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羌族刺绣图案
走下云端的斑斓
——羌绣图案设计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附属高级中学 汪萍燕
一、教材分析(设计思路)
中国民间美术是由中国人民群众创作的,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为目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流行的美术。而流行于普通人民之中的剪纸、刺绣、印染、泥塑、风筝等更是直接来源于群众之手,并装饰、美化、丰富了社会生活,表达了人民群众的心理、愿望、信仰和道德观念,世代相沿且又不断创新、发展,成为富于民族乡土特色的优美艺术形式。刺绣鉴赏课是一门综合的课程,它不仅是单一学科的设计与知识,其中包含了创作技能、文化背景、风格流派等内容的综合,同时涉及到各种创意设计,制作表达,交流以及多视角的连接和转换,为同学们提供了创作作品和发挥其艺术潜能的机会,赋予他们表达自我和发挥想象力的空间,刺绣课程是一门既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又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的课程,绘画技巧要求不高,适合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
二、课时:1课时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羌绣的概况并对其图案进行解析;训练学生使用绘画的造型方法与色彩搭配完成图案的创作并运用于生活物品中。
能力目标---通过羌绣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对集体活动的兴趣,以及关心社会、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情感与态度。
四、教学重点:学生对羌绣图案造型的把握与运用。
五、教学难点:羌绣图案造型如何与色彩设计恰当的结合。
六、教法、学法设计 教法:、本课充分利用多媒体提供大量原生态羌绣作品,以学生直观感性为主,教师进行引导,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富于激情,注意眼神交流,探寻语气的应用,现场演示的分析,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引用民族音乐舒缓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习。、鼓励学生自己创作作品,并展示作品,谈思路、创意说明,充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发挥学生个性特点。
学法:欣赏讨论法、实践练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多看、多想、积极参与,进行批判性思维,师生共同探究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七、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示范作品 学具:卡纸、铅笔、水彩笔等
八、教学过程
1.课前组织教学:稳定课堂气氛,检查学习用具及搜集的资料。.导入新课: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要带领同学们走进一个迷人的地方。(播放羌笛音乐及图片),这是一座藏在大山深处的古老村寨、这里有蜿蜒起伏的公路、奔腾湍急的河流、郁郁葱葱的植物、鳞次栉比的碉楼、这里还有醇香甜美的青稞酒、不绝如缕的笛声、热情奔放的歌舞,宛如一座云雾缭绕的人间仙境。同学们猜猜这是哪里?这是羌族。羌族就是我们今天的目的地。羌族主要居住在我国四川省阿坝自治州,茂县、汶川、理县和北川等地区。5·12汶川大地震的重灾区,正是中国羌族儿女的聚居地。羌寨一般建在海拔较高的区域,因此羌族有一个美丽的名字,被称为“云朵中的民族”。我们今天要把目光转向她们的服装上,同学们看看,她们的服装给你什么直观的感受呢?羌族服装有一个很有特色的地方,她们的服饰上都有精美的刺绣。那接下来老师就带同学们一起走进羌族刺绣一针一线的世界,领略羌绣斑斓的图案美。3.授新课:
(1)羌绣的来源,民间有这样一种传说:(三国以前,羌族妇女能征善战,孔明派姜维到汶山,屡被羌族女将打败;后来孔明就用符咒组成挑花围腰,送给羌女,羌族妇女争相效仿,挑花围腰就在她们中流传开了。谁知,围腰上孔明画的符,把羌族妇女的心给迷住了,从此,羌族妇女便不会打仗出谋,只知挑花刺绣。)传说固不可信,但剥开传说的神秘外衣,我们可以看出,羌族挑花刺绣艺术历史悠远,而且是从汉族传入,但是,这种挑花艺术,经过生活的实践和提炼,早已具有羌族独有的特色。一直到现在,羌族妇女从小就受到严格的训练,挑绣成了衡量一个羌族妇女聪明才智的重要标准。尤其是出嫁的前夕是她们挑绣的高潮。(2)羌绣概况
这是羌族美丽的绣娘正在绣制刺绣,先让我们初步感受一下羌绣的风采,可以说羌族服饰从头饰到鞋子,都有精美的刺绣,如头帕、衣裙、围裙、鞋垫,最有特色的是,羌族的云云鞋。云云鞋鞋型貌似小船,鞋尖微翘,鞋底较厚,鞋帮上绣有彩色云纹和花纹,故称“云鞋”,刺绣不仅美化了布鞋,还借助那密密麻麻的针脚,将棉线织绣于鞋身易磨损部位,增强了耐磨性能。(3)创新和发展 5·12大地震以后,羌绣引起世人的关注,中国红十字协会和壹基金等组织大力扶持羌绣。此外,很多现代设计也吸收了羌族刺绣的元素,推动了刺绣的创新和发展。(从服装到生活用品,家具装饰,都引入了刺绣元素,让羌绣不再限于传统的饰品,也可以很时尚,与我们的生活更加的贴近)(4)图案分析
那羌族刺绣有何特别之处呢?我们可以从这四个方面来分析了解它。①图案的题材: 羌绣常常以她们身边的物品为题材,因为羌民族是山地民族,每天面对的都是花草树木,奇花异草,飞禽走兽。所以这些就成了他们表现的主要题材。其中,有羌民族特色的实物,比如羊角花、碉楼、羊头、祥云等。此外,羌族刺绣还吸收了字纹(寿、贵、卍)、水、火等图案样式。羌绣图案不但生动,而且寓意深刻,往往代表了她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请同学们猜猜下列图案的寓意是什么?请连线。②图案的表现手法
羌绣的图案和现实中的物体是一样的吗?有什么不同?(学生分析异同)
它们是把写生收集来的自然物象,简化并加以提炼,而不是完全的写实,从而处理成图案形象,表现出她们大胆的想象力及创造力。③ 图案的纹样布局
基本图案设计后以后,就可以用了吗?不是的,图案的纹样、大小、色彩多少都要根据实物的需要安排位置。
单独纹样:不与周围发生直接联系,可以独立存在和使用的纹样。
二方连续纹样:以一个或几个纹样,向上下或向左右两个方向无限连续循环所构成的带状形纹样,称为二方连续纹样。
三角形纹样:把纹样设计成三角形的样子,大多用于边角处。
布局:如何能更好地用刺绣图案装饰物品呢?把纹样设计成团花、角花、边花等,这样才让绣品更精彩。④图案的色彩
大家欣赏了这么多的绣品,你觉得它们的色彩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鲜艳。(播放视频)底布颜色:羌族刺绣一般选用黑、红、蓝、绿、白这五种纯色的底布。
丝线颜色:刺绣图案用五彩丝线绣制,用到了哪那些颜色呢?五彩丝线,以大红、玫瑰红、橙色、黄、绿、湖蓝等为主色,其它的颜色为辅。
为什么喜欢用这些颜色?红色是心目中太阳和火的象征,蓝色是天空的色彩,白色象征纯洁,也是云朵的颜色,蓝天白云的纯净造就了羌民族宽阔的胸怀。强调:黄色为羌族刺绣的中心色,也是富贵色,不可多用。白色在整个图案中,犹如气眼,起着换气作用。有气则活,使画面变的明快,响亮。
小结:现在我们对羌绣是否有了一定的了解,那我们看看这几张图片,哪些是羌绣?为什么?(5)教师示范:我们今天就用手绘来模拟刺绣的感觉。
(6)刺绣手工作坊:分组用彩绘、剪贴的方式,创作一幅羌族刺绣图案。要求:抓住色彩特征,布局安排合理,注意与背景色的搭配。(7)学生展示作品,并说明自己的意图。
(8)拓展活动:请你在课后尝试用刺绣的方法装饰生活用品。
(9)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的羌绣只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朵浪花,相信随着对羌族的了解和认识,我们对羌绣的理解会更加深刻。也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能善于引用羌绣中优美精致的图案,来装扮我们美好的生活。(10)板书设计:
走下云端的斑斓
——羌绣
一、来源:
二、概况:
三、图案分析:题材 示范作品展示区
表现手法
纹样布局
色彩
第二篇:羌族历史
羌族是祖国多民族大家庭中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古代羌族对中国历史发展和民族发展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从历史传说时期共工壅防百川,神农教民耕织,从炎黄到夏禹,到华夏族的形成,都与古羌族密不可分。贾逵《周语》注说:“共工氏姜姓。”《太平御览》说:“神农氏姜姓。”姜即羌。《史记·六国年表》:“禹生于西羌。”《太平御览》引皇甫谧《帝王世纪》:“伯禹夏后氏,姒姓也,生于石纽„„长于西羌,西羌夷(人)也”。谯周《蜀本纪》说:“禹本汶山广柔县人也,生于石纽。”广柔在今羌族地区。《水经注·沫水》广柔县条:“县有石纽乡,禹所生也。”今羌族聚居的茂县、理县、汶川、北川县皆有禹迹及记载,尤以北川县禹里乡的大禹遗迹、记载、传说等更为完整。学术界多数认为,根据传说和历史记载,北川禹穴当为禹所生地。著名历史学家徐中舒说:“夏王朝的主要部族是羌,根据由汉至晋五百年间长期流传的羌族传说,我们没有理由再说夏不是羌。”(徐中舒:《我国古代的父系家庭及其亲属称谓》,见《四川大学学报》1980年第1期。)所以,古代羌族对缔造中国的第一个王朝--夏朝的贡献是昭然史籍的。
古代羌族主要活动在西北的广大地区,迁徙到中原地区的羌族大多华夏化。今甘肃、青海的黄河、湟水、洮河、大通河和四川岷江上游一带是古代羌族的活动中心。殷商时期,古羌族有“北羌”、“马羌”等众多部落,过着居无定处的游牧生活,也有一些羌人从事农业生产。(徐中舒:《中国的奴隶制与封建制分期论文集》,第27页。)羌族是殷商王朝的“方国”。商王朝中也有羌族首领担任官职,武丁时期就有羌可、羌立作商王朝的祭祀官。(《羌族史》,四川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第27页。)《诗经·商颂》:“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歌颂了殷王朝的强盛,同时也反映了羌族与殷王朝的密切关系。周人与羌人关系更加密切。章炳麟《检论·序种姓》说:“羌者,姜也”。傅斯年《姜原》说:“姬周当是姜姓的一个支族,或者是更大之族之两支。”传说姬姓周的始祖“弃”的母亲姜源是姜部落之女,姬姓周和姜姓羌应是互为婚姻的两大集团。周与姜、羌联盟是武王灭商的重要条件。周朝立国以后,把一些姜姓羌人分封到中原地区,如分封在今山东的齐国,(《史记·齐太公世家》。)分封在今河南许昌、南阳一带的申、吕、许都是姜姓国。周时进入中原的这部分姜姓羌人,历西周之世,已基本上与华夏人相融合,成为华夏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周平王东迁以后,一些以羌人为主体的羌戎大量迁入中原地区。《后汉书·西羌传》:“自陇山以东,及乎伊、洛,往往有戎。”据著名史学家蒙文通先生考证,晋国大夫中有不少人是依靠羌戎的力量壮大起来的,晋国因和戎而称霸,大量的羌人也融入晋人之中。春秋战国时期,居住在甘肃、青海黄河上游和湟水流域的羌人仍处于“少五谷,多禽畜,以射猎为事”的状态。文献记载了这部分羌人由射猎进到田畜的传说。《后汉书·西羌传》说秦厉公时羌人无弋爰剑被俘,逃回后教羌民“田畜”。此后羌族进一步发展和分化。
《后汉书·西羌传》说:“至爰剑曾孙忍时,秦献公初立,欲复穆公之迹,兵临谓首,灭狄、戎,忍季父卯畏秦之威,将其种人附落而南,出赐支河曲西数千里,与众绝远,不复交通。其后子孙分别各自为种,任随所之,或为旄牛种,越嶲羌是也;或曰白马种,广汉羌是也;或为参狼种,武都羌是也。”从河湟流域向西南迁徙的诸羌与当地原居民逐渐融合而发展为今天藏缅语族诸民族。春秋时的义渠羌部落建立了义渠国,其领域包括今甘肃东部、陕西北部、宁夏及河套以南地区。后为秦所灭。
汉代,羌人分布很广,从地域划分,有东羌和西羌两大类。进入中原的东羌人已基本上与汉族融合,未进入中原的羌人大部分分布在今甘、青河湟地区,已进入奴隶制社会。此时,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南沿有若羌等羌人部落,在雅鲁藏布江流域有发羌、唐牦等羌人部落。汉代居住在西南地区的羌人,有牦牛羌、白马羌、参狼羌、青衣羌和冉(马尨)羌等众多部落。
牦牛羌分布在沈黎郡,郡治在今四川汉源县清溪镇,辖四县:牦牛县(郡治)、严道县(今荣经县)、青衣县(今芦山县)、徙县(今天全县)。牦牛羌也称越嶲羌。汉越嶲郡在安宁河、金沙江以至雅砻江流域,都是羌人聚居地。牦牛羌以西,今甘孜州东南部有白狼等羌人部落。白马羌主要在今四川绵阳地区西北部和甘肃武都地区南部,这些地区属蜀郡北部都尉和广汉属国都尉,故又称广汉羌。冉马尨部落分布在岷江上游和四川西北部的广大地区。
魏晋南北朝时期,氐人符坚建立前秦政权,南安羌人姚长建后秦政权,列于“五胡十六国”之中。这时期,陇西有岩昌羌,川、甘边境和岷江上游有邓至羌。从东汉到西晋末年,北方的大部分羌人已基本融入汉族之中。隋唐时期,活动在甘青和川藏高原的羌人有党项羌、东女、白兰、西山八国、白狗羌、附国等羌人部落。上述诸羌多数被吐蕃所融合。
活动在甘、青以至川西北的党项羌,在宋仁宗宝元元年(公元1038年)建立西夏王朝。公元1227年为蒙古所灭。宋代以后,北方地区的羌人与汉族和其他民族融合,南迁的羌人和甘、青、川交界地区的西山诸羌,一部分融合于藏族,一部分成为今日羌族的来源之一。
古代羌人分布极广,岷江上游是古羌人分布的重要地区。史前时期传说时代的大禹便出生于这一带,其后的有文字以来的史籍均载这一地区为羌人所居,这些便是冉马尨为主的羌人。这部分羌人逐渐融合了从川、甘、青等地各个不同时代迁来川西北的邓至、岩昌、白马、白狗、党项等诸羌人,以及少部分已分化为其他民族后又迁入该地的吐蕃等少数民族和秦汉以来迁入的部分汉族而形成了现今的羌族。
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征羌,在羌族地区设置湔氐道,统辖今松、茂、汶、理、北川、都江堰、彭州等地。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在羌族地区设汶川郡。秦汉之际,岷江上游羌区完成了从原始公社末期向阶级社会的过渡。羌汉人民交流进一步加强,促进了羌区的发展。
唐时,唐王朝在今松、茂、汶、理、黑水、马尔康一带设置了松、茂、当、悉、静、拓、恭、保、维、乾、霸、翼、真等正州和一些羁縻州,大多以当地羌人为刺史。宋代沿袭唐制。设茂州、威州各辖两县、十几个羁縻州。元代设茂州,辖汶山、汶川两县,开始推行土司制度。明代建立了卫所,进一步推行土司制度。土司制度的建立,发展了封建领主经济,也进一步加强了羌区和汉区的经济文化联系,推动了羌区的发展。清朝自乾隆至道光,羌族地区改土归流,实现了封建地主经济,解放了生产力,真正加强了与汉区的各方面交流,推动了发展。这时期羌区的集镇手工业、商业繁荣起来,汉、羌商户云集茂州等地,兴旺发达。1838年后,法、英帝国主义势力开始进入羌族地区,进行文化侵略活动。民国初年,四川军阀在羌区设置“屯殖督办公署”;1935年在羌族地区设立“四川省第十六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具有革命传统的羌族人民,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剥削、压迫,进行了长期英勇的革命斗争。1842年鸦片战争中,羌族士兵开赴浙江宁波前线英勇抗击英国侵略者。1860年,羌、汉、回、藏等人民响应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举行起义,占领了松潘、叠溪等城镇,坚持斗争达6年之久。1911年,茂县、汶川县的羌、汉人民举行反清起义,占领了威州城,结束了清王朝在羌区的统治,支援了四川人民的反清斗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党的领导和影响下,羌族人民同汉族人民一道投入了革命运动。1935年,红军四方面军长征经过羌族地区,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开展了土地革命运动。羌族人民踊跃参加红军,仅茂县一县就有1000多人参加红军北上抗日,还有上万名民工为红军提供后勤保障。他们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英勇奋斗,流血牺牲,为革命的胜利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1950年1月羌族地区获得了解放,结束了民族压迫的历史,开始了民族平等的新时代。
第三篇:羌族历史
羌族是祖国多民族大家庭中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古代羌族对中国历史发展和民族发展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从历史传说时期共工壅防百川,神农教民耕织,从炎黄到夏禹,到华夏族的形成,都与古羌族密不可分。贾逵《周语》注说:“共工氏姜姓。”《太平御览》说:“神农氏姜姓。”姜即羌。《史记·六国年表》:“禹生于西羌。”《太平御览》引皇甫谧《帝王世纪》:“伯禹夏后氏,姒姓也,生于石纽„„长于西羌,西羌夷(人)也”。谯周《蜀本纪》说:“禹本汶山广柔县人也,生于石纽。”广柔在今羌族地区。《水经注·沫水》广柔县条:“县有石纽乡,禹所生也。”今羌族聚居的茂县、理县、汶川、北川县皆有禹迹及记载,尤以北川县禹里乡的大禹遗迹、记载、传说等更为完整。学术界多数认为,根据传说和历史记载,北川禹穴当为禹所生地。著名历史学家徐中舒说:“夏王朝的主要部族是羌,根据由汉至晋五百年间长期流传的羌族传说,我们没有理由再说夏不是羌。”(徐中舒:《我国古代的父系家庭及其亲属称谓》,见《四川大学学报》1980年第1期。)所以,古代羌族对缔造中国的第一个王朝--夏朝的贡献是昭然史籍的。
古代羌族主要活动在西北的广大地区,迁徙到中原地区的羌族大多华夏化。今甘肃、青海的黄河、湟水、洮河、大通河和四川岷江上游一带是古代羌族的活动中心。殷商时期,古羌族有“北羌”、“马羌”等众多部落,过着居无定处的游牧生活,也有一些羌人从事农业生产。(徐中舒:《中国的奴隶制与封建制分期论文集》,第27页。)羌族是殷商王朝的“方国”。商王朝中也有羌族首领担任官职,武丁时期就有羌可、羌立作商王朝的祭祀官。(《羌族史》,四川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第27页。)《诗经·商颂》:“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歌颂了殷王朝的强盛,同时也反映了羌族与殷王朝的密切关系。周人与羌人关系更加密切。章炳麟《检论·序种姓》说:“羌者,姜也”。傅斯年《姜原》说:“姬周当是姜姓的一个支族,或者是更大之族之两支。”传说姬姓周的始祖“弃”的母亲姜源是姜部落之女,姬姓周和姜姓羌应是互为婚姻的两大集团。周与姜、羌联盟是武王灭商的重要条件。周朝立国以后,把一些姜姓羌人分封到中原地区,如分封在今山东的齐国,(《史记·齐太公世家》。)分封在今河南许昌、南阳一带的申、吕、许都是姜姓国。周时进入中原的这部分姜姓羌人,历西周之世,已基本上与华夏人相融合,成为华夏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周平王东迁以后,一些以羌人为主体的羌戎大量迁入中原地区。《后汉书·西羌传》:“自陇山以东,及乎伊、洛,往往有戎。”据著名史学家蒙文通先生考证,晋国大夫中有不少人是依靠羌戎的力量壮大起来的,晋国因和戎而称霸,大量的羌人也融入晋人之中。春秋战国时期,居住在甘肃、青海黄河上游和湟水流域的羌人仍处于“少五谷,多禽畜,以射猎为事”的状态。文献记载了这部分羌人由射猎进到田畜的传说。《后汉书·西羌传》说秦厉公时羌人无弋爰剑被俘,逃回后教羌民“田畜”。此后羌族进一步发展和分化。
《后汉书·西羌传》说:“至爰剑曾孙忍时,秦献公初立,欲复穆公之迹,兵临谓首,灭狄、戎,忍季父卯畏秦之威,将其种人附落而南,出赐支河曲西数千里,与众绝远,不复交通。其后子孙分别各自为种,任随所之,或为旄牛种,越嶲羌是也;或曰白马种,广汉羌是也;或为参狼种,武都羌是也。”从河湟流域向西南迁徙的诸羌与当地原居民逐渐融合而发展为今天藏缅语族诸民族。春秋时的义渠羌部落建立了义渠国,其领域包括今甘肃东部、陕西北部、宁夏及河套以南地区。后为秦所灭。
汉代,羌人分布很广,从地域划分,有东羌和西羌两大类。进入中原的东羌人已基本上与汉族融合,未进入中原的羌人大部分分布在今甘、青河湟地区,已进入奴隶制社会。此时,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南沿有若羌等羌人部落,在雅鲁藏布江流域有发羌、唐牦等羌人部落。汉代居住在西南地区的羌人,有牦牛羌、白马羌、参狼羌、青衣羌和冉(马尨)羌等众多部落。
牦牛羌分布在沈黎郡,郡治在今四川汉源县清溪镇,辖四县:牦牛县(郡治)、严道县(今荣经县)、青衣县(今芦山县)、徙县(今天全县)。牦牛羌也称越嶲羌。汉越嶲郡在安宁河、金沙江以至雅砻江流域,都是羌人聚居地。牦牛羌以西,今甘孜州东南部有白狼等羌人部落。白马羌主要在今四川绵阳地区西北部和甘肃武都地区南部,这些地区属蜀郡北部都尉和广汉属国都尉,故又称广汉羌。冉马尨部落分布在岷江上游和四川西北部的广大地区。
魏晋南北朝时期,氐人符坚建立前秦政权,南安羌人姚长建后秦政权,列于“五胡十六国”之中。这时期,陇西有岩昌羌,川、甘边境和岷江上游有邓至羌。
从东汉到西晋末年,北方的大部分羌人已基本融入汉族之中。隋唐时期,活动在甘青和川藏高原的羌人有党项羌、东女、白兰、西山八国、白狗羌、附国等羌人部落。上述诸羌多数被吐蕃所融合。
活动在甘、青以至川西北的党项羌,在宋仁宗宝元元年(公元1038年)建立西夏王朝。公元1227年为蒙古所灭。宋代以后,北方地区的羌人与汉族和其他民族融合,南迁的羌人和甘、青、川交界地区的西山诸羌,一部分融合于藏族,一部分成为今日羌族的来源之一。
古代羌人分布极广,岷江上游是古羌人分布的重要地区。史前时期传说时代的大禹便出生于这一带,其后的有文字以来的史籍均载这一地区为羌人所居,这些便是冉马尨为主的羌人。这部分羌人逐渐融合了从川、甘、青等地各个不同时代迁来川西北的邓至、岩昌、白马、白狗、党项等诸羌人,以及少部分已分化为其他民族后又迁入该地的吐蕃等少数民族和秦汉以来迁入的部分汉族而形成了现今的羌族。
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征羌,在羌族地区设置湔氐道,统辖今松、茂、汶、理、北川、都江堰、彭州等地。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在羌族地区设汶川郡。秦汉之际,岷江上游羌区完成了从原始公社末期向阶级社会的过渡。羌汉人民交流进一步加强,促进了羌区的发展。
唐时,唐王朝在今松、茂、汶、理、黑水、马尔康一带设置了松、茂、当、悉、静、拓、恭、保、维、乾、霸、翼、真等正州和一些羁縻州,大多以当地羌人为刺史。
宋代沿袭唐制。设茂州、威州各辖两县、十几个羁縻州。元代设茂州,辖汶山、汶川两县,开始推行土司制度。明代建立了卫所,进一步推行土司制度。土司制度的建立,发展了封建领主经济,也进一步加强了羌区和汉区的经济文化联系,推动了羌区的发展。清朝自乾隆至道光,羌族地区改土归流,实现了封建地主经济,解放了生产力,真正加强了与汉区的各方面交流,推动了发展。这时期羌区的集镇手工业、商业繁荣起来,汉、羌商户云集茂州等地,兴旺发达。
1838年后,法、英帝国主义势力开始进入羌族地区,进行文化侵略活动。民国初年,四川军阀在羌区设置“屯殖督办公署”;1935年在羌族地区设立“四川省第十六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具有革命传统的羌族人民,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剥削、压迫,进行了长期英勇的革命斗争。1842年鸦片战争中,羌族士兵开赴浙江宁波前线英勇抗击英国侵略者。1860年,羌、汉、回、藏等人民响应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举行起义,占领了松潘、叠溪等城镇,坚持斗争达6年之久。1911年,茂县、汶川县的羌、汉人民举行反清起义,占领了威州城,结束了清王朝在羌区的统治,支援了四川人民的反清斗争。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党的领导和影响下,羌族人民同汉族人民一道投入了革命运动。1935年,红军四方面军长征经过羌族地区,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开展了土地革命运动。羌族人民踊跃参加红军,仅茂县一县就有1000多人参加红军北上抗日,还有上万名民工为红军提供后勤保障。他们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英勇奋斗,流血牺牲,为革命的胜利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1950年1月羌族地区获得了解放,结束了民族压迫的历史,开始了民族平等的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党的领导和影响下,羌族人民同汉族人民一道投入了革命运动。1935年,红军四方面军长征经过羌族地区,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开展了土地革命运动。羌族人民踊跃参加红军,仅茂县一县就有1000多人参加红军北上抗日,还有上万名民工为红军提供后勤保障。他们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英勇奋斗,流血牺牲,为革命的胜利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1950年1月羌族地区获得了解放,结束了民族压迫的历史,开始了民族平等的新时代。
第四篇:刺绣总结
“乡村少年宫十字绣小组”活动总结
(2012—2013第一学期)
本学期开展了十字绣的活动课,学生不但完成了学习目标,而且自己还有了一些小收获,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
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是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和稳定品质的最佳时期,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的主要过程,是锻炼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高雅的情趣和审美能力的关键环节。为此,在教学方法上:积极探索灵活性多样性,富有实效的十字绣教学方法。力求改变单一的十字绣学科知识体系,构建活动课程的思路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体现活动教育的价值取向:即情感--能力--知识。经过多方研究、借鉴和实践,我主要运用三种教学方法,一是教师向学生传播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演示法、呈现法等。如:我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放大教师的操作过程,让学生看清操作过程。二是师生互动型,借助师生对话来和学生一道共同思考、共同操作、共同解决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如:针对个别动手能力低下的学生,我就采取手把手的教学方法。三是学生自主型教学方法,通过协作让学生接受教育,如在绣作品时,可以让学生运用自身原有的知识与能力创造,自己确定表现主题,根据选材,将图案分化,学生分工协作、完成作品。在此过程中,我将全组分成三人一组共六组,分工到人,各负其责,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提升了学习效率与学习动机,掌握十字绣知识和技能。在作品评价上,我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思维能力,同时兼顾学生十字绣基本功的实践操作,重视课堂展评,将学生的作品贴在黑板上,让全组学生欣赏,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展评交流,同学们都会深深的体会到:做十字绣必须要有信心、耐心,自从开始绣十字绣,在老师、家长、同学们鼓励和教导下,大多数学生克服了浮躁,做事更为细心周密了;如有的学生说:“综合实践活动不但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还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没搞十字绣之前,我从没拿过针,也不会用针,通过这次活动,我不但会拿针,用针,还能绣出一幅美丽的小作品”……
三、活动的收获:
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锻炼了学生的双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养成学生的专心、细心,耐心等良好的习惯和品质,并迁移到学习和生活中。"
通过活动,学生的动手、协作、表达、实际操作、社会交往、团结协作等能力都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和提高,不仅获得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而且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学会了换位思考,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学生社会化程度有了较大的提高。
2013年七月六日
第五篇:刺绣工作总结
大塘小学2017-2018学第一学期
刺绣兴趣小组活动总结
时间过得真快,一个学期就要结束。本学期我担任大塘小学刺绣兴趣小组开展艺术活动,在于培养学生对刺绣艺术的兴趣、爱好、增长知识、提高技能、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动员和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到艺术节活动中来,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艺术的快乐。为了给爱好美术的同学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现将本学期的活动总结如下:
一、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刺绣对喜爱它的同学来说都有较大的吸引力。美丽的图案五彩缤纷的配线都深深吸引了她们这都能引发学生的极大兴趣。由于在活动中他们体会到较大的乐趣刺绣的兴趣更浓了。在教学中我切身体会到了这一点,每次活动他们做的比较认真都能有较大的进步。在这些孩子的影响下,有一部分对刺绣不了解的学生也对刺绣产生了较大的兴趣加入到刺绣小组中并且在活动中不断努力取到较好的成绩能力得到了提 高。
二、提高了学生的能力。经过这一学期的活动每个孩子能力都得到较大的提高。有刚开始的针都不会拿到绣出美丽的图案每个孩子的表现都让老师欣喜。孩子们在绣的过程中善于询问善于学习不但掌握了基本的绣法而且掌握了一些技巧。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技能得到极大的提高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活动中我还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给他们感悟艺术品的机会。我带领她们经常用各种渠道欣赏一些《刺绣》作品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艺术的魅力体会刺绣的真谛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评价。使她们的审美能力比以前也有很大的提高。
四、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锻炼了学生的双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养成学生的专心、细心耐心等良好的习惯和品质并迁移到学习和生活中。
在本学期的刺绣小组活动中学生有较大的收获也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会吸取一些经验和教训扬长补短使兴趣小组的工作在原来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大塘小学:陈小英
2017年1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