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情知”布德泽 教育生光辉
“情知”布德泽教育生光辉
大连理工大学附属学校的前身是大连工学院子弟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创办于1957年,2000年大连理工大学将附属初中与小学整合为“大连理工大学附属学校”,2014年大连理工大学附属学校接管圣克拉学校,实行一校两校区办学。学校主校区占地面积26880平方米,圣克拉校区占地面积26417平方米。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73人,市区骨干教师42人,教学班68个,学生3098人。校长周杰为特级教师,有着30多年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信奉“大道至简,教育唯真”的教育理念,对“情?知教学”及冷冉教育思想有着深刻的认识。在学校“实施‘情知教育’,培养自主发展的人”的办学理念的统领下,教师濡染浸润,积极践行,取得了真实而丰富的成果。由此,学校呈内涵式发展态势,各项工作全面推进,教师队伍名师辈出,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声誉不断提升,“情知教育”特色已成为学校的品牌。
一、“情知教育”的提出
“情知教育”的理论基础是“情?知教学”。冷冉先生“情?知教学”理论假说认为“教学应当是认知与情感的辩证统一过程”。创建“情知教育”特色主要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基于学校“实施‘情知教育’,培养自主发展的人”的办学理念,研究传承冷冉教育思想已成为学校重建教育价值体系的主题,以“情知教育”作为学校特色。“情知教育”的内涵是:将认知心理和情性心理辩证统一起来的教育。具体在教育(德育、智育、体育、审美、创新)过程中,就是运用最好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注重学生品德、学业和身心发展水平,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减轻学业负担,使学生能够自主发展,实现每名学生都能全面而富有个性发展的目标。特色定位在理性层面上具体回答了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
二、“情知教育”的实践
(一)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情知教育”
我校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情知教育”,就是实施冷冉先生提出的“情?知教学”,并力争将“教学提高到教育水平”。
我校教学的着眼点之一是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即“教会学生以最好的情绪和态度,运用最好的方法去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概括地说,就是教学生爱学、会学和学会。课堂信息传递的方式是“立体结构”,其基本思路是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是独立预习,确定目标,提出质疑,交流展示,自我评价。分年级制订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养成的培养目标,采用适合于不同学段的学习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同时编制了学生自主学习“支架”――系列学案,形成了具有“工附”特色的“情知?教学”实践体系,其相关研究成果被收集在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走在“立体结构”研究的路上》一书中。
在课堂上,常常能看到学生热烈讨论、争相发言的学习场景:“爱因斯坦”小组的话音刚落,“笛卡尔”小组就马上补充,“华罗庚”小组的学生有了新的解题思路,就急切地走上讲台当起了“小老师”„„在这样的课堂上,独立学习、交流讨论、补充纠正是主要的活动方式,学生的思维能够自然地流淌,智慧的火花不断地碰撞,知而获智,情知交融,这便是我校在实施“情?知教学”“立体结构”而形成的典型课堂。
教学着眼点之二是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即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把教学提高到教育水平。具体地说,就是根据学科特点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力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自然科学课堂用严谨、求实的态度,质疑、探究的精神,严密、有逻辑的思维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习惯;人文学科课堂传递的则是爱国与公平、正义和仁爱、民主与理性、责任与感恩,文以载道、课以载道,学生的人文精神渐次形成。
对学生的教育能在每一节课自然地渗透,浸润着成长中的学生的心田。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因为有了这样的认识,教育就成了一种自觉,学生才能抵达知而获智、知情意行和谐发展的美好境地。
(二)在德育活动中实施“情知教育”
我校在德育活动中实施“情知教育”的根本着眼点是教会学生自主养德。我校教育学生自主养德的主要内容是励志与责任,主要教育活动有七项内容。
1.励志教育活动
经常邀请高端人才与学生对话。如邀请航天英雄景海鹏、聂海胜与学生互动,让他们感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攻关、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邀请著名演员六小龄童与学生对话,让他们理解“刚直不阿、不畏权势、大智大勇”的“猴王精神”;邀请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夫拉姆?赫什科与学生交流,向学生传递了对知识充满好奇、对学问持之以恒的精神„„高端人才的人生经历和奋斗精神感召和激励着学生,使他们认识到:要想成为不平凡的人,就必须树立高远的人生目标,即使遇到艰难险阻也要坚定不移地战胜困难,永不放弃。
2.“中国工附银行”好习惯存储活动
学生要实现自主的发展目标,履行自己的责任,必须以“好习惯”为保证。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将学生的好习惯分成六大类:礼貌习惯、学习习惯、健康习惯、节约习惯、纪律习惯、修养习惯,并将其进一步细化成45项可操作的习惯,印刷在“存折”上。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申报存储习惯,每月进行一次好习惯的评价和认证。通过开展这项活动,学生的“好习惯”多了,履行的责任也随之兑现了。
3.美德文化节活动
这项活动历时两个月,历经启动动员、活动体验、评价展演等环节,使学生在活动、体验中自主养德。开展的活动有唱诵《警世贤文歌》、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展演、法制教育大讲堂、模拟法庭、美德故事大家画和提倡勤俭节约的以物易物的“跳蚤市场”等。“不说教”的文化节使美德悄然进驻学生的心灵。
4.毕业典礼――学生们的最后一课
我校毕业典礼形式追求推陈出新,其主旨都是励志和责任教育。毕业典礼有校长讲话、十大感动校园人物颁奖、亲子相拥一分钟、师生话别等活动,其目的是教育毕业生要牢记青年责任,带着“工附”精神出发,做自主发展的人。连续三年参加我校毕业典礼的大连市教育局副局长鞠振伟对此项活动做出了这样的评价:“毕业典礼很有特点、有创意,已经成为全市中小学校的品牌!理工附校科技与人文并重,理论与实践融通,教学与德育齐抓,学生自信,教师自豪,这是真正的教育。”
另外,我们还利用经典诵读、升旗仪式、主题班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励志和责任教育。教育学生对家庭、班级、学校、国家、大自然要尽到自己的责任。在这项教育活动中,我们努力淡化说教,强化有真情实感的对话、有以活动为基础的体验、有反复实践的行为训练,总之,我们要让学生养成自主养德的习惯。
(三)在艺体、科学活动中实施“情知教育”
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大连理工大学附属学校还通过系列校本课程的实施来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发展学生特长。学校通过高水平艺术团、高雅艺术进校园、丰富多彩的大课间、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科学实践综合课”等形式为学生发展搭建宽阔的平台,开阔学生的视野,延展学生的特长。
三、“情知教育”的效果
1.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自主学习,自主养德,自主健体,自主尚艺,自主探索”已经成为学生的习惯;“知书达理,儒雅好学,进取阳光”已成为学生的精神特质。在体育、艺术、科技及各类学科竞赛中,我校多人多次获得国际大奖、全国大奖,学生学习负担轻,学业质量高。
2.促进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
学校经验和特色活动多次在国家和各省市区相关会议上做过介绍。多家媒体如《大连日报》、大连电视台、《大连教育》等曾做过相关报道;多位教师走进大连电视台、大连广播电台、《大连晚报》参加教育访谈交流活动,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我校先进的教育理念吸引了来自大连市各县市区、辽宁省内以及全国各地教育同行的观摩访问和挂职学习。2013年5月,大连市教育局局长马瑞春随副市长朱程清来校视察时,对我校近几年在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全面发展以及特色德育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评价我校“对大连教育做出很大贡献”。
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辽宁省教育厅授予“辽宁省名校”“巾帼文明岗”“德育先进单位”“辽宁省教学设施评估优秀单位”;被大连市教育局授予“大连市特色目录学校”“大连市中小学校长培训基地校”“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基地”“学科教育教学研究基地”“大连市校园艺术化建设优秀单位”;荣获“全国啦啦操实验学校”、中国地理学会“科普教育基地”、中国记者协会“小记者培养基地”、辽宁省“农村初中教师素质提升研修工作站”等称号。近八年来,我校师生共荣获各级各类奖项超过8000项。
把“情知教育”理念贯彻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容量是巨大的,对它的探索也是永无止境的。今后,我们将会在“情知教育”的大道上继续深入探索,不懈怠、不游移,努力把它做强做大。我们坚信:“情知”布德泽,教育生光辉!
(大连理工大学附属学校赵欣欣)
第二篇:万物生光辉的读后感
《万物生光辉》内容概要:很多年过去了,两个可爱的孩子已经长大成人,哈利依然继续奔波在美丽的约克郡乡间。爱吃薯条的小胖狗,对哈利冷若冰霜的流浪猫,还有让他在音乐会上如坐针毡的跳蚤们……除此以外,这次还新出现了一位令人发噱的兽医助理卡隆,他独树一格的特质以及与动物亲善旳魔力让人拍案叫绝……
根据西方的说法,世间的万物皆因上帝而创造。它们是神圣的;它们是美丽的;它们是灵性的。不过随着人们的逐渐入侵,越来越多的地方为人类而占有。我们也许在渐渐疏离于世间万物的真正之美。不过,我们不必过于着急。因为终究有着那么一群有思想,有梦想,有行动的人们在记录下万物的光辉所在。《万物生光辉》一书便是记录想那些有关的灵动之美。作为吉米-哈利的第五步万物系列作品,我们在此书中可以尽情领略到来自于他笔下的最为纯正的光辉力量。“感受最纯真的幽默,邂逅最可爱的动物”全书以此为核心,一一通过诸多个的小故事描绘着一片纯净之下的万物光辉。尽管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这位作者的作品,但是我却依旧情不自禁地身陷其中。
事实上,我早在读这本书之前就已经略有耳闻这位作家的相关作品。他通过兽医的视觉角度,凭借风趣幽默的问题,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刻画入微的描述手法将他的感受用文字的形式展现。因为他是一名兽医,所以他有最为权威的动物发言权;;因为他的人格品质,所以他有最为爱心的感情宣讲----在这部外国文学作品中,我透过那些文字见证着来自于大自然中生物的灵动之美。除了作者的文字描述,我们更可以从书中看到好几幅素描图片。最初封面之上的小松鼠啃食松果的憨态可掬;随后章节中穿插入的小动物造型;随书赠送的奶白色明信片-----文字和图片,一切都浑然天成般地展现着世间万物的美丽。就此书的内容,作者将每个不同的小动物通过不同的章节进行了描绘。不过,我们读书的时候并不会觉得只是在观望着一个动物世界。
事实上,我们在书中读到的更是一个个运用拟人手法展现的,有着各种不同性格,不同习惯,不同爱好的小精灵们。它们有着自己各个不同的故事。
第三篇:师德——教育的光辉
师德——教育的光辉
有一种人,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有一种爱,感天动地,润物无声„„
有一种声音,铿锵有力,响彻天际„„
有一种力量,排山倒海,震撼心灵„„
您用生命,诠释高尚的情操。
您用大爱,融化不朽的坚冰。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教育的根,是苦涩的,但其果实是香甜的。”教师正是在春天播撒种子的人,教师是在清晨开启阳光的人。身为教师,我们心中有着秋收的期盼;身为教师,我们怀中有着光明的执着!
把爱献给教育的人不仅有付出,也有回报。当老师们看到桃李满天下,用心血培育的学生成为社会栋梁时,他们的付出就得到了回报,他们就会欣慰地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这,就是教育的真谛。
翻开历史,多少古人豪杰,几多谆谆教诲:那古朴的师风早已化作不朽的精神,撑起我们民族的脊梁, 成为我们难以忘怀的永恒记忆。
一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这样说过:“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
也许所有的职业都是在改造世界,而唯独教师这个职业是在创造世界,教师所收获的,是任何数字都无法计算的生命价值和幸福成果。生活的目的,不在于显耀与享受,而在于精神上的充实和事业上的成功。因此,我们可以这么说:没有教师,就没有人类文明的今天!
如果说,教育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那么师德便是教育的光辉;如果说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师德就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人梯,给求学者的以攀登的力量;师德是绿叶,衬托着千万朵桃李之花尽情地开放;师德是渡船,搭送着求知者驶向成功的彼岸;师德是彩虹,是驿站,是理想之火,是生命之光,是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育的全部意义。
真正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人。他对祖国的爱,对学生的爱,对事业和未来的爱,都表现在对自己的道德修养上。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耕耘。有那万古垂青的民族精神熏陶,使命高于一切的刚毅精神浸染,湖北交院的全体教育工作者定会携起手来共同创造一个个新的辉煌!
第四篇:队前教育-光辉历程
2017-2018学年队前教育1
光辉历程
一、劳动童子团1924——1927二、三十年代年的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内忧外患,人民过着穷苦不堪的生活,大部分少年儿童连饭都吃不饱,更不要说上学了。
他们小小年纪就去种地,做工,或者给有钱人当奴婢,过着非人的生活,更不要说上学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们革命儿童的组织叫劳动童子团。1924年,新生的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合作,进行北伐战争,要把不合理的制度推翻。在领导工农大众闹革命的同时,党在武汉,上海、天津、唐山、广州、湖南、江西、海南等许多地方建立了劳动童子团,这是我国最早的革命儿童组织。劳动童子团吸收了大批童工,学徒、农民子弟、贫苦儿童和小学生加入进来。他们的标志是系一条红领带,团礼是五指并拢,举至平额。他们的口号是:“准备者打倒帝国主义!准备着,打倒军阀!准备着,做全世界的小主人!”
1925年5月30日,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压迫,我们党领导上海工人罢工时,劳动童子团员们纷纷上街募捐,积极支待罢工斗争。
共青团受党的委托领导劳动童子团的工作。1926年,共青团第三次扩大会议上所作的决定中明确规定:教育儿童,养成他们勇敢牺牲的精神和团体生活的习惯,训练他们将来成为继续革命的战士,是共青团的重要使命。在共青团的直接领导下,劳动童子团发展很快,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城市,劳动童子团员们跟随父兄参加反抗资本家剥削的罢工斗争,参加反对帝国主义和军阀的示威斗争。在乡村,劳动童子团在斗土豪、查赌博、破迷信等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劳动童子团有许多小英雄,最著名的是罗志辉、邓金娣。一天,她俩上街贴标语,被国民党反动派发现,抓进监狱。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她俩坚决不说出党和童子团的秘密,最后英勇牺牲。
正当劳动童子团蓬勃发展时,1927年,背叛了革命的蒋介石发动了血腥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批革命志士、共产党员惨遭杀害,革命遭到极大破坏,劳动童子团的发展也被迫转入低潮。
二、共产主义儿童团1927——1937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们革命儿童的组织叫共产主义儿童团(简称共产儿童团)。
1927年,周恩来、朱德等领导的南昌起义,打响了反抗反动派的第一枪。紧接着,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举行了秋收起义,创建了工农红军,开辟了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国革命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1927-1936年,党在在中华苏维埃政府所在地(江西瑞金)和其它各革命根据地为少年儿童建立了共产儿童团,当委托共青团领导共产儿童团。
1930年共青团五届三中全会召开。全会在决议案中指出,儿童运动的性质是“共产主义儿童运动”;任务是“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儿童”,团结一切劳苦儿童到革命队伍中来,学习做革命的接班人;口号是“时时刻刻准备着”;标志也是系一条红领带;团礼是五指并拢高举过头。
共青团从中央到各级团部都设立儿童局,领导儿童团工作。共产儿童团的工作特别活跃,团员们都积极地参加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他们写标语、到集市上去讲演、揭露土豪劣绅的罪行,鼓动群众起来革命和保卫革命根据地。
苏区儿童普遍参加了共产儿童团,在共青团的领导下,积极参加学习和各种革命活动。当时儿童团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经过宣传动员,使绝大多数儿童都进入列宁小学学习。同时,每年的儿童节,共产儿童团都要举行大检阅,检阅学习成绩、野外演习和游戏等,生动有趣,又富有教育意义,很受儿童欢迎。儿童团员们还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宣传扩大红军,开展拥军活动,形式活泼多样。湖南、江西的儿童团员组织了扇子队,在红军队伍休息时,为红军战士送水打扇。儿童团组织的义务劳动,主要是帮助红军家属做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也很有意义和影响。同时,在保卫苏区的战斗中,共产儿童团组织中还涌现了许多英勇献身的少年英雄,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共产儿童团里有许多小英雄,郭滴海就是其中一位。郭滴海是福建省龙岩县人。他的哥哥、姐姐都是共产党员,他从小就受到他们的影响,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
1930年,国民党反动派加紧了对中央苏区的“围剿”。有一天半夜,机关得到敌人进攻龙岩的消息仓促转移。天亮时分,进城的白军在一间草房里抓到了正在睡觉的郭滴海,说他是红军的侦探,逼着他招供苏维埃政府和红军的去向。郭滴海一口咬定自己是要饭的,其他什么都不知道。白军看他年纪小,穿得又破烂,以为他真的是一个小叫化子,就把他放了。从此,郭滴海白天到敌军驻地要饭吃,夜晚就在草堆上睡觉。渐渐地,他把白军的情况都了解清楚。有一天,他乘敌人哨兵不注意,乘机出了城,找到红军的侦察员,就把敌情详细汇报了。红军迅速地把这部分敌人消灭掉。战斗结束后,红军高兴地称郭滴海是小侦察员,并把他送回他哥哥、姐姐所在的工作机关,哥哥、姐姐也都夸他是好样的。
于是,郭滴海就经常扮成小叫化子深入到白军驻地为红军收集情报。敌人走到哪儿,他也跟到哪儿。一天,狡猾的敌人抓住了郭滴海,要他招供自己是红军的探子,审讯他的白军军官说:“我注意好几天了,你整天跟着我们,一定是红军派来的,不招供就毙了你。”说着,白匪军朝他身边“呼”地开了一枪,郭滴海假装害怕的样子,说:“一打仗,老百姓都跑光了,我只好跟你们要饭吃。”白军听了觉得有道理,也看不出什么破绽,就只好又放了他。
就这样,郭滴海常常在白军驻地转,慢慢地和白军混熟了。从敌人口中,他获得了很多情报,及时地报告给红军,真正地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侦察员了。
一次,郭滴海探明敌人有一个营在上杭、永定两个县交界的地方安上据点,日夜修筑碉堡、工事。他把这个消息报告给了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当时红军主力都在外地作战,只留下一个独立团,要攻下敌人的据点有一定的困难。县苏维埃主席和独立团决定用“引蛇出洞”的方法,把敌人引诱出来,用埋伏战歼灭他们。并且把诱敌出据点的艰巨任务交给了郭滴海,郭滴海接受了部队首长交代的诱敌方法和伏击地点以及时间和信号等以后,立刻返回了敌营。
半夜里,郭滴海气喘嘘嘘地跑到白军营部,报告说:“红军有50多人到了前面的庄子,现在分散到各家睡觉去了。”敌营长半信半疑,对他说:“你再回去看看,有情况来报告我们。”郭滴海说:“我出村子的时候,已经被他们的哨兵发现了,现在哪敢回去,要去和你们一块去。”敌人信以为真,忙召集队伍逼着郭滴海带路,去袭击红军。白匪军威协郭滴海:“当心你的脑袋,不要把路带错了。”又用钱来利诱说:“带好了,消灭了红军,赏你10块大洋。”
郭滴海不声不响地朝前走着,把敌人带进了红军的埋伏圈,当他发现信号后,乘敌不备一阵风似的钻进路旁的密林里,一面大声叫喊:“打呀!快打呀!”白军才知道上了当,可是为时已晚。红军独立团用猛烈的炮火向敌人袭击,打得敌人狼狈不堪,乱成一团。“冲呀!”“缴枪不杀”的口号响彻山谷。白匪军死的死,伤的伤,有的趴在地上,缴枪投降。几十分钟时间,红军就把这200多名白匪军消灭了。
天亮了,在打扫战场时,人们在密林中的石堆旁找到了郭滴海。只见他满脸伤痕,鲜血不住地从他受伤的胳膊上流下来,已经昏迷过去了。县苏维埃主席激动地把他抱在怀里,红军团长带来了军医为他包扎伤口。郭滴海醒来,听到敌人被我军全歼的消息后,高兴地笑了。战士们轮换背着郭滴海,跟着满载胜利品的部队,凯旋而归。
三、抗日儿童团1937——1945
最年轻的抗日组织——抗日儿童团
在伟大的抗日战争年代里,凡是我们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都建立了抗日儿童团。抗日儿童团的任务:向大家宣传打日本,侦察敌情捉汉轩;站岗放哨送书信,尊敬抗战官和兵;帮助抗属来做事,学习生产不稍停。团礼是右手五指并拢,齐额举起;口号是:“时刻准备着!”
抗日儿童团在党的领导下,做了许多力所能及的工作。他们白天放哨,夜间巡查,使汉奸特务寸步难行,为保卫抗日根据地的安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937-1945年,是中国历史上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时期,党领导下的许多抗日根据地都成立了抗日儿童团的组织。抗日儿童团员们在青年救国会的领导下,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斗争,他们同抗日军民一道,广泛参加各种抗日活动,十分活跃。抗日儿童团的任务是:宣传大家打日本;侦察敌情查抓汉奸;站岗放哨送书信;尊敬抗战官和兵;帮助抗属来做事;学习生产不稍停。从东北的黑土地到晋西北的黄土高原,从苏北地区到陕甘宁边区,到处活跃着抗日儿童团员的身影。到1940年,陕甘宁边区有七万儿童团员,苏北解放区有十八万少年队和儿童团员,华北抗日根据地有六十万儿童团员,他们是当时抗日儿童团的主力。其中,最为活跃和出色的晋察冀边区队儿童团,他们站岗放哨、捉汉奸、送情报,利用自己年纪小,不被注意的特点,深入敌后,出色地完成任务。在晋冀一带,直到现在仍流传着放羊小英雄王二小八日本鬼子引入八路军包围圈的故事。晋察冀边区抗日儿童团还开展了“五不运动”:不给敌人带路;不给敌人送信;不吃敌人的糖;不念敌人的书;不告诉敌人藏粮的地方。
在抗日儿童团里涌现了很多小英雄,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位小英雄:
王朴(1929—1943),也作王璞,幼名兰贵,男,河北省完县人,抗日儿童团长。王朴从小跟随父母参加抗日工作,11岁时被选为儿童团长。他经常带领小伙伴们拿着红缨枪,站岗放哨查路条,给八路军送信带路,开展拥军优属活动。王朴工作认真,学习也很刻苦。他对自己要求很严格,每学一篇新课文,都要做到会认、会写、会讲、会用。
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我国大好河山的年代里,他的爸爸妈妈都积极奋起参加了抗日斗争。王璞也拿起了红缨枪,站岗放哨、送信带路、拥军优属,做了许多力所能及的抗日工作。11岁被小伙伴们选为儿童团团长,工作干得十分出色,叔叔伯伯都说,小王璞一天比大人还忙。
一天上午,王璞和小伙伴山虎在村头放哨,本来发现了远处有一个人走来,可是,等了半天却不见来人到跟前。王璞爬到树上一看,咦!来人明明是往村里走的,怎么突然又往回走了!是不是看见了我们才改变了主意?于是他悄声叫山虎回村去找人,自己抄近路插到了来人前边,大喊一声:“站住!”来人吓得一哆嗦,一屁股坐到了路边的青石板上。可是,等王璞来到跟前,他又突然站起来猛地把王璞推倒转身逃跑了。王璞边追边喊:“快来抓坏蛋呀!……”这时,正碰上山虎和秀山大伯赶来,抓住了坏蛋。经审问,来人果然是敌人派来的特务。
为了对付鬼子的扫荡,民兵们大搞地雷战,在广大群众中积极普及地雷知识。王璞不仅学会了布雷,还学会了造雷。他和小伙伴们自己扫硝、熬硝、配火药,把火药装进墨水瓶里,安上引信,起名“瓶瓶雷”。一天,他到山上去割草,无意中把晾在草筐里的两个“瓶瓶雷”带到了山上,割草时就放在大石头上晒起来。
王璞正在割草,身后突然来了两个鬼子和一个汉奸,要他带路回据点去,王璞望了一眼晾在大石头上的“瓶瓶雷”,眼珠一转说:“好吧!带就带。不过你们得稍等一会儿,等我拉泡屎再走。”他转到晾“瓶瓶雷”的大石头后边,乘敌人没注意,把“瓶瓶雷”的引信用根细线连到附近的一棵小树上,布成了一个不易被人发现的绊雷。连好了以后就悄悄地溜下了山坡。过了好一会儿,狗汉奸喊了几声没人应,就绕到大石头后边去找,一下绊响了“瓶瓶雷”,狗汉奸一声叫,脸上立刻出现了许多血口子。两个鬼子吓得急忙趴到地上,半天没敢起来。正好,在山路上巡逻的民兵赶到,把鬼子和汉奸都给抓住了。
1943年春天,鬼子又来进山扫荡,驻在野场一带的八路军机关、工厂,有的进了深山,有的转移到了外线。上级指示说,兵工厂里的枪支弹药,被服厂的衣服鞋袜,能运走的运走,运不走的就在当地坚壁,连村里的水井也要做好掩蔽。于是,村里的老老小小都忙碌起来。
夜里,王璞睡得正香,爹把他叫醒了,王璞揉揉眼睛问;“什么事呀!”
爹轻声说:“快起来,有重要任务。”
王璞一听说有重要任务,急忙爬起来穿好衣服,按爹的吩咐,提起红缨枪,赶到了村西口去集合。武委会的梅叔叔看人到齐了,就分配大人们到南边地里去坚壁枪支弹药,然后对王璞和山虎说:“你们俩的任务是在路口放哨,一定要细心地注意周围的动静。等到枪支弹药坚壁完了,梅叔叔又特意走过来对他俩说:“今天晚上的事是绝密的,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对外人说。”王璞坚定地回答:“放心吧!我就是死了也不对外吐一个字。”山虎也说:“我们保证不泄密。”
没过多久,鬼子象恶狼似的扑进了野场村。可是,村里空空的,既抓不到人,也抢不到东西,只见满街红红绿绿的标语和漫画,鬼子气得嗷嗷叫。他们在村里找不到人,就到附近山沟里去搜,整整6天的工夫,搜遍了大大小小的山沟,就是还没有搜到野场附近几个村子老老小小躲藏的桃树沟。可是,就在第七天早上,100多名手无寸铁的群众,终于遭到不幸。
这天早上,天下着毛毛雨,王璞早早的就醒了,他站在一块大石头上想抻抻懒腰。突然,对面山头上响了两枪,他仔细向近处山头上一看,全有晃动的人影。他急忙从大石头上跳下来,向乡亲们喊:“不好,我们被包围了!”可惜发现得太晚了,四周早已架起机枪。原来,是村里的地主告了密,鬼子才悄悄地包围了这个地方。
天大亮了,敌人把群众紧紧地围在一块几十平方米的空地上,一个鬼子,抓着衣领把王璞从人群里拽出来问:“你是小八路!”王璞摇了摇头。
鬼子把刺刀搁在王璞的脖子上,又厉声的喊了一句:“你是八路的干活!”
王璞把头一歪,也直着嗓子喊了一句:“不是!”
鬼子掉过枪托,猛地朝王璞腿上砸来。王璞身子一晃又挺住了。
鬼子放开王璞,又向着群众叽哩咕噜地叫了一阵,狗翻译马上对大家说:“老乡们,太君说了,只要你们说出八路军工厂的机器、枪支弹药都埋在什么地方,马上就放你们回家。”
人们都低着头,紧紧地咬着嘴唇,谁也不吱声。
只听七哩咔喳一阵响,鬼子把机枪上了子弹,人们还是没有一个说话的。
狗翻译吼了起来:“难道你们不怕死吗?”
14岁的王璞,一看敌人真的要下毒手了,急忙从人群挤出来喊:“爷爷奶奶、婶婶、大娘们,咱们不能说啊!咱们宁死也不能当汉奸!”王璞的妈妈张竹子也站到了人群前面宣传:“咱们死也不说,谁说谁是汉奸。”
王璞又喊:“儿童团员们,可不能忘记咱们的五不誓约啊!”
二十几名儿童团员,一齐朗诵起来:“……不听鬼子话;不受鬼子的骗……”朗诵到“不告鬼子实话”一句时,都不约而同的抬高了嗓门,有的人几乎是喊出来的。
鬼子军官气得吼叫起来:“统统的枪毙!”突然在王璞面前举起了洋刀。王璞毫无畏惧地高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洋刀落下,敌人的机枪响了,这一天是
1943年5月7日,王璞和100多名群众,英勇地牺牲了。
为了纪念在桃树沟牺牲的群众,晋察冀边区政府召开了追悼大会,授予王璞“抗日民族小英雄”的光荣称号,并立了纪念碑。王璞生前学习时用过的石板,站岗时用过的红缨枪,以及牺牲时压在身下,被鲜血染红的石块,现在还都陈列在中国革命博物馆里。
王二小家在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把魔爪伸进了这个宁静的村庄。1942年10月25日,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时碰上了打算进村“扫荡”的鬼子。鬼子让他带路,二小却把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鬼子发现上当后,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村后的山坡上。《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介绍他英雄事迹的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被王二小的事迹深深打动,很快创作了这首流传60多年的歌曲。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这首名为《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叙事民歌传唱了许多年,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故事影响了几代人。
新中国成立后,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小学课本,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张嘎——银幕上的抗日小英雄
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他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了。为替奶奶报仇和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电影《小兵张嘎》讲述了一个小八路战斗成长的过程。
这部儿童军事题材影片,通过寓意丰富的细节安排和少年儿童所特有的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自然地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少年英雄形象,影响了几代小观众。
这部影片荣获了1980年中国第2届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后来,小兵张嘎的故事又被改编成了电视剧。
孩子剧团——烽火中的儿童剧团:
孩子剧团是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和爱国知识分子创办的儿童艺术团体。1937年8月13日,日本帝国主义侵犯上海,以沪东临青学校为主的一部分中小学生,自发地在难民收容所进行抗日宣传活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难教育社得知情况后,立刻派人前往,于9月3日正式成立了孩子剧团。孩子剧团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抗日救亡爱国宣传。小团员在老师的领导下,进行各种宣传抗日节目的排练,然后再深入到各地特别是抗日前线去演出,宣传抗日。孩子剧团的足迹遍及8个省市和几十个农村集镇,演出过《乐园进行曲》《猴儿大王》等优秀节目,为宣传抗日做出了贡献。
四、儿童团和地下少先队1946——1949
三年解放战争时期,我国革命儿童的组织,在抗日儿童团的基础上,又有了很大的发展。不仅在解放区建立了儿童团,战斗在敌人心脏里的地下党,还在上海等大城市里,建立了地下少先队。他们都为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应有贡献。
解放区的儿童团,在学好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还组织了救护、运输、通讯等小组,积极地参加支援前线活动,为解放新中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投降,中国的抗日战争经过8年奋战,终于取得了伟大胜利。面对胜利果实,蒋介石调转枪口,疯狂抢夺。人民不会答应反动派继续骑在头上作威作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三年多的解放战争,终于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党领导的解放区少先队、儿童团和国民党统治区的地下少先队,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1946年,蒋介石反动军队进攻解放区,陕甘宁边区儿童团和晋绥边区儿童团开展了军事操练,站岗放哨,救护伤员,积极支前。同时,他们还在解放区的土改运动中斗争地主,看守财物,筹集粮食物资,为前线将士做了许多后勤工作。在敌占区,党的地下组织建立了报童近卫军、铁木儿团等地下少先队组织。他们秘密印发传单,张贴标语,宣传革命形势。他们还巧入敌人心脏,刺探情报提供给解放区。解放战争时期的少先队员和儿童团员们在战争中成长,在战争中锻炼。1946年建立少先队组织时在队章中规定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少年儿童一代,提高其文化、政治水平,发展其学习各种技能和社会知识,为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培养人才。”
五、中国少年先锋队
1949——至今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诞生,团中央根据党中央的指示,于10月13日发布了在全国建立中国少年儿童队的决议。1953年6月,中国少年儿童队又改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四十多年来。一代一代的少先队员,在党的关怀培养下,茁壮地成长。
1963年3月,毛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我们少先队又开展了“学雷锋做好事“活动。活动中涌现出大量尊师爱校、扶老携幼、关心他人、热爱集体的好人好事。
1979年,少先队开展了“我们爱科学”活动。少先队员们在小发明、小制作过程中,登上了科学的阶梯,敲响了知识的大门,为自己成为祖国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中的有用人才,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第五篇:生本教育
请各位成员根据自己情况安排好计划,逐步实施。
本学期课题组主要工作是为下学期生本教学全面铺开做好准备。准备工作包括:研究学习搜集生本教育书籍文章,掌握并树立生本教育理念,并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记录,不定期针对自己的学习体会和反思或某个专题(如:生本与教材处理、生本的组织教学等)进行研讨(主要以网上论坛、博客等形式)。对教材进行改编,便于生本教学的进行。调查学生情况、自觉在教学中逐步渗透、应用生本教学理念和方法,并观察记录学生的生成、反应,为下学期深入研究取得初步经验。搭建沟通平台(以网络为主),便于研讨交流。
每月研究工作安排:
2010年 4月
1搭建沟通平台(以网络为主),便于研讨交流。教育大发现社区教研环境参考方案Gmail+Googlegroups(Google网络论坛)+wiki+好看簿
对以上四个平台进行分工管理,欢迎课题组成员毛遂自荐。进行生本理论、理念的研究学习,以自学为主,针对自己的学习体会和反思、或某个专题进行研讨(暂定题目A 如何组织合作学习B 如何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对学生外语学习情况进行问卷调查。
问卷已经挂在shengbenjiaoyu@gmail.com邮箱里
2010年5月--6月逐步在教学中渗透生本元素(小组合作、教材内容等)并做出观察、反思记录。2 探讨如何利用生本理念进行复习(特别是目前担任毕业班的教师)。
2010年7-8月继续学习生本理论。
2重点研讨如何改编教材,以适应下学期的生本教育的全面实施。再次期间,要完善沟通学习的平台,充分发挥集体智慧。
2010年9月 正是全面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