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的传统节日

时间:2019-05-13 05:20: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苗族的传统节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苗族的传统节日》。

第一篇:苗族的传统节日

云南少数民族神话文献综述

苗族的传统节日

节日习俗是一种综合的文化现象,每一种节日都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有着它特定的历史文化与背景。同时,每一种节日又会影响到一个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心理等多方面内容。苗族大小节日众多,由于居住分散,各地苗族有相同的节日,也有不同的节日。苗族的传统节日主要分为四大类型:祭祀性节日、纪念节日、与农业生产有关的节日、娱乐和交际性节日。

一、祭祀性节日

(一)苗年

苗年是苗族自己的年节,各地区的苗族所过的苗年时间是不一致的,多数地区是“岁首以东冬三月,各尚其一”。岁首即每年的开头,有的在十月,有的在冬月或腊月。苗年是最大的节日,食品比其他节日丰富,并且要供祭祖先。接着要休息五至十五天,并举行各种盛大的娱乐性活动。

祭祀活动,从鸡鸣头遍开始,到天色发白结束,鸣炮竹示之。此时,全家方可入桌就餐,并可对祭祀品指物道名。到二月二后,又需禁忌。请客活动,天明后,主家杀猪宰鸡筹办丰盛饭菜。就餐时先吃甜酒,后吃烧酒,先吃粽粑,后吃米饭。客人转回家时,主人鸣炮送到村外。

(二)鼓社节

在祭祀祖先的节日中,鼓社节是最为隆重的。鼓社节又称“吃牯脏”或“吃鼓藏”。节日中的主要活动着重围绕着绕木鼓进行,吃鼓藏时宰“牡牛”敬祖宗,“牡”即“钴”的意思。鼓社节的间隔时间,以十三年最为常见,但也有三年、五年、七年或二十五年不等者,可分为定期或不定期两类。鼓社节的内容较为丰富,包括购买和饲养鼓藏牛,推选鼓藏牛,接鼓、斗牛、杀牛祭祀等基本程序。

(三)跳场节

跳场是苗族流行得最广的民族风俗活动之一,流行地域非常广,参与人数之多。跳场有各种不同的叫法,如跳厂、跳月、挑花场、芦笙会等等。跳场是苗族不同于汉族和其他民族在春节期间举行的特殊节日活动。跳场的地点称作花场,一个很大的草坪或土坝子。按照传统习惯,跳场第一天是踩场,第二天是正场,第三天是扫场。

跳场的主要活动,首先在赛中安放一张八仙桌,上面供奉丰盛的祭品,主事者燃烛点香、烧钱化纸,一是祭奠列祖列宗,一是敬奉天地神明。意在祈求神明护佑,祈愿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等。每一天的芦笙舞都要跳到日落西山、晚霞满天,他们相约到附近村寨中往下,男女青年三五成群互相吐露心曲,这正是男女双方约定百年之好的重要时刻。

(四)祭祀节日的意义

祭祀节日的举行是为了缅怀祖先,节日寄托了苗民对祖先的思念之情。从中可以学习祖先好的品德,继承中国的传统的优秀文化品德。不忘先烈,有利于个人形成良好的道德感。

二、纪念性节日

(一)四月八

农历四月初八是贵阳、黄平、松桃、湘西等地苗族都过的节日。四月八是一个纪念性的节日,有的苗族地区是为了纪念民族英雄,而有的地区是为了纪念祖先。每年的四月八各地苗族的男女老少会用一天的时间来游乐,以此表示纪念

(二)端午节

过端午是在五月初五的早上。这天,有的杀鸡,有的杀羊或宰猪,荤食一餐,但不包粽粑。在门外都挂菖蒲和艾叶,有的以艾叶扎一只狗挂在门外的,用意都不祥。另外,也会在高山顶上举行“踩花”。附近的苗族都来参加,男女青年就利用这一机会进行社交活动。

(三)七月半

七月半就是中元节,在旧历七月十三日的下午过节。这一天每家都买点肉加餐,并买钱纸封包,追念祖宗。已故的祖先每人二包,晚餐后就在门外烧包。此外,没有什么别的活动。

(四)摔跤节 摔跤节是惠水九龙一带苗族的民间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和六月初六举行两次。相传古时候,九龙马门寨有一名苗族青年叫杨首辈,在官家的武举应试擂台上摔跤倒官将黑煞神,为此不但榜上无名,反而被毒打入狱。杨首辈出狱后召集人们与官家作对,并活捉黑煞神。人们遂跳舞唱歌庆祝胜利,并举行摔跤比赛,由于那天正好是农历三月初三,故沿袭成此节。

(五)纪念性节日的意义

有利于发扬和养成民族英雄的精神,这种精神将永远长存,激励着这个民族向前发展,不断地增强这个民族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三、与农业生产有关的节日

(一)土地会

苗族的土地会一年举行两次,一次在三月初三,一次在九月初九。土地会是祭祀“山王菩萨”,山王菩萨设在村子附近的山坳上,设立的目的是希望它保护牲畜,不要被虎豹、豺狼危害。祭祀时可以用猪、羊、鸡都可以,有几家共同筹钱办的,也有独家自办的。祭祀只有男家长办理,不是每人都要过的节日。

(二)开秧门

开秧门在播种时节举行,在每年春季播种前,选择吉日举行仪式,以祈求插秧顺利和稻谷丰收。先由“秧头”带上鸭子、酒、饭、香纸、茅草、泡木树等敬品,在天刚亮时到田里祭神,以避免途中遇见人或鸟雀而招致不吉。当“秧头”举行完开秧门仪式后,其他人家才可以开始插秧,并欢度节日。

(三)吃新节

吃新节是在收获季节举行。吃新节一般在农历六七月间进行,是人们以品尝新米或新包谷的方式,敬天祭神,庆祝丰收的一个喜庆节日。每年稻谷或旱谷成熟后,苗族以村寨为单位,择吃新饭。家家户户都要以新糯米为主食,来庆贺丰收。吃新包谷时,则以新小米和包谷同煮,并用鸭、鱼、酒、茶等物品向祖宗祭祀,然后全家同吃新包谷,以示庆祝丰收。

(四)捕鱼节

捕鱼节是贵州中部独木河及南明河沿河两岸苗族的节日。这个节日最初是在播种插秧需水时,苗族人民在河边祈祷龙王降雨的求雨节,后来逐渐演变为捕鱼节了。捕鱼节的时间各地不一致,大概从三月到六月。届时,青壮年子都要到山上采集树叶做“闹药”,到河中闹鱼捕鱼,妇女则在家中备办腊肉、香肠、糯米饭和酒。中午时,全家老少都穿着盛装、携带酒肉到河边进餐。吃完后,男吹芦笙,女唱山歌,尽兴欢乐。到夕阳西下时,人们带着鲜鱼回家,并设宴招待或以鱼馈赠亲友。

(五)意义

人们按节令进行庆祝活动,反映了农耕民对农业生产的重视。这些节日的产生有着特定的背景,在生产力极其低落的情况下,只依靠人力是无法战胜自然灾害的。农民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自然灾害,只能借助传说或神话来维持生产。人们把抵制灾害的活动寄托在神明的身上,以此来找回生活的信心。但是一味的向上苍祈福,而不发挥人的能动性,这样是不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利于社会的生产力继续向前发展。

四、娱乐和交际性节日

(一)清明歌会

清明歌会又称“赶清明”,一般在三月三举行,是湘西苗族的大型歌会。传说从前苗族住在偏僻的大山中,日常用品都必须用土产到遥远的市场去交换,而且常常受骗上当,于是大家便邀约以清明这一天作为自己赶集的日子,既可互通有无,也可进行娱乐,年代久了,便成了清明歌会的节日。这一天,各寨的苗族群众都纷纷赶来参加,善歌者引吭高歌,一唱一和。老年找老年,青年找青年,参加者常达数万人,白天唱了晚上又唱,一直通宵达旦。

(二)赶秋

赶秋是湘西苗族群众性的主要节日之一,时间是在每年立秋之日,其主要活动是打秋千。赶秋最初也是为了便于青年男女交际而兴起的,后来男女交际的内容逐渐减少,而演变为以娱乐为主要内容了。

(三)九月芦笙会

九月芦笙会是贵州黄平县的谷陇、五里墩等十几个地方的节日,以谷陇的规模最大。节日的时间大致为秋收结束之时。节日到来,周围数十里的苗族男女青年都着盛装前来参加。在芦笙会上姑娘们穿着长裙,戴银手镯、银项圈,头盘田螺髻。男青年们爱在芦笙差几支野鸡毛,这是战胜邪恶的标志,也是表达爱意的信号。姑娘们则把自己精心编织的长带挂在意中人的芦笙管上。芦笙会规模宏大,观众有数万之多。

(四)意义

这些节日有利于人们之间的交流,不仅有利于苗族人民之间的交流,也有利于汉族和苗族之间的交流。汉族与苗族之间的交流,有利于民族大团结,有利于消除民族之间的隔阂,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发展。同时,这些节日大多属于相亲类的,节日的举行为广大男女青年创造了结合的条件,青年们借节日表达自己的爱意。从更深的层次讲,交际性节日还有利于苗族地区人口繁衍,壮大苗族人口的数量。

苗族节日异彩纷呈,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部分。苗族节日的产生是由特定 的社会背景决定的,它的产生对于当时的社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今天随着社会发展,虽然有些节日已经失去了它原有的价值。但作为一种文化,应该被保留和继承,因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

参考文献:

[1]陈斌、赵云生:《苗族文化》,《丰富多彩的节日》,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5 [2]贵州省编辑组:《苗族社会历史调查》三,《生活习俗》中的节日,贵州民族出版社,1987.4 [3]《苗族简史》编辑组:《苗族简史》,《生活与习俗》中的节日,民族出版社,2008.4 [4]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编著:《苗族文化大观》,《风俗习惯》中的节日、娱乐习俗,贵州民族出版社,2009.6

第二篇:苗族传统节日

开年节

开年节是苗族人民的“春节”,也称作“客家年”。过年时,家家户户杀猪宰羊,烤酒打粑庆丰收,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按照风俗,苗族人民用对歌的方式表达他们对新年的祝福和希望。一大早,黔湘渝(贵州、湖南、重庆)边区五乡四镇的各族同胞就从四面八方赶到三省市交界的天星坡脚,用歌声表达迎新的喜悦。还要唱《开春歌》,歌词大意为思春、盼春、惜春、挽春等。踩花山节

踩花山是苗族传统节日。云、贵、川等省苗族群众在农历正、二月间或四、五月间盛行踩山、跳场,源于青年男女的求爱活动。节日期间,青年男女对歌、跳芦笙舞、寻求配偶;老农们则来到花场地交流生产经验,传授生产技术,祝愿五谷丰登。居于山区的苗民在节日内还要进行斗牛比赛。屏边县的苗族还举办跳狮子和爬花杆的比赛。

四月八

苗族传统节日,传说这个节日起于明代。每逢农历四月初八,苗族人都身着盛装群集于贵阳市喷水池边,吹笙奏笛,对歌谈心,以纪念、凭吊传说中的古代英雄亚努。

此外,四月八还是布依族的节日,有称它为“牛王节”的,也有叫“牧童节”或“开秧节”的。每逢这天,人和牛都要吃“牛王巴”或糯米饭,并休息一日,表示对耕牛的慰劳。

龙船节

龙船节是流行于湘西和黔东南施洞、松桃一带的苗族节日。大都在农历五月初五进行。这天除了角逐龙舟外,还有跑马、斗牛、踩鼓等活动。

姐妹节

在贵州省东部清水江畔的苗家村寨,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至十八日为苗家“姐妹节”。节日里,苗家按传统风俗都要吃“姐妹饭”。这种饭是用姑娘们在山上采集的野花和叶把糯米染成五颜六色后蒸成的。节日里还有热闹的斗牛场面和“游方”活动。

第三篇:XX年黎、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活动实施方案

XX年黎、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活动

实施方案

三月三”是海南黎族、苗族的重大传统节日,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我镇文化产品内容,推进文化产业化发展,营造良好氛围,构建和谐xx,让我镇黎族苗族同胞在欢乐祥和中庆祝节日,今年继续举办“三月三”节庆活动。为切实做好我镇XX年“三月三”节庆活动,弘扬黎苗族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人民群众文化娱乐生活,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做到热烈、隆重、重点、全面、特色,融民情、风情于一体,特制定本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县、镇中心工作,有机结合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大力宣传党的政策,以“高效、节俭”为原则,以展现“大团结、大包容、大和谐”为主线,以促进活动本身和挖掘、发展、弘扬民族民间文化为目标,打造幸福xx美丽乡村,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成立机构

为加强对活动的组织和领导,镇委、镇政府决定成立领导小组。

xx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林xx兼任,王xx任副主任,成员为邢xx、王xx。办公室设在党政办(联系电话:xx9),王xx、唐xx同志负责“三月三”活动具体工作。

办公室下设五个组,分别是活动策划组、安保组、交通秩序及场地保洁组、医疗保障组

(1)活动策划组:负责活动内容的编排策划工作,包括活动所需设备、器材的布置工作。

组长:林xx

成员:邢xx、韦xx

(2)交通秩序及场地保洁组:负责活动场地范围内的车辆引导和管制工作以及场地保洁。

组长:林xx

成员:何xx、张xx

xx中心小学设立临时停车场(除县领导车辆),xx中学设立县领导及重要嘉宾临时停车场,维护好交通秩序。

(3)医疗保障组

组长:杨xx

成员:陈xx

由xx卫生院派出医疗队负责活动场地范围内的医疗保障工作。

(4)安保组

组长:刘xx

组员:田xx、周xx,另外从xx中学、xx镇中心学校抽调部分人员。

由xx派出所派出6名干警、三平派出所派出6名干警、镇干部协助负责。按实际情况进行警力布置,确保活动场地范围内的会场秩序和人员安全。

三、活动项目

(1)民族传统趣味体育竞技

长:陈xx(兼)

副组长:张xx(兼)

成员:邢xx、王xx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时间:3月30日上午8:30

地点:xx中学(原乐中学校)

内容:拔河、趣味比赛

要求:①参加比赛的团队,以村委会、镇机关各单位为单位组队。参赛运动员必须属本村籍或本单位。②3月24日前将参赛项目、人员名单、性别、加盖本单位公章后送到“三月三”领导小组办公室(镇党政办)。③各单位带队代表于3月27日前到镇“三月三”活动办抽签。

(2)竞赛办法:

1.男女混合拨河:采用三局两胜制淘汰赛,4男、4女混合。每单位选派男、女运动员各6名,其中替补队员男女各2名。表彰前三名,颁发证书和奖金(第一名XX元、第二名1500元、第三名1000元)。(裁判员:xx中学派出3名、三平中学派出3名;工作人员:邢孔龙、杜慧卿、吉琼壮、符辉、邢良明、记录员:张龙培、李杨海)

2.三人六脚混合赛(二男一女):每队跑50米,以时间定名次,每个单位选派1个队,男运动员2名、女运动员1名。表彰前三名,颁发证书和奖金(第一名500元、第二名300元、第三名200元)。(裁判员:韦罗定、黄李英;工作人员:陈跃江、邢青元、张鲁;记录员:陈艳芳)

3、男女双人夹运球:每队搬运路程50米,以时间定名次,每个单位选派1个队,男运动员1名、女运动员1名。表彰前三名,颁发证书和奖金(第一名500元、第二名300元、第三名200元)。(裁判员:李畅强、韩嘉玮;工作人员:吴宇照、陈普之;记录员:唐明卓)

4、套鸭子:每队派一位运动员,在相对的距离内套住鸭子就奖得套住的鸭子,鸭子套完为止。(负责人:吴挺安、王丽云、胡富智)

四、其他要求

(一)各村、镇直机关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注意安全,精心组织,统筹安排,落实任务,实行专人负责,务必排出队伍参赛。同时,各驻村工作组要协助各村按要求有序组织好50名群众参与“三月三”节庆活动。

(二)各相关活动的负责人要严格按照工作方案要求,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在活动开展期间遇到的情况和问题要及时与活动领导小组主要领导沟通解决,保证活动安全顺利有序进行。

(三)各村、镇直机关各单位要于3月30日前张灯结彩、悬挂横幅,内容是:热烈庆祝乐东黎族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

第四篇:苗族酒文化

摘要:如今,在苗族人民的生活中,酒已是一种不可缺少的东酉。从家中的每口三餐到办喜事、丧事,乃至大

型的民族节口l动,喝酒是人们要做的第一件事。随着酒在苗族人民生l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苗族的酿

酒技艺、酒的类别及苗族的酒礼、酒歌已成为大家)’为关注的对象。关键词:酒文化;苗族;酒礼;酒歌

1苗族酒文化的历史渊源 1.1苗族酒的起源

在汉族传说和文献中有杜康、仪狄造酒之说,苗族的酒是怎样来的呢?有这样一个传说:有人将吃剩卜的糯米饭放在锅里,就外出走亲戚去了,几人后回来揭开锅一看,饭上长出了许多自毛,并散发出缕缕诱人的清香,他抓了一把尝尝,’觉得味道很好,以后人们就照这种办法来酿酒了。这与晋代文学家江统在《酒浩》中所说的“有饭不尽,委余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十分相似。1.2苗族传统的特色酿酒技艺

苗族酿酒历史悠久,从制曲、发酵、蒸馏、勾兑、窖藏都有一套完整的工艺。苗族酒文化典范的“包谷烧酒”,是一种具有千年历史的老酒,它在苗族人民的心目中,旱已是刻骨铭心了。

“包谷烧酒”的酿制方法很独特,不象一般的酒那样在很短的时间内出品,酒味不佳,酒度很高,喝起来辛辣过剩而香味欠缺。一瓶“窝托罗酒”,要酿三年以上,且需藏在地卜,其原料为玉米、苦荞、大麦、高粱等五谷,越杂越好,越杂越香,越杂味越长。制法上不经过蒸馏,把酒药伴入蒸热的杂粮,装入密封的上瓶,用肥肉在瓶的周围糊上一层,放进深过人高的地里,埋藏三年。三年,如果按现代造酒厂的效率,旱就出产无数产量了,谁还想把长长的时间花在过程中,等待一瓶酒的发酵呢。但对于苗族同胞来说,酒藏不透不香,只有保证酝酿的时间,才能体现酒的醇度。三年之后,主人把深埋的酒瓶挖出来,洗去外面的泥上,用麻杆吸食,先从一家老人开始,以一小碗的量,边吃边有人往里面装入凉开水,直到吸淡。1.3酒在苗族人民生活中的地位

如今,在苗族人民的生活中,酒已是一种不可缺少的东酉。从家中的每口三餐到办喜事、丧事,乃至大型的民族节口活动,喝酒是人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客人来了以美酒相待,是一种神圣而不可改变的待客礼节。你如果来到了苗寨,那里的苗族人民定要拿出自家亲自酿制的各种酒来款待你,是一种多么地感到光荣的事,他们一定能给你一个至深至感的记忆。

当评论苗族人民的性格时,酒是一个最好的比喻。苗族人纯朴、刚烈、热情,有一种人不怕地不怕与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之气质,而包谷烧酒那种清爽、醇香、凝重的II感,更是苗族人民性格的真实写照。苗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创造了辉煌的历史文化而今,这种民族文化还将不断的延续卜去。他们千百年来都有喝酒的习惯,而酒的秉性给人酒一样性格,在这样性格的影响卜,苗族人民一定永远立于iu_界民族之林!a苗族酒的类别 a.1包谷烧酒

以玉米为原料酿制的酒,俗称“包谷烧酒”,酒精度数高,一般在so%}ol以上,酒性烈。作为苗族酒文化典范的包谷烧酒,是一种具有千年历史的老酒,它在苗族人民的心目中,早已是刻骨铭心了。千百年来,在苗族的生活中,苗族包谷烧酒一直散发着它那十分迷人的魅力,为苗族人民的生活增添了至关重要的情趣。在木地苗族抗清民间叙事长诗中有“包谷烧酒来上摆哟,哥兄父老个个喝得醉熏熏。”和“弯弯的牛角号吹了少L十九转哟,包谷烧酒筛过了九十九巡。”的诗句,就足以说明了这一点。

老家寨包谷烧酒打开时,清香扑鼻,具有甜酒之味,能在不到一分钟时间里就能充满房间,具有十里飘香之势,喝卜去

4.1敬酒、交杯和扯碗酒如黔东南苗族的酒礼:每当开席,不得先端饭碗,而是先把酒喝够。首先是由主人给每个人斟

酒,各自喝十两杯。其次由主人给大家敬酒,也是每人须敬两杯。敬酒时,敬酒者必须双手端酒杯,先敬最老者和长辈。若在座的最老者与大家年龄悬殊较大,则不昔他是主人客人,也不r他是长辈晚辈,都先敬千吹她);若在座主客年龄相仿,则先敬自家主人。苗族一般敬酒是从自家长者71=始。确定了先敬的人,就按正、反时针方向依次敬两圈,敬到最后一人,则由他(她)与敬酒者交杯。交杯,就是两人

者后喝。有的地方还一二十个人围成一圈,右手敬,左手接,相互交杯,俗称“吃扯碗酒”。此后,大家可以随意找人敬酒交杯。在敬过酒后,大家就可以吃饭了。饭后,又继续喝酒,以酒作乐。喝酒的方式由大家决定,或交杯,或猜拳,或唱酒歌。大家吃饱喝足要收席时,还要喝一次团圆酒:大家各自拿起自己的酒杯,每人都把它递给右边的人,然后又接过从左边递来的酒杯。由于每个人都是右手拿着自己的酒杯,左手也扶住别人的酒杯,形成一个大圆圈。于是在一阵欢呼声中,由岁数最大者先喝,大家一一把左邻递来的酒喝十了。然后再按相反方向,又重复 一遍。团圆酒象征着团结和睦。

4.2牛角酒主要盛行于黔、滇及相邻川南、桂北、湘酉南苗族地区。因以一种特制的水牛角作为酒具盛酒,故称为牛角

酒。只有在重要的场合卜才使用牛角酒。例如在跳芦笙和条铜鼓的大型集会上,开场之前,安排有敬酒对给客人和老人敬酒。敬酒的小伙子,手捧牛角,把酒灌得满满的,向场上的围观者敬酒。围观者们,有的相迎,有的回避,人声沸腾,好不热闹,给集会带来了热烈的气氛。接亲嫁女也喝牛角酒。在男家迎亲或女家送亲时,都有十几到几十位客人到主方家做客。这时作主人的那一家就要给客人设酒卡,欢迎他们。这种酒卡称为“拦路酒”,多半是使用牛角为酒具,至少也得在寨门或家门用牛角盛酒敬客。牛角吊在事先栽好的做成拱门的两根竹子上,或吊在门两旁。客人来了,顺势拿起牛角就可以斟酒敬酒。敬牛角酒是种高规格礼节,敬酒的人也要有所选择,那种端庄健壮的男人或女人被派来守关II,敬牛角酒。在任何情况卜,喝牛角酒都只能用嘴接喝,不能用手接卜来。用嘴喝每次喝一II即可以过关;用手接,敬酒人就会撒手,客人就非得把那整整一牛角酒喝十不可,而一只牛角,往往能装O.Skg多酒。有此地区按占规,谁喝十了牛角酒,牛角就归谁所有。

4.3拦路酒或叫“拦门酒”。黔东南、湘酉、滇东北等苗族地区均盛行。苗族结亲,无论男子迎亲或新娘出嫁或新娘回门,都有一只浩荡的队伍。要迎接这只浩荡的队伍,主方就会安排响J置三四来至十二来不等的酒卡,给客人敬酒。这此酒卡从家门或寨门设起,隔一段距离摆一张来子,每张来子摆上肉和酒,有两位身着盛装的姑娘守候。客人们要到达主人家,必须一一的闯过这此关II,每到一张来子两位姑娘便一人端酒碗,一人拈肉块,请客人喝-II酒吃一筷肉。因为以双为吉,客人每张来子都喝两II酒、吃两II肉才得过关,故称为拦路酒。除了结亲嫁女,在别的情况卜,只要是迎接团体客人,也常采用这种形式。5酒歌

苗族宴饮和敬酒时有唱酒歌的习俗。唱酒歌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敬酒人在敬酒时先唱一段歌,表示祝招和赞颂,唱给谁,谁就喝酒。另一种是双方对唱,一唱一答,谁唱输了谁就喝酒。婚嫁时,所唱酒歌,最有特色,并且在各苗族地区往往形成一套传统的唱腔和歌词。如湘酉和湘、桂、黔三省边苗族地区,婚嫁时男女双方要请歌师在女家对唱酒歌,一般要唱一人一晚。所唱酒歌,共分成9个部分,有3000多句。其中包括在寨门II迎接宾客的《栏门歌》,反映苗族风俗习惯的《十折歌》,叙述苗族族源和迁徙过程的《公爷进地歌》,介绍苗族接亲渊源及范围的《结亲路歌》,介绍男女双方恋爱经过的《奉亲歌》,追忆新婚夫妇家庭和双方基木情况的《三代根基歌》,教导新婚夫妇相亲相爱、勤价持家、百年好合的《过定歌》,宾主双方互表谢意的《谢主家歌》。最后是双方歌师决定胜负的《龙船歌》。

在决定胜负的赛歌中,主家用一只腊鸭代表“龙船”,双方歌师各扯一端,边唱边

别,接亲队伍便领着新娘欢乐地向新郎家走去

苗族酒文化

苗族主要聚居于贵州省东南部、广西大苗山、海南岛及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区的交界地带。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这就是从黄河流域直到长江中游以南被称为“南蛮”的氏族和部落。

苗族地区以农业为主,以狩猎为辅。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情歌、酒歌享有盛名。

苗族十分注重礼仪。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苗族人习惯先请客人饮牛角酒。吃鸡时,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有的地方还有分鸡心的习俗,即由家里年纪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鸡心或鸭心拈给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须把鸡心平分给在座的老人。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欢吃肥肉,可以说明情况,主人不勉强,但不吃饱喝足,则被视为看不起主人。

苗族喝酒喜欢窖酒和常酒,都是用大米酿成的低度酒,常酒酸苦,窖酒甘甜,但酒精含量很低,多用小碗或大杯敬酒。与苗族同胞喝酒,如敬酒的人唱完祝酒歌,无论酒有多少,客人都得一饮而下,这是苗族的习俗。

“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席”的规矩。家家都放有一两坛自己用糯米酿造而成的米酒,约二三十度之间。酒俗,是苗侗人民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节日常有报酒(祝酒)、敬酒、拦寨酒(雷山郎德12道拦寨酒)、拦门酒、迎客酒、送客酒。红喜席,有嫁别酒、分家酒、换酒(交杯酒)、酒歌酒、订亲酒、贺儿酒。白喜席(如高龄老人过世等),有慰问酒、陪葬酒、酬劳酒、别魂酒、祭祀酒。日常席,有火堂酒、平伙酒(打平伙)。还有结盟议事时的歃血酒(血酒)、议榔酒。一般都用土碗作酒杯,逢重大节日和吉日,酒具改为牛角。

第五篇:苗族介绍

我是张老师,我是苗族人,今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民族。苗族真可谓是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苗族的族源十分古老,其根源可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的皇帝战蚩尤的时代。几千年来,苗族悠久的历史在现代苗族中留下古朴神秘而又多姿多彩的风俗文化。苗族经过不断迁徙跋涉,现在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四川等地。住房多为杆栏式木楼,俗称吊脚楼。来到苗寨最吸引人的是苗族妇女那艳丽夺目的服饰。绣饰和银饰构成了苗族服饰的整体。苗家少女全身上下的配饰清一色都是银饰。走起路来叮当着响。苗族人民善于歌舞,歌舞形式丰富多彩,苗族舞蹈、鼓舞、芦笙舞令人叹为观止,所以,苗族被称为“歌舞的民族”。这就是我的民族——苗族。

下载苗族的传统节日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苗族的传统节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苗族风俗习惯

    苗族风俗习惯 苗族的服饰在各地各有其特点。黔西北、滇东北的苗族男子穿带有花纹的麻布衣服,肩披织有几何图案的羊毛毡;其他各地苗族男子一般都穿对襟或左大襟的短衣。下穿长......

    苗族调查报告

    关于苗族的调查报告调查对象:苗族 调查目的:了解苗族概况,进一步看我国民族状况,加强少数民族知识调查方式:资料法,利用网络查询有关资料调查内容: 有关苗族分布,历史,风俗,文化等概......

    苗族名人

    苗族知名人物  沈从文(1902—1988)中国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 项崇周(1856年—?)又称项四,苗名称年四,云南麻栗坡人,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抗击法国殖民者入侵的民族英雄。  陶新春(1825......

    苗族婚俗[范文大全]

    苗族婚俗 ——都匀经济开发区王司社区五寨篾告罗氏婚俗 都匀经济开发区五寨小学校 罗德龙 关键词:自由恋爱、毽堂、约会、“ge liang du”、忌锅灶、裁衣裳、过门、舅爷客、......

    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 重阳节花糕、菊花美酒 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国人民传统的节日--重阳节。人们每逢重阳节,都要吃花糕,喝菊花酒。花糕,即菊花糕点,是九九重阳的节令美食。制花糕的原料分为皮......

    传统节日

    1. 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开始于哪个朝代? 周朝 2. 请列举出五个清明节节日习俗?荡秋千、踏青、蹴鞠、扫墓、植树、插柳、放风筝、拔河 3.在我国宝岛台湾和闽南一带地区,未婚女子在......

    传统节日

    【篇一:家乡的春节】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节日,这一天中国人民同欢喜共度过,虽然各地的习俗不同,但欢乐仍在每个人的心中荡漾。照我们家乡的习俗,春节的开端大约是在腊月二十几吧,......

    传统节日

    只有以下节日才属于正式传统节日除夕 农历12月30(或12月29)春节 农历1月1日元宵节 农历正月15清明节 公历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 农历春分之后15日端午节 农历5月5日七夕节 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