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贾平凹小说《浮躁》谚语的运用研究修改

时间:2019-05-13 05:50: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贾平凹小说《浮躁》谚语的运用研究修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贾平凹小说《浮躁》谚语的运用研究修改》。

第一篇:浅谈贾平凹小说《浮躁》谚语的运用研究修改

浅谈贾平凹小说《浮躁》谚语的运用研究

杨再胜

摘要:

本文通过对贾凹平的介绍以及对《浮躁》小说的分析、以及对家凹平运用谚语的恰如其分来分析贾凹平小说。对小说《浮躁》中的谚语仔细分析讨论,来感受谚语对于小说人物刻画的重要作用,以及其鲜明的表现力和生活艺术的感染力。

关键词:

贾平凹 《浮躁》 谚语 文学语言 表现力

绪言:贾平凹的《浮躁》,这是一片时代性的长篇小说,以商周的文学语言为主要基调,运用谚语来深入的描写人物的特征这是《浮躁》语言方面运用的特点。文中有很多不能登大雅之堂的生活谚语在贾平凹灵活的、有效的、恰当的运用最后变成精彩的文学语言,和小说中的人物特点结合的恰如其分,形成整体的鲜明的语言风格。

一、作者简介及小说《浮躁》主题分析

贾平凹出生于1952年,陕西人,毕业于西北大学的中文系专业,在大学毕业后顺利地进入到陕西省出版社担任刊物《长安》的主编。现在是《美文》期刊杂志的主要编辑,是陕西作家协会的主席、是西安的建筑科技人文院的院长。

贾平凹的作品都属于原生态的叙事方式,利用文字和语言的魅力让其作品深入中国人灵魂世界。他主要是用质朴的方言特色和叙事语言来还原和呈现当代中国人的情感特点和生活态度。小说《浮躁》这一篇长篇叙事小说是“商周系列”的第一部,小说将上世纪社会现状借助叙事的结构将其展现出来,将社会改革作为故事主线,穿插着在主人公跌宕起伏的悲惨命运,进而侧面揭示了社会的黑暗现状。通过当时社会改革的状态,我们可以说这属于探索时期人们迎接着各种新的挑战。小说中对主角金狗经历进行展开金狗经历在家务农,去参加军队,复员回到乡里,到州报记者等这几次人生中的起落组成小说情节的展开。在电视采访中贾平凹曾经对媒体说过:“小说《浮躁》是我从事文学创作以来较为喜欢的一部描写商州社会的现实作品,我想要极大力度地展现中国现代社会的时代景象,描绘出当时散发出的历史疼痛与理想信念。在作品中有许多我在其他作品中描写过的地方,我想让社会群众们深切认识到那片土地对我们的重要意义,并且想要将这种内涵融入到现实民族生活中来,对于整个人生的方式及群众中人性深刻内容展现与理解出来。” 在小说中描绘的是当时改革中的中国,是社会体制过度的阶段,也是人们意识的过渡阶段,呈现了一种特定时期浮躁的社会氛围。通过对金狗主人公人物形象刻画,从而来揭示当时人民浮躁的情绪,侧面表现当时中国人们的心态特点和文化制度的变化轨迹。

二、小说《浮躁》谚语的具体运用

1、使用俗语谚语能够刻画人物形象 谚语作为一种相对口语化的艺术语言,让读者阅读完之后感受到作品会更加贴近生活,并且有利于塑造生动形象的人物性格,例如在小说中田家人们在旁边大声问道,金狗,你知道‘四脏’吗?”而金狗默默地回答道,“你要说的是四欢我知道:‘风中旗,浪里鱼,十八岁的女子叫槽驴!’但是四脏我不晓得。”站在一旁的田家人大声说道,“我告诉你:‘秃子头,连疮腿,婆娘×,画匠嘴!’”。金狗对这些谚语的使用,可以鲜明的刻画金狗当时的金狗的生活态度,和金狗不拘小节的个性特点。贾凹平认为写小说平平常常就是真,平日里的生活平凡事,是不需要华丽的技巧的,生活本来就是最真的故事。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有人想创新,想打破小说的写法追求形式的新颖,却越显得适得其反。因此,小说的成功不取决于其自身的写法也不是其结构的新颖。谚语作为人们在生活中普遍应用和总结的语言形式具有其简洁易懂的特征,是小说中人物形象刻画的有力武器。

2、使用俗语谚语能够刻画人物性格心理

谚语能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可以有力的反应人物心理的变化,能表现的更加质朴自然。《浮躁》中人物性格的刻画是高超的,这是贾平凹用谚语熟练恰当的结晶。主人公金狗是生活中有自己信念的一个人,在人生、事业、爱情,金狗都是按自身的信念一直坚持着走着,小说并没有将他塑造成英雄,但是他的种种行为让人们很是敬佩。例如借助韩文举的语言,“世界上还是好人多啊!不过话说回来,到底是熟人好办事。这不人们经常说:一个烂套子都能塞一个墙窟窿的。唉,你看金狗年轻,经历的事情少啊!在他当记者的时候把事情看得太过认真了,那这次吃亏还不都是栽在了太认真上面!”韩文举觉得自己不如金狗,于是就大喊金狗,“金狗,你们这可是秀才遇到秀才,真是说不完的话啊!”可以说这是对金狗现实生活中展现的品质的话语肯定,而通过这些生动形象的地方艳遇,能够简练直白地展现出角色人物的性格特征。

3、使用俗语谚语能够增加小说内容的情趣

大量的谚语使用有助于增强语言的生活化气息,进而增添小说的情趣。众所周知,地方谚语自身就具有俏皮诙谐的特征,在小说中运用谚语能够有助于增强语言内容的新鲜感,具有生活的艺术情趣,不像普通小说会那么枯燥直白。例如主人公金狗让一个小和尚算自己未来命运与小水情感的时候,金狗十分兴奋地看着和尚。和尚问小水,“你的属相和生辰八字告诉我”,小水回答道,“俺是属羊的,在九月初十半夜里生的”。听到这话,和尚努力琢磨了半天,说道,“女属羊,命不强,九月羊,草叶黄„„”因此福运生气地喊道,“你怎么说这没劲的话!”而这些简单的谚语,为小水后来的命运埋下伏笔,也侧面展现出金狗日后的悲惨生活经历。

4、使用俗语谚语能够揭示小说主题

谚语就是一种生活语言,它本身就具有生活化。《浮躁》是表现当时人们浮躁生活的小说,巧妙地运用谚语,能够侧面展现出人们当时的生活情绪,进而点明小说内涵主题。例如福运在倒下之后说,“你小子真他妈的没种,你不知道田中正外面有多少的相好的么?那女的四十出头,正是发狂的时候,三十如狼,四十如虎,你小子五大三粗的,却不会收拾女人!”他吼叫出来的“三十如狼,四十如虎”一方面展现出农村人的粗俗,另一方面也展现出当时社会群众的浮躁情绪,不安压抑的欲望时刻会迸发出来。

结语

通过深入剖析小说《浮躁》中大量使用谚语俗语对角色的细致刻画,我们发现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更加贴切生活更加生动。使小说语言更加简洁、活泼、幽默。从而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贾平凹用这些独特的地方的语言特色来表现自身的小说作品,深受人们欢迎。

参考文献

[1]吕艳辉;基于语料库的现代汉语手部动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2]贾平凹:走走:《贾平凹谈人生》;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3]孙见喜:《文化批判的深层意味—<高老庄)编辑手记》[M];《小说评论》1998年第6期;

注:本文发表在《现代阅读》2013-08期

第二篇:贾平凹《浮躁》论文

论《浮躁》主人公——金狗的形象特征

摘要:《浮躁》是贾平凹的第一本长篇小说,反映自改革开放以后,传统文化与现在文明的冲突,而这一冲突在金狗的成长历程中体现出来。因此我们通过对金狗形象特征的分析,可以了解到社会的变迁对人思想观念的影响。从在州县上当记者到最终返回家乡,可以看出金狗思想观念的蜕变和自我的救赎。金狗的浮躁亦是作者的浮躁,更是一个民族在现代化进程中所遭遇的困惑和迷茫。

关键词:金狗

三个女人

反面角色

返乡

反思

一:出生的传奇性,与水结缘

《浮躁》的主人公金狗,其出生具有传奇色彩,尚有身孕的母亲在桥边淘米时被水鬼拉入水中,不见踪影,而婴儿金狗被留在了米筛之中,且前胸如看山狗形状的青痣更为其出生增添一份神秘色彩。金狗于水中出生,自然与水结缘,水性好,爱冒险,与摆渡的韩文举亲近以及后来带领同村人干起撑船这一行当等等都表明金狗与水有缘,而由撑船引发之后的种种事件,矛盾和冲突也由此展开,可见作者写作的逻辑性条理性。而在故事快要结束时,我们知道金狗又重操旧业,由水开始,也由水结束,金狗与这条“全中国最浮躁不安的河”结下了不解的缘分,注定着金狗不平庸的一生。

二:与田家的斗志斗勇,对官场腐败的揭露

既然说到金狗传奇性的出生预示着不平凡的一生,那其体现之一就在他与田家的斗志斗勇,最终沉重打击了以田有善为首的腐朽势力之中。贾平凹采用善恶的对立这一传统模式,在金狗与田中正等人的对立中揭露了人性的丑恶现象。在论文《主体立场:现代理性与传统伦理的纠结——贾平凹‘浮躁’新论》中写到,“《浮躁》的作者显示了他的启蒙主义的立场。启蒙主义的思维特点首先是怀疑主义的质询,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符合启蒙主义价值观的批判。小说中大量的对于既有的带有家族色彩的政治文化现象进行了描写和揭露,并借助金狗的眼光,对这些丑恶现象进行了嘲笑和漫画式的书写,鲜明地体现了作家对于鲜亮釉彩下的政治口号和文化现象的怀疑、反思和批判。”1可以说作者写杂性家族与田家这样的大家族的斗争所体现的不仅仅是金狗作为新时期的青年敢于反抗强大势力,更在展现出于新时期改革下所滋生的贪污腐败的反思。

田中正好色,与弟媳有苟且且又与翠翠等女子有性关系,纵容下属为非作歹,私占国家土地,非法贩卖树木。而伪善人田有善更是他们的幕后退守,包庇田中正作恶,甚至小水的丈夫福运也是因他们而死,穷苦人民的胆小怕事、步步退让更助长了他们嚣张的火焰。如金狗的父亲画匠矮子就反复叮嘱金狗说,“世道乱了,咱不能惹外人,也别让外人惹了咱。人家这个观点,那个观点,咱什么观点也不是。”这话显然是不起作用的,从后来金狗挑起英英妈与田中正的情人翠翠的矛盾来造成舆论,给田中正施压和后来利用田、巩两大家的矛盾,达到狗咬狗的效果,再到金狗写文章揭露田家人丑恶的嘴脸来看,金狗显然是正义的化身,虽然他有时采取的方法并不正当,让自己觉得 1 刘一秀、孟繁华,《主体立场:现代理性与传统伦理的纠结——贾平凹‘浮躁’新论》,安徽大学学报 矛盾和痛苦。如他在成功营救雷大空后的所想的,“他制止田有善准备召开河运队现场会,他营救雷大空,在这两件事上,他金狗事成功了,但对于这种成功„„却总觉得这其中包含着巨大的“耻辱”。„„这种机智的周旋,他忍受不了!,他希望悲悲壮壮地大干一番,而他却不得不忍受自己的油滑,油滑又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一个正派人所不能干的啊!”这段话就体现了金狗的矛盾性,那些看似不正当的手段让金狗痛苦,可是必须得这样做,金狗在书中不只一次提到自己是农民的儿子,有这农民的真挚朴实,金狗有着自己的骄傲和“建立在自卑之上的自尊”然而世道的不同左右着金狗的想法,这是浮躁的表现之一:向现实不情愿的妥协。

三:雷大空的衬托,浮躁下自我反省

文中雷大空是金狗的好兄弟甚至是亲人,他们都是成长在新时期的青年,都有抱负,渴望财富与成功,但后来两人的命运截然不同,金狗有了老婆、孩子、事业,而大空却入狱自杀而死,不曾留下后人,归根结底是他们文化上的差异。金狗有文化,当过记者,写过文章,有一定的文化素养,看待问题更加理智,而大空走南闯北,卖过假老鼠药,和福运合作干过船运,最后开办违法的买空卖空的“州深有限公司”一步步走向毁灭的道路。雷大空代表着这样的一类人,现代文明的发展对传统观念产生冲击,造成年轻人思想上的困惑,于物欲横流的年代里自我迷失,尤其是对于文盲的年轻人来说,缺乏正确的判断力,大城市繁华的诱惑容易将他们引向歧路。雷大空就是其鲜明的例子。父母早丧,窘迫贫困的家境迫使雷大空很早便在大城市里闯荡。虽然他和金狗一样也是农民的儿子,但在外面游荡生活多年,农民身上的朴实正直早已消磨的差不多,更多的是狡诈圆滑,投机取巧。他不像金狗那样在走出乡村之后,面对种种诱惑,时常自我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违背了农民的品性,常常在做错事之后自我批评谴责,并及时醒悟悔改。而雷大空在经历种种心酸、失败后,那种浮躁转变成良知的泯灭,也许他也曾意识到自我的迷失,也曾为自己的卑鄙而痛苦,可奢侈生活的诱惑让雷大空无法回头,甚至走向堕落,如书中描写雷大空醉酒后的模样,“大空笑着笑着就又哭起来,痛骂自己是人是鬼是半人半鬼,让他们不要恨他,他既然到了着一步,他就要一头往南墙上撞,把南墙撞到!”可见雷大空那种绝望地一头走到黑的心理。他的偏执、狂热造成了人生悲剧,是文明冲击下所带给年轻人的浮躁以致价值观、人生观的扭曲。正如有评论家说:“他们作为开始觉醒的人,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而奋起抗争,则是不可争议的。问题出在高文化素质要求与他们实际的低素质的文化心理结构、高扬的主体精神与强大而顽固的历史文化与现实生存环境之间的严重矛盾冲突,最终导致了他们不可避免的悲剧。”2

也正是在同样浮躁的雷大空的衬托下,金狗更理智的一面显露出来,无论是在当记者期间的不断自我反思还是感情上的迷失,他都能及时醒悟,提醒自己是农民的儿子,于浮躁之后,经历一系列事情,让金狗更加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而不是像大空一般绝望、堕落,如文中写到,“金狗将大空往床上抱的时候,大空的口袋里掉下五个装 2 韩鲁华著。精神的映象贾平凹文学创作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337 在小纸袋里的避孕套。金狗也就明白大空已经在干着那些事了!”金狗虽然也有过情感的放纵,但并未像雷大空一般沉溺于欲望之中。也许金狗有时采取的策略并不高明,甚至有点卑鄙,但正如《浮躁》的点评本所说,“金狗为目的而认真选择手段,大空为目的而不择手段。”3从金狗于蔡大安和田一申之间左右逢源到利用田、巩两家的矛盾为福运报仇到再到拿着雷大空的账本状告田、巩两家,成为两家口中的“活鬼”、“恶魔”、“乱世奸雄”来看,金狗是在不断进步中,于教训中吸取经验,采取的手段更明智。正像贾平凹说:“浮躁虽不是成熟的表现,但浮躁是萌动,是成长,是生命的力量。”4金狗就是在浮躁中成长成熟。当然,我们也可以将金狗的成长历程看做是民族在现代化进程中所遭遇的浮躁,于一次次困惑、跌跌撞撞中发展,如有一篇所写的,“是历史前进过程中心灵的升华,是时代浮躁情绪由生发到逐渐平息而稳健突进的过程。很清楚,金狗这一系列的浮躁情绪并非他一人独有,而是改革初期民族心理的普遍状态。”

四:由浮躁走向现实,灵魂的蜕变

我们说金狗的成长是有一定的阶段性,而让金狗在思想观念上发生重大变化的则是他去当记者这件事。金狗作为有志青年,有理想,有抱负,他有英雄情节,如当初他参军,就盼望有仗可打,“他不怕死,可以当英雄。”所以当金狗当记者时,就想为老百姓做点实事,如点评本说到,“金狗深感到一个记者,一个从州河上来的年轻人的责任;麻子铁匠和小水为什么如此结局,他们都是为了他,为了他成为一 34 野莽主编。浮躁(评点本)[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99 金平· 由 “ 浮 躁 ” 延 展 的 话 题 [J]当 代 文 坛,1987 个有权有势的而为百姓说话的人。”可以说金狗一开始是雄心勃勃的,然而当金狗在据实报道而文章不被报社所发表时,当金狗一怒之下发给《人民日报》获得他人的褒扬和讽刺时,当金狗深陷与石华纠缠的罪恶之中时,“金狗沉思了,糊涂了,迷惑了,变得心浮气躁„„”金狗反思自己是否丢掉了山民可贵的质朴,而最后金狗作出了到白石寨记者站工作的选择。从进城的迷茫、痛苦、挣扎到毅然决然的返乡工作,可以看出金狗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他清醒的认识到当前政治的现状不是靠写几篇文章就能改变的,他的离开,不是逃避,而是不让这股浊流将自己玷污,不要再让浮华的生活腐蚀自己的肉体和灵魂,不让城市的喧嚣消磨自己可贵的山民本质,可以说这次进城让金狗看清了事实,认识到自己能力的有限,于腐烂丑恶的现实中更加清醒,如他自己所说,“他是一个乡里画匠的儿子„„他到州城又是来干什么的„„他有自己的事业要干。”而返乡则是他对故土的眷念。金狗在这一时期,体会到城乡的差距,包括他所感受到的文化之间的冲突,由浮躁走向现实,无论是精神还是灵魂都有了升华,不仅维护了作为农民的尊严,而且意识的自己需要改造,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人的改革”金狗重新回到州河上,并不意味着自我的放弃,而是进入一个新的追求阶段,那种作为年轻人的狂热、自以为是转换成冷静看待问题,如一篇论文中提到,“《浮躁》对金狗的心态变化和蜕变的描写,表现了改革过程中普通人所必然经历的由心灵失重到自我裂变的过程,揭示了改革并只不是完善我们的事业,更是为了完善、提高人自身这一深刻的道理,也提出了‘人的改革’这一深远命题。” 值得注意的是金狗在返乡后,于渡船中遇到一名考察人,作者借考察人与金狗的对话,揭露中国社会当前的现状,金狗的反思与领悟亦是作者的反思于领悟,考察人分析当代人浮躁的缘由,“一场大的**之后,社会心理容易产生变态情绪,狂躁不安,丧失公德,不要法纪„„”处于改革开放的大潮中,问题的暴露引起一代人疑惑,而考察人的解答显示出作者客观看待问题,对当前问题的分析让金狗受到震撼,这也是一次思想上的洗礼,“金狗一直没有插话,使他吃惊的是,这位考察人说的一席话竟似乎全是对着他来说的,是对着这个仙游川的人来说的!”虽然考察人只是在文章中出现了一小会儿,可让金狗意识到“人的改革”,金狗的思想又产生了一次飞跃,可见,人的成长就是在这浮躁中循序渐进的。

五:与三个女人的纠缠,更显人性的躁动

在贾平凹的作品中,女性的角色是不能被忽视的,可以说她们在推动情节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于《浮躁》这本书也是如此。小水、英英、石华是金狗一生中所历劫的三个女人,小水与金狗之间是最纯真的爱恋,不参杂质,小水是他心目中干净的神,无论他走到哪,小水的形象都如影子般跟随着他。英英与金狗之间是互相利用的关系,英英“土不如小水,洋不如石华,不伦不类。”而石华是金狗自我迷失的罪恶,欲望的放纵。通过这三个女人,展现了金狗性格矛盾的一面,小水是金狗的真爱,而金狗为了金狗这个记者名额与田中正的侄女英英发生关系,违心订了婚,倒有点像裙带关系,这也是为金狗所憎恶的,英英的存在让金狗看到自己有多丑恶,多卑鄙,所以英英的每次来信纠缠都让他感到窒、痛苦,而与石华的性关系更让金狗如坠罪恶之渊,他为自己违背本性而痛苦,那种良知上的折磨让金狗意识到自己不能一错再错,所以他最后的不告而别,与小水终成眷属都在说明金狗人性的回归,于躁动不安中反省自我、谴责自我,情爱满足和伦理道德的冲突在金狗身上体现出来,“金狗与这三个女

5性的分分合合,都呈示出一种过程性的浮躁倾向。”金狗与三个女人的纠葛揭示了一个主题,爱情、权利、欲望的抉择对人性的考验。

六:总结

贾平凹曾在这本书的序言中写到,“写‘浮躁’作者亦浮躁呀!”“这将是我三十四岁之前的最大一部也是最后一部作品了。”金狗的浮躁、反思也是作者对社会的思考,金狗的思想观念的转变亦是作者所有的困惑,读《浮躁》,你可以明显感受到这不同于他之前的作品,如《商州》系列、《鸡窝洼里的人家》等表达新时期农村改革的喜悦,也不同于他之后的作品,如《废都》、《白夜》、《上门》、《高老庄》那种对城市的病态文明的揭示,包括城市文化对乡村文明的侵袭和传统文化的失落,由《浮躁》这本书我们能看到改革中问题的出现不再让贾平凹一味的欣喜,金狗所面对的现象未尝不是社会真实的写照,金狗的浮躁是多方面的,既有名利场上的得失,也有爱情欲望的迷失。有人将《浮躁》与路遥的《人生》对比,将金狗和高加林放在一起比较,他们同样是从农村来到城市,同样受城市女人的诱惑,同样为名利背叛了爱情,同样享受过胜利的喜悦,最终又同样回到了农村,不 5 魏玮,金狗的浮躁——论贾平凹小说“浮躁”的时代情绪,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 同的是金狗是在意识到错误后自愿回去,而高加林是不得不回去,他们都曾迷失过,但不同于高加林的执迷不悟,金狗的思想境界也更高,也隐含着作者对改革的信心与希望。

第三篇:贾平凹浮躁论文

浅析贾平凹《浮躁》中的女性形象

摘 要:本文就贾平凹小说《浮躁》中的女性形象的描写展开论述,试图通过探究贾平凹作品《浮躁》中具有传统意蕴和现代气息的两类女性形象塑造的特点和变化,来分析他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女性形象 女性美 传统文化 现代文明 觉醒意识

众所周知,贾平凹善于写女性,尤其写善良的女性,甚至被称为男作家中最会写女性,最具有怜香惜玉之心的作家。在《浮躁》中,作家着重塑造了传统女性小水和现代女性英英和石华等三个各具特色的女性形象。本文就贾平凹在小说《浮躁》中对这些女性形象的描写展开论述,探究具有传统意蕴与现代气息的两类女性形象塑造的特点及变化,以及在两种不同文明影响下所产生的不同程度的女性觉醒意识。

一、对女性美的塑造与追求

贾平凹尽全力去抒写女子,她们灿然俏立,“或美在诗意,或美在良善,或美在妖娆,或美在不可言传”(穆涛语)。正如穆涛所说,贾平凹最热衷也最擅长于描绘多种多样的女性形象,特别是早期作品商州系列小说中,作家按照自己的审美理想和以抒情趣去塑造了众多的柔情似水、钟灵毓秀的少女和少妇形象,并把她们视为中国传统美德的精灵的化身。在小说创作中,使她们焕发出耀眼的光芒,成为承载作家自身对女性审美理想的载体,赋予其言行与心理,形象与气质,灵魂与精神和谐共构的美,体现作家对女性,尤其传统理想的独特审美情趣,这一类传统女性的典型代表就是《浮躁》①中的小水。

(一)、美与善的和谐共构——塑造小水传统女性的内在美

“具体到贾平凹的作品,女性尤其温柔的天性、细腻的情感、浪漫的气息等特征可以给予男性以更多的心灵抚慰,帮助男性战胜脆弱,获取精神的力量,激发群众生命的热情和创造的欲望。所以,女性尤其是被神话的女性往往是美的象征。”②《浮躁》生动而形象地塑造了一个集人世间美与善一身的女性形象小水——既温柔如水又美丽端庄。在她的身上,有着传统女性所具有的一切沉静、稳重与从容、善良的美德。

人物的性格特征是在情节发展中进行的。金狗与小水之间的感情是一直困扰着小水生活、情绪喜怒哀乐的一个主要因素。其变化与发展也是最能凸显小水美与善特征的部分。这正如贾平凹在《浮躁序言之二》中谈到:“爱情故事里,写男人的自卑,女人的神驭,乃至感应世界繁杂的意象,这适合我的心境。”③他逐渐将对乡土文化的诗化之美和人性美的意识的省悟,以及对传统审美意蕴的赏玩和内在心里情感的倾泻,融合到了女性形象的塑造之中,如外貌的美化,性格的良善,情感的细腻,心里的波动。特别是作家内心喜爱的传统女性形象,从而实现了对女性形象塑造由外向里的侧重与深化。在小说《浮躁》之中,小水便是以一种纯洁净美的外表“美”而呈现在金狗和相关亲友的眼前,并且在这美丽的外表里面,更是蕴涵着高尚、母性、包容的内在美。例如:小说中开始一段描写小水“美”的言辞:“小水在寂寞里悄悄地发育,滚圆了肩膀,白皙了脖颈,胸部臀部显出曲线,人材十分地排场”(P22)“熟得像一颗软了的火晶蛋柿”(P24)。

这种“如花似玉”“钟灵毓秀”的外表美在小水身上呈现出的是一种女性特有的沉静而温婉、贤淑而贞洁的处世态度与善良的品质。在与金狗相恋的过程当中,小水并没有被爱情的火焰完全征服,而是存有少女应有的羞涩和贞洁,坚守美好爱情的最后一个关口。有人说,她这是传统封建思想太浓厚、太保守,是男权社会之下,女性依附心里的显现。诚然,但是从作家的创作意图及小说整体意蕴上的倾向,不难看出他对小水的喜爱、赞誉、同情之情。我认为,作为深受中国传统文化与儒家思想影响之下的文人之一的贾平凹,尤其衷爱小水这一典型的传统理想女性。小水那质朴的思想,对金狗单纯无私的爱,才是作家所要突出的部分,而不是以之贬斥小水的落后、保守。所以,小水守“处女宝”并没有错,更不应该得到指责。在当时那个时代的农村,小水反而理应得到所有人的肯定和赞美。小说中,金狗也是把小水放在内心深处当做“菩萨”一样地供奉着的,两人虽有多次身体接触,而每一次都由于小水的一再婉言推辞,才平息了心浮气躁的金狗的欲望与鲁莽。读者读到这里大多数人都会为之感动,发自内心地支持她,赞美她。因为她太纯洁,太善美了,就像一尊慈眉善目的菩萨,怎会有人忍心伤害她一丝一毫?

作家在小说中极力地想把小水塑造成一个理想的美人,具有非凡的美貌与良善。当然,这样一位如菩萨如圣母般纯洁的女性也占据了作家大量的赞赏之辞,并给予相应的解释:“小水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让他那个,小水不是怕羞,小水懂得规矩,一个做女儿的纵然可以跨越千条防线,万条防线,但最后一道防线就是处女宝,那是一定要守的牢的„„且有隆重的仪式之后方能赠与某一个男人的”(P83)我们从作家对小水的心里剖白可以探触到她的内心,她并非怕羞,如若不是一个心地善良、贤淑女性,她又怎么会如此地坚贞地守护着那份至高无上而纯洁的爱情呢?小水单纯的如透明的镜子一般,她不会为了得到金狗的爱情与婚姻而去强求自己存有任何心机,她态度诚恳地处处为他人的安危、利害而着想,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切身利益而做出最后的让步来成全心爱的人。不要说在当今这个社会,就是小说中描写的当时社会,小水也是做了许多女性不会做出的事。相比英英的媚态,小水具有极大的善良与美丽,是那样的质朴、清新、自然,而又令人眷恋。所以,后来金狗一直悔恨自己的一时的过失,一直深爱着小水。小水纯美的爱情观念与其美丽温婉的外表刚好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共同建构贾平凹对传统理想女性的审美情趣。

如小说中,当金狗复员回来,胸怀大志,领头准备在州河上大干一番。作为金狗的心上人,小水一直在他的身后默默地为之付出。这个美丽而又内心柔弱的女孩子,当她听说英英为了抓住金狗而“送身上门”,金狗有机会去州城当记者,而又是英英的当官的叔叔介绍的。为了金狗的前程,她以极大的勇气和极度的坚韧殉葬式地选择了自己的婚姻——与一个又丑又憨的乡村男子福运结婚。她这是要了断金狗与自己的后路啊!只有这样,才会在更大程度是减轻金狗心理上的负罪感与愧疚,好让他能够一心一意地去州城,开辟自己更宽更好的前程。小说中着力描述了二人离别前一晚在州河上令人动容的一幕(P123):

“金狗站起来,站起来却呆住了。又慢慢地坐下来,双手插在沙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见小水还在痛哭,他死死抓住她那发凉的手,哭说道:‘小水,你原谅我,你饶了我,我不去报社了,我不去报社了她英英就不会缠我订婚的,你让我和你结婚吧,小水!’ “小水渐渐息了哭声,静静地别金狗抓住手,慢慢地又蹭开了他,说:‘金狗叔,这不可能!为了去报社,你在争取着,我也为你争取,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你还是从大处着想。什么也不怪,只怨我的命苦啊!放到一般女子,是不会再来看你的,也不会在你面前哭哭啼啼,我这样,我是知道你心里有我,可我来看你,就是让你断了我这条线,心安理得地去报社„„

“小水劝慰着金狗道:‘既有今日,我也不悔当初,你如果还爱着我,你就去好好工作,也为我们这一辈子人争争光„„’”

作家让小水以这种甘愿委屈自己也要成全所爱的人的方式,来诠释自己对一个柔弱而又善良美丽的传统女性对美好爱情大善大爱的追求与向往。这样的女性在爱情上不断自主重建,以自己的肉体和灵魂承担了一切重担与苦难。她有“美丽而博大,神圣而苦难,非凡而难以企及的特征,是男主人公生命为之奋斗的动力和苦难的避风港。”④在贾平凹小说创作中,小水这种具有高尚、母性、包容的内在美的女性,是贾平凹心目中最为理想的妻性类型。她这种容貌美丽、心地善良、温柔贤淑、善解人意、对男性关怀备至的女性,具备传统思想统治之下所规定的女性应具备的全部美德,是具有母性情怀的女子类型,也是中国传统文学传统中一再推崇的“圣女”类型的当代再现。作家这种对于女性极度美化的形形塑塑,尤其是“殉葬式”的美化,促使读者在她们身上发现美的极致和闪光点,犹如夜空的月亮,是圣洁,是善良,是包容的女性,是母性的爱的付出,又如一曲和音,抚慰金狗浮躁的心灵,荡漾出和谐的美的旋律。

(二)、活出女人的自主美与个性美

除了小水之外,《浮躁》中还有众多的女性形象,她们有敢爱敢恨,为了得到想要的东西不顾一切的农村女性英英;还有为爱痴狂,不惜献出身体的州城女性石华。虽然她们处于完全不同的社会环境,见识也不一样,但她们都又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自主”与“个性”。说得具体一点就是,她们有着不同寻常女子的漂亮、聪慧、勇敢与痴狂。在生活中,她们明白自己的优势,更懂得如何适当地加以利用。如若遇到自己喜欢的人或事物,她们敢于表露自己的私心,并主动想尽一切办法去追求。这表明了她们在思想层面上已经非常的主动与进步,也体现了其因积极追求而呈现出的自主美与个性美。《浮躁》中,在贾平凹的笔下,英英是一个与小水相对的女性形象。英英虽然与小水一样是土生土长的信游川人,但二人的性情却相差甚远。相比小水的温柔清丽,英英则算得上豪放大胆,不拘一格。文中一段描写显露了作家对二者同样喜欢的情感:“小水和英英两个形象,小水是菩萨,英英是小兽啊,人敬菩萨,人爱小兽”(P127)。作家以两个形象的比喻将英英与小水区别开来,在小水身上,更多的是传统文化洗礼下神圣般不可亵渎的女性自然美与和谐韵律。而与菩萨般的小水相比,英英小兽般的形象更加具有诱惑力,作家在塑造她时,似乎更多地倾注了女性富有个性而自主的品质。如在面临爱情与婚姻的抉择问题时,英英更多地是展现了一个女性自觉、自主的性格。她懂得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懂得如何衡量自身的优势和缺点。

由于二人性情上的不同,她们在对待同一种事物时都会做出不同甚至大相径庭的行为和反映,比如在日常生活中,两人就有很不一样。英英因其叔叔的关系,而有机会更早走出信游川这个闭塞的小地方,去外面乡镇或县里等大地方见识世面,相应的,势必会接触到更为开发更新潮的事物。久之,这些东西会慢慢地使得她在思想上趋向追求时尚和更为开放,性格上也就变得越来越具有现代化,个性化。所以在小说中,英英不断的变换发型,又是烫又是染的,而小水的则是一层不变的老样式。衣服上更是花样翻新,专挑时兴的买,有很多都被小水称作“艳乍”。然而,英英在选择这些在周围人看来十分“艳乍”的衣服,过着更为新潮的生活时,她并不过多地在意别人的看法,甚至全然不顾那些负面信息,依然乐于利用自身的美貌调戏那些围着她转的花花公子,很有点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的意味。

这是一个极其具有个性色彩的女性,她性格开朗,活泼,又具有一种“野性”的自主选择的特质。小说中,作家在她身上倾注了很多心思与感情,虽然写她从小水的手中抢走看金狗,但整篇小说读下来,丝毫没有觉到作家有任何正面的指责,反而由于英英这种敢于追求自己认为的幸福而去努力的女性,似乎她所做的这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

文中的石华,其背景与小水和英英不同,她生活在另一个世界——一个更为繁华的城市——州城。在爱情上,如果说小水是不懂得积极主动追求,英英懂得必须积极主动追求但不懂得如何更好地去追求的话,那么石华则是既懂得自己需要什么,又懂得如何做,如何去实现。在生活中,石华受到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她善于化妆,会打扮自己,还能歌善舞,对当潮时尚的敏感度远远高于小水与英英,能一口说出许多影坛、歌坛的男女明星,有不错的工作。平常在家是一位贤妻,在外却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女性,上班与丈夫各做各的,互不干涉。特别是周末,她会把自己打扮一新,将眉毛扯得细细的,穿鲜艳衣服,看起来像一个二十三四岁的少女。这些在小水看来可以说是难以理解的,就是对于英英来说,也是很惊讶的。但石华,她对自己的一切言行都不在乎,性情非常直率敢为。与一般淑女不同,她还爱发火,甚至骂人,骂领导以权谋私,骂物价上涨,骂那些没皮没脸的男人,也骂不发表她丈夫文章的编辑。总之,石华是一个懂得享受生活的典型都市女性,对于生活有自己的想法。她不像一般妇女只在意生活中的柴米油盐,家常琐事,而是带有一种义愤填膺式的情感,对于看不惯的人和事,她敢于说出内心的话,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就是当与金狗发生关系之后,她也没有变得惊恐不安或者羞愧,反而很坦然,“石华开始洗她的脸,开始涂粉,画眉,涂唇膏,说:‘这有什么,你是心慌吗?倒一杯糖开水喝喝就好了’”(P207),并且日后仍留他在家吃饭。原因很简单,她第一次见到金狗就爱上了他,为了爱情,石华可以不顾一切,甚至到后来愿为救他出狱而与许文宝发生关系。她所付出的一切,是为了拯救心爱的人,是对真挚爱情的执着追求以及对自我生命意识的尊重。在她身上,散发出一种超然的个性与自主意识,是不受任何污染的纯真的美。

贾平凹在散文《关于女人》中提到,“男人们的观念里,女人到世上来就是要贡献美的”⑤。在《浮躁》里,作家在众多女性如小水、英英、石华的身上重塑了各式的美的具象,并通过小说中的人物不断宣扬美之于女人的重要性,“你打扮得风流了,也有男人好娶你。(P63)。“他塑造的女性无论命运、经历如何不同,但内在的生命原力总是闪烁光芒。”⑥

二、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碰撞下呈现的不同程度的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

女性主体意识,具体地说,是指女性能够自觉地意识并履行自己的使命、社会责任、人生意义、又清醒地知道自身的特点,并以独特的方式参与社会生活,肯定和实现自己社会价值和人生需求,女性主体意识将“人”与“女人”统一起来。体现着包含性别又超越性别的价值追求。这就包含着女性要有作为女性应有的自尊、自信,而非自卑、自弱,能正确评价两性关系及作为人的自我价值的追求,如在成就、竞争、发展、性等方面的满足。

《浮躁》中,主体意识的觉醒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碰撞冲突的结果。在小说里,作家着重塑造了两类女性形象,即以小水为代表具有传统意蕴的传统女性形象,以英英、石华为代表的具有现代文明气息的现代女性形象。当然,英英还算不上一个十足的现代都市女性,只能是一个崇尚现代文明的农村女性。虽然她们处于不同的社会环境之中,接触不同的事物,但她们都同时受到传统与现代两种文明的共同影响,主要表现在她们作为女性所呈现出的女性觉醒意识。

小说中,小水完全是一个传统女性的代表。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村女性,她具有传统女性所具有的一切美德,包括温柔贤淑,美丽善良等。但受封建思想的影响也较为深远,在她身上更多的体现是传统的东西,如迷信、宿命。在遇到一些苦难时,她总有着传统女性宿命的一面,总认为是自己的命不好,而不去思考更深一层的原因,更不用说主动与命运相抗争了。如小男人的死很突然,和她也没有什么关系,而她却认为是自己的命不好,克了他,还要为他守孝。又如,当听到英英耍手段夺走金狗之后,小水的第一反应并不是责备金狗,也不痛骂英英,她“一言不发,慢慢站起来,从屋里走出来,走到后院,抱住了墙角的一颗红棒树,软下去了。”(P129)此时,她没有责备任何人,而是怪自己,怪自己命不好。这些充分表现了传统文化在小水身上打下的深深印痕,虽如此,她仍然受到了现代文明的猛烈冲击,只不过在小说中体现的不太明显。在小说的后半部分,在与金狗的恋情遭到破坏后,倍是伤心的小水选择了远离,她住进了白石寨打铁匠外爷家。她的生活开始发生变化,以铁匠铺为中心认识了各形各样的人和事,经常接触有较为先进的现代文明思想的镇上或城里人,这些人和事在小水的心理是产生很大的影响,慢慢地她开始意识到一些朦朦胧胧的女性主体意识。加上后来加入雷大空的公司,做起来公关来,与社会上更多更广的人打交道,小水逐渐认识到了自身的价值与生活的乐趣。文中一段描写:“一天天胖起来,脸上有了光彩”(P163),此时的小水已经完全战胜了自己,从与金狗爱情失败的阴影和痛苦中走了出来,人也变得非常自信了。这一切的改变,难道不是女性主体意识的体现吗?她变得坚强,自尊,自信与自爱,在成长中慢慢地体味女性自主意识带给自己的无限的快乐,并自觉得追求自身的满足。

相对与小水身上的传统意蕴,英英和石华则更具有现代都市气息。她们生就美丽,天性骄傲,又会打扮自己,更是媚态百出。英英原本是仙游川的乡下女子,但由于家叔有权有势,得以有机会到外面两岔乡的商店上班。在那个经济刚起步的时代,能在乡镇有个像样的工作,便是了不起的事,并且还可以接触到形形色色的城镇新鲜事物。这对于爱美、好强的英英来说,简直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先进的思想观念与现代的文明作用在英英身上最有力的证明则是花样翻新的光艳衣服,百变的发型,以及对围绕在她身边花花公子的随意呵斥。她懂得身为漂亮女人的优势,更懂得加以利用。所以她不像小水那样对待爱情或利益畏首畏尾、保守。而是大胆地追求她自身的幸福与满足。她通过利用自己的身体利诱金狗,同时做小水的思想工作,最终得到了即将去州城工作的金狗,也许金狗并不喜欢她,甚至讨厌她,但她全然不顾这些,她只是在追求她认为应该得到的幸福与满足,实现自身的价值。她所做的这一切都能证明她的自我意识的觉醒。然而,英英并不是一个没有良心的恶毒女子,她在想尽一切办法得到金狗的同时,对小水仍很友好,至少她会很大方地参加小水的婚礼,还给她介绍工作等等。当然,这一切都是在她去两岔乡工作,吸纳更多现代思想之后而发生的,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女人的心计与人性,她作为独立的生命主体和精神主体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⑦

同样是现代文明的代表,只不过石华是城市的代表,对爱痴情、敢爱敢恨是她的显著特征。其自我意识一开始就展露出来,石华的身上体现了许多现代的东西,其现代意味相当浓厚。如她可以把便条写得歪歪扭扭不堪入目,却能如数家珍地一口说出当今走红的男女明星,她对这些现代领先的知识异常热衷。她还能歌善舞,善于化妆,有时更是把自己打扮得如二十三四的少女。她对自己的言论一概不在乎,直率大胆,有时还动怒发火,她时刻发表着自己的观点。由此可看,石华她自信、自爱,明白女人之所为女人应该享受的乐趣,并对生活和爱情也都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她身上体现的是一种现代文明与现代女性的觉醒意识。最能体现这种觉醒意识的是她对金狗的爱情。小说中,描写到三个女性与金狗千丝万缕的关系,具体体现的却绝然不同,小水的保守,英英的大胆,而石华的则显得自然而顺理成章。一个深受现代文明影响的成熟城市女性,丈夫的暗淡相比金狗的刚毅英俊有为,显然,后者更具有作为情人的资本,因而石华必然会倾慕这样的更具有男人味的金狗,并很自然地与之发生关系。小说中,最后石华为了营救狱中的金狗而不惜牺牲自己的身体与许文宝发生关系,她所付出的都是为了拯救心爱的人而甘愿去做的,是她对爱情执着追求以及对自我生命意识的尊重。实际上,这在她身上体现的是一种在现代文明影响之下女性的自主意识的觉醒。

结语:在贾平凹的小说里,女性一直是他描写的对象,无论是具有传统意蕴的女性小水,还是具有现代气息的女性英英、石华,他总能以一种独特的审美视角、浓厚的笔调,赋予她们诗意的美善与纯真,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其笔下的女性形象逐渐摆脱男权思想对女性神话的桎梏,成长为富有活力与女性主体意识觉醒而敢于追求自由理想的新女性。

参考文献: ①:贾平凹原著,孙见喜点评《浮躁》,长江文艺出版社,1999。

②:房文玲:论贾平凹小说中的女性形象,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6月第22卷第3期。③:

④:阎建滨,月亮符号:女神崇拜和文化代码[M]当代作家评论,1991.⑤:贾平凹,贾平凹文集,[Z]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220 ⑥:刘海微,论贾平凹笔下的女性形象,才智[J],2008年第2期。

⑦:曹弋,女性意识的宣扬与张扬:贾平凹小说中女性形象分析,商洛学院学报2007年9月第21卷第3期。

第四篇:读贾平凹小说

读贾平凹小说《高兴》

读贾平凹小说《高兴》,我看到了一个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社会,也看到了一个腐败遍地,有法无力的社会,看到了人民有更多自由、民生大改善的社会,也看到了贫富差别日益扩大,道德人性日益下滑的社会。觉得书中发生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真实可信,这让我十分感动和钦佩,好的作家,就是思想家。好的文学作品应该反映当代社会现实,让读者能从作品中更深刻、更正确地认识生活,认识社会,激励和教育人们去追求真善美,鞭策假恶丑,促进和谐文明,推动社会进步。这应该是作家的责任,也应该是对作品的要求。作为山西省作协主席的贾平凹,他的勇气和能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在本书的后记中有一段话清楚地说明他写作的指导思想:“我的写作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掂量过我自己,我可能不是射日的后羿,不是舞干戚的刑天,但我也绝不是为了迎合和消费去舞笔弄墨。而在这个年代的写作普遍缺乏大精神和大技巧,文学作品不可能经典,那么,就不妨把自己的作品写成一份社会记录而留给历史。”

和小孙女谈“水浒”

读小学四年级的小孙女期末考试结束了,一身轻松。晚饭后,她陪我去李沧文化公园散步。我们手牵手漫步在林荫道上,清风拂面,神清气爽,谈天说地,其乐融融!

小孙女兴致勃勃地对我说:“爷爷,六一儿童节你去给我买的四大古典名著(儿童版),我最喜欢《红楼梦》,已经读了两遍,《水浒传》刚读完。还有《三国演义》和《西游记》我准备暑假读”。我听了非常高兴地说:“很好,你有什么读不懂的要问爷爷吗?”她想了一下说:

“为什么水浒里梁山好汉都有绰号?如九纹龙史进,豹子头林冲,智多星吴用等”。

我说:“因为梁山好汉闯荡江湖,各有特点,人们根据他们不同的特点就形成了他们的别号,比如你说的林冲,武艺高强,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如虎豹一般威猛无敌,所以人称“豹子头”;吴用定智多谋,是梁山上的军师,所以人称“智多星”;宋江替天行道,为民解难,所以人称“及时雨”,而史进因为身上画有九条青龙,所以叫“九纹龙”。他们都是江湖豪侠,这些称呼更增加了他的名气,反映的是他个人的特点,这和我们常说的“绰号”是不同的。生活中的绰号大多是贬义,反映的一个人的缺点,想想你们日常生活中同学的绰号,不是吗?”

不料,她想了一下,反驳我说:“为什么《红楼楚》中的人物也有绰号呢?比如贾宝玉叫„富贵闲人‟,林黛玉叫„潇湘妃子‟,薛宝钗叫„蘅燕君‟。我笑了笑说:”哎呀,你读书很认真,而且记得,真棒!我告诉你,那不是绰号,而是他们在海棠诗社写

诗时的专用名字,这个名字只用在诗作上,相当于我们现在说的‘笔名’。你去过绍兴,参观过鲁迅故居,其实鲁迅不是他的本名——“

“他的本名叫周树人!”小孙女抢着说。我兴奋地摸了一下她的头说:“你真行,看来多走些地方对扩大知识面有好处,以后,你还会学到很多鲁迅先生的文章。”

我们从大圣阁下山看翠湖,走到李沧科技馆门口,小孙女又向我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爷爷,我再问你,武松打死一只老虎,从古到今全国人都知道他是英雄,为什么李逵杀死四只虎却没有多少人说呢?”

这真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我想了一会儿,给她讲了我的看法,有这样几个原因:

1、武松打虎是为公,因为这只猛虎经常出来伤人,景阳岗一带的老百姓深受其害,武松打死它是为民取害,李逵杀虎是因为那虎吃了他妈妈,他是报私仇。对为大家办好事的人,肯定受到人们的爱戴和传颂。

2、武松打死的那只虎是名虎,官府和猎人们都把它没办法,而武松一人就把它打死了,了不得,李逵杀死的是一只母虎,三只小虎,都默默无闻,不能引起人们的关注。这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名人效应‟你看,我们国家这么多人,天天有人生病住院,有人恋爱结婚,有人生儿育女,有人离婚分手,可是谁知道呢?但这些事发生在“明星”身上,可就热闹了,报纸、电视天天没完没了,家喻户晓。武松打死就是这样一只明星虎,所以说唱、评书,戏曲、电影、电视,从古到今,一直传扬,3、武松打死的是一只猛虎,用的是一根哨棒,当时还喝醉

了酒,而李逵杀虎用的是刀,而且利用了山洞的地势,可见李逵的本领大不如武松,人们歌颂的打虎英雄当然应该是武松了。

4、作者的描写给人们的印象完全不同。作者施耐庵写武松打虎前有很多铺垫,如当地人的劝告,官府的“告示”,武松的大量喝酒等,遇到猛虎后,作者对人虎双方的描写都很具体生动,你看那虎的动作——“纵”、“扑”、“掀”、“剪”、“蹿”、“吼”、“竖”,你再看武松的动作——“闪”、“抢”、“劈”、“揪”、“按”、“抓”、“打”,这些动词把人虎搏斗的场面写得淋漓尽致,让读者如身临其境,惊心动魄。可是作者对李逵打虎的描写就非常简单了,你读的儿童版更简单,只用了八个字;‚手起刀落,连杀四虎”。这样,怎么能让读者震撼、记住传扬呢?

小孙女听得津津有味,于是我见机进行作文指导:“从《水浒传》作者写武松打虎和李逵杀虎的不同,我们要学习写作方法,对我们要突出的人、事,物都要写得具体生动,形象逼真,只有这样,才能让读者(包括改卷老师)感动,才能得到好评和高分。

2010年7月

悼谢家浩同志

二月二十三日,京山县绀弩诗社和老年书画研究会在县老干局大会室召开新年的第一次全大会。正月还未过,到处都洋溢着春节的喜庆气氛,可是,走进会场,我惊呆了,主席台上没有鲜花,没有水果,只见台前挂着一幅很大的黄底黑字的挽联:

一个噩耗传来:原县政协主席,诗书画两团体的首席顾问谢家浩同志二月八日病逝了!大会的第一项仪程就是沉痛悼念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诗书画两团体的好领导谢家浩同志去世!

整个会场都沉浸在悲痛中,全场默哀三分钟,许多老同志都摘下了御寒的帽子。诗社社长左其义代表大家宣读了悼词,原县人大主任常隆千发表了讲话,许多诗友、画友在会上宣读了悼词、挽联,可惜我之前不知消息,没来得及去表达我的心情。

我认识谢家浩是在1970年7月,地点是县学习班(文化馆),他是当时县学习班的负责人,我是被审查的阶下囚。当时杨集的派情严重,是全县闻名的。有人利用这个机会精心泡制冤假案,其中最耸人听闻的就是“打死陈德山案”,一时蒙了许多人。在落实这个案件,追查凶手的过程中,县领导发现其中疑点甚多,杨集上报的材料虽然靠逼、供、讯,虽然诱、骗、造,但假的总是假的,漏洞百出,很难自圆其说,于是县领导毅然排除了杨集的办案人员,由县委管政法的副书记王荣庆,公安局长郭厚宽,县学习负责人谢家浩组成三人领导小组亲自抓这个案件落实。

谢家浩同志第一次找我谈话的空气非常紧张,只见他浓浓的络腮胡,冷冷的面容,严厉的问话语气,不紧不慢地摇着芭蕉扇,让人见了不寒而栗,这就是我第一次见到谢家浩的印象。

后来,将近一个月的“专案”,所谓涉案人人都隔离审查。他

亲自深入到杨集山区调查半个多月,追根索源了解这个案的来龙去脉,询问了大量有关人员,查了死者病历,终于戳穿了某些人用心策划的这个假案,避免了又一宗人命关天的冤案。挽救了几个受害人,更挽回了党的形象和法律的尊严。

1970年8月7日,他在学习班的公开宣布了调查结论,他的声音仍犹在耳:

“为了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死者负责,也对你们负责,我们对涉案的有关人员和群众进行了深入地调查研究,现在有了结论:所谓”打死陈德山案是一个假案”。

当时,我兴奋不已,散会后,我上街买了一本精装的《毛泽东选集》合订本。党是英明的,毛主席是伟大的!以此抒发我当时的心情,这本书珍藏至今。

唉,谢家浩同志走了!党少了一个好干部,人民少了一个清官。我心甚戚戚,夜不能寐,躺在床上,写了一首小诗:

悼谢家浩同志

惊闻谢老赴仙宫,老泪纵横忆寒冬。四十年前遭陷害,生死关头遇包公。摒弃派性查真相,察访案情顶雨风。水落石出驱迷雾,澄清冤案又一宗。一身正气口啤在,百代楷模耀长空。愧疚知恩无馈报,片言只语送谢公。

第五篇:贾平凹小说思想与《红楼梦》研究

摘要

《红楼梦》对于贾平凹写作的影响,在学术界可谓是达成了共识,这部顶级小说对于他的写作是具有相当大影响的,贾平凹十分推崇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他的文学创作也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了《红楼梦》的影响。贾平凹的诸多作品中对于《红楼梦》中悲剧艺术的感受、对于作品细节的继承、对于女性形象的喜欢、模仿原作中人物的宿命结构、学习原作中的语言风格以及地域原作中日常生活题材的选择等等,在这几个方面上有着明显的表现。可以说,贾平凹能够成为当代最为著名且作用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与其对于《红楼梦》的喜欢以及善于吸收《红楼梦》作用的诸多精华为自己所用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红楼梦》;贾平凹 ;写作; 影响

目录

引言..........................................................................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思想主题..........................................................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女性形象的塑造...................................................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文学语言的特色.............................................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作品当中的神秘色彩.....................................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写作题材的选取.............................................错误!未定义书签。注释...........................................................................................................11 参考文献...................................................................................................12

引言

贾平凹在当代文坛的名望可谓是相当之重的,有“鬼才”的称誉。在四十多年的写作生涯中,他的创作之路从来没有停过,在坚持着自己的创作理念的同时也能够不断地对自己的写作进行反思,因此,在当今文坛上,他作品的数量以及作品的流变,是相当罕见的,他被现在的文坛称作“鬼才”、“奇才”,他是一个极具创造性和广泛影响性的作家,当然,我们根据他作品的特色,也能够看出他的作品不走寻常路,可以说是带有一点叛逆的特性的。

贾平凹对于我国传统的文化以及文学有着特殊的喜欢,同时在贾平凹的作品中经常能够看到我国传统文学的影子,可以说贾平凹就是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作出了独特个人风格的文学作品。在这其中,作为我国古典小说代表的《红楼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贾平凹对于《红楼梦》的精华有着深刻的了解,他曾经说过:“《红楼梦》在初中时读过,上大学又读过,直到我从事写作近二十年,曹雪芹的影响反倒大起来了。”[1]148研究贾平凹的专家费秉勋曾经这样论述过:“他(指贾平凹)以开放的艺术胸襟吸收着多种信息和营养。他的古典文学修养为人们所称道,这方面的老师有司马迁、陶渊明、柳宗元、苏轼、李清照、施耐庵、蒲松龄、曹雪芹、苏曼殊等。”[2]186本文主要通过对各个方面的影响进行研究,来分析贾平凹对于《红楼梦》的具体感受。

贾平凹的后期作品的阶段是在90年代以来至今,这个时期他的作品主要有《废都》、《秦腔》、《白夜》、《土门》、《浮躁》、《古炉》等,这个时期,他的作品已经呈现出丰富多元的特征,他的作品的主题已经有农村转向城市,担忧没有抛弃农村,表现出了对农村面临改革开放的环境所带来的反思,而且他的作品也不仅仅是关注社会生活了,也开始慢慢的关注生态起来。他在后期,不断的超越自己,挑战自己,从而达到另外的一个高峰。因此他这个时期的作品,也是相当具有吸引力。被广大读者喜爱。

尽管他写了这么多富于变幻的作品,但是我们在他的作品中,还是可以发现一些共性,那就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文化对于他的影响,不管是他作品的思想成因上,还是逻辑的架构上,我们都能看出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他的影响,而本文,则着重论述明清时期的世俗小说《红楼梦》对于他作品的影响。

一、思想主题的影响

对于一部文化作品来说,其中心思想就相当于人的眼睛一样,是作品中最重要的所在,也是作品精气神的最客观的反映。主题思想是作家心灵与作品沟通的桥梁,通过这座桥梁,我们能够将作者的思想观察的极为透彻。作品的思想主题主要是来源于作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体会与思考,作家对于作品中心环节的构思过程也是提炼作品中心思想的过程。作品的中心思想对于作品本身的情节构思、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各种场景、环境的描绘与安排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作品流传的时间跨度较大,读者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阶级立场的不同,使得他们对于文化作品尤其是作品的主题有着自身的理解,这些理解甚至有可能会出现完全对立的结果。

小说取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红楼梦》本身对于中国现代以来的小说思想感情的影响其实很小。不得不说,作者曹雪芹本身确实是一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作者,其他作家对《红楼梦》的解读中,张爱玲与曹雪芹的一些语境大致有些重合,再有就是贾平凹先生了。他并不是选择了在上下文中与曹雪芹重合,而是真正的用了《红楼梦》式的思想来创造一部小说。这也就是小说《废都》的创作渊源,《废都》这本小说本文在内容形式上与《红楼梦》有着诸多相似的地方,并且小说的思想主题上也与《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有许多共通之处。比如说在《废都》中孟云房向周敏传授计议时提到的西京城文化界四大名人那一节,直接就是《红楼梦》第四回小门子与贾雨村论道“护身符”一节的复制粘贴品。对于二十世纪的中国读者来说,在当代的小说作品中,任何想要在叙事层面上《模仿《红楼梦》的都显得不太真挚。比如说《废都》,那个口唱段子的拾垃圾的老人就已是勉强的符号,更不用说广受诟病的奶牛思想家和庄之蝶老丈母娘的满天鬼魂;《废都》本身就极为冒险地运用了虚幻的艺术写作手法,这一点就连张爱玲都没有勇气去做到,她的许多作品也仅仅是展现了《红楼中》中写实的一面。相对而言,在贾平凹的作品中对于虚幻的构思,也仅仅是体现在了庄之蝶这里,能够令读者感到比较合情合理。庄之蝶给人的感觉既是现实存在的又是虚无缥缈的,这种虚实的人物描写本身就是《红楼梦》的真实写照。在《红楼梦》中,贾宝玉在现实中是贾府的公子,而在虚幻中而是女娲补天遗落在人间的石头,抑或是一个浇溉灵草的仙人。那么问题来了,谁又是甄宝玉呢?这个人物既存在,却又显得极为飘渺放佛又不存在。从对贾宝玉人物形象的刻画上,曹雪芹可谓是匠心独远,他的创作思路与欧洲十九世纪的现实主义又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可以说《红楼梦》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被视为经典,最大的原因就在于思想主题的虚实结合,令人沉迷其中,无法自拔。所有不能洞察到这一点的都不能称得上真正读懂了《红楼梦》;贾平凹则是真正读懂了、读透了《红楼》,在他的作品《废都》,就是为了能够达到《红楼梦》的境界:无限地实,也无限地虚,越实越虚,愈虚愈实。

在古老的城墙下,庄之蝶最后一次问宛儿:“宛儿,你真实地说说,我是个坏人吗?”是又如何,不是又如何呢?“两个人就相对跪在那里哭了。”——这也是命运自身的悲哀,这种悲哀的情感就是传统的同时也是极具现代风格的。在《红楼梦》中,世界的腐朽与人悲惨的命运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每个人物身上都有着不断发展变化的天地节律,凄凉的秋天以及寒冷的冬天早晚都会到来,万丈高楼总会坍塌的时候,所以说天底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这是世俗世界的必然规律,同时也是人类命运的悲哀。但在《废都》中,城墙上如泣如诉的埙声、庄之蝶家中的哀乐所表达的“哀”更具内在性:这并不仅仅是为了人类悲剧的命运而悲哀。一直到小说发展到末尾,庄之蝶在世俗中依然享受着幸福的生活,他还没有被抄家,他依然可以继续生存下去,但是这仅仅是针对他的肉体而言,他的精神早已经失去了灵魂,庄之蝶是贾平凹所认知的中国传统中,第一个认为自己有罪的人,在我国古典的小说中没有人会在书中自己承认自身的错误。但是也最后也是庄之蝶的悲哀所在,他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居然没有收到任何的审判,依然可以在这世俗中继续存活下去,无论内心是否已经腐朽。

二、女性形象的塑造 《红楼梦》可谓是一部写女儿的著作,写的就是贾宝玉、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的故事,用围绕贾宝玉的“女儿国”来概括这部作品是最适合不过,女儿自古以来就是受天地灵气所垂爱,《红楼梦》描绘了一个以贾宝玉为中心的“女儿国”。“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女儿被看作是天地间灵气所钟,是纯洁美好事物的集中体现。在《红楼梦》中塑造了很多美丽、单纯、可爱的鲜明生动的女性形象,有“孤高自许、目下无尘”的林黛玉,“行为豁达、随分从时”的薛宝钗,“英豪阔大宽宏量”的史湘云,“男人万不及一”的王熙凤,“木头人”的迎春,“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的妙玉,“才自精明志自高”的探春等,除了这一大批上层贵族女性形象深入人心外,也描绘了“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的袭人,“心比天高、风流灵巧”的晴雯,这些下层女性形象的刻画极为生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更为作品增添了十足的光彩。贾平凹对此由衷地赞赏,“曹雪芹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把女子当作与男子平等的人全面地写”[3]209,他对《红楼梦》在女性描写方面心领神会,他在《关于小说创作的答问》中坦诚地说:“《红楼梦》《聊斋》,我的女性人物,主要是学习这两本书。我之所以这样,主要是我与他们有一种感应,那里面的东西,我完全能理解,两位作家对女性的感觉,我能感应到,从心里产生共鸣。”[4]373-374。由于《红楼梦》的影响,贾平凹在他的作品中也涌现了一大批生动鲜明的女性人物,这些女性人物往往代表着这个世界最真最美和最善良的东西,《火纸》中的丑丑,虽然名字叫丑丑但是她却长得楚楚动人,而且自己也是非常的勤快本分;《满月儿》中的满儿,既聪明做事又严谨,还有可爱又活泼的月儿,《浮躁》中的英英,大胆开放,紧跟时代的步伐,还有小水那美丽善良的性格。

女性形象在贾平凹的体现了他的人文主义的价值立场。贾平凹的短篇小说“满月”的月亮,似乎整天无忧无虑,总是毫无顾忌的大笑,这是“史湘云的影子红楼梦”?作者抓住这一纯天然汉台,给他们一个强烈的个性和女性气质美本身。妇女不仅具有传统女性的温柔娴熟,质量好,勤劳善良,但也有勇气去追求自我解放的新时代女性,主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勇气。一如《红楼梦》中对女性自我解放的思想萌芽滋长,小月追求自我幸福,主动选择自己的婚姻和爱情,离开了被称为“古代的好人”的才才(《小月前本》),《秦腔》中的白雪是秦腔剧团名角,虽然与在省城工作的夏风结婚生子,但是宁可两地分居也不愿意放弃自己的事业,即使是又丑又黑的黑氏,在辛酸生活中也并不泯灭内心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决绝地走出没有真爱的小男人的家,与木犊成家(《黑氏》)。但是我们不得不看到,这些女性在极力张扬自由个性的同时,也面临着悲剧的命运。《红楼梦》中的女子虽然有着极高的才德修养,却还是没有战胜当时的外界环境,不能抗拒命运的安排,结局只能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贾平凹笔下女性经常感到悲伤和无奈,随之而来的就是其悲剧的命运。西峡和子路结婚虽然仍然存在,但是由于二人理念的不合再加上其矛盾的性格,已经注定了成为婚姻的傀儡。虽然贾平凹没有明确考虑西峡的最终命运的工作,我们可以在白雪身上得到一些体会。雪虽然是一个著名的歌剧演员,但是秦腔基本上已经走向了没落。没有固定的生活来源的她将独自抚养有缺陷的女儿,面临着巨大的生活的压力,可以想象悲惨的命运。但在这些女人的心中,理想的追求仍然是最高的,这不可避地导致了浪漫主义的色彩。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这些妇女克服其自身的弱点,更关注能力和超过男性的野心。如果贾平凹的作品早期的妇女用柔弱的身躯撑起天空,那么这时期的女性则是用自己坚强的意念撑起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任其驰骋,活出了自己的精彩与意义。贾平凹对于这些女性进行生动鲜明的描写,就跟《红楼梦》一样,都寄托了作者自我的情感在里面,贾平凹刻画的这些女性形象,也深深的表现出贾平凹自己内心的希冀。

三、文学语言的特色

《红楼梦》是明清白话小说的代表作,它所采用的都是当时的白话文,囊括了民间各式各样的口语、俗语、歇后语、因此如今,我们才会赞叹与《红楼梦》里的绝美文字我们通过都贾平凹的作品中也可以很容易的看出,他也用了很多的民间俗语,吸收了当时商州的各式俗语、歇后语,他曾经说过,在群众语言里提炼出来的语言才是没得文学语言,由此可见,在语言的用法上,他是深得《红楼梦》的精华,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随处的看到商州以及西安的方言口语,特别是在他后期的长篇小说《秦腔》和《废都》里,这可谓是无处不见。比如在《秦腔中》,有宁看财娃《挂画》,不坐民国天下;还有不是冤家不聚头;寡妇尿尿,只出不进等等这样的民间俗语与歇后语,他的作品中不仅有丰富的口语和歇后语,还有很多的民歌和民谣、顺口溜,当中最具代表性的可谓是《废都》当中的那位整日收破烂,拉着一架破车的那个疯老头了,他唱的那首民谣可谓是贯穿了整本书,“一类人是公仆,高高在上享清福;二类人做官倒,投机倒把有人保;三类人搞承包,吃喝嫖赌全报销;四类人来租赁,坐在家里拿利润,五类人大盖帽,吃了原告吃被告;六类人手术刀,腰里揣满红纸包;七类人当演员,扭扭屁股就赚钱;八类人搞宣传,隔三差五解个馋;九类人主人翁,老老实实学雷锋。”这首民谣充分反映了那个时代各类人的社会状态,反映了下层劳苦大众的不满与愤恨,从而也充分有力的揭露出了那个时代的弊端。贾平凹作品当中的民歌民谣除了在这两部作品中有充分的运用外,在他的其他作品中也有这样的语言运用,比如在《火纸》中,还有在《天狗》中都插入了大量的民歌民谣,或者是秦腔,贾平凹通过这些语言的应用,对于展示整个小说情节的发展变换,塑造各类人物鲜活的性格特征以及表现整个地区的民俗风情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类语言的应用,虽然不是直接从《红楼梦》那里搬过来的,但是贾平凹对这种通俗语言的运用方式以及对这种通俗语言的钟爱,都是和《红楼梦》的语言风格极其相似的。另外,这些方言和口语的应用,在刚开始接触的时候,确实有点拗口难懂,但是当你细细去揣摩的话,就会觉得他的这种语言是多么的亲切又是多么的朴,所以能够更加容易打动读者以及更好的反映作品的主题,这也是跟《红楼梦》相似的地方。

四、作品中的神秘色彩

在《红楼梦》中,也有相当部分是充满神秘玄幻色彩的,比如作品的刚开头赖头和尚和疯癫道长的出现,以及贾宝玉梦见风月宝鉴等等都充满了神秘玄幻色彩,而在贾平凹的作品中,也不乏这样的场景,比如在《废都》当中的四朵奇怪的花,佛教的舍利子、有着人一样的思想和灵性的老牛,疯癫却一语道破天机的老头,这一切都显示出了贾平凹作品中的神秘玄幻色彩,不仅在《废都》中有这样的描写,在《废都》之后,贾平凹的作品当中的神秘玄幻色彩反而有所增加,比如在《土门》当中,所有的一切都似乎都跟云林爷的神秘医术和神秘感知上的。中国自古文化崇敬天与自然,贾平凹透过写这些神秘的东西,实际上它也是要表达出这个时代的文化内涵与变迁。这和《红楼梦》也是一脉相承的。

我们都知道,《红楼梦》中各个人物的最终结局,都在作品的前半部分已经暗示好了,比如贾宝玉的命运,当时和尚和疯癫道士的对话就已经暗示出了他的命运,还有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上的判词都暗示出这些人物的命运遭遇以及结局是怎样,而且,不仅有判词暗示了他们的命运结局,同时书中出现的很多谜语对联也暗示出了相关人物的命运结局,比如探春制谜中“游丝一断魂(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就暗示了探春在清明的时候将出嫁,离开大观园,远赴他乡,踏上那条悲惨的命运之路。在贾平凹的作品中,也有类似的情节,比如在《浮躁》中,小水为了金狗的事去和尚那里测字,当时,小水说了”完“字,还有“回”字,当时和尚就说这是一个好兆头,说金狗能够回家,并且还会成亲在今年,之后还会有一个儿子,果不其然,后来金狗真的应验了和尚所说的话。还有在《秦腔》里面中星的老爹在死了之后有一个笔记本上写到,新生死于水,秦安能活到六十七岁,天义死的时候不会埋在墓地里,三蜇将会因为绳子死掉,夏风不会再回来清风街了,后来果真像笔记本说的那样,相继应验了很多。而且,当中还说明了君亭在建农贸大市场的时候挖到了土地公和土地婆,这就预示着农贸大市场以后将一帆风顺,红红火火。这样的暗示还在《土门》中也有,比如仁厚村在修牌楼的时候,贾家的族碑在挖出来的时候变成了两半,这就暗示了这个村子以后的前景非常不好,在与城市合并的抗争中注定要失败的结局。贾平凹对于《红楼梦》在宿命提前预示上相比之下,还是没有像《红楼梦》里一样自然流露也没有《红楼梦》里表现的那么系统完整。

《红楼梦》对于贾平凹的作品的影响,还表现出在给作品当中人物名字的 选取上,我们独舞《红楼梦》可以发现,他里面的人物名字其实是有很深的寓意的,最典型的就是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这四姐妹的取名,刚好就是“原应叹息”的谐音,还有贾雨村,就是“假语村言”的谐音,在取名字这一点上,贾平凹也是在模仿《红楼梦》上花了很多心思,比如在《废都》的庄之蝶,就是取自庄周梦蝶这一个典故,最典型的也是在《秦腔》中夏家四兄弟的名字,夏天仁、夏天义、夏天礼、夏天智,谐音就是“仁义礼智”在其中的寓意也是很重要的。

五、写作题材的选取

《红楼梦》在写作题材的选取上的伟大奇妙之处就是它透过一些生活当中最为普通的事情,比如吃穿住行、吃酒作诗、猜谜、应酬来往,它通过这样的日常琐事,却折射出一个家族,一个时代的没落变迁,《红楼梦》这种散点透视,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对于贾平凹作品的创作影响也是极大的,当时贾平凹在《贾氏家族》中夫子自己说道:“当我后来读了《红楼梦》,其中有些人际关系简直和我们家没有多大的差别,可以说这个贾家是那个贾府的一个小小的缩影。”⑥比如在《秦腔》中就是透过写清风街的夏家的没落史,折射出了当时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对于农民的出路该何去何从的思考,还有在《废都》中“所写的内容都是日常生活得琐事”⑦在贾平凹的作品中,他不是以那些具有相当影响力的重大事件为题材,而是把自己创作的视角放在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还有放在了一些家族当中,通过刻画这些生活琐事和一个家族的变化,来反映当初的时代主题,而这样的做法,不正是《红楼梦》的手法。

悲剧性的题材选取也是两者之间共通之处。王国维曾经在他的《红楼梦评论》中专门有一章说《红楼梦》美学上的价值,当中说到《红楼梦》这本书,和一切喜剧相反,它是彻头彻尾的悲剧,后面他又说《红楼梦》就是悲剧中的悲剧,的确,《红楼梦》就是一本从头到尾的悲剧,这本书展现了一种多层次但又相互交融的悲剧世界,主要讲诉了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以及其他金陵十二钗等人物的悲剧命运,也展现了一个辉煌的封建大家族的没落史,纵观这部作品,可谓是悲剧意味从头串到尾,而曹雪芹的这种悲剧基调,却被贾平凹学习的如此深刻,贾平凹自己也说过我们不仅需要喜剧作品,也需要又悲剧作品。贾平凹对于《红楼梦》中的悲剧意味有着相当深刻却又不乏诗意的独特感受对于他的创作有着很大的影响,他写了各式各样的悲剧,比如爱情悲剧,在《病相报告》当中胡方和江岚因为战争和周边复杂的人情环境,导致他们的爱情最终没有得到很好的归宿,还有《火纸》当中的阿季与丑丑,他们本来是情投意合,但是却因为丑丑父亲的强烈反对,最终因为丑丑未婚先孕导致他的父亲愤怒自杀而终结,在《秦腔》中又描绘了夏风与白雪的悲剧婚姻。还写了个人的人生悲剧,在《浮躁》中写了作为平民阶层代表的金狗与上层官僚势力的争斗,但是处于下层的平民势力注定要失败的结局,这里面展示了金狗这样处于下层势力孤苦无助,只能任人欺压的悲惨命运,还有在《古堡》中,对于一心为村民的张老大,他本事一片好心的想为村里办点事,去挖矿井、买汽车,可是他的这些行为得不到村民的拥护反而不理解他的这种疯狂行为,导致自己刚出生不久的儿子在他去外地出差的时候被村里人无理取闹的弄成夭折了,后来他自己又在开车的时候载人车翻了把人给压死了,自己也被送进监狱,这样一个雄心勃勃想干一番大事业的人最后却落下这样的悲剧下场,在《美穴地》中,柳子言在给别人选了好坟地之后,人家的家里可谓是如日中天,可是在他给自己家选好坟地之后,他和妻子在坟地里自杀,还自以为自己的儿子以后肯定能当大官,但却出乎他意料的是他的儿子却只是成为在戏剧团演包公的戏子,结局总是如此悲惨。但我们在他的作品中,看到的更多的是他展现了一整个社会,整个时代的悲剧,《秦腔》可谓是展示了多重悲剧,贾平凹通过对清风街夏家的没落史展现了整个中国农村的的凋零颓废景象,同时也展示出了我国传统文化国粹秦腔的没落,为秦腔的衰落道出了一首沉痛的挽歌,同时,在《秦腔》中也穿插了夏风白雪婚姻的不幸,夏天礼、夏天义还有中星他爹的个人人生的命运悲剧。还有在《土门》中的农村与城市抗争的命运曲也有农村的悲壮失败为结局,当时城市风挂起,而村长成义带领着村民,与城市的合并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与抗争,但最终还是被城市给无情的吞噬,没有摆脱这悲惨的命运,而在同时,也因为成义的行为,导致最后被枪毙的结局,这无不给作品增加了悲凉的气氛。贾平凹对于自己作品中的悲剧基调的成因与构建,正是根据《红楼梦》的做法,通过对书中人物爱情的悲剧,命运的悲剧,反映出了整个社会时代的悲剧。

注释

① 王永生,贾平凹文集:13卷【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48页

② 贾平凹:《回音》,见《贾平凹文集》:【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34页

③ 费秉勋,贾平凹论【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168页 ④ 贾平凹,生活会给我们提供丰富的细节【J】当代作家评论,2006(1),第30页

⑤ 贾平凹,《秦腔》[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5年,第62页 ⑥ 贾平凹,我是农名【M】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2年 第41页 ⑦ 王永生,贾平凹文集:14卷【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41页

参考文献

1.贾平凹小说研究综述,杨优美,青年文学家,2015(02)

2.贾平凹小说《秦腔》的方言土语研究,李时薇,首都师范大学,2015年 3.论贾平凹小说创作的演变,昌平,西南大学,2012年

4.贾平凹“商周系列”小说言语特色研究,郭萍,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贾平凹文艺思想成因和逻辑构架研究,邓礼惠,西南大学2010年 6.贾平凹长篇小说的叙事特色,费团结,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7.论贾平凹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房文玲,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3)

8.贾平凹小说语言艺术美,孙才妹,滁州学院学报,2007(01)

9.论贾平凹小说所体现的宇宙观,人生观,哲学观,张川平,河北学刊,2002(03)

10.贾平凹散文的审美追求,赵惠霞,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11.贾平凹小说的女性形象创作理念,王光华,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4)12.贾平凹小说神秘文化探源,郝世宁,邢台学院学报,2006(03)13.贾平凹《秦腔》的文化精神,付成义,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14.试论贾平凹对《红楼梦》之接受,蒋正治、唐妹,商洛学院学报,2008(04)

15.贾平凹小说的神秘叙事,杨荣华,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下载浅谈贾平凹小说《浮躁》谚语的运用研究修改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贾平凹小说《浮躁》谚语的运用研究修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贾平凹小说后感

    读贾平凹小说《秦腔》后感 我出生在西北,黄土高原成就了陕北地区这一带人。《秦腔》是北方西区的一种,其唱风浑厚有力,苍凉引起了老百姓,甚至仕途之人的喜爱不已。就痒贾平凹先......

    贾平凹

    贾平凹贾平凹(wa),陕西作协主席,中国书协会员,当代著名作家。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西安市文联主席、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学院院长、《美文》杂志主......

    贾平凹

    贾平凹 贾平凹(wā),陕西作协主席,中国书协会员,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和文学奇才,是一位当代中国最具叛逆性、最富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具有世界......

    贾平凹doc

    贾平凹创作中的家园意识 摘要:贾平凹的小说创作基本上是以他的故乡商州为原型,根据他自己心中的商州而写出来的,小说中无不透露着贾平凹深深地眷乡情节与浓厚的家园意识,而本文......

    贾平凹作品集

    贾平凹,1952年2月21日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当代作家。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82年发表作品《二月杏》。 1992年创刊《美文》。1993年创......

    贾平凹讲稿

    一、贾平凹介绍 贾平凹(1952年),现62岁。原名贾平娃,后改称“平凹”(取“洼”解,乃是“坦途”之意),中国大陆当代著名作家。1952年出生,陕西丹凤人,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74年......

    贾平凹作品集[精选]

    贾平凹,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人,著名作家。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和文学奇才,是一位当代中国最具叛逆性、最富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具有世界意义的作家,也......

    贾平凹作品集

    贾平凹先生,他从1973年开始发表作品,1982年后从事专业创作,目前已出版的作品版本达300余种。著有长篇小说《商州》、《妊娠》、《浮躁》、《废都》、《白夜》、《土门》、《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