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教案
语文网中网
www.xiexiebang.com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领会什么是事件的波澜及其艺术效果,进而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一些常见的兴波澜、生变化的技法,从而培养学生联想迁移、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通过角色扮演、情境多角度地创设,促进学生分组合作主动参与、探究问题,进而提高写作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面观察生活认识生活进而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
1、领会什么是事件的波澜及品味其艺术效果。
2、掌握一些叙事兴波澜、生变化的技法。
教学难点:
注意利用事件本身的曲折性、复杂性,写出事件的波澜。
突破策略
通过情境创设法、角色扮演法、图片展示法、学生自主参与讨论和教师点拨法,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善于运用生活本身就具有的曲折性、复杂性和一些常见的兴波澜、生变化的技法,巧妙着笔,再现生活。
教学方法
借鉴与探讨相结合,指导与训练相结合。
教学资源
1.教材:“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
2.高一学生课文学过和读过的小说
3.三则小故事:《背箱子》《愚人节》《尴尬瞬间》
4.作文话题:“家庭**”
教学思路
品味波澜之美→探讨波澜之法→续写波澜情节→构思整篇波澜
语文网中网
www.xiexiebang.com 课前准备:
1、你知道生活中哪些一波三折的故事?搜集一下。
2、你觉得怎样才能让文章一波三折?
3、你觉得叙事波澜起伏会有什么效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看过《三国演义》,我们不会对赤壁之战没有深刻印象。赤壁之战后,曹操率领着一百多人在火海中仓皇逃窜,败走乌林。在乌林、葫芦口、华容道,他三次“仰而大笑不止”,笑诸葛亮、周瑜没有谋略,不在这三处设下伏兵。而在每次笑声还没有停止时,分别杀出了赵云、张飞和关羽,几乎把他活捉了,吓得他魂飞魄散。后来曹操死里逃生,最后到了自己的地盘南郡,本来可以大笑了,而这时又是“火把齐明,一簇人马拦路”,曹操惊呼:“吾命休矣!”却原来是曹洪。在南郡,曹洪为他摆酒压惊,他本应大笑,庆幸自己死里逃生,但他却捶胸大哭,悔恨谋臣郭嘉不在。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让人不忍释卷,应验了一句话“文似看山不喜平”。
(这样导入:若干年前,一家美国杂志以三千美元悬赏,征求文字最简短、情节最曲折的小说。结果,下面一篇小小说获得头奖。
伊莉薇娜的弟弟佛莱特伴着她的丈夫巴布去非洲打猎。不久,她在家里接获弟弟的电报:“巴布猎狮身死。——佛莱特。”
伊莉薇娜悲不自胜,回电给弟弟:“运其尸回家。”三个星期后,从非洲运来一个大包裹,里面是一个狮尸。她又赶发了一个电报:“狮收到。弟误,请寄回巴布尸。”
很快,得到了非洲的电报:“无误,巴布尸在狮腹内。——佛莱特。”)
二、让学生说说自己看过的中外作品中叙事波澜起伏的片断。
(师可提示课文中一些写事起波澜的例子。如《孔明借箭》片断,《项链》结尾,《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两次关于念书的答话等。)
三、结合例文教给学生一些写事起波澜的方法。
多数学生写不好记叙性的文章,一是没有真正掌握兴波澜、生变化的方法,一个故事在手,只会平铺直叙,不会拐弯抹角;二是眼界狭窄,仅局限于事件本身,就事论事,不懂得添油加醋;三是不善于虚构,现实生活到了他们笔下不是平淡无奇,就是胡编乱造,明显作假。这说明教学中不能光说写作知识及技法,关键要让学生真正认识生活理解生活,并通过范文示范反复练习,让学生知道如何有机利用各种方法,才能有好效果。
语文网中网
www.xiexiebang.com
1、多亏了这一撞
不好,有一辆摩托车从我右边开来。他是要向前开还是要向左拐呢,大概是向前开吧。于是,我把车往右偏了偏。
可谁知摩托车是向左拐弯的。MY GOD!快撞上了!“啊”伴随着我的一声清脆而响亮的尖叫,我连人带车摔倒在地上。哎呀,腰好疼啊!
摩托车主也许是被我的尖叫吓坏了,慌忙问我有没有受伤,要不要去医院。我一看表,只有三分种了。忙说没事。车主看了看他的摩托车,心痛地说:“你看,挡风玻璃都被你打碎了。”“对不起,我还以为你是向前开的。”我一边扶车一边说。“我不是打了转向灯了吗?”我一看,真的,车左边的灯正在一闪一闪的,哦!原来,车灯是用来显示方向的,我起初还以为是闪着好看的呢。虽然被车撞了,但我又学到了新的知识,这下没白撞。
到学校,当然已经迟到了,但当我跨进教室时,同学们都有羡慕的眼光看着我。同桌告诉我:“为了拍电视,校领导临时决定早读取消,把我们拉去跑步,也许是摄像师精益求精,也许他本来就是个南郭先生,结果他扛着机器一次次地重拍,我们喘着粗气一圈圈地重跑,直累得大家腰酸背痛,差点没壮烈地倒下,他才罢休。幸亏你迟到,逃过这劫。”我一听,偷着乐了,嘿,今天这撞车撞得真是时候啊!
第二天早上,虽然时候还早,但我仍骑得很快。又到了那个拐弯处,我条件反射似地放慢了车速,因为被撞的腰部还疼着呢。就在这时,一辆中巴车从我面前飞驰而过。
MY GOD!我赶紧刹住了车,尽管那中巴已远我而去,我仍被吓出一身冷汗,如果和中巴KISS,即使大难不死,也免不了缺胳膊少腿。
真得感谢昨天那一撞,要不然,今天我至少得去医院。
点评:
就文字表达而言,本文优点不多,但还是写得比较成功,原因在于它写得一波三折,有波澜。首行,标题给人以悬念,其次,没有就事论事,而是在事前事后有比较精彩的点染,使文章生动丰富。更重要的是,作者抓住几个转换衔接点,从起床匆忙到骑车为第一转折,遇上摩托车不知其方向为第二转折,遇上摩托车不知死活为第三转折,摩托车主惊慌与埋怨为第四转折,迟到为第五转折,同桌痛说跑步遭遇为第六转折,第二天继续骑快车为第七转折,转弯减速躲过中巴车为第八转折。一折紧接一折,使读者始终处于一种张弛状态中。可见本文已具备一定的兴波澜生变化的魅力。
2、病文升格。
开心果
故事是从初二那年开始发生的。
语文网中网
www.xiexiebang.com
期中考试考砸了,我的名次(排名)第一次从三甲内跌出十名开外,我忍不住流下了悲伤的泪水。美来劝慰我,我挣脱了,我知道美的脾气,她可以对着你啰嗦一整天,直到你破啼为笑为止。(跑到操场的一角继续着我的悲哀。美却不依不饶地跟上,一边喋喋不休地说着她的那套大道理,一边整理着我那被风吹乱的头发。)①
天知道我与美两个性格完全相反的女孩(怎么/竟)会成为一对好朋友。我承认,我这个人悲观、多愁善感;美却是个乐天派,整天疯疯癫癫(嘻嘻哈哈),仿佛这个世界是为她而设计的,什么都如她的意,什么都让她觉得幸福。②
“不就是一次期中考吗?有什么了不起的。这次不行下回再来嘛。说不定给你一个小小的挫折还是好事呢,让你多一份体验。老拿前三名有什么意思。”美不断地劝我,我也知道自己太过小器,辜负了美的一片好心。但是考场失利的阴影始终缭绕在心头,挥之不去。
美突然掰过我的身子,手指着(不远处的)一簇野花。“云,你看,多美的一簇鲜花。”(没等我反应过来,美便硬拉着我向那簇鲜花跑去。)③
咦,那一朵真奇怪,花色灰灰的,与周围的一片金黄色显得很不协调。它像我一样,不属于这个整体。对这一簇小黄花来说,它是多余的,它不该长在这里。
我麻木地伸出手,想摘下这一朵,好像它早日解脱„„(突然,花丛中飞出一只黄蜂,在我的手背上狠狠地刺了一下,我看得到那尾刺留在了我粉嫩的皮肤里。美急忙过来帮我拔刺。其实,蜂儿并没有太刺痛我,只是我想到自己竟如此倒霉,便不由得又流下了眼泪。)④
“哎呀,我的娇小姐,(一只小黄蜂就把你搞得哭哭啼啼的,)你也太林黛玉了吧,这里可没有让你吟诗葬花的地方。高兴一点吧,(你想想,假如这根刺不是扎在手指上,而是扎在眼睛里,会怎样?)”美总是这样,无论碰上怎样不开心的事,她都有理由开颜(一概往好的方向想)。有一次我开玩笑地问她:“美,你的祖宗是不是阿Q?要不你的精神胜利法为什么运用得这样纯熟。”美一点也不生气,反而反击一句:“如果我的祖宗是阿Q,那你的祖宗一定是杞人。”“你什么意思?”“老想着天会掉下来。”
美就是一颗可以医治忧郁症的开心果,被她这么七说八说的一通搅,我的心又恢复了平静。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过去,渐渐地我发现自己已经被美同化了,笑神经开始发达,泪腺开始萎缩,年轻的活力在我的周身流动。黑夜我看到的不只是黑影,还有满天的星星;雨天我看到的不只是满地的烂泥,还有五颜六色的彩虹。我觉得自己也慢慢地变成了一颗开心果。
后来,我参加了校合唱团,再后来,我当上了电视台的业余主持人,再后来我在期末考试中坐上了第一把交椅,再再再后来„„
说明:
“我知道美的脾气,她可以对着你啰嗦一整天,直到你破啼为笑为止。”这一句属于概括叙
语文网中网
www.xiexiebang.com 述,显得抽象,不能形成波澜。
④处原文缺乏波折,又不能为下文提供必要的铺垫,所以增加一个细节。
拓展训练一
用总结的兴波澜的方法,给下面的几个片段各续一个精彩的结尾,并指出你用了哪一种兴波澜的方法。
1、背箱子
新学期伊始,我们高年级学生去车站迎接新同学。我见一小女生站在一个大箱子旁不知所措,便主动上前帮她提起箱子。不料箱子似乎重逾千斤,我又不好意思放下箱子,只好勉力支撑。才走了几步,那女生便对我说:„„
【原作结尾】“背不动就滚吧!”我一听此言,登时怒从心头起,放下箱子,怒视着她。那女生愣了几秒钟,才满脸通红地指着箱子的底部对我说:“我指的是轮子。”
【评析】“我”怒从心起,是因为事出意外,没有想到小女生居然这么“不领情还骂人!”。这种意外,源于“滚”字既可指人,也可指轮子,人物“我”误会了小女生的话。学生运用兴波澜的方法进行续写训练:
【学生活动】给《背箱子》续写结尾;然后交流,其他同学评价。
【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总结的兴波澜的方法给故事续写情节,从中训练想象、求异思维,提高写出事件波澜的能力;并引导学生在评价作品中进一步认识到事物本身的复杂性是叙事波澜的源泉,培养学生辩证看待复杂事物的意识,正确认识和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事物。
2、用总结的兴波澜的方法给《愚人节》续写结尾;然后交流,其他同学评价
愚人节
愚人节那日,进得教室,心中忽灵机一动,俯首对C低语:“有你的挂号信。”C听后朝传达室飞奔而去。看到其忙态,我站在窗口忍俊不禁。又恐C归来发怒,备好一大堆解释。„„
【原作结尾】谁知C面带春风,手中果持一封挂号信,且笑指我道:“你呀你呀,眼睛不好,只看到我的挂号却忘了你的。”听罢极扫兴,只有悻悻奔下楼去取自己的挂号。谁知到传达室一查,非但没挂号影子,反遭管理员一阵讥讽。怒上心头,发上竖,回首一望,C正站于教室门口窃笑。大悟,以手击额,无奈苦笑道:“今日愚人节!”
语文网中网
www.xiexiebang.com 【设计意图】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容易激发学生的认同感。而且要加强小组交流对话,让每个同学的创造才能都能得以施展,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课堂效果】从活动结果来看,学生情绪高昂,参与意识高涨,讨论热烈,发言积极,效果明显。
3、用总结的兴波澜的方法给《尴尬瞬间 》续写结尾;然后交流,其他同学评价
尴尬瞬间
我对已搬来一星期却仍不识“庐山真面目”的邻居很是好奇,总想一睹“芳容”。终于有一天,隔壁传来开门的声音。机不可失,赶忙打开门一看,哇,好一位秀发披肩清纯美丽的现代淑女!当我正上上下下“饱餐秀色”时,一声河东狮吼:“见鬼,瞅什么瞅,没见过人哪?”唬得我心里直发毛,灰溜溜地关了门。
一天,我正要下楼,楼下传来了脚步声。糟糕,“见鬼”来了,真是冤家路窄。无奈,只好昂首阔步视而不见,下楼梯如履平地,一脚踏了三个台阶,结果可想而知——让“见鬼”笑了个够。而由于自己“光荣负伤”在床上趴了好几日,恨恨发誓与“见鬼”势不两立。
几天后,忽有人敲门,一看,是“见鬼”,“你的腿怎么样了?”满脸灿烂的笑容和关切的神情让我如坠千里迷雾,又受宠若惊。“没,没事儿。” “„„” 啊?!
【原作结尾】“那你可以帮我抬煤气罐吗?”
【教学设想】创设情境,让学生尝试续写情节的波澜。这个题目有点难度,可以采用小组交流方式,让学生充分对话,然后请学生代表发言,让学生适时给予点评。
【综合评价】教师结合学生的续写进行有的放矢的点拨,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给予不同程度地肯定、表扬和鼓励。
课后训练题:
生活中经常会发生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事,请讲述一件亲历或耳闻目睹过的怪事,题目自拟,700字左右,要求所写事件本身具有曲折性。
第二篇:《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教案
《写事要有点波澜》教案
【教学目的】
1、领会什么是波澜。
2、品味波澜的艺术效果。
3、了解兴波澜生变化的技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位老太太做寿,她的子孙请来唐伯虎为她题诗。全家大小及亲朋好友争着来看。唐伯虎挥笔写下:这个婆娘不是人(举座皆惊),九天仙女下凡尘(喝彩),儿孙个个都是贼(惊怒),偷得寿桃献至亲(拍手叫好)。
短短四句,跌宕生姿,起起伏伏,吊足胃口。这就叫做──事件的波澜。
二、教师提示
1、什么是写出事件的波澜?
写出事件的波澜就是写出事件的曲折变化。
2、为什么要写出事件的波澜?
⑴ 客观事物本身就是起伏变化的,只有写出了事件的波澜才能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客观性)
⑵ “文若看山不喜平”,只有写出了事件的波澜才能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阅读心理)
3、怎么样才能写出事物的波澜?
⑴ 善于选择本身就曲折复杂的事件来写。(前提)
⑵ 运用使叙事曲折的技巧:
① 情节突转法:
先请大家看一个故事:
成绩
期中考之后,数学老师要公布成绩。他说:“九十分以上和八十分以上的人数一样多:八十分以上和七十分以上的人数也一样多”话一说完,全班一阵欢呼,一位同学追问道:“那么,不及格的人数呢???”
老师不疾不徐地回答:“不及格的人数和全班的人数一样多。”
这个故事就运用了情节突转法。情节突转法是指记叙事件时,顺着一个方向铺陈渲染,把读者的注意力和情感愿望吸引到这个方向发展的一种可能性上去,层层推向高潮;达到顶点时,笔锋陡然一转,通过另一种结局的突然揭晓,掀起波澜。
② 设置悬念法:设置悬念法就是设置一个个悬而未决的矛盾,使情节回旋推进,给人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例:
只借一美元
一位富豪走进一家银行,来到贷款部前,举止得体地坐下来。
“先生,您有什么事需要我们服务吗?”贷款部经理一边打量着来者,一边热情地问道。
“我想借点钱!”富豪回答。
“可以,您想借多少呢?”
“一美元。”
“一美元?只借一美元?”贷款部经理惊诧地看着他。
“是的,我只需要借一美元。可以吗?”
“当然,只要有担保,借多少都是可以的。”经理彬彬有礼地说。
(续写,尽量实现情节的突转。)
“好吧。”那人从皮包里取出一沓股票、债券放在桌上:“这些票据做担保可以吗?”
经理清点之后说:“先生,总共50万美元,做担保足够了。不过……先生,您真的只借一美元吗?”
“是的。”富豪不动声色地回答。
经理干脆地说:“好吧,请办理手续。年息6%,只要您付出6%的利息,一年后我们便把这50万美元的股票、债券都还给您。”
“谢谢!”富豪办完手续后,从容离去。
一直在一旁观望的银行行长怎么也不明白,一个拥有50万美元的人,怎么会跑到银行来借一美元呢?于是,他追了上去,大惑不解地问这位富豪:“对不起,先生,我想问您一个问题。这实在弄不懂,您拥有50万美元的家当,为什么还要借一美元呢?”
“好吧,我可以把实情告诉你,我到这里来办事,需要一段时间,随身携带这些有价票据很不安全。这曾到过几家金库,想租他们的保险箱,但租金都很昂贵。我知道贵行的保安很好,所以就将这些票据以担保的形式寄存在贵行。况且借款利息很便宜,一年只要支付6美分……”
行长恍然大悟:有头脑又有金钱的人是幸运的,他们能用头脑支配金钱;而只有金钱没有头脑的人则是不幸的,因为他们的头脑被金钱所支配。
经商斗智,善谋者胜。
③ 铺陈误会法:
例:
新学期伊始,我们高年级学生去车站迎接新同学。我见一小女生站在一个大箱子旁不知所措,便主动上前帮她提起箱子。不料箱子似乎重逾千斤,我又不好意思放下箱子,只好勉力支撑。
才走了几步,那女生便对我说:“……”
请续写:
新学期伊始,我们高年级学生去车站迎接新同学。我见一小女生站在一个大箱子旁不知所措,便主动上前帮她提起箱子。不料箱子似乎重逾千斤,我又不好意思放下箱子,只好勉力支撑。
才走了几步,那女生便对我说:“背不动就滚吧!”
我一听此言,登时怒从心头起,放下箱子,怒视着她。那女生愣了几秒钟,才满脸通红地指着箱子的底部对我说:“我指的是轮子。”
讨论:事情的波澜因何而起?(误会)
“误会”源于人与人之间的错误理解。这种错误理解使得人物之间的对话、行动、感情等等都朝着意外的方向发展,从而掀起事件的波澜。应该说,误会的产生大多是出于偶然,但如果能用偶然的误会来表现某些必然的事物,往往会有非常好的效果。
例文:
地球仪为什么是歪的
督学到学校视察,见教室里有个地球仪,就问学生甲:“你说说看,这地球仪为什么会倾斜23.5度呢?”
学生甲惶恐地答:“不是我弄歪的。”
督学摇摇头,转问学生乙。学生乙双手一摊,说:“您也看见,我是刚刚才进来的。”
督学疑惑地询问老师,老师抱歉地说:“不能怪他们,这地球仪买回来时就这样了。”
督学脸色愈来愈难看。这时,校长赶紧解释:“学校经费有限,这是在地摊上买的。”
通过铺陈误会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人物的不学无术。
④ 抑扬交错法:
例:
求职始末
大学毕业才两年的舒平下岗了。
为了生活,舒平不得不四处奔波,终于一家有朋友的公司答应他去应聘。在复试时,他与一位业务经理因意见上的分歧而发生了争执,他那桀骜的个性使他的言语犀利而偏激,令经理十分尴尬,结果他落榜了。
舒平连遭重创,心灰意冷。想到年迈的父母正巴巴地盼着享儿子的福,想到相恋两年的女友因自己境况不佳而常闹分手,想到自己才华横溢而无处施展,他绝望了,踏上了一条不归路……
恰到此时,那家公司的朋友找到他,将他从死神身边拽了回来,同时带给他一张一聘请书。原来那位经理经过冷静的思考,认为舒平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决定高薪聘用他。舒平躺在病床上,通过电话与家人分享自己的喜悦。
第三周星期一,舒平早早地来到公司门前,却见一张通告赫然映入眼帘:“鉴于舒平先生心理承受能力太差,本公司决定予以解聘……”
(出示一组由情节组接的图片。)
例:
威胁(欲抑先扬法)[俄]契诃夫
有一个贵族老爷的马被盗了。第二天他在所有的报纸上都刊登了这样一个声明:“如果不把马还给我,那末我就要采取我父亲在这种情况下采取过的非常措施。”威胁生效了。小偷不知道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不过他想着可能是某种特别可怕的惩罚,很害怕,于是偷偷地把马送还了?能有这样的结局,贵族老爷很高兴。他向朋友们说,他很幸运,因为不须要步父亲的后尘了。
“可是,请问你父亲是怎么做的?”朋友们问他。
“你们想知道我父亲是怎么做的么?好吧,我告诉你们……有一次他住旅店时,马被偷走,他就把马肚带套在脖子上,背着马鞍走回家了。如果小偷不是这样善良和客气的话,我发誓,我一定要照父亲那种做法去做!”
三、例文
钥匙
我转学时间不长,已经感到压力了。这里的同学都很注重成绩:学得好的受人尊敬,相反,就抬不起头来。我很努力,语文不错,可数学成绩却比较差。我很着急。
眼看就要期末考试了。班主任老师让我请同桌、班上数学最棒的同学帮助我复习。她的语文不怎么好,我们俩正可以互相帮助。我跟同学们还不太熟,可对她印象挺深。她白白净净,很文雅。她有个习惯──爱笑,笑得厉害了,就要流泪,尤其是听我说笑话的时候。
放了学,我马上把老师的意思告诉她。她听了,微微一笑,低头想了想。“行啊,不过,这两天我的事挺多……”
“那,怎么办呢?要复习也就在这两天了。”我不想让她为难。听说她考试前总要列一个详尽的复习提纲,我就说:
“这样吧,先借给我你整理的复习提纲吧,我明天就还你。”一边把我整理的语文复习要点给了她。
“行啊,”她笑着接过我的《要点》,“可我把提纲放在家里了。你看……”
“没关系,我跟你取一趟吧。”
“我家可远呢!”
“不怕,我有月票。”
“那……好吧。”
我们上车了。大概是两个人就伴儿的缘故吧,说说笑笑的就到了。估计不过是五六站的路。
这里是一片新建的住宅区,一栋栋高大的楼房挺立着,真神气。我忍不住问:“你家在哪栋楼?”
她朝前边示意了一下,我顺着看过去,有好几栋呢,“到底是哪个呀?”
“嗯,从这儿数,第四栋。”那是一栋六层大楼,楼身略带粉红色,“真好看。你住几层?”
她又微微一笑。“你猜猜?”
“一层?……二层?……嗯,四层?……怎么还不对呀?”
“六层。”她说。
“那,是哪扇窗子?”我望着六层上的那些窗户,“是那扇摆着花的吗?”她笑着摇摇头,“是那扇开着玻璃窗的吗?”她还是摇头。“哦,我知道了,是那扇挂着黄色窗纱的吧!“她含笑默认了。
我高兴地说:“多漂亮的黄色呀!是你自己选的吧?”
“嗯,不过,那种颜色叫鹅黄,是黄色里很淡雅的一种。”
哦,原来一种颜色还分好多样哪。看看那窗纱,又看看她,我不禁拉着她的手,上楼──倒像我是主人了。
我们说笑着上了六楼,到了左边的门前,她停下了,打开书包找什么东西。
我问:“怎么啦?”
她又翻了翻书包后面的 夹层,终于抬起头来,苦笑着说:“真对不起,我忘带钥匙了。”
我真有点失望,要走;可一想她得等她家人下班回来才能进去,一定很寂寞,就想陪她一会儿。她半急半笑着让我走,我不肯。
我忽然想起个笑话来,就讲给她听:四个旅客赶了很多的路,好不容易回到旅社,可是电梯坏了。只得一层一层地爬。她们住在第四十层。为了减轻疲劳,规定每人讲一个故事。等轮到最后一个人讲了,他们也上到了第四十层。大家就要这个人讲一个最简短而又最悲伤的故事。那人把眼一瞪说:“我把咱们房门钥匙落在楼下的汽车里了。”
她听了,捂着嘴咯咯地笑了起来。不一会儿,就流眼泪了。她赶快从兜儿里掏出手绢儿──“当啷”,一个发亮的东西蹦出来,掉在地上。天色暗了,那个东西却更刺眼。她愣着,刚才那一丝笑纹却僵在嘴角上。
愣了好久,我俯下身去,捏起那枚发亮的东西,放进她有些颤抖的手上。她开了门,刚跨进去,“咔”,猛地把门碰上了。我呆呆地站着,泪水一下子涌了出来……
这篇文章情节很完整也很曲折。文章刻画的“她”是“班上数学最棒的”,但心地狭窄,唯恐人家超过自己,因此当“我”向她借复习提纲时,她先以“我把提纲放在家里了”、“我家远着呢”作托辞,最后竟以“忘带钥匙”来假托,不肯借。情节屡次转折,较能吸引读者:
1、文章用“情节突转法”来构思情节,钥匙的出现是文章的高潮所在,在结构上形成了奇峰突起、江河陡转之势,它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2、用伏笔和照应的手法写她的“笑”和“流泪”,这是显示作品内容的连续性、完整性的重要手段,也是使行文曲折的有效方法。
3、在高潮来临前,作者不惜笔墨、不厌其烦地描写问楼、认房、上楼、讲笑话等内容,为情节的高潮蓄势,不断强化读者的期待心理,使矛盾爆发情节突转时具有飞瀑流泉从天降的艺术效果,造成读者心灵的强烈震撼。
4、运用了误会法。文章中的“我”对她的屡次托辞,不仅不生疑,反而信以为真,使情节步步发展,层层铺垫,引人入胜。
四、升格
1、待升格作文:
拐角处的眼神
我在篮球场上摔伤了膝盖,回家途中正好遇上下班的老爸,“带我回去吧,我实在痛得走不动了!”
老爸先是惊讶地看着我的伤口,盯了几秒,皱了皱眉说:“这点小伤算什么,要打球就得付出代价,自己走回家!”
我以为那只是一句玩笑,很自觉的往车上坐。不料老爸把我推开,自顾自地,飞快地骑走了,远远抛下一句话:
“自己走回家!”
“自己走回家?”我心里又是气愤又是委屈,“虎毒还不食子呢!我──不走了。”不过一想,万一不马上清洗,伤口发炎怎么办?苦的还不是自己,干嘛和自己过不去呢!于是我憋了一肚子的气一瘸一拐往家走。
然而就在几分钟后,我便在马路的拐角处又看到了老爸的身影,那臃肿的显得笨拙的身影,那习惯性皱着眉的脸,还有那双正盯着我的充满关爱的眼睛……在马路的拐角处,在与我对视的那一刹那,他立刻转过身,跨上自行车消失在人群中,再也没有回头。但我还是认出了那眼神,我再熟悉不过的眼神。顿时一种十分奇妙的感觉流遍了全身。我想起了他曾对我说过:“人生的路很长,父母不可能一辈子都牵着你走,自己学走路时难免要摔交,但是你从哪里摔
倒了就要从哪里爬起来,有麻烦也要学着自己解决,不能总是依赖父母。”
这时,我开始觉得伤口已不那么疼了。爸爸在看我伤口时的那种惊讶的神情和随后的那个习惯性的皱眉,都是我所熟悉的,然而他在拐角处的那个眼神我更感到熟悉。
一肚子的气消了,顿时觉得浑身轻松。在路上我这负伤的人是那么抢眼,有好心人说,“小兄弟,不要紧吧。”“要不要我送你回家?”都被我用老爸的“名言”婉言谢绝了,“我能行,我能自己走回家!”
2、升格意见:
《拐角处的眼神》不能说文笔有多美,但是作者用朴素平实的语言叙述了父亲在我“受伤”以后的行为态度,较好地表现了父爱的那一份深沉和独特,情节也有一定的起伏变化。不过,同学们仔细读读,会发现文中尚有须作修改,方能更好地写出事件的波澜。比如:
文章开头可用“因果倒叙法”设置悬念,由父亲在拐角处的独特眼神来引出一段父子之情,使读者看了开头就产生一种悬想和期待。
文中还可以增加一些照应,如文中“我”在拐角处看到老爸的身影后,会怎么想?为什么会有一种暖流流遍全身的感觉?交待老爸“特别”的行动及其所蕴含的感情,同时写出“我”的感情的变化,这也能使文章产生波澜。
结尾可用情节突转法,写父亲为我准备疗伤药品等细节凸现父爱,使情节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强化父爱的深沉和浓烈。
原文内容比较单薄,可以用断续法在文中穿插一件凸现父爱的童年往事。文字不要太长,但是对表现父爱能起补充烘托的作用。可用“眼神”串联穿插的文字,使行文细密严谨摇曳多姿。
3、升格后作文:
拐角处的眼神
那臃肿的显得笨拙的身影,那习惯性皱着眉的脸,还有那双正盯着我的充满关爱的眼睛……在马路的拐角处,在与我对视的那一刹那,他立刻转过身,跨上自行车消失在人群中,再也没有回头。但我还是认出了那眼神,我再熟悉不过的眼神。顿时一种十分奇妙的感觉流遍了全身……
几分钟前,我在篮球场上摔伤了膝盖,回家途中正好遇上下班的老爸,“带我回去吧,我实在痛得走不动了!”
老爸先是惊讶地看着我的伤口,盯了几秒,皱了皱眉说:“这点小伤算什么,要打球就得付出代价,自己走回家!”
我以为那只是一句玩笑,很自觉的往车上坐。不料老爸把我推开,自顾自地,飞快地骑走了,远远抛下一句话:“自己走回家!”
我是父母的宠儿,我一直是这么认为的。但我从来没有想到,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爸爸居然冷漠地抛下了我。我看着他远去的背影,又看了看自己血肉模糊的膝盖,一阵凉风吹过又是一阵钻心的疼痛……
“自己走回家?”我心里又是气愤又是委屈,“虎毒还不食子呢!我──不走了。”不过一想,万一不马上清洗,伤口发炎怎么办?苦的还不是自己,干嘛和自己过不去呢!于是我憋了一肚子的气一瘸一拐往家走。
然而就在几分钟后,我便在马路的拐角处又看到了老爸的身影……
飞快骑走的老爸其实并没有骑出多远,离我不远的某个角落,他用他的眼神守护着我,就因为老爸在拐角处的那个眼神,我似乎立刻明白了先前老爸那句话中的另一层意义,明白了他那一份深藏的爱。我也想起了他曾对我说过:“人生的路很长,父母不可能一辈子都牵着你走,自己学走路时难免要摔交,但是你从哪里摔
倒了就要从哪里爬起来,有麻烦也要学着自己解决,不能总是依赖父母。”
这时,我开始觉得伤口已不那么疼了。爸爸在看我伤口时的那种惊讶的神情和随后的那个习惯性的皱眉,都是我所熟悉的,然而他在拐角处的那个眼神我更感到熟悉。那眼神牵起了一串往事。
小学三年级时我刚学游泳,老爸把连狗刨都没练熟的我往深水区一扔,任由我“自生自灭”,当我在水中“挣扎”的时候,我无意中看到他的眼神,充满希望和关爱地追随着我。当他把我从水中拖出来时,他又是帮我捶背又是哄我说为我买好吃的。我当时只知道害怕的哭,然后是傻傻地笑,现在想起来又是另一番滋味。
这样想着,一肚子的气也消了,顿时觉得浑身轻松。在路上我这负伤的人是那么抢眼,有好心人说,“小兄弟,不要紧吧。”“要不要我送你回家?”都被我用老爸的“名言”婉言谢绝了,“我能行,我能自己走回家!”
推开大门,我一眼便看见了桌上的二个棕色小瓶──一瓶是双氧水,一瓶是紫药水。书房里,只看到老爸一个背影──他正在看报。他的肩膀似乎是动了一下,但还是没有起来:“自己擦药吧。
五、应注意避免的问题
1、将事件描写得繁复曲折,但与突出的中心关系不大,人徒使文字冗长拖沓。
2、情节的构思老套,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事件的走向,达不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3、为了叙事曲折而穿凿附会,破绽百出。
六、布置作业
1、迷失的小孩:
小孩一个人在大街上玩,不知不觉迷失了方向,怎么也找不到家,便大声哭起来。警察过来说:“好孩子,你哭什么,回家去吧!”小女孩哭着说:“我迷路了,找不到家。”
“你家在什么地方?”“在楼上。”“你爸爸叫什么?”“亲爱的!”“你妈妈叫什么?”“宝贝!”“你家里还有谁?”“还有我。”“你叫什么?”“我叫乖乖!”
警察怎样才能将这位小女孩送回家,请展开想象,以“送迷失的女孩回家”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事性文章。
要求:
⑴ 故事要有波澜;
⑵ 情节合情合理;
⑶ 以给出文段为文章的开头。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都希望能得到别人的肯定,而来自他人的一句普普通通的喝彩,也将给我们的生活注入鲜活的美丽,有时甚至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请以“喝彩”为话题,写一篇记事性文章。
要求:
⑴ 题目自拟。
⑵ 不少于800字。
⑶ 要有波澜。
第三篇:《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作文教学设计
《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作文教学
设计
1课时。
一、入门篇──激兴趣
唐伯虎的故事导入。
一位老太太做寿,她的子孙请来唐伯虎为她题诗。全家大小及亲朋好友争着来看。唐伯虎挥笔写下:这个婆娘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儿孙个个都是贼,偷得寿桃献至亲。短短四句,跌宕生姿,起起伏伏,吊足胃口。的确,一池春水,风平浪静,纵然有人认为有宁静柔和之美,但“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水面的荡漾、荷花的摇曳、游鱼的沉浮则会给人更多的联想和感受。那么如何让平静的水面波澜起伏,一波三折呢?“文似看山不喜平”,中国的传统章回小说中人物命运,忽而山穷水尽,忽而柳暗花明;内容忽而金戈铁马,忽而风花雪月。引得读者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忽悲忽喜。人们把这种起伏变化用一种形象化的比喻叫做“波澜”。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知识篇──明原委
1.什么是写出事件的波澜
明确:写出事件的波澜就是写出事件的曲折变化。
2.为什么要写出事件的波澜
①客观事物本身就是起伏变化的,只有写出了事件的波澜才能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②“文似看山不喜平”,只有写出了事件的波澜才能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三、技法篇──晓方法
中心话题:怎么样才能写出事件的波澜呢?
1.善于选择本身就曲折复杂的事件来写。
2.文章的波澜也取决于写文章的技巧。
①情节突转法
成绩
期中考之后,数学老师要公布成绩。他说:“九十分以上和八十分以上的人数一样多:八十分以上和七十分以上的人数也一样多”话一说完,全班一阵欢呼,一位同学追问道:“那么,不及格的人数呢”
老师不疾不徐地回答:“不及格的人数和全班的人数一样多。”
阅后请甲组学生概括本技法要素,并点评该技法在这则材料运用中的好处。
②设置悬念法
只借一美元
一位富豪走进一家银行,来到贷款部前,举止得体地坐下来。
“先生,您有什么事需要我们服务吗?”贷款部经理一边打量着来者,一边热情地问道。
“我想借点钱!”富豪回答。
“可以,您想借多少呢?”
“一美元。”
“一美元?只借一美元?”贷款部经理惊诧地看着他。
“是的,我只需要借一美元。可以吗?”
“当然,只要有担保,借多少都是可以的。”经理彬彬有礼地说。
“好吧。”那人从皮包里取出一沓股票、债券放在桌上:“这些票据做担保可以吗?”
经理清点之后说:“先生,总共50万美元,做担保足够了。不过……先生,您真的只借一美元吗?”
“是的。”富豪不动声色地回答。
经理干脆地说:“好吧,请办理手续。年息6%,只要您付出6%的利息,一年后我们便把这50万美元的股票、债券都还给您。”
“谢谢!”富豪办完手续后,从容离去。
一直在一旁观望的银行行长怎么也不明白,一个拥有50万美元的人,怎么会跑到银行来借一美元呢?于是,他追了上去,大惑不解地问这位富豪:“对不起,先生,我想问您一个问题。这实在弄不懂,您拥有50万美元的家当,为什么还要借一美元呢?”
“好吧,我可以把实情告诉你,我到这里来办事,需要一段时间,随身携带这些有价票据很不安全。这曾到过几家金库,想租他们的保险箱,但租金都很昂贵。我知道贵行的保安很好,所以就将这些票据以担保的形式寄存在贵行。况且借款利息很便宜,一年只要支付6美分……”
行长恍然大悟:有头脑又有金钱的人是幸运的,他们能用头脑支配金钱;而只有金钱没有头脑的人则是不幸的,因为他们的头脑被金钱所支配。
经商斗智,善谋者胜。
请学生展示续写的结尾,分组评点优劣,并由乙组学生总结概括本技法要素,点评该技法在这篇文章中运用的好处。
③铺陈误会法
新学期伊始,我们高年级学生去车站迎接新同学。我见一小女生站在一个大箱子旁不知所措,便主动上前帮她提起箱子。不料箱子似乎重逾千斤,我又不好意思放下箱子,只好勉力支撑。
才走了几步,那女生便对我说:“……”
……
才走了几步,那女生便对我说:“背不动就滚吧!”
我一听此言,登时怒从心头起,放下箱子,怒视着她。那女生愣了几秒钟,才满脸通红地指着箱子的底部对我说:“我指的是轮子。”
请学生展示续写的结尾,分组评点优劣。
讨论:事情的波澜因何而起?
然后由丙组学生总结概括本技法要素,点评该技法在这则材料中运用的好处。
④意料之外与情理之中
先发制人
赵文辉
那条胡同太长了,而且没有路灯。
凌晨两点,我和两个女同事从报社值班回来。到胡同口,我从一个同事的车上跳下来,两个女同事问要不要送我一程,我笑了:一个大老爷们儿,叫你俩给我当保镖,明天传到报社,大家还不笑得在地上打滚儿。两个女同事摁一下电动车的小喇叭去了。
一踏进那片黑暗,我的身上马上起了一层鸡皮疙瘩,步子走得踢踢踏踏,很有些虚张声势。突然,前面也踢踢踏踏过来一个黑影。我的汗毛仿佛立了起来,前几天,家属院一个女同志就在这里被一根铁棍砸晕,坤包被抢了去。我的脚步迟疑起来,两只拳头攥得紧紧的,与黑影擦肩而过的时候,心快跳到嗓子眼了。好,好,没有一根棍子砸过来,我仿佛死里逃生一样,疾步往家赶。那个黑影也匆匆而去。突然,我又收住了脚步。前面一片黑暗,长长的胡同,凶险无限,会不会还有一个埋伏在前面,给我来个前后夹击。不行,与其中埋伏,还不如现在就转回身,冲到胡同口,那里灯光闪烁,行人不断。我一回头,见那个黑影也收住了脚步。妈的,真是前后夹击。这时我的脚碰到了一块砖头,一弯腰,我把砖头攥到了手中,丁点儿犹豫都没有,转身朝黑影而去。
黑影也朝我而来。我屏住了呼吸,气沉丹田,准备出击。我甚至想起了刚看过的电视剧《亮剑》里面主角李云龙的一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先制服这一个再说。在和黑影交臂而过的时候,我突然抡起了手中的半截砖头,朝黑影劈面砸去。谁知黑影在我举手的同时,也举起了手中的砖头。我们两个人一起倒在地上,失去了知觉。
……
亲爱的同学,请你扛起健康情感的大旗,启动思维的马达,加足创意的马力,为这篇小小说续写一个结局吧!
在医院铺了白单子的病床上,我和黑影头上都缠满了纱布,好像刚从战场上拼完刺刀回来。我说:“嘿,你那一砖拍得真准呀!”
黑影笑了:“你也不简单呀,我缝了7针。”
闻讯而来的警察口供录了一半不录了,一把撕了,说:“这事你们自己商量着解决吧。”
我和黑影冲警察直抱拳:“放心,我们上下楼做邻居做了8年,没红过一次脸,这事还不好解决?”
请学生展示续写的结尾,分组评点优劣,并由丁组学生总结概括本技法要素,点评该技法在这篇文章中运用的好处。
⑤抑扬交错法。
⑥设计巧合法。
⑦欲擒故纵法。
⑧伏笔照应法。
四、实战篇──懂运用
1.请以下面一段话为开头,续写一篇小小说,字数不限,要求写出波澜。可以用上面提到的方法,也可以自创新的方法。
天蒙蒙亮,雨淅淅沥沥的下着,张师傅下夜班回家。在路上,他发现了一个昏迷不醒的老人……
2.自由命题写一篇小小说。要求:设置巧妙的情节,表达一个较深的主题。
第四篇:《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作文教学设计
《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作文教学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中学 2,学科: 3,课时:2 4,学生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了解什么是波澜和了解并掌握一些兴波澜生变化的方法(2)、写出课后5个作文习题的联系
【教学目标】
1、领会什么是波澜。
2、了解并掌握一些兴波澜生变化的方法
3、让学生体会并有意识地在叙事时掺入抒情和议论。【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兴波澜常用的方法。
【 教学难点】运用常用使文章兴波澜的方法来叙事写作。
【 教学准备】师生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电脑百度搜索引擎。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波澜的知识和技巧》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和材料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关于曲折美的视频,课堂放给学生观看,加深印象。通过百度在网上搜索一些关于写文章讲究的兴波澜生变化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做成PPT课堂给同学们演示,给学生了解曲折多变在视觉上的直观感受。
【 课
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多媒体电脑屏幕上演示黄河九十八弯曲的图画)增强学生的形象感,使同学们形成波澜的直观感。黄河的流向荡回曲折,才给人以跌宕生姿丰富感和真实感,避免了平直呆板的审美疲劳。写文章也是如此。
2、一位老太太做寿,她的子孙请来唐伯虎为她题诗。全家大小及亲朋好友争着来看。唐伯虎挥笔写下:这个婆娘不是人(举座皆惊),九天仙女下凡尘(喝彩),儿孙个个都是贼(惊怒),偷得寿桃献至亲(拍手叫好)。短短四句,跌宕生姿,起起伏伏,吊足胃口。这就叫做(多媒体电脑屏幕上展示)──事件的波澜。
二、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百度搜索进行问题探讨:(教师介绍查找方法,学生合作上网查找有关波澜的资料。)通过上网查找资料,你对兴波澜生变化了解了多少?
学生通过百度搜索查找概念资料后教师进行归纳: 1、什么是写出事件的波澜?
写出事件的波澜就是写出事件的曲折变化。2、为什么要写出事件的波澜? ⑴ 客观事物本身就是起伏变化的,只有写出了事件的波澜才能准确地反映客观
事物。(客观性)
⑵ “文若看山不喜平”,只有写出了事件的波澜才能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阅读心理)
3、怎么样才能写出事物的波澜?
⑴ 善于选择本身就曲折复杂的事件来写。(前提)
⑵ 运用使叙事曲折的技巧:并介绍常用使文章兴波澜的技巧
明确:悬念 抑扬、意外、对比、巧合、、意识流动。
三、多媒体电脑呈现例文
钥匙
我转学时间不长,已经感到压力了。这里的同学都很注重成绩:学得好的受人尊敬,相反,就抬不起头来。我很努力,语文不错,可数学成绩却比较差。我很着急。
眼看就要期末考试了。班主任老师让我请同桌、班上数学最棒的同学帮助我复习。她的语文不怎么好,我们俩正可以互相帮助。我跟同学们还不太熟,可对她印象挺深。她白白净净,很文雅。她有个习惯──爱笑,笑得厉害了,就要流泪,尤其是听我说笑话的时候。
放了学,我马上把老师的意思告诉她。她听了,微微一笑,低头想了想。“行啊,不过,这两天我的事挺多……”
“那,怎么办呢?要复习也就在这两天了。”我不想让她为难。听说她考试前总要列一个详尽的复习提纲,我就说:
“这样吧,先借给我你整理的复习提纲吧,我明天就还你。”一边把我整理的语文复习要点给了她。“行啊,”她笑着接过我的《要点》,“可我把提纲放在家里了。你看……” “没关系,我跟你取一趟吧。” “我家可远呢!” “不怕,我有月票。” “那……好吧。”
我们上车了。大概是两个人就伴儿的缘故吧,说说笑笑的就到了。估计不过是五六站的路。
这里是一片新建的住宅区,一栋栋高大的楼房挺立着,真神气。我忍不住问:“你家在哪栋楼?”
她朝前边示意了一下,我顺着看过去,有好几栋呢,“到底是哪个呀?” “嗯,从这儿数,第四栋。”那是一栋六层大楼,楼身略带粉红色,“真好看。你住几层?”
她又微微一笑。“你猜猜?”
“一层?……二层?……嗯,四层?……怎么还不对呀?” “六层。”她说。
“那,是哪扇窗子?”我望着六层上的那些窗户,“是那扇摆着花的吗?”她笑着摇摇头。
“是那扇开着玻璃窗的吗?”她还是摇头。“哦,我知道了,是那扇挂着黄色窗纱的吧!“她含笑默认了。我高兴地说:“多漂亮的黄色呀!是你自己选的吧?” “嗯,不过,那种颜色叫鹅黄,是黄色里很淡雅的一种。”
哦,原来一种颜色还分好多样哪。看看那窗纱,又看看她,我不禁拉着她的手,上楼──倒像我是主人了。
我们说笑着上了六楼,到了左边的门前,她停下了,打开书包找什么东西。我问:“怎么啦?”
她又翻了翻书包后面的 夹层,终于抬起头来,苦笑着说:“真对不起,我忘带钥匙了。”
我真有点失望,要走;可一想她得等她家人下班回来才能进去,一定很寂寞,就想陪她一会儿。她半急半笑着让我走,我不肯。
我忽然想起个笑话来,就讲给她听:四个旅客赶了很多的路,好不容易回到旅社,可是电梯坏了。只得一层一层地爬。她们住在第四十层。为了减轻疲劳,规定每人讲一个故事。等轮到最后一个人讲了,他们也上到了第四十层。大家就要这个人讲一个最简短而又最悲伤的故事。那人把眼一瞪说:“我把咱们房门钥匙落在楼下的汽车里了。”
她听了,捂着嘴咯咯地笑了起来。不一会儿,就流眼泪了。她赶快从兜儿里掏出手绢儿──“当啷”,一个发亮的东西蹦出来,掉在地上。天色暗了,那个东西却更刺眼。她愣着,刚才那一丝笑纹却僵在嘴角上。
愣了好久,我俯下身去,捏起那枚发亮的东西,放进她有些颤抖的手上。她开了门,刚跨进去,“咔”,猛地把门碰上了。我呆呆地站着,泪水一下子涌了出来……
这篇文章情节很完整也很曲折。文章刻画的“她”是“班上数学最棒的”,但心地狭窄,唯恐人家超过自己,因此当“我”向她借复习提纲时,她先以“我把提纲放在家里了”、“我家远着呢”作托辞,最后竟以“忘带钥匙”来假托,不肯借。情节屡次转折,较能吸引读者:
(多媒体电脑呈现)1、文章用“情节突转法”来构思情节,钥匙的出现是文章的高潮所在,在结构上形成了奇峰突起、江河陡转之势,它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2、用伏笔和照应的手法写她的“笑”和“流泪”,这是显示作品内容的连续性、完整性的重要手段,也是使行文曲折的有效方法。
3、在高潮来临前,作者不惜笔墨、不厌其烦地描写问楼、认房、上楼、讲笑话等内容,为情节的高潮蓄势,不断强化读者的期待心理,使矛盾爆发情节突转时具有飞瀑流泉从天降的艺术效果,造成读者心灵的强烈震撼。4、运用了误会法。文章中的“我”对她的屡次托辞,不仅不生疑,反而信以为真,使情节步步发展,层层铺垫,引人入胜。
第二课时
一、与学生一起分享由学生自己在百度互联网上查找出来的的兴波澜、生变化的几个例子:
1、设置悬念法:
例:
只借一美元
一位富豪走进一家银行,来到贷款部前,举止得体地坐下来。
“先生,您有什么事需要我们服务吗?”贷款部经理一边打量着来者,一边热情地问道。
“我想借点钱!”富豪回答。“可以,您想借多少呢?” “一美元。”
“一美元?只借一美元?”贷款部经理惊诧地看着他。“是的,我只需要借一美元。可以吗?”
“当然,只要有担保,借多少都是可以的。”经理彬彬有礼地说。(续写,尽量实现情节的突转。)“好吧。”那人从皮包里取出一沓股票、债券放在桌上:“这些票据做担保可以吗?”
经理清点之后说:“先生,总共50万美元,做担保足够了。不过……先生,您真的只借一美元吗?” “是的。”富豪不动声色地回答。经理干脆地说:“好吧,请办理手续。年息6%,只要您付出6%的利息,一年后我们便把这50万美元的股票、债券都还给您。” “谢谢!”富豪办完手续后,从容离去。
一直在一旁观望的银行行长怎么也不明白,一个拥有50万美元的人,怎么会跑到银行来借一美元呢?于是,他追了上去,大惑不解地问这位富豪:“对不起,先生,我想问您一个问题。这实在弄不懂,您拥有50万美元的家当,为什么还要借一美元呢?”
“好吧,我可以把实情告诉你,我到这里来办事,需要一段时间,随身携带这些有价票据很不安全。这曾到过几家金库,想租他们的保险箱,但租金都很昂贵。我知道贵行的保安很好,所以就将这些票据以担保的形式寄存在贵行。况且借款利息很便宜,一年只要支付6美分……”
行长恍然大悟:有头脑又有金钱的人是幸运的,他们能用头脑支配金钱;而只有金钱没有头脑的人则是不幸的,因为他们的头脑被金钱所支配。经商斗智,善谋者胜。
2、抑扬交错法:
例:
求职始末 大学毕业才两年的舒平下岗了。
为了生活,舒平不得不四处奔波,终于一家有朋友的公司答应他去应聘。在复试时,他与一位业务经理因意见上的分歧而发生了争执,他那桀骜的个性使他的言语犀利而偏激,令经理十分尴尬,结果他落榜了。
舒平连遭重创,心灰意冷。想到年迈的父母正巴巴地盼着享儿子的福,想到相恋两年的女友因自己境况不佳而常闹分手,想到自己才华横溢而无处施展,他绝望了,踏上了一条不归路……
恰到此时,那家公司的朋友找到他,将他从死神身边拽了回来,同时带给他一张一聘请书。原来那位经理经过冷静的思考,认为舒平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决定高薪聘用他。舒平躺在病床上,通过电话与家人分享自己的喜悦。
第三周星期一,舒平早早地来到公司门前,却见一张通告赫然映入眼帘:“鉴于舒平先生心理承受能力太差,本公司决定予以解聘……”
3、欲抑先扬法: [俄]契诃夫
有一个贵族老爷的马被盗了。第二天他在所有的报纸上都刊登了这样一个声明:“如果不把马还给我,那末我就要采取我父亲在这种情况下采取过的非常措施。”威胁生效了。小偷不知道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不过他想着可能是某种特别可怕的惩罚,很害怕,于是偷偷地把马送还了?能有这样的结局,贵族老爷很高兴。他向朋友们说,他很幸运,因为不须要步父亲的后尘了。“可是,请问你父亲是怎么做的?”朋友们问他。
“你们想知道我父亲是怎么做的么?好吧,我告诉你们……有一次他住旅店时,马被偷走,他就把马肚带套在脖子上,背着马鞍走回家了。如果小偷不是这样善良和客气的话,我发誓,我一定要照父亲那种做法去做!”
4、铺陈误会法:
例:新学期伊始,我们高年级学生去车站迎接新同学。我见一小女生站在一个大箱子旁不知所措,便主动上前帮她提起箱子。不料箱子似乎重逾千斤,我又不好意思放下箱子,只好勉力支撑。才走了几步,那女生便对我说:“……” 请续写:
新学期伊始,我们高年级学生去车站迎接新同学。我见一小女生站在一个大箱子旁不知所措,便主动上前帮她提起箱子。不料箱子似乎重逾千斤,我又不好意思放下箱子,只好勉力支撑。
才走了几步,那女生便对我说:“背不动就滚吧!”
我一听此言,登时怒从心头起,放下箱子,怒视着她。那女生愣了几秒钟,才满脸通红地指着箱子的底部对我说:“我指的是轮子。” 讨论:事情的波澜因何而起?(误会)
“误会”源于人与人之间的错误理解。这种错误理解使得人物之间的对话、行动、感情等等都朝着意外的方向发展,从而掀起事件的波澜。应该说,误会的产生大多是出于偶然,但如果能用偶然的误会来表现某些必然的事物,往往会有非常好的效果。
5、情节突转法:
先请大家看一个故事:
成绩
期中考之后,数学老师要公布成绩。他说:“九十分以上和八十分以上的人数一样多:八十分以上和七十分以上的人数也一样多”话一说完,全班一阵欢呼,一位同学追问道:“那么,不及格的人数呢???”
老师不疾不徐地回答:“不及格的人数和全班的人数一样多。” 这个故事就运用了情节突转法。情节突转法是指记叙事件时,顺着一个方向铺陈渲染,把读者的注意力和情感愿望吸引到这个方向发展的一种可能性上去,层层推向高潮;达到顶点时,笔锋陡然一转,通过另一种结局的突然揭晓,掀起波澜。
二、应注意避免的问题:
1、将事件描写得繁复曲折,但与突出的中心关系不大,人徒使文字冗长拖沓。2、情节的构思老套,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事件的走向,达不到引人入胜的效果。3、为了叙事曲折而穿凿附会,破绽百出。
三、布置作业 1、布置作文
以“**”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可让学生在百度里搜索类似的作文话题素材进行感受)
要求:⑴ 故事要有波澜;⑵ 情节合情合理;⑶ 以给出文段为文章的开头。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可让学生在百度里搜索类似的作文话题素材进行感受):
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都希望能得到别人的肯定,而来自他人的一句普普通通的喝彩,也将给我们的生活注入鲜活的美丽,有时甚至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请以“喝彩”为话题,写一篇记事性文章。
要求:⑴ 题目自拟;⑵ 不少于800字;要有波澜。
四、板书设计 波澜------技巧------
1、悬念
2、抑扬
3、对比
4、巧合6、意识流动
5、意外
五、教学后记:这次作文课上得很生动,同学们非常投入,原因是导入采用了故事的形式,大家积极参与利用了互联网百度搜索十分奏效,在讲解文章技巧时,引用了几篇精彩的是的例子让学生触类旁通,使学生完全沉浸于其中,积极去思考。不足之处在于讲解技巧没有很深入。
六、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湖北省 学校: 竹山县第二中学 姓名:易淑润 职称:中学一级 电话:*** 电子邮件:yishurun888@sina.com或932087835@qq.com 通讯地址: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第二中学 邮编:442200 个人介绍:易淑润,男,1976年12月生,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1998年9月参加工作,现任高中语文教师。长期担任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教育教学实践中创新运用了各种方式,注重了培优辅差,转化了一个又一个后进生,赢得了家长、学生、社会的赞誉。在德育管理和语文教学工作中,他虽获得了一些成绩与荣誉,但没有丝毫自满,而是更加激发了他献身教育事业的决心与斗志。
第五篇: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导学案范文
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作品的波澜之美。
2、掌握一些制造波澜的方法。
3、能学以致用,写一篇有波澜的记叙文。重点难点
1、体会叙事作品波澜起伏的效果。
2、了解一些兴波澜、生变化的方法。学习过程
【话题探讨】
什么是事件的波澜? “波澜”是个比喻性的说法。掀起波澜,就是使 叙述有变化、形式不单调,结构曲折,情节引人。有人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就是说,文章要有起伏、有曲折、有变化,让人觉得结局既在情理之中,却又在意料之外。如果作者平铺直叙,读者见头知尾,文章则索然无趣,寡淡如白开水。文章的这种起伏变化,我们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就叫做波澜。尤其是叙事性的文章,我们要尽可能地写出事件的波澜。风平浪静与波涌浪翻的水面,给人的感觉是不同的。相传大清乾隆朝王翰林为母亲做寿,请纪晓岚即席作个祝寿词助兴。老纪也不推辞,面对寿星脱口而出:“这个婆娘不是人。”老夫人一听脸色大变,王翰林也十分尴尬,大家都目瞪口呆。只见老纪不慌不忙又吟出了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话音刚落,全场立马气氛活跃,宾客交口称赞,老夫人也转怒为喜。趁着热闹,老纪高声吟出了第三句:“生个儿子去做贼。”满场又变得鸦雀无声。就在大家瞠目结舌之时,老纪不慌不忙吟出了第四句:“偷得仙桃献母亲。”刹那间,人群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思考 :纪晓岚即兴所作为什么会有如此奇妙的效果?
【方法借鉴】
写出事件的波澜有很多方法,阅读下面的文段,思考问题。
一、县长的笔记本
辉在局里干了十多年,因为和领导没交情,至今连个小科长还没有混上。前几天,他听说从外地调来一个新县长,一打听,是自己的老乡,爹还说,岂止是老乡,咱跟他有亲戚,你叫他大姑夫呢!辉和爹径直到县政府大院,认了这门亲戚。临了,县长高兴地把他俩送到大门外,还说,等家搬来后,请他们有空常到家里坐坐。
过些天,县长的家搬来了。辉买点豌豆,蒸些豌豆糕,来到了县长家。县长和老伴正在吃饭,辉拿来豌豆糕,她一下吃了三个。从此,辉成了县长家的常客,大姑很高兴,有一天对辉说:好好干,以后让你大姑夫给你说句话。辉感激地说,谢谢大姑。县长笑笑,没言语。
有一天,县长到局里来检查工作,把几个局长忙坏了,又是准备汇报材料,又是买水果安排饭。辉的任务是给县长倒水。他本以为县长能跟自己打个招呼,可县长对他连声也没吱。给县长汇报完了,局长就说,县长是第一次来我局检查指导工作,中午就别走了,我都安排好了,就在这儿吃个便饭吧!县长说,下午我还要到市里去呢。哎呀!县长像是想起了什么,叫住了正要往出走的辉,哎,小辉哪,我还有个笔记本忘拿来了,你替我跑一趟!县长边说边掏出了钥匙,我的笔记本在我办公桌中间的抽屉里,坐我的车去给我取来!在场的人都楞住了。几个局长像看天外来客似的瞅着辉。辉也感到很吃惊。县长的秘书就在身边,县长都没用他。这一定是私人笔记!辉答应一声,从容地从县长手里接过钥匙,转身出去了。其他人谁也没有动地方,跟县长一起坐在那儿共同等着辉。县长跟局长闲谈着,但对辉的事,一字未提。辉在县长的办公桌里找到了那个笔记本。下楼时,他随便翻了一下,里面竟一个字也没有!辉一下子明白了其中的奥秘。
过了半个月,辉就被局长提升为办公主任,辉心想,若不是与大姑、大姑夫的亲情,这许多人盯着的位子,哪轮得着我呢!
分析上面的文字,思考作者是使用什么方法制造波澜的?
二、人间“大爱”
沧桑几许,人生几何,在爱与恨的抉择中,有一种爱叫做“人间大爱”。重于山,浓于血
-------题记
村里人都说他俩是双胞胎,可他却看不出一点眉目,一高一低,一黑一白,难道双胞胎会如此不相像?这个大问号整整在他的脑海里游荡了十五个年头。他和哥哥都在村里上初中,学习成绩都是数一数二的,父亲因为重病,早早地撒手而去,母亲面朝黄土背朝天地为生活奔忙着,日子艰辛,但却甜蜜。
转眼间,他与哥哥都初中毕业了,家里实在是负担不起兄弟俩上高中的昂贵费用,母亲咬咬牙告诉他俩:“我们家只能供得起一人读书,而另一个必须跟着村里人下矿挖煤。”看着母亲眼里莹莹的泪光,兄弟俩狠狠地点了点头,似乎一场命运的赌注就要开始,因为从小到大,无论大事小事只能满足一个人的时候,母亲都会用抓阄的办法决定,他明白,母亲真的很无奈。
这天早上,母亲小心翼翼地拿出每次抓阄都要用的那个土瓦罐,轻轻地擦拭着上面的灰尘,兄弟俩默默地注视着,过了一会儿,母亲淡淡地说:“这次让弟弟先抓吧,绿豆是去下矿,红豆是去上学。无论谁抓了绿豆,都不能怨恨。” 他颤颤地把手伸进瓦罐,犹豫地在里面摸索着,轻轻地抬起头,注视着母亲似乎就要淌出泪水的双眼,这种感觉是他一辈子也无法忘记的。激动,胆怯,矛盾,无奈。他闭上眼睛咬咬牙,抽出了手。绿豆,竟然是绿豆。他疯狂地喊:“不!不!”他像一只刚被放出笼子的野兽,高高地举起放在床上的那个神圣的瓦罐,狠狠地摔在了地上,碎片和那另一颗豆犹如烟火般四射开来。母亲惊慌地呆立着,因为兄弟俩谁也没有想到剩下的一颗豆还是绿色的。他狠狠地看着母亲,满腔的怒火灼伤着母亲的心。
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带上行囊离开了家,从此再也没有音讯。母亲病重的那年捎口信给他,让他回家,他冷漠地回答,他早已没有母亲,没有家。那个人留下信,说是母亲给他的,他不屑地将信压在箱底整整三年。
在一次无意地整理中,他发现了那封信,让他震惊而又无法原谅自己的是,母亲在信中告诉他:“其实,哥哥是捡来的。” 这篇文章制造波澜的方法是什么?
三、四封来信 赵老师清了清嗓子说道:“进来,以后要注意。”赵老师接着又说了起来:“今天早上我从咱们班的信箱里看到这样一封信,是给孟云同学写的,寄信人地址是‘本班’。像这样的信我已经看到四封,没盖邮戳。这前三封信一直扣留在我这,没交给孟云同学。这四封信笔迹相同,显然是出自一人之手。这想大家一定知道这是什么信。同学们呀,考上这所重点中学不容易呀,家长对你们抱有多大的希望啊,你们可不能这么小就……现在请这个人自觉站起来。”接着下面一阵窃窃私语。
“老师,你这样做是不礼貌的,是违法行为!”王宇站起来。“那么你说应该怎么办?”“把信还给孟云。”“坐下!”赵老师没有再和他讲下去。“一定是王宇干的!”有一个人小声嘀咕道。
“好了,总之我希望那个人自觉站起来,当着大家的面承认错误,我就不追究了。孟云一向成绩拔尖,若是发生那样的事情,会影响学习,有百害而无一利。所以我请那个人自觉地站起来。”“不要侮辱别人!”孟云哭着站了起来,“请把信还给我!”“孟云,老师知道你是个好学生,不要难为情,这--你也不知道要发生这样的事情。”
“是我写的!”一个响亮的声音盖住了窃窃私语。大家迅速把目光都投向了他--秦锐。“请把信还给孟云,你没有权利扣留别人的信件,这是极不道德的!”老师被这几句话惊呆了。他茫然若失地看着秦锐,秦锐像一头被激怒了的狮子,眼睛中似乎还含着泪花。
秦锐一个箭步跨过去,夺过老师手中的信,用力拆开其中的一封大声读道:“谢谢你的关心,孟云同学。你说给我补课,好意我领了,但是我没有心思补课。说实话,我受不了,受不了……受不了,这突发的事。我的爸爸,他……”他哽咽了,没有往下读,迅速地收起书包,搭在肩上一溜烟跑了,只有那四封信平静地躺在桌上。
这篇文章用什么方法制造波澜?
四、尴尬 母亲下岗好久了,为了维持生计和供李华上学,只得以打零工为生。一天早晨,背上书包正要跨出家门的李华突然转身,妈,又要交资料费了。听到儿子的话,一丝愁云掠过母亲的眉头:又交资料费? 为了儿子的学习,母亲还是从家里所剩的寥寥积蓄中按照李华所说的数目拿给了他。
放学了,李华和好友兴致勃勃地来到了麦当劳,正当他和好友期待大快朵颐的时候,一个佝偻的身影映入了他的眼帘,端着放有鸡腿、薯条的盘子来到了他们的桌前的竟然是李华的母亲……
这段文字是用什么手法制造波澜的?
兴波澜的手法还有很多,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写作和阅读经验想想,还有哪些?
【当堂检测】
一、用抑扬法一记一位老师或同学 300字
一位新来的老师性格有些古怪开始大家不喜欢他 但后来发现他是一个很优秀的教师,业务能力很强,许多做法与众不同,效果却很好。
一位新来的插班同学,土里土气,有人对他不尊重,甚至戏弄他他却不气不恼。期中考试,他一鸣惊人,让大家刮目相看。
二、自拟题目或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要求叙事有一定的起伏变化,能见出一定的波澜。
1、使我__(难忘、气愤、惊异)的一件事
2、出人意料的一件事
3、疙瘩是怎样解开的
4、重逢
5、他为什么哭(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