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两岁的孩子心理发展及教育案例(DOC)
两岁半的孩子心理发展及教育案例
一、心理发展
1、秩序敏感期
两岁半最明显的就是秩序敏感,2岁至4岁是幼儿的秩序敏感期,在他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他的学习课程其中之一便是熟悉身边的事物,有秩序的将事物联系起来,并固定在脑海中。而不断变化的环境会让他无所适从,甚至哭闹,直至事物回复了原来的模样就会做罢。这常常会被误认为固执、无理取闹,但实际上这只是孩子对秩序的一种要求,对秩序的极度敏感。比如红色的小凳在角落换了位置就不行,妈妈的水杯爸爸不能动等等,他的思维中固定的事情是他已经适应的事物关系,不容轻易更改。在这个时期,我们应当为孩子建立有序的环境,帮助他建立各种事物内在的秩序。
2、第一反抗期
第一反抗期常常在两岁至五岁期间出现,孩子们在两岁之前只会服从大人的指令,而两岁以后就开始学会了反抗,乐于违抗父母的命令,想方设法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行事。发生反抗是正常的发育过程,是孩子独立的前奏曲,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肯定了这一点,那么心态就会平和一些,事情没那么坏,不要显得极度无助。同时,责备并不能带来更好的结果,只会使矛盾激化,并影响孩子的心理发育。
两三岁的幼儿虽然爱反抗,并不代表他们的思想有多复杂,相反他们还是我们可爱单纯的宝宝,因此指令要尽量简单一些,将想法表达得直接一些。比如“妈妈很想给你吃这个,可是你玩得太脏了,我们不得不先去洗干净了。”千万不要用“不给吃饭”之类的理由来威胁孩子,这样的限制方式会混乱他对事物处理方式的判断。
3、生活秩序学习期
两岁以后,要主动的训练宝宝在生活中的常见技能,主要是在吃饭、穿衣、洗漱、卫生等等方面的训练,以及少量简单的家务事。“孩子尝试做事的机会一旦被剥夺,就等于剥夺了他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机会,孩子就不可能走向成功。”家是幼儿熟悉又可探索的地方,是他们成长的实验田,我们要常常陪着孩子们一起开拓田地,两岁左右?的幼儿做家务事可以锻炼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感受家庭的意义。
同时生活自理能力可以顺应秩序敏感期的发展,不至于让孩子无所适从,并且也可以缓解反抗的各种情绪,符合他此期的独立意识发展。
除了这些以外,还要学会尽量和孩子不断沟通,尊重孩子的想法,不能把他们当无知的小孩子来胡弄。另外,此期也是孩子开始学习人际交往的阶段,多和其他小朋友接触,同时引导他多关注家人,学会爱别人。在智力方面,可以增加一些小智力玩具,但不要过多,涂鸦画画也可释放孩子的兴趣,多去大自然户外运动,体会世界的美好,有利于情商教育。当然,还有许多,其实孩子到了一定年龄自然会流露出他应有的性格,顺应他的发展就没错了,不用太紧张。到底该如何跟2岁的宝宝相处呢?
好奇心强的2岁宝宝,常常觉得自己是个小大人,凡事都想自己解决,由于经验不足,不仅常常把事情搞砸了,也给身边的人带来了很多麻烦,因此常常被形容为“terrible two”(可怕的两岁)。
当宝宝不听话时,你会怎么办?叫停?最后通牒?这些招数你是不是已经使用过多次了?结果也很容易让人猜中,大多以失败告终。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首先我们应该查出导致父母和宝宝之间尴尬局面的那些“致燃物质”,然后寻找一种能有效缓解父母和宝宝之间僵持局面和激烈矛盾的方法。
2岁宝宝特征分析
宝宝在2岁左右的这个年龄阶段,其生理以及心理都在发生巨大变化,常常会使人觉得2岁的宝宝不好教养。那么,2岁的宝宝有哪些特征呢?
逆反心理出现,凡事都要自己来做
当宝宝长到2岁时,由于各种能力的不断增长,他会走、会跑、会说话,所以常常觉得:“我已经长大了,可以自己完成所有的事。”以至于凡事都要自己来做,但是往往做得不是很好,弄得父母也跟着紧张。
举个例子,宝宝在出门以前可能会要求自己穿衣服或鞋子,但是却又因为不熟练而浪费了很多时间,穿了很长时间还是穿不好,这时父母肯定会很着急,还要伸手帮助,但是宝宝却又固执地要自己来完成这件事情,时间一久,父母可能会失去耐心而唠叨两句,孩子也因为委屈而大哭,接着一场亲子闹剧再度上演……
当上述情节一再上演时,照顾者自然就会觉得2岁的宝宝真是太难对付了,不闹时乖的像可爱的小天使;但是一旦发起脾气来简直像个“小恶魔”,实在让人不敢领教。
依赖心理&分离焦虑
父母才刚离开一会儿,宝宝早已鼻涕眼泪的涂了一脸,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非得做到寸步不离吗?父母可能经常会有这样的感受:孩子在反抗之余,却又对你产生的严重的依赖,一旦离开你,他马上就会哭闹。
2岁正是宝宝产生“依赖”之时,因此这时宝宝会对最亲近的人(父母或主要照顾者)产生“分离焦虑”,他就像一块橡皮糖似的粘着父母或照顾者,一刻也不想分开,否则会哭闹不休,如此“依赖”让家长很伤脑筋,就连出门也成了一大难题。在这时,父母常常会考虑是否应该将宝宝送入托儿所。还有些宝宝此时语言能力较弱,仅仅会以哭闹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即使家长苦口婆心地给他讲道理,他仍然哭闹不止,所以常常会给父母留下“和2岁的宝宝难以沟通”的印象。
与别人难以相处
2岁的宝宝即使上了托儿所,通常也是老师心中难缠的角色。通过观察我们发现2岁的宝宝比较容易出现抢同学玩具的情形,偶尔还会出现咬人、推人的情况,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这与宝宝心理的变化有一定的关系。宝宝刚从舒适的家里进入另一个陌生的环境,难免会有些不适应,在家里他是惟一的宝贝,他会理所当然地认为:“所有的东西都是我的!”看到别人有的东西自己也想拥有,这是2岁宝宝的一个特性,也常常让父母和老师们感到很棘手。
和2岁小淘气相处的3种方法
2岁左右的宝宝心理和行为都在发生变化。随着智力和语言的发展,宝宝开始有了一些属于自己的想法,但是由于没有自己处理事情的实践经验和能力,因此常常会有一些不容易让别人理解的行为出现,从而造成父母的困扰,增加了亲子之间的冲突。
了解宝宝的这些变化,并且对宝宝的行为加以理解,这是父母和宝宝相处的基础。下面提供3种方法,让你能够更好地和宝宝相处。方法一:故事教育
“和小孩子讲道理,他能听得懂吗?”许多父母也许会质疑,但是千万别小看孩子的能力!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与他对话,效果通常不错。你不妨也试一试,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引导孩子,尝试和孩子正向沟通,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方法二:一致性的教育模式
如果孩子已经入托了,父母多与学校的老师沟通也是很必要的。父母可以将孩子在家里的情况记录下来,然后将记录带到学校和老师一起讨论,建立起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尽量一致的教育模式,这样才不会使得孩子无所适从,同时对孩子的心理和行为也比较容易把握,易于引导。
方法三:坚持原则
“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他吧!省得他哭闹不止,弄得大家精神崩溃!”不少父母在孩子耍脾气时,会采取妥协、满足孩子的需求等消极的解决方式,以求能迅速地让孩子安静下来,但是如此反而会让孩子更加任性。所以父母应该拥有正确的教养观念:疼爱孩子,但不要溺爱孩子,在孩子淘气时要坚持原则。当孩子吵闹时,要用他可以理解的话语告诉他,那样做是不对的。如果孩子一再坚持,比方说他哭着闹着非得要去麦当劳用餐,那是鬼灵精怪的他在试探你的忍耐底线,只要一次赖皮成功,下次可能他就会如法炮制。建议你不妨事先和孩子说清楚:今天的行程有那些?有没有麦当劳?这样才不会让孩子予取予求。任何年龄的孩子,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在与之亲近的成年人面前发脾气。当意识到孩子发脾气并非毫无来由,而是冲着自己时,父母往往采取各具特点的方法给予应对。有些父母在孩子发脾气时不予理睬,但事后很快便对孩子加以抚慰。他们认为,发脾气是合理的情绪表达方式,孩子在生气时大人应该帮助其冷静下来。另外一些父母认为对发脾气的孩子应进行惩罚。他们确信发脾气是孩子难以与人相处的一个迹象,他们要对这种行为尽早处置。实际上,如果大人对孩子发脾气的问题关注较多,无论这种关注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有可能产生相反的效果。当孩子大声尖叫时,父母老是不拿它当一回事也许很难,但这却是使孩子少发脾气的最有效的办法。
二、相关案例
面对害羞的宝宝父母应该怎么办?
不少家长抱怨,2岁的孩子很害羞,见到陌生人就畏畏缩缩地躲在父母身后,往往害怕出现在大的场合。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孩子大大方方的呢?
专家指出,2岁的孩子并不会特别怕生,孩子怕生与否,其实与家长的教养方式有很大的关系。2岁的孩子对周围的环境充满好奇心,喜欢探索世界,但是由于刚刚学会说话和走路,所以当身旁有陌生人或刚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时,可能会比较敏感,再加上他们对父母有一定的依赖性,所以会出现紧紧贴在父母身后的情形。
解决的方式很容易,只要孩子身边有熟悉的人陪着,协助孩子熟悉环境,相信很快就可以解决孩子过于怕生的问题。
另外,许多家担心孩子生病,而不常常带孩子外出,这也是造成孩子怕生的一个原因。
专家建议,父母平时可以多带孩子到户外玩耍,多接触同龄的孩子,训练他们快速熟悉新环境的能力,这样可以避免孩子产生怕生的心理。
2~3岁儿童成长期间父母应注意的八点
2-3岁小儿大脑相当于成人的三分之二的重量,活动范围扩大了,社交能力增强了,心理发展也产生了新的飞跃,真正建立了人类特有的心理和意识。从心理上说,此时是小儿发展自主性、坚持自己愿望的时期,小儿已把自己看作是独立自主的人,而不像周岁以前完全依赖母亲满足一切生理需要。故小儿开始实现自己的个性,有时表现出执拗,对父母有“违抗”,对别人的指导和吩咐不听从,经常说“不”。小儿一方面在解决具体问题和情感方面依赖父母,另一方面由于感觉和知觉进一步发展,开始有较丰富的直觉思维、逻辑思维和想象活动,有了意志和个性的表现,道德行为也开始发生。这是两岁左右儿童的心理发展特征。为促使其心理健康发展,父母应注意:
(1)小儿常表现出明显的执拗性,这是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不应多加限制。
(2)鼓励孩子自己去探索,允许他自己动手做事,引导他对生活的某些自理。
(3)帮助孩子顺利地解决自身机能的控制,如排尿、排便。(4)对孩子不能不顾客观实际,提出各种苛刻的、不可能实现的要求,严禁“牛不喝水强按头”的教育方式,避免孩子因不能实现父母要求而感到羞怯,甚至发生反感和反抗性。
(5)耐心和友好地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发展他的语言能力,利用语言发展其思维活动和扩大交往,不断满足他了解世界的要求。(6)帮助孩子顺利解决自立感和依赖感之间的矛盾。
(7)此时小儿虽然处于大脑发育旺盛时期,但仍然较脆弱,不要过多地给予环境刺激,尤其不能用责罚、惊吓、打骂去强制儿童,要扬长补短,予与期待和微笑的鼓励。
(8)保证小儿充足的睡眠,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发展。
两岁宝宝正处在心理学家所说的倔强期
人们在形容与孩子有关的东西时,通常用到词都是“可爱”,即便是喜欢破坏的孩子,也会被家长善意地称作“顽皮”、“淘气”,然而在英国,人们却用“可怕”来形容两岁的孩子。如今,“terrible twos”(可怕的两岁)更是已经成为英文中一个固定的说法。
之所以说这个年龄的孩子可怕,是因为他们在这时开始表现出与过去不同的特征,非常难缠,喜欢作对,万事都有叛逆倾向。因此,也有幼教专家把此阶段称为“人生第一青春期”,泛指一岁半到3岁之间。
2岁之前,孩子处于生理快速成长期,学习吃喝拉撒,爬坐立走,听音说话,欲求基本都能跟家长的意愿合拍。2岁左右以后,孩子会进入情感发展阶段,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萌发,具有独立做出选择的冲动。然而,限于他们不能像大人一样用语言表达,只能把喜怒哀乐写在脸上。他们经常会反抗大人的决定,天冷了不肯增加衣服;流感季节非要往人群里扎;家长变着花样做吃的,孩子却不领情,该不吃还不吃。
对此,北京海淀妇幼保健院儿童早期发展中心副主任医师闫琦表示,孩子在2岁左右表现出的“反抗精神”是他们必经的发育阶段,家长需要做的是正确疏导,而不是施以“管教”。
首先,家长要明白,孩子在2岁时,特别需要父母的情感支持,因此父母不要强制要求孩子“不准干什么”和“必须干什么”,而是要给他们一些选择机会。“比如给孩子补充维生素,不要简单地命令他们吃苹果,而是将香蕉、苹果、橘子、猕猴桃等富含维生素的水果摆在孩子面前,让他们自行选择。”假如他们选苹果后又变卦了,家长也别急,因为这是孩子在学习如何做抉择。
其次,可以和孩子平等地进行“条件”交换。闫琦举例说,如果孩子在大风天非要出门,但又不想戴帽子。此时,家长就可以这样跟孩子说:“爸爸妈妈都答应带你出门了,你是不是也该答应我们戴上帽子啊?”给予孩子尊重,也教会他们尊重别人,可谓一举两得。
最后,家长要学会让步。闫琦建议父母们,如果孩子的行为与父母意愿不一致,但孩子也不会因此而遭遇危险、疾病等,最好能让孩子自己做主,父母没必要强加干涉。
国外的妈妈们当听到孩子对自己说“不”的时候会兴奋地跳起来,因为,她们认为这是孩子成长中的一个标志(2岁左右),说明自己的孩子是健康成长的。而孩子唯唯诺诺、百依百顺并不是好现象,长大以后他可能会成为“问题”少年,用制造麻烦代替说“不”。
当听到自己的“小尾巴”对自己说“不”的时候,我们的妈妈不要有受伤或者失败的想法。
孩子的否定行为表明孩子开始产生自主意识,试图了解周围的环境,建立自己的好恶观念,表达个人的需求,在现实生活中,经常表现为孩子对妈妈的话说“不”。虽然孩子有“自我主张”是一件积极的事情,如果妈妈处理不好,也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
一、孩子产生反抗心理的原因
两岁左右的孩子开始学习思考问题,开始形成自己处世的观点,并希望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这时,身体和动作的发育使他们可以通过动作表示反抗,抵制自己不喜欢的东西。虽然,独立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步,但父母不要忘记,两岁左右的孩子还太小,不知道行为的后果,不能预见可能发生的危险。因此,除了保护好孩子的安全外,父母还应教他们学习考虑他人的感受,重要的事情一定得和父母商量。
二、怎样的反抗表现是“正常”的 在孩子独立的过程中,你会遇到以下种种事情:
1、拒绝父母的要求;
2、和父母唱反调;
3、不理睬父母;
4、不要父母搂抱,不和父母亲热;
5、不呆在父母身边,从父母身边跑开。
从孩子一岁开始,这些事情就时有发生,在两岁左右更加频繁和激烈。这是因为他们的语言功能没有发育完善,孩子不能很好地理解父母的意思,因此不能完全执行父母的意思,而且,他们还没有足够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感情和需要。所以,在父母会感觉,孩子是和故意他们对着干。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又会变得很“乖”,3-5岁的孩子记忆力增加,思维能力增强,他们通过倾听和使用语言来学习更多的东西,也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三、帮助“反抗”幼儿度过反抗期
父母一定要记住:反抗行为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只有通过父母的帮助,孩子才能顺利度过反抗期:
1、情绪紧张的孩子更易反抗
在孩子疲惫和饥饿的时候,就该让他们休息或者吃一些平常喜欢的零食,有助于缓解紧张的情绪,而不是教他学习新东西或做事情。周围环境的变换也会让孩子紧张,反抗心理加重。比如,当孩子生病时,通常他们的情绪很低落,容易和父母对着干,这时父母应理解孩子,在他生病的时候不妨多宽容他们一些。
2、保护孩子的安全
孩子的危险意识不强,因此,他们会做出一些可能会产生危险后果的行为,发现后,父母应立即制止,然后你要好好地和孩子沟通,让他了解自己行为的后果。比如说,孩子在大街上跑得非常高兴,但可能被车子撞倒。你要告诉他:“妈妈不能让你在大街上跑,因为这里车子很多,如果被车子撞到,会受伤,非常疼。”
3、让孩子学会与人合作
举例告诉孩子,询问与命令产生的效果截然不同,比如“把书拿给我,好吗?”和“把书拿给我!”。还有,告诉孩子做什么而不是不要做什么。例如你想要孩子小心一点,你可以说“轻轻地拿起那个杯子”,不要说“不要把杯子打坏!”
4、父母的要求应合理
对小孩子来说,让他跟小朋友交换玩具比让他无偿地把自己的玩具给小朋友更容易。让孩子用语言表达要求,但不能纵容他的不良习惯。如果你遇到孩子在超市里大吵大闹地要蛋糕,不要因为周围人的目光让他得逞。你可以把他带出来,用平静的语言告诉他:“因为你的表现很差,所以妈妈不能给你买蛋糕。如果你想吃蛋糕应该对妈妈说。”慢慢地孩子就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5、做好孩子的榜样
父母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因此,父母要控制自己的行为,不要让抵触情绪控制自己,特别是在孩子面前。
除此之外,如果孩子确实毫无原因地产生抵抗行为,不要因为觉得烦而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这样做对孩子、对你自己都是很好的选择。
四、出现问题后怎么办?
比如易怒、情绪低落都是孩子不可避免出现的一种状态,但孩子如果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就属于不正常的现象了。因此,当发现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的确发生问题时,最好的方法是及时寻求医生和专业人士的帮助,千万不能听之任之。
为人父母不应该打小孩----以说教为主
为人父母不应该打小孩,因为: 被打的小孩智商会降低
在一项针对一岁至四岁的幼儿,长达四年的研究里,新汉普夏大学的史卓斯博士发现,每周遭到父母亲殴打三次以上的小孩,再长期追踪研究结束时,每位小孩的智商平均降低两分,至於那些从未被父母亲打过的孩子,他们的智商则是平均增加了三分.史卓斯认为,当父母亲愿意跟小孩耐心的讲理,而不是一味以殴打的手段管教孩子时,可以刺激孩子的认知能力.史卓斯同时发现,长期遭到双亲殴打的孩子,往往会出现焦躁不安的倾向,长此以往,小孩会开始出现攻击性或是性格孤僻,以及表现出反社会的行为徵兆.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当小孩在玩玻璃花瓶时,此时父母亲如果打骂孩子,绝大部分的小孩都会立刻停止胡闹.但是为人父母者管教小孩的初衷,不仅仅是要小孩立刻停止玩耍危险的玻璃器皿,更重要的是应该要教导小孩学会自制.如此当大人不在孩子身边时,小孩依然能够循规蹈矩,才不至於发生危险.但是当父母亲使用打骂的方式教导小孩时,孩子并不了解自己的行为有何错误,他们只会得到一个结论:下次捣蛋时,千万不要让父母抓到.另一方面,如果父母能够耐心的教导小孩,虽然这种方式必须耗费较多的时间力气,但是小孩往往可以了解父母亲规定的真意,即使大人不在身边,小孩也会确实遵守规定,因而确保孩子的安全.错误的示范
如果当哥哥出手打弟弟,你却动手教训大儿子,此时孩子得到的讯息并不是打人不好,而是只有在你个子比对方高,力气比对方大时,才可以出手打人.当父母亲使用打骂的方式管教小孩时,只会增加孩子打人的欲望.有些父母亲平时并不打小孩,但是一旦碰上攸关孩子安全方面的问题时,大人会打孩子一下屁股,藉由这个举动向孩子表示:你绝对不可以自己过马路,绝对不可以把手指伸进电扇里面等等.但是我认为,无论遇上何种状况,为人父母者都不宜使用暴力的方式教导小孩.也许在以前的时代,大人轻拍孩子几下屁股其实无伤大雅,但是如今小孩生活里充斥著各种不同型式的暴力,无论是电脑,录影带,电视节目或是电视新闻,处处充满著各种暴力影像.难怪会有那麼多团体要求电视台实施节目分级制度,呼吁大型玩具连锁店停止贩卖玩具手枪,因为大众已经警觉到,小孩子长期暴露在暴力讯息之下,往往本身的行为也会趋向暴力.因此为人父母者有责任为孩子建立一个没有暴力的生长环境,但是如果你习惯轻易的动手殴打孩子,小孩子难免有样学样.打小孩会打成习惯
我想天底下绝大多数的父母,在疲惫不堪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一定都曾经有过想要把不听话的孩子丢到窗外的念头.当为人父母竟然想要把自己的亲生骨肉丢掉时,并不是因为这些父母心肠恶毒,而是因为父母亲也是人,耐心和体力都有极限,难免会碰上心力交瘁,面临崩溃的时刻.但是另一方面,我们既然身为万物之灵,因此具有绝佳的自制能力,对於宝宝无限爱意,以及保护孩子安全的本能,基於人类的种种天性,使得父母亲无论如何烦躁疲倦,都还不至於真正把孩子丢出窗外.但是如果你平常就有打小孩的习惯,假使哪一天孩子突然闯祸了,你很有可能下意识的立刻出手殴打孩子.绝大部分的父母亲都表示,自己绝对不会因为非常生气而动手殴打孩子.可是我认为这种说法完全是因为父母亲还没有真正碰到小孩子犯下大错,当孩子把果汁洒到你昂贵的套装上时,碰上这种状况谁不生气呢?当你在震怒的时候,真的还可以控制自己出手的轻重吗? 打小孩跟虐待儿童的分野又该如何界定呢?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养成动不动就殴打孩子的习惯,如此你就完全不必忧心这些恼人的问题了.小孩也许会怕你,可是他绝对不会尊重你
管教小孩的主要目的之一, 就是希望当孩子处於青少年叛逆阶段期间,父母亲仍然管的动小孩.如果从小你就培养小孩子讲道理的习惯,当孩子到了十五岁的叛逆阶段时,比较有可能会听从父母的建议.换言之,付母亲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必须让小孩了解即使他们犯下大错,依旧可以得到大人的协助,但是如果孩子从小就怕你,当他们遭遇困难时,小孩肯定不会前来向你求救.有一次我在超级市场里,亲眼目睹一个令人非常难过的镜头.一名四岁的小女孩,在超级市场的走道上到处乱跑,虽然女孩的父亲高声吓阻,但是小女孩依旧跑个不停.没想到正当他跑得非常的兴奋时,突然间小女孩停止脚步--他并非被父亲抓到--脸上充满恐惧的神色,小女孩立刻蹲在地上,整个头埋在臂弯里,准备接受惩罚.果然他父亲过来以后,真的卷起手里的报纸,狠狠的打了他几下,当我目睹这一幕,小女孩非常清楚自己一定会被父亲修理时,那种感觉真令人心酸.我常常不断的思考,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将来他们面对性,毒品,或是成绩不及格等问题时,孩子会询问父母亲的意见吗? 假如你以为只要大人严加管教,小孩就绝对不敢乱来,那你就太健忘了,如果你回想一下自己从前的模样,就应该知道所谓的青少年,就是不知天高地厚,天不怕地不怕的.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的关怀与时间。
现在的父母给他们的孩子买大量的玩具或是学习用具,以为就可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其实不然。小孩有他们自己的天地,如果他的每一个要求都得到大人的允许,他们就以为外面的世界也是这样。形成错误的观念。另外这样也会养成自私的习惯,因为他们从小就知道有求必应,从不理会他人的感情。
还有小孩拥有太多的玩具反而约束了他们的天赋,试想一下,在缺少玩具时,他们玩在一起就一起想方法去“做”玩具。而2岁多的小孩,刚学会说完整的说话,最希望身边的人与他们对话。即使是很无聊的“妈妈”叫不停。他不希望用玩具来代替,只想引起大人的注意。
除了不过分溺爱小孩外,也要正确引导他们的行为。尤其是是2岁的小孩喜欢玩水,在旁的大人就要教育而非喝骂或是打骂。他们也爱动手动脚,就让他们去做吧,不必紧张。
小孩有时也怯场,所以多带他们去大场面多与他人沟通,锻炼他们的胆子。
特别要教他们不要乱吃他人的东西。
如何看待孩子发脾气及正确处理方法
这时候孩子发脾气要区别对待,有的孩子他的需要不容易满足,这在他很小的时候就会表现出来,喜欢哭闹,不容易哄好。对待这样的孩子,大人应该留意他的表现,尽量及时满足他的要求。如果是大人制止了,要给予语言提示,他能够听得懂。还有可能是情景造成的,比如想要睡觉或没睡好,对大人的反应多是以发脾气来表现。还有一种情景就是生病后,由于大人在生病期间给予照顾,他和大人的交流比较充分,大人也会对他的要求给予及时满足,属于一种生病后的惯性。大人只要给予说解,孩子慢慢会好的。
发脾气是愤怒的表示。对孩子来说发脾气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尤其是正处于第一生理反抗期2-4岁的孩子,最容易用发脾气来表现自己的独立愿望和反抗意识。随着年龄的增长,到5-12岁就能逐渐较熟练的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时发脾气的次数就慢慢减少。但是如果孩子长时间把发脾气作为解决问题的唯一手段,比如脾气经常像火山一样的爆发,感情失去控制,伴随大声喊叫,辱骂,甚至摔砸物品或在地上打滚;个别孩子还会踢人,打人;或伴有呕吐,遗尿和屏气发作,这就是病态表现,家长应提高警惕。
实际上,孩子发脾气的愿因主要在父母。大多数父母对发脾气的孩子表现出屈从,孩子抓住父母的这一弱点,把发脾气作为控制父母的一种手段,无形之中形成了不良习惯。还有的父母对孩子要求过于严格而不讲究教育方法,结果使孩子性格压抑、扭曲,逐渐形成强烈的反抗情绪和逆反心理,这样也容易使孩子的脾气变得暴躁,稍有不顺就大发脾气。另外,长期与爱发脾气的人一起生活也容易被同化,家长的行为最容易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言行。研究表明,爱发脾气的孩子很可能患有多动症或抽动症,需要及时就医。服用中药并配合饮食、按摩进行治疗,对其病情和脾气的改善能收到显著效果。孩子爱发脾气如果不及时纠正,将影响他对环境适应能力,使孩子难以应付挫折并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这对孩子是十分不利的。生活中,我们时常会看到有些小孩子,一遇不顺心的事情就大哭大叫,有的还摔东西。更有甚者往地上一躺,任你哄骗或威吓,一副不达目的不起来的架势。遇到这种情形,做家长的往往心烦意乱,不知所措。只有感叹“这孩子脾气太坏!”于是,为了尽快平息孩子的怒气,不惜牺牲原则来满足孩子的要求。殊不知,这样就会使孩子把发脾气作为逼迫家长就犯的有力武器。如此下去,孩子的脾气只能越来越坏。
其实,当每个人受到伤害或攻击,或者愿望不能满足时,产生愤怒的情绪是一种正常的本能反应。问题在于怎样处理这种消极情绪。
发脾气是孩子(也是一些成人)处理问题的方式。显然,这种方式不是社会生活所赞赏的。
避免孩子乱发脾气的基本方法之一是做父母的为孩子树立控制情绪的榜样。如果父母遇到挫折或不顺利的事情,也是怒发冲冠,摔摔打打,那么就别指望孩子能控制他的怒气。其次,不要过多的限制孩子的行为。有些家长怕这怕那,给孩子提出了过多的规定、要求,这就容易引起孩子的不满。尤其是4 岁以后的孩子,逐渐发展着独立意识,环境中过多的约束会造成情绪上的对抗,动辄发脾气。
另外,要注意满足孩子的生理需要。孩子饥饿或疲乏时也容易发脾气。要保证他们有充足的睡眠时间,按时进餐。还有,父母应多与孩子接触。如果父母能够有较多的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对他的活动表示兴趣,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帮助,这样有助于减少孩子发脾气的机会。
可是,面对一个大发脾气的孩子又该怎么办呢?
不去注意孩子。当孩子在你面前发脾气时,家长不妨走开一会;或继续做自己的事情。只当他不在面前,使孩子自觉放弃想要达到目的的手段。
帮助孩子表达愤怒的情绪。可以询问孩子生气的原因,帮助他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既可以了解孩子的真实心理,又可以进行劝解工作。有时可以鼓励孩子进行一些活动来发泄怒气。比如,到室外去跑步,在纸上画画涂涂。捶打枕头、沙袋之类柔软的物品。
采取保护措施。如果孩子有摔砸物品的行为,要及时移开易碎、易损坏的东西,避免造成伤害和损失。同时,要防止有的孩子完全失去自我控制而发生自伤行为,家长要密切注意,及时保护。
两岁半宝宝教育方法
女儿两岁半了,有自己的思想了,总是想让大人们顺着她的想法做事,我开始时很耐不住性子,慢慢的适应以后,也找到一些同两岁半宝宝相处的法子,与大家一起分享。
两岁半宝宝可爱且很好动,是生理和心理发育的重要时期,是宝宝智力发育的黄金时期,同时也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阶段。两岁半宝宝运动能力增强,身体协调性更好了。记忆力、求知欲、创造力等都很强,做事情开始不喜欢听大人指挥。这时期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上了一个台阶,孩子喜欢模仿大人说话、动作,所以家人最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以便对孩子产生好的影响,这会关系到孩子以后的学习生活。
两岁半的宝宝能自然的跑步,自己上下台阶,喜欢爬上离地面不高的沙发、椅子一类的东西。这时期的宝宝知道控制大小便,即使玩的很兴奋时也能知道要到厕所大小便。合理的饮食是身体健康成长的保证
两岁半宝宝一日进食量大约为:
每天360-540毫升牛奶,鸡蛋一个,小面包、小馒头一类可酌情添加。可搭配煎饼、玉米馒头等粗粮。饮食要以馒头、米饭为主,以肉菜为副,以水果为辅。常吃豆类食品和深色蔬菜。油、盐、糖要少吃。各种食物都要尝试让宝宝摄入,以免宝宝养成偏食的坏习惯。
每天三次正餐,一次零食或一次水果辅助,一般在午睡后加零食或水果。
连岁半宝宝较前一段时间,生长速度会有所减缓,妈妈们们不要担心,不要因此诱惑或强迫宝宝多吃。每天按时开饭、多饮白开水,水喝含糖较多的饮料,尤其避免碳酸饮料。重要的一点,让宝宝自己吃饭,更不要追着宝宝喂食。
下面介绍几种培养宝宝的方法 方 法 一 :
认真回答孩子的问题。这一时期的宝宝词汇量逐渐丰富,能够连续说一两句话了,而且他们喜欢重复学会的新词汇,同时,他们的好奇心也随着话语一起来了,好奇心会让他们经常问为什么,宝宝的爸爸妈妈们这时要有耐心,并要有问有答,而且要用简练的、孩子能理解的语言来回答他,如果宝宝问的问题妈妈也不知道,一定不要应付宝宝,跟宝宝一起翻阅书籍,一起寻找正确答案吧。
特别建议:
如果宝宝故意问一些奇怪的问题或做调皮的事情,妈妈们们要灵活的应对哦!
-----------------方 法 二 :
识别形状、颜色和大小。两岁半宝宝已经有了区别各种颜色和大小形状的概念。慢慢跟宝宝交流或日常说话时可有意把形容物体形状、颜色和大小的词强调说,以便在宝宝的头脑里形成一些概念,再用水彩笔、积木,卡片教宝宝识别颜色,认识基本的几何形状如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并用相同形状大小不一的玩具让宝宝认识到大和小的区别。如此这样下去,宝宝的大脑便会越来越发达,智能得到迅速的开发一定不是问题了。
谨记:
宝宝的学习能力远不是妈妈能够想象的。
------------------方 法 三 :
让宝宝多做运动,首先,床上运动,方便又安全,前滚翻、爬行、甚至小跑都是可以的;再者,在地板上运动,跳舞(宝宝自创的舞蹈)托玩具小车等等;另外,户外运动十分必要,户外空气新鲜,活动范围广,宝宝可以骑四轮小车,踢球、追逐等等。不要拘泥运动的形式,只要宝宝高兴,千万要记住:安全最重要。谨记:
妈妈不要哄骗孩子,说到一定要做到------------------方 法 四 :
锻炼手指是促进大脑发育的好方法。两岁半宝宝可以学着做一些简单的小手工。例如,妈妈可以教宝宝打绳结,打绳结可以训练宝宝手指的灵活程度。妈妈还可以教宝宝正确的使用剪刀,教宝宝用剪刀剪出各种各样的形状,这也可以锻炼宝宝的手指。但是,一定不能让宝宝自己玩剪刀,还是那句话,安全最重要。谨记
只要宝宝精神好,吃饭多少别计较!
------------------方 法 五 :
两岁半宝宝求知欲很强,妈妈们要把握好时机,让宝宝多学点东西,可以给宝宝讲故事,唱童谣,猜谜语、读唐诗。要相信这时期宝宝的记忆力,反复的联系,能快速开发宝宝智力。谨记:
不要强迫宝宝学他不愿意学的东西。------------------方 法 六 :
让宝宝自己吃饭,尤其是让宝宝学会自己使用筷子,如果这个时期不纠正宝宝错误的吃饭姿势,以后更难改变他们。平常玩耍时,可以教宝宝正确拿毛笔,因为这个姿势跟使用筷子的姿势是一样的,训练时,妈妈一定要注意宝宝安全。
谨记:
对于爱反抗的孩子,父母首先要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态度,充分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
------------------方 法 七 :
尽量让两岁半宝宝多接触别的小朋友,培养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教会宝宝学会分享。同时跟别的宝宝一起玩耍、交流,还可以锻炼宝宝的表达能力、应变能力。谨记:
在游戏中快乐的学习!
------------------方 法 八 :
培养宝宝的好习惯,让宝宝学会自己动手干自己的事情,例如,自己洗手、洗手绢、整理自己的玩具。还要教宝宝帮妈妈做简单的家务,例如扫地,擦桌子等。这对开发宝宝的智力和培养宝宝的性情有很大的帮助。
谨记:
尽可能让宝宝自己动手做他想做的事情,但是告诉他什么事情不能做!------------------
第二篇:关于孩子心理教育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最美好的时期,是正处于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也是一生中为身心健康打基础的重要阶段,搞好青少年的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我曾教过一个这样的学生:在学校里和老师、同学都很少沟通,不愿意交流。上课听讲极不专心,自信心差,非常固执做错事也不会感到羞愧,有时还会在课堂上捣乱,故意破坏纪律以引起他人的注意。我经过一段时间的耐心观察,分析了产生的原因:
1、长辈的溺爱
爷爷、奶奶把孩子视为“小王子”,他在家里受到倍加呵护和宠爱可以说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甚至是溺爱。因此,造成孩子自立能力差。孩子常常是在“以自己为中心”的“顺境”下生活的,因此,他存在较任性、固执、依赖性强的特点。当他进入一个新的集体中后,在集体中的位置已改变,但仍然以自我为中心去与人交往,不能善解人意;不能正确的对待问题,遇到困难不能克服,缺乏自信心,从而致使他不能也不会与人正常交往,养成自私自立的习惯,甚至攻击别人。
2、教育方法不得当
个别教师的教育方法简单没有针对性,不了解学生的心理就盲目施教,有时竟错误的批评,让孩子没有安全感。常常以察言观色为主要钻研对象,进而赢得老师暂时性的谅解。
3、人际关系紧张
由于该生常常搅得四邻不安,同学们都不愿和他合作,常被攻击。同学们的孤立更激起了该生的逆反心理。
了解到该生的“病因”所在,我感觉到要想使学生成为老师心中的好学生,就要研究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语言,都在学生心理很有分量。那颗天真无邪的心,需要我们用心去栽培、用汗水去浇灌、用爱心去相融。“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育的老师”。用心去体察学生的思想感情,真正理解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样学生才能感觉到教师是真正爱护、关怀、帮助他。从而与教师心与心相通,达成感情的共鸣。其具体的解决方法是:
1、欣赏孩子 尊重孩子
学生是鲜活的发展中的个体,每一个生命在成长中都会绽放出艳丽的色彩,如果班主任经常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闪光点,那么生命之花就会开放的更加璀璨,每个学生都有强烈的自尊心,他们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呵护和尊重,希望得到同学的接纳和认可,所以老师要尊重学生的需求,在尊者和信任的基础上,在宽容与真诚的期待中,关注每一个学生,并能适时地与其进行精神的交流、心灵的对话。作为一名班主任,应追求这样一种境界:在班级里,每一名学生都在明媚的阳光中追求真知,奉献爱心,实现自我,感觉成功。我们要用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的每一次过失,用期待的心态去等待学生的每一次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关注学生的每个闪光点,用喜悦的心情去赞许学生的每一份成功,用爱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使他们健康成长,蓬勃向上。
2、鼓励孩子 激励孩子
让其多与同伴交往,让孩子参加各种活动,为孩子创造机会,把小伙伴请进家门或让孩子投入到群体中去,更多地参加集体活动,享受与正常儿童共有的快乐。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培养积极向上的情绪和活泼开朗的性格,以淡化父母离异给孩子造成的创伤。培养他们的各种兴趣和某种特长,一旦学生在生活中有了兴趣爱好,有了追求目标,情绪就会乐观,性格也会在活动中受到锻炼,意志日益坚强,可促使其从消极、悲观情绪中摆脱出来。
让学生树立爱学校班级的集体荣誉感,发扬团结友爱的精神,良好的班级集体融洽师生、同学关系,对学生个体能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使离群独处的学生感到集体的温暖,帮助其矫正不健康的异常心理。开展立大志创大业主题班会,消除一些人的虚荣骄傲狂妄心理等情绪,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增进人际交往,提高心理素质,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3、关心孩子 奉献爱心
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亦师亦友,民主平等地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用爱去消除师生之间的情感障碍,用信任去填补师生之间的心理鸿沟,为学生着想,热爱、尊重和关心每一个学生,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心田。不要冷漠歧视,必须与孩子做好沟通。沟通是走进孩子心灵的唯一途径,要用真诚的爱心去启发引导孩子,让孩子喜欢你,信任你,愿意与你交流和沟通,通过沟通才能达到理解,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进而了解孩子心里想什么,让他们认识自己,鼓励他们不用害怕,大胆起来,从而使孩子消除自卑心理。关心源于爱心,体贴出自情感。教师真诚地爱学生,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师爱象一根情弦,一头拴在班主任的事业心上,另一头连在学生急待哺育的心上,拨动情弦就会引起师生心灵之弦的强烈共鸣。
4、学校、家庭共同关注孩子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的共同参与和配合支持。班主任要定期召开学生家长会,对家长开设教育心理学知识讲座,向家长传授与现代的教育相适应的家教方法,使家长能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心理辅导,创设一个良好的个性心理健康发展的家庭环境。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家访,不定期与学生家长联系交流,形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合力。帮助孩子找到不良行为形成的原因,提出解决的方法,让孩子能身心健康的成长。
学生的心理是一片净土,我们教师的责任是保护好这片净土,走进学生的心理,做他们的知己、他们的挚友,让他们在我们的爱护下茁壮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模范公民。
第三篇:心理教育案例
心理教育案例
一、基本情况
贺博睿,男,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头脑聪明,语言表达能力很好。但自制力较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是乱说话就是做小动作,无法专心听讲,经常严重干扰上课秩序,行为上表现出多动的倾向:
1、活动过度:(1)经常在座位上扭来扭去,小动作多。(2)经常话多,说起来没完。
2、注意力不集中:(1)学习、做事不注意细节、粗心大意。(2)做事时难以集中精力。(3)经常不能完全按要求做事。(4)经常丢一些常用的东西。(5)经常容易因无关刺激而分心。
3、反应很慢:(1)考试经常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2)写一个字要花别人两三倍的时间.(3)课上被老师点名,要个三四秒的时间才会反应过来。
二、诊
断
和
成因
分析
1、父母在运城市里打工,没时间管孩子,所以未能及时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而当他们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时,问题已经很严重了。这时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值又容易过高,希望通过一两次的教育就让孩子改掉不良习惯,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2、家庭的教育方式存在严重偏差。爷爷奶奶对他比较溺爱,家庭教育观念的不一致他不良的行为习惯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久而久之他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就越来越难以改正。
三、教育和辅导过程
1、对学校环境的干预。
(1)调整座位。由于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任何视觉或听觉的信号都会转移他的注意力。所以我选择了上课比较遵守纪律的同学坐在他的旁边和前后。并且让他坐在教室的前边,这样我可以经常注意他并针对其不良的行为采取措施,当他分心时可以及时提醒他。
(2)改变教学方式。采用灵活、有趣、快乐的教学方式授课,争取每节课都能有让他发言的机会,努力把他带到课堂中来,不让他的注意力游离于课堂之外。
2、对家庭管理的干预。我及时与其家长联系,相互配合,共同商讨干预方案。要求家长要全面、客观了解孩子的情况,保持平常心,为孩子选择适宜的学习目标,不要提过高的要求。另外向其家长提供一些好的教育方法,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不是日复一日地陪在孩子身边做作业。
(1)帮助其家庭制定明确的规定,且具有一定的规律。这对一般的孩子很重要,对注意力涣散的孩子更加重要,使孩子在家的活动有规律,家长的规定要简明扼要,规定越具体,孩子就越容易约束自己。
(2)自我控制能力训练:鼓励家长帮助他建立独立学习、生活的自我管理能力,自我制定学习计划,自己整理书包,学会记笔记,学会提高学习效率。
(3)家庭作业的管理:鼓励家长运用一些方法,培养他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认真记录家庭作业的内容,适当辅导,规定时间按时完成,对完成的作业及时反馈等,并采取一些强化手段,对加速学习的正确行为进行表扬,增加适应行为,减少问题行为。
3、行为矫正。对于注意力特别不集中的孩子仅靠一般的教育是不够的,还要针对其情况对其行为进行矫正。对于贺博睿,我主要采用了两种矫正方法。
(1)通过奖赏、鼓励等方式使某种行为得以持续,其适用于治疗多动、学习困难等。在应用阳性强化法前我首先确定要改变他的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因为注意力不集中将会导致其学习障碍。重点帮助他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同时当他认真听讲时,立即给予阳性强化,例如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他。由于对他及时进行奖励,让他感到了愉快和满足,每次上课他都会有所期待,尽量克制自己,希望得到我的表扬。偶尔有分心的时候,只要看到我在看他,他马上会有所收敛。
(2)每两周作一次个别谈话,鼓励他友爱同学、尊重老师、专心读书,协助其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辅导效果
主要的变化是他注意力尤其是主动注意力改善,在上课时能安静地坐在座位上,集中精力听老师讲课,不容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活动量和小动作减少,原来在课堂上进行的无关活动消失了,有效的听课时间增多了。
五、总结
面对贺博睿同学的实例,让我更加认识到中高段学生的激励的作用。因而针对类似这样的学生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我们不能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使之一步步注意到自己的不足,慢慢地改变,通过多元评价、活动参与,使其意识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最终养成认真学习的好习惯。
第四篇:给两岁孩子的生日祝福语
给两岁孩子的生日祝福语
给两岁孩子的生日祝福语1
1、亲爱的宝宝,今天是你的2周岁生日哦,快乐的小宝贝,祝你生日快乐,开心幸福每一天。
2、愿你的生日特别快乐,愿新的一年中心想事成!
3、宝贝,生日快乐!你就是我的守护天使,谢谢你给我带来快乐!祝你成长过程中每天都快乐!
4、希望你身体强壮,快快长大,越长越可爱哦。孩子,你的到来点亮了我们的'生命,为我们的生活赋予了全新的意义。以后也要开开心心哦,生日快乐。
5、感谢你,宝贝。因为你,花朵开放,果实芳香,随你而来的满天希望!
6、宝宝2岁啦!生日快乐!突然发现时间过的好快哦,一转眼的时候娃都可以打酱油了吧!希望每天都能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健健康康。
7、爱,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情,需要每分每秒的坚持!我要用时间去积累对你的爱;用去坚持对你的情!一生一世,情永不变!宝宝生日快乐!
8、送上我诚挚的生日祝福,情深意重,祝你在未来的一年里,心想事成!
9、做你想做的事,去你想去的地方,爱你想爱的人,追求你想追求的梦想,许下美好的愿望,拥抱美好的明天。愿你生日快乐,幸福一生!
10、愿你像颗种子,勇敢地冲破泥沙,将嫩绿的幼芽伸出地面,指向天空。生活正在你的前方微笑,勇敢地走上前去,将彩色的人生拥抱。
给两岁孩子的生日祝福语2
1、宝贝,你的生日就在今天,祝你可爱依旧,快乐多多!
2、有你这样的儿子,怎能不感到骄傲,生日幸福!
3、愿你像颗种子,勇敢地冲破泥沙,将嫩绿的幼芽伸出地面,指向天空。
4、她真叫可爱,她真叫甜蜜。
5、孩子,愿你快快脱去幼稚和娇嫩,扬起创造的风帆,驶向成熟,驶向金色的海岸。
6、值得纪念的日子,世界因为有了你而更加美好,生日快乐。
7、希望你的生日特别愉快,冰淇淋吃个够,玩是痛快加痛快!
8、今天,是你走向成熟的第一步,祝你走得踏实,走得沉稳,写出一部充满诗情画意的人生故事,走出一条充满七色阳光的路。
9、儿子,谢谢你陪着妈妈一起成长成熟,因为有你,妈妈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我希望你能快乐地成长,过上幸福的生活。
10、宝贝,祝你生日快乐!愿生日带给你的欢乐中蕴涵着一切美好!
11、身体强壮,快快长大,越长越可爱哦。
13、孩子,愿你生命中的愿望都能得到实现,祝你在每个成长的日子里都开开心心!健康和快乐是人生最重要的两件东西,真诚的祝愿健康和快乐永远伴随你。
14、宝贝祝福的每一天都如画一样的美丽!生日快乐!
15、你长着一对翅膀。坚韧地飞吧,不要为风雨所折服;诚挚地飞吧,不要为香甜的蜜汁所陶醉。朝着明确的目标,飞向美好的人生。
16、愿你是清新的海风,鼓起白色的船帆;愿你是坚固的大船,剪开蓝色的`波澜。生活的海在你前方微笑,望你乘风破浪,将彩色的人生拥抱,祝你聪明上进!生日快乐!
17、把挚爱的生日祝愿,给事业贴心的女儿,愿在这特别幸福的一天,她时时欢笑快乐无边。生日快乐!
给两岁孩子的生日祝福语3
1、我的宝贝女儿,今天就是你两岁的生日,妈妈祝你生日快乐,妈妈希望你能够健康茁壮的长大,长成一个小公主哟!
2、被爱包围的妞妞妹妹两岁生日收到了六件大棉袄
3、祝宝宝2岁生日快乐。希望以后快乐,活泼的面对困难。有健康的身体。呵呵!
4、没想到长大了,生日如期而至,祝宝宝2岁生日快乐!快快长大。
5、生日快乐!宝宝今年2岁了哦,祝你每天都有爱吃的零食,快快乐乐的
6、世上若有诤友,那就是如你对我那样关怀的朋友。我的挚友,那个可爱的女孩,祝你生日快乐
7、宝贝,2岁了,生日快乐,爸爸妈妈祝你永远快乐健康成长。
8、祝宝宝2岁生日快乐!健康快乐,幸福平安。
9、亲爱的宝宝:你长着一对翅膀。坚韧地飞吧,不要为风雨所折服;诚挚地飞吧,不要为香甜的蜜汁所陶醉。朝着明确的目标,飞向美好的人生。
10、爱你,宝贝,妈妈永远在你身边,永远和你在一起。祝宝宝2岁生日快乐!
11、是庆祝你生日的时候了,祝福这个美丽、聪颖的女孩2岁生日快乐!
12、祝你在每个成长的日子里都开开心心!祝宝宝2岁生日快乐!
13、童真童趣,这一年来,我们每天看这你总是百般的疼爱,看这你的笑容,听这你的声音,爸爸妈妈的感觉就是幸福与快乐。愿你的生日充满无穷的快乐,愿你今天的回忆温馨,愿你今天的梦想甜美,愿你这一年称心如意!值得记念的日子,宝贝,世界因为有了你而更加美好,2岁生日快乐!
14、幸福时光,宝宝眨眼2岁啦,小可爱2岁生日快乐!要健康快乐平安长大哦。
15、宝贝,你的生日就在今天,祝你可爱依旧,快乐多多!
16、用时间的.链串上健康的珠戴在手腕,你就会把幸福抓在手里面。用平安的诗谱写生活的歌,你就会让快乐长在心里头。祝你生日快乐,梦想成真!
17、伴随着啼哭声来到这个世界的小孩呀,恐怕你还不知道,日后会有多少人的人生,因你而变得美好。
18、今天是我女儿两岁生日祝宝宝生日快乐我家女宝和男宝都拥有同款梨涡!
19、祝你在每个成长的日子里都开开心心!祝宝宝2岁生日快乐!
20、悠悠的云里有淡淡的诗,淡淡的诗里有绵绵的喜悦,绵绵的喜悦里有我轻轻的祝福,生日快乐!生日祝福!
21、女儿,又长了一岁,愿你的生日充满欢快,事事顺得朝前迈!
第五篇:小学生心理教育案例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基本情况: 奇奇,调皮淘气中透着可爱,智力、想象力一般,做事无持续性,自我约束力差,课堂上没有老师的叮嘱是从来不听讲的,有时还情不自禁地大声说话,我行我素,爱惹事生非,许多同学是他的“猎物”,经常受到他地攻击。但我观察了解,这孩子的种种行为不是有意而为之。有些时候,这孩子不自觉地就做出了你意想不到的行为,注意力严重不集中,属于多动症。具体表现:
1、不管是什么时候,即使是很严肃的时候,他总是自言自语的在说话,好像周围什么也没有,自己陶醉于自己的天地中。
2、对学校的一切制度都熟视无睹,从来不戴红领巾、小黄帽,不参加学校的一切活动。
3、上课经常傻笑,严重影响教学秩序。
4、经常打人、骂人,常常把同学的本子和书撕坏。
5、作业几乎布鞋,即使是写也是一塌糊涂
教学背景: 家庭比较特殊,父母分居多年,与母亲生活在一起,孩子是母亲的全部精神寄托,对孩子太过溺爱,一切满足孩子的要求,不管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因此孩子比较任性,在家根本不听妈妈的话,母亲感到束手无策。现在孩子更加自由散漫,每天放学后丢下书包就到附近的商场玩,直到商场关门。
原因分析:童年的家庭环境造成了他自由、放纵、天马行空的性格。他的心理问题是从童年的家庭成员关系的觉察开始的,父母分离对他造成很大伤害。从小失去幸福家庭的生活,失去男人的爱护,使幼小的心灵留下阴影,害怕得不到大家的重视,因此想方设法搞一些恶作剧引起大家的重视。但由于经常犯错误,经常受到大家的指责批评,使他变得更加顽固不化,更加放肆。采取的措施:
(1)与老师交朋友。老师经常给于关爱,使他感受到老师没有抛弃他。课后从生活上给于关心,没有本子给他买;雨天给他雨具;天冷提醒加衣服等等。另外,安排和比较活泼的孩子同位,安排他参加班级的各项活动,让他感受到班级中大家都是他的朋友,建立温暖感。
(2)持续、不断地对孩子进行表扬、鼓励。培养他完成作业的自觉性。运用表扬、鼓励的语气激励孩子,并采用“奖星制”,持续、不断地表扬、激励,培养孩子自觉完成作业的习惯,逐渐让他改掉作业拖沓的毛病。
(3)与家长联系,交换教育孩子方法,使家长建立教育孩子的正确理念和方法。同时针对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与家长一齐商量对策,通过正常的途径,采用有效的手法积极予以治疗,以辅助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并且做到定期与家长联系,及时的反馈孩子的在校情况,指导教育孩子的方法,以配合老师完成对孩子的转化工作。
教育启示:这个案例,使我得到了许许多多的启示。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对问题儿童有更多的关爱、呵护,不能训斥、指责,一棒子打死。老师要用爱心去滋润孩子幼小的心灵,细心捕捉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在温暖的环境中成长。经过我的努力,以及他妈妈的帮助,行为终于有所收敛,约束力有所增强,但时常还会犯毛病。我想这也是正常的。外国一位哲学家曾有一个木桶理论,用长短不一的木板箍成一个木桶,当你倒进水后,水会从最短的木板处流出来。中国也有一句话“人生十指有长短,一母同胞有愚贤”。是呀,一个班级中总有这样那样的孩子,只有我们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认真关心每一个孩子,相信任何问题都是有解决的方法的。下一步的打算:
继续采用激励、表扬的方式跟踪分析,直到他能够真正跟上班级发展的步伐。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增强自信心
什么叫自卑情结?
自卑情结(inferioritycomplex)指自我评价偏低。按照心理学家阿德勒的理论,自卑感在个人心理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有先天的生理或心理缺欠,这就决定了人们的潜意识中都有自卑感存在。每个人解决其自卑感的方式影响他的行为模式。许多精神病理现象的发生与对自卑感处理不当有关。按照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1岁是决定一个人的心理倾向是勤奋向上还是自卑、自暴自弃的关键阶段。
自卑情结是阿德勒的《个人心理学》一书中的核心概念。他认为人对“优越性”的渴望是起源于人的“自卑感”,而人的自卑感是肇端于在幼年时的无能。儿童对自卑感的对抗叫“补偿作用”。补偿作用是推动一个人去追求卓越目标的基本动力。教育理念:
现代教育模式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技能,更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对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心理品质进行综合的培养和训练,塑造具备良好的心理特质的健全人格。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其心理健康,是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任务之一,是教师工作不可忽视的一环。
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不利的家庭教育因素,不同形态的家庭环境,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当今多元性社会文化会对学生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主导文化产生一种强烈的冲击乃至抵制学校教育的影响,不可避免的会使一些学生产生心理上的问题,如:自卑、厌学、缺乏同情心等,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心理疾病。这对我们的教育工作,对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将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我认为,必须剖析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源,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创设有利的外界环境,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矫治,促使他们的心理活动向有益的方向转化。学生基本情况:
上个学期,我新接的班中有一位令人头疼的学生小力,凡是教过他的老师都会无可奈何的摇摇头:“这个同学软硬不吃,拿他没法子。”这个貌不惊人的男孩,开学初即给了我很深的印象:上课时常与同学讲小声话,作业是经常不做,劳动时“胜利大逃亡”,教育处分毫不奏效,久而久之,老师们见了他绕道而行,都觉得他是无可救药。心理问题与根源:
自尊自卑,矛盾交织大部分学生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和好胜心,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但有的学生由于长期的失败经历,经常遭到不公正的待遇,所以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便产生自卑心理,可是他们又非常害怕别人对自己冷嘲热讽,就极力维护自己的尊严。经过观察,我发现小力同学比较内向,平时除了上课讲讲小声话下课时倒不多言语,但谁触犯了他脾气将是很暴躁的。通过询问其他的同学,我才知道他的学习基础不太好,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却不见效,就丧失了学习的信心。认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材料”,总觉得被人瞧不起,意志消沉。每次发到考卷后,便坐立不安,下课后,故意磨磨蹭蹭晚回家,平时与大家的接触也越来越少,渐渐把自己封闭了起来。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躲避其他同学,担心和他们接触而受到伤害。他用自尊营造可怜的保护层,躲藏在痛苦之中。
逆反心理,容易偏激由于知识经验的扩展和加深,逐渐长大的学生开始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对教师的简单说教,喜欢从反面思考,喜欢索隐猎奇,容易产生固执、偏激的不良倾向,因而产生逆反心理。而在小力的生活经历中,不是受到家长的责备、打骂,就是被老师批评、训斥,被同学挖苦、讽刺。因此,他往往很敏感,抱有很大的戒心和敌意,不信任别人,一点惹不起,芝麻绿豆大的小事也会引发一场轩然大波。教师对他进行教育,他会不理不睬,一副你能奈我其何的模样。其结果往往是成绩越来越差,学习兴趣自然减弱。具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大多是不能科学地、实事求是地面对现实,对周围的事物总是持无所谓的态度。
意志薄弱,不愿学习绝大多数学生内心深处有求上进的愿望,也常常在为此付出努力。但是许多学生往往不能持久,反复产生某方面的问题。这部分学生的弱点在于自身的惰性,经不得外界的压力。像小力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动脑筋,学习成绩退步,在学习中遭多次失败,就产生了厌学心理,认为功夫花了,没有用,不如不出力;犯了错误受到老师教育后,有时有悔改之意,想振作精神奋发向上,但是由于他们自制能力差,一遇到小小的挫折就有可能知难而退,坚持不了几天时间便又故态复萌了,长期如此,就自己放弃自己,听之任之了。矫治对策:
大量的教育实践证明,只要教育、教学得法,没有一个学生可以被认为是不可救药的。教师在工作中要充分重视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的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和服务,帮助学生正确地了解自己、认识环境,根据自身条件确立有利于各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活目标,使其能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在学习、工作及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调整自己的行为,作出明智选择,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1.掌握技巧,寻找根源。
掌握心理辅导的方法非常重要,教师必须认真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了解心理辅导的理念、技术。聆听是教师进行心理辅导的首要基本技术。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源是多种多样、不尽相同的,有智力的、非智力的因素,有主观的、客观的因素。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分析和评价,因而聆听就显得非常重要。“出租你的耳朵,学生说,教师听”是老师与学生心理的桥梁,在此过程中,对于小力同学,我为了清楚地了解他的的智力状况、学习基础、学习习惯、意志品质、家庭情况等因素;除了主动找他谈天聆听外,还不放弃平时的细微观察,准确诊断出根源所在,然后通过谈心、讨论、家访等方式帮助他去寻找产生问题的原因,并使他深信,只要通过教师和自己的努力,即使自己某方面能力较差,学习后也完全可以提高,增强他参与学习的自信心。2.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有进步要求的,都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学生。《学习的革命》一书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为了去除小力的畏惧心理,我在课余经常有意无意的找他闲谈,让他帮我送作业、发作业本,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他,发现他有所进步及时表扬,经常对同学说:“看,小力今天坐得真端正,听课非常认真!”“小力同学回答问题声音大了,能让我们听得清楚。”“小力同学„„”渐渐的,小力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有一次,我进行课堂巡视时,他主动冲我笑,渐渐的开始和我交谈。我给他讲考试的目的,考不好是很正常的,要端正学习态度,做好考前复习,不懂的地方及时问老师,老师会帮助你的,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考试时做深呼吸,放松紧张的情绪,或在心中对自己说“有什么可怕的,我都复习了。”“我能行。”等给自己加油。经过调整,害怕考试的症状消失了。3.树立信心,激起动力。
在平时,教师要坚持正面教育,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重视为学生树立自信心。良好的自信心是成功的一半。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的悉心教育和热情鼓励不可忽视。要特别注意正确对待他们,鼓励他们积极进取,遇到困难时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给予帮助和指导,把受挫学生的自信心及早地树立起来。在与何同学的接触中,我发现他的确不守纪律,被别人当成差生,又无力去改变,只好任着性子发展。为了恢复他的自信心,在语文课上,我尝试着让他回答问题。开始他总是摊开手,摇摇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他发现我用微笑面对他时,开始回答了。哪怕回答并不恰当,我也善意地说:“你虽然回答得不准确,但说明你已认真思考了。”这时,一种难以言喻的欢乐洋溢在了他脸上。果然,他兴趣浓厚了,有时坐在第一排的他在下面也小声地回答,真令人高兴。于是,我借机发挥,在班会课上,在语文课上,我会对同学说:“小力这段时间进步很大,该不该为他鼓掌?”“小力回答得真好啊!”平日里一向受批评的他,居然也享受到老师的肯定,自然对自已的行为有了更深的思考,有了较大的改善。4.家校沟通,促进自信。
小力自信心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育环境与方式。因此,我经常与家长沟通,详细地分析了小力在校的表现及原因,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建议家长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要为孩子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比如家里有客人,家长可以让她为客人递茶、剥糖果等,也可以让她与客人玩一会儿,给大家表演一个节目。让孩子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不管干什么,都要从中发现进步的地方,马上夸奖他的闪光点,把家中得到的夸奖讲给老师和同学,把在学校得到的表扬告诉父母。在评价中,小力从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满足,增强了自信。
就这样,经过我耐心、细致、全面的心理健康辅导,一个学期过去了,小力再也不是“问题”学生了。拥有健康是成功的关键,是人生旅程的起点。少年儿童正处于由不成熟到成熟、不定型到定型,可塑性很大的年龄阶段,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排忧解难,努力营造一个健康的氛围。增强他们自身的心理防御能力,重视健康,关爱健康,为学生拥有一个健康和谐的未来社会而努力。结论。
缺乏自信,会产生自卑,不管自己有再多的不好之处,都不应该对自己失去信心,相信自己:我能行。只要对自己一直充满信心,就不会怕自卑。对于那些自信心不足的人,我们要给予更多的多关爱,让她们感到:“我能行。”“我是最棒的。
小学生自卑心理案例分析
张同学在小学二年级时出于好奇偷了一块电子手表,受到父母的打骂,他认识到了错误并进行改正。在此事件后,张同学的父母仍揪住此事不放,一旦张同学稍有不对,就拿这件事来讽刺他,还在左邻右舍前令他难堪。因此,张同学害怕父母,在心里有些恨妈妈,但从不顶撞,因为张同学不想让妈妈伤心。在家的言行举止都很小心翼翼,稍有不对就会遭到白眼和辱骂。于是,他很害怕回家。他还觉得在家里,父母并不爱他,他对这个家充满了厌倦,认为自己是这个家庭中多余的一员。张同学对家庭的害怕影响了他在学校的正常生活。
解析与辅导
为了帮助张同学面对现实,改变对自己所犯错误的看法,使他真正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同学们的尊重和理解,打消他的自卑心理、重建自信心,拓展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深度,重树健康、科学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我与张同学进行了长期的交流,取得了张同学的信任,并实施了以下辅导方案:
在整个辅导过程中,共分三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解决的是张同学对“偷窃事件”的认知,建立他对我的信任感。这一步花了一个星期。在与张同学的交谈过程中,张同学大多数面带微笑的,但这个笑不是发自内心的。因为,在说到家时,他就显得很失落、很无助,笑的也很牵强。我没有因为他曾偷过手表而瞧不起,贬低他。我给予了他赞赏的目光,感谢他对我的信任。于是,他哭了,因为他在我这里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关心。在此后的日子里,我都主动和他打招呼,鼓励他与父母多沟通,减少误会。
第二阶段是处理张同学与父母的关系,这一问题在一个月后得到解决。为帮助张同学改变对事件的看法,提高他的自信心,使他走出“千古罪人”的阴影,我到张同学的外婆家进行家访,了解到张同学在她们眼中是个活泼、开朗、懂事的孩子,而现在变得沉默寡言了。外婆是张同学心中最可亲可敬的长辈。为此,我找了张同学的外婆,让他们进一步了解张同学的想法,并适当地给他以鼓励和支持。
想要解决张同学的问题,最关键的问题是让他感到在父母的眼中他还是受父母疼爱的孩子。于是,我又去了张同学的家,这是一个非常淳朴的家。张同学的父母说他不爱玩,较深沉,老喜欢独自一人。言谈之中流露出一点失意。我与他们谈了张同学在家的感受,也谈了他的自卑心理以及他们平时责骂对他的伤害,还与他们谈了青少年的心理特征:渴望受到尊重,极要面子。因此,对小孩的批评要有理有据,否则极容易自暴自弃或造成不健康的心理。这样,通过家访,得到了张同学父母的积极配合,使张同学又有了一个温馨的家庭氛围。
第三阶段是创造轻松和谐的课堂班级氛围,减轻张同学的心理压力,并获得自我价值的体现,这一步与前者同时进行。为了尽量排除张同学的自卑心理,我给他安排了一项工作,即每星期一、三的常规检查由他来任小组长,带领其他同学检查。张同学的学习成绩属于中下水平,关键是张同学的自我评价过低,因而在班中我开展了多次心理导向课,目的是让他能正视自己,接纳自己,六个星期后我安排了“自我解剖———优缺点投向我”一课。当然这一课的设置必须考虑到张同学的性格以及实际承受能力。当我要求“谁愿意说说自己最烦恼的事?”时,张同学第一个举手,当着30位同学的面说出了曾犯的错。此时,整个教室沉默了,沉默之后同学们给张同学的勇气与坦诚以热烈的掌声。课后,他说:“老师,现在我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原来是我想的太多了。”经过这次活动,张同学对自己的评价越来越清晰,越来越科学,他已认识到自己是受同学们欢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