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程热力学课程引入PBL教学模式的探讨
工程热力学课程引入PBL教学模式的探讨
摘要:为了有效提高工程热力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提出了将PBL教学模式引入到工程热力学的教学活动中,该方法以学生为中心,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主线贯穿课程始终。分别介绍PBL教学模式的概念和特点;针对该课程的特点,着重分析了PBL教学模式在该课程教学中的优势;最后指出了PBL教学模式在该课程教学应用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提出了PBL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的实施方法,可以互补不足,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工程热力学;PBL教学模式;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2-0090-02
工程热力学是众多工程类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然而长期以来,由于该课程理论性强,概念多且抽象,公式推导多,应用条件复杂,使得教师不易教,学生不易学。因此,如何教好、学好工程热力学,成为该课程教学的关键。[1,2]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并适时引进先进的教学手段,才能使教与学的效果达到最佳。[3]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ing,PBL)是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念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目前正越来越多地被许多教育和培训领域所采用和重视。如今,PBL 被认为是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教学新模式。鉴于工程热力学课程的现状,将PBL理论引入到该课程的学习中,有利于学生开放思维、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有必要进行深入探讨。[4,5]
一、PBL教学模式的特点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对课堂教学进行组织和管理,形式比较单一,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主体意识,不利于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培养。而PBL教学模式有别于此式,它是以真实且较为复杂的问题为核心来引导学生学习,通过互动讨论及概念辨证等多种方式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思考研究、解决问题、整理归纳及沟通交流等实际应用能力。[5,6]具体适合工程热力学教学以下特点:
1.以问题为核心
PBL教学模式以问题为核心展开教学活动,把问题作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学习过程表现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首先教师需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和具体的教学目标针对学生普遍难懂的问题,结合工程实际,设计出具有真实情境的有意义问题,要求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及相互交流中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寻求解决思路、处理问题的方法,顺利解决问题并作分析总结。该环节要求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较为真实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兴趣,旨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灵活地掌握知识。
2.以学生为主体
利用所设计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在老师的适当引导下自主地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开展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系列探索活动。学生可以通过思考、查阅资料、小组讨论、分工合作等多种方式进行。这种学生自主的学习过程逐渐减弱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可以在探究问题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通过自己劳动所得也更能够激发学生们的责任感。此时,教师作为问题的创设者,旨在提供必要的资源,适当引导,并对问题的解决过程和最终结果做出合理评价。
3.以小组为单位
设置的PBL中的问题是复杂的,往往需要多方面知识加以解决,对单个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为了提高效率的同时又不打击学生积极性和自信心,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接受所布置的问题。任务接下来后,成员们分析讨论,明确问题的研究方向和方法,或根据完工步骤,或根据不同方法进行分工协作,然后各负其责逐渐攻克问题的各个环节,最后再汇总分析,给出解决方案。团队的协作工程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也要求各成员负责的态度,易形成高效率、高水平的问题解决方案。
PBL教学模式具体的实施步骤如图1所示:
二、PBL教学模式的优势
PBL教学模式可以为学生创设各种按近现实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责任感。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工程热力学的PBL教学模式具有以下优势:[7]
1.适合工程热力学教学的特点
首先,工程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多,且易混淆。如熵、焓和火用等基本概念,而且概念之间互有联系和区别,学生对基本概念理解容易混淆在一起。其次,公式多,且应用前提不同。不同的应用条件,很多公式之间互相联系,同时又因为应用条件不同,有不同的表达形式。另外,内容抽象,理解较难,需要教师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讲授。
工程热力学的PBL教学打破讲授为主的模式,预期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问题、以学生为主的方式使学生通过认识过程去掌握认知结构,从而掌握工程热力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计算,并具有对各种工程热力学问题进行初步定性定量评价的能力和分析解决热工技术问题的能力。另外,在工程热力学PBL教学的初步成效后,可将其逐步推广到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等课程中去。
2.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培养
PBL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团队合作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自主开展学习。学生们可以在交流中理解相互的学习感受,更客观地认识工程热力学课程,达成共识。对所设计的问题,学生各负其责,及时有效地去完成所分配任务,遇到问题就集中讨论、互助协作,加强了彼此沟通,培养了合作意识,合作能力也得到增强,使盲目学习转变为带着目标的主动探索学习。
3.有利于体现教学效果
从问题的解决过程、进度与结果等多方面看,PBL教学模式能够多方面、多角度发现学生们存在的学习问题。譬如,对以往大学物理、流体力学以及工程热力学基本概念等知识的掌握程度、综合多门课程知识的运用情况、对现有知识的理解深度以及个体之间的差异等。这些信息可以及时反馈到教师那里,便于教师适时地提供引导和帮助,合理调整课程进度与教学策略。以此同时,学生会在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找到自身的不足,也会在交流合作中看到差距,从而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弥补不足,努力缩小差距。
三、PBL教学模式面临的问题
尽管PBL教学模式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但是,在实际的工程热力学教学过程中,推行PBL教学模式还面临着很多具体的问题。
1.投入涉及较多
PBL教学模式需要学校的认可和支持,这在基础上保证了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师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不仅要合理设计问题,合理布置环节,还要合理分配小组;不仅要合理布置问题任务,还要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不仅要适时监督和引导,还要控制好进度与学时;不仅要跟踪学习过程,也要对结果进行评价,还要督促学生总结反思。需要学生积极配合,不仅要投入精力、投入时间,也要投入责任心和合作能力。这都给学校、老师和学生提出了多方面要求,从而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较多不确定因素。
2.难以掌控因素多
PBL教学模式需要教师控制好教学进度、合理调整各章节之间的关系,以能够如期完成教学任务;需要控制好提供资料的范围,过多达不到效果,太少则不利于学生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需要控制好设计问题的难易程度,从而激发学生兴趣;控制好问题的评价机制,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些不确定的控制程度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课堂活动的顺利开展带来较多不确定。
鉴于以上PBL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PBL在课程教学的应用还需要做很多工作。为了便于实施,该模式在实行初期需要结合传统的教学模式,共同开展教学。
四、结语
工程热力学教学如何有效地提高“工程热力学”的教学效果,解决学生难学、教师难讲的问题,是教研室各位教师一直思索的问题。PBL教学模式符合人们学习的认知规律,适应工程热力学的现状,能够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自主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责任心,符合工程热力学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要求。但PBL教学模式仍存在一些不足,需要结合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取得更好地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默晗.“工程热力学”教学方式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0,(3):90-91.[2]王海霞,毕文峰.工程热力学绪论课教学研究[J].中国冶金教育,2011,(3):21-22.[3]李敏,李湛.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多媒体应用分析[J].理工高教研究,2004,23(1):101-102.[4]玉松,冯刚玲,李小菊,等.PBL 教学模式在卫生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农垦医学,2008,30(6):532-533.[5]刘莉,惠晓丽,胡志芬.基于PBL 理论的工科人才培养途径探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3):104-108.[6]黄金丹.基于PBL 的高校工科人才培养机制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8.[7]陈战.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模式的思考[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28(8):152-153.(责任编辑:王意琴)
第二篇:《工程流体力学》课程引入PBL教学法探讨
《工程流体力学》课程引入PBL教学法探讨
【摘 要】针对工程流体力学传统教学方法不利于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不足,引入PBL教学法进行教学改革,详细描述了《工程流体力学》课程PBL教学模式实施步骤,讨论了PBL教学法实施效果,最后分析了成功实施PBL教学法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工程流体力学;问题学习法;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7)32-0023-002
【Abstract】In Engineering Fluid Mechanics course,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made it difficult to arouse the students’ initiative to study.To solve this problem,a teaching method based on PBL was presented.A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actualizing approaches based on PBL teaching method was demonstrated and the test result was discussed.Finally,the key issues of PBL teaching method were emphasized.【Key words】Engineering Fluid Mechanics; PBL; Teaching Mode
0 引言
工程流体力学课程作为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三大核心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能动专业本科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甚至影响学生毕业后从事本?R倒ぷ鞯氖と文芰Α8每纬叹哂懈拍畛橄蟆⒐?式繁多、推导复杂、应用型强等特点[1],导致学生在学习时出现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低、对课程产生恐惧心理等不良情况,必须对工程流体力学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本文分析了工程流体力学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引入PBL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针对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提出实施步骤,并对实施效果进行分析,讨论了应用PBL教学方法需要注意的问题。工程流体力学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结合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特性,根据多年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实践发现,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
(1)传统教学方法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主讲,学生听课的模式,以学生熟悉掌握授课大纲内容为目标,教师倾力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的思考和理解,只是简单地对课程知识点进行背诵,学生无法体会到工程流体力学课程魅力所在,也无法体会流体力学知识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美妙之处。
(2)传统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追根寻底精神的培养,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2]。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学生对很多流体力学概念主要通过对课本的记忆,或者是通过互联网搜索而得出,缺少了学生的思考、归纳和总结过程,也导致了整个课程的知识点是凌乱记忆的,存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学习现象,无法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学生无法将课程各章节之间的关系建立联系。
(3)传统教学方法导致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效果不理想,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流体力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理论分析法、实验模拟法、数值仿真法和现场观测法,这几种方法相辅相成,相互验证。在工程流体力学课程中,很多结论和公式不是通过严密的理论推导而是基于系统的实验得出,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忽略实验背景知识的讲解、实验原理的探寻、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仅让学生无法理解实验结论的意义以及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应用推广,还让学生在实验教学时只是根据实验步骤操作实验,无法理解其深层次含义。应用PBL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针对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弊端,课程教学采用基于PBL教学法进行改革。PBL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也是近年来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热点[3-5]。该方法将学生置身于以问题为中心的全新情景中,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探寻问题的根源,利用课程知识点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达到掌握课程知识点的目的,经过这个过程,促进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逻辑推理和团队协作能力。
采用基于PBL教学模式后,需要依据教学大纲内容对传统教学方法教学设计进行修改,规划基于PBL教学方法实施过程,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基于PBL教学方法的工程流体力学课程实施步骤如下:
(1)创建基于PBL模式的课堂讨论小组。以专业为单位进行分组,每组成员4-6人,为便于学生讨论和团队合作,学习可以自行组建团队,并推荐1名学生作为组长,组长接受教师分配的任务,负责组织本组组员进行讨论,协调组员对基于PBL模式所设置的问题进行讨论,记录讨论过程,对讨论结果进行归纳总结。
(2)根据课程知识点设置基于PBL模式问题。根据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对课程按照章和小节进行划分,以每2个学时作为时间单元,针对流体力学课程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设计提问问题,在设计提问问题时需要考虑到问题的难度和广度等因素,使得学生能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目标,合理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3)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小组内部交流解决问题。教师在每次授完课后布置基于PBL模式问题给学生,小组组长在课后组织本组组员进行分工合作,查阅流体力学相关教材、电子数据库等不同形式的参考资料,通过组员之间的深入交流和讨论,提出基于流体力学知识点的问题解决方案或者对问题给出合理解释,并记录整个讨论过程,总结讨论结论。
(4)小组对问题的解决进行汇报。每次上课前,教师检查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情况,随机抽取1-2组的学生进行汇报,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情况。在学生汇报时,老师尽量做到每次请不同的学生来进行汇报,保证班上所有的同学都积极参与到问题的探讨,这样也便于教师对问题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掌握整个班级的学情情况。
(5)教师点评与分析。通过学生的汇报,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对表现良好的学生给予肯定,同时也能了解到学生在相关知识点所涉及的前修课程知识和学生个性差异等情况,更加深入地了解班级学情情况,在接下来讲解相关知识点时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更加突出讲课的重点和难点,学生也在有基础的情况下认真听课,在听课过程中发现自己对相关知识点思考的片面性、不够深入等问题,同时听课也是对课前小组讨论问题的再一次复习,取得了良好的教?W效果。PBL教学方法实施效果
通过课后无记名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是否有必要采取基于PBL教学模式、对课程印象最深刻的知识点、对课程最感兴趣的知识点、对教师讲授印象最深的知识点、对小组讨论印象最深的知识点等内容,学生将调查结果以书面形式提交给教师。调查结果发现,超过80%的学生认为PBL教学方法对学习有促进作用,值得提倡和推广,很多学生认为该教学方法提高了自主学习积极性,增加了同学之间的友谊,锻炼了知识点归纳和分析的能力,增加了学习成就感。
同时也对采用PBL教学方法的班级进行了纵向对比,在试题题型、分值分布一样且试题难度相当的期末考试中,采用了PBL教学方法的班级比往届平均分高出5-8分,特别是在选择题、填空题方面掌握程度明显偏高,说明PBL方法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了教学质量。基于PBL教学方法讨论
通过采用PBL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质量,锻炼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然而,要成功采用PBL教学方法,教师还需要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问题。
(1)PBL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具有更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在采用PBL教学模式后,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体,而变成学生是主体,学生在讨论时所提出的问题可能涉及面广、凌乱且发散的,这就要教师需要更深厚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及时归纳和总结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并将这些问题巧妙地与课程知识点进行结合,灵活地驾驭整个教学过程。
(2)设计PBL教学问题是关键。教师在设计PBL教学问题之前,要对学生先修知识掌握情况进行了解,要充分分析整个班级的学情情况,结合这些实际情况充分提炼课程知识点,形成难度适中又包括课程知识点的PBL教学问题。
(3)调动学生积极性是核心。学生作为PBL教学方法的主体,其参与程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发现,讨论小组的组合和组长的选举对教学影响很大,一个优秀的组长和配合默契的组员可以顺利地完成所分配的问题和任务,反之,便会出现任务完成不及时、完成质量差、不能充分调动所有组员积极性等问题。
【参考文献】
[1]谢翠丽,倪玲英.《工程流体力学》本科课程引入CFD教学的探讨[J].力学与实践,2013,35(3):91-93.[2]庞?S佶,陈俊俊,陈义胜,等.关于工程流体力学教学过程中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5(45):143-144.[3]高志军,陶玉凤.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09(12):92-95.[4]李立,杜洁敏.大学英语分科教学背景下学术英语PBL教学模式研究[J].外语教学,2014,35(5):55-58.[5]汪青.国内医学院校PBL教学模式的应用现状及问题剖析[J].复旦教育论坛,2010,18(5):88-91.
第三篇:浅谈PBL教学模式
PBL是Problem-Based Learning的简称,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或“问题导向学习”,是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McMaster大学创立的教学模式[1]。最初主要用于医学教育,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教学模式。
PBL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把学生置于混乱、结构不良的情境中,并让学生成为该情境的主人,让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学习该问题的一些相关知识,从而一步一步地解决问题。老师把实际生活问题作为教学材料,采用问题引导的方式,不断地激发学生去思考、探索,最终解决问题。
一、PBL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
PBL教学模式与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截然不同。
传统教学模式以传授知识为目的,把知识视为不可更改的定论,把教学看成是知识从外到内的输入,学习者只需理解和记忆书本上的知识,把学生当成“知识容器,考试工具和分数奴隶”[2],教师只是“传道授业解惑”,在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而PBL教学模式则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提倡学生自主学习。PBL的教学理念认为“问题是学习的起点也是选择知识的依据”,因此教学过程中应“先问题,后内容”,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90%的时间退居幕后。PBL教学模式更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包括学生的自学能力、发现问题、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倡导让学生通过自学、研究、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综合思考能力的新型的教学模式。
二、PBL在教学中的实施
1.教师备课――针对教学内容设计情境问题
PBL教学以问题为基础,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计出适合学生自学研究的情境问题体系,这是PBL教学的关键环节之一,并且情境问题的设计既要符合教学内容,又要贴近临床实际,才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所以PBL教学要求精心设计情境问题,可由多学科教学人员和临床专科人员组成问题设计小组,共同预先设计一系列核心专题,建立完善的学习模块,根据学习模块和学习目标制定出PBL实施手册,提供给各讨论小组。
2.PBL教学模式具体操作流程
概括起来说,PBL教学模式即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围绕教学模块中包含的核心知识或问题展开主动学习,经过“提出情境问题→建立假设→查询相关资料→讨论和修正假设→归纳总结结论”的过程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每堂课开始前老师将情境问题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围绕情境问题建立假设,通过查阅教材、参考书或借助学习软件、图书馆以及互联网等学习媒体针对此问题进行自学收集资料,准备小组讨论提纲。讨论过程中,同学们根据查阅的资料发言,然后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或修正,再由教师提出新问题,由学生解答。若问题比较难,学生解决不了时,教师可做适当启发和引导。PBL教学课结束前几分钟内,教师做总结归纳,并强调重点和难点。
三、PBL实施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1.情境问题的设计
PBL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都围绕着问题进行,问题本身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所以PBL教学中情境问题的设计非常关键。这要求教师必须加强对问题设计的研究与实践,经过长期酝酿、周密筹划、反复论证,设计出与本校学生实际相结合的PBL教学中的情境问题,这样才能达到PBL教学的目标。在设计问题时,由教研室教师组成的问题设计小组,以教学大纲的要求为核心,并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现有知识水平。PBL情境问题须具备以下几个特征:①切合学生的知识水平;②问题贴合生活或临床实际。
2.教学资源的准备
教学资源是实施PBL教学法需要考虑的又一个关键环节。学习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深入探讨问题的各个方面,讨论如何获得资源、如何评价资源、如何利用资源来解决问题等。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准备和设计教学资源,不仅对课程重点、难点内容的理解具有积极作用,而且教学资源难易兼顾,既有基础知识,也有拓展知识,既能支持自主独立、循序渐进的学习,也能支持自主探究学习。另外,教学资源的设计形式要多样化,包括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虚拟现实等,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利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3.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PBL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角色转变,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教师在PBL教学模式中既是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也是PBL教学的组织者,组织学生形成学习小组进行问题讨论;教师既是一种激活酶,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能激活学生以前所学知识,并能恰当应用,也是一种诱导剂,应能从各个层面诱导学生用已知去揭示未知;同时也是一个鼓动者,教师要通过积极思维,引起学生共鸣,不断训练学生的思维潜力[3]。
四、PBL教学模式的优势
PBL教学模式的理念与目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符合人类对科学探索的思维规律,其方法对培养各学科优秀人才大有裨益。现代信息社会知识总量以爆炸式的速度急剧增长,国际上把这种情况形象地称之为“知识爆炸”[4]。要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学习者必须具有极强的主动学习、自我学习的能力。而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的“填鸭式”教学方式难以达到培养终身学习者的目的,PBL教学法则适应这一要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比如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参考资料和互联网获取信息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其教学理念是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使之具有自我获取知识与更新知识的能力,并确保有较高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能适应“知识爆炸”和知识迅速更新换代的发展趋势,并且学习方法灵活多样,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能适合各种学科,满足终身教育需求,顺应了时代的发展。
第四篇:PBL教学模式
PBL模式
(一)PBL简介
PBL英文全称为Problem Based Learning,即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医学教育中,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
PBL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PBL模式的关键要素包括:作为导向的问题、团队合作与自主学习、教师指导、自我评价与小组评价
PBL强调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多种学习途径相整合,而不只是纯粹的探索和发现,同时它强调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合作,强调外部支持与引导在探索学习中的作用等。PBL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发挥问题对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PBL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
1、传统教学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
在国内,绝大多数高校的本科和研究生教学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围绕学生,针对书本知识进行教学,让问题解决为学科知识服务。存在其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教学偏理论,书本知识陈旧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学生在大多数课堂时间内只能听教师讲,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一方面教材中所呈现的内容比较落后,难以跟进最前沿的科学与社会成果,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偏理论化,难以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学生本身所接受的知识内容就是陈旧而“无用”的。
(2)与实践结合不紧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弱
在传统模式中,在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问题往往作为知识导入的例子和练习知识技能的工具,在大多数情况下,所提问题只是教师为了方便引导新知识而精心加工出来的,缺乏生活基础与实际价值。教学以课堂-老师-课本为中心,课程教学仍大多采用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的“教材+黑板+考试”的模式,理论学习与实践之间的融合不够,学生只是单纯为了应试而学习。不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不会自己提出问题并予以操作,动手能力被限制。
(3)积极性被抑制,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填鸭式的应试教育难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形成了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不教不学的局面,在这种被动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思维被束缚,难以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或者在学习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更不用说探究新的领域。在所接受的知识本身就与现实脱节的情况下,学生难以提出创新性的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
2、PBL模式教学的优势
传统教学法中,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是服务于知识的获得的,PBL则与此相反,其精髓在于:知识是解决问题的工具和手段,因具体问题不同而产生变异,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将藉学生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而得到发展。
(1)学生思维不受限制,主动性增强
PBL 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将学习与更大的任务或问题挂钩,使学习者投入于问题中;它设计真实性任务,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这个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是问题与知识的发现者,老师只是起引导作用,完成了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给予了学生充分的空间去发挥,大大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2)团队合作能力、互动交流能力得以培养
在PBL中,团队合作是最基本的前提。团队成员通过讨论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又有所分工,分别就某个子问题作更多的钻研,又汇总各方面的信息,运用到问题解决中。这是成员之间相互了解、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能够大大增加项目成功的几率。在当今社会中,因为面临的许多的问题越来越多样化,需要各类人才来共同解决,所以团队合作能力是必需的素质。
(3)学会了掌握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PBL直接从实际问题入手来组织教学,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断寻找知识与方法,让学科知识的学习隐含在问题的解决与团队合作过程中。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模式,一方面是暴露学生各种疑问、思维、障碍,另一方面可以展示出学生的独特个性与才智、创新成果,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发现并分析问题,自主查阅资料,和其他同学、老师交流,体验知识获取的过程,并通过自己的讲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及应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和迁移。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查阅资料能力、科研能力、表达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外语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思维能力等都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第五篇: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模式的探讨
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模式的探讨
摘要:将PBL教学模式引入到医学本科生《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过程中,与传统教学方法结合,培养学生分析、解决临床问题和其他相关问题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医学免疫学;PBL教学;实验教学;教学方法
医学免疫学在现代医学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其不仅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学科,同时其研究理论及相应技术的快速发展也驱动着生命科学的进步,尤其是免疫学新技术与新手段的出现[1]。此外,基于免疫学知识的诊疗手段运用越来越深入,基于免疫学理论的新药物也不断应用于临床。但是与免疫学飞速发展不对称的是,目前高校免疫学教学仍较老旧与保守,尤其是实验教学,教学内容与方法更新速度慢,多数实验仅是验证理论知识且简单重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差、毫无学习兴趣,最终互相抄袭实验报告应付了事。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 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的MeMaster大学首先创立的,其强调以问题为基础,以临床问题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2]。PBL教学强调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培养其自主学习意识;鼓励学生从问题出发进行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的同时提高其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3]。由此看来,传统实验教学中的不足与亟需解决问题恰是PBL教学模式的优势所在。因此,我们在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模式,取得较好地效果。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校2012级临床医学本科学生作为教学对象,我校医学免疫学教学为分组教学,每组约为20人。因此,随机选择4个小组为PBL教学实验组,学生总数为80人;同时随机选择4个小组为对照组,学生总数为80人;两组学生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所有学生均使用统一实验指导;学时总数为4个学时。
1.2 实验内容及问题提出
由于开展PBL教学需要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技能有一定掌握,因此,本实验的开展时间选择实验教学后半段实验,通过教研室集体备课后确定实验内容。根据实验大纲及集体讨论,选择了凝集实验作为PBL教学的实验内容,同时根据基础与临床联系的原则,提出了3个案例:新生儿溶血症的血型分析;ABO血型输血交叉配血的分析;早早孕检测判断与分析。问题在实验前 1周发放给每个实验组。
1.3 教学方法
实验组采用将PBL教学引入传统教学的形式。先进行1学时常规讲授,将相关基本原理及技术进行介绍与示范,然后进入组内讨论。对照组则仅采用常规教学。
1.4 PBL教学的具体实施
1.4.1 小组自主学习:每小组选举一名组长,由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及汇报。实验前一周,组长得到问题后,负责组织组员分析问题,督促组员文献查阅、搜集资料、分析及整理资料等,时间为一周。
1.4.2 组内讨论:各组查阅相关资料后,组长召集组员进行资料汇总;同时,从机制、类型、诊断及防治等方面就所给问题进行讨论;各组对讨论内容进行详细记录。
1.4.3 总结与汇报:组长总结组内讨论结果后,将其制作成PPT,在实验课中各小组对学习结论等进行阐述。实验带教老师进行总结与点评,同时结合学生综合表现给予评价。教学效果评价
实验结束后,随堂对两组学生进行实验考核,两组采用相同试题考核,比较两组成绩并采用t检验分析;同时,对实验组发放调查问卷,其中包括学生学习兴趣、接纳度、学生能力等方面。结果
3.1 考核成绩
两组学生全部参加实验考核,无人缺席。实验组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一)。
3.2 调查问卷结果
调查问卷共发放80份,收回80份。调查问卷结果发现90%以上学生对PBL教学所取得的效果表示赞同(见表二)。讨论
4.1 PBL教学体会
PBL教学改变了传统灌输式实验教学模式,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而教师则扮演“引导者”的角色;整个实验过程中氛围较以往活跃,与现代学生特点相符,因此其学习兴趣较高,学生更愿意自主去探索问题、分析及解决问题。此外,由于分组资料查阅、组内讨论等过程中需要学生主动进行沟通与协调,因此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得到大幅提高。PBL教学强调从实际问题出发,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际也是学生巩固知识与拓展知识的过程,有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由于带教老师角色的转变,要应对学生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就必须做大量地准备工作,不断地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身综合水平,真正使得“教”与“学”相互促进,此外,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增进了双方的感情。
4.2 存在的问题
实验实施过程,由于课时较少,要使教学有条不紊按照进度开展,需要教师有极强地把控能力。而往往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讨论或汇报内容过多使得教学进度难以按照预期进行。其次,PBL教学过程中,教学与学生的配置极其重要,而教师数量有限,常导致个别学生由于无法及时得到老师指导从而引起其学习积极性下降。因此,PBL教学在实验教学中开展仍需不断改进与完善。
总而言之,PBL教学引入医学免疫学实验后学生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均得到极大提高,PBL教学值得深入研究、改进及推广。
参考文献:
[1] 方亮,陈丽华,金伯泉.医学免疫学引入PBL教学模式的机遇与困境 [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10): 724-726.[2]韩超峰,陆元修,李天亮,等.PBL教学模式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5):456-457.[3]李蕴,何秀娟,龙军,等.传统教学结合PBL或结合文献汇报在医学免疫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8): 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