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宋氏习作欣赏课
宋氏习作欣赏课
宋运来
胆敢以姓氏做教法主张的,没有深入的思考与实践做后盾,万不敢显山露水,想必自有他的道理。大家知道,小学一次主题习作教学一般要上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般叫做习作“指导课”,第二课时一般叫做习作“讲评课”。此称谓已经深入小语界同仁的骨髓里了。而在下认为第二课时的习作“讲评课”称谓颇有不妥。它应该有个更贴切的名字,叫——“习作欣赏”课,前面还要加个“宋氏”二字做修饰,以凸显个性课堂教学。既然你给它正名,总要有个说法吧,细说起来原因有三:
第一,“讲评”,有讲有评,谁讲谁评,当下不是语文教师吗?从字面上看,无疑凸显了教师为主导的主体地位,凸显了教师就弱化了学生,似乎与新课程提倡的的以儿童为主体的教育观背道而驰。
第二,“讲评”,单就“讲”来说,要由教师“讲出”个子丑寅卯来,往往是语文教师独霸课堂的话语。因为,全班四、五十本作文薄,经老师近2周的辛苦批改,总要向全班学生做个反馈和总结吧。于是便有“欣赏——挑刺——修改”的习作讲评教学模式。找几篇优秀之文,欣赏其中的优美词句段,然后点出全班带有普遍问题的作品进行“挑刺”,最后由儿童修改完善作文。我们设身处地想一下,教师辛苦改出来的作文,写出来的评语,下的等第,学生能知道自己的习作好,好在什么地方;不好,不好在什么地方吗?学生长期以来对教师下的评语与等级评定一直是在揣摩中度过中小学的。
第三,“讲评”,单就“评”来说,学生写出来的作文,要由教师“评出”个高低之分来。儿童的习作,真要评出个优秀作文,良好作文,一般作文?我认为,学生说出来的就是银子,写出来的就是金子。只要学生乐意写,不管他写出个什么样来,教师都要赞美之,欣赏之。
名字好改,课堂上如何操作呢?我认为习作欣赏课可以按照“发现——欣赏——分享”的流程进行教学。对于学生自己写出来的作文,他能写出来,但他不一定能“发现”自己的优点,往往是在教师选取(发现)“典型”词、句、段与表达方法等内容的“欣赏”下,小学生发现了自己的得意之处,增强了习作的信心。在习作欣赏课内,不只是语文教师这一个读者去欣赏学生的作品。应该有更多的读者去“分享”他的作品。那读者就是同位同学、全班级同学,这群读者且从老师那里迁移了“有法”的欣赏。走向课外,那分享者、欣赏者就更多了:同 年级同学、跨年级同学、家长、朋友、亲戚、同事、社会大众等。作文可以上传的媒体更多了:班级小报、班级板报、校园板报、校园橱窗、校园期刊、校园广播电视、大众平面媒体、网络媒体、新媒体等等。每个小作者都希望自己辛苦创作出来的作品被别人欣赏,粉丝越多越有信心感,越有明星感。
那一篇篇学生作文既有等级评定,优美词句段的勾勾画画,错别字的修改,也有眉批旁批,篇末的评语。需要老师披星戴月要花上2周的时间去干活吗?不可以在一节课内完成吗?我认为在一节习作欣赏课里完全可以搞定。
如何搞定?这就是宋氏习作欣赏教学的内涵所在。简单讲,要有三个意识: 第一,儿童的习作是需要我们欣赏,欣赏,再欣赏的。处在习作阶段的小学生,每次作文练习都应该有大批量的满分作文出现。即使再不好的习作,优美词语总会有的吧。总之,你赏识什么儿童便会朝着你赏识的方向发展。“当我们拿着放大镜艺术地放大他们的优点,久而久之,文章中的优点就像爬山虎一样漫山遍野地疯长起来。”(姚永安语)当下儿童习作太缺乏自信了,为何?还不是我们语文教师这位苛刻的、唯一的读者造成的吗?
第二,红笔不是老师的专利,而且是学生的权利。不要以为儿童对自己的习作没有欣赏力,没有修改的能力,关键是你要把自我修改作文的权利还给孩子们。通过自我修改让让每位学生明白自己的作文好好在什么地方,不好不好在什么地方,要如何修改完善等。
第三,学生写作时,直接书写在正式作文簿上一次成文。既节约课时,减轻学生课外作业负担,还符合实战的需要。其一,学生作文簿就应该有修改符号修改的痕迹,作文簿不是用来准备给成人检查的。其二,君不见,学子每次作文考试时,哪个是先打草稿,再誊抄在试卷上的?还不是学生先审作文题,思考片刻后,直接书写在试卷上的。如果我们平时让学生养成先打草稿,再誊抄的习惯,不是把学生坑苦了吗 ?
判断第二课时习作课是“讲评课”还是“欣赏课”,其分水岭是:有没有把修改习作“权”还给学生,学生有没有学会自我修改作文的方法与能力。习作欣赏课要让学生感受到被欣赏的同时,还要从老师那里学习到“欣赏型”修改的方法。如果没有突出学生自我欣赏、自我修改的主体地位,不能说是可持续发展的高质量的作文课。这样的课堂还是习作“讲评课”,不是习作“欣赏课”。
第二篇:B.我的第一次习作欣赏课
B.我的第一次习作欣赏课
著名特级教师宋运来把第二课时的习作“讲评课”叫做“习作欣赏课”,建立了“发现――欣赏――分享”的宋氏教学流程,提出了“多欣赏、自我修改、一次成文”的理念,要树立减负增效的意识。秉承师傅的教育理念,我在课堂上进行了一次大胆的教学尝试。孩子们从来没有改过作文,我担心孩子们不知道从哪些地方修改,课前便让女儿写了一篇同题作文,准备上课时当范文,指导孩子们修改习作。
一、赏评范文
本次习作欣赏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会欣赏自己和他人的文章。学校没有现代化的电教设备,只能在电视机屏幕上出示范文。电视的屏幕有点小,孩子们看着很吃力。孩子们挤在一起,一边听我念文章,一边寻找我女儿文中的失误。我告诉孩子们,包括字、词和标点符号,随时发现,随时举手。
在师生共读范文的过程中,孩子们找到了10处失误的地方,我用红笔做了标记。如学生从中知道“的”和“地”不能混用;知道“啃啃巴巴”应该是“磕磕巴巴”,并对一处句末用句号还是省略号发生了争论。
接着,请孩子们找出范文中哪些句子写得好,并说说好在哪里。范文中黄色的标记都是孩子们认为写得好的句子。他们认为“耷拉”“扭扭捏捏”“偷偷地”这几个词用得很好,生动具体地表现了主人公三毛的动作神态。孩子们还认为文章结尾处,把爸爸摔倒的内容放在前面,能够吸引读者往下读。
第三步就是教孩子们给范文评等第,看看范文可以得到什么等级。我告诉孩子们满90分的作文就是“优”,来算算这篇范文能得多少分。根据这次习作的重点我给出评分标准,接下来孩子们开始合计分值。从题目,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有无对话以及提示语,书写的工整等方面一一积分,最后给范文打了140分,自然是“优”等了。孩子们惊异地叫起来:“啊!140分啊!”
二、自我品评
接下来学生开始品评自己的作文。教学步骤如下:
首先要求孩子们大声读自己的文章3到5遍,把不通顺的句子改通顺,把感觉不合适的词语换成合适的。我发现孩子们在放声读自己的文章时,有的拿着字典查找改正错字,有的边读边拿着红笔改。走到徐依琼身边,忽然看见她在用消字笔改字。我赶紧提醒,这样会耽误时间,改错字可以直接用修改符号修改,不算涂抹作业。
接着,我请孩子们在自己的文章里用波浪线画出自认为写得好的句子,至少画出来一句,多多益善。如果没有好句子,画出好词语也可以。画好后大声读给同桌听一听。
然后挑出你认为最得意的一句,誊抄在作文的后面。自己或者请他人说说这句好在哪里。有的学生说词语用得具体生动,有的说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有的说用上了细腻的心理描写,还有的说用倒叙写法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等。孩子们把老师常用的话语都用上了。
最后让孩子们自评。当我重述打分标准后,提醒学生字没有好坏之分,只要认真,写工整了,书面干净就好。我走到尚菁涵身边,发现她给自己的得分是95分,我问她哪方面的分没有得到,她说一是没有分自然段,二是文章里的对话几乎没有用上引号。我听后心中暗喜,多好啊,孩子能发现自己的问题了。
让孩子们自己写评语,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为了保证评语质量,我请学生先在练习本上试写,再誊抄在作文本上。等大部分孩子在练习本上写好后,我请一位学生把自己写的评语念给大家听,大家一起帮他改正其中的瑕疵。然后我告诉学生们把自己写的评语读三四遍,读顺嘴后,就可以工工整整地抄在文章末尾。提醒孩子们:“一定要写好,让别人一看,就像老师写的。”孩子们笑了。
三、教师的活
课后,我发现作文修改的情况很好,而我主要做的事情是看孩子们作文评语里的文字,帮他们改正批语里的瑕疵。多轻松啊,再也不用披星戴月改作文了。
本次习作欣赏课,我最大的感受是,五年级学生完全有能力修改自己的作文,现在学习修改作文还不算太晚。学生则说第一次给自己改作文写评语很新鲜,好玩,也知道自己的作文有什么问题了。师傅宋运来看了课堂流程说,教给儿童如何欣赏自己作文、他人的作文的意识与方法有待加强。“你赏识什么,儿童便会朝着你赏识的方向发展。”师傅的这句话我记下了。
第三篇:宋氏三姐妹读书报告
近代史读书报告 《宋氏三姐妹》
读书报告:《宋氏三姐妹》
简介:本次读书报告以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三姐妹的个人成长为主线,又以她们婚姻为重点,着重描写三姐妹的鲜明个性、个人情感历程与姐妹间的深情,深刻地表现了政治分野使她们分离,但亲情又割不断血浓于水的这一“人间真情永在”的主题。在阅读中,我们思考很多,也收获很多。
宋霭龄:回旋舞的舞者
摘要:陈廷一的《宋氏三姐妹》是图书馆里专门介绍三姐妹的书籍中最厚的一本,内容详实,文笔优美。以三姐妹的情感经历为主线,介绍了三姐妹的一生以及对中国的贡献。本篇读书报告着重介绍关于宋霭龄的一生以及对她的看法。
关键词:性格 金钱
权力
与孔联姻
宋家皇朝
宋霭龄简介:(1889—1973),生于上海。1904赴美国留学,入佐治亚州梅肯市卫斯理女子学院。1910年毕业后回国。1912年任孙中山秘书。“二次革命”失败后与父亲宋嘉树去日本,仍任孙秘书。1914年9月与孔祥熙结婚。婚前介绍妹妹宋庆龄接替自己的秘书工作,孙表示同意。1915随丈夫回故里省亲,帮助丈夫主持铭贤学校事务。1927年支持蒋介石“清党”反共,促成蒋宋联姻。1929年参加孙中山奉安大典。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支持蒋“剿共”。抗日战争时期与庆龄、美龄共同参加抗日救亡活动,支持中国工业合作社,参与组织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妇女指导委员会,创办全国儿童福利会,担任香港伤兵之友协会会长。1947年去美国。1973年10月19日在纽约病故。
一、性格
宋霭龄是宋氏三姐妹中的老大、最早留学美国的新女性之一,也是中国当时最富有的女实业家。因为是长女的关系,又受到父亲影响较大,所以霭龄有着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做出了许多男人都没有能力做到的事。这一点有些像康有为的女儿康同璧,同是留美女性,胆识过人、敢想敢说。所以在看完《宋氏三姐妹》(陈廷一罗比.尤恩森)《往事并不如烟》以及电影《宋家皇朝》之后,我很敬佩她们这类人的这种性格。近代史读书报告 《宋氏三姐妹》 宋氏三姐妹中,就长相而言,庆龄美龄相似;就性格而言,美龄霭龄相似,而宋庆龄则比较文静、温柔。据资料描述,宋霭龄是一个矮胖的圆脸女生。与她的两个第一夫人妹妹相比,霭龄也是三姐妹中最不起眼的那个。但是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她,才是三姐妹中最有权势的实际操纵者,这个舞台最隐秘的主角。用宋庆龄的话来说,若大姐是个男人,委员长恐怕早就死了,她在15年前就会统治中国。
宋霭龄的这一强硬个性,从她15岁留学美国时就初露端倪。靠船登岸时,宋霭龄受到移民官员的言辞侮辱以及恶意驱逐,使她不得不在港口的船上滞留了十几天,而这与她从父亲口中听到的民主的自由的美国完全不同。这件事使她印象深刻,以至于后来受到美国总统罗斯福接见时,她丝毫不留情面地对这件事向总统提出了质疑,弄得总统对此非常尴尬,并向她表示歉意。罗斯福事件登报后,父亲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对她大加赞赏。霭龄在美国读书时,父亲常寄来中文书籍给她,意在提醒她不要忘记中国文化。宋父对孩子们从不溺爱,而是要求严格,对她们寄予厚望。霭龄与父亲的交流也是三姐妹中最多的,从父亲对罗斯福事件的态度也可以反映出他对霭龄性格形成的影响之大。
二、金钱
回国后,宋霭龄担任孙中山的英文秘书。从美国繁华现代的生活中苏醒,意识到中国的现状。后来经介绍嫁给孔祥熙,在山西太古这个“中国华尔街”享受着前所未闻的奢华生活。有人说霭龄爱钱,老大如狗。宋霭龄确实爱钱,也有这个资本。她的丈夫孔祥熙是山西首富,而宋的家境在上海也非同一般,同时她在美国读书,见识了美国繁华现代的生活,对钱以及钱的功用自然迷恋不已。电影《宋家皇朝》里有这样一个情节,不知是否属实,但多多少少反映了宋霭龄对钱的态度以及她的经济实力。当时宋美龄去西安接蒋介石,夜晚飞机回南京时因为跑道太黑只得盘旋无法降落,而油将燃尽。宋霭龄在焦急中忽然想到用车灯照明来指示跑道,于是在极短的时间内重金召集了南京城的汽车前来救急。宋霭龄的台词是,你们相信也好不相信也罢,钱真的可以解决问题。而宋美龄对蒋介石说,南京城里有汽车的,十个有九个是大姐的朋友。
三、与孔联姻
听说过一句话大意是:我要有爱情,如果没有爱情,有很多很多的钱也行。也许宋霭龄也有这样的想法吧。宋霭龄和孔祥熙在美国读书时,曾在舞会上见过面,但当时他们根本都没有注意到彼此,更谈不上恋爱了。而回国后,经介绍的两人很快就结婚了。撇开当时霭龄的年龄不说,我想她选择孔很大程度也是因为看中孔家的名望和实力,结婚后她可以借此大展拳脚。后来在给妹妹宋美龄挑选对象时,她极力推荐蒋介石,也是看中了蒋未来的前途,这使得蒋宋实质上成为政治联姻。不过也有人说这是宋美龄自己的选择。但对此没有异议的是,二姐庆龄曾一度极力反对这个背叛了孙中山的男人成为她的妹夫。
宋霭龄私下里也抱怨过两个妹妹都做过第一夫人,但她却没有机会。所以孔祥熙曾一度想要在政治上谋求一个令霭龄满意的位置,但终其一生都没有成功。这个第一夫人的愿望也源于宋霭龄在学成归国时,美国报纸曾撰文称她是中国未来领导者的伴侣。很难说她和孔之间究竟是不是真的有爱情,在我看来,他们之近代史读书报告 《宋氏三姐妹》 间更像是一对配合默契的商业伙伴。霭龄帮助丈夫建立了中国最大的金融系统,同时通过宋家的其他成员比如宋子文,又间接掌握了当时中国经济的命脉,也帮助宋家成为了全中国当时拥有最多金融、政治资源和强大人脉的家族。
四、权力以及宋家皇朝
徐家涵说过:“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三个家族发生内部摩擦,闹得不可开交时,只有她这个大姊姊可以出面仲裁解决。她平日深居简出,不像宋美龄那样喜欢出头露面。可是她的势力,直接可以影响国家大事,连蒋介石遇事也让她三分。”如果没有她的实力,我想“一门天下”的可能就不会是“宋家皇朝”。《纽约时报》在她死时形容她:“这个世界上一个令人感兴趣的、掠夺成性的居民昨天在一片缄默的气氛中辞世了。这是一位在金融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妇女,是世界上少有的靠自己的精明手段敛财的最有钱的妇女,是介绍宋美龄和蒋介石结婚的媒人,是宋家神话的创造者,是使宋家王朝掌权的设计者。”
五、对《宋氏三姐妹》(陈廷一著)的一些感想
在陈廷一的书中,宋霭龄被描述成一个王熙凤式的人物,迷恋钱财、工于心计。她确实有这方面的倾向,但是私下里我觉得这本书写的太过了,过于通俗过于文学想象化。比如里面描述了宋霭龄和孙中山之间的所谓初恋,这实在是让我觉得很难以接受的一件事。不过据台湾一位姓陆的外交官透露,孙确实曾倾心于宋霭龄,但宋在孙中山革命总是不成功之后另作打算,选择了孔子的后人孔祥熙。可能历史上确实有这件事,但是这种描写我觉得还是有些过于幻想了,至少加入了作者的很多主观印象。
六、尾声
有资料表明,宋霭龄临终前曾说过,最后死在美国这片土地上,是不幸中的最大不幸。是的,其实从她乘船来到美国开始,就已经遭到了这种不公正的对待。无论后来有多风光,无论怎样控制着整个中国的经济命脉乃至政治命脉。从她还是个少女开始,也许贪婪的种子就已经因此埋下。她兜兜转转,回旋舞转,最终还是回到原点,只是一颗心,早已疲惫不堪。
国之瑰宝:宋庆龄
摘要:罗比·尤恩森的《宋氏三姐妹》记述了宋氏三姐妹——宋庆龄、宋霭龄、宋美龄的家庭,青少年时代的生活,后来个人所走的不同道路以及她们对当时社会所起的作用和影响。
关键词: 爱国
责任
孙中山
政治
**近代史读书报告 《宋氏三姐妹》
读完这本书,不禁为宋家这样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家族而感叹!宋父宋耀如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和教育方式,培养出六个杰出的子女,铸就了“中国没有加冕的宋家王朝”,尤其是三个女儿,随同她们的丈夫,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影响了世界的历史。这本小书,介绍了宋氏三姐妹不同寻常的人生。
大姐宋霭龄,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留美的女学生之一。回国后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后任孙中山的秘书,1914年和孔祥熙(孔子的第七十五代孙,先在美国奥柏林大学学习,后取得耶鲁大学硕士学位)结婚,(婚前其妹宋庆龄继任孙中山秘书)1973年去世。尽管她一生没有在官府任过任何职务,但由于她推动孔宋家族崛起,促进蒋宋联姻,控制金融收放,而得以安富尊荣,就连唯我独尊的蒋介石也得对她彬彬有礼。
二姐宋庆龄,生于1893年,于1909——1913年在美国就读。回国后任孙中山的秘书,1915年和孙(1866——1925)结婚。1981年去世。其夫于1925年去世,终身未嫁。孙中山去世后,人们对宋庆龄的敬仰成为最不符合中国传统的事情,足见宋庆龄的巨大影响力和在国人心中的位置。解放后留在大陆,终身致力于妇女儿童的文化教育卫生与福利事业。历任国家副主席,人大副委员长,国家名誉主席等职。历来受世人敬重,人称“**”。
小妹宋美龄,生于1897年,于1901——1917年在美国就读。1927年与蒋介石结婚。2003年去世。是中华民国的第一夫人。结婚后,美龄以其超人的魅力,无双的活动能力和盖世的漂亮容貌,为蒋介石的政权赢得了无上的荣耀和可观的经济援助。是世界上第一位以非官方身份向美国国会发表演说的妇女。在中华民国历史上,对于空军的建立和发展国家外交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其中,让我感触最深,最为敬佩的是二女宋庆龄。一直在想该怎么去形容这样一位伟大的女性,却发现找不到一个恰当的词语,于是便借用了周恩来对这位“**”的称赞。
一、信念
“在她那秀丽文雅的外表下,包容着一颗钢铁般坚强的心”,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曾这样赞美宋庆龄。他还用精致典雅的青花白地瓷来形容宋庆龄,“铮铮鸣劲骨,落落绘灵姿”。和姐姐霭龄,妹妹美龄一样,宋庆龄自小接受的是美国式的教育,更受父母男女平等观念颇深,更是接受了父母树立责任心的教育。这对宋庆龄将来的思想观念和人生甚至对她将来的丈夫产生了影响。她美丽庄重,才华出众,更有着与众不同的责任心,一生为国做出巨大贡献。
让我感动最深的是她对于信念的执着,她一生坚守孙中山共和国的观念,坚守三民主义。为了和丈夫这一共同的信念,她不怕和丈夫过着担惊受怕的日子,在背后鼓励支持着孙中山;在孙中山逝世后,她依然坚守这一信念,奔走于苏联,冒着生命危险,公然批驳蒋介石的叛党行为;她吃苦耐劳,奔走于战场上照顾伤员,更为福利事业奔波。无论是在失去丈夫的极度伤痛之后,还是身患疾病,过着贫苦的日子时,她从未放弃和丈夫的共同信念。她是当之无愧的“国之瑰宝”,近代史读书报告 《宋氏三姐妹》 凭借着执着的信念和强烈的责任心,为共和国的成立和发展做出杰出贡献。
二、爱国
强烈的爱国心也是她让我感动的地方之一。文静温存的她能当众激动的满脸通红的从她房间把墙上的旧国旗扯下来,踩在脚下,喊着:“打到龙!高举共和国的旗帜!”。在美国接到革命的消息能激动的写下《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事件》,为共和国的成立欢欣鼓舞。和孙中山结婚后,更是为了革命的事业劳碌奔波,更是在一次叛变中差点丧命。在抗日战争中,为了民族的独立,暂时抛下对蒋介石的成见,奔走于战后,和两姐妹照顾伤员。正是那颗爱国心让文弱的宋庆龄在经历失去丈夫之痛,病痛缠身,重重挫折„„之后依然屹立不倒,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个让人仰望的伟大女性。
三、**
宋庆龄的美不仅表现在容貌美丽,才华出众上,更表现在对爱的执着上。她和孙中山的结合,让父母强烈反对,被认为是违背宗教信仰,更是不被国民党党内人士看好,但是她却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和孙中山结婚了,并坚守一生。她和孙中山的感情不仅是寻常的夫妻感情,更是有着共同的民族信仰。为了这份民族信仰,他们没有办法过着和平常夫妻一样的生活,但是却甘之如饴,这份爱,是大爱!为着和丈夫共同的信念,她一生从事对民族,对国家有利的事。
宋庆龄的一生,在亲情上是无力的,因为和孙中山的婚姻,让父母伤心;后来和蒋介石的公开对抗,又让她和整个家族脱离了一般;新中国成立后,宋氏三姐妹天各一方,直到各自逝世。也许真像宋美龄所说的那样:“这是上帝为她们安排的命运。”
读完这本书,我感动于宋庆龄对信念至死不悔的执着,敬佩她对祖国强烈的责任感和爱国心,欣赏她对爱的执着和她的大爱精神。在那纷乱的年代,她敢做敢为,最求自己的人生价值,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女性。虽然因为各自婚姻,信仰的不同,她们三姐妹最后的结局是天各一方,但姐妹感情依旧深厚,人间亲情犹在。
宋美龄
摘要:宋家姐妹霭龄、庆龄、美龄,在民国的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身影。通常都说,宋霭龄爱财,宋庆龄爱国,宋美龄爱权。这无疑让人们对宋美龄产生了贪婪权欲的坏印象。其实美丽的宋美龄可以称得上是一个一流的外交家,并且在抗日外交活动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当时的美国甚至不承认蒋家,只承认宋美龄。关于她婚姻的各种传闻,无论好坏,都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身居第一夫人高位的喜怒悲哀。作为核心政治人物的她的点点滴滴,让我们也可以从侧面了解民国近代史读书报告 《宋氏三姐妹》 时国民党的种种和当时的历史动态。
关键词:与蒋介石的婚姻 西安事变 国共联合抗日
一、与蒋介石的婚姻
当时的报纸对宋美龄与蒋介石这一桩婚礼取两人名字中的“中”与“美”字拼成“中美合作”加以宣传,语意双关,意指蒋宋结合既给蒋介石带来美式的生活与文化,也使蒋介石和他领导的中国从此与美国的政治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了。
然而,事实上,蒋宋联姻把孔宋财阀与蒋介石联结在一起,形成蒋孔宋三大家族的政治、经济联盟,从而影响了中国。外交上,宋美龄不仅给蒋介石带来了新概念,并在以后成为一座连接中美的“文化桥梁”,她的大力宣传使美国改变了对中国以及蒋介石的印象,也使蒋介石加深了对美国的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因美国的最后参战而比预想提前结束,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激化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新的战争又被煽动起来。尽管20世纪以来,世界历史已经不知不觉进入美国的世纪,且英德的战争加快了美国霸权实力的确立,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又倒退到孤立主义的起点。新的战争的煽动者希特勒、东条英机等因此而瞧不起美国,但蒋介石因为宋美龄的影响认识到美国的战争实力,重视与美国的关系,注重依靠美国,促使他成为统一中国并领导中国抗战胜利的英雄。
宋美龄通过与蒋的婚姻开始了她闪光的政治生活,她容忍了蒋,对蒋介石政治信仰的坚守甚至直到蒋介石去世之后。
所以说蒋宋联姻对蒋介石和宋美龄都各有影响,他们的合作推动蒋介石的事业达到了顶峰,同时,也让第一夫人宋美龄在历史上留下辉煌的一笔。
二、西安事变------宋美龄千里救夫 1936年 12月12日凌晨,张的部下孙铭九在郦山的一个山洞里捉到了蒋介石。
当时的国民政府亲日派军政要员何应钦的态度耐人寻味,突然很快组织了一支讨伐张、杨的大军,在蒋介石生死不明之际居然要派飞机对西安狂轰滥炸,名为救蒋,实为逼其速死。
变乱生于肘腋,宋氏家族乱作一团,宋美龄一方面与何应钦针锋相对的斗争,力阻其对西安的轰炸与讨伐,另一方面又急忙找到二姐宋庆龄,劝其对张、杨产生影响和平解决。宋庆龄对蒋历来反感,但对何应钦的作为也不无担忧,若蒋系崩溃,国民政府就真的要成为亲日派的天下了。就在同时,宋庆龄居然接连收到共产国际三封急电,要其发挥一切影响力促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这当然是从苏联自身利益来考虑的,若蒋系以此崩溃,亲日派占据上风,日军在中国或速胜或分化瓦解均无后顾之忧,苏日互不侵犯条约将成一张废纸,苏联将面临与德日两近代史读书报告 《宋氏三姐妹》 面作战之绝境。
当务之急是立即派人去西安谈判,宋美龄找到了端纳。威廉·端纳是澳大利亚人,他曾先后担任过孙中山、张学良和蒋介石夫妇的私人顾问,派他去再合适不过。因何应钦竭力阻挠端纳去西安谈判,端纳于12月13日中午悄然离京飞去洛阳,随后急赴西安。蒋介石在绝望和不知所措中突然见到自已的外国顾问,激动得泪流满面,当蒋介石读完端纳转交的那封宋美龄写的著名的短信后,终于定下心来,有了应对历史激变的底气。
12月19日,宋子文、周恩来先后到达西安。周恩来阐明中共立场:
1、事变前不知情未参与,力主和平解决。
2、蒋介石剿共没有出路,应一致对外。
3、只要蒋先生宣布抗日,中共号全国拥护国民政府,接成抗日统一战线。由此,在多方努力下,和平解决露出了曙光。
12月22日下午宋氏兄妹飞抵洛阳,看到机场轰炸机罗列待发,一派战争景象。宋美龄对端钠说道:“在西安若叛军失控,你要毫不犹豫的用手枪将我打死”。宋美龄在西安受到张、扬热烈欢迎,由于事前未通报,蒋不知宋要来,突然见到夫人翩然而降,带来许多蒋爱吃的美食、生活用品,特别是带来了一副蒋必不可少的假牙,蒋公惊喜交加道:“余妻真来耶,君入虎穴矣”。
最后蒋介石同意以领袖人格担保和谈协议,但不签字。在国内外反法西斯力量多方的努力下,西安事变终于和平解决,达成了张学良当初促蒋抗日的初衷,避免了中国的内战,为中国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也使中共在抗战中得以起死回生,为今后获得整个中国迈出了最关键性的一步。
而这场事变的和平解决,贡献最大的当属宋美龄,没有她就没有了以后的国共联合抗日。
三、国共联合抗日
1940年4月18日,宋美龄偕宋霭龄、宋庆龄到重庆广播电台发表演说,并由NBC广播网向美国全国转播,这是宋氏三姐妹重要的一次对外宣传活动。
1943年在中国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为了取得美国对中国抗战的更多支持和同情,宋美龄作为蒋中正的特使,于该年2月访问美国,成为美国罗斯福总统的夫人的贵宾,在白宫住了11天,其优美的仪态、高雅的风度和适度的言谈,赢得了罗斯福夫妇的敬佩。
宋美龄在此期间完成对美国募款的任务,并于2月18日在国会发表了《战争与和平》的演说,成为第1位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的中国人,也是第2位女性(第1位是荷兰女王),劝说美国将注意力从欧洲战场转移到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为中国赢得了美国的同情,随后,宋美龄又去美国各地发表演说,所到之处无不引起轰动,总计有超过25万人听过她的演说。宋美龄的国会演说经由收音机转播全美,打动了千千万万美国人的心。
近代史读书报告 《宋氏三姐妹》 据统计,宋美龄在抗战时期的对外演讲为:对澳洲1次,对英国4次,对加拿大2次,对印度3次,对美国26次。抗战时期,宋美龄为民国政府军缝制军服以及在医院探望国军的照片成功激起了许多中国人民的爱国心。又因有许多儿童成为孤儿并流浪各地,宋美龄在国民政府的安排下,建立了许多“难童教养所”,仅在皖南国统区就有四、五个之多。难童们在教养所至少可以免费吃到饭,除了读书,还学会了不少抗战歌曲。据有人考证,如这种积德的事,在二战期间的各国还是不多见的。
抗战的胜利,很重要的因素是中国争取到了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大量的物质援助。在这上点上,宋美龄功不可没。
四、最后的时光
晚年的宋美龄一直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宁静而平和一直到她去世。
穿越岁月,穿越时光,1997年3月23日,宋美龄这个世纪老人迎来了她的百年华诞。她的一生经历了太多的风雨。不得不让人感到敬重、仰慕。这值得让我们去阅读,去学习。
参考书目:(三篇读书报告汇总)
《宋氏三姐妹》陈廷一著 青岛出版社 1998.8
《宋氏三姐妹》罗比.尤恩森著 世界知识出版社 1984-5
《宋氏三姐妹》埃米莉·哈恩(项美丽)著,新华出版社1985-9
网页:
百度百科:宋氏三姐妹
史客:宋氏三姐妹---雅虎读书
新浪博客:宋庆龄无从复制的风华
新浪博客:三姐妹的点点滴滴
女人频道:天堂中聚会----怀念宋氏三姐妹
第四篇:读后感之宋氏三姐妹[定稿]
《宋氏三姐妹》读后感
无意间读到这本书,《宋氏三姐妹》,记录了这三位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的女性。
这本书记叙了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三姐妹的个人成长,展示了她们在成长过程中不同的个性,以及在婚姻选择上“一个爱钱,一个爱国,一个爱权”的特点,同时以中国革命为背景,表现三姐妹的深情,但又在信仰上矛盾,政治的分歧抵不过血浓于水的亲情。整本书,没有繁冗的文字,确生动的还原出,那个时代,一个宋家三姐妹的故事。
三姐妹出身于一个传奇的家庭,父亲拥有传奇的人生经历以及母亲良好的家庭修养,给了三姐妹一个自由的成长氛围。
宋霭龄在学生时代,就是个聪明、大胆的女子。在她去美求学途中,因为一系列原因,使其遭受海关扣押,后来,她向老罗斯福总统用坚定而温和的语气表示抗议是说道。对一个来自中国的14岁的小女孩,却拒她于大门之外,甚至把她监禁三到四个礼拜,这样的做法绝对不是待客之道,在中国也绝对不会发生。她懂得察言观色,在美国学习期间,总是给人羞怯的感觉,然而,掩藏在温文面孔下的,是将一切收入眼底的睿智与聪慧。这就是真正的宋霭龄,这样的她,成为了一位在金融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妇女,一个宋家幕后真正的设计者。
宋庆龄聪敏好学,思想活跃,经常参加学校的活动。听到辛亥革命胜利的消息,热情欢呼辛亥革命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事件”。她热
爱她的祖国,更加因对孙中山先生的崇拜,不顾家庭的阻挠,终于与当时还在流亡海外的孙中山先生结成革命伴侣。她的一生都贡献给了自己的祖国,成为一代**。宋美龄,则是一个永远张扬的美丽女子,从小,父亲的疼爱,以及美貌,使这位原本就家境优越的小姐,更加展示自信魅力。当她到达美国学校是,对着校长说了一句“我不会在这里呆上很久的,不喜欢这里”,然而,这里成了她展示的舞台,她穿旗袍,展示中国女性的特点,同时,她在美国良好的人脉,为后来为中国争取到美国的支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宋美龄一生传奇,写得一手好字,画得一手好画,同时,除了一口流利的英语,还会六国语言。在政治斡旋方面,更是不逊于男子。堪称20世纪的一代才女和20世纪的风云人物之一。
读完这本书,很薄,但是书写了三姐妹不平凡、传奇的一生。她们勇于面对自己的追求,不畏惧困难,渴望平等,在乱世中,张扬自己的魅力,实现自己的价值,在生活中享有同男子一样的社会地位,赢得了社会的尊重与认可。但是面对现实,三大家族之争,她们阶层的对立,面对血缘亲情,又无能为力。而对于宋庆龄选择的新中国,更是使她们在最后疏远。亲情,仍然存在,可是阶级的对立,是她们无从选择,只能选择放弃联络。但我相信,亲情永在,真情永在。
第五篇:宋氏三姐妹简介介绍
宋氏三姐妹 宋氏三姐妹照片 宋氏三姐妹简介介绍
宋氏三姐妹
宋蔼龄、宋美龄、宋庆龄是中国著名的“宋氏三姐妹”,是20世纪中国最显耀的姐妹组合。宋氏三姐妹的父亲是宋耀如,母亲是倪桂珍。母亲倪桂珍则出身上海,其中倪桂珍这一只母系祖先目前可以追溯到明末大学士徐光启。宋美龄父亲宋嘉树,又名宋耀如,宋耀如初期并不姓宋,而是姓韩,名教准。宋庆龄祖父韩鸿翼是个农民,韩教准(宋嘉树)是其次子。韩鸿翼夫人为王氏。由于家境贫寒,韩教准12岁时就飘洋过海,到美国找堂舅父谋生,韩教准舅父姓宋,是旅居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经营丝茶生意的侨商,他没有儿子。韩教准就被舅父收为养子,从此改姓宋,名嘉树,别名耀如。宋嘉树在美国加入基督教,取英文名字查理·琼斯·宋(CHARLES JONES SONG)。韩改宋后,才逐渐发迹成为影响海内外的“宋氏族”。
宋蔼龄与宋庆龄
大姐宋蔼龄,1889年7月15日生于上海;1914年在日本与孔祥熙结为夫妇;1973年10月19日在美国纽约去世。
宋霭龄(1889年7月15日-1973年10月19日),孔祥熙夫人,原籍文昌(今属海南),生于上海。抗日战争时期与庆龄、美龄共同参加抗日救亡活动,支持中国工业合作社,参与组织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妇女指导委员会,创办全国儿童福利会,担任香港伤兵之友协会会长。1973年10月19日在纽约病故。人物影响
宋霭龄在宋家王朝之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她首先成为孙中山的秘书,后才有介绍妹妹庆龄接替工作,而宋美龄与蒋介石的婚事,在宋家的一片反对声中,正是由于宋霭龄的竭力支持与撮合,得以“玉”成其事,因而蒋宋联姻,以致给民国历史添了不可忽视的一笔。
宋庆龄照片
二姐宋庆龄,1893年1月27日生于上海;1915年和孙中山结婚;1981年5月15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5月29日在北京逝世。
宋庆龄,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举世闻名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她青年时代追随孙中山,献身革命,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坚强不屈,矢志不移,英勇奋斗,始终坚定地和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业,为祖国统一以及保卫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的进步事业而殚精竭力,鞠躬尽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受到中国人民、海外华人华侨的景仰和爱戴,也赢得国际友人的赞誉和热爱,并享有崇高的威望。
端庄秀美的宋庆龄
宋美龄照片
三妹宋美龄,1897年3月5日生于上海;1927年与蒋介石结婚;2003年10月24日,在美国纽约去世。
宋美龄,1897年3月5日出生于中国上海,广东文昌县人(今海南省),与宋蔼龄、宋庆龄并称为宋氏三姐妹,父亲为富商宋嘉澍。宋美龄是蒋介石的第四任妻子,中华民国时期的第一夫人,凭借孔宋家族的强力支援与美国留学背景,活跃于政治、外交等领域,对近代中国历史与中美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宋美龄持续数十年被美国刊物选为“十大最著名的女性”。宋美龄晚年长期定居美国,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24日在美国逝世,享年106岁。大姐宋蔼龄联姻孔祥熙,善于积财,富甲天下。二姐宋庆龄成为**,爱国爱民,万民景仰;三妹宋美龄嫁给蒋介石,权势显赫,呼风唤雨;她们对20世纪的中国拥有不可思议的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也因而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