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事作文要有点波澜

时间:2019-05-13 05:07: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写事作文要有点波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写事作文要有点波澜》。

第一篇:写事作文要有点波澜

写事作文要有点波澜

人有悲欢离全,月有阴晴圆缺,这是自然界的发展变化规律。“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的波澜就是这种事物复杂多变性的反映。记得唐伯虎为老太太祝寿所写的一首诗:“这个婆娘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儿孙个个都是贼,偷得寿桃献至亲。”短短四句,跌宕生姿,起起伏伏,吊足胃口。的确,一池春水,风平浪静,纵然有人认为有宁静柔和之美,但“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水面的荡漾、荷花的摇曳、游鱼的沉浮则会给人更多的联想和美的感受。那么,怎样才能写出事物的波澜呢?

一、善于选择本身就曲折复杂的事件来写。

绘画与造型史上有一条著名的原理:蛇行线最美。蛇行线就是S型曲线。有些事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曲折性和复杂性,只要准确地把握这些事件本身的进展,就会使文章一波三折,显出一定的波澜。蒲松龄的《促织》一文情节共有三次大的起落。第一次是成名捕不到促织被县宰杖责得不能行走,惟思自尽。然而妻子占卜得图,成按图而获虫。文章首次形成起落。第二次是成子不慎,扑毙所得之虫,惊惶投井,成在复陷绝境之时,意外又得一虫。文章再度出现起落。第三次是成所得促织几乎被鸡所啄食,结果小虫战胜了大鸡。随着事件的发展进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使读者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去关注事件的进展,去关注人物的命运。

[借鉴实例一]

伊莉薇娜的弟弟佛莱特伴着她的丈夫巴布去非洲打猎。不久,她在家里接获弟弟的电报:“巴布猎狮身死——佛莱特。”

伊莉薇娜悲不自胜,回电给弟弟:“运其尸回家。”三星期后,从非洲运来了一个大包裹,里面是一个狮尸。她又赶发了一个电报:“狮收到。弟误,请寄回巴布尸。”

很快得到了非洲的回电:“无误,巴布在狮腹内——佛莱特。”

[评析]这篇百字短文中掀起了三个波澜:巴布去非洲打猎,但却猎狮身死。顺逆之间产生了第一个波澜;伊莉薇娜要求运回丈夫尸体,但却收到一个狮尸,顺逆之间产生了第二个波澜;伊莉薇娜再索夫尸,但却得到“巴布在狮腹内”的回电,顺逆之间产生了第三个波澜。文字简洁到了极致,但情节曲折得令人惊叹。

二、运动一定的技巧使叙事曲折。

1、事与愿违法:事件的曲折体现在发展趋向上,让本该出现的某种结局,出现了另外的结局。

[借鉴实例二]

谁烧了“阿房宫”

从前,有位县督学来到县立中学视察工作。他一进校门,便见到该校的壁报上写有杜牧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督学的文学底子很厚,看到杜牧的诗句,油然想起他的《阿房宫赋》,于是顺口问起了学生:“你们知道阿房宫是谁烧的?”

学生们一脸惶恐,不住地摇头:“不是我烧的,不是我烧的!”

看到眼前的窘迫情景,督学啼笑皆非。他立即来到校长室,对校长指责道:“贵校学生国文程度低下,居然说阿房宫不是他烧的。”

校长心平气和地说:“本校学生一向诚实,既然说不是他烧的,就一定不是他烧的。” 督学非常气恼,他万万没有想到鼎鼎的校长居然不知道阿房宫是怎么一回事!他一气之下,写了一封呈文,给教育局长,禀明原委。

不久,督学收到局长复函:“烧掉就算了,再拨经费重建阿房宫。” 督学看后,目瞪口呆。

初三语文

第二篇:作文训练:写事要有点波澜

四、写事要有点波澜

教学目标:

1、体会一波三折、回环曲折之美及其效果。

2、学习几种激发、造成曲折的方法。

课前准备:

1、你知道生活中哪些一波三折的故事?搜集一下。

2、你觉得怎样才能让文章一波三折?

3、你觉得叙事波澜起伏会有什么效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看过《三国演义》,我们不会对赤壁之战没有深刻印象。赤壁之战后,曹操率领着一百多人在火海中仓皇逃窜,败走乌林。在乌林、葫芦口、华容道,他三次“仰而大笑不止”,笑诸葛亮、周瑜没有谋略,不在这三处设下伏兵。而在每次笑声还没有停止时,分别杀出了赵云、张飞和关羽,几乎把他活捉了,吓得他魂飞魄散。后来曹操死里逃生,最后到了自己的地盘南郡,本来可以大笑了,而这时又是“火把齐明,一簇人马拦路”,曹操惊呼:“吾命休矣!”却原来是曹洪。在南郡,曹洪为他摆酒压惊,他本应大笑,庆幸自己死里逃生,但他却捶胸大哭,悔恨谋臣郭嘉不在。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让人不忍释卷,应验了一句话“文似看山不喜平”。

(这样导入:若干年前,一家美国杂志以三千美元悬赏,征求文字最简短、情节最曲折的小说。结果,下面一篇小小说获得头奖。

伊莉薇娜的弟弟佛莱特伴着她的丈夫巴布去非洲打猎。不久,她在家里接获弟弟的电报:“巴布猎狮身死。——佛莱特。”

伊莉薇娜悲不自胜,回电给弟弟:“运其尸回家。”三个星期后,从非洲运来一个大包裹,里面是一个狮尸。她又赶发了一个电报:“狮收到。弟误,请寄回巴布尸。”

很快,得到了非洲的电报:“无误,巴布尸在狮腹内。——佛莱特。”)

二、让学生说说自己看过的中外作品中叙事波澜起伏的片断。

(师可提示课文中一些写事起波澜的例子。如《孔明借箭》片断,《项链》结尾,《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两次关于念书的答话等。)

三、结合例文教给学生一些写事起波澜的方法。

多数学生写不好记叙性的文章,一是没有真正掌握兴波澜、生变化的方法,一个故事在手,只会平铺直叙,不会拐弯抹角;二是眼界狭窄,仅局限于事件本身,就事论事,不懂得添油加醋;三是不善于虚构,现实生活到了他们笔下不是平淡无奇,就是胡编乱造,明显作假。这说明教学中不能光说写作知识及技法,关键要让学生真正认识生活理解生活,并通过范文示范反复练习,让学生知道如何有机利用各种方法,才能有好效果。

1、多亏了这一撞

蒋舒旦

不好,有一辆摩托车从我右边开来。他是要向前开还是要向左拐呢,大概是向前开吧。于是,我把车往右偏了偏。

可谁知摩托车是向左拐弯的。MYGOD!快撞上了!“啊”伴随着我的一声清脆而响亮的尖叫,我连人带车摔倒在地上。哎呀,腰好疼啊!

摩托车主也许是被我的尖叫吓坏了,慌忙问我有没有受伤,要不要去医院。我一看表,只有三分种了。忙说没事。车主看了看他的摩托车,心痛地说:“你看,挡风玻璃都被你打碎了。”“对不起,我还以为你是向前开的。”我一边扶车一边说。“我不是打了转向灯了吗?”我一看,真的,车左边的灯正在一闪一闪的,哦!原来,车灯是用来显示方向的,我起初还以为是闪着好看的呢。虽然被车撞了,但我又学到了新的知识,这下没白撞。

到学校,当然已经迟到了,但当我跨进教室时,同学们都有羡慕的眼光看着我。同桌告诉我:“为了拍电视,校领导临时决定早读取消,把我们拉去跑步,也许是摄像师精益求精,也许他本来就是个南郭先生,结果他扛着机器一次次地重拍,我们喘着粗气一圈圈地重跑,直累得大家腰酸背痛,差点没壮烈地倒下,他才罢休。幸亏你迟到,逃过这劫。”我一听,偷着乐了,嘿,今天这撞车撞得真是时候啊!

第二天早上,虽然时候还早,但我仍骑得很快。又到了那个拐弯处,我条件反射似地放慢了车速,因为被撞的腰部还疼着呢。就在这时,一辆中巴车从我面前飞驰而过。

MY GOD!我赶紧刹住了车,尽管那中巴已远我而去,我仍被吓出一身冷汗,如果和中巴KISS,即使大难不死,也免不了缺胳膊少腿。

真得感谢昨天那一撞,要不然,今天我至少得去医院。

点评:

就文字表达而言,本文优点不多,但还是写得比较成功,原因在于它写得一波三折,有波澜。首行,标题给人以悬念,其次,没有就事论事,而是在事前事后有比较精彩的点染,使文章生动丰富。更重要的是,作者抓住几个转换衔接点,从起床匆忙到骑车为第一转折,遇上摩托车不知其方向为第二转折,遇上摩托车不知死活为第三转折,摩托车主惊慌与埋怨为第四转折,迟到为第五转折,同桌痛说跑步遭遇为第六转折,第二天继续骑快车为第七转折,转弯减速躲过中巴车为第八转折。一折紧接一折,使读者始终处于一种张弛状态中。可见本文已具备一定的兴波澜生变化的魅力。

2、病文升格。

开心果

吴哏云

故事是从初二那年开始发生的。

期中考试考砸了,我的名次(排名)第一次从三甲内跌出十名开外,我忍不住流下了悲伤的泪水。美来劝慰我,我挣脱了,我知道美的脾气,她可以对着你啰嗦一整天,直到你破啼为笑为止。(跑到操场的一角继续着我的悲哀。美却不依不饶地跟上,一边喋喋不休地说着她的那套大道理,一边整理着我那被风吹乱的头发。)①

天知道我与美两个性格完全相反的女孩(怎么/竟)会成为一对好朋友。我承认,我这个人悲观、多愁善感;美却是个乐天派,整天疯疯癫癫(嘻嘻哈哈),仿佛这个世界是为她而设计的,什么都如她的意,什么都让她觉得幸福。②

“不就是一次期中考吗?有什么了不起的。这次不行下回再来嘛。说不定给你一个小小的挫折还是好事呢,让你多一份体验。老拿前三名有什么意思。”美不断地劝我,我也知道自己太过小器,辜负了美的一片好心。但是考场失利的阴影始终缭绕在心头,挥之不去。美突然掰过我的身子,手指着(不远处的)一簇野花。“云,你看,多美的一簇鲜花。”(没等我反应过来,美便硬拉着我向那簇鲜花跑去。)③

咦,那一朵真奇怪,花色灰灰的,与周围的一片金黄色显得很不协调。它像我一样,不属于这个整体。对这一簇小黄花来说,它是多余的,它不该长在这里。

我麻木地伸出手,想摘下这一朵,好像它早日解脱„„(突然,花丛中飞出一只黄蜂,在我的手背上狠狠地刺了一下,我看得到那尾刺留在了我粉嫩的皮肤里。美急忙过来帮我拔刺。其实,蜂儿并没有太刺痛我,只是我想到自己竟如此倒霉,便不由得又流下了眼泪。)④ “哎呀,我的娇小姐,(一只小黄蜂就把你搞得哭哭啼啼的,)你也太林黛玉了吧,这里可没有让你吟诗葬花的地方。高兴一点吧,(你想想,假如这根刺不是扎在手指上,而是扎在眼睛里,会怎样?)”美总是这样,无论碰上怎样不开心的事,她都有理由开颜(一概往好的方向想)。有一次我开玩笑地问她:“美,你的祖宗是不是阿Q?要不你的精神胜利法为什么运用得这样纯熟。”美一点也不生气,反而反击一句:“如果我的祖宗是阿Q,那你的祖宗一定是杞人。”“你什么意思?”“老想着天会掉下来。”

美就是一颗可以医治忧郁症的开心果,被她这么七说八说的一通搅,我的心又恢复了平静。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过去,渐渐地我发现自己已经被美同化了,笑神经开始发达,泪腺开始萎缩,年轻的活力在我的周身流动。黑夜我看到的不只是黑影,还有满天的星星;雨天我看到的不只是满地的烂泥,还有五颜六色的彩虹。我觉得自己也慢慢地变成了一颗开心果。后来,我参加了校合唱团,再后来,我当上了电视台的业余主持人,再后来我在期末考试中坐上了第一把交椅,再再再后来„„

说明:

“我知道美的脾气,她可以对着你啰嗦一整天,直到你破啼为笑为止。”这一句属于概括叙述,显得抽象,不能形成波澜。

④处原文缺乏波折,又不能为下文提供必要的铺垫,所以增加一个细节。

练习题:

1、下面是小品《阿房宫是谁烧的》的开头,请你续写一段文字,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故事。从前,有位督学来到县立中学视察工作。他一进校门便看到该校的黑板报上写着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督学见是杜牧的诗,不由得想起他的《阿房宫赋》,便随口问一位学生:“你知道阿房宫是谁烧的吗?”

„„

2、生活中经常会发生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事,请讲述一件亲历或耳闻目睹过的怪事,题目自拟,600字左右,要求所写事件本身具有曲折性。

3、请以“我被青春撞了一下腰”为题,写一篇记叙文,800字左右,要求使用兴波澜、生变化的方法写出事件的波澜。

第三篇:《写事要有点波澜》说课稿

我设计的说课题目是高一《语文》(下册)写作部分的第二单元的《写出事件的波澜》,一共分为五个部分: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选自人教版高一年《语文》(下册)写作部分的第二单元。本课旨在让学生领会什么是事件的波澜及其艺术效果,进而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一些常见的兴波澜、生变化的技法,从而在这个基础上充分地激活、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学生深切体验、真实再现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写作基础。

2、教学目标:

⑴ 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领会什么是事件的波澜及其艺术效果,进而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一些常见的兴波澜、生变化的技法,从而培养学生联想迁移、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⑵ 过程和方法:通过角色扮演、情境多角度地创设,促进学生分组合作主动参与、探究问题,进而提高写作水平。

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面观察生活认识生活进而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

3、教学重点和难点:

⑴ 教学重点:

① 领会什么是事件的波澜及品味其艺术效果。

依据:这是写出事件的波澜的前提和基础。

② 掌握一些叙事兴波澜、生变化的技法。

依据:这是解决如何写出事件波澜的途径和方法。

⑵ 教学难点:

注意利用事件本身的曲折性、复杂性,写出事件的波澜。

依据:事件的波澜并不是方法简单叠加,生活本身就具有自身的丰富和波澜。这是学生难以理解且又容易忽视的。

突破策略:通过情境创设法、角色扮演法、图片展示法、学生自主参与讨论和教师点拨法,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善于运用生活本身就具有的曲折性、复杂性和一些常见的兴波澜、生变化的技法,巧妙着笔,再现生活。

二、说学生

本届高一学生经过了三年初中课改,在心理上,他们渴望表现的欲望和自主探究的欲望比较强烈,对有兴趣的知识表现出高度地热情,并具有一定的团结协作能力,但还是应该正视一个并不乐观的现实——在写作方面,学生知识还停留在简单的记叙及表达方式综合运用上,至于巧妙构思、谋篇布局很是空白。即便已经经过高中一个学期的学习,但还是有大部分学生依然基础较为薄弱,甚至出现不知从何下笔的现象。

三、说教法与学法

“老师搭台,学生唱戏”

1、教法:本课将安排两课时(一课时学习一课时练笔),采用 PPT 多媒体课件教学,尝试用角色扮演法、图片展示法和多媒体教学等方法,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的.参与性和探究性。

2、学法: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多角度创设的学习情境来激发自身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分组讨论,小组互助等形式让学生积极自主参与、进行问题探究学习。

理论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学生是学习的中心”的阐释,教师应该做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学情分析:

⑴ 现有知识基础:(前面已有分析)虽然基础薄弱,但还是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并且课前要求学生进行充分的预习。

⑵ 学生心理特征:(前面已有分析)思想活跃,敢于表现自我,独立性强,但在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上还需改进。

预期目标: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写作的兴趣与能力,锻炼学生观察想像的思维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而提高写作水平。

四、说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课件展示)

展示前人对叙事兴波澜生变化的重要性的精彩论述(见课件)。

教师适当点拨之后提出问题:既然叙事时兴波澜生变化很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在作文中写出事件的波澜呢?引发学生探究欲望,让学生带者疑问走进课堂。(新课教学显示课题:写出事件的波澜)

1、领会什么是事件的波澜(这是写出事件波澜的前提条件)

展示图片──尺水兴波,风起浪涌。

(从直观上引发学生对兴波澜的感性领会,进而由此及彼引发联想,激发学生对什么是事件的波澜进行理性思考。)

秀一秀:

采用启发引导的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参与讨论发言:试举出生活中呈现事件波澜的例子。

小结:采用教师点拨法,针对学生的发言教师补充说明。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便于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的参与性,从而上升到知识的理性认识。让学生明确:波澜在写作上其实是一个形象的比喻,相对平铺直叙而言,就是文章跌宕起伏、曲折多变。)

2、品味作品写出波澜的艺术效果:

播放一段生活中本身蕴含丰富波澜的短片(足球场上意外的一幕)。

(让学生在直观上感性认识生活中波澜的艺术效果的同时,也引发学生亲近和观察生活的兴趣和热情。)

展我雄风:口语表达:结合短片中的波澜,请学生尝试用口语表达出来。

牛刀小试:指定学生阅读教材两篇实例,并结合短片,试写一段事件的波澜。

目的: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由看到说,由感性认识初步过度到理性认识,更进一步领会作品写出波澜的艺术效果,并诉诸语言。还锻炼学生由说到写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让学生深切体会到上升到理性认识有一定的难度,激发他们深入探究的强烈欲望。

(通过这些策略和步骤,在老师有效地引导下,学生重在以自己的思考既解决了本课的重点,又充分锻炼了他们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把学习过程当作发挥自身潜能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在让学生深切感受事件波澜的艺术效果的同时,感到写出事件的波澜有一定的难度,进一步认识到这种兴波澜的艺术效果是要讲究一定方法的。)

3、如何更好地写出事件的波澜(掌握一些兴波澜、生变化的技法)

通过前面的短片和教材上的两篇实例,我们已经知道事件本身是充满曲折性和复杂性的,而且还要了解一些兴波澜、生变化的技法,使事件的波澜显得更加生动形象。下面就逐一突破:

⑴ 要善于利用事件本身的曲折性、复杂性。

角色扮演法。学生表演一段短幕剧《教育家》。

(让学生亲自感受一下事件本身的曲折性、复杂性。)

讨论时空:

师生互动:一起试举生活中常见的具有曲折性、复杂性的例子。

小结:

教师最后点拨,在锻炼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帮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把握事物的常态、变态、偶然和必然。

如何更好地把握,这就需要了解并掌握一些兴波澜、生变化的技法。

⑵ 了解并掌握一些兴波澜、生变化的技法:

温故知新:结合以前的学习和学生的现状,重点突破制造悬念法、运用抑扬法、巧埋伏笔法、设计巧合法等四种技法。

① 制造悬念法。(如《祝福》中把祥林嫂的死放在小说的开头)

② 运用抑扬法。(如《荔枝蜜》中“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

③ 巧埋伏笔法。(如《项链》中多出为马蒂尔德丢项链埋下伏笔)

④ 设计巧合法。(如《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一家与于勒的不期而遇)

超越梦想:创设情境,让学生尝试续写情节的波澜。然后请学生代表发言,适时给予点评。

综合评价:教师结合学生的续写进行有的放矢的点拨,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给予不同程度地肯定、表扬和鼓励。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回忆里从熟悉的材料里借鉴一些兴波澜、生变化的技法,这很容易激发学生自主参与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想像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表达能力,而且还拓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学生拥有收获的喜悦。)

⑶ 拓展延伸,实战训练。课后写一篇作文(课后第二题)

五、说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过程结合新课改的有关精神和理念,主要有三大特色:

1、成功地运用情境教学法,极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2、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自主参与,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有效指导。

3、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对学生的发言、回答及表现能够及时地做出积极评价,给予不同程度地肯定、表扬和鼓励。

但是在教学中可能会出现课堂容量太大,这对课堂时间掌控是一个挑战,但教师可以灵活处理,4在教学过程应及时地加以有效引导,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完成。

事实上,也可由此检验教法与学法的可行性以便总结经验,更好地服务教学。

【附短幕剧《教育家》】

人物:甲(“女大学生”)、乙(某教育家)、丙丁(警察)

时间:一个周末的黄昏时分

地点:教育家的公寓

剧情:(“叮叮叮……”清脆的门铃声响了,教育家放下手中的报纸从沙发上起身去开门。门外站着一位穿着朴素的学生模样的女孩。)

甲:(微微鞠躬)“您好,先生,我是一名在校大学生,你需要为您的孩子请家教吗?”

乙:(疑惑地打量了片刻,皱了皱眉头)“进来吧。”

甲:(不断地环视四周,赞叹道)“你家好大好漂亮啊!”

乙:(并未作答,把她引进客厅,面对面在客厅坐下,带着教训的口吻道)“随便单独进陌生人房间,你就不怕我是一个坏人?”

甲:(一惊,)“您……”(又立即恢复平静)“您不是。”

乙:“我当然不是!”(清了清嗓子,准备进一步教育)“我说假如,那你怎么办?一个女孩子……[正准备往下说时,“叮叮叮……”清脆的门铃声又响了。教育家起身去开门,两个警察迅速冲进客厅把甲铐上]

乙:(见状急忙上前)“怎么能够这样,她是好人!”

丙:(看了看乙)“好人?”

丁:(摆出逮捕证)“她是一个流窜盗窃犯!利用做家教、保姆伺机行窃……”

乙:(顿时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写事要有点波澜》说课稿】相关文章:

1.写事要有点波澜高一作文

2.《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教学设计

3.《叙事要完整》说课稿

4.写作方法:叙事要有波澜

5.关于写人写事作文要怎么写

6.明天要远足说课稿

7.我有点懂你的叙事作文

8.愿你岁月无波澜叙事作文1300字

9.心中的波澜中学生叙事文

第四篇:《写事要有点波澜》教学设计

《写事要有点波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写事要有点波澜的方法。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享受写事波澜起伏所带来的情感愉悦。

二、教学重点:探究并运用写事要有点波澜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运用写事要有点波澜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五、教学设想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标志,也是新旧课程的最大分水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课改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而信息技术改变着我们的知识观,教育观,学习方式。网络时代的到来,使教育从“学校选择适合教育的人”向“个体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转变。

为此,我充分运用网络资源、文献资料等扩大语文课程资源,创设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空间,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六、教学程序

1、范文引路

教师拿出两篇文章,让学生比较:你喜欢那一篇文章,喜欢这篇

文章的哪些方面?(有学生可能要回答到文章的其他方面的优点,肯定他们做得很好。)然后从学生找出的众多优点中强调一点——叙事有波澜。

(设计原理:高一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具备一定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让学生进行范文比较,既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又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这正是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2、问题引领

教师布置探究学习的问题:什么叫叙事有波澜,它有什么样的好处?怎样做到叙事有波澜?你有这样的文章范例吗,如果暂且没有,请寻找。

学生可以分小组或独立进行,带着问题,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生活经验,再查找文献、音像、网络等资源,整理成文字资料(含幻灯片),最后将文字资料张贴在教室的张贴栏,交流学习。

(设计原理:传统教育是教师先拿出结论,学生被动接受。新课程改革要求拓展课程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自主、合作、探究意识,并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分小组学习的这种合作学习形式,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

队精神。因此,我们不能把灌输现成的知识作为重点,而是启发学生们在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教他们如何利用图书室、网络等查资料,更要教学生如何筛选资料,形成自己观点。)

3、共识形成

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谈自己的认识,形成百家争鸣的好局面。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归纳,逐一解决以上的问题(参见“问题引领”步骤)。

(设计原理:新课改要求学生在合作互动中学习,在交流研讨中学习。因此,我们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

4、牛刀小试

老师拿一个文段,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法修改文章,使写事有点波澜。

(设计原理:学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知识——写事有点波澜的方法)。让学生按要求修改片段作文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

5、方法巧用

自己写一篇文章,要求:题目自立,立意自定,叙事有波澜。(设计原理:学以致用,学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知识。仍然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学生在上一步“修改片段作文”的基础上,已初步具备运用知识能力。给学生一个写作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去创造。教师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这一教学步骤的目的是稍微加大运用知识(写事有点波澜的方法)的范围和难度,巩固和提高运

用知识的能力,把提高语文素养落到实处。)

6、群星闪耀

学生写完作文后,将自己的文章张贴在教室张贴栏,交流学习。学生们认真看张贴栏的作文,比比谁的文章更有波澜,想想别人的文章运用了什么样的方法使叙事有波澜。学生们可以直接将评语、心得写在相应的作文后面。

(设计原理: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比较”让学生们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比较”让学生的探索和研究过程更加深入。)

7、心灵共鸣

教师展示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们各抒己见,看看谁说的最好,大家的想法和小作者的想法吻合吗?还可以怎样修改使写事更有波澜?

学生根据自己的再次认识、综合同学们的建议,再次修改文章。(设计原理:新课标要求学生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要求学生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

8、佳作频出

教师将学生反复修改后的佳作也展出在张贴栏或汇编成册。学生可以将修改后的佳作与原文对照品味,也可以将别人的佳作和自己的作品对照学习。

(设计原理: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习,在欣赏中学习。)

七、教学评价标准

1、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

2、学生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

3、学生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

4、学生能否根据占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

5、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表现。

6、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与交流。

在评价时,要充分注意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思路和方法。对不同于常规的思路和方法,尤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积极的评价。

八、教学反思

我私自认为:

(1)这种教学设计拓展了语文课程资源,真正为学生创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

(2)这种教学设计展示了一种教学理念,一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所限制的教学时间和空间。

(3)这种教学设计巧妙地把接受性学习变为探究性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它让学生们在生活实践中学习,在活动中收获。真正在教学中体现了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语文课堂也开放而有活力。

(4)让学生学会学习是我们教学的终极目标。这种教学设计逐步教给了学生自学语文的门径和方法,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为人的终生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是为了不教。教会学生自己去发现和寻找答案,远比传授知识重要得多。知识给人的乐趣主要在于知识的探索和运用之中。

第五篇:《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教案

《写事要有点波澜》教案

【教学目的】

1、领会什么是波澜。

2、品味波澜的艺术效果。

3、了解兴波澜生变化的技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位老太太做寿,她的子孙请来唐伯虎为她题诗。全家大小及亲朋好友争着来看。唐伯虎挥笔写下:这个婆娘不是人(举座皆惊),九天仙女下凡尘(喝彩),儿孙个个都是贼(惊怒),偷得寿桃献至亲(拍手叫好)。

短短四句,跌宕生姿,起起伏伏,吊足胃口。这就叫做──事件的波澜。

二、教师提示

1、什么是写出事件的波澜?

写出事件的波澜就是写出事件的曲折变化。

2、为什么要写出事件的波澜?

⑴ 客观事物本身就是起伏变化的,只有写出了事件的波澜才能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客观性)

⑵ “文若看山不喜平”,只有写出了事件的波澜才能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阅读心理)

3、怎么样才能写出事物的波澜?

⑴ 善于选择本身就曲折复杂的事件来写。(前提)

⑵ 运用使叙事曲折的技巧:

① 情节突转法:

先请大家看一个故事:

成绩

期中考之后,数学老师要公布成绩。他说:“九十分以上和八十分以上的人数一样多:八十分以上和七十分以上的人数也一样多”话一说完,全班一阵欢呼,一位同学追问道:“那么,不及格的人数呢???”

老师不疾不徐地回答:“不及格的人数和全班的人数一样多。”

这个故事就运用了情节突转法。情节突转法是指记叙事件时,顺着一个方向铺陈渲染,把读者的注意力和情感愿望吸引到这个方向发展的一种可能性上去,层层推向高潮;达到顶点时,笔锋陡然一转,通过另一种结局的突然揭晓,掀起波澜。

② 设置悬念法:设置悬念法就是设置一个个悬而未决的矛盾,使情节回旋推进,给人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例:

只借一美元

一位富豪走进一家银行,来到贷款部前,举止得体地坐下来。

“先生,您有什么事需要我们服务吗?”贷款部经理一边打量着来者,一边热情地问道。

“我想借点钱!”富豪回答。

“可以,您想借多少呢?”

“一美元。”

“一美元?只借一美元?”贷款部经理惊诧地看着他。

“是的,我只需要借一美元。可以吗?”

“当然,只要有担保,借多少都是可以的。”经理彬彬有礼地说。

(续写,尽量实现情节的突转。)

“好吧。”那人从皮包里取出一沓股票、债券放在桌上:“这些票据做担保可以吗?”

经理清点之后说:“先生,总共50万美元,做担保足够了。不过……先生,您真的只借一美元吗?”

“是的。”富豪不动声色地回答。

经理干脆地说:“好吧,请办理手续。年息6%,只要您付出6%的利息,一年后我们便把这50万美元的股票、债券都还给您。”

“谢谢!”富豪办完手续后,从容离去。

一直在一旁观望的银行行长怎么也不明白,一个拥有50万美元的人,怎么会跑到银行来借一美元呢?于是,他追了上去,大惑不解地问这位富豪:“对不起,先生,我想问您一个问题。这实在弄不懂,您拥有50万美元的家当,为什么还要借一美元呢?”

“好吧,我可以把实情告诉你,我到这里来办事,需要一段时间,随身携带这些有价票据很不安全。这曾到过几家金库,想租他们的保险箱,但租金都很昂贵。我知道贵行的保安很好,所以就将这些票据以担保的形式寄存在贵行。况且借款利息很便宜,一年只要支付6美分……”

行长恍然大悟:有头脑又有金钱的人是幸运的,他们能用头脑支配金钱;而只有金钱没有头脑的人则是不幸的,因为他们的头脑被金钱所支配。

经商斗智,善谋者胜。

③ 铺陈误会法:

例:

新学期伊始,我们高年级学生去车站迎接新同学。我见一小女生站在一个大箱子旁不知所措,便主动上前帮她提起箱子。不料箱子似乎重逾千斤,我又不好意思放下箱子,只好勉力支撑。

才走了几步,那女生便对我说:“……”

请续写:

新学期伊始,我们高年级学生去车站迎接新同学。我见一小女生站在一个大箱子旁不知所措,便主动上前帮她提起箱子。不料箱子似乎重逾千斤,我又不好意思放下箱子,只好勉力支撑。

才走了几步,那女生便对我说:“背不动就滚吧!”

我一听此言,登时怒从心头起,放下箱子,怒视着她。那女生愣了几秒钟,才满脸通红地指着箱子的底部对我说:“我指的是轮子。”

讨论:事情的波澜因何而起?(误会)

“误会”源于人与人之间的错误理解。这种错误理解使得人物之间的对话、行动、感情等等都朝着意外的方向发展,从而掀起事件的波澜。应该说,误会的产生大多是出于偶然,但如果能用偶然的误会来表现某些必然的事物,往往会有非常好的效果。

例文:

地球仪为什么是歪的

督学到学校视察,见教室里有个地球仪,就问学生甲:“你说说看,这地球仪为什么会倾斜23.5度呢?”

学生甲惶恐地答:“不是我弄歪的。”

督学摇摇头,转问学生乙。学生乙双手一摊,说:“您也看见,我是刚刚才进来的。”

督学疑惑地询问老师,老师抱歉地说:“不能怪他们,这地球仪买回来时就这样了。”

督学脸色愈来愈难看。这时,校长赶紧解释:“学校经费有限,这是在地摊上买的。”

通过铺陈误会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人物的不学无术。

④ 抑扬交错法:

例:

求职始末

大学毕业才两年的舒平下岗了。

为了生活,舒平不得不四处奔波,终于一家有朋友的公司答应他去应聘。在复试时,他与一位业务经理因意见上的分歧而发生了争执,他那桀骜的个性使他的言语犀利而偏激,令经理十分尴尬,结果他落榜了。

舒平连遭重创,心灰意冷。想到年迈的父母正巴巴地盼着享儿子的福,想到相恋两年的女友因自己境况不佳而常闹分手,想到自己才华横溢而无处施展,他绝望了,踏上了一条不归路……

恰到此时,那家公司的朋友找到他,将他从死神身边拽了回来,同时带给他一张一聘请书。原来那位经理经过冷静的思考,认为舒平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决定高薪聘用他。舒平躺在病床上,通过电话与家人分享自己的喜悦。

第三周星期一,舒平早早地来到公司门前,却见一张通告赫然映入眼帘:“鉴于舒平先生心理承受能力太差,本公司决定予以解聘……”

(出示一组由情节组接的图片。)

例:

威胁(欲抑先扬法)[俄]契诃夫

有一个贵族老爷的马被盗了。第二天他在所有的报纸上都刊登了这样一个声明:“如果不把马还给我,那末我就要采取我父亲在这种情况下采取过的非常措施。”威胁生效了。小偷不知道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不过他想着可能是某种特别可怕的惩罚,很害怕,于是偷偷地把马送还了?能有这样的结局,贵族老爷很高兴。他向朋友们说,他很幸运,因为不须要步父亲的后尘了。

“可是,请问你父亲是怎么做的?”朋友们问他。

“你们想知道我父亲是怎么做的么?好吧,我告诉你们……有一次他住旅店时,马被偷走,他就把马肚带套在脖子上,背着马鞍走回家了。如果小偷不是这样善良和客气的话,我发誓,我一定要照父亲那种做法去做!”

三、例文

钥匙

我转学时间不长,已经感到压力了。这里的同学都很注重成绩:学得好的受人尊敬,相反,就抬不起头来。我很努力,语文不错,可数学成绩却比较差。我很着急。

眼看就要期末考试了。班主任老师让我请同桌、班上数学最棒的同学帮助我复习。她的语文不怎么好,我们俩正可以互相帮助。我跟同学们还不太熟,可对她印象挺深。她白白净净,很文雅。她有个习惯──爱笑,笑得厉害了,就要流泪,尤其是听我说笑话的时候。

放了学,我马上把老师的意思告诉她。她听了,微微一笑,低头想了想。“行啊,不过,这两天我的事挺多……”

“那,怎么办呢?要复习也就在这两天了。”我不想让她为难。听说她考试前总要列一个详尽的复习提纲,我就说:

“这样吧,先借给我你整理的复习提纲吧,我明天就还你。”一边把我整理的语文复习要点给了她。

“行啊,”她笑着接过我的《要点》,“可我把提纲放在家里了。你看……”

“没关系,我跟你取一趟吧。”

“我家可远呢!”

“不怕,我有月票。”

“那……好吧。”

我们上车了。大概是两个人就伴儿的缘故吧,说说笑笑的就到了。估计不过是五六站的路。

这里是一片新建的住宅区,一栋栋高大的楼房挺立着,真神气。我忍不住问:“你家在哪栋楼?”

她朝前边示意了一下,我顺着看过去,有好几栋呢,“到底是哪个呀?”

“嗯,从这儿数,第四栋。”那是一栋六层大楼,楼身略带粉红色,“真好看。你住几层?”

她又微微一笑。“你猜猜?”

“一层?……二层?……嗯,四层?……怎么还不对呀?”

“六层。”她说。

“那,是哪扇窗子?”我望着六层上的那些窗户,“是那扇摆着花的吗?”她笑着摇摇头,“是那扇开着玻璃窗的吗?”她还是摇头。“哦,我知道了,是那扇挂着黄色窗纱的吧!“她含笑默认了。

我高兴地说:“多漂亮的黄色呀!是你自己选的吧?”

“嗯,不过,那种颜色叫鹅黄,是黄色里很淡雅的一种。”

哦,原来一种颜色还分好多样哪。看看那窗纱,又看看她,我不禁拉着她的手,上楼──倒像我是主人了。

我们说笑着上了六楼,到了左边的门前,她停下了,打开书包找什么东西。

我问:“怎么啦?”

她又翻了翻书包后面的 夹层,终于抬起头来,苦笑着说:“真对不起,我忘带钥匙了。”

我真有点失望,要走;可一想她得等她家人下班回来才能进去,一定很寂寞,就想陪她一会儿。她半急半笑着让我走,我不肯。

我忽然想起个笑话来,就讲给她听:四个旅客赶了很多的路,好不容易回到旅社,可是电梯坏了。只得一层一层地爬。她们住在第四十层。为了减轻疲劳,规定每人讲一个故事。等轮到最后一个人讲了,他们也上到了第四十层。大家就要这个人讲一个最简短而又最悲伤的故事。那人把眼一瞪说:“我把咱们房门钥匙落在楼下的汽车里了。”

她听了,捂着嘴咯咯地笑了起来。不一会儿,就流眼泪了。她赶快从兜儿里掏出手绢儿──“当啷”,一个发亮的东西蹦出来,掉在地上。天色暗了,那个东西却更刺眼。她愣着,刚才那一丝笑纹却僵在嘴角上。

愣了好久,我俯下身去,捏起那枚发亮的东西,放进她有些颤抖的手上。她开了门,刚跨进去,“咔”,猛地把门碰上了。我呆呆地站着,泪水一下子涌了出来……

这篇文章情节很完整也很曲折。文章刻画的“她”是“班上数学最棒的”,但心地狭窄,唯恐人家超过自己,因此当“我”向她借复习提纲时,她先以“我把提纲放在家里了”、“我家远着呢”作托辞,最后竟以“忘带钥匙”来假托,不肯借。情节屡次转折,较能吸引读者:

1、文章用“情节突转法”来构思情节,钥匙的出现是文章的高潮所在,在结构上形成了奇峰突起、江河陡转之势,它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2、用伏笔和照应的手法写她的“笑”和“流泪”,这是显示作品内容的连续性、完整性的重要手段,也是使行文曲折的有效方法。

3、在高潮来临前,作者不惜笔墨、不厌其烦地描写问楼、认房、上楼、讲笑话等内容,为情节的高潮蓄势,不断强化读者的期待心理,使矛盾爆发情节突转时具有飞瀑流泉从天降的艺术效果,造成读者心灵的强烈震撼。

4、运用了误会法。文章中的“我”对她的屡次托辞,不仅不生疑,反而信以为真,使情节步步发展,层层铺垫,引人入胜。

四、升格

1、待升格作文:

拐角处的眼神

我在篮球场上摔伤了膝盖,回家途中正好遇上下班的老爸,“带我回去吧,我实在痛得走不动了!”

老爸先是惊讶地看着我的伤口,盯了几秒,皱了皱眉说:“这点小伤算什么,要打球就得付出代价,自己走回家!”

我以为那只是一句玩笑,很自觉的往车上坐。不料老爸把我推开,自顾自地,飞快地骑走了,远远抛下一句话:

“自己走回家!”

“自己走回家?”我心里又是气愤又是委屈,“虎毒还不食子呢!我──不走了。”不过一想,万一不马上清洗,伤口发炎怎么办?苦的还不是自己,干嘛和自己过不去呢!于是我憋了一肚子的气一瘸一拐往家走。

然而就在几分钟后,我便在马路的拐角处又看到了老爸的身影,那臃肿的显得笨拙的身影,那习惯性皱着眉的脸,还有那双正盯着我的充满关爱的眼睛……在马路的拐角处,在与我对视的那一刹那,他立刻转过身,跨上自行车消失在人群中,再也没有回头。但我还是认出了那眼神,我再熟悉不过的眼神。顿时一种十分奇妙的感觉流遍了全身。我想起了他曾对我说过:“人生的路很长,父母不可能一辈子都牵着你走,自己学走路时难免要摔交,但是你从哪里摔

倒了就要从哪里爬起来,有麻烦也要学着自己解决,不能总是依赖父母。”

这时,我开始觉得伤口已不那么疼了。爸爸在看我伤口时的那种惊讶的神情和随后的那个习惯性的皱眉,都是我所熟悉的,然而他在拐角处的那个眼神我更感到熟悉。

一肚子的气消了,顿时觉得浑身轻松。在路上我这负伤的人是那么抢眼,有好心人说,“小兄弟,不要紧吧。”“要不要我送你回家?”都被我用老爸的“名言”婉言谢绝了,“我能行,我能自己走回家!”

2、升格意见:

《拐角处的眼神》不能说文笔有多美,但是作者用朴素平实的语言叙述了父亲在我“受伤”以后的行为态度,较好地表现了父爱的那一份深沉和独特,情节也有一定的起伏变化。不过,同学们仔细读读,会发现文中尚有须作修改,方能更好地写出事件的波澜。比如:

文章开头可用“因果倒叙法”设置悬念,由父亲在拐角处的独特眼神来引出一段父子之情,使读者看了开头就产生一种悬想和期待。

文中还可以增加一些照应,如文中“我”在拐角处看到老爸的身影后,会怎么想?为什么会有一种暖流流遍全身的感觉?交待老爸“特别”的行动及其所蕴含的感情,同时写出“我”的感情的变化,这也能使文章产生波澜。

结尾可用情节突转法,写父亲为我准备疗伤药品等细节凸现父爱,使情节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强化父爱的深沉和浓烈。

原文内容比较单薄,可以用断续法在文中穿插一件凸现父爱的童年往事。文字不要太长,但是对表现父爱能起补充烘托的作用。可用“眼神”串联穿插的文字,使行文细密严谨摇曳多姿。

3、升格后作文:

拐角处的眼神

那臃肿的显得笨拙的身影,那习惯性皱着眉的脸,还有那双正盯着我的充满关爱的眼睛……在马路的拐角处,在与我对视的那一刹那,他立刻转过身,跨上自行车消失在人群中,再也没有回头。但我还是认出了那眼神,我再熟悉不过的眼神。顿时一种十分奇妙的感觉流遍了全身……

几分钟前,我在篮球场上摔伤了膝盖,回家途中正好遇上下班的老爸,“带我回去吧,我实在痛得走不动了!”

老爸先是惊讶地看着我的伤口,盯了几秒,皱了皱眉说:“这点小伤算什么,要打球就得付出代价,自己走回家!”

我以为那只是一句玩笑,很自觉的往车上坐。不料老爸把我推开,自顾自地,飞快地骑走了,远远抛下一句话:“自己走回家!”

我是父母的宠儿,我一直是这么认为的。但我从来没有想到,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爸爸居然冷漠地抛下了我。我看着他远去的背影,又看了看自己血肉模糊的膝盖,一阵凉风吹过又是一阵钻心的疼痛……

“自己走回家?”我心里又是气愤又是委屈,“虎毒还不食子呢!我──不走了。”不过一想,万一不马上清洗,伤口发炎怎么办?苦的还不是自己,干嘛和自己过不去呢!于是我憋了一肚子的气一瘸一拐往家走。

然而就在几分钟后,我便在马路的拐角处又看到了老爸的身影……

飞快骑走的老爸其实并没有骑出多远,离我不远的某个角落,他用他的眼神守护着我,就因为老爸在拐角处的那个眼神,我似乎立刻明白了先前老爸那句话中的另一层意义,明白了他那一份深藏的爱。我也想起了他曾对我说过:“人生的路很长,父母不可能一辈子都牵着你走,自己学走路时难免要摔交,但是你从哪里摔

倒了就要从哪里爬起来,有麻烦也要学着自己解决,不能总是依赖父母。”

这时,我开始觉得伤口已不那么疼了。爸爸在看我伤口时的那种惊讶的神情和随后的那个习惯性的皱眉,都是我所熟悉的,然而他在拐角处的那个眼神我更感到熟悉。那眼神牵起了一串往事。

小学三年级时我刚学游泳,老爸把连狗刨都没练熟的我往深水区一扔,任由我“自生自灭”,当我在水中“挣扎”的时候,我无意中看到他的眼神,充满希望和关爱地追随着我。当他把我从水中拖出来时,他又是帮我捶背又是哄我说为我买好吃的。我当时只知道害怕的哭,然后是傻傻地笑,现在想起来又是另一番滋味。

这样想着,一肚子的气也消了,顿时觉得浑身轻松。在路上我这负伤的人是那么抢眼,有好心人说,“小兄弟,不要紧吧。”“要不要我送你回家?”都被我用老爸的“名言”婉言谢绝了,“我能行,我能自己走回家!”

推开大门,我一眼便看见了桌上的二个棕色小瓶──一瓶是双氧水,一瓶是紫药水。书房里,只看到老爸一个背影──他正在看报。他的肩膀似乎是动了一下,但还是没有起来:“自己擦药吧。

五、应注意避免的问题

1、将事件描写得繁复曲折,但与突出的中心关系不大,人徒使文字冗长拖沓。

2、情节的构思老套,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事件的走向,达不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3、为了叙事曲折而穿凿附会,破绽百出。

六、布置作业

1、迷失的小孩:

小孩一个人在大街上玩,不知不觉迷失了方向,怎么也找不到家,便大声哭起来。警察过来说:“好孩子,你哭什么,回家去吧!”小女孩哭着说:“我迷路了,找不到家。”

“你家在什么地方?”“在楼上。”“你爸爸叫什么?”“亲爱的!”“你妈妈叫什么?”“宝贝!”“你家里还有谁?”“还有我。”“你叫什么?”“我叫乖乖!”

警察怎样才能将这位小女孩送回家,请展开想象,以“送迷失的女孩回家”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事性文章。

要求:

⑴ 故事要有波澜;

⑵ 情节合情合理;

⑶ 以给出文段为文章的开头。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都希望能得到别人的肯定,而来自他人的一句普普通通的喝彩,也将给我们的生活注入鲜活的美丽,有时甚至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请以“喝彩”为话题,写一篇记事性文章。

要求:

⑴ 题目自拟。

⑵ 不少于800字。

⑶ 要有波澜。

下载写事作文要有点波澜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写事作文要有点波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作文教学设计

    《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作文教学设计 1课时。 一、入门篇──激兴趣 唐伯虎的故事导入。 一位老太太做寿,她的子孙请来唐伯虎为她题诗。全家大小及亲朋好友争着来看。唐......

    《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作文教学设计

    《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作文教学设计 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中学 2,学科: 3,课时:2 4,学生课前准备: (1)、 预习课文,了解什么是波澜和了解并掌握一些兴波澜生变化的方法 (2)、......

    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导学案范文

    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作品的波澜之美。 2、掌握一些制造波澜的方法。 3、能学以致用,写一篇有波澜的记叙文。 重点难点 1、体会叙事作品波澜起......

    《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作文教学设计8

    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多媒体电脑屏幕上演示黄河九十八弯曲的图画)增强学生的形象感,使同学们形成波澜的直观感。黄河的流向荡回曲折,才给人以......

    《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教案(共5篇)

    语文网中网www.xiexiebang.com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领会什么是事件的波澜及其艺术效果,进而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一些常见的兴波澜、生变化的技法,从而培养学生联想迁移、综合分......

    高一语文上第四次作文学案《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

    高一作文学案 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1作文辅导 设计老师:何昊天审查人:何昊天 班级: 姓名: 课前寄语: 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他的高度。 教学目的:......

    作文训练写事有波澜讲解

    绵阳中学高2015级作文训练之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 作文训练: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 (本资料使用建议:由于我们没有连堂课,所以可以早读读一些,上课用一些,范文点评、分析用一......

    写事作文

    醒目的标题 题目即文章的眼睛,眼睛美丽、有神,才能引人驻足欣赏,引起人进一步阅读文章的情趣。一般地说,好文章的标题应具备简明、概括、新颖的特点,言简意赅,点明文章的主旨或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