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竹石》教案
古诗《竹石》 教案设计
古诗《竹石》教案设计
一、教学分析:
(一)性质:诗歌是我国文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这一经典文化,对提高我们学生的素质教育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因而加大诗歌学习的力度是十分必要的。随着教育改革的进展,诗歌教学也在发生着变化。以自学为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查字典、看注释、查找资料,动手尝试学生是完全可以读懂诗句,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朗读是学习诗歌的重要手段。许多诗歌的内容往往是在读中感悟的。因此朗读在古诗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让学生在读中认识,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语文课堂中,情感这条线应该始终贯穿于学与教的始终。通过学习,学生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深入体察中悟情、在展开想象中融情、在参读互训中升情
(二)特点:语文课堂要体现开放襟怀,把课外的学习引进课内,使古诗的教学变得“充实”“厚实”起来。而且诗人的生平与他诗作蕴涵的精神一脉相承,感悟诗中内涵,学习诗人借物喻人、咏物明志的写法,达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三)作用:《竹石》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性。既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风神;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她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丰姿,决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郑燮不但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的话说是“画竹子以慰天下劳人”。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
(四)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对古诗有了一定的积累,已初步掌握理解和朗读古诗的方法,能够较好地运用搜集资料、查阅工具书、合作探究等方式“自读自悟”学习古诗。本课三首古诗的内容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具有启蒙价值,写法同中存异,不同的背景、不同作者的阅历以及不同的写作目的会给学生造成相当的学习障碍,但诗句语言质朴,通俗易懂,诗意极浓,与六年级学生感性化思维方式相契合,易于被他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诗中“咬定、青山、立根、原、破岩、千磨万击、坚劲、任尔”等词。
2、能用自己的话解释《竹石》,体会竹子立场坚定、决不动摇、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
(二)过程与方法
初读诗文,自主感知;读懂古诗,理解诗意;品读赏析,领悟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坚忍不拔、刚毅正直的胸襟。
三、学重难点
重点 :体会竹子立场坚定、决不动摇、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
难点 :体会诗中表露的诗人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坚忍不拔、刚毅正直的胸襟。
四、教学方法:串讲法、诵读法、引导分析法
五、教学时数:1课时
六、教学准备:
(一)课前搜集郑燮的故事,有关竹的诗句
(二)课件
七、教学基本过程
(一)导入: 1 看图:图上有什么? 观察比较竹子的样子和生长环境
你觉得那个地方的竹子生命力最顽强?(学生讨论)
我们古代有一个的大书画家也觉得长在石头上的竹子生命力最顽强。你们想进一步了解他是谁吗?
(板书:竹石郑燮说到诗人,他还有一个比他的名“燮”更有名的号——板桥)你知道郑板桥的故事吗?学生交流,老师适时补充(1)江苏兴化人,扬州八大怪之一„„
(2)写过“难得糊涂”(原意是“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3)早年家贫,中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后因帮助县民诉讼得罪地方豪绅而罢官(辞行前,百姓跪请挽留,板桥当即题诗:“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做鱼竿”说他两袖清风回扬州吟诗作画去了,表现得十分坦荡、洒脱)
(4)故事:一天,郑板桥听说镇江江心有座焦山,风景优美,栽了许多竹子。于是他每天逛竹林,摊开纸作画,画上留下了许许多多竹的形象。那一竿竿墨竹翠茎葱葱,枝叶扶疏,配上一两块清奇古怪的石头,题上几句妙趣横生的诗文,让人耳目一新。郑板桥人称“诗书画三绝”,特别是他画的竹兰、山石,形象逼真,姿态万千。留下了许多名画——竹石图、丛竹图、墨竹图、兰竹芳香图„„课件欣赏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题写在竹石图上的诗。师吟诗,生读读古诗。
(二)学诗 学习古诗,我们不仅要读懂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以便能够学习更多的诗,赏析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学生说说学古诗的有效方法。学生自渎,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弄懂诗意。合作学习、自我体会均可。4 反馈:抓住哪些字眼来理解?你认为哪些字词写得最传神?
(“咬”字极为有力,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
根据学生学情板书:咬定
千磨万击
坚劲
立根
东西南北风 5 分析古诗
(1)“咬定青山不放松”
这个“咬”字让你想到了什么?抓住一个“咬” 字,想象竹根盘根错节的模样,想象竹根牢牢扎根在山石间的情景。你还能想到用其他词来形容吗?(如“抓、攀”等。)
“咬”:像用牙齿咬住一样,极为有力,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 咬定:这里形容竹根牢牢扎根在青山上,如同咬住一般。(2)“立根原在破岩中”
理解“ 立:站立,扎根。立根(把根扎在„„)”。
讨论交流:“破岩”是什么?体会竹子生长环境的艰险、贫瘠。
破岩:山岩的裂缝处。
通过朗读表现竹子生长环境的艰险、贫瘠。把一、二两句诗联系起来读,你又读懂了什么? 欣赏《竹石图》
初步感受竹子坚韧顽强的精神,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在自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读读议议,展开想象,再现竹子牢牢扎根在山石间,不怕艰险、顽强生长的情景,深入体会竹子坚韧顽强的品质。
(体会竹子虽然生活在艰险贫瘠的地方,但依然坚强地生长着,让人佩服。)④用一个词来形容这立根破岩、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竹子。(坚韧不拔。)⑤朗读,读出竹子的坚韧。
⑥读着读着,你对这样的竹子产生了怎样的感情?(肃然起敬。)⑦朗读,读出对竹子的崇敬之情。
这两句诗中用了一个“咬”字,极为有力。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立根原在破岩中”表明了劲竹对生活条件并没有过高的要求,显示出它的生命力极强。⑧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牢牢咬住青山决不放松,竹根扎在破碎的山岩之中。(3)“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请自读诗句给这两句诗找出多音字在书上注音,并理解。
“磨”是读mò
“磨——磨砺、磨难、困难” “还”是 读
hái“还是”
“劲”也是多音字在此处是形容词只有读作“jìng”才符合作者的真实意图。“劲”指竹子“挺拔有力、威武挺立”
“坚”是“坚强不屈、坚韧不拔”的意思,坚劲:坚定强劲。击:打击
任:任凭。
任尔:随你。尔,你。
竹子不屈服于哪些?在交流中理解“千磨万击” “东西南北风” 想象竹子遇到的磨难、打击,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④这两句进一步写出了恶劣环境对劲竹的磨练以及它不屈不挠的精神。“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指的是无数的磨难,恶劣的环境。面临着如此多的磨难,进一步表现出了不屈不挠的精神。
⑤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遭受无数的磨难仍然坚挺,不管你从何方刮来什么风。
(三)体情 合作表演竹与石的对话。诗人喜欢竹子吗?他是怎样表达的?再读古诗,体味诗人写竹,是写什么?
(板书:咏物明志)
借物喻人,表明诗人刚正不阿的品性,不怕打击、不畏风浪的气节。把自己想象成郑燮,说说自己看到竹石的心情、感悟
(作者非常喜欢竹子。作者用质朴的语言,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劲竹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寓意十分深刻。这首诗借物喻人。通过咏诵立根破岩之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决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怀着对劲竹、对诗人的敬佩之情朗读全诗(对读、指名读、齐读)4 你喜欢竹子吗?你认为竹子具有哪些品质?
(如:竹是空心的,很谦虚;竹在生命的旅程中每成长一步会留下印记;竹不开花,朴素,保持本色;竹扎根很深,打好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小学生现在也要像竹子扎根一样把文化知识的基础打牢固,将来长大了才能经得起社会各行业的磨练,才能有顽强的拼搏精神)
(如:竹是空心的,很谦虚;竹在生命的旅程中每成长一步会留下印记;竹不开花,朴素,保持本色;竹扎根很深,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四)拓展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有竹,“岁寒三友——竹松梅”也有竹。有多少人吟诵过这看似普通的竹子!
交流诵读我们课外搜集的竹的典故,竹的诗句。典故:宋代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
诗句: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苏轼《於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李白《慈老竹》“里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郑燮《竹》“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刘禹锡《庭竹》“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五)巩固
在画的空白处题写《竹石》,要求默写。也可以题写你喜欢的写竹的诗句。
竹 石
郑燮
板书设计:
咬定
千磨万击
坚劲
立根
东西南北风
咏物明志
(六)布置作业
1.在采集本上用简笔画画一画你心中的竹子,并在空白处题写《竹石》,要求默写或抄写。也可以题写你喜欢的有关写竹的诗句或像文人墨客们那样爱竹,请你也来赞一赞竹子吧!想好之后写下来。
2.假如郑燮还活着,他现在走到你身边,你会对他说什么?怎样跟他交朋友?写一段话。
3.搜集有关咏竹的诗句。
补充资料,把课外的学习引进课内,使古诗的教学变得“厚实”起来。而且诗人的生平与他诗作蕴涵的精神一脉相承,感悟诗中内涵,学习诗人借物喻人、咏物明志的写法。
(七)课程小结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凝结体。《竹石》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性。既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风神;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她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丰姿,决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郑燮不但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的话说是“画竹子以慰天下劳人”。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
八、教学反思
竹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第二篇:竹石教案
竹石
教学目的:
1、认识“咬、破、研、磨、击、劲”6个生字,掌握“还、磨”的两种读音。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通过诵读古诗,感受竹子坚定顽强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中重点词的释义,翻译句子。
2、领悟这首诗的意义,学习竹子顽强不屈的品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今天上课之前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胸有成竹”这个成语呢?有没有同学知道这个成语的来历呢?
胸有成竹的来历: 北宋画家文同,字与可。他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文同画竹的妙诀在哪里呢? 原来,文同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睛风雨,他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每当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铺纸研墨,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日积月累,竹子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时辰的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只要凝神提笔,在画纸前一站,平日观察到的各种形态的竹子立刻浮现在眼前。所以每次画竹,他都显得非常从容自信,画出的竹子,无不逼真传神。当人们夸奖他的画时,他总是谦虚地说:“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画下来罢了。”有位青年想学画竹,得知晁(cháo)补之对文同的画很有研究,前往求教。晁补之写了一首诗送给他,其中有两句:“与可画竹,胸中有成竹。”
故事出自北宋苏轼《文与可谷偃竹记》。“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同学们听完这个故事,可以发现什么?古代“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有竹,“岁寒三友——竹松梅”也有竹,那么到底竹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呢?
整体感知图画,说说画中的竹子给你的感觉。
那今天老师和大家一块儿来学习这首古诗。
二、作家简介:郑板桥(1693年11月22日-1766年1月22日),汉族,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原名郑燮,“燮”读音ㄒㄧㄝˋ,字克柔,号板桥,也称郑板桥;乾隆时进士,曾任潍县县令。历史上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著有《板桥全集》。
板桥居官十年,洞察了官场的种种黑暗,“立功天地,字养生民”的抱负难以实现,后辞官归田,曾一度卖画度日,生活贫困。
三、初读古诗
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2、自由读诗,自学不认识的字。(教师进行巡视,提醒学生把字音读准)
3、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4、教师检查生字、生词的读音。
咬(yǎo)定 破(pò)岩(yán)千磨(mó)万击(jī)坚劲(jìn)
还huán(还给)hái(还有)
磨mó(磨炼)mò(石墨)
5、小组齐读古诗,读流利(配古琴乐)。
四、读诗悟情
1、理解诗中重点词的释义
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立根:扎根,生根。
原:本来,原本,原来。
破岩:破裂的岩石。
磨:折磨,挫折,磨炼。
击:打击。
坚劲:坚定强劲。
任:任凭。
尔:你。
2、逐句练读。
(1)赏画。竹子长在什么地方?
学生自由读诗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教师描述诗句的意境:竹子紧紧扎根在岩缝中,好像把青山咬住了一样.一点也不放松。
学生自由读前两句诗,指导学生评读。标准:音准、有感情、韵律美。
(2)赏画想象:风吹来了,雨打来了,竹子害怕吗?
学生自由读诗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3)引导学生想象:除了风吹雨打,竹子还会遇到什么折磨?
教师总结:风吹、雨淋、霜冻、雪落,这就是千磨万击!
(4)指名读全诗,学生评读。
(5)经过分析,有人能翻译一下这首诗吗?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千种磨难万种打击仍然坚韧挺拔,无论你刮的是东西南北什么风。
3、再次整体感悟古诗。
引导:你喜欢诗中的竹子吗?为什么? 这首诗表面写竹,其实是写人,诗中的劲竹象征了诗人面对种种艰难困苦,宁折不弯,决不向任何黑暗势力屈服的品格,和不肯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的铮铮傲骨。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次二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作者在赞美竹子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还表达了自己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
4、练习背诵古诗。
学生自由练习背诵,交流好的背诗方法。
四、课后延伸
你们还能找到其它关于竹子的诗句或典故吗? 典故:宋代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
诗句: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苏轼《於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李白《慈老竹》“里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郑燮《竹》“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刘禹锡《庭竹》“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板书设计:
竹石
郑板桥
板书:
咬定
千磨万击
坚劲
立根
东西南北风
咏物明志
第三篇:竹石 教案
《竹石》教案
一、情境导入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在上课之前啊,老师想考考同学们,敢接受我的挑战吗?注意听咯。师:“花中四君子”指的是哪四君子? 师:没错,花中四君子指的是——梅兰竹菊 师:“岁寒三友” 指的是,哪三友? 这么多同学都知道,我们一起说吧。师生齐声:岁寒三友指的是“松竹梅”
哦(感叹!)我们同学的积累可真丰富呀。“四君子”中有“竹”,“岁寒三友”中也有“竹”,可见,竹在我们的中国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今天要学习的这首古诗也和竹有关。古诗的题目是?点击课件(生齐答:竹石,教师板书课题再点击课件。)
二、知诗人,解诗题
(一)知诗人 师:作者是? 生齐答:郑燮!
教师:对,他是清代诗人,郑燮。板书课题,然后(P)师:嗯,不错,看来大家在课前都做了充分的预习,燮字,是个生僻字,很多人都不会念,同学们通过预习都已经掌握了燮字的正确读音!真了不起!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 还有补充的吗?
师:你还了解到了作者的为人。评价:同学们对作者了解得真不少,正如大家所说的,出示课件
教师小结:郑燮 字克柔,号板桥,现在人们常说的郑板桥指的就是作者。他是江苏兴化人。清代书画家,他尤其擅长画竹、画兰。那么,作者的这首诗是怎么写出来的,又是为什么而写呢?下面我请同学带大家了解一下。(P)
(二)解诗题
1、说诗题
师:那么郑燮题写的这首《竹石》,主要是写竹还是写石呢? 生齐答:写竹。(有说写竹,有说写石。)
教师小结:大家通过预习都已经知道了这首诗主要写竹。既然这样,题目《竹石》又该怎么理解呢?谁来说?
教师小结:同意他的看法吗?没错,题目:竹石,指的是竹子从岩石缝中长出来。
2、齐读课题
教师导语:下面让我们一起齐读两遍课题。手势引导到黑板上自己的板书中
三、品诗句,悟诗情
(一)熟读古诗
教师导入语:那这从岩缝中长出来的竹子,他的命运会怎么样呢?让我们走进诗文中去了解吧!
1、初读全诗
教师导入语:请同学们自由放声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争取读出诗的节奏。开始吧!用时:一分钟
2、指名读全诗
教师导入语:现在,谁来读读古诗?(分一般和较好的学生读)生一:
教师评价语:口齿非常清晰。生二:
教师评价语:不错!读得字正腔圆、抑扬顿挫的。
3、齐读全诗
教师导入语:就让我们像这两位同学一样再齐读一遍全诗吧。竹石,读!教师评价语:读得非常准确,也很流利。4节奏读前两句(小老师评价
教师导入语:现在谁可以更有节奏感地读读前面两句诗。出示幻灯片展示前两句
指名读:好,你来!(朗读一般或较好的学生都可以)生一:读前面两句诗
激发评价语: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生:赞或指正不足:
教师评价语:你听得真仔细!激趣读:你也来试试读读这两句诗,好吗? 生二:读前面两句诗
教师评价语:嗯,你朗读古诗的节奏把握得真好!教师导入语;让我们也像这位同学一样,齐读一二句吧。
5、节奏齐读全诗。
教师导入语:读得不错!(回讲台,)让我们把整首诗连起来有节奏地读一遍。出示幻灯片点击展示三、四句诗。也可以看你手中的。竹石,读!教师评价语:同学们读得真是越来越有进步啦。
教师导入语:下面,让我们走进郑燮的竹石画。(鼠标点击顶端才能出示朗读页,)听听古诗朗读。播放课件 朗读
教师评价、导入:读得真有韵味啊。让我们也试着把诗的韵味自由地读出来吧。开始吧!评价语:读得真投入!老师也深深地陶醉在同学们的朗读中了。
6、初悟诗意
教师导入语:我们读古诗不仅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读出韵味。还要读出自己的见解。你不妨也再来读读这首诗,点击幻灯片中的链接返回出示全诗。看看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教师评价语:你知道了,你通过关键词来理解课文; 哦,你是这样来理解的,这个同学很会学习,通过预习就把诗的大概意思了解了。(就学习态度直接简单评价。)
教师小结:同学们读出了,读出了,读出了。你们多会读课文啊,下面就带着你们对古诗的理解再来读读课文吧。学生:自由读诗。用时 分钟
7、品悟诗意(1)、激趣
教师导入语:现在我们深入到诗的字里行间去,去理解诗意。
请同学们结合诗的注解,再联系自己的经验,把这首诗的词语、诗句的意思读明白。
开始吧!中间提示学生,可以拿出笔圈圈划划其中的关键词句。用时 分钟
(2)、学诗意
方式— :指名说诗意
师:同学们学得很认真,现在这首诗的大概意思能读懂吗?谁来说说这首诗的诗意? 生一: 生二:
评价:哦,你是这样理解的;还有同学想说说吗?还有不同的见解吗? 小结:同学们学得真认真,都基本了解了诗意,正如你说的,全诗写了竹子,牢牢咬住青山决不放松,竹根扎在碎裂的山岩之中。遭受无数磨难仍然坚挺,不管你从何方刮来什么风。(3)、激趣读诗
教师导入语:就让我们带着对诗意的理解一起读读这首诗吧。引读:竹 石 读
8、品诗句、悟诗情 品读一、二句(1)指名朗读
教师导语:这次,从大家的朗读中老师听到了只可意会的美。下面我们请一个同学有感情地给大家读读前面的两句诗。出示幻灯片 你来,好吗? 教师评语:谢谢,你读很非常用心。(2)品词
教师导语:这两句诗中的哪些词语引起了你的关注呢?你说,你来 板书咬定、破岩
a、熟读诗句
教师导入语:为什么大家会关注这些词呢?你说!你说!(注意:是这里可能会出现的几种情况)生一:他不容易理解;这些词比较难理解; 师:你发现他们是难理解的词。
生二:读懂了这些词,就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师:你想通过这些词来理解诗意。
教师小结:没错,这些词是我们理解诗意,了解古诗内容的关键词,是诗句的文眼。过度导入:就让我们抓住诗眼把这两句诗读读吧。咬 定 读!导语:大家很会朗读古诗,都注意到了要把诗眼读重音,或者拉长了节奏来读,让老师也来 读读好吗? 师试读
b、解立根、说破岩
师:在这里“立根”指的是——把根扎在„„哪里? 生齐答:破岩中。
师:“破岩”是怎样的岩石呢?你说!生:破碎的岩石。
教师导入语:把根扎在裂开了缝的,断裂的,破碎了的岩石中,该需要多大的勇气才能最终下定决心啊。来,自由读读这句,把竹子的勇气和决心读出来。
生;自由读文。用时一分钟 c、品“咬定”
教师导入:扎根在这样艰险、如此贫瘠的岩石中,光有勇气和决心也未必能成活啊?诗人笔下的竹能在这山石间开枝散叶吗? 生:(齐答)能!
教师:它靠的是什么?你说!生:
教师:对,它靠的是“咬定青山不放松”!怎么咬的? 生:
教师:什么紧紧,牢牢地咬?
生:竹子(教师或者需要提示:把话说完整。)教师:竹子的什么紧紧,牢牢地咬? 生: 教师:咬什么?一起说!生: 教师:竹根牢牢地咬住岩石毫(决)不放松。幻灯出示该句(强调突出“咬”字)在这里“咬”字还可以换成什么字? 生:
教师:你把换了字的句子读一读。还可以换成什么字,你来!生:读换字句
教师:也请你读读换了 字的句子 生:读换字句 d、悟情
教师:是啊!你看,幻灯出示画面,然后出示句子竹的须根深深地扎入断岩裂缝中,点击幻灯出示:
像 紧紧地抓住岩石,像 牢牢地咬定青山,像 紧紧地攀附岩层断面。在这横线上,大家可以填些什么?去想想。你说!生一:
教师:可以!生二:
教师:也行。
教师:直接就学习态度、效果简单评价,忌讳在此解释词,解句、(学生到底会说些什么?)
导入语:来,大家一起读读这段话 点击幻灯出示填横线上的内容 你看,读!
生:齐读
教师: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这立根在破岩中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竹子 生:坚定
生:顽强(相机板书)生:坚忍不拔或坚强不屈
教师导入: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如此坚定,这样顽强,坚忍不拔的竹子吧。起读:你看,(幻灯片当中的这句话)生:齐读该段落
教师导入:读着这样的竹子,你对它产生了怎样的感情?(指名说,你说)生:钦佩(把话说完整)
教师:请你用钦佩的感情来读读这两句诗。幻灯超链接回到诗句 生:读诗句。
教师:指名谈,你对竹产生了怎样的感情!生:肃然起敬。
教师:也请你肃然起敬地读诗。生:读诗句。教师导语:就让我们一起带着对竹的钦佩,对竹的肃然起敬来读读这两句诗吧。
生:齐读诗句。品读三、四句
教师导入语:通过一二句诗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竹子的坚定,竹的顽强、竹的坚忍不拔,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古诗的三四句。幻灯出示诗句(1)读诗
教师导入语:请男同学有感情地齐声读。一起思考:挺立于岩缝中的竹子将会经历怎样的遭遇呢? 男同学准备好了吗?任 尔 读 生:读听诗句思考问题
教师评价导入:男同学读得很认真。(再设计更好的评价语?)(2)感悟“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
教师导入:挺立于岩缝中的竹子将会经历怎样的遭遇呢?(引导是否到位?)
指名回答,相机点评(简洁,到位)引回诗句中。幻灯强调“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
教师导语:就算是长于庭院,溪流边,哪怕是人们供养、受人庇护的竹遭遇了如此劫难必然是劫数难逃了吧?这从岩缝中长出来的竹到底怎么样了呢?(设计更好的导入语)生: 教师导语:你是怎么知道的?生: 教师:请你用诗句来回答好吗?生: 师:对就是,坚劲 板书(4)、小结诗句
A、悟出竹情(或者以勾践卧薪尝胆、乞丐囝仔)
(再发挥)他依然坚强不屈地挺立着。因为他有不屈服的风骨,因为它有坚强不屈的信念。诗句中那个词可以体现他的这种风骨,这种信念。对就是,任尔 板书
B、小结全诗,明写法(托物言志、借物喻人)(1)、试背全诗
教师导入语:让我们怀着对坚韧不拔的竹子的深深敬意来试背这首诗吧。生:自由背? 幻灯链接播放配乐 教师导语:
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子,实际上写人。再完善
四、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郑燮的另一首竹诗:
竹(清.郑燮)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第四篇:《竹石》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竹石》教学设计之一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二小 李 莉
设计理念:语文课堂要体现开放襟怀,把课外的学习引进课内,使古诗的教学变得“充实”“厚实”起来。而且诗人的生平与他诗作蕴涵的精神一脉相承,感悟诗中内涵,学习诗人借物喻人、咏物明志的写法,达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设计特色: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如竹与石的对话、把自己假想成郑燮,用情景的创设来加强对文本的体验。教学过程讲究承接、回环,从入课时赏画到结课时在画上题诗,前后呼应,浑然一体。
教学准备:
1、课前搜集郑燮的故事,有关竹的诗句
2、小黑板或课件
一、导入: 看图:图上有什么?(板书:竹石郑燮说到诗人,他还有一个比他的名“燮”更有名的号——板桥)你知道郑板桥的故事吗?学生交流,老师适时补充
(1)江苏兴化人,扬州八大怪之一„„
(2)写过“难得糊涂”(原意是“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3)早年家贫,中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后因帮助县民诉讼得罪地方豪绅而罢官(辞行前,百姓跪请挽留,板桥当即题诗:“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做鱼竿”说他两袖清风回扬州吟诗作画去了,表现得十分坦荡、洒脱)
(4)故事:一天,郑板桥听说镇江江心有座焦山,风景优美,栽了许多竹子。于是他每天逛竹林,摊开纸作画,画上留下了许许多多竹的形象。那一竿竿墨竹翠茎葱葱,枝叶扶疏,配上一两块清奇古怪的石头,题上几句妙趣横生的诗文,让人耳目一新。
郑板桥人称“诗书画三绝”,特别是他画的竹兰、山石,形象逼真,姿态万千。留下了许多名画——竹石图、丛竹图、墨竹图、兰竹芳香图„„课件欣赏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题写在竹石图上的诗。师吟诗,生读读古诗。
二、学诗 学习古诗,我们不仅要读懂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以便能够学习更多的诗,赏析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学生说说学古诗的有效方法。学生自渎,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弄懂诗意。合作学习、自我体会均可。
反馈:抓住哪些字眼来理解?你认为哪些字词写得最传神?
(“咬”字极为有力,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
根据学生学情板书:咬定
千磨万击
坚劲
立根
东西南北风
三、体情 合作表演竹与石的对话。诗人喜欢竹子吗?他是怎样表达的?再读古诗,体味诗人写竹,是写什么?
(板书:咏物明志)
借物喻人,表明诗人刚正不阿的品性,不怕打击、不畏风浪的气节。
把自己想象成郑燮,说说自己看到竹石的心情、感悟 怀着对劲竹、对诗人的敬佩之情朗读全诗(对读、指名读、齐读)
你喜欢竹子吗?你认为竹子具有哪些品质?
(如:竹是空心的,很谦虚;竹在生命的旅程中每成长一步会留下印记;竹不开花,朴素,保持本色;竹扎根很深,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四、拓展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有竹,“岁寒三友——竹松梅”也有竹。有多少人吟诵过这看似普通的竹子!
交流诵读我们课外搜集的竹的典故,竹的诗句。
典故:宋代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
诗句: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苏轼《於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李白《慈老竹》“里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郑燮《竹》“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刘禹锡《庭竹》“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五、巩固
在画的空白处题写《竹石》,要求默写。也可以题写你喜欢的写竹的诗句。
第五篇:《竹石》教学设计-教学教案_[教案下载]
■教案名称:《竹石》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教案作者:佚名教案来源:不详教案栏目: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竹石》教学设计之一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二小 李 莉
设计理念:语文课堂要体现开放襟怀,把课外的学习引进课内,使古诗的教学变得“充实”“厚实”起来。而且诗人的生平与他诗作蕴涵的精神一脉相承,感悟诗中内涵,学习诗人借物喻人、咏物明志的写法,达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设计特色: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如竹与石的对话、把自己假想成郑燮,用情景的创设来加强对文本的体验。教学过程讲究承接、回环,从入课时赏画到结课时在画上题诗,前后呼应,浑然一体。
教学准备:
1、课前搜集郑燮的故事,有关竹的诗句
2、小黑板或课件
一、导入:看图:图上有什么?(板书:竹石郑燮说到诗人,他还有一个比他的名“燮”更有名的号——板桥)你知道郑板桥的故事吗?学生交流,老师适时补充
(1)江苏兴化人,扬州八大怪之一„„
(2)写过“难得糊涂”(原意是“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3)早年家贫,中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后因帮助县民诉讼得罪地方豪绅而罢官(辞行前,百姓跪请挽留,板桥当即题诗:“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做鱼竿”说他两袖清风回扬州吟诗作画去了,表现得十分坦荡、洒脱)
(4)故事:一天,郑板桥听说镇江江心有座焦山,风景优美,栽了许多竹子。于是他每天逛竹林,摊开纸作画,画上留下了许许多多竹的形象。那一竿竿墨竹翠茎葱葱,枝叶扶疏,配上一两块清奇古怪的石头,题上几句妙趣横生的诗文,让人耳目一新。郑板桥人称“诗书画三绝”,特别是他画的竹兰、山石,形象逼真,姿态万千。留下了许多名画——竹石图、丛竹图、墨竹图、兰竹芳香图„„课件欣赏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题写在竹石图上的诗。师吟诗,生读读古诗。
二、学诗学习古诗,我们不仅要读懂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以便能够学习更多的诗,赏析祖国语言文字之美学生说说学古诗的有效方法。学生自渎,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弄懂诗意。合作学习、自我体会均可。4 反馈:抓住哪些字眼来理解?你认为哪些字词写得最传神?
(“咬”字极为有力,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
根据学生学情板书:咬定千磨万击
坚劲
立根东西南北风
三、体情合作表演竹与石的对话。诗人喜欢竹子吗?他是怎样表达的?再读古诗,体味诗人写竹,是写什么?(板书:咏物明志)
借物喻人,表明诗人刚正不阿的品性,不怕打击、不畏风浪的气节。
把自己想像成郑燮,说说自己看到竹石的心情、感悟怀着对劲竹、对诗人的敬佩之情朗读全诗(对读、指名读、齐读)你喜欢竹子吗?你认为竹子具有哪些品质?
(如:竹是空心的,很谦虚;竹在生命的旅程中每成长一步会留下印记;竹不开花,朴素,保持本色;竹扎根很深,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四、拓展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有竹,“岁寒三友——竹松梅”也有竹。有多少人吟诵过这看似普通的竹子!
交流诵读我们课外搜集的竹的典故,竹的诗句。
典故:宋代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
诗句: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苏轼《于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李白《慈老竹》“里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郑燮《竹》“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刘禹锡《庭竹》“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五、巩固
在画的空白处题写《竹石》,要求默写。也可以题写你喜欢的写竹的诗句。
竹 石
郑燮
板书:
咬定千磨万击
坚劲
立根东西南北风
咏物明志
《竹石》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