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苗族刺绣研究
绪论„„„„„„„„„„„
第一章苗族和苗绣——„—
一、苗族„„„„„„„„
二、苗族刺绣„„——„—
(一)苗插曲宁犬露甸
1,丰富多彩的纹样
2,精细独特的针法)问题与思考——„..
1,苗绣图案的由来
2,苗绣与汉族刺绣的关系
第二章节日生活中的苗族刺绣„„
第三章苗族刺绣图案的符号寓意„
第四章苗族刺绣图案造型溯源„„
一、万物有灵的观念和自然崇拜
二、祖先崇拜————————
三、图腾崇拜„——„——„—
(一)犬„„„„„„„„„
(二)蝴蝶„„„„„„„„
(三)乌„„„„„„„„„
(四)龙„„„„„„„„„
1,龙„„„„„„„—
2,苗龙„„„„„„—
四、问题与思考—————„—
第五章苗族刺绣的传承性和变异性
一、苗族刺绣的传承性——„—
(一)传承的现象„——„—
(二)传承的原因„„„„—
二、苗族刺绣艺术的变异性„„
?445557111112x 25313132%***646464750刺绣变异的基本情况„„„„„„.,色彩上的变异—„„—„—„„—,纹样的变化„—„„„—„—„—,刺绣手法上的变异„„„„„„„,其它变化„„„„„„„„„„„
引起变异的原因„„„„„„„„.,汉文化的影响—„„——„—„—、苗族之间的相互影响„„„„„„,与同地域其它民族之间的相互学习,基督教的影响„„„—„——„„
:要参考文献
h谢„„„..
505151x ***962绪论
苗族刺绣的研究不应只是对刺绣技巧、图案的形式、题材等方面的研究,而应 该纳人文化范畴进行研究,因为苗族刺绣在形式上已相当完美,在内容上则更有
其独特的内涵;它除了审美的因素,还含有社会的、经济的、历史的等多重因素。因此,本文期望在文化的背景下,借助时间层和空间层的分析方法,达到对苗族 刺绣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总体把握。
一、文化的时间层和空间层
纵观世界各地各民族的文化,真可谓千姿百态,五光十色。不同的民族在不 同的生活环境中逐渐形成各具风格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养育了各种文化类
型;而同一民族又因生活环境的变迁和文化自身的运动规律,在不同的历史阶段 呈现各异的形态。总之,文化是一个在持定的空间发展起来的历史范畴,世界上 不存在超越时空的文化,此正所谓:“文变染乎民情,兴废系乎时序。”
文化是运动变化的,这种变化的状态是必然的‘整个人类的文化达到今天的 高度、是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和保留前人文化的精髓同时又增添时代的内
容,不断进行从量变到质变的循环住复的结果。而我们今天所拥有的文化不过是 人类长河中一个截点,它是过去的未来,是未来的过去。“抽刀断水水更流”,研究人类的文化不能用静止的眼光而应从历史的角度,从发展变化的角度出发、综合考察它的过去、现在,推断它的将来,也就是研究文化的时间层。
文化又是相对静止的,它在一定的时间内呈现出一种质的稳定性*正因为其
相对静止的一面,才使我们得已研究文化的内部结构,考察文化各因素之间的相 互关系.即分析文化的空间层。从文化的空间来看,一个文化体系是由众多的文 化组成的,如宗教信仰、婚姻制度、亲属制度、饮食、居住、交通运输、服饰等。各种文化之间,既彼此独立,又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相互依存。根据文化的表 现形式,可将文化视作一个由内核和外缘组成的不定性的整体,从外而内,可分 为外、中、内三个层次:最外层是物态文化层,它是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相 产品的总和,是可触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构成整个文化深刻的物质基 础;中间的层次是行为文化层,它是由人类的社会实践,尤其是人际交往中约定
浴成的习惯定势构成的,是以人的行为活动或语言文字方式表现的,各种工艺扣生产活动、宗教活动及仪式、各种制度相法规、各种人生礼仪、生活习俗和禁忌
以及音乐、舞蹈等;文化的内层,是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因蕴化 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主体因素构成的心态层文化。这是文 化的核心部分、是内隐的、无形的、不易觉察的。心态文化层虽然是摸不着、看 不见的、但它的各种观念、信仰反映在行为文化层和物态文化层中。因此,我们 可以透过文化的表层和中层反观其深层心态文化,从而把涯其核心和本质。拿服 饰文化来说,其表层是供入穿着的各种服装及其装饰物,通过这个哀层,我们进 一步可以察觉这一服谅是用什么工艺加工的、是男性穿着的还是女性穿着、是在 什么季节、场合穿着等等中层的信息,进而透过表层和中层,我们可以窥视人的 审美观念,甚而价值观念和宗教信仰等等。文化空间的三层结构,既有联系,又 有差别。其作为核心层的探层文化观念是文化形成、发展的基础。任何文化部是 先有观念、信仰等,然后刁‘有实现这些观念、信念的行为活动,进而产生与之相 关的物质或物化的文化。反之,一旦观念、信仰淡化和消失,则相应的物态文化 层也必逐渐消失。举一个明显的例子,文革时期,庙宇虽然被砸烂了,由于人们 的宗教信仰并未消失,所以改革开放之后,各种庙宇以及神抵的塑像细雨后春笋 全都又冒了出来;再拿刺绣而言,过去,汉族地区的观念中,女红是女孩子的必 修课,是聪明能干的象征,即便大户人家的女孩子可以不读书不识字,但不可以 不修习女红。上海露香园顾绣的几值高手就是出于仕宦之家!中国刺绣之所以在世界上首屈一指,是与这种很深蒂因的观念分不开的。历史发展到今天,由于经
济繁荣,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观念以及思维方式起了根本性的变化,所以曾经 一度辉煌的刺绣艺术走向了没落。
二、苗绣的文化时空观
作为中华大文化背景下的苗族刺绣文化也是一个在特定的空间发展起来的历 史范畴。苗族刺绣今天所呈现给人们的理灿的光彩以及其中孕含的深刻内涵,是 历代苗族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只有站在历史的出发点,我们才能理解同为苗 族而备宗支刺绣纷呈各异的现状,才能了解苗家人‘万物有灵’的原始思维方式、才能把握苗绣传承与变异的规律;同样的,只有站在空间层次分析的立足点,我 们才能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把捏其文化的精髓并为发扬民族传统文化以及创造 明天新的民族文化服务。就空间层次而言,我们具体所能见能触摸的绣衣、背扇、因腰、绣鞋、绣帽、绣荷包等服饰用品上的刺绣是物化的、外显的,是刺绣文化 的物态层,通过对物态层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所蕴含的苗绣的造型规律.
针法以及苗家人的习俗、禁忌等;进一步,当我们把眼光从现在所关注的空间投向历史的连续的空间,我们就可以察知苗族沮先“万物有灵’的世界观,捉摸到
苗家人因循不变的传统观念和祖先崇拜的意识,体味苗家人的独特的审美观念,从而把握这个心态层的东西,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对苗绣频繁出现的祖庙、蝴蝶、牛.龙等形象感到惊讶,也才理解了苗绣中那怪涎而神秘的造型以及那种人兽,人神共处的美妙境界。
苗族作为中华大地上一个古老的民族,其独特的迁徒历史以及定居西南的山 地经济为苗族刺绣的形成、发展、丰富和继承带来了有利条件,又由于苗族有语 言没文宁的历史状况,赋予了苗绣特殊的表意功能,从而使苗绣这支绚丽的奇茨 笼上了一层神秘面纱。因此任何单打一的方法都不可能达到对苗族刺绣这一特定 事物的整体的全面的认识。苗族和苗绣
一、苗族
居住在我国由南地区的苗族,是一个汲古老的民族、现有人口约70 o多万,主要分布在贵州,其余聚居在湖南、湖北、四川、云南、海南等地的山区。在数 千年的悠悠岁月中,苗家人在西南这块土地上劳作不息,奋斗不止,为自己求得 了生存和发展,并形成了优良的民族传统,创造了独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根据苗族的口碑资料和汉文献记载,苗族先民原栖息于我国黄河中下游地
区,其族源为上方时期九黎部落的一大支系。至今苗族地区还供奉九黎部落首领 虽尤神像,黔东南地区苗族刺绣中端坐在祖庙里的人物就被认为是室尤。
苗族的全部历史,就是不断被压迫披驱赶,不断改变生态环境,不断适应新 的环境的历史。澳大利亚学者格迪斯在其《山地的移民》一书中称苗族是一个“永 远走动的民族”。同犹太民族一样“是苦难深重又顽强不屈的民族。苗族历史
上有很多次大的迁徒。这些大迁徒,关系到苗族的历史命运,所以又称为命运大 迂徒。
第一次大迁徒发生在五千年前量尤被黄帝打败于琢鹿之野之后,部分苗族先 民沦为奴隶融于黄帝族,大部分被迫从黄河中下游迁入江淮,后发展为“三苗’ 部落。
第二次大迁徒是四千多年前舜征“三苗”’“三苗”失败以后被迫迁徒。一 部分注西迁入武陵地区,一部分注南迁入江西,湖南南部丘陵,一部分迂注甘青 一带。迁注甘青的苗族因不适应当地恶劣的生存环境,又注南迁徒,进人武陵山 区北瑞,成为西部苗族。
第三次是春秋战国时期,一大支苗族从洞庭潮畔迁到黔东南。这部分苗族是
由于被排挤,生存空间缩小而人口又增长,不得已沿河西迁,来到黔东南“寻找 好生活”的。
第四次大迁徒发生在案汉时期。东部苗族由于逃避案汉王朝的征剿从洞庭湖 畔迁人武陵山区。
第五次大迂徒是唐宋时期。西部茁族迁入贵州西北部、云南东北部及其它地 区。由于这部分苗族曾经迁往往青,所以当他们到达武陵U区北端及至川、黔、滇三省交界地之后还保留了一些畜牧文化的痕迹,从而在文化特征上同其它地区的苗族产生较大的区别。
第六次大迁徒是明清时期*西部和中部的部分苗族为了抵抗改土归流的政策 迂住云南及东南亚。
迁徒使原居住地的文化得以传播到新的环境中,并且由于后来环境的封闭性 使得这种文化得以保存延续。这就是我们从中可以发现很多中原文化痕迹的原
因。
苗族的这种由北而南,由东而西的远距离迂徒极为悲壮,给苗族带来深重的 灾难,使苗族社会长期处于封闭状态,发展十分缓慢,并且在苗族人民心中留下 深深的烙印。这种烙印可从苗族社会流行的各种口头文学以及其服饰中有关迁徒 的传说中略见一昆。大迁徒也造就了苗族坚韧不拔,刚强豪放的民族性格,形成 并保存了独具特色,丰富多彩的苗族文化。
二、苗族刺绣
苗族妇女善长刺绣。在黔东南的苗族地区,无论到哪个村寨,部可见到一件
件精美的刺绣艺术品。苗族妇女服饰的主要装饰就是用刺绣挑花做成的袖片花、领花、肩花、围腰花以及绣帽、绣鞋、绣荷包等。在没有文字的岁月,这些刺绣 便构成了苗族文化的重要内容。它既有服饰的物质功能,又具有哀意图象,符号 的精神功能。在某种意义上它是苗族的文字,是苗族的史书。丰富多彩的纹样,绚丽夺目的色彩,精细独特的针法,无不反映了这一古老民族的别具一格的审美 观念。
(一)苗绣的艺术特色
l,丰富多彩的纹样
提到苗族刺绣的图案,真是让人赞不绝口。苗族妇女对平面装婶似乎特别在 行,无论其构图、色彩还是纹样造型部深涪图案学的要决。我在调查时发现,越 是住在高山,远离城区,交通极不便利的地方,其刺绣的图案也就越桔彩,越神 秘!说到神秘,这也是人们初读苗绣之后的共同感受。苗族由于其支系的不同,各支系的图案都风格迥异,人们住注不清楚苗家人为什么这样做刺绣?不清楚图 案中所表述的内容是什么?这种说法并不过分,举个例子,图
1、图2是黎平大
稼花苗的图案,如果没有当地妇女解释,恐陷很难从那种菱形的图案想象到蛙的 形象,更不要说把建筑里的人物同苗族祖先联系上。至于台江地区刺绣中所包含 的图腾、祖先、自然等崇拜的内容的及各地苗族服饰上有关迁徒的内容,如果没 有对苗族宗教以及苗族史的基本了解是很理解和相信苗族妇女的这些说法的。
第二篇:苗族刺绣试讲教案
《苗族刺绣》教案
课程名称:苗族刺绣 课时: 1课时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苗族刺绣图案是苗族人们千百年以来集体智慧的结晶,黔东南刺绣图案代表了苗族刺绣的最高水平,在国际上也是一帜熠熠生辉的奇葩。贵州苗族刺绣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具有重大研究价值。本课阐述了黔东南苗族刺绣图案构成形式、色彩特征、图案主题、美学特征等等方面。而大量的图片是对内容的直观展现,因此,应结合图片和文字内容,根据学生的特点,使其对苗族刺绣的一些手法有认知上的了解,并且对苗族刺绣的文化内涵有认识上的基础。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苗族刺绣的基本概况。
2、知识目标:使学生能根据苗族刺绣图案的创作手法,结合自身审美要求,创作图案,并搭配适合的色彩。
3、情感目标:通过营造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应用知识的同时,体会审美创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明确苗族刺绣用途、工艺及材料、艺术特征(构成形式、色彩特征、图案主题、美学特征)。
2.教学难点:具体了解并应用苗族刺绣的艺术特征进行创作。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放假期间,同学们可能会去外地旅游,那除了浏览景色之外,还会带回一些当地很有地方特色的工艺品,这些工艺品都有纪念意义。我想请问在座的同学们在苗族聚居的地区(贵州、湖南、云南、广西、海南等省。其中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苗族最大的聚居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工艺品是什么?(同学发言:苗族刺绣)上节课让同学们在课余时间了解苗族刺绣,并收集自己所喜欢的苗族刺绣图案,现在可以将同学们收集的图片给大家展示一下,并讨论当时选择的原因?
生:展示收集图片资料,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由于图案造型、色彩搭配、等原因)
(二)授课
1.课件出示:苗族刺绣(播放苗族背带刺绣视频,营造学习氛围)
师:苗族刺绣代表了中国少数民族刺绣的最高水平。它具有传承历史文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刺绣的图案上。几乎每一个刺绣图案纹样都有一个来历或传说,都深含民族的文化,都是民族情感的表达,是苗族历史与生活的展示。它是苗族人们集体智慧的结晶,是苗族服饰的主要装饰手段。那同学们能总结一下苗族刺绣在苗族服饰中的用途吗?(发言、归纳)
学生:通常用以制作衣帽、坎肩、裙摆、绑腿、襁褓等等。(教师边听学生发言边播放课件,增加直观感觉,加深印象)2.师:刚才播放的苗族背带刺绣以及同学们收集的刺绣图案,它们的质感有所不同,那你们知道苗族刺绣的制作材料、工具及工艺流程吗?(发言、归纳)(1)制作材料
布:主要以自种、自纺、自织、自染的家织白坯布为主,如棉布、麻布等;现在也会使用棉、麻、毛、丝、化纤等织物。纸:包括一般的底稿纸和复写纸两种。
线:有棉线、麻线、丝线、毛线等,其中棉线、丝线最为常用。(2)工具
针:有绣花针、毛线针、串珠针等。剪刀:有裁缝剪、绣花剪。尺子
绷架、辫线架 绘图笔(3)制作工艺
针法:主要有平针绣(平绣)、辫绣、绉绣、锁绣、缠绣、盘绣、绒绣、锑绣、叠绣、堆绣、挑花、破线绣、打籽绣等等。制作流程:准备图案;上绷;选线;刺绣;整理。(教师边讲解边放课件,增加直观感觉,加深印象)
3、苗族刺绣艺术特征:
师:苗族因其支系众多以及各支系独特的居住环境,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苗族刺绣图案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刺绣艺术风格,不论是图案色彩还是图案纹样都有着不同与其他民族的特征,图案的主题多种多样、艺术内涵异常丰富。这么多、这么漂亮的苗族刺绣图案,创作者是谁呢?它有哪些构成形式,又是怎样搭配色彩的?(是苗族勤劳的女性,是普通的劳动人民)(1)苗族刺绣图案的构成形式:
单独纹样 a.均齐式:又称“对称式”。表现形式又分为绝对对称和相对对称两种。
b.均衡式:又称“平衡式”。均衡式单独纹样又有涡形、S形、相对、相背、交叉、折线、重叠等多种组织形式。
适合纹样 :圆形、方形、三角形、菱形等。连续纹样 :二方连续纹样和四方连续纹样。
综合纹样:是指运用单独纹样、适合纹样、连续纹样等中的两种或是两种以上的组织形式综合在一起的图案构成形式。
(2)苗族刺绣图案的色彩特征:
色彩是苗族刺绣图案的符号,色彩绚烂是苗族刺绣图案的突出特征。在用色上,或许是受到本民族自由达观、祈福求欢精神的浸染,或许是本民族的宗教习俗、历史观念、文化背景等的制约与影响,使得苗族人民在刺绣图案的色彩搭配与运用方面表现出有别与其他少数民族的独特的见解。
苗族刺绣图案以不同纯度和明度来表现高反差、强对比、高纯度(如红、黄、蓝、绿、紫等)的视觉效果,使图案整体效果十分醒目、绚丽而强烈。在色彩方面表现出艳丽且丰富、对比强烈(红与绿、蓝与黄)且和谐、颜色夸张且明确的特点,充分显示出了苗族刺绣图案“在对比色中求调和,在同类色中求对比 ”的配色原则。)
在苗族刺绣图案中有哪些主题,这些主题中又常出现什么形象?(3)苗族刺绣的图案主题:
自然主题:人、飞禽走兽、山花野草、日月星辰、山川河流。
历史主题:骏马飞渡、江河波涛、山川河流、苗王印、星宿花、蜘蛛花、爪牙花。图腾主题:龙、牛、鱼、蝴蝶。
师:同学们收集的苗族刺绣图片为什么觉得好看?给你们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它有哪些美学特征呢? 学生:小声议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及时分析应用文字说明以及学生的看法,使学生明确苗族刺绣不拘泥于自然色彩的现象、大胆提炼归纳其美的特征,从而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苗族刺绣。(4)苗族刺绣图案的美学特征:
空间美:其纹样的艺术构思一般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图案造型随意、夸张、大胆,在同一个刺绣画面中可以同时看到同一个物体不同角度的造型,在有限的平面空间中最大限度的表现事物的特征。
动感美:它以流畅而富于韵律的曲线为主要的造型因素。其图案造型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在造型上大胆突破呆板的平衡对称的构图形式,而努力追求一种总体上的动态平衡。
虚幻美:在表现手法上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幻想与真象交织、抽象与具象手法并用。一类是整体上给人以抽象感或是浓厚的抽象意味,而局部则使用写实手法进行描绘,另一类是对局部造型进行大胆处理,但整体上仍给人以具象的感觉,让人们一眼便看出是何种事物。
色彩美:其色彩斑斓、异彩缤纷。以红、黑色的强烈对比为基调,在此基础上搭配其他色彩,如青、蓝、紫等。在色彩的比例搭配方面注重突出红、白、黑三大色块,其它蓝、黄、绿诸色则处理成细小的星点,起到点缀的作用,在视觉上给人以青底大红或是红底大绿的强烈块面效果。
(三)布置学生课堂作业
(1)在下图中选择其中一个图形,用本节课所学的苗族刺绣图案的手法创作并搭配颜色。
(2)学生在创作时,教师巡回指导时以小组比赛的方式鼓励学生的绘画热情。
(四)作业展示
优秀作业展示:肯定、鼓励,总结优秀原因。
特色作业展示:肯定创意,学生发言谈自己的看法,教师鼓励评价,并提出修改建议。
(五)课堂研究性学习的延伸
苗族刺绣图案是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杰出代表,它以独特的艺术风格、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地域色彩而著称,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保护和利用好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在“民族风”愈燃愈烈的今天,民族元素深深吸引着国内外设计师的眼球。利用民族元素进行设计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苗族刺绣在造型、组织形式、色彩、题材、制作工艺等方面都能够为设计师提供借鉴和灵感来源。对设计师来说,民族化与时尚感的融洽,是对民族元素的成功运用,是民族文化升华的灿烂前景。
第三篇:民族文化进校园---苗族刺绣的应用
一、课 题:小小设计师--苗族刺绣纹样的应用
二、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三、教学设计思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民族元素被应用到生活当中的方方面面,不时的刮起一阵阵炫丽的民族风。而本地区的苗族刺绣纹样就是很好的设计素材。这一堂课的学习领域为设计·应用,主要以施洞刺绣纹样为主题,以较为时尚的服装设计为载体进行教学。这样的课程较为新颖,学生本身也很喜欢设计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这样很容易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需材料也很容易获得,很适合本地区乡村小学民族民间美术教学的推广。由于乡村学校很多学生都是留守儿童,所以在课程中特意设计了“感恩”的德育环节,使学生能时时懂得感恩亲人朋友对自己的艰辛付出,努力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四、学情分析:
这一课程主要针对的授课对象为四五六年级,这一学段的学生有一定的造型表现能力。课程所需材料为刺绣纹样图片或实物、一支笔、几支水彩笔、一张纸,在本校这些材料很容易得到。根据半学期的美术教学,四五六年级大部分学生都具有很强的造型表现能力,甚至有些超乎老师的想象,再加上很多学生本身就很喜欢设计,所以这个课程有很大的可行性和推广性。
五.教学目标: A、四五六年级学生
B、1、识别施洞刺绣纹样图案。
2、画出以施洞刺绣纹样为主的服装设计效果图。
3、懂得感恩。(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程及本地刺绣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有一个良好的人格品德。)C、在有纹样图片或实物参照、教师辅导的情况下,学生独立完成服装效果图的设计。
D、1、效果图必须以施洞刺绣图案为主。可以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纹样图案。
2、可以加上自己喜欢的一些图案。让你的设计更炫,更潮,更有个性。
3、在效果图下方写一则设计简介。内容可以是用到了哪些纹样图案?主要用了哪些色彩?
4、假如有一天你有机会把你设计的效果图变成现实,你想把它送给谁?为什么?(用简短的一两句话写下来)
六.教学重点:
在有纹样图片或实物参照、教师辅导的情况下,学生独立完成服装效果图的设计。
七.教学难点:
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服装图案的合理布局。
八.教具、学具:
教具:PPT、A4纸打印的服装模板、刺绣纹样图片或实物。学具:铅笔、中性笔、水彩笔、彩色铅笔、橡皮擦。
九.教法:
1、讲授法
2、谈话
3、观察法
4、演示法
5、练习法
十.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我们施洞在不久的将来会变成了一个著名的旅游胜地,假如你们都是导游,那么你们要向给游客介绍我们施洞的什么呢?生:姊妹节、龙舟节、银饰、刺绣、苗歌……师:同学们,真棒!都能把我们施洞最最有名民族特色讲出来。要是同学们以后能深入的去了解这些民族文化,相信你们一定可以成为一名出色的导游。接下来,老师会特意带同学们一起去了解和领略一下我们平时看起来很平凡却又很有魅力的苗族刺绣。你们想去看看吗?让我们一起重新去见识一下不一样的苗族刺绣吧。(3分钟)
2、a、出示有浓郁民族风的服饰、包等图片进行赏析。
师:这些图片的图案好看吗?有没有一种好像在哪里见过的感觉?生:有,这些图案很像我们施洞的刺绣图案。师:这位同学平时应该对刺绣很感兴趣,讲的很好。让我们把掌声送给这位同学。那哪位同学能勇敢的来说说在这些图片上你都看到了哪些图案?生:鸟、蝴蝶、花……
二、讲授新课
师:哪位同学来说说平时我们看到的施洞刺绣哪些图案最常见?生:„„ 出示施洞地区常用到的刺绣纹样图片进行赏析。
这些图案在我们苗族历史文化重要的地位,因为它们寓意着富贵安康,其中,包含有我们苗族的历史、对大自然的崇拜和人们的美好愿望在里面。由于我们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所以,重大的历史事件、传说和一些愿望只能通过苗衣上的刺绣图案来表达,因此,我们的苗衣也被称为穿在身上的史书;再通过刚才的图片展示发现,平时我们认为不起眼的刺绣不仅有很大的经济价值还有历史文化价值。所以我们要好好的保护和利用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财富。
那同学们知道图片里漂亮的衣服和包,它们都是出自哪些人的手吗?生:设计师、裁缝、工人。师:回答的很正确,看来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呢,看了刚才的图片,其实我们施洞的刺绣图案是不是也可以用来设计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呀?那么,这一堂课我们也来当回小小设计师,设计一件具有施洞苗族刺绣风格的T恤效果图怎么样?
三、设计注意要点和要求(出示T恤模板图片)
1、效果图必须包含有施洞刺绣图案。可以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图案。
2、可以加上自己喜欢的一些图案。让你的设计更炫,更潮,更有个性。
3、在效果图下方写一则设计简介。内容可以是用到了哪些图案?主要用了哪些色彩?
4、假如有一天你有机会把你设计的效果图变成真的,你想把它送给谁?为什么?(用简短的一两句话写下来)
四、学生创作
播放不同曲风的背景音乐。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五、点评作品
1、学生自评
2、学生互评
3、教师点评(从色彩、内容、感恩教育进行点评)
六、总结
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我们施洞的刺绣一定有了一些了解,设计的效果图也很有特点很漂亮。非常难得的是同学们都有一颗善良感恩的心和美好的愿望。今后我们还会有很多这样的机会进行学习,祝愿同学们的愿望有一天能梦想成真,谢谢。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第四篇:刺绣总结
“乡村少年宫十字绣小组”活动总结
(2012—2013第一学期)
本学期开展了十字绣的活动课,学生不但完成了学习目标,而且自己还有了一些小收获,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
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是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和稳定品质的最佳时期,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的主要过程,是锻炼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高雅的情趣和审美能力的关键环节。为此,在教学方法上:积极探索灵活性多样性,富有实效的十字绣教学方法。力求改变单一的十字绣学科知识体系,构建活动课程的思路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体现活动教育的价值取向:即情感--能力--知识。经过多方研究、借鉴和实践,我主要运用三种教学方法,一是教师向学生传播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演示法、呈现法等。如:我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放大教师的操作过程,让学生看清操作过程。二是师生互动型,借助师生对话来和学生一道共同思考、共同操作、共同解决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如:针对个别动手能力低下的学生,我就采取手把手的教学方法。三是学生自主型教学方法,通过协作让学生接受教育,如在绣作品时,可以让学生运用自身原有的知识与能力创造,自己确定表现主题,根据选材,将图案分化,学生分工协作、完成作品。在此过程中,我将全组分成三人一组共六组,分工到人,各负其责,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提升了学习效率与学习动机,掌握十字绣知识和技能。在作品评价上,我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思维能力,同时兼顾学生十字绣基本功的实践操作,重视课堂展评,将学生的作品贴在黑板上,让全组学生欣赏,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展评交流,同学们都会深深的体会到:做十字绣必须要有信心、耐心,自从开始绣十字绣,在老师、家长、同学们鼓励和教导下,大多数学生克服了浮躁,做事更为细心周密了;如有的学生说:“综合实践活动不但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还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没搞十字绣之前,我从没拿过针,也不会用针,通过这次活动,我不但会拿针,用针,还能绣出一幅美丽的小作品”……
三、活动的收获:
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锻炼了学生的双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养成学生的专心、细心,耐心等良好的习惯和品质,并迁移到学习和生活中。"
通过活动,学生的动手、协作、表达、实际操作、社会交往、团结协作等能力都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和提高,不仅获得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而且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学会了换位思考,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学生社会化程度有了较大的提高。
2013年七月六日
第五篇:刺绣工作总结
大塘小学2017-2018学第一学期
刺绣兴趣小组活动总结
时间过得真快,一个学期就要结束。本学期我担任大塘小学刺绣兴趣小组开展艺术活动,在于培养学生对刺绣艺术的兴趣、爱好、增长知识、提高技能、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动员和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到艺术节活动中来,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艺术的快乐。为了给爱好美术的同学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现将本学期的活动总结如下:
一、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刺绣对喜爱它的同学来说都有较大的吸引力。美丽的图案五彩缤纷的配线都深深吸引了她们这都能引发学生的极大兴趣。由于在活动中他们体会到较大的乐趣刺绣的兴趣更浓了。在教学中我切身体会到了这一点,每次活动他们做的比较认真都能有较大的进步。在这些孩子的影响下,有一部分对刺绣不了解的学生也对刺绣产生了较大的兴趣加入到刺绣小组中并且在活动中不断努力取到较好的成绩能力得到了提 高。
二、提高了学生的能力。经过这一学期的活动每个孩子能力都得到较大的提高。有刚开始的针都不会拿到绣出美丽的图案每个孩子的表现都让老师欣喜。孩子们在绣的过程中善于询问善于学习不但掌握了基本的绣法而且掌握了一些技巧。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技能得到极大的提高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活动中我还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给他们感悟艺术品的机会。我带领她们经常用各种渠道欣赏一些《刺绣》作品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艺术的魅力体会刺绣的真谛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评价。使她们的审美能力比以前也有很大的提高。
四、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锻炼了学生的双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养成学生的专心、细心耐心等良好的习惯和品质并迁移到学习和生活中。
在本学期的刺绣小组活动中学生有较大的收获也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会吸取一些经验和教训扬长补短使兴趣小组的工作在原来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大塘小学:陈小英
2017年1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