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多种养老保险制度模式简介与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的应发展方向分析

时间:2019-05-13 05:08: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全球多种养老保险制度模式简介与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的应发展方向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全球多种养老保险制度模式简介与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的应发展方向分析》。

第一篇:全球多种养老保险制度模式简介与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的应发展方向分析

全球多种养老保险制度模式简介与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的应发展方向分

研究世界各国实行养老保险制度主要模式,可概括为投保资助型养老保险、强制储蓄型养老保险和国家统筹型养老保险,也有的采取如两种模式相结合型养老保险。

1、投保资助型养老保险

即传统型的养老保险制度又称为与雇佣相关性模式或自保公助模式,最早为德国俾斯麦政府于1889年颁布养老保险法所创设,后被美国、日本等国家所采纳。以支出来确定总缴费率,计算个人领取养老金的工资替代率,然后再以支出来确定总缴费率。个人领取养老金的权利与缴费义务联系在一起,即个人缴费是领取养老金的前提,养老金水平与个人收入挂钩,基本养老金按退休前雇员历年指数化月平均工资和不同档次的替代率来计算,并定期自动调整。除基本养老金外,国家还通过税收、利息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实行补充养老保险,基本上也实行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

(1)美国养老保险制度

美国的养老保险由美国的社会保险由联邦政府的社会安全(保障)部署集中管理,办法统一,机构垂直领导。全国分10个大地区设立社会安全(保障)局,下属各个办公室,负责办理社会安全(保障)业务。各县、州(市)地方政府只负责附加保障计划。全国各地设立了电话咨询中心,负责接受公民的查询、咨询电话。在因特网上使用多国文字资料供居住在国内外公民查询。全国每年提取管理费用比例约为7%。

美国的养老保险分为三个部分,即联邦退休金制度、私人年金计划、个人退休金计划。

(一)联邦退休金制度始建于1935年,是美国最基本的养老保险制度,联邦退休金制度由国会立法,强制执行。养老保险的费用,国家以征收社会保障税的方式筹集,由雇主和雇员按同一税率缴纳,同时政府会把美国联邦收入税、社会保障收入本身的课税、美国财政部的一般资金、社会保障资金的投资收益等加入该项资金。

联邦退休制度通过法规规定65岁可能享受全额养老金,同时,允许提前退休,但养老金减额发给,雇员最多可以提前到62岁退休,但每提前一个月退休,养老金减发0.56%;一般情况下,年龄在62岁以上、通过就业缴纳社会保障税至少10年以上的工人都有资格领取法定养老保险,领取数额取决于所获得的资格分数量。一个资格分对应于一定的年收入“标准主要根据当年的全国平均劳动收入确定并随平均收入的提高而调整。领取全额保险金要求获得40个资格分。

1.如果开始领取法定养老保险时的资格分不足40分,领取的保险金将按比例减少。2.如果具备获得40个资格分领取全额法定养老保险金资格。工人领取的基本保险金额根据指数化的工人平均收入累积计算所得。这种计算方法反映了社会保障的收入调节功能,原收入越高,领取的退休保险金占原收入比例越低。相反,原来的收入水平越低,领取的退休保险金占原收入比例越高。

(二)私人年金计划是由企业设立,企业定期向该计划交纳资金,职工退休后每月可按其账户的积累额或企业事先规定的支付额领取养老金。私营退休养老保险早于基本养老保险60多年,而且在规模上也远远超过基本养老保险的规模。

企业和个人每月向养老金计划供款,而养老金管理机构通过投资行为对养老金进行保值增值,它没有固定利率,投保人的未来收益取决于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这类养老金的建立基本上是企业自愿的,不具有强制性,包括政府公职人员的职业年金计划。退休待遇确定方式有两种:

1、给付固定型计划是事先确定职工退休后每月可享受的退休金,再根据保险基金的运营状况、职工年龄、服务年限等因素,逐年计算雇主的缴费额。

2、缴费固定型计划则不同,私营企业老板和受雇人员按规定比例出资,计入个人账户,其中私营企业老板缴费固定,但必须提供一系列的投资选择供雇员投资参考;受雇人员自行决策投资的对象,自己承担风险,养老金给付取决于受雇人员自己缴费的数量和投资收益的高低。近年来,缴费固定型计划发展很快,正成为主流,与给付固定型呈此消彼长的关系。1997年,缴费固定型计划的资产已占私营退休养老金总资产的比例首次超过50%,超过给付固定型计划的拥有资产。其中在各类缴费固定型计划中,最受欢迎的是由企业设立的401K计划。401K计划:

1.职工可以享受税收优惠。由于投入资金可以退后纳税,不计入当年的纳税范围,而是作为提取时的当年税收征税。如果职工在退休之前支取缴费及其收益,必须补交所得税并支付一定罚金,这样就保证了退休保险金的支付,稳定保险公司及相应机构的经营活动。

2.缴费灵活性大,容易满足不同层次职工的需要。雇员自愿参加和自定存入数额,雇员投入一般为工资的10%~15%。

3.可以减轻企业的负担。企业无须为每个职工缴费,只需为参与该计划的职工补充一笔养老金。

4.提供包括储蓄、债券、股票、基金等多种投资方式,从实质上来讲,兼具保险保障与投资理财双重功能。

5.美国政府向雇主提供税收优惠措施以鼓励雇主为雇员建立“私人年金计划”。

401K计划因为其独特的机制设计、管理原则、运作模式,在国际养老保险制度中独树一帜,对全球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影响巨大,也成就了美国经济金融帝国地位。

(三)个人退休金计划即个人储蓄保险,是面向任何具有纳税收入者的一种个人退休储蓄计划。基本特点是个人出资个人管理享受一定的税收优惠条件。个人养老保险包括享受税收优惠的个人退休账户计划和个体劳动者退休计划,以及没有税收优惠的个人储蓄性养老,如银行存款、购买保险公司年金产品和证券投资等。

1、普通个人退休账户。任何人都可以建立,“每人每年投入的数额没有最低限制或其他要求”但有最高限制。存入个人退休账户的收入是否享受延后纳税。取决于所有者的收入税申报身份。扣除各种免税部分后的调整收入和参加具有税收优惠性质的退休金计划的情况。

2、个人退休特别账户。是一种新的个人退休储蓄账户。个人申报所得税、调整收入95,000美元以下和夫妻联合申报所得税、调整收入在150,000美元以下者可以建立个人退休特别账户。个人退休特别账户中的存款不享受延后纳税,但持有个人退休特别账户满5年和年龄超过59.5岁时,通过个人退休特别账户获得的收入可免交个人所得税。建立个人退休特别账户有一定的资格限制。

3、个人退休金计划,自愿参加,对于年薪超过一定数额的,不能参加这项计划。具体标准是:未婚者年薪超过3.5万美元,已婚者年薪超过5万美元。储金一般个人出3/4,企业出1/4;联邦政府通过免征所得税予以扶持和鼓励。在储存时不纳税,在支取时再纳税,也是一种延期纳税办法。此项计划的最高存款额为每年2000美元,并且必须在每年的4月15日前存入。所存款项,连同利息在退休后即可领取,也可继续存入银行,但到达70岁时必须起用。(2)基于俾斯麦模式-德国的养老保险制度

德国的养老保险体制由三大支柱组成 , 法定养老保险、企业养老保险及私人养老保险 , 其中后两项被成为补充养老保险。较全面地规定了养老保险的适用范围、资金来源、缴费标准和筹集方法等。规定养老保险费由雇主、雇员和政府三方共同承担,并主要由雇主和雇员承担,国家只作一定的补贴。这一模式是典型的收入关联年金计划。在这种年金计划下,缴费和津贴的多少与个人的工资水平直接相关,通常是根据劳动者的工资收入水平、就业年限、交费期限、收入替代率及调节系数等基本要素确定,并侧重体现收入关联和收入再分配的特征。此外,德国对缴费基金采取统筹和共济的方式进行筹集和分配,从而使工资收入水平不同的人在退休后所享受的养老金差别较小,使社会公平目标相对得以实现。

1.法定养老保险为强制性保险,所有的投保人都有义务依法按时缴纳养老保险费。养老保险资金的来源有两个渠道,一个是雇主和雇员缴纳的养老保险费,这是养老保险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另一个是国家财政补贴。1992 年德国政府进行养老金改革时 , 把退休年龄定为男性 65 岁 , 女性 60 岁。然而实际情况是退休者的平均退休年龄要远远低于法定的退休年龄。高失业率使更多人想方设法提前退休 , 以拿到可以达到工资 70% 的退休金。目前 , 德国人的平均退休年龄只有是 60 岁 , 但平均寿命则已达到 80 岁。因此德国政府计划从 2012 到 2029 年把退休年龄提高到 67 岁。

德国的养老保险不实行个人账户积累制度,而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收统支,现收现支。领取的养老金数额按照一个特定的、公开的公式计算,每个人都可能不同,主要由投保时的工作收入决定。德国以特定的公式计算出每个人不同的分值和折扣系数;国家则主要根据居民的消费水平和物价上涨率,每年确定一次各个分值对应的养老金金额。法定养老保险的养老金计算公式: 月养老金金额 =EP*SY*AF*PV。其中 :

EP(earning points): 收入积分 , 反映了投保人的相对收入状况 , 表示投保人每一年的工作报酬与当年所有投保人的平均收入之比。

SY(theyearsofservicelife): 服务年限 , 表示被保险人世纪缴纳养老保险的年限。

AF(adjustm entfactors): 调节因子 , 其变化范围在 0.25-1 之间 , 随着投保人领取养老金的时间不同而取值不同。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领取养老金的调节因子取 l, 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而领取养老金的调节因子小于 1。

PV(current pension value): 养老金现值 , 是一个变动的养老金计算因数 , 它可以确保每年在工资变化时对养老金也能做出相应的调节。它反映了一名平均工资水平的雇员每投保一年所得到月养老金水平, 并且每年都随着雇员平均工资的变化而变化。

2004 年 3 月德国社会保险系统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建议将“ 可持续因子 ”纳入养老金的计算公式中 , 可持续因子主要反映全社会养老保险缴纳人数(Contribution Payers)与领取人数(Pension Recip ients)的比率变化趋势。它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 , 不仅关注人口寿命的变化 , 还反映了包括出生率、人口流动及就业等人口发展动向 , 不仅如此 , 它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抑制养老金的增长 : 当失业率降低时 , 养老金提高 : 当较难养老金的人数负担过多的领取养老人人数时 , 养老金下调。这样 , 不论是就业者或是退休者都有负担养老金成本的义务。

2.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是法定养老保险的补充,属于自愿性养老保险,已成为养老保险体系中的一大重要支柱。与法定养老保险不同的是,企业补充养老不是政府行为,而是企业行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趋严重以及减轻国家养老负担压力的需要,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越来越受政府的关注,由私人公司经营,但政府并非完全放任自流,而是发挥着宏观调控的作用。为了防止因雇主宣布破产而致养老基金无力支付债务的风险,德国设立了雇主组织的养老保险基金会作为担保机构,规定开办企业附加养老保险的雇主有义务向担保机构投保,如果企业破产,无法支付本企业补充养老金,则由该基金会支付。

3.自愿保险的对象主要是医生、牙医、药剂师、律师等。公务员和法官是国家终身雇佣人员,不参加法定养老保险,有独立的养老保险制度。自谋职业的农业人员有独立的“农民养老保险”。(3)日本养老保险制度

日本早在1959年就颁布了《国民年金法》,强制符合条件的国民都要参加国民年金体系,以保证老后生活有一定的经济来源。与养老直接相关的法律还有1954年颁布的《厚生年金保险法》、1963年颁布的《老人福利法》、1982年出台的《老人保健法》、2000年开始实施的《护理保险法》等等。法律是养老保险体系得以构建和完善发展的基础和保证,日本每一项有关养老制度和措施的出台,都有严格的法律依据及程序。日本战后养老保险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也是相关法律不断完备、充实的过程。

日本目前实行的养老金制度具有三重结构:

第一层是由国家直接管理和运作的“国民年金”。国民年金以自营业者、学生和无业人员、企业职工、公务员及其配偶等为对象,具有强制性,居住在日本国内年满20周岁至59周岁的人都要加入。

第二层是由国家进行管理和运营的“厚生年金”及“共济年金”。它的对象是企业职工及公务员等。

第三层是由企业自己管理和运营经营的“企业年金”及“个人年金”。

其中,第一层和第二层属于公共养老金范畴。尤为重要的是第一层“国民年金”,它是日本的基础性养老金,又称为“基础年金”,它的对象几乎涵盖了居住在日本符合年龄条件的所有人。从制度上讲,国民年金把养老金的覆盖面做到了最大化,基础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达到了全体国民。居住在日本的人只要缴纳25年(或360个月)保费就有资格在年龄到65周岁时领取老龄基础年金,缴纳40年(或480个月)保费就有资格领取全额老龄基础年金。

随着家庭养老功能向社会转移,针对情况不同的老年人,日本采取政府主导,民间参与的形式,建立了形式多样的老年人福利设施。包括:(1)老年人日托服务中心。以65岁以上因患有身体障碍或精神障碍而难以进行日常生活的老人为对象,向他们提供洗浴、饮食服务。(2)老年人短期入住设施。以65岁以上老人为对象,在他们因病或其他原因暂时无法进行居家护理时,让他们入住设施,对其提供护理服务。(3)养护老人之家。接收65岁以上因身体上、精神上或环境上、经济上的理由,不能居家受到养护的老年人。(4)特别养护老人之家。以65岁以上因身体上或精神上的严重障碍需要日常护理的老年人为对象,让其入住设施,提供护理服务。同时,特别养护老人之家还是开展日托服务事业、短期服务事业及派遣家庭服务员等居家福利服务的基地。还有专门为老年人提供疗养、康复、咨询等服务的福利设施。这些设施大部分由国家出资设立,对利用这些设施的老年人收取较低的费用。还有一些是民间团体以营利为目的设立的“收费老人之家”,这里条件更好一些,费用也要比国家办的养老院高很多,针对经济条件好的人群。

但日本并没有放弃对家庭作用的重视。老人赡养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经济赡养、日常照料和精神安慰。在日本,由于有年金制度,经济赡养不是主要问题,日常生活的照料和护理是家庭赡养老人的最大问题。2000年,日本开始实施护理保险制度,其中一个主要内容就是对加入保险的老年人提供居家服务。这些服务包括:上门护理(家庭服务员)、上门帮助洗浴、上门帮助康复、日托康复、居家疗养指导、日托护理、短期入住设施、痴呆老人生活护理等。这一制度实施,把老人护理交给专业人员去做,减轻了家庭的负担。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通过加强居家服务,一方面使传统家庭的护理功能社会化,把家庭成员从繁重的老人护理当中解放出来,一方面又可以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得到维系,强化家庭关系。

2、国家统筹型养老保险制度 国家统筹型分为两种类型:

1)福利国家所在地普遍采取的,又称为福利型养老保险,最早为英国创设,目前适用该类型的国家还包括瑞典、挪威、澳大利亚、加拿大等。该制度的特点是实行完全的“现收现付”制度,并按“支付确定”的方式来确定养老金水平。养老保险费全部来源于政府税收,个人不需缴费。享受养老金的对象不仅仅为劳动者,还包括社会全体成员。养老金保障水平相对较低,通常只能保障最低生活水平而不是基本生活水平,如澳大利亚养老金待遇水平只相当于平均工资的25%。为了解决基本养老金水平较低的问题,一般在力提倡企业实行职业年金制度,以弥补基本养老金的不足。该制度的优点在于运作简单易行,通过收入再分配的方式,对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以抵销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

1.基于贝弗里奇模式-英国养老保险制度分析 英国养老保险制度由三个支柱组成: 第一个支柱是实行现收现付的国家基本养老保险,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每个符合领取养老金条件的退休人员都可以得到相等数额的基础年金。它是一种强制性缴费制度,由国家财政、雇主和职工共同负担的。

第二个支柱由职业年金计划和强制性的个人年金账户(APPs)构成,它是英国养老保险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三个支柱为个人自愿性的补充商业养老保险。

英国养老保险最重要支点在于职业年金,其资产管理采用“谨慎人原则”,和多数欧盟国家不同,英国对于基金投资范围基本没有什么限制,养老金资产年收益率高于同期平均工资增长率和平均利率。在英国,国家基本养老金仅保证职工退休后的最低生活需要,其替代水平较低,退休待遇主要依靠职业年金来满足。很多企业为职工设立了多种类型的职业退休金计划。一些内部人员流动性较强的行业,则由行业内雇主发起设立行业年金计划。同时还有为公务员和公用事业的职工专门设立的公共事业年金。

(1)税收优惠政策鼓励职业年金发展 为了鼓励企业和员工建立职业年金,英国大力推行税收优惠政策。在达到一定法律标准,或经国内税务局批准后,一项退休金计划就可以享受相应的税收待遇。职工每年的最高缴费为工薪收入的15%,对雇主的缴费不加限制。雇主和职工的缴费和基金投资收益免征收入税、公司税或资产增值税,但领取时要缴税。(2)先规范后发展

英国发展职业年金的另一经验是重视监管。早在1834年,英国的法律就已经提出了职业年金的概念。近几年的重要法规有1995年颁布的《年金法》,1999年颁布的《福利改革和年金法案》等。英国养老保险改革一贯采取“先规范后发展”的原则,往往一项法律或政策,经过充分的民主讨论、专家评审和征求意见后才出台。

此外,还设立了英国职业退休金监管局(OPRA)。该机构通过公开披露、罚款、取消资格和撤销计划等措施规范企业年金计划的受托人及投资管理人、精算师、审计师和律师等相关主体的行为,保护职工的利益,监督《年金法》的执行和负责有关的咨询、教育和培训工作。发展职业年金的利弊:

一是大力发展职业年金固然减轻了政府基本养老保险支出的负担,但也加重了退休职工之间的贫富分化;

二是缴费确定型计划的普及增加了职工退休保障的风险; 三是职业年金的管理成本较高。

英国政府虽然也认识到了这些问题,但至目前为止并没有完美改进方案。英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利弊

⒈有助于稳定社会秩序。广泛的社会福利措施保障了大多数人的最低生活需要和社会需要,这对长时期地保持相对稳定的社会局势也有颇大的作用。

⒉推动了社会物质、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

⒊缩小了贫富地区的差距。

4.庞大的社会福利支出日益成为政府沉重的财政负担。社会福利庞大的支付成为导致经常性财政赤字的最重要因素。

5.社会福利制度带来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一方面,福利措施平均化,助长了一些人对国家的依赖思想,寻找工作的动力有所减弱。另一方面,福利制度也无力解决社会贫富悬殊问题。

2.基于贝弗里奇模式-瑞典的养老保险制度

瑞典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与该国形形色色的改良主义思想密切相关。福利经济学及在贝弗里奇模式基础上产生的福利国家理论、瑞典学派的经济理论、妥协的政治价值观和中间道路的思想都对其福利国家的建立产生了积极影响。

瑞典目前仍主要采用现收现付制。瑞典对基本保险及由政府支出的补充保障项目都采取了现收现付的制度,以收定支,一般不留积累(补充养老金少量进入积累系统)。这是自瑞典社会基本保障制度确立后就采用的支付模式,这种支付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克服通货膨胀的影响,而且瑞典社会保障的支出水平也是根据物价指数而及时得到调整的。瑞典作为福利型的国家,其养老保险费用主要由国家负担,来源于高税收。普遍年金的来源为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国家财政补贴和地方财政拨款补贴。附加年金的来源为补充养老金保险缴费和基金利息收入。雇工和雇员不需缴纳保险税,而雇主则要缴纳47%的工资税,政府负担基本养老费用总额的55%。国家实行高税收政策,退休金待遇标准也由国家统一规定。瑞典人必须交纳30%左右的所得税,购物时还得交纳25%的增值税。

瑞典养老保险制度利弊:

一是强制性强,负担公平,有利于提升社会保障的社会化程度。

二是高税收影响了瑞典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三是失业、人口老龄化等多个社会问题的加剧会对社会保障的社会化程度产生负面影响。四是高福利、高消费造成了福利费用开支太大,使得国家财政不堪重负,制约了瑞典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五是保障人的平等是最大的意义,体现人性的社会。近来瑞典政府针对上述利弊重新研究了保障政策,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建议,养老金制度趋向完美。内容主要有:为每个工人建立两个相互独立的个人账户,一个是由瑞典政府代表个人管理的名义个人账户,另一个是个人账户。新的养老保险制度对养老税率也作了微调.从原来的19%降低到18.5%。个人和所在的企业各承担一半,即9.25%,然后在上述两个账户之间分配。逐步取消普遍年金,只留下最低保证养老金以帮助那些没有任何收入来源的老年人;附加年金支付额的计算不再依据最好的15年,而依据45年内的连续缴费记录。这样就将国家养老金的享受权利与就业和其他的一些经济活动紧密联系起来。此外,新制度下18.5%的税率的小部分(2.5%)将进入个人账户,这个账户是新的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基金制的部分,这部分资金将直接进入资本市场,用于个人风险投资。到工人退休时,其账户资金的积累再转换成年金,供工人退休享用。该方案从1999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此外,瑞典一些机构和组织还在探讨把退休年龄从目前的65岁延长到67岁(基于瑞典人平均寿命80岁、允许提前退休),以减轻人口老龄化的压力。

2)国家统筹型的另一种类型是苏联所在地创设的,其理论基础为列宁的国家保险理论,后为东欧各国、蒙古、朝鲜以及我国改革以前所在地采用。

该类型与福利国家的养老保险制度一样,都是由国家来包揽养老保险活动和筹集资金,实行统一的保险待遇水平,劳动者个人无须缴费,退休后可享受退休金。但与前一种所在地不同的是,适用的对象并非全体社会成员,而是在职劳动者,养老金也只有一个层次,未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一般也不定期调整养老金水平。随着苏联和东欧国家的解体以及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采用这种模式的国家也越来越少。这里不作简介。

3、强制储蓄型

强制储蓄型主要有新加坡模式和智利模式两种。1)新加坡模式是一种公积金模式。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强调自我保障,建立个人公积金账户,由劳动者于在职期间与其雇主共同缴纳养老保险费,劳动者在退休后完全从个人账户领取养老金,国家不再以任何形式支付养老金。个人账户的基金在劳动者退休后可以一次性连本带息领取,也可以分期分批领取。国家对个人账户的基金通过中央公积金局统一进行管理和运营投资,是一种完全积细小的筹资模式。除新加坡外,东南亚、非洲等一些发展中国家也采取了该模式。新加坡养老保障制度

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度始于1950年。新加坡中央公积金的管理机构是中央公积金管理局,负责资金的汇集、结算、使用和储存等,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单独核算,自负盈亏,独立于新加坡的财政之外,不受政府财政收入丰歉的影响。国家财政无权动用公积金存款,但却负有担保偿还公积金存款的义务。公积金存款大部分投资于政府发行的证券,并以政府实际持有的资产作担保,所以既能保证投资安全,又有稳定的利息收益。由于有政府作后盾,中央公积金存款的信誉卓著,其稳妥程度超过新加坡的私人银行。另外,中央公积金系统是透明的,其账户每年都经过国家审计局审计并对外公开。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和发展,目前中央公积金制度已经演化成为一个综合性的社会保障储蓄计划。它不仅能满足中央公积金计划会员在养老、购房和医疗方面的需要,还通过保险计划向公积金计划会员及其家庭提供经济方面的保障。

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

——退休计划。其中最主要的部分是公积金最低存款计划,规定会员在55岁领取公积金存款时,必须把一笔钱留在退休户口中,以保障晚年的生活。

——医疗计划。中央公积金计划的积蓄可用于支付中央公积金计划会员及其家属的住院费用和获准的医疗费用支出。另外还有“保健储蓄”等其他计划帮助公积金会员及其家属支付住院费用。而“保健基金”则是由政府设立的一项援助贫困人口医疗费用的基金。

——购房计划。中央公积金储蓄可用于购买政府建造的组屋(类似于我国的经济适用房)或私有的居住性资产,可向政府贷款,此类贷款的利率很低。

——家庭保障计划。包括公积金提供的两项保险计划,即“家属保障计划”和“家庭保护计划”。前者是一项定期人寿保险,目的是为公积金会员及其家属在会员终身残疾或死亡时提供应急资金;而后者是一种强制性保险,目的是保证会员具备归还建屋局贷款的能力。

——资产增值计划。宗旨是鼓励会员通过投资房地产和金融债券等途径管理其公积金储蓄。但是,会员的投资对象必须得到批准,投资有一定限额,并且出售投资所得以及投资所得的股息、利息必须存回公积金投资账户。

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利弊:

首先,中央公积金制度节省了大量的财政支出。其次,有利于建设资金的积累和生产力的提高。

第三,中央公积金的管理方式有利于金融市场的稳定。第四,通过调整公积金缴费率可以有效调节经济周期。第五,该制度没有再分配功能。

第六,缴费率过高,最高时达到工资的50%,企业负担较重。第七,账户投资收益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等。

2)智利模式作为另一种强制储蓄类型,也强调自我保障,也采取了个人账户的模式,但与新加坡模式不同的是,个人账户的管理完全实行私有化,即将个人账户交由自负盈亏的私营养老保险公司规定了最大化回报率,同时实行养老金最低保险制度。该模式于20世纪80年代在智利推出后,也被拉美一些国家所效仿。强制储蓄型的养老保险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强调效率,但忽视公平,难以体现社会保险的保障功能。

4.投保资助型(也叫传统型)养老保险和国家统筹型养老保险相结合的产物

法国由于历史发展的延续性以及各种既得利益的存在,一是没有建立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法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就像一幅针对不同利益集团的制度“拼贴画”。不同归属的部门(如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不同行业的雇员(如工商业与农业)、不同层次的雇员(如一般职员与管理行政人员)、不同的就业形态(如雇员与自雇人员)之间的养老保险制度都存在一定的差异。除了多行业的基础系统外,还有各行业的增补系统,从而使法国的养老金制度十分繁杂,各种制度高达538种,其中仅适用于公共部门职员(如政府公务员、地铁公司职员)的制度就有近100种(Barbier J.C., 2000)。当然不同的制度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也因此可以归结为4大类:

1、特殊保障制度,适用于军人、国家公务员;

2、普通保障制度,适用于一般工商业雇员;

3、农业保障制度,适用于自耕农、农业雇工;

4、非农业非雇员保障制度,适用于商人、手工业者、自由职业者等。

二是形成了有一定选择性的多层次保障结构。从纵向看,整个养老保险体系体现为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和补充的补充养老保险3个层次。基本养老保险(régime général)提供基本的养老金,补充养老保险(complementary régimes)提供附加的养老金。这两部分都通过现收现付制的资金运作模式,由国家立法强制实施。在缴费年限满40年时,可领取相当于本人工作期间工资最高的25年的月平均工资50%左右的基本养老金,缴费年限不足则按相应比例扣减。法定的补充养老保险缴费率约为工资的10%左右,由雇主、雇员分担,国家给予税前列支的优惠政策。这两部分相加,大约可实现70%左右工资替代率的养老金。补充的补充养老保险实施基金积累制,通过个人自愿的选择加入,由各种互助保险和商业保险组成,缴费率不固定。政府在个人投保时提供税收减免,但退休后收入超过纳税标准的部分,仍要纳税。

三是基本实现了对全体从业人员的全覆盖。1945年以后,法国确定了养老保险普遍化原则,规定任何人员应根据其职业活动加入相应的养老保险制度。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完善,借助各种各样分属于不同的行业部门管理的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形成了覆盖全民的养老保险体系。此外还通过一些建立在税收优惠基础上的非强制性实施的养老保险制度对自雇、自营等特殊类型的就业人员实现了覆盖。

四是建立了管理规范、监督严格的运作体系。在基金征收上,全国高度集中,强制实施。基金征收由“社会保险和家庭补助征收联合会”负责,授权私营性质的“征收联盟”进行各类社会分摊金(保险费)的统一收缴。企业注册登记后,其雇工人数、工资水平等详细资料均被要求登记入全国统一的企业管理电子信息系统。企业根据雇工人数、工资总额等情况自觉申报缴费,并对雇员承担的部分负责代扣代缴。如不按时缴纳的,则处以每天1‰的滞纳金。对极个别故意欠缴的,则提起诉讼,采取封账、没收或变卖企业财产等强制措施,负责人还可能因此送入监狱。在基金拨付上,由社会保障中央基金管理局协调安排。每月各地征收联盟将征集到的保险费和财政拨款汇入社会保障中央基金管理局的专门账户。基金管理局根据需求实际,拨付到养老保险全国基金会的专门账户。再由养老保险基金会直接汇入每个投保人的银行账户上,确保了养老金的按时拨付到位。在基金管理上,由独立于国家之外的带有私营性质的公益部门养老保险全国基金会进行经营,实行收支两个机构、两条线管理,各司其职,互相监督和制约。基金会采取理事会的管理形式,工会和雇主委员会联合组成理事会共同管理。

总的来说,法国的模式既不同于以德国为代表的“俾斯麦模式”,又不同于以英国为代表的“贝弗里奇模式”,而是在这两者基础上的混合模式。它继承了俾斯麦模式的原则,实施了社会保险费由雇主和雇员共同承担责任,并根据受益者在职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多少、个人的参与程度、所承担的责任大小来决定其领取保险金的标准。同时又接受了贝弗里奇模式的思想,肯定了其以行业性互助为基础的全国性互助的思路,继承了互济的传统。因此,法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一方面体现了坚守和超越行业性互助、植根于企业和工人之间的传统互助形式,并最终成为相对的自治——由相关阶层自我管理,另一方面又体现了通过政府财政支持、全国性互助来实现接近公共权利原则的集中统一。目前,从整个社会保障资金来源看,3/4为雇员和雇主按工资比例强制性缴纳的社会分摊金(保险费),1/4来自于政府的财政收入。

5.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应发展方向

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在经历了方案设计与政策调整之后,步入了稳定、持续的发展时期。随着中国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社会分层和社会矛盾日益加剧,社会养老保险的良性运行离不开政府公共财政的投入和雇主与劳动者的缴费参保。社会养老保险以“大数法则”为原理,通过调节个体一生跨期收入和代际收入两种方式进行收入再分配,从而实现风险规避。一般而言,在缴费精算的基础上,参保人数越多,覆盖面越大,社会养老保险规避风险的能力就会越强。扩大制度覆盖面,将大量的具有可持续缴费能力的人群纳入到制度中来,有利于提高社会养老保险规避养老风险的能力。规避养老风险的成本小于从中获得的收益,是个体寻求参保的前提,而个体持续的缴费能力是投保行为发生的现实条件。作为投保者规避风险的成本,缴费是个体参与养老保险制度的门槛条件,也是该制度得以发展的物质基础。投保者的缴费能力决定了社会养老保险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从参保人群维度分析,养老保险的参保群体可以划分为两类,即雇员和自雇人。雇员是指在企业、事业和政府等正规部门就业的群体。就我国而言,主要是指城镇企业职工、公务员和事业组织从业人员;自雇人是指在农业、小手工业等非正规部门就业的群体。在我国,一般而言,主要包括农民工、失地农民和城镇灵活就业人员等。相应地,按照参保人群的划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可以划分为雇员制和自雇人制。雇员制主要是针对企业职工、公务员和事业组织从业人员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自雇人制主要是指针对农民和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从养老保险项目维度分析,养老保险制度可以分为基础养老金、年金养老金和储蓄性养老金三个层次,三个不同层次的养老保险项目处于不同的地位,起着不同的作用。基础养老金处于最基本的地位,主要满足老年人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年金养老金和储蓄性养老金处于补充地位,属于补充养老金。其中,年金养老金是企业和雇员共同建立的,一方面企业基于人力资源规划的考虑通过年金福利项目留住人才;另一方面,作为一项福利计划,企业年金可以提高雇员年老后的生活水平,缓解社会养老保险的支付危机。储蓄性养老金是雇员基于预防性的考虑,在国家帮助下自愿建立的储蓄计划,主要用来提高老年后的生活水平。

从责任主体的维度分析,政府、雇主和个人是社会养老保险义不容辞的责任主体。个人作为最主要的责任主体对自己的老年生活负有直接和不可推卸的责任;根据一定的合约关系,雇主也应该为雇员的老年生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个人的理性局限、短视行为以及市场提供养老服务的低效率决定政府需要为个人的老年生活担负一定的社会责任,介入并提供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服务。

基于以上对健全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层次的分析,理想状态下的覆盖全体人口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具体而言,覆盖全体国民的社会养老保险理想模式应该具有如下结构:

首先,作为最基本的层次,为全体人群普遍建立具有强制性、公益性和共享性的基础养老金项目,满足全体国民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它构成了目前养老保险体系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可以简单地表述为由政府通过立法强制执行,以工资税或以一般财政收入为基金来源,并用“现收现付”方式筹集,规定养老金给付额,实行公共管理的养老保险计划。基础养老金项目处于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层次,是公益性和共享性的养老金项目,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必须强制参保。雇员制下的基础养老金项目是由政府、雇主和雇员三方缴费实施的保障基本生活的社会养老保险项目,符合责任主体多元化,在此政府必须从公共财政的角度出发承担起养老保障责任。

其次,作为补充层次,为雇员分别建立各种形式的年金养老金,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在雇员制下,社会养老保险的理想模式包括为雇员建立的各种形式的年金养老金。不同于基础养老金计划,年金养老金计划一般由雇主创立,或是集体谈判决定,政府很少参与该计划的设立和管理。但是,有些国家的政府通过立法,强制雇主为雇员建立年金计划,并对其进行监督。它的直接目的是提高退休者的养老金水平,缓解未来巨大的养老金支付压力。

最后,作为补充层次,在自愿参保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储蓄性养老金计划。它是个人或家庭通过储蓄或其他方式自愿建立的补充退休收入保障计划。政府通过政策优惠鼓励个人建立储蓄计划,为退休生活积累更多的资金。一方面可以向个人提供补充收入保障,弥补国家举办的养老保险计划的不足;另一方面又可以为经济发展积累更多的资金。

(一)目前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

1、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面不宽。农村人口和非正规就业人口没有纳入到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除农村之外,目前我国养老保险主要在国有集体企业,相当多的三资企业和多数个体私营企业都没有参加,即便国家公务员和大多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也没有参加。根据对《中国统计年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分析,目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只能覆盖全国总人口约30%的城镇人口的60%,即全国总人口的18%,而世界各类公共计划覆盖的平均水平约为30%。可见,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覆盖范围上依然存在缺陷。

2、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条块分割、不统一。这主要表现在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和机关事业组织养老保险并存,并且地区之间和行业之间的缴费率以及支付标准存在差异。

首先,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独立于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公务员不缴纳社会养老保险和事业组织养老保险独立于企业职工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与社会养老保险的统一性、广覆盖目标相矛盾,不利于降低制度运行成本, 离退休后的收入远高于企业退休后的收入,社会风气影响太差,违反了社会保障公平性,并造成财政沉重负担,纳税人的钱被用于这种开支,是对资源的浪费,且不同群体间社会保障待遇差距较大,容易形成社会矛盾爆发的焦点。

其次,农村和城镇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特殊性倾向。在社会转型初期存在着大量特殊的弱势群体,包括失地农民、农民工、城镇中的非正式就业人员等灵活就业人员。由于他们所从事的生产方式的特殊性,基本上很多没有纳入养老保险体系,国家对他们的社会保障关心不够。

3、企业年金和储蓄性养老金发展不足。在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鼓励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大力发展储蓄性养老金计划,同时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但是,在实践过程中,资源消耗性的企业发展,注定维持不了多久,大部分中国人未富先老,财富“到金字塔式”的集中在客观上,还是形成了单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4、老年人的退休后生活,社会保障制度好像忽视了,便利、保健措施不够。

(二)构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理想模式的制约因素分析

1、国家养老保障责任不明确。对农民和灵活就业人员等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责任缺失。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不仅拥有大量农业人口,而且在转型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社会弱势群体,如失地农民、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等。他们是国家发展和转型成本的主要承担者,政府对他们的社会保障负有主要责任。老年风险是他们遇到的最大的社会保障问题之一。从公共财政的角度出发为农民和灵活就业者建立养老保险制度是政府承担社会保障责任的主要表现。许多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财政收入不断增加,国家完全有能力帮助他们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预防老年收入风险。

2、企业尽可能的推卸养老保险责任,拒缴、拖欠和逃避社会养老保险费,社会养老保险扩面困难。这一现象存在的原因之一在于企业养老保险缴费过高。我国养老保险缴费率(平均养老保险费与平均工资的比率)目前已经达到比较高的水平,从1991年的16%增加到目前的24%,远远高于10%的世界平均缴费水平,甚至高于20%的国际警界线。根据对OECD24个国家社会保障缴费率的统计,只有丹麦(24.55%)、意大利(29.64%)、荷兰(25.78%)、西班牙(28.30%)和葡萄牙(34.75%)等5个国家的社会保障税高于中国。我国的高缴费率主要在于庞大的转型成本——企业拖欠、逃避缴费现象严重,覆盖面、参保率难以提高。过高的收缴率大大增强了企业拖欠、逃避缴费的动机;而企业拖欠、逃避缴费的行为,反过来又影响了养老保险费的顺利征收,并使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的工作难以实施。

3、部门利益阻隔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统一。这主要表现在地区利益保护使得社会养老保险统筹层次难以提高,以及个别行业养老保险难以纳入到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管理之中。统筹层次越高,社会养老保险抵御风险的能力就越强,理想的社会养老保险应该实行全国统筹。但是,现实中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养老保险缴费以及待遇支付不尽相同,地方社会养老保险利益阻碍了统筹层次的提高。另外,个别行业利益也是阻碍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统一的障碍。较为典型的是我国公务员和事业组织养老保险制度一直独立于整个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之外单独运行。

4、社会保障法律建设落后,缺乏法律保障,不去研究完美的社会保障机制。国家立法滞后,养老保险制度被分割,退休待遇分三六九等的社会保障制度,怎么能跟上现在这个时代。

(三)覆盖全体国民的社会养老保险理想模式的实现途径

1、国家立法改革城镇企业职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为农民和灵活就业人员普遍建立基于国家财政和个人缴费的基础养老金计划。建立基础养老金全民覆盖,依据统一模式,实现制度的统一。

2、国家立法降低缴费水平,刺激企业积极参保。

3、国家立法推行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将其纳入与企业职工相统一的基础养老金计划。回归人性公平,结束社会保障的黑暗时代。以美国为例,1920年,美国建立了独立于私人部门的公务员退休计划,其与目前我国的公务员退休计划类似。1983年,为了扩大社会保障养老金制度的覆盖面,维持其在财务上的持续性;同时,适应世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趋势——社会保障多支柱趋势,美国国会通过了社会保障法修正案,规定联邦政府新雇员参加社会保障养老金计划,改革公共部门的养老金计划,实现了社会养老金计划的并轨和统一。

4、大力发展年金养老金计划和自愿储蓄性养老金计划。这要基于企业和社会收入的再分配功能,政府应立法关闭资源消耗性的企业发展,应鼓励企业技术性的发展,使优秀企业成长;应加强对绝对富人的税收,平缓财富“到金字塔式”的集中。

第二篇:浅谈中国养老保险制度

浅谈中国养老保险制度

摘要:文章简要对比了国际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侧重比较了中美保险制度的差异。肯定了近年来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所取得的成绩,指出了目前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诸多问题,从全面推进多层次养老制度体系建设、扩大非缴费型和基本养老覆盖范围、重新界定政府在养老保险体制中的职能和建立城乡有别的养老保障模式等方面对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发展趋势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养老保险

中美制度对比 制度改革成就 现存问题 发展趋势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真正发展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经过近30年的发展和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制度设计不断完善,管理服务不断细化,对保障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改革深化和社会正处于转型期,以及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我国养老制度还存在一些不足,尤其是和国外各种保险制度比较,更能发现我国保险制度的缺陷,对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提供借鉴。

国际养老保险制度的比较

由于世界各国政治制度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等,历史传统各异,不同国家养老保险制度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尽管世界各国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五花八门,但几乎都是由一些基本要素所构成,对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具有成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作一比较,对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改革会提供一些借鉴。

从制度特点来看,国外建立起来的养老保险模式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投保资助型、福利国家型、国家保险型和储蓄积累型等。目前,德国等欧洲大陆国家、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属于投保资助型,英国、瑞典等北欧国家是福利国家,前苏联、东欧诸国以及澳大利亚等国实行国家保险模式,智利和新加坡等国则实施储蓄积累模式。这些模式在具体设计上各有特点,以下对它们进行简要的比较。

(一)资金来源基金的负担方这一问题来说,一般以雇主、雇员及政府三方出资为主或至少是其中两方出资。就各国实际而言,投保资助型国家主要以三方负担为主,政府的责任主要是间接的;而储蓄型模式中,政府基本不承担责任。具体来看,福利国家的基金来源于一般税收,基本上由国家和企业负担,个人不缴纳保险费或缴纳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例如,瑞典退休者在工作期间不必缴纳任何保险金或保险税。在投保互助型的美、德、日等国中,美国的养老金以社会保障税的形式负担,主要由雇员和雇主缴纳,国库原则上不负担,典型的依靠目的税负担费用,根据所得最高税率可达27%;欧洲大陆国家养老金来源比较多样,主要来自保险费,但以国库的部分负担为补充,其中德国除主要由保险费(占所得比例的17.7%)负担外,国库也分别负担12-15%;东亚的日本也是雇主、雇员、国家三方负担型,日本对其基础部分除有定额保险费负担外,国库负担高达33%。

(二)给付水平从计算基数的对比看,即按照不同期间的平均所得作为养老金计算的基数,一般采用的期间越短,给付水平越高。有的国家以加入养老金计划的整个期间为基数,例如德国就以加入全期间平均所得为基数,还有些国家以退休前几年的平均所得为基数,例如意大利仅以退休前5年间平均所得为基数。从替代率标准的对比看,替代率是养老金额相对于过去所得的比例,是有效的衡量给付水平的工具,替代率越高,给付水平越高。并且计算替代率的标准也各不相同。由于依据不同的计算基准,不仅会使替代率大相径庭,而且使养老金的实质水准相差悬殊,无论各国采取什么办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尽量不让替代率过高,以防止福利刚性。

(三)支付条件

享受养老金待遇的条件通常有四个:一是退休年龄,西欧、北欧国家和美国、加拿大、智利、澳大利亚等国,均规定法定退休年龄为65岁,而亚洲、非洲等国家规定的年龄为55或60岁。二是工龄,即必须达到一定的工作年限,通常为男25年左右,女20年左右。三是缴费年限,即缴够规定期限的保险费,如10年、20年等,各国规定不同。四是居住期限,即参保人须达到规定年龄,并符合居住国所规定的居住期限,方可领取养老金。这四个条件不一定要同时具备,有些国家只要符合其中一至几项即可。

西方一些国家的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历史较为悠久,制度相对成熟,对我国有很大的借鉴作用。而美国的保险制度也是比较完善的,通过中美制度的比较,对我国保险制度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也便于我们进一步完善我国制度的不足。

(一)养老保险模式与制度方面的比较

在养老保险模式方面,美国的养老保险是综合传统型、福利国家型等多模式的特点,经过近70 年的实践逐步发展形成的,而且带有非常发达、独特的市场经济特色。目前美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是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待遇按月支付并随生活价格指数的变动而每年调整。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则是一种部分积累制,包括现收现付的社会统筹基金和作为积累的个人账户基金。国家每年根据平均工资的增长及物价指数调整养老保险待遇。

(二)养老保险基金的比较

美国 2004 年,雇员缴纳养老、遗属、残疾保险的费率为本人工薪收入的 6.2%,其雇主也按相同数额为其缴纳费用。自雇者则同时为自己缴纳雇主和雇员两部分。一般地,缴费工资基数每年随平均工资的增长而自动提高。领取养老待遇的资格基于获得社会保障分的多少。而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是依据“以支定收”的原理设计,是一种转型期的过渡模式。现在的养老保险参保人除了为自己今后养老缴纳费用外,还要负担已退休人员的养老费用,因此企业与个人缴费比例甚至比美国或其他发达国家的两倍还要高。但可以用于支付已退休人员的养老基金并不多,大部分企业退休人员养老待遇偏低,矛盾尖锐。

(三)养老保险领取等方面的比较

在退休年龄方面,2004 年,美国获得全额养老金的年龄为 65 岁 4 个月,以后每过1年,获得全额养老金的年龄相应提高 2 个月,直到 2014 年,出生于 1959 年及以后者,获得全额养老金的年龄提高到 67 岁为止。被保险者也可以选择在 62 岁提前退休但获得相应减少的待遇。而我国的法定退休年龄是男职工 60 岁、女干部 55 岁、女工人 50 岁。从事特殊工种的职工为男 55 岁、女 45 岁,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职工为男 50 岁、女 45 岁。

通过比较发现,美国的养老保险制度相对成熟。与美国相比,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中存在以下不足:①养老保险覆盖面较小;②养老金的工资替代率较高;③养老保险积累基金较少;④退休年龄较低;⑤养老保险缴费比例较高;⑥在职人员与退休人员的比例即抚养比下降过快等。因此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应当基于“有限福利”的基本理念,逐步改革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企业年金,促进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商业人寿保险)的发展,建立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储蓄和商业保险等三层养老保险体系为目标,辅以提高退休年龄、降低养老金的工资替代率,改善制度的内部状况。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情况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加快建立以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为主体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社会保险基金和财政投入规模持续增长,社会化养老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但是,面对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还不健全,制度运行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一)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

中国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逐步建立了多种类型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在城镇地区,主要是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金制度。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为重点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覆盖人群不断增多。截止到2008年底,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1890万人,其中在职人员16597万人,离退休人员5293万人。在农村地区,主要是民政部1992年推行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2009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确定从今年起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同时召开了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会议,正式启动农村新型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新制度2009年覆盖10%左右的县,2020年之前覆盖所有农村适龄居民。根据规定,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支付终身。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55元。年满60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农民都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如果新制度实施时已年满60岁,不用缴费可以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这是以社会保险与老年福利津贴相结合的制度设计,必将促进老年保障制度的快速发展

(二)、对传统的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我国城镇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始于1951年,1953年修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1978年以来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改革,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1、改革实践阶段(1978-1990)80初期,进行养老费用生活统筹,恢复养老保险的调剂职能,向社会化方向发展克服企业退休费用负担畸轻畸重的问题。1986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规定国家对劳动合同制工人退休养老实行社会统筹,企业和劳动合同制工人按规定的比例缴纳养老保险费,筹集养老保险基金。这个规定表明,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国家将放弃传统的养老保险制度,转而实行国家、企业和职工个人三方共同承担责任的社会化的现代养老保险制度,并由劳动合同制工人推广到全国所有国有企业职工。合同制工人缴纳本人标准工资的3%,第一次建立了个人养老保险缴费制度

2、探索与实践阶段(1991-现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养老保险开始在制度的运行机制、制度模式方面进行了较深层次的探索(1)、建立养老保险基金社会统筹制度20世纪80年代以后,老企业的退休人员不断增加,发放退休金的压力越来越大,而新建立的企业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这不仅使企业之间不能在相同的起点上竞争,而且缺乏竞争力的老企业已无力支付众多退休工人的养老保险金,导致企业劳保个人开不出工资,上访告状频频。1991年6月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确立了养老保险金由市县起步、向省级过渡、最后实现全国统筹的资原则筹。到1992年底,全国有2300个县市实行了国有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费社会统筹改革,占全国县市总数的95%。(2)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我国传统的养老保险制度是单一的,责任完全有国家和企业负担,为改变其弊端,1991年6月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确立了实行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储蓄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保险原则。(3)改革基本养老金的计发办法随着经济制度的改革,基本养老金按退休标准工资的一定比例计发的办法已不适应,1993年10月,劳工部颁布了《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改革试点的通知》,在待遇确定与支付比例上作了进一步的改革,改革后的养老金分两部分:社会性养老金和缴费性养老金。社会性养老金,企业和职工缴纳基本养老费满15年的,社会性养老金按职工退休时所在地区上半年社会平均工资的25%计发,缴费不足15年的按20%计发,缴费满5年不足10年的按15%计发。(4)、养老保险逐步社会化养老保险社会化表示在由于独立于企业和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社会保险事宜。管理基金由非官方机构负责投资运营,养老金不再有退休人单位发放,而是由银行发放,到2001年企业退休职工的养老金基本上全部由银行发放。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成就

2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在社会经济转型、社会经济条件相对落后以及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吸取国际经验教训,开始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这是我国社会发展中最有挑战性的任务之一 ,但我国仍取得了显著的成就。1997年7月,国务院公布了《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统一模式的一些具体办法。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向明确,20世纪末,基本建立起一个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养老保险体系。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取得的成就表现如下:

(一)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 社会统筹克服了单位核算的弊端,体现出养老保险的社会共济性,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企业、行业之间由于发展水平和效益不同造成的不公平。社会统筹也有利于统一管理、统一发放,提高效率、促进公平。个人账户将个人投保与企业投保的一部分记在个人名下,与个人利益挂钩,有利于落实个人的责任,调动个人参加养老保险的积极性,也便于个人在不同单位之间的自由流动。

(二)现收现付制向部分积累制转换 现收现付制是代际养老,老人的供养负担完全转嫁给下一代,但在国家经济衰退或人口老龄化的形势下,国家或企业很难有效满足不断增长的养老金需求。完全积累制是代内养老,退休前自我积累养老金,但制度过渡要解决已退休人员和在职人员的养老金积累问题,筹资上存在“双重负担”。我国采用部分积累制的混合式筹资方式,综合考虑当前需要,也为满足长远需要做准备,具有一定的制度弹性。从现收现付制向积累制过渡,在我国乃至世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都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三)增强了养老保障能力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逐步构建了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的“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提高了养老保障水平。

(四)扩大了养老保险的覆盖面 新的养老保险制度要求在享受保险的权利上是统一的,要求保险项目、保险待遇和投保标准统一,并适用于城镇各类企业(包括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合资企业等等)的职工和个体劳动者,逐步扩大社会化养老保险范围,维护公民权利和社会公平。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弊端

现行养老保险筹资模式在实行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和矛盾,这对即将进入老龄人口增长高峰期,同时又正值工业化发展阶段的中国来说,完成由旧制度向新制度转移的过程,必须首先明确当前中国现行养老保险体制所存在的弊病和问题:

(一).基金来源渠道单一,收支矛盾日显突出。当前我国养老保险的基金来源主要是保险费的收入及其利息收入和财政补贴。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保费欠缴的情况非常严重,弹性收缴与刚性支出的矛盾日趋突显出来,加上老龄人口数量的不断上涨,享受养老金的人数不断增加,养老保险费用开支增加,成为应对老龄化危机最主要问题之一。

(二)历史欠债严重,“空账”运行规模大。我国当前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但是在实际的实施中却形成了一种在资金流程上与现收现付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的“空账”运行机制。1997年《决定》指出已经退休职工的养老金继续按照过去的标准,这意味着企业要同时承担退休职工养老之需和为在职职工积累养老金的双重任务,造成企业负担过重,缴费困难、逃费、欠费现象严重。

(三).退休年龄偏低,且男女性别在退休年龄上差距太大。退休年龄的高低决定着领取养老金时间的长短。而退休年龄越低,则意味着领取养老金的时间越长,即用于支付养老金的基金需求就会越多。我国规定男性退休年龄为60岁,女性为55岁,加上生活和医疗健康水平的提高造成我国人口的老年抚养比不断攀升,有关专家预测我国到2060年养老抚养比为 60.3%。另一方面,由于女性的平均寿命要明显高于男性,在我国,女性要比男性早5年退休,这不仅导致我国养老金支付压力加重,而且也不利于妇女权益的保障。

(四).基金管理效率低下。我国规定养老金在留足2个月的支付以外,应该全部用于购买国债、银行储蓄、企业债券、投资股市,严禁投入其他金融和经营性事业。但是目前我国养老金仍主要用来购买国债和银行储蓄,基金收益甚小,根本无法满足老龄社会对养老金的需求,没有真正建立起养老金保值、增值的有效机制。

(五)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层次缺失

我国养老金制度模式从1993年提出实施多层次养老保险模式。但作为养老保险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年金养老制度推进缓慢,覆盖率小,大部分城镇职工依然仅有基本养老保险。而且,我国政策规定企业只有加入了基本养老保障之后,才允许按政策规定设立企业年金。所以,只有少部分经济效益较好的能源、金融和通讯的企业设立企业年金,而经济效益差的企业一般只有基本养老金保障,形成企业年金缺位。

(六)基本养老金制度覆盖率低

2006年我国就业人口为76990万人,其中城市就业人数为28310万人,城市就业人口比例为36.77%.数据显示,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理论覆盖率从2001年的38.8%增长到2006年的42.8%,覆盖率仍不足50%.显示我国社会养老保障的有效覆盖面较狭窄。

(七)养老保险基金“所有者缺位”

当前,我国个人帐户中的养老基金实质上是缴费人的资本或劳动收入的一部分,所以,从经济学上产权明晰这一原则出发,理应成立一个代表缴费人利益的组织来对这部分基金进行管理。而我国目前的情况却是由政府代管,政府成为养老基金的托管人。所以,我国目前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际上就处于“所有者缺位”继而“所有权悬空”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发生融资困难和基金被挪用的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

(八)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亟待健全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城乡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收入水平、经济结构等诸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在使我国城市和农村之间形成了不同养老保障制度。与城镇相比,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低,保障项目少,社会救助仍是农村社会保障的主体内容,作为现代社会保障核心的社会保险制度在我国农村才刚刚开始发展,保障制度亟待健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人口政策的影响,以及农村人口结构逐步老化,农村家庭保障日益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农村人口对政府组织的社会保障的需要越来越迫切。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趋势

基于以上所存在的问题与弊端,提出以下应对策略:

(一)扩大基金来源的渠道,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提高养老金保值增值的能力,实行国有资产变现,发行社保长期债券,进入资本市场等措施,把社保基金做大。

(二).积极发展企业年金计划即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强化个人自保的意识,加强企业和个人对养老保险的责任与义务。使得养老保险的各个支柱都得以发展和完善,为建立多层次的保障体系打好基础,为降低基本养老金的替代率,促进个人账户实账运行创造足够大的活动空间。

(三).逐步做实个人账户,解决个人账户的“空账”问题。第一建立账户分立制,建立个人账户专管体系。将个人账户从社会统筹金中分离出来,实行账户分立,从而避免社会统筹向个人账户“借”的风险。第二,建立专门的基金管理机构来负责个人账户基金的管理与营运,以确保其保值增值。

(四)建立农民工的养老保障体系。一项社保计划应该和能否覆盖哪些人群,是由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劳动力市场发育状况和政府行政管理能力所决定的。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来看,养老保险应逐步全面覆盖所有与城市化、工业化过程有密切联系的群体,而农民工正是这一过程中非常庞大而且不容忽视的一个群体。应该立即建立有关将农民工纳入养老保险框架之内的法律法规,将其纳入养老保险的范围之内。这样一方面可以扩大社保尤其是养老保险的基金来源;另一方面,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老龄化带来的养老危机,因为一旦农民工为社保网络所覆盖,他们才会有“精力”去考虑如何提高父母辈老人的福利水平问题。

(五)全面推进多层次养老制度体系建设

建立多层次养老制度制度体系,是我国的文化传统和现代社会保险机制的要求,应全面覆盖无力缴费的贫困人口的社会救济、社会基本养老、企业年金、商业寿险、家庭保障等多层次养老保障制度模式。第一层次:加大基本养老保险的执行力度。由政府、企业和个人三方供款的模式,即企业和个人为主,政府提供补贴,实行现收现付筹资方式。通过提高企业和个人的参保意识、加大执法力度等措施,不断提高参保率。由国家行政部门管理,执行保障和再分配功能。推行激励机制,对于多缴费者可以多领取相应的养老金。第二层次:鼓励企业为员工建立企业年金保障。由政府提供优惠政策,实行劳动权利与义务相结合的原则,由企业为主,个人为辅供款,实行积累制筹资方式。对象为企业职工,执行保障和储蓄功能。实行激励机制,保证缴费者退休后有更高的生活水平和更为充分的保障。第三层次:积极发展商业寿险保障。采用自愿性,由政府提供政策,个人具有经济能力和偏好选择,实行积累制筹资方式。对象为高收入人群,是在具有了基础保障之上的更高层次的保障。执行保障和储蓄功能。政府可视经济发展需要,给予政策扶持。第四层次:传承家庭养老保障。家庭成员对老人的赡养是互惠互利关系的体现。年轻一代对父母提供照顾,也为自己将来获得子女照顾创造了道德基础,这种供养与反哺的循环使家庭养老能够延续。

(六)扩大非缴费型和基本养老覆盖范围

扩大覆盖范围,是基本社会养老制度的一个基本目标。目前扩大覆盖范围的政策是出于制度内的资金不平衡的需求,缺少统筹机制。这种以扩大覆盖面为手段来缓解养老保险基金压力的政策背景,使非国有企业产生了其缴费将被用作于退休人员较多的国有企业,进行实质上是现收现付性质的收入转移支付的预期,而与此同时,国家又没有对非国有企业及其缴费相对应的养老金承诺做出制度化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保证。制度漏洞是造成覆盖率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国有、集体企业使用农村、外来劳动力临时工,非公有制企业职工、城镇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工、城镇自由职业者、农民工,大部分没有纳入养老保险覆盖范围

(七)重新界定政府在养老保险体制中的职能

造成当前我国养老保险体制出现“所有者缺位”的现象,很大程度上是政府直接管理过度的结果。当前个人帐户中的养老基金完全是由政府的社会保障管理部门管理的,政府既是监管者,同时又是帐户的直接管理者。在这种情形下,个人帐户中积累的基金难以得到有效地运作。因此,应当将政府的管理职能限制在社会统筹这一大块,即现收现付部分;而个人帐户中的基金部分,则可考虑借鉴国外管理养老基金的成功经验,成立养老基金会组织来管理个人帐户中的基金,基金会组织应当是专业化的基金管理公司。并且,为了保证养老基金的管理效率,这样的基金会应当是竞争性的,即成立多个基金会组织,职工可自主地选择决定加入哪一个基金会,也可自由地退出。政府间接作用的增强则表现在加强监管职能方面。政府的社会保障部门应对基金管理公司进行严格的监督,定期考核其绩效和风险管理水平。

(八)建立城乡有别的养老保障模式

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体系由非缴费普惠性养老模式、缴费性基本养老保险模式、企业年金及个人寿险储蓄性养老模式和家庭养老等多层次构成。其中缴费性基本养老保险和商业寿险产品的目标主要是城镇从业人员,是养老保障是发展的主体。企业和个人寿险储蓄安排的养老保障将成为城镇退休人员晚年生活的补充性质资金来源,也是提高退休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

重视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推动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迫在眉睫。政府要加快制度方面的建设,社会大众和企业要积极落实各项政策,要提高养老保险方面的知识,学会维护自己的利益。只有各界共同努力,我国才能建立期更完善的养老保险体系,我们的社会才正在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班级:社工07-2班 姓名:刘诣 学号:05号

第三篇:中国养老保险制度论文

题目:论我国养老保险之做实个人账户

摘要:

本文将就以下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做实个人账户的含义、现状以及实践性分析。

关键词: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现象,名义个人账户

正文:

一、简述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

养老保险资金由企业和职工共同负担,企业缴费比例一般为企业工资总额的20%,全部纳入社会统筹基金,并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进行调剂。职工缴费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的8%,并全部计入个人账户。

参加工作、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人员,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退休时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职工退休时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本人退休年龄、利息等因素确定。1

二、做实个人账户概述

在国务院于2005年12月3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的第四条中提到,要“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做实个人账户,积累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要继续抓好东北三省做实个人账户试点工作,抓紧研究制订其他地区扩大做实个人账户试点的具体方案,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国家制订个人账户基金管理和投资运营办法,实现保值增值。”

那么,什么是做实个人账户呢?

根据国务院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以及《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 百度百科给出的解释是:“指进一步区分好社会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基金。做实个人帐户后,记入个人帐户基金的保险费只是个人缴纳的8%,企业缴纳的20%全部划入统筹基金。也就是说记入个人帐户基金的养老金比例从11%下降到8%。”

一篇文章中则解释道,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就是将每一个参保个人按规定比例缴纳的养老保险基金都记入参保人的账户,做到账钱相符、账人相符、账账相符,形成个人缴费的完全积累。”2

其实第一种解释只是在阐述2005年国务院决定颁布后个人缴纳养老金比例的下降,而第二种解释更具体也更直接地说明了做实个人账户“帐钱相符”的要求。

实际上,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目的,是实现个人缴费的积累,把账与钱做到统一相符,清清楚楚,而不是空头账户。

三、现状

查阅资料,可知我国个人账户落实情况并不理想。实际情况如下:

(一)个人账户空账缺口大。根据《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3》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个人账户空账达到2.6万亿。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我国超过60岁的老年人口将不断增多,并且在十几年内将进入到老龄化的高峰。可以预料个人账户空账缺口到今日已经日益扩大。

(二)个人账户基金收益率偏低,保值困难。由于基金当期支付压力大,个人账户基金大部分都在空账运行,基金被用于支付当前的养老金,由于投资效率低下,实际上连保值都难以实现。再加上正常的通货膨胀,贬值风险其实非常大。

四、空账的危害

首先,个人账户的“空账”问题使得养老金支付风险被留给了下一代,影响了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发展。给社会保障制度带来了巨大的风险。未来的养老基金的负担不堪想象,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受到严重威胁。

其次,空账现使得养老保险制度的公信力以及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受到影响。2褚福灵.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理论与实践[J].新视野.2010(05)居民对养老保障制度的信任降低,不利于社会保障制度发达发展与进步。

五、实际策略

在我看来,做实个人账户的现实对策就是真正把个人账户实体化——可见可知,账上的存款真实存在。

而查阅资料得知,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保障国际论坛2014暨《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4》发布式—‘三中全会的理论突破与名义账户研讨会’”上发言时表示,做实个人账户已经无法持续,名义个人账户是下一步完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可选择的模式。

资料显示,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认为,在做实个人账户13年未果的情况下,及时转向名义账户制,轻装上阵,把精力放在加强个人账户多缴多得的功能上,以期在制度结构上彻底解决养老保险制度的财务可持续性。

确实,真正的个人账户将更难实现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而现状也确实是做实个人账户的压力很大。而欧洲国家就个人账户采取了名义账户制。

名义账户制的优点在于,我国可以从当前一味做实个人账户的困境中摆脱出来。但是,在我看来,名义账户制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并且这种做法便推翻了前期的累积,会促使空账现象更加严重。所以重点还应该放在对优化做实个人账户制度的探索上。

参考文献:

1、褚福灵.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理论与实践[J].新视野.2010(05)

2、彭浩然,陈华,展凯.我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规模变化趋势分析[J].统计研究.2008(06)

第四篇:日本养老保险制度简介

日本养老保险制度简介

作者:张久松发布时间:2008-07-07 11:22:1

5随着经济、医疗和社会的发展,综观世界,人口老年化已成为人类所共同面对的一大问题。日本面临人口老年化的问题。为此,日本制定了养老保险制度。

日本的养老保险制度具有多层次、多部门、多基础的特点,比较复杂。养老金制度属于公共年金范畴,是一种通过国家立法强制实行的社会保险。日本养老金的经费由雇主、雇员、国家三方负担。除了养老金制度外,日本还有老年福利年金,领取这种年金者不需要交纳保险费,年金额为18万日元,月金额为1.5万日元。这种福利金的费用全部由国家负担,所以,有严格的收入限制,如6口之家年收入不超过876万日元,才可领取。

二战结束时的日本经济处于混乱状态。急剧的通货膨胀,使得劳动者的生活愈加贫困,支付保险费也愈加困难。随着养老保险积累金的贬值,未来年金给付的财源也面临严重问题。因而,养老金的给付水平很低,覆盖面也很小,其功能十分有限。50年代初期,随着日本经济的全面恢复,日本政府开始重视劳动者的养老保险要求,为了重建厚生养老保险制度,1954年,对养老保险体制进行了全面改革,颁布了《厚生年金法(新法)》。把过去只是报酬比例制的养老金,改为定额部分加报酬比例部分的双层次的养老金。养老金给付的开始年龄,也由55岁分阶段地提高到60岁。此外,为了避免保险费负担的急剧增加,还设定了比平均保险费还低的保险费率。此次改革,奠定了日本现行厚生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体系。

1959年颁布《国民年金法》,1985年建立双层养老保险制度,即第一层次覆盖所有公民的国民年金制度(又称基础年金),20岁以上60岁以下的在日本拥有居住权的所有居民都必须参加。第二层次是与就业收入相关联的雇员年金制度,按照加入者职业的不同又可称为厚生年金和共济年金,其中5人以上私营企业职工的年金称为厚生年金;国家公务员、地方公务员、公营企业职工、农林鱼团体雇员、私立学校教职员工各有专门的年金,统称为共济年金。厚生年金和共济年金领取者的待遇由统一标准的基础年金部分和与收入关联的报酬年金部分组成。因此,加入厚生年金和共济年金这两种年金的职工自然加入国民年金,其基础年金部分实际上就是国民年金,报酬年金部分则按照加入者保险费缴纳的多寡来决定保险金数额。

国民年金的资金来源于从雇员年金缴费中转出的部分和政府的补助,其中政府的补助约占国民年金开支的三分之一,主要来自财税收入。雇员年金的资金来源于雇员和雇主(或政府)的缴费。

日本养老保险制度,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特别是随着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而相应得到不断的充实和完善,对我国养老保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第五篇:中国第一骗局——养老保险制度

中国第一骗局——养老保险制度

文章来源:互联网

现在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正在讨论此事:

(1)一名专家甚至用了“社会养老保险,这是一个有预谋的骗局”这样的句子。

(2)因为养老保险需要连续交15年才能有效,即等到65岁之后,每个月才可领取那么一点定额退休金,直到你的死期来临。

(3)现在是全球经济时代,大家的工作变动都很频繁,大多数人都不可能在同一地点连续不断地缴纳15年,于是剩下的都被当地政府吸收了。

这个现象已经持续了十年、二十年,所以电台里的特邀嘉宾说“这个问题已经讲了好多年了,每年到年底就有媒体来找我约稿说这个事情,我都讲的没意思了······所以我认为这是各地政府的一个明知故犯的预谋。”

对于我来说也是这样的。我在深圳工作过,又跑到北京来。现在深圳的社保我只能提取我当年交的部分,不能提取当时公司给我交的。公司给我交的就全部给了深圳社保局自己口袋了。然后,尽管政策是我可以提取自己交的部分,但给了我很多借口。首先要我必须在深圳工作满了5年;后来说,必须要本人亲自来深圳办理;然后又说要这个要那个,总之特别复杂。最后只好不提了。

政策说你能提取自己的部分,实际上你根本提取不了一分钱。我的同学,在南京工作9年了,来北京,南京那9年全白交了。也是说可以提取自己的,结果设置各种借口,一分钱最后都没有提取到。太骗人了,不得不说。医疗保险更黑,无论任何原因,只要你中断一个月不交,以前的就全部白交送给公仆们了。

6-7年前, 随着养老金政策的不断改变, 笔者就对养老金问题有了警觉, 并怀疑里面出了危机。随着时间推移, 事实证明不仅是危机问题, 而且, 相对于缴费年龄超过20年者可以说是一场美丽而高明的骗局。

中国的社保金,不仅完全取自劳动者, 且不说活不到65岁的人只能做雷峰了;还要养活社保局和那班官员的开销, 否则为何公仆们不敢公开各种费用支出

和其来源呢? 社保局那栋高楼怎么来的?

另一个高明的地方是退休所得将以通货膨胀的方法令劳动者的退休生活水平比原计划的要低,按现在的企事业单位将来退休费定额标准1080元来计算,数十年后随着通货膨胀贬值可能连顿猪肉都吃不上。

计划经济阶段那班退休人员,现在已达65岁仍有很多没去见MA克思的,他们领取的退休金大部分就是现在正在工作的年轻人交纳的,公仆们的如意算盘是“骗新钱、偿旧债”。

此外,为什么在社会就业如此紧张的情况下,政府最近还将普通职工退休年龄故意延长至65岁?这里面有三大不可告人的秘密:

其一,大家心照不宣的事是,除了少数公仆,绝大多数企业职工还不到50岁就已经不在岗位,只好空盼着快到65岁好去领取那点退休费,十多年的漫长等待,不知道有多少老人熬不住而倒在半路上。即便部分幸运者熬到了65岁,中国的平均寿命是72岁,缴纳几十年的保险费用,平均只能领取7年养老金。剩下的资金都充归由公仆们掌管和任意分配挥霍的国库了。

其二、由于社会体制改革,不愿意缴纳养老保险、不愿意被继续蒙骗的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和自由职业者越来越多,公仆们设置的保险骗局资金无法维持下去,只好全国缓期5年发放退休费。

其三、由于最近几年的社保资金被贪官们贪污挪用而亏空几十亿,已经发不起全国已达60岁缴费人员的退休费了,只好故意拖延5年再发放,于是紧急宣布职工的退休年龄统一是65岁(以男性为例)。公仆们还希望这拖延发放的五年中,饿死、病死掉一部分退休老人,以便贪占更多的社保资金。

公仆们就是这样预谋设置的保险骗局——吃你肉,喝你血,蒙你几十年,到死没商量。

据2009中国老龄国情与养老服务业发展论坛公布数据,我国现有养老机构230万余张,实际入住率150万左右,实际入住率65%左右。从数据可以看出存在几个严重的问题:一是面对我国1.53亿老龄人口严峻的形势,机构床位严重

不足,缺口巨大;二是现有养老机构床位入住率低下,还没有达到良好的运营状态。众多民营养老机构的经营状况甚差,出于亏损和严重亏损状态。在笔者考察者发现,有相当一定数量的老人希望入住养老机构,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养老机构,现有养老机构不是价格过高,就是机构设施太差,服务水平低下。换句话说,我国现有养老机构定位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养老产业,不论采取公司化经营、还是民非性质经营,都带有很强的福利色彩,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最终的结果是得不偿失。其深层次问题众多,这里不作详细论述,而归根结底是老人经济能力有限,消费管理十分谨慎。

欢迎转载本文,让大多数国人知道实情,不再被公仆们愚弄。

下载全球多种养老保险制度模式简介与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的应发展方向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球多种养老保险制度模式简介与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的应发展方向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研究1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摘要 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与改革,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由于制度设计和可行性等问题,我国的养老保险存在些许不尽完善之处,如公平性......

    国内外养老保险制度比较分析(大全五篇)

    国内外养老保险制度比较研究 摘要: 养老保险是一种社会保险,是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对达到退休年龄的老年人,由国家和社会提供物质帮助以保障其晚年生活所需的社会保障制度。本文纵......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分析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分析 摘要:2010年初河北省开始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试点工作。本文以对河北省鹿泉枣强地区的调查为基础,分析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与之前政......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分析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分析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以保障农村居民年老时的基本生活为目的,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模式,养老待遇由社会统筹与个人......

    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探索,90年代初进行试点,逐步在农村建立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由于制度本身设计存在缺......

    《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方案设计》[最终定稿]

    一 全面深化改革基本养老保险的建议提纲 《全面深化改革基本养老保险的建议提纲》已经发表,参见人民网/E政广场/建议编号:41246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

    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一、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势在必行 (一)当前农村养老保障仍处于“制度真空”状态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

    中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综述

    中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综述 摘 要:社会保障改革和发展的一举一动,关乎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社会保障中的养老保障改革,更是关系到老年保障问题。重新审视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