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教育
浅析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教育
冷水江市毛易镇中心学校刘永清
家是一个温馨的港湾,更是孩子健康成的保障体。随着现代生活的进程,我国的离婚率一步一步地提高,据有关资料表明,儿童犯罪率也是逐年增长,且犯罪年龄也在趋向低龄化,而且在低龄犯罪的数据表明,离异家庭孩子占了60%以上。诸多事实表明,离异家庭是向社会输送精神和道德畸形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学校、家庭和社会应采取有效措施,做好离异家庭孩子的教育工作,确保其心理健康发展。
一、离异家庭孩子心理问题的表现
(一)性格方面。离异家庭,由于父母感情破裂,家庭人际关系失控,父母无休止的吵闹成为孩子心理创伤的过程,也是不良性格特征形成的过程,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性格粗野。在和同学相处时动辄就是粗言鄙语,甚至就是打架斗殴,易产生愤怒情绪的冲动行为;
2、性格内向。对任何人都是怀着敌对的心理,对周边事物反应迟钝,紧紧地所著自己的内心世界,即使老师或同学的帮助,也是冷漠的待之。
3、性格怪癖。自卑感强,令人难以捉摸,固执抑郁,时冷时热,反复无常。
4、性格软弱。做事被动,缺乏自信心。
(二)情感方面。具体表现为:
1、自卑。担心别人笑话自己,为父母离异感到羞耻,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经受不起失败和挫折,交友范围狭窄。
2、孤僻,这类孩子将自己的喜怒哀乐深藏在内心深处,没有倾诉人,也不愿向别人倾诉,久而久之,就变成了不是哑巴 1的“哑巴”;
3、恐惧。在学习生活中常常感到不踏实、焦虑、注意力严重涣散,疑人心里较强,偶尔看到几个同学在一起玩笑,就怀疑是别人在背后议论他,说他的不是。
4、易怒。由于家庭的离异,突然间失去了安全感和幸福感,容易激怒,他们痛恨父母迁怒他人,仇视一切,对谁都不信任、自我封闭,遇到一丁点的小事就容易发怒,不仅喜欢对别人发怒,更喜欢责备自己,对自己发怒。
5、抑郁。由于不善交朋友,有心事无处倾诉,因而对任何事情都失去了兴趣,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精神,显现出悲观失望,整天郁郁不乐,少年老成似的看破红尘,只能感受到世态炎凉,对周边美好的事物不会用心去体会,去感悟,去享受。
另外,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障碍还表现在意志薄弱,意志消沉,对事件的处理缺乏自觉性、坚韧性和果断性,智力滞后,社会适应能力差,大都是“|问题孩子”。
二、离异孩子问题的成因
(一)父母在离婚前,或是大吵大闹,或是长期的“冷战”。由于父母的大吵大闹,在孩子的幼小心灵里就蒙上了一层家庭的阴影,而父母的长期“冷战”,家庭成员缺少了沟通,让孩子说话做事都无所适从,孩子从学校回到家里感受不到应有的家庭温馨,看到只是冷面孔,久而久之,孩子受到这种家庭氛围的影响,自己也变得冷漠、孤僻。
(二)父母正式离婚以后,为了争得孩子的监护权,放纵孩子,孩子在一方受到了批评教育,马上跑到另一方去,寻求保护伞。这样,孩子的问题就日积月累的增多,另外,为了获得孩子的向心力,毫无原则地用钱去“收买”孩子,由于父母间缺少沟通,今天从父亲那里要钱,明天跑到母亲那里要钱,由于小孩缺乏自控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将要来的钱肆意地吃,毫无原则地去玩,特别是现代网络游戏的风行,孩子就可疯狂地在网络世界里寻求刺激,追求网络暴力。
(三)学校、社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离异孩子的歧视。在社会上,有些家庭是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的:“不要跟某某一起玩,他是没有家教的人,你跟他一起玩会学坏的。”回到学校,个别教师对这类孩子的教育方法也是欠妥的,有意无意地去刺伤孩子的自尊心,特别是这类孩子跟同学发生口角时,同学开口闭口就是一个“没爹”或“没妈”的野孩子,这些对孩子的打击是够大的,这样,这类孩子就产生了仇视社会、仇视任何人的畸形心理。
三、学校对离异孩子心理问题的教育对策
(一)关爱是前提。学校应加强对离异家庭子女的管理和保护。学校各层面上都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关爱这类孩子的成长,让他们能够在学校补偿得到在家中已失去的父爱或母爱,积极探索这类孩子的心理特点,努力寻求对他们的教育规律。让学校老师的爱,班集体的温暖成为一泓清泉,滋润着他们已冷的心。老师对这类孩子更应关心和耐心教育,使他们在集体里不受歧视,到处能得到尊重,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建立离异家庭子女教育档案,因材施教。
(二)信任是基础。这类孩子不论在单亲家庭里,还是在学校所看到的大都是歧视、怀疑的目光,因此他们的内心深处就自然而然地
存在一种排他性,老师在对他们的教育过程中,应充分抓住信任这个因素:首先要帮助他们重新拾起自信心,具体做法是跟他(她)沟通,用心去沟通,了解他的内心深处,害怕什么、讨厌什么、爱好什么,然后主动去跟他交朋友。我现任教班级里有一个离异家庭的男孩子是另外一所中学转过来的,刚转来时,连下课都不出教室、整天闷闷不乐的样子,特别是有一次一个同学把他的书不小心弄到了地上,他不管三七二十一动手就打人,后来,我把他叫到办公室,他首先根本就不配合我,好像我跟他有仇似的,格格不入,经过耐心、细致地疏导,他终于开了口,将他内心的苦闷,他的学习,他的生活,他的家庭一股脑儿地向我敞开了,从中我了解到他喜欢打球,我就以此为切入口,常常利用业余时间找他打球,跟他交心,有意无意地给他布置学习目标,首先问他有没有信心完成,一旦完成,就是鼓励,他现已完全转变,不但成绩提高了,而且也很遵守纪律,还成为了学校篮球队的队员。在上次我们学校举行的“感恩在行动”教育活动中,一个劲地拥抱我,泪流满面地跟我说:“老师,你是我一生中最信任的人,你是我一生永远的朋友!”
(三)心理补偿教育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学校应加强对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补偿教育。
1、针对性心理教育。针对他们心理存在的问题,对他们进行理想教育、前途教育,让他们自封的心理积极走向集体。
2、挫折教育。教育他们正确对待挫折,帮助他们释放能量。
3、补爱教育。维护他们的自尊心,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弥补他们流失的父母之爱。
(四)学校、家庭、社会三教合一。事实表明,只对离异家庭的学生进行关心和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对家长的说服,老师应积极跟家长沟通,是家长承担起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申明利弊,家长切忌,因为父母对还愧疚,而对孩子溺爱,如前面所论述的,孩子从父母要求的问题,千万不能毫无原则地乱给钱,家长离婚决不能以伤害孩子和牺牲孩子为前提为结果。社会也应积极采取措施,建立相应的体制切实做好这类孩子的教育工作。
总之,为了使这类孩子健康成长,应该多方面紧密结合,让他们摆脱父母离异而产生的不良影响,走出心理误区,重树生活信心。
第二篇:关于离异家庭孩子教育的心得
关于教育离异家庭孩子的心得体会
我国传统婚姻观念正在受到冲击,离异家庭的数目上升,很多孩子生活在单亲家庭里。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对孩子们来说,父母离异的创伤仅次于死亡。”那么如何帮助和教育单亲孩子,使他们克服家庭带来的身心障碍,让他们像完好家庭里的孩子一样健康成长,不仅是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的内容,也是摆在我们广大教师面前的新课题。我认为,我们老师可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 帮助家长自觉担负起培养孩子的责任
夫妻离异,对孩子来说,无疑是一种沉重的打击。教师应使家长明白:家庭角色的残缺对塑造孩子美好心灵和健全人格都是不利的。平时应尽力弥补这种缺陷,让孩子健康成长。单亲家长往往有更多的痛苦和烦闷,以致心理失衡。有的家长想寻找新伴侣,却认为孩子是“绊脚石”。因此,对孩子要么自由放任;要么责骂体罚。这种方式极易造成成绩下滑,表现不佳;甚至会把孩子推向绝望或犯罪的道路。本来,家庭的破裂,已给孩子的身心带来损伤,再把孩子当“出气筒”,就犹豫雪上加霜了。作为老师应主动与家长联系,帮助家长认识到单亲家庭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的不足,应采取多种办法尽量给予弥补。作为单亲家长,应有理智的生活态度,不能把不满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要给予孩子温暖,多留时间与孩子相处。沟通双方感情,作孩子的亲密朋友,减少他们的孤独感,增添他们的生活勇气和信心但如果只能和一方接触的话,也不能刻意地去抵毁另一方。尽量地给予美化,或是平淡也行,至少不能让孩子去恨。不然,将来孩子会仇视,从而引发心理障碍或疾病。二 有的放矢地进行情感疏导
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可以感染别人,可以帮助人去掉一切不利因素。面对这些心灵创伤的孩子,我是这样开展教育工作的: 1 细心捕捉孩子的心理变
离异家庭的孩子都有强烈的失落感和迷惑感,他们觉得自己是被父母遗弃了的人,对父母的离异既失望愤怒又羞愧自卑;渴望父母破镜重圆却又不得不接受父母离异这一冷酷的现实;在群体中对别人的议论与评价相当敏感。性格内向的常常会哭,不会主动向同伴或老师吐露家庭的不幸。对于这类孩子,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怀,同时,该严格要求的地方,也不能因为同情他而降低要求。性格开朗的自制力会下降,容易与别人有冲突;而有的会变得特别喜欢黏老师。总之,这些心灵受伤的孩子更需要集体的关心、同学的温暖、老师的亲近。平时应该多注意孩子的行为,有了不良的地方,应该及时处理,不能任其发展。2 区别情况进行情感疏导
离异家庭对孩子的爱是残缺不全的。尽管他们的父母想极力弥补,但也总是心有与而力不足。从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健康出发,有三种抚养方式应值得我们特别关注:一是由父亲抚养的女孩,“交友”问题和“早恋”问题,老师应给予正确的疏导;二是由母亲抚养的男孩,老师要特别注意其“阳刚之气”的培养。如有意识的让他当班干部,让其独立组织一些活动等;第三是由祖辈抚养的孩子,老师要全面关心,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三 讲究教育策略
由于特殊的身份离异孩子应受到老师特殊的关心与爱护。一般来说,离异孩子大多有一种自卑心理,情绪抑郁、落落寡欢。作为老师,平时要避免过分突出他们,以免造成一种特别的感觉而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有时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次倾心的谈话,都会对他们产生积极的影响。四 争取社会支持
单身家长也想把孩子教育好,可苦于教育环境不利、方法不当,常常事与愿违。这就需要社会的支持。教师应主动争取社会各方对单亲家庭采取宽容态度,并从心理上、感情上承认、接纳单亲家庭,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各有关部门要负起监督、检查教育的责任,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第三篇:离异家庭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离异家庭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沈荡中学 姚培坤
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能适应于新世纪竞争的人才,需要具备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三方面全面发展、和谐统一,构成完善人格的整体。学校是培育新型人才的摇篮,作为基础工程,学校教育需要从培养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能经受全球挑战的人才目标出发,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教师对学生进行集体或个别的心理辅导,是运用现代化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及其相关学科教学理论,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实际进行科学的、适时的和适度的心理辅导。
现在离异、单亲、贫困、暴富等特殊家庭出现比重的增大,受这些不利家庭环境的影响,给学生带来多种多样严重而复杂的心理冲突和精神危机,也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很大的隐患。因此,如何对这些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教育和引导,树立他们自信、自立、自强的健康人格,培养他们对人生和未来的追求和奋斗,以便使他们能健康成长,这对于我们的教育教学显得越来越重要。
小H(请允许我隐去她的名字,用她名字的第一个字母称谓),女,16岁,独生子女,离异型家庭。个子瘦小,行为迟钝,智力反应也很一般。上课不敢发言,作业质量低,学习成绩在班级中属于较差的。忧郁、胆小、孤僻,看不到她脸上的笑容,看不到她与同学交往,在班级中她没有要好的朋友。做任何事都显得信心不足。
在对她进行家访以后,了解到小H在父母离异后,跟随母亲居住。母亲有一男友同住,周末有父亲接去住,孩子的学习,生活主要有母亲来管。但事实上母亲没有很好地负起教育照顾孩子的任务。孩子的作业经常不能按时完成,备忘录经常没人签名。多次跟她家长联络,均无回音。在备忘录上留言,也无法见到小H家长的踪影。后经多次催促小H,母亲才来了一张回条,声称工作忙,连孩子的晚饭也常常无暇顾及,更不用说关心她的学业了,没空到学校来联系。
从以上的情况来看,造成小H性格和学业问题的主要原因在家庭。父母离异,给孩子幼小的心灵带来创伤。家庭生活不稳定,学业上无人督促帮助,造成学业方面的问题成堆,学习成绩差,以至经常遭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奚落,导致小H不敢与同学交往,变得更加自卑,更加孤僻胆小。生活使她过早地尝到了艰辛,在生活中,她无意中已经形成了一种自我无能的信念。
了解了小H的情况以后,我深深地震动了。难以想象,一个失去家庭,没有母亲关爱的女孩会怎样成长,更让人担心的是一个失去自信的孩子将怎样面对她今后的人生。我对自己说,我一定得帮助她。我初步制定了辅导的方案:帮助小H建立自信,培养她自强自立的能力,教她适应自己生存环境的方法,学着逐步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享受生活的权利和乐趣。
让小H建立自信,是辅导的第一步。但是,自卑使小H对我存有戒心,每一次我们的谈话她都显得非常紧张。看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我改变了自己习惯的工作方法,当着同学的面不去批评她,利用一切机会跟她接近,谈话时改变自己比较习惯的严肃表情,谈话的内容不涉及学习,还有意识地引导她和同学一起玩耍。一段时间以后,小H在我面前不再显得那么紧张,开始跟我讲述家里的一些事情,讲述自己失去家庭以后的苦恼。我趁机开导她,教她体谅妈妈的艰苦,并教她一些生活的技巧,学着自己照顾自己。
为了帮助她建立自信,我有意识地给她创造了一些锻炼能力,培养她自信的机会。我让她做班里的卫生员,负责检查班级同学的个人卫生,有时让她帮着收发本子等。在这样的工作中,给她创造了展示自己,跟同学交往的机会。小H在这些工作中逐步变得开朗起来,脸上开始有了笑容。
本学期我在班级里建立“班干部轮换制”和“课代表自荐制”,给好多同学提供了展示自己潜能的机会,但是居然有好多学生不敢自荐。在自荐人数不足的情况下,我在班级里做了工作,意想不到的是小H居然也鼓起勇气,参与了自荐,她自荐担任课代表。面对她的自荐,我非常犹豫。我知道,写自荐对小H来说,意味着什么,但是,真的让她担任课代表,我自己会面对很多压力,她能不能开展工作?同学们能否配合她进行工作?如果她的工作失败,有可能就意味着我以前的努力都白费,小H很可能比以前更加自卑。但是,如果不给她这个机会,对她同样是一个很大的打击。我真的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思考再三,我还是决定给她这个机会。我觉得,无论对她还是对我,或许都是一个重大的契机。这件事做好了,她会找到自信,那么,或许可以影响她的人生态度,对她以后的发展都是非常有益的。
在让她担任课代表之前,我跟她进行了一次谈话,肯定了她自荐行为的勇敢,向她表示祝贺,相信她能够做好课代表工作,告诉她无论在工作中碰到什么困难,老师始终是她坚强的后盾,一定会全力支持帮助她。同时还让她领悟到,做课代表在各方面都要以身作则,特别是在学习方面,课代表要成为全班的表率,要努力使自己的成绩赶上来,自己要主动向老师同学请教,老师也一定会帮助她。
在她担任课代表的过程中,我经常密切注视她的工作,适时地给她以一些指导。指导她如何做好常规的工作:如收发作业、帮助老师布置作业和检查作业、和同学校对答案,检查兴趣小组的学习情况,并教导她怎样和同学拉近关系打成一片。在她的工作做得比较好的时候,及时地给予表扬鼓励,增强她的自信。在她初步尝到成功的喜悦的同时,我引导她在学习上多下工夫。
开展课代表工作的过程,是锻炼小H工作能力,培养她的自信心的过程,更是小H自我教育的过程。她在这个过程中,懂得了要自立,自强,也学会了自律,在学习上积极性明显提高。上课时积极举手争取发言,作业质量进步,正确率提高,有不懂也会问老师,学习上开始出现可喜的进步。
现在,小H已经变了,从一个作业拖拉,被人忽视,孤僻忧郁,对自我失去信心的学生变得活泼开朗,她的脸上经常出现笑容,眼睛也明亮多了。经常可以看到她和同学在一起说笑、玩耍,她变得自信了,她不再因为家庭和学习而自卑。在生活和学习上,她也学会了自强,能自觉地学习,并学着自己照顾自己的生活。
“皮革马利翁”效应在小H的身上又一次得到了验证。我想,只要我们对学生满怀希望,只要我们对学生满腔真诚,我们真的可以去转化一切学生。
第四篇:家庭离异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家庭离异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湖北天海特殊教育中等职业学校 李石荣(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目前,我国的单亲家庭正在不断增多,家庭结构的改变、家庭成员的远离给这些家庭中的孩子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使孩子的心理、学习、行为等方面的发展都受到了制约。虽然这些成长于特殊家庭的孩子在学校学生中所占的比例不高,但由于他们生活环境的特殊性,在心理、行为等方面容易出现问题,因此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长期以来一直是学校心理辅导工作中的一个不大不小的重点。
职中学生小陈,今年16岁,父母离异,随父及祖母生活,上初中时是老师、同学公认的差生。性格外向,倔强,脾气暴躁,喜欢表现自我,聪明、精力旺盛、动作敏捷、有毅力、思维活跃、自尊心强,但在学校里我行我素,常顶撞老师轻慢同学,报复心强。
从心理学角度去分析,一般来说,在青少年时期孩子都与母亲较亲近。但小陈的母亲抛弃了他,在他幼小的心灵深处产生了“欲爱不能,欲恨不忍”的矛盾情感。一方面他有离群心理,与家庭完整的学生相比,他的情绪不稳定,易走向极端,产生破坏性倾向;另一方面他又十分冲动,敢于冒险。
小陈的父亲工作繁忙,经常加班,孩子的家长会他从不参加,对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不闻不问,任其自然发展。祖母的溺爱娇惯使小陈更加无所顾忌。这样的家庭环境使小陈逐渐形成了任性、我行我素、粗鲁、行动盲目的性格和行为特征。
小陈的任性、粗鲁和自控力差等原因,造成了他乱开玩笑、说风凉话等不良言行,在班内长期受冷落和歧视。为了满足自尊心的需求,他采取了顶撞老师、与班干部闹对立、在课堂上搞小动作引人发笑等方法,试图以此惹人注目,以显示自己的存在。
我对小陈的心理辅导经历了以下几个步骤:
1、对症下药
我们从小陈的表现中可以看出,他渴望理解和关怀,希望得到别人的关爱。为了对症下药,实施心理矫正,我分析了他的心理状态,慢慢与他亲近,找他谈心。开始时,他还心存疑虑,当我告诉他“我认识你以前的莫老师,老师认为你很聪明,将来一定是好学生”时,他的表情有了初步的良性反应。他点了点头,虽然没说话,但眉宇间的疙瘩少了许多。不久后,我给他调换了座位,坐到离讲台最近的地方。他开始感受到了别人的温暖了,觉得这个世界上还有人在爱惜他、关心他,并表示愿意做我的朋友。
2、唤起爱心
由于他长期“作恶多端,我行我素”,同学们都很讨厌他,不愿与他交往。要改变这种状况,使他走进正常的交际圈,学会与他人相处,享受爱与被爱、关心与被关心的人间真情,就必须让他学会如何先去爱别人,如何帮助别人。
一天,班里一位身体弱小的同学在擦楼道,我悄悄地对小陈说:“你能帮他吗?”他点了点头,从那位同学手中接过拖把,认真地擦起楼道。这时,我走到教室里对同学们说:“小陈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值日,大家能不能给他鼓励?”同学们齐声回答“好!”等小陈一回到教室,我和学生一起鼓掌。小陈的脸红了,慢慢地坐到自己座位上。我很清楚这掌声对他意味着什么。从这之后,他总是帮着值日的同学拖地、擦黑板,同学们也愿意与他交往了。
有一天课后,我问他最近感觉怎么样,他说现在心情愉快多了,以前,对老师、同学粗暴无礼,现在对老师、同学好了,大家也对他好了。我在他的周记本上写下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相互的,只有坦诚相待,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3、架起心灵之桥
为了真正使小陈走向重新塑造自我的道路,我与他相约:一周谈一次话或写一封信,给他安排了课前预习、课内问问题、课后复习的学习计划表,并选派了班里的优秀学生给他补课。大家的尊重和真诚使一个易于冲动、我行我素的男孩找回了失去的学习愉悦感,找回了自尊和自信。
4、成功的喜悦
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与信任,给了小陈无穷的力量,他终于发现了自己的潜能。在第二学期他的综合表现由下游一跃为为中上游,获得“十佳学习进步奖”,还经常参加各项活动并多次获奖。他团结同学,尊敬师长,关心集体,同学们都说他简直换了一个人。
第五篇:离异家庭对孩子的影响
离异家庭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研究报关键词:离异家庭健康教育
课题负责人:白秀荣田莉昕
课题指导:郁宓强
上海市民办锦秋学校
2009年5月
研究实践告
目录
开题报告
一、背景说明
(一)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表现
(二)离异家庭父母的生活状态及教育方式
二、离异家庭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的目的和意义
三、关键性概念的界定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内容
1、进行离异家庭的学生及家长的问卷调查、个案访谈,掌握第一手资料。
2、对离异家庭中中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现状分析
3、对离异家庭家长的生活和心理状态的分析
4、开展离异家庭学生及家长的健康的家庭教育指导的研
究与实践活动。
四、研究对象
五、研究方法和过程
六、预期的成果
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a)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表现
b)离异家庭父母的生活状态及教育方式
二、我校开展课题研究的的基础条件
三、课题研究目标
四、课题研究的思路
i.ii.以转变学生、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家长为主力”的作用为
动力。
iii.从离异家庭典型学生到普遍的离异家庭学生研究寻找教
育规律。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1)启动阶段
(2)实施阶段
(3)总结、巩固阶段
七、课题实施过程
八、课题研究成果及认识
(1)调查问卷分析
(2)解决方案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九、问题思考
附件一:学生问卷调查
附件二:离异家庭学生指导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