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南省淇县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模拟语文试题大全
淇县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模拟
语文试题
(考生须知)1.本试卷 分第Ⅰ卷 阅读题和第Ⅱ卷 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1——6与15——17题答案填涂在机读卡上。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体贴”——中国传统文化的真正特质
张再林
孔子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实际上说的就是这种“体贴”,这是被称为儒家金规则的所谓“恕”之道。按明代学者杨复的解释:“恕者,如心之谓,人己之心一如也。”故“恕”即将心比心,以心度心,也即我心与他心的交流与沟通。然而,在这里,我却宁愿使用“体贴”这个词。在我看来,我与他人的真正交流与沟通,与其说是一种“心思”的运用,不如说是一种“身体”的践履;与其说是一种人心思的“移情”,不如说是一种人生命的“互动”。
我们中国古人更多地是通过“身体语言”,通过“体贴”这一方式和人打交道的。医生给人看病,不是辅以诸如血压计、X光机等仪表仪器,视病人为“看的对象”,而是贴入对方的身体,即所谓的“望、闻、问、切”,调动自己身体的一切感觉器官与病人身体直接接触,以期使自己的生命与病人的生命融为一体,并在这种生命的一体共振中把握病人的所患所疾,所痛所苦。这是一种全身心的投入。这种全身心的投入,也说明了为什么医生自身的“麻木不仁”成为医家之大忌,说明了中医为什么可以运用气功进行生命互植的“介入疗法”,因为在这里,医患双方业已形成为一种无间尔我、情同手足的生命共同体。
医患关系是如此,其他的一切人际关系也不例外。中国古人所谓的“道之以礼”,通过“礼”来和他人进行交往就是雄证。“礼”就其原初义而言,与其说是今人所理解一种专制社会中旨在强化一种统治的等级森严的行为规范,不如说是一种生命共同体中旨在促进人们之间亲和的“身体语言”,它同样是古人的“体贴”的行为方式的一种具体体现。故《论语》中的“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体现了年少者对年老者的体贴,“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则体现了生者对死者的体贴。在这里,人的一举手一投足,身体的一个姿态,脸部的一个表情,已不再是纯粹做作客套的东西,而是以一种既亲切可感又沉默无声的动作语言,传达着人们自己内心的情感和对他人的体贴与关爱,并使社会借以形成为一个温情脉脉、相濡以沫的爱的共同体。
耐人寻味的是,中国古人不仅用“体贴”这一方式把握人际关系,而且从“天人合一”之道出发,把该方式运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使自然的万事万物犹如身旁的人一般,同样成为我们“体贴”的对象。因此,古人对自然事物的把握,不是像西人那样,把其看作是异己于人的“自在之物”,用科学的逻辑分析之,剖析之,用工业的机器征服之,利用之,而是把其看作是与自己一样的人称性的生命主体,用身体自身体认之,体悟之,用身体语言交流之,互动之,并使之最终成为与自己息息相通、休戚相关乃至生死与共的生命伴侣。故在古人的心目中,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和人一样,不仅有生命,有两性,有家庭,而且有喜怒哀乐,有生老病死,乃至人有两性,自然有阴阳,人有四体,自然有四时,人有五伦,自然有五行,乃至每一次自然灾害的发生,都被视为所谓的“天的震怒”,所谓的“天象示儆”,乃至“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人的生命的每一次感动,都会同体
·1·
感通地在自然现象中引起微妙的连锁反应。
因此,“体贴”是洞开中国文化神秘大门的一把钥匙,舍此我们就不能理解中国的“人我不二”的伦理观、中国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乃至中国的“神美同义”的宗教观。舍此我们也就不能理解古人的“无之不体”的人生境界和追求。乃至于可以用“手足”喻兄弟,用“腹心”喻朋友,用“同胞”喻众生,用“父母”喻天地,乃至其使无论我们人类还是整个宇宙都成为我自身生命机体的生动的隐喻和象征。当然,推出“体贴”这一概念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词,并不意味着我们否认孔子的“恕”、孟子的“恻隐”、王阳明的“良知”这些概念同等的重要性。它仅仅是意味着,离开了“体贴”二字,一切其他概念将失去了其解释的生命学依据,并有流于“唯心主义”的嫌疑,因为真正的中国文化实际上是一种“近取诸身”、“反求诸身”的文化,一旦舍弃了这种“身体”,中国文化中的任何东西都无从谈起,因为中国文化中的真正语言实际上是一种“身体语言”,一旦无视这种“身体语言”,中国文化中的一切语言都会苍白无力,并使人莫明其真正的内涵。(选自《民办教育研究》2010年第6期,有删节)
1.下列选项与文中“体贴”的概念不一致的一项的是 A.中医的“望、闻、问、切”。
B.借助血压计、X光机等仪表仪器,对病人进行诊断。C.《论语》中的“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D.用“手足”喻兄弟,用“父母”喻天地。2.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被称为儒家金规则的所谓“恕”之道,是指我心与他心的交流与沟通。B.“礼”也可以视为生命共同体中一种旨在促进人们之间亲和的“身体语言”,是中国古人 “体贴”的行为方式的一种具体体现。
C.因为中国的医患双方构成一种无间尔我、情同手足的生命共同体,所以,中医疗法能在生命的一体共振中把握病人的所患所疾,所痛所苦。
D.中国古人把“体贴”运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认为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和人一样,不仅有生命、有两性、有家庭,而且有喜怒哀乐、生老病死等。3.根据本文内容,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A.中国自古以来把自然看作是与自己一样的人称性的生命主体。用身体自身体认之,体 悟之,用身体语言交流之、互动之,就会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B.推出“体贴”这一概念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词,意味着离开了“体贴”二字,“人我不二”“天人合一”等概念将失去其解释的生命学依据,必然陷入“唯心主义”泥潭。
C.中国文化的特质更多强调的不是认知,而是身体践履,是一种生命体验。因此也可以说中国文化中的真正语言实际上是一种“身体语言”。
D.要想走进中国文化的大门,真正明白中国文化的内涵,就必须领会中国文化中的“身体语言”的内涵。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4-7题。(19分)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读书不辍,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授堂邑县尹。首毁淫祠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2·
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英宗即位,命参议中书省事。会元夕,帝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即上疏于左丞相拜住。拜住袖其疏入谏,其略曰:“世祖临御三十余年,每值元夕,闾阎之间,灯火亦禁;况阙庭之严,宫掖之邃,尤当戒慎。今灯山之构,臣以为所玩者小,所系者大;所乐者浅,所患者深。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帝大怒,既览而喜曰:“非张希孟不敢言。”即罢之,仍赐尚服金织币
一、帛一,以旌其直。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时斗米直十三缗,民持钞出粜,稍昏即不用,诣库换易,则豪猾党蔽,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民大困。乃检库中未毁昏钞文可验者,得一千八十五万五千余缗,悉以印记其背,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又率富民出粟,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
到官四月,末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
堪:忍受 .B、拜住袖其疏入谏
袖:藏在袖里 .C、特拜陕西行台中丞
拜:拜访 .D、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
少:稍微 .
5、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张养浩“行义”和“直言”的一组是()A、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 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 B、首毁淫祠三十余所
况阙庭之严,宫掖之邃,尤当戒慎 C、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
帝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即上疏于左丞相拜住 D、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 帝大怒,既览而喜曰:“非张希孟不敢言。”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A、张养浩从小品行端正,读书刻苦努力;任堂邑县尹时,执法公允,深得老百姓景仰和称颂。B、元宵节,英宗想在宫内的鳌山上张灯结彩,张养浩直接给皇帝上疏,劝以“崇俭”,皇上听取了他的意见。
C、关中大旱,张养浩接受任命,全力赈灾济贫。他制止“豪猾”利用换钞盘剥百姓,千方百计保证了人们的粟米供给。
D、张养浩政事勤勉,毫不懈怠,积劳成疾。去世之时,关中百姓十分悲痛,如同失去父母。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5分)
译:(2)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5分)
译: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8.“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是晚唐诗中的名句,请从动静角度分析两句诗的表达效果。(5分)9.这首怀古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每空1分,共6分)10.不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韩愈《师说》)(2)长桥卧波,?复道行空,?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杜牧《阿房宫赋》)(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三、阅读实用类文本,完成下列题目:(25分)
直谏名臣杨继盛
杨继盛(1516~1555),明代容城(今河北徐水容城镇)人。七岁丧母后边放牛边读书,由于刻苦勤奋,学业极为优异。在国子监深造期间,得到祭酒(管理京城最高学府国子监的官员)徐阶的赏识。嘉靖二十六年(l547)登进士,授官南京吏部主事。在南京,他向学识渊博的兵部尚书韩邦奇学习,不久,被提拔为兵部员外郎。
这时,俺答(鞑靼族的首领)围攻北京,帝都告急。嘉靖皇帝委派成宁侯仇鸾为平虏大将军,节制各路兵马,想依靠他击退入侵之敌。但仇鸾贪生怕死,只求保持个人的禄位,于是上疏主张与鞑靼通商,向他们购买马匹。他以为,这样一来,鞑靼从卖马中获得厚利,便会自动撤消对于明朝的入掠。这一愚懦的建议,却颇得到一批苟且偷安的大臣和昏庸愚蠢的明世宗的首肯。与此相反,杨继盛主张坚持抗击外侮,反对妥协辱国。他深知仇鸾、严嵩把握朝政,自己的主张是难以实现的,但为了国家利益,他毅然于嘉靖三十年(1551)上《请罢马市疏》,列举了向俺答互市议和的“十不可”和“五谬”。强调只有坚决抵抗,才可望打击俺答,保障边境的安全。
由于他的奏章论据充分,情真意切,使冥顽如石的世宗皇帝也“颇心动”,因而转发给仇鸾、严嵩、吕本、赵锦等权臣传阅。仇鸾恼羞成怒,那班腐败无能的官员于是随声附和。当此时,仇鸾利用皇帝的宠信,进密疏,诬告继盛有图谋不轨之嫌。这样,杨继盛就被投进“诏狱”,接着又贬为狄道(今甘肃临洮)典史(知县下面掌管缉捕、狱囚的下级官吏)。
不久,俺答毁约,又屡次进犯,仇鸾的奸佞暴露无遗,急病而死,被处以戮尸之刑。嘉靖皇帝这才想到杨继盛当日所说是正确的,于是把他稍为提升,作山东诸城知县。一个多月后,调南京户部主事。接着又封为刑部员外郎。
当时,严嵩专权,他痛恨仇鸾曾在世宗面前讲过自己的坏话,所以内心非常赞赏杨继盛带头对仇鸾发难,要迅速提拔他。于是又擢升他为兵部武选司。可是,杨继盛并没有受宠若惊,他痛恨严嵩比对仇鸾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上任一个多月后,冒死上《请诛贼臣疏》,弹劾严嵩“盗权窃柄,误国殃民”的“十大罪”和“五奸”,要求早加诛戮,·4·
以清朝政。疏中有“伏望皇上听臣之言,察嵩之奸。群臣于嵩畏威怀恩,故不必问也”。疏入,明世宗大怒。他十分宠幸严嵩,认为杨之上疏弹劾他,是因“谪官怀怨,摭拾浮言,恣肆渎奏”,又将继盛下予诏狱。
被投进特别监狱后,杨继盛遭受了毒打一百棍的酷刑,交由刑部定罪。刑部侍郎王学益是严嵩的死党,他根据严嵩的密令,要诈传亲王令旨处杨以绞刑,遭到刑部郎中史朝宾的抵制。严嵩怒而贬史朝宾为泰州通判。刑部尚书何鳌不敢违抗,根据严嵩的意愿判杨继盛死刑,但明世宗却没有马上杀死他的意思。
在牢房三年间,屡有正义之士设法营救,但严嵩必欲根除后患。刚好都御史张经、李天宠受诬陷入狱,严嵩揣摩皇帝必杀这二人,等到朝审时,就把继盛的名字一并附上呈批。这,杨继盛是清楚的。但他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他从容不迫地给儿子写了信。在信中,他对儿子叮咛周至地训诫,要他们好好学习,不必迷于仕途,“若是做官,必须正直忠厚,赤心随分报国„„不可因我为忠受祸,遂改心易行,懈了为善之志”。表现了与屈原一样“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气概。
嘉靖三十四年(1555)十月一日,杨继盛在北京西市慷慨就义。临刑前,他口占一绝;“浩气还大虚,丹心照千古;生平未报恩,留作忠魂补!”“天下相与涕泣传颂之”。
不久,有以杨继盛为主人公的著名传奇《鸣凤记》问世,于是杨继盛的名字“虽妇人孺子亦知”了。傅维鳞的《明书》又把杨与沈炼、海瑞合传,列为明代著名直谏朝臣之一。赞美他的诗歌更是数不胜数,杨继盛以其正直刚强而长久地为人所传颂。
(摘编自彭妙艳《浩气常余百炼刚——明朝直谏名臣杨继盛》)11.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杨继盛从小学习刻苦勤奋,学业极为优异,进士及第之后,加之得到国子监祭酒徐阶和兵部尚书韩邦奇的赏识,很快由南京吏部主事提拔为兵部员外郎。
B.仇鸾在俺答入侵时上疏主张与鞑靼通商,想让鞑靼人从卖马中获得厚利而自动撤消对于明朝的入侵,杨继盛则认为只有坚决抵抗,才可保障边境的安全。
C.从仇鸾被处以戮尸之刑,而杨继盛则由一个典史提升为刑部员外郎来看,嘉靖这个皇帝虽然昏庸,但他还是认识到了杨继盛这位敢于直言进谏臣子的价值。
D.从杨继盛对儿子叮咛、训诫上看,他的内心是非常矛盾的,他既想让儿子做官“赤心随分报国”,又希望儿子不迷恋于仕途,怕儿子因为自己而受到连累。
E.文章写杨继盛死后不久著名传奇《鸣凤记》问世,《明书》又把杨与沈炼、海瑞合传,列为明代著名直谏朝臣之一,说明他死后得到了朝野的一致赞誉。
12.文章写仇鸾把持朝政、奸佞误国,对表现传主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13.从杨继盛弹劾严嵩一事,可以看出杨继盛是怎样一个人?请简要分析。(6分)14.杨继盛因直谏而死,对这件事你是怎么看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曼城足球队左后卫科拉罗夫在上半场比赛中利用任意球首开纪录。下半场又助攻两球,堪称本场比赛最佳球员,而这样的球员在队中却很少有上场的机会.真是暴殄天物。....B.近日搜房网公布了一份调查报告.报告称经过随机调查发现在中国工薪阶层最难买房的十大
·5·
城市中,深圳当仁不让排名第一,这样的结果并不让人感到意外。....C.有关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在欧盟陷入金融危机时购买欧债来帮助欧元区国家渡过难关,欧盟很可能会投桃报李.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D.在以特权为荣的国土上,要想取消特权恐怕不是靠一个报告、一次规定、一个会议决定乃至一个法律条款所能做到的,需要上行下效,身体力行,养成习惯才能彻底根除。....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车辆正常使用过程中,由于车身的振动等原因,可能导致该款汽车天窗玻璃松脱,存在安全隐患,所以公司决定召回这一批次的汽车。
B.黑豆基本不含胆固醇,只含植物固醇,而植物固醇不会被人体吸收利用,又能抑制人体吸收胆固醇、降低胆固醇在血液中含量的作用。
C.用现代DNA技术复活曾经生活在欧亚大陆北部的已经绝种的披毛犀牛对于科学家来说,并不像复活猛犸象那样,有着许多难以解决的科学问题。
D.近年来光棍节成了一个流行的节日,商家自然也不希望错过这样的日子,便纷纷打出了促销的招牌,尤其是一些电子商务网站,早早就展开了打折促销的宣传攻势。
17、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真实的“自我”之所以被压抑到无意识的领域之中,这种“自我欺骗”起了重要作用
②真正的自信者必是有勇气正视自己的人,而这样的自信也必定和对自己的怀疑及不满有着内在的联系
③软弱的人往往有意无意的欺骗自己,忘掉那些不愉快的经历和体验
④由此造成虚假的自信,有些人的自信不过是一种“有益的盲目”
⑤真实需要巨大的勇气,认识真实的“自我”也不例外
⑥事实上,几乎所有伟大的天才都并非天性自信的人,相反倒有几分自卑,他们为自己的弱点苦恼,于是奋起自强,反而有了令一般人吃惊的业绩
A.②①③④⑤⑥ B.⑤③①④②⑥ C.②⑥⑤③①④ D.⑤⑥②③④① 18.把下面这个长句改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中国自然灾害风险地图集》是在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重点项目——“综合风险防范关键技术与示范”的支持下,由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单位共同承担,借鉴国际上目前最先进的灾害风险科研成果完成的我国第一代综合自然灾害风险分布地图集。
19、仿照下面一段文字的句式特点,另选一个意象仿写一段话,字数不要求完全相同。(6分)。
春蚕和蜘蛛虽然都在忙忙碌碌地织网,但一个在奉献,一个在索取。奉献者给予人类的是无价的财宝,索取者得来的却是人们轻蔑的鄙视。
答:
六、作文: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非洲的戈壁滩上,有一种叫依米的小花。花呈四瓣,每瓣自成一色:红、白、黄、蓝。它的独特并不止于此,在那里,根系庞大的植物才能很好地生长,而他的根,却只有一条,蜿蜒盘曲着插入地底深处。通常它要花费5年的时间来完成根茎的穿插工作,然后一点一点地积蓄养分,在第六年春,才在地面吐绿绽翠,开出一朵小小的四色鲜花。这种极难长成的依米小花,花期并不长,仅仅四天,它便随母株一起香消玉殒。
·6·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受和联想?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意进行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7·
高三12月份试题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二、古诗文阅读:
4、C
5、D
6、B
7、(10分)(1)已经用刑法处罚了他们,还把他们当强盗对待,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2)我希望(皇上)把崇尚节俭思虑深远作为准则,把喜好奢侈及时行乐作为警戒。
8、两句诗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广泽生明月”,“广泽”即广阔的洞庭湖面是静的,“明月”本来也是静的,但一个“生”字,赋予了明月以活泼泼的生命,将其冉冉升起的动感写出来了,该句以动写静,描绘出了洞庭湖的阔大与静(2分);“苍山夹乱流”,“苍山”是静的,“乱流”是动的,该句动静结合,写出了青山的苍茫,江流的喧闹(2分)。两句动静结合,描绘出了一幅阔大的楚江月夜山水图,给人以无限的遐想。(1分)
9、诗的首联描写了秋风摇落的薄暮时分,江上晚雾初生,楚山夕阳西下,露气迷茫,寒气侵人,这种萧瑟清冷的秋暮景象,透露了诗人悲凉落寞的悲秋情怀。结句“竟夕自悲秋”直接表达了悲秋情怀。(2)“广泽生明月”的阔大与静谧反衬出诗人远谪遐方的孤单离索,“苍山夹乱流”的迷茫与纷扰,衬托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撩乱彷徨(1分)对景怀人,很自然地想起屈原来。云神无由得见,屈子也邈矣难寻,这句诗既抒发了对忠君爱国但报国无门的屈原的敬慕、缅怀之情(1分),又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愁苦之情(2分)。(意思对即可)
13、①看到严嵩误国殃民,便不计较个人升迁得失加以弹劾,有一切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大局(爱国)意识;②不因严嵩迅速提拔自己就对他感恩戴德,有不依附于祸国殃民的权贵的正直品格;③能够洞察严嵩祸国殃民的危害,并敢于冒死上疏弹劾,有敢于牺牲的精神。(一点2分)
14、观点一:杨继盛因直谏而死值得赞扬。
1、在奸臣误国的情况下,只有正直之臣直言敢谏,才有可能清楚奸邪,使朝政清明;
2、只有直言敢谏,指明奸邪“盗权窃柄,误国殃民”之罪,才能彰显正义;
3、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是古代正直的官吏的品格。观点二:如果从变换斗争手段等其他方面谈,研制有理即可。(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6分。)
·8·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5、C
17、B
18、《中国自然灾害风险地图集》是我国第一代综合自然灾害风险分布地图集。它得到了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重点项目——“综合风险防范关键技术与示范”的支持。这部地图集由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单位共同承担完成。它借鉴国际上目前最先进的灾害风险科研成果。
19、略
六、20略
·9·
第二篇:2016年河南省郑州一中高一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模拟试题
2016年河南省郑州一中高一语文上学期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淹没 湮没不闻 是非 惹是生非
B.抱怨 以德报怨 坚韧 坚忍不拔 C.退化 蜕化变质 清秀 山青水秀
D.人世 不省人事 卓见 真知灼见
4.下列句子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如今这里是经济开发区,高楼林立.机声隆隆,给人以面目全非的感觉。
B.文学创作辅导材料汗牛充栋,而真正依靠这些辅导材料步人文学途径的不是寥寥,而是几乎没有。
C.她终于认识了自己,战胜了自我。在新的学年里,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驾齐驱,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
D.十月初,某家报纸披露了一条石破天惊的消息,湖北发现世界首例活体“杂交野人”。
5.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听到我校运动队在全市中学生运动会上夺得团体总分
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杨二嫂)显出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②她从书本上结识新的朋友,了解新的生活,认识新的世界。
③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上的浮雕,出了中华民族近代史上无私无畏的典型人物的性格。④娇生惯养,溺爱放纵,孩子的就可能变坏。
A.鄙薄盼望描绘品质
B.鄙夷渴望描画品性 C.鄙视期望描述品格
D.鄙弃希望描写品德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9.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杨二嫂)显出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②她从书本上结识新的朋友,了解新的生活,认识新的世界。
③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上的浮雕,出了中华民族近代史上无私无畏的典型人物的性格。④娇生惯养,溺爱放纵,孩子的就可能变坏。
A.鄙薄盼望描绘品质
B.鄙夷渴望描画品性 C.鄙视期望描述品格
D.鄙弃希望描写品德
10.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介绍了该厂在困境中如何瞄准国内、外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产品结构,改变旧的经营方式,逐步摆脱困境,最终走上健康发展道路的事迹。
B.有形的围墙围住一些花,有紫藤、月季、喇叭花、圣诞红之类。天地相连的那一道弧线,是另一重无形的围墙,也围住一些花,那些花有朵状,有片状,有红,有白,有绚烂,也有飘落。
C.鲁迅先生说的:“我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血”,也正是我们崇高教师的写照。D.金,原泛指一切金属,如“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现在专指黄金。
11.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词语是()A.安祥诛连无辜题纲挈领莫名其妙 B.暗然失色仗义直言座落毛骨悚然 C.美仑美奂遐想群英汇萃轻歌曼舞
D.名副其实偃苗助长荜路蓝缕讴歌
12.填入下列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茶峒河是酉水的一条支流,河水明澈如镜。当地的顽皮伢仔喜欢在这里撒尿,笑咧咧地夸口:“哈,老子一泡尿浇遍三省!”。还是“拉拉渡”,不用篙或桨,不过牵船的蔑缆换成了姆脚趾粗的钢索了。摆渡的还是个老人,也许是有的,一时半会儿不知跑到哪儿玩耍去了。①茶峒,以沈从文的著名小说《边城》以此为背景而闻名。②《边城》中描写的那个渡口还在,据说渡口恰是三省的交界点 ③渡口还在老地方,不过尖头的渡船变成方头的了 ④当地人说,当年翠翠和她的爷爷就住在这儿的一间木屋里 ⑤只是不见翠翠和黄狗
A、②③⑤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②③④
1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号háo
号叫号丧号哭号淘大哭 B.强qiáng
强制强迫强化强词夺理 C.贴tiâ字贴碑贴面贴俯首贴耳
D.累lěi
累计连累累赘危若累卵
1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棱角
菱形
欺凌
绫罗绸缎 B.角色
倔强
诡谲
精神矍铄 C.暴露
披露
露怯
抛头露面 D.笨拙
罢黜
咄咄
相形见绌
三、解答题共5小题,共20分。15.(本小题满分4分)
《红楼梦》
16.(本小题满分4分)
《红楼梦》
19.(本小题满分4分)
《红楼梦》中“木石前盟”是一个很凄美的故事,请说说它的内容。
20.作文题共1小题,共60分。(本小题满分60分)
一棵有毒的树矗立在路旁。
我要的!”他们开始研究树的毒性,与其他药材的成分混合,制成了可以救人的新药。请根据以上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引出一个有意义的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审题立意提示:
我们可以把“一棵有毒的树”看作有缺陷、有过错、对社会有一定危害性的人如失足青年、吸贩毒人员和各式各样的罪犯;也可以把“一棵有毒的树”看作精华与糟粕共存的现象尤其是文化现象。怎样对待这些人与物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做法。联想到我们学过的课文,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一文中,对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共存的现象早就作过精辟的阐述,即存其精华,去其糟粕。按照新型话题作文“抓其一点不顾其余”的原则,我们可以只对其中一点立意。参考标题:
1、远离毒品,小心交友(着眼于
第三篇:浙江省绍兴一中2011 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浙江省绍兴一中2011 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选择题(1—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剽悍
漂泊
骠勇
虚无缥缈
B.驾驭
翁妪
熨帖
与会人员
C.干涸
阖家
弹劾
放浪形骸
D.囹圄
揶揄
觊觎
卖官鬻爵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温州“购房门”事件再起波澜:政府限令补差价,买卖双方齐喊冤。安置房层层转卖,差价谁该来埋单?一买一卖,简单交易是否隐藏腐败?
B.2009年8月深圳市政府正式起动机构改革方案,据有关人士透露,深圳此次机构改革力度大,精简机构多,涉及面广,旨在为全国城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路。
C.正如各国都有警察却仍无法清除盗匪一样,光靠外国海军力量也无法从根本上消灭索马里海盗。事实上,进入11月以来,海盗们变本加利,又掀起了新一轮劫船高潮。
D.昨天,中国排球运动管理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现年42岁的蔡斌力压陈忠和出任女排新教练。有媒体称,蔡斌既然敢揽这份“瓷器活”,自有他的“金钢钻”。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说话者并不真的认为自己做错了事,只不过是表示一个“高姿态”,缓和一下双方的矛盾,这样就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B.一些明星言行无忌,而追星族们却对他们的不雅言行不以为然,依旧痴迷和疯狂,这透露出道德瓦解的隐患。
C.刘总果然出手不凡,很快就与外商谈好了价格,签订了合同,完成了公司的第一笔一锤子买卖。
D.在北纬30度线上,奇观绝景俯拾皆是,如中国的钱塘江大潮、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南美的玛雅文化。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抗议第58届墨尔本国际电影节播放介绍“东突”民族分裂分子的纪录片,中国电影导演贾樟柯和赵亮决定撤回准备在8月中上旬在墨尔本国际电影节上公映的3部影片。
B.专家提醒,油梨虽然营养丰富,但是它的表面常常粘附着对人体有害的细菌和农药,所以大家食用前应该洗净削皮较为安全。
C.中国李白诗歌节经过十几年的积累,马鞍山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的诗歌吟诵到集歌舞、吟诗、经贸、旅游于一体,形成自己的特色,成为国内外颇具影响的节庆活动。
D.“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吃饭”这个帖子可能因为太好玩了,很快网友们转至各大网站,很多不明真相的网友纷纷问“贾君鹏是何许人也”,但没有任何人出来解答。
5.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实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南唐为奉化军节度使,今为定江军(军:军队)
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踌躇:犹豫不决的样子)
B.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属:从属,隶属)
以为西门君所为也,贤君之法式不可更也(法式:标准的格式)
C.长子灿七岁,少同学,故尝与过宋将军(过:拜访,访问)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从事:泛指一般属官)
D.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果:果然)
而余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畴昔:从前)
6.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①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
②善刀而藏之
B.①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②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①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②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
D.①状河伯留客之久,若皆罢去归矣
②山中方言谓之黄杜
7.下列各句中含有的词类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良庖岁更刀,割也。
A.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
B.图久远者,莫如西归。
C.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D.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
8.下列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B.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C.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D.其人家有好女者,恐大巫祝为河伯取之。
9.下列诗文作品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所表现的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既是政治悲剧,又是爱情悲剧。诗歌的主题既有着对“汉皇重色思倾国”的批判,又有着对“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同情。诗人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时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来烘托人物的心境;时而抓住人物周围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过人物对它们的感受来表现内心的感情,层层渲染,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蕴蓄在内心深处的难达之情。
B.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孤篇盖全唐”,被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诗歌沿用乐府旧题来抒写真挚感人的离别情绪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婉转悠扬,完全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诗人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绮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优美而邈远的意境。
C.《庖丁解牛》是《庄子》中的名篇。庖丁解牛的过程,宛若一次神奇的行为艺术表演,给人以视觉和听觉上的美妙享受。文惠君从中领悟了“养生之道”,现代人也可以得到普遍意义的生活启示:社会的复杂如牛的筋骨盘结,处理世事当“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并持“怵然为戒”的审慎、关注的态度,还应该以藏敛为自处之道,这样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D.《伶官传序》是北宋欧阳修为《伶官传》所作的序言。本文通过对后唐庄宗得天下、失下天的典型事例,阐述了国家盛衰主要是由于人事的道理。作者作此序是为了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应满足表面的虚荣。文章主要使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语言气势充沛,抑扬顿挫,波澜起伏。10.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A.“楚辞”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大源头,它是在战国后期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带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楚辞”的奠基人和代表是屈原,他是中国诗歌史上最早、影响最为深远的爱国诗人。
B.魏晋南北朝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极有代表性的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他的诗表现农村生活的恬美静穆和自己怡然自得的心境,以纯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
C.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定型于唐代,在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近体诗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代表诗人有:杜甫、李商隐、陆游等,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D.词是在宋代产生并兴盛的新诗体。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乐府,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句数、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词按照按乐调繁简、句子长短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
二、现代文阅读(11—14题,共14分)
秋天的况味
林语堂
秋天的黄昏,一人独座在沙发上抽烟,看烟头白灰之下露出红光,微微透露出暖气,心头的情绪便跟着那蓝烟缭绕而上,一样的轻松,一样的自由。不转眼缭烟变成缕缕的细丝,慢慢不见了,而那霎时,心上的情绪也跟着消沉于大千世界,所以也不讲那时的情绪,而只讲那时的情绪的况味。待要再划一根洋火,再点起那已点过三四次的雪茄,却因白灰已积得太多,点不着,乃轻轻的一弹,烟灰静悄悄的落在铜炉上,其静寂如同我此时用毛笔写在中纸上一样,一点的声息也没有。于是再点起来,一口一口的吞云吐雾,香气扑鼻,宛如偎红倚翠温香在抱情调。于是想到烟,想到这烟一股温煦的热气,想到室中缭绕暗淡的烟霞,想到秋天的意味。
这时才想起,向来诗文上秋的含义,并不是这样的,使人联想的是萧杀,是凄凉,是秋扇,是红叶,是荒林,是萋草。然而秋确有另一意味,没有春天的阳气勃勃,也没有夏天的炎烈迫人,也不像冬天之全入枯槁凋零。我所爱的是秋林古气磅礴气象。有人以老气横秋骂人,可见是不懂得秋林古色之滋味。
在四时中,我于秋是有偏爱的,所以不妨说说。秋是代表成熟,对于春之明媚娇艳,夏日之茂密浓深,都是过来人,不足为奇了,所以其色淡,叶多黄,有古色苍茏之慨,不单以葱翠争荣了。这是我所谓秋的意味。大概我所爱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时喧气初消,月正圆,蟹正肥,桂花皎洁,也未陷入懔烈萧瑟气态,这是最值得赏乐的。那时的温和,如我烟上的红灰,只是一股熏熟的温香罢了。或如文人已排脱下笔惊人的格调,而渐趋纯熟炼达,宏毅坚实,其文读来有深长意味。
这就是庄子所谓“正得秋而万宝成”结实的意义。在人生上最享乐的就是这一类的事。比如酒以醇以老为佳,烟也有和烈之辨。雪茄之佳者,远胜于香烟,因其味较和。倘是烧得得法,慢慢的吸完一支,看那红光炙发,有无穷的意味。鸦片吾不知,然看见人在烟灯上烧,听那微微哗剥的声音,也觉得有一种诗意。
大概凡是古老,纯熟,熏黄,熟炼的事物,都使我得到同样的愉快。如一只熏黑的陶锅在烘炉上用慢火炖猪肉时所发出的锅中徐吟的声调,是使我感到同观人烧大烟一样的兴趣。或如一本用过二十年而尚未破烂的字典,或是一张用了半世的书桌,或如看见街上一块熏黑了老气横秋的招牌,或是看见书法大家苍劲雄深的笔迹,都令人有相同的快乐,人生世上如岁月这有四时,必须要经过这纯熟时期,如女人发育健全遭遇安顺的,亦必有一时徐娘半老的风韵,为二八佳人所绝不可及者。
使我最佩服的是邓肯的佳句:“世人只会吟咏春天与恋爱,真无道理。须知秋天的景色,更华丽,更恢奇,而秋天的快乐有万倍的雄壮,惊奇,都丽。我真可怜那些妇女识见偏狭,使她们错过爱之秋天的宏大的赠赐。”若邓肯者,可谓识趣之人。一九四一年一月
11.“老气横秋”一般是个贬义词,但作者在文中赋予了它新的意义,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解释。(2分)
12.“向来诗文上秋的含义,并不是这样的。”请你举出两个“向来诗文上”的例子,指明作者、出处,并结合本段内容加以分析。(6分)
13.抽烟本来是不良的嗜好,对此我们暂且不谈。就全文来看,作者多次写到抽烟有什么作用?(2分
14.本文写出了作者对秋天的独特感受,请具体概括作者笔下的秋天有哪些“况味”。(4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26分)
(一)古文阅读(15—19题,共14分)
游钓台记
清·郑日奎 钓台在浙东,汉严先生隐处也。先生风节辉映千古予夙慕之思得一游为快顾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然以为游则亦游矣。
舟发自常山,凡三百余里,山水皆有可观。第目之所及,未暇问名,颔之而已。惟诫舟子以过七里滩,必予告。越日,舟行万山中,忽睹云际双峰,崭然秀峙,急呼舟子曰:“若非钓台耶?”曰:“然矣!”迫视之,所云两台,实两峰也。台称之者,后人为之也。台东西峙,相距可数百步。石铁色,陡起江干,数百仞不肯止。巉岩傲睨,如高士并立,风致岸然。崖际草木,亦作严冷状。树多松,疏疏罗植,偃仰离奇各有态;倒影水中,又有如游龙百余,水流波动,势欲飞起。峰之下,先生祠堂在焉。意当日垂纶,应在是地,固无登峰求鱼之理也。故曰:“峰也而台称之者,后人为之也。”
山既奇秀,境复幽倩,欲舣舟一登,而舟子固持不可。不能强,因致礼焉,遂行。于是足不及游而目游之。俯仰间,清风徐来,无名之香,四山飓至,则鼻游之。舟子谓滩水佳甚,试之良然,盖是即陆羽所品十九泉也,则舌游之。顷之,帆行峰转,瞻望弗及矣。返坐舟中,细绎其峰峦起止、径路出没之态,惝恍间如舍舟登陆,如披草寻磴,如振衣最高处,下瞰群山趋列,或秀静如文,或雄拔如武,大似云台诸将相,非不杰然卓立,觉视先生,悉在下风,盖神游之矣。思稍倦,隐几卧,而空蒙滴沥之状,竟与魂魄往来,于是乎并以梦游,觉而日之夕矣。舟泊前渚,人稍定,呼舟子劳以酒,细询之曰:“若尝登钓台乎?山中之景何若? 其上更有异否?四际云物,何如奇也?”舟子具能答之,于是乎并以耳游。噫嘻,快矣哉,是游乎!
客或笑谓:“郑子足未出舟中一步,游于何有?”“嗟乎,客不闻乎?昔宗少文卧游五岳,孙兴公遥赋天台,皆未尝身历其地。余今所得,较诸二子,不多乎哉?故曰:‘以为游,则亦游矣。’”客曰:“微子言,不及此。虽然,少文之画,兴公之文,盍处一焉,以谢山灵?”余窃愧未之逮也,遂为之记。
(注:宗少文:宗炳,字少文,南朝宋画家,好游山水。晚年将游历过的山水绘在室中观看,自称“卧游”。孙兴公:孙绰,字兴公,晋人,博学善文,曾作《天台山赋》。)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未暇问名,颔之而已 颔:点头
B.迫视之
迫:靠近
C.如披草寻磴 披:分开
D.觉视先生,悉在下风 视:看待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组是(2分)
A.①因致礼焉,遂行 ②盍处一焉
B.①若非钓台耶 ②若尝登钓台乎
C.①以过七里滩,必予告
②呼舟子劳以酒
D.①而舟子固持不可 ②于是足不及游而目游之
1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2分)
A.作者历来仰慕东汉著名隐士严子陵的高风亮节,很想到他隐居之地——浙东钓台去游览一番,这次乘船北上,心想应该可以如愿以偿了吧。
B.钓台实际是两座高耸险峻的山峰,山上松树的影子倒映在江水中,就像一群游动的要飞起来的龙,严先生的祠堂就在山脚下。
C.山上景色优美,向往已久的作者很想登山游览,可是船夫不同意停船靠岸,一番争议,依然不从,作者向他表示道歉,船方继续前行。
D.虽不能登山,却有“目游”“鼻游”“舌游”“耳游”的独特感受,更有如舍船登上山巅俯瞰群山的“神游”,因此作者感到非常痛快。
18.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意当日垂纶,应在是地,固无登峰求鱼之理也。(2分)(2)余窃愧未之逮也,遂为之记。(2分)
19.请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4分)
先 生 风 节 辉 映 千 古 予 夙 慕 之 思 得 一 游 为 快 顾 奉 檄 北 上 草 草 行 道 中 耳 非 游 也 然 以 为 游 则 亦 游 矣
(二)古诗鉴赏(共6分)
清平乐·检校①山园书所见
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②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谴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注:①检校:核查 ②床头:指酿酒的糟架
20.这首词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词人“万事从今足”的心态?(2分)
21.下片描写了一个特写镜头,请赏析其中的“偷”和“看”两个字的妙处。(4分)
(三)默写(任选6题,每题1分,共6分)
(1)
,一朝选在君王侧。
,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歌》)
(2)帝子降兮北渚。
,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湘夫人》)
(3)
,镜中衰鬓已先斑。
,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4)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
(5)
?江月何年初照人?
,江月年年望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6)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7)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杜甫《登岳阳楼》)
(8)二十四桥仍在。念桥边红药,?(姜夔《扬州慢》)
(9)夫
,岂独伶人也哉?(欧阳修《伶官传序》)
(10)夫天地者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四、作文(共4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远 方
汪国真
凡是遥远的地方 对我们都有一种诱惑
不是诱惑于美丽 就是诱惑于传说
即便远方的风景 并不尽如人意
我们也无需在乎 因为这实在是一个迷人的错
到远方去 到远方去
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联想与感悟要与整首诗的寓意有关。
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③不少于800字。
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绍兴一中2010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期中考试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选择题(1—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B(B项均读yù A项“骠”读piào,其余读“piāo”;C项“骸”读hái,萁余读“hé”;D项“圄”读yǔ “揄”、“觎”读yú,“鬻’读yù)
2.A(B启动
C变本加厉
D金刚钻)
3.A(高姿态:指对别人宽容、谅解。B项“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蔑意);C项指一次性的交易,多指不法商贩的行为,含贬义;D项“俯拾皆是”形容地上的某类东西,或者形容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4.A(B项句式杂糅,“应该洗净削皮较为安全”杂糅,糅合了“应该洗净削皮”“洗净削皮较为安全”两种句式结构,改成“食用前洗净削皮较为安全”或“食用前应该洗净削皮”。C项“马鞍山„„成为„„书庆活动。”搭配不当,主浯应是“马鞋山中国李白诗歌节”。D成分残缺,应在“网友”前加“被”字。)
5.C(A军:南唐至宋朝时的行政区划名称。踌躇:从容自得的样子。B随从,跟从。D果:成为事实,实现。)
6.A(A①②表承接关系的连词
B①表反问语气的语气副词 ②表祈使语气的语气副词
C①介词,凭借,用 ②介词,因为
D①指示代词,这么,那么 ②第三人称代词,它)7.B(例句:岁——名词活用作状语
A身——名词活用作动词
B西——名词活用作状语
C早、蕃——使动用法
D乐——意动用法)
8.C(C被动句
A倒装句中的状语后置 B倒装句中的宾语前置 D倒装句中的定语
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是萧杀,是凄凉,是荒林,是萋草,羁旅愁思。
13.(2分)①文章开头以秋天黄昏抽烟的闲适与温暖引发作者的思绪,引出下文。②形象地表达作者感悟到的秋天的况味——静寂、温煦,有无穷的意味。
14.(4分)有秋林的古气磅礴,有秋叶的古色苍茏,有初秋的温和、纯熟,意味深长。
三、古诗文阅读(共26分)
(一)古文阅读(15—19题,共14分)
15.(2分)D(视:比较)
16.(2分)D(A焉:兼词,向它/语气助词,无实义。B若:指示代词,这/人称代词,你。C以:①介词,“在„„的时候”;②介词,“拿”。D而:①②都是连词,表转折。)
17.(2分)(C作者不能登山,于是只有向钓台行礼,表达对严子陵的敬仰之情,而不是向船夫道歉。)
18.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2分)料想他当日垂钓,应该就在这里,本来就没有登上山峰去钓鱼的道理。
(2)(2分)我自愧比不上他们,便写了这篇游记。19.请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4分)
先生风节∕辉映千古∕予夙慕之∕思得一游为快∕顾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然以为游∕则亦游矣
(二)古诗鉴赏(共6分)
20.(2分)“连云松竹”,是欣赏大自然美景,写的是精神上的满足。“分肉送酒,梨枣丰收”,写物质上的满足。
21.(4分)①一个“偷”字,写出了贪嘴孩子的天真童趣和心虚胆怯、唯恐被人发现的神情。②一个“看”字,既有观看之意,又有看护之意,表现了诗人对“偷”梨和枣的儿童欣赏、爱护之情。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钓台在浙江东部,是东汉严子陵先生隐居的地方。先生的风度气节,映照千古,我素来仰慕他,很想能够游览一次(钓台)为快乐。不过这次送公文到北方去,匆匆忙忙走在路上,不是游览。但当作是游览,就也算是游览了。
我坐船从常山出发,一路总共三百多里,山水都有值得观赏的。但眼睛看到的,来不及问名字,点点头罢了。只有叮嘱船夫当船经过七里滩时,一定要告诉我。过了一天,船
鼻子也游览了。船夫说七里滩水质很好,尝一尝确实是这样,那么我的舌头也游览了。一会儿,随着船行进,山峰转过去,就望不到了。转身坐在船舱中,恍惚间好像离开船登上岸,像拨开草寻找石级,像整顿衣服站在最高处,向下俯瞰,群山排列,有的清秀沉静像文人,有的雄伟挺拔像武夫,非常像东汉云台众位将相,并非不杰出高超,觉得与严先生比较,却都处在下风了,这是我的精神游览了。天色晚了,船停泊在前面沙洲。大家稍为安定,就叫船夫来,用酒慰劳他,详细询问他说:“你曾经登过钓台吗?山中的景色怎么样?”船夫全都能够回答,于是我的耳朵也一并游览了。啊呀,这次游玩真快乐啊!
有个客人笑着对我说:“您的脚没有走出船中一步,又在哪里游览呢?”唉,客人不曾听说过吗?从前宗少文躺在床上游历五岳,孙兴公在远处作《天台山赋》,都没有亲身到那地方。我现在所得到的,跟这两个人比较,不是显得多了吗?所以说:当作是游览,就也算是游览了。客人说:“如果没有听您一番话,就想不到这些。虽然是这样,有少文的画,兴公的赋,您为什么不制作一篇文章,来答谢山的神灵呢?”我自愧比不上他们,便写了这篇游记。
第四篇: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一中2013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语文试题
高三语文第四次月考试卷
命题人 陈道海
(考生须知)1.本试卷 分第Ⅰ卷 阅读题和第Ⅱ卷 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1——6与15——17题答案填涂在机读卡上。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体贴”——中国传统文化的真正特质
张再林
孔子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实际上说的就是这种“体贴”,这是被称为儒家金规则的所谓“恕”之道。按明代学者杨复的解释:“恕者,如心之谓,人己之心一如也。”故“恕”即将心比心,以心度心,也即我心与他心的交流与沟通。然而,在这里,我却宁愿使用“体贴”这个词。在我看来,我与他人的真正交流与沟通,与其说是一种“心思”的运用,不如说是一种“身体”的践履;与其说是一种人心思的“移情”,不如说是一种人生命的“互动”。
我们中国古人更多地是通过“身体语言”,通过“体贴”这一方式和人打交道的。医生给人看病,不是辅以诸如血压计、X光机等仪表仪器,视病人为“看的对象”,而是贴入对方的身体,即所谓的“望、闻、问、切”,调动自己身体的一切感觉器官与病人身体直接接触,以期使自己的生命与病人的生命融为一体,并在这种生命的一体共振中把握病人的所患所疾,所痛所苦。这是一种全身心的投入。这种全身心的投入,也说明了为什么医生自身的“麻木不仁”成为医家之大忌,说明了中医为什么可以运用气功进行生命互植的“介入疗法”,因为在这里,医患双方业已形成为一种无间尔我、情同手足的生命共同体。
医患关系是如此,其他的一切人际关系也不例外。中国古人所谓的“道之以礼”,通过“礼”来和他人进行交往就是雄证。“礼”就其原初义而言,与其说是今人所理解一种专制社会中旨在强化一种统治的等级森严的行为规范,不如说是一种生命共同体中旨在促进人们之间亲和的“身体语言”,它同样是古人的“体贴”的行为方式的一种具体体现。故《论语》中的“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体现了年少者对年老者的体贴,“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则体现了生者对死者的体贴。在这里,人的一举手一投足,身体的一个姿态,脸部的一个表情,已不再是纯粹做作客套的东西,而是以一种既亲切可感又沉默无声的动作语言,传达着人们自己内心的情感和对他人的体贴与关爱,并使社会借以形成为一个温情脉脉、相濡以沫的爱的共同体。
耐人寻味的是,中国古人不仅用“体贴”这一方式把握人际关系,而且从“天人合一”之道出发,把该方式运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使自然的万事万物犹如身旁的人一般,同样成为我们“体贴”的对象。因此,古人对自然事物的把握,不是像西人那样,把其看作是异己于人的“自在之物”,用科学的逻辑分析之,剖析之,用工业的机器征服之,利用之,而是把其看作是与自己一样的人称性的生命主体,用身体自身体认之,体悟之,用身体语言交流之,互动之,并使之最终成为与自己息息相通、休戚相关乃至生死与共的生命伴侣。故在古人的心目中,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和人一样,不仅有生命,有两性,有家庭,而且有喜怒哀乐,有生老病死,乃至人有两性,自然有阴阳,人有四体,自然有四时,人有五伦,自然有五行,乃至每一次自然灾害的发生,都被视为所谓的“天的震怒”,所谓的“天象示儆”,乃至“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人的生命的每一次感动,都会同体感通地在自然现象中 1
引起微妙的连锁反应。
因此,“体贴”是洞开中国文化神秘大门的一把钥匙,舍此我们就不能理解中国的“人我不二”的伦理观、中国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乃至中国的“神美同义”的宗教观。舍此我们也就不能理解古人的“无之不体”的人生境界和追求。乃至于可以用“手足”喻兄弟,用“腹心”喻朋友,用“同胞”喻众生,用“父母”喻天地,乃至其使无论我们人类还是整个宇宙都成为我自身生命机体的生动的隐喻和象征。当然,推出“体贴”这一概念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词,并不意味着我们否认孔子的“恕”、孟子的“恻隐”、王阳明的“良知”这些概念同等的重要性。它仅仅是意味着,离开了“体贴”二字,一切其他概念将失去了其解释的生命学依据,并有流于“唯心主义”的嫌疑,因为真正的中国文化实际上是一种“近取诸身”、“反求诸身”的文化,一旦舍弃了这种“身体”,中国文化中的任何东西都无从谈起,因为中国文化中的真正语言实际上是一种“身体语言”,一旦无视这种“身体语言”,中国文化中的一切语言都会苍白无力,并使人莫明其真正的内涵。(选自《民办教育研究》2010年第6期,有删节)
1.下列选项与文中“体贴”的概念不一致的一项的是 A.中医的“望、闻、问、切”。
B.借助血压计、X光机等仪表仪器,对病人进行诊断。C.《论语》中的“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D.用“手足”喻兄弟,用“父母”喻天地。2.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被称为儒家金规则的所谓“恕”之道,是指我心与他心的交流与沟通。
B.“礼”也可以视为生命共同体中一种旨在促进人们之间亲和的“身体语言”,是中国古人 “体贴”的行为方式的一种具体体现。
C.因为中国的医患双方构成一种无间尔我、情同手足的生命共同体,所以,中医疗法能在生命的一体共振中把握病人的所患所疾,所痛所苦。
D.中国古人把“体贴”运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认为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和人一样,不仅有生命、有两性、有家庭,而且有喜怒哀乐、生老病死等。
3.根据本文内容,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A.中国自古以来把自然看作是与自己一样的人称性的生命主体。用身体自身体认之,体 悟之,用身体语言交流之、互动之,就会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B.推出“体贴”这一概念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词,意味着离开了“体贴”二字,“人我不二”“天人合一”等概念将失去其解释的生命学依据,必然陷入“唯心主义”泥潭。C.中国文化的特质更多强调的不是认知,而是身体践履,是一种生命体验。因此也可以说中国文化中的真正语言实际上是一种“身体语言”。D.要想走进中国文化的大门,真正明白中国文化的内涵,就必须领会中国文化中的“身体语言”的内涵。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4-7题。(19分)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读书不辍,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授堂邑县尹。首毁淫祠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英宗即位,命参议中书省事。会元夕,帝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即上疏于左丞相拜住。拜住袖其疏入谏,其略曰:“世祖临御三十余年,每值元夕,闾阎之间,灯火亦禁;况阙庭之严,宫掖之邃,尤当戒慎。今灯山之构,臣以为所玩者小,所系者大;所乐者浅,所患者深。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帝大怒,既览而喜曰:“非张希孟不敢言。”即罢之,仍赐尚服金织币
一、帛一,以旌其直。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时斗米直十三缗,民持钞出粜,稍昏即不用,诣库换易,则豪猾党蔽,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民大困。乃检库中未毁昏钞文可验者,得一千八十五万五千余缗,悉以印记其背,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又率富民出粟,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
到官四月,末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
堪:忍受 .B、拜住袖其疏入谏
袖:藏在袖里 .C、特拜陕西行台中丞
拜:拜访 .D、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
少:稍微 .
5、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张养浩“行义”和“直言”的一组是()A、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 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 B、首毁淫祠三十余所
况阙庭之严,宫掖之邃,尤当戒慎 C、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
帝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即上疏于左丞相拜住 D、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
帝大怒,既览而喜曰:“非张希孟不敢言。”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A、张养浩从小品行端正,读书刻苦努力;任堂邑县尹时,执法公允,深得老百姓景仰和称颂。
B、元宵节,英宗想在宫内的鳌山上张灯结彩,张养浩直接给皇帝上疏,劝以“崇俭”,皇上听取了他的意见。
C、关中大旱,张养浩接受任命,全力赈灾济贫。他制止“豪猾”利用换钞盘剥百姓,千方百计保证了人们的粟米供给。
D、张养浩政事勤勉,毫不懈怠,积劳成疾。去世之时,关中百姓十分悲痛,如同失去父母。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5分)
译:(2)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5分)
译: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楚江怀古① 唐·马戴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云中君②不见,竟夕自悲秋。
【注释】①唐宣宗大中初年,诗人因直言,由山西太原幕府掌书记贬为龙阳(今湖南汉寿)县尉,写下了《楚江怀古》三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②云中君:即云神。“云中君”为《楚辞·九歌》篇名,此处指代诗人屈原。
8.“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是晚唐诗中的名句,请从动静角度分析两句诗的表达效果。(5分)
9.这首怀古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每空1分,共6分)
10.不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韩愈《师说》)(2)长桥卧波,?复道行空,?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杜牧《阿房宫赋》)(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三、阅读实用类文本,完成下列题目:(25分)
直谏名臣杨继盛
杨继盛(1516~1555),明代容城(今河北徐水容城镇)人。七岁丧母后边放牛边读书,由于刻苦勤奋,学业极为优异。在国子监深造期间,得到祭酒(管理京城最高学府国子监的官员)徐阶的赏识。嘉靖二十六年(l547)登进士,授官南京吏部主事。在南京,他向学识渊博的兵部尚书韩邦奇学习,不久,被提拔为兵部员外郎。
这时,俺答(鞑靼族的首领)围攻北京,帝都告急。嘉靖皇帝委派成宁侯仇鸾为平虏大将军,节制各路兵马,想依靠他击退入侵之敌。但仇鸾贪生怕死,只求保持个人的禄位,于是上疏主张与鞑靼通商,向他们购买马匹。他以为,这样一来,鞑靼从卖马中获得厚利,便会自动撤消对于明朝的入掠。这一愚懦的建议,却颇得到一批苟且偷安的大臣和昏庸愚蠢的明世宗的首肯。与此相反,杨继盛主张坚持抗击外侮,反对妥协辱国。他深知仇鸾、严嵩把握朝政,自己的主张是难以实现的,但为了国家利益,他毅然于嘉靖三十年(1551)上《请罢马市疏》,列举了向俺答互市议和的“十不可”和“五谬”。强调只有坚决抵抗,才可望打击俺答,保障边境的安全。
由于他的奏章论据充分,情真意切,使冥顽如石的世宗皇帝也“颇心动”,因而转发给仇鸾、严嵩、吕本、赵锦等权臣传阅。仇鸾恼羞成怒,那班腐败无能的官员于是随声附和。当此时,仇鸾利用皇帝的宠信,进密疏,诬告继盛有图谋不轨之嫌。这样,杨继盛就被投进“诏狱”,接着又贬为狄道(今甘肃临洮)典史(知县下面掌管缉捕、狱囚的下级官吏)。
不久,俺答毁约,又屡次进犯,仇鸾的奸佞暴露无遗,急病而死,被处以戮尸之刑。嘉靖皇帝这才想到杨继盛当日所说是正确的,于是把他稍为提升,作山东诸城知县。一个多月后,调南京户部主事。接着又封为刑部员外郎。
当时,严嵩专权,他痛恨仇鸾曾在世宗面前讲过自己的坏话,所以内心非常赞赏杨继盛带头对仇鸾发难,要迅速提拔他。于是又擢升他为兵部武选司。可是,杨继盛并没有受宠若惊,他痛恨严嵩比对仇鸾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上任一个多
月后,冒死上《请诛贼臣疏》,弹劾严嵩“盗权窃柄,误国殃民”的“十大罪”和“五奸”,要求早加诛戮,以清朝政。疏中有“伏望皇上听臣之言,察嵩之奸。群臣于嵩畏威怀恩,故不必问也”。疏入,明世宗大怒。他十分宠幸严嵩,认为杨之上疏弹劾他,是因“谪官怀怨,摭拾浮言,恣肆渎奏”,又将继盛下予诏狱。
被投进特别监狱后,杨继盛遭受了毒打一百棍的酷刑,交由刑部定罪。刑部侍郎王学益是严嵩的死党,他根据严嵩的密令,要诈传亲王令旨处杨以绞刑,遭到刑部郎中史朝宾的抵制。严嵩怒而贬史朝宾为泰州通判。刑部尚书何鳌不敢违抗,根据严嵩的意愿判杨继盛死刑,但明世宗却没有马上杀死他的意思。
在牢房三年间,屡有正义之士设法营救,但严嵩必欲根除后患。刚好都御史张经、李天宠受诬陷入狱,严嵩揣摩皇帝必杀这二人,等到朝审时,就把继盛的名字一并附上呈批。这,杨继盛是清楚的。但他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他从容不迫地给儿子写了信。在信中,他对儿子叮咛周至地训诫,要他们好好学习,不必迷于仕途,“若是做官,必须正直忠厚,赤心随分报国„„不可因我为忠受祸,遂改心易行,懈了为善之志”。表现了与屈原一样“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气概。
嘉靖三十四年(1555)十月一日,杨继盛在北京西市慷慨就义。临刑前,他口占一绝;“浩气还大虚,丹心照千古;生平未报恩,留作忠魂补!”“天下相与涕泣传颂之”。
不久,有以杨继盛为主人公的著名传奇《鸣凤记》问世,于是杨继盛的名字“虽妇人孺子亦知”了。傅维鳞的《明书》又把杨与沈炼、海瑞合传,列为明代著名直谏朝臣之一。赞美他的诗歌更是数不胜数,杨继盛以其正直刚强而长久地为人所传颂。
(摘编自彭妙艳《浩气常余百炼刚——明朝直谏名臣杨继盛》)11.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杨继盛从小学习刻苦勤奋,学业极为优异,进士及第之后,加之得到国子监祭酒徐阶和兵部尚书韩邦奇的赏识,很快由南京吏部主事提拔为兵部员外郎。
B.仇鸾在俺答入侵时上疏主张与鞑靼通商,想让鞑靼人从卖马中获得厚利而自动撤消对于明朝的入侵,杨继盛则认为只有坚决抵抗,才可保障边境的安全。
C.从仇鸾被处以戮尸之刑,而杨继盛则由一个典史提升为刑部员外郎来看,嘉靖这个皇帝虽然昏庸,但他还是认识到了杨继盛这位敢于直言进谏臣子的价值。
D.从杨继盛对儿子叮咛、训诫上看,他的内心是非常矛盾的,他既想让儿子做官“赤心随分报国”,又希望儿子不迷恋于仕途,怕儿子因为自己而受到连累。
E.文章写杨继盛死后不久著名传奇《鸣凤记》问世,《明书》又把杨与沈炼、海瑞合传,列为明代著名直谏朝臣之一,说明他死后得到了朝野的一致赞誉。
12.文章写仇鸾把持朝政、奸佞误国,对表现传主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13.从杨继盛弹劾严嵩一事,可以看出杨继盛是怎样一个人?请简要分析。(6分)14.杨继盛因直谏而死,对这件事你是怎么看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曼城足球队左后卫科拉罗夫在上半场比赛中利用任意球首开纪录。下半场又助攻两球,堪称本场比赛最佳球员,而这样的球员在队中却很少有上场的机会.真是暴殄天物。....B.近日搜房网公布了一份调查报告.报告称经过随机调查发现在中国工薪阶层最难买
房的十大城市中,深圳当仁不让排名第一,这样的结果并不让人感到意外。....C.有关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在欧盟陷入金融危机时购买欧债来帮助欧元区国家渡过难关,欧盟很可能会投桃报李.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D.在以特权为荣的国土上,要想取消特权恐怕不是靠一个报告、一次规定、一个会议决定乃至一个法律条款所能做到的,需要上行下效,身体力行,养成习惯才能彻底....根除。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车辆正常使用过程中,由于车身的振动等原因,可能导致该款汽车天窗玻璃松脱,存在安全隐患,所以公司决定召回这一批次的汽车。
B.黑豆基本不含胆固醇,只含植物固醇,而植物固醇不会被人体吸收利用,又能抑制人体吸收胆固醇、降低胆固醇在血液中含量的作用。
C.用现代DNA技术复活曾经生活在欧亚大陆北部的已经绝种的披毛犀牛对于科学家来说,并不像复活猛犸象那样,有着许多难以解决的科学问题。
D.近年来光棍节成了一个流行的节日,商家自然也不希望错过这样的日子,便纷纷打出了促销的招牌,尤其是一些电子商务网站,早早就展开了打折促销的宣传攻势。
17、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真实的“自我”之所以被压抑到无意识的领域之中,这种“自我欺骗”起了重要作用
②真正的自信者必是有勇气正视自己的人,而这样的自信也必定和对自己的怀疑及不满有着内在的联系
③软弱的人往往有意无意的欺骗自己,忘掉那些不愉快的经历和体验
④由此造成虚假的自信,有些人的自信不过是一种“有益的盲目”
⑤真实需要巨大的勇气,认识真实的“自我”也不例外
⑥事实上,几乎所有伟大的天才都并非天性自信的人,相反倒有几分自卑,他们为自己的弱点苦恼,于是奋起自强,反而有了令一般人吃惊的业绩
A.②①③④⑤⑥ B.⑤③①④②⑥ C.②⑥⑤③①④ D.⑤⑥②③④① 18.把下面这个长句改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
《中国自然灾害风险地图集》是在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重点项目——“综合风险防范关键技术与示范”的支持下,由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单位共同承担,借鉴国际上目前最先进的灾害风险科研成果完成的我国第一代综合自然灾害风险分布地图集。
19、仿照下面一段文字的句式特点,另选一个意象仿写一段话,字数不要求完全相同。(6分)。
春蚕和蜘蛛虽然都在忙忙碌碌地织网,但一个在奉献,一个在索取。奉献者给予人类的是无价的财宝,索取者得来的却是人们轻蔑的鄙视。
答:
六、作文: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非洲的戈壁滩上,有一种叫依米的小花。花呈四瓣,每瓣自成一色:红、白、黄、蓝。它的独特并不止于此,在那里,根系庞大的植物才能很好地生长,而他的根,却只有一条,蜿蜒盘曲着插入地底深处。通常它要花费5年的时间来完成根茎的穿插工作,然后一点一点地积蓄养分,在第六年春,才在地面吐绿绽翠,开出一朵小小的四色鲜花。这种极难长成的
依米小花,花期并不长,仅仅四天,它便随母株一起香消玉殒。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受和联想?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意进行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三12月份试题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B 项“借助血压计、X光机等仪表仪器,对病人进行诊断”借助的是外物而非“身体语言”,不符合文中“体贴”的意思。
2.C强加因果,前后不构成因果关系;将原文的主语“医生”偷换成“我国的中医疗法”。3.B原文“有流于‘唯心主义’的嫌疑”是或然、可能判断,“必然陷入‘唯心主义’泥潭”是必然、肯定判断。
二、古诗文阅读:
4、C
5、D
6、B
7、(10分)(1)已经用刑法处罚了他们,还把他们当强盗对待,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
(2)我希望(皇上)把崇尚节俭思虑深远作为准则,把喜好奢侈及时行乐作为警戒。
8、两句诗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广泽生明月”,“广泽”即广阔的洞庭湖面是静的,“明月”本来也是静的,但一个“生”字,赋予了明月以活泼泼的生命,将其冉冉升起的动感写出来了,该句以动写静,描绘出了洞庭湖的阔大与静(2分);“苍山夹乱流”,“苍山”是静的,“乱流”是动的,该句动静结合,写出了青山的苍茫,江流的喧闹(2分)。两句动静结合,描绘出了一幅阔大的楚江月夜山水图,给人以无限的遐想。(1分)
9、诗的首联描写了秋风摇落的薄暮时分,江上晚雾初生,楚山夕阳西下,露气迷茫,寒气侵人,这种萧瑟清冷的秋暮景象,透露了诗人悲凉落寞的悲秋情怀。结句“竟夕自悲秋”直接表达了悲秋情怀。(2)“广泽生明月”的阔大与静谧反衬出诗人远谪遐方的孤单离索,“苍山夹乱流”的迷茫与纷扰,衬托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撩乱彷徨(1分)对景怀人,很自然地想起屈原来。云神无由得见,屈子也邈矣难寻,这句诗既抒发了对忠君爱国但报国无门的屈原的敬慕、缅怀之情(1分),又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愁苦之情(2分)。(意思对即可)
11.(1)答C给3分,答B给2分,答E给1分,答A和D不给分。(A、概括错误。得到徐阶的赏识是在国子监读书时,不是登第之后。D、说“他既想让儿子做官”理解不准确,原文要儿子“不必(一定)迷于仕途”,“若是做官,必须正直忠厚,赤心随分报国”;说“怕儿子因为自己而受到连累”,分析不符合原文,原文“不可因我为忠受祸,遂改心易行,懈了为善之志”。E、说“说明他死后得到了朝野的一致赞誉”,分析过于绝对。)
12、①以仇鸾的怕死、为保个人禄位而主张与俺答通商,与杨继盛主张抗击外侮反对妥协辱国相对照,突出了杨继盛的识见与爱国;②以仇鸾的把持朝政,一些官员随声附和,来突出杨继盛为了国家利益,敢于不畏权贵、冒死上疏的斗争精神;③以仇鸾利用皇帝的宠信,进密疏诬告杨继盛,杨继盛被投进“诏狱”,来突出杨继盛的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一点2分)
13、①看到严嵩误国殃民,便不计较个人升迁得失加以弹劾,有一切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大局(爱国)意识;②不因严嵩迅速提拔自己就对他感恩戴德,有不依附于祸国殃民的权贵的正直品格;③能够洞察严嵩祸国殃民的危害,并敢于冒死上疏弹劾,有敢于牺牲的精神。(一点2分)
14、观点一:杨继盛因直谏而死值得赞扬。
1、在奸臣误国的情况下,只有正直之臣直言敢谏,才有可能清楚奸邪,使朝政清明;
2、只有直言敢谏,指明奸邪“盗权窃柄,误国殃民”之罪,才能彰显正义;
3、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是古代正直的官吏的品格。观点二:如果从变换斗争手段等其他方面谈,研制有理即可。(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6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5、C
16、D
17、B
18、《中国自然灾害风险地图集》是我国第一代综合自然灾害风险分布地图集。它得到了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重点项目——“综合风险防范关键技术与示范”的支持。这部地图集由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单位共同承担完成。它借鉴国际上目前最先进的灾害风险科研成果。
19、略
六、20略
第五篇:2014届河南省郑州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T
1.(7分)按课文原文填空。
【小题1】__________,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小题2】辛苦遭逢起一经。(文天祥《过零丁洋》)【小题3】有约不来过夜半,(赵师秀《约客》)【小题4】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小题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小题6】《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的语句是__________。
1.阅读《沉浸〈诗经〉》,完成下题。(21分)⑴三层小楼,粉墙黛瓦,阅览室设在二层。朝南的窗户外面,植着七里香。人坐在室内看书,总有花香飘进来,深深浅浅,缠绵不绝。这是当年我念大学时,学校的阅览室。在那里,我如饥似渴,阅读了大量的中外文学书籍。也是在那里,我初次接触到《诗经》,立马被那些好听的“歌谣”迷上。野外总是天高地阔的,我一会儿化身为那只在河之洲的斑鸠,一会儿又变身为采葛的女子,岁月绵远,天地皆好。
⑵其实那时,我心卑微。我来自贫困乡下,无家世可炫耀,又不貌美,穿衣简朴,囊中时常羞涩。
⑶读书却使我的内心,慢慢儿变得丰盈。每日黄昏,一下课,我匆匆跑回宿舍,胡乱塞点食物当晚饭,就直奔阅览室而去。阅览室的管理员,是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个高,肤黑,表情严肃。他一见我跑去,就把我看的《诗经》取出来,交我手上,把我的借书卡拿去,插到书架上。这一连串的动作,跟上了发条似的,机械连贯,滴水不漏。
⑷读着读着,我贪心了,就想拥有它。无钱购买,我就采取了最笨的也是最原始的办法——抄写。一本《诗经》连同它的解析,我一字不落地抄着,常常抄着抄着,就忘了时间。年轻的管理员站我身边许久,我也没发觉,直到他不耐烦地伸出两指,在桌上轻叩,“该走了,要关门了。”语调冷冷的。我始才吃一惊,抬头,阅览室的人已走光,夜已深。
⑸我不好意思地笑笑,归还了书。窗外七里香的花香,蛇样游走,带着露水的清凉。我心情愉悦,摸黑蹦跳着下楼,才走两级楼梯,身后突然传来管理员的声音:“慢点走,楼梯口黑。”依然是冷冷的语调,我却听出了温度。
⑹那些日子,我就那样浸透在《诗经》里,忘了忧伤,忘了惆怅,忘了自卑。我蓬勃如水边的荇菜、野地里的卷耳和蔓草。也没想过自己到底为什么要迷恋,也没想过自己日后会走上写作的路,只是单纯地迷恋着,挚爱着,无关其他。
⑺很快,我要毕业了。突然收到一份礼物,是一本《诗集传·楚辞章句》,岳麓书社出版的,单价七块六毛。厚厚的一本。扉页上写着:赠给丁小姐,一个爱读书的好姑娘。下面没有落款。我不知道是谁寄的。我猜过是阅览室那个年轻的管理员。我再去借书,探询似的看他,他却无甚异常,仍是一副冷冷的样子,表情严肃。我又怀疑过经常坐我旁边读书的男生和女生,或许是他,或许是她。他们却埋首在书里面,无波,亦无浪。⑻我最终没有相问。窗外的七里香,兀自幽幽的,吐着芬芳。(选自 2015年5月9日《扬子晚报 》,作者:丁立梅)
【小题1】请简要概括本文所写的故事内容。(5分)
【小题2】第⑵段插叙了相关内容,有什么作用?(5分)
【小题3】品味第⑸段中画线句,合理想像,对她此刻的心理进行描写。(不超过60字)(5分)
【小题4】本文三次写到七里香,分别有什么作用?(6分)
2.阅读下面选文,回答小题。(16分)绳子那头 李少龙
(1)太阳仿佛从来没有这样近过,大地仿佛是一块红薯,被无情地烘烤着。一幢楼房的六楼的窗户外,有一根绳子,下头吊着一个人——他是我父亲,一个空调修理工。
(2)暑假的一天,闷热的天气实在使人感觉无聊,我便要求与父亲、母亲—起出去干活。父亲原先不同意,但在我的纠缠下,他还是允许了。出发前,父亲专门去买了一瓶廉价的防晒油,在我身上抹了个遍,这是我第一次与父亲出去干活。
(3)到了雇主家里,了解了空调的问题后,父亲从麻袋中拿出一根粗粗的绳子,一头拴在他腰上,另一头在我身上转了几圈后,紧紧地系到屋里的暖气片上。然后,父亲高兴地对母亲说:“这回不用你了,孩子拉着我就行了。他拉着我我更踏实,你只管递工具就行了。”(4)说完父亲就要从窗户内往外爬。我一把拉住他:“你这是要干啥?多危险啊!”父亲却只是笑笑,接着他爬出窗户,我照母亲的话,慢慢地释放绳子,父亲就这样一点点爬到楼外,吊在距离地面十几米的墙上。
(5)站在窗户边,一股热气迎面吹来,额头上的汗滴总往眼睛里跑,我的胳膊刚碰到窗台就猛地缩回,墙已经被晒得特别烫了。(6)绳子那头传来一声:“手套!”(7)母亲慢慢递下一副粗糙的手套。(8)“这么热的天还要带手套?”“你爸好出汗,他怕手一滑,工具会脱手掉下去,砸着人可就不好了。”我握着手里的绳子,听着绳子那头传来的敲击声,眼睛有些湿润。以前我从来不知道父亲做的是这样的工作。
(9)突然,我感到绳子那头重重地一坠,我眼疾手快,迅速地拉住绳子。(10)绳子那头传来一阵声音:“踩空了,吓死我了„„”(11)“你没事吧?”我和母亲焦急地问。(12)“没事,你看儿子劲儿就是比你大。”父亲带着笑意说。我却要哭了。(13)绳子那头喊了声:“拉我上去一些!”我便用力把他拉回墙边。
(14)父亲艰难地爬着,他的双手有些发抖,等到他踩到空调外机上,他的身体全部进入我的视野,我蓦地发现,这么多年,我都没有如此近距离地观察过他。他的皮肤黢黑,长年累月,恶毒的太阳光已经侵蚀了他健康的皮肤,深深的皱纹刻入他的额头,两鬓也白了__________,他已然没有了年轻时的活力,可是他才四十多岁,岁月啊,你过早地催老了我的父亲!(15)一会儿,雇主拿来一只冰糕送给正在干活儿的父亲,父亲接过冰糕,道了声谢,然后,他摘下脏手套,把雪糕袋往衣服上干净的地方擦了擦,递给我。(16)“天儿热,儿子你吃吧。”他笑着说。“我不吃,你吃吧„„”“让你吃你就吃。”父亲似乎有点不高兴。我拆开包装袋,咬了一口冰凉的冰糕,一股清爽的感觉流遍全身,父亲笑着看我吃完整块冰糕,我从来没有吃过如此美味的冰糕。
(17)父亲又要下去了,我慢慢地释放着绳子,感到一股神奇的力量从绳子那头传来,那是一种亲切厚重的感觉,一种踏实的感觉。
(18)我紧紧握住手中的绳子,紧紧地拉住绳子那头——那个伟大的人。(选自《意林》合订本第44卷,有改动)【小题1】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
【小题2】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文中父亲的性格特点。(3分)
【小题3】请结合上下文,写出第(12)段中划线句子分别表现了父亲和“我”怎样的心理。(3分)
【小题4】请分析文章第(14)段划线句子的作用。(4分)【小题5】请写出第(16)段中划线句子的含义。(3分)
1.智伯索地
智伯①索地于魏桓子,魏桓子弗予。任章曰:“何故不予?”桓子曰:“无故索地,故弗予。”任章曰:“无故索地,邻国必恐;重欲无厌,天下必惧。君予之地,智伯必而轻敌,邻国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国,则智氏之命不长矣!《周书》曰:‘将欲败之,必姑辅②之;将欲取之,必姑予之。’君不如予之,以骄智伯。且君何释以天下图智氏,而独以吾国为智氏质③乎?”君曰:“善。”乃与之万户之邑④一。智伯大说,因索地于赵,赵弗与,因围晋阳。韩、魏反于外,赵氏应之于内,智氏遂亡。
注释:①智伯:名瑶,又称智囊子,春秋末年晋国四卿之一。②辅:帮助。③质:攻击目标。④邑:城市。
【小题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①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国,则智氏之命不长矣!②智伯大说,因索地于赵,赵弗与,因围晋阳。
【小题2】智伯索地的故事给我们今天的人们什么启示?(2分)
2.王长年智斗倭寇(明)朱国桢
古称操舟者为“长年”[1]。王长年,闽人,失其名。自少有胆勇,渔海上。嘉靖己未,倭薄会城大掠[2],长年为贼得,挟入舟。舟中贼五十余人,同执者男妇十余人,财物珍奇甚众。贼舟数百艘,同日扬帆泛海去。长年既被执,时时阳为好语媚贼,酋长亲信之[3];又业已入舟,则尽解诸执者缚,不为防。长年乘间谓同执者曰:“若等思归乎?能从吾计,且与若归。”皆泣曰:“幸甚!计安出?”长年曰:“贼舟还,将抵国,不吾备,今幸东北风利,诚能醉贼,夺其刀,尽杀之,因捩舵饱帆归[4],此不可失也。”皆曰:“善!”
会舟夜碇海中,相与定计,令诸妇女劝贼酒。贼度近家,喜甚。诸妇更为媚歌唱,迭劝,贼叫跳欢喜,饮大醉,卧相枕藉[5]。妇人收其刀以出。长年手巨斧,余人执刀,尽斫五十余贼[6],断缆发舟。旁舟贼觉,追之。我舟人持磁器杂物奋击[7],毙一酋。长年故善舟,追不及。日夜乘风举帆,行抵岸。长年既尽割贼级[8],因私剜其舌,另藏之。挟金帛,并诸男妇登岸。
将归,官军见之,尽夺其级与金。长年秃而黄须,类夷人[9],并缚诣镇将所,妄言捕得贼。零舟首虏,生口具在[10],请得上功幕府。镇将大喜,将斩长年,并上功。镇将,故州人也[11]。长年急,乃作乡语,历言杀贼奔归状。镇将唶曰[12]:“若言斩贼级,岂有验乎?”长年探怀中藏舌示之。镇将验贼首,皆无舌。诸军乃大骇服。事上幕府。中丞某,召至军门复按[13],皆实。用长年为裨将,谢不欲。则赐酒,鼓吹乘马,绕示诸营三日,予金帛遣归。并遣诸男妇。而论罪官军欲夺其功者[14]。长年今尚在,老矣,益秃,贫甚,犹操渔舟。(选自《涌幢小品》)
【注释】[1]长(zhǎnɡ)年:船工。[2]倭:古代对日本的称呼。此指十四至十六世纪劫掠我国江浙一带和朝鲜沿海的日本海盗集团,即倭寇。会城:指福建省会福州。[3]酋长:倭寇的头目。[4]捩(liè):掉转。饱帆:乘风鼓帆。[5]枕藉:纵横相枕而卧。[6]尽斫:全部地砍杀掉。[7]磁器:瓷器。[8]级:首级,人头。[9]类夷人:像貌类似倭寇。[10]“零舟”二句:残留的船,贼寇的人,活捉的人,一一在此。[11]故州人:原本是同州人,即同乡。[12]唶(zè):大喊。[13]军门:总督或巡抚官署。复按:复察。[14]“而论罪”句:对企图夺功的官军,依军法定罪。【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2分)(1)倭薄会城大掠薄:(2)同日扬帆泛海去去:(3)会舟夜碇海中会:(4)贼度近家,喜甚度: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妇人收其刀以出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B.旁舟贼觉,追之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C.长年秃而黄须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D.用长年为裨将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小题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若等思归乎?能从吾计,且与若归。
(2)长年今尚在,老矣,益秃,贫甚,犹操渔舟。
【小题4】从文中可以看出王长年有勇有谋。文章是如何表现他过人的胆识的?(3分)
1.阅读诗歌,完成后面问题。(6分)归园田居 一(节选)
少无适俗韵①,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②恋旧林,池鱼思故渊③。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注:①所谓“适俗韵”指的是逢迎世俗的那种品性。②指笼中之鸟。下句中的“池鱼”指池塘之鱼。③渊,深潭。【小题1】“带月荷锄归”一句历来为人所称赞。试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将这句诗所写的画面描绘出来。并简要说说这句诗好在哪里。(3分)【小题2】“但使愿无违”中的“愿”除了指“辛勤的劳动期盼好的收成”外,还包含着什么深层含义?请联系《归园田居》第一首中的具体句子简要分析。(3分)
2.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后面问题。(6分)幽居初夏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zé)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瓯(ōu):杯子。【小题1】结合“叹息”一词,探究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小题2】试结合“草深”、“鸣蛙”两个词语,赏析“草深无处不鸣蛙”这句的妙处。(4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乡村对于城市来说,是另一片天地;社区对于校园来说,是另一片天地。远方对于近处,未来对于现在,书中世界对于现实生活,都可以说是另一片天地。请以“走进另一片天地”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字数在600字以上;(3)恰当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4)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和师生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