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选修 现代诗歌散文
【选修 现代诗歌散文】
魁梧
wú
狭隘
木屐
老妪 yù
媲美 pì
堂倌 guan
女佣 yōng
断壁残垣
yuán
画舫
fǎng 街衢
qú
嗜好
shì
癖好 pǐ
什刹海
shí
chà 荟萃
山坳
褶皱 zhě
zhòu
狞恶
níng 暴晒/曝晒/
曝光/暴光
晕车/晕头转向
脚踝 huái 砾石 lì
咀嚼
jué
白炽灯
chì
伫立
俯瞰 绰约
气概
gài
悬崖勒马
倔强/倔脾气 飘渺/缥缈
【选修 外国小说欣赏】
惊骇 hài 料峭 qiào 鬈发 quán 箭镞 zú 窥探 kuī .....船舵 duî 忧悒 yì 棒槌 chuí 船舷 xián 馥郁 fù .....寒噤 jìn 湛蓝 zhàn 按捺 nà 倾圮 pǐ 抛锚 máo .....深邃 suì 飓风 jù 鹞雏 yào 发绺 liǔ 虬曲 qiú .....龌龊 chuî 花翎 líng 蜷缩 quán 蓦然 mî 禀性 bǐng .....牝鹿 pìn 修葺 qì 休憩 qì 埠头 bù 海蚌 bàng .....马厩 jiù 蘸水 zhàn 趿拉 tā 戏谑 xuâ 游弋 yì .....地窖 jiào 栖息 qī 拾掇 duo 阒无一人 qù ....簌簌作响 sù 膘肥体壮 biāo 情愫 sù 摩挲 mā sā ......瞥见 piē 毗邻 pí 贫瘠 jí 琢磨 zhuï 腼腆.....tiǎn 蹩脚 biã .
juã
juâbàopùpù
bào
擦拭 凛冽 苍穹 摇曳 颠簸 遭殃 凝滞 ......惊惶 静谧 萦绕 沟壑 篝火 湿漉漉 ..... 热衷 歉收 诋毁 窒息 晨光熹微 ...... 弥天大谎 财运亨通 光彩熠熠 海市蜃楼 丧失殆尽 ...... 气喘吁吁 容光焕发 乌烟瘴气 不寒而栗 贸然行事 .....
第二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选修文学常识
诗歌部分
《天狗》
1.郭沫若,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新文化运动期间,郭沫若与田汉、郁达夫、张资平等人在东京成立文学社团创造社,主张“为艺术而艺术”。有诗集《女神》、《星空》、《瓶》、《前茅》、《恢复》等,历史剧本《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王昭君》《蔡文姬》等,另有历史学、古文字学专着和杂文、随笔、文艺评论集多种。
《春》
2.穆旦,原名查良铮,诗人、翻译家,是九叶诗派代表诗人,代表作有《诗八首》、《春》、《赞美》等,他翻译的《唐璜》被卞之琳称为“中国译诗走向成年的标志之一”,另有雪莱、济慈等诗歌译着多种。课本中还选入九叶诗派多位诗人的作品,如陈敬容的《窗》,杜运燮的《井》,郑敏的《金黄的稻束》。
《一个小农家的暮》
3.刘半农,近现代着名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他尝试口语作诗、方言入诗,代表作有诗歌《教我如何不想她》等,在该诗中,首创了“她”字,并第一次将“她”字入诗。诗集有《瓦釜集》、《扬鞭集》等。
《也许——葬歌》
4.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新月派代表诗人,他提出了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歌“三美”的新格律诗理论主张,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等
《蛇》
5.冯至,现代诗人。有诗集《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十四行集》、《西郊集》等,散文集《山水》、《东欧杂记》,中篇小说《伍子胥》,传记《杜甫传》,论文集《诗与遗产》等,鲁迅曾称赞他是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
《地之子》
《预言》
6.李广田,散文家。号洗岑,笔名黎地、曦晨等。曾与北大学友卞之琳、何其芳合出诗集《汉园集》,被称为汉园三诗人。作品集有《画廊集》、《银狐集》、《雀蓑集》、《圈外》、《回声》、《日边随笔》等。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7.艾青,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等。有诗集《大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归来的歌》等。8.臧克家,杰出诗人,着名作家、编辑家,第一部诗集《烙印》是他最具影响的作品。这部诗集真挚朴实地表现了中国农村的破落、农民的苦难、坚忍与民族的忧患。建国后,多创作政治抒情诗,代表作如《有的人》等。《老马》
9.食指,原名郭路生,当代诗人。他在1968年创作的诗歌《相信未来》以及《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在当时的知青中广泛流传,影响深远。
10.舒婷,当代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主要着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舒婷崛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诗坛,她和同代人北岛(代表作《回答》),顾城(代表作《一代人》),梁小斌等诗人以迥异于前人的诗风,在中国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朦胧诗”大潮,她的《致橡树》、《惠安女子》、《神女峰》等以女性为抒情主体的诗歌表达了她对中国女性命运和人格独立的深切关怀。
11.梁小斌,朦胧诗代表诗人。诗作《中国,我的钥匙丢了》、《雪白的墙》被列为新时期朦胧诗代表诗作。
12.昌耀,当代诗人,新边塞诗派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有《昌耀抒情诗集》、《命运之书--昌耀四十年诗作精品》等,其诗以对“西部”的深刻体验见长。《河床》
台湾诗人
《你的名字》
13.纪弦,现代派诗歌的倡导者,是台湾诗坛的三位元老之一(另两位为覃子豪与钟鼎文),因其创作历程极长,被誉为“诗坛常青树”。有诗集《爱云的奇人》、《烦哀的日子》、《不朽的肖像》、《无人岛》、《槟榔树》、《晚景》等,诗论集《纪弦诗论》等。
14.洛夫,台湾诗人,早年为超现实主义诗人,表现手法近乎魔幻,被诗坛誉为“诗魔”。他和余光中一直被世界华文诗坛誉为双子星座。代表作品有《灵河》、《石室之死亡》、《外外集》、《无岸之河》、《诗人之镜》、《时间之伤》等。《边界望乡》
15.痖弦,台湾诗人。痖弦的作品充满了超现实主义的色彩,他的诗在1960年代台湾崛起的名家中,口语生动活泼、音乐性最强,并最能表现悲悯情怀、生命之甜美与现代人生命困境之探索。有诗集《深渊》、《痖弦诗抄》、《痖弦诗集》等。《秋歌——给暖暖》
16.余光中,当代作家、诗人,着有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石》、《万圣节》、《白玉苦瓜》等,散文集《左手的缪斯》、《听听那冷雨》等。余光中写作风格变化的轨迹可视之为整个中国诗坛的走向,即先西化后回归,80年代,诗笔“伸回那块大陆”,写下许多动情的乡愁诗,如《乡愁》、《乡愁四韵》等。
散文部分
17.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中国现代着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和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着有《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小说《子夜》、《林家铺子》等。《森林中的绅士》
18.林语堂,着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论语派主要代表,学贯中西的大家。林语堂书斋的对联“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可以很好地概括他作为文化使者的重要特点。代表作有散文和杂文集《吾国与吾民》(又名《中国人》)、《孔子的智慧》、《剪拂集》、《大荒集》、《锦绣集》、《生活的艺术》等,小说集《京华烟云》,传记《苏东坡传》、《武则天传》等。《动人的北平》 19.丰子恺,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和翻译家,代表作品有漫画集《子恺漫画》,散文集 《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等。他的文章风格清雅淡泊,漫画多以儿童作为题材,幽默风趣,反映社会现象。《云霓》
20.汪曾祺,现当代着名小说家,散文家,京派小说的传人,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大淖记事》、《受戒》、《异秉》,散文集《蒲桥集》,京剧《沙家浜》(执笔编剧)等。他的小说大都取材民情风俗、日常生活,语言自然、活泼;文风清新、质朴;意境优雅、唯美。他的散文刻画民俗、民风,形象、生动,蕴涵着对民族文化传统的深切情感。《葡萄月令》
21.史铁生,当代散文家、小说家。着有散文集《病隙碎笔》、《我与地坛》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等。
22.余秋雨,学者、作家。着有系列散文集《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等
23.张承志,回族,当代作家。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被称作一个理想主义的精神漫游者,早期以草原生活为题材,从大地、民间汲取精神养料;稍后他把个人理想与宗教信仰结合在一起,开始了他对于回民生存和真主信仰的探索。代表作品有小说集《黑骏马》、《北方的河》、《黄泥小屋》;长篇小说《金牧场》、《心灵史》;散文集《荒芜英雄路》、《清洁的精神》等。
字词
蛊惑人心
苦心孤诣
清沁肺腑
虔诚
洗涤
重比翼,和云翥
杳鹤
煽动
屹立
风声鹤唳
墙垣
海市蜃楼
脚踝
伫立
差强人意
陷阱
厮斗
狡黠
怦然心动
侍弄
鞭笞
颤栗
恬不知耻
淘汲
屏弃摒弃
庇护
嫣红
辽夐
被褥
咯血
贲张
絮聒
媲美 俯瞰
鳞次栉比
溯流而上 双颊
遐思
惊悸
浚理 矗立
憎恶
摽紧
窸窣
第三篇:现代诗歌散文选修第四单元《大地的歌吟》
诗歌第四单元《大地的歌吟》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编写时间
一、学习目标:
1、理解诗的语言特征:多义性、跳跃性、可感性、音乐性
2、体会中国现代诗歌的抽象哲理如何与感性形象有机结合
3、理解诗歌中象征意蕴,以及历史文化的厚重感
4、体会不同诗人的个性化的语言表达
二、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诗的语言特征:多义性、跳跃性、可感性、音乐性
2、难点:体会不同诗人的个性化的语言表达
三、相关链接
昌耀(1936—2000),原名王昌耀,出生于湖南桃源三阳港镇王家坪村。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宣传队员。同年,响应祖国号召,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期间,推出处女作《人桥》,从此与诗歌艺术结下不解之缘。1953年6月元山战役中因头部负伤回国治疗。伤愈后进河北荣军学校学习。1955年主动报名参加开发大西北。1956年调青海省文联任创作员。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此后从事农垦,1979年平反。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8年,在青海省作家协会第三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1997年被省文联评聘为一级作家。2000年3月23日,昌耀因患肺癌在西宁逝世。著有《昌耀抒情诗集》《命运之书》等,代表作有《慈航》《山旅》《划呀,划呀,父亲们》《河床》等。他的诗以张扬生命在深重困境中的亢奋见长,感悟和激情融于凝重、壮美的意象之中。其新边塞诗歌将饱经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西部人文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协调的整体。后期的诗作趋向反思静悟,语言略趋平和,有很强的知性张力。
郑敏,1920年生,福建闽侯人。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外国文学系,后转入哲学系。1942年开始发表诗作。1943年毕业后赴美国布朗大学留学。1951年获英国文学硕士学位。1956年回国后在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从事英国文学研究。1960年后任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诗集《诗集1942—1947》《寻觅集》《早晨,我在雨里采花》及诗合集《九叶集》,论文集《英美诗歌戏剧研究》,译作《美国当代诗选》等。郑敏与陈敬容、唐湜、杜运燮、杭约赫、唐祈、袁可嘉、穆旦、辛笛等八位诗人合称为“九叶诗人”。李广田(1906—1968),号洗岑,笔名黎地、曦晨等。山东邹平人。1929年考入北京大学外语系,次年开始发表诗文。1935年大学毕业后,回济南教中学。曾与北大学友卞之琳、何其芳合出诗集《汉园集》,被称为“汉园三诗人”之一。这时期的散文辑为《画廊集》《银狐集》和《雀蓑记》,大多抒写内心感怀和乡土人生,追求恬淡静美的文风和浓厚的泥土气息。抗日战争爆发后,流亡于西南内地,先后在一些中学和西南联大任教,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随着生活的变迁和思想进步,所作散文集《圈外》《回声》和《日边随笔》,视野较前开阔,静美的氛围渐为感奋的心曲和警策的理趣所代替,文笔更为练达简洁。同时著有长篇小说《引力》、短篇小说集《金坛子》和评论集《文学枝叶》等。20世纪50年代以后,主要从事教育工作,任清华大学副教务长、云南大学校长。著有诗集《普城集》和散文《花潮》《山色》等。还致力于少数民族文学的研究,整理彝族支系撒尼人的长篇叙事诗《阿诗玛》和傣族长篇叙事诗《线秀》等。一生著述大多收入《李广田文集》。
洛夫,1928年生,本名莫洛夫,湖南衡阳东乡相公堡人。从小读私塾三年。1948年入湖南大学外文系,翌年随国民党军队去台湾。在军界历任编辑、特等翻译官、英文秘书等职。1973年毕业于淡江文理学院外文系,同年退役。此后在台湾中广公司、亚盟总会和东吴大学任职。1954年10月,与张默、痖弦在左营共同创办《创世纪》诗刊,并任总编辑。洛夫著作甚丰,著有诗集《灵河》《因为风的缘故》《漂木》等十多种,诗论集《诗人之镜》《诗的边缘》等五种,另有散文、译著多种。
四、学法指导
本单元的诗歌不单是借景抒情,而且力求通过具体的物象和对人类存在的联想和思索,来把握更本质、更具有思想含量的诗意。诗人通过塑造“河床”“金黄的稻束”“半棵树”等中心形象而引发无限的联想,由点及面、由空间而时间地形成一个探寻人与大地的结构,即对自然、土地、生命的沉思。诗人通过不同的艺术手法将“诗”与“思”融合在一起。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知作品蕴涵的哲思,体会诗的意象与诗人的沉思和联想之间的关系,并感受诗人个性化的语言表达。
这几位作者忠诚于自己对时代的观察和感受,也忠诚于各自心目中的诗歌艺术,他们力求开拓视野,接近现实生活,与人民的情感息息相通;同时充分发挥形象的力量,把感觉的形象和抽象的观念、炽烈的情绪密切结合在一起,使“思想知觉化”,说理时不致枯燥,抒情时不致显露,写景时不止于静态。把诗歌的肉和骨恰当地结合起来,使读者透过意象浮想联翩,而感到思想深刻,情味隽永。这些诗比较蕴藉含蓄,重视内心的发掘。只要我们围绕每首诗的题目,以其为中心寻找相关的话语、形象,重点感知,便能很好地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
五、课前预习
1、识记生字词
堤坡
胸脯
刹绳
如雷贯耳
须臾
文身
腭骨
脐蒂
胝掌
潮汛
襁褓
齐楂楂
咯血
贲张
惊蛰
鹧鸪
勒马
2、“河床”有什么特点,诗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河床的特点。
3、“金黄的稻束”象征着什么?
4、如何理解《边界望乡》“杜鹃”“白鹭”“鹧鸪”三个意象?
六、课中探究
第一课时
精读《河床》
(一)、检查预习、阅读《诗的语言》,理解诗歌语言的特征
诗歌语言与实用语言的区别,最显著的就是它们的目的不同。现实语言为实用,目的为“读解”;诗歌语言不为实用,目的在于“审美”。
1、多义性
2、跳跃性
⑴诗人创作的一个显著特征
⑵跳跃性是诗歌本身应该具有的特征
3、可感性
具体、形象、可知。
一般来说,诗歌不是用来说理的,但诗歌中又有哲理;诗歌的“理”,要通过诗歌的意象和形象来包含;我们读诗,要读出诗的情感,有时还要注意它所蕴含的哲理。
4、音乐性
外在的音乐性:押韵、平仄、节奏
内在的音乐性:情绪起伏,不同诗人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简要说说你印象中的河床的样子
(二)、文本解读
1、“河床”有什么特点,诗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河床的特点。
明确:
外在内在
地域(空间)巴颜喀拉(源头)
高远
躺倒、屹立
横贯、气势、坚实
滋润、干枯、浩荡
雄性美:宽厚、壮阔、博爱
父亲:慈爱、深情
历史
怀念黄河象
古老、浑厚
时间、古迹、化石、始皇帝
饱经沧桑
通都大邑、驰道
现实
把龙的形象重新推向世界前台
富有使命感
色彩
丰富、华丽
不同流俗
姿态
体魄多毛
粗犷
纵、横、屈曲、下陷、切开
大千众相、包容万端
2、诗中用了多种人称,“我”“他们”“他”“她”“你们”,分别指代什么?
3、主要的语言特点有哪些?
4、其意象有何特点?
小结:
凡是一位优秀的诗人,他本身是植根于大地的,培养他的力量,也是来自大地。凡是一首优秀的诗歌,必定是某一特定时代与地域的产物,同时又要超越那一时代与地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河床》无论从时间上,还是地域上,对于当代的大多数读者来说,都是遥远而陌生的,但诗歌本身却传达了人类生命的某些共同特征,并表现出诗歌所特有的力与美,因而能长久地给我们以心灵的震撼。
第二课时
略读后四课
《金黄的稻束》
1、“金黄的稻束”象征着什么?
2、诗人是如何将“诗”(诗的意象和语言的美)与“思”(对人类存在的思索)融合在一起的?
3、这首诗有着意象的跳跃,意象的重叠,但为何不给人零乱、费解的感觉? 《金黄的稻束》补充:
⑴写作时间:20世纪40年代。当时作者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读书。
⑵意象:
主意象:金黄的稻束。象征:母亲;历史;思想。
配合意象:疲倦的母亲;皱了的美丽的脸;满月、树巅、远山、暮色;小河。突出的意味:静穆;坚忍;深刻的美丽。
⑶意象特点:
跳跃:稻束——母亲——历史——思想(自然的联想与想象)
叠加:金黄的稻束——母亲的疲劳——静穆的雕像(刻意的对比冲击)
⑷语言力度: “皱了的美丽的脸”——奇特而真挚的感受,异常的组合异常的效果
“伟大的疲倦”——苦难、磨砺、忍受,而且挺住了,熬过了。不是体力不支,而是充分释放后的深沉和宁静。疲倦是必然的,伟大却从这平凡者抗拒苦难的过程中升华出来,成为一种精神的雕像。
《地之子》
主要把握
感情:对大地母亲的深情。
含义深刻的句子:“因为住在天国时,/便失掉了天国。”
安泰的神话传说。
“住在天国”,意寓离开了大地,离开了母亲,失去了力量。而失去了力量,便也失去了生命。这就突出了诗人作为大地之子对大地母亲的爱,把感情推向极至。
《半棵树》
⑴主意象一:半棵树。
特点:令人惊诧的不只是半棵树的残损的身躯,而更是它依旧“挺立”“高”“伟岸”。
象征:这个意象颇为耐人寻味。被雷电劈掉了半边,命运遭受了重大的打击,但残损的身躯却依然挺立,春天到来的时候,依然“长满青青的枝叶”,依然把日子过得生气蓬勃,毫不随便,毫不颓废。
⑵主意象二:雷电。
全诗就只有两个意象。雷电是作为树的对立物而出现在诗歌中。一共出现三次,一次比一次可怕。结合写作的时间,我们不难想象,雷电象征什么。那是恶对人性、天性的践踏和蹂躏,恍如邪恶之幽灵!
⑶结合本诗,如何理解艺术的“打击力要放在最后”?
诗歌的前面一大半,我们感受到了半棵树的可贵可敬,我们甚至已经被它直面险恶命途的从容和生命的热情所感动。按一般情况,诗歌到此即可结束,情感的抒发(赞美)也已经十分饱满;但作者却异乎寻常地把诗歌再往深处拽上一笔——半棵树的悲剧并没有结束,因为它的“直”和“高”,它被雷电劈去了一半;因为它以半棵树的残躯,却依旧“直”和“高”,所以,雷电还要来劈它,而且早就在远处盯死了它——这真是悲剧命运难以抗拒!此时,我们的阅读,就不仅是感动,而更是震撼了!我们迫切地希望的是什么呢?
《边界望乡》
1、如何理解“杜鹃”“白鹭”“鹧鸪”三个意象?
2、本诗采用了哪三种艺术手法?
小结:
本单元的诗歌都以连绵不断的新颖意象表达蕴藉含蓄的意念,通过气氛的渲染,构成一幅幅想象的图景。他们力求智性与感性的融合,注意运用象征与联想,让幻想与现实相互渗透,把思想、感情寄托于活泼的想象和新颖的意象中,通过烘托、对比来增强诗篇的厚度和密度、韧性和弹性。
昌耀通过对高原地域色彩的特有意象的捕捉,进入历史,进入生命(《河床》);郑敏由寻常的农村生活景象生发出不寻常的诗情,将清明的思想、澄清的理性与真挚的情愫、坚挺的意象不可分割地交融在一起(《金黄的稻束》);李广田从“大地”与“天国”的这种比照中,进一步升华了对大地母亲的爱怜之情,增强了诗作的哲理性与感染力(《地之子》);牛汉用那种被斫去了一半身躯却依然坚韧不拔、生命不息的半棵树意象,鲜明地体现了“文革”中正直的知识分子的人格形象(《半棵树》);洛夫以个人的感受传达既具古典意味,又与现代千千万万游子心灵相通的乡愁──一种具有更高层次的社会价值与美学价值的情境(《边界望乡》)。
七、学后感悟
赏析本单元课文中的四种意象,解说他们的深层含义
八、课后复习
改写《河床》的一节为散文片段,要求语言精美。
九、拓展阅读
《边界望乡》赏析(李元洛)
文学中有所谓永恒的主题,如高天的星座闪耀它久远而长新的光辉。乡愁,既是其中之一。由于众所周知的时空阻隔和人间悲剧,“乡愁”更是台湾诗歌作品的一个最重要的主题,已经产生一些并将继续出现摇人心魂的成功作品。洛夫的《边界望乡》,就是一阕动人情肠的乡愁变奏曲。诗,固然是以情动人的,但并非任何抒情都具有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动人以情的“情”,必须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和谐的结合。诗中的感情是个人的,同时它必须向更高的层次提升,从个人通向人生、世界和时代,获得能引起许多人感应与感动的普遍性的美质。例如同是“乡愁”,从近乡情更“怯”(“手掌开始生汗”),从乡愁之“大”(“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与“乱”(“如风中的散发”),从乡愁之沉重悲苦(“把我撞成了严重的内伤”“像山坡上那丛凋残的杜鹃„„咯血”),从乡愁之激越沸腾(“我被烧得双目尽赤,血脉贲张”),以及乡愁之偿愿无望(“抓回来的仍是一掌冷雾”),处处表现了洛夫对“乡愁”这一母题的个人独特感受与独特表现,绝不雷同于其他诗人。同时,诗人所表现的乡愁,不仅可以从古典诗歌中找到它的历史渊源,与古代的心灵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它更是当代千千万万游子的情怀的艺术概括。诗人的独特感受提升为一种具有当代意义的普遍性的情境,从而获得了更高层次的社会价值与美学价值。
意象,是诗人的主观之意和生活的客观之境的融合,它是诗歌作品最基本的元件,是意境构成的必具元素,同时也是诗人才华的试金石。洛夫十分重视诗的意境的创造,他的意象创造的特色是精粹而鲜活,常常能引发读者既惊且喜的美感。《边界望乡》在开篇的如实描写之后,那卓异不凡的动态意象就如花之开:“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的乡愁/乱如风中的散发。”“乡愁”本来是不具形的思想感情,诗人拟虚为实,虚的乡愁在动态化的呈现中不仅具有实的体积和重量,而且具有了缭乱的独特形态。不仅如此,更加匪夷所思的意象扑面而来:“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一座远山迎面飞来/把我撞成了/严重的内伤。”这种化美为媚的变形动态意象,大大拉近了诗人与故国青山之间的空间距离,把乡愁表现得刻骨铭心,令读者一见难忘。此外,诗中还运用了“杜鹃”与“鹧鸪”这一古代诗人笔下常见的“原型”意象。“病了病了/病得像山坡上那丛凋残的杜鹃/只剩下唯一的一朵/蹲在那块‘禁止越界’的告示牌后面/咯血”,人、物合一,写景即是写人,写心灵的现实化、现实化的心灵,意象奇妙。“而这时,鹧鸪以火发音/那冒烟的啼声/一句句/穿透异地三月的春寒/我被烧得双目尽赤/血脉贲张”,鹧鸪居然以火发音,啼声竟然冒烟,而诗人公然被烧得眼红血沸,这是听觉通于视觉与触觉的奇妙通感。如果说有的名山有奇异的“飞来石”“飞来钟”,那么,诗人也有奇异的“飞来思”与“飞来想”。洛夫的这种意象的奇思妙想,真不知从何处飞来!诗歌是语言的魔术。洛夫运用语言时,力求突破那些习惯性的陈陈相因的语字组合方案,摒除那种流行的缺乏生机的语言模式,使语句结合置于读者常常意想不到的位置上,从而获得新奇而刺激读者想象的美学效果。如“内伤”本来是与医学有关的名词,常是外物撞击所致,但诗人却出人意料地把它和一座飞来的远山组合在一起,给人以意外的如发现一颗新星般的喜悦。鹧鸪的“冒烟的啼声”本来已经很妙,而啼声竟然烧得诗人“双目尽赤,血脉贲张”,更是令人百思不到的语言组合。没有对语言的驱遣自如的功力,何来这等妙语奇句?
第四单元答案
《河床》答案:
2、“我”指河床,诗人用第一人称的口吻为河床代言,消弭了河床与阅读者之间的隔膜;“他们”指唐古特车夫,也泛指熟悉河床,与河床有过“亲密接触”的人们;“他”指兀鹰,“她”指母狼,这里把动物都拟人化了,使之更加形象;“你们”有两种不同的指代,一指黄河象(“也永远怀念你们──消逝了的黄河象”),表达诗人对消失了的物种的一种亲切缅怀的情绪;一指人类,把河床和人类并举,有一种不分“你我”的和谐感,使读者更能进入诗歌的意境,感同身受。
3、⑴不同流俗
句式:拒绝外在形式,注重内在节奏;变化多端的长短交错的句式,形成突兀、冲撞、紧张中的和谐质感和力度:抛弃修饰、粗朴厚重(与黄河河床的风格特点相吻合),显得不可抗拒,魅力无穷。
⑵大气雄浑:雄浑、高亢、阳刚、大气。不拘小节,注重内在。大生命的大气概,有力的生命律动。
⑶修辞奇特:拟人、排比
4、明确:丰富多彩
⑴与传说、神话有关的意象,如“兀鹰”“母狼”“黄河象”,原始、血性,突出旺盛生命力的特征。
⑵与民族世俗生活有关的细节意象,如“唐古特人的马车”“猎人”“鹰的城堡”。给人视觉刺激,浓重的黄土色调给人巨大而奇异的感觉。
⑶具有沧桑感、伤残感的意象,如“飓风”“时间”“古迹”“化石”“始皇帝”“驰道”“不可攻克的球门”。这一系列意象,既是作者心灵痛觉的复写,又是他对那种狞厉粗犷的原生力量的认同,表达出人类最高贵的精神品质——认知自我的历史、感知自我的清醒、珍爱历史的智慧。
《金黄的稻束》答案:
1、“金黄的稻束”在诗中有深邃的意蕴。这里“金黄的稻束”,不仅是指自然意义上的稻束,而是诗人的心灵与田野里伫立的稻束神秘的契合交感后,超越了物象的实体,而产生的一个象征。它首先是收获的象征,进而诗人把它与创造此丰收成果的劳动者的形象自然地联系起来了,而作为孕育者和劳动者的母亲便是其中的典型,成为诗人表达敬意的对象。这个意象不仅真,而且美,它属于一个带有玄想性质的“瞬间”,这种“瞬间”却构成了自足的诗的永恒,启示人们重新思考平凡与伟大的关系。
2、诗人以“金黄的稻束”为起点,将收割后的疲倦和静默、母亲和人类历史活动的意义联系起来,因而具有一种更为感人的力量。在具体写法上,诗人并没有在字面上将“金黄的稻束”直接比为“母亲”,或是直接比为“雕像”,而是在这两者之间来回闪动,展开联想和沉思。它们在诗中同时存在,相映成辉。读后,黄昏收割过的田野里“金黄的稻束”这一意象像静默的雕像一样令人难忘,而母亲的疲倦、母亲的无言的坚忍和美丽又激起我们对历史和生命的无尽的沉思。值得称道的还有这首诗的语言,它们不仅很美,而且富有雕塑的质感和深长的意味。诗的最后一句“而你们,站在那儿,/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因为有上文的铺垫而顺理成章,并不显得空洞,一种“抽象的思”和“感性的诗”在此完美地合为一体。
3、这得益于诗人意象创造的技巧圆熟,尤其是组织得非常和谐。它在跳跃的地方都作有机的过渡,用一根无形的线索把数个意象贯串起来。诗的前两行写大自然的“稻束”,一个跳跃,却又写起了“皱了的美丽的脸”的“疲倦的母亲”。从稻束到母亲,是两个意象的重叠,但其中用“我想起„„我看见”作了暗过渡,所以虽然跳跃,却不感突兀。在省略中我们能感到诗人在这里作出了一个重要的暗示:全诗把“稻束”与“疲倦的母亲”连了起来。这联结的线索就是由诗人对那个一切都被颠倒了的社会中的一个社会问题的认识引起的,即为什么劳动者却是贫穷者,对社会贡献得越多,自己却丧失得越多。诗人把这些对社会的认识,通过稻束──母亲──思想这样一根艺术线索贯穿起艺术形象,表现了出来。
《边界望乡》答案:
1、杜鹃在古典诗歌中多用来表示凄婉哀怨的情调。同样,诗人这里用这个具有传统文化意蕴的咯血的杜鹃的意象,表达了自己不能回归故乡的哀怨悲苦之情。
白鹭在古典诗歌中多用来表现对安静、平和生活的向往。诗人在这里则借白鹭来表明自己自由飞到故国的渴望。而“又猛然折了回来”写出了诗人亲吻故国土地无望的黯然神伤的感情。
鹧鸪又名山鹧鸪,其声凄厉悲惨,似云“行不得也哥哥”。诗人用“以火发音”发出“冒烟的啼声”的鹧鸪使自己“双目尽赤,血脉贲张”,抒发了自己回望故国时的急剧沸腾、摧肝裂肺、肝肠寸断。
通过三个意象,诗作将历史与现实交叉在一起,既抒发了诗人的乡愁情绪,又增加了这种情怀的历史纵深感。
2、洛夫的《边界望乡》以繁复多变的手法,抒发了诗人浓郁的乡愁情怀,在古今难以计数的思乡篇中脱颖而出,给读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感受。一是反衬。望乡时,作者由“心跳加速”到“撞成内伤”,从“手掌生汗”,“伸手可及”故国乡土,到“抓回一掌冷雾”,形象地显示出诗人由看到故国时的激动、喜悦到最后偿愿无望的沉痛悲苦,以喜衬悲,更显其悲。二是联想。在诗的第三节,作者由杜鹃联想到杜鹃鸟再到杜鹃啼血的典故,三次联想飞跃,使意象叠合,象趣意深,蕴味无穷。三是想象。作者由望乡进而想象自己听到故国乡音(“惊蛰之后是春分”“清明时节该不远了”),看到故国景色(“当雨水把莽莽大地/译成青色的语言”),伸手触及故国土地,最后由想象回到现实的偿愿无望,浸透了诗人浓浓的乡思。
第四篇:现代爱情诗歌散文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现代爱情诗歌散文,一起来看一下吧。
篇一:现代爱情诗歌散文
等待,不是每个人都能经得起等待的,请珍惜等待你的那个人。
一句我等你,要多大的勇气,也许我等到的不是我要的结局,但我会依然期许,期许那一个夏季。
希望等待是有个美好的结果,希望更多的等待的有价值的,希望我们的明天会更好美好。
篇二:现代爱情诗歌散文
天堂的你
是我的新郎
地上的我是你的新娘
天与地之间
呼吸着我们爱情的空气
不管我是在南方
你是在北方
万川是我们缠绵悱恻的言语
千林是我们孤独静谧的温床
信鸽送去爱情的红笺
天堂的你哀嚎哭泣
化成柔柔细雨滴落在我的心坎
和风送来婚礼的见证
地上的我欣悦而泣
以白云为戒指晚霞为嫁衣
天堂的你投进我的怀抱里
地上的我依偎在你的臂弯里
天与地举办了一场爱情的盛宴
我以为
天堂的你离我很远
是天堂与大地的距离
当孤独生出一朵花
我发现
地上的我离你很近
是吸气与呼气的距离
蓝蓝天作锦衿
青青山为枕头
你与我共眠
天堂的你地上的我这天与地的爱情
篇三:现代爱情诗歌散文
作者/汪国真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篇四:现代爱情诗歌散文
依稀记得那双眼睛,仿佛如梦!那双眼睛,温暖而澄澈,聪慧又明亮。多想亲亲那双眼睛,让它的光泽在舌尖滑滑闪光,并亮彻心底,投几多感怀追忆在心坎!
呵,温暖我心的眼睛!凭着你那摄影机般的灵动,曾烙下我丰满飘逸的俊影,如今又要把我刻满漂泊的痩影挽留,我多么不肯,你又多么不忍!
呵,这一对清水明镜,已把我往日的影像,按岁月叠成梦景,缤纷的无情的日子里,我已不再年轻!
呵,这一对如诗如画如梦如烟的大眼睛哟,微微眯起,是一对思念的月半,悄然圆睁,又似两汪深邃的幽泉。多少次,你在我梦中彻夜明亮,又有多少次,你牵引我走出梦乡。
呵,多情的你在我忆海反复涌现时,最清楚又最难擦去的便是这双神奇的眼睛!那神奇的眸子哟,轻轻一闭,好似做着一个甜甜的梦;忽然熠亮,又似一个美好愿望在诞生!
呵,美丽的梦幻一般的眼睛,你是那么的大,以致我在你里面完全是一帧小影,你又是那么的小,以致我竟不能将你轻采带走。
呵,那神奇的眸子哟,睥睨一瞟,乍泻千种风情;定定痴看,却又摄魄勾魂。可如今丑陋的我,只能悄躲在记忆的角落里,于万般迷思中瞑描你朦胧圣洁的幻像,却再也没有勇气向你靠近。我至今还属于你,你却将不属于我。
每念至此,又有几多酸泪从哭皱的面颊打湿在心中!
依稀记得那双眼睛,仿佛如梦!
篇五:现代爱情诗歌散文
我们如海鸥之与波涛相遇似地,遇见了,走近了。海鸥飞去,波涛滚滚地流开,我们也分别了。
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爱情,或许不能称之为爱情。爱情依赖的是精神,而不是物质,需要物质去维持的爱情不是真正的爱情。爱情不需要好车子,大房子和你银行里有多少存款。爱情需要的是两个人在伤心时彼此的慰藉,快乐时彼此的分享。想不通事情时的彼此宣泄,想通之后却又彼此舒心。
其实爱情很简单,爱情不是责任,更不是锁链,爱情需要两个人共同去经营,但不需要两个人整天你浓我浓的粘在一起。爱情,其实是一种简单而又复杂的感情罢了,和友情,亲情一样,也不一样。爱情的特殊性在于两个人如何去经营,经营的好了,是一辈子的幸福,经营的不好,却是短暂的离别和伴随一辈子的懊悔。
爱情需要两个人去分享,分享快乐,分担痛苦,而并不是一方为了另一方好而自己去偷偷承担一切,这不是伟大,而是自私。“一见钟情”和“从一而终”的爱情是不存在的,爱情不是不切实际而虚幻的感情,每份爱情,都是由小小的好感开始萌萌发芽,然后发展为喜欢,最后再一步一步晋级为爱情的。
爱情就像买一件衣服,不是看衣服在衣架上有多漂亮就选那件,而是看衣服穿在自己身上有多合身才选那件。所以,适合自己最重要,而不是适合所谓的“衣架”。男人不能对女人说:“我是世界上最好的男人”。但是男人可以承诺女人:“我是世界上对你最好的男人”。也正因此,爱情最重要是在于他对你有多好,而不是他自己有多好。
爱情不是知道对方不可能爱你时的死缠烂打,而是在你知道对方不可能爱你时的放弃。有句话说的很好:“我爱你,为了你的幸福,我愿意放弃一切–––包括你”。所以,在两个人明明没结果的情况下,放弃她,何尝不是放开她?
爱情间也要有距离,零距离是不可能的,毕竟你是你,她是她,就算你再爱她,她再爱你,你也终究不是她,她也不会是你。想法一样,做法也一样。所以,爱情需要包容,两个人在一起,随着时间的推移,难免会发现以前没有发现的缺点,可能会怀疑当初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这个时候一定需要包容,毕竟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有缺点,不要死揪住缺点不放,要把心打开,发掘他那些以前没有发现的优点。
爱情可以用偶尔的浪漫来调和,但却不能依赖浪漫,过度的浪漫只会变得虚幻。
爱情没有那么复杂,但很多人却把它弄的复杂化,从而只成为泡影。
其实爱情很简单,不过是单纯又执着的感情罢了。
篇六:现代爱情诗歌散文
想了好久,想了好多,我想追她,不是随便说说,他是个单纯的女孩子,我喜欢她的单纯,不是很复杂,太复杂的女孩子我会感到很累,虽然,她也是每天在不停的让我去猜她在想什么,时时刻刻都要考虑到她的感受,但是我对此还是乐此不疲的,她有很多的闺蜜,也就是好朋友,我要慢慢适应她的生活圈子,融入她的生活圈,每天都要讨好她,是的谁让我是男孩子,就是在不停地奔跑在追逐的路上,害怕一个不留神她就会跑丢了,不好掌控。
这个世界很精彩,也很不简单,如果不长点脑子,就会被伤害到,我不想太在意自己了,把自己看得太重了,就会变得很自我,变得很招人烦,我想讨好她,成为她的闺蜜,甚至成为她的男朋友。
单身了好久,从没有真心的去追一个女孩子,这次我想认认真真的谈一场恋爱。也许她不是我的最爱,因为我也不知道我喜欢什么样的女孩子,没有一个确切的目标,老是换来换去,有一点不顺心,就选择放弃。两个人在一起真的是很不容易,所以要好好珍惜。用心的经营一份感情,要付出的真的很多。我想追她,虽不知她喜欢不喜欢我,但我可以确定的是,她还是对我有好感的,有了这样的基础,就放手的去追求。前方的路有多么的艰难,我都要迎上去,哪怕献血直流,也在所不辞。我想追她,不是随便说说。
其实我想追的女孩子有很多,不知怎么了,她们都有男朋友了,是的也许别人的东西就是好,也可能是这样的女孩子,都很成熟,也很好接触,知道感情的不宜。知道怎样珍惜。我想追的她,老是给我出难题。
我想追你,你知道吗?不要再把我拒之门外,你的心里可不可以给我留点空间,让小小的我住进去。
我想追你,我亲爱的女孩。
篇七:现代爱情诗歌散文
遇见初恋,是很多年前的事了。认真算算,竟有十四年了。时间总是这样,经历着它的时候,莫非是不如意,老觉得它慢吞吞的,步伐像个八十岁的老人,可是一旦过了很久,回过头一看,呀!原来它竟这样快,好像只是一根烟一杯茶的工夫,多少年已经过去了。而从前的一些人和从前的一些事,就算你再惦念,就算你不惜生命用尽全身的力气,却再也拉他不回来。
而事实上,恐怕也已没什么必要,现在和从前,早已是两个时空。脑筋清醒的时候,是什么都知道的,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大概是因为太过痴情的缘故,脑筋不太清醒的时候也很多,老希望心里想的事情,能够到面前来,忘了这样其实是行不通的。因为现在的生活,早就变了样了。
一个女子,当她还是一个女孩子的时候,可以为了心中的爱情,等上好多年,尽管一切都是一个未知数,花落了,人走了,桥也断了。可是依然无怨无悔。傻吗?是啊,多傻呀!蹉跎岁月,无情的耗尽青春最后的一点光华,只可惜,爱还是个问号,人已老 · · · · · ·
其实有些事情,早该明白的,只不过内心里不愿意明白罢了。
对于一个女孩来说,爱情,可以是她的全部。可是作为一个女人,当她有了家庭,孩子,当她真正成为一个女人之后,她若只是为了臆想中的爱情而活着,那她就太自私了,不是吗?尽管内心深处依然藏着深深的渴望与企盼 · · · · · ·
然而,家,才是更重要的。
当年,是他救了我,也就是我现在的老公,救了我的陷入苦海的心。当年,当我累了,疲惫不堪,再也走不动的时候,是他,用一个男人的温厚的肩膀,托住了我,使我没再下沉,没被苦海淹死。如果不是因为他,我不知道我会不会走到现在。所以有时候想想,老天对我还算很照顾的。他虽然普通、平凡,但,这个世界上,除了父母,他是对我最好的人了。他容忍我的坏脾气,我的任性,我的偶尔也会发作的蛮不讲理;
家里一切大小事务,他让我说了算;不想做饭,他做,不想洗碗,他洗;每次回家,买一大兜的零食,说,孩子吃,你也记得吃,不怕胖,没关系。除了他,世上还有谁,会对我这么好?这么好?捧在手心里,当做宝一样的 · · · · · ·
记得曾经有人说过,爱,只是一种感觉,那是爱情的爱,年轻的爱,纯粹的爱。可是当两个人,一起生活的时间长了,日久生情,这份爱,这份情,已经把彼此变成了亲人了,谁也离不开谁了。一旦离开,恐怕就会像一个拄习惯了拐杖的老人,缺了拐杖一样,那种可想而知的焦虑、无助、恐惧,难道会比失落了爱情的苦痛,好受一点吗?
所以,我的现在的一切,我都会加倍珍惜。人啊,失去过,就会懂得拥有是多么的难能可贵,而你怎么能否定,说这不是幸福?
年轻时的爱情,是一杯烈酒,一口,就让人醉了好多年,浑浑噩噩,似梦非梦,悲悲切切,惨惨戚戚。而现在,老公的恩情,是一杯茶,且浓且淡,品味无穷。然而,又何止是一杯茶?
我会加倍珍惜,我自然一定会的。
只不过,心里先存了一个结在那里,以为那是一个死结,这一辈子是打不开的了,以为有一天,我是要带着这个结,走进坟墓里的,由此心痛不能解。
篇八:现代爱情诗歌散文
有人说:“爱是一杯水,只有偿尽酸甜苦辣的人才懂得个中滋味。”
有人说:“爱是一壶酒,只有循环醉醒之间的人最懂得之中醇美。”
也有人说:“爱是一碗茶,只有品过沧海桑田的人最知晓其中茗香。”
也有人说:“爱是一首歌,只有历尽艰辛磨难的人最熟悉其中音符。”
还有人说:“爱是枷锁,将禁锢向往天空的翅膀。”
还有人说:“爱是坟墓,会埋葬向往多彩的青春。”
在我心中,爱就是一个人类恒古不变的主题。我们赋予它太多诠释,也赋予它太多的内涵,没有历史史诗的撼人心魂,没有风卷大海的惊波逆转,爱就像一场春雨,一首清歌,润物无声,绵长悠远……
有句话说得好:自古忠孝两难全,其实你不必给予我们太多,爱就是理解和宽容。
朋友,现在你知道爱是什么吗?
第五篇:诗歌散文选修单元案例
如何实现选修课诗歌教学的省时高效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诗歌单元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以《登岳阳楼》为学习点,以点带面,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过程与方法:
通过品读感悟,合作交流,借助联想想象去置身诗境,通过意象联缀、补充联想、炼字炼句、缘景明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体会不同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品读本单元诗歌意境美。
教学难点:
如何提高学生赏析诗歌的的联想和想象能力,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教法要求:
组织学生充分诵读、展开讨论,教师作为参与者参与探讨,但不灌输和强迫学生接受自己的观点,可让学生先自由讨论,然后推选代表发言。学法指导:
1.品读感悟法:学生课前充分诵读,课堂通过品读置身诗境,感悟诗人情怀。
2.合作探究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相互补充鉴赏,加深诗歌理解。
3.联想想象法:以““景物——形象——情感”为思路,充分调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力,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教师准备:提前对单元内容进行整合,做好引导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第二单元诗歌,对所学诗歌有整体的认识,为课堂交流做好准备。
教学思路:以《登岳阳楼》为学习点,以点带面,引导学生鉴赏第二单元其他的诗歌,通过整合教学,引导学生学会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品味诗歌的意境美。课型定位:阅读教学尝试课
教学时数:1.5课时(以诗歌鉴赏活动课形式开展,选用两节连课赏析)
教学过程:
一、赏析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在必修课学习阶段,学习了杜甫的《登高》,大家还能不能背诵呢?
(学生齐背诵)。
师:很好,哪位同学说说杜甫在这首诗歌中用了哪些意象?
生:《登高》选用了风、天、猿、渚、沙、鸟、落木、长江等意象
师: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生: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无边落木、滚滚长江,意象呈现出萧瑟冷清的特点;描绘了一幅萧瑟苍凉的秋景图。
师:诗人想要表达什么情感?
生:诗人长年飘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师:很好,我们抓住了诗歌中一系列凄凉冷清的意象,置身诗境,在眼前展现出一幅萧瑟苍凉的悲秋图,从而体会诗人悲伤的情感。这就是诗歌赏析中常用的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赏析方法。今天,我们要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这种方法来赏析杜甫的另一首诗歌——《登岳阳楼》。
二、品读感悟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33页,自读诗歌,画出诗歌中的意象。
师:哪位同学说说你找的意象。
生:洞庭水、岳阳楼、吴楚、乾坤、孤舟
师:请同学们共同读诗,连缀意象,置身诗境,初步体会诗人情感。生:朗读诗歌。
师:同学们能不能从中抓一个最典型的意象?
生:孤舟。
师:为什么?
生:这个意象写出了作者的孤单漂泊。
师:这样孤单漂泊的诗人,我们可以猜测他的心里一定是悲伤的。哪位同学愿意用你的朗读传达诗人的这种悲伤的情感呢?
指明一人读诗。
师:其他学生听读,缘景明情,体会诗歌情感。
三、初知意象
师:哪位同学愿意谈谈这些意象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生:洞庭水、岳阳楼——辽阔雄伟
吴楚、乾坤——开阔博大
孤舟——孤单漂泊
四、置身诗境
师:赏析用词很准确,谁愿意用自己的话将诗人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描述出来? 师:XX同学描述,其他同学闭上眼睛听,尽可能在脑海中形成描绘的画面。生:早就听闻洞庭湖水的波澜壮阔,今天有幸登上了岳阳楼来一睹洞庭湖的雄姿。只见吴楚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一分为二,分布于东南两边,苍茫无际的湖面上,波浪一浪掀过一浪,向天边汹涌而去,大地长天、日月星辰日日夜夜在湖里浮荡着,景象壮美极了!回头想一想自己,亲朋故旧竟无一字寄给漂泊江湖的我,衰老多病的我呀,只有生活在一只小小的舟船上。透过这浩渺无边的洞庭湖,遥望关山以北,那里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一想到这,靠在窗轩之上的我不禁涕泪交流。
五、缘景明情
师:不错,通过你流畅的语言,相信同学们已经走入你所描绘的画面了。请问同学们:画面中的人物给你怎样的印象?
生:是一位人到暮年,多病愁苦,“凭轩涕泗流”的老者形象。
师:诗人为什么会“凭轩涕泗流”呢?
生:诗人为自己老病孤独而悲,也为国家战事不停而悲。
师:请具体赏析。
生:“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如果说,前三联是句句写景,句句含情的话,那么这一联则是直接抒情。此时的杜甫不只是感叹自己穷愁潦倒、漂泊无依的身世,更为正处在战火中的祖国“涕泗”横流啊。
师:哦,抓住了诗中的关键字老病、孤舟、戎马,我们就不难理解诗人悲从何来了。谁来说说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 让你联想到了谁的诗句?由此感受到了怎样的意境?
生:“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比较:曹操的诗句通过写沧海吞吐日月,写出了自己博大的胸襟。杜甫此诗也有异曲同
工之妙,让我们感受到了洞庭湖的浩瀚无边、吞吐日月,同样壮阔。)(意境:博大壮阔)
师:不错,语言表达很流畅。这两句诗歌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从“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到“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我们似乎可以听到诗人“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豪情壮志。诗人并不为自己的怀才不遇而痛哭,而是为国家的危难而涕泗横流。请同学们再次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一起富有感情的读这首诗歌。
师:通过这首诗歌意境和情感的赏析,主要目的是使同学们能够很好的抓意象,置身诗境,调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力,缘景明情(方法引路)。请同学们继续置身诗境,体会诗歌意境和情感。
六、拓展延伸:
师:前面我们已经用了一节课时间预习了第二单元的诗歌,也要求同学们选一首重点赏析,下面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将你在诗歌赏析中的体悟和困惑与小组同学交流,并选一首诗歌在班级交流。
生:分小组赏析诗歌(备选诗目:第二单元诗歌。包括推荐作品)体会诗歌情感。备选诗目附录: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孟浩然《夜归鹿门歌》、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韦庄《菩萨蛮》(其二)、王维《积雨辋川庄作》、杜甫《旅夜书怀》、苏轼《新城道中》(其一)、纳兰性德《长相思》
1.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运用所学方法鉴赏诗歌,形成个性化解读。
2.小组代表在班级内交流,赏析诗歌意境及诗人情感。
师:让我们共同来交流你们小组内赏析的成果。按课本编排顺序赏析吧。第一首《春江花月夜》,哪个组赏析呢?
生赏析:我们组赏析了《春江花月夜》,抓住了明月、江水、落花三个典型的意象。因为月不仅仅蕴含了宇宙的浩瀚,明月的无穷,而且还有富有愁思、惆怅的意义;江水不仅仅是空间概念,更喻指历史的长河,是个时间概念,正如杨慎所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金英雄”;而落花可象征时光流转、红颜易老、生命无常等。用这些意象构成了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诗中既有诗人对宇宙无穷、人生短暂的思索,也有对游子思妇天各一方的惋惜。
师:诗人张若虚流传下来的诗歌仅有两首,一首《代答闺梦还》,一首《春江花月夜》。但就一首《春江花月夜》就让闻一多先生评价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甚至日本的汉学家说中国诗歌就两首,一首《长恨歌》,一首《春江花月夜》。从中也让我们能感受到诗人的才情。
师:哪个组赏析了《夜归鹿门歌》?
生赏析:我们组赏析了《夜归鹿门歌》,诗歌以山寺钟鸣的悠然与渡头的人声嘈杂形成鲜明的对比,再以鹿门的夜月、烟树、岩扉、松径营造出幽深僻静的月夜山景图,表现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怡然自得的心情。
师:孟浩然的一生,徘徊于求官与归隐的矛盾之中,直到碰了钉子才了结了求官的愿望。他虽然隐居林下,但仍与当时达官显官如张九龄等有往来,和诗人王维、李白、王昌龄也有酬唱。
生赏析:„„
生赏析:我们组赏析了《菩萨蛮》和《长相思》,因为这两首诗歌都抒发了思乡之情。具体来说,《菩萨蛮》抒写了游子春日所见所思,宛如一幅春水图,既写江南水乡景色美,又写了江南民居生活美。但是结末二句转入“未老莫还乡”的深沉感叹又抒发了诗人有家难回的愁苦之情,《长相思》上片写行程之劳,下片侧重游子思乡之苦,抒发了羁旅关外,思念故乡的情怀。
生赏析:„„
生赏析:苏轼的《新城道中》用晴云、含笑、最乐,为全诗奠定了轻松活泼的基调,抒发了诗人清新愉悦的心情。
师:有人这样评价苏轼“诗人苏轼人生之坎坷,前无古人,苏东坡之豁达,后无来者”。因为 苏轼在将近40年的官宦生涯中,他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贬谪中度过的。但他留给我们的诗作中没有怨愤、没有消沉,而是“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姿态。这对我们何尝不是很好的鼓舞呢?
七、布置作业
师:赏析这么多的诗作,可能同学们心中也会感慨万千吧。请将你们心中的所思所感也用诗歌表达吧。赋诗一首,注重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表达。(或自选一首诗歌,赏析其中的意境美)。
八、总结诗文:
师:这节课我们以《登岳阳楼》为学习点,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诗歌鉴赏方法鉴赏了诗歌意境,并且以点带面,通过同学们小组交流探究,赏析了本单元的其他诗作。在“言有尽而意无穷”中体会诗歌之美,我相信,只要同学们在鉴赏诗歌作品时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同学们一定能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
之路中愉快前行。那就让我们且行且吟,且书且乐吧。板书设计:
意象:洞庭水、岳阳楼、吴楚、乾坤、孤舟 意境:沉雄悲壮、博大深远
情感:身世之悲、家国之忧
意象——(置身诗境)——-—意境——(缘景明情)—————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