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化解再婚家庭孩子的抵触心理
顾女士和陈先生结婚的时候都是再婚,各自都有孩子,婚后半年多,陈先生和顾女士10岁的儿子看上去相处得还不错,让他俩很感欣慰,于是陈先生决定利用暑假把他14岁的女儿小雁接来一起生活——他一直希望如此,但女儿对父亲再婚很反感,不愿意跟后妈一起生活,宁愿跟爷爷奶奶在一起,这也是这个“乖乖女”跟父亲唯一不合拍的地方。顾女士答应了,并对小雁来后有可能出现的矛盾与冲突做了“思想准备”。
继母热情相迎,女儿冷若冰霜
小雁来的那天,顾女士精心准备了她爱吃的菜,然而见面充满了火药味。一进门,小雁就冷若冰霜,不正眼看一下,对顾女士的问候更是充耳不闻。顾女士不泄气,热情地让小雁洗手吃饭,小雁很冷冷地说:“我不洗手,我只用消毒纸巾。”给小雁夹菜,小雁翻白眼:“我吃饭用不着你帮助。”为了缓和气氛,陈先生说:“尝尝妈妈做的鸡翅。”小雁反感:“咸死了!这么难吃!她才不是我妈!”顾女士赶紧给儿子使眼色,以防不高兴的儿子“说怪话”火上浇油。陈先生再打圆场:“大家很多习惯不一样,今后慢慢相互适应。”小雁立刻站起来:“我才不会去习惯任何人、讨好任何人!”然后回到房间大力关上房门。
类似的事情几乎天天发生,顾女士觉得很累,吃力不讨好,但只能按着性子。原本很得女儿信任的陈先生也失去了往日地位,女儿对他也没有好脸色。
虽然有陈先生的安慰,但顾女士委屈得想哭。天天对孩子小心谨慎和颜悦色,得到的却总是冷嘲热讽。她不知该如何是好?但也只能重整旗鼓。她决定用“爱心+耐心”,争取早日感化小雁。
小雁一天单独出门,谁也没告诉,回来后顾女士和陈先生都没说什么,儿子羡慕了,因为他从没有获得单独出门并且不告诉父母的权利。顾女士和陈先生在沙发上说话,小雁过来打开电视机,故意把声音开得很大,儿子见父母还是不责备,马上抗议:“你们太偏心了,你们从来都不说她。”对顾女士放在房间的杯子,小雁也在看到它的第一时间就把它“请”了出来:“我不喜欢它,圆鼓鼓的,我要拿它当垃圾筒!”顾女士和陈先生口径一致:“当然可以!只要你愿意,没问题!”
面对这个忽然叛逆的“乖乖女”,顾女士和丈夫犯难了:不知道应该怎样应对女儿的抵触、怎样来感化她的对立?而儿子还在不停地攀比女儿拥有而自己得不到的种种“权利”。重组家庭的融合问题,还真是让人伤脑筋!
多因素导致“后母”难被接纳
“夫妻一方或双方都是再婚、双方都有孩子或者一方有孩子,就有了所谓的„后爸、后妈‟,与普通家庭相比,相处中的问题自然多一些,这是生活中常见的情况。为何顾女士一片真心换不来小雁的理解和接纳?我想问题是多方面的。
首先,小雁今年14岁,正处于青春期,由于独立意识的形成,该年龄段的叛逆心理最明显,即便不是重组家庭,该年龄段的孩子与父母之间也常出现对立与矛盾,所以小雁不单与顾女士无法相处,与父亲也沟通不良。
其次,多数孩子都难以接受父母离婚的现实。虽然在当下的社会中离婚已很常见,但从孩子的角度,对于家庭的破裂他们无法像成年人那样去理解甚至不敢对外承认自己的父母离婚,因此也就很难接受父母的再婚,难以接受“后妈”或“后爸”。
第三,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相处需要时间,尤其是小雁,她本来就像一只刺猬一样来到这个家庭,短短的一个暑假还不足以改变她对顾女士的偏见,何况她对陈先生的不满也还没有解决。顾女士的“爱心+耐心”是对的,只是做得还不够。
第四,沟通的方式和技巧有待改善。顾女士和陈先生对小雁的刁难不断忍让或者回避,而孩子并不领情,甚至变本加厉,无原则的迁就有时也会导致父母与孩子无法平等沟通,孩子不把父母放在眼里,不懂尊重别人。而父母对待孩子的标准不一,也会影响到其他的孩子。
家庭教育不能丢掉原则
如果重组家庭中的各种关系没有处理好,可能会使孩子受到二次伤害,也会给学校教育带来更多的困难。刘奋告诉记者,从一些统计资料看,相当一部分犯罪青少年都有父母离异的背景。“重组家庭的孩子与继父或继母„合则双美,不合则两伤、甚至多伤‟。”
为了孩子,陈先生和顾女士可谓“呕心沥血”,虽然目前结果尚不如人意,但刘奋认为,努力总会有回报。“因为人的心都是肉长的,小雁的冷漠与对抗也是暂时的,„爱心+耐心‟最终一定能够获得她的理解和接受。但如前所说,需要改变方式方法,平等地与孩子沟通,甚至把小雁当作大人一样与她沟通,可以跟孩子说说自己的难处,也许能得到孩子的理解,这样孩子也会把内心的真正想法说出来。还有,家庭教育不能丢掉原则,因为任何地方都需要有规矩,家庭也不例外。”
要教育孩子学会尊重他人
重组家庭的父母如何与子女和睦相处?刘奋认为,像小雁这样的孩子,应该教育他们从如下几个方面做起。
1,变冷漠为接受。对小雁来说,父母离婚已是不可改变的事实,某种意义上她是受害者,心中确有痛楚。但她也要从父亲的角度考虑,他也是受害者、痛楚可能更大,而上有老下有小、还要挑起家庭的重担。小雁对继母的冷漠,实际上伤害的是她父亲,因为这会使他左右为难。“冷漠不但是婚姻的杀手,也是人际关系的杀手,如果老是让继母„热屁股碰上冷板凳‟,对现状又有何益?实际上,继母并不像小雁想像的那样„坏‟,否则父亲也不会选择她。况且,不让父亲再婚,让父亲独自为家庭操劳、受着孤独和痛苦的煎熬,这应该也不是小雁的心愿。”
2,学会互相尊重。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一定要牢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受到伤害会觉得痛苦,但小雁要明白,她在伤害别人时对方也一样会痛苦。不妨学会换位思考,是的,自己失去了一个母亲但又得到一个母亲,父亲失去了一个妻子却又得到一个伴侣,这不一定就是坏事。感情需要一点点地培养,只要小雁自己做到善解人意、不再拒人于千里之外,她一定会和继母改善关系,而这时最感欣慰的人就是她的父亲。”
3.给予相应的回报。重组家庭后,继父或继母一定会想方设法与继子女好好相处,时时处处表现出对子女的关心和爱护,因为唯有如此,家庭才会有真正的和睦。作为继子女,一定要认清现实,体谅对方的难处、体会对方的善意,千万不能凡事都和亲生父母比,因为人都是有差异的。“他们对你慈而宽,你就要对他们敬与爱;他们对你和颜悦色,你就要对他们柔声细语。要明白,和睦的关系离不开双方的努力,作为孩子,不能总是要求他们为你付出,相应地自己也要学会付出,比如帮父母干点家务、买点小礼物,这些小小的举动就有可能使他们内心感动,更加地关爱你。”
第二篇:再婚家庭孩子教育要点
再婚家庭孩子教育要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观点的变化,离婚率也逐渐增高。离异夫妻的增多,导致离异的子女也逐渐多起来,而这些孩子有相当一部分处于3~12岁年龄段,他们对事物似懂非懂。小小的心灵上竟经受了种种创伤,有的从温暖的家庭里落到一个冷落无人照管的地步。有的曾是亲生父母最疼爱的,而今却经常挨打受骂、遭训斥,甚至流浪街头。他们的稚嫩幼小的心灵上多少都受到了打击。所以,这些孩子心理性格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例如,女孩儿变得性格孤僻、孤独、少言寡语;男孩儿变得脾气暴躁,组织性、纪律性极差。在品德方面,他们有的爱说谎,有的偷摸、赌博、吸烟。他们的学习成绩逐渐下降。如此发展下去,对家庭、对社会、对同学都是有害的。因此应引起再婚父母双方的重视。
1.孩子易出现的问题
为了对这些孩子进行教育,作为继父母,首先要找出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首先,家庭发生了巨变,孩子难以接受。其次,父母离异后的孩子缺乏爱和关心。另外,这些离异的孩子,在学校里,在社会上,常常受到歧视。有的甚至流浪街头。
2.怎样进行教育
这些心灵上受过创伤的孩子,是花朵中受过风霜雨淋的花朵,是不同于一般孩子的。他们各方面都比较差,对他们的教育,我们首先要有自信心,要教育好一个孩子,就准备打持久战,要树立一定能把他教育好的信心。一个人的缺点往往会出现反复的,这个问题上没犯,在另一个问题上又犯了,这种反反复复的出现,就要反反复复地教育下去,最终他会进步,成为一个好孩子的。
其次,要有责任心。不管大小问题只要对他有害的就禁止,对他本人各方面有益的地方就让他去做。主要目的是对这株弱苗扶植成长。例如,上面说的经常被打的王宏宏来说,他曾和别人赌博,老师发现后,告诉了家长。家长给他讲清了道理,最后改掉了这一恶习。不仅如此,家长还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这个孩子爱踢球,家长就与老师商量,让他参加了一个球队,放学后使他就去踢球。这样就扭转了他的视线,改变了他的兴趣。
具体来说,作为继父(母)的,我们要注意以下方面:
1.多关心孩子,给孩子更多的爱心。这些孩子失去的多,关心和爱得到的少,从生活到学习都需要有人去关心,例如,孩子早上没吃饭,就去上学,肚子痛的厉害,也上不了学了,家长要准备合适的食物,让他吃下,不能因工作忙就忽视了孩子。要给孩子准备夏天的衬衫、短裤、凉鞋,冬天的棉衣及四季的衣服,在关心他、爱他、与他做朋友的同时,增近孩子与继父母之间的感情。
2.根据孩子的现状,要耐心帮助孩子克服逆反心理,不要怕孩子出现反复。
在学习上,跟不上别人,孩子的学习成绩自然是差的,经常是有不及格的,作业又脏又乱,家长见了不是打骂,就是不让吃饭。有的孩子甚至在外边过夜。越是这样,越是不学,最后,离家出走。这样的孩子,只有耐心帮助从头做起,转变逆反心理。要耐心从头给他补课,并且利用课余时间补课,最后使他基本上能正确完成作业。
3.以鼓励为主,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引导孩子全面发展。
这些孩子身上有这种或那种缺点,孩子因此对自己也不抱有信心,经常自抱自弃,有很深的自卑感。根据这种情况,家长要努力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使孩子树立自信心。
4.调动孩子的上进心、积极性,在生活上关心,全方位促进孩子的成长。
对于父母离异的孩子,不但需要在功课上努力教育,家长更要积极配合,在心理方面对这些孩子倾注更多的爱心,营造一个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环境,并从各方面调动孩子的上进心、积极性,注意孩子性格的培养,使孩子在身、心方面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第三篇:再婚家庭的孩子遇到的问题
再婚家庭的孩子遇到的问题
我今年三十岁,十岁时父母离婚,后来又都再婚。父母离婚后我随母亲生活,跟母亲、继父、继父的儿子共同生活到大学毕业,工作成家。如果说那些共同生活的时光还算过得去,如今父母都已年迈,我的生活也算平稳,有正式的工作、家庭、房、车,等等。
如今,他们都六十岁了,继父却提出离婚,已经离家出走两年。
也许是因为母亲两次差点中风住院,给继父上了教育课,老年人生病伺候很可怕,继父身体很好,没有老年人最恐惧和麻烦的事情。也许他还想享受人生。也许是他觉得他的儿子已经成家立业,任务也交掉了,这些年跟着我母亲隐忍、担当,受够了。也许是他本身就是陈世美,抛弃原配妻子跟我母亲过上了物质上相对富足的生活。
当然,婚姻中的错误双方都有撇不开的责任。但是六十岁的年龄提离婚,真是让人想不通的,我们都做了很大的努力。他却执意如此,我们可以断定的状况是,他已经与他人同居生活,只是没有暴露。双方协商不了,他起诉离婚,母亲根本想不通,执意不离,以撤诉收场。撤诉后并没有任何好转,他依然出走在外,并第二次起诉。他的诉讼没有任何要求,只有离婚。他对家庭做过小贡献,不否认,但只是买电器和生活补贴这类,他的儿子抚养也让他背了不少负担。母亲在这个过程中也很伤心很受累,六十岁了还被起诉离婚,要拖到他离不了婚。
此时母亲单位给职工建经济适用房,低于市场价很多,这个离婚的档口,买,有可能他离婚时要争取权益,不甘心。不买,这样的福利舍弃很可惜。因为买房肯定由我来出资,母亲没有那么多钱,房子因为是福利性质,却只能写母亲的名字,我想买房给她安享晚年,又怕麻烦上身。真是纠结!怎么办?小木
你是信法律,信复仇,还是信钱? 亲爱的小木:
表面上看,这是个世俗的法律问题,但事情的核心却是个终极的哲学追问: 要不要牺牲自己来报复敌人?
继父想离婚,你们娘俩认为这老小子太不地道了,宁愿抱着自己的生活和他同归于尽也不让他遂心;这种事情说起来惨烈,实际上平淡无奇而且每天都在发生,直到一笔意外之财的出现改变了你们的优势。
单位要低于市场价卖你们一套房,这意味着如果拖着不离婚,老小子就要占一半产权;如果为了房子离婚,又便宜了老小子。
报复是有成本的,你们在拿自己的生活玉石俱焚的时候没有意识到,直到一笔钱出现才提醒了你们,让你们知道自己的人生也是很宝贵的,这真未必是一件坏事。
现在一个人生的终极哲学追问摆在你面前:要不要搭上自己的人生自己的幸福自己的一大笔钱,去复仇?
人生真的有许多事情是很重要的,比如香港肥皂剧里常说的开心,就是其中一桩。许多人会为了自己的生活而放弃复仇,这也许是源于豁达,也许根本就是因为软弱。
经云:以命偿命,以眼偿眼,以鼻偿鼻,以耳偿耳,以牙偿牙。人们打酱油的时候事不关己喜欢讲文明讲礼貌,等真正发生在自己身上就会感到一阵邪火冲上脑门,怎么也劝不住。
关键在于,你的愤怒能否被收买?也许你不愿意这么赤裸裸地表现出被收买,实际上如果能有遮羞布掩饰一下,没人愿意在金钱面前投降。于是理性、道德、宽容之类冠冕堂皇的词汇就开始冒了出来。
还会有人引经据典地告诉你,罗斯科·庞德曾曰,停止血亲复仇,就是法律的开始——而根据法律,你这个后爹婚外同居构成事实婚姻,触摸了重婚罪的电门——那么在当时,又有谁曾经出面做了什么吗?
此时此刻,问题进一步被简化,被抽象,被剥离俗世繁琐的外衣,露出刺眼的终极追问:你是信法律,信复仇,还是信钱?
很悲剧,在有些人的心中,以上三个选项力度是依次增强的。华叔即日
第四篇:如何克服初三孩子补课抵触心理(最终版)
时间:2011年10月30日 地点:平盟会客厅 主要内容:
平盟学习研究院老师(以下简称平盟):您好,欢迎来到平盟教育。
家长:老师您好!听别人介绍平盟的老师比较好,孩子在这里进步比较大,我们夫妻两个想把孩子送到您这里来学习。我家孩子各科普遍分数不高。物理、化学还没那么糟糕,问题较多的是语文和数学。最近一次考试,孩子语文满分120分,考了70多,作文才得了32分,阅读也很差。数学是100分满分,也才考了60多分。我们家长很是着急。想问下老师,这好几科怎么补?是如何安排的呢?平盟:您的孩子的基本情况我们已经了解。在我们这里,有孩子补4科成绩的,但是每个孩子的侧重点是不同的。每个学生的辅导方案都分为三步:第一步是了解孩子的情况。我们不是用一张试卷来测试,这是没有意义的。我们需要孩子半年来的试卷,作业和笔记来进行一个分析。第二步是针对孩子的情况我们来给孩子配备善于解决他问题的老师;第三步是让老师和孩子接触,我们会综合老师和家长的反映来确定下一步的计划。您家孩子的弱项是语文和数学。尤其是语文,对其他科目有很强的带动作用,可以说,语文学的不好,在其他考试中很可能连题目都看不明白。
家长:是的,看我家孩子的试卷,其中很多不该丢的分都丢掉了。
平盟:如果孩子在每次考试中都出现这种问题,那么就是一种常态性的问题了。这代表孩子的学习专注度有问题。如果不加以纠偏,以后每次考试都会卡在同一个陷阱里。
家长:老师您说的对,我家孩子平时做题公式用的很多,可是一到考试换了一种形态就容易出错。平盟:2010和2012年中考试题在题型上的变化不大,但是考试的内容量增大了。考试考的是知识点的组合能力。不同的知识点打破常规,进行组合。而平时上课学习的知识点是拆分后的,分散的。这也是很多孩子平时小考、月考没问题,但是大考往往失利的一个主要原因。
家长:我家孩子初一时不过课,也是采用的一对一的方式。一个学期加一个寒假的时间,但是开学测试仍然没有进步。孩子变得没有信心了,觉得补课没有用,对一对一的辅导特别抵触。平盟:您家孩子需要认可的老师和系统的方法。您家孩子排斥的不是上课的形式,而是由老师面对面带来的压力感。像您说的您家孩子宁愿选择课外的大班,这就说明了您家孩子是在逃避这种压力感。老师不能够走进孩子的内心,造成孩子学习上的接受性程度低,使孩子学习不主动并且形成对自己学习的消极认知。长此以往,危害性很大。所以我们强调老师的针对性一定要强。
成绩的稳定提升很重要,结果起伏不定容易伤害孩子的自信心。现在的孩子很想得到证明的提升,但是往往都有太多的包袱。一位好的老师的则能带动孩子自信心的提升。他们应该会研究孩子的状况,站在心理的层面上肯定孩子,将压力专为正面的动力。双方持之以恒,三点合成一力,使孩子中考不留遗憾。这样到了高中阶段的学习更能顺利。阶段性优势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要努力推动老师带着孩子不断前进。家长:你们在聘老师上要求很严格吗?
平盟:是的,我们平盟的老师得经过多年中考、高考的检验。各个老师的讲课风格不一致,对别人家的孩子合适的不一定和适合您家孩子。所以我们在挑选老师方面会更严格。
家长:我家孩子的作业都能按时完成,但是质量上却不能保证,这怎么办呢?平盟:您家的孩子保证每天按时完成作业,这说明孩子还是努力了。但按时写作业并不代表考试的能力好。作业只反映了孩子对知识的认知程度。作业的质量却反映了孩子做题的效率、专注程度等。家长:我家孩子不爱提问怎么办?
平盟:不爱提问不仅仅是性格的问题,重点在于孩子在学习上有盲点,不知道问什么、怎么问。这是典型的学习被动。所以关键是要让孩子学懂,学懂了才会提问。在提问中孩子慢慢会找到成就感。
家长:我家孩子考试时特别粗心,往往不该丢的分都丢了。
平盟:我们这里有一个孩子也是这种情况。现在考试出题人往往不会把题目设置的很难,但是实际上却暗藏玄机,孩子在专注度上不够,有效的针对性的训练也比较缺乏,就会容易踩中学习的雷区。
家长:现在学校的教学和考试是有脱节吗?我家孩子每次小考都考的不行,但是每次大考成绩都会上升,每次班里的成绩排名会上升20个左右。孩子的考试成绩不稳定
平盟:这个问题很具有普遍意义。小考和大考,考察的内容、方法是不同的。小考是每个知识点的考察,每次考试的内容不会超出本单元知识点的范围。大考考的是整门学科知识的综合,内容的丰富量上远高于小考。小考考察的是一段时间学习成效问题,大考考的是知识的综合运用、组合能力。所以,有的孩子小考考的好,大考却不行,说明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还是有待提高。每次小考还不错,说明孩子的学习能力没有问题,但是大考时出现问题,说明孩子不能有效地把所有的知识点串联、融会贯通起来。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如果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就需要一定的外力来对孩子予以指导帮助了。
第五篇:孩子家庭心理抚育
孩子家庭心理抚育(李玫瑾教授)
一、未成年人的所有问题都是成年人造成的。
我的胃口——大人喂出来的我的脾气——大人带出来的我的观念——大人唠叨出来的我的残忍——孤独无助熬出来的我的无耻——大人溺爱惯出来的
二、亲自陪伴比丰富的物质提供更重要
给孩子挣钱的时间不如自己陪伴孩子的时间
给孩子挣钱的努力不如教给孩子做人做事的努力
找保姆带孩子不如自己辛苦带孩子。
三、人性的培育比智力的教育更重要
四、良好的性格比能力更决定命运
性格是什么呢?性格是后天形成的社会行为方式。
0-12岁是孩子的性格形成期,其中6岁之前最为关键。
性格取决于6岁前得有意而为。
抑制任性:3岁起对她说“不”;
防止压抑:鼓励她说出理由(沟通表达训练)
克制冲动:诱惑与条件给予(时间思维训练)
防止自私:食物等分享训练(空间思维训练)防止娇气:进行体育锻炼(意志力训练)
这里具体说明一下上述几项:
1、对孩子说不,越早越好。当孩子为了要买吃的,玩具、衣物等哭闹时,家长切记要做到四不要,即:第一,不骂孩子,骂了也没用;第二,不打孩子,她那么小,你打她对她不公平,有本事你等她长到跟你一样大,你再打她才公平;第三,不要当时讲道理,一来她听不进去,二来,你唠唠叨叨,孩子会以为你在讨好她;第四,不要走开,一定要陪伴孩子,否则会让孩子缺乏安全感,而且把孩子自己关起来,不是教育方式,而是一种惩罚,是很残酷的惩罚。她是个孩子,大人很容易就能抱起她回家。回家后带她到卧室。为什么是卧室呢,因为卧室里危险物品少,不容易伤害到孩子。教育孩子要一对一,为什么呢?因为孩子很会察言观色,如果在场的大人多,她就会寻求同情和帮助,一旦有一个大人的眼神流露出心疼,她就会变本加厉,不利于教育。那么好,进了卧室之后呢,你就跟孩子说,好了,你这样做是不对的,你要哭就哭吧,要闹就闹吧,然后你就端个小凳子,你坐着,手放在腰间,你笑眯眯地看着她,你欣赏她的哭闹。不要再说任何话,安静地欣赏她哭闹。孩子大多数时候哭闹时闭着眼睛,她哭一阵子,想,怎么没动静了?妈妈走了吗?于是她会睁开眼睛看,结果看到妈妈坐在哪儿,她立刻就会再闭上眼睛哭,这样三番五次之后,她的哭声会渐弱,于是,你站起来出去,这时候她会有点害怕。你出去干什么呢?你出去拿一块热毛巾,你再进来,给她擦擦脸。这时候她会想,嗯,我妈妈是不是回心转意了?是不是心疼我了?是不是我要得逞了?你这时候不要多说话,你给她擦完脸,你问她,你哭闹够了吗?要是还没有的话,你可以继续,妈妈在这儿陪你。一般来说,这个时候孩子都不会再继续哭了。那么你把她拉到你身边,你一定要坐着,或者蹲着,让她站着,你要能够跟她对视,然后告诉她道理。
2、防止压抑。孩子有时候看到吃的,玩的,衣物什么的,会走不动路。但是她可能不会说出她的诉求,你这个时候要主动问她,是不是想吃xx呀?是不是想要这个玩具呀?她一定会忙不迭地点头。然后你告诉她,这个玩具多少钱,一定要告诉她多少钱,然后跟她讲,妈妈一个月工作30天,才挣多少钱。如果买这个玩具,那么我们就要有x天没有饭吃了,你不吃饭可以,因为你得到了玩具,可是爸爸妈妈不吃饭不行呀。一般来说,稍微大点的孩子这时候会有沉默,虽然还是很想。这个时候,你可以跟她讲,妈妈也觉得这个玩具不错,妈妈也很想给你买。不如我们这样吧,你帮妈妈做些家务,比如扫扫地,比如妈妈做饭的时候,你帮忙递一下东西什么的,妈妈就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挣钱,咱们就可以给你买这个玩具了。大多数的孩子会欣然同意的。你也可以跟她说,要不,咱们今天就开始攒钱吧。。
这个等待的时间,可以是一周,也可以是一个月,甚至更长。
3、克制冲动。诱惑训练。这个训练适合在孩子5岁左右时候开始。具体的做法是:
周六午睡之后,你拿出两份零食给孩子,说,妈妈为什么给你两份零食呢,是因为一份是今天的,一份是明天的。你可以选择今天把两份都吃了,也可以选择今天吃今天的一份,明天的那一份留到明天再吃。如果你今天就把明天的也吃了,那么明天就没有了;如果你把明天的留到明天才吃的话,妈妈明天还会奖励你一份。一般第一次这么做的时候,孩子会把两份都吃了。到了周日午睡后,你拿出来一份零食,问孩子,妈妈昨天给你的零食,今天的那一份还在吗?她摇头,你就把零食收起来,孩子如果*,你就告诉她昨天是怎么跟她说好的。那么再隔2周进行同样的游戏,一般来说,大部分孩子都会多多少少留下一些零食到周日的。如果还是不行,可多做几次。
4、防止自私。孩子大一些,跟大人一起上桌吃饭的时候,教育孩子大人不吃饭,她就必须要等着。当孩子说自己饿了,要求先吃饭的时候,你要告诉她,妈妈也很饿,爸爸也很饿呀,咱们都是中午一个时间吃的饭哦。饿是人最基础的痛苦,如果连饿都忍受不了,将来还有什么痛苦是可以忍受的。
5、防止娇气。一般来说,瘦小,体弱的孩子,容易感到恐惧,内心不安全感会较之强壮的孩子要强烈。所以,要让孩子多进行体育锻炼。
五、孩子的回报取决于父母的给予
一个从小没有感受快乐的人,怎么会有健康阳光的心态?
一个从小没有被亲人和社会善待过的人,怎么会温情地善待别人?
一个从小从未体检过被尊重的感觉的人,怎么会有自尊而自制,又怎么会尊重别人的权利和生命?
成年人给了孩子什么,他们就回报给成人什么。。所以,解决孩子的问题,取决于成年人付出怎样的努力。
六、改变孩子的行为必须先改变大人的行为 大人们好好学习,孩子们才能天天向上
在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不要一味指责孩子,家长们要能够先检讨自己,发现自己教育中的问题。虽然为人父母不需要文凭,但是教育孩子的知识不是与生俱来的,要学习了解成长的知识。
孩子0-1岁是乳儿期,2-3岁是婴儿期,4-5岁是幼儿期,6-11岁是学龄初期,12-15岁是少年期,16-17岁是青年初期,18岁之后步入成年。0-11岁,孩子处于依恋期,此时孩子的心理发展内容主要有:依恋与情感、言语与社会化、观念发展、性格形成;12-17岁是青少年期,心理发展的主要内容是:自我意识发展、独立性出现、同辈之间的交流等;18岁后进入成年人行列,此时人格趋于稳定,性格决定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