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范成大,诗歌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译文】 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小孩子虽然还不懂得怎么耕田怎么织麻,却也学着大人的样子,靠在桑树的树阴下种起了瓜。
【赏析】《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分为“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四时五组,每组12首,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这首诗以朴实的语言、细微的描绘,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热情地赞颂了农民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前两句写乡村男耕女织,日夜辛劳,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重。后两句生动地描写了农村儿童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的情景,流露出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赞扬。诗中描写的儿童形象,天真纯朴,令人喜爱。全诗有概述,有特写,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乡村男女老少参加劳动的情景,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译文】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白天很长,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菜粉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赏析】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前两句写出梅黄杏肥,麦白菜稀,色彩鲜丽。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唯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后两句写出昼长人稀,蜓飞蝶舞.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汉族,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郡治在今苏州吴县)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谥文穆,后世遂称其为“范文穆”。范成大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身世与仕途
范成大的父亲46岁因病身亡,母亲78岁身亡,家境贫寒。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公元1154),范成大登进士第,初授户曹,又任监和剂局、处州知府,累官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乾道三年(1167年),知处州。乾道六年(1170年),他以起居、假资政殿大学士出使金国,为改变接纳金国诏书礼仪和索取河南“陵寝”地事,慷慨抗节,不畏强暴,几近被杀。但最终不辱使命而归,并写成使金日记《揽辔录》,还朝后除中书舍人。乾道七年(1171年),他出知静江府;淳熙二年(1175年),受任敷文阁待制、四川制置使;淳熙五年(1178年),拜参知政事,因与孝宗意见相左,两个月就被劾罢。晚年,他退居石湖,被加资政殿大学士。绍熙四年九月五日(1193年10月1日)去世,享年六十八。朝命特追赠五官,后加赠少师、崇国公。十二月十三日,被归葬吴县至德乡上沙的赤山旁。范成大作品在南宋末年即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到清初影响更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的说法,著有《石湖集》、《揽辔录》、《吴船录》、《吴郡志》、《桂海虞衡志》等。
范成大致仕后,在石湖度过了长达十年较为闲适而优裕的晚年生活,于淳熙十三年(1186年)写下了最后的名作《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并于绍熙三年(1192年)左右为家乡撰写了《吴郡志》。诗词与文章
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他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他的诗歌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晚年所作的《四时田园杂兴》描写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农村景物、风俗人情和农民生活,风格清新明快,优美流畅,富有韵味,有民歌之特色,是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也是其代表作。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谓之“也算得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这类诗在南宋末期产生极大影响,到清初则影响尤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剑南”指陆游《剑南诗稿》)之说。范成大使金途中所写的七十二首绝句,激昂悲壮。如《青远店》、《州桥》、《双庙》等,反映了北方人民的痛苦生活和他们的民族感情。同时,他也写了一些应酬唱和、山川行旅、叹老嗟悲以至讲论佛典禅里之作。此外,范成大还是著名的词作家,词作情长意深,前期作品与秦观相近,后期作品则近于苏轼。杨万里《石湖居士诗集序》说:“(范成大诗)大篇决流,短章敛芒;缛而不酿,缩而不僒。清新妩媚,奄有鲍谢;奔逸隽伟,穷追太白。求其支字之陈陈,一唱之呜呜,不可得世。”范成大详传见《宋史》卷三八六,有《石湖诗集》、《石湖词》、《桂海虞衡志》、《揽辔录》、《骖鹭录》、《吴船录》、《吴郡志》等著作传世。
第二篇: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四时田园杂兴
百科名片
《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园诗,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部分,每部分各十二首,共六十首。诗歌描写了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
作品名称: 四时田园杂兴 创作年代: 南宋 文学体裁: 七言绝句 作者: 范成大 目录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作品鉴赏 作者简介 展开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作品鉴赏 作者简介 展开
编辑本段 作品原文
简介
《田时田园杂兴》共60首,宛如农村生活的长幅画卷。分为春夏秋冬四个诗卷,其中春日田园杂兴12首、晚春田园杂兴12首、夏日田园杂兴12首、秋日田园杂兴12首、冬日田园杂兴12首。描写了4个季节田园中的不同景象,生动绘制了一幅田园农作动态图。题目意思
四个时节的各种兴致。春日田园杂兴(12首)
柳花深巷午鸡声,桑叶尖新绿未成。坐睡觉来无一事,满窗晴日看蚕生。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高田二麦接山青,傍水低田绿未耕。桃奇满村春似锦,踏歌椎鼓过清明。老盆初熟杜茅柴,携向田头祭社来。巫媪莫嫌滋味薄,旗亭官酒更多灰。
春日田园杂兴(1张)社下烧钱鼓似雷,日斜扶得醉翁回。青枝满地花狼藉,知是儿孙斗草来。骑吹东来里巷喧,行春车马闹如烟。系牛莫碍门前路,移系门西碌碡边。寒食花枝插满头,蒨裙青袂几扁舟。一年一度游山寺,不上灵岩即虎丘。郭里人家拜扫回,新开醪酒荐青梅。日长路好城门近,借我茅亭暖一杯。步屧寻春有好怀,雨余蹄道水如杯。随人黄犬搀前去,走到溪边忽自回。种园得果廑赏劳,不奈儿童鸟雀搔。已插棘针樊笋径,更铺渔纲盖樱桃。吉日初开种稻包,南山雷动雨连宵。今年不欠秧田水,新涨看看拍小桥。桑下春蔬绿满畦,菘心青嫩芥苔肥。溪头洗择店头卖,日暮裹盐沽酒归。晚春田园杂兴(12首)
紫青莼菜卷荷香,玉雪芹芽拔薤长。自撷溪毛充晚供,短篷风雨宿横塘。湖莲旧荡藕新翻,小小荷钱没涨痕。斟酌梅天风浪紧,更从外水种芦根。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湔裙水满绿苹洲,上巳微寒懒出游。薄暮蛙声连晓闹,今年田稻十分秋。新绿园林晓气凉,晨炊蚤出看移秧。百花飘尽桑麻小,来路风来阿魏香。三旬蚕忌闭门中,邻曲都无步往踪。犹是晓晴风露下,采桑时节暂相逢。污莱一棱水周围,岁岁蜗庐没半扉。不看茭青难护岸,小舟撑取葑田归。茅针香软渐包茸,蓬櫑甘酸半染红。采采归来儿女笑,杖头高挂小筠笼。海雨江风浪作堆,时新鱼菜逐春回。荻芽抽笋河魨上,楝子开花石首来。谷雨如丝复似尘,煮瓶浮蜡正尝新。牡丹破萼樱桃熟,未许飞花减却春。雨后山家起较迟,天窗晓色半熹微。老翁欹枕听莺啭,童子开门放燕飞。乌鸟投林过客稀,前山烟暝到柴扉。小童一棹舟如叶,独自编阑鸭阵归。夏日田园杂兴(12首)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五月江吴麦秀寒,移秧披絮尚衣单。稻根科斗行如块,田水今年一尺宽。二麦俱秋斗百钱,田家唤作小丰年。饼炉饭甑无饥色,接到西风熟稻天。百沸缲汤雪涌波,缲车嘈囋雨鸣蓑。桑姑盆手交相贺,绵茧无多丝茧多。小妇连宵上绢机,大耆催税急於飞。今年幸甚蚕桑熟,留得黄丝织夏衣。下田戽水出江流,高垄翻江逆上沟。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槐叶初匀日气凉,葱葱鼠耳翠成双。三公只得三株看,闲客清阴满北窗。黄尘行客汗如浆,少住侬家漱井香。借与门前磐石坐,柳阴亭午正风凉。千顷芙蕖放棹嬉,花深迷路晚忘归。家人暗识船行处,时有惊忙小鸭飞。采菱辛苦废犁鉏,血指流丹鬼质枯。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蜩螗千万沸斜阳,蛙黾无边聒夜长。不把痴聋相对治,梦魂争得到藜床? 秋日田园杂兴(12首)
杞菊垂珠滴露红,两蛩相应语莎丛。虫丝罥尽黄葵叶,寂历高花侧晚风。朱门巧夕沸欢声,田舍黄昏静掩扃。男解牵牛女能织,不须徼福渡河星。橘蠹如蚕入化机,枝间垂茧似蓑衣。忽然蜕作多花蝶,翅粉才乾便学飞。静看檐蛛结网低,无端妨碍小虫飞。蜻蜒倒挂蜂儿窘,催唤山童为解围。垂成穑事苦艰难,忌雨嫌风更怯寒。牋诉天公休掠剩,半赏私债半输官。秋来只怕雨垂垂,甲子无云万事宜。获稻毕工随晒谷,直须晴到入仓时。中秋全景属潜夫,棹入空明看太湖。身外水天银一色,城中有此月明无。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租船满载候开仓,粒粒如珠白似霜。不惜两钟输一斛,尚嬴糠核饱儿郎。菽粟瓶罂贮满家,天教将醉作生涯。不知新滴堪篘未?细捣枨虀买鱠鱼。细捣枨虀卖脍鱼,西风吹上四腮鲈。雪松酥腻千丝缕,除却松江到处无。新霜彻晓报秋深,染尽青林作缬林。惟有橘园风景异,碧丛丛里万黄金。冬日田园杂兴(12首)
斜日低山片月高,睡余行药绕江郊。霜风捣尽千林叶,闲倚筇枝数鹳巢。炙背檐前日似烘,暖醺醺后困蒙蒙。过门走马何官职,侧帽笼鞭战北风!屋上添高一把茅,密泥房壁似僧寮。从教屋外阴风吼,卧听篱头响玉箫。松节然膏当烛笼,凝烟如墨暗房栊;晚来拭净南窗纸,便觉斜阳一倍红。乾高寅缺筑牛宫,巵酒豚蹄酹土公。牯牸无瘟犊儿长,明年添种越城东。放船开看雪山晴,风定奇寒晚更凝。坐听一篙珠玉碎,不知湖面已成冰!拨雪挑来踏地菘,味如蜜藕更肥醲。朱门肉食无风味,只作寻常菜把供。榾柮无烟雪夜长,地炉煨酒暖如汤。莫嗔老妇无盘飣,笑指灰中芋栗香。煮酒春前腊后蒸,一年长飨瓮头清。廛居何似山居乐,秫米新来禁入城。黄纸蠲租白纸催,皂衣旁午下乡来。长官头脑冬烘甚,乞汝青钱买酒回。探梅公子款柴门,枝北枝南总未春;忽见小桃红似锦,却疑侬是武陵人。村巷冬年见俗情,邻翁讲礼拜柴荆。长衫布缕如霜雪,云是家机自织成。编辑本段 注释译文
作品注释
1.杂兴:各种兴趣。又一说:杂兴:有感而发、随事吟咏的诗。2.鞭笋:竹根。3.椎鼓:击鼓。
4.斗草:以草相赛为戏。
5.骑吹:指地方长官出行时之仪仗 7.步履:徒步。履:一种木屐。8.樊:用为动词,插棘为篱。[1] 9.梅天:即江南黄梅天气。10.犬吠窦:狗在洞边叫。11.三旬:三十日。
12.污莱:洼下荒芜之地。13.河魨:即河豚。
14:梅子: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肥:指果肉肥厚。麦花:荞麦花。菜花:油菜花。日长:正午。篱落:篱笆。惟有:只有。(jiá)蝶:菜粉蝶。15.科斗:即蝌蚪。
16.秋:收成。一作“收”。17.缲:同“缫”,抽茧出丝。
18.耘田:锄草。绩麻:把麻搓成线。各当家: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童孙:小孩子。未解:不懂。供:从事,参加。傍:靠近19.芙蕖:荷花。20.蜩螗:蝉。
21.无端:无来由。22.垂成:即将收成。23.潜夫:即隐者。
24.租船:交租米的船。候开仓:等候官府开仓收租。不惜:不得已,忍痛。钟:量器和容量单位。古代以六斛四斗为一钟。输:缴纳,献纳。斛:量器和容量单位。古代以十斗为一斛,南宋末年改为五斗。赢:剩余。25.行药:服药后,散步以宣导药力。26.寮:古时候的小屋。
27.乾:西北方。寅:东北方。28.开:一本作“闲”。29.菘:俗称白菜。30.榾柮(gǔduò):截断的木块、劈柴。31.廛居:住在古代的城市。32.俗情:乡里交情。
33傍:靠近[2]表达情感: 本诗以朴实的语言,热情地赞扬了农民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前两句写乡村男女日夜辛劳,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倾佩;后两句写乡村儿童生活情趣,流露出了作者对乡村童年时的喜爱之情。编辑本段 作品鉴赏
NO.1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四时田园杂兴(20张)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解释】四时:四季。耘田:锄地。【译文】
白天锄地,夜晚搓麻, 农家男女都帮着父母做事,干家务,让父母休息。小孩子哪里懂得种田织布之事,也学着大人在桑树阴下种瓜。英译
During the night it was, Peasant and help my parents do housework, let parents to rest.The child where know farming weaving, Study on mulberry seed melon the adults.【简析】
这首诗描写农村初夏时节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绩”是搓的意思。“耘田”即除草。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这是男人们干的活。“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已收录北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时)NO.2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译文】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 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 只有蝴蝶和蜻蜓绕着篱笆飞来飞去。【简析】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前两句写出梅黄杏肥,麦白菜稀,色彩鲜丽。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唯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后两句写出昼长人稀,蜓飞蝶舞。(已收录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诗;鄂教版五年级下第八单元古诗;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NO.3 租船满载候开仓,粒粒如珠白似霜。不惜两钏输一斛,尚赢糠核饱儿郎!【简析】•
这首诗写农民全年的辛苦收成,被官府巧榨豪夺得几乎一干二净,只能给孩子吃点粗糠来填饱肚子了。诗人满腔悲悯地画出这幅农民的血泪图。NO.4 高田二麦接山青[1],傍水低田绿未耕。桃杏满村春似锦,踏歌椎鼓过清明[2]。吉日初开种稻包[3],南山雷动雨连宵。今年不欠秧田水,新涨看看拍小桥。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4]。鸡飞过篱犬吠窦[5],知有行商来买茶。三旬蚕忌闭门中[6],邻曲都无步往踨[7]。犹是晓晴风露下,采桑时节暂相逢。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8]。昼出耘田夜绩麻[9],村庄儿女各当家[10]。儿童未解供耕织[11],也傍桑阴学种瓜。垂成穑事苦艰难[12],忌雨嫌风更怯寒[13]。笺诉天公休掠剩[14],半偿私债半输官。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15]。黄纸蠲租白纸催[16],皂衣旁午下乡来[17]。“长官头脑冬烘甚[18],乞汝青铜买酒回[19]。” 村巷冬年见俗情[20],邻翁讲礼拜柴荆。长衫布缕如霜雪,云是家机自织成[21]。注释:
[1]二麦:大麦、小麦。[2]椎鼓:打鼓。椎:捶击的工具。这里用作动词。[3]种稻包:农家用来储存稻种的稻草包。[4]日长:即“长日”,整天的意思。一说长时间。[5]窦:墙洞。
[6]蚕忌:农家风俗,养蚕季节忌风忌尘忌陌生人进门等。[7]邻曲:邻里。步往踨(zōng):来往的踪迹。[8]蛱(jiá)蝶:蝴蝶的一种。
[9]耘田:除草。绩麻:把麻析纺成线,供织麻布用。[10]各当家:各自承担一定的活计。[11]未解:不懂得。供:从事。[12]穑(sè):收获庄稼。[13]怯:害怕。
[14]笺诉天公:写信向天公诉说。笺:这里指书信。掠剩:掠去剩余的粮食。[15]连枷(jiā):一种打谷的农具。[16]蠲(juān):免除。
[17]皂衣:衙门差役。因其穿黑色衣服,故称“皂衣”,又称“皂隶”。旁午:纷繁,交错不断。[18]冬烘甚:“糊涂得很”的意思。[19]青铜:指青铜钱。[20]俗情:乡土风俗。[21]云:说,称。简析:
范成大早年游宦四方,57岁以后,退职闲居苏州石湖,这时期,写下《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原分为“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每组十二首。各组可称为组诗。因此获得“田园诗人”的称号。《四时田园杂兴》把自陶渊明以来至唐王维、储光羲、孟浩然、韦应物等描写农村田园的诗歌传统,以及自《诗经·豳风·七月》以来直到唐代“新乐府”诗派着力反映农村社会现实的诗歌传统融合起来,变古体为七言,无论内容和形式,都体现出卓越的创造性。
《四时田园杂兴》内容极为丰富,江南农村的自然风光,四时农事,农家的生活遭遇等尽现其中,形成生动的乡村社会长卷。所选第一首描写清明节的自然景色;第二首写播种前的乡村景象;第三首写农家春日生活画面;第四首说养蚕;第五首写初夏江南农村景色;第六首以老农口气写农家的劳动情景;第七首写农家负担的沉重;第八首写农家打场;第九首写租税的苛重、官吏的无耻可恶;第十首写纯朴的乡情。所选十诗可窥见《四时田园杂兴》的风貌。《四时田园杂兴》无论叙事、写景、言情,无不机巧自然又含蕴丰富,耐人回味,有很高的艺术成就。[3] 编辑本段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又字幼元、友生,号山中居士,又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
范成大画像
人。绍兴进士,历任知处州、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经略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曾使金,坚强不屈,几被杀。晚年退居故乡石湖,卒谥文穆。其诗题材广泛,与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称“南宋四大家”。又工词。著作颇富,存世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桂海虞衡志》、《吴船录》、《吴郡志》等。[1] 范成大的作品在当时即有显著的影响,到清初则影响尤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剑南”指陆游《剑南诗稿》)之说。其诗风格轻巧,但好用僻典、佛典。晚年所作《四时田园杂兴》(60首)是其代表作,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谓之“也算得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他同时还是著名的词作家,或许还可说是一位地理学家。有《石湖诗集》、《石湖词》、《桂海虞衡志》、《揽辔录》、《骖鹭录》、《吴船录》、《吴郡志》等著作传世。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春日田园杂兴(1张)
四时田园杂兴(20张)
词条图片(1张)参考资料 1. 《辞海》(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第701页 2. 周汝昌选注。《范成大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第二版,第233-251页
3. 范成大 .中华农业文明科普园地[引用日期2012-08-30].
第三篇:范成大的田园诗及其对传统田园诗的突破(最终版)
——范成大的田园诗及其对传统田园诗的突破
在中国文学史上, 以描写田园风光, 展示农民生活而驰名诗坛的, 第一当数陶渊明, 其次就
数范成大了。陶渊明的名气不仅在诗, 更在一个隐字, 这是历来气盛骨傲的文人们所推崇倍至的。相比之下, 范成大就远没有陶渊明那么清纯和隐逸, 他仕途得意, 曾四任疆臣大吏, 拜参知政事, 在南宋作家中, 政治地位是比较显赫的。他早年曾写过一些风格淡泊、语意清雅的田园小诗, 如《寒食郊行书事》之二,《初夏》等等, 表现出范氏早期田园诗闲淡旁观的审美态度, 也表现出青年范成大用格律诗描写田园的艺术功力。后来范成大也曾继承中唐白居易、张籍、王建等人倡导的新乐府诗, 以通俗率真的写实笔法, 展示农家生活的艰辛和农民命运的悲苦。
但是真正摘下中国文学史著名田园诗人的桂冠, 是在范成大六十岁时。他田园诗兴勃发, 写成了六十首《四时田园杂兴》和十首《腊月村田乐府》等佳作。《四时田园杂兴》是中国诗歌史上规模最宏伟、体系最完整、内容最丰富的田园组诗。六十首分为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 每组都由十二首七言绝句构成, 生动全面地表现了农民的劳动生活、农村的田园风光和风土人情。还展示了农村生活中种种不幸和苦难。我们不妨在五组诗中各录一首来看一看。
柳花深巷午鸡声, 桑叶尖新绿未成。坐睡觉来无一事, 满窗晴日看蚕生。(《春日田园杂 兴》之一①)蝴蝶双双入菜花, 日长无客到田家;鸡飞过篱犬吠窦, 知有行商来卖茶。(《晚春田园杂兴》之三②)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夏日田园杂兴》之七③)垂成穑事苦艰难, 忌雨嫌风更怯寒。笺诉天公休惊剩, 半偿私债半输官。(《夏日田园杂兴》之五④)黄纸蠲租白纸催, 皂衣傍午下乡来。长官头脑冬烘甚, 乞汝青钱买酒回。(《冬日田园杂兴》之十⑤)这些诗在时间上跨跃了农村生活的春夏秋冬, 在空间上展示了田园风光、农村劳作、衣食、民情, 农民日常境遇和方方面面生活琐事。从总体上看, 比较集中地描述了农村和农民的生活全景。而且意趣清新, 口吻亲切, 用语典雅。即使涉及到农民命运的悲苦时也不像唐代悯农的新乐府诗那样充满剑拔弩张的讥嘲和抨击, 而是笔调平缓, 温和中透着谴责和对农民命运的关心。这种倾向到了《腊月村田乐府》中就更明显。一方面饱含着对农民贫苦生活的同情和对农村中丑恶现象的厌恶;另一方面, 表现出对乡俗民情和平凡朴素的农村日常生活的极大兴趣。
作为“田园诗大家”, 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在文学史上形成的无可替代的地位及对后世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从这一角度来看, 范成大对中国古代田园诗创作的贡献有三点值得注意: 第一, 他是中国文学史上首屈一指的如此大规模、多方面、全身心地用诗来表现农村风光、农民生活和乡土民情的诗人。范成大的田园诗有近八十首, 就所涉及到的农村风物和农民生活来看, 具有无可争议的广阔性: 从田园风光、农民一年四季的耕作、收获、贮藏, 到日常生活中的情趣、仪式、乡俗、习惯, 乃至农村生活中的黑暗面, 农民命运中的种种不幸, 无不摄入他的田园诗中。由于范成大长期住在石湖农村, 对农村和农民有着亲切的感受, 因此在展示农村生活和农民情感时, 能够较好地泯除为官者的居高临下和旁观者的无动于衷, 而以一个平等人的平常心去审视农村和农民, 诗也就来得真挚和亲切。这与唐代以来“负杖阅岩耕”(宋之问)和“即此羡闲适”之类的士大夫田园诗是大不相同的。程千帆先生曾对此评价说:“这样, 他便与自来诗人之写农民, 或寄托自己闲适的感情, 或嗟叹农民的艰辛生活, 却始终处在一个旁观者的地位有所不同。这也正是范成大对田园诗的独特贡献。”⑥
第二, 概括地说, 中国古代田园诗历来有两大系统: 一是由陶渊明开创, 由唐代王维、孟浩然等人继承并发展的田园诗, 这也正是通常被视为田园诗的正宗主脉。其实, 陶氏的田园诗无论是表达自己人格的淳朴超俗;还是描绘田园风光的静谧清纯;无论是倾吐自己躬耕的体验,还是展示隐居田园的逸乐, 总是着眼于人与自然的和谐融洽, 侧重于道家人生观及其价值取向。二是唐代中叶以后新乐府运动中兴起的“悯农诗”、“田家词”, 这些诗重在反映农民命运的悲惨和农村生活的辛苦, 格调压抑冷峻, 充满嘲讽和批判精神。其创作思想代表着儒家诗学中批判现实和言志载道观念, 有强烈的战斗性。
而范成大的田园诗既承传了儒家诗学中批判现实、言志载道的精神, 又融汇了道家崇尚自然、追求淡泊的审美趣味, 把两者有机地溶合, 在广阔多姿的农村生活中, 形成自己独具的艺术风格。正如周汝昌先生所说:“他(范成大)在实际上是在一定程度上改造了传统田园诗(专门粉饰、美化、歪曲)的本质, 因而相对地提高了田园诗的价值。”⑦这也是范成大对中国古代田园诗做出的重大贡献。第三, 在中国古代田园诗中, 无论是以追求淡泊闲适表现士大夫情趣为主的创作, 还是以强调社会批判、以言志载道为主旨的悯农诗、田家词, 都缺少对风土民俗或古老朴实的乡村文化的关注。陶渊明“聊为陇亩民”负耒躬耕, 但诗中的文化品位却纯是士阶层的, 处于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孜孜以求的精英文化层次。王维、孟浩然等人的田园诗虽也写了些“鸡犬、桑梓、豆麦”之类, 但文人乃至官坤气很浓。另一方面, 新乐府运动所倡导的是儒士以天下为己任,“惟歌生民病”的文化精神, 也是典型的精英文化的范畴。只有范成大, 不仅把上述两种题材、两种文学价值观、两种审美趣味合起来, 更把自己的审美视角从精英文化层次转变为大众文化的层次, 深入到农村生活的基本文化层, 表现农民的生活习惯、生存方式、精神追求和文化心态, 通过那些古老而又鲜活的民俗民情, 来展示农村、刻划农民。这样, 范成大的田园诗不仅有了通常意义上的审美价值, 还蕴含更深刻的文化意味。如果说陶渊明等人是用田园来展示文人的趣味和情怀的话, 那么范成大则是用田园来表现农民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心态, 这是其他田园诗所无法企及的。
在中国文学史上, 东晋末年的陶渊明、盛唐的王维、孟浩然与南宋的范成大, 都是著名的田园诗人, 是我国古代不可多得的田园诗人的杰出代表。他们的田园诗在我国浩瀚的诗歌海洋中别开一面, 闪烁着耀眼的光芒。那么, 他们的田园诗有哪些特点呢? 本文拟就其异同作一番比较, 议其同, 论其异, 以从中获取裨益。一
几位著名的田园诗人创作的共同之处, 首先在于他们相近的思想情趣、相似的生活经历。他们都有隐居田园的历史, 这是他们创作田园诗的基础。
在仕途上, 他们多怀才不遇, 但都希望有所建树。如陶渊明在《杂诗》其二中写道:“日月掷人去, 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凄, 终晓不能静。”满腹心志不能施展,心意悲凉苦闷, 难以平静, 这是诗人壮志难酬心情的具体表现。孟浩然在《洗然弟竹亭》诗中说:“俱怀鸿鹄志, 共有脊鸟令鸟心。”在《家园卧疾毕太视相寻》诗中又说:“壮图竟未立, 斑白恨吾衰。”这些都表明了他有建功立业的心迹。王维则云:“忘身辞凤阙, 报国取龙庭。岂学书生悲, 窗间老一经。”借歌唱盛唐时期蓬勃向上的进取精神来表达自己胸中激情。在对待求仕与隐居问题上, 他们的思想也大体一致, 特别是不满官场黑暗, 不肯取媚权贵而退隐归田的思想更为接近。陶渊明为生活所迫做过几任小官, 但最终还是看不惯官场的污浊, 不肯为五斗米折腰, 自愿辞职归隐。他《归园田居》的诗句“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孟浩然想入仕, 但考试落第, 又无人引荐, 求仕终成泡影, 含恨隐遁山林。他说:“拂衣去何处? ⋯⋯欲徇五斗禄, 其如七不堪⋯⋯因向智者说: 游鱼思旧潭。”(《京还赠张维》)这也表现出对官场丑恶的不满。王维21 岁中进士, 但仕途不得意。后来奸臣李林甫上台后, 更促使他厌恶官场, 开始消极起来。安史之乱中他被叛军挟持当了伪官,平乱之后虽免于一死, 但被减等论罪。这一打击, 使他政治上更消极了, 于是就过上了半官半隐、消极处世的生活。他的“晚年惟好静, 万事不关心”(《醉张少府》), 恰到好处地说明了这种消极的心理。范成大与他们三人有所不同, 仕途比较顺利, 为国为民做了不少好事, 是南宋最显达的诗人。他是晚年因病退隐的。退隐, 是他们人生的转折点, 也是他们诗歌创作的转折点, 田园诗就在他们隐居田园后应运而生。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五首,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王维的《渭川田家》, 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等, 都是他们隐居后写下的田园诗的杰作。
几位诗人的田园诗有一共同之处, 都热情地赞美美丽的田园风光, 表现出他们对大自然和悠闲自得的归隐生活的热爱。陶渊明摆脱官场束缚, 归隐田园后,由于心情轻松愉快, 眼中的田园村景是无限美好的。请看他的《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诗用平淡的语言, 记结庐之事, 写秋日美丽的田园晚景, 抒归隐之悠闲快乐, 道人生之哲理, 把写景、抒情、说理水乳交融于一体, 浑然天成。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心满意足尽情洋溢于诗中。孟浩然在《秋登万山寄张五》写道:“北山白云里, 隐者自怡悦⋯⋯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天边树若荠, 江畔洲如月。”诗人薄暮时分从山上四下眺望, 只见村上的人劳动了一天,正三三两两归来, 他们有的行于沙滩, 有的坐在渡口边歇息。远处, 天边的树细如荠菜, 那白色的沙洲, 在黄昏的朦胧中似乎蒙上了一层月色。写得是那样平淡, 那样自然, 既写出了田园优美的自然景象, 又再现了农村静谧的气氛和农人悠闲的情态。而一句“隐者自怡悦”, 把这些景观都归到心中悠闲自得的隐居心情中了。王维更是写景的高手,“漠漠水田飞白鹭, 阴阴夏木啭黄鹂”(《积雨辋川庄作》), 在广漠的水田间,善舞的白鹭翩翩飞舞;在茂密葱绿的丛林里, 善歌的黄鹂展开它们甜美的歌喉, 互相唱和。山林田园, 鸟语花香, 声色并茂, 动静结合, 画面开阔深邃, 很能体现王维“诗中有画”的艺术特征和隐居的乐趣。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 细致地描绘了江南农村的风光景色, 如“蝴蝶双双入菜花, 日长无客到田家。鸡飞过篱犬吠窦, 知是行商来买茶”。晚春时节, 春光明媚,农人忙于田间农活, 村子一片宁静, 只见蝴蝶在菜花间飞舞。这时进村收购茶叶的茶商引得鸡飞狗叫, 打破了村庄的静穆。既写出了晚春村庄的宁静、美丽的景色, 又具有很浓的农家生活气息。诗人们把退隐处的田园风光描写得如此美好, 表达出他们对大自然田园生活的喜爱。
再就是, 他们多写出了坚守隐居田园的愿望。陶渊明云:“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归园田居》其三)夕露沾衣, 会使人不快, 而诗人说这没有什么关系, 只要归隐躬耕的愿望没有违背就行了。与黑暗官场决裂及隐居田园的坚决态度, 表露无遗。孟浩然则云:“只应守寂寞, 还掩故园扉。”(《留别王维》)想当初应该老老实实居守寂寞孤独, 不应赴都应举, 以致闹出这一人生误会。有了这样的醒悟, 于是他决然地“还掩故园”的柴门, 决心与官场隔绝, 表明了归隐的坚决。王维在《山居秋暝》尾联说:“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作者在前三联写山村优美之景后, 集中抒发自己的愿望;任随它春花凋谢枯萎, 我还是愿意留在这山村中居住的, 充分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留恋、向往, 深化了作品的主题。范成大虽没有这样直接描写向往隐居生活的诗句, 但从他对田园风光和农家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描写中, 也流露出他对归隐田园的兴趣。二
然而, 几位诗人的田园诗又有明显的不同。这种不同, 首先表现在他们的思想情操的不同。陶渊明是真心归隐, 主动归隐, 他鄙视黑暗官场, 宁愿贫穷而永归田园, 宁保节操而不为五斗米折腰。其归隐有愤世嫉俗、追求人生真谛的意义。他的田园诗是借田家风物写主观感受, 表达“复得返自然”的思想, 因而闪烁着“人生归有道, 衣食固其端”(《庚戌岁九月于西田获早稻》)及“误落尘网中, 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其一)等思想火花。这是他经历官场、返归田园后悟出的人生真谛: 人生应遵循根本的原则, 把谋求衣食放在首位。有了官场和田园的感受, 他把束缚人的可恶的官场比作“尘网”、“樊笼”;把自己比作“羁鸟”、“池鱼”, 抒发脱离官场、返回田园的欢愉;用羁鸟冲出樊笼回归自然比喻自己辞掉官场, 回归田园。比喻形象贴切, 含义深邃, 耐人寻味。他笔下的田园诗, 不仅具有大自然的风韵, 而且寄予了自己的主观色彩, 透露
出社会政治的险恶、黑暗。孟浩然的隐居, 前期主要是为仕而隐, 后期则由于仕途不畅不得不隐, 因而他郁郁不得志, 诗中常流露出怅惘迷茫之情, 隐含身世落拓之感。王维则是仕途受挫后半官半隐。这使得他们的田园诗多离不开穷通得失的考虑, 诗中流露出的也多为恬淡闲适的隐逸之情。虽也有所憧憬, 但其诗主要是渲染高士的孤怀, 隐居的幽寂, 塑造出的是一个高雅闲逸的隐者形象。他们的田园诗的思想意义缺乏陶诗那样的思想光辉。范成大因病退职闲居, 他历尽宦海沉浮, 看透了世态炎凉。他是个爱国者, 也关心民苦, 退居后没有忘记人民, 在家乡与农民接近, 了解到农村贫富悬殊的阶级对立和农民遭受的残酷剥削压榨, 体验到农家的甘苦哀乐。出于一颗正直爱民之心,他在总结前人田园诗的基础上, 在其诗中去掉了隐逸的情趣, 用现实主义的手法, 加进了深刻揭露封建剥削的内容, 使其诗歌的内容含量和思想意义都比陶渊明、“王孟”的田园诗有所扩大和增加。如《催租行》一开头就单刀直入揭露官家不顾农民死活, 反复收租盘剥农民的新招:“输租得钞官更催”, 农民交了租, 拿到了收据, 但官家又来催。接着刻画了官府的爪牙——里正无耻勒索农民的丑恶嘴脸。《后催租行》更写农民被迫卖掉两个女儿交租的惨状:“自从乡官新上来, 黄纸放尽白纸催。卖衣得钱都纳却, 病骨虽寒聊免缚。去年衣尽到家口, 大女临歧两分首。今年次女已行媒, 亦复驱将换升斗。室中更有第三女, 明年不用催租苦!”这是农民十分沉重的血泪控诉, 末句是反语, 以农民无限悲伤又无奈的口气说, 明年不怕你官家再来催租, 因为家中还有小女儿可卖。嘲讽是多么辛辣!揭露是多么深刻!, 又如《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十一:
采菱辛苦废犁锄, 血质流丹鬼质枯。
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
诗写种菱农民被剥削的痛苦。有的农民买不起田地, 只好废弃犁锄, 去湖中种菱, 采菱劳动很辛苦, 手指都流血了, 人累得像鬼一样面容枯槁。辛苦一些还不算, 更令人心痛的是: 湖面也要收租了。把封建剥削的无孔不入和残酷压榨揭露无遗。
其次, 几位诗人将自己与田园“融合”程度也有深浅。陶渊明由于诚心归隐田园, 因而他能亲自参加劳动, 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 在劳动中与农民建立了很深的友情。由于有了这种体验, 他不是站在旁观者的地位去写农村景象, 而是以一个辛勤耕作者的情怀来感受田园生活, 将自己完全“融”进了田园中。他倾吐自己躬耕劳作的甘苦:“种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归园田居》其三)“桑麻日已长, 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 零落同草莽。”(《归园田居》其二)诗人身在田园, 心在田园, 眼看自己种的桑麻一天天长高了, 辛勤开垦的土地也一天天扩大了, 丰收的喜悦将即, 但随之而来的担心是忽然而至 的霜霰危害使庄稼凋零枯萎。这种劳动的快乐与忧戚, 只有亲自参加劳动, 在土地上洒下汗水的人, 才会感受到的。“田家岂不苦? 弗获辞此难。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作品写诗人在劳动中的真实感受, 当农民难道不苦吗? 但既然已退隐归居就不要推辞这艰辛的劳动了。四体酸痛, 确实疲劳, 但却不用再担心会招来横祸。这种宁愿忍受劳动的酸苦劳累和穷困, 也要保持节操, 不愿再与可恶的官场同流合污的精神, 在古代文人中是绝无仅有的。这种在劳动中产生的忧与喜, 也是诗人把自己“融入”田园的真实感情。古代文人轻视劳动, 而辞掉官职真正到农村亲身耕作的, 更是前所未有, 陶渊明却做到了。这些都不能不令人耳目一新。这也是其他几位园诗人难以比拟的。陶渊明参加了劳动, 在劳动生活中与农民建立了真挚的友情, 他热情赞颂了平凡的劳动生活:“时复墟曲中, 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 但道桑麻长。”(《归园田居》其二)“得欢当作乐, 斗酒聚比邻。”(《杂诗》其一)诗人从与农民的亲切交往中表现躬耕之乐, 他们共话桑麻, 浊酒共饮, 他们的关系是那样平等、和睦、亲热。诗人作为劳动者的一员,不仅体验到了劳动的艰辛愉悦, 也感受到了同农民相处的欢乐。
王维、孟浩然, 归隐后没有参加劳动, 自然, 其诗就没有关于劳动的体验。除孟浩然的少量田园诗如《过故人庄》写了与农友的密切交往外, 二人的诗流露出的多为恬淡闲适的隐逸之情。他们虽学陶诗, 但他们诗篇的精神实质和陶诗是不能等同的, 他们很难像陶渊明那样将自己“融”进田园之中, 正如王维自言:晚年只爱好清静, 万事都不关心。至于他们诗中出现的农民及村中牛羊鸡犬, 只不过是点缀其情感的诗料, 难说得上是反映农民生活。
范成大晚年因病退隐农村后, 虽没能像陶渊明那样参加劳动, 其诗也未能写劳动的体验及与农民的交往, 但他深入村舍, 体验到农民的甘苦哀乐, 他的田园诗继承了《诗经·七月》的传统, 着重写田家生活, 突出农村的泥土气息。他写下了《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 这是一组大型的田园诗, 是其田园诗的代表作。诗歌生动真实地写出了农民的忧喜悲欢, 写出了农家的劳动生活。如《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阳学种瓜。
写初夏农村劳务, 男耕女织, 昼夜繁忙。农家孩子在大人的影响下, 也模仿着干起了农活, 天真纯朴, 很有童趣。诗里洋溢着繁忙欢乐的情调。在描写田园风光方面, 几位诗人的着眼点也有不同。陶渊明首创了田园诗, 打破了前人“田家语”不登大雅之堂的偏见, 以平淡自然的语言描写田园风光,朴实真诚地抒发自己的田园生活感觉。《归园田居》五首、《饮酒》之
五、《和郭主簿》二首、《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等就是这方面的杰出作品。诗人在《归园田居》其一中写道:“暖暖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他把前人没有用过的鸡鸣狗吠等平常事物引入诗中, 声色俱备, 宁静优美、充满生活气息的农村风景尽收眼底。“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写自家农舍的风光, 地几亩, 房 几间, 房前桃李, 屋后榆柳, 房前屋后互相映照, 清静朴实, 美在其中, 诗人也被这些美景陶醉。应该看到,在那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东晋末年, 陶渊明不去揭露黑暗、灾祸, 而是一味地写现实中难以见到的世外桃源, 其中就含有理想与现实对比的意义。在这些诗中, 既有现实的真实写照, 也有诗人理想的夸张。在那黑暗污浊的社会里, 诗人既无力改革时弊, 又不愿与腐败官场同流合污, 他就把理想寄托在一个美好的国土上, 用理想的田园与现实作对比, 理想的田园越是美好, 越是反衬出现实的污浊丑恶。这是其田园诗独到的一面, 也是他与另几位田园诗人不同的地方。最典型的是《桃花源诗》, 诗云:“相命肆农耕, 日入从所息。桑竹垂余荫, 菽稷随时艺。”桃花源景色优美, 桑竹繁茂, 五谷按季节种植, 这里的农人勤劳, 互相督促,太阳落山了便各自回家休息, 过着共同劳动的生活。“春蚕收长丝, 秋熟靡王税”,“童孺纵行歌, 斑白欢游诣’, 在这个理想社会里, 没有剥削没有压迫, 人们过着平等自由、丰衣足食的生活, 春天到来, 农民就可收到蚕丝, 秋天庄稼成熟之后, 不用向官府缴纳租税。儿童天真烂漫地唱着歌, 老人高高兴兴、自由自在地到处游玩, 享受天伦之乐。诗中寄托了作者的美好理想,不难看出, 现实在与这些理想田园的对比中, 其黑暗就不揭自露了, 这比直接揭露更为有效。这正是陶渊明的高明之处。王维、孟浩然热爱自然, 他们继承和发扬了陶渊明的田园诗和谢灵运、谢月兆等人的山水诗的写作传统, 往往把山水景色与田园风光结合起来, 用生花妙笔再现田园的多姿多彩, 以致形成了以二人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便是杰出代表:
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绿树环绕, 青山斜倚, 显得十分幽静;临窗畅饮,闲话桑麻, 悠闲自在;窗外的晒谷场和菜园, 仿佛让人闻到了庄稼和泥土的芳香。山色如此青幽, 田园如此美好, 农友如此热情友善, 俨然是一幅清新动人的青山田园生活画, 表现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王维的田园诗山光水色是那样和谐清静, 田园生活是那样平静安祥, 山水田园柔和, 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 如他的《新晴野望》:
新晴原野旷, 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 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 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 倾家事南亩。
阳光闪亮的河水, 河边的渡口, 青山后突兀的碧峰, 绿水青山中点缀着农田、村树、农人, 青山、绿水、田园交融, 田园风味更加浓郁。他的名作《山居秋瞑》也把山水与田园结合得天衣无缝: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前两联写山水: 雨后山林更寂静空旷, 抬头见到的是山上松林间明月的余辉, 低头听到的是泉水的声音在身边回响;月光皎洁, 泉水清澈;静静的“松”“石”, 流动的“月照”、“泉流”, 达到了视听、声色、动静结合的艺术境界。颈联写田园, 写人: 竹林传出了阵阵喧笑声, 那是村里洗衣服的妇女们归来了;湖面上荷叶晃动, 那里村中打渔船返航了, 富有很浓的山村生活气息, 描绘出一幅生动的山村晚归图。山水风光与田园景色的结合, 再现了清丽宁静、生机勃勃的雨后山村的自然美, 充分体现了作者将诗、画融合一体的独特风格。
范成大的田园诗描写田园风光则另有一番景致。其田园诗的代表作《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 按“春日”、“晓春”、“夏日”、“秋日”、“冬日”分为五组, 每组十二首。他写景观察仔细, 分别写出了一年四季多姿多彩的田园风光, 且在描写田园景色的同时, 把农村的风俗习惯大量收入笔下, 勾画出一幅幅农村风俗画卷。这又是诗人对田园诗的新发展, 如《春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二:
土膏欲动雨频催, 万草千花一饷开。
舍后芳畦犹绿秀, 邻家鞭笋过墙来。
春天到来, 大地解冻, 地气回苏, 春雨淅淅, 小草长出了嫩芽, 百花竞相开放, 好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诗人并不满足于这样泛泛地描绘, 接着又选取了两个典型的景点: 房屋后一块闲置地虽久无人料理, 但野花野草拼命长起来, 也是绿葱葱的一片;更令人惊叹的是, 邻家的竹根也穿墙破土, 竹笋悄悄在我的院子里钻出来了。诗人观察得如此仔细, 笔触如此细腻, 把春天的神力写得如此生动活泼, 实在令人叹服。其五描绘的是另一番景象:“社下烧钱鼓似雷, 日斜扶得醉翁回。青枝满地花狼籍, 知是儿孙斗草来。”诗歌描述村里祭社日热闹的场面: 村民们摆酒席, 敲锣打鼓, 烧纸钱, 祭神灵。孩子们则嬉闹着玩起了斗百草的游戏,弄得满地都是青枝绿叶、零乱的花草, 具有浓烈的乡村民俗气习。又如《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 写初夏江南农村的景色:
麦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初夏时节, 菜花虽然稀疏凋零了, 但其他庄稼水果却长势旺盛: 地里麦花雪白一片, 树上梅子黄灿灿,杏子成熟丰满, 果实累累, 丰收在即。由于农事繁忙,村子里很少见到人影, 与此相反的是, 只见无数蜻蜓、蝴蝶自由自在地满村飞动。田园景观是那样优美、宁静、别致, 透露出丰收在望的喜悦和劳动繁忙的情况,很有意味。
几位诗人的田园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也略有不同。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 是两汉、魏晋南北朝八百年间最杰出的诗人, 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在东晋沉寂的诗坛, 他开创的田园诗弥补了我国诗坛的空白, 在文学史上流传甚广, 影响深远。王维、孟浩然的田园诗虽没有陶渊明、范成大田园诗那样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 但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且名句佳篇叠出, 因此他们的田园诗是唐代万紫千红诗苑里的奇葩, 颇受人们推崇。范成大的田园诗比之前代田园诗更有新意, 题材范围和思想内容也更宽广深刻, 但在南宋那抗金救国的特殊环境里, 与陆游、杨万里及自已的爱国诗相比, 虽有闪光耀眼之处, 也只能算是百花丛中一朵艳丽的小花, 且难觅名句佳篇,故其田园诗的流传和影响, 还逊于前几位诗人的田园诗。
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的人文关怀
中国古典诗歌中最根本的东西,就是其中的人文传统和人文关怀。越优秀的作品,越蕴藏着深刻的人文关怀,并能随着时间的流逝,愈加打动人心。杜甫的“三吏三别”如此,白居易的《卖炭翁》如此,被传诵许久的范成大田园组诗《四时田园杂兴》,何尝不是一曲洋溢着人文精神的关切之歌。《四时田园杂兴》代民立言,从农民的角度关照着四时风景的轮换和生活的变迁,写风土、写劳作、写辛苦,是诗人与真实的田园和质朴的民风融合之后的重造,体现了范成大对农民生活形态的关注和人文思想。唯有通过对诗作的把握和关照,才能对其表现和成因得到最清晰的呈现。
一、人文关怀的表现
“淳熙丙午, 沉疴少纾, 复至石湖旧隐, 野外即事, 辄书一绝, 终岁得六十首, 号《四时田园杂兴》。”南宋孝宗淳熙十三年, 即公元1186年, 范成大61 岁,病情略微好转的他,写下了著名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周汝昌先生说:“田家诗,我国从很早就有了,可是像这样集中的,系统的,整批地给田家写组诗的,却没有过⋯⋯深刻而全面的反映了当时农家的景物,岁时、风俗、劳动、困难,忧虑、奋斗,各式各样的生活,各式各样的琐事”[1] 论述了其田园诗价值的一个方面:反映了集中而全面的农村生活。
钱钟书先生从田园诗流变发展的角度,说到了范成大田园诗的贡献。“到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才仿佛把《七月》、《怀古田舍》、《田家词》这三条线索打成一个总结,使脱离现实的田园诗有了泥土和血汗的气息,根据他的亲切的观感,把一年四季的农村劳动和生活鲜明的刻画出一个比较完全的面貌。田园诗又获得了生命,扩大了境地,范成大就可以跟陶潜相提并称,甚至比他后来居上。”[2] 说《四时田园杂兴》突破和超越了传统的田园 诗。
惟钱先生并未就此突破做出详细说明,惜以为,突破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范成大倾注其中的人文关怀,升华了这首诗的精神内涵,让整组诗回旋着一股温情的暖流。
(一)农家乐
首先是从对农村风物和习俗中见出的“农家乐”,字里行间透露作者与民同喜的欢欣。如春日之三,写的是清明的热闹:高田二麦接山青,傍水低田绿未耕。桃奇满村春似锦,踏歌椎鼓过清明。之五是祭社醉酒归来所见的童孙的欢乐:社下烧钱鼓似雷,日斜扶得醉翁回。青枝满地花狼藉,知是儿孙斗草来。再看寒食节游山之欢快:寒食花枝插满头,蒨裙青袂几扁舟。一年一度游山寺,不上灵岩即虎丘。以及野外寻春的人与动物间的意趣:步履寻春有好怀,雨余蹄道水如杯。随人黄犬搀前去,走到溪边忽自回。至如秋日之赏月,水田一色的纯美空灵专属于农夫:中秋全景属潜夫,棹入空明看太湖。身外水天银一色,城中有此月明无。冬至的邻里拜访更添农民之间淳朴厚道的友谊:村巷冬年见俗情,邻翁讲礼拜柴荆。长衫布缕如霜雪,云是家机自织成。从春日的清明,到夏日的纳凉,再到秋日的水中赏月,冬日的邻里互探,呈现出一派欢乐融洽的生活氛围。
(二)农家忙
农家的劳作有忙也有闲,农忙 之时,他们煮茶抽茧,饮水浇田,织布纳税,“丰收时节苦累多。” 农家一年四季的劳作,在诗歌中都 有反映。如之十八:
三旬蚕忌闭门中,邻曲都无步踪。犹是晓晴风露下,采桑时节暂相逢。为了蚕儿的健康成长,邻家的 串门都断了,只能采桑之时偶尔招 呼,略表情意。之二十八: 百沸缲汤雪涌波,缲车嘈囋雨鸣蓑。桑姑盆手交相贺,绵茧无多丝茧多。写煮蚕之盛况,幸而“绵茧无 多丝茧多”,值得庆祝,代表着来 年的纺织物的产量必将增加。之 三十:
下田戽水出江流,高垄翻江逆上沟; 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集合人之力气,饮水灌溉,放 水保苗,这可是保证来年收成的重 要举措,就算“长在踏车头”,再 累那有如何呢?之四十四: 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 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语调是欢快的,丰收的喜悦掩 藏不住。
对于农民来说,农忙时节就该 努力获得收成。范成大的诗,真实 反映了“农家忙”的现状,是陶潜、王维等田园诗中所未曾涉及到的,描写之精细,叙述之真实,没有“怜 农”的心态和实际的体会,是不可 能写出这样的篇章的。
(三)农家苦
农家的苦不在于劳作之辛劳,而是深受统治者剥削之苦楚。南宋 小朝廷对外俯首称臣,缴纳税币和 绵帛维持“偏安局面”,对内应付 冗官冗费,唯有加强剥削。因此剥 削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农家之苦不可尽数。之二十九: 小妇连宵上绢机,大耆催税急于飞。今年幸甚蚕桑熟,留得黄丝织夏衣。连宵上绢,仍是催税“急于飞”,收税之人情态可见,之四十一: 垂成穑事苦艰难,忌雨嫌风更怯寒。牋诉天公休掠剩,半赏私债半输官。之四十五:
租船满载候开仓,粒粒如珠白似霜。不惜两钟输一斛,尚嬴糠核饱儿郎。天灾不断,只能祈求老天爷别 把仅有的收成掠夺干净,还要靠其 缴租还债。但人祸难免,吏胥舞弊 勒索,得拿出近三石米才算缴了一 石的租。劳作了一年的农民,到头 来只落得一把秕谷糙糠,如何喂饱 儿郎!
诗人对农家的悲苦感同身受,朴素凝练的语言,饱含着农民的血 泪和诗人的愤怒。更有之五十八: 黄纸蠲租白纸催,皂衣旁午下乡来。长官头脑冬烘甚,乞汝青钱买酒回。官员公开要钱买酒喝,南宋的 官吏之腐败与盘剥,农民受到的压 迫表现淋漓尽致。
“农家乐”的欢快,“农家忙” 的理解,“农家苦”的愤怒,笔触 所呈现的诗人的仁爱之心,慈悲心 肠,是作者人文关怀的具体体现。
二、人文关怀的成因
“农家乐”“农家忙”“农家苦” 都是诗人人文关怀的印记,仔细观 察,其实诗人在其中赋予的感情是 有节制的,而非激烈的感性宣泄,呈现出一种温情的状态。从正面描写农民受到剥削压迫 的诗篇来看,数量上只有5 篇,占 整个组诗的很小部分,远少于组诗 中对农村风光的描绘的数量;从诗 风上看,这部分篇章最激烈的当属 “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 对种水收租的控诉,其他的是平和 而委婉的。如
“朱门肉食无风味,只作寻常菜把供。” “今年不欠秧田水,新涨看看拍小桥。” 乃是聊做宽慰之词,由此生发 出的对当权者的“恨”并不是出自 阶级差异,而是带有保守主义的道 义上的“恨”,是善与恶之间的较量,并不具有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 冻死骨”或白居易“惟歌生民病,愿得天下知”等强烈的讽谏诗的效 果,这也说明范成大的现实主义和 人文关怀是有局限的,究其成因,当和范成大矛盾心理和儒道思想密 不可分。
(一)文士的矛盾心理 范成大(1126-1193),平江 吴郡(今江苏苏州市)人。高宗绍 兴二十四年进士,任徽州司户参军,累迁吏部员外郎,后出任知处州,颇有政绩。孝宗乾道六年(1170 年),范成大以资政殿大学士使金,写下 了著名的使金72 首绝句。返宋后,历任静江、成都、明州、建康等地 长官,五次请辞,终得偿所愿,于 暮年时期创作《四时田园杂兴趣、》。相比陆游、杨万里等同时代的诗人,范成大的仕途顺利而且官位较显赫,多年的从政经历形成了他委婉平和 的风格。
钱钟书先生说“宋代的诗人,经过科举保举,晋升为大大小小的 官僚地主。在民族问题上,他们可 以有爱国的立场;在阶级矛盾问题 上,他们可以反对苛政,怜悯穷民,希望改善人民受不了统治者的压榨,真刀真枪的对抗起来,学士又觉 得大势不好,忙站在朝廷和政府一 面。”[3] 就是宋代文人学士尤其是 从政的文人矛盾心理的真实写照,范成大作为一名颇有政绩的官员和 传统文士,也具有有类似的特征,这也就是他在《四时田园杂兴》中 反映农民疾苦不甚深刻,不具反抗 意识的原因所在。
(二)儒道的思想局限 苗菁在《范成大思想初探》中 指出:“忠君、爱民、恢复是其政 治思想的三大支柱,显示了范成大 重功利、鄙空谈的政治家特色和深(下转88 页)88 计八百余言。纵横反复,皆为文章。其文点画无缺。才情之妙,超今迈 古。名曰《璇玑图》。然读者不能 悉通。”这里说,璇玑图一共八百 多个字,可以读出二百多首诗,谭 正璧在《中国女子文学史话》中说: “按是图反读,横读,斜读,交互读,退一字读,叠一字读,皆成文章,计八百四十一字,得三、四、五、六、七言诗三千八百余首。”这显 然有些夸大,却说明《璇玑图诗》 确实在手法上让人叹为观止。虽然 其内容不外乎自我的悔恨和对丈夫 的期盼,但艺术形式的新颖和高深,让人忘记了内容的单薄,“才情之妙,超今迈古,”虽为过誉,却也有据。厚的爱国精神。他又具有自成特色 的归隐思想,与思乡恋家情怀交织 在一起。”[4] 概述了范成大的思想 体系,说明了爱家、爱国、爱民乃 其思想的主体。为了国家,他肯冒 着杀头的危险出使金国,递送私人 书奏;为了人民,他都能在职权范 围内施行善政,令重压之下的人民 得到喘息;老年时期,虽因病归隐,怀农悯农的人文关怀又促使他创作 了《四时田园杂兴》,并将传统写 隐逸,写劳作的田园诗歌发展到一 个新的阶段。
同时,范成大又是一个受到儒 家温柔敦厚思想浸染的学士官宦,三纲五常,忠君爱国总是提醒着他 是宋朝官僚的一份子,也在思想上 使得他对现实的批判不会太尖锐,更不会煽动反抗。不仅如此,道家 的思乡恋家情怀也使其小民思想残 根未除,在交纳赋税的前提下,还 能丰收,这日子就算是过去了吧!所以才可以在他的《四时田园杂兴》 上看到一些欢快的景象,而非愁苦 式的个人哀叹。
总之,《四时田园杂兴》通过 对“农家乐”“农家忙”“农家苦” 的书写,表现了诗人对农民生存环 境和生存状态的关注,但由于诗人 本身的思想所限,使得诗中的人文 关怀略显温情。但这并不妨碍范成 大成为一代田园大师,从后代的影 响来看,也有许多人都效法范成大 借助诗歌来揭露农民疾苦,清初有 “家剑南而户石湖”的说法,更说 明了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的影 响力。
第四篇:范成大《蝶恋花》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蝶恋花·春涨一篙添水面》是一首田园词,描绘出一幅清新、明净的水乡春景,散发着浓郁而恬美的农家生活气息,自始至终都流露出乡村景色的美丽与人情的淳朴、宁静、和谐,表现出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范成大《蝶恋花》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蝶恋花
范成大
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画舫夷犹①湾百转,横塘塔近依前远②。
江国多寒农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尝面③收新茧。
注:①夷犹,犹豫迟疑,这里是指船行迟缓。②塔近依前远:看着前方的塔仿佛近了,其实还很远。③尝面:揉下麦粒炒干研碎,取以尝新。
(1)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分)
(2)词的上片写农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蝶恋花·春涨一篙添水面》阅读答案
(1)春水涨满,微风吹拂,芳草碧绿,鹅儿嬉戏,(2分)描绘出一幅清新、明净的水乡春景图。(2分)
(2)面对淳朴的农村生活的闲适安逸之情(或:对农家生活的认同感、满足感);(2分)面对农桑丰收在望的由衷喜悦之情。(2分)(意思对即可)
(1)画舫:彩船。
(2)夷犹:犹豫迟疑,这里是指船行迟缓。
(3)横塘:在苏州西南,是个大塘。
(4)谷雨: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清明之后。
(5)看看(kan):转眼之间,即将之意。
(6)江国:水乡。
(7)寒:指水冷。
《蝶恋花·春涨一篙添水面》翻译:
春来,绿水
新涨一篙深
盈盈地涨平了水面。
水边芳草如茵
鹅儿的脚丫满跚,鲜嫩的草色
在微风习习吹拂里
染绿了河塘堤岸。
画船轻缓移动
绕着九曲水湾游转,望去,横塘高塔
在眼前很近
却又像启船时一样遥远。
江南水乡
春寒迟迟农事也晚。
村北,村南
谷雨时节开犁破土
将田耕种遍。
春麦已结秀穗
随风起伏连岗成片,山冈上桑树茂盛
桑叶卖家很贱,转眼就可以
品尝新面,收取新茧。
《蝶恋花·春涨一篙添水面》作品背景
这首写苏州附近田园风光的词是作者退居江湖期间作的。此词当是作者退居石湖期间作,写的是苏州附近田园风光。
《蝶恋花·春涨一篙添水面》中心思想
本词是一首田园词,描绘出一幅清新、明净的水乡春景,散发着浓郁而恬美的农家生活气息,自始至终都流露出乡村景色的美丽与人情的淳朴、宁静、和谐,表现出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
《蝶恋花·春涨一篙添水面》赏析
这首写苏州附近田园风光的词是作者退居江湖期间作的。此词当是作者退居石湖期间作,写的是苏州附近田园风光。
“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一篙”,是指水的深度,温庭筠《洞户二十二韵》:“池涨一篙深。”“添水面”,有两重意思,一是水面上涨二是水满后面积也大了。“鹅儿”,小鹅,黄中透绿,与嫩草色相似。“绿”,就是“绿柳才黄半未匀”那样的色调。春水涨满,一直浸润到岸边的芳草;芳草、鹅儿在微风中活泼泼地抖动、游动,那嫩嫩、和谐的色调,透出了生命的温馨与活力;微风轻轻地吹,吹绿了河岸,吹绿了河水。……“画舫夷犹湾百转,横塘塔近依前远。”“画舫”,彩船。“夷犹”,犹豫迟疑,这里是指船行迟缓。“横塘”,在苏州西南,是个大塘。江南水乡河渠纵横,湾道也多。作者乘彩船往横塘方向游去,河道曲折多湾画舫缓慢行进。看着前方的塔近了,其实还远。这就象俗语所说“望山走倒马”,又象《诗经。蒹葭》所写:“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惟其如此,才有吸引力。那水面上的小鹅,其实,作者并不急于到塔边,所以对远近并不在意,此时更使他欣悦的倒是一路好景致。便很令人疼爱留连。杜甫当年春游就遇到这样的小鹅,他是这样描写“舟前小鹅儿”:“鹅儿黄似酒,对酒爱新鹅。引颈嗔船逼,无行乱眼多。”(《舟前小鹅儿》)多活泼,多可爱!成大所遇,当亦如此。这两句写船行,也带出了沿途风光,更带出了自己盎然兴趣。全词欢快气氛也由此而兴。
词的下片写到农事,视野更加开阔了。如此写,既与上片紧密相联,又避免了重复。“江国多寒农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江国”,水乡。“寒”指水冷。旱地早已种植或翻耕了,水田要晚些,江南农谚曰:“清明浸种(稻种),谷雨下秧。”所以“耕遍”正是时候。着一“才”字,这不紧不慢的节奏见出农事的轻松,农作的井然有序。“村北村南”耕过的水田,一片连着一片,真是“村南村北皆春水”、“绿遍山原白满川”,一派水乡风光现于读者面前,虽然农事紧张或更可说繁重,但农民们各得其乐,一切进行得有条不紊。“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尝面收新茧。”“秀麦”,出穗扬花的麦子。“面”当为炒面,将已熟未割的麦穗摘取下来,揉下麦粒炒干研碎,取以尝新,苏轼所谓“捋青捣麨少软饥肠”(《浣溪沙》),现代农村仍有此俗。这两句是写高地上景象,虽然水稻刚刚下种,但漫冈遍野的麦子拔穗了,蚕眠,桑叶也便宜了,“雉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王维《渭川田家》),农桑丰收在望。所以下面写道:“看看尝面收新茧”。“看看”,即将之意,透着津津乐道、喜迎丰收的神情。下片写田园,写农事,流露出对农家生活的认同感、满足感。
这是一首田园词,描绘出一幅清新、明净的水乡春景,散发着浓郁而恬美的农家生活气息,自始至终有流露出乡村景色人情淳朴、宁静、合皆,读了令人心醉。田园词在两宋很少,苏轼、辛弃疾各写了几首,范成大写了三两首,这些作品可以说是宋词里的珍品,尤可宝贵。范成大是田园诗名家,其《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最有名。他以田园诗笔法来写田园词,像此篇一样,很有特色,只可惜太少了。
第五篇: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诗词鉴赏与答案
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1、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绍兴进士,历任知处州、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经略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曾使金,坚强不屈,几被杀。晚年退居故乡石湖,卒谥文穆。其诗题材广泛,与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称“中兴四大家”。又工词。著作颇富,存世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桂海虞衡志》、《吴船录》、《吴郡志》等。
2、赏析 两千多年来,牛郎织女的故事,不知感动过多少中国人的心灵。在吟咏牛郎织女的佳作中,范成大的这首《鹊桥仙》别具匠心是一首有特殊意义的佳作。“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起笔三句点明七夕,并以侧笔渲染。“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岁华纪丽》卷三“七夕”引《风俗通》),与牛郎相会,故又称双星节。此时银河两岸,牛郎已无心耕种,织女亦无心纺绩,就连天上的众仙女也忌妒了。起笔透过对主角与配角心情之描写,烘托出一年一度的七夕氛围,扣人心弦。下韵三句,承群仙之相妒写出,笔墨从牛女宕开,笔意隽永。“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形貌娟秀的嫦娥蹙紧了蛾眉,风姨竟然兴风吹雨骚骚然(风姨为青年女性风神,见《博异》)。这些仙女,都妒忌着织女呢。织女一年才得一会,有何可妒?则嫦娥悔恨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可知,风姨之风流善妒亦可知,仙界女性之凡心难耐寂寞又可知,而牛郎织女爱情之难能可贵更可知。不仅如此。有众仙女之妒这一喜剧式情节,虽然引出他们悲剧性爱情。词情营造,匠心独运。“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下片,将“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的相会情景一笔带过,更不写“忍顾鹊桥归路”的泪别场面,而是一步到位着力刻画牛郎织女的心态。七夕相会,匆匆而已,如此一面,怎能错见!见了又只是重新撩乱万千离愁别绪罢了。词人运笔处处不凡,但其所写,是将神话性质进一步人间化。显然,只有深味人间别久之悲人,才能对牛郎织女心态,作如此同情之理解。“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结笔三句紧承上句意脉,再进一层刻画。三百六十五个日日夜夜之别离,相逢仅只七夕之一刻,旧愁何其深重,新欢又何其深重,新欢又何其有限。不仅如此。旧愁未销,反载了难以负荷的新恨归去。年年岁岁,七夕似乎相同。可谁知道,岁岁年年,其情其实不同。在人们心目中,牛郎织女似乎总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而已。然而从词人心灵之体会,则牛郎织女的悲愤,乃是无限生长的,牛郎织女之悲剧,乃是一部生生不灭的悲剧,是一部亘古不改的悲剧。牛郎织女悲剧的这一深刻层面,这一可怕性质,终于在词中告诉人们。显然,词中牛郎织女之悲剧,有其真实的人间生活依据,即恩爱夫妻被迫长期分居。此可断言。“天也,你不识好歹何为天?地也,你错勘贤愚做地!”(《窦娥冤》曲辞)此词在艺术造诣上很有特色。词中托出牛郎织女爱情悲剧之生生不已,实为匪夷所思。以嫦娥风姨之相妒情节,反衬、凸出、深化牛郎织女之爱情悲剧,则是独具匠心的。(现代黑色幽默庶几近之)全词辞无丽藻,语不惊人,正所谓绚烂于归平淡。范成大之诗,如其著名的田园诗,颇具泥土气息,从这里可以印证之。最后,应略说此词在同一题材的宋词发展中之特殊意义。宋词描写牛郎织女故事。多用《鹊桥仙》之词牌,不失“唐词多缘题”(《花庵词选》)之古意。其中佼佼者,前有欧阳修,中有秦少游,后有范成大。欧词主旨在“多应天意不教长”,秦词主旨在“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成大此词则旨在“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可见,欧词所写,本是人之常情。秦词所写,乃“破格之谈”(《草堂诗馀隽》),是对欧词的翻新、异化,亦可说是指出向上一路。而成大此词则是对欧词的复归、深化。牛郎织女的爱情,纵然有不在朝暮之高致,但人心总是人心,无限漫长之别离,生生无已之悲剧,决非人心所能堪受,亦比高致来得更为广大。故成大此词,也是对秦词的补充与发展。从悲剧深层的美学意义上说,还是是对秦词之一计算。欧、秦、范三家《鹊桥仙》词,呈现一否定之否定路向,显示了宋代词人对传统对人生之深切体味,亦体现出宋代词人艺术创造上不甘逐随他人独创精神,当称作宋代词史上富于启示性之一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