教师每学期都要上引领课。同时还邀请县内的县级教学能手和县级骨干教师来我校讲课,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课后,及时组织听课老师进行了研讨,方式是先由执教老师谈课后反思,再由教研组长评课。
教师们新颖的教学设计、创新的教学方式,灵活的教学机智,融洽的课堂交流给了我们教师以新的启迪,从而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
8、沙龙对话
如果说教师的自我学习是一种“吸收”,那么沙龙对话就是一种“倾吐”,必要的“倾吐”能促进更多的“吸收”。沙龙对话分两种,一种是以中心议题中心发言人为主,中心发言人做事先准备,内容充实,其他人补充发言,另一种是事先不指定“中心议题”,让每位教师带着感悟,困惑和疑问来参加沙龙对话,让教师在漫谈中,建立高层次的共识,以达到研究问题,交换信息,经验共享的目的,以推动校本研究。
9、校际交流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加强与兄弟学校的联谊,目的是学习他们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我们每学年都要带领一部分骨干教师走出去与市、县的兄弟学校进行交流,让教师们在交流中成长,交流中提高,以课堂为基地,研究课堂教学中的疑难问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进一步扩大了我校的声誉。
10、自我反思
“一课一反思”这是我校教学常规要求。教师备课时在备课本上预留空白,上课之后即刻将教学得失记录于教案之后,可以写出教学过程中成功的做法和经验;可以写出自己当时教学体验;可以写出自己教学中不足的地方;及时记录自己对教学的灵感和思考。在每日一反思的基础上,我们先后还制定每周一心得,每月一交流的制度,促进时常教师反思自己教学行为,使教师逐渐走向用脑思考,用心教学。
学校印制了《教学反思和自查表》,让老师们每天记录自己的教育感悟和教学心得。录制教学实录,对照自己实际不断感悟,反思改进教学方法。
11、教育博客
Blog作为网络时代信息化下的产物,它记录了人们的思想历程,同时,它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个性化的交流空间。目前它正在逐渐成为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技术力量和人文环境,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重要途径。在Blog上,老师们可以十分方便地记载每天行动研究中发生的教学故事,及时积累研究需要的各种信息,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调用:反思、写作、引文„„都可以得到便捷的服务。尤其重要的是,Blog使老师们从早先上网时的人机对话转化为人与人的对话。在Blog上,教师们可以得到熟悉的和陌生的教育博客们的鼓励与欣赏,在学习与交流中获得知识、智慧和情感上的满足。基于这些认识,我们从
去年开始鼓励教师建立自己的教育博客,记录自己每天的教育足迹,收获教育思想的成熟。目前,我校已有5位教师建立了自己电子成长记录袋和自己的教育博客,在Blog上发表了文章。
12、课题研究
中小学教育发展到今天,由于社会需求的变化、学生个体身心状态的变化以及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等,面临形形色色的新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科研活动,借助于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中小学教师借助课题研究开展教育科研具有解决学校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校以《自主、合作、探究研究性案例》为课题,建立一系列评价体系,促进了教师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它包括课堂观察评价、学生素质发展报告评价等内容。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实验老师根据各学科制定了一系列的课堂观察表,有利于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促进学生会听、会思、会问、会说,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学生素质发展报告单,关注了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强化了双基,将原来的“操行评语”和“家长意见”改为“老师对我说、家长对我说、同学对我说、我对自己说”。老师、家长、同学、学生四心相连,密切了家校关系,拉进了师生距离,使评价更加全面!促进了学业成绩的提高。我们为每位学生建立了成长记录袋,记录下学生的成长轨迹,描绘出学生成长发展的曲线,让学生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足迹,帮助孩子养成自律自强、主动发展的好习惯,为他们将来的人生道路留下美好回忆。
13、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课程改革的重大举措,对于进一步挖掘和利用当地的教育资源,培养有个性的学生具有深远的意义,根据学生的爱好、兴趣与需求,开发校本课程,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旨在发挥学生的个性与特长。我校建立了第二课堂兴趣小组十多个,有150余人参加特长小组的训练学习;我们还利用西安镇文化教育基地的优势,以西安镇教育文化为背景,较好地利用了当地的爱国教育课程资源。
14、信息技术培训
为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切实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我校利用假期对教师进行了信息技术培训,包括课件制作、网叶制作、资料检索、表格统计等内容,通过培训,校园网的利用率越来越高,多媒体设备得到了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效益进一步提高。
15、德育培训
为进一步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我们重点抓了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和培训工作。我们先后举办过班主任经验交流会、班主任培训会、班主任论坛等不同形式的培训会议,如专题讲座《开好班队会,让教育更精彩》使班主任倍加重视班队会工作,每学年一次的一年级班主任培训会,使新生的入校工作更加规范,深入细致,有效地提升了学校的管理形象。为落实德育工作“小、实、近”的要求,我们重点在学生中开展了以体验为主的我能行的系列活动(吹拉弹唱我能行、尊老爱幼我能行、科技创新我能行等);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不同的年级开展了不同的主题教育,一年级开展了养成教育,二年级开展了自信教育,三年级开展了感恩教育、责任教育等。
几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由于我校在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采取的措施具体、可操作性强,一大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