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抒情 议论 描写 记叙 这几种表达方式有什么区别
抒情 议论 描写 记叙 这几种表达方式有什么区别?
叙述是通过一般记叙和述说的交代,把人物或事件的概貌介绍给读者,把分散的场景或事件的片段贯穿起来。
描写是在需要具体刻画的地方,对人物或事件、环境作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刻画,绘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叙述和描写常常结合起来使用,阅读时能充分注意文中的叙述和描写,对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会起很大作用。
抒情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文章的思想感情;还有一种是寄情于人、寄情于事、寄情于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感情。阅读记叙文,抓住这些直接或间接的句子,才是把握住了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依据,才能更加深刻地受到感染,接受美的熏陶。
多么美好的一天呀”如果用叹号,是抒情,如果是句号,则是议论。为什么呢?这就是说,分辨表达方式必须结合语境。因为表达方式是互相结合的,是为表达感情服务的,那么,抒发不同的的感情决定了表达方式的不同。先说抒情:
抒情有两种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往往直抒胸臆,情感浓烈。直接抒情有以下几种方式:
1、呼告式:情到深处,常常难以自禁,忍不住大声呼告:“祖国啊,母亲!”“我爱你,中国!”
2、顿悟式:法国作家都德《最后一课》中的小弗朗士在上学路上,看到镇公所布告牌前有很多人围观,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当他走进教室以后,才慢慢明白:祖国沦陷了!这时,作家写到:“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以顿悟式的直抒胸臆,表达万分难过的心情。
3、反复式 :“哦,北大,北大,你委于我心的实在是太多,太多。”采用反复式语句,抒发“我”对北京大学的一往情深。
间接抒情有三种方式:
1、借景抒情:通过景物描写,抒发感情,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法国作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通过两次写景表现人物心情:“我们上了轮船,离开钱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表现人物欢快兴奋的心情;“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表现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
2、咏物抒情(托物言志):在文中把“物”作为主体对象来写,而不是作为一般景物点缀其间,作者往往以浓墨重彩极力铺写某物,使其赋予某种象征意义和丰富的涵。冰心的《纸船--寄母亲》就是很好的例子。
3、叙事抒情:寓情于事,在叙述中抒发感情。魏巍在《我的老师》中,便是通过叙写蔡老师在课内教我们读诗,在课外教我们跳舞,带领我们观察蜜蜂等事例,抒发“我”对老师的爱戴之情。再看议论:
所谓议论就是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和评论来直接表明观点和态度的文字,它是议论文的主要表达方式。在文章中,议论常常从叙述或说明中生发出来,同时又去深化叙述或说明的内容。议论常常缘事而发。或感触,或启示,或褒或贬,是非曲直皆为议论。
议论的笔法多种多样:
1、评述性议论。
针对某人某事某物,发表自己的见解,阐明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或肯定、赞扬、或否定、批判,态度明朗,色彩鲜明。鲁迅的《藤野先生》,开篇便描述清国留学生留着长辫扭脖子的丑态,结尾一句“实在标致极了”便是评述性的议论。作者以犀利的语言辛辣地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不学无术、附庸风雅。这种议论方式有较强的针对性。
2、哲理性议论。
语言含蓄,见解独到,令人深思,这种议论方式往往具有启发性。鲁迅先生在《故乡》的结尾处写到:“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含蓄隽永,让人回味无穷。
3、抒情性议论。
议论的语言是理性思维的结果,因而也许少了一份灵气和生动,俨然一副冷若冰霜的面孔。其实,议论也是讲究文笔的,也是形象的。上文中所说鲁迅的《故乡》,便是将抽象的“希望”,比作形象可感的“路”,因而生发议论,形象生动。议论中饱含着浓郁的情感色彩,便赋予议论以强烈的抒情性。魏巍写《谁是最可爱的人》选用三个典型事例表现志愿军战士的“可爱”之处,作者在叙述每一件生动感人的事例之后,不失时机,以抒情的笔调,议论生友,一唱三叹,既承上启下,又点明主旨。
再来看说明与记叙:
说明的功能是使人了解一种事物或一种事理,给人以新知识、新认识。叙述主要是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做的概括性的交代和表述。
看概念,两者很好区分,难区分的是:说明文中的记叙与说明文的区分。
在说明文中,客观的记叙是必要的和必需的。只是,这种叙述与在记叙文中的叙述是不同的。记叙文中的叙述目的是要叙述和描写一个过程或情节,而说明文中的叙述除了比记叙文中的叙述要简单得多之外,其目的仍然是说明,是为了说明一个事实或一种现象。比如《动物的远游》(见《全日制六年制小学课本》,浙江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中的一段:“有人在德国不来梅捉了7只燕子,用飞机带到了伦敦附近再放出去。两地距离有700多公里,居然有5只燕子飞回不来梅的老家。”这是一段叙述,在这篇说明文中恰当地说明了燕子远游的本领。
现在你对这些表达方式有一定的了解了吧。
第二篇: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臵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二
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
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二
十四、其他: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臵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 ;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对比:强调了…… 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 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 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臵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七)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臵,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
总之,鉴赏古代诗词,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细读标题和注释;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联系作者。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点;2辨析表达技巧;3说明表达作用。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1概括主旨;2联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评价。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第三篇:记叙文中的描写、议论、抒情教案
记叙文中的描写、议论、抒情--------《收藏阳光》作文评教案
溧阳市实验初中 史春兰
教学目的:
1、明确记叙文中描写、抒情、议论的作用。
2、学会在记叙文中恰当地进行描写、抒情、议论。
教学重点、难点:记叙文写作中如何描写、抒情、议论。
教学设计:教学上主要采取讨论、交流、点拨加学生例文和名家作品展示的方式,更直观地突破教学重点。并通过讲练结合,使知识转化为能力,使学生能在记叙文写作中恰当地运用描写、议论、抒情。
教学过程:
一、简述总体情况,导入新课
总体看能审清题意,中心明确,但行文空泛,缺少生动的描写,对于题中“阳光”的深意揭示不够。因此,今天我们借“收藏阳光”这问题来探讨如何在记叙文中恰当地进行描写、抒情、议论。
二、我来审题
1、文题再现
以“收藏阳光”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⑤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2、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
《收藏阳光》这一题目中的“阳光”有深意,它不仅指自然界的“阳光”,更象征“关怀”、“温情”、“奉献”和体贴、友谊、鼓励等情感支点,以及奋斗拼搏、不懈努力等进取精神。审题首先要审清文题的这些人文内涵,才不致偏题。
其次,构思应虚题实写,从小处入笔,小中见大。如阳光象征关怀,就要写从日常生活的某一细节中领悟到母亲的关怀;再如阳光象征友谊,可以写遭遇挫折等特定情境中同学的友谊就好比是让自己振作的一缕阳光。
总之,要让“阳光”饱含人文内涵。要能从关键词中挖掘出对人生的感悟;要虚实相映,以实证虚,写出情味。
三、思辨与欣赏
(一)比较、鉴赏,初探记叙文中描写的运用方法。
片段一:掀开那一床被子,阳光就从那儿洒了出来。那天黄昏,我还在奋笔疾书着,门突然“吱呀”一声轻轻被推开,妈妈捧着我橘黄色的被子进来了,走到床前,轻轻放下,铺展开来,拉直边角,不时拍打着,一阵阵清风从被子中不经意间吹出,我嗅了嗅鼻子,似乎有阳光的味道。妈妈转过身,微微扬起嘴角朝我笑笑。就走出房间,合上门,看着每天被妈妈理得平平整整的被子,心里顿时充满了阳光与动力,这不就是妈妈对我的爱吗?于是,我收藏起这片阳光,这片爱。
打开那一本作业,阳光就从那洒了出来„„这不就是老师对我的爱吗?于是我收藏起这片阳光,这片爱。
片段二: 走进教室,阳光就从那儿洒了进来,这儿有我朝夕相处的朋友。每天有不开心时,总会最先被好朋友看出,她总会关心着我,使出浑身解数让我开心。有时她会给我讲她的糗事,有时她会向我撒娇,有时她会理智地和我聊天,她对我的安慰总能让我重新燃起希望。和朋友们在一起时,所有烦恼和疲惫总会烟消云散。她的言行温暖着我,如缕缕阳光,这不就是朋友对我的爱吗?于是,我收藏起这一片阳光,这片爱。精彩链接一: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精彩链接二: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背 影》
教师小结:对表现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的动作进行细致描写,甚至用特写镜头把它放大,能使人物性格丰满,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和真实性。那除了动作的描写外还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
(二)佳作引路,再探记叙文中描写的运用方法。
1、读下面片段,说说它运用的方法和作用。
片段一:那是一节美术课。我犯了一个老师最难以容忍的错误,就是没带作业本。带着等骂的心情不安地来到美术室,恨不得在座位下挖个地洞钻进去——眼巴巴地望着同学们专心致志地描摹,自己却两手空空,一无所获。即使是在下面遮遮掩掩,手拿书挡着脸,心里默默祈祷免于一“难”,可似乎还隐约觉得老师怀疑到了我。
心有余悸之时挪了挪本子,竟窥见老师起身来,好像是往我这个方向!我战战兢兢地想:这下完了,她一定饶不了我!她的脚步逼近,我的心跳加速。她来到我桌前,我这时无奈又怯弱地低下头„„
余光瞥见她的手臂缓缓落下,正当我等待她“当头一棒”加喝斥时,却只听见“啪”的一声,一本崭新的作画本落在台上。仿佛那本作画本成了当时最耀眼 的东西,里面凝聚的是老师对我的宽容之心于维护学生自尊的善意。此刻,不经意间,一股暖流充溢心间,那份感动,也将永久收藏。片段二:
傍晚,血红的残阳将那口菜地边的水井点染。奶奶在地里摘菜,妈妈在井边淘米,能听到那哗哗的悦耳的水声。我在菜地边与她们聊天,妈妈露出惬意的微笑,灿若桃花;奶奶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如一朵美丽的菊花。我站在井边,在夕阳的余辉中,影子被拉得很长很长,我将每一份欢乐化作风,在落日下柔柔地吹拂。在那一刻,我将那傍晚的阳光收藏于心,而今念起,还能感受那份浓浓的爱与温馨。
(画面)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还可对人物的神情、心理、环境等在内的一些细小环节的进行细致描写,使形象更鲜明、事件更生动。而对于人物的心理描写还可通过人物内心的感受来增强感染力。看看我们的名家怎么表达的:(投影)
精彩链接三:
1、母亲为我流泪:我心里知道她见我被打,她也觉得好像刺心的痛苦,对我表着十二分的同情,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如今想起母亲见我被打,陪着我一同哭,那样的母爱,仍然使我感念着我的慈爱的母亲。
2、母亲熬夜为我做新鞋: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做给我穿的。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到滴答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我心里暗自想念着,为着我要穿鞋,累母亲深夜工作不休,心上感到说不出的歉疚,又感到坐着陪陪母亲,似乎可以减轻些心里的不安。当时一肚子里充满着这些心事,却不敢对母亲说出一句。现在我的母亲不在了,她始终不知道她这个小儿子心里有过这样的一种不敢说出的心理状态。
教师小结:细节虽小,但不可小视其作用。确实,好的细节描写能够使人物性格鲜明,活灵活现,增强内容的真实性、生动性和感染力。下面再读一个片段,你又有何发现?
片段三: 夕阳西沉,只留温暖不忍离开大地。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钻进那残留着阳光余温的棉被,细嗅着甜甜地阳光味道。那个在阳光下晒被的姿影又浮于眼前。母亲吃力地抱着被子走向阳台,窗台有些高,瘦小的妈妈不得不竭力地踮起脚尖,吃力地将它搭在窗台上,右手拿着藤拍轻轻拍打,任尘埃与阳光共舞,任棉被与阳光窃窃私语。此刻的她便如天外飞仙,美丽至极。是啊,呵护我的哪仅仅是棉被,更是那个如阳光般呵护我的母亲,那个时刻给我温暖的母亲。
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在特定的背景下,在叙事描写后用议论、抒情突出事件的意义,与中心联系起来。精彩链接五: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教师过渡:这种议论、抒情除了在叙事、描写后运用,还常常用在首尾深化中心。下面我们来读一读我们同学写的开头结尾。
(三)佳作引路,欣赏记叙文中议论、抒情在首尾、段中的运用。
1、欣赏佳作
例1:开头:在这春暖花开的时节,我静静地站在阳光下,任凭微风拂过脸颊,收藏着点点滴滴的阳光。
结尾:我会去收藏这一天令我温暖的阳光,让我的内心更加坚强。这缕阳光是面临挫折后的顽强与坚持,让我的未来更加敞亮。(周子元)收藏阳光,在春暖花开的季节,让阳光伴随我一路成长。
例2:开头:在阴暗潮湿的日子里,总不禁地把平常收藏的阳光拿出来晒晒。
结尾:翻着你说过的话,细数着我收藏的阳光,我逐渐明白,那是给我最好的礼物。很多路都是要自己走的,当阳光滑落指尖、划过麦芒,微红的手指盛满的是成熟的阳光。(朱紫怡)
例3:爸爸的一次依靠是一缕阳光,点亮了前进的路灯;老师的一句指引,消除了心中的烦恼;同桌的一句鼓励,给予我内心无限的力量。
一道闪亮的阳光
„„依偎在您的背上,你的背是那样宽厚、温暖,犹如一缕阳光照耀着我,照亮了前进的路。阳光中氤氲着父亲的味道,淡淡的。我要把这份爱的阳光收集起来,放在我的心里„„
一道温柔的阳光
„„听着你细声细语的讲解,你的声音好像拨开我阴霾天空的一束阳光,给了我前进道路上的指引,老师爱的教育阳光,暖暖的,我要把这份温柔的阳光藏在心里。
一道和煦的阳光 „„每次你一说就好像给我很大的动力,你的话就像一缕阳光,照亮我的恐惧,让我不再惧怕,我要把这份同学给我鼓励的阳光收藏在心里。
那一道道爱的阳光,永远收藏在我的心里。
例4:
开头:清晨,漫步在宁静的小路上,许是因为春天的来临,阳光也倍增温和,洒在我的脸上,瞬间觉得一股暖流涌上心房,脑海中闪现出几个温馨的画面,我竟有了私心,想把阳光收藏起来„„
结尾:收藏这阳光般的关爱和微笑,在寒冷中给我温暖,在挫折时给我勇气,在失落时给我鼓励。我将一辈子珍藏这阳光,在我的人生之中,用它照亮我的未来之路!
(吕雅儒)
精彩链接六: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美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选自《紫藤萝瀑布》
教师总结:文章结尾道出了这样的人生哲理:不幸是暂时的,生命的长河是奔腾不息的。作者从盛开的藤萝中,感悟到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表达自己了在花瀑精神的鼓舞下,有了“生的喜悦”,决心去创造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的余地,给人以无限的信心、勇气和力量!
所以,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的恰当运用能突出中心、提升立意。那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的运用有何要求呢?
(四)读下列两个片段,思考:下列议论句的表达有何毛病,并修改。
片段一:雨,尽情地下着。走出考场,我看到雨中走来了我的母亲,她很快汇入前来接考生的家长的人群。在考场楼前,在那一大群母亲中,她的个子是那么小,可她也象每一个母亲那样,挺起矮小的身子,急切地在那些从考场里涌出的孩子中寻找着我。她打着一把雨伞,可那伞哪是为了遮挡她的身体!她把伞的一大半用来遮挡手中的东西,那时我的衣服、雨鞋,还有蛋糕、汽水、饼干。我到了她眼前,她眼泪汪汪的看着我,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母亲看到我时的那种目光。那是难以用语言描绘的目光,那是母亲眼里特有的光华。
毛病:——————————————————————————————。修改:——————————————————————————————
——————————————————————————————。交流后明确:
毛病:片段一结尾的议论空洞,不具体。
那如何议论、抒情?教师投影:
第一步:确定情感关键词
表达赞美、感激之情。
第二步:从记叙描写中找到动情点,抽取记叙描写中让你感动之处,充实情感内容。比如“不会忘记母亲看到我时的那种目光。”“眼光”是关键词,动情点,怎样的眼光,具体充实了。
第三步:点化细节,妙用修辞。
修改参考:那目光温柔、火热,像和煦的春风,像灿烂的阳光,蕴含着母亲对我的无限的关爱和深情。
片段二:妈妈非常地疼我。一天,天生瘦弱的我病倒了。母亲白天带我到医院排队、挂号、看病、拿药整整忙乎了一天,夜里又一直守候在我身边,生怕发生什么意外。可那时我完全不知道妈妈一夜没水,整整一夜,一直都在看护着我。第二天早晨,我慢慢的睁开双眼,朦胧中,我看到了母亲的脸,黯然无光,眼里布满了血丝。显然她已经疲惫不堪了。见我醒了,她用手轻轻的抚摸着我的前额,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顿时我只觉得一股暖流涌上心田,啊!妈妈的经历是多么的充沛,意志有十多么坚强啊!我真为有这样一个精力充沛,意志坚强的妈妈而感到幸福。
毛病:——————————————————————————————。修改:——————————————————————————————
——————————————————————————————。
交流后明确:
毛病:片段二结尾的议论抒情句和记叙、描写的内容脱节,没有准确地揭示记叙、描写所要表现的内容。
参考修改:啊!妈妈是多么的体贴、多么的疼爱我呀。我真为有这样一个体贴、疼爱我的妈妈感到幸福。
教师小结:以上例子说明,在记叙文写作中运用议论、抒情需注意
1、议论抒情要具体、贴切。
2、议论抒情要和记叙、描写和谐统一。
教师补充其它要求:
3、议论要少而精,切忌长篇大论。
4、抒真情实感,不可无病呻吟。抒情,应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这样才感人肺腑,令人动容。
5、议论要深刻,不能太过肤浅,要中肯贴切,恰如其分。
六、我来总结
用一句话说说你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总结:
记叙描写是记叙文的“血肉”,议论、抒情是文章的思想、“灵魂”。精彩的描写能使文章具体、生动,而精彩的议论、抒情可以揭示生活的意义,升华文章的主题。而在记叙文中将描写、议论、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使读者有水到渠成之感,有情真意切之感。
七、作业
精作“收藏阳光”,要求写好开头、结尾,并精心描写生活中的场景或细节,并进行恰当的议论、抒情;也可以将试作修改。
附板书:
记叙文中的描写、议论、抒情
描 写: 写动作
听心声
配背景
巧修辞
议论抒情:具体、贴切
要与记叙、描写和谐统一
附教学反思:
1.本节课所用的例文大多是学生优秀习作中的文段和名家片段,可以对学生写作起到一种激励作用,而且有例可仿。
2.讲练结合有助于学生当堂把知识化为能力,避免了眼高手低,理论与写作相脱节。
3.课堂容量较大,描写讲解较细致,留给议论抒情的时间就少了,结果匆匆而过,没有讲透练扎实,显得有些虎头蛇尾。可以合并环节,把主要精力放在方法指导,例文研讨上,效果会更好。
第四篇: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
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
【教学目标】
1.继续记叙文写作知识的学习。
2.了解记叙中的议论的作用,并在自己的习作实践中加以应用。
3.展示生活中美丽的画面,表现人类最真挚的感情。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上作点评
二、我来说题
(学生就本题交流自己的理解及写作思路、方法等)
三、写作指导
1.命题设想
学习了五单元的课文后,我们深深地被作者们的大爱所感动,同时也被他们优美的语言所吸引,他们将炽烈的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还得益于他们巧妙的写作手法,在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这种手法的运用。
2.训练目标
①了解记叙中的议论的作用,并在自己的习作实践中加以应用。
②展示生活中美丽的画面,表现人类最真挚的感情。
3.思路点拨
题目:他(她)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中
这是一篇记人的文章。他(她)既然能深深地留在你的记忆中,在你们的交往中就一定有值得回忆之处,文章应着力反映这一点。所写的对象,可以是往日的老师、同学,也可以是偶然相遇而印象深刻的人。力求通过典型事例展现人物的典型性格。真正的展示他(她)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中。
4.方法指津
写作此类文章,应该先了解下面几种方法:
(1)记叙中的抒情的两种方式
一种是作者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字里行间渗透着强烈而真切的感情,以此来打动读者。像《都市精灵》一文,通篇文字洋溢着作者对各种小动物的喜爱之情,读后,我们深受感染。另一种是作者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直接将感情倾泻出来。像《幽径悲剧》一文,写到古藤被砍,作者按捺不住内心的悲愤,直抒胸臆:“这一棵古藤的灭亡在我心灵中引起的痛苦,别人是无法理解的。”一番描写和议论之后又连呼“奈何,奈何”,情感真挚,令人感动。
(2)记叙中的议论
记叙文中的议论,是对所记叙的人物、事情等加以评述:或表达看法,或评价得失,或分析影响,以揭示事物的本质,深化文章的主题。《都市精灵》一文的结尾关于一个城市中有没有鸟、鱼、兽的议论,深刻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属于点睛之笔。
5.写作要求
以“他(她)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中”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在记叙中作必要的抒情和议论。字数600字左右。
四、例文评说
(两篇,学生阅读后交流体会)
例文一
她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中
卸下满怀的风尘,吟一声长长的思念,多少的盼望,几许的祝愿,在这丽日蓝天之下唤起我深藏的记忆:追溯那以往朝夕相处的她。
她十二三岁,是我们班上的“小不点”。小小的嘴儿笔直的鼻,细细的眉毛发亮的眼,红红的脸儿醉人的喉,在我的记忆中,她是一个可爱快乐的“小天使”。
她很爱唱歌,也唱得很好,我们都称她“天王女歌星”。热闹儿沉寂的教室,常有她那甜美悦耳的歌声在飘荡。永远也忘不了她教我们唱《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的情景:她蹦蹦跳跳的走到了讲台上,脸上带着小孩子纯真的稚气。大家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她:她穿着一件雪白绣黑边的毛衣,黑黑的长裤子,宛如一朵娇艳的鲜花。昂着头、挺着胸,背着手、带着笑,一副小老师的神气。“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预备——唱——”可爱的她开始领唱了,那婉转悠扬的歌声顿时在沉静的教室里回旋。同学们好似躺在阳光之下享受温暖的小草,心儿醉了,随着那歌声在空中游荡。每个同学的灵魂都被她的音色陶醉了,忘了这只停泊在沙滩之上的小船。她再次领唱才唤醒沉醉的我们,赶紧跟着她荡起双桨推开波浪前进!
夕阳的余晖潜入幽静的课堂,自习课上,同学们默默无语,埋头苦读,魂儿被牵进了书乡,只有一向淘气的她偷偷钻进了《童话大王》的天地里。瞧她那专注的样子,俨然也成了童话王国里的一员。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惊醒了教室的沉醉,同学们抬头一看,哟!原来是班主任“视察前线”来了。她赶紧从书桌里抽出语文书压在童话书上,随即掀开一页,大声读道“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毕竟歌唱得妙,读书的声音也很美,有节奏有韵律的。老师走过去笑着说:“读第8课怎么翻到27课呢?”毕竟“做贼心虚”,她一下子满脸通红:“我„„我在背诵。”“是吗?”老师拿起语文书,顺手把《童话大王》拿了过去。这下她可急了,二话不说,一把就从老师手中把书抢了去,飞快地塞进书桌。用渴求的眼神注视着老师说:“洪老师,我„„我下次不敢了,原谅我,书是少玲的,不要没收,不然她以后就不肯借我了。我保证下次不在课堂上看课外书了,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她那童稚趣语般的连环炮逗得同学们哄堂大笑,老师也笑了。果然没没收,只让她写了保证书。以后她真的很少在自习课上看课外书了。
因她很讨人喜欢,同学们常跟她开玩笑,她也不服气,“勇敢”地和“来犯之敌”作战,赢了,就会哈哈大笑;要是斗不过就会“哇”地哭了,可她从不记恨,一会儿就雨过天晴了„„可惜她未上完初一年就转学了。一时,教室里那活泼的笑声也似乎随她飘去,在这丽日蓝天之下的沉默教室里永远也听不到她醉人的歌声了。思念她时,同学们总会不约而同地唱起《让我们荡起双桨》,也许是想从歌声中追忆些什么吧?
春光依旧,可爱的“小天使”,你在“他乡”还好吗?
例文二
他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中
时光的流逝,四季的轮回,转眼间又到了冬季。在这冷酷的冬天,把我的心也冻住了。傍晚,手中拿着那份令人伤心的试卷,垂头丧气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北风无情地呼啸着,吹乱了头发,吹起了试卷。我随着风的身影,奔跑着,追赶着,试图着抓住试卷。忽然,似乎觉得一支优美的乐曲从远方飘来,隐隐约约。此时,情绪极度消极的我,早已对周围的事物失去了兴趣,仍拖着沉重的步子慢慢向前走。可是,声音近了,也清晰了,我被那乐曲吸引住,不由得停下了脚步。凄清的旋律让我触乐伤怀,不禁有一股想哭的冲动。我努力克制住自己,循着乐声向前走去,原来是一位老大爷在拉二胡。我仔细端详起这位老大爷来:一身陈旧的破布衣裳,近乎光秃的头上有一些稀疏的白发,岁月的耕耘在他的额头上留下了一道道沟壑,一撮灰白的胡须向下垂着,布满皱纹的脸上见证着历史的沧
桑。可是,他的眼睛直愣愣地望着远方,黯淡无光。我不禁一愣:“难道,难道他是个盲人?”那一刻,我的心被深深地感动着、震撼着,忽然觉得自己是多么渺小。不是吗?一个年过花甲的老大爷,在双目失明、体力不支的情况下,仍能上街拉二胡谋生。再看一眼那布满皱纹的脸和那长满老茧的手,何处又不记录着被生活磨难的印记呢?又是什么力量支撑着这位风烛残年的老大爷鼓起勇气,坚强地去面对生活呢?——对,是毅力!
一次小小的失败算得上什么,在今后漫长而又坎坷的人生道路上,还会遇到很多的困难,而我们又应该如何去面对,如何去把握自己的人生之舵呢?的确,在困难面前,我困惑、我彷徨、我抱怨、我流泪,我总是在失意中入睡,在残梦中醒来。然而,在看到这位拉二胡的老大爷后,我顿时觉悟了,仿佛自己一夜间长大了许多。这让我不禁想起一段话:“假如命运折断了希望的风帆,请不要绝望,岸还在;假如命运凋零了美丽的花瓣,请不要无奈,因为路还在,梦还在,阳光还在。”“是啊,为什么不给自己多一点勇气和信心呢?”我在心底默默地对自己说。于是,我迈起了坚实的大步,充满信心地走进寒风中,走在这寒冷的冬季里„„
拉二胡的老大爷,虽然我不认识您,但您的精神感动着我,震撼着我,让我懂得如何去面对困难,如何去面对人生。每当我困惑时,每当我彷徨时,每当我受挫时,每当我伤心时,我都会打开记忆的闸门。这时,您的高大身影便会矗立在我面前,您的伟大精神会贯穿我全身,让我无时无刻地感受着来自您的勇气和力量,去闯过一道道难关,实现一个个理想。您的形象深深地在我的记忆中烙下了烙印,直到永远。
五、课堂练习
(片断写作,如写一写习作的开头或一件事的经过等,此步骤视实际教学时间选用)
六、实战演练
课后完成作文
第五篇:2018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
专题五
记叙文中的议论与抒情
记叙是记叙文中的主要表达方式,议论、抒情在记叙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升华,起到点明主旨的作用。一篇优秀的文章应该有一定的深度,这个深度靠议论、抒情来得以落实。
(1)记叙文中的抒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情者文之本也”。感情真挚是写好记叙文的基础,情真则文动,情虚则文死。
抒情在记叙文中的作用,A 抒情用在写人、叙事、写景散文的开头,能使文章充满抒情色彩。
B 在记叙、描写中穿插几点抒情,有助于理解、理清作品的思路,增强文章意脉。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春》的结尾部分:春天像……,春天像……春天像……
情感的表达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即不加掩饰,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往往要化虚为实,不言情而言他,却又处处含情,隐而不发,却在字里行间真挚流动,往往有动人的艺术效果,这样的感情也往往更为真挚动人。
间接抒情通常有下面几种方式:
化情于人(肖像、动作、语言、声音、行动):如《让我走远看看你》中“你又骂骂咧咧地责怪我不会买圆规,硬是自己上街重新买回一个最好用的,亲自送到教室,然后转身离开”。父亲对于我的爱,全在他的行动中完整地表现了。
化情于物,化情于事:如2008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浸泡过的陈山楂》中“长大后回到城里,再也没吃到陈山楂。外婆有次来看我,带来了。我无意中发现,外婆皱纹满布的手上有一道道的割伤,我知道,她是到林子里,到枯桠之间,帮我带来的,‘这香甜。’外婆说,‘陈山楂变少了,难找啊!’外婆笑着,我却哭了。”外婆对我的爱都浸在采摘的过程和陈山楂这一事物中了。
化情于景:如2008年江苏高考作文《好奇心》“石库门的深处有叮咚的泉响,江南的小姑娘抱着琵琶哼唱不已。她的指尖像这门前的流水,灵动而不留痕迹,只留下几缕清音。隔壁的老太太梳了光亮的发髻,提着篮子出来,一口吴侬软语:‘张家姆妈,走啊,今朝端午买粽叶去喽!’”江南的魅力婉约中字字都透着作者的喜爱。
(2)记叙文中的议论
记叙中的议论往往用来解释生活中蕴含的深刻哲理,或者是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启迪,只要灵犀一点即可,但却有使文章深刻、格调高远的力量。如2008年江苏高考作文中“因为有了好奇心,我们的世界远比果壳广阔得多。”
以下从三个方面具体谈一谈它们的作用。
A 议论用在记叙文的开头的作用
这种议论起着开宗明义,提挈全篇作用。
B 议论用在记叙文的结尾的作用
这种议论一般是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点明和加深所叙之事的意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有的议论用在记叙文的结尾是为了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有的议论用在记叙文的结尾既是对全文的总结,发出号召,又是点明或深化中心思想。
C 议论用在记叙文中间的作用。
记叙文是以记叙为主,然而能在记叙中恰当的穿插议论,会使文章锦上添花。在记叙文的段与段中间穿插议论,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大凡高明的作者总喜欢在记叙进入高潮之后来一段精辟的议论,或突出性格,叫人起敬;或点明事理,引人回味;或触景生情,让人慨叹。就如鲁迅在《故乡》的结尾写道:“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可谓妙笔生花。
我们可以自发议论,也可以引用名言、警语、诗句收尾,着意于引申文章,揭示某种人生的真谛,用三言两语,表述出或含义深刻或耐人寻味的哲理或警策性内容,使之深深地印在读者心中,起到“言已尽,意无穷”的效果。记叙文中的议论务必少而精,尤其要做到语言精练,否则就会喧宾夺主。
(3)如何处理好记叙、抒情与议论的关系
首先要把记叙的人和事写具体,写生动。记叙是议论的基础,如果记叙本身缺乏具体生动的描述,议论也就无从深化。
其次是议论要紧扣记叙的内容,自然贴切。记叙中的议论是为了帮助读者对记叙部分有更深的认识,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三是议论要言简意明,恰如其分。记叙文中的议论是起辅助作用的,要点到为止,不可长篇大论,否则反会喧宾夺主,影响了中心的表达。
第四,在记叙中,抒情和议论常常是并存的,管是记叙中的抒情还是议论,都必须以记叙为基础,为依据,以便更好地表达文章的思想内容。【例文】
路是月的痕
依稀想来,已有几年未踏上这一条洒满月光的小路了。小路是父亲亲手用鹅卵石铺成,在月光下泛着朦胧柔和的光。路的那头,连着那河边的小屋,连着我的父亲。父亲啊,你是否依然执着地坐在岸边,哀怨地吹着笛子,等着儿子的归来?
父亲爱好吹笛。小的时候,父亲的笛声载满了我童年的乐趣,像那条丝带一样的小河,牵引着我的童心在父亲爱的港湾里一晃一悠。父亲很疼我这个唯一的儿子,老喜欢用粗糙的双手捏我的脸蛋,不顾我疼得哭起来,还兀自傻呵呵地笑。每天的日暮,父亲带我到河边的草地上放牛。父亲常常放开牛绳让牛自己吃草,自己便从背后的草篓里摸出笛子,鼓起腮,吹出世间最美妙的音乐。我就靠在父亲腿上,看着天边的夕阳将父亲的头发染上点点金色。我爱父亲,父亲的笛声最美。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讨厌起父亲,讨厌他满嘴烟味,讨厌他的黄牙,讨厌他背个草篓到学校找我,还从窗外傻傻地盯着我看,我还讨厌他没有本事,只知侍弄几亩薄地,连我的学费也没能赚回。我和父亲逐渐隔膜了。在被我吼了几次后,父亲不再打着赤脚去学校看我,不再唠叨着让我好好学习。他保持沉默,而打破沉默的唯一方式就是吹笛,如怨如慕,而在我看来,这又成了不务正业的标志。
我到外地上学去了。离去前一天晚上,我走上那条熟悉的小路,感觉到一丝眷恋与不舍。路像是月光在地上划过的痕,也划过我的心,几年时间里,我未回过一次家。母亲在电话里告诉我,我走后,父亲整日像掉了魂似的,茶饭不思,只知去河边吹笛子。最终,我应母亲的请求回到了家。回家里已是夜晚,月刚升起,当我怀着无尽的思绪在小路上行走时,遇到了等我的父亲。我忽地一下子哭出来,紧紧抱住了父亲。我请求父亲给我吹笛,父亲答应了。哽咽的笛声又在耳畔响起,响在洒满月光的小路,勾起我的回忆。我感觉到父亲眷眷的爱子之心,感到愧对父亲的笛声,父亲爱我,爱着自己的儿子。他为我吹了十八年的笛子,而我此刻才发现它和我的心竟产生如此强烈的共鸣。
路很美,很美,是月划过的痕。月是路的魂,父亲的笛声是我的心魂!
【点评】作者调动了叙述,描写,议论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表现生活,并且化情于物,化情于景。文章中的月,路与笛声既构成了朦胧的意象美,又成了结构全文的线索,特别是笛声,既是父亲情感的宣泄,又是“我”认知的对象,还是刻画“父亲”性格的道具.父亲带“我”放牛时用笛声抒发“美妙”的感情,父亲与“我”有隔膜时用笛声传达“爱子之心”.由于作者十分熟悉农村生活,所以文中描写逼真而感人,如“日暮听笛”,月下路景"等,其悠远的意境,优美的语言,深挚的浓情,无不留给读者美好的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