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命中的“不确定”与“确定”
生命中的“不确定”与“确定”
—读《沉思录》有感
也许你不知《沉思录》,也许你更不知伟大的马可.奥勒留,但你肯定听说过凯撒大帝,他就是古罗马帝国伟大的皇帝,一个比衰落时代罗马帝国更加被后人所景仰的帝王,一个比那个时代的罗马帝国更加完美的君王。虽然他的勤奋没能够挽救行将倒下的帝国大厦,但是他留下的《沉思录》却成为西方历史上最为感人的鸿篇巨制。《沉思录》已经成为多国领导人的案头书,更是成为我们前国家总理—温总理翻阅上百遍的案头书。
作为一个普通的爱读书的人,我很高兴能够与《沉思录》相遇,就像彩霞与落日相遇,就像生命与希望相遇,就像探索与发现相遇。在安安静静的深夜里,我会偶尔地畅想几千年前的那个羁绊于宫廷权贵的马可.奥勒留,感受到一个庞大帝国的君王那种对国家、对人民、对权势、对生命的沉思,对着时空发出的呐喊,对着生命投射出的敬畏。(1.1)“不确定”意味着什么
“不确定”意味着随机性,意味着惊喜,当然也意味着惊恐,意味着梦想的升起,当然也意味着梦想的破灭。人们既害怕“不确定”给自己带来的手足无措,给自己带来的关于在这个世上所获得的生命、名望、权势、情感等领域的不利。然而,“不确定”却又给人们带来了希望,人们不会满足一成不变的生活,人们讨厌千篇一律,积极地追求变化,那么为什么我们一方面渴望生活中的“不确定”带给我们的惊喜,另一方面又为什么拒绝“不确定”带给我们的困扰。一言以蔽之,就是渴望获得生存并且高质量的生存的本能驱使着整个人类在不知疲倦的探索着自然,各种科技、各种发明、各种文化思潮都会在每个时代打上烙印。我们可想而知,当下的苹果公司会继续推出iphone6、7…XXX系列,终有一天,这个如日中天、不可一世、舍我其谁的巨头也会像昔日的摩托罗拉、诺基亚一样轰然倒塌,即便是微软这样的帝国巨鳄也会夕阳西下,但是取而代之的会是新的名称为XXX的后生,因为人们探索自然的脚步不会停下,因为人们求生的本能不会失去,人们需要更高效的手段保证自己的生存,因为自然可畏,无穷无尽的宇宙太深邃了,一个地球尚未彻底了解,更何况浩渺的宇宙。
生命权当做是时空的一次非线性变换,一次时间游码的单向滑动,一个历史车轮的不停滚动。无论是变换,还是滑动,甚至是滚动,这一过程就像巨大的天体,吸引着全球上亿的人,准确地说是全球所有有生命的个体,每时每刻都有生命诞生,当然也就有生命离去。且不问这是否是时空的一次宏观循环,是否是大自然的又一次重组,我们都深知每个生命体在时空坐标上都有大致的生命时间区间。伟大的人,伟大的事,伟大的物,在每个时代都有烙印,却终究难敌苍穹无边的时空,因为敬畏时空,所以珍惜生命,因为生命确定会消逝,所以我们希望能够在生命中留有一些“不确定”,留有一些惊喜,留有一些想象。(1.2)“不确定”根深于生命之中
“不确定”与我们形影不离,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都在为掌握自己的命运而努力地奋斗,为了未来能够如自己所期望的那般,人们不愿意迎接未来的“不确定”。在两性之中,人们常常会有“女人心,海底针”之感,关于这个问题,实际上好多的关于婚恋心理方面的书籍都会提及,但它们给出的答案并不是十分令人满意,我觉得除了众所周知的性格、环境、价值观等等因素之外,还有就是根深于每个人生命深处的对于“不确定”的敬畏,人们希望事物处于自己的控制之下,尤其是处于心理接受与应对的范畴,人们对无助感,尤其是威胁生命的无助感恐惧万分。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好莱坞灾难大片中窥见一斑,人们在不可抗拒的灾难面前是多么的惊恐万分,当然基于现实需要,导演不会让所有演员死去,总会塑造一两个英雄的人物,这和千万年前我们的祖先面对自然无助时求神拜天的举动如出一辙。我们女性同胞的祖先,在自然生存面前缺乏强壮的躯体,因而因适应进化选择而具有细腻、丰富的内心活动的能力,这一点我们男性同胞遥不可及。正是因为对生存“不确定”的恐惧,男性世界在自然选择下有了更多的荷尔蒙,有了强壮的躯体,因而男性世界注定是强势的,是竞争的,合作是因生存所需,竞争是因资源而生。每个生而为男性的个体都会在很小的时候接触男性在自然面前的生存之道,我们努力打拼为何,为了富甲一方,为了报效祖国,为了保护身边的亲人,为了这个为了那个,其实说到底是为了生存,为了高质量的生存,为了应对生命中更多的“不确定”,人们不遗余力的获取更多的资源,增强自己生存的能力。而在女性世界,没有了可以对抗自然的强壮躯体,她们敏感带有预测性质的心理渐渐适应了自然。所以,她们的内心极其复杂,因为并不强壮的躯体无法对抗生存威胁,所以内心的防御必然坚固。这就是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中,在灾难面前,往往创造生命奇迹的是我们伟大的女性同胞,她们的耐性和毅力足以令人敬畏。正是因为无力独自对抗自然生存的威胁,她们必须善于选择,善于掩饰,这一切皆因自然选择,并没有什么好与坏之分。
在现代两性情感中,人们常常谈论“追”,之所以说是“追”,是因为原始的先辈们就这样在奔跑中求得生存,是因为男性进化为“进攻”的群体,是因为女性进化为“选择”的群体,两性相处之道会因为物质世界的丰富与发展而不断变化,因为物质的繁荣,因为社会的文明,原本处于弱势的女性群体踏上了和男性群体一样独自面对自然的漫漫生存之路,她们开始意气风发,开始自信满怀,开始意识到发达的大脑也可以对抗生存的威胁,作为男性群体的我们应该欢迎她们的加入,因为两性的合作,人类在自然面前生存与延续的可能性大大增强。然而根深在她们内心中那种对于“不确定”的恐惧无法散去,原始社会如此,即便是发达文明的今天依然如此,几乎每个女性都有一个英雄情结,大多投射在她们和蔼可亲的父亲、疼她呵护她的男朋友、终生相伴相濡以沫的丈夫身上,甚至是电影里的男主角,更不可思议的是那个英雄可能是她们自己塑造出来的完美形象。一切皆因对于生存的“不确定”,对于求生的本能,社会与人都在围绕这个主题悄无声息地进化!
(2.1)“确定”隐藏于生活之中
生命中的确定性实际上是一种约定,是一种无形的生命法则,它有利于生命的生存,人们害怕自己一无所知的事物,因而人们拼命地学习掌握各种生存技能,发明各种技术手段,在对自然的探索和征服的过程中,人们发现了解的事物越多,不了解的事物更多。社会的运行有其规律性,我们都知道利益尤其是经济利益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当然哲学上也会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其实不管哪种说法,只要在一定的时期能够有助于人们提高生存的能力、改善生存质量,那些不过是名词而已,那么隐藏在什么价值规律呀,什么博弈策略呀、什么文化影响呀等等规律之后还有什么呢?我们学习掌握那些技能可以生存、可以交流、可以发展、可以更好的生存,但真正推动人们永不满足的探索自然并不是利益本身,而是并不为大多数人所意识到的对自然的“不确定”。因为“不确定”,人们感到手足无措,人们大都不喜欢超出自己的能力甚至是超出自己意识的事物,因为我们无法确定那些事物会不会威胁到我们的生命,当然,随着社会与生命的进化,人们抵御威胁的能力在增强,所以现实生活中,大家都不会觉得受到威胁,那是因为“确定性”,是因为社会常识,因为我们的后天学习让我们知道哪些是具有威胁性的,哪些是安全的,所以正是害怕客观自然的“不确定”性,害怕自然将我们像地质灾害时期的恐龙一样灭绝。当然这种担忧不会显现(不过,好莱坞的灾难大片却十分亲睐),但却深埋在每个生活在地球上的有意识的生命个体中,就像再怎么驯化的动物都不会湮灭其与生俱来的野性,人类也是被自然“驯化”,(当然叫进化选择更加容易被接受)人类也不可能失去因害怕生命受到威胁时而采取趋利避害的本能,所以人们才会拼命地学习、拼命地开发各种工具,发明各种科技,希望通过人们的努力能够掌握更多的“确定性”,保护自己,提高生存的概率,改善生命的质量,因此从这个方面来看,争论已久的人性善恶论也是没有必要的,一切皆因生存之道。(3)“不确定”与“确定”的平衡
人们通过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这两条途径在有限的生命中实现生命的意义,通过在追求“不确定”与“确定”的平衡过程中推进着自身的延续,只因为生命不息!伟大的自然,崇高的生命,深邃的宇宙,愿俯首仰望,继续学习与关注生存之道,生命之道,生活之道。
2013-11-5
于离开校园之际
第二篇:《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的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目的是经历,猜测,实验,收集与分析的过程,初步体会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或者是确定的,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本着新的课改理念,在教学中,我意在改变教师垄断课堂的局面,给学生创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气氛,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教学中来。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合作者,基于上述理念,结和本节内容,在教学中我采用以下方式:
1、激情引趣。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创建不同的情趣。情趣的创建取决于教材,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情,同时通过游戏和实验,贯穿整个学习过程,这样运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并不是很难的事情,从而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2、我十分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己动手实践是学生智力的形成和思维内化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本节课的新知构建中,从始至终,我是让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去获得基本知识和思想方法。同时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让学生体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相互帮助,互相协作的本领。同时通过合作,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民主的平等关系。
第三篇:生命中的轻与重
生命中的轻与重
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有感
人们常常感叹生命的沉重,活着总有一种不堪重负的感觉,而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这本书中,我领悟到:人生就是履行责任,背负重担,勇敢地担起生命之重。书中提到“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当我们不去背负重担的时候,这种没有任何责任和负担的轻松就是生命的空虚和空白。作为人,这种轻松当然就是比沉重更不能承受的。很多名人都曾说过:人最不能忍受的就是空虚。
背叛是轻、责任是重。书中的主人公特蕾莎是一个生命之重的人。她对爱情专注、对丈夫宽容、对事业执着、对善恶明断……,在种种道德规范之下艰难地活着,以至在那个没有美和真爱的时代,最后只能在一条狗的身上找到人间的牧歌。既使在这种情况下,特蕾莎还满怀着内疚的心情检讨自己是否对他丈夫太苛刻?她始终恪守着自己的人生戒尺!在种种惶恐之下消耗着自己的生命。与之相反,她的丈夫、她的好友则是生命之轻的一类人。是一些飘浮在半空的人,他们没有任何责任和负担的约束。她的好友萨比娜为了逃脱自己的责任和负担,背叛亲人、丈夫、爱情、祖国。在一次次背叛当中,享受着没有责任而轻盈的生活。但当一切背叛之后,生命出现了极度空虚。最终压倒她的不是生命之重,而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然而,书中的各种人物不管结局如何,在他们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反对俗媚。俗媚是轻、脱俗是重。在生活中,俗媚与脱俗是两个完全没有界限的概念。俗与不俗,仅在一念之间。也许,一个事物,极少人拥有它时,自然超凡脱俗,但当自以为脱俗的人多了,自然就变得俗不可耐了。因此,一个人不可能做到绝对意义上的“脱俗”。在俗与不俗的较量中,很多人会选择俗媚的轻松。但权衡之下,我们更应该承受脱俗的重量,至少生命的载重量完全大于脱俗的重量。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
生命的轻与重到底是什么?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在我心中忠诚是重,责任是重,灵魂是重。在人生道路上,总会遇到生命的重担。面对重担,我们与其像一个懦夫般地逃离,倒不如避开这无可救药的生命之轻,勇敢地去担起生命的重担。
蹉跎岁月,流金年华,更需要我们去品味生命之美,去释放那些虚无缥缈的生命之轻,去承担那些属于勇者的生命之重。
第四篇:生命中的苦与乐
生命中的苦与乐
生活是不平静的,随时都会掀起风浪,考验你的意志,锻炼你的性格。只有勇敢的人才会博浪前进。没有人无端寻求艰苦,没有人真正厌恶欢乐,最大的欢乐,通常包含在巨大的艰辛之中,犹如明珠潜入深海,宝藏掩埋山岳。
早春,当雾尚未完全消融,万物尚未苏醒的时候,柳树的枝条还是铁灰色,可如小粒般的新芽已经顶着严寒冒出来。它就是报春的最早的使者,万物峥嵘的自燃之春就是从它开始的。万木丛中的花花草草也随着冬天的离去而到来。在棉花地里遍地都写着两个字:“突破”,他们经过长久的默默经营、吮吸、积累,所蓄积的全部精华,就要在一刹那间展现,这是怎样激动人心的时刻!他们经历了风吹雨打,苦中藏乐。没有希望的苦是地道的苦,苦得没有价值;有理想有希望的苦,总是苦中有甜,苦中有乐。
奈何时光如流水,既来之,则安之,在磕磕碰碰中我度过了十五年,生命如歌,有高潮,有抒情,有感伤,我们痛并快乐着。在家里有父母的呵护,我们很少受到伤害,过着享受,无忧的生活;在学校一切的一切都由自己承担,磨练我的意志,让我习惯受规矩的压迫;在学习上,我一直找寻那个“突破口”;我伤心绝望过,我信心十足过,这风雨交加的日子对于我脆弱的心灵,何尝不是一场意志的考验,身心的折磨,当我坚持认真上好一天的课程时,当我们收获很多知识时,心中涌现出无比的欢乐,庆幸自己的坚持有价值,生活也从此变得丰富,充实;我很累,很累,同时我也很快乐。
靠父辈的给予,他人的恩赐,侥幸的获取,都不能给你带来自豪,不能体现你自身的价值,所以我决定到艰苦的环境中重新起步,在恶劣的条件下接受磨练,踏着苦与乐的节拍,高唱一首生命进行曲。
生命中不是永远的快乐,也不是永远的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好比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感谢未完待续的生命!
重庆市万州区中学初三:幸欣志
第五篇:爱在生命中绽放
爱在生命中绽放
——读《生命流泪的样子》有感
良村中心小学
五(2)班
欧阳雅丽
指导教师:谢端香 爱像一朵绽放的百合花,倾吐着它那浓郁的芳香,纯洁而清新,虽然没有蝴蝶花的绚丽、玫瑰花的娇艳、秋菊的坚强、兰花的高雅,但它却有本身独特的芳香,冰清玉洁。同学之爱,老师之爱、举手之爱……爱的百合花开遍了整个世界,而人间那份浓浓的母爱的花香更是沁人心脾!
暑假我看了一本书,名叫《生命流泪的样子》,读了这本书,我觉得最伟大的爱是母亲的爱。书的主人公盛欣怡是一个性格软弱、心地善良的女生,她原本有一个幸福快乐的家庭。然而,天有不测之风云,盛欣怡的妈妈得了不治之症,这一场飞来的横祸,使十二岁的盛欣怡体会到了命的残酷,爱的深刻含义。她明白母爱和父爱是无私的,她懂得了爱是生命的绽放。在她妈妈生病的时候,她二十四小时照顾这妈妈,妈妈一叫:“欣怡”盛欣怡就来到了她妈妈身边听命令。就在这每次的呼唤中,盛欣怡体会到了生命的残酷……读到了这里,我很佩服盛欣怡,因为她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使妈妈在危机关头的时候帮助了妈妈,让妈妈以为自己还有第二次生命。
有一次,盛欣怡正在学校的教室里面上课,突然,盛欣怡的班主任老师来到了教室叫盛欣怡收拾好书包她走,来到了教室外面,看见她的姑妈和姑丈在外面等着。来到了姑妈的面前,姑妈对欣怡说:“欣怡呀,你妈妈刚才去世了。”欣怡一听到了自己的妈妈“已经去世了”这一句话,马上说:“不可能的,我妈妈昨天还是很有精神的这么会去世了,一定是你们在开玩笑,快告诉我真实的情况。”盛欣怡一边说一边流眼泪。最后,她还是和姑妈一起去看她妈妈最后一面。就在这个时候,盛欣怡已经成长了,在悲痛中成长。她明白,妈妈的心愿,在苦难中成长才是真正的成长。盛欣怡在妈妈去世后变得坚强,她要让妈妈在天堂看见她成长的快乐。
读到这本书的末尾我哭了,不禁为盛欣仪的遭遇而感到同情,对我们来说,过早失去父母,是人世间最残忍的事情,不过,生命和死亡联系在一起,就如同四季的叶子,春天新鲜的叶子长岀来,到了秋,它们就会凋落和飘零,到了冬天,那些枯叶就会融进大地,用它们全部的生命之爱孕育来年新的生命......地球上的生命的轨道大致都是如此。我和她差不多大,但是有点不相同的是我有妈妈却没有爸爸。爸爸在我4岁时和我妈妈离婚了,但我也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我读完这本书后,才体会到妈妈对我深深的爱,不但体现在物质上,还有很多细节,很多看不到的爱,包括妈妈平时的唠叨和指点,现在我才知道我是多么幸福!
生活中妈妈的爱像云一样紧紧地包裹着我,把我包围在爱的空间里,给予我勇气,给予我信心,给予我力量......母爱是最伟大的,最无私的!在这里,我要妈妈说:妈妈,谢谢您。因为有了你的付出,才有我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