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黄河公开课教案
《黄河》公开课教学设计
导入:播放黄河的景观图片+背景音乐《黄河颂》 新课:
一、自主学习:
1、学生结合课文P36及黄河流域图,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
(一)①黄河发源地、注入海洋? ②黄河的长度、地位、形状? ③黄河流经的地形区? ④黄河的分界点? ⑤黄河主要的支流? ⑥黄河流经的主要省区?
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后进行成果展示,其余同学纠错,教师随即用课件展示该内容。
师:大家说的都头头是道,是否都已经全部掌握了呢?
进行第二个环节:画黄河
生:把黄河发源地、注入海洋、流经省区、主要支流、分界点填注在相应位置。
2名学生上台填注,完成过后全体同学进行纠错补充
转: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养育了中华儿女几千年,那黄河对我们做出了哪些贡献呢?请看视频《塞外江南》 师:大家从视频中可以得知哪些信息?
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被誉为 “塞外江南”,体现了黄河给我们带来 丰富的水源
师:黄河给我们提供了水源,也塑造了物产富饶的河套平原、华北平原等。除此之外,黄河还给我们提供了哪些资源呢?阅读《小浪底水利枢纽》
二、同桌合作
找出黄河干流的主要水电站,观察这些水电站主要建在哪些游段?为什么? 生:上游: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等;中游:三门峡、小浪底等
这些水电站都分布在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
转:但凡事物都有两面性,黄河既养育了我们,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忧患 播放微课《凌汛》 师:凌汛发生的条件?
生:河流要结冰;从低纬向高纬流的河段 师:因此,黄河凌汛发生的时间?地点? 生:冬春和初冬季节,上游、下游
转:黄河除了有特殊的凌汛以外,还有另外一种奇特现象 展示图片“泾渭分明”
师:为何黄河会有这样的奇特景观呢? 生:因为黄河的含沙量大
师:黄河为什么会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请展开小组合作,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进行分析
三、小组合作
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完成后进行成果展示,其他小组纠错、补充。
转:出现了问题,我们就要及时去解决,否则将会后患无穷,我们应怎样去开发和治理黄河呢?
学生一分钟思考时间
师:针对黄河,我们要对症下药,分游段进行开发治理
生:上游:梯级开发,兴修水利;中游:植树种草,保持水土;下游:固堤分流 师:因此,治理黄河水患的关键在于治什么? 生:治沙
师:换言之,也就是治理中游的水土流失
四、课堂小结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五、能力检测
六、教学反思:
黄河的治理一课围绕黄河治理的措施时,教师让学生进行讨论发言,有的学生说黄河的治理要全流域多植树造林,有的说应不断加固黄河大堤,有的说应充分利用黄河水来灌溉西北干旱地区,还有的说应建更多的水库防止黄河泛滥等等。教师对这些同学一律给予肯定的表扬,反思之后认识到没有给予深入评价。师生互动教学要体现师生之间的民主、平等,上面师生互动活动似乎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回答的理解尊重、平等对待的原则,其实并未做到:学生的回答都有不足之处,教师在肯定学生回答的同时也要进一步提出问题与学生进行探讨,这才体现教师在知识,同时教师又画龙点睛又凸显出教师的权威性。如上针对有的同学提出将黄河水用于充分灌溉西北地区,师可以表扬其点子不错,同时又要指出黄河水量有限,目前黄河上中下游河段时常断流,因而盲目发展灌溉不好也要合理。从而使学生认识到黄河灌溉也要有度合理,使学生的认识又向前迈出一大步。
第二篇:《黄河象》公开课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课教案
黄河象(第二课时)
执教: 乔木中心小学
蔡兴旺
时间:2007年9月25日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河象化石的形成及其发掘过程;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想象力。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难点:对黄河象来历的假想及其根据 教学过程:
一、学习骨骼化石的样子 上节课,我们一起熟读了课文《黄河象》,了解了课文的叙述顺序,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化石样子→来历假想→发掘过程)[板书:化石样子→来历假想→发掘过程] 2 指名读第一小节 小组讨论,说说黄河象骨骼化石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小组启发:4米、8米有多高多长,从哪儿可以看出它的完整,找出字词 从哪儿可以看出它的高大、完整?(高大:用了例数字的方法,“高4米,长8米”、“前端是三米多长的大象牙”;完整:用了举事例的方法,“除了尾椎以外,全部是由骨骼化石安装起来的”、“甚至连很难发现的舌骨也保存着。在一百多块脚趾骨中,连三四厘米长的末端趾骨也没有失掉”)
我们在读课文时怎样读,就可以读出化石的大呢?(重音读出数字)
哪些字词写出了化石的完整?(除了„„;甚至„„也„„;连„„也„„)5 齐读第一小节 如果你就在古生物大厅里参观,看到这样高大、完整的骨骼化石,你会有什么问题呢? 总结学生提出的问题,估计有:骨骼化石怎么这样大?它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能保存得这样完整?
二、学习科学家对化石的假想 这高大、完整的骨骼化石是怎样来的呢?科学家做出了大胆、科学的假想。时光,回到了200万年前。轻声读2-7小节,用自己的话比较概括地说说化石的由来
(200万年前炎热的一天,一群黄河象到河边喝水。领头的老象一不小心踩在松动的石头上,陷入淤泥中死去了。时间一天天的过去,黄河象的尸体腐烂了,骨骼变化成了化石。)从课文哪些地方的描写可以看出当时群象处于炎热的天气中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课教案
△碧空万里无云,太阳炙烤着大地,荒草丛似乎要燃烧起来。
炙:烤。
△一群黄河象,在一头老年公象的带领下,扑踏扑踏地从远处走来。△疲劳和干渴,把它们折磨得有气无力。△一望见前边有一条小河,△它们就高兴地跑起来
这两个小节怎样把它读好?(前半段读慢些,表现出天气的热,使人透不过气来的感觉和群象的疲劳;后半段读轻快些,表现出它们见到河时喜悦的心情和急切的想喝水)
试读 正当群象干渴难耐想喝水的时候,它们找到了小河,跑到河边喝水,这时发生了什么事?
找出老象喝水、陷入淤泥的句子(老象的右脚正好„„向它的嘴里猛灌进去)试读,圈出其中的动词
试读 老象陷入淤泥后使劲挣扎,可它却越陷越深,其它黄河象吓得四散逃跑,可怜的老象被活活闷死了。日子一天天过去,老象的尸体渐渐腐烂了,它的骨骼和大牙慢慢变成了石头一样的东西,成了化石。200万年过去了,大地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草原变成了高原
三、了解发掘过程 当甘肃省的农民挖掘沙土时,发现了这具化石,它是什么样子?(斜斜地插在沙土里,脚踩着石头)从化石的样子中,我们可以推想出什么? △斜斜地插在沙土里,脚踩着石头
△从它站立的姿势--可以想象出它失足落水那一瞬间的情景,它的“姿势”指怎样的姿势?
△从它各部分骨头互相关联的情况--它死后没有被移动过,“可以想象出那一瞬间的情景”,又是怎样的情景? 人们推想这只老象死后没被移动过,这又是根据什么来说的?(各部分关联的情况;除了尾椎以外,全部是由骨骼化石安装起来的;甚至连很难发现的舌骨也保存着;在一百多块脚趾骨中,连三四厘米长的末端趾骨也没有失掉)[板书:未被移动]
四、复述课文
这篇课文是按化石样子→来历假象→发掘过程的顺序来写的,除此以外,还能按什么顺序来写?(来历假想→发掘过程→化石样子;化石样子→发掘过程→来历假想)
第三篇:公开课《保卫黄河》j教案
音乐课《保卫黄河》教案
增城中学 八年级 体艺科组 钟文昌 综合课
一、教学内容
1.能进行简单的轮唱 2.体会曲中的爱国情感
二、教学目标
1、情感价值观
初步了解作品的来历,感受作品磅礴的气势以及所蕴含的爱国情感。加深对祖国的热爱。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歌曲《保卫黄河》,感受不同的演唱形式所带来的不同音乐形象.3、知识与技能
学习轮唱的演奏形式,并能够看老师指挥,进行简单的轮唱练习。
三、教学重点
感受不同的演唱形式所带来的不同音乐形象
四、教学难点
进行简单的轮唱练习
五、教学内容分析
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全长5464公里,发源于青海的巴颜口客拉山脉,流经九个省区,最后由山东注入渤海。千折百弯的黄河,像一条巨龙,成为古老中国的象征,在这里有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有历史悠久的文明古都。在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开始了蓄谋已久的侵略中国的战争,这硝烟弥漫的抗日战场上,有人拿起了刀枪,与敌人展开顽强的斗争。而诗人光未然则用自己手中的笔,创作了这段催人奋进的诗词,作曲家冼星海创作了这首经典歌曲《保卫黄河》,这也是他所创作的大型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七乐章。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互相问好 1导入
2.复习歌曲《走向复兴》,说出曲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3.播放歌曲《保卫黄河》,尝试说出听后的感想
二、了解黄河:
1、关于黄河,你还知道哪些知识? 播放图片,欣赏一段关于黄河的录像,2、老师再为同学补充,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全长5464公里,发源于青海的巴颜口客拉山脉,流经九个省区,最后由山东注入渤海。千折百弯的黄河,像一条巨龙,成为古老中国的象征,在这里有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母亲河。
3、了解曲中背景
在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开始了蓄谋已久的侵略中国的战争,全国上下立刻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浪潮。诗人光未然则用自己手中的笔,创作了这段催人奋进的诗词,作曲家冼星海创作了这首经典歌曲《保卫黄河》,这也是他所创作的大型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七乐章。
4、朗诵歌词
三、分段欣赏
让我们来完整的欣赏这首歌曲《保卫黄河》 播放《保卫黄河》全曲。第1部分:
1、首先,我们一起来欣赏《保卫黄河》的第一部分,想一想,歌曲采用了怎样的演唱形式?
2、听第一遍 教师指旋律线,请同学们注意歌曲歌词的高低变化。
3、听第二遍
4、跟伴奏,学生轻唱歌词
5、注意课件字变红色)风、马、黄河、黄河。
第2部分:
1、欣赏第二部分
思考:演唱形式有什么不同?有几个声部演唱? 演唱的顺序
2、师讲解“轮唱”知识点。
3、我们刚才欣赏的这一部分,是有两个声部进行演唱的,所以称之为二部轮唱)
4、将学生分为两组,进行简单的二部轮唱。(强调重拍)第3部分:
1、第三部分在相同旋律下,又采用了怎样的演唱形式? 2.请学生回答:演唱形式?
2、与二部轮唱不同处
3、思考作者为何要运用三部轮唱的方式呢?
5、小结:随着速度的加快、力度的加强以及旋律音调的升高等音乐要素的变化,表现了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最终汇聚成了一股强大的,不可战胜的革命力量,打败日本侵略军。
四、拓展
观看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
五、教学小结: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过去的人们用自己的鲜血保卫者我们的母亲河,现在的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为将来建设我们的祖国而奉献自己的力量,做一名无愧的炎黄子孙!
第四篇:《黄河》公开课教学设计
《黄河》公开课教学设计
导入:播放黄河的景观图片+背景音乐《黄河颂》
新课:
一、自主学习:
1、学生结合课文P36及黄河流域图,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一)
①黄河发源地、注入海洋?
②黄河的长度、地位、形状?
③黄河流经的地形区?
④黄河的分界点?
⑤黄河主要的支流?
⑥黄河流经的主要省区?
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后进行成果展示,其余同学纠错,教师随即用课件展示该内容。
师:大家说的都头头是道,是否都已经全部掌握了呢?
进行第二个环节:画黄河
生:把黄河发源地、注入海洋、流经省区、主要支流、分界点填注在相应位置。
2名学生上台填注,完成过后全体同学进行纠错补充
转: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养育了中华儿女几千年,那黄河对我们做出了哪些贡献呢?请看视频《塞外江南》
师:大家从视频中可以得知哪些信息?
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被誉为
“塞外江南”,体现了黄河给我们带来
丰富的水源
师:黄河给我们提供了水源,也塑造了物产富饶的河套平原、华北平原等。除此之外,黄河还给我们提供了哪些资源呢?阅读《小浪底水利枢纽》
二、同桌合作
找出黄河干流的主要水电站,观察这些水电站主要建在哪些游段?为什么?
生:上游: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等;中游:三门峡、小浪底等
这些水电站都分布在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
转:但凡事物都有两面性,黄河既养育了我们,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忧患
播放微课《凌汛》
师:凌汛发生的条件?
生:河流要结冰;从低纬向高纬流的河段
师:因此,黄河凌汛发生的时间?地点?
生:冬春和初冬季节,上游、下游
转:黄河除了有特殊的凌汛以外,还有另外一种奇特现象
展示图片“泾渭分明”
师:为何黄河会有这样的奇特景观呢?
生:因为黄河的含沙量大
师:黄河为什么会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请展开小组合作,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进行分析
三、小组合作
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完成后进行成果展示,其他小组纠错、补充。
转:出现了问题,我们就要及时去解决,否则将会后患无穷,我们应怎样去开发和治理黄河呢?
学生一分钟思考时间
师:针对黄河,我们要对症下药,分游段进行开发治理
生:上游:梯级开发,兴修水利;中游:植树种草,保持水土;下游:固堤分流
师:因此,治理黄河水患的关键在于治什么?
生:治沙
师:换言之,也就是治理中游的水土流失
四、课堂小结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五、能力检测
六、教学反思:
黄河的治理一课围绕黄河治理的措施时,教师让学生进行讨论发言,有的学生说黄河的治理要全流域多植树造林,有的说应不断加固黄河大堤,有的说应充分利用黄河水来灌溉西北干旱地区,还有的说应建更多的水库防止黄河泛滥等等。教师对这些同学一律给予肯定的表扬,反思之后认识到没有给予深入评价。
师生互动教学要体现师生之间的民主、平等,上面师生互动活动似乎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回答的理解尊重、平等对待的原则,其实并未做到:学生的回答都有不足之处,教师在肯定学生回答的同时也要进一步提出问题与学生进行探讨,这才体现教师在知识,同时教师又画龙点睛又凸显出教师的权威性。如上针对有的同学提出将黄河水用于充分灌溉西北地区,师可以表扬其点子不错,同时又要指出黄河水量有限,目前黄河上中下游河段时常断流,因而盲目发展灌溉不好也要合理。从而使学生认识到黄河灌溉也要有度合理,使学生的认识又向前迈出一大步。
第五篇:我们的母亲河——黄河教案 公开课
我们的“母亲河”
教学内容:未来出版社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
一、教材分析:
《我们的母亲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未来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壮丽的山河》的第一课。教材以祖国的山和水为主线,将我国的疆域、领土面积、行政区划、有代表性的名山大川等方面的内容整合起来,内容生活化,易于学生接受。《我们的“母亲河”——黄河》是本单元第一课的内容之一,该内容在承接了第一单元《好大一个家》的基础上整合了地理、政治、品德等方面的教育内容;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注意了将品德教育与知识的学习相融合,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与知识技能的掌握相结合;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社会生活现象,来认识和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秀美,并进一步认识祖国山水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走近、了解、热爱、赞美、保护母亲河的意识与情感。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中国政区图了解母亲河的基本情况。
2、通过开展有关母亲河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明白母亲河的含义。
3、通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母亲河的保护措施。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了解母亲河的概况,培养学生的指图、识图、认图的能力。
2、通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母亲河的含义,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形成热爱母亲河的情感与树立保护母亲河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通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母亲河的基本情况,使学生明白母亲河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
通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热爱母亲河的情感与保护母亲河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
教师:
1、查阅有关母亲河资料,了解有关母亲河历史,收集相关图片、文字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母亲河图片、故事、歌曲、诗词、童谣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间准备教师出示课件歌曲《龙的传人》。(配长江、黄河流域图片)
2、谈话导入:同学们,江河是大地的血脉、生命的源泉、江河孕育文明、哺育文化。刚才听了一首很好听的歌曲我们都知道我们是——(龙的传人!)华夏大地上有两条大河就像两条巨龙用它们甘甜的乳汁,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谁知道它们的名字?
3、她们就是——我们的母亲河!(他们像两条巨龙,一条横亘在我国北方,一条在我国南方飞腾)板书课题:我们的母亲河。
4、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先来学习了解我们的母亲河-----黄河。
二、学习新课(走近母亲河——黄河)
1、观看视频:《黄河概况》
思考:发源地、流经哪些地方?
2、教师出示课件【中国政区图】。提问: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26页,找一找黄河都流经了哪些省份?(学生读图)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中国政区图,归纳总结:(PPT出图)★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河南和山东9个省区;最后注入渤海;全长5500千米。
4、那么,黄河流经的地方都是什么样的,大家想不想看一看?(黄河景观PPT出图---指明学生小导游介绍)黄河美不美?还有一些黄河的照片大家要不要看?
5、PPT出示黄河美景图(配乐欣赏)
6、怎么样黄河美不美?生:美。谁能用一个词语、一句话或者诗句来赞美一下黄河?你想知道古人是如何赞美黄河的吗?我们一起来看看!(PPT出示关于母亲河的诗句)
7、这样的一条大河被称为母亲河,仅仅是因为她很美,很壮观吗?那么他为什么被誉为母亲河?(小组讨论)
8、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总结:黄河流经的省区多,说明流域广。浇灌的土地广说明养育的人口多。中华文明发祥地。总结:黄河流域幅员辽阔,各种资源应有尽有。黄河像母亲一样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的子子孙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祖**亲的象征,所以,人们把黄河称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9、然而就是这样的一条伟大的河,历史上却被称为害河?(出示图片黄河泛滥改道)
10、这些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大家知道为什么这条母亲河叫做黄河吗?这些问题是如何产生的?
11、地上悬河-----新中国政策措施
断流------近些年南水北调(长江流域调到黄河流域)
三、拓展延伸、情感教育(为母亲河重新梳妆)
1、横贯祖国大地的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千百年来,它们用甘甜的乳汁,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这么美好的母亲河,我们这样爱她,但是我们的母亲河现在流泪了。
2、课件出示【母亲河被污染】
出示问题:(1)、我们的母亲河怎么了?为什么会这样?
(2)、你们看到这样的图片有哪些担忧?
(3)、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
3、师:母亲河被污染的很严重,造成城市水源不能饮用。挨着黄河、长江的城市向河流排放污水、生活垃圾,几乎每个城市都是如此。长江、黄河的生态环境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
4、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的知识和有关的法律法规,植树造林,爱护花草树木。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保护母亲河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保护黄河标语)
5、我们也有母亲河: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我们的家乡也有自己的母亲河。无论是有名的江河还是无名的溪流,清澈的河水就是我们生命的摇篮,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张掖人,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我们的家乡有哪些河流?对我们有什么影响?我们如何保护她?
6、宣誓、保护母亲河行动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在这里赞美我们的母亲河,我们必将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保护我们的母亲河——踏遍祖国的山山水水,也表达不尽我们对您的无限热爱,唯有化作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才能报答你。
五、布置作业:
写一篇保护母亲河的小作文
六、板书设计:
我们的母亲河:
黄河
5500千米
第二长河
流域面积广
中华民族的摇篮
中华民族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