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创新的调研报告
南召县对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情况的
调 研 报 告
创新南召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核心和基础,必须围绕“保粮食、调结构、促增收、惠民生”这一目标,牢固树立“三化”协调发展理念,以“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发展”为中心,坚持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着力强化农业大项目建设、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培育现代农业体系、健全农业服务网络,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全力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的整合,实现农业生产要素集约化、农业产业化、农民专业化、农区工业化、农村社区化,努力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进一步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健康发展。
一、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体制的发展现状、类型和数量
(一)种植业方面
近几年来,我县按照战略性结构调整的要求,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形成了以粮食生产为主线,柞蚕、苗木花卉、油料、瓜果、蔬菜及其它作物合理配置,种植、养殖、加工一体化的综合农业产业链条。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5万亩,油料25万亩,花卉苗木种植面积10万亩,辛夷栽培面积19.6万亩,农作物总产量42.4万吨,其中,粮食作物总产11.7万吨,油料总产 0.7万吨,蔬菜总产30万吨。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
担母种、原原种、原种的生产,供应28个乡村场繁育普种,年平均生产能力1.7万斤左右。今年我县放养蚕籽1万斤,蚕茧产量350万斤,总产量高于往年。
5、辛夷产业。目前全县栽培面积已达19.6万亩,主产区涉及小店、云阳、皇后三个乡镇,其它乡镇均有栽植,年产量6000吨,总产量占河南的80%,全国的60%,挥发油含量达4-5%,面积、产量、品质均居全国之冠,素有“天下辛夷第一县”之称。2000年以后,南召县先后被国家林业局、国家质监总局、省政府及相关部门命名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辛夷之乡”、“原产地保护地域”、“绿色道地中药材规范化辛夷种植基地县”、“河南省中药材种植十大基地县”等。
6、区域化生产格局初步形成。优势产品生产在空间上日益集聚,出现了一批独具特色、优势明显的专业化生产区域。如以崔庄、白土岗、南河店、四棵树等乡镇广泛种植水稻,皇路店、太山庙、石门、城郊、南河店等乡镇大力发展花生种植。云阳、皇后、小店主产辛夷,区域化优势逐步彰显。
7、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新进展。通过积极推进资源集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种植业发展方式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优良品种应用面积进一步扩大,农业科技新产品的投入进一步提高,既节本增效,又保护了生态环境,农产品农药残留得到有效控制,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进一步改善。
8、种植业功能日益拓展。一方面,种植业作为农业的基础
社27个。合作社的成立和发展,为提高我县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参与市场竞争能力、促进农民增收、为我县建设现代化农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家庭农场
家庭农场因其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所以它被认为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农业生产中最可靠、最有效率的经营模式,它天然解决了农业生产中的合作、监督、激励机制及农产品追溯问题。目前,我县家庭农场的经营组织模式已有雏形。在农村,一些市场嗅觉敏锐的农民,通过将那些撂荒的土地成片流转过来,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经营苗木花卉、花生种植等,并以此作为家庭的全部收入来源。但是家庭农场的发展还处于萌芽状态,存在着流转土地难、初期投入大等问题,其进一步的发展有待时间的考验。
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几年的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在现代市场竞争中的优势逐步凸显,人们逐步认识到了只有组织化、规模化、专业化的进行农业生产经营,才能适应现代化的市场竞争,才能抵御现代的市场波动风险。在先行者的尝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
(一)资源约束日益趋紧。在我县,耕地和水资源一直是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突出问题。我县耕地总量是46.65万亩,25万亩,但花生专业合作社只有35家,入社户数为412户,种植花生7000亩左右,组织化程度仅为0.8%,合作社经营土地仅占花生种植总面积的的2.8%,有1家花生深加工企业;粮食合作社只有10个,有1家粮食深加工企业;蔬菜合作社仅为8个。
(五)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发展中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一是基地建设相对滞后,成为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二是产业链条不长,两头发展不够,特别是连接农户的机制上,还没有解决好利益分配机制;三是资金紧缺,对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压力;四是生产的产品质量和档次不高,很难进入高端市场,缺乏科学合理的引导机制,核心竞争力有待提高;五是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偏低,各类专业合作组织有待进一步发展;六是农业科技成果的利用,转化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
三、创新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和完善机制的建议
发展的需要,市场的需要,解决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三农”问题的需要,都要求我们尽快改变发展思路,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解决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遇到的这一系列问题。结合我县县情,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推进高标准粮田建设。我们要按照国家提出的确保2020年耕地面积不低于18亿亩的目标,落实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进一步划定高标准永久性粮田“红线”,确保全县基本农田总量稳定在46.65
开展联合授信,有条件的给予贷款贴息。三是把合作社作为单独的纳税主体,列入税务登记、发票领用及优惠政策的落实对象。四是在仓库、晾晒场、农机具库房等生产经营用地上给予土地政策支持。五是捆绑使用政策性支农资金,同等享受国家农业财政补贴政策。
2、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一是加强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基地建设,引导和帮助龙头企业增加对基础设施、检测设备、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投入;二是积极探讨金融部门支持龙头企业的运行机制,形成支持产业化经营的合力;三是引导龙头企业在发展中科技创新,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四是开展龙头企业之间的对接活动,促进龙头企业之间的横向联系,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五是引导龙头企业建立稳定的标准化生产基地,形成同农户的长效利益联盟机制;六是积极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并在政策上给予优惠和倾斜,使之在整体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一是在符合贷款条件的前提下,对急需资金的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可以提供担保贷款,给予贴息。二是捆绑使用政策性支农资金,同等享受各项国家农业财政补贴政策。三是研究推出符合需要的农业保险产品,提高农作物保险额度。四是实施税收优惠政策。五是在仓库、晾晒场、农机具库房等生产经营用地上给予土地政策支持。
总之,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需要抓住两个关键:一是
第二篇: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是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为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农业部将抓紧研究探索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具体实现形式,推动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用5年的时间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和信息化管理平台,逐步健全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
同时,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对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扶持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家庭农场注册登记制度,制定扶持政策和管理服务办法。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鼓励农民兴办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多类型合作社,逐步扩大涉农项目由合作社承担的规模。落实龙头企业扶持政策,创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在完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方面,农业部将从市场准入、税费减免、资金支持、人才引进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多元化、形式多样化、运行市场化,加快构建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使农民享受到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强化基层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充分发挥主导性作用。扶持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鼓励支持经营性组织参与各项生产服务。鼓励搭建区域性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平台,启动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县创建。
此外,农业部还将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鼓励具备条件的地方推进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探索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界定的具体办法。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三资”清理,深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创建活动,建设信息化监管平台,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加大农村审计监督力度,进一步规范村级财务管理。
【背景链接】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是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其中一条重要内容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原因】
一方面,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农投入,并逐步形成了一个对农业的支持体系。2012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超过
1.2万亿元,这些投入使农业技术装备和农村基础设施得到很大改善,比如农业机械化率已经超过50%,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打下了基础。
另一方面,随着城镇化、工业化不断推进,农业劳动力不断向外转移,农村空心化、农业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传统家庭经营规模小而分散,增收只有依靠外出打工和承接土地流转、扩大经营规模两种方式。这也要求农业经营体系创新,并为这一创新创造了条件。
【内涵】
就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四个化”: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它包括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与市场衔接等不同环节的各种创新,如种植养殖大户、专业户、合作农场、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再如“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市场”等经营形式。
这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家庭农场这种经营主体。家庭农场与大户的区别在于,前者有比较长远的规划且规模适度。比较典型的家庭农场,如上海松江附近的,全部种粮食,规模在80亩至100亩之间,也就是夫妇二人加上社会化服务所能打理的面积。这样既保证了规模适度,又能在当前条件下实现比外出打工收益更高的目标。
【注意事项】
在鼓励土地流转、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创新农业经营形式,是在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进行,不是另搞一套,必须保障农民在这一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首先,不限制或者强制农民流转承包土地。这就意味着不能盲目追求集中和扩大规模,流转一定是一个过程,土地经营的规模取决于城镇化的质量和真正能够提供非农就业的水平。其次,要重视农业生产的社会化服务需求。劳动力转移、老龄化和经营形式创新,在农业领域产生了大量的社会化服务需求,政府、相关企业和组织要抓住机会,为农民提供服务,这也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内涵。
第三,工商企业、农业产业化组织进入农村时,一定要尊重农民主体地位,不要替代农民在生产环节的作用。农业生产不提倡雇工经营,农民给老板干活一般效率都不会高。其实除了直接从事农产品生产,企业能够介入的领域还有很多,包括生产服务、加工、流通和信息收集等。
这是一个很长的链条,也有很大的空间,企业只要能够与农民建立起合理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与农民结成稳固的利益共同体,完全可以在农业领域有一番大的作为。
第三篇:你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
(一)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培育壮大股份合作社、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和规范龙头企业与农民股份合作社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
(二)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实行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差别化用地管理政策。规范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逐步建立统一的城乡建设用地市场。严格农村集体土地征收管理,完善节约集约用地管理制度,创新耕地保护机制。完善农村宅基地有序
第四篇:积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
积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
推进农业体制机制完善创新,是激发生产经营活力、保障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动力之源。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作出全面部署,要求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优越性,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在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机制和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和要求,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农业部门的重大任务。要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抓紧研究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具体实现形式,推动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扩大登记试点范围,用5年的时间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妥善解决农户承包地块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等问题。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和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逐步健全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为流转双方提供信息沟通、政策咨询、合同签订、价格评估等服务。深入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范化管理和服务试点,探索建立严格的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耕地准入和监管制度,确保农户家庭经营的主体地位,遏制土地经营的“非粮化”、“非农化”倾向。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加强调解仲裁能力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农田基本建设,引导农民采取互利互换方式,解决承包地块细碎化问题。
二是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加大对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扶持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家庭农场登记制度,明确认定标准、登记办法、扶持政策。推动相关部门采取奖励补助等多种办法,扶持家庭农场健康发展。扶持农民合作社加快发展,鼓励农民兴办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多类型合作社,增加合作社发展资金,支持合作社改善生产经营条件、增强发展能力,逐步扩大农村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农技推广等涉农项目由合作社承担的规模。深入推进示范社建设行动,加快建立部门联合评定发布示范社机制,把示范社作为政策扶持重点。落实龙头企业扶持政策,完善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和引导城市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种养业,增加扶持农业产业化资金,创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促进龙头企业集群发展,支持建设原料基地、节能减排、培育品牌。
三是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农业,迫切需要建立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方向是主体多元化、服务专业化、运行市场化;总体要求是充分发挥公共服务机构作用,加快构建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
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重点是强化农业公益性服务体系,在完善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能力上下功夫,使公益性服务机构真正做到全覆盖、有保障,切实发挥其主导性作用;关键是培育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采取政府订购、定向委托、奖励补助、招投标等方式,引导经营性服务组织参与公益性服务,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的服务,发挥经营性服务组织的生力军作用。着力点是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积极搭建区域性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平台,发展多种形式、便捷有效的服务模式。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县创建,通过探索服务模式、总结典型经验、树立推介典型、研究扶持政策,从基层入手务实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
四是有效保障农民财产权利。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是法律赋予农民的神圣权利,是农村集体所有制的根本体现,也是农民进退有据的重要保障。要因地制宜探索集体经济多种有效实现形式,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实力。积极探索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界定的具体办法,鼓励具备条件的地方推进以股份合作为主要形式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保障农民对集体资源和经营性资产的收益分配权。强化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建设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化监管平台,加快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进程。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创建活动,大力宣传示范县先进经验。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加大农村审计监督力度。建立减轻农民负担长效机制。
(来源:农民日报评论员)
第五篇:关于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调研报告
关于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调研报告
XX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加快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如何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根据市政府有关领导指示,我们联合组成调研组,深入7个县区开展了专题调研,调研组走访了27个规模种养大户、家庭农牧场、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市农业局,定边、XX县农口单位进行了专题座谈;并赴安微省凤阳县小岗村进行了考察调研。在实地调查和广泛探讨的基础上,调研组综合、梳理有关部门和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现行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产生的作用及带来的变化
近年来,我市认真落实并坚持稳定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这一基本经营制度,在稳定中完善,在完善中积极推进创新。至XX年底,全市登记在册家庭承包经营农户70.6万户,承包经营耕地面积901万亩。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现土地规模经营的实施意见》,以转包、转让、互换、出租、入股等形式,流转承包 经营土地108万亩,占承包经营耕地面积11.99%。定边县作为全国50个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县之一,于XX年启动试点工作以来,按照保持稳定、依法规范、民主协商、因地制宜和地方负责的总体要求,到XX年圆满完成了试点任务。横山县委、县政府XX年出台《关于加快无定河、芦河沿岸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业规模经营的实施意见》,把经营种植农作物10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确定为规模经营主体,优先给予政策、资金、信贷、项目、科技等方面的支持。米脂、榆阳等县区把推进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经营作为抓手,建设了许多专业大村,农民收入超万元村。目前全市农业生产经营、农民收入正处于上升的发展态势,特别是农业生产经营出现了如下积极变化:
传统家庭承包经营农户正从分散经营中逐步退出,种养大户、家庭农牧场正在逐渐发展壮大。从调查看,由于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的大规模转移是以青壮年劳动力的离农为主要特征,传统农户家庭经营,因规模细小、劳力老龄化、经营粗放,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正加快退出农业生产经营环节。特别我市中南部地区更为突出。米脂天花界村,承包土地经营农户103户,目前实际在村经营农户48户。横山鲁家河村,承包土地经营农户470户,目前实际在村经营农户不到200户,更有一些村实际留村经营土地的农户不足 20%。北部草难地区、交通沿线地区,目前农户流出比例虽然低,但劳动力老龄化问题也很突出,很难找到新生代农民。
相反,近10多年来,在农村劳动力加速转移、农业产业结构深入调整、农村土地不断加快流转、农业产业化经营加速发展等因素的推动下,专业生产经营户在不断扩大土地经营规模的基础上,积极采用先进生产技术和市场化经营方式,生产经营模式渐具家庭农牧场雏形,种养大户、家庭农牧场呈现快速发展势头。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种植面积1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有1639户,总种植面积25.34万亩。其中,种植面积100—499亩1594户,总种植面积20.36万亩;种植面积500—999亩29户,总种植面积1.71万亩;种植面积1000亩以上16户,总种植面积3.27万亩。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养殖大场户10余万户。其中:300只以上规模羊场700余个,500头以上规模猪场近400个,百头以上肉牛场30余个,百头以上奶牛场28个,万只以上蛋肉鸡场30个。定边县盐场堡镇曹建海,经营土地130多亩,建有千只规模养羊场1处,每年为社会生产肉羊1500—XX多只,盈利30—40多万元;横山县响水镇乔俊宏采取租凭、委托、入股等形式,集中经营种植水稻近6000亩,每年生产稻谷近200万公斤。
农业龙头企业加速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兴起。至XX年底,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20家,其中,国家 级重点龙头企业2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52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66家。发展农业产业化组织3654个,其中龙头企业带动型491个、中介组织带动型2803个、专业市场带动型51个、其它形式309个。培育认定无公害产品123个、绿色产品19个、有机产品10个;80户龙头企业通过IS09000、HACCP、GAP、GMP、GS等质量标准体系认证;10户龙头企业获得xx省著名商标;28户龙头企业与科研、大专院校建立校企产学研长期合作关系,龙头企业科技创新、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龙头企业从业人员达到5.8万人,带动农户34万余户,联系种植基地451万亩,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带动农民增收中发挥着骨干作用。XX县宏祥有限责任公司,围绕红枣产业,采取“公司十基地十农户”模式,组织全县7个乡镇75个村组5857户枣农,建立无公害红枣生产基地10万亩。
随着农业市场化、专业化和产业化的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数量持续增长,出现了土地股份合作、资金互助合作、生产加工合作、联合社等多种合作形式,成为组织农户生产、发展农产品加工、对接龙头企业、开展市场营销的有效载体。至XX年上半年,全市依法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2803个,入社农户近5万户,产业基本覆盖了我市传统产业、特色产业和新型产业。在注重发展数量的同时,我市狠抓合作社的规范提质,通过持续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示范社建设行动,培育了一大批经营规模大、服务能力强、产品质量优、民主管理好的示范社。其中,国家级示范社1个,省级百强示范社15个,市级示范社200个,形成了国、省、市、县四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引导体系。定边县堆子梁镇绿清源农业专业合作社,由本村组66户农民发起,于XX年成立,按“士地入股、合作管理、按劳取酬、效益分红”模式运行,全社集中经营土地1660亩,形成固定资产830万元,XX年实现收入369.5万元,社员家庭人均纯收入1.06万元。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成效明显,现代农业种植示范成果突出。到XX年6月全市共认定省、市、县区三级农业示范园区100个,规划占地面积43万亩,已建成面积13万亩。其中省级园区26个,市级园区31个,县级园区43个。园区已吸纳入园农户1.88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97个,落户中储粮、xx大匠等龙头企业135家;引进示范农牧业新品种621个、新技术173项,承担完成市以上重大科研攻关项目19项,取得自主知识产权科技成果11项。园区XX年实现产值8.1亿元,入园农民实现纯收入9400元,较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7681元高22.37%。我市的马铃薯、玉米、谷子等产品试验示范连续创全国高产纪录。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加快推进,标志着我市农业发展正由传统农业向现代特色农业迈进。
二、影响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的主要问题
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难、土地流转无动力。目前,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流转难推动,土地撂荒、难以形成规模经营的主要原因是:一是农村人口大量进城,出现大量空壳村、老人村,一些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常年不在村上生活,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流于形式,导致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村民小组或村民委员会组织管理经营能力、凝聚力弱化。二是政府多头管理,涉及农村土地管理的部门有国土局、林业局、农业局、畜牧兽医局、民政局等多个部门,“土地神较多”。村一级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使用管理缺位。法律法规和相关规章规定作为农村土地发包方的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要监督承包方依照承包合同约定的用途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 制止承包方损害承包地和农业资源的行为;土地承包经营者,撂荒承包士地2年以上,要收回重行发包;对流转土地要进行备案管理。但在实际中,基本上是一包了至,目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属、土地使用问题繁杂,土地撂荒严重,一些土地已撂荒20年以上,地力严重下降。横山县无定河沿岸,过去8万亩稻谷良田,现在种植不到2万亩,10多年一直处于撂荒状态。三是受现行有关法律法规的约束,农村土地承包经营以后出生人口,虽然是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但没有承包经营土地指标,在农户间承包经营使用土地规模差异较大。米脂县李站镇天花界村 冯占喜,承包土地时,7口人,分得8份承包地,计34亩,现2口人,仍有8份承包地,已无力耕种;同村冯学地,承包土地时,1口人,分得2份承包地,计8.5亩,现5口人,仍经营2份承包地,新增人口没有承包地。该村村民按承包地享受政府政策待遇,新增人口被边缘化。四是农村土地长期以来收益低,一些进城务工就业、收入、生活稳定后的农民,对土地收益财产权不看重,而只看重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拥有,宁愿土地撂荒,也不把土地流转出去;另一部分进城务工农民,由于就业、收入、生活还没有稳定下来,把农村承包土地作为唯一生存基础,所以也不愿把土地流转出去;还有对现行土地政策不放心,抱有多种心理,不愿把土地长期转租出去。相对应的一些种植大户、愿意投资土地规模开发经营农业生产者,都希望土地流转承包期能长一些,能规范、稳定、集中连片。一方不愿让出土地,另一方需要土地,造成“有地的不种地,想种地的没地种”,土地规模经营难。
对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支持不够。从全国大环境分析,还没有一套统一规范的家庭农牧场工商认定颁证管理办法,目前,只有山东省于XX年3月在全国帅先出台了《山东省家庭农场登记试行办法》。当前,新发展起来的种养大户、家庭农牧场,仍以自然人身份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缺乏社会法人地位,社会对种养大户、家庭农牧场缺乏认知。同 时,现行农业补贴政策体系是以家庭承包经营户为基础,针对种养大户、家庭农牧场的专项扶持政策不多。中央财政支付的农业补贴,现在变成了人人有份的普惠制收入补贴,不能起到有效地激励粮食生产的作用。对种养大户、家庭农牧场的支持,主要由地方财政给予一定扶持。如种粮补贴是按原有计征农业税的承包土地面积发放,现在不管你种不种地,不论是打工的,还是把土地撂荒的,只要有一份承包地,就可享受一份种粮补贴,而一些真正种粮大户则拿不到种粮补贴。“拿钱的不种粮,种粮的不拿钱”,种粮大户还要支付一笔土地流转费用,单位生产成本明显增加。加之,种养大户、家庭农牧场,由于经营规模的扩大,对资金的需求明显增加,远远大于传统承包经营农户,现行涉农贷款政策、金融部门支农措施方式,远不能解决种养大户、家庭农牧场资金短缺问题,融资贷款难问题突出。由于缺乏资金,民间借贷利息高达2分及以上,种养大户、家庭农牧场在基础设施建设、生产设施设备投入方面明显不足。
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能力弱。《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得到较快发展,但由于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组建合作社的农民生产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不高、资金投入能力有限,使得合作社的生产服务功能特别是加工营销和资金融通等合作功能比较弱,也有许多合作社从组织机制上看缺资金、缺人才、缺服务实力和服务 手段,在农业服务上显得力不从心,目前还难以承担起引导和带领农民走向国内外大市场的重任。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民主管理机制不完善,产权不明晰,财会制度和利益分配制度不健全,运作管理随意性大。特别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认定、注册方面,不规范问题突出,名义合作社较多,挂牌争国家支农项目、套取国家支农资金社较多,全市2803个合作社,真正按合作社规范运行的不到三分之一。
龙头企业自身发育不足。我市龙头企业仍处在初级发展阶段,规模以上企业仅占农业产业经营组织总数的8.5%,固定资产2千万元以上龙头企业仅26户,占220户重点龙头企业11.8%,销售收入3000万元以上龙头企业仅33户,占15%,缺乏带动幅射能力。企业人才匮乏,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不高,重点龙头企业5.8万余从业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仅占0.1%,经理型人才占0.2%,大专以上学历占19.5%,主要以高、初中以下文化水平人员为主。企业缺乏自主名优品牌产品,以初加工农产品为主,农产品加工增值低。企业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农户之间还是简单的农产品买卖关系、雇主关系,企业资本强势和生产农户弱势的问题突出。弱势的农户很难分享农产品加工流通的增值收益,农民生产农产品低效益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缺乏顶层设计规划,层次较低,有的一个企业划定一片土地,就是一个示范园,有的入住企业少且发展慢。全国知 名农业龙头企业双汇集团,入住榆阳现代农业园区,套取征好土地、配套资金到位后,停工不动。
社会公共服务缺位。种养大户、家庭农牧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对农业服务需求有三方面的重要转变,一是个性化服务的需求,需要根据自已业务发展特点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指导;二是全程化服务的需求,由单纯生产环节服务需求,向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需求扩展;三是综合性服务的需求,对新品种新技术、市场信息、质量检测、地理标识、产品营销等综合性服务不断增加。但现行农业公共服务,主要针对传统家庭经营农户,提供以生产技术为主的服务,远不能满足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展的需要。
三、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的对策建议
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着力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赋予农户家庭承包经营土地以长久不变的经营使用权和完整的用益物权,确保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长久稳定。同时决不能限制或者强迫命令农民流转所承包的土地。抓住城市化进程加速和农民工市民化的机遇,按照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化同步推进战略要求,强化对进城务工农民的非农就业、社会保障、城市居住、子女上学等方面的支持,引导促进务工经商农民让出承包农地经营权,并优先向农业专业大 户、家庭农场集中,从而加快减少农户家庭经营数量,提高农户家庭经营质量,让更少的农户家庭来经营更多的土地,使家庭经营能够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实现从传统家庭经营向现代家庭经营的转型升级,从小规模的粗放型家庭经营向适度规模的集约化家庭经营转变,使专业化、集约化生产的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成为现代农业的经营主体。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股份合作,壮大龙头企业和村集体经济实力,培育多元服务主体,构建以集约化家庭生产经营为基础,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多元统一服务的新型农业双层经营体制。
加快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积极推进土地规模经营。贯彻落实XX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强化对农村耕地、林地、草地等各类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保护。要充分明晰农村土地的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明确农村土地所有权人的法人地位,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摸清第二轮农地承包以来农地承包户人口增减和流动情况,承包地耕种、流转、撂荒、退耕、转移用途情况,农地未纳入承包情况,第二轮承包以来集体和个人通过土地开发等新增农地情况;按照一个村集体经济组织一套实施方案,推动农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开展。同时要同步推进农村集体林地、草地等地类的确权颁证。要在对农村土地充分确权的基础上,积极创建有 利于土地流转的体制机制,引导促进承包农地经营权“自愿、依法、有偿”流转,重点要加强对已出台的中省市县各级鼓励支持土地流转政策的贯彻落实,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建设,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调解仲裁制度,加强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管理和服务。推广土地托管、入股、租种等有效流转方式,消除农民对农地经营权流转的担心和顾虑,让不种地农民长期稳定地把土地经营权转让出来,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
建立健全政策保障体系,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牧场、农民专业合社发展。进一步完善农业补贴政策,逐步调整以传统家庭承包经营户为主要支持对象的政策设计。对传统家庭承包经营户,今后主要加强收入补贴政策方面的支持;对种养大户和家庭农牧场,主要加强生产性补助政策方面的支持。现行的种粮补贴、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畜禽良种补贴、能繁母猪饲养补贴、动物防疫补助、测土配方施肥补助等政策措施,要向种养大户、家庭农牧场倾斜,并加大补贴补助力度,新增政策性补助补贴资金,主要用于对种养大户、家庭农牧场的支持。要近快出台家庭农牧场注册登记制度,明确认定标准、登记办法,确立家庭农牧场的法人资格。进一步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发展与规范并重,既要发展数量,更要提高质量。建议工商与农业部门联合对所有登记合作社进行一次摸 底清查整顿,对不符合合作社要求的,一律清理,清理中对符合其它法人资格的,引导其转为其它法人资格。制定落实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强技术服务能力、农产品加工能力、农产品品牌营销能力和资金互助合作的能力,允许和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产品连锁经营和资金互助社,对合作社兴办的农业龙头企业给予税收减免、土地使用、绿色通道等政策优惠。
正确引导工商资本投资农业产业,积极扶持壮大农业龙头企业。贯彻落实中省市各级已出台的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并进一步完善健全政策支持体系。探索建立严格的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耕地准入和监管制度,限制工商企业大面积、长时期直接租种农户土地,严防农地“非农”“非粮”化。鼓励和引导工商企业从事农业产前投入品、产中服务、产后收储加工、流通领域及规模化养殖、农村“四荒”地开发利用。鼓励龙头企业创办或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企社加盟”新机制,引导农户、合作社以资金、技术、劳动等要素入股龙头企业,让农户得到更多实惠。引导龙头企业采取兼并、重组、参股、收购等方式,整合资源要素,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同时要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强化规划设计,提高建设标准,严格规范认定。突出建设一批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促进资 源、要素优化配置,推动龙头企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形成一批规模大、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广的龙头企业集聚区,实现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由单个企业带动向集群带动发展。
积极培养和引进人才,引导有文化有知识青年到农村创业。认真贯彻落实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xx市培养提升特色农业人才实施细则》的精神,针对返乡农民工、农村能人、初高中毕业农村青年、农村退役士兵及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负责人等,利用各种农业教育资源,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技术培训,培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整合农业教育资源,搭建职业农民培训平台,建议将xx农业学校、xx林校、xx农干校及涉农科研院所整合,组建成立xx农业职业技术培训学院,并实行免费培训。落实《xx市引进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采取资金支持、培养发展、子女就学、住房保障等优惠政策措施,通过刚性引进、柔性引进、来榆就业等方式,吸引优秀高层次农业人才投身xx现代农业建设。积极推进大学生村官工作,鼓励大学生到村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任职,到农村创业就业,在公务员考录、党政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干部选拔任用等方面给予优惠支持。组织实施农村青年职业农民创业专项计划,从政府公共财政、金融贷款、科技支撑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
深化改革,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进一步深入推进县区、乡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建立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强化村级农技服务站点建设。积极培育农机作业服务、销售服务、加工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和金融服务等经营性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供销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为农民提供多样化的生产经营服务。大力发展农机作业、种子种苗统供、病虫害统防统治、沼气统一管护等专业服务;发展农产品现代营销服务,促进超市、企业与基地、合作社和农户的有效对接;发展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电子商务,减少流通环节,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和农村金融业。
强化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加快推进乡镇行政职能转变。加强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对发展现代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要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组织放到更加重要位置。以建设服务型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发展方向,加快转变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职能和经营机制,增强为农户服务的能力和手段。要从法律层面上进一步明确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人地位和成员资格。各级财政要加大对村集体经济组织建没的扶持力度,一些重大农业建设项目交由有能力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实施,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组织本村内家庭农场、农民 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组建联合企业集团,推进村域经济发展。加强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由注重集体资金管理向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并重转变,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直接经营资产向以股份合作为主的现代企业经营制度转变。同时要积极发展农村社区建设,要加快推进乡镇职能转变,切实增强乡镇服务能力和手段,推进乡镇由传统行政管理向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