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贯彻全国治超电视电话会议通知
关于学习贯彻李盛霖和冯正霖同志 在全国治超电视电话会议上讲话精神的通知
局属各分局:
2011年10月12日下午,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在京联合召开了全国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交通运输厅组织自治区相关部门、五市和厅属有关单位领导在宁夏分会场收听收看了电视电话会议。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我局治超工作,现将会议主要精神传达给你们,请认真学习贯彻。
一、李盛霖部长讲话主要精神
全国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国务院第165次常务会议和国务院领导同志重要批示精神,全面推广山西省的治超工作经验,进一步加强车辆违法超限超载治理工作,有效遏制重特大交通事故特别是桥梁垮塌事故的发生。
(一)充分肯定治超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效
自2004年6月起,按照国务院部署,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0部委成立治超工作领导小组,在全国集中开展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在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2004年 至2007年开展了集中治理活动。从2008年开始,用三年左右时间,重点构建治超工作的长效机制。2011年3月7日,国务院颁布《公路安全保护条例》,为推进依法治超、长效治超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这些年来,各地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相互支持配合,积极推进治超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效果。车辆违法超限率明显下降、道路货运车辆交通安全事故明显下降;公路网的路况水平、公路通行效率以及道路运输企业效益均有所提高;车辆“大吨小标”问题基本解决;绝大多数货车司机的合法装载意识明显增强,严重违法超限超载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二)进一步增强做好治超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胡锦涛总书记最近就安全问题作出重要批示,明确提出要在全党、全社会确立安全发展的理念,并将其作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针对近期安全事故频发的实际,国务院第165次常务会议要求各地各部门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其中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强车辆违法超限超载治理。今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公路安全保护条例》,也要求我们依法推进治超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公路基础设施安全。
治超工作是安全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一场难度极大的攻坚战和长期任务。
各地各部门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和安全发展的理念,充分认 识到治超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进一步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快建立完善长效机制,保障公路基础设施安全。
(三)切实抓好新形势下的治超工作
目前,有关治超工作的法律法规体系已基本建立,各地治超工作机制已基本形成,相关工作要求与政策措施也已经明确。根据国务院领导的指示精神,以贯彻实施《公路安全保护条例》为契机,下一步仍要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立足源头、标本兼治,依法严管、联防联治,规范行为、追究责任”的总体要求,扎扎实实地抓好落实并取得实效。
一是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各地要进一步强化政府在治超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把治超工作列入本地政府工作目标,继续强化对治超工作的组织领导,搞好综合协调,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落实人员机构,保障工作经费。要进一步完善地方政府牵头、各相关部门参与的治超运行机制,增强部门间的合力。特别是地方各级交通运输、公安、工信、工商、质检、安全监管等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密切配合,齐抓共管,不断强化路面执法治超协作机制、源头与路面执法联动机制。
二是立足源头、标本兼治。各地要在强化路面执法的同时,逐步将治理工作重点前移到源头环节,进一步加大源头监管力度。要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手段,始终保持路面执法力度,特别是要推广和规范计重收费模式,在确保合法装载运 输车辆通行费负担有所降低的同时,通过经济调整手段,有效削减违法超限超载运输的利润空间。
三是依法严管、联防联治。地方各级交通运输和公安部门的执法人员要充分依托现有超限检测站点,切实加大货车检测检查和查处力度。对超限超载严重的违法车辆,要坚持实施卸载措施,或者责令停止行驶直至消除违法状态。对现场查处的违法超载驾驶人,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给予记分扣分处理。运管部门要建立运输企业及从业人员信誉档案,健全违法运输企业及从业人员黑名单制度。对现场查处的非法改装车辆,可采取强制拆解等方法,责令车辆恢复原貌,并移交工商部门依法处理。特别是对于违法超限超载较为严重的地区和路段,相邻省份和地区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区域间的治超协作机制,集中开展有针对性的整治工作,真正实现联防联治。
四是规范行为、追究责任。各地执法人员要坚决落实治超工作“十条禁令”的工作纪律,严格规范执法行为,严防公路“三乱”。要加强重点地区和路段督导检查,建立和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对于违法超限超载车辆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或桥梁压垮等重大安全事故的,除按规定追究当事人责任外,还要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的有关法律法规,实行责任倒查,一并追究相关运输业主、企业以及为其违法行为提供配载的货主、货运站场经营者的相关责任。
二、冯正霖副部长讲话主要精神
冯正霖副部长要求交通运输系统深入推进治超,抓好六方面工作。
一是要切实加强路面联合执法,坚决遏止路面违法超限超载运输行为。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公路管理机构要积极会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切实加强路面执法力量配置,进一步完善并严格落实路面治超执法协作机制,以固定超限检测站为依托,以车辆货总重超过55吨的严重违法超限超载运输车辆为重点,大力开展路面联合执法工作。严肃查处车货总重超过原交通部、公安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加强车辆超限超载集中治理工作的通知》等有关规定和外廓尺寸不符合《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等有关规定的违法超限超载运输车辆。对确认违法超限超载运输的车辆,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责令并监督违法行为人采取卸载、分装等改正措施,现场消除违法行为。对未按规定要求全面纠正的车辆,不得放行或准予继续行驶公路。对违法超限超载运输车辆绕行较多的路段,要加大流动检查和执法力度。对违法超限超载运输严重的省际交界地区和路段,相关省份要加强协作,共同组织开展针对性的联合整治活动。
二是要切实加强货运装载源头监管,坚决杜绝非法超限超载车辆出厂上路行驶。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大货运源头治超投入力度,加快推广和强化货运源头运政人员派驻和巡查等措施,切实防止违法超限超载运输车辆出厂(站)上路行驶。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支 持,逐步推行重点货运源头企业称重管理系统与运政和治超信息系统联网管理制度,实时监控重点源头企业货物装载情况。对货运源头单位违反相关规定,纵容或允许违法超限超载运输车辆出厂(站)上路行驶的,要会同有关部门,严格按照《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三是要切实加强货运市场准入审核把关,坚决杜绝非法生产改装车辆进入运输市场。各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切实加强货运市场准入审核及检验,坚决杜绝非法生产、改装及不符合规定用途的车辆进入道路货运市场;要在今年内对所有在用货车进行全面排查,对已经取得道路运输从业资格但不符合《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等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和技术标准的车辆,要坚决取消其道路运输从业资格,吊销相关证件;同时将违法车辆汇总登记并抄送相关单位依法处理。对准予专门用于运送不可拆解物体的低平板专用半挂车从事普通货物运输等违反国家相关政策规定的,要在今年底前全面更正。
四是要切实加强高速公路入口称重管理工作,坚决杜绝非法超限超载车辆通行高速公路。各地要按照“高速公路入口严把严控、国省干线公路检查纠正、农村公路限高限宽保护”的总体原则,进一步完善治超监控设施和网络,强化对货运车辆的全路网监管。特别是封闭式高速公路和独立的大型及特大型桥梁(包括实施计重收费的公路和桥梁)要加快完善入口称重检测设施,坚决杜绝非法超限超载车辆通行。各公路管养单位要加强与公路管 理机构的配合协作,发现非法超限运输的车辆,要及时通知公路管理机构查处纠正。除特殊情况外,各封闭式高速公路和独立的大型及特大型桥梁应于明年6月底前全面实施入口称重管理办法。
五是要切实加强道路运输企业和人员监管,严格落实违法运输各项处罚规定。各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快推进本地区治超信息系统的部省站三级联网工作,加快推进治超信息系统与运政管理等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与共享,及时交换违法超限超载信息,促进路面执法与源头监管相互衔接、密切配合。各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按照《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等有关规定,对多次违法超限运输的货运车辆、驾驶人和道路运输企业,严格实施吊销车辆营运证和道路经营许可证等处罚。同时,要加快建立并不断完善道路运输从业企业和人员信誉档案,对违法超限运输的车辆、企业和驾驶人要及时纳入道路运输黑名单,并向社会公告。
六是要切实加强治超执法监督检查,全面规范治超执法行为。根据交通运输部对个别地区的治超执法检查看,总体执法情况较好,但部分站点也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包括:有的检测站处于停运状态,现场无执法人员;有的检测站称重设备发生故障未能及时修复;有的检测站只有1名执法人员在现场执法;大部分检测站场地内无卸载货物;在个别检测站还发现无上岗证的执法人员与社会闲散人员串通,私放非法超限运输车辆。这些问 题,反映出部分地区治超站点及工作人员纪律松驰,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治超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及时纠正和查处以罚代管、乱收费、乱罚款等违法违纪行为,督促治超机构和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治超执法“五个不准”、“十条禁令”等相关规定,全面规范执法行为,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二0一一年十月十四日
第二篇:《全国治超工作要点》
2005年全国治超工作要点
交通部、公安部、发展改革委、中宣部 质检总局、安全监管局、工商总局、法制办
(2005年3月)
经国务院同意,交通部、公安部、发展改革委、中宣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安全监管局、法制办等八部委,从2004年6月起在全国集中开展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半年多来,经各地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车辆严重超限超载的态势得到有效遏制,道路交通事故明显下降,公路通行效率明显提高,合法装载车辆的运输成本明显下降,运输效益明显增加,运力结构得到初步优化和调整,治超工作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果。但同时也出现了部分地方工作力度减弱、超限超载现象有所反弹,“大吨小标”车辆仍未得到有效解决,个别路段出现交通堵塞,治超工作经费紧张等问题。为进一步做好2005全国治超工作,加大治理力度,经全国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领导小组研究,特提出如下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与目标
——指导思想:围绕温家宝总理作出的“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复杂性,坚持综合治理,注重运用法律和经济手段,建立长期、有效的管理体制,以巩固成果”重要批示,以及黄菊副总理在全国交通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要巩固和扩大治理车辆超限超载运输工作成果,综合采取经济、法律、行政手段,继续加大治理工作力度”的要求,按照“巩固成果、力度不减、突出重点、有效推进”的工作思路,在确保交通畅通和满足社会运输需求的前提下,提高政府对公路、车辆、运输市场的监管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继续保持和加大工作力度,坚持综合治理,逐步建立长效治理机制,坚定不移地做好2005年全国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
——工作目标:到2005年底,全国车辆超限超载率控制在6%左右,95%以上的“大吨小标”车辆的标定吨位得到更正。
二、具体措施和要求
(一)继续加大执法力度
1、继续保持路面执法合力。为确保治理工作成果,防止超限超载反弹,今年各级交通、公安部门要继续按照“统一口径、统一标准、统一行动”的要求,保证足够的路面执法力量,坚持联合治超,加强配合,对超限超载车辆继续保持严管态势,坚决遏制超限超载反弹。
2、按照统一标准依法严管。为避免车辆超限超载认定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各地交通、公安部门要继续按照交通部、公安部、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加强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通知》(交公路发[2004]455号,以下简称“455号文件”)的要求和超限超载认定标准,做好治超的执法工作。今年将根据“大吨小标”车辆标定吨位更正进展等情况,研究确定按照《关于在全国开展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交公路发[2004]219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规定的统一认定标准的执行时间。与此同时,各级公安、交通部门要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公路法》及《道路运输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对超载超限车辆严格实施卸载,依法严管重罚,并根据超限超载的严重程度,在认定幅度内相应增加处罚额度。对于恶意超限超载的行为,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上限给予处罚。
3、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治理工作。2005年,各地在治超工作中要突出三个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治理工作:一是以超限超载重点监管车型为重点,开展路面执法工作。全国治超办将根据各地上报的情况,分期分批地向社会公布超限超载情况严重的车型,作为各地路面执法工作中的重点监管车型;二是严厉打击以驳载为手段的短途超限超载运输行为;三是坚持全国联动并继续加大华北等地区的治理力度。
4、严厉打击抗法行为,净化执法环境。对于拒绝、阻碍执法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公安机关要坚决依法查处;构成犯罪的,坚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努力为治理工作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5、加强执法检查,规范执法行为。在治超工作中,要严格落实治超工作“五不准”的规定,建立群众举报制度,全面接受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治超办和有关部门要不定期组织明查暗访活动,对违法乱纪的执法人员,一经发现,坚决予以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迁就。
6、加强货物源头监管力度。对于公路沿线的小煤场及以各种名义建立起来的货物分装场,各级地方人民政府要加强领导,组织有关部门加大整治力度。未取得工商营业执照的,要强行关闭;取得工商营业执照的,要强化责任,特别是要强化货主和厂矿企业等有关单位的责任,确保运输源头装载符合要求;如发现经常放行超限超载运输车辆的,要责令停业整顿。
(二)严厉查处车辆“大吨小标”和非法改装
7、制定专门的管理和处罚办法。由发展改革委会同工商总局、公安部、交通部,制定专门的办法,对生产“大吨小标”车辆和非法改装的厂家和有关单位进行严厉处罚。从2005年4月1日起,对于新生产车辆,要严格执行《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国家标准(GB1589-2004),不再执行发展改革委2004年第31号公告要求。各地也要加大力度,建章立制,从源头上遏制“大吨小标”车辆的出现。
8、加快“大吨小标”车辆吨位恢复。对发展改革委公布的在用“大吨小标”车型,各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继续做好“大吨小标”车辆参数更正、行驶证换发工作,同时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更正工作的进度进行排名,对排名靠后的地区实行重点督办,加快车辆吨位恢复工作进度。
对因特殊原因仍未公布的在用“大吨小标”车型,由发展改革委在今年年内发布公告予以更正,同时取消《公告》中相应的车型。更正费用由生产厂家承担。从2005年4月1日起,新生产的“大吨小标”车辆,由发展改革委取消《公告》中相应的车型,生产、改装厂家召回车辆,并承担车辆所有人的损失,已经上牌的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9、运用经济手段促进“大吨小标”车辆恢复吨位。从2005年起,全国公路养路费按照下列原则计量征收:一是载货类汽车征费计量按照发展改革委发布的《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载货类汽车质量参数调整更正表》核定。同一车型质量参数多次公布且前后不一致的,按最新公布的标准核定;二是未列入发展改革委《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的载货类汽车,仍然按照交通部和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公路汽车征费标准计量手册》的标准核定。
10、严把车辆上牌关。各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车辆注册登记环节要严格把关,从2005年4月1日起,对于与《公告》公布车型技术参数不一致、不符合《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国家标准(GB1589-2004)要求的新增车辆,一律不予发放车辆牌照,以杜绝非标准车辆上路行驶。对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及配套法规、违反国家有关机动车安全技术标准导致不符合安全规定的车辆登记、注册的,要倒查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11、集中打击车辆非法改装企业。继续开展车辆非法改装整顿工作。对于车辆非法改装严重的地区,由工商总局会同交通部、发展改革委、公安部、质检总局采取联合行动,在今年年内组织专项整治行动,进行重点打击。对严重的车辆非法改装企业要严厉处罚,公开曝光,以进一步规范车辆改装秩序和行为。同时,对所有的非法汽车改装企业要逐步予以取缔。
(三)逐步建立治超长效机制
12、加快立法步伐,实现依法治理。《公路保护条例》已列入2005年国务院立法计划,交通部、国务院法制办要做好起草工作,使超限超载治理工作尽快走上法制化轨道。
13、研究出台司法解释,追究严重超限超载车辆的刑事责任。力争出台相应的司法解释,按照《刑法》等有关规定,对于对桥梁和重要公路设施造成严重破坏的超限超载车辆,要依法追究肇事者的刑事责任。
14、实施和规范计重收费。结合部分地方计重收费试点工作,以华东区域为重点,在更大范围内开展收费公路车辆通行费计重收费工作。通过经济和价格手段,鼓励车辆合法装载运输。但对超过公路承载能力的货运车辆,可采取加重收取通行费的方式,切断运输业户超限超载运输的经济链条。同时,结合养路费和通行费征收方式等政策的调整,进一步调节超限超载的经济利益关系。
15、降低通行费标准,降低运输成本。从2005年1月1日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物价部门要按照经国务院批准的《关于降低车辆通行费收费标准的意见》的要求,切实做好收费标准的降低调整工作,以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益,提高多轴大型车辆在运输市场的竞争优势。
16、合理设置超限超载检测站点。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做好国省干线公路超限超载检测站点的规划和设置工作,加快超限超载检测站点规范化建设。在新建公路时,要结合国省干线公路超限超载检测站点布局规划,将检测站点作为公路附属设施的组成部分,实现与公路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运营。对现有的公路,要根据检测站布局规划进行调整;站点数量不能满足工作需要的,要及时增设必要的固定和流动检测站点。对所设置的超限超载检测站点,其投资要纳入建设计划,交通部给予适当补助。同时,要加强管理,充实人员,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使超限超载检测站点建设规范化、治超工作制度化。
17、加强对运输市场的监管力度。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道路运输条例》的规定,加大对违法实施超限超载运输的道路运输经营者及为其违法行为提供便利条件的道路运输相关业务经营者的监管、处罚力度。
要进一步完善货运企业和营运驾驶员信誉档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主管部门和运输管理机构要根据2004年记录的超载超限违法信息,对于部分超限超载严重的货运企业和营运驾驶员,要依法予以严厉处罚。对于超限超载违法记录次数超过3次的营运驾驶员,要责令其参加不少于一周的货运法律法规、货物装载等基本知识的培训,并重新考试;对于有超限超载登记的营运货车超过总数5%的运输企业,要向社会公布,并责令其停业整顿。
对有擅自改变车箱长度或拦板高度等改装营运货车行为的道路运输经营者,应处以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对擅自改装机动车辆的机动车维修经营者,要责令改正;有违法收入的,没收违法收入,并处违法收入2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收入或违法收入不足1万元的,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许可机关吊销其经营许可;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允许超限超载车辆出站的道路运输站(场),应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四)确保交通畅通和物资的正常运输
18、确保交通畅通。在治超工作中,各地公安、交通部门要密切关注公路交通流量情况,加强交通组织和疏导,坚持保畅优先的原则。对于货车流量特别大的路段,要配置动态称重设备,提前识别超限超载车辆,减轻检测站的工作量,减少治超工作对正常行驶车辆的干扰。一旦出现交通严重堵塞的情况,要坚持保畅优先的原则,对明显不超限超载的车辆,可先放行,减小检测范围,缩短拥堵时间,防止因治超而造成交通堵塞。
19、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车辆。各级公安、交通部门要继续按照《实施方案》,对重量不超的不可解体物品和冰箱、彩电、汽车等规则尺寸物品的运输车辆,以及危险货物运输车辆,要督促企业落实责任制,规范货物装载行为,切实把好车辆“出门关”,在运输途中原则上不实施卸载措施。
对于目前配备非转向、重型可举升空气悬架系统的车型,如已经列入国家发展改革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且符合《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国家标准(GB1589-2004)要求的,各地交通、公安部门在路面执法时,暂以公告核定的质量参数为依照,认定车辆是否超限超载。如不符合《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国家标准(GB1589-2004)要求的,由发展改革委结合公告发布予以更正。对发现实载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未将悬架浮桥落地使用的,要予以处罚和纠正。
20、继续执行鲜活农产品运输的“三不”政策。各级公安、交通部门对于整车运输蔬菜等鲜活农产品的运输车辆,要继续坚持不扣车、不卸载、不罚款。但要将超限超载的违法信息通报给车辆注册地有关部门,由车辆注册地公安、交通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要点的规定进行处罚。与此同时,还要加强源头管理,不允许超限超载的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上路。
(五)加大治超宣传
21、继续加强治超宣传工作。要围绕治超长效机制、逐步严管重罚、大吨小标恢复、保障交通畅通等几个关键环节,加大对治超工作的宣传力度,取得社会各界和车主、驾驶员的理解与支持。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对治超保畅等工作正面典型事迹的宣传,始终保持正面的舆论导向;另一方面要通过舆论监督,减少和遏制治超过程中出现的不规范行为。
(六)其他工作
22、加强治超信息监测和收集,做好重要物资运输工作。对于治理期间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运输价格变化情况、干线公路上的货车流量情况、煤粮油等国家重要物资的运输情况和价格波动情况等,要及时收集、分析、研究和解决,并定期向全国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必要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运力,保障物资运输和市场供应。
23、确保治超经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治超领导小组要按照本要点的要求调整治超工作计划,将治超工作经费(包括治超站点的日常工作经费)纳入正常预算,为治理工作和执法人员的工作、生活提供保障,确保治理工作顺利开展。
治理车辆超限超载是一项长期、艰苦、复杂的工作,也是对政府部门执政能力的考验。各地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组织、支持和协调下,依法严管,建立治超长效机制,为彻底根除超限超载运输,确保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继续做出贡献。
第三篇:关于印发2006年全国治超工作要点的通知
关于印发2006年全国治超工作要点的通知
交公路发[2006]76号
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全国集中开展治超工作的第三年。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5]30号,以下简称“国办发30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治理成果,加快治超长效机制建设,推进全国治超工作有序深入开展,经研究,全国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2006年全国治超工作要点》,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国务院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
二○○六年三月一日
2006年全国治超工作要点
从2006年起,全国治超工作将由“巩固成果、依法严管、重点突破、有效推进”逐步转入“突出源头治理,强化执法力度,完善监控网络,建立长效机制”的新阶段。2006年全国治超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严格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通知》的规定,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继续加强治超工作,坚持规范行为、依法严管、标本兼治、立足源头、科学治超的方针,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手段,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治超工作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在巩固和扩大治理成果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完善的治超工作长效机制。工作要点如下:
一、继续加强对治超工作的组织领导
1.加强领导,进一步落实责任制度。各地区、各部门要继续坚持全国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治理工作机制,明确职责,落实经费,强化督导检查,把治超工作列入工作重点,实行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坚持治超工作机构不变、经费不减、力度更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治超办要充分发挥组织者、协调者和实施者的角色,积极策划、精心组织,认真做好组织与服务工作,确保治超工作深入推进。
2.加强沟通,进一步确保联动治理。各地区和各部门之间要进一步加强沟通与协作,确保部门联合、地区联动,进一步形成全国治超“一盘棋”的工作格局。特别是相邻的省、市、县(区)和治超检测站点之间,要建立联系机制,定期沟通协调,互通情况,密切配合,共同研究解决出现的问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治超机构要按照全国治超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要求,及时报送治超工作有关情况和信息。
3.强化监督,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各地要对路面执法、车辆生产与改装、车辆牌证管理、道路运输市场管理等工作,加强明查暗访和监督检查,强化对各基层责任单位和治超站点的监管,及时查处一线执法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违法违纪行为,并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特别是在治超执法工作中,要继续执行治超“五不准”规定和“十条禁令”等有关纪律,坚持依法治超,切实规范行为。
4.深入宣传,进一步营造舆论氛围。各地要将宣传工作贯穿于治超工作的各个环节,特别是随着治超工作深入开展,要及时调整宣传重点,继续保持舆论声势,在坚持现有宣传方式的同时,还可通过制作专题片、举办成果展等活动,多角度、全方位地开展宣传工作。宣传内容要注重针对性,宣传方式要注重实效性,要集中展现各地治超工作中的典型经验、先进事迹和突出成效等。同时,还要加大对超限超载行为违法性的宣传和教育,对超限超载的典型案例进行曝光,消除超限超载惯性心理。
5.总结考核,及时进行表彰。全国治超办将制定治超工作总结考核办法,对各地三年集中治超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和考核,同时对在治超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适时进行表彰。各地也可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建立激励机制,对本地治超工作及时进行总结、考核和表彰,形成有部署、有检查、有总结、有奖惩的良性运作机制。
二、依法治超,加强路面治超执法力度
6.坚持联合治超,加大依法严管的力度。各级交通、公安部门要继续实行路面联合治超执法,确保人员投入,坚持齐抓共管、协同作战,始终保持严格执法的态势,以巩固成果,防止反弹。在开展治超执法过程中,要继续按照交通部、公安部、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加强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通知》(交公路发[2004]455号)的要求和超限超载认定标准,对发现的违法超限超载运输车辆,要按照《公路法》、《道路运输条例》、《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严厉进行处罚,同时严格实施卸载,消除违法行为。对严重超限超载的违法运输车辆,应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从重处罚。
7.禁止违法超限超载车辆行驶高速公路。各地可在高速公路的入口处设置相应的称重检测装置,对进入高速公路的货车进行检测,并结合高速公路收费站管理工作,凭检测单准许货车进入高速公路。凡经检测确定违法超限超载运输的车辆,一律禁止进入高速公路行驶。
8.突出重点,延伸治理范围。加大对超限超载重点监管车型违法违规运输行为的治理和处罚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治超工作。全国治超办将根据各地上报的情况,分批公布超限超载重点监管车型,作为各地路面执法工作的重点。同时,假冒军队、武警车辆超限超载严重的地区,要积极协调军警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开展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打击利用假冒军警车辆进行超限超载运输以及偷逃国家相关税费等违法行为。
9.全面推进对超载车辆驾驶人实施交通违法行为累积记分制度。要研究制定具体操作办法,对违法超载运输驾驶人实行记分,大力推进异地交通违法记分信息的转递工作,对记分超过规定的驾驶人依法予以扣留驾驶证、组织学习和考试。
10.严厉打击暴力抗法行为,确保执法人员人身安全。各级公安机关要适当增加治超检测站点的警力,负责维护治超检测站点的交通、治安秩序,对容易出现聚众闯卡、拒不接受检查、强行冲卡、带车绕行的重点地区,要加强巡逻,加强应急处置管理。对阻碍执法管理、对执法人员实施人身侵犯、破坏治超站点设施的,要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执法人员人身安全,创造良好的治超执法环境。
三、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车辆生产、改装及牌证管理
11.彻底解决车辆“大吨小标”问题。对发展改革委2005年底前公布的在用“大吨小标”车型,各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年内完成“大吨小标”车辆参数更正、行驶证换发工作。2006年,除两轴车、罐装车、改装车以及破产、被兼并企业生产的货车外,发展改革委不再公布“大吨小标”车辆参数更正表。对2005年4月1日后新生产的“大吨小标”车辆,要严格按照国办发30号文件规定,发展改革委要在公告中撤销相应的车型,车辆生产厂家库存的“大吨小标”车辆产品一律不得销售,已经销售的,要负责召回或履约接受退货,赔偿购车人的经济损失,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2.继续打击非法改装车辆。工商部门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尽快研究制定有关整顿车辆非法改装企业的管理措施及办法,继续开展专项活动,严厉整治非法改装车辆的单位和企业,逐步遏制和杜绝车辆非法改装行为,严把车辆改装关。同时,为彻底消除现有车辆存在的非法改装现象,从2006年起,各地工商、公安、发展改革、交通等部门可在治超检测站点联合开展打击非法改装车辆专项活动,配备必要的装备,对发现擅自改变车辆外廓尺寸、加拦板、加钢板以及载质量等技术参数明显不实的非法改装车辆,要强制车辆恢复原状。
13.规范车辆生产管理。发展改革委要严格按照国办发30号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公告管理,并对现有车型进行全面清理和整合,同时加强对汽车生产和改装企业的管理,严把车辆生产关。此外,还应尽快制定出台规范有关汽车生产及改装的管理措施和办法,从生产环节杜绝“大吨小标”以及不符合GB1589-2004和GB7258-2004国家标准的车辆。质检部门要进一步完善缺陷汽车召回制度,对于已经投入使用的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缺陷的车辆,要按照缺陷汽车召回制度的有关规定,责令汽车厂家召回。
14.加强车辆牌证管理。各级公安交通管理机关要认真贯彻国办发30号文件要求,在车辆注册登记环节要严格把关,对与《公告》公布车型技术参数不一致、不符合《机动车安全运行技术条件》(GB7285-2004)、《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GB1589-2004)等国家标准要求的车辆,一律不予登记和核发车辆牌证,并将违法生产企业及车辆情况通报行业主管部门。
四、进一步加强源头监管
15.加强运输装载源头管理。各地交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重点货物运输集散地、货运站场等的监管,采取有力措施,确保超限超载车辆不出厂、不出站。对货主和站场故意放纵车辆超限超载的,要依照《道路运输条例》的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对位于公路沿线的小煤场及以各种名义建立起来的货物分装场,也要继续加大整治力度,对为超限超载车辆提供货源的,要予以整顿或者关闭。2006年,全国治超办将在装载源头管理成效突出的地区组织召开示范工作现场会,以进一步推动源头管理。
16.加强运输市场准入管理。对目前仍然“大吨小标”以及其他不符合GB1589-2004的车辆,各级交通部门不得准许其进入运输市场。同时,交通部要商有关部门分批发布《货运汽车及汽车列车推荐车型》,并出台配套的经济措施,引导货车向多轴化、大型化方向发展,推广厢式货运车辆。
17.健全货运经营企业和营运驾驶员的信誉档案管理。各治超检查站点要严格执行超限超载违法运输车辆及驾驶员的违法登记和信息抄报制度,确保违法超限超载运输车辆登记信息准确,并和执法机构共享。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和运输管理机构要根据抄报的信息记录,对多次超限超载的货运企业和营运驾驶员,要定期公布黑名单,并依法予以严厉处罚;对超限超载违法记录次数超过3次的营运驾驶员,要责令其参加不少于一周的停业学习培训,并重新考试;对于有超限超载登记的营运货车超过总数5%的运输企业,要向社会予以公布,并责令其停业整顿。
五、加快治超长效机制建设
18.制定治超长效机制的有关意见。全国治超办将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国治超工作长效机制的相关意见,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在治超工作中的职责,健全治超工作相关的规章制度,强化治超长效机制建设。各地也要针对治超工作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及时总结、研究治超工作的基本经验和内在规律,逐步建立治超长效机制。
19.制定《公路保护条例》,完善治超法律法规体系。要加快《公路保护条例》的起草制定工作,促进全国治超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进程。同时,各地也要结合本地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出台治超方面的法规、规定,建立多层次治超法律法规体系。
20.加快全国治超监控网络建设。以北京至山西大同市方向的公路通道及其沿线的治超检测站为试点,加快治超站点的规范化建设工作,力争2006年建成一批标识统一、设施完备、管理规范、信息共享的治超检测站点,真正建立起全国超限超载车辆监控网络,为长效治理工作奠定基础。同时,还要加强治超检测站点的管理,结合治超检测站点规范化建设,要在治超检测站点装备统一的治超信息管理系统和动态称重预检系统,提高治超检测工作的效率,在依法治超的同时,有效保障公路交通畅通。
21.从实际出发,开展收费公路计重收费工作。条件具备的地区可在实施货车计重收费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按照《关于收费公路试行计重收费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在确保突出治理效果的前提下,开展收费公路计重收费,通过经济手段,消除超限超载车辆的非法利润。同时,要正确处理好计重收费与治超执法的关系,确保计重收费与治超执法工作互相促进,互动互补,通过经济和行政手段对超限超载车辆实施全路网监控。
22.进一步降低运输成本,保障物资运输。各地要坚决贯彻落实《关于降低车辆通行费收费标准的意见》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切实降低多轴大型货车的通行费收费标准和运输成本,进一步鼓励多轴大型运输车辆发展,优化道路运输结构,提高道路运输效能。同时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完善全国高效率鲜活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网络建设,保障整车且合法装载的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运输畅通。
第四篇:全国治超试点工程方案
关于印发《全国治超检测站点规范化建设试点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交通部文件 交公路发[2005]613号 日期:2005年12月21日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河北省交通厅、山西省交通厅: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以及全国治超工作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推进治超长效机制建设的工作安排,从今年开始,我部将列出专项资金支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治超检测站点建设,并将在初步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先期组织试点工程,以便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修改完善相关标准和规范。为保证试点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现将部制定的《全国治超检测站点规范化建设试点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方案》要求,认真做好实施工作,确保试点工程如期完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章)
二○○五年十二月十三日
主题词:公路 治超 方案 通知
-----------------抄 送:全国治超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交通部办公厅
-----------------
全国治超检测站点规范化建设试点工程实施方案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以及全国治超工作领导小组对2005年进一步推进治超长效机制建设的工作部署和安排,今年开始,部将列出专项资金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共同着手全国治超检测站点规划的建设实施工作。考虑到全国性超限超载车辆监控网络建设是一项规范化要求高、技术性和系统性强的基础工作,又无成熟经验可循,为确保实现布局规划的总体目标,在初步研究成果基础上,有必要先期组织试点工程。通过试点工程,一方面尽早建成一批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的示范站点,昭示政府长期治超的决心和信号;另一方面便于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修改完善相关标准和规范,指导和带动全国性网络系统的一体化建设。为此,根据部领导指示,并商北京、河北、山西两省一市治超管理部门,现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试点工程的目标和原则
——目标:通过对试点站实施规范化建设或改造,积累实践经验,检验和完善规范性研究成果,引导和推动检测站点建设标准化、设施永久化、运营制度化、装备精良化以及治超管理信息系统网络一体化、数据标准化、信息共享化、管理规范化。
——原则:统一领导、精心组织;统一要求、规范有序;软(件)硬(件)结合,同步建设;先简单后复杂、边摸索边总结。在《治理超限超载检测站点布局规划研究》初步成果的原则指导下,结合实际,整合资源,逐一推进,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在试验中不断完善。
二、试点工程范围
以华北地区超限超载压力大的北京至山西大同公路通道(含京大高速公路及与之平行的国省干线)为试点区域,选择下列站点作为全国示范站点先行试点:
北京:G110线张山营治超检测站(国道110线京冀交界北京入口)
京张高速康庄治超检测站(京张高速公路京冀交界北京入口)
西官路西康治超检测站(省道西官公路京冀交界北京入口)
河北:G112线国道112化稍营治超检测站(国道112线河北段控制要点)
京大高速化稍营治超检测站(京大高速公路河北西段控制要点)
京大高速土木治超检测站(京大高速公路河北东段控制要点)
G110线沙城治超检测站(国道110线河北段控制要点)
山西:京大高速孙启庄治超检测站(京大高速公路晋冀交界山西出口)
S339线神泉堡治超检测站(省道339线晋冀交界山西出口)
S301线西马房治超检测站(省道301线晋冀交界山西出口)
三、试点工程规范化建设主要内容
治超检测站点试点工程规范化建设(改造)的总体要求:外观形象统一;功能设置统一;工作流程规范;交通渠化规范。规范化建设(改造)的主要内容包括:
1、站点基础设施建设
根据《公路超限超载检测站设计指南(试点工程版)》(见附件)的原则要求,参照其相关技术规定,尽可能统一检测工房(磅房)的服务窗口设置,统一外墙颜色和检测道形式,统一站点形象标识和站名设置;合理设置检测车道和布局检测工房,统一配以醒目的警示标志;设置主线高速预检系统,安装先进、精准的高速动态和低速动态称重检测设备;确保充足的场地面积,建设满足煤炭、矿石等主要货种卸装和保管需要以及面层硬化等基本要求的卸载场地;合理布局检测区、停车场、卸货场、办公区、生活区等功能区域,规范设置站内站外引导性、指示性、警示性标志、标线、路牌及其它安全设施,优化场区交通组织和工作流程;根据需要新建或改造、拓宽连接道路(匝道),确保安全和防堵保畅;规范建设视频监控系统、通信系统、照明设施;充分考虑消防、给排水、供配电(包括应急发电)及绿化等附属工程;保障必要的洗浴、供暖、空调等服务性设施;配备其它诸如对讲机、便携式检测仪等辅助设备或机具。
2、治超信息系统建设
依据《全国治超信息系统数据交换标准(试行)》(附后)的技术要求,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检测站点级信息管理系统和省地(市)级综合管理系统(两级系统,省、地、站三级设置),以及省级治超数据库。已经建立或正在建立路网监控网络的省(市),应在路网监控网络的平台上建设省级综合管理系统。
站点级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要求:检测信息实时登记录入;打印现场处罚决定书;超限超载记录查询(车辆、司机);超限超载许可查询;上报本站基础数据等。
省地(市)级综合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要求:辖域内治超情况汇总;为路政、运政、公安等执法部门提供基础信息作为处罚依据;形成违法车辆和司机黑名单;对各检测站点实施监管;治超信息统计、分析和查询;向上一级治超办提供治超相关数据等。
不同层级信息系统通过互联网连接,采用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实现交互共享。
3、管理规章制度建设
按照依法行政、规范服务的原则,根据交通部交公路发[2005]351号《关于加强治超站点管理规范治超执法行为的通知》要求,参照全国治超办拟定中的《公路超限检测站点管理规定》(初稿),建立健全站点规范化管理规章制度。主要包括:站点管理体制和工作流程;各级岗位职责;人员工作守则;廉政建设和监督制度;票据管理制度;卸载货物保管制度;统计报表管理制度、文明用语以及应急事件的预案和处理机制等。
四、试点工程的组织实施
全国治超办负责试点工程的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和监督,部规划研究院和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具体承办相关技术工作,试点省份的治超办负责项目建设的组织实施和管理。为此,经协商成立专门的领导班子和工作小组(组成见附件),统一组织和协调试点工程建设事宜。
工作流程:
定方案——全国治超办下达试点工程方案,试点省(市)进一步细化组织实施方案并报送全国治超办;
设计——试点省(市)按相关技术规范要求安排工程设计,报全国治超办审查。
实施——试点省(市)治超办依审定的设计方案,组织招投标、监督工程实施并组织交工验收;同时建立健全治超站点管理制度。
试运行——规范化组织业务运转;试运行信息网络系统(部规划院组织系统运行测试)。
总结验收——试点省(市)组织竣工验收,编写经验总结材料并报全国治超办。
五、总体进度安排
2006年1月底前,完成工程项目设计;
2006年2月,全国治超办组织技术审查;修改完善设计方案;
2006年3月上旬,完成工程和设备采购招标(或议标);
2006年3月下旬~2006年7月,完成所有工程施工与设备安装;
2006年8月,试运行(主要是信息系统测试和设备调试),同时组织竣工验收及总结;
六、其它意见及要求
1、提高认识,加快推进试点进程。治超检测站点是公路行政执法的重要基础设施,要充分认识试点先行、示范带动对全国超限超载车辆监控网络建设的影响和意义。试点省(市)要精心组织,严把标准关、规范关和质量关,力争将试点工程建成“样板”工程。考虑到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有必要进一步增进紧迫感,各方面协同努力,在确保工作扎实有序的前提下,尽可能加快试点进程,尽快推动全国性网络建设的全面铺开。
2、落实资金投入。部将按每站300万元的标准对试点工程予以定额补助,并已在2005年公路建设投资调整计划中下达了试点工程补助资金计划。试点省(市)应尽快落实相应的配套资金计划,在部补助资金到位之前,务请确保试点工程前期正常启动的资金投入。
3、尽可能同步考虑通道内其它站点建设。在部组织试点建设同时,建议试点省(市)参照部试点的相关标准和规范,同步组织京大公路通道内其它治超站点的规范化建设和改造。在进一步丰富实践成果的同时,全面考察通道治超监控成效,力争整体把控住该通道内的超限超载车辆,使超限超载形势得以根本扭转。
4、配套解决相关管理和制度问题。在试点工程建设同时,试点省(市)应从维护治超检测站点长效管理的高度出发,认真研究和逐步解决站点的组织机构设置、人员编制与管理、日常运行费用等问题。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试点期间,试点公路暂不考虑实行计重收费。
附件一:
治超检测站点规范化建设试点工程领导小组和工作组组成名单
领导小组:
组 长:张剑飞(部公路司司长)
成 员:李 华(部公路司副司长)
李晓松(北京市交通委副主任)
陈永久(河北省交通厅副厅长)
张 润(山西省交通厅副厅长)工作小组:
组 长:李 华(部公路司副司长,兼)
副组长:吴春耕(部公路司公路管理处副处长)
徐 丽(部规划研究院战略所所长)
成 员:曾学福 谭小平李海峰 林报嘉 王安惠 杨晓东 张社升 李 清 张长荣 张黎明 张汉文
丛飞山 张贵锁 任建杰 田 根 樊真德
第五篇:关于学习贯彻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精神的通知
中共满洲里市委组织部文件
满组办发〔2010〕1号
★
关于学习贯彻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精神的通知
各直属党(工)委、总支并市直各单位:
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精神,切实加强我市的组织工作,推进全市组织工作在2010年再上新台阶,为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市委组织部决定在组织系统中开展学习贯彻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精神活动,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要迅速传达学习会议精神,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会议的部署和要求上来。各部门、各单位要迅速把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精神传达到所属的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认真学习、全面领会,统一思想、狠抓落实。要学深、学透中央两位领导同志的讲话精神,真正了解掌握李源潮部长强调的10个方面重点工作以及中组部要实施的五个规划等重要内容。
二、要深入开展研讨,进一步明晰下步的工作重点和工作思路。市委组织部将于近期召开专题座谈会,就如何在今年组织工作中贯彻落实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精神进行研讨,确定明年的全市组织工作思路。各部门、各单位也要根据自身的实际工作,通过不同形式,对照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精神进行研讨,理清2010年工作思路,确定工作重点,就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中提出的10项工作进行具体安排。
三、做好结合文章,以会议精神推进2010年各项工作。各区党委组织部(工作部)要在实际工作中贯彻落实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的要求,对照会上习近平、李源潮两位领导同志的讲话精神,把涉及到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抓实、抓好。在工作中要创新思路,力争通过抓好党建工作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
此通知
附: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传达提纲
中共满洲里市委组织部
2010年1月29日
主题词:组织工作 会议精神 学习贯彻 通知 中共满洲里市委组织部办公室
2010年1月29日印发 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精神传达提纲
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于2009年12月11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主持会议并总结了2009年的工作,对2010年工作做了部署。
一、习近平同志讲话(摘要)
习近平同志强调,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新举措、新任务,各级组织部门要把全会确定的各项任务和重大举措分解到组织工作之中,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保证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习近平同志指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党的十七大之后胡锦涛同志多次强调、中央反复要求的用人标准。选拔任用干部既要看才、更要看德,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上来。要在干部队伍中营造坚守政治品质、注重道德修养的良好氛围,大力宣传表彰德才兼优的干部,充分激活干部重德、养德的内在动力。要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特别关注各条战线、各 个领域的基层和生产一线,特别关注环境艰苦、工作困难、矛盾复杂、长期默默奉献的岗位,特别关注那些心系群众、埋头苦干、不拉关系、不走门子的老实人、正派人,使选出来的干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
习近平同志强调,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把人选准用好,必须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干部选拔任用的提名、考察、决定等环节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匡正选人用人风气。要建立健全主体清晰、程序科学、责任明确的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探索实行多种提名方式,进一步扩大提名环节的民主。要正确分析和运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结果,增强科学性和真实性,既要把民主推荐结果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又不能简单地以票取人。要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和差额选拔等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突出岗位特点,注重实际能力,坚持考试的科学合理导向,让干得好的考得好,能力强的选得上,作风实的出得来,使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
习近平同志强调,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要推动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大力营造和形成重视学习、崇尚学习、坚持学习的浓厚氛围,加强对学习的组织、指导和服务,健全学习制度,规范学习管理,改进学习考核,强化注重学习的用人导向,努 力建立坚持学习的长效机制。要坚持从严管理干部,认真执行中央办公厅最近下发的《关于进一步从严管理干部的意见》,切实履行好从严管理干部的职责。要扎实做好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工作,深入了解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研究和把握年轻干部的特点和成长规律,增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尤其要在提高年轻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上下功夫,在增进对人民群众的感情上下功夫。
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把切实推进党内民主、促进党内和谐与维护党的纪律、增进党的团结有机统一起来,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切实尊重广大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地位,用健全的制度体系落实和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鼓励党员积极建言献策。要进一步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的多种实现形式,发挥党的基层组织在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方面的作用。
习近平同志强调,基层党组织建设历来是组织工作的重要任务,要按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的部署和要求,着力创新基层党建工作,使党的基层组织更好地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要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要拓展优 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实现途径,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要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做好发展党员工作。要认真总结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功经验,形成有利于学习研究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政策导向、舆论导向、用人导向和体制机制,不断推动学习实践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习近平同志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抓好班子、带好队伍、管好干部。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要认真履行好从严管理干部的职责,坚持原则,敢抓敢管,加强经常性教育,健全干部日常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干部管理水平和效果。各级领导干部要善于、乐于在约束、监督下行使权力,时刻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要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通过各种形式深入到群众之中,体察民情、体验民生、体会民意,在群众最盼的时候慰民心,在群众最急的时候解民忧,在群众最难的时候办实事。
二、李源潮同志讲话(摘要)
在总结2009年工作时,李源潮同志指出,2009年组织工作取得新进展,选人用人满意度明显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突出服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水平进一步提高。二是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在破解组织工作难题上取得了进展。三是加强战略谋划和长远规划,增强了组织工作的前瞻性科学性。四是抓住关键岗位和战略重点,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成效。五是全面推进基层党的建设改革创新,进一步巩固了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六是努力建设模范部门、打造过硬队伍,组工干部队伍素质不断提高。
李源潮同志指出,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组织工作满意度在总体提高的进程中,一些地方和部门出现了下降。二是组织工作中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些突出问题还没有得到明显解决。三是组工干部形象与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期望还有差距。我们要增强高度的责任感和一贯的危机感,正视存在的问题,努力加以解决。
在安排2010年工作时,李源潮同志指出,2010年组织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要求,以“三服务”、“两满意” 为目标,以贯彻四中全会《决定》和实施5个规划为抓手,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匡正选人用人风气、加强领导班子能力建设,从严管理和重点管理干部、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为重点,改革创新、狠抓落实,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努力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努力提高组织 工作科学化水平,努力建设过硬组工干部队伍,为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按照这一总体要求,明年要重点抓好10个方面工作。
一是善始善终抓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确保学习实践活动成为群众满意工程。要及早部署总结学习实践活动成功经验,建立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的工作。
二是坚持正确的考核导向和用人导向,为全国科学发展大局提供坚强组织保证。要全面实施“一个意见、三个办法”,建立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促进科学发展的具体考核指标;要树立正确的示范导向,注意发现和宣传在各项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先进典型;要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转变作风、亲民爱民、真抓实于、勤政廉政、恪尽职守,自觉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
三是落实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全面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推广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加大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力度,完善干部交流制度。
四是以最坚决的态度同用人上不正之风战斗,不断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要加大对违规违纪用人问题的查处力度,继续下大气力治理拉票问题,同时开展对跑官要官、买官卖官问题的专项整治;要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拓宽监督渠道,强化公开监督,扩大干部工作信息公开,完善信访、电话、互联网“三位一体”的群众举报网。要运用好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结果,形成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有力杠杆。
五是落实《2009—2013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着力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要积极推进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认真贯彻加强和改进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意见;提高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质量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加强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加大问责力度,切实解决一些干部不敢坚持原则、不愿担负责任等问题。
六是加强对关键岗位干部的重点管理,抓好后备干部队伍的培养。要继续抓好加强县委书记队伍建设20条规定的落实,重点是选优配强、严格管理监督、加强教育培养。要按照《2009—2020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要求,加强对后备干部的教育、培养和管理,突出党性锻炼和实践锻炼。
七是积极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调动和激发广大 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政治热情。要全面推进基层党务公开,建立健全党内基层民主议事决策机制,完善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议事决策规则和程序,改革和完善党内基层选举制度。要加强党内基层民主监督,健全党员定期评议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制度,落实《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暂行条例》,建立党代表大会代表提案制度,继续抓好县(市、区)党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工作。
八是大力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广泛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统筹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以“五个好”为目标加强村党组织建设,要以“三有一化”为重点推进城市街道社区党组织建设。要健全国有企业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体制机制。统筹抓好机关、学校等领域党建工作。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加强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要落实《2009—201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全面实施各项党员培训工程。加大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力度,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
九是深化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继续做好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要加大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创新力度,坚持以人为本、按需施教。要积极推进干部教育培训体制机制改革,逐步形成各类培训机构有序参与的竞争择优机制。要创新培训内容、方式和手段。加大不良学风整治力度。
十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抓好《规划纲要》任务分解,研究提出重要政策、重大工程和重点任务的配套实施办法。完善引才配套政策,健全“千人计划”服务体系。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完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意见,推动“一把手”抓第一资源,把人才优先发展落到实处。
李源潮同志强调,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努力建设模范部门、打造过硬队伍。创建学习型机关,建设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的高素质组工干部队伍。广泛开展向王彦生同志学习活动,进一步树立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良好形象。继续开展“万名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大兴调查研究和抓落实之风。要严格执行“十严禁”纪律,保持清正廉洁政治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