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古琴名曲赏析
《古琴名曲赏析》心得体会
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手中爱不释手的器物。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和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陶渊明“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与白居易“入耳淡无味,惬心潜有情。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所讲述的正是这个道理。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要达到这样的意境,则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
“琴者,情也;琴者,禁也。”吹箫抚琴、吟诗作画、登高远游、对酒当歌成为文人士大夫生活的生动写照。春秋时期,孔子酷爱弹琴,无论在杏坛讲学,或是受困于陈蔡,操琴弦歌之声不绝;春秋时期的伯牙和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成为广为流传的佳话美谈;魏晋时期的嵇康给予古琴“众器之中,琴德最优”的至高评价,终以在刑场上弹奏《广陵散》作为生命的绝唱;唐代文人刘禹锡则在他的名篇《陋室铭》中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淡泊境界。
琴音的低缓悠远、缥缈入无,让人由抚琴听琴而进入一超乎音响之上的“无声之乐”的意境,体验到“希声”“至静之极”的境界;庄子将这种虚静的、通乎天地万物的境界称为“天乐”,“以虚静推于天地,通于万物,此之谓天乐”(《庄子·天道》)乃是一种天人相和、无言而心悦、超乎音响感受之上的精神境界。在佛家,则称之为“空”的体验、乃是一种“无我之境”。
在中国古代社会漫长的历史阶段中,“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风凌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音乐、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
自古,中国历代文人皆讲求“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每当文人抑郁不得志之时,通常选择由儒入道,将关注点从纷攘的外界拉回到丰富的内心,逍遥隐逸,寄情山水,亲近广阔的大自然。抚琴作为修身养性的方式之一,令历代文人雅士为之沉醉而解脱释怀。这正如嵇康在《琴赋》当中所言:“物有盛衰,而此(古琴)无变;滋味有猒,而此不勌,可以导养神气,宣和情志,处穷独而不闷者,莫近于音声也。是故复之而不足,则吟咏以肆志,吟咏之不足,则寄言以广意”。
弹奏之人在古琴朴实低缓而又沉静旷远的音声之中,由躁入静进而物我两忘,“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致乐以治心,乐则安,安则久”。古琴艺术之所以能独树一帜而备受推崇,除“琴德最优”外,更由于其音乐的特质能顺乎自然,耐人寻味,符合中华传统文化追求意境、崇尚内在和寓意含蓄的特征,它含藏着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内核,体现了古人修身悟道的德行,而成为人格培养和精神升华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古琴的三种音,散音、泛音、按音,都非常安静。散音松沉而旷远,让人起远古之思;其泛音则如天籁,有一种清冷入仙之感;按音则非常丰富,手指下的吟猱余韵、细微悠长,时如人语,可以对话,时如人心之绪,缥缈多变。泛音象天,按音如人,散音则同大地,称为天地人三籁。因此古琴一器具三籁,可以状人情之思,也可以达天地宇宙之理。古琴之音,既淳和淡雅,又清亮绵远,意趣高雅,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温柔敦厚,形式中正平和,无过无不及,“琴之为器也,德在其中”,琴道更是让有素养的文人士大夫为之一生追求。
中国古琴音乐是一门具有深刻历史文化背景的艺术,它以多重美的高雅品质,引人无限向往和追求。在人心容易流于浮躁的今时今日,亟需古琴这般恬淡、平和的音乐,让人心得以安住沉静,回归内心自性里丰富的精神世界。
第二篇:学古琴赏析之心得
学古琴赏析之心得 经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渐渐对古琴有了了解。我认识古琴,是来源于影视文学作品。在《笑傲江湖》里,它能让正邪两派高手结为知音,琴箫相和,共谱一曲“笑傲江湖”。虽然古琴看似只是只是一勾一挑的枯燥动作,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原来古琴七弦间方寸竟然有天地万物,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我们跟着老师溯源到每个朝代,感受古琴在每个朝代的不同,也让我体会到了古琴的四个特点。
(一)史之久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经盛行的乐器,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余年,据《史记》载,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本世纪初为区别西方乐器才在“琴”的前面加了个“古”字,被称作“古琴”。至今依然鸣响在书斋、舞台上的古老乐器。
根据文献记载,先秦时期,古琴除用于郊庙祭祀、朝会、典礼等雅乐外,一度盛兴于民间,深得人们喜爱,用以抒情咏怀。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当时的民间诗歌集《诗经》中得到印证。《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萍。我有嘉宾,鼓瑟鼓琴”;《诗经·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等等。古琴大量存在,史实、文学、艺术作品均来源于实际生活,这得有多么广泛的社会基础才能造成这种现象。所以说,古琴在我国古代民间曾经是相当普及的,至少在读书人中是家喻户晓。也正因为这样,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古琴艺术终于传承到了今天。
远久的历史留给它的不只是沧桑的韵味,还余那富有灵魂的音色与人共鸣。
(二)形之巧
老师亲自把琴带来,让我们大家得以欣赏,并且亲身体会。古琴的造型精美,音色圆润清脆,音响细腻,丰富多变。古人演奏古琴,非常讲究。古人演奏之前,要沐浴更衣,点上香柱,然后双腿盘坐,把琴放在腿上或桌上演奏。
古琴的形制大小合适(约长 120cm,宽20cm,厚6cm),结构紧凑(呈1头大1头小的长方体),具有整1性。它就象1个匀称而完整的人体,紧凑、协调而又大小适中,具有人体的风韵。1张琴就是1个完美的人体,有额,有颈,有项,有肩,有身,有腰,有尾,有足。而且它的各个部分又恰恰是用身体来命名,如琴头、琴额、琴颈、琴项、琴肩、琴腰、焦尾、雁足、等。可见,琴的造型原则是对人体美的模仿。
鸣箱、琴弦的构造决定了琴的基本音色。古琴共鸣箱:就是整个琴体,但它不同于其它乐器是由木板胶合而成,而是直接用1块整木掏空而成,箱壁厚而粗糙,故其音响深沉、浑厚、结实,有古朴、苍茫的神韵。琴弦:就弦的长度来说,古琴的有效弦长特别长,1般均在110cm 以上。有效弦长长,则其振幅大,振动时间久,故其余音绵长不绝,有绕梁之韵。琴没有“品”(柱)或“码子”,非常便于灵活弹奏,以余音绵长不绝为特点的古琴,其独特的走手音是其它任何1种乐器所不具备和无法比拟的。
(三)音之美
古琴具有三种基本音色,散音、按音、泛音。散音代表地,按音代表人,泛音代表天,象征“天地人和”。
散音,即空弦音,奏法是右手拨弦,左手无动作,可听到较长时间的余音;泛音,奏法是用左手一指或多指正对徽位轻点琴弦,一触即起,同时右手拨弦,发出清越的琴音。诗音古琴共有119个常用的泛音音位,音位之多、使用之频繁是乐器之最;按音,又称走手音、案音、实音、走音,奏法是左手将弦按在琴面上,右手拨弦出音;继而左手揉弦以产生吟音,或移向其他音位产生滑音。绰、注、吟、猱等指法产生的吟音和滑音是古琴重要的最具特色的表情性音色。
一般的古琴曲是依照其乐曲的长短和结构的繁简而分于大曲、中曲、小曲,而琴曲无论大小,其标题、题材、意境、结构等均类似一篇诗文、其曲体架构多采取诗文起、承、转、合的手法。起承转合可说是所有中国艺术形式和结构美的一条公式。
在琴曲中,起承转合通常在“慢--快--慢”此一速度的架构下进行。缓起为起的部分,入紧稍快为承的部分,开展变化为转的部分,收结则为合的部分,这样的形式除了与诗文,篇章布局结构吻合之外,亦与观看中国山水画手卷时的过程不谋而合。
(四)蕴之深
琴与其它中国乐器比较起来,它的音乐被认为是“曲高和寡”。原因之一是琴乐低沈缓慢,乍听觉得索然无味,不易入耳。再者,琴自古以来是读书人、士大夫修心养性的器具,脱离民间,而传说琴人认为琴是自娱的乐器,为修养为知音而弹。并非为演奏而弹,所以一般人较难有机会听到古琴,自然也较无从认识、欣赏,但也由于文人的重视,所以古琴留存的数据最多也最古。
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要达到这样的意境,则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二为一,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琴乐寄寓了中国千年的正统思想和文化。古琴伴随着人民生活,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伯牙弹琴遇知音;象司马相如弹奏《凤求凰》卓文君表达爱慕之心;汉魏时期的嵇康面临死亡,还操琴一曲《广陵散》;诸葛亮巧设空城计,沉着,悠闲的琴音,智退司马懿雄兵十万;都为千古传颂。“高山流水”、“焚琴煮鹤”、“对牛弹琴”等妇孺皆知的成语都出自和琴有关的典故。
通过学习古琴让我学到了不少知识,也了解了古琴的历史背景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还可以让自己的性格变得沉稳,心态变得平和。在你心情烦躁时,听琴一曲,可以排解郁结于心的烦闷与忧愁,并沉醉于古琴那独有的端庄幽雅的意境之美。学习古琴不仅丰富了我的文化内涵,缓解了压力,还提升了自己的修养和气质。
第三篇:《中外名曲赏析》教学大纲
中外名曲赏析
Appreciation and analysis on Chinese and foreign famous
Songs and Musical compositions
内容简介
本课从审美欣赏的高度,剖析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之所在,引导学生在欣赏中外名曲的审美活动中,提高音乐素养和艺术鉴赏水平。
本课分为中国作品、外国作品两大部分,主要介绍中外中小型乐曲和声乐作品。乐曲包括:器乐独奏、重奏、管弦乐曲、协奏曲、舞剧选段。声乐作品包括:艺术歌曲、民歌、电影插曲、歌剧选曲等。本课荟萃古今中外好歌名曲之精华,是人们喜闻乐见、经久不衰、脍炙人口的名曲。如器乐作品,中国的有:琵琶古曲《十面埋伏》、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外国作品有:肖邦的圆舞曲、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圣.桑的管弦乐曲《动物狂欢节》、柴可夫斯基的舞剧《天鹅湖》等。声乐作品中国的有:《叫我如何不想他》、《梅娘曲》、《嘉陵江上》《玫瑰三愿》、《半个月亮爬上来》、《牧歌》、《兰花花》、《康定情歌》等。外国作品有:《重归苏莲托》、《小夜曲》、《欢乐颂》、《春之声圆舞曲》、《饮酒歌》、《我的太阳》、《鸽子》、《跳蚤之歌》、《红莓花儿开》、《三套车》、《星星索等》。
本课对音乐作品逐首进行分析,介绍作品的时代背景、创作意图、思想内容、结构特点、以及作者的生平,并配合音像资料,使学生充分领略和体会音乐。
学时学分: 每周二学时一学分 全校通选课: 面向全校学生
上课时间:地点: 周三5—6节(中午12:30---14:20)理教109
欢迎广大同学选修艺术学系通选课:)
祝大家学习愉快!中外名曲赏析教 学 大 纲
上篇 声 乐
一、声乐体裁及其特征
二、声部和声音类型
三、声乐的演唱形式及其特点
第一章 中国民歌
一、民歌的产生和发展
二、民歌的特点
三、民歌的体裁分类
四、民歌的演唱形式
五、民歌的音乐语言和音乐结构
六、作品赏析
兰花花 嗄达梅林 小河淌水 牧歌 放马山歌 草原情歌 半个月亮爬上来等。
第二章 外国民歌
一、历史概况
二、民歌的调式、调性
三、民歌的音乐结构
四、各国民歌的特点
五、作品赏析
拉网小调 星星索 伏尔加船夫曲 桑塔露琪亚 鸽子 我的太阳 三套车等。
第三章 中国艺术歌曲
一、艺术歌曲的产生和发展
二、艺术歌曲的特点
三、艺术歌曲的音乐结构
四、中国作品赏析
叫我如何不想他 玫瑰三愿 满江红 松花江上 铁蹄下的歌女 嘉陵江上等。
第四章 外国艺术歌曲
一、外国艺术歌曲的产生和发展
二、艺术歌曲的特点
三、艺术歌曲的音乐结构
四、外国作品赏析
重归苏莲托 小夜曲 魔王 鳟鱼 跳蚤之歌 红莓花儿开 负心人等。
下篇 器乐
一、乐的基本表现手段
二、音乐的分类
三、曲式结构
第五章
中国器乐作品
概述
一、民族器乐的发展及乐器分类
二、名类器乐作品的体裁和特征
三、作品赏析
渔舟唱晚 百鸟朝凤 春江花月夜 雨打芭蕉 光明行 二泉映月 金蛇狂舞、瑶族舞曲 春节序曲等。
第六章 外国器乐作品
一、外国器乐体裁类别及特点
二、名类器乐作品的体裁和特征
三、作品赏析
序曲《仲夏之梦》序曲 《卡门》序曲 马刀舞曲 蓝色的多瑙河圆舞曲 春之声圆舞曲 土耳其进行曲 军队进行曲 凯旋进行曲 拉德茨基进行曲 牧童午后 动物狂欢节 如歌的行板等。
第四篇:名曲百首赏析知识点归纳
一、民歌:人类音乐创作的源泉
民歌是20世纪才用来概括名种民间歌曲的词语,“楚声”“郑卫之音”“相和歌”“民谣”“曲子”“俗曲”“俚曲”“小调”“时调”等都是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对于民歌的称谓。
1、《黄河船夫曲》陕西民歌是黄河岸边流传最广的民歌之一
音乐知识:《黄河大合唱》诞生在延安
中国传统音乐由民间音乐、宗教音乐、文人音乐和宫廷音乐四部分组成。民间音乐具有代代相传的创作过程、口头性的传播方式和变异性曲调三大特征。民间音乐又可细分为民间的歌曲、歌舞、说唱、戏曲、器乐五类。
2、《桃花红》,杏花白山西民歌
音乐知识:小花戏是以左权民歌为基础而形成的歌舞与戏剧形式,图为小花戏表演。伶伦造乐,伶伦是传说中黄帝时代的乐官。
3、《沂蒙山小调》山东民歌
音乐知识:周代的八音分类法“八音”指我国周代按照乐器制作材料的不同而划分乐器的方法。八类分别是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4、《茉莉花》:江苏民歌
音乐知识:夔、传说中的中国远古的音乐家。
5、《小河淌水》:云南民歌被赞誉为“东方小夜曲“
音乐知识:三分损益法是我国春秋时期发明的计算乐律的理论
6、《唔怕山高水又深》:客家山歌成为一部将原生态民歌与交响音乐完美结合的优秀作品。
音乐家:刘湲,作曲家,代表作品交响音诗《土楼回响》获得首届“中国音乐金钟”金奖。
音乐知识:黄帝时期到周代所创制的“六代乐舞”代表了这一时期最高音乐水平。1978年在湖北随州出土的战国曾侯已编钟,更是被誉为世界器乐发展史上的奇迹。
7、《飞歌》:苗族民歌
音乐家:谭盾旅美华裔作曲家、指挥家。代表作品有交响乐《离骚》、《1997,天地人》、《地图》、以及室内乐《鬼戏》、歌剧《马可·波罗》等。
重要的音乐机构“乐府”始于秦代,唐玄宗李隆重基深通音乐,被誉为盛唐音乐的缔造者。
8、《嘎吉吆》侗族大歌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音乐知识:杂剧中出现了以关汉卿为代表的元杂剧作家和作品,明代的昆曲更被誉为“百戏之首”明代朱载堉则是世界上第一计算出“新法密率”(即十二平均律)的伟大音乐家。
9、《咂酒歌》羌族民歌
10、《在银色的月光下》塔塔尔族民歌
音乐知识:十二木卡姆新疆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是集歌、舞、乐于一体的一种大型综合艺术。2009年,以刀郎木卡姆为代表的这一艺术品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世界民歌
1、《樱花》日本民歌日本邦乐日本传统的民族音乐称为“邦乐“
2、《道拉基》朝鲜民歌朝鲜长鼓是朝鲜族重要的打击乐器之一。
3、《伦敦德里小调》英国民歌单声音乐单一曲调构成的音乐。单声音乐是欧洲音乐早期发展的一种主要形式。
16世纪意大利绘画中的里拉琴,该乐器为古希腊时期盛行的拨弦乐器。
4、《德涅泊尔河掀起了怒涛》乌克兰民歌 音乐知识:欧洲民间音乐,具有多元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5、《伏尔加船夫曲》俄罗斯民歌
音乐知识: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部留声机。
6、《夏天最后一朵玫瑰》爱尔兰民歌
7、《剪羊毛》澳大利亚民歌是一首澳大利亚流传甚广的、音调明显具有欧洲音乐风格的民歌。歌曲以幽默生动的笔调描绘了人们在羊毛丰收的季节,紧张的劳动场面和火热的劳动热情。
音乐知识:五线谱当今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记谱法之一,前身9世纪欧洲的纽姆记谱法。清代的《津吕正义》续编中首次较系统地介绍了五线谱。
18、《愿大家都在功》:刚果民歌
19、《红河谷》:加拿大民歌这首歌曲以爱情为题材,表达了即将与心爱的人分离时的不舍之情
音乐知识:乡村音乐是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的一种流行音乐。美国:“乡村音乐之父”阿姆斯特朗 20、《飞逝的雄鹰》:秘鲁民歌该曲在德国多特蒙德欧洲音乐节上被评为“世界上最美的歌曲“
第二单元
成文于汉代的《毛诗序》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篇关于诗歌的专论,诗歌就是音乐化的语言。
21、《阳光三叠》:琴歌
音乐知识:琴歌有歌词的琴曲。《渔歌调》〈关山月〉〈浪淘沙〉等都是著名的琴歌。
22、《杏花天影》这是一首典型的宋歌曲。音乐知识:姜夔南宋音乐家和文学家
23、《送别》:李叔同学堂乐歌作者、教育家、画家、书法家、早期话剧奠基人之一。成为中国话剧运动的先驱
音乐知识:1922年冬,北大音乐传习所成立管弦乐队
24、《山在虚无缥缈间》:选自清唱剧《长恨歌》 黄自: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音乐知识:复调音乐,多声部音乐的一种。巴赫就是创作复调音乐的杰出大师。
主调音乐:多声部音乐的一种。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就是主调音乐的代表。
25、《黄水谣》选自《黄河大合唱》冼星海作曲家,作品有《救国军歌》《在太行山上》《黄河大合唱》《民族解放交响乐》等都深刻地反映出抗战时期中华民族的心声,被誉为“人民音乐家“
黄水谣是一首从民间音乐中提取精华创造出来的优秀合唱歌曲。
26、《在那遥远的地方》:王洛宾作曲家作品有《半个月亮爬上来》《青春舞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他“东西方文化交流特别贡献奖”
27、《我为祖国献石油》:秦咏诚作曲家代表作品,《海滨音诗》《我和我的祖国》《毛主席走遍祖国大地》电影《创业》的音乐厅
我为祖国献石油:作词:薛柱国,歌曲原型:“铁人”王进喜
28、《祝酒歌》:施光南作曲家,29、《明天会更好》:罗大佑词曲作家,曾创作并演唱《恋曲1990》《童年》《光阴的故事》《野百合也有春天》等歌曲
《明天会更好》是台湾流行歌曲史上优秀的创作歌曲之一 30、《同一首歌》是为1990年第11届北京亚运会开幕式创作的 孟卫东,作曲家代表作品《同一首歌》《今夜无眠》《中国进行曲》 陈哲,词作家,代表作品《血染的风采》《让世界充满爱》《黄土高坡》《走西口》《同一首歌》
31、《我和你》是2008年北京第29届奥运会。作曲家,陈其钢代表作品《水调歌头》《回忆》《梦之旅》,《我和你》,音乐知识:汉族五声调式汉族五声调式由五个音构成。这五个音名称分别是宫、商、角、徵、羽(其音高关系用简谱记写为12345)
32、《哈利路亚》选自清唱剧《弥赛亚》
第五篇:十五首古琴名曲创作背后的故事(共)
十五首古琴名曲创作背后的故事
一、《阳关三叠》:唐代诗人王维作《送元二使安西》,流传甚广,被入乐唱咏之余更被谱为琴曲,是为《阳关三叠》。此曲初见于《浙音释自琴谱》,旋律在稍加变化后重复三次,以表达一唱三叹、依依惜别的真挚感情。
二、《醉渔唱晚》:唐代诗人皮日休、陆龟蒙泛舟松江,听渔人醉歌而作此曲。曲谱初见于《西麓堂琴统》。音乐利用切分结构、滑音指法和音型的重复来表现豪放不羁的醉态。其中有表现放声高歌的音调和类似于摇橹声的音调。全曲素材精练,结构严谨。
三、《渔歌》、《樵歌》:南宋末年著名琴师毛敏仲最有影响的两首作品。《渔歌》表现柳宗元“唉乃一声山水绿”的诗意,曾名《山水绿》;《樵歌》原名《归樵》。这两个作品在名称改变的同时,音乐本身也经浙派徐门不断加工,精益求精。乐曲中运用主题贯穿和转调等手法,显示出作曲艺术的新水平。
四、《阳春》:《阳春白雪》被称为曲高和寡的代表作品,后来被分成两个不同的作品。《神奇秘谱》的解题中说它“取万物知春,和风淡荡之意”。
五、《酒狂》:曹魏末期,在司马氏的恐怖统治下,名人学士很难保全自己。阮籍叹“道之不行,与时不合”,只好“托兴于酒”,借以掩饰自己。传说此曲是他的作品。乐曲通过醉酒的神态,抒发了内心愤懑不安的情绪。
六、《渔樵问答》:存谱初见于《杏庄太音续谱》。乐曲中通过渔樵对话的方式,在清山绿水之间赞美自然风光。曲中有一些悠然自得的乐句重复或移位再现,形成了问答的对话效果。还有一些模拟摇船和砍树的效果,造成了对渔樵生活的联想。近代《琴学初津》中说它“曲意深长,神情洒脱,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橹声之唉乃,隐隐现于指下,至问答之段,令人有山林之想。”
七、《潇湘水云》:作者郭楚望,南宋末年著名琴师。由于当时政治腐败不堪,对异族的侵略无能为力,作者在潇、湘水畔北望九嶷山北云雾所遮蔽,有感于时势,作此曲以表达他忠贞抑郁的情绪。乐曲中运用按指荡吟的手法,以及不同音色迭次呼应等手法所创造的水光云影、烟雾缭绕的艺术境界,十分吸引人。
八、《普安咒》:又名《释谈章》。初见于《三教同声琴谱》。根据琴谱旁的梵文字母的汉字译音来看,像是帮助学习梵文发音的曲调。古代曾有普安禅师,也可能是此曲的作者。乐曲使用了较多的撮音,帮助音乐造成了古刹闻禅、庄严肃穆的气氛。曲式上不同于一般琴曲,有些类似于丝竹曲中曲牌联结的形式。
九、《良宵引》:初见于《松弦馆琴谱》,为虞山派代表曲目。乐曲虽短小,却有器乐化的特点。是一曲美好夜晚的赞歌。
十、《平沙落雁》:初见于《古音正宗》等琴谱中,近三百年来流传极为广泛,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变化。乐曲描写在秋高气爽之季,雁群在天空飞鸣,然后歇落沙滩的情景,借乐曲淡雅恬静的意境引出与世无争的思想。
十一、《鹿鸣》:古琴曲。为《诗经—小雅》首篇,也是汉代仅存雅歌四篇之一。蔡邕《琴赋》、《琴操》均有此曲目。明代张廷玉将此曲收入《理性元雅》琴谱,直至清末仍有刊传。
十二、《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现存琴谱最早见于《神奇秘谱》,该书编者说,此谱传自隋宫,历唐至宋,辗转流传于后。谱中分段小标题有“取韩”、“投剑”等目。近人因此认为它是源于《琴操》所载《聂政刺韩王曲》。现存曲谱共四十五段,其中头尾几部分似为后人所增益,而正声前后三部分则很有可能保留着相和大曲的形式。
十三、《大胡笳》:唐代的著名琴家董庭兰、薛易简都擅弹此曲。当时与《小胡笳》并称《胡笳两本》。初唐琴坛流行的祝家声、沈家声,就以这两曲著称。董庭兰继承了两家的传统,整理了传谱。该曲现存于《神奇秘谱》中,共十八段。《小胡笳》:唐代著名琴曲,与《大胡笳》并称《胡笳两本》。《神奇秘谱》将它编入《太古神品》。它的谱式更多地保留了早期琴曲的面貌,与《广陵散》章法非常接近,对了解古代琴曲作品提供了难得的实例。
十四、《鸥鹭忘机》:内容原来表现《列子》中一则寓言:渔翁出海时,鸥鹭常飞下来与之亲近,后来他受人指使,存心捕捉它们,鸥鹭就对他疏远了。清代的《鸥鹭忘机》则是一首动听的抒情小品。表现了“海日朝晖,沧江夕照,群鸟众和,翱翔自得。”
十五、《龙翔操》:清代广陵派琴曲。以《蕉庵琴谱》所刊最为流行。音乐恰如标题所示。以流畅的曲调表现了翔龙飞舞,穿云入雾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