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家庭心理抚育

时间:2019-05-14 13:59: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孩子家庭心理抚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孩子家庭心理抚育》。

第一篇:孩子家庭心理抚育

孩子家庭心理抚育(李玫瑾教授)

一、未成年人的所有问题都是成年人造成的。

我的胃口——大人喂出来的我的脾气——大人带出来的我的观念——大人唠叨出来的我的残忍——孤独无助熬出来的我的无耻——大人溺爱惯出来的

二、亲自陪伴比丰富的物质提供更重要

给孩子挣钱的时间不如自己陪伴孩子的时间

给孩子挣钱的努力不如教给孩子做人做事的努力

找保姆带孩子不如自己辛苦带孩子。

三、人性的培育比智力的教育更重要

四、良好的性格比能力更决定命运

性格是什么呢?性格是后天形成的社会行为方式。

0-12岁是孩子的性格形成期,其中6岁之前最为关键。

性格取决于6岁前得有意而为。

抑制任性:3岁起对她说“不”;

防止压抑:鼓励她说出理由(沟通表达训练)

克制冲动:诱惑与条件给予(时间思维训练)

防止自私:食物等分享训练(空间思维训练)防止娇气:进行体育锻炼(意志力训练)

这里具体说明一下上述几项:

1、对孩子说不,越早越好。当孩子为了要买吃的,玩具、衣物等哭闹时,家长切记要做到四不要,即:第一,不骂孩子,骂了也没用;第二,不打孩子,她那么小,你打她对她不公平,有本事你等她长到跟你一样大,你再打她才公平;第三,不要当时讲道理,一来她听不进去,二来,你唠唠叨叨,孩子会以为你在讨好她;第四,不要走开,一定要陪伴孩子,否则会让孩子缺乏安全感,而且把孩子自己关起来,不是教育方式,而是一种惩罚,是很残酷的惩罚。她是个孩子,大人很容易就能抱起她回家。回家后带她到卧室。为什么是卧室呢,因为卧室里危险物品少,不容易伤害到孩子。教育孩子要一对一,为什么呢?因为孩子很会察言观色,如果在场的大人多,她就会寻求同情和帮助,一旦有一个大人的眼神流露出心疼,她就会变本加厉,不利于教育。那么好,进了卧室之后呢,你就跟孩子说,好了,你这样做是不对的,你要哭就哭吧,要闹就闹吧,然后你就端个小凳子,你坐着,手放在腰间,你笑眯眯地看着她,你欣赏她的哭闹。不要再说任何话,安静地欣赏她哭闹。孩子大多数时候哭闹时闭着眼睛,她哭一阵子,想,怎么没动静了?妈妈走了吗?于是她会睁开眼睛看,结果看到妈妈坐在哪儿,她立刻就会再闭上眼睛哭,这样三番五次之后,她的哭声会渐弱,于是,你站起来出去,这时候她会有点害怕。你出去干什么呢?你出去拿一块热毛巾,你再进来,给她擦擦脸。这时候她会想,嗯,我妈妈是不是回心转意了?是不是心疼我了?是不是我要得逞了?你这时候不要多说话,你给她擦完脸,你问她,你哭闹够了吗?要是还没有的话,你可以继续,妈妈在这儿陪你。一般来说,这个时候孩子都不会再继续哭了。那么你把她拉到你身边,你一定要坐着,或者蹲着,让她站着,你要能够跟她对视,然后告诉她道理。

2、防止压抑。孩子有时候看到吃的,玩的,衣物什么的,会走不动路。但是她可能不会说出她的诉求,你这个时候要主动问她,是不是想吃xx呀?是不是想要这个玩具呀?她一定会忙不迭地点头。然后你告诉她,这个玩具多少钱,一定要告诉她多少钱,然后跟她讲,妈妈一个月工作30天,才挣多少钱。如果买这个玩具,那么我们就要有x天没有饭吃了,你不吃饭可以,因为你得到了玩具,可是爸爸妈妈不吃饭不行呀。一般来说,稍微大点的孩子这时候会有沉默,虽然还是很想。这个时候,你可以跟她讲,妈妈也觉得这个玩具不错,妈妈也很想给你买。不如我们这样吧,你帮妈妈做些家务,比如扫扫地,比如妈妈做饭的时候,你帮忙递一下东西什么的,妈妈就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挣钱,咱们就可以给你买这个玩具了。大多数的孩子会欣然同意的。你也可以跟她说,要不,咱们今天就开始攒钱吧。。

这个等待的时间,可以是一周,也可以是一个月,甚至更长。

3、克制冲动。诱惑训练。这个训练适合在孩子5岁左右时候开始。具体的做法是:

周六午睡之后,你拿出两份零食给孩子,说,妈妈为什么给你两份零食呢,是因为一份是今天的,一份是明天的。你可以选择今天把两份都吃了,也可以选择今天吃今天的一份,明天的那一份留到明天再吃。如果你今天就把明天的也吃了,那么明天就没有了;如果你把明天的留到明天才吃的话,妈妈明天还会奖励你一份。一般第一次这么做的时候,孩子会把两份都吃了。到了周日午睡后,你拿出来一份零食,问孩子,妈妈昨天给你的零食,今天的那一份还在吗?她摇头,你就把零食收起来,孩子如果*,你就告诉她昨天是怎么跟她说好的。那么再隔2周进行同样的游戏,一般来说,大部分孩子都会多多少少留下一些零食到周日的。如果还是不行,可多做几次。

4、防止自私。孩子大一些,跟大人一起上桌吃饭的时候,教育孩子大人不吃饭,她就必须要等着。当孩子说自己饿了,要求先吃饭的时候,你要告诉她,妈妈也很饿,爸爸也很饿呀,咱们都是中午一个时间吃的饭哦。饿是人最基础的痛苦,如果连饿都忍受不了,将来还有什么痛苦是可以忍受的。

5、防止娇气。一般来说,瘦小,体弱的孩子,容易感到恐惧,内心不安全感会较之强壮的孩子要强烈。所以,要让孩子多进行体育锻炼。

五、孩子的回报取决于父母的给予

一个从小没有感受快乐的人,怎么会有健康阳光的心态?

一个从小没有被亲人和社会善待过的人,怎么会温情地善待别人?

一个从小从未体检过被尊重的感觉的人,怎么会有自尊而自制,又怎么会尊重别人的权利和生命?

成年人给了孩子什么,他们就回报给成人什么。。所以,解决孩子的问题,取决于成年人付出怎样的努力。

六、改变孩子的行为必须先改变大人的行为 大人们好好学习,孩子们才能天天向上

在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不要一味指责孩子,家长们要能够先检讨自己,发现自己教育中的问题。虽然为人父母不需要文凭,但是教育孩子的知识不是与生俱来的,要学习了解成长的知识。

孩子0-1岁是乳儿期,2-3岁是婴儿期,4-5岁是幼儿期,6-11岁是学龄初期,12-15岁是少年期,16-17岁是青年初期,18岁之后步入成年。0-11岁,孩子处于依恋期,此时孩子的心理发展内容主要有:依恋与情感、言语与社会化、观念发展、性格形成;12-17岁是青少年期,心理发展的主要内容是:自我意识发展、独立性出现、同辈之间的交流等;18岁后进入成年人行列,此时人格趋于稳定,性格决定命运。

第二篇:浅析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教育

浅析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教育

冷水江市毛易镇中心学校刘永清

家是一个温馨的港湾,更是孩子健康成的保障体。随着现代生活的进程,我国的离婚率一步一步地提高,据有关资料表明,儿童犯罪率也是逐年增长,且犯罪年龄也在趋向低龄化,而且在低龄犯罪的数据表明,离异家庭孩子占了60%以上。诸多事实表明,离异家庭是向社会输送精神和道德畸形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学校、家庭和社会应采取有效措施,做好离异家庭孩子的教育工作,确保其心理健康发展。

一、离异家庭孩子心理问题的表现

(一)性格方面。离异家庭,由于父母感情破裂,家庭人际关系失控,父母无休止的吵闹成为孩子心理创伤的过程,也是不良性格特征形成的过程,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性格粗野。在和同学相处时动辄就是粗言鄙语,甚至就是打架斗殴,易产生愤怒情绪的冲动行为;

2、性格内向。对任何人都是怀着敌对的心理,对周边事物反应迟钝,紧紧地所著自己的内心世界,即使老师或同学的帮助,也是冷漠的待之。

3、性格怪癖。自卑感强,令人难以捉摸,固执抑郁,时冷时热,反复无常。

4、性格软弱。做事被动,缺乏自信心。

(二)情感方面。具体表现为:

1、自卑。担心别人笑话自己,为父母离异感到羞耻,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经受不起失败和挫折,交友范围狭窄。

2、孤僻,这类孩子将自己的喜怒哀乐深藏在内心深处,没有倾诉人,也不愿向别人倾诉,久而久之,就变成了不是哑巴 1的“哑巴”;

3、恐惧。在学习生活中常常感到不踏实、焦虑、注意力严重涣散,疑人心里较强,偶尔看到几个同学在一起玩笑,就怀疑是别人在背后议论他,说他的不是。

4、易怒。由于家庭的离异,突然间失去了安全感和幸福感,容易激怒,他们痛恨父母迁怒他人,仇视一切,对谁都不信任、自我封闭,遇到一丁点的小事就容易发怒,不仅喜欢对别人发怒,更喜欢责备自己,对自己发怒。

5、抑郁。由于不善交朋友,有心事无处倾诉,因而对任何事情都失去了兴趣,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精神,显现出悲观失望,整天郁郁不乐,少年老成似的看破红尘,只能感受到世态炎凉,对周边美好的事物不会用心去体会,去感悟,去享受。

另外,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障碍还表现在意志薄弱,意志消沉,对事件的处理缺乏自觉性、坚韧性和果断性,智力滞后,社会适应能力差,大都是“|问题孩子”。

二、离异孩子问题的成因

(一)父母在离婚前,或是大吵大闹,或是长期的“冷战”。由于父母的大吵大闹,在孩子的幼小心灵里就蒙上了一层家庭的阴影,而父母的长期“冷战”,家庭成员缺少了沟通,让孩子说话做事都无所适从,孩子从学校回到家里感受不到应有的家庭温馨,看到只是冷面孔,久而久之,孩子受到这种家庭氛围的影响,自己也变得冷漠、孤僻。

(二)父母正式离婚以后,为了争得孩子的监护权,放纵孩子,孩子在一方受到了批评教育,马上跑到另一方去,寻求保护伞。这样,孩子的问题就日积月累的增多,另外,为了获得孩子的向心力,毫无原则地用钱去“收买”孩子,由于父母间缺少沟通,今天从父亲那里要钱,明天跑到母亲那里要钱,由于小孩缺乏自控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将要来的钱肆意地吃,毫无原则地去玩,特别是现代网络游戏的风行,孩子就可疯狂地在网络世界里寻求刺激,追求网络暴力。

(三)学校、社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离异孩子的歧视。在社会上,有些家庭是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的:“不要跟某某一起玩,他是没有家教的人,你跟他一起玩会学坏的。”回到学校,个别教师对这类孩子的教育方法也是欠妥的,有意无意地去刺伤孩子的自尊心,特别是这类孩子跟同学发生口角时,同学开口闭口就是一个“没爹”或“没妈”的野孩子,这些对孩子的打击是够大的,这样,这类孩子就产生了仇视社会、仇视任何人的畸形心理。

三、学校对离异孩子心理问题的教育对策

(一)关爱是前提。学校应加强对离异家庭子女的管理和保护。学校各层面上都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关爱这类孩子的成长,让他们能够在学校补偿得到在家中已失去的父爱或母爱,积极探索这类孩子的心理特点,努力寻求对他们的教育规律。让学校老师的爱,班集体的温暖成为一泓清泉,滋润着他们已冷的心。老师对这类孩子更应关心和耐心教育,使他们在集体里不受歧视,到处能得到尊重,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建立离异家庭子女教育档案,因材施教。

(二)信任是基础。这类孩子不论在单亲家庭里,还是在学校所看到的大都是歧视、怀疑的目光,因此他们的内心深处就自然而然地

存在一种排他性,老师在对他们的教育过程中,应充分抓住信任这个因素:首先要帮助他们重新拾起自信心,具体做法是跟他(她)沟通,用心去沟通,了解他的内心深处,害怕什么、讨厌什么、爱好什么,然后主动去跟他交朋友。我现任教班级里有一个离异家庭的男孩子是另外一所中学转过来的,刚转来时,连下课都不出教室、整天闷闷不乐的样子,特别是有一次一个同学把他的书不小心弄到了地上,他不管三七二十一动手就打人,后来,我把他叫到办公室,他首先根本就不配合我,好像我跟他有仇似的,格格不入,经过耐心、细致地疏导,他终于开了口,将他内心的苦闷,他的学习,他的生活,他的家庭一股脑儿地向我敞开了,从中我了解到他喜欢打球,我就以此为切入口,常常利用业余时间找他打球,跟他交心,有意无意地给他布置学习目标,首先问他有没有信心完成,一旦完成,就是鼓励,他现已完全转变,不但成绩提高了,而且也很遵守纪律,还成为了学校篮球队的队员。在上次我们学校举行的“感恩在行动”教育活动中,一个劲地拥抱我,泪流满面地跟我说:“老师,你是我一生中最信任的人,你是我一生永远的朋友!”

(三)心理补偿教育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学校应加强对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补偿教育。

1、针对性心理教育。针对他们心理存在的问题,对他们进行理想教育、前途教育,让他们自封的心理积极走向集体。

2、挫折教育。教育他们正确对待挫折,帮助他们释放能量。

3、补爱教育。维护他们的自尊心,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弥补他们流失的父母之爱。

(四)学校、家庭、社会三教合一。事实表明,只对离异家庭的学生进行关心和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对家长的说服,老师应积极跟家长沟通,是家长承担起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申明利弊,家长切忌,因为父母对还愧疚,而对孩子溺爱,如前面所论述的,孩子从父母要求的问题,千万不能毫无原则地乱给钱,家长离婚决不能以伤害孩子和牺牲孩子为前提为结果。社会也应积极采取措施,建立相应的体制切实做好这类孩子的教育工作。

总之,为了使这类孩子健康成长,应该多方面紧密结合,让他们摆脱父母离异而产生的不良影响,走出心理误区,重树生活信心。

第三篇:家庭氛围影响孩子心理

家庭氛围影响孩子心理

在当今生活节奏较快的大环境下,家庭的情感交流和心理保护功能显得尤其重要和珍贵。我们考察了厦门各种家庭,发现不同家庭氛围对孩子个性影响十分显著。按家庭氛围粗略划分,可分为民主型、正统型、放任型、冲突型、包办型等家庭。

民主型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相亲相爱。互相尊重,家庭生活动静相宜、生动活泼。严谨、有序。父母子女有充分的思想和情感交流。这种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容易养成开朗、目信、积极的心态和开拓、自制、灵活的思维习惯。

正统型家庭的父母为人严肃,行为端正,对子女要求严格,决不轻易表扬子女。对人对事总的原则是“责任重于泰山,欢乐藏在心底”。由于缺乏愉快的情感交流,子女对父母往往敬而远之,有烦恼宁愿放在心里。有的孩子甚至养成表面顺从、心里不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害怕承受失败的心理。

放任型家庭一般有两种,一是父母忙于工作将子女托付给保姆或亲属;另一种是父母对孩子教育比较随心所欲,没有一贯的标准。这两类家庭氛围下的孩子都难以养成良好的思维和行为习惯、孩子普遍活泼有余,严谨不足,责任心、自控力与开拓性都很差。如某酒店老板的孩子上初二,表面上看起来健康快乐,但行为无规矩,上课不遵守纪律,不爱做作业,成绩较差。他自己却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冲突型家庭的父母双方比较爱吵架。这类家庭的孩子日子很不好过,时刻要提防“战争爆发”,或胆小退缩,或攻击好斗,极易酿成心理疾病。某商店的售货员脾气急躁, 偏偏丈夫的脾气也很倔,家里总是吵吵闹闹,甚至大打出手。孩子从小躲在一旁哭泣,上初中后,开始不回家,在街上游荡。终因打群架被处分,之后更自暴自弃;发展到偷抢赌博,被少管所收容。

包办型家庭的父母一般勤劳肯于,爱子如命,处处呵护,事事顺从。不知不觉中,孩子养成依赖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很差,无法独立处事。在我们诊所中,这种家庭。前来咨询的较多,“两代人都很痛苦。其中有位学生就是在这种环境中长大,大学毕业后,家人帮他找了一份工作。但上班没几天,就干不下去了,因为总担心自己的缺点被同事知道,总猜测别人在背后议论他。发展到不愿见人;幻想有个“世外桃源”容纳他。这位青年如今还在治疗中,情况有很大好转。

此外,还有分裂型、单亲型等家庭;就不一一分析了。一般来说,民主型家庭最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也最值得我们借鉴(振明心理诊所 黄碧芬)。-------(厦门晚报 2000-6-2)

下岗职工心态各异

如今社区内下岗职工较多,其心理冲突厉害,且心态各异。我们调查发现下岗人员存在几种不同的心态:

难为情心态。这种害羞心理多数出于比较安分的职工;他们平时工作不错,但因岗位合并或人员富余而下岗,自己觉得很没面子。在前来咨询者中,有一位姓冯的女工哭诉:“我18岁进厂,十几年来都勤勤恳恳,从不怠慢。突然下岗了、真担心被人误解自己表现不好,在邻里间难以抬头,对孩子也不敢告诉实情,感到很压抑,绝望)„„”

冤屈心态。对下岗大道理表面接受,当自己下岗时想不通,抱怨“命运不佳”,没人缘,很冤枉。一位前来咨询的内向的中年女工抱怨说:“我人生命不好,坏事都轮到自己头上。自己人际关系不好,不会去巴结人,才会下岗......”

冲突心态。一些人将下岗怪罪干领导,公开与领导发生冲突,尤其是年轻人。有位姓叶的年轻人一到咨询诊所;就愤慨他说:“我这人性情暴躁,常抱怨不平,对领导有意见,爱顶撞。这次下岗一定是领导给我穿小鞋,今后我一定要找他算账„„’

留恋心态。一些年龄较大的职工,工作了几十年,对原单位有感情。如今“铁饭碗”被打破,动力定型遭破坏,一时难以适应,还守着原来的心态和生活方式。这种心态的下岗职工比例不少。

对待下岗问题,上述各种心态都不足取,应好好调整自己。

首先要正视现实,学会闯过心理关,不回避或歪曲下岗现实,抛弃怨天尤人或自暴自弃的心理。其次,乐观生活,学会调整不良情绪。情绪不好不仅会使人的能力和意志受到压抑,而且会消耗心理能量。调整的方法很多,如学会自我安慰,自我鼓励,做一些能使自己快乐的事情。在处于愤怒、优愁等情绪时,可听听音乐,看看电视,到户外散步,深呼吸,自我暗示,以转移注意力。也可将忧愁烦恼向亲友倾诉,不要闷在心里,有时就是大哭一场也未尝不可。

此外,还要放下架子,走上再就业之路。这方面的劝导较多,在此就不详述了。当然,政府、社会也应在各方面关心、帮助下岗人员,让他们走上再就业之路。——振明心理诊所 孙淑珍 厦门晚报---2000.6.19

老年人的退休关

离退休是正常的人生规律,但有部分事业心强,性格内向或无心理准备的老同志适应不了生活的突然改变,出现无所事事。手足无措的心态;有的还并发心悸、失眠多梦,全身燥热等生理疾病,心理学家称这种现象为离退休综合症。

唐某退休前在机关任科长,工作积极肯干,为人处事很受人称赞。但他不善家务,又无太多爱好,退休后与以前判若两人,生活无聊,心理疾病也随之产生。家人十分着急到心理诊所来咨询。我们先对老唐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整和疏导,再引导他参加老年人的社会活动,以获得充实感。三个月后,老唐逐步适应了退休后的生活;精神焕发。可见,老人过好退休关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应做好心理准备,看轻名利、地位。如老唐那样,“在朝时门槛被踏破,退位后门前车马稀”,角色转换,不能正确对待,就容易产生失落和孤独感,老人若能从大局出发,离退休前就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和打算,就可减轻心理失衡。一些研究表明,有思想准备的老人退休后适应快,无怨无悔,无忧无愁;泰然处之,产生安全感。

其次,重定生活目标,丰富生活内容。老年朋友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兴趣、能力和经济状况,安排新生活、如从事读书学习、园艺、绘画、工艺、写作,走亲访友,外出旅游,参加一些问题活动等。还可结识一些朋友,感受生活在群体友爱中的幸福。张女士退休后参加老年大学学习绘画、烹任,两年来,绘画大有长进,做的菜肴儿孙们赞不绝口、在老年羽毛球队中还经常外出比赛,身体也比以前健康。

再次,要保持愉快、乐观的心态。退休了,有更多时间在家,要正确处理家庭中的人际关系,不摆长辈架子,不为一些不如意的小事而耿耿于怀。当然,家庭、单位、政府部门也要多关心离退休人员,发挥老同志的余热。-----振明心理诊所 孙淑珍 厦门晚报 2000-6-16

家长的临考忧虑

最近,社区中应考学生的家长们谈论最多的是中考、高考,许多家长的心理紧张不安,这无疑给孩子增加心理压力。有位考生第一次高考由于过度紧张,以2分之差落榜;第二年再考,由于家长给予的压力大,该考生在6月中旬突然因腹泻、便血住院,到了7月中旬才好。第三年的6月份,又因旧病复发住进了医院。医生检查肠内既无器质性病变,也无病毒感染,结论是“非特异性过敏性结肠炎”。在精神医生看来,该生是由于紧张焦虑而产生的一种自我保护。因此;临考前家长首先调适好自己的心态至关重要。

一、保持常态的生活方式。中、高考临近,考生自己可能并不十分紧张,家长突然变得精神过敏,左叮咛右嘱咐,反复讲要吃好饭,睡好觉。这样做反而使孩子害怕起来,它暗藏着“威胁”,这本身就是压力。家长对子女考前常见的“重点保护”极易造成紧张气氛。家长应少在子女面前讲中、高考话题,尤其是敏感的“重点校”、“状元”、“分数”、“面子”、压力”等词语。有位考生咨询时诉说:“我家住小区,父母为了让我高考,特地在学校附近租房,这样反而让我更紧张。”临考前家庭应保持平常的生活习惯,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子女,它本身就是一副“镇静剂”。

二,及时调整孩子的情绪。临考前不少孩子紧张焦虑,家长切不可受子女情绪的感染而盲目地同悲同乐,不要由子女的情绪来调节你,家长应随时调整考生心态。考试中,家长别过多关注孩子考得如何,而应让考生将注意力转移到下一门科目上,以利再战。前几年在高考心理热线咨询中,一位家长说:“孩子考数学时太紧张,少考一页试卷,现在很沮丧。”我鼓励他坚持考好其他科目,后来孩子还是考上大学。

此外,还要合理配膳,注意劳逸结合。由于天气热,千万不要给孩子吃西洋参,更不能乱给孩子服安定或兴奋剂。近几年,武汉第六医、院救洽服用安定中毒的学生300多个。武汉中德医院心理门诊治疗92名学生中有82名服用过安定。家长不能把分数看得高于健康,若孩子有考试焦虑症应及早请心理医生治疗。

--------振明心理诊所孙淑珍 厦门晚报 2000-6-23

邻里关系的冷漠

住户间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社区的安定团结。据了解,我市今年上半年诉诸法院的邻里纠纷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一倍多。这反映出居民法律意识增强,但也反映出邻里关系的阴暗面。我们考察了社区邻里关系,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一、疏远型。邻里间“和平共处”出门点点头,最多寒暄几句,有的甚至楼上楼下的住户都不认识。据说,某新区一位家住六楼的住户,上午10点多钟被窃,小偷还大张旗鼓用汽车运载东西,而楼下的住户还以为是该住户搬迁。

二、亲密型。邻里关系密切,互相帮助,逢年过节生日喜事都互送礼品。

三、矛盾型。邻里关系紧张,为一些事情,如装修、搞卫生、装空调不当,或夜间电视声、卡拉ok声、打牌声过大,或两家孩子吵架等等问题,产生矛盾,甚至打架斗欧。也有的为此告到法院。如某社区的老邱和老肖因孩子吵架而搞得两家争吵,矛盾激化,大打出手。后来“战火”越烧越大,邻里变成冤家,生活不得安宁。两人的单位也大伤脑筋,为调解矛盾费力不小。这类事例不胜枚举。

据调查,目前我市第一类型的邻里关系居多,尤其是新区。第二、三类型较少。心理学研究表明,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邻里关系,这是人们心理发展、个性健全和生活具有幸福感的必要前提。美国卡耐基工业大学曾 对1万人的档案记录进行分析,发现“智慧”、“专门技术”、经验”只占成功因素的15%,其余的 85%决定于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社区居民应该向良好的邻里关系——亲密型发展。否则有损身心健康,也影响工作和生活。良好的邻里关系应建立在下列基础之上:

相互关心。从心理角度分析,人们都不希望别人有困难时才找自己。所以好事应做到前,平时就应该互相关心,不要等有事才去找邻居帮忙。

互相宽容。在邻里关系中,宽容是非常重要的,有一颗宽容的心不仅有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也能化解很多矛盾。社区管理部门应创造一些条件。如利用双休日、节假 日开展社区活动,加强邻里间的交往。------振明心理诊所孙淑珍 厦门晚报 2000-6-30

假期防止“三色”污染

放暑假了,如何让青少年学生过个有意义的假期。是摆在家庭、学校和社区面前的问题。青少年精力旺盛,可塑性大,情感易冲动。一方面容易接受新事物,学习新东西;另一方面也易受不良影响。据我们调查发现,青少年最容易受“三色”污染。

一、黄色污染(即“色情文化”)。指过分渲染两性关系的一种流行文化。其表现范围是多方面的,影视录像、杂志、小说甚至电子游戏机、网络,常有色情画面的出现。色情文化是青少年性犯罪的直接诱因。例如,去年山西汾阳市公安局在市某歌厅查获两起嫖宿案,5名嫖客均是小学生,最大15岁,最小13岁。这些孩子用零花钱结伙去歌厅。并与3名歌女发生了性关系。

二、白色污染对小、是指毒品的毒害。青少年吸毒的心理原因是由于好奇心强,好模仿,控制能力差。有的青少年重友情,讲“义气”,容易受他人、环境影响而走上吸毒之路。大多青少年,成瘾有某些品行障碍,如逃学。偷窃、斗殴和少年犯罪等,他们的成绩差,情绪不稳定。例如本市张某去澳大利亚学习4年,半工半读;辛辛苦苦赚了几十万元,回国后由于不慎交上了毒瘾朋友而染上吸毒,几十万元付之一炬,搞得家无宁日,好端端一个青年变成脸黄肌瘦的“瘾君子”。

三、灰色污染。指交社会上不务正业的人而误人歧途,心理学工作者对1000名中学生抽样调查:“你有了不顺心的事跟谁说”,结果有50.9%同学回答:“跟同龄朋友说”。青少年对友谊的需求超过了任何年龄的人。青少年由于不够成熟,交友时带有不稳定、多变化的特点,若交上坏朋友就容易入歧途。净化社区环境,堵截污染源,努力建设文明社区,是防止青少年受“三色”污染的根本条件。

首先,社区要关心青少年假期生活。可发挥离退休老人余热,组织幸富多彩的文休活动。社区提供有益的活动场所,充实学生们的闲暇生活,使其旺盛的精力得到有益释放。

其次,加强社会文化市场管理,严禁电子游戏机。电脑网络的色情文化,文化部门应切实抓好音像制品的出版发行工作,查禁淫秽物品。再次,禁毒工作应长抓不懈。教育青少年远离毒品,珍爱生命;厦门是世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四个禁毒试点城市之一,应抓出实效。----振明心理诊所孙淑珍《厦门晚报》 2000-7-14

失恋者的心理障碍

如今多数失恋者能逐渐正确对待失恋,然而有些失恋者出现失控和反常的心理反应,尤其是一些青年人。笔者分析失恋者心理表现,常见有三种不良的心理问题。

一是自卑心理。、感到羞愧难当,陷入自卑、心灰意冷之中,有的人甚至因此而走上绝路。其实,失恋是恋爱生活中的正常现象,并不是一种错误。因此,不存在什么失面子的问题。在银行工作的小陈曾诉说:“我与女友从相识到相爱已三年,可是最近为了一些小事而争吵、之后女友提出分手。我无地自容,怎么向亲戚。朋友、同事交代?”

二是报复心理。有的失恋者失去理智,产生报复心理,结果可能造成毁灭性的结局。特别是由于一方不道

德而导致失恋;更容易出现报复心理。其实如果对方人格低下,你应该为相别而庆幸,切不可降低自己的人格。以图一时的泄愤。在某酒店工作的小马因对方有第三者介人而失恋。他不甘愿,天天去女友家门口大吵大闹,声言让女友不得好过。

三是渺茫心理。有的人把恋爱看得至高无上,一旦失恋了,事业、前途也不顾了。失恋的石小姐伤感他说:“我俩计划一起上夜大进修英语,之后一起考研究生,可是现在于点兴趣也没有了,今后也不知怎么办。”渺茫、焦虑,不但干事无补.反而可能使你们在恋爱问题上更草率。

失恋的痛苦是可以理解的,要尽快摆脱精神痛苦而达到心理平衡,必须克服上述心理障碍。

首先冷静分析失恋的原因。冷静分析一下失恋原因,可以帮助摆脱“恋”的苦恼。

其次及时疏导心中的郁闷。人的理智可以战胜感情,失恋者可以采用疏放法,即找亲人或知心好友倾诉你心中的烦恼;也可振笔疾书;甚至可以关门痛哭一场,这样有助于消除失恋带来的心理压力,及时恢复心理平衡。也可以采用转移法,主动置身于欢乐、开阔的环境。

再次努力把精力投入到事业、工作和学习中去。很多历史名人都曾经经历过失恋的痛苦,他们可以作为积极转移失恋痛苦的楷模。

可喜的是,上述几例失恋者经过心理疏导与治疗后。都能摆脱失恋盾的巨大痛苦,面对现实,开始新的生活。小陈还评上先进工作者,人了党。小马又找到新的恋人。而石小姐考上了研究生。可见,天涯何处无芳草,莫愁前路无知己。一扇幸福之门对你关闭的同时,另一扇幸福之门却在你面前洞开了。----振明心理诊所孙淑珍 《厦门晚报》 2000-7-21

婚变家庭对子女的伤害

据统计,80年代初,我国离婚率仅4.7%,到1995年已达到11.34%。城市离婚率要高于农村,大城市要高于平均数。有资料表明,目前离婚原因中,女性因丈夫有第三者的占64.8%,男性因妻子有第三 者的占48.6%。

离婚不仅影响夫妻双方。更危害到孩子的身心健康,许多研究表明,双亲离异的家庭很容易产生精神和道德上的起畸形人。今年3月,我们接待了某中学初三学生洪某。只见她已瘦得皮包骨,反复涝叨:“父亲再婚没有征求我的意见,我不同意。”经诊断她已发展到精神分裂症。由于其父母婚变,她被判给父亲,后来父亲重组家庭,后母对她很不好,而对自己带来的女儿关怀备至。这种强烈的反差给洪某的精神创伤很大。另外,家庭破裂导致家庭教育残缺,容易令子女一生强烈的自卑感、被遗弃感、怨恨感等一系列心理问题,造成性格缺陷,如不善于与人相处;病态的防范心理等。本市初一学生蔡某父母离异后,母亲开了家诊所,忙于工作,对孩子照顾不周。结果造成孩子行为障碍,不敢与人来往,常常独守一处。

离异家庭给孩子的心灵创伤具有较长的持续性。调查表明,父母离异后,1/3的孩子在5年内感到压抑;1/3的孩子在一年内对生活感到乏味,缺乏目标和抱负。还有的孩子表现出性格的不稳定、有冲动性和破坏性。美国两家机构调查表明,102名自杀未遂的青年有2/3来自破裂家庭。另外,破裂家庭的少年犯罪现象大大高于完整的家庭。父母离异对孩子是一场灾难,离婚者应加强对孩子的心理保护。

首先,与孩子生活在一起的一方,应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流露自己的反常情绪和行为,不要在孩子面前说前配偶的坏话,更不要把孩子作为传递敌对信息的工具。当你向前配偶射箭时,这些箭会射穿孩子的心灵后才到达。

其次,教师和家长要鼓励孩子大胆去交朋友,参加各种活动,大胆与同伴、好友谈心。当然,也要尽量避免社会不良刺激对孩子的影响。

再次,社区单位应多给孩子关心帮助,让他们感受到温暖。———振明心理诊所 孙淑珍 《厦门晚报》 2000-7-28

温馨家庭心理谈源

人们都企盼自己的家庭温馨幸福,我们考察了社区一些家庭,发现不幸的家庭有各自的不幸,而幸福温馨的家庭却有着共同的心理特征,总的来说,他们的家庭成员间充满着“四爱”。

一、夫妻间恩爱。夫妻关系是家庭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核心关系,它是温馨家庭的基础。恩爱夫妻表现在相互认同,相互沟通,相敬如宾和相互补异。恩爱夫妻包括长辈的老夫老妻,还包括了晚辈的少夫妻。调查表明,老夫老妻恩爱的比例大于少夫少妻。特别是有些老年夫妻退休后,双双上老年大学,培养了共同的兴趣,更加情投意合。有位老人为他的老伴作画题诗时写道:“ 昔日并肩打豺狼,今天双双上学堂;男书女画日切磋,共命夫妻翰墨香。”又如本市有位曾教授,文革中经常被批斗,其妻受到刺激,得了精神分裂症,一旦发病;摔盘砸碗。曾教授平反后,有些人劝他“另找一个”,他说:“糟糠之妻不休。”仍然无微不至地关心病妻。这是一对典型的恩爱夫妻。

二、长辈对晚辈慈爱。它是温馨家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长辈对晚辈的慈爱不仅表现在物质上,述表现在精神上。同时又是一种有分寸,有理智的爱。长辈的慈爱是一种血浓于水,无法分离的亲情。温馨家庭中长辈对晚辈的慈爱一视同仁,尤其是正确处理婆媳关系这一敏感问题上,能平等对待媳妇。有位媳妇说:“一家人看电视时)婆婆给公公、儿子、孙子、自己各削了一个苹果,惟独没给我,一个苹果是小事,哪怕问一声‘吃不吃’,我也高兴。”这无形中给家人造成不和睦的因素。长辈对晚辈的慈爱还必须注意“隔代亲”问题,否则也会由此引发家庭矛盾。

三、晚辈对长辈敬爱。它是温馨家庭又一重要因素。晚辈对长辈的敬爱表现在听从教诲,细微体贴和尊老敬老等方面。在当今社会里,两代人由于价值观、生活方式等的不同,矛盾较尖锐、“这就需要沟通、理解小晚辈考虑问题要站在老人的角度,在保障好老人的物质需要的同时,更要使老人精神上得到满足。目前,社区中不少晚辈与长辈分开居住,但无论工作多忙。一句问候,一个电话,一顿团圆饭都会使老人精神上得到慰藉。

四兄弟姐妹间互爱。尚未成人或成家立业的兄弟姐妹,一般能融洽相处;而在已成家的兄弟姐妹之间,由于经济收入。个人能力、承担赡养义务、继承遗产等各种具体问题而产生冲突,甚至爆发“家庭战争”,这样的事例很多。而温馨家庭中,已成人的兄弟姐妹间能平等相侍,相互尊重、关心和爱护,共同承担赡养父母的责任,大家相处气氛融洽。———振明心理诊所 孙淑珍 《厦门晚报》 2000-8-4

第四篇:离婚家庭对孩子的心理影响

离婚家庭对孩子的心理影响

今天突然听到《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猛烈地触动了我的心弦,往事一幕幕出现在我的眼前,让我的心情无法平静,联想到世上那些离婚家庭的孩子……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恋爱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由恋爱、婚姻自由已普遍被大家认同,然而出现了一种可怕的现象:近几年离婚率那是越来越高,这就可怜了那些离婚家庭的孩子,家庭的变故使他们的内心世界变得相当的复杂。

离婚家庭的孩子多数是孤僻、叛逆的,因为父母的离婚而不理解父母和憎恨父母的孩子很多,他们憎恨的同时内心又是那么渴望父爱与母爱,他们总是不由得干出一些出格的事情出来,以便引起父母和他人对自己的关注,这一点我是亲眼见证过的。姑姑的家庭现在是组合的,她和雷叔叔都是离过婚的,并且都带有一个小孩,但由于法律因素张小弟判给了张叔叔带养,每年准许回姑姑那儿一次。今年去攀枝花正好碰上姑姑把张小弟接回家玩,姑姑和雷叔叔都很高兴,给张小弟买了很多他喜欢的东西,照顾得很周到,但张小弟的到来让雷小弟像变了个人似的,那几天的表现奇怪极了,有时无缘无故地生气,说什么他都不听,叫他一起玩他又说这不舒服那不舒服。直到有一天中午我听到他关在屋里哭泣声,一问才知道为什么这几天他的表现那么奇怪,原来是张小弟来到家里以后,他感觉爸爸妈妈只关心张小弟,给他买好吃的、好玩的,而没给自己买,心里很不平衡,他在想爸爸妈妈是不是不喜欢他了,会不会不要他了?他内心十分渴望得到父母的爱,于是做出怪怪的事来引起爸爸妈妈的注意。

离婚家庭的孩子一般是敏感、多疑、消极的。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人的性格是由先天性因素和后天性环境因素影响的,离婚家庭子的孩子多半看到的是父母的吵闹、不满、怀疑和缺少理智的抱怨,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久了,就让他们看到的是社会不好的一面,体会到的是生活的艰难,最终养成一种消极的心理,因而总是很孤立,不能与人和谐相处。

离婚也许对感情破裂的人来说是一种解脱,可是对孩子来说那可能是恶梦的开始,继父继母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对年幼的孩子来说在他们内心深处深深地刻上了一道疤,所以我想问那些想离婚或者说是已经离了婚的家庭:你们是为什么要这样选择呢?孩子是你们带到这个世界上的,难道你们大人犯的错要施加在孩子身上,这样公平吗?离婚时你们想过孩子的感受了吗?离婚这个选择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可不可以把弊降到最低,或许放弃呢?总而言之我希望那些离婚家庭能多关心孩子的成长,给他们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2009级1班刘燕

第五篇:良好家庭心理氛围有利孩子成长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家庭风气既是进行家庭教育的前提条件,它本身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

如果说孩子是一颗种子,那么家庭就是土壤,家庭心理氛围便是空气和水分。因此,家庭心理氛围,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怎样营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是我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一、密切家庭成员的关系,维护家庭的完整性。

家庭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决定了家庭心理氛围和家庭的稳定程度。现代家庭中的亲子关系既是长辈和晚辈 的关系,也是伙伴和朋友的关系,从前者看,父母要爱子女,关心他们的成长,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树立信心。子女对父母要尊重和爱戴。从后者看,父母与子女之 间应平等,相互尊重,特别是父母应尊重孩子的人格。夫妻之间更应相互理解,共同承担家务和教育子女的责任。家庭人际关系的和睦有利于家庭成员的心理相容,避免心理冲突,使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二、重视亲子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许多父母由于工作繁忙疏于和子女交流,而两代人之间价值观、个性等方面的差 异,也容易形成心理隔阂,只有双方经常沟通交流,才能缩短心理距离,增加共同语言。因此,除一般的日常接触外,父母还应有目的地和孩子沟通交流,如安排家 务劳动、重大决策征求或采纳孩子的合理建议、选择好书好节目和孩子一起看、耐心听孩子说说学校的事情、帮助他们面对挫折克服困难、亲子共同出游培养生活情 趣丰富精神生活等等,使孩子时时意识到自己是家庭一员,乐意与父母沟通。

三、调整心理,对孩子期望适中。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能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是激发孩子积极向上的动力。但脱离孩子实际水平的过高期望,会造成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一种高压状态,一旦孩子达

不到父母的要求,父母便失望、埋怨甚至打骂,影响家庭和谐的心理氛围。因此父母应实事求是地 调整对孩子的期望,为孩子的幸福成长着想。

四、父母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1)提高文化素质。未来的家庭是学习型家庭,父母不断学习文化知识,不仅能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而且这种学习态度和学习精神,也为孩子树立了榜样。

(2)提高心理素质。父母心理素质对家庭心理氛围影响极大。当家庭在生活中、工作中、孩子成长中遇到困难时,父母情绪稳定、积极乐观、对家庭有责任感、对孩子有信心,实际上就已经为孩子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

(3)提高思想品德素质。心理学研究表明,在道德判断和价值定向方面,父母与子女的相关系数为 0.55。孩子思想品德素质正处于形成时期,可塑性强,孩子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耳濡目染,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对孩子影响非常深刻。正如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你怎样穿衣服,怎样和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其他人,你怎样表现欢欣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怎样笑,怎样读报——所有这些对 儿童都有很大的意义。”因此,父母高尚的情操,文明的举止,会深深感染孩子,从而促使家庭心理氛围积极向上。

下载孩子家庭心理抚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孩子家庭心理抚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注家庭心理教育孩子成才受益终身

    关注家庭心理教育孩子成才受益终身1月27日,我在嘉定区图书馆聆听了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向世清博士所作的题为《不能不知的青少年心理特征》讲座,受益匪浅。 孩子的教育问题,一直成......

    如何化解再婚家庭孩子的抵触心理(五篇材料)

    顾女士和陈先生结婚的时候都是再婚,各自都有孩子,婚后半年多,陈先生和顾女士10岁的儿子看上去相处得还不错,让他俩很感欣慰,于是陈先生决定利用暑假把他14岁的女儿小雁接来一起生......

    抚育自查

    财函字(2011)51号 关于开展林木种苗工程资金和森林抚育补贴 试点资金自查工作的通知 各林管局、直属有关单位: 为加强林木种苗工程资金和森林抚育补贴试点资金监管,确保资金使用......

    风景林抚育

    风景林健康经营技术概论 麻永红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林学院,09林学一班) 摘要:风景林是以满足人类生态需求,美化环境为主要目的的,是风景名胜区的森林植被景观,由不同类型的森林......

    关于孩子心理教育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最美好的时期,是正处于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也是一生中为身心健康打基础的重要阶段,搞好青少年的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我曾教过一个这样的学生:在学校里和老......

    七年级孩子心理

    走进孩子心灵,理解逆反心理 ——七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及相关教育措施建议 青春期的孩子,显著的特点是:“变”。生理上在变,孩子开始发育了;心理上也在变,家长会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

    家庭成就孩子

    家庭成就孩子读后感 王钰 假期阅读了家庭成就孩子这本书,深有感触,其中对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家庭是因,孩子是果;家庭是船,孩子是帆;不同的教育方式,教育出不同的孩子。 小孩子......

    小学生家庭心理辅导

    “心理治疗方法”在家庭中对孩子辅导的应用探索 中科院心理所研究生Fiona妈妈 (儿童教育交流请加QQ:1418260047) 我并非心理学专业从业人员,但一直对心理学有着强烈的兴趣,尤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