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书信帮助对留守儿童的教育 邢书文范文
书信走进留守儿童的心灵 顾官屯中心小学 邢书文
摘要: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我发现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书信教育”。关注留守儿童,需要关注他们的学习、生活、成长、思想变化、心理发展等,对他们的教育应该是一种走进心灵的教育,满足他们的生活需要,健康需要,学习需要和心理需要。所以,我们就用“书信”走进了留守儿童的心灵,书信成了留守儿童和父母沟通的纽带,成了老师和家长沟通的桥梁。
关键词:
留守儿童
书信
效应
沟通
桥梁
随着农民工纷纷进城务工,产生了一大批父母常年不在身边、留守家中的学生——农村“留守学生”。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留在家中,成为“隔代教育”,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成长。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成为我们面对的一个新的课题,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和更多的关注。
一、留守学生主要存在的问题:
1、学习较差。由于这些孩子在留守期间是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的,这些老人年龄普遍偏大,身体不好,文盲的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由于年龄一般相隔近50岁,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
2、性格缺陷。通过调查发现,在留守儿童中,放纵溺爱型家长的比例比其他儿童中的比例要高得多。究其原因,主要是监护人管不了,不会管,外出父母则管不到,留守学生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
3、心理障碍。留守学生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这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极为
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
自从我们联校开展了《书信在小学教育中的作用》这一课题研究,我们发现其最直接、最有效的教育手段就是“书信教育”。简单地讲就是用心达到一种教导的“书信效应”。
教育本就是一份责任,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不能离开老师的教导,不能缺少家庭的关怀,学校除了知识的传授和学业的管理外,也要给予心灵关怀。关注“农村留守儿童”,需要关注他们的学习、关注他们的生活、关注他们的成长、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关注他们的心理发展轨迹、关注他们的良好人格培养。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应该是一种走进心灵的教育,满足他们的生活需要,健康需要,学习需要和心理需要。所以,我们就用“书信”走进了留守儿童的心灵,书信成了留守儿童和父母沟通的纽带,成了老师和家长沟通的桥梁。
二、书信帮助留守儿童的对策
1、书信帮助我们做好监护人工作,形成家庭学校合力共管
父母及其它监护人是“留守学生”生活、教育的重要依靠力量,对留守学生教育管理赋有法定义务和责任,他们的监护情况如何,直接关系到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每学期开始,我们班主任都会给每个学生的家长写一封公开信,告诉他们教育管理“留守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增强他们关爱“留守学生”,重视孩子健康成长的责任心和紧迫感,督促他们依法履行监护义务,与学校一起共同关爱和培育“留守学生”。平时也通过书信与监护人及时沟通“留守学生”学习、生活、思想、行为、情感等方面的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共同商量解决办法,及时化解矛盾,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互相促进,形成合力。下面是一位家长写给老师的一封回信: 尊敬的邢老师:
您好!
我是李吉福的妈妈。我知道吉福的学习成绩很不好,我也知道您也没少教育他,关心他。作为老师的您和我们家长一样,都是恨铁不成钢。对于李吉福的贪玩,不学习,是我做家长的失职,我光顾着忙厂里的生意了,没有及时对李吉福进行教育。邢老师,是你的信让我意识到了孩子比赚钱更重要,谢谢你!让我们一起努力吧教育好孩子吧!
邢老师,因为我感冒很厉害,正在医院输液,去学校与您对面说话不方便,改天我一定到校和您交谈。
学生家长:王霞 2012年2月28日
2、书信成了留守儿童与家长沟通的渠道 有相当多的父母一年才能返家一次,甚至有的父母常年在外不回来,认为给孩子吃饱、穿暖、有学上、有书读就万事大吉了,忽视与孩子的心理沟通与交流,导致孩子对父母很陌生,亲情关系出现了障碍。即使沟通也是依靠电话(农村现在还根本没有普及网络),但口头语与书面语是有很大的区别的,且通电话的过程中往往也会有监护人在场,学生难以敞开心扉诉说。也许正是这种“咫尺天涯”的距离感,使孩子无法充分感到人间最为珍贵的亲情滋味。为此,我们组织指导了学生给远在异乡的父母写亲情书信,以此给留守孩子与父母的心灵沟通创设平台,孩子可将平时在生活中想说却又因为种种顾虑而没有说出来的话畅快地表达出来,以达到互相交流感情、消除隔阂、增进了解的目的,使亲情在彼此交流中得到培植。学生给父母写的信,可以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可以倾诉自己的烦恼,可以表达自己的愿望。同时鼓励家长、长辈对学生的书信要进行回复。我们要求全校的留守学生,每个月要向父母写一封信,并安排一定的老师对信的内容加以指导。使他们的感恩之情油然而生。下面是一对即将出外打工的父母写给孩子的一封信: 我亲爱的孩子:
爸爸妈妈为了生活不得不再次和你说再见。宝贝,没有爸爸妈妈在身边的日子你要多多的学会照顾自己。世界上的万事都是互相效力的,没有我们在你的身边你一定已经有了独立生活的能力,爸爸妈妈更相信你一定比同龄的孩子更懂事。你在爸爸妈妈眼中是最棒的小孩。你和爷爷奶奶就是爸爸妈妈唯一的牵挂。
爱你的爸妈
下面是一位学生写给他爸爸的一封信及他爸爸的回信: 爸爸:
您好!
首先,我要对您说声:“爸爸,您辛苦了。” 我知道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您每天起早贪黑地去上班,在班上,您每天都要上五十多米的高架子,给人家做电气焊。上学的路上,寒风吹到我的脸上感觉很疼,您在这么高的架子上,也不知道您的脸有多么的疼。有时,您为了多挣点钱,就给人家加班,一干就是一天一夜,我心疼得都流下了眼泪。
记得有一次,天刮着大风,外面很冷也很黑。您说:“我已经有一个多月没有回家,今天回家看看。”我听了很是兴奋,到了晚上怎么也睡不着。我等啊,等啊,等了您很长时间,也没见您回来……等您回来的时候,我已沉浸在梦香里了……爸爸,我好想您啊!
记得有一次,我问您:“爸爸,您什么时候最高兴?”您抚摸着我的头说:“我儿子考好成绩的时候。”所以,我要立志学习,绝不会让您失望。
最后说一声:“爸爸,您太伟大了!”
您的儿子:张成龙 成龙:
你的这封信太感人了,读着你的信我有一种心酸的感觉。没想到你小小年纪,心思如此细腻,感情如此丰富。成龙,你年龄这么小就能体会到父母的辛苦,这说明你是一个很懂事的孩子,爸爸、妈妈有你这么一个懂事的儿子,是我们的福气,也是我们的骄傲。
爸爸
3、书信打开了留守儿童的心扉 留守儿童出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生活上学习上有了问题没有一个可以咨询的对象,所以造成很多孩子内向,受了委屈都藏在心里,不合群、孤僻等性格。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在班级设立了“知心话信箱”,让孩子用笔记录自己遇到的困难、需要的帮助以及心理上的一些问题。这样不但有助于老师及时了解班级内留守学生心理上的一些情况,也能够有针对性地帮助到他们。下面是一位学生写给老师的一封知心信: 邢老师:
您好!
我和刘思文为了一件小事吵了起来,好几天谁也不理谁。后来,她趁我不在的时候,偷偷地写了一张绝交条,放到了我的位上。过了一会,我来到了学校,同桌胥洋看见我说:“丽源,刘思文写了一张绝交条放到了你的位上,你快去看看吧。”我听后飞快地跑到教室,拿起绝交条,连看都没看就把它撕了。当时,我非常生气,趴到课桌上哭了起来。从那时起,我就下定决心,这辈子再也不理她了。
过了一段时间,她不好意思的走到我跟前说:“我们两个再一次做好朋友好吗?”当时我没有理她,她扭头就走了。老师,您知道吗?我心里很愿意再跟她做朋友,就是不好意思说出来,您说,我该怎么办?
您的学生:高丽源
2011年12月3日
老师的回信: 丽源:
很高兴又收到了你的来信,谢谢你对我的信任。
你想和思文重新和好,重新做朋友,可是你又不好意思当面说。这很好办,你可以给她写封信,把你的想法告诉她,问题就解决了。老师相信思文看了你的信一定会很高兴的。赶紧行动吧!
期盼着你的下一封信。
邢老师 曾有调查显示,约有三分之一的留守儿童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留守儿童心理极易出现偏差,由于长期和父母分离,使他们在心理和生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情绪消极,孤僻任性、自私冷漠,极易产生叛逆、厌世情绪。我也做过类似的调查,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身心发展尤其是品德、心理健康成长方面存在的问题正日益突出,留守学生转化为问题学生的情况非常严重,这就需要班主任细心耐心的付出。我在阅读学生的知心信中发现:大部分留守儿童认为他们最大的苦恼是孤独,平时想跟父母说句心里话都没机会;“受委屈无人倾诉”是学生面临的最大困难,对父母的依赖是孩子的本能。这种基本需要在得不到满足时,孩子容易陷入悲观、自卑等消极情绪。通过让他们写信,实际上更多地给予他们倾诉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回信给予他们适当的安慰和鼓励,有时给他们出出小点子,以化解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出现的尴尬。
有一句话说得好:没有天才的孩子,只有天才的父母。孩子未来的路是家长用爱心铺就的,在父爱和母爱缺乏的情况下,我们老师责任重大,把孩子培养成才是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希望。
第二篇:浅谈教师对留守儿童教育的作用
浅谈教师对留守儿童教育的作用
——关于我校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几点探索和尝试
潘 冬 江苏省泗洪县界集实验小学 邮编:223900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涌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
本文旨在纠正留守儿童的行为偏差,健全人格,感恩父母,提高留守儿童个人修养及其学习热情,树立留守儿童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留守儿童团结协作,乐于奉献的精神,增强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一、存在问题
留守儿童的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的儿童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朋作为临时监护人,甚至还存在无人监管的现象。这个群体的孩子由于家庭生活和父母教育的缺失,在家庭、在学校、在社会上已经造成一系列负面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如下几个方面:
1、生活现状令人堪忧。留守儿童家庭大都不太富裕,外出务工的父母大多从事体力劳动或做小生意,收入微薄,致使这些家庭生活条件差,加之老人素有节俭的习惯,多数留守儿童的生活标准比较低,很多孩子营养跟不上,生活质量差,这严重影响了孩子的智力发育和身体健康。
2、自控能力差。家长外出,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管理不到位,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理,只要不犯大错误,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孩子的生活、学习无人督促,造成行为偏差。这些孩子在家不听监护人教导,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等现象发生。
3.亲情缺失严重,心理发展异常。青少年期是个性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的关爱,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青少年个性的健康发展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是,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缺少交流,使他们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生活中的烦恼无法向亲人倾诉,成长中的困惑无法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鼓励„„久而久之,无助感、失落感和被遗弃感逐渐形成,严重影响着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他们在个性心理上表现极为异常,有这样两种典型症状:一是性格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二是脆弱、脾气暴躁、冲动易怒。
4、部分留守儿童学习成绩降低,行为习惯变坏。尽管有许多留守儿童也表现出了强烈的求学愿望,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绩。但是大部分留守儿童学习退步,成绩不理想。这主要是由于心理问题的干扰以及学习自控力较差所造成的。绝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反映在家里无人督促学习,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不讲卫生、不听监护人的话,顶撞祖辈、不服管理、逆反心理强。
5、安全感降低,安全问题突出。由于大多数留守儿童是由年龄偏大的祖辈监护,甚至有个别儿童无人监护,使得他们没有安全感。一些留守儿童因父母不在身边,经常受到同学、邻居的欺负;一些留守儿童患病不能及时治疗,遇到意外情况不能得到帮助,安全隐患增加。
二、探索和尝试
针对留守儿童存在的这些现状,我校在对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中做了如下几点探索和尝试:
1、发挥班集体在留守儿童教育上的特殊作用。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在于引导他们建立健康、乐观的心理状态,锻炼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从而促进他们自然、顺利成长。为此,学校制定“留守儿童”工作计划,班级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班主任及配班教师作为“代理爸爸或妈妈”,在班级中选用独立能力强的孩子担当“班哥、室姐”,并扩大他们的影响,发挥他们的辐射作用,让他们在老师、学校的引导下自己管理自己,从而培养他们自我锻炼的能力。这样,既可增加心理倾诉
渠道,增进伙伴之间的友情,又可找到“家”的感觉。
2、让全体师生用爱心来影响留守学生。缺少父母在身边的关爱,留守学生的心理是孤寂的,师生的关爱正好弥补了这个缺陷。教师适时家访,上门嘘寒问暖、辅导功课,同学间相互协作,结对子,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让留守学生感到父母不在身边,胜过父母在身边的家的温暖,让他们孤独的心有所依靠。
3、建立完善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在留守儿童的成长中,学校要负起更大的责任,必须建立完善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以培养留守儿童健康的心理。我校在县教育局的统一要求下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和成长记录袋,对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活动中的表现及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登记,以实现对农村留守儿童成长道路上监护的缺位。同时学校建立相应的心理咨询辅导室并设有“心语信箱”,定期为这些留守儿童做心理辅导,及时发现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针对留守儿童不同的家庭情况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我们每一位教师把所观察到的留守儿童在学习进步、心理变化、世界观,人生观演变等多个方面的信息都记录在案,形成了留守儿童的成长袋。力求让外出务工父母更好的了解自己的留守孩子,能够安心在外工作。
4.开通“亲情热线”,加强感情交流。亲人之间的感情,父母对子女的直接教育,对孩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很多时候,孩子的需要不是物质上的,而是精神上的。过度的物质满足和经济供给往往为子女的越轨行为制造了温床,提供了条件,使他们难以抵制外界的诱惑。家长跟学校经常保持联系,共同承担起教育责任。学校与中国移动共建“平安校园信息平台”,为每一位学生,尤其是“留守儿童”免费开通每月200分钟的“亲情通话”时间。在交流沟通的方式上,除了“亲情通话”联系外,还为留守儿童提供了视频通话与贺卡书信等沟通方式,更多地注重与子女的感情交流和心理沟通,从精神上关心子女的发展,这对于孩子的情感发展非常有帮助。
5.开通校园广播站,感受集体温暖。充分利用校园“红领巾”广播站宣传发动和互动交流的作用,留守儿童自己办起了“点歌祝福”等节
目,锻炼能力,和谐共处。班级还开展了“留守儿童集体过生日”等活动,让留守儿童真切地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6.建立“家校互动”,推广教育经验。教师借助家访和家长会的机会,与家长或“临时监护人”互动,指导“临时监护人”科学的教育方法,推广那些富有经验而又行之有效的育人方法。让他们当好孩子的引路人,对“留守儿童”及其家长和整个社会负责。
通过这些措施,多管齐下,对留守儿童从思想上疏导,学习上辅导,生活上指导,言行上引导,并在生活上帮助,情感上沟通,习惯上培养,品德上塑造,让留守儿童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提高其学习热情,降低留守儿童的逃学辍学率;增强其学习的自觉性、进取性和集体荣誉感;纠正其行为偏差,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其能够自我约束,合理安排时间,逐步养成团结协作,乐于助人,乐于奉献的良好习惯;使其情感更为丰富,更加理解父母的艰辛,感恩父母对自己的巨大付出,并且学会关心身边的人,与人和睦相处,从而增强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这里就是我们的家”。我们将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继续关注留守儿童的问题,为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生活、心理健康、安全等问题作出应有的努力。同时,我们也希望全社会能更多地关注留守儿童,为这一特殊群体建造一座共同关爱、呵护的桥梁。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报《留守儿童教育缺失的背后》;
2.中国留守儿童教育网《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严明)2007年4月20日;
3.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1):29-35.4.梁胜.关注农村“留守综合症”[J].农家参谋,2004(9).4
第三篇: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有效途径
论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有效途径
〔摘要〕据全国妇联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已达2000万人。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留守儿童”并呈有继续上升的趋势。由此而产生的农村“留守儿童”的各类问题,已成为我国农村教育的一个非常独特的教育课题。由于“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教育、性格、心理、品行、安全等各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发展。〔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途径
由于工作的需要,我自愿调到偏远山区小学支教两年。刚到山村的时候我就被这里美丽风景所陶醉,看到这里一个个纯朴稚幼孩子,我就决定要用我所学的知识去灌溉这些需要知识作为营养成长的孩子。可事实上,我的这个想法是太幼稚了。我所教的五年级一班在上课的第一星期就有五人团体旷课,16人不上交作业,不交作业的竟高达40%。这下给我吃惊真不小,为了和学生打成一片,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等。我在放学后针对我班的学生进行家访,与他们诚心交谈,发现我班的学生有60%是“留守儿童”。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而留守在家乡,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需要其他亲人照顾的年龄在十六岁以下的孩子。针对“留守儿童”这种难于教育的状况,于2007年5月学校对全校的“留守儿童”的学习、心理行为等进行了一次综合调研,调研结果发现“留守儿童”存在着有如下问题。
一、监管不力,自主的学习受到影响。学校教育为什么要扩大横向联系,原因是指学校教育需要得到家庭和社会的配合,才能促进教育的发展。由于“留守儿童”大多数是交给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看护,或委托其他亲友照看,他们对孩子常常疼爱有加而监管不力。加上绝大多数的监管人年事已高,文盲半文盲居多,根本无法辅导孩子的学习,平时也极少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只是重“养”不重“教”。这样的孩子往往是缺少自控能力,对学习更是缺少自觉性和主动性。有的甚至认为读书无用,自己的父母也没有读有多少书,现在一样可以到外面赚钱去。
二、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
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不能履行自己的职责,孩子们缺乏家庭的温暖和教育引导。而代管孩子者,一般年龄都是比较大,与“留守儿童”的年龄相差甚远,在情感和心理交流上有明显代沟,根本无法代替父母的位置。多数“留守儿童”的父母在临行前对监管人叮嘱都是让孩子吃饱、穿暖、注意安全,而恰恰忽略了孩子心理和精神上的需求。在小学阶段,正是孩子情感、性格成长变化时期。父母常年在外,“留守儿童”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久而久之,这些孩子渴望得到爱的动机十分强烈,情感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差,听不得别人的批评,个性孤僻、倔犟、暴躁,不能融入集体,也不愿和别人交往,沉默自卑消极情绪困扰着他们,致使他们学习兴趣不高。家里的电视才是他们唯的伙伴。
三、行为上失去准则。
父母长期远离孩子,孩子在心理上和生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在我所支教的哪个学校,我竟然发现有一个一年级的学生带着他的弟弟来上课。可想而知,一个年龄这么小的孩子都要照看一下孩子,他从哪里还有心思来学习呢?一旦他在上课不认真的时候,若是教师批评了他,他会怎么想?也许他会认为他是无辜的,或许他会埋怨老师不理解他,或许会痛恨他的父母为什么要他照看弟弟。有的父母认为自己欠得孩子太多,往往就用金钱来作为补偿的办法;而有的父母根本不管不问,甚至几年都不回家。前者让“留守儿童”在物质上得到了满足,精神上缺少关爱,而后者呢什么也得不到。孩子在这种情况下,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偏离,得不到健康的成长过程。这些孩子往往是更加的任性、调皮、易冲动、逆反心理强、是非不分,组织纪律观念差、旷课逃学、迷恋网吧和游戏厅等。这些孩子一旦被人利诱,就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四、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具体做法。
第四篇: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思考
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思考
摘要: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得到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身心发展的偏离正轨,甚至一些人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
我们常说儿童是我们民族的未来,是祖国的花朵,更是祖国的希望。他们需要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辛勤浇铸,需要社会的关注,更需要每个家庭的参与。而如今,千千万万的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如何解决好这一问题也显得尤为重要。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调查 根据权威调查,到2006年底,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其中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双双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现在就我所在的乡镇,据不完全统计,整个镇上的小学生有超过一半以上是留守儿童,而各个村小更是有百分之七八十的留守儿童。儿童的教育最主要的是来自于家庭和学校这两大方面。下面我就从当前留守儿童所面临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这两方面的情况来了解有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
(一)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
由于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现状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父母外出务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绝大多数孩子是由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等祖辈来照顾,也有一小部分由其他的亲戚来照看。而老人们一般年龄偏大,特别是农村的老人文化程度偏低一些,对孙辈也较为溺爱,只注重孙辈们的身体健康,在教育方面极少不关注,即使想辅导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其他亲戚因为留守儿童不是自己的孩子,可能会出于各种原因放任自流,导致对留守儿童的监管不力,甚至根本不管。因此,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缺失严重。
(二)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的现状 现在的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等因素的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家庭的监护不力和学校又缺乏沟通,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等现象。并且留守儿童由于长期没有家长的陪同及约束,又缺乏好的学习环境,在学校的学习成绩普遍偏低。而在大部分学校中,学生成绩的好坏是对学校和教师进行考核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只重视“好”学生而忽视对“差”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不好的留守儿童形成了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不认真学习,不认真对待。再加上现在教师的教学任务和家务负担都很繁重,他们也没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特别关照那些留守儿童。
二、对产生当前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原因分析 从上面的这些现状说明中我们可以看到,农村留守儿童身上的问题很多,也很严重,已经不是个别人的问题了,而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问题了,并且留守儿童这个队伍还在不断壮大。我们常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家进步。”但是面对如此的教育现状,无疑对中国日后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留守儿童无论是学业、身心健康、前途等各方面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他们都是农村的儿童,更是未来农村建设的主力,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使他们在平等、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未来的新农村建设将受到非常大的影响。
要想找到解决的办法,必须先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留守儿童现象的出现从大的方面讲主要是因为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村经济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所以我们在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时要尽量寻找其产生的更直接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也只有这样才能不至于耽误一代人的成长。对现在这种状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家庭教育的缺失。农村家庭的贫困,使孩子的父母不得不走出农村到城市务工,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制以及社会对“农民工”不公平的待遇,使广大农民没有办法及能力带着孩子一起走进城市。具体情况有以下几种:
1.农民工在城市从事的工作一般都是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的工作,他们在工作之余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自己的孩子。
2.农民工的工资和福利待遇无法与城市工人相比,差距很大,以他们的工资收入水平很难支撑一个家庭在城市的生活。
3.由于户籍的限制,农民工的子女在城市的学校上学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即使有学校接收,其父母也很难承担高额的费用。而城市中那些面向农民工子女的学校基本上都是民间兴办的,其教学质量根本无法和城市学校相比。
因此很多家庭就把孩子留在家里,由爷爷奶奶或者其他亲人来抚养看守,留守儿童通常是隔代监护、亲朋监护或单亲监护。由于这些孩子在留守期间是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的,监护人由于情感溺爱,再加上本身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重养轻教,致使孩子的学习得不到
2有效的督促和引导。大多数留守儿童在学习上自觉性差,纪律不强,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成绩较差。如今,家庭教育的缺失,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他们形成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父母监护权的缺位,使他们的安全感、信任感有所丧失,缺乏对社会的好感,甚至导致心理等方面出现问题。
(二)现在农村学校教育条件的制约
农村学校是直接面对留守少年儿童的教育实施单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再加上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学校以分数高低来评价教师和学生的教育评价机制,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各个方面的教育,很难为留守儿童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辅导,在学习生活上难以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并且这些学生在学校出现问题时,学校难以与在外的家长及时交流沟通,因而无法形成教育合力,一起齐心协力来解决问题。而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学校以分数高低来评价教师和学生的教育评价机制,把学生划分为好学生和坏学生,使得我们的教师把更多的精力倾注到那些学习成绩好,听话的学生身上,而对于那些学习基础差,又经常违纪的学生,更是不闻不问,不理不管,这一部分学生中,大多数是“留守孩子”。现在虽然新课改在不断推进,学校的评价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从各学校、基层教育部门制订的考核细则中不难发现,无论从多少个指标中来考核教师,最终拉开教师之间分数考核的还是班级学生们的“考分”。这种错误的学生观给留守儿童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严重影响到教育问题。
(三)不良社会效应的影响。目前造成留守儿童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城乡发展差距日益加大,农村就业机会少,农村的青壮年背负生存之重负不得不向城市转移。然而,社会对留守少年儿童的关注却不够多。一方面,农民工因无法承担子女高昂的异地借读费和解决升学考试等问题而不能将子女带在身边。另一方面,农村社会教育薄弱,教育观念陈旧,又不能有效地弥补留守少年儿童家庭教育关怀中不足的问题。目前农村的社会活动和人际关系基本上是以家庭和亲缘关系为纽带展开的,对于自己家庭及亲缘关系之外的其他人的困难处境,他们虽有同情的态度,却也无可奈何。于是留守儿童们在既得不到家庭温暖,又得不到社会关爱的情况下,只能靠自己对生活及社会的理解来生活并发展自己,因此道德滑坡、学习偏差、心理缺失等现象在他们身上不可避免地出现可。
并且社会环境中成人的不良因素,对留守儿童也产生很大的影响。社会是一个大熔炉,对于人的成长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社会教育的原因,存在的问题也十分严重,具体表现在:
1、社会上的不良场所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
目前农村小集镇上的一些公开的和隐蔽的网吧,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为了赚钱,而大量招徕在校学生,甚至引诱学生。小学儿童自控力本身就不强,而留守儿童又缺乏父母的监管,网吧对他们的不利影响就更大了经常偷钱、编造谎话逃学上网等。
2、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对留守儿童的成长也带来了不良影响
农闲时节,闲人“太多,赌博风盛行。无事干的人成天就在牌桌上赌博,许多留守儿童的代管监护人也参与其中,整天在牌桌上生活,很少过问孩子的情况。这种“潜移默化”的同伴群体的影响对孩子带来很大的不良影响。
以上分析尽管不尽全面,但应引起社会、家庭、学校的重视,儿童本身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对自己身边的环境只有无条件适应,我们在提高社会经济环境的同时应该注意创造和谐社会生活环境。
三、对于改进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几点建议。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的转移而产生的,并且将是长时期存在的社会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关系到未来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的培育,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它还是关于一代农村未成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农村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大事,是关系家庭和睦、社会稳定、民族发展的大事,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及时解决。以下提出几点改进建议:
(一)家庭中有效落实监护权是根本。
目前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就可以了,至于读书是学校和老师及儿童自己的事情,家长是没有什么责任的,他们一般认为儿童学习成绩的好坏是由儿童个人的素质决定的。家长应该改变这些不正确的思想,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家长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响对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具体要做到:
一方面。父母外出务工时,要保证孩子有可靠的监护人。另外还要与孩子的班主任、其他代管人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加强沟通,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孩子教育的方式与办法,做到挣钱与关心子女教育两不误,使孩子从小就能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这样才不致于使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方面出现盲区。家长还应加强与“监护人”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要求“监护人”一定要保证孩子充分的学习时间,一定要嘱咐其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加强生活和学业的监护。
另一方面,应采取多种方式,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沟通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保证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情况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沟通内容力求全面、细致,沟通中父母要明示他们对孩子的爱与厚望,希望孩子能理解他们的家境与现状,还要对孩子进行学习教育,让孩子了解学习的重要性。通过沟通以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感变化;沟通方式可以多样化,除电话外,还可以采用书信等进行交流。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无暇的“翡翠”,只要心里装有父母和亲人的爱,他们就有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就会学得更棒,做得更好。
(二)学校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教育。
首先,各学校应该积极开展和完善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使寄宿学校变成留守儿童“暂时的家”,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健康的、封闭式的教育环境,解决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而导致的问题出现。并且要把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专项工作,常抓不懈。各班集体都建立起留守儿童个人档案。档案资料的内容有,留
4守儿童姓名、年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性格特征、学习动机和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与临时监护人的融洽程度,与打工父母的沟通情况等;临时监护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文化程度、性格特征,重点是监护人如何对孩子进行管教等;留守儿童父母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单位及工种、经济收入情况、对子女的希望要求、与子女联系沟通情况等。做到有问题及时关心,及时沟通,及时解决。
其次,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时,更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有条件的学校要成立心理咨询机构,使留守儿童错误心理得到及时矫正。作为教师,由于学生的家长没在身边,对学生不仅在学习上要进行教育,更要在生活中进行照顾。要随时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人际关系、性格特征、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学习动机和态度,以便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对他们不正常的行为表现及时干预,正确引导,并进行相关的心理辅导,给他们更多的心灵关怀。由于留守儿童因父母的远离,没有了父母的束缚和管教,所以自律能力和自制力相对较差,内心也比较孤独,教师应更多地从情感方面入手加以弥补,这就需要老师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到学生的家庭中去,经常和这些学生进行情感和语言上的交流,以填补他们缺少父母呵护的空白。
此外学校还应利用各种通讯条件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定期向家长汇报学生的在校表现,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学习状况。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和需要,根据孩子的校内外表现,让孩子与父母多多联系,每月定期通电话,让家长对孩子进行“电话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石,教育应把爱放在中心位置,因此,教师在安全上,要时刻提醒;在生活上,要尽可能提供帮助;在心理上,要细心观察,多方沟通;在学习上,更要耐心辅导。
(三)政府的相关政策要保障落实。对于各地政府,要落实好相关政策,发展农村事业。一方面必须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让农村群众就近务工,缓解农民向城市涌动的浪潮,从根本上打破维系多年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以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
另一方面,必须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制定各项政策,各地政府和教育部门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教育体制,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加大寄宿制中心学校建设,让留守儿童尽量住在学校。建立多种形式的留守儿童的保护网络。比如建立以父母,亲属为主体的家庭监护网络,以基层组织为主体的管理网络,以学校老师为主体的学校帮护网络等,对留守儿童给予对口的帮助。调整人口管理制度,逐步取消户籍差别,并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与城市民工子女入学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农民工“市民待遇”,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各级政府特别是教育部门应该给予一定的扶持和帮助,政府应合理分担留守儿童的教育成本,减少或取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城市学校上学的借读费,使留守孩子能够生活在父母身边,与城市儿童享有同等的待遇和权利。
(四)社会要积极参与关注。
当前我们要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使留守儿童能够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因此,各相关部门要依法加强对网吧和电子游戏室等经营场所的管理力度,严禁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录像厅等场所。努力形成学校、社区、5家庭与政府齐抓共管的局面,把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开展下去。要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搞好宣传,动员社会各界人士加入到关爱留守儿童的行动中来,大家共同参与解决。
动员社会共同关心、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一方面是乡、村、组要做好工作,确保外出务工人员妥善安排好子女,落实好监护和教育责任,并要求外出务工期间尽可能多与子女联系。二是由共青团、妇联等组成专门机构,抽出一部分人员专门做留守儿童工作。关注留守儿童,关心他们的思想动态和生活需求学校状况等,三是政府要整合社会上各种力量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如:举办“留守儿童之家”、“爱心妈妈结对”等活动。通过社会各界的关心,让留守儿童意识到他们不是孤独寂寞的,他们也有朋友,也有人关心,也有人爱护,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总之,一个孩子的身心、人格、思想的健康发展离不了父母的教育,离不开学校的教育,离不开社会的关注,更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关爱和教育,就让我们携起手来,从现在起,时时、处处、事事关注留守儿童吧!
参考文献:
1、蒋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基本缺失的问题及对策[J].理论观察,2、杨琴,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讨[ D ].2006(10)
3、倪春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短缺之调查与思考——以苏北泗洪县
为中心[ N].2008(3):77-81.
4、范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策略。中南大学出版社;第1版(2008年1
月1日)
5、谢妮,申健强,陈华聪等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研究。经济科学
出版社
第五篇: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反思工作日志
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反思工作日志
(对农民工返城之所感)
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留守儿童逐渐成为农村小学教育的一个难点。他们年龄小,自理能力差,缺少父母应有的关爱,教育的几大环节中,家庭教育这个环节处于空白。留守儿童的出现引发了一系列的基础教育问题,如流生、问题少年等,不仅影响到这些孩子本身的健康成长,也影响到农村人口素质,影响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国策,是一个值得思考和关注的社会问题。
本学期,我对所教五年级的36名学生进行了走访和调查,基本情况是这样的:父母都在家的为9人,父母只有一方在家的(主要是母亲在家)10人,和祖父、母一起生活的9人,依靠别的亲属的8人。留守儿童将近学生数的一半。这些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和父母分离,缺少父母的关爱,缺少思想上的交流和沟通,有了问题又不能及时地发现和矫正,久而久之,造成这部分学生成绩差、卫生差、纪律差、不良习惯多、厌学倾向严重等诸多问题。他们的父母也望子成龙,除了定期汇钱,别的什么也不能做。处于成长时期的儿童不是有钱就能解决问题的,钱代替不了父母的关爱和管理。所以即使老师在做工作,再费力,学生的学习成绩一直上不去。很多儿童陋习难改,最终,初中没上完就踏上和他们父辈一样的打工路。
学校对这些留守儿童的管理,也缺少良策,心有余而力不足。农村没有寄宿制学校,学校只能管理在校这一段。放学后,他们的作业没人督促和辅导,生活缺少约束和指导。这都是令学校和老师头疼的问题。我认为,留守儿童已是农村教育中的一个普遍而又棘手的问题,须综合治理,方能解决问题:要帮助家长克服新的读书无用论的思想,要有教子成才、教子成人的远视目光;学校要建立以村为单位的学习互助小组,帮助留守儿童搞好学习;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档案,配备专门的心理老师,及时与他们沟通疏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品质,培养其健全的人格;要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解决一部分家长的后顾之忧,从体制上保证这群孩子顺利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使他们健康成长,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人才。
总之,留守儿童已经困扰着农村的教育发展。困扰着一部分家庭,影响到一部分孩子的健康成长,是个值得全社会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