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重庆卷

时间:2019-05-13 05:02: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06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重庆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06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重庆卷》。

第一篇:2006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重庆卷

2006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重庆卷)

语文试题卷共8页。考试时间150分钟。第1至11题为选择题,33分;第12至25题为非选择题,117分。满分150分。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豁免 附和 蛊惑人心 祸起萧墙

B、遏止 扼要 鄂伦春族 厄瓜多尔

C、菁华 矜持 泾渭分明 惊世骇俗

D、撕裂 趔趄 烈火金刚 骂骂咧咧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慰藉 销毁 矫揉造作 瞠目结舌

B、焦躁 坐标 变本加厉 缘木求鱼

C、颠簸 竣工 关怀备至 顶礼摩拜

D、盘绕 静谧 哄堂大笑 迫不及待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奶奶在城里呆了许多年,很少出门,从不逛街。有一次乡下的亲戚下来了,她竟然毛遂自荐,要带他们上街去玩。

B、午后,我独自在花间小径上穿行,猝不及防地被一只蝴蝶在面颊上点了一个触吻,一时,心头掠过了几许诗意般的遐想。

C、李老汉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别人给他的帮助与恩惠,哪怕仅仅只是一句安慰的话,他也睚眦必报。

D、植物也有“喜怒哀乐”,养植物跟养宠物一样,对它经常给予关爱,让它“心绪”良好,它就会投桃报李,令你心旷神怡。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仪器来观察世界开阔了人们的视野,由此也改变了我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

B、新牌坊立交桥的建成将大大缓解交通高峰期的堵车问题。C、由于适当的温度有助于化学反应速度,工期将选在气温较高的5、6月份。

D、这些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主管领导和管理部门对安全生产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文,完成第5-7题。

文化危机深化到一定程度,必定引起深刻的文化转型。所谓文化转型,是指特定时代、特定民族或群体赖以生存的主导性文化模式为另一种新的主导性文化模式所取代。在这种意义上,文化转型同文化危机一样,并不是经常发生的社会历史现象,无论是个体的文化习惯的改变、价值信念或信仰的改变,还是特定群体或特定社会某些文化特质或文化理念的一般意义上自觉的或不自觉的更新,都不能算作文化转型,只有在大的历史尺度上所发生的主导性文化观念、文化理念、价值体系、文化习惯的总体性的、根本性的转变,才是我们所说的文化转型。按照这种尺度,人类迄今所经历的最深刻的文化转型就是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转型,即传统农业文明条件下自在自发的经验型的文化模式被工业文明条件下的自由自觉的理性文化模式所取代。这即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文化的现代化或人自身的现代化。

文化的变化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例如,我们生活世界中的具体的文化要素、文化特质、文化形式即使在文化模式的常规期或稳定期也会或快或慢地变化,一些习惯、惯例、文艺形式、仪式等等甚至在总体文化模式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时,也会自己经历生灭的变化。但这种变化不是我们所说的文化模式在总体上所经历的裂变与危机。再如,当一种文化中的个体通过交往或迁移而生活于另一种文化之中时,他也必须经历痛苦的文化模式转换问题;同样,当一个个体经历生命中的不同的生理时期,必须经过个体文化模式的阶段性转变,这些也同样不是我们所说的文化转型。就是两种不同的文化通过人的交往或交流发生接触和碰撞,也会引起某一方或双方人的衣食住行、语言符号、审美情趣的一些具体改变。即使这样,也还不一定是真正的文化转型。应当看到,文化转型和文化危机密不可分。一方面,同文化模式的常规期和稳定期相比,文化危机和文化转型共同构成了文化模式的剧变期或革命期。在文化模式的剧变期中,文化危机和文化转型是同一个历史进程彼此密切相连的两个阶段,如果说,在总的文化冲突与剧变时期中,文化危机代表着量变的过程,文化转型则是这一量变过程达到一个转折的关节点而引起的质变。另一方面,文化危机和文化转型本身就是交织在一起的,文化危机是文化转型的过程,文化转型是文化危机的结果。即是说,一种深刻的文化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本身就表现为一个过程,无论是现实社会运动或人的生活层面上的文化失范或文化冲突,还是社会精英层面对于现实文化危机的自觉反思或批判,都是文化转型过程的重要内涵。

5、下列对于“文化转型”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特定的时代、民族或群体赖以生存的主导性文化模式所发生的根本性的改变

B、在大的历史背景下所发生的主导性文化模式的总体性转变 C、文化冲突与文化变革在量变过程中发生的具有转折意义的质变

D、社会和生活的文化失范或文化冲突,社会精英对现实文化危机的自觉反思或批判

6、根据原文,下列真正属于“文化转型”的一项是

A、传统的自在自发的经验型文化模式转变为现代的自由自觉的理性文化模式 B、特定群体或个体文化习惯的改变和价值信念或信仰的改变

C、在文化模式的常规期或稳定期的文化要素、文化特质、文化形式的变化 D、通过交往或迁移而生活于另一种文化之中的文化个体所经历的文化模式转变

7、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的现代化或人的现代化是一种自由自觉的理性文化模式 B、两种不同的文化在交往或交流的接触过程中也会发生变化的碰撞和转变

C、文化模式的革命意味着由文化危机而达到文化转型 D、文化危机与文化转型密不可分,文化危机一旦出现,就标志着文化转型的到来

三、(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读书不辍,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授堂邑县尹。首毁淫祠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英宗即位,命参议中书省事。会元夕,帝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即上疏于左丞相拜住。拜住袖其疏入谏,其略曰:“世祖临御三十余年,每值元夕,闾阎之间,灯火亦禁;况阙庭之严,宫掖之邃,尤当戒慎。今灯山之构,臣以为所玩者小,所系者大;所乐者浅,所患者深。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帝大怒,既览而喜曰:“非张希孟不敢言。”即罢之,仍赐尚服金织币

一、帛一,以旌其直。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时斗米直十三缗,民持钞出粜,稍昏即不用,诣库换易,则豪猾党蔽,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民大困。乃检库中未毁昏钞文可验者,得一千八十五万五千余缗,悉以印记其背,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又率富民出粟,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

到官四月,末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

堪:忍受

B、拜住袖其疏入谏

袖:藏在袖里

C、特拜陕西行台中丞

拜:拜访

D、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

少:稍微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人已去,追而还之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B、昼则默诵,夜则闭户

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纟希

C、不得已而为盗耳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

D、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

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张养浩“行义”和“直言”的一组是

A、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

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

B、首毁淫祠三十余所

况阙庭之严,宫掖之邃,尤当戒慎

C、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

帝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即上疏于左丞相拜住

D、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

帝大怒,既览而喜曰:“非张希孟不敢言。”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A、张养浩从小品行端正,读书刻苦努力;任堂邑县尹时,执法公允,深得老百姓景仰和称颂。B、元宵节,英宗想在宫内的鳌山上张灯结彩,张养浩直接给皇帝上疏,劝以“崇俭”,皇上听取了他的意见。C、关中大旱,张养浩接受任命,全力赈灾济贫。他制止“豪猾”利用换钞盘剥百姓,千方百计保证了人们的粟米供给。D、张养浩政事勤勉,毫不懈怠,积劳成疾。去世之时,关中百姓十分悲痛,如同失去父母。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8分)

12、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4分)(2)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4分)

13、阅读下面的两首清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新雷

张维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在《新雷》中,造物“有情”体现在哪些地方?为什么要说“只待新雷第一声”?(2分)(2)两首诗的末句寄托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4分)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4分)

(1)仰观宇宙之大,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2)风急天高猿啸哀。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3)“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此二句出自《

》。

(4)汉末建安时期,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的诗歌创作,体现了“慷慨以任气”的时代风格,开创了被后世誉为“

”的优良传统。

五、(本大题共5小题,共22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

说村落

阎连科

村落在今天似乎已经成为一个符号。人们把村落、村庄、乡村等而视之,笼统解释为农民们聚居的地方。但若仔细辩认,村落、村庄、乡村似乎应该有些什么差别,比如说乡村必然是在偏僻的乡下,而村庄就有可能独立出现在繁闹城市。许多大都市里至今还有村庄的存在,但那村庄里的主人却已不是农民了。然而,这些好像都不重要,人们都不会去刨根问底,重要的是农民聚居的地方和那个地方的人。

你走在山脉上,阳光斜斜地照着,山梁上除了嘎嘎不止的乌鸦就是徐徐晃动的树,这时候口也渴了,而回答你的是荒凉无垠的黄褐褐干裂的田地。恰就在这时你听到了井上辘轳的叽咕声,水淋淋的,明亮而又清丽,心中一震,转身看到一凹山腰上有几间、几十间草房,掩映在树木间,仿佛卧在树荫下疲累的牛——这个时候,你心里叫出了村落二字,开始对村落有了一些真正的了解。

再或,你走在南方稻田的埂上,沉浸在一种诗意里,唐人的诗句、宋人的词句如春风一样掠过你的心头。放眼良田万亩,正为“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的夸张感到贴切时,一阵乌云先自来了。于是,你惊了手脚,在田埂上跑得东倒西歪。也就这个当儿,从哪儿划出一条小船,先递你一张荷叶顶在头上,赶着雨水到来之前,把你载到了一丛草房的檐下。这个时刻,你心里哐咚一声,忽然更加明了村落的含义。

实际说,村落的真正意义,并不仅仅就是农民居住的地方这一点。村落应该还有一种精神,一种温馨,一种微微的甘甜。村落是和城市相对应的存在,对于农民,它给予他们居住、生活的必需,而对于都市,它给予温暖和诗意。它既是一种物质存在,又是一种精神存在。我们可以从村落中找到农民、房舍、树木、耕牛和鸡羊,同时也应该找到农民自身生存的艰辛和对外人所付出的温馨。古文人怕是最能体味村落的含义的,无论是李、杜、白还是“八大家”,他们对村落的理解,都浓含了“愁滋味”。可轮到我们,却偏颇得很,不仅没有了对农民的“愁味儿”,连诗境也剩下不多了。单单地写出愁苦来,那不是村落,而是村落中的人,单单地写出温馨来,那也不是村落,那是村落表面的诗境。到了今天,村落剩下的就是一个符号,就是聚居农民的某个地方。所看到和理解的是新楼瓦舍,而农民那千古以来一成不变的生存形式和给别人的温馨、对自己的麻木和忍耐,却被人们从村落中删去了。

连我自己,做小说的时候,对于乡村的描绘,也是不断重复着抄袭别人的说法:“站在山梁上望去,村落、沟壑、林地、河流清晰得如在眼前”,或说“模糊得如它们都沉在雾中”。而实际上,村落真正是个什么,沟壑的意义又是什么,河流在今天到底是什么样儿,我这个自认为是地道的农民的所谓作家,是果真地模糊得如它们都沉在雾中了。

我不敢说别人什么,而我自己,或多或少,总是感到一种内疚的。我们对村落意义的删节,并不单单是因为社会发展所致,更重要的,是我们对农民的背叛。只有在大都市住腻的当儿,我们才会想到村落,而想到的那个村落,除了田园的诗情,对农民的愁情是决然不会有的。这是当今社会中村落的悲哀,而对于村落以外的人,是什么也谈不上的,或幸或悲。

15、如何理解“村落在今天似乎已经成为一个符号”的含意?(2分)

16、文章以“说村落”为标题,就文章构思而言,作者对“村落”是如何“说”开去的?(4分)

17、根据全文,概括说明作者眼中“村落”的完整含义。(4分)

18、作者说“我这个自认为是地道的农民的所谓作家”,对“村落”也“模糊得如它们都沉在雾中了”,联系上下文说明这样写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6分)

19、文章中说:“这是当今社会中村落的悲哀,而对于村落以外的人,是什么也谈不上的,或幸或悲。”这蕴含着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态度?你怎样看待村落的命运?(6分)

六、(本大题共4小题,共17分)

20、在下列材料的横线处依次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4分)

1995年,27岁的孙炯去北京参加全国优秀导游考试①遇到一道考题②英国小说家J③希尔顿的小说④消失的地平线⑤里写到的⑥香格里拉⑦源自哪种语言⑧法语、英语⑨还是喜马拉雅山麓的一种方言⑩答案是最后一个。

21、从A句或B句中任选一句,仿照例句完成喻体部分。要求:两个喻体的内容构成对比关系。(4分)

例句:济南与青岛有什么不相同的地方呢?假若济南是穿肥袖马褂的老先生,那么青岛便是着摩登时装的美少女。

A句:现实世界与网络世界有什么不相同的地方呢?假若现实世界是,那么网络世界便是。

B句:语文与数学有什么不相同的地方呢?假若语文是,那么数学便是。

22、简要说明题22图漫画的寓意,并为它拟定一个标题。要求:寓意的字数在15至30之间;标题不超过4个字,标题与寓意之间具有相关性。(5分)

(1)寓意:(3分)

(2)标题:(2分)

题22图

23、两个同学要去参加运动会,他们都邀请好友为其助阵。请分别拟出两个同学的邀请语。要求:话语得体,符合规定的语言表达方式。(4分)

(1)一位同学幽默地说:。

(2)一位同学含蓄地说:。

七、写作(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4、片段作文。(10分)

以“车站一瞥”为题目,作场景描写,不少于200字。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50分)

“走”与“停”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其内涵十分丰富,可以引起我们对自然、社会、历史和人生的种种感受、联想和思考。请以“走与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题目自拟;③立意自定;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⑤不少于600字;⑥不得抄袭。2006年高考语文答案(重庆卷)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B 2.C 3.C 4.A

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5.D 6.A 7.D

三、(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8.C 9.B 10.D 11.B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8分)

12.(8分)

(1)已经用刑法处罚了他们,还把他们当强盗看待,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

(2)我希望(皇上)把崇尚节俭思虑深远作为准则,把喜好奢侈及时行乐作为警戒。13.(6分)

(1)“觉春生”、“安排著”、“只待”。因为只有新雷响后才会有“春生”和“千红万紫”。

(2)前者寄托了对新生活、新气象的渴望与期盼;后者寄托了对新生事物的无私关爱。14.(4分)(1)俯察品类之盛(2)清清沙白鸟飞回

(3)过秦论(4)建安风骨

五、(本大题共5小题,共22分)

15.(2分)

村落的真正意义在今天被许多人淡忘了,似乎仅仅只是农民居住的地方。

16.(4分)

(1)由村落的符号化和含义的模糊引出话题。

(2)再以事例形象地说明村落的含义。

(3)由村落的居住说到村落的精神。

(4)联系自己和当下社会,反思村落精神的被遗忘。

或:引题——事例——拓展——反思

17.(4分)

(1)农民的居住地。(2)诗意与温馨。

(3)愁苦与艰苦。(4)对自己的麻木与忍耐。

18.(6分)

(1)表现手法:①对比。②反讽。

(2)好处:深化主题。

19.(6分)

(1)作者的情感态度:

①对当今村落的处境表示同情与遗憾;对“村落以外的人”的态度感到迷惑与无奈。

②唤起人们对村落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2)略

六、(本大题共4小题,共17分)

20.(4分)

①,②: ③· ④《⑤》 ⑥“⑦” ⑧? ⑨,⑩?

21.(4分)略

22.(5分)略

23.(4分)略

七、(本大题共60分)

24.(10分)略

25.(50分)

第二篇:2009年全国高考重庆卷语文试题

2009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鸡肋(lèi)蛮横(hèng)不着边际(zhuó)...B.内讧(hòng)哂笑(shěn)..C.惊悚(sǒng)愤懑(mǎn)..D.难处(chǔ).

括弧(hú).

断壁残垣(yuán).

怙恶不悛(quān).唾手可得(tuò).

大楷字帖(tiè).不落窠臼(kē).

狼奔豕突(shǐ).不胫而走(jìng).

2.下列各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愧疚必须品防微杜渐额首称庆 B.搜寻C.剽悍D.操合吊胃口金刚钻板着脸

炙手可热 始作俑者 破滋为笑

按捺不住 不明就理 奉为圭臬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他是一个处事谨慎的人,一向奉行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原则,所以很少交朋友,即使有朋友,.......也不愿交往过深。

B.亚冠联赛小组赛上,鲁能泰山队的另一个对手韩国首尔FC队以6:1取得了胜利。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泰山队的亚冠之旅格外艰险。..

C.平遥人过去在外经商的极多,赚了钱,要往家里送,很不安全,还要雇保镖,于是便生出这票号,专管对换银钱。..D.老张按照惯例把买回来的对虾和猪肉分别称了称,才发现他买的对虾被偷工减料了,足足....少了半斤。

4.下列各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现代医学一再证明,当一个人精力衰退、对事物缺乏好奇心与兴趣时,循环系统功能也会跟着退化。

B.来自海内外4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内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800多位闽籍工商界精英汇聚福州。

C.昨天,市文物局组织了39名专家赶到重建的龚滩古镇,对已经完工的工程通过了验收。D.漫步小径,风送来一阵扑鼻的香味。环顾四周,我看见一枝露出高墙的腊梅正在那里释放幽香。

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文,完成第5~7题。

海潮无垠的海洋似乎是永远也不会干涸的。大海中的水是怎么来的呢?

有学者认为,这些水是地球本身固有的。在地球形成之初,地球水就以蒸气的形式存在于炽热的地心中,或者以结构水、结晶水等形式存于地下岩石中。那时,地表的温度较高,大气层中以气体形式存在的水分也较多。地球在最初的5亿年,火山众多且活动频繁,大曹的水蒸气通过火山喷发来,冷却之后便渐渐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即所谓的“初生水”。为了探寻地球水的渊源,人们还把目光投向了宇宙。科学家托维利提出假说:地球上的水是太阳风的杰作。太阳风即太阳刮起的风,但它不是流动的空气。而是一种微粒流或带电质子流。根据托维利的计算。从地球形成至今,地球已从太阳风中吸收了17亿亿吨的氢,若把这些氢和地球的氧结合,就可产生153亿亿吨水。

科学家路易斯·弗兰克也提出了一个新理论:地球上的水有可能来自迄今为止还来观

测到的由冰组成的小慧星。他在分析卫星图片时发现了一些黑色小斑点,而这些黑斑是高层大气中大量分子聚集而形成的气体水云。他认为,小黑斑现象是许多小彗星不断地把水从高层注入大气,形成彗星云团,而后化作雨降至地面。不久,在600多千米上空,他又发现了带状发光物,即含水破碎物留下的“尾流”。而这一高度恰好是此类彗星可能徘徊的地带。1990年,一块冰体从天而降,落在中国无锡梅村乡。我国专家潜心研究后认为,此冰块就是来自彗星。弗兰克理论还为一些未解之谜提供了解释。例如可能就是有大量的小彗星倾泻而下,造成地球气候剧变,才使恐龙及其他一些物种灭绝。1998年美国科学家打开了一块来自彗星的预石,结果竟在里面发现了少量的盐水水泡!不久又发现另一块陨石里布满了奇怪的紫色晶体,这些晶体里竟然有水!

对于小彗星是否为地球带来过大量降水,科学家们正在不断地观察、不断地试验。

5.下列对“所谓的‘初生’”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A.存在于炽热的地心中的水蒸气

B.存在地下岩石中的结构水、结晶水

C.大气层中以气体形式存在的水分

D.由火山喷发的水蒸气冷却后形成的水

6.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弗兰克理论的是 ..

A.地球上的水有可能来自由冰组成的小彗星

B.在彗星可能徘徊的地带发现了含水破碎物留下的“尾流”

C.经我国专家研究,落在中国无锡梅村乡的冰块来自彗星

D.有的陨石里含有盐水水泡或含水的紫色晶体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托维利假说,人类有可能利用太阳风获取更多的水

B.根据弗兰克理论,人类有可能借助彗星云团进入人工降雨

C.对地球水源的研究,有助于预见地球气候还将发生剧变

D.对地球水源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其他行星是否有水存在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

人有明珠,莫不贵重,若以弹雀,岂非可惜?况人之性命甚于明珠,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径即受纳,乃是不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乃以博财物耶?群若能备尽忠直,益国利人,则官爵立至。皆不能以此道求荣,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共身亦殒实为可笑。

贪人不解受财也,至如内外官五品以上,禄秩优厚,一年所得,其数自多。若受人财贿,.

不过数万,一朝彰露,禄秩削夺,此凯是解受财物?规小得而大失者也。昔公仪休性嗜鱼,而不受人鱼,其鱼长存。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诗》云:“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固非谬言也。昔秦惠王欲伐蜀,不知其径,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见之,以为牛能便金,蜀王使五丁力士拖牛入蜀。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汉大司农田、延年赃贿三千万,事觉自死。如此之流,何可胜记!

若能小心奉法,常畏天地,非但百姓安宁,自身常得欢乐。古人云:“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此言可为深诚。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凯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大丈夫恺得敬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

古人云:“鸟栖于林,犹恐其不高,复巢于木末;鱼藏于水,犹恐其不深,复穴于窟下。然而为人所获者,皆由贪饵故也。”今人臣受任,居高位,食厚禄,当须履忠正,蹈公清,则元灾害,长守富贵矣。故人云:“祸福无门,惟人所召。”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

节选自《贞观政要·贪鄙》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以博财物耶博:增加 .

B.禄秩优厚秩:品级 .

C.规小得而大失者也规:谋求 .

D.事觉自死觉:败露 .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贪鄙”的恶果的一组是

①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其身亦殒②一朝彰露,禄秩削夺

③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④愚者多财生其过

⑤使子孙每怀愧耻耶⑥祸福无门,惟人所召

A.①③④B.①②⑤

C.②③⑥D.④⑤⑥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明珠弹雀为喻,说明人不能“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贪图身外之物,而招来杀

身之祸。

B.文章用“公仪休不受人鱼”和“秦惠王刻石牛置金伐蜀”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说明不可

“规小得而大失”。

C.为主为臣的,如果能做到“小心奉法,常畏天地”,不仅能使百姓安宁,自身常获欢乐,还能使子孙后代感到荣耀。

D.文章最后以鸟贪高、鱼贪深而被获为警戒,要求“居高位,食厚禄”的官员们做到“履

忠正,蹈公清”,这样才能避免灾害、长保富贵。

四、(本大题共3分小题,共22分)

11.用斜线(/)给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并把划横线的句子翻 译成现代流语。(10分)

(1)用斜线(/)断句;

若 徇 私 贪 浊 非 止 坏 公 法 损 百 姓 纵 事 未 发 闻 中 心 岂 不 常 惧(2分)

(2)翻译:

①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4分)

②然陷其身害,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4分)

12.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6分)

[折桂令]问秦淮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天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有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

(2)“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

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析。(4分)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6分)

(1

(刘禹锡《石头城》)

(2)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柳永《雨霖铃》)

(3

(《荀子·劝学》)

(4)悦亲戚之情话,(5)“名人传”中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均是法国作家的代表作品。

(5)方苞、姚鼎是清代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____________的代表。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14~17题。

瓷器的意味

池莉

①只要日子一好,瓷器就是一个好东西。现在人们越来越觉得瓷器是个好东西了。

②比如许多人搬了新家或是装修房子,只要稍有余地,便会置一架多宝柜,架上最少不了的就是瓷器。瓷器的确是好看,其质地,造型,图案,色彩,没有其他什么工艺品可以媲美,实在是一件无可非议的雅物。一般的东西,单从名字上看不出太大的好处,房子就是房子,住人的地方。只有瓷器的名字取得讲究,如叫什么青花袖里红玉表春瓶的,简直就像欧洲古典女人的长裙,是绝不肯平铺直叙的,到处都镶了繁复的精致的华丽的花边,装饰出无穷无尽的意味。

③现在,瓷器毫无疑问是一件大雅之物。然而它是怎么来的?是做什么用的?这么往深处一想,就会发现瓷器原来是一个大俗之物。瓷器原来是作吃喝拉撒用的,最初脱胎于陶器。在汉代之前,一般都烧制陶器,它的发明和用途直接源于人类基本生活的需要。陶器发现的年代早,据说原始社会的燧人氏就会制造陶器了。人类懂得了使用火,用火烤熟的食物是烫的,这就要求使用相应的容器,于是各处各样的为生活服务的陶器便被创造了出来。袖是汉代发明的,有了袖之后,陶器便向瓷器大大地前进了一步。但是瓷器也仍然是用于实际生活的,等到在现实生活中足够使用了,人们的物质冬小麦也比较丰富了,这才有少数人的艺术天分开始觉醒,更高的追求出现了。真正作为单纯欣赏对象的精美瓷器这才出世。这个年代就是我们民族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唐代。

④唐代首开瓷器艺术的风气之先,想必也是因为丰衣足食之后无所事事,便有了多余的精力去热乎艺术。那时候,一件精美的瓷器作品出来,人们便口口相传。传到社会上有钱有势的人那儿,他们就不惜千金购买了过去,藏入深宅观赏把玩,一帮文人骚客也为其吟诗作画。一来二去,瓷器的佳名传到宫廷,皇家也是凡人,对瓷器的喜欢也是有的,不喜欢也是有的,但是既然官贵人这般青睐瓷器,在社会上又有了文名,皇家也难免附庸风雅,也欣赏把玩起瓷器来。瓷器贵入宫廷,反过来又刺激了社会。商人有利可图,他们便会投资瓷器工艺,工匠自然受到了极大的鼓舞,艺术灵感喷薄而出。就这样,一波波,一浪浪,推动着瓷器精益求精的创作,直到宋代的登峰造极。在几千年的时间里,大浪淘沙,肉腐骨存,瓷器终于完全摆脱了最初的粗陋面目,登堂入室,成了艺术品。

⑤尽管瓷器已经被公认为艺术,但至今为止,用于吃喝拉撒的瓷器器皿还是用于吃喝拉撒,并没有因为成为了价值连城的艺术品而失去世俗性,世俗是瓷器厚实而庞大的艺术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它才一步步登高,越来越好,艺无止境,美无止境。可见大雅寓于大俗,无俗也就无雅,不俗也就不雅,俗雅其实是一体的。

⑥再说了,即便是当年官窑出的夜壶,皇帝撒过尿,诗人写过诗,你就是不在乎它,不供在博古架上,不送给博物馆,不卖给文物商店和收藏家,依然拿它撒尿,它也就无所谓俗雅。它做一天和尚撞一钟,尽自己的本色就是。这就好比一个人出了家,超尘脱俗,不在红尘话语中,自然又是一重清凉境界了。这是艺术和做人最难的境界,就是做到了别人也无从知道,因为它不再在任何媒体露面和喧哗,大众很快就忘记了它。只有在意外的或者偶然的某一刻,它与它的知音相逢,那一刻当然就是夺人魂魄,惊天地而泣鬼神的了。

14.怎样理解“只要日子一好,瓷器就是一个好东西。现在人们越来越觉得瓷器是个好东西

了”在文中的含意?(4分)

15.阅读文章第③④自然段,从三个方面简要概括瓷器的演变。(6分)

16.文章是围绕“瓷器的意味”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6分)

17.作者认为“大雅寓于大俗之中,无俗也就无雅,不俗也就不雅,俗雅其实是一体的”。结合全文,请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6分)

六、(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8.大型电视纪录片《再说长江》称重庆为“水火山城”。请分别用15~30字解读“水”与“火”的寓意。(4分)

“水”的寓意:

“火”的寓意:

19.在下面横线处各补上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形成完整的排比句。(4分)人要懂得尊重自己,尊重自己所以不苟且,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要懂得尊重别人,20.用“帕格尼尼”作为首句的开头,将下列长句改成由4个短句组成的句子。要求:保持原意,语句通顺,语意连贯,可适当增减个别词语。(4分)

世界级小提琴家帕格尼尼是一位从上帝那里同时接受天赋与苦难两项馈赠而又善于用苦难的琴弦把天赋演绎到极致的奇人。

21.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只填序号)(4分)

看到“好朋友”①三个字,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②小朵。忘记了我们是是③什么时候认识的了,可能大概④是一个天空飘着朵朵白云的日子吧。“物以类聚”⑤一语似乎是为我们两个⑥诞生的,因为⑦我们都是属于⑧排骨级的人物。唯一不同的是她比我更瘦⑨我充其量算是一个肉排,因此⑩,小朵别号“金箍棒”⑾,大家都亲切地叫她⑿棒妹儿。

(1)语段中③④⑥⑦⑧⑩处,必须删去的一处是__________________;不能删去的一处

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语段中①⑤⑾三处引号,用法不同的一处是________________;②⑨⑿三处破折号,用应不同的一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

七、写作(本大题60分)

22.生活中有计多故事。你也许是故事的亲历者,也许是故事的聆听者,也许是故事的评说

者······故事让你感动。故事让你启迪,你在故事中思考,在故事中成长。请用“我与故”为题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第三篇: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重庆卷)

新乡市中级人民法院 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情况报告

2012-6-3 尊敬的杨聚章院长以及省院专家咨询委员会的其他各位领导:

大家好,热烈欢迎各位领导莅临新乡检查指导工作!近几年来,新乡的涉诉信访量总体呈逐年平稳下降趋势。2011,河南省民意调查中心组织的民意调查中,新乡中院在人民群众对“工作人员接待上访群众情况”满意度指标上,排名全省第一,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本新乡中院还喜获平安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六连冠”,并获得集体二等功。2011年还被新乡市三项重点工作领导小组、中共新乡市委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评为“全市重大社会矛盾化解攻坚活动先进单位”。但自今年二、三月份以来,新乡涉法涉诉信访量急剧攀升,被省委政法委确定为进行执法监督督察的三个地市之一。第一季度,法院系统上级共交办3批次86人案,其中进京非正常访案件21人案,与去年同期2人案相比,增加19人案,增幅960%。4月14日新乡市委政法委召开了全市政法系统紧急会议,传达了“4.13”全省政法信访会议精神,安排部署下步工作计划。面临严峻的信访形势,中院党组高度重视,王伯勋院长当天主持召开了党组扩大会议和12个县(市、区)法院院长会议,确定了“党委支持、政府配合、全市法院全力以赴”的“三位一体”工作思路。按照省政法委毛超峰书提出的“单兵较量,逐案攻坚化解信访案件”的要求,所交办属基层法院的案件,全部由基层法院一把手包案,中院主管院长上挂作为包案领导,负责协调督办;中院的案件,由王伯勋院长作为第一责任人,主管院长作为具体责任人,负责包案化解。所有包案领导及干警放弃所有节假日,发扬千言万语,千山万水,千方百计,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全力以赴化解交办案件。将化解信访案件作为十八前法院工作的首要任务。4月25日省高院召开了“全省第三次涉诉信访视频会议”。中院随即召开了党组、业务庭长及基层法院院长会,按照省院曹卫平院的“紧急行动积极应对,坚决打赢规范信访秩序这场攻坚战”要求,作了再动员和部署,并针对未息诉的“钉子案”、“骨头案”案件又逐案分析研究,转变观念,制定了新的化解方案。4月26日新乡市委召开了历史上规格最高的全市信访暨涉法涉诉信访紧急会议,参会人员有全市各县(市、区)书记、区长,政法委书记以及公、检、法、司四长、信访局长,市纪委、组织部、市委政法委、公、检、法等26个市直单位一把手。会上工作落后的两个县党委主要负责同志、两个县的法院院长、两个县的公安局长分别作表态发言,市中院王伯勋院长安排部署了全市涉法涉诉工作。要求全市法院,不完成任务绝不收兵。5月3日,针对尚未息诉的12起案件,中院又专门成立了以党组副书记、副院长田忠东为组长、政法部主任、纪检书记为副组长,信访、纪检、人事、绩效办负责人为成员的督导组,利用周六、周日开展督查督办。经过一个半月努力,目前省政法执法监督督察组所带44件进京非访和给中央领导去信信访案件,结案43起,法院系统的27件案件,全部结案,结案率100%,其中21起彻底息诉罢访,息诉率达到78%,其中包括新乡学院学生牟高峰要求发放毕业证进京非访案,该案涉及新乡学院及省教育厅,涉案单位规格高,经过新乡两任市委书记及省高院多次协调,此次双方就救助和办证问题上达成一致,牟高峰最终签订了息诉罢访保证书,这起“骨头案”彻底息诉罢访。其余7件依法终结和移交大信访。6月1日,省执法监督督查组对督查工作向新乡市委进行了反馈,对新乡政法系统敢打善打硬丈

以及一个半月以来卓有成效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目前,法院第一季度上级交办的86起案件,办结75起,办结率87.2%。

现将我们在开展涉诉信访工作中的具体做法汇报如下。

一、深入贯彻“四个必须”、“五项制度”,全力做好涉诉信访工作

一是提高认识,更新理念。涉诉信访工作是人民法院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党政领导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焦点,新乡中院党组将涉诉信访工作确定为重点工作之一,要求全院干警转变理念,从信访工作是信访一个部门的观念向全员重视的转变,从案结事了到事了案结的转变,从事后化解到事前预防的转变,从维护稳定到创造稳定的转变。树立信访既是法律问题,又是社会问题的理念,从政治的高度来看待信访问题,认识到信访问题事关大局、事关稳定,进一步强化法官的群众观念和办案责任心,让“涉诉信访、人人有责”的意识深入人心。

二是精心部署,强化责任。对全院的涉诉信访案件,按“四定一包”方案,全部落实到庭,包案到人,明确分管领导责任,因案施策,逐步推进,对面临的困难问题,院党组统一专题研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实行信访案件责任倒查制,由案件质量评查小组对每一信访案件进行精细的评查,深入调查,发现问题,问责到底。落实全程信访风险评估制度,对立案、审判、执行各环节,及时发现、及时提示、及时化解。明确信访工作不仅是立案部门的工作职责,也是审判业务部门和其他综合部门的责任。

三是注重方法,提升能力。王胜俊院长提出的“四个必须”,必须强化群众观念,必须坚持源头治理,必须建立长效机制,必须工作重心下移,为人民法院涉诉信访工作提出了很好的工作思路、方法和要求,在工作中,我们认真领悟“四个必须”

精神,将“四个必须”自觉运用到化解信访问题过程中,特别注重提升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对待信访老户,坚持“四讲”原则即:讲感情,用换位思考的态度:讲道理,用耐心细致的作风:讲原则,用公平公正的立场:讲方法,用穷尽办法的措施。以群众认可的方式,群众认同的态度来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四是落实制度,有序推进。“五项制度”出台后,我们及时建立健全了评估预测制度、信访通报制度、约期接谈制度、多元化解制度和案件终结制度,使信访工作长效机制成果在贯彻落实中得到充分体现。在推进多元化解制度、案件终结制度落实时十分注重多配合、多沟通、多协调,上下结合、左右联动、多策并举,确保落到实处。

二、实行“三位一体”工作机制,采取“五个到位”措施,认真处理涉诉信访案件

为抓好涉诉信访工作,我党组确定了“党委支持、政府配合、全市法院全力以赴”的“三位一体”工作思路,并采取“五个到位”措施,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一是解决问题到位,集中力量全力化解交办案件。对中央、省委政法委、省高院、联席办交办的案件加大办理力度。新乡两级法院分别成立领导小组,全体党组成员深入一线,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亲自办理信访案件,直接约见上访人或专程到上访群众家中实地解决问题。对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汇报研究,严格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放过,上访人不停访息诉不放过,全体包案领导和办案干警充分发扬“说尽千言万语、走遍千山万水、用尽千方百计、不怕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全力以赴解决来访群众反映的问题。

二是司法解释到位,强化责任全面落实包案处理。市中院对所有交办案件,按照“四定一包”原则进行双向交办,对每

一起案件都要耐心细致的进行判前释法、判后答疑,确保司法解释到位。即由中院相关业务庭和基层法院同时包案,对不服一审生效判决或二审予以维持的案件以基层法院为主,做好司法解释和案件处理工作,中院负责案件的督办;对不服二审改判的案件以中院业务庭为主,做好司法解释和案件处理工作,基层法院负责上访人的稳控。中院立案庭负责对中院各部门、各基层法院司法解释和案件办理情况进行催办、督办,并将情况汇总,每五日定期进行通报。同时,对交办案件按照“四定一包”的要求确定市县两级法院包案领导及责任人,明确结案时间,限期结案。

三是司法救助到位,注重案件办理实效。市中院党组要求包案人员要站在上访群众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倾听诉求,倾听心声,带着深厚的感情去办理信访案件,跳出案件本身思考和研究问题,千方百计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对确实存在生活困难的信访群众,在经济上及时给予救助,帮组群众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彰显司法温情。特别是对一些刑事附带民事赔偿申请执行的上访案件,包案领导积极邀请辖区的党政领导和村委会负责人一同到受害人家中耐心细致地作思想工作,到被告人家中做其家属的工作,让他们拿一点、当地政府援助点、市救助基金出一点,穷尽一切办法解决问题,确保息诉罢访,案结事了。

四是稳控机制到位,确保不出现恶性进京赴省上访案件。对具有重大上访隐患的案件,我们及时召开听证会,邀请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廉政监督员等社会各界人士参加听证,全面接受社会监督。同时,积极采取定员定位的稳控措施,制定严密稳控方案,坚持一天一快报,十天一通报,一月一总结确保不出现恶性进京赴省上访案件。对上报延时、稳控不力的

单位和个人严格落实责任倒查、追究制度,进行严厉批评,如发现弄虚作假、推诿扯皮、失职等行为导致严重后果的,严格追究其责任。

五是依法打击处理到位。对极个别无理缠访、闹访,甚至以上访为手段敲诈勒索财物的上访人,坚决依法予以打击。

三、多项举措、切实处理涉诉信访案件

首先抓机制建设。一是切实落实院长每日接访制度。自2004年起,我院实行了院长天天接访制度,王伯勋院长以身作则,坚持每周一接访。其他院长周二至周五轮流接访。迄今为止,这项活动坚持了整整8年,据不完全统计,仅该院院长王伯勋就接访来访群众3500人次,大量信访事件得到有效化解。省院张立勇院长对新乡中院院长天天接访制度,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批示新乡中院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其他中院学习借鉴。针对目前新的形势,为加强群众工作,切实解决涉诉信访突出问题,有效控制进京、赴省信访增量,减少存量,今年5月,我们又重新修订院领导接访实施办法,实行首办负责制及实行来访人员与接访院领导双向承诺制度。本院承诺:信访事项应当自受理之日起60日内办结,来访人应承诺,在信访事项处理期间不得以同一事由再次向本院或者其他相关机关信访。不仅接访,更注重处访和跟踪问效。

二是建立信访案件督查制度。市中院为了确实解决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成立了以主管院长为组长,中院信访、纪检、人事、绩效办负责人为成员的信访案件督查组,对重点信访案件发出督办通知,日报周排;结案期限届满前10天发出警示通知;对针对信访问题突出的单位,进行不定期督查。督查组深入基层院亲自听取案件汇报,就地研究、就地解决信访案件。

三是制定处置应对信访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今年元月

份以来,我市进京、赴省等非正常访形势严峻,尤其是省院大门口缠访闹访问题突出,上访老户回流现象明显等特征。为进一步加强涉诉非正常信访处置工作的力度,新乡中院依据《信访条例》和有关法律政策,以及上级部门的相关规定,制定了处置涉诉非正常信访工作的应急预案。中院派出一名副庭长,长年在省牵头,基层法院党组成员、带两名法警,配备警车、诫具,每周轮流到省院大门口备勤,一旦出现缠访、闹访、过激访,果断处置,强行带离。收到良好效果,自5月份以来,尚未发生一起新乡过激访被省院扣分情况。新乡法院的作法,受到省院法警总队的表扬,省院号召其他中院向新乡学习。

四是制定了《赴京非正常上访责任追究办法》,对内发生进京非正常上访的责任人予以追究。凡初次赴京非正常上访的,中院向责任单位下达《警示通知》,凡发生重复赴京非正常上访和告洋状的,向责任单位下达《责任追究建议函》,落实责任追究。凡发生3次进京非正常上访和告洋状的,责任单位写出书面检查,并对一把手进行诫勉谈话。

其次,积极开展信访案件终结工作。长期以来,一批多年缠访、闹访、无理访案件,上级多次重复交办,牵扯了大量的精力。为解决这类案件的出口问题,今年以来,我们把信访案件终结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目前共准备、上报终结案件15件。

第三抽调后备干部,加强信访部门力量配置。今年我们在新进的10名人员中,分配一名同志到立案信访部门工作,其他9名人员分三批,每批三人,每期半年到信访部门挂职锻练,帮助工作。另外在现有条件下,改造了立案信访诉讼服务大厅,设置了立案服务大厅统一标识,配备了人员,电脑,开展诉讼服务,来访有登记,有接待,规范立案信访秩序。

第四是开展矛盾大排查。对十八大前可能存在信访隐患的案事件,进行自我排查,目前全市两级法院共排查出87起案件,进行了统一交办,从5月15日至8月31日,全市开展“化解信访积案百日行动”,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四、在处理涉法涉诉信访工作中取得的成效

一是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反映的问题,消化了一批长期上访老户,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满意率大幅度提高。

二是稳定了大量上访群众,国家重大政治活动和重要节假日期间,确保没有来自新乡法院系统的干扰。

三是查办了存在的问题,制定了整改措施。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审判管理机制新模式,围绕岗位职责、司法程序、法官言行、法院管理、监督制约等方面,制定和修改完善规章制度,努力建立起加强法官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

四是加强了队伍建设,工作作风有明显改善。以中院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和辉县市荣获全国模范先进法院荣誉称号为契机,全市法院和中院各部门强素质,树形像的争先创优氛围更加浓厚。

五是积累了信访工作经验,建立起涉法涉诉问题工作长效机制。进一步密切了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为下一步做好信访工作提供了新的经验和模式。

五、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办理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有些案件经法律程序已经办理完毕,经上级法院审查判决无错误,但当事人持续缠诉、缠访,导致此类案件处理难度十分大;有些案件还未审理完毕,当事人就开始上访,督办要求结案,信访结案标准不详。

二是个别案件本来已停访息诉,但个别上访群众借大接访

和省、市领导督办之机,每次都来反映问题,特别是一些陈年老案纠缠不休,致使个别案件重交现象突出,长期反复,案件终而不结,导致信访数量大幅增加。

三是在接访过程中上下级法院之间沟通联络机制不够畅通。同时也暴露出法院在处理案件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1、在一些疑难、复杂、缠手案件的处理上,缺乏积极寻求解决问题办法的主动性,存在与相关部门之间的相互推诿,案件处理进展缓慢,引发当事人不满而信访;

2、个别案件在处理上缺乏大局意识,机械办案,孤立办案,没有处理好办案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效统一;

3、对当事人判后释法工作不到位,由于当事人对法律解决纠纷局限性的认识程度及对新的诉讼原则的理解能力和接受程度存在差异,一些当事人对法院正确的裁判不能理解,存在案件办结了但当事人之间的思想矛盾并未得到有效疏导和消解而上访的情况。

四是极少数当事人缠访闹访。极少数当事人在案件经法院多次审查甚至经最高人民法院驳回后,仍固执己见,多次进京上访缠诉。另外由于个别案件在解决过程中,为了达到息诉罢访的目的,向上访人让步,使得部分上访人从上访中获得了利益,出现权利扩张现象,一方面当事人无形之中侵占了公共利益,一方面诱发了无数人的利益攀比,客观上给上访人造成了“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的印象。

五是移交地方稳控难度大。对于报请终结的案件,一些地方政府出于本位思想,在稳控证明上不盖章接收,影响了案件报结。

六是打击处理落实难度大。对于非访、闹访的拘留、劳教,非法院一家的事情,还需要公案、司法等部门配合。

第四篇:1982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1982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注意:理工农医类考生不要做附加题,满分为100分。文史类考生必须做附加题,满分为120分。

一、请把汉字写在拼音下面。(2分)

zhōng guó shì shìjiè shàng lìshǐ zuì yōujiǔ de guójiā zhī yī。

zhōngguó gè zúrénmíngòngtóngchuàngzàoleguānghuī cànlàn de

mínzú wénhuà,jùyǒuguāngróngdegémìngchuántǒng。

二、文学常识(8分)

(一)为纪念被国民党杀害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左联五位烈士,鲁迅写了《为了忘却的记念》。

(二)郭沫若的《

》是“五四”时期影响最大的一部诗集。

(三)程疯子是话剧《

》里的人物。

(四)“完璧归赵”的故事赞扬了______________ 的机智勇敢。

(五)《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作者是______。

(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杜甫《

》里的名句。

(七)列宁指出高尔基一九○六年写的《

》是一本非常及时的书。

(八)《皇帝的新装》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_________ 的作品。

三、在下边的横线上填进最恰当的字,每一道横线上只填一个字。(12分)

(一)青年人在困难、___ 折面前,不要气____,不要____ 怠,要勇往直前。

(二)写文章老实一点,是做到准确的好办法。有时____ 意求工,反而弄巧成____。

(三)联合国大会第九次紧急特别会议,通过一项____ 促所有国家____ 裁以色列____ 并叙利亚领土戈兰高地的决议。

(四)在打击经济等方面的犯罪活动中,如果我们的干部优柔____ 断,____ 视无睹,甚至____ 息养奸,就会养____ 遗患,害己、害党、害国。

四、认真阅读下面两段文字,解释加着重号词语在文中的含义。(12分)……我希望你要能够象这桔子树一样,独立不倚,凛冽难犯。要虚心,不要作无益的贪求。要坚持,不要同乎流俗。要把你的志向拿定,而且要抱着一个光明磊落,大公无私的心怀。那你便不会有什么过失,而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子了。……不过也不要过分的矜持,总要耿直而通情理。但遇到大节临头的时候,你却要丝毫也不苟且,不迁就。

对话体特别宜于论事说理。在不用对话体的论事说理的文章中,作者独抒己见,单刀直入,只要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就算“自圆其说”;至于旁人的种种不同的看法,可以一概置之不问,至多也只是约略转述,作为己说的佐证或是作为辩驳的对象。但是同一事理往往有许多方面,观点不同,所得的印象或结论也就不同;而且各人的资禀修养也可以影响他的见地,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事理的看法没有完全是客观的。1.流俗: 2.矜持: 3.耿直: 4.苟且: 5.迁就:

6.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7.自圆其说: 8.约略: 9.佐证:

10.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五、仔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弄清楚它的语言结构,简明扼要地回答问题。(6分)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进程中,已经结成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统一战线,这个统一战线将继续巩固和扩大。

(一)这是一个包含两个分句的复句。这两个分句有没有主语?如果有,把它指出来。

(二)这两个分句的谓语主要动词各是什么?

(三)这两个分句的宾语各是什么?

六、文言文的解释和翻译(14分)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注意:

①这段文字里的“上”、“天子”、“皇帝”都指汉文帝。②亚夫:即周亚夫,细柳军主将。

解释上面一段文字中带着红字的词语(8分)1.已而: 2.被甲: 3.锐兵刃: 4.且至: 5.居无何:

6.按辔徐行: 7.曩者:

翻译上面一段文字中带横线的句子。(6分)1.将以下骑送迎: 2.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3.称善者久之:

七、请扼要回答下面一段文字说了哪几层意思(6分)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答:

作文(写在试卷上。40分)注意:

1.必须写议论文。不要写成诗歌或其他文体。2.必须先在试卷上拟出简明提纲,然后作文。

3.作文要求观点正确,中心思想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段落层次清楚,语言通顺;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

4.每个字占稿纸一格,标点写在格内。不要超过一千字。5.字迹清楚,卷面整洁。

作文题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简明提纲:

附加题(20分,计入总分)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知其大意,然后解释翻译一些词句。(15分)孙吴奄有江左,亢衡中州,固本于策、权之雄略,然一时英杰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人者,真所谓社稷心膂,与国为存亡之臣也。自古将帅,未尝不矜能自贤,疾胜己者,此诸贤则不然。孙权初掌事,肃欲北还,瑜止之,而荐之于权曰。“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后瑜临终与权笺曰:“鲁肃忠烈,临事不苟,若以代瑜,死不朽矣!”肃遂代瑜典兵。吕蒙为寻阳令,肃见之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蒙遂亦代肃。蒙在陆口,称疾还,权问:“谁可代者?”蒙曰:“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无复是过也。”逊遂代蒙。四人相继,居西边三四十年,为威名将,曹操、刘备、关羽皆为所挫。虽更相汲引,而孙权委心所之,吴之所以为吴,非偶然也。1.下列带红的词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意思?答案写在括号里。(5分)a.瑜止之,荐之()于权固本于(孙)策、(孙)权之()雄略 b.与(于)国为()存亡之臣也曹操、刘备、关羽皆为()所挫 c.然()一时英杰此诸贤则不然()

d.未尝不矜能自贤()(注意:解释“自贤”)此诸贤()则不然 e.疾()胜己者称疾()还

2.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a.当广求其比。

b.若以代瑜,死不朽矣。c.谁可代者? d.无复是过也。

e.居西边三四十年,为威名将。

二、简要说明鲁迅的小说《药》在情节上安排了哪两条线索?指出这两条线索是通过什么连结起来的?

1982年全国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语文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注意:评分一律给整分,不要出现小数。第一题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草案·序言》中两句的拼音。答案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

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评分标准

共2分,每句1分。全句都对给1分,有错不给分。第二题 答案

(一)柔石、殷夫、胡也频、李伟森、冯铿。

(二)《女神》

(三)《龙须沟》

(四)蔺相如

(五)李白

(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七)《母亲》

(八)安徒生 评分标准

本题共八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

第(一)题答对三个以上的,给1分;不足三个的不给分。

填写姓名,用本名或字、号、笔名都算对。如把殷夫答成白莽、徐祖华等都对。外国作家的姓名以课本上的译名为准,写法与课本不符的不给分。填空中如写错别字或用拼音代替,都不给分。

第三题

答案(下边加红的是应填的字)

(一)挫折 气馁 懈怠

(二)刻意求工 弄巧成拙

(三)敦促 制裁 吞并

(四)优柔寡断熟视无睹姑息养奸养痈遗患(答“养虎遗患”也算对)评分标准

每答对一个字给1分,共12分。写错别字或用拼音代替,或者填进的字从上下文看不是最恰当的(如把“敦促”答成“督促”),都不给分。第四题答案

1.流俗:一般人的见解和习惯。2.矜持:拘谨、拘束。3.耿直:正直、直爽。

4.苟且:只顾眼前,得过且过。5.迁就:无原则地将就。

6.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见解有根据,说话有道理。(或:所抱的见解和主张有一定的根据,所讲的话有道理。)

7.自圆其说:使自己的说法前后一致,没有自相矛盾的地方。8.约略:大概。9.佐证:证据。

10.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指对同一个问题,各人观察的角度不同,见解也不相同。评分标准

十条词语解释,共12分。第7条和第10两条各给2分,其余每条各给1分。只要解释的基本意思与答案相符就给分,不要求字面上与答案一样。基本意思不正确的不给分。第7和第10条只答对一半的给1分。第五题

阅读的这段文字选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草案·序言》 答案

(一)第一分句没有主语。第二分句的主语是“统一战线”。

(二)第一分句的谓语主要动词是“结成”。第二分句的谓语主要动词是“继续”。

(三)第一分句的宾语是“统一战线”。第二分句的宾语是“巩固和扩大”。评分标准

每题2分,共6分。

(一)若答成第一分句有主语,扣1分。第六题

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答案解释:

1.已而:随后。(答“旋即”、“不久”也对)2.被甲:披铠甲。(答“穿上衣甲”也对)3.锐兵刃:把武器磨得很锋利。4.且至:将要到来。5.居无何:过了不久。

6.按辔徐行:控制着缰绳让车马慢走。7.曩者:刚才。(答“从前”、“先前”也对)翻译:

1.主将及其属官都骑着马迎接和送行。

2.它们(指霸上、棘门军)的主将确实(或:本来)是可以加以袭击并俘虏的。(或:它们的主将确实是可以用偷袭的办法加以俘虏的。)

3.称赞他好,称赞了很久。(答为“连声称赞他好”或“称赞了好久”也可以。)评分标准

本题共14分。解释7个词语,“按辔徐行”给2分,其余每个给1分;翻译三个小句,每小句给2分。只要基本意思与答案相符就给分,不要求字面上与答案完全一样。

第七题这段文字选自《荀子·劝学》。答案

一共说了三层意思:

1.“积土成山”至“无以成江海”,说学习要有积累; 2.“骐骥一跃”至“金石可镂”,说学习要持之以恒;

3.“蚓无爪牙之利”以下,说学习要专心致志。评分标准

第一层意思给2分,共6分。没有划分层次,准确地说出了三层意思也对。作文评分标准

40分,其中内容占15分,表达占25分。

(一)内容方面 分四等评分: 第一等 12-15分

观点正确,立意新颖,中心思想突出,感想深刻,联系实际具体、恰当。第二等 8-11分

观点正确,中心思想明确,感想比较深刻,联系实际比较具体、恰当。第三等 4-7分

观点基本正确,中心思想尚明确,感想不够深刻,联系实际不够具体、恰当。第四等 3分以下

观点有错误,中心思想不明确,只写一些抽象、空洞的话,基本上没有联系实际,或者罗列一些不相关的材料。

(二)表达方面分五等评分: 第一等 21-25分

结构谨严,段落层次分明,语言准确流畅。第二等 16-20分

结构完整,段落层次清楚,语言通顺,偶有语病。第三等 11-15分

结构尚完整,段落层次比较清楚,语言基本通顺,语病不多。第四等 6-10分

结构不够完整,段落层次不够清楚,语言不够通顺,语病较多。

第五等 5分以下结构残缺,不能成篇,条理紊乱,语言不通顺,语病很多。

(三)其他

1.作文超过字数不扣分。简明提纲今年暂不计分。

2.必须写议论文。写诗歌的不给分。写其他文体的在及格线(24分)以下给分。3.写错别字,标点错误以及书写极其潦草,卷面乱涂乱改难以辨识等等,均归到 9 语言表达方面去酌情扣分,至多以扣5分为限。

4.如果发现个别作文立场观点有严重错误或思想感情极不健康,应给予最低等分数,或不给分。但必须严格区分是认识问题还是立场问题,谨慎从事。此类试卷须提交学科评卷组审议。

附 加 题 第一题

这段文学选自《容斋随笔》卷十三。答案

(一)解释 1.之:他 之:的 2.为:是 为:被

3.然:但是,然而 然:这样,如此

4.自贤:自以为德行才能都好 贤:有德行才能的人 5.疾:妒嫉 疾:疾病

(二)翻释

1.应当多找些和他类似的人。

2.如果以他代替我周瑜,(我)虽死也不朽了。

3.可以代替你的人是谁?(或:谁是可以代替你的人?)4.不会再有人超过此人了。

5.坐镇在西部边界地区三四十年,成为威风凛凛、大名鼎鼎的将领。评分标准

共15分。解释5分,其中每小题必须两个加着重号的项目都答对才给1分。翻译10分,其中每小题2分

第二题答案

一条线索是革命者夏瑜的英勇牺牲,另一条线索是华老栓夫妇在医治儿子的痨病时所表现的落后无知。这两条线索是通过“药——人血馒头”连结起来的。如果回答是通过刑场、茶馆、坟地等场景连结起来的,也算对。评分标准

回答正确,文字简练,给5分。两条线索答对一条的,给2分。答对两条线索是由什么连结起来的,给1分。答题不要求字面上与答案完全一样。

第五篇: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试题分析

学霸1对1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试题分析

一.基本情况

2018年全国语文一卷的考题保持了往年4道大题和22道小题的形式,并没有出现类似于2016山西中考那样突如其来的试卷改革。可以看出高考试题的形式相对较稳定,今年的试题也仍然对师生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总体而言,本次试卷的阅读量与2017年试题持平,而综合难度有所下降。在具体分值上,古诗鉴赏部分略有下降,相应的,文学类文本的分值少许提高,但是总体变化不明显,其他部分分值未变化。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的古诗词阅读选择题由往年的双选改为单选,分值与难度同时下降。对于今年参考的古诗文阅读相对薄弱的同学是一大利好消息。

(图为近三年语文高考各模块分值变化)

二.现代文阅读分析

【1】论述类文本

今年的论述类文本考察了杨国荣有关先秦诸子学说的论文,内容相对生僻,但是文本逻辑清晰,理解上并不困难。题型上也和往年一样,从不同角度和逻辑出发,考察三道选择题。学霸1对1 考点:议论文内容理解,论证手法,内容概括。【2】文学类文本

文学类文本考察了阿成的《赵一曼女士》,题型方面选择题由多选改为单选,两道主管论述题也是往年经常会出现的常规题型。需要注意的是,今年的论述题更注重审题,如原文第5题需要从“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两方面进行作答才能得分,本题6分共对应6个得分点,极易漏答。

可以看出,在试题难度和题型上,文学类文本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题干的表述形式对于考生的审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换言之,考生需要对于知识点有更明确的掌握和应用能力,才能得全分数。传统的凭借做题经验应付语文考试的方法已经越来越难有成效。

考点:文学类文本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分析,文本赏析。【3】实用类文本

实用类文本考察3则材料综合的多材料阅读,题型是两道单选题和一道论述题。总体难度明显下降。与往年一样,并非在分数上拉开差距的部分。

考点:内容概括与分析。

三.古代诗文阅读分析

【1】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部分保留了去年的题型,考点也仍然是断句选择,文学常识选择,内容解读选择和两道文言翻译。文本选择了《晋书·鲁芝传》,也依旧是相对生僻的文言文本。文本难度和题目难度较往年未发生太大变化,对考生的文学常识基础要求较高。

考点:断句,文言理解,文学常识,文言翻译。【2】古代诗歌阅读 学霸1对1 古代诗歌考察了李贺的《野歌》,诗歌本身的立意较常见,文本也没有理解上特别困难的部分。题型中选择题由往年的双选变为单选,整体难度下降。论述题需要从写作手法(技巧)和中心情感两方面回答,较为常规。

考点:诗歌写作手法,内容理解。【3】名篇名句默写

分值与往年相同,需要作答的句子中并没有重难点易错字。重点放在考生对课内古诗文的理解和应用上而非简单的背诵。

四.语言文字运用

语言文字运用部分一向没有固定题目,全国卷的这一部分也常常出现新题型。从往年题型来看,2015和2016年是图文转换题,2017年是表达得体的具体应用题,今年则是恢复了图文转换的题目,可以预见的是2017年的题型并不符合全国卷的总体命题思路,近几年内应当不会再次出现。

今年题目与往年(2015与2016年)最大的变化在于单独的成语和病句考察被取消,转而设置语段整体考察,从题型来看,近似于增加了一篇阅读题。对比往年,更注重考生对语段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

同时,这种考察方式在全国卷是第一次出现,但是此前的北京卷和山东卷已经有过这类出题形式,可见全国卷的命题也在参考地方卷的经验和特色。考生在基础知识的复习过程中也可以相应的接触各地高考中的基础应用类题目,以防考场上对新题型不适应的情况。

五.作文分析

本次作文出题方式较为新颖,但是核心仍然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作文的重点在于对材料学霸1对1 的解读和分析,可以从7年的大事记中选择角度或是引以为文章线索,在紧扣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立意。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本次作文的题目中“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一句,会给考生以“书信类作文”要求的错觉。事实上,题干并未要求必须写书信体,反而是有明确的语句表示“据此写一篇文章”,所以是否书信体裁并不是本次作文的要点,其核心仍然是议论文。相反,书信类作文极易脱离议论文的体裁,这是今后考生在作文审题中也需格外注意的部分。材料的分析上,要点在于2035年和考生所在的2018年这两个节点,建议以时代的发展和个人的发展为立足点进行延伸。

另外,5月2日,习近平主席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也有提到青年的时代责任和担当这一话题,并且明显强调了“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机遇和机缘”以及“追梦者”,“圆梦人”等原题材料中出现的关键词。如能结合这一时政信息,必然会成为作文中的加分项。对之后的考生而言,也再次证明了关注应考当年上半年时政的重要性。

六.2018年全国一卷语文试题分析总结

今年的语文全国一卷在总体命题思路上延续了往年的题型和风格。基础和传统文化部分(古代文言与诗词)依然是考试中的重难点。总体难度较往年下降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对知识点的掌握。基础部分也一如既往地对考生要求很高。可见“回归传统,重视基础”仍然是高考全国一卷的核心思路,后续考生在备考时可以引以为参考。

作文上,题干更灵活,对考生审题和分析能力要求提高,但是出题思路的核心依然没有变化,也暗含对考生关心时政并发表观点的要求。

下载2006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重庆卷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06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重庆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8年全国普通高考北京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8年全国普通高考北京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014年高考全国新课程卷I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4年高考全国新课程卷I语文试题 阅读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

    08高考语文(江西卷)_(试题+答案)大全

    2008年高考语文(江西卷)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付梓(zǐ)炮烙(pào)栉沐(zhì)锱铢必较(zī) B. 颔首(hàn)亘古(gèn)不恤(xù)否极泰来(fǒu) C. 歆羡(xīn)下乘(chén......

    2013年高考山东卷语文试题及答案(精选合集)

    2013年高考山东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语 文 第Ⅰ卷(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校订(ji......

    2014年重庆高考试题——化学卷

    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考试(重庆卷)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

    1984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1984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部分(40分) (一)请把相应的汉字写在拼音下面。(4分) 1.Zhuózhòng zhuāhǎo tǐzhì gǎigé 2.Bìxū yánsù cáizhèng jìlǜ (二)下边列举的鲁迅的作品里,有哪几......

    2010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上海

    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 阅读80分 (一) 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6分) 笔 墨 的 超 越 ①毛笔、墨是......

    全国高考语文(湖北卷)2015

    1.【答案】B 【考点定位】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2.【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选A项。B项中,“博奕”错误,本意是下棋的意思。所以应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