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5章诗歌写作答案
诗歌写作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A 3,C 4,D 5,B 6,A 7,D 8,D 9,C 10,B
二、多项选择题:
1,BC 2,ABC 3,ABCD 4,DE 5,ABCDE 6,ABCD 7,ABCDE 8,BCDE 9,BCD 10,ABCD
三、名词解释:
1,诗歌:诗歌是以意象为诗情表达的基本结构单位,借助丰富的想象和新奇的比喻,以具有强烈节奏感和音乐性的语言,高度概括地表现诗人主体对宇宙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由衷咏赞的文学体裁。
2、抒情诗:一般篇幅短小,语句精练,它是诗人站在内视点(“以我观物”)的思维角度,通过对现实生活的“主观化”和“心象化”的艺术处理,来书写和表现世界的一种诗歌形式。
3、自由诗:表达形式活泼自由、不拘一格,在语词和诗句组构中不受格律的影响和制约的诗歌。
4、现代诗:现代诗也被称作新诗,它是指使用现代汉语作为诗歌表达的语言系统,在二十世纪才出现在中国诗歌的历史舞台上的诗歌样式。
5、散文诗:是在近、现代才出现并发展起来的兼有抒情散文和抒情诗特点的文学样式。
6、意象:意象,就是在知觉基础上形成的,渗透着诗人主观感受的客观事物的影像。
7、灵感:诗歌在诗歌创作过程中,由于长期积累而偶然得到的一种激情迸射、活力无限的写作状态。
8、远比:所谓“远比”,是指本体和喻体之间相似性不明显,二者跨度很大,读者粗看起来一时难以接受,这种比喻陌生化效果强烈。
9、通感:通感是诗人的艺术思维被调动起来后出现的一种心理现象,这个时候,诗人的各种感官都沟通了,它们互相挪移、借用,把奇妙的心象描摹出来。
10、悖谬:悖谬就是将相反或相对的语词并排在一起,使诗歌出现一种语义含混和打破常规的审美效果。
四、论述题:
1、简述中国古诗的发展历程。
从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始,中国古代诗歌经历了从四言诗到五言诗再到七言诗的发展过程,也经历了从古体诗向近体诗(律诗和绝句)的变迁。唐诗宋词元曲代表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在唐代庞大的创作队伍中,不仅有光照千古的大诗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还有成就颇高的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边塞诗人(王昌龄、高适、岑参)、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以及晚唐“小李杜”(李商隐、杜牧)等。宋词就是宋代诗人在寻求艺术突围中创造的新的艺术表达方式,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与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的婉约派,使宋词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创作风格和美学趣味。到了元代,小曲成为当时时代的主要诗歌形式,古诗创作也出现了最后一个高潮,此后,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逐渐走向衰微。
2、简述中国新诗的发展历程。
新诗(白话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1917年2月《新青年》第二卷上刊载的胡适《白话诗八首》是最早见诸报端的新诗作品,1920年3月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的胡适《尝试集》,是中国新诗的第一部诗集。1921年郭沫若诗集《女神》是中国新诗的第一个里程碑。20年代诗坛较有影响的诗歌流派是象征诗派和新月派,前者的代表诗人是李金发,后者则以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30年代的“现代”派诗人包括戴望舒、何其芳、卞之琳等。同时,30年代艾青、藏克家等诗人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新诗创作已经步入成熟期。40年代是中国新诗的收获季节,以胡风、冀汸、曾卓、鲁黎等为代表的七月诗派,以郑敏、穆旦、袁可嘉、杜运燮等为代表的九叶诗人,以及写出水平相当高的《十四行诗》(共27首)的西南联大代表诗人冯至,他们的相继出现,使40年代的诗坛呈现出群星璀璨、熠耀争辉的繁荣态势。1949年后直到新时期,由于受极左思想的影响,新诗创作出现了相对的低潮期,这一时期以贺敬之、郭小川等人的政治抒情诗较有影响。新时期以后,中国新诗再度出现了异常活跃的创作局面,以艾青、流沙河、公刘等为代表的“归来诗人”,在“复出”后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诗作;以舒婷、顾城、杨炼等为代表的“朦胧诗”派,用现代的诗歌写作技巧勾勒了青年一代的真实心灵世界,把中国新诗推向了一个新的创作高度。随后,以海子、韩东、王家新、于坚等为代表的新生代(又称“第三代”)诗人,从不同的艺术角度来演绎新诗。
3、诗歌的基本类型有哪些?
根据诗歌在内容和形式上的不同特点,我们一般把它分为抒情诗与叙事诗、自由诗与格律诗、古体诗与现代诗、民歌与散文诗等多种类型。
4、把诗歌划分为抒情诗与叙事诗的依据是什么?二者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把诗歌划分为抒情诗与叙事诗两大类型,基本依据是诗歌的篇幅和表达内容上的不同。一般来说,抒情诗篇幅短小,语句精练。它是诗人站在内视点(“以我观物”)的思维角度,通过对现实生活的“主观化”和“心象化”的艺术处理,来书写和表现世界。叙事诗中的抒情主体同时也是诗中故事情节的叙述者,与抒情诗相比,叙事诗一般篇幅较长,而且有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但叙事诗因为受到诗歌表达的制约,又比小说和戏剧等叙事文体更简洁,跳跃性更大,无论是人物形象还是故事情节都比小说和戏剧单一。
5、诗歌的文体特征有哪些?
诗歌的文体特征包括以下五点:(1)集中概括的抒情;(2)借助意象的想象;(3)复沓铺排的修辞;(4)分行排列的语言;(5)含蓄朦胧的意蕴。
6、举例说明动词的恰当使用对对诗情表达的重要作用。
对于诗意呈现来说,动态的意象比静态意象作用更大,它能使诗歌更显得情绪流溢,力度扩张,意蕴生动,充满饱满的内在张力。动态意象还能抓攫住读者的阅读视线,撩发他们丰富的审美联想与想象。一个恰切的动词会让诗歌意象变得灵动鲜活,从而使整首诗歌的艺术水准跃升到更高层次。如陈敬容的《哲人与猫》:“雨锁住了黄昏的窗,/让白日静静凋残吧”,“锁”这个动词形象地点化了大雨的滂沱和给人的心灵造成的阴影,白日因这雨的紧“锁”而静静凋残;藏克家的《难民》:“日头堕到鸟巢里,/黄昏还没溶尽归鸦的翅膀。” “溶”字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夜幕慢慢降临的情形;还有“浓云把闷气写在天上。”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写”与“扣”也极为传神,富有表现力。
7、诗歌中的词类活用有哪些?这种表达方式对诗意表达有什么作用?
词类活用在诗歌作品中是相当平常的现象。诗歌中的词类活用一般是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之间相互的词性转换,通过活用,扩大了现代汉语词汇的意义空间,充分挖掘了词语的表达潜能,同时也增强了诗歌的审美表现力。
8、举例说明什么是诗歌写作中的色彩错杂,并谈谈它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诗人在组合诗歌意象时,常常将许多颜色错杂在一起,在五彩斑斓的色彩世界里呈现繁复的诗意。如何其芳的《欢乐》:“告诉我,欢乐是什么颜色?/像白鸽的羽翅?鹦鹉的红嘴?”以“红”与“白”两种颜色来比喻欢乐;穆旦的《野兽》:“在坚实的肉里那些深深的/血的沟渠,血的沟渠灌溉了/翻白的花,在青铜样的皮上!”三种颜色交错出一个极富野性的兽类来;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呈给你黄土地下紫色的灵魂。” “黄色”的土地,“紫色”的灵魂,两种颜色非常富有艺术表现力,它们组合在一起,将贫寒土地上生存的、受尽了生活折磨和鞭打的保姆形象准确地描画出来。
9、悖谬和突反的差异是什么?它们在诗歌表达中各有什么作用?
悖谬可以说是诗歌中独特的表达手段,所谓悖谬就是将相反或相对的语词并排在一起,使诗歌出现一种语义含混和打破常规的审美效果。在悖谬中,语义相对或相反的词语并置在一处,表面看来似乎违反了生活世界的物理逻辑,但实际上符合了心理世界的体验真实,它们的出现,使诗歌呈现出更大的艺术魅力。
所谓突反,就是诗歌首先围绕一个核心的意象,使用若干相近的意象将诗意层层展开,步步深入,等到核心意象的烘托和诗意的渲染到达一定程度后,再拈出一个与之相对或相反的意象,“卒章显意”,从而将前面的诗意全面颠覆。突反的使用强化了诗歌语言的“出其不意”特征,也增强了其陌生化的表达效果。
10、散文诗的写作方法有哪些?
散文诗的写作方法包括以下三点:(1)注意对日常生活的关键细节和重要物象进行诗意聚焦;(2)句式整散结合,表意虚实相生;(3)将叙述、描写、议论和抒情融为一炉。
五、判断题:
1,对 2,错 3,对 4,对 5,对 6,错 7,错 8,错 9,对 10,对
网络文学写作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D 3,D 4,C 5,A 6,B 7,C 8,D 9,B 10,C
二、多项选择
1,ABCD 2,ABC 3,ABCE 4,CDE 5,ABDE 6,ACD 7,ACDE 8,ABCDE 9,AB 10,ABCDE
三、名词解释
1、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文体形式,网络文学是指以互联网为发表平台和传播媒介,借助超文本链接和多媒体演绎的手段来表现主题,在网上创作、发表,供网民阅读的文学作品。
2、电子文本:网络文学的文本称为电子文本,是指通过数码化的技术处理,依靠网络进行发行与传播的文学形态。
3、超文本小说:超文本小说就是读者通过小说中的大量超文本链接,对阅读的进程、方向和结果拥有多种选择,通过不同的阅读进程呈现不同文本构造的小说。
4、多媒体:多媒体就是把多种造型媒介利用起来形成的集文字、声音、图像、图片、动画、录像、数码摄影、影视剪辑于一体的信息处理技术。
5、互联网:也就是英特网,网络文学得以发行和传播的主要载体。
6、临屏书写:面对计算机的电子显示屏,即兴写下自己的心情文字。
7、网络发表:到文学网站文学论坛或者BBS上粘贴,从而与读者见面。
8、超文本链接:即把图像、音乐和影视等融合在一个短小的篇章中,进行综合链接,使读者的阅读有多种选择性。
9、网络写手:以互联网作为基本的创作平台,在网络上创作、发表的专业或者业余写作人员。
10、痞子蔡:台湾著名的网络作家,代表作为《第一次的亲密接触》。
四、论述题
1、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在哪些方式上有着不同之处?
传统文学一般是以印刷技术为物质承载,借助纸质媒介将文学作品作书面表现的,读者在纸介文本面前也遵从着线形阅读的行为规则。网络文学是指以互联网为发表平台和传播媒介,借助超文本链接和多媒体演绎的手段来表现主题,在网上创作、发表,供网民阅读的文学作品。与传统文学相比,网络文学在创作方式、发表方式和传播形式上有着极大的差异。
2、学术界对网络文学的界定有哪几种?
学术界对网络文学的界定大致可概括为三种:一,所有出现在网络上的文学作品都叫做网络文学;二,网络文学是在网络上创作出来的、通过网络进行传播的文学作品;三,利用网络的多媒体和WEB交互等信息技术创作出来的,以互联网络为传播媒介的文学作品。
3、网络文学的文体特征有哪些?
网络文学的文体特征有四点:(1)依托网络的电子文本;(2)超文本链接的立体构成;(3)多媒体演绎的综合艺术;(4)追求简约的语言表达。
4、网络文学创作中可将哪些艺术手段结合在一起?
网络文学创作可以将音乐、美术、影视与语言文字等艺术手段组合在一起。
5、多媒体演绎使网络文学呈现了怎样的审美效果?
多媒体演绎的网络文学给读者的阅读带来了新的境界,读者面对这种多媒体演绎的网络文学,不再需要像面对传统文学的纸介文本那样,必须调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才能穿越文字的迷宫获得审美启示,而可以随着文本的声音、色彩、图像同时调动各种感官来直接感触它的美学魅力。
6、网络文学的写作方法有哪些?
网络文学的写作方法有三种:(1)临屏书写与网上粘贴;(2)超文本链接与多媒体并用;(3)语言表达简明、直接,活泼、幽默。
7、网络文学宽松的发表环境对文学发展有什么样的促进作用?
网络文学宽松的发表环境,为年轻的文学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创作才华、满足作品发表欲望的较好舞台。
8、以《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为例,谈谈网络文学的主要特征。
网络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之所以在网络上格外走红,发表以后网民点击如潮,文章被多家网站转载,原因尽管不止一种,其中也与小说行文的语言幽默风趣、活泼简洁这一特点有很大关系。例如:“‘痞子„我心情不好睡不着„你也是吗?„’/horse’s!都怪阿泰不好,干吗没事叫我取什么‘痞子蔡’的昵称,/还说什么这样叫做‘置之死地而后生’,/反而会达到吸引纯情少女的反效果。/我以前的昵称,诸如‘爱你一万年’、‘深情的Jack’、/‘浪漫是我的绰号’、‘敢笑杨过不痴情’、/‘你若不想活我也陪你死’„不也性格得一塌糊涂?/如今竟让她叫我痞子,真是情何以堪啊!”这段话里,对自己昵称的言说内容,就是非常幽默风趣的,这是网络有趣生活的一种真情道白,直接撞击了在线漫游的网民的心灵世界。这部小说中诸如此类的话语随处可见,从而引起网民极大的阅读兴趣,也就在情理之中的。从蔡智恒《第一次亲密接触》的成功经验里,我们可以懂得,网络写作对语言表述的要求是格外讲究的。只有活泼幽默、简短明快的词语和句子构成的网络文学作品,才可能赢得网民读者的青睐,被他们反复点击。
五、判断题
1,对
2,错
3,错
4,对
5,错
6,对
7,错
8,对
9,错
10,对
第二篇:诗歌答案
诗歌试题
1.《陌上桑》文学常识:
2.《陌上桑》出自《乐府诗集》,它是继《诗经·风》之后,一部总括我国古代乐府歌辞的著名诗歌总集,由宋代郭茂倩所编。现存100卷,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词最完备的一部。
3.《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诗人。《陌上桑》
1.《陌上桑》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我们学过的《木兰诗》中写木兰辛勤劳作的句子是: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在《陌上桑》中写罗敷热爱劳动的句子是: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2.《陌上桑》中表现使君的耀武扬威,气势凌人的句子是: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3.《陌上桑》中借描写罗敷发饰时尚华贵来展现她的美貌的句子是: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4.《陌上桑》中运用侧面描写,突出罗敷夫婿地位尊贵,仪表不凡,才貌出众的句子是: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5.《陌上桑》通过耕者,锄者的表现从侧面表现罗敷美丽的句子是: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6.《陌上桑》运用环境描写为罗敷出场渲染气氛的句子是: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7.《陌上桑》中罗敷描述夫婿为官风度的诗句是: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8.《陌上桑》罗敷言辞拒绝太守无理要求的句子是: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9.《陌上桑》中描写罗敷采桑工具美的句子是: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10.《陌上桑》中描写罗敷衣着服饰美德句子是: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11.《陌上桑》罗敷用俏皮的语言表明自己年龄的句子是: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观沧海》
1.《观沧海》诗中破题的句子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2.《观沧海》中直接交代观海地点的诗句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3.《观沧海》中描写海岛草木充满生机,给人以生机蓬勃感受的诗句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4.《观沧海》中形容水波动荡,山岛耸立的诗句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5.《观沧海》中描写波涛汹涌的大海,给人惊心动魄之感的诗句是: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6.《观沧海》中借助丰富而奇特的想像,表现诗人博大胸襟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7.《观沧海》中从大处落墨,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茫浑然的气势,给人一种坚定倔强的感觉的诗句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8.《观沧海》用动静结合的手法表现远观的景物,其中写动景的句子是:水何澹澹
写静景的句子是:山岛竦峙 《龟虽寿》
1.《龟虽寿》中引用传说说明人的生命有限,每一个人都摆脱不了死亡结局的句子是: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2.《龟虽寿》中表现诗人人老雄心在,晚年志不衰的诗句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3.《龟虽寿》中作者认为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顺应自然,始终保持乐观精神,就能延年益寿的诗句是: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4.《龟虽寿》中最能抒发诗人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精神的诗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文学常识填空: 1.《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的作者是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 ”的雅号。
2.《望岳》的作者是杜甫,字子美,曾任校工部员外郎,古世称“ 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称为“诗圣”。
3.《观刈麦》的作者是白居易,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
4.《雁门太守行》的作者是李贺,字长吉,其诗作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人称其为“诗鬼”。诗句填空: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
1.《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诗人以拟人的手法 直抒胸臆,表达自己精神苦闷的诗句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2.《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诗人借景抒怀,表现自己豪迈豁达胸襟的诗句是: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3.《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诗人以夸张的手法,表现自己远大抱负的诗句是: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4.《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诗人赞美叔父的文章风格刚健,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远大抱负的诗句是: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5.《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诗人写自己内心苦闷无法排遣,精神极度苦闷的比喻句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6.《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诗人将解除烦忧,获取自由的希望寄托在明朝的诗句是: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7.《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中诗人酒酣兴发时的豪语是: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8.《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中比喻事物发展的趋势无法阻挡,或者说明诗人面对黑暗现实所激起的愤怒似水难断的愁思的诗句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9.《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中诗人在苦闷中给自己找到一条出路,表现他的豪迈和洒脱,最能体现作者浪漫主义风格的诗句是: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望岳》 1.《望岳》中以距离之远来烘托泰山之高的诗句是: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2.《望岳》中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气概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3.《望岳》表现诗人吞云吐雾的磅礴气势和开阔视野的诗句是: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4.《望岳》中描写山中云气缭绕,飞鸟归巢,表现诗人对祖国山河热爱之情的诗句是: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5.明代莫如中在《登东郡望岳楼》中所写的“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继杜陵人”是指本诗中的两句诗: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6.《望岳》诗人化用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句子,融入自己对自然,人生的感悟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7.《望岳》中体现出杜甫造词炼字精雕细刻,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特点的诗句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观刈麦》 1.《观刈麦》中描写农民艰辛的生活环境的诗句是: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2.《观刈麦》中,最具有讽喻力度,希望能够引起统治者重视的诗句是: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3.《观刈麦》中生动地描绘出小麦成熟,丰收在望的诗句是: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4.《观刈麦》中诗人对自己不劳而获的生活深感惭愧,对农民深切同情的诗句是: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5.《观刈麦》中揭示农民矛盾反常的心理的诗句是: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6.《观刈麦》中透露拾麦妇人贫穷境况的诗句是: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7.《观刈麦》中诗人把自己的生活和劳动人民的生活形成对比,透露出社会不公的诗句是: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8.《乡村四月》中有诗云:“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观刈麦》中与此意思相近的诗句是: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9.《观刈麦》总领全诗,表明农家终年劳作艰辛的诗句是: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10.《观刈麦》写人力紧张,妇孺齐上阵的忙碌景象的诗句是: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11.《观刈麦》与“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句意境相似,描绘出劳动者忍受骄阳,弯腰弓背的劳作形象的诗句是: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12.《观刈麦》从侧面揭露赋税繁重,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的句子是: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雁门太守行》
1.《雁门太守行》中表达将士们为国捐躯的决心的诗句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2.《雁门太守行》中描写救援部队黑夜行军,偃旗息鼓的场面的诗句是: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3.《雁门太守行》中从听觉和视觉角度来表明阴寒惨切的占地气氛的诗句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4.《雁门太守行》中与“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意境相似,突出战斗的紧张激烈的诗句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5.《雁门太守行》中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机形势的诗句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月金鳞开。
6.《雁门太守行》诗中借抒写全军将士的心愿,来表达诗人坚定的政治立场的诗句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7.《雁门太守行》诗中直接陈述战争的残酷、持久,并巧妙地点出了将士们慷
慨抗敌的英雄气概的诗句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8.《雁门太守行》中尽管夜晚寒重,战鼓也擂不响,但仍然激情饱满地战斗着诗句是: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9.《雁门太守行》中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淋漓尽致的揭示出来的诗句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月金鳞开。
第三篇:诗歌答案
【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答案】孤舟联结者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8.【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从诗句描写上看诗人的性格,从诗歌的氛围上品读诗人的心境和情怀,诗人陶醉于东山晴后山上雪景,面对如此美丽的大自然,诗人怎能不陶醉,怎能不忘怀!答案示例:诗人只顾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往我的诗人形象。9.【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以及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修辞作用。解答这两字,要立足诗歌,从修辞角度以及表达效果上回答。
答案:“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的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
【黄科锋的补充】“涌”化静为动。“银”是比喻。
鉴赏: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州人。南宋诗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历任国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兼吏部右侍郎,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公事,广东提点刑狱,吏部员外郎等。反对以铁钱行于江南诸郡,改知赣州,不赴,辞官归家,闲居乡里。在中国文学史上,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四家”、“中兴四大诗人”。他作诗20000多首,只有少数传下来。杨万里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称为“诚斋体”。
这首诗原题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描写了东山雪后阳光朗照的美丽景象。诗人在题目中用“最爱”二字,直接表达了自己对眼前景色的喜爱之情。
第一句“只知逐胜忽忘寒”,写自己因为只顾着追逐寻觅胜景而忘记了寒冷,第二句“小立春风夕照间”写偶尔在春风中站立,在夕阳中放眼赏看美景。这两句写诗人不惧寒冷,寻觅美景,立于风中,在夕阳中欣赏美景的形象,把一个因爱美景而不顾寒冷的“痴人”形象展示在读者面前。
第三句“最爱东山晴后雪”直言自己最喜爱东山天晴之后的雪景,而第四句“软红光里涌银山”则为全诗最妙的景语,在春日的傍晚,夕阳微弱柔软的红光普照
在东山之上,皑皑白雪闪耀着点点光芒,那仿佛是座座银山在向我涌来。其中“软”字写出白雪映照下的夕阳红光,是那么的柔和细微,赋予夕阳光芒以形象的触觉,写出了夕阳的无限美好。另一个“涌”字则把白雪覆盖的群山在夕阳之下闪耀光芒,在视觉上产生向自己涌动而来的动态感描绘出来,有化静为动的奇功。
【解析】李纲是邵武人,本词是本地作家的作品,在读懂全文的基础上,紧紧抓住一些关键词并不难解题。第一小题考查的是诗歌的表现手法,理解可多元化,其中衬托的表现手法相当明显。第二小题考查的是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诗句通俗易懂,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考生只要抓住“空旷”“茅舍”“欢笑”等关键词,作者所蕴含的情感便昭然若揭。
【答案】(1)要点:“箬笠”“蓑衣”勾勒出钓翁雪天垂钓的外在形象,画面简约,意境空灵。“冰散响”描写轻细的声音,衬托出环境的寂静、钓翁的宁静。钓翁“时振玉花空”的动作,衬托出钓翁的凝定。“但”字写出了钓翁的心无旁骛。
(2)示例:空旷,暗示钓翁生活的闭适自在;“茅舍竹篱依小屿’描写钓翁生活的简朴与环境的清幽;“缩鳊圆鲫入轻笼”流露出钓翁生活的自得之情;“欢笑有儿童”凸现了钓翁生活的温馨和欢乐。
【黄科锋的补充】第三、四句实际上从侧面描写了雪之寒、雪之大,所以才有“冰散响”和“蓑衣时振”,并由此衬托出钓翁的凝定。“图画若为工”是说这幅景象若绘成图画,一定要工笔细描才行,否则画不出箬笠之箬,蓑衣之蓑,玉花之玉。
【作者介绍】李纲(1083-1140),字伯纪,邵武(今福建邵武)人。徽宗政和二年(1112)进士。宋高宗时,曾拜尚书右仆射(丞相),兼中书侍郎。【注】①“江上雪”二句:化用柳宗元《江雪》诗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②箬,箬竹,竹子的一种。箬笠,用箬竹编制的斗笠。散,同霰,冰霰,小雪子。玉花,像白玉一样的雪花。③“图画”句:意谓此等雪景.图画怎能画出。若为:怎么能。这句说,若把这景象画出来,将是一幅绝妙的图画。④屿,小岛。鳊(biān),一种淡水鱼,肉味鲜美。缩鳊,缩着项的鳊鱼。鲫,鲫鱼,一种淡水鱼,肉味也很鲜美。
【赏析】这首词描写的是渔家生活。上片,写老渔翁在冰天雪地中垂钓。“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斗笠上只听见雪弹子敲打的声响,蓑衣上不时抖落堆积的雪花,这两句描写真实,生动,使人如身临其境,目睹耳闻,堪称一幅工笔画。下片写渔家乐。小岛上的竹篱茅舍是渔翁的家,他钓满一篓鳊鱼和鲫鱼归家后,听到的是一片儿童的欢笑。这首词,真实、感人,富有生活气息。【答案】①颔联运用了映衬(衬托,对比,烘托,渲染)的表现手法;②映衬类:朱、青,绿,白,颜色明丽喜人,相为映衬,烘托出一种清新的四月乡间独特的
风貌,传达出诗人愉悦而闲适之情;或列锦类:颔联采用意象叠加的方式巧妙了将乡间独特物象樱桃,豆,草,鹅排列在一起,勾勒出一副生动的乡村春意盎然的图景,烘托静谧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闲适而悠游的情怀。
【答案】①四月乍晴,万物复苏,争奇斗艳,一派生机,乡下进入农忙时节。②有樱桃绿草白鹅悦目,有青豆配酒爽口,船行水上,轻快疾驰,有春风拂袖,诗人所见农户白天闭门,原是为了保养小蚕,由自然景物到社会场景,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生意”(生机)。
【答案】(1)(4分)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 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2)(4分)①“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②“透”字,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
答案(1)①“塞”,充塞,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终南山充满天地之间的磅礴气势。②“生”,升起,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日月从终南山的山巅冉冉升起的景象。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终南山美景的喜爱和对世俗的厌倦之情。终南山环境优美,清幽宜人,让诗人流连陶醉。置身山中,使人正心平,产生远离尘世、超然物外之感。
答案(1)“邀”字是拟人手法(把月光写得很有情味),晃动的月影好像是疏帘请来一样;“纳”字展开想象,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溪声好像可以用虚枕装起来一样。
(2)这首诗写了清静的夏日村落,乡村中的疏朗的月影,嘈嘈的溪声,表现出诗人喜爱乡村生活,追求清闲(清净、安宁)的心境以及归隐村野、终老乡间的愿望(或抒发诗人淡泊名利、归隐田园的情怀)。
(1)(4分)第一、三两联从旁观者的角度描写了秋雨之后落叶的情态,而第二联中“思”与“信”的主体是落叶,使落叶人格化。第二联插入一、三两联之间,使得全诗富于变化,别具情致。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答出“思”、“信”两字作用的.给2分;答出使全诗富于变化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答案】(2)(4分)以松“立”与叶“落”二者的不同构成鲜明对比,采表达作者对松树不凋的赞叹,强化了对落叶飘零的感慨。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答出构成对比的,给2分:能简要分析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解答时要联系全诗,借助注释,准确把握。【鉴赏】
这是一首以落叶为描写对象的咏物诗。首联通过视觉描写展现了落叶翻飞的情景:一场秋雨过后,庄稼已经收割了,闲置着的田地显得格外空旷,只见深红色的落叶脱离树干,层层叠叠地在半空里飞舞。颔联以拟人化的手法,描写落叶的心理活动:落叶思绪翻飞,一心向往着春日,哪里肯相信自己在凭借秋风而飞舞呢。颈联描写落叶飘零的动态情景:有的翻飞着随流水而去,有的在暮色苍茫的河边盲目地飘荡。尾联直抒胸臆,说自己要像青松那样傲然挺立,四季常青,而不做落叶,随风飘荡,任意东西。
“落叶”是古诗中常常吟咏的意象。老杜“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而修睦的《落叶》托物寄思,表达了对落叶的感慨和思考。开篇从“雨过”着笔,转向“重重落叶”,以“重重”言落叶之多,给人以“无边萧萧下”的强烈感受;“红”,突出其色彩之艳丽。但在秋雨潇潇,秋风渐紧的背景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木叶,其命运令人担忧。是为实写。颔联从眼前景,转向写“虚”,回想春日之际,绿叶吐翠,葱茏蓬勃,那时哪里想到会有秋风会降临,让叶子飘零,惹人伤怀?由实而虚,有转折,有对比,笔法腾挪,拓宽了描写的视野,引人遐想。
“落叶”是古诗中常常吟咏的意象老杜“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而修睦的《落叶》托物寄思,表达了对落叶的感慨和思考
开篇从“雨过”着笔,转向“重重落叶”,以“重重”言落叶之多,给人以“无边萧萧下”的强烈感受;“红”,突出其色彩之艳丽但在秋雨潇潇,秋风渐紧的背景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木叶,其命运令人担忧是为实写
颔联从眼前景,转向写“虚”,回想春日之际,绿叶吐翠,葱茏蓬勃,那时哪里想到会有秋风会降临,让叶子飘零,惹人伤怀?由实而虚,有转折,有对比,笔法腾挪,拓宽了描写的视野,引人遐想
颈联继续回到写落叶:落叶或随流水而逝,或在暮色苍茫中在河边的上空飘零,一个“乱”字耐人寻味秋风中“乱”舞于空中的落叶,岂能不让人心情也“乱”?世事变迁,人生无常,有时和“落叶”何异!
尾联诗人再次转折,将“落叶”和“松”对比,落叶飘零,而青松挺且直,面对秋风甚至寒冬,而依然翠绿如常!
诗歌写物图貌,用笔灵活多变一、三两联从旁观者的视角写秋雨之后的落叶,为实写;第二联从“落叶”的视角着笔,有浓郁的主观色彩,“翻思”、“肯信”及“只应”二句的议论抒情,均为虚笔视角、笔法的变化,使诗歌变化多姿,增强了诗歌的艺术魅力,值得借鉴。
【解析】三四两句并非纯写晴天景色,十里笼晴苑是化用“台城柳”典故,千条锁故营则是暗指“细柳营”,这两句主要目的是为了扣住“柳”这一咏写重点。五六两句也不仅是雨天景色,“风暖落花轻”应是晴天。更重要的问题是三四五**句的手法绝非以静衬动,因为其中动景是飞燕落花,但本诗的核心书写对象则是柳,如果说成是以静衬动,则是以柳树去衬托飞燕落花,主次完全颠倒了。相反,此处应是以动衬静。
【解析】读题干可知,本题需要选出的是用“嗅觉”表达“触觉”和“视觉”,因此即使考生不了解“通感移觉”的概念,也应该知道此“香”绝非嗅觉上的香味。选项ABC写的都是真实的花香,因此全部排除。
【解析】本题在题干要求里需要答出两层次要点:1,任选上文一首诗或自选另一首诗,归纳概括出诗中的“景”和“理”分别是什么内容;2,在此基础上分析“景”与“理”之间的逻辑联系,为什么从这部分内容可以过渡到下一层意思。考生须答全两个层次,并且注意语言文字的流畅表述和层次感。字数需要达到要求。
【答案示例】《题西林壁》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两句状写山岳之景,写出不同的视角可以看到不同的山脉之形,是写景;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则写出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一道理,是写理。作者由山岳的不同形态想到视角决定视野,同一事物在不同的视角下会全然不同,进而联系到人的“不识庐山真面目”是因为身在山中,表达出“当局者迷”的道理。诗中的景与理有相似之处,类比的联系,由景物的特点而升发出理的智慧,从赏景的层面向上走,升华出一种为人处世之道,闪烁着人类理性的光辉。由景及理,正是这样一种由景类比、联系到理的写法。
第四篇:诗歌写作教案
《诗歌写作》教案
一、教学设计理念
诗歌是诱人的玫瑰,大家都喜欢诗,但真正认识诗的同学就少,知道怎样写诗的同学则少之又少,所以要将诗歌仿写教学设计得通俗易懂,可触可摸可感,在品位诗歌时领悟方法,从而掌握仿写诗歌的基本方法(品—悟—写),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训练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流畅性,提高学生语言应用和表达能力,并自觉灵活地迁移到作文实践中。
二、教学目标
1、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教育的艺术》),我们正可以借诗歌来濡染心灵、陶冶性情、培养文学纯正趣味、提高学生的文学综合素养。
2、借助诗歌精炼的语言来抒发真情实感。
3、展开联想和想象创造悠远意境。
三、导入
诗歌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朵,历来有“文学之母”、“语言的钻石”之美誉。我国诗歌著称于世,自《诗经》以来,作品浩若烟海,博大精深,透出了我国人民丰富的想象力、炽烈的情感和杰出的智慧,遨游于诗海,其乐无穷。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近诗歌,学会仿写诗歌。
四、教学过程
1、营造诗的氛围,感受诗的魅力。欣赏配乐朗诵余光中的《乡愁》,之所以选这一首,一者熟悉,二者这首诗的意象之优美、情感之浓郁、节奏旋律之美妙,可谓诗中上品。通过朗诵,一种氛围自然形成,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了诗歌上。
2、品味诗歌、领悟方法,学会仿写。
品味诗歌,然后根据平时大家读诗的体会和对诗歌的理解,结合诗歌写作指导,共同讨论诗歌写作的特点,即诗歌应饱含感情,注重意象不宜平铺直叙,应有些比喻象征,还要有韵律到音乐性的效果.总结写诗应该注意些什么?
一、要有浓烈的感情和鲜明的节奏 :情感美 音乐美
二、要有鲜明的形象,做到情景交融 :意像美 意境美
三、要有新颖的构思和奇特的想像: 构思美 想像美 写法归纳:
(1)写诗首先要酝酿情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感情是诗的生命,诗歌或诗句能使人感动,首先在于它的情感。
如: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孟郊《游子吟》)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这些诗句分别抒发的是爱国情、别离情、母子情、兄弟情、爱情、友情。)这些诗句为什么能拨动我们的心弦,关键在于一个“情”字。无情即无诗,诗是跳出来的心。诗,首先以情动人,写诗,首先要酝酿感情。
(2)写诗只要抓住意象,就抓住了诗歌的内蕴。有了感情是否就能写出美妙的诗句呢?
春 天
春天啊,我赞美你-∕我赞美你红红的花∕我赞美你绿绿的草∕ 我赞美你绵绵的雨∕ 我赞美你蓝蓝的天。
迎春花
把我镶满你的皮肤∕ 我要和你一起盛开∕ 让我的嘴唇长成你的花瓣∕ 让你的枝条长成我蓬松的头发∕ 我呼吸着你的黄色∕ 在万物中通体透明
(同样写春天,写热爱春天的内容的诗,都有情感,但前一首诗缺少意象,没有诗的味道,第二首诗诗人爱春天,并不是大喊大叫,而是找到“迎春花”这个意象,于迎春花融为一体,来表达热爱春天的心情,诗味足,语言表现力强。所以,情感必须用意象来表达。而有情感无意象的却不能成为诗。)
再看看下面的诗:
其一
骄傲∕使人落后∕ 虚心∕使人进步
其二
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 天地便小了
(其一是将毛泽东的名句改写成的,这不是诗,最多只能是格言。而同样表达此意的,冰心的《春水》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诗。)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另一类诗。“春天是个贼,窃走了我的心”
“你是我早上的包子,中午的馒头,晚上的咖啡” “我象爱读金庸小说那样爱你,象爱电脑游戏那样爱你--”
(选择意像必须是鲜明的,突出的,有力的,而且能给人以美感的,和谐的。如果选择缺乏美感的意像,那只能破坏美感,失去诗意。)
(3)好的诗歌更需要新颖的构思和奇特的想像。艾青说:“没有想象就没有诗”,“诗人最重要的才能就是运用想象。”
露
我在嫩绿嫩绿的草叶尖上∕ 我在张开惺松睡眼的花心里∕ 我没有向人们说:“勿忘我”清晨和黑夜∕ 我自生又自灭 ∕我不是星星的眼泪∕ 也不是璀璨的明珠 ∕我就是我∕ 一滴纯洁的甘露∕ 很少人注意我,我不抱怨 ∕哪——又有甚么要紧?∕ 阳光妩媚的清早∕ 我会升华成一朵 ∕美丽的洁白的云
(这首诗用拟人的手法,让露自述,角度新。写露珠在草叶尖上、花心里,不声不响,不大引人注意,但纯洁、命澈,自生自灭,在“阳关明媚的清早”,还会“升华起一朵美丽洁白的云。)
(4)想象应该是诗歌走向美感的前提,诗歌要走向美感,除了想象,还必须使用比喻等修辞手法。
1、那白色的风帆是大海的翅膀∕ 凌空而起--赵丽宏
2、象落下两片饥渴的嘴唇∕ 紧贴着大海波动的胸膛--蔡其娇
3、风帆吻着暗色的水∕ 有如黑蝶与白蝶--王辛笛
(1、2、3分别把风帆比作翅膀、嘴唇和蝴蝶;比喻新奇,意境独具,语言极富表现力,令人品味)
接下来我们来作一个练习
依照例句,发挥想象,在下面写上相应的诗句。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如果我是清风。如果我是。如果我是。她温柔的活象只小手,轻轻拂去了他心中的悲伤。
她动情的歌声如同。(学生写作,教师巡视,交流,师生一起点评。)
3、学以致用,大胆写作
(1)阅读下边这首小诗,补写第二小节的空缺内容,使之与一、三小节保持连贯 小时候∕ 母爱融在乳液里∕ 吮着它∕ 香甜甜 上学后 ∕母爱
长大后∕ 母爱藏在枕头里∕ 枕着它∕ 爱意绵绵
(学生写作,教师巡视,交流,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2)按课本上的要求写一首小诗。
五、教学反思:
本次作文教学,我有几点深刻的体会:第一、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只要教师给机会,善于发掘。第二、真正让学生成为主体,教师起引导角色,只有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课堂才会活跃,才会有教学效果。第三、改变评价学生的陈旧观念,改变师生重分轻能的心态。本堂课,平时语文学习不太积极认真,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文思敏捷,竟仿写了好几首诗,被公认为好诗;而有些学习认真,考试得高分的学生竟一首诗也写不出。通过这次教学,差生重拾信心,那些考试成绩好但创造力不够的学生会认识到,学习语文的终级目标是培养能力。第四、一堂课的成功绝对不可能是偶然的,教师要平时多积累,对学生写诗尝试要多鼓励和引导。
第五篇:诗歌常用写作手法
写作手法通常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艺术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和抒情。诗歌的表达方式中通常有记叙描写抒情三种,有的还有议论,写景有远眺和近看,常需找文眼,抒情有间接抒情和直接抒情(指数胸臆);另外有描写与抒情的结合:先景后情,情景交融,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以景结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还有记叙、议论相结合;情、景、理结合。另外少数还有人称的使用情况。
修辞手法:固定辞格有:比喻、比拟、借代、拈连、夸张、双关、对偶(对仗)、排比、层递、顶针、回环、变文、对比、映衬、反复、复踏、通感。从炼字、词到句都可能存在:炼字不用说,通常是动词和形容词,虚词的使用,如《离骚》的“兮”字,《氓》的“矣”字,还有押韵;词的话叠音词、双声叠韵词的使用,连绵词的使用,句子的话有整散句、长短句和特殊句式等。
艺术表现手法有对比、象征、托物言志(托物喻人)卒章显志、欲扬先抑、衬托(烘托)、夸张讽刺、借景抒情(包括之前“表达方式”中所说的)、前后照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