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与社会保障法03任务_0007(打)(合集5篇)

时间:2019-05-13 05:52: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劳动与社会保障法03任务_0007(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劳动与社会保障法03任务_0007(打)》。

第一篇:劳动与社会保障法03任务_0007(打)

03任务_0007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得分:40 1.对担任营级职务的军队转业干部按照计划分配工作,但军龄的年限要求是()。A.10年B.15年C.20年

D.25年

2.下列社会保险项目中的保险费只由用人单位缴纳的是()。A.养老保险费B.工伤保险费

C.失业保险费

D.医疗保险费

3.职工福利的提供者是()。A.国家B.用人单位C.企业工会

D.劳动者

4.流浪人员乞讨救助站应当根据受助人员的情况确定救助期限,一般不超过()。A.5天B.10天C.15天

D.20天

5.一般认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萌芽于1601年英国伊丽莎白女王颁布的()。A.《济贫法》B.《劳工疾病保险法》

C.《家庭津贴法》

D.《国民救济法》

6.《社会保险法》规定()。A.职工可以参加生育保险D.职工不必参加生育保险 7.工伤保险实行的原则是()。A.过错责任原则责任原则为补充

8.在工伤保险中保险费用由()。A.职工独立缴纳纳

9.下列社会救助对象不属于根据社会成员的群体进行分类的是()。A.老人B.残疾C.患难者

D.因突发事件生活一时拮据 B.职工与用人单位共同缴纳

C.用人单位负责缴纳

D.国家财政负责缴B.公平责任原则

C.无过错责任原则

D.以过错责任原则为基础,无过错

B.职工应当参加生育保险

C.职工必须参加生育保险

10.不属于城市居民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的全部收入的是()。A.赡养费B.抚养费C.扶养费

D.抚恤金

11.社会保险关系的各方主体是特定的,被保险人特定为()。A.职工B.用人单位C.用人单位和职工

D.专门的保险机构

12.目前,我国基本医疗保险费()。A.由国家财政拨款缴纳B.全部由用人单位缴纳

C.全部由劳动者个人缴纳 D.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

13.根据我国《社会保险法》的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A.10年B.15年C.20年

D.25年

14.社会优抚的内容具有综合性,其中属于社会福利范畴的是()。A.邮资免费B.伤残抚恤

C.军官离退休养老制度

D.对军人家属的生活照顾

15.职工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全部计入()。A.统一账户B.个人账户

C.医保单位账户

D.统筹基金账户

16.国家鼓励地方建立低收入老年人高龄津贴制度,其年龄的规定是()。A.75周岁以上B.80周岁以上

C.85周岁以上

D.90周岁以上

17.从社会法的角度来看,社会优抚法属于()。A.社会保障法范畴B.经济法范畴

C.社会法范畴

D.民法范畴

18.世界各国社会保障模式中传统型模式的主要保障对象是()。A.所有社会成员B.体力劳动者

C.劳动者

D.特殊群体劳动者

19.2006年修改的《义务教育法》规定,应当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儿童年龄是()。A.6周岁B.6周岁半

C.7周岁

D.8周岁

20.以下选项中不属于专门福利的是()。A.老年福利B.妇女福利

C.残疾人福利

D.退役军人福利

二、多项选择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得分:40 1.社会保障法的立法体系在世界范围内主要有()。A.复合模式B.平行模式

C.母子模式

D.混合模式

2.各国社会保障模式的主要类型有()。A.传统型B.福利型C.国家保障型

D.储蓄型

3.社会优抚的保障对象是()。A.军人及其家属

4.我国当前的法定职业福利包括()。A.为职工办理补充保险B.社会保险制度

C.年休假制度

D.探亲假制度 B.复员军人

C.退伍军人

D.转业军人

5.社会救助以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为基本内容,并根据实际情况实施()。A.专项救助B.自然灾害救助C.临时救助D.国家确定的其他救助

6.社会保障法的特征有()。A.广泛的社会性B.严格的强制性

C.实体法与程序法的统一性

D.特定的技术性

7.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的原则是()。A.以人为本B.政府主导、分级管理

C.社会互助

D.灾民自救

8.退出现役的军人包括()。A.转业的军官B.复员的士官

C.复员的志愿兵

D.退伍的义务兵

9.我国当前社会保险制度涵盖的领域有()。A.养老保险B.医疗保险

C.工伤保险

D.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

10.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对遭遇下列社会风险的社会成员或职业劳动者提供一定物质补偿和帮助()。A.年老或患病B.无业并没有就业愿望

C.因工伤残或者患职业病

D.失业

11.我国生育保险医疗服务项目主要包括()。A.检查费B.接生费C.手术费

D.特护费用

12.养老保险基金来源的基本渠道是()。A.国家财政补贴

13.我国农村社会救助法律制度主要包括()。A.五保供养制度B.特困户救济制度

C.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D.灾害救助制度、扶贫政策 B.社会捐赠

C.用人单位缴纳的保险费

D.劳动者缴纳的保险费

14.以社会保障的内容为标准,可以将社会保障关系分为()。A.社会保障管理关系B.社会保险关系

C.社会救助关系

D.社会福利关系

15.社会保障法的基本原则有()。A.普遍性原则D.社会化原则

16.我国的公共教育福利的内容主要包括()。A.普及义务教育B.实行助学金、奖学金制度

C.向学生提供无息贷款 B.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

C.兼顾公平和效率的原则

D.实行学生假期购票优惠制度

17.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劳动者不必缴纳的保险费有()。A.工伤保险费B.失业保险费

C.医疗保险费

D.生育保险费

18.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的其他项目相比较其特征有()。A.社会福利的范围具有普遍性型

B.社会福利的目的具有公平性C.社会福利的形式具有特殊D.社会福利具有政府主导性

19.特殊形式的教育福利包括()。A.助学金 B.贷学金 C.奖学金

D.特殊教育制度。

20.社会保障包括()。A.社会保险 B.社会救助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2011年1月某日,某公司职工陈某骑自行车提前下班回家途中被一汽车撞伤。事故发生后,交警部门对该交通事故作出了责任认定,认定陈某对该事故不负责任。由于汽车司机无力支付医疗费用,2011年6月,陈某向劳动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作出工伤认定书,认定陈某所受之伤为工伤。公司不服,认为职工下班出事地点并非必经途径,且提前下班并非为上下班规定时间,因此不能做为工伤处理,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法院撤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作出的工伤认定。

请分析:本案中陈某受到的伤害能否认定为工伤?请说出法律依据。

能认定为工伤,我国《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这一规定中并没有以“上下班的规定时间”和“必经路线”为条件,因此,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和第三人陈某只要能就“下班途中”和“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伤害”举出证据就能够证明,作出工伤认定的证据充分。

第二篇:劳动与社会保障法01任务0002(DOC)

01任务_0002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6个月

2.我国法律禁止的健康歧视,除了残疾歧视,还包括()。A.传染病歧视

B.传染病病原携带歧视 C.行为障碍歧视

D.视听障碍歧视

3.劳动合同中当事人双方约定的具体的劳动标准和劳动条件()。A.可以低于集体合同的规定

B.不能低于集体合同的规定

C.由劳动行政部门规定

D.由当事人自由约定

4.我国现阶段在工资制度改革的过程中试行的年薪制,其适用范围是()。A.政府高级公务员

B.国务院认定的有特殊贡献的专家 C.企业的经营者

D.企业高级技术人员

5.非全日制用工的计酬方式主要是()。A.按件计酬

B.按小时计酬

C.按天计酬

D.按月计酬

6.我国法律规定,职工代表大会至少()。A.每半年召开一次

B.每半年召开二次

C.每一年召开一次

D.经常召开

7.下列关于劳动关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劳动法调整的是狭义上的劳动关系 B.劳动法调整国家进行劳动力管理中的关系

C.劳动法的调整对象既包括劳动关系,也包括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 D.承揽关系属于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应受到劳动法的调整 8.特殊就业群体人员不包括()。A.妇女

B.残疾人

C.儿童

D.少数民族人员

9.下列关于劳动合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劳动合同具有从属性 B.劳动合同是双务合同 C.劳动合同是实践性合同

D.劳动合同往往涉及第三人的物质利益关系

10.下列主体中,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适用范围的是()。A.在我国境内设立的外商独资企业

B.我国公民在境外设立的独资企业

C.在我国境内设立的企业派驻境外的劳动者 D.我国境内的个体经济组织

11.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法律渊源是()。A.宪法

B.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

D.部门规章

12.以下各项中关于工会性质表述不正确的是()。A.阶级性

B.群众性

C.组织性

D.自愿性

13.属于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有()。A.高温补贴

B.科研津贴

C.婚、丧假工资

D.奖金

14.国际上通常将国际劳工组织通过的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合称为()。A.《国际劳工宪章》 B.《国际劳工标准》

C.《国际劳工条约》

D.《国际劳工章程》

15.根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下列各项支出不属于劳动者工资范围的有()。A.计时工资

B.计件工资

C.加班工资

D.职工福利费用

16.恒大公司安排工人刘路春节期间(正月初一到初二)上班。根据劳动法,该公司应支付其不低于其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A.100%的工资报酬

B.150%的工资报酬

C.200%的工资报酬

D.300%的工资报酬

17.《集体合同规定》第38条规定:“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期限为(),期满或双方约定的终止条件出现,即行终止。A.6个月

B.1至3年

C.4年

D.5年

18.我国《就业促进法》规定的就业方针是()。A.独立实行劳动者自主择业的方针

B.独立实行市场调节就业的方针 C.独立实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

D.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相结合的方针

19.劳动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是自19世纪初大工业生产后,由于国家对雇佣关系的干预而从()。

A.传统民法中独立出来的B.传统经济法中独立出来的

C.传统行政法中独立出来的D.传统社会保障法中独立出来的

20.国有企业职工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A.工会

B.董事会会议

C.监事会

D.职工代表大会

二、多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1.有权确认劳动合同无效的机构有()。A.人民法院 B.劳动管理部门

C.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D.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2.根据集体合同签订的程序不同,可划分为()。A.一揽子合同 B.专门合同

C.自由合同

D.强制合同

3.狭义上的国际劳动立法,主要指()。A.国际劳工组织章程 B.国际劳工宪章

C.国际劳工公约

D.国际劳工建议书

4.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A.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

B.高级技术人员

C.用人单位的员工

D.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

5.《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务派遣一般实施在()。A.固定性的工作岗位上 B.临时性的工作岗位上

C.辅助性的工作岗位上

D.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

6.工会的性质,一般认为它具有()。A.阶级性

B.群众性

C.自愿性

D.全民性

7.劳动法的调整对象一般包括()。A.雇佣关系

B.劳动关系

C.与就业关系有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

D.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

8.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劳动者免费提供下列服务()。A.就业政策法规咨询、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

B.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就业援助

C.办理就业登记、失业登记等事务

D.职业供求信息、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信息和职业培训信息发布

9.津贴的具体作用有()。A.补偿作用

B.激励作用

C.奖励作用

D.调节作用

10.设立职业中介机构应当具备的条件有()。A.有明确的章程和管理制度

B.有开展业务必备的固定场所、办公设施和一定数额的开办资金 C.有一定数量具备相应职业资格的专职工作人员 D.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11.目前我国的工资形式包括()。A.计时工资

B.计件工资

C.奖金

D.津贴

12.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有()。A.加班加点的工资

B.休假期间的工资

C.最低工资

D.履行国家或社会义务期间的工资

13.下列关于劳动法与民法的区别,正确的是()。A.劳动法和民法的调整对象不同 B.劳动法与民法律的主体不相同

C.劳动法与民法的主体相同,但主体的权利义务不同 D.劳动法与民法的调整的原则不完全相同

14.最低工资,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工资报酬。视为劳动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情形包括()A.劳动者依法享受带薪年休假

B.劳动者依法享受带薪探亲假、婚丧假

C.劳动者依法享受带薪生育(产)假、节育手术假 D.法定工作时间内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 15.集体协商一般要经过的阶段有()。A.集体协商的提出和协商代表资格的确定

B.进入谈判准备阶段

C.正式进行谈判阶段

D.签订集体合同

16.劳动法成为独立的法律部门,其原因在于()。A.劳动法有特定的调整对象 B.劳动法有特定的主体

C.劳动法有独立的内容体系

D.劳动法有特定的调整方法

17.按照劳动合同期限的不同,劳动合同可分为()。A.短期劳动合同

B.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C.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D.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18.我国目前职业培训的种类主要有()。A.学校教育和培训

B.职业培训机构的培训

C.劳动预备制度培训

D.学徒培训

19.我国工会组织的法律地位表现在()。A.合法性

B.独立性

C.代表性

D.具有法人资格

20.下列对劳动法上劳动就业的理解,正确的有()。A.劳动就业的主体必须具有劳动权利能力 B.劳动就业的主体必须具有劳动行为能力

C.公民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有时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 D.劳动就业必须是出自公民的自愿

三、案例分析题(共 1 道试题,共 20 分。)

1.王某与某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自2005年2月1日起至2008年2月1日止,双方约定试用期为6个月。2005年6月18日王某向公司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向公司索要经济补偿金。公司认为王某没有提出解除合同的正当理由,且解除合同未征求公司意见,未经双方协商,因而不同意解除合同,并提出如果王某一定要解除合同,责任自负,公司不但不给予王某经济补偿金,还要求王某赔偿用人单位的损失,即在试用期内培训王某的费用。试分析:

1.王某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时是否需要说明理由?为什么? 2.王某是否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为什么? 3.用人单位应否给予王某经济补偿金?为什么? 4.王某应否赔偿用人单位的培训费用?为什么?

参考答案:

1.不需说明理由。王某在2005年6月18日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时,尚处于试用期内,我国《劳动法》未规定在试用期内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须说明理由。因此王某不需要说明正当理由。2.可以单方解除。

试用期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考察期,双方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因此王某可以在试用期内提前3日通知用人单位,不用与用人单位协商,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是法律所允许的。

3.用人单位不应给予王某经济补偿金。

因解除劳动合同的要求是王某提出的,且不属于双方协商解除,我国劳动法没有规定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需给予经济补偿金,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不适用劳动法中有关经济补偿金的规定。4.王某不应赔偿用人单位的培训费用。

劳动法规定的承担赔偿责任的条件是当事人有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劳动合同的行为、当事人本身有过错。王某在试用期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未违反劳动法的有关规定,没有过错行为,依法不应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篇:最新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论最新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意义与作用

在现代社会里,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的基本制度之一,是国家通过立法建立起来的。社会保障法就是调整在社会保障中发生的各种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同时也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律表现形式。现代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是伴随着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迈进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本身就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2013年3月19日,为促进企业年金市场健康发展,提高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效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关于企业年金养老金产品有关问题的通知》。2012年1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修订通过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宣布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这相关的规定更加完善了劳动与保障法体系,对其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当然,也存在着不足,仍待改进。

一、企业年金

企业年金是指在政府强制实施的公共养老金或国家养老金之外,企业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和经济状况建立的,为本企业职工提供一定程度退休收入保障的补充性养老金制度。企业年金基金是指根据企业年金计划筹集的资金及其投资运营收益形成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基金。

我国正在完善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是由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等三个部分组成。因此,企业年金被称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的“三个支柱”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而关于最新颁布的企业年金养老金产品通知,总结有如下意义:

1、提升企业竞争力

企业之间的竞争,其实质就是对人才的竞争。企业年金制度作为一种补充的养老保险计划,被称作是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二支柱,在世界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剧的今天,企业年金计划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和采用。在国外,年金、股票和期权一起被称为企业留住人才的三副“金手铐”。对于企业来说,企业年金是一种具有递延性质的激励模式,它是企业和职工之间的长期契约,有利于增加企业和职工的长期人力资本投资,减少或克服企业和职工的“短期化”行为。企业年金制度建设直接影响到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中的企业薪酬激励制度、人力资本投资和财务决策。因此,企业年金制度建设能较好地把员工个人利益与其个人对企业的贡献度或经济效益紧密联系起来,吸引和留住人才,稳定员工队伍,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2、有利于国有企业改革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将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市场竞争主体。发展企业年金可以增强国有企业的生产能力,减弱过去承担的社会功能。曾经实行的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和高福利体现国有企业职工的身份优势,国企成为“大社会、小政府”,单位办社会的模式,加上福利的刚性特征,高福利一直延续至今,导致国企职工对企业的强烈依附感,国有企业经济转轨必然出现福利危机,从而大规模减少福利开支,这使职工心里不平衡,产生危机感。而企业年金会弥补这个缺陷,它是在企业和职工工资中提取保险费,这样既加入个人缴费义务,也会以激励方式在职工劳动期间努力工作积累自己的年金个人账户,提高退休后的福利水平,所以,企业年金可以有效填补高福利优越性的作用,在减少社会福利功能压力的同时扩大生产能力,减少职工对企业的过度依赖,强化个人责任。

3、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国外发展企业年金制度的经验表明,企业年金制度建设将促进资本市场的创新、稳定和金融机构的规范发展,提高市场有效性,给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基金业和信托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企业年金采取完全积累的基金制模式,其保值增值已成为

根本目的,在保值的前提下自然要追求投资收益最大化,故进入资本市场进行投资运作是其必然的选择。第一,企业年金作为拥有长期稳定资金来源的契约型金融机构,它能有效增加资本市场的资金供给,促进资本市场规模的扩大。第二,作为资本市场上最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之一,它具有注重专家理财、组合投资、分散风险、长期回报等特点,有别于一般中小散户,因此是理性的、稳健的投资者,能减少市场上的过度投机,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地发展。第三,企业年金入市能有效地配置资本资源,促进有效资本形成,拉动经济增长。

4、有利于社会分配合理

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是国家基于公民的社会保障权而实行的覆盖全体城镇就业人口的法定养老保险,它只保障职工退休后的基本生活,是一种体现社会公平的制度。企业年金必须在履行基本养老保险义务后才得以建立,且一般覆盖企业内所有职工,因而它首先体现公平性;但它往往与职工对企业的贡献挂钩,因而又表现为以效率优先。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一些企业出现了高收入群体,他们通常是企业的中坚力量,对企业的发展做出过较大的贡献。这些人希望退休后能保持较高的收入,享受较高水平的退休生活。而建立企业年金制度,既能满足他们退休后享受更高生活水平的主观要求,又能促使他们在就业阶段为企业尽心尽力、多作贡献。因此,企业年金的建立既是企业追求效率、效益最大化的需要,又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

5、完善养老保障体系

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与发展企业年金、商业保险并不矛盾。发展基本养老保险与发展补充养老保险可以同时进行,不能因为目前基本养老保险还不完善而忽视补充养老保险。建立企业年金制补充养老保险有利于分清保险的责任、减轻政府负担、适应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到来。发展补充养老保险不能等,可以让有条件的地区、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参照国际惯例和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方向,不失时机的、因地制宜的把企业年金等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建立起来,这将有助于我国在经济起飞时期和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养老保障体系。

二、新老年人权益保护法

新老年人权益保护法认真总结实践经验,把成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好经验、好做法上升为法律,以增强法律的适用性。同时,着力解决现实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如老龄事业发展的经费保障问题,“空巢”老人的精神慰藉问题,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问题等,增强法律的针对性。另外,新法还科学把握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对一些影响长远的问题作出适度超前的规定,增强法律的时代性和前瞻性。这主要体现在有关家庭养老支持、老年监护、长期护理保障、老年宜居环境等方面的规定中。同时新法从现行法6章50条扩展到9章85条,扩大了规范内容。

其修改有如下方面:

1、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修改后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为老年节。

新法总则主要增加了以下内容:一是集中规定了老年人享有的基本权利,主要是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享受社会服务和社会优待,参与社会发展和共享发展成果等权利。二是规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国家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这一规定明确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定位,对于我国在“未富先老”的特殊国情条件下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三是从经费保障、规划制定和老龄工作机构职责三个层面进一步明确政府发展老龄事业,做好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的职责。四是强化了老龄宣传教育,以进一步增强全社会老龄意识,营造敬老、养老、助老的良好氛围。五是增加了有关老龄科研和老龄调查统计制度的规定。六是增加了对参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老年人给予表彰奖励的规定,以鼓励老年人继续为

国家建设作贡献。七是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为老年节。

2、首次创设规定老年监护制度

新法为保障失能失智老年人的人身财产权益,在深入研究我国民法通则有关监护的规定,并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创设了老年监护制度。

新法在家庭赡养与扶养方面,一是对家庭养老作了重新定位。将现行法“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修改为“老年人养老以居家为基础”。二是进一步明确了赡养人对患病和失能老年人给予医疗和照料的义务。三是针对现实中老年人住房等财产权益易受侵害以及老年再婚配偶法定继承权难以保障等问题,进一步加强了对老年人财产权益的保护。四是充实了精神慰藉的规定。五是增加了有关组织应当对不履行义务的赡养人和扶养人予以督促的规定。六是原则规定了国家建立健全家庭养老支持政策。此外,草案还完善了赡养协议的相关规定,增加了禁止对老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的内容。

3、逐步开展长期护理保障工作

新法在护理保障方面规定国家逐步开展长期护理保障工作,鼓励、引导商业保险公司开展长期护理保险业务,对生活长期不能自理、经济困难的老年人,地方政府应视情况给予护理补贴。

在养老和医疗保险方面,新法在社会保险法关于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规定要建立多层次的养老和医疗保险体系,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在社会救助方面,新法规定对经济困难的老年人,应当给予生活、医疗、居住等多方面的救助和照顾,还对流浪乞讨、遭受遗弃等生活无着的老年人的救助作了专门规定。在社会福利方面,规定国家建立和完善老年人福利制度,并吸收地方的实际做法,规定了高龄津贴制度。

4、规范养老服务收费项目和标准

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增加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规范养老服务收费项目和标准,加强监督和管理”;养老机构变更或者终止的,“有关部门应当为养老机构妥善安置老年人提供帮助”。

据介绍,目前有的地方养老机构收费比较混乱,有的养老机构在变更或者终止时对入住的老年人没有给予妥善安置,为加强对养老机构的监督和管理,促进养老机构规范健康发展,新法增加了上述规定。

5、政府应当支持养老事业发展

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了政府支持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责任。

新法确立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框架,即“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这是我国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等国家重要文件中确认下来;总结实践经验,对居家养老服务、社区为老服务作了原则规定;明确了政府支持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责任;加强对养老机构的管理,规定了养老机构设立条件、准入许可和变更、终止等制度,明确了相关部门对养老机构的管理职责;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主要规定了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制度;加强养老机构运营中的纠纷处理和风险防范;完善医疗卫生服务。

6、完善计生家庭老人扶助制度

新法增加规定:“国家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家庭老年人扶助制度。”

据了解,为了扶助农村计划生育家庭老年人,2004年以来我国对农村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的老年人每月给予一定奖励,“十二五”期间计划将这项措施惠及城市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的老年人。为此,新法增加上述规定。

7、对外埠老年人实行同等优待

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确立了对常住在本行政区域内的外埠老年人实行同等优待的原则,倡导全社会优待老年人。

新法进一步充实了现行法有关老年优待的内容:规定县级以上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根据情况制定优待老年人的办法,逐步提高优待水平;丰富了现行法有关司法救助、法律援助、医疗服务、参观游览、乘坐公共交通等方面对老年人给予优待和照顾的内容;增加了一些新的优待内容,主要是为老年人及时、便利地领取养老金、结算医疗费等方面提供优待,在办理涉及老年人重大人身财产权益事项时提供优待等。

8、新法首次增设宜居环境一章

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首次增设了宜居环境一章。

本章主要对国家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作了原则规定,以便为制定相关配套法律法规和政策提供依据:明确国家责任,概括规定了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总体要求;规定了政府加强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主要任务;在具体环境建设上,重点规定了无障碍环境建设,这主要是考虑到残疾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老年人,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所面临的失能或者残疾的风险会逐步提高,无障碍是老年宜居环境的一个基本要求。

9、老年人依法设立自己的组织

新法增加了老年人可以依法设立自己的组织并开展活动的内容。

新法的参与社会发展一章还规定,在制定涉及老年人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时,应当听取老年人及其组织意见。

10、充实完善有关法律责任规定

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有关法律责任的规定。

新法增加了擅自举办养老机构、养老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侵害老年人权益以及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失职渎职的法律责任;增加了违反优待义务的法律责任;增加了违反涉老工程建设标准和不履行无障碍设施维护管理职责的法律责任。此外,根据人民调解法、行政处罚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对现行法律关于家庭成员纠纷处理,干涉老年人婚姻自由,侮辱、诽谤、虐待、遗弃老年人法律责任的条款作了修改完善。全国人大常委会从国情出发,通过总结实践经验,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适当借鉴国外有益做法,对1996年制定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作了修改,而本次修改突现了以下几点意义:

1、“积极老龄化”理念贯穿始终。积极老龄化就是要以积极的态度、积极的政策、积极的行动应对人口老龄化,全社会积极接纳老年人,形成良好氛围;各方面积极做好老龄工作,促进老年人的保障、健康、参与、发展;老年人积极面对老年生活、保持身心健康、参与社会发展,提高生活品质;青壮年也要积极为未来养老做好物质和精神准备。积极老龄化是这次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修改灵魂,从第一章总则到第七章参与社会发展,分别从不同方面体现了积极老龄化理念。比如在总则一章中明确规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国家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国家进行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增强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意识。”这些规定对于提高全社会对老龄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从国家战略层面谋划和推进老龄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2、合理定位家庭、政府、社会的责任。家庭养老是我国的传统。随着老龄化的加剧、人口流动性的增强以及人们观念的变化,家庭趋向小型化,家庭养老功能明显弱化,养老不再只是家庭内部的问题,而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民生问题,这意味着政府和社会要承担更重的养老责任,坚持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但基于人的天性、民族传统和未富先老的基本国情,家庭依然是养老的基础。鉴于此,这次修法对家庭、政府、社会的责任作了新的定位,将“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修改为“老年人养老以居家为基础”,充实和细化了家庭成员赡养扶养老人特别是给老年人以精神慰藉的责任,并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家庭养老支持政策”,以巩固家庭养老的基础性地位。同时,从规划制定、经费保障、组织协调、政策扶持、宣传教育、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养老服务、社会优待、参与社会发展、法律责任等各方面,进一步明确和强化了政府与社会的责任。

3、着力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近年来,我国老年人在以每年800多万的速度递增,高龄、失能、“空巢”老人也在快速增多,目前,我国80岁以上高龄老人超过2000万,失能、半失能老人约3300多万,城乡“空巢”家庭已接近50%,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大。针对这种情况,修订后的法律在总则一章中规定:“国家建立和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具体内容集中体现在社会服务、社会优待、家庭赡养与扶养几章。特别是在社会服务一章,规定政府和有关部门、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等,要发展城乡社区养老服务,建立适应老年人需要的服务设施和网点,为居家老人提供生活照料、紧急救援、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等服务;并对养老机构的设立条件、准入许可、扶持政策、运营监管、变更终止以及法律责任等作了明确规定,初步构建了社区养老服务和机构养老服务法律制度。

4、设专章规定老年宜居环境建设。老年宜居环境,主要是环境规划和建设应当符合老龄化发展要求,适应规模日益庞大的老年人口对城乡规划、公共基础设施、社区环境以及家居住宅等的通用性和特殊性需要,为老年人日常生活和参与社会创造安全、便利、舒适的环境。目前,我国在这方面还没引起足够重视,在城乡规划和建设中,已经出现一些不便利老年人生活的硬件环境缺陷。修订后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新增宜居环境一章,从城乡规划、涉老工程建设标准、无障碍建设、宜居社区建设等方面作出具有一定前瞻性的制度安排,这对于增强全社会老年宜居环境意识,加强宜居环境建设,赢得应对深度老龄化的战略先机具有重要意义。

5、创设老年人监护制度。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精神上、身体上以及智力上都发生着不可逆转的退行性变化,许多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年人表达和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出现不同程度的欠缺,需要监护人帮助其实现权利。为切实维护老年人权益,修订后的法律第二十六条规定:“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老年人,可以在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自己关系密切、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的个人、组织中协商确定自己的监护人。监护人自老年人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依法承担监护责任。”“老年人未事先确定监护人的,其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确定监护人。”这条规定是我国监护法律制度的突破,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将成年监护从只限于罹患精神病一种情形,扩展到所有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的老年人。二是在监护人的选任上首次确立“意定监护”优先,体现了对老年人意愿的尊重,也与国际上成年监护制度改革强调“尊重自主决定权”的理念相符合。

6、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助老的美德。这是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立法宗旨,修订后的法律通篇都体现了这一宗旨,创设了一系列新的重要制度,如建立老年人节日制度。修订后的法律第十二条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从此,全国亿万老年人也有自己的法定节日了。再如建立老年人优待制度。修订后的法律倡导全社会优待老年人,设专章规定了政务优待、维权服务优待、医疗服务优待、生活服务优待、文体休闲优待等等,并确立对常住在本行政区域内的外埠老年人给予同等优待的原则。优待老年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修订后的法律所作出的新规定,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敬老、养老、助老的良好氛围。

三、总结

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应是指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互助、社会优抚等几个方面,对此,我国颁布和实施了有关养老、医疗、工伤、扶贫、救灾、社会福利和优抚安置等方面的规定,形成了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安置在内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显示了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国家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一制度的建立,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对发展我国国民经济、巩固国家政权、保障人民生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而今,《关于企业年金养老金产品有关问题的通知》和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通过与实施,更是进一步深化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改革。我们共同期待中国的能日趋完善与成熟。

第四篇: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命题人签字:教研室主任签字:审核院长签字:

聊城大学法学院13—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试题(论文)

任课教师:王涛

学生人数:法学专业2011级、2010级全体学生

课程类型:(提高课)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劳动法原理、劳动合同法、劳动安全卫生、工资工时制度、社会保险法、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等,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达到各章中所提的基本要求。讲授时应注意与劳动法的修订、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相结合。

教学目的:本课程是一门既具理论性又具实践性的学科。通过劳动法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明确劳动权利和有关社会保障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能够运用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的基本原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论文题目:

1.劳动法视角下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

2.论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3.浅析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

4.论社会保障制度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作用

5.也可以题目自拟(必须围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有关内容来选题)

论文要求:

1.应符合学术论文的一般形式。题目下一行居中写姓名、所在学院、年级。必须有100字左右的中文摘要。

2.围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内容(劳动法原理、劳动合同法、劳动安全卫生、工资工时制度、社会保险法、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等),结合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求。应该着重论述当前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实施中面临的各种现实问题及其解决策略等方面的内容。

3.不得少于2000字。

第五篇:劳动与社会保障法重点

Part A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 共30分)

1、提出劳动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

A 终止劳动关系 B 劳动争议发生C 调解不成 D 仲裁委员会决定受理2、用人单位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的,除了责令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外,还可责令支付。

A 赔偿金B 违约金C 滞纳金D 罚金

3、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用人单位可以依法。

A 解除合同B 终止合同C 变更合同D 续订合同

4、劳动者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条件和标准由规定。

A 企业规章制度B 劳动合同C 法律法规D 集体合同

5、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A 一年B 六个月C 一个月D 十五天6、劳动争议调整委员会主任由担任。

A 职工代表 B 工会代表 C 用人单位代表D 三方面选举产生的代表7、劳动合同期满或者当事人约定的条件出现,劳动合同。

A 解除B 自行解除C 撤销D 终止

8、工会与企业签订的以劳动条件、工作条件、生活条件为主要内容的合同是。A 集体合同B 经济合同C 民事合同D 劳动合同

9、支付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关系不属于劳动法调整。

A 临时工的劳动报酬B 加工承揽的劳动报酬 C 轮换工的劳动报酬D 雇佣工人的收入10、某女职工遇到难产,按劳动法规定应给予的产假为天。

A 56天 B 90天 C 105天 D 120天

二、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并说明理由(每题5分,共30分)

1、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工。(非)

2、社会保险旨在向全体公民提供一系列基本生活保障,使其免受或摆脱人生的各种灾害。(非)

3、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时,方可申请仲裁。(非)

4、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应当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非)5、加班工资不能作为最低工资的组成部分。(是)

6、“待业”与“失业”两个概念含义相同。(是)

三、问答题(每题12分 共24分)

1、我国对经济性裁员的条件和程序是如何规定的?

裁员条件的规定: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被人民法院宣告进入法定整顿期间或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达到当地政府规定的严重困难企业标准,确需裁减人员的可以裁员。

裁员程序的规定:(1)提前30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并提供有关生产经营状况的资料:(2)依法提出裁减人员方案;(3)将裁减人员方案征求工会或者全体职工的意见,并对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4)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报告裁减人员方案、工会或者全体职工的意见,并听取劳动行政部门的意见;(5)由用人单位正式公布裁减人员方案,与被裁减人员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按照有关规定向被裁减人员本人支付经济补偿金,出具裁减人员证明书。另外,用人单位从裁减人员之日起,六个月内需要新招人员的,必须优先从本单位裁减的人员中录用,并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录用人员的数量、时间、条件以及优先录用人员的情况。

2、建国以后,我国劳动法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各个阶段劳动立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我国劳动立法的形成时期。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劳动立法,比较正确地反映了我国的社会劳动关系既存在着国营企业的社会主义劳动关系,同时也存在着私营企业的劳资关系的现状。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劳动法促进了全国统一的劳动、工资、保险福利制度的建立,但也反映了当时经济体制的弊端,存在着过分强调行政管理,统得过死,包得过多的问题。

(2)我国劳动立法的低谷时期。从 1958年到1976年10月“四人帮”粉碎的这段漫长的时间里,鉴于“左”倾错误和“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和破坏,一方面,我国劳动管理体制上的行政行为得到强化,另一方面,劳动工作逐步偏离法制化的轨道。(3)我国劳动立法的发展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劳动法制建设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时期,劳动立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随着劳动制度、工资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向纵深发展,劳动立法的相对滞后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4)我国劳动立法的成熟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公布,标志着我国的劳动立法进入成熟时期。

四、案例题(16分)

某邮电部门的女工,因拒绝周日送报,被认定为旷工,遭到用人单位的违纪处罚。该女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诉,理由是:周日加班应与职工协商,职工有权拒绝,故自己并未违纪。仲裁机构调查情况如下:(1)该企业经劳动部门批准已实行以月为单位的综合计算工时制;(2)该企业实行轮休制度,该女工周日本应轮到休息,故其已有安排,但因其他职工病休,企业要求其顶班,遭到拒绝。(3)如果该日女工上班,该月的工作时间是40小时,该周的工作天数是7天。(4)按该企业的规章制度,旷工一天,除扣除当日工资外,还要扣除当月的部分奖金,企业按这一规定执行。问:(1)企业的处理是否正确?为什么?(2)如果该企业执行的是标准工时制,这一处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1、企业的处理是正确的。该企业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制,允许采用轮休制度。当月的工作时间并未超过国家规定的40小时,故周日要求该女工上班,不能视为加班,女工在规定的工作时间内应当服从企业安排,否则应按违纪处理。

2、如果该企业执行的是标准工时制度,企业的处理不正确。按每日工作六天计,企业已是延长工时。公休假日要求职工加班应当征得职工本人的同意。职工有权拒绝。企业扣罚构成克扣工资。

Part B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 共30分)

1、从事矿山井下以及在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种、岗位工作的农民工,实行定期轮换制度,合同期限最长不超过

A.3年B.5年C.7年D.8年

2、劳动争议调整委员会主任由担任。

A 职工代表B 工会代表C 用人单位代表D 三方面选举产生的代表

3、下列关于工资支付的表述正确的是。

A.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

C.以货币或其他形式按月支付B.以货币形式按月或按季支付D.不能以外币支付

4、工会与企业签订的以劳动条件、工作条件、生活条件为主要内容的合同是。A 集体合同B 经济合同C 民事合同D 劳动合同

5、支付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关系不属于劳动法调整。

A 临时工的劳动报酬

C 轮换工的劳动报酬B 加工承揽的劳动报酬D 雇佣工人的收入

6、某女职工遇到难产,按劳动法规定应给予的产假为天。

A 56天B 90天C 105天D 120天

7、用人单位因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需提前多长时间向工会或会体职工说明情况?A.15日B.30日C.10日D.40日

8、提出劳动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

A 终止劳动关系 B 劳动争议发生C 调解不成 D 仲裁委员会决定受理

9、用人单位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的,除了责令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外,还可责令支付

A 赔偿金B 违约金C 滞纳金D 罚金

10、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用人单位可以依法。

A 解除合同B 终止合同C 变更合同D 续订合同

二、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并说明理由(每题5分,共30分)

1、国家实行薪年休假制度。(是)

2、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劳动者可以上班的,用人单位应安排工作。(是)

3、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工。(非)

4、社会保险旨在向全体公民提供一系列基本生活保障,使其免受或摆脱人生的各种灾害。(非)

5、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时,方可申请仲裁。(非)

6、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应当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非)

三、问答题(每题12分 共24分)

1、什么是劳动法?现代意义上的劳动法是如何产生的?

1、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为实现劳动关系而产生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劳动法是一个重要的、独立的法律部门。任何社会形态要进行生产都必须把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结合起来。如果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属于同一个所有者,生产的两要素就可以在它的所有者掌握中直接结合,进行生产。如果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分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就会出现劳动力的所有者在一定条件下,把劳动力的支配权、使用权让渡出去,以实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结合,由此产生的社会关系就需要法律调整。当着立法者着眼于保护劳动者方面,对劳动关系进行调整,就产生了现代意义上的劳动法。

下载劳动与社会保障法03任务_0007(打)(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劳动与社会保障法03任务_0007(打)(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复习资料

    1.所谓劳动法的“行为人”是指劳动关系的当事人,具体的说就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 2劳动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的人,通过一定方式与生产资料相结合,实现劳动过程,获得劳动报酬或经常收......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模拟题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继续教育学院2014年05课程考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模拟题(补)一、单项选择题1、从一般意义上讲,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劳动力市场主体的是(D)。A、用人单位B、劳动......

    文档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论文

    一、颁布劳动合同法的意义劳动合同法是规范劳动关系的一部重要法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属于社会法。近几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经济结构调整进程加快,企业制度改......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选择题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选择题 1.关于劳动关系的表述,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CD) A.劳动关系是特定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B.劳动关系既包括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也包括劳动行政......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选择题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选择题与参考答案数字,字母1. 19世纪初期颁布的劳动法规是以(C)的形式出现的。C.工厂立法2. (B  )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教案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授课人:许培资共19周,38个学时 通过系统、深入学习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能够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就业能力。 第一章劳动......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作业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期末结课作业题目:学 院 名 称:管理学院 学 生 姓 名:大伟哥 专业及班级 :XX 学号:20090001XX大学教务处制劳动合同签订现状的调查报告一、 调查目的 《劳......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最终版]

    第五章 工资法第一节工资法概述一、工资的概念 工资也称¡°薪金¡±、¡°薪酬¡±,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或者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