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竹影人教版七年级下18课教案
竹影
一、导入
用童心发现世界,用童趣点缀生活.二、作者简介竹影---丰子恺
丰子恺,原名丰润,浙江崇德人,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作品有《缘缘堂随笔》《艺术趣味》、《率真集》等。
三、预习展示
闷热mēn rè
幽 暗yōu àn
弥漫 mí màn
眼梢 yǎn shāo
惬 意qiè yì 闪烁shuò
水门汀tīnɡ
缕lǚ
徘徊pái huái
口头禅 chán 硕士 shuò shì
撇 piě
疏 密
shū mì
蘸 zhàn
参 差不齐
cēn cī
四、听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用简短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叙述“我”,弟弟和明华在月夜看竹影描竹影的充满童真童趣的游戏,及爸爸给我们讲中国画的艺术特征。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从中获得艺术美的发现。2文题是“竹影”,它是以写景为主还是以写人物活动为主? 文章以描写人物活动为主。
3从文中可以看出,孩子们有哪些有趣的发现?(1)细看月光下的人影,头上有烟气(2)水汀门上的竹影像中国画
4文章开头交代天气闷热的目的是什么? 引出下文,为下文画竹影做铺垫。
五、思考探究释疑
1《竹影》中充满了童真童趣。你觉得哪些描写最天真可爱,生动有趣?(1)、“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减弱”,“那光一跳一跳地沉下,非常微弱,但又迅速而不可挽救”。
作用:写红光的消失充满动感,符合儿童天真活泼的性格。(2、)“原来月亮已在东天的竹叶中间放出她的清光,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大音阶)变成短音阶(小音阶)了。”
作用:用色彩的暖色和寒色来描写日光和月光给人的感受,用音乐的长音阶和短音阶来比喻由日光到月光的变化。(3)、门口一个黑影出现,好像一只立起的青蛙,向我们跳将过去。
把人影比作青蛙,充满童趣。
2、文中的“爸爸”从孩子的游戏引入艺术的教育,谈谈你对爸爸教育方法的看法。
(1)文中的“爸爸”给孩子们讲了一番中国画的艺术特征,因势利导地给孩子们上了一堂艺术入门课,把孩子带入艺术殿堂。
(2)对孩子来说,他们的游戏中有独特的艺术创造体验和发现,充满童趣。
3、请结合课文谈谈“西洋画像照相,1、中国画像符号。”这句话怎样理解? “照相”
是对事物真实的反应,西洋画则重写实,重形似。“符号”
是抽象地指称事物。中国画重写意,重神似; 中国画—符号
(神似)西洋画—照相
(形似)
2、图片展示
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欣赏之----风景 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欣赏之----人物 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欣赏之----人物
3、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
1、中国画盛用线条,西洋画线条都不显著;
2、中国画不注重透视法,西洋画极注重透视法;
3、中国人物画不讲解剖学,西洋人物画很重解剖学;
4、中国画不重背景,西洋画很重背景;
5、中国画题材已自然为主,西洋画题材以人物为主。
总之,中国画重写意,重神韵,像符号;西洋画重写实,重形似,像照相。
六、总结
竹
影
丰子恺
游
戏
艺
术
童真童趣
美
七、有关竹的诗
细细的叶,疏疏的节; 雪压不倒,风吹不折。
――清.郑板桥《题墨竹图》
咬 定 青 山 不 放 松,立 根 原 在 破 岩 中。
千 磨 万 击 还 坚 劲,任 尔 东 西 南 北 风。
-----------【清】郑 燮 《竹石》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
八、作业:
以自己童年的亲身经历为主题,写一篇你印象深刻的童年趣事。
第二篇:《竹影》教案(七年级必修)
教学目标:
1、体会艺术和美就蕴含在孩子童稚的活动中。
2、理解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艺术。教学时数:‘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同学们提前要预习课文
2、准备相关的课件:丰子凯图片与简介;几幅名家的竹画;几幅中国画和几幅外国画;有关竹的诗句„„ 导入新课:
师:伟大的雕塑家罗丹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同学们,你们有没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呢?我们不妨用我们这一单元所学的两篇文章来检验一下:请同学们用:“我发现了„„的美,因为他(她、它)美在„„”说话。同学a:我发现了平桥村很美,因为它美在有优美的自然风光,美在热情淳朴的民风民情,美在友好好客的村民和小伙伴„„
同学b:我发现了黄土高原上演的腰鼓很美,因为它美在场面的壮阔与豪迈,美在后生们的活跃与强盛,美在舞姿火烈与迅疾,美在声音的沉重与磁撞„„
师:几丛青竹,在皎洁的月光下,投下斑驳的影子,它美不美呢?这节课我们将从《竹影》中找到答案。合作达标:
一、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师:速读课文,请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师指导:写了哪几个人物,他们各做了什么事?
生答:叙述几个少年描竹影的充满童真、童趣的游戏,爸爸给我艺术的启蒙。从中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从中获得了艺术美的发现。
二、品味朗读:体验美,发现美师:再读课文用“我发现了„„美,因为他(她、它)美在„„”说出你的发现。师提示:人物(爸爸、小伙伴);事件:小伙伴们画竹、爸爸评画;事物:小伙伴们画的竹、名人画的竹;中国画、外国画;描写等
师举例:我发现了小伙伴们画的竹很美,因为它美在自然,美在随意,美在小伙伴们的童真童趣。
师引导:童心是天真烂漫的,童趣是发自天性的,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过快乐的童年,也做过许多充满童趣的游戏。这些游戏对你现在的成长有帮助吗?
学生c:我童年时与小朋友玩积木,让我认识了多种图形,现在对我学习几何很有帮助。学生d:我小时候对什么都很好奇,对小闹钟每天叫我起床感到很奇怪,总以为里面肯定有一个人,所以有一天我把它拆开了。虽然被父母骂了,但我认识到了闹钟里根本就没有人,因此就对这些小机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下决心一定找到它工作的原因。学生e:童年的游戏对一个人的成长很重要。
师总结:对,艺术和创造往往就蕴含在孩子们童稚的游戏中。
第三篇:七年级语文上册《竹影》教案鲁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竹影》教案鲁教版
《竹影》教案
教学目标:、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2、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内容;领会课文描写所表现的童趣。
教学难点:体会表现的童真、童趣,领会艺术和美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用儿歌《影子》导入,学生齐读儿歌:“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是个小黑狗,常常跟着我;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个好朋友,常常陪着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影子有关的《竹影》。
二、简介作者:丰子恺(1898~1975),浙江桐乡人。自幼爱好美术,从李叔同学习绘画、音乐,1921年赴日学习音乐和美术。回国后,曾任上海开明书店编辑、上海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美术教授。建国后,曾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等。工绘画、书法,亦擅散文创作及文学翻译。著有《音乐入门》、《缘缘堂随笔》、《丰子恺书法》等。明确丰子恺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艺术大师,他在绘画及散文创作方面成就颇丰。
三、检查预习,整体感知:、检查预习:给下列加点的生字注音。
惬意qiè
水门汀tīng
参
差不齐
cēncī
撇piě
蘸zhàn
口头禅chán
2、整体感知:
(1)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提示:文题是“竹影”,它是写景为主,还是以写人物活动为主?
明确:叙述几个少年描竹影的充满童真、童趣的游戏,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获得了艺术美的发现。
(2)、本文表现了怎样的主旨?
明确:本文表现了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过渡:童心童趣是天真烂漫的,孩子们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在婆娑的竹影中,他们感受了到美。
四、品味朗读,体验童趣:、品味阅读:童心是天真烂漫的,童趣是发自天性的,一次平凡的游戏,却有了艺术美的发现,那么,你觉得文中哪些描写最生动的表现了童趣?找出来,有感情的朗读。
2、体验童趣:同学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现在想起来很有趣味的。跟大家说一说。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体会了这篇课文中表现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这又让我们想起了上学期我们学习过的一篇文言文《童趣》,能不能记住,好我们来齐背第二自然段。
五、深入阅读,感悟体会:、开头交代天气闷热的目的是什么?这让我们想起那篇课文,它的开头也是写闷热的天气,他们的目的是否相同?给你什么启示?
2、文中写道“大家吃了一惊,立起身来,看见爸爸反背着手立在水门汀旁的草地上看我们描竹,他明明来到很久了。”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爸爸是怎样一个人?
3、丰子恺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对他的成长有影响吗?他后来之所以成就卓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六、拓展延伸,比较欣赏:、通过爸爸对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介绍,你认为此二者的区别有哪些?讨论一下,结合自己的认识,归纳一下。(细读5、6自然段。)
(1)中国画不注意“像不像”,不像西洋画那样画得同真物一样。
(2)颜色方面:中国画以墨和朱砂为颜料。
(3)西洋画则以事物的本来颜色为颜色。
2、归纳:中国画重神似、神韵;西洋画重形似、写实。
补充:中西方在画法方面的基点区别:
(1)中国画盛用线条,西洋画线条都不显著;
(2)中国画不注重透视法,西洋画极注重透视法;
(3)中国画人物画不讲解剖学,西洋画人物画很重解剖学。
(4)中国画不注重背景,西洋画很重背景;
(5)中国画题材以自然为主,西洋画题材以人物为主。
3、师小结:
一次童稚的游戏,在一位独具慧心的艺术启蒙人“爸爸”的引领下,“我”和伙伴们从一次无意的游戏,走进了艺术的殿堂,并领略了中国画与西洋画各自的魅力,下面让我们借这次语文课,也来简单欣赏一下东西方文化不同的艺术魅力。
七、总结全文:
艺术并非是高不可攀的东西,它就蕴含在孩子们童稚的游戏中。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拥有一颗童心,你就能拥有阳光般的快乐;只要你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你就会发现平凡的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罗丹也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希望同学们能走进生活这个语文大课堂,用你们的慧眼去发现、去描绘、去赞美生活的美。
八、布置作业:、丰子恺的成功与其父的教育引导有关吗?文中的父亲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给了你怎样的启发?请以“如果我是家长”为题写一篇随笔,畅谈自己的教育构想。
2、细读课文第6自然段,归纳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特点,然后在美术老师的指导下与美术课上完成一幅水彩画或一幅国画。
板书设计:
18、竹影
丰子恺(画家、散文家)
晚饭后,“我”和弟弟到屋后的院子乘凉。
内容
在游戏中爸爸引导我们走进艺术殿堂。
夜深人散,“我”欣赏竹画,心底升起对中国画的由衷爱意。
中心:表现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九、课后反思:
第四篇:下课啦精品教案
下课啦精品教案
小学数学
北师大2011课标版
评论(0)1教学目标
1、在比一比的活动中,能够正确比较两个物体间的高矮、长短。
2、知道在比较高矮或长短时,需要在同一起点上进行,并初步学习寻找参照物进行比较的方法。
3、经历与他人合作和交流比一比的过程,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评论(0)2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的教学主要是比较物体的高矮、长短等,学生对这一方面的知识并不陌生,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比较方法散乱,水平参差不齐,需要教师对知识进行梳理,以及在探究比较方法的过程中进行引导。学生只有亲身经历对实物的比较活动,才能从中可获得直观、具体的数学活动经验,获取比高矮、长短的比较方法。评论(0)3重点难点
重点:经历比较高矮、长短的过程,初步掌握比较的一般方法。难点:比较的相对性。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评论(0)活动1【讲授】下课啦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下课啦,同学们来到操场上:有的跳绳,有的玩游戏,你能找到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在干什么吗?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导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学生熟悉的课间活动为题。这样既引出课题,又给刚入学不久的学生渗透了常规教育。
二、设置情境,探索新知。1.比高矮。
(1)个别比较,得出方法。
师:你们想知道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和笑笑谁高谁矮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师:啊!原来他们一样高啊!为什么那呢? 师:为什么不能垫脚尖呢?
师:那怎么才能公平的比出谁高谁矮呢?
说说你的想法并比一比!
师小结:原来比谁高谁矮时,既要站在同一起点,还要脚放平,身体挺直才行。师:现在我们再来看看淘气和笑笑谁高谁矮吧? 师:笑笑高,淘气矮,我们还可以怎么说?
设计意图: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很喜欢童话人物淘气与笑笑。在这里创设他们比高矮情境,从学生兴趣入手,先猜测,再一步步揭示,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2)同桌比身高。
师:大家都知道了比较高矮的正确方法,你想和你的同桌比一比谁高谁矮吗? 活动要求:
①同桌2人一组,4人一队,同时站起,一组同桌比高矮,另一组同桌观察并说出谁高谁矮,然后互换角色。
②比完后请坐下。
师:哪组同桌想上来比一比谁高谁矮?再找一组同桌比一比。师:为什么原来高的同学变矮了,而原来矮的同学又变高了呢?
师小结:原来比较高矮时不但要注意这些(指比高矮注意事项图)还要看和谁比了。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高与矮是相对的,并且体验比较高矮的方法。
(3)小练习。
题目
1、你能迅速的比较出松树和柳树:谁高?谁矮?还能怎么说? 题目
2、宝塔和亭子,谁高?谁矮?
题目
3、老爷爷和小朋友,谁高?谁矮?我怎么觉得他们看起来好像不在同一起点啊? 师小结:平平路面上的斑马线就是生活中的同一起点。比长短。
师:看到同学们这么棒,有两个同学想请大家帮忙比一比他们的跳绳谁长谁短? 师:要想帮到他们,得找到比较跳绳长短的方法才行。
活动要求:
用红绳子代替红色跳绳;用绿绳子代替绿色跳绳。同桌合作,比一比谁长谁短。
想一想:①你们用什么方法比的? ②比较的结果是什么? 师:谁来分享你们的比较方法。
师:我们用四种方法帮助了刚才的两位小朋友解决了问题,真棒!小练习:
题目1:哪根绳子最长?你是根据第几种方法判断的? 题目2:这几根绳子哪根最长?你是用第几种方法判断的? 师:观察这四种方法,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师小结:在这四种比较长短的方法中,都是有同一起点并拉直后再比较,就连缠绕法也是把绳子拉直后才进行缠绕比圈数的。
3、谁走的路长? 师:生活种不是所有的物品长短都能拉直后再比,比如小明和小亮谁走的路线长? 师:认真观察,你能指出他们走过的路线吗?谁上来指一指。
师:淘气说他们的花坛被分成了大小一样的格子,如果把图案去掉,看起来就更清楚了。既然路不能拉直,该怎么比呢? 活动要求:
①同桌2人为一组,利用图片纸,比比谁走的路线长?
②说一说: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比较的?
反馈: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比较的?
师小结:看来,比较谁走的路长或短,我们还能用数格子和数弯的方法来解决。小练习:
题目1:小汽车能从桥下通过吗?为什么?怎样才能让小汽车通过?
小结:同学们刚才说的这两种方法就是我们生活中用高架桥和限高来解决的交通问题。题目2:小兔子们谁最高?谁最矮呢?
设计意图:教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领悟比较的方法,进行有序有条理的思考。在思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倾听他人的意见。应用知道,开展探索。
1、比一比,填一填。
活动要求:
①4人为一组,利用作业纸,比一比,填一填。
②找一个代表说说你们的结果。
师小结:同学们真棒!用数格子的方法解决了这两道难题。
设计意图:做练习是数学课堂中巩固知识、习得技能的必要环节。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解决难度较大的题目,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的习惯。总结:
师总结:(指板书)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知识《比较》,比高、矮;比长、短。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很多问题。希望同学们能利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五、作业:
1、说一说:和父母说说数学中是怎么比较高矮、长短的?
2、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比较高矮、长短的现象?
六、板书:
下课啦
高 矮 长 短
第五篇:下课啦教案[推荐]
下 课 啦
开化县天地外国语学校
周老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让学生经历比较的过程,体会“高与矮”“长与短”是相对,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初步掌握比较的一般方法。
3、实现合作性互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及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比较高矮、长短的过程,初步掌握比较的一般方法。难点:通过课本第21页第3题“小兔比高矮”,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比较。
教学准备:课件、跳绳、绳子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激趣新知 大家下课的时候都会干什么呀?
看来大家在下课的时候都挺会放松自己的,你们想知道我们的好朋友淘气的班级的同学们都玩些什么?
出示本节课的主题图。
谁知道淘气和笑笑背靠背的在干什么呢?其实他们在比高矮呢!
1、感知比高低要在同一起点 你们猜猜他们谁高? 出示淘气笑笑比高低的图片 先露出上半身,谁高?为什么?
再全部露出整张图片?这个时候谁高吗?为什么? 为什么不能比高低?那要怎么比才行呢?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站在同一起点比高矮的图片。
1、体会高矮是相对的 请一个中等高度的小朋友 问:他是高还是矮? 验证,得出结论
比较是相对的,高矮也是通过比较才能知道,所以高矮也是相对的。
2、大家学会了比高矮,得方法了真棒!我们来看看这边小明和小花在干什么呢?
他们想知道谁的绳子长些?怎么比? 请学生上来演示
你们说说比较长短时要注意什么? 老师小结。
现在就用刚才大家说的方法去比较一下你们手中的绳子的长短吧?
自己动手比较
3、选钉子
大家都玩得很开心,只有这边的涛涛同学站在那里看什么呢? 原来教室里有一张小桌子坏了,涛涛拿来让张叔叔修,桌腿上需要钉个钉子,张叔叔拿来3个钉子,让涛涛思考应该用哪个钉子。大家来帮他分析一下。
学生各抒己见。
小结:应该用最长的那个钉子,因为桌面的厚度和中间的那个钉子的长度相同,要把桌子和桌腿钉在一起,需要用最长的那个。
二、经历比较,形成能力
1、实践操作,合作交流。
教师和一位小朋友合作演示,过程
你们已经学会了比高矮比长短的方法了,接下来的时间,老师让你们自己去学习,同桌合作利用文具或者其他东西,比较高矮、长短,并且要用()比()长,()比()短,()比()高,()比()矮,说出来,会吗?
2、应用:完成课本第21页第1、2题(第2题要演示一条绳子绕在一样粗的圆柱上圈数越多就越长,还要延伸一下,同样一条绳子绕在不一样粗的圆柱上就不是圈数越多就越长)
三、拓展延伸,挖掘潜力
1、出示小兔比身高的图片。
静静思考一下,汇报方法,并并用他们的方法试一试。老师也想到一种办法,小朋友帮老师看看这方法行不行? 讨论,并取名“数格子法”。
2、比一比,填一填 看图说图意。你是怎么想的? 独立完成 小结
四、全课总结,留有悬念
同学们,这节课好玩吗?玩中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下课啦 高
矮 长
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