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名师讲作文(二)——五官观察
名师讲作文
(二)——五官观察
先来看看一篇例文:
一片小小的枯叶
我走在空无一人的路上,一片被凉爽的秋风追得“满地跑”的小小枯叶,把我的注意力“拉”了过去。我轻轻的把它拣了起来,并用一张雪白的纸巾包住它,嘿,这看上去多像襁褓中的婴儿呀!
我来到桌前,把纸巾打开,拿出枯叶细细的欣赏起来。
从正面看去,叶子上的茎有大有小,有粗有细,好似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又好似“哗哗”的小溪与奔腾的江河„„把它一“翻身”,茎脉更明显了,如一根根纵横交错的牙签,又好似被刷上棕色颜料的袖珍版小树枝„„粘上一点水,就好像给它包上了一层保鲜膜,晶莹剔透的。
我拿着这片棕中带红,有黑色斑点的火炬性枯树叶,紧紧的盯着,心中不由得就冒出了一个想法:这片枯叶掉下来好久了吧,为什么就被我拣着了呢?我想着,思索着„„
一不小心,我把她撕碎了,叶片纷纷掉了下去,茎脉还是紧紧的连在一起,多么像团结一致的“难兄难弟”呀!我又把那些茎脉用力一拉,可它们还是“粘”在一起,一点也没有分开的意思。
我把它的“残骸”放在桌上,用三角板在它身体上不停的移动着,过了好长一段时间,它终于断开了一半,我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它一分两半了。
我把它凑到鼻子前闻了闻,一股淡淡的清香飘入我的鼻孔,令人心旷神怡。
我又把小叶子放入嘴里尝了一下,先是一阵苦涩,接着又是一丝甘甜。
我想:这叶子不也正是我们的人生之路吗?
写作离不开观察,观察是我们获得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观察,准确的说,是在“观看”,不是真正的“观察”,与写作有意义的“观察”应具有以下属性:
(一)、观察要有目的性。
学生总是要“踏青”的吧,为什么不让他们带上诸如“山上植物知多少”的目的去呢?学生总是要去书店的吧,为什么不布置他们去抄录“书名”,领略书名的魅力呢?学生总是要上街的吧,为什么不让他们记一记店名呢?“左岸”就总是令人遐想,想到巴黎,想到塞纳河,还有诗歌、哲学和文化。学生总是要看电视的吧,为什么不让他们专门看“广告”,那里面不仅有商品,还有语文和艺术。
“观察”,教学生“学会观察”,是我初中三年始终如一的“必修课”,在我的“综合性学习”的教案里诸如“街头去找错别字”(《街头错别字》)、“到菜市场打听品种价格”(《今日菜价》)、“新华书店抄书名”(《书名精粹》)的目的性活动不下30种。至于带上“一片枯叶”到学校后再写作文更是“现场化作文”的常规做法。
(二)、观察要用“五官”。
状物类的作文很容易空,写一片“枯叶”,除了形状、颜色、茎脉好像没有什么可写的了。其实,我们在观察过程中还可以利用各种感官的功能作用:“我把它凑到鼻子前闻了闻,一股淡淡的清香飘入我的鼻孔,令人心旷神怡。”是嗅觉;“我又把小叶子放入嘴里尝了一下,先是一阵苦涩,接着又是一丝甘甜。”则是味觉了。在生活中用“五官”去感受事物是很常见的:超市买菜,用眼睛看青菜是否新鲜;用耳朵听西瓜是否熟透;用手摸看看黄瓜是否刺手以判断它的新鲜度;用鼻子闻一闻水果的香味;用嘴尝一尝熟食的可口度。对于一种物品,如枯叶,调动“五官”去观察,则能更为真切、完善,从而留下深刻印象。
我们经常说观察要仔细,何谓“仔细”,调动“五官”是也。
(三)、观察要具有“破坏性”。
对于事物的观察,要想更深入,还可以去“破坏”它,以期达到庖丁解牛的境界。看大白菜是否新鲜,光看表面还不够,很多菜农在菜上洒水“保鲜”,掰开看看,容易看到最真实的一面;鸡蛋是否有假,摇一摇是也是不够的,敲开一看,就真相大白了;买西瓜,最保险的办法是探一个洞进去。或许你要说了,这与写作有什么关系,错了,既然写作是生活的艺术表达,这些“破坏性”动作不仅可以入文,还能增加更多的趣味甚至哲理:
一不小心,我把她撕碎了,叶片纷纷掉了下去,茎脉还是紧紧的连在一起,多么像团结一致的“难兄难弟”呀!我又把那些茎脉用力一拉,可它们还是“粘”在一起,一点也没有分开的意思。
我把它的“残骸”放在桌上,用三角板在它身体上不停的移动着,过了好长一段时间,它终于断开了一半,我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它一分两半了。
(四)、观察要有重点。
写人、状物都要抓住其“特征”,“特征”是否明显来源于观察的仔细程度。具体说来,观察“人”时,要看其人外貌、语言、动作的独特之处,即最能体现人物性格之处;观察“植物”,要抓住其根、茎、叶、花、果、味等独特之处,苹果写成了李当然就不是苹果了。《一片小小的枯叶》就抓住了“枯叶”的茎脉来重点观察:“有粗有细”、“茎脉更明显了”、“茎脉还是紧紧的连在一起”、“我又把那些茎脉用力一拉”、“我把它的“残骸”放在桌上”,短短500来字,有5处写“茎脉”。
(五)、观察要借助联想。
什么是联想呢?联想是由一事物联系另一事物的一种心理活动。观察的时候借助于联想,把“静止的”想成“运动的”,把“无声的”想成“有声的”,把“无生命的”当作“有生命的”,把“不会讲话的”当作“会讲话的”„„合理的联想,能使观察的对象富于生动的形象,能吸引人。写进文中,文章则丰润、深刻。例文中联想共有七处,文章结尾的联想自然而又贴切,是本文的点睛之笔:
我又把小叶子放入嘴里尝了一下,先是一阵苦涩,接着又是一丝甘甜。
我想:这叶子不也正是我们的人生之路吗?
观察要有目的性、要借助五官、要进行破坏性观察、要有重点、要借助联想,这五种属性,从写作顺序的角度,具有非典型的先后关系,也合乎状物类文章的一般结构。
二、心法
五官感受很重要,眼耳鼻舌都用到。
身体感受与心理,合理想象不可少。
敢于表达敢于写,写出作文一定好,一定好。
三、荐文
2009年绍兴市中考满分作文——你我走过的日子
你爱茶,走到哪儿,都喜欢拎着茶杯,当你掀开茶盖时那淡淡的茶香氤氲在空气中,让人心旷神怡。无意间发现你也如茶叶般枯瘦。不见了你矫健的身姿,不见了你健硕的皮肤,只是那弯曲的背,深深的皱纹,但你那犀利的眼神仍是那样的令人颤栗。
你我走过的日子是短短的童年是次次的误读与简单的包裹,是你无声的爱与我的无知彼此充实。爷爷,到了此刻我才懂得了你,原来你是爱我的。你冷峻古板,我却爱笑,你沉默寡言,而无知的我却把你无声的爱误读了,我对你心怀不满,你对我却满怀期待。
小时候,我参加了“书法社”,可是在社里我总觉得自己的字与我的同学相差甚远,这时你鼓励我说:“好好努力,正如茶那样即使原来多么平凡,但经过了杀青、晒干、炒制„„那原本翠绿的它变得柴瘦、干枯,但它冲泡时的清香令人心醉,这时它拥有了美丽的内涵,只要努力就会拥有美丽内涵。”我应了一下,然后就离开了。过了一个月,我参加了书法比赛得了三等奖,虽然有些遗憾,但得到了老师的肯定,我原本以为当你看到这一切时会很高兴,但你只是看了看,扬起嘴微微一笑。我拿着奖状,心里有许多不甘,心情也直落谷底。
有时,看到爷爷那对我漠不关心的神情,总觉得自己是那么多余„„
有一次,爷爷奶奶到我家过年。当我看到爷爷时,他对我扬起了笑脸,我的心被蛰了一下,总觉得这是他第一次对我笑。我有个坏习惯,睡觉总喜欢踢被子,这不这几天鼻涕横流,呵欠连连„„可是这几天当我起床时被子总盖得好好的,我以为是妈妈,顿时心里洋溢着浓浓的暖意。深夜了,因为感冒难受,我久久难以入睡,这时门缝忽然射进一道光,我赶紧闭上眼睛,他帮我盖好了被子,用手背抚摸我的额头,接着叹了口气便离开了,我缓缓睁开眼睛,那弯弯的背影渐渐消失在黑暗之中„„这手的温度,手的粗糙难道是爷爷„„
你我走过的日子是种种误会缠绵的鸿沟,任性的我不知道该如何化解,只是让彼此的误会愈演愈深。在一次与奶奶的谈话中,她说:“你爷爷啊,真是个傻瓜,上一次你得奖时他不知道有多高兴,整天逢人就说我孙子啊字写得好„„可是他硬要装着不屑。”我此刻才明白原来爷爷的不屑是对我的鼓励,是要让我不要沉迷在一时的成功中。原来你我一起走过的日子里不是一次次彼此的误解,也有爱,也有幸福。
推荐理由:本文是写亲情的,讲了自己与爷爷一路波折,一路误解地走来。文章选取了爷爷与自己走过的日子里的两件事,一件是写作者书法获了奖,非常高兴,想得到长辈的表扬,但这位爷爷却把自己的喜悦收藏起来,并用耐人寻味的话来鼓励孙子更加努力。让人感到爷爷茶一样的清香人生,发人深省。另一件是写爷爷晚上起来给他盖被子,一位慈祥爱孙儿的长辈跃然纸上。正是由于与爷爷相处的点点滴滴,才让文章真实动人,结尾用奶奶的话来侧面反映爷爷与我走过的那段充满爱的日子,感人至深。
四、游戏
“神秘的礼物”
老师事先将礼物(果冻、玉米糖)藏在教室某个角落;A、B两组各派一名“侦探”查找,1分钟后,没有找到另派两名“助手”,又1分钟后还没找到,发动全班搜寻,直至找到„„再由找到的同学分发礼物,学生观察„„
五、练笔
命题作文《神秘的礼物》
第二篇:名师讲作文
09年在《作文100分》开设“名师作文课堂”专栏(2009-01-04 11:14:03)转载▼ 标签: 作文教学 作文100分 故乡 教育 分类: 童声作文动态
应《作文100分》杂志之约,将在2009年起在该刊上开设专栏作文教学讲座,每期一讲。
名师作文课堂
最美是家乡(《作文100分》2009年1月刊发)
浙江胡文杰
学习目标
大胆发挥想象,写出家乡的变化,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
收集关于“浓浓的乡情”这个主题的诗词、歌曲、故事等等。
可以参考以下几点开展活动。
a、了解家乡特产(土特产品、著名商品、闻名全国之最等)
b、欣赏家乡风光(山、水、名胜等)
c、认识家乡名人(文化、艺术、体育、教育、科学等方面)
d、调查家乡变化(家庭、街道、环境、学校等)
e、熟知家乡文化(教育特色、戏曲、方言俚语)
作文课堂正式开始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当我们摇晃着脑袋背诵诗句的时候,你能体会到什么是故乡情吗?家乡对于一名游子而言,又意味着什么?今天,我们来写二十年后的故乡。二十年后,我们和周围的一切会怎么样,家乡会发生什么变化?我是什么样子?如果我们再聚在一起,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
(出示一组照片:一张是二十几年前家乡冷清、落后的小车站。一张是现在家乡繁忙、先进的客运中心。)
老师:同学们,看着这两张照片,你一定会惊叹,我们家乡的变化是多么巨大啊!
老师:20年,在历史长河中仅仅是弹指一挥间,可是,短短几十年中,人类却创造了无数的科学奇迹。你们知道有哪些吗?
生1:克隆羊“多莉”诞生了。
生2: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更新换代越来越快,我爸爸都已经换了好几只手机了。生3:“神舟七号” 的成功发射。
老师:出示作文题目《20年后回故乡》
二十年以后的事是未知的。写这一类的作文,最重要的就是要展开想象的翅膀。你们想象中的二十年后是什么模样?
生1:会有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
生2:二十年后一条条高速公路纵横交错,一座座立交桥犹如彩虹横跨蓝天。
生3:那时候可能会有时光穿梭机,能够往返于古今之间。
老师:同学们想象大胆,我们提倡异想天开,然而,想象是不能脱离实际的,要符合生活规律和事物发展逻辑,才能使推测合情合理,生动具体,真实可信。真实、合理是想象作文的第一要素。否则只能是毫无根据的胡思乱想。
老师:刚才同学们都在描述景的变化,我们要在文字中体现出浓浓的乡情,还需要描写哪些方面?
生1:想象儿时的小伙伴会是怎样的。
生2:我想象出的一幕是:当我走上夜大的讲台时,突然发现小学时教我语文的李老师竟然坐在讲台下的第一排。头发花白的她也一眼就认出了当年的小不点。我思绪联翩,想起了很多往事。
生1:想象久别重逢的亲人见面后会有怎样的感慨。
胡老师:是呀,亲朋好友的变化,最能引发我们浓浓的乡情。
生2:其实,古人也有许多吟咏乡情的诗句。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等等,我们不妨可以引用它们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胡老师:对,借古人之诗句,发自己之幽情。
试写初稿,自行修改
1.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
2.回忆这组课文中作者运用的表达感情的方法,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积累背诵
1、更令我心动的是妈妈亲手做的那几道家乡菜。最难忘的是红烧糖醋鱼头和土豆烤咸菜。那鱼是在家乡最肥沃的鱼塘里捕捞的,条条都有十几斤重,如今,那鱼塘依然肥沃!那土豆烤咸菜,味道也一点都没变,只有妈妈那双手才能烧出香香的味道,那是妈妈的耐心和爱心伴随着细细的火慢慢烤出来的!远离家乡的日子,经常在梦里才能有这种香味,把人馋醉了!
2、走进我二十年前的房间,竟然跟记忆中的一模一样,没有丝毫的改变。还是以前的的床,以前的书桌,以前的衣柜,以前的玩具„„妈妈脸上的皱纹谱写着对我的思念,头上的缕缕银丝,记载着岁月的无情,光阴的流逝„„妈妈的眼睛里,似乎画着二十年前的我:我和妈妈一起在公园放风筝,我的大眼睛笑得眯成了月芽儿„„
3、我敲了敲门,没有回应,或是父母不在家吧。我没有再敲下去,只是在四周转悠开来。我站在一棵松树旁,那是一棵高大的松树。回想起童年时那棵刚栽的小树苗,它长大了,我也长大了。它久久地挺立在那儿,而我却在四处奔波。我感动,在松树下悄悄地流下了无以名状的泪。
【优生下水】
作文提纲
一、作文题目:二十年后回故乡
二、材料安排
(一)这是一篇想象作文,因此文章一开头,时光就跳跃到二十年之后,我坐着小飞船回到了日夜思念的故乡——宁海。
(二)二十年之后的家乡发生了巨大变化:
1.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粉白相间、优雅整洁、依山傍水、繁花似锦、绿草如茵。
2.家乡越来越环保:各种环保节能的轿车川流不息,路面一尘不染,林荫道上一片恬静,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芳香。
(三)故乡在变,不变的依然是我切切的乡情:家乡门前的小溪中洒落着我们银铃般的笑声;南门大桥上的霓虹灯照在水面上,在我的记忆深处撒落了许多碎金;更令我心动的是妈妈亲手做的那几道家乡菜,依然在梦里将我馋醉。
佳作欣赏一
趣味:☆☆☆☆☆
选材:☆☆☆☆☆
语言:☆☆☆☆☆
二十年后回故乡
邬贤晖
“啊门啊前一棵葡萄树,啊嫩啊嫩绿得刚发芽。蜗牛背着那重重的壳啊,一步一步往上爬„„”稚嫩的童声在我耳边回响,手轻轻按着黑白琴键,悠扬的旋律在教室上空萦绕,拂去一切烦躁的情绪„„“当!”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余音仍绕梁不绝。20年后,我已经厌倦到处流浪的生活,回到故乡做了一名小学音乐教师。
“同学们,唱得不错!接下来,谁能把谱子唱一遍?”教室里小手林立,角落里有个男孩正在“奋笔疾书”。“这位同学,你来!”教室里一片寂静,同学们都扭过头去,目不转睛地盯着他。过了半晌,他似乎觉察到了什么,这才微微地抬起头,略带惊讶地看着四周的几十双大眼睛。他仿佛若有所思似的,突然猛地站了起来,恰巧迎上了我那略带责备、炽热的目光。“老„„老师,我„„我„„”他含糊不清地讲着,似乎在为自己辩解。我微笑着,提高声音说:“这位同学,你来试试。”他的脸刹那间红了,然后用极小的声音回答:“老„„老师,我„„我不会。”他低头玩弄着衣服上的纽扣。“坐下吧,以后可别再开小差了。”他仿佛抓到了一根救命的稻草,没等我把话说完,就“唰”地坐下了。我无奈地笑了笑,仿佛从他身上看到了自己儿时的影子。曾几何时,我也像他那样,上课总爱走神,又总被老师抓个正着,每当这时,只有低着头,小脸绯红,静静地等着老师的责罚。
„„
“小鸟在前面带路,风儿吹向我们,我们像花儿一样„„”动听的下课音乐声响起。“起立!”班长甜甜的声音在耳畔回响。“同学们,再见!”我温和地说。“老师再见!”话音刚落,教室里满是他们嬉闹的身影。
“老师,上课的时候,„„”我收拾好教本,正想离去,一个脆生生的声音“拉”住了我。我扭过身,原来是上课走神的那个男孩:“是你?有什么事吗?”“老师,我„„我下次不会了!“说完,他抿了抿嘴唇。”“老师知道了。”我拍了拍他的肩。“嗯!”他咧开嘴对我笑了笑。“好啦,去玩吧!”我理了理他额前的发丝,嫣然一笑。“嗯。”他欢快地跑了。“这小家伙„„”我望着他那远去的背影,喃喃自语。刹那间,时光仿佛又倒转了十几年。
在那个竹篱笆下,我也曾涩涩地向老师认错;在那个小土坡旁,我也曾真诚地为老师送上节日的问候;在操场的绿茵边,我也曾淘气地向老师做鬼脸„„
不知不觉,我也成为了一名小学老师。我没有忘记当年老师的谆谆教导,没有辜负老师的殷殷期待,我也像老师当年爱我一样,把爱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
推荐理由: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老师,在孩子的心目中是多么神圣的字眼。与其说小作者是在想象20年后自己的职业,不如说她是在怀念恩师。“我也像老师当年爱我一样,把爱的种子撒播在孩子们的心田”结尾一句,点明主旨。全文想象中蕴含着回忆,构思精巧,人物动作、神态描写细腻,真挚感人。如果不是小作者平时善于观察,是达不到如此境界的。评委亮分:9
5佳作欣赏二
趣味:☆☆☆
选材:☆☆☆☆
语言:☆☆☆☆
二十年后
符一尘
二十年前,我随姨妈移民国外,本想呆一年左右,谁料,一去就是二十年之久。随着“嘟”的一声响,我走下了飞机。
我满脑子里都是爸爸妈妈的身影,决定先回家,瞧瞧他们现在是否开心,是否快乐。边想着,我就飞快地往家里奔去。
“妈,我回来了。”我轻轻地推开门。
“哟,尘尘回来啦!”妈妈喜出望外地说。
走到屋里,我看见的竟是满头白发,满布皱纹的一张陌生而又熟悉的脸。走进我二十年前的房间,竟然跟记忆中的一模一样,没有丝毫的改变。还是以前的的床,以前的书桌,以前的衣柜,以前的玩具„„妈妈脸上的皱纹谱写着对我的思念,头上的缕缕银丝,记载着岁月的无情,光阴的流逝„„妈妈的眼睛里,似乎画着二十年前的我:我和妈妈一起在公园放风筝,我的大眼睛笑得眯成了月芽儿„„
饭后,我陪妈妈来到大街上。街道路面宽阔整洁,还铺设了地砖,禁止了机动车通行。每隔50米距离,即放置了一个垃圾箱,道路周围绿化带生机勃勃,完全不似以前的模样:路旁摆放着杂乱的烧烤排档、臭豆腐排档,油烟漫天,臭气熏人,临街的人家晚上连窗户都不敢开。妈妈笑着说:以前习惯了脏乱差,自己也就不怎么注意卫生,也就跟着乱扔垃圾。现在看到街道干净整洁了,再随地扔垃圾就有点不好意思了。是呀,二十年前,人们乱丢垃圾,清洁工一天到晚地扫垃圾,起早摸黑,一刻不停,即使这样也扫不干净,有时甚至越扫越多,清洁工累了半天,却是白费力气。
我的那些伙伴呢?我突然想起他们。而且这种思念来得是如此猛烈。通过电话联系,终于找到了她们。我从小的好朋友——裘涵韵,现在在第一人民医院当院长,我的好朋友——金毅,正在宁海中学当校长还兼教育局局长。我们一起去了我的母校——实验小学,看着那一个个玩跳绳的孩子们,我又想起了二十年前的我。“小溪流水哗啦啦,我和姐„„”同学们口中念念有词。那时,一下课,同学们便玩起了游戏,躲猫猫、跳皮筋,我最爱跳绳,边跳边喊:“小马过河„„”
我仿佛找回了我的童年„„
【评委亮分】
91分
小作者用活泼生动的语言,将我们带入了二十年后的生活,那里街道整洁、环境优美,还有自己年幼时的小伙伴们都有了自己的美好生活。整篇习作充满了小作者富有童趣的想象力,引人入胜。
【写作素材链接一】
故园情——周恩来与故乡淮安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谁人不起故园情。”这首唐诗写尽了古往今来游子思乡的缠绵和苦涩。一代伟人周恩来一生戎马倥偬,胸怀世界,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为世界和平事业,奉献出了毕生的精力。他从12岁离开淮安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整整66年都没能回故乡一次。真是乡关重重,乡思似海。他的心灵深处,时常眷念着故乡的风情长物,牵挂着故乡的父老乡亲,惦记着故乡的经济发展。
淮安,留下了周恩来童年时代太多的梦想和乐趣,他没有忘记童年浇过的菜园、栽下的腊梅、游玩的文渠、放飞风筝的镇淮楼。他在《射阳忆旧》一文中称赞故乡是“自古名郡”,为自己“生于斯,长于斯”而自豪。他写小说《巾帼英雄》描写故乡的风土人情、轶闻趣事,带着明显的“淮味”。他在日记、书信中多次表达“南望乡关,欲归不得”的无奈和惆怅,在学生刊物上对故乡学生“忽地淮阴有伟人”的诗句大加赞赏,流露出作为古代大军事家韩信和抗英英雄关天培故乡人的自豪之情。每当和人谈到故乡,他总是深情地说:“淮安是个好地方啊„„”
周恩来想念故乡人民,故乡人民也盼望周总理能回家乡看一看。周恩来曾对家乡干部深情地说:“我也想回去看看呐!12岁离开淮安,到今年整整50年了!”说着,他竖起5个手指,表示50年。但是,他的这个愿望却始终没有实现。
1960年1月,周恩来在上海开会,曾打算抽空回家乡看看。后来,他接到毛泽东主席来电,要他立即赶回北京。回乡的计划不能实现了,机组人员就在飞机途经淮安上空时,特意低空飞行,转了几个圈,让周恩来看一看阔别50年的故土和新貌。身边工作人员注意到周恩来凝视机窗下这片大地,默默沉思。他一定是看到了自己乘舟北上的古运河,看到了收藏着他童年梦想的镇淮楼和文通塔。也许他根本就没有找到自己生活了12年、魂牵梦萦了50年的旧居。
飞机掠过淮安古城的上空,又全速飞向北京。这是周恩来离开故乡之后,离家最近的一次„„
【写作素材链接二】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写作素材链接三】
《家乡美》歌词
古老的村庄唱着青春的歌谣,小小的名字成为视线的聚焦。新居排排显气派,时尚姑娘街中比俏。
公园桃李百媚千娇,江堤绿岸杨柳万千条。
让我们唱起,唱起那快乐的歌谣。
我们的家乡无比美丽,我们的家乡分外妖娆。
古老的村庄唱着青春的歌谣,小小的名字凝聚点击的鼠标。生活天天有趣味,时髦老人上网闲聊。
商场物品琳琅满目,文化广场处处春风飘。
让我们唱起,唱起那快乐的歌谣。
我们的家乡无比美丽,我们的家乡分外妖娆。
第三篇:名师讲语文
《名师讲语文》:当代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生动教材 王光龙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9·12B 语文课程是母语教育课程,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对于提高我**语教育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实现,一般说通过两条基本途径:一条是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以语文课程改革为基本内容的语文教师培训,通过语文教师的全员培训,从整体上推进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另一条是通过语文教师在职在岗的自我修炼,促进语文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这后一条途径因其具有自主性、针对性、随机性和创新性特点,成为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上,有计划地研读一些教育科学、心理科学、语文教育和语文学科的代表著作自然是必要的。但如果能够为他们提供一套反映当代优秀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成功范例的书籍,无疑对促进他们的专业发展具有切实的示范、引领作用。2007年8月以来,由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和语文报社资深编辑刘远两位先生主编的一套《名师讲语文》丛书,计28个分册,在语文出版社陆续推出。已故语文教育家顾黄初先生特为本丛书作序。从促进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功能来看,这套丛书不失为我国当代中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生动教材。
纵观这套丛书的架构设计和内容安排,我认为它具有名师荟萃、体例新颖、内容丰富、可读性强等几个显著特点。
一、名师荟萃。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语文教育界继斯霞、于漪、霍茂征、李吉林、钱梦龙、沈蘅仲、章熊、魏书生等一大批语文名师之后,又涌现出一批新的语文名师,人们称之为“新生代”名师。这批“新生代”名师是在我国世纪交替之际大力推进语文课程改革的20年间产生的。语文课程改革为他们的专业发展和事业成功提供了时代环境平台,可以说“新生代”语文名师也是语文课程改革之名师。
这批语文名师在先进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快速成长起来,不仅具有自己深刻的教学思想,而且已经形成了个性鲜明的语文教学风格,并在其省、市、自治区乃至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可以说,他们是我国当代新型语文教师的杰出代表和成功名师。入选这套丛书的语文名师,既有中学语文名师,也有小学语文名师。他们是:蔡明、胡明道、李卫东、赵谦翔、程红兵、程少堂、褚树荣、邓彤、黄厚江、李海林、李胜利、肖家芸、严华银、尤立增、余映潮、陈军、李震、张玉新、王君、吴琳、王崧舟、潘文彬、盛新凤、武凤霞、张祖庆、董一菲、刘云生、方利民等28位。一套丛书中能够集中展示当代28位语文名师的教学风采,当是这套丛书的一大特色。
二、体例新颖。这套丛书名为《名师讲语文》,顾名思义就是由语文名师自己讲自己走过的专业发展之路,讲自己的语文教学理念,讲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等,而不是由他人来评说。这一新颖的体例设计,能够使读者接触到当代语文名师的原始本色,感受到与语文名师之间“对话式”的亲切和自然。
这套丛书一个分册推出一位名师“讲语文”。每一个分册都设计有“我的语文人生”、“我的语文理念”、“我的语文实践”和“我的教学语录”等四个板块。“我的语文人生”,是名师谈自己的自我成长和专业发展之路的;“我的语文理念”,是名师谈自己在语文课程改革中形成的语文教学思想认识的;“我的语文实践”,展示的是名师的一组语文教学案例,案例中包括有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片段、专题活动等,有的案例后面还附有“自我反思”或专家“点评”;“我的教学语录”,则是名师对语文教育教学不同层面问题感悟的“语录式”名言,每一条语录都富含教育哲理,读来引人深思,耐人寻味。
这样的体例设计,独特而新颖。通过四个板块的连接,能够展示出一位语文名师的全貌。可以说,一个分册就是一位语文名师的多侧面“自传”。有志于专业发展的中小学语文教师,是能够从语文名师的“自传”中找到适合自己专业发展的道路的。
三、内容丰富。丛书中收录的每一位名师,都是一位当代的语文教育实践家。作为蜚声当今语文教坛的每一位“新生代”语文名师,都有自己不同于他人的成长发展之路,都有自己丰富而深刻的语文教育思想,也都有独具鲜明个性特征的语文教学成功实践。可以说,每一位语文名师都是一部丰富而鲜活的语文教育资源宝库。阅读和学习这套由28个分册组成的《名师讲语文》丛书,犹如走进当代语文教育实践家的瑰丽殿堂。
阅读每一位名师的“我的语文人生”,你都会深刻感受到他们对语文教育事业的挚爱,对语文课堂和学生的眷恋;都能触摸到他们对我**语教育规律探索的艰苦和执著,对语文教育成功目标的跋涉和攀登。他们走过的语文人生之路,能够给正在渴望专业发展的中小学语文教师以许多有益启示和借鉴。
阅读每一位名师的“我的语文理念”,你会进一步发现我国语文教育理论宝库的丰富和深邃,深刻领悟到名师对语文教育活动脉搏的把握和阐释,也能认识到他们对我国当代语文教育理论的发展和创新。他们新的语文教学理念,为我们展示了当代丰富多样的理论色彩。如胡明道老师的“学长式教学”,余映潮老师的“板块式教学”,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赵谦翔老师的“绿色”语文,盛新凤老师的“和美”语文,程少堂老师的“语文味”教学理念,肖家芸老师的生本观、创新观、课程观、效率观、教师观、活动观、导学观和评改观,等等。
阅读每一位名师的“我的语文实践”,你都会惊叹于各位名师高超的语文教学艺术。大家熟知的一篇课文,他们会有多样的理解和处理;大家常用的教学方法,他们会在课堂上巧妙组合运用;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他们在课堂上精彩指导演示。每一个课例,都是一场教学艺术的造型;每一次活动,都是一次教学艺术的展览。
阅读名师的“我的教学语录”,你会从名师的“语录”中进一步认识母语教育的育人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你会从中领悟到名师对语文教育多种矛盾关系的哲学思考和深刻理解,你会看到名师坚定执著的理想追求和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你由此会升腾起追随名师的热望和鞭策自己的决心!
四、可读性强。与一般的语文教育理论著作相比,这套丛书没有追求什么理论的系统和完整,没有什么教程式的理论说教,也没有什么学究式的理论思辨,而是名师在语文教育道路上自我求索、领悟、体察、实践、反思、总结的真实剖白。内容的密切联系实际,语言的简洁、平实和自然,无疑增强了它的可读性。
这里仅举“我的教学语录”中的几段语录为例:“做一个进取的人民教师,与新课程一起成长;做一个智慧的人民教师,与学生一起成长;做一个快乐的人民教师,与事业一起发展。让学生生命在我们的发展中成长;让我们的生命在学生的成长中发展。”(胡明道)“师爱,是架构在生命的取向上,要有高度,要有广度,更要有深度。所谓高度,就是大爱至上,着眼于学生人生发展的高度;所谓广度,就是„博爱‟,既着眼每一个学生,同时又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所谓深度,就是进心灵,进入心灵深层的对话和共鸣。”(董一菲)“研究,能让我们做得更好;为了做得更好,我们应该有优秀的研究方法。当我们的提炼能力上升到„发现规律‟的层次,我们的语文教学方面就会拥有很高的洞察力。”(余映潮)“语文学习要形成积淀、内化、运用之间的良性循环:要涵泳积累,不要无米之炊;要春风化雨,不要条分缕析;要顺应天性,不要揠苗助长;要体味把玩,不要肢解标签;要实践运用,不要无源之水。”(褚树荣)“„创新‟是目的,„规范‟是手段;„创新‟是提高,„规范‟是基础;„创新‟是明天的,„规范‟是今天的。为了创新,请从规范做起。”(肖家芸)读到这样的“教学语录”,你会深思、共鸣、陶醉,感到美不胜收,自然也会爱不释手,一口气读下去。
顾黄初先生在《序》中说:“对于新的课改,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以及根据新课改精神和新课标要求实施语文教学,许多语文教师感到困惑,感到无所适从,这些新生代名师会结合自身体验给他们解惑的钥匙和指路的明灯。”正在积极实施语文新课程的中小学语文教师,如果能够认真阅读学习这套丛书,把它作为自己专业发展的必读教材,就一定会从中获得“解惑的钥匙和指路的明灯”,在推进语文课程改革中大力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成为我国当代语文教育的下一批名师!
第四篇:名师讲中考作文潜台词
名师讲中考作文:挖掘作文题目中的潜台词
每一道作文题都有一些明确提出的要求,比如文体、字数等,还有一些要求没有明确提出,是隐藏在题目背后的潜台词,审题时必须深入挖掘这些潜台词的含义,才能打开思路,准确把握题意。
那么,怎样挖掘作文题目中的潜台词呢?
一、要注意推敲题目中副词所包含的潜台词
题目中的一些副词往往起限定、提示作用,对作文的内容作了潜要求。
比如“这也是课堂”中的“也”的言外之意就是这本不是课堂,但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另外一种课堂。如果学生写成一般语文课数学课就不符合题意了。
再如“有时,我也想——”(江西)这个题目中的“有时”的潜台词就是“偶尔”,不是经常如此,“也”表明不是自己的初衷,有跟随别人之意。如果写成我一贯的想法,如理想之类就和原题的要求背道而驰了。
06年无锡“门其实开着”和08年山东“()其实很快乐 ”这两个题目中的“其实”的潜台词便是“表面并不„„”。作文的立意必须站到“表面”外,撕去罩在事物本质之上的面纱。“门其实开着” “其实”,包含着一个误会设计,起初认为是那样,后来因为某一际遇,明白是这样,行文必须把误会交代清楚。“其实很快乐”,“其实”——强调“顿悟”或“深思之后”的“豁然开朗”,或顿悟才发现的快乐,或深深思考才发现的快乐,或经历一番体验才发现的快乐„„要写出发现的过程而不能写成《这事很快乐》、《成功的快乐》等。
“我依然———”(山东东营)的潜台词应该是“我在经历了什么之后,依然——”包含一种无怨无悔,即使错了,即使亏了,也不改初衷。
广州中考作文题是"又见枝头吐新芽”,中的“又”字,表示“再次”“第二次”。
命题作文“最好的奖赏”,就“奖赏”而言,既可以是物质的、实在的、可视的,也可以是抽象的、精神的、情感的。有题目中“最”的限制,构思时就要尽力避开物质的、有形的“奖赏”,而选精神或情感上的“奖赏”,即使一定要涉及“物质的”,也要注意“实”与“虚”巧妙结合,巧妙地将“物质”深化为“精神”、“情感”,以“虚”为“最好”。如果考生忽视这一点,写自己帮父母劳动而得到父母“美食”的,写自己打工赚了钱父母又“奖赏”钱,写自己苦练技术,在演唱、钢琴等比赛中获得一等奖——获得“最好的奖赏”,题目中“最好” 的潜台词:在帮助父母劳动时,增强了毅力,锻炼了能力;在打工时,接触了社会,增长了见识,懂得了劳动的艰辛;在获得一等奖的同时,培养了勤奋严谨的习惯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这些都是千金难买的精神食粮,这些才是“最好”的奖赏。
中考作文审题,对于“最”“也”“还”“更”“其实”等一类副词,千万不要掉以轻心,一定要更用心关注才是。须知,副词不“副”,在命题作文中,对中心词往往起着限制、修饰作用,规定着中心词的方向、范围、程度等,其功能的巨大,实在忽视不得。
二 要注意题目的比喻义、引申义,挖掘其潜台词
除了广州的“又见枝头吐新芽”外,还有上海的“我眼中的色彩”,山东省潍坊市的“画一扇窗给自己”,湖南省益阳市的“春风拂面”,浙江省的“留在我心底的风景”,江苏省扬州市的“回家”,湖北省恩施市的 “水终有澄清的一天” 江苏南通市中考作文题“一道风景线” 河北:《我们的生活充满了阳光》;广东:《脚步》;吉林,《永远的歌声》;长沙:《明天的太阳是新的》;„„对于这些带有比喻色彩的文题,绝不能只顾词语本身的意思。对于比喻、双关文题,我们要善于联想与想象,挖掘出词语的比喻义与引申义,明确其潜台词,就能曲径通幽,柳暗花明。如,“飞翔”,初看,选材面窄,只能写大雁南飞,鹰击长空„„但只要展开联想,就可以发掘出“飞翔”的引申义或比喻义,用心情飞翔,用思维飞翔,用想象飞翔。再如,“我也是富翁”,“也”已暗示“富翁”并不是实指,而是有它的潜台词,由此,我们就可以联想到“亲情”“友情”“关爱”上,我们比谁都富有;在“健康”“青春”“活力”上,我们同样富有,同样,在“知识”“创造力”、“想象力”等方面,我们也富有。联想开去,选材、立意的天地就广阔了。
三 要注意题目中对文体要求的潜台词
很多作文的要求是“文体不限”,其实所给的作文题对文体已经作了潜在的要求。比如陕西省“难忘那张——脸”中“难忘”一词就对文体作了暗示,适合写成记叙文。2008年河北唐山中考作文题“那一刻,我们__” 四川省南充市的命题作文“这一天,让我铭记”,以及重庆“那一幕,我难以忘怀”中“那一刻”“那一幕”“ 这一天”都暗示要写成记叙文。
总之,只要细心审题,就一定能发现藏在题目背后的潜台词。深入挖掘,准确立意,写出成功的作文。
第五篇:作文二观察日记
观察日记一
10月9日 星期四 天气:晴
秋高气爽,景色宜人的今天,我们班的何老师带我们去校园里观察植物,我选的植物是绣球花,又名龙船花。
绣球花一般生长在马路边,小区里,校园里……它口渴了,雨姐姐给它水喝。它冷了,太阳公公给它温暖。在夜晚,它寂寞了,月亮哥哥陪它聊天。绣球花就在这种环境下慢慢长大。
绣球花的颜色一般有三种,粉红色,淡黄色和雪白色。
绣球花有着细细地花骨朵儿,一开始是嫩红的,软软的,后来渐渐变硬。绣球花生长的地方一定要有阳光,水分和土壤。
我发现一朵绣球花里有朵左右的四叶草,奇特极了!它的茎是嫩红色的,嫩嫩的,有些还带一点绿,像一个胆小的孩子。
我在告诉你们一点小知识吧!绣球花属于洋丹花的一种,它原产于中国与马来西亚种的。
朋友们!你们也喜欢上这美丽的绣球花吧!!
观察日记二
今天,我和小伙伴们去玩耍。我正在骑车,忽然我停了下来,抬头看见了一个黑乎乎的东西,我便下了车,仔细一看,哦,原来是一只蜘蛛。为什么它能在空中出现?它会飞吗?不会,原来它是在织网。
一下又一下,一层又一层,过了两个小时,网成形了,终于织完了,我看得都不耐烦了。不过,这网织得很好。对于我们来说,只有巴掌大小,可对蜘蛛来说,可真是一个伟大的工程啊!大家都说蜘蛛是最天然的建筑师,今天,我终于见识了,织的可真好啊!这网的距离真是让人不可思议啊!一层一层是那么的平均。为什么呢?它有什么特殊的隐形尺吗?没有,它是靠眼睛来分辨的。
蜘蛛虽小,但是它的建筑能力是很好的,所以我们不能小看蜘蛛。蜘蛛也是小动物,也是我们大家的好朋友,所以我们要保护它,爱护它!
观察日记三
几天前,我在水里泡了两颗绿豆。那两颗绿豆在水里悄悄地动,而且两颗绿豆总挤在一起。这让我觉得非常好奇!
泡绿豆的第二天,我在阳光下仔细地观察它们,发现它们把帽子摘了,露出了光秃秃的头,慢慢地,它们的衣服全脱光了,露出了嫩嫩的小芽。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
过了几天,我发现它们的芽长得都快要缠绕在一起了。但它们的芽一起一伏的,芽越到底部越细,而且到底部的芽上还长满小软刺一样的小东西。
渐渐地,绿豆的上部长出了小叶子。这让我很惊讶!在水里泡着的种子也能长出叶子来。我还发现绿豆上面还有细细的小芽支撑着叶子。叶子表面是鼓鼓的,里面却是空心儿的。
又过了几天,叶子上面竟然真的长出了绿豆。绿豆好像对我说:“谢谢你让我长大了。”我的心里别提有多激动了。
通过这次实验,我观察到了绿豆成长的过程,体会到了观察带给我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