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文景观作文指导
人文景观作文指导
一、文章
晋祠——太原的世外桃源(范文一)
人云:“不到晋祠,枉到太原。”又有人说:“初到太原的人,不去参观晋祠,犹如外国友人到北京未去游览紫禁城那样遗憾。”所以到了太原一定要去晋祠看看。晋祠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悬瓮山麓,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唯一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位于太原市区西南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为古代晋王祠,始建于北魏,是后人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姬虞而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姬虞封于唐,称唐叔虞。虞子夑继父位,因临晋水,改国号为晋。因此,后人习称晋祠。北魏以后,北齐、隋、唐、宋、元、明、清各代都曾对晋词重修扩建。
晋祠是具几十座古建筑的中国古典园林游览胜地。环境幽雅舒适,风景优美秀丽,素以雄伟的建筑群、高超的塑像艺术闻名于世。游晋祠,可按中、北、南三部分进行。中,即中轴线,从大门入,自水镜台起,经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献殿、钟鼓楼、鱼沼飞梁到圣母殿。这是晋祠的主体,建筑结构严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北部从文昌宫起,有东岳祠、关帝庙、三清祠、唐叔祠、朝阳洞、待风轩、三台阁、读书台和吕祖阁。这一组建筑物大部随地势自然错综排列,以崇搂高阁取胜。南部从胜瀛楼起,有白鹤亭、三圣祠、真趣亭、难老泉亭、水母楼和公输子祠。这一组楼台计峙,泉流潺绕,颇具江
南园林风韵。此外最南部还有十方奉圣禅寺,相传原为唐代开国大将尉迟恭的别墅。祠北浮屠院内有舍利生生塔一座,初建于隋开皇年间,宋代重修,清代乾隆年间重建,为七级八角形,高30余米,每层四面有门,饰以琉璃勾栏。登塔远眺,晋祠全景历历在目。
在漫长的岁月中,晋祠曾经过多次修建和扩建,面貌不断改观。南北朝时,文宣帝高洋,推翻东魏,建立了北齐,将晋阳定为别都,于天保年间(公元550——559年)扩建晋祠,“大起楼观,穿筑池塘”。隋开皇年间(公元581—600年),在祠区西南方增建舍利生生塔。唐感观二十年(公元 646年),太宗李世民到晋祠,撰写碑文《晋祠之铭并序》,并又一次进行扩建。宋太宗赵光义于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983年),在晋祠大兴土木,修缮竣工时还刻碑记事。宋仁宗赵祯于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追封唐叔虞为汾东王,并为唐叔虞之母邑姜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圣母殿。
自从北宋天圣年间修建了圣母殿和鱼沼飞梁后,祠区建筑布局更大为改观。此后,铸造铁人,增建献殿、钟楼、鼓楼及水镜台等,这样,以圣母殿为主体的中轴线建筑物就次第告成。原来居于正位的唐叔虞祠,坐落在旁边,退处于次要的位置了。
晋祠最著名的建筑为圣母殿,创建于宋代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圣母传为姬虞之母邑姜。圣母殿原名“女郎祠”,殿堂宽大疏朗,存有宋代精美彩塑侍女像43尊(含后补塑2尊),这些彩塑中,邑姜居中而座,神态庄严,雍容华贵,凤冠霞披,是一尊宫廷统治者形象。塑像形象逼真,造型生动,情态各异,是研究宋代雕塑
艺术和服饰的珍贵资料。
鱼沼飞梁,建于宋代,呈十字桥形,如大鹏展翅,位于圣母殿前,形状典雅大方,造型独特,是国内现存古桥梁中仅有的一例。
金人台四尊铁人姿态英武,因铁为五金之属,人称之为“金人台”。西南隅的那尊铁人,铸于北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不但保存完整,而且神态威武,英姿勃勃,气概不凡,销明甲亮,闪闪泛光,颇为独特。据说,一年夏天气候特别炎热,身披铁甲的西南隅的铁人忍受不了这难熬的痛苦。独自走到汾河边,只见汾河滔滔而流,怎么过河呢,铁人犯了愁。正在着急,忽见从上游不远沿岸边驶下一条小船。铁人赶忙上前招呼,要求船家把他渡到对岸。船家沉吟一阵,方才慢腾腾地说:“渡你一人,人太少,可再稍候一时,再等等有无旁人。”铁人一焦急,赶忙说道:“你能渡过我一个,就算你有能耐啦”船家看了看铁人说:“你能有多重,一只船不止装一人,除非你是铁铸的。”话一落音,一语道破了铁人的本相。瞬间,铁人立在汾河边,纹丝不动,怎么这人不说话了?船家抬眼一看,面前立着一位铁人。多眼熟啊,嗬,可不是嘛,是晋词的铁人。船家不敢怠慢,赶忙找了一些乡亲,把铁人抬回金人台。圣母勒令手下将领,把铁人的脚趾上连砍三刀,表示对铁人不服从戒律的惩罚。今日的铁人,脚上还留着连砍三刀的印痕。
晋祠,就是这样一个喧闹都市中的世外桃源,忙碌过后寻找一丝闲趣。
游故宫有感(范文二)
谁如果锁住茫茫大海千百年的惊涛骇浪,使之像甜睡的婴儿一样悄无声息,那么这古老又沉静的故宫则是当之无愧了。在故宫里,语言是静寂的,流水是凝滞的,人类不朽的灵性之光被那条象框框的宫规束缚得紧紧的,就如孙悟空被那紧箍咒控制着,不得自由。
立在历史的这头,窥探千年前秋窗外的凄风苦雨,帘帏里的孤灯清泪。谁知道那是谁?只是一张写意的脸,两行清秀的泪,眼里“沧海月明珠有泪”的哀怨,眉间有“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的惆怅。飞扬尘土,你曾把多少故事埋藏?风蚀的老墙,你曾把多少灵魂遗忘?可是,仍然有人透过飞扬的尘土,穿过风蚀的老墙,感受千年前帐帏里那两束幽怨的目光。但是很快,那双眼睛消失了,千年前的一声叹息,悄然滑入谁的梦乡?千年前的一串音符,跳荡在谁心上? 一列整饬的宫墙,漫长地立着,我们徘徊在千百条道路的交叉点上。多少次,我以目光叩问它,它亦以叩问回答我:这里,生者与死者同居一室;这里,辩护与反驳形影不离;这里,猜忌与坚信,诡异和离奇如影随形。
然而,在一场突如其来的浩劫中,它失掉了往日青春艳丽的容颜,取而代之的是破败和衰老。尽管如此,它仍静静地伫立着,接受雷电的挑战和风雨的洗礼。数百年后,它忧伤地抬起脸,但以庄严的姿态迎来如织的游人;千年之后,一个多愁善感的少女站在刻印着千百年历史沧桑的青石板上,揣摩着千年前的闺帏心情,身边的繁华宽广,也曾是她孤独的坟场。
抚摸古老的汉白玉石栏,我感觉到了故宫的寂寞单调,乏味构成 了它生活的苍白,萧然变成了它生命的旋律。我无法诠释出它生命的密码。但我驻足之时,面对沉默的故宫的时候,我却总能感受到咱生命的冲动,力量的翻滚。可是匆匆而过的人们啊,你们可曾细细品过?
夕阳西下,残阳如血,面对黄昏的故宫,故作轻松地莞而一笑,说声:“祝你好运!”身后,只留下一条长长的身影,任它在风中流泪??
二、写作指导:
人文景观,又称文化景观,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满足一些物质和精神等方面的需要,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了文化特质而构成的景观。人文景观,最主要的体现即聚落。其次有服饰、建筑、音乐等。而建筑方面的特色反映即宗教建筑景观,如伊斯兰建筑景观、佛教建筑景观等。
人文景观,区别于自然形成的风景,乃是由人建造而成的景观。与自然风景不同的是,除了视觉上的美之外,它还有着自己的用途,当然,也会有自己的历史,或是故事——毫无疑问,这些附带的属性,才是写好一篇以人文景观为主题的作文的核心。
当我们写到某处人文景观时,首先需要区分的是,这是一处风景名胜、地标建筑,抑或仅是一处随处可见、普普通通的角落。这二者,在写作技巧上虽有交叉,但侧重点却有很大不同。
风景名胜或地标建筑,写作的侧重点,通常都应当放在这一景观本身的“历史”上——写这样的主题的方便之处在于,“历史”往往本身就是非常精彩的“故事”,我们不必再搜肠刮肚去寻找值得一
写的内容;但难点在于,写这样的文章,需要作者肚子里有些“墨水”,对所写对象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积累,这是硬功夫,是任何技巧也无法弥补的。
而以那些没有名气,也并不起眼的景观作为写作对象,则相对要灵活些,对于作者的人文素养要求也没那么高,对于初学写作的作者来说比较容易驾驭。
如果你在一开始就不准备将作文写成一篇游记,那么环境描写,就不应当成为文章的主体。你花费最多笔墨的地方,应当是由景观引出的情、物和事。
在此,我们要首先教大家借景抒情该怎么写。空泛的“抒情”是小作者们最容易陷入的误区。我们提倡的是,“借景抒情,也当言之有物”。“感情”是一种非常私人的东西,它应当是和别人不同的,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借景抒情”,抒发的应当是对于作者来说,景物带来的独特的私人情感——这应当是建立在与众不同的人生经历上的。这样才算是言之有物。反之,如果你所抒发的感情“没有故事”、“没什么特别”、“人人都体会得到”,那这样的抒情就失败了。
三、范文
颐和园游记(范文三)
颐和园在北京西北的海淀区。它是我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是古代帝王的行宫和花园。
颐和园依山傍水,有万寿山和昆明湖,山光水色,交相辉映,入春后,鲜花盛开,绿树成荫,景色诱人。在颐和园的昆明湖上有一座十七孔桥。湖畔有佛香阁、石舫。
佛香阁建在万寿山上,是全园的中心,登上佛香阁,不仅可以包览昆明湖上的风光,而且周围数十里的景色也尽收眼底。
昆明湖北岸建有长廊,长廊东起邀月门,西到石丈亭,功273间,全长728米。整个长廊依山面水,随山势而起伏,循湖岸而曲折,向根彩带把万寿山南麓的建筑群贯穿起来,并在湖光山色间严谨而自然地起了承接作用。这条彩带般的长廊,把万寿山前分散的景点建筑连缀在了一起,形成了一条风雨无阻的观景线。
长廊的每根枋梁上都有精美的绘画,有西湖风景、山水人物、草木花鸟等。这些精美的绘画描述了许多人们熟悉的故事,有《西游记》、《水浒》、《西厢记》、《红楼梦》、《三国演义》??,彩绘中的人物栩栩如生,花草树木惟妙惟肖,蝴蝶在花草中翩翩起舞,小鸟在树林中欢快地歌唱。
知春亭虽不大,却是观景的好地方。德和园是慈喜听戏的地方。颐和园里还有许多迷人的景色,吸引着国内外的游客,令人们留连忘返。
中华恐龙园游记(范文四)
中华恐龙园,我想大家都知道吧。那里有很多游戏,比如:尖峰速递,雷龙过山车,探秘飓石阵,疯狂火龙钻等许多好玩的游戏!
五一放假时,我和叔叔阿姨还有郭俊泽去了中华恐龙园,一到那里,我就看见两个人办的小恐龙在于游客握手,照相,我也照了一张呢。照完了,我和他们一起进那里去玩儿。我们先到疯狂火龙钻玩儿,我一到那里,就不敢玩儿,因为那是由四个支架支撑着的,上面还有一个大圆盘,人们坐在上面大圆盘开始左右摇晃,越来越高,晃得时候还在转着。我们都不敢上,阿姨自告奋勇,上去了。我们等了5分钟,阿姨终于下来了,我问阿姨感受,阿姨说:真刺激,不过上去的时候难受,下来还行。我们继续往前走,我看见了一个游戏:穿越侏罗纪。我和郭俊泽一起去了。我们穿好了雨衣上船了。我们进了一个黑洞,穿梭了时空的隧道,看见了恐龙,火山喷发,还有闪电,走着走着,就出来了,我们坐着小船从18米高空呼啸而下。真刺激啊!
我们还看了海狮表演,冒险恐龙岛等表演。
下午,我玩儿了尖峰速递和热舞恐龙车,然后我们还去了恐龙陈列厅,廊厅。最后阿姨和叔叔给我和郭俊泽买了火龙石戴上。
五一我真开心呀!
长城游记(范文五)
今天,我们游览了世界闻名的古建筑奇迹——长城。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全长一万两千多里,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我们游览的是长城八达岭段。当车行到离八达岭不远处时,就已经看到了气势恢宏的长城,随着连绵起伏的山脉向远处曲曲折折地延伸,像一条龙在云雾缭绕的山峰中飞腾。长城上每隔一段距离就是一座烽火台,像一个个巨人手牵着手,担起了保卫中原大地的重任。
我们从长城脚下往上爬,长城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陡峭,而是由许多缓坡连接起来,在比较陡的地方都筑有阶梯,阶梯的两旁和中间还装有扶手,一点儿也不难爬。长城上人山人海,还有许多“老外”呢!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爬到了第一个烽火,这里让我想起了“烽火戏诸侯”的故事。过了烽火台,我们又继续向上攀登,在山间云雾里,我隐隐约约看见对面的山上有用钢板做成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标语牌。接着往上爬,我们看到了一座碉楼,爸爸说:“这是哨塔,古代哨兵就在这里放哨。”过了哨塔,我们就往回走,来到了“好汉碑”。好汉碑上有毛主席的题词——不到长城非好汉。我们全家在这儿留了个影,便回家了。
“不到长城非好汉”,今天我爬上了长城,我也当了一回好汉,真开心啊!
圆明园游记(范文六)
暑假中的一天,我和妈妈来到了北京圆明园游玩。
一下公共汽车,我们就看到十个白色的大字——圆明园第12届荷花节,旁边还有一句古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走进圆明园正门,看见圆明园里绿树成荫,郁郁葱葱;湖边的柳树垂下万条绿色的枝条,像一个绿色的帘子,令人心旷神怡。往前走,就到了荷花池。满池的荷花一眼望不到边,一朵朵荷花在阳光照射下显得更加妖娆、美丽。走近一看,荷花丛中大大小小的莲蓬随风摇曳,仿佛欢迎我们的到来,又好象在向我们诉说着荷花节的美景。碧绿的荷叶挨挨挤挤、大小不一。大的像一把把撑开的绿伞,小的仅有两三寸大。在碧绿的荷叶中,无数婀娜多姿的荷花争芳斗艳。那含苞欲放的花蕾更富有一番迷人的情趣,像一个个大鲜桃,使人馋涎欲滴。真是应了那句古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走过荷花池,我们来到了圆明园遗址。这里千姿百态的石头,星罗棋布在山坡和草丛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间那几跟高大的石柱和一座拱形的石门。石柱矗立在山坡上,它不仅造型奇特,而且上面还布满了精雕细刻的花纹。石门躺在山坡下,它的上面也有许多雕刻精美的花纹。原来这里也很美!里面有亭台楼阁,还有同颐和园一样的长廊。但是,八国联军的侵入,不仅把园中的金银财宝掠夺一空,还纵火烧毁了这座世界上最美的万园之园。
这次圆明园之行,让我饱赏了一望无际的荷花,了解了圆明园的历史,真是一次快乐的游览和学习!
三、佳作练习
1、请以“留在我心底的风景”为题,体裁不限、文体不限。文章不少于600字。
2、难忘的_________
要求:文章结构完整,叙事清晰文体不限、题材不限,不少于600字。
第二篇:人文景观探析
人文景观探析
人文景观,又称文化景观,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满足一些物质和精神等方面的需要,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了文化特质而构成的景观。由于人为景观因素主要有文化、建筑等因素,人文景观可据古今人类成就的形式分为若干类:历史遗址、园林、建筑、民居、城市风貌、文化风貌等景观。它是整个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艺术成果和文化结晶,是人类对自身发展过程的科学的、历史的、艺术的概括,并见之于形态、色彩以及其它的整体结构组合之中.自然因素制约人文景观
.虽然它是古今人类文化、生活活动的产物,但其形成和分布,不仅受历史、民族和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制约,而且还受自然环境的制约。如地质条件、地理位置等。
人文景观具有:1、有旅游吸引力;2、历史性,要求要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积累;3、文化性,需要有一定的文化内涵;4、多种表现形式,可以是实物载体,像文物古迹,也可以是精神形式,像神话传说,民俗风情。所以,人文景观可以这样概括:人文景观是指具有一定历史性、文化性,一定的实物和精神等表现形式的旅游吸引物。
人文景观,最主要的体现即聚落。其次有服饰、建筑、音乐等。而建筑方面的特色反映即宗教建筑景观.如伊斯兰建筑景观、佛教建筑景观。
人文景观可分为以下四类:
1、文物古迹
包括古文化遗址、历史遗址和古墓、古建筑、古园林、古石窟、摩岩石刻、古代文化设施和其它古代经济、文化、科学、军事活动遗物、遗址和纪念物。例如,北京的故宫、北海,西安的兵马俑,甘肃莫高窟石刻以及象征我们民族精神的古长城等等这些闻名于世的游览胜地,都是前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人文景观。
2、革命活动地
现代革命家和人民群众从事革命活动的纪念地、战场遗址、遗物、纪念物等。例如,新兴的旅游地井岗山除也具有如画的风景外,“中国革命的发源地、老一辈革命家曾战斗过的地方”这些人文因素,无疑使其成为特殊的人文景观。而大打“鲁迅牌”的旅游城市绍兴,起主导作用的鲁迅故居、三味书屋、鲁迅纪念堂等旅游点也都是这类人文景观。
3、现代经济、技术、文化、艺术、科学活动场所形成的景观
例如,高水准的音乐厅、剧院及各种展览馆、博物馆。像农业示范园、农业观光园这样把科研、科普、观赏、参与结合为一体的符合新时代要求的观光地也是此类人文景观的一种。
4、地区和民族的特殊人文景观
包括地区特殊风俗习惯、民族风俗,特殊的生产、贸易、文化、艺术、体育和节目活动,民居、村寨、音乐、舞蹈、壁画、雕塑艺术及手工艺成就等丰富多彩的风土民情和地方风情。例如,近几年的旅游“旺地”云南,除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外,还有赖于居住于此的各民族独特的婚俗习惯、劳作习俗、不同的村寨民居形式、服饰、节日活动等。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白族服饰上的“风花雪月”、石林和蝴蝶泉壮丽的爱情故事,这些都为如画的风景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正因为这些独特的人文景观,才使得云南更具魅力。
近几年,随着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人文景观的建设发展迅锰,折不能不说是件好事。许多新建的人文景观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与审美观赏价值,受到广大游客的欢迎与喜爱。但同时也有一些格调低下、内容粗俗、文化含量很低的旅游景观也大量涌现。这种以赢利为目的的、追时髦的旅游景观,由于缺少创造性、缺少对文化蕴涵的研究,因而显得浮躁、肤浅,只能取得短期效应,因而很难成为较为持久的、真正的人文景观。
新的人文景观的建设,首要的一点是要增加其文化含量,其次便是要提高其审美观赏价值。新的人文景观建设首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这就要求旅游开发建设工作者要具有社会责任感与历史责任感,所设计与开发的旅游产品应该能够培养与提高旅游者的精神境界与审美情趣,而不能仅仅为了对游客的取悦、适应与满足。
人文景观的开发与建设,一方面存在盲目躁动,过多过滥的问题,另一方面又存在着潜力很大,挖掘不够的问题。就不同地域来说,这两个方面存在的程度有所不同。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首先在于旅游开发建设的管理与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的提高。在管理方面,要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要遵照旅游科学的规津办事。
地域人文景观的建设与开发,首先应在挖掘当地人文资源上下功夫,然后应加强对这些人文资源的科学研究与分析论证。在开发当地旅游资源时要善于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可以将已有的旅游景观(包括已有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作为依托与凭借,使之和谐配合、合理布局、互相映衬、相得益彰。
有些人文景观,其闻名程度与观赏价值,并不全在于它自身的规模、建构与形制,而在于它的文化蕴涵。邯郸的“回车巷”只是个普通的街巷胡同,但由于战国时期廉颇、蔺相如“将相和”而名扬天下……似这样旅游经验几乎人皆有之。那种文化的享受与精神的满足,并不在于旅游景观的直观的怡情悦目与外在的审美情趣,而主要在于对其文化下涵的理知与体验,这种旅游享受,可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文化蕴涵之间也。似这样的人文景观的开发与建设,如果能够与附近其他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相互依托,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可见,人文景观的发展还需要强大的人文意义蕴含其中,以洛阳的人文景观为例。龙门石窟是中国著名的三大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位于河南省洛阳南郊12公里处的伊河两岸。经过自北魏至北宋400余年的开凿,至今仍存有窟龛2100多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3600余品,多在伊水西岸。数量之多位于中国各大石窟之首。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
白马寺,我国各地有若干寺庙均为此名,其中以河南白马寺最为有名。河南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1961年,白马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另外,安徽、青海、江西以及山西等地,也有“白马寺”。
关林相传为埋葬三国时蜀将关羽首级的地方,前为祠庙,后为墓冢,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南7公里的关林镇.明万历年间始建庙、植松。清乾隆时又加以扩建,形成现今的规模。关林总面积约百亩左右,古柏苍郁,殿宇堂皇,隆冢巨碑,气象幽然,为洛阳市著名的古建筑及游览胜地。
汉魏洛阳故城位于洛阳市东15公里的白马寺东,它的前身是周代的成周城,曾做过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四个朝代的都城。东汉光武帝建都洛阳后,在成周城的旧址上广为扩建,使其极具规模。宏伟壮丽的东汉都城在封建建筑史上达到空前的水平,它是当时世界上第一流的大城市。
类似于洛阳这些著名的人文景观,是对洛阳本地的相关的历史文化进行发掘、探索、研究之后,并结合景观特色与相关史实,所发展起来的有名的人文发展景观。
通过这样的开发研究后的人文景观,就能发展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文景观。达到旅游行为的综合性,时间空间的延展性,景观意态的趣味性,旅游内容的丰富性,以及满足满足游客文化需求多样化的客观规定性的旅游景观。
第三篇:城市人文景观地域性特色初探
摘要 随着我国现阶段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我国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但是在城市高速发展的同时,同时也给城市景观的发展带来了负面的影响,许多城市景观在发展的时候盲目的模仿西方外来文化的设计思想,盲目的追捧洋文化,使原本具有传统文化丧失城市的独特魅力,失去了城市鲜明的个性,造成了城市景观地趋同,在这种景观趋同的情况下,人们也深刻的认识到了这种文化侵入带来的危害,同时也开始注重发展城市的地域文化景观。城市地域景观的发展注重对地域文化的挖掘利用,注重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注重人性化的景观应用。地域景观是在一个城市不断发展中形成的,而城市地域景观的特质则是城市历史文化传统沉淀的精华所在。地域文化特点比较突出的城市,都有其浓厚的历史沉淀、民俗风情传统文化,所以城市的个性也就更明显,城市可识别性也就先显而易见。本论文内容主要有地域特征、景观等相关概念及地域特征的产生、其包含的研究内容,城市道路景观创新设计,城市滨河景观空间中的地域历史文化特色表达和视觉形象链在城市景观中的表达。
关键词:城市景观 地域文化 地域特征 视觉形象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 's economy at the present stage , and the impac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 China's rapid urban construction.But at the sam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 but also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rban landscape had a negative impact on many of the urban landscape design ideas at the time of development of blind imitation of Western foreign culture , the blind pursuit of foreign cultures , so that the original traditional culture loss of the unique charm of the city, the city lost its distinctive character, resulting in a convergence of urban landscapes , the landscape of convergence in this case , people have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harm caused by this cultural invasion , but also began to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geographical and cultural landscape.Geographical landscape of urban development focusing on regional culture of mining use , focusing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resources , human-oriented landscape applications.Geographical landscape is evolving in a city formed , while the city is the geographical landscape of the city's historic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ditional essence of precipitation.Geographical and cultural features of the more prominent of the city, has its strong historical precipitation, folk customs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so the city 's personality has become even more obvious, the city will be apparent recognizability.This thesis mainly geographical features , landscape and other related concepts and ge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 of generation, which included research , innovation and urban road landscape design, urban riparian landscape space in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eographical expression and visual image of the chain in the urban landscape expression.前言
对于一个场所的印象,总是源于它的自然特征、文化特征等,而这些特征都反应 在建筑环境设施、绿地等景观元素上。这些景观元素通过合理的组织和规划就成为一 块场地的环境物质构成要素,从而打上了地域性的烙印。文化的趋同造成了独具特色的地理面貌的改变和包含在其中的,人们改造自然过程中形成的生活方式、行为习俗、历史观念的丧失。在现时代,以一种现代的、发展的眼光去审视全球文明和本民族的文化和历史,挖掘本民族本地域的物质与非物质的自然文化资源,以饱满的民族自信心与刷新世界的眼光去创造与现代城市生活适应而又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场所景观,解决好“国际化“与“本土化”“现代与传统"的矛盾,真正实现全球化背景下的场所景观与历史文明、自然文明的融合与共生。
一. 域特征的产生及具体研究内容
一定地域的“人为事物”所表现出的区别于其它地域的特点,即地域人文特征。那么,就可以很容易给出地域人文景观的概念了:即一定地域范围内,基于自然基础上的,包含人类劳动创作过程的明显区别于其它地域人为事物的景观创作。对于地域人文特征的产生正如前面所述:“人为事物”是伴随着人类在地球上生存即开始存在的,是人和自然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随着历史的发展,文化的积淀,逐渐产生了各种文化类型,而这些文化类型又是深深扎根于不同的地域自然而形成的。综上所述,地域人文特征产生于一定地域范围内,人们和自然相互作用的劳动过程中。构成地域人文特征的因素分为物质和非物质两类。物质要素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通过人的参与与建设活动,反映在物质形态上明显区别于其它地域特点的各类事物,如聚落、园林、饮食、服装等。其中聚落又包括建筑、街道、构筑物掣¨。基于地域自然环境基础上的人类的物质建设或创作活动,有效地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起来,为自然环境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彰显了地域的特色。非物质要素指民俗风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思想意识、神话传说、宗教信仰等一系列人们在与自然环境交涉的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非物态的各类事物,它们是地域特色形成的潜在因素,也是地域特色的本质所在,它们往往反映在具体的物态事物中。如果从构成地域人文特征内容的角度划分,又可分为传统文化、近代文化两个方面。
二、道路景观创新设计的基本原则
1、整体性与特色化原则。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要体现城市的形象和个性。“两横两纵”四条主干道穿越
城市不同区域,承载城市不同功能,形成很多不同的环境小空间。在进行道路景 观设计时要将每一条道路作为一个整体考虑,统一考虑道路两侧的建筑物、绿化、街道家具、色彩、历史文化等,避免其成为片段的堆砌和拼凑。同时在设计中要 考虑到城市的整体形象,要在变化中求统一,统一中有变化。
2、人性化原则。
所谓“人性化”设计,就是“以人为本”的设计,更加注重人的需要,这种
需要除了对于其基本使用功能的要求之外,还要体现出设计对于人的心理、生理、风俗、文化、生活环境、历史背景等等诸多方面的充分考虑。在道路景观设计中 都要从人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市民的实用性和安全性,为市民创造安全、实用、美观、舒适的道路景观空间,尤其是在细节的处理上。
3、文化性原则。
城市景观环境中那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场所往往给人们留下较深刻的印象,这
是因为那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形式、空间尺度、色彩、符号给人带来了强烈的 地域文化的认同与共鸣,产生文化认同感。因此,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要尊重历史、继承和挖掘地域文脉,创造充满地域文化特色的道路景观空间。
4、生态性原则。
城市道路是人类活动的通道和产物,在道路景观设计中,我们一定要重视道
路的生态廊道功能及其生态效应,强调植物的多样性,在有限的空间内通过绿色 植物营造色彩丰富的植物群落。
5、可持续发展原则
设计的 “可持续发展” 就是要求设计师在进行道路规划设计时,不仅要满足 现在的需要,而且要考虑到后续发展的需要,不能自私地以 “杀鸡取卵”的手段 来满足目前的需要而不去考虑后果,要大力提倡环保、节能的“绿色设计”。
三.城市滨河景观空间中的地域历史文化特色表达
城市滨河景观要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应承载一个城
4、滨河景观空间历史文化元素的提炼 :市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而历史文化特色在空间中的表达方式 首先是图案纹饰的提取。各地出土的具有特色的历史文物:也十分重要,不同的历史文化元素需要以特定的、恰当的方式表 .t大多会有很多精美的能代表当地历史文化特色的图案。可以!达出来。要给观者以最大的认同,最深的感动和最美的享受。如 对其加以提炼在浮雕和铺地等地方进行表达;其次是形象的置:何使地域历史文化特色在城市滨河景观空间中得以恰当的表达,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1、展现历史文化内涵的滨河景观所应具有的场所意义。
2、滨河景观在文化表达上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
3、关于滨河景观历史文化表达方式的总体思考。
4、河景观空间历史文化元素的提炼。
5、滨河景观空间地域历史文化特色的具体表达方式阐释。
在滨河景观中,应把能代表历史文化的典型元素进行提炼整理,在空间表达方式上要具有多样性和连续性,在静观和动的变换中,实现步移景异的滨河景观空间。要使滨河景观空中的人工与自然、文化与生态、历史与现代、时间与空间等素得以共生,对景观历史文化特色进行通体的表达。本文本“真、善、美”的空间构建的价值理念,对滨河景观空间中的历文化元素的提炼和历史文化特色的表达方式上的一些思考,希望能为今后城市滨河空间的文化特色构建提供一点启示。
五.总结
自然环境是创造地域性景观的物质基础。城市景观特色来源于地域景观的自然过 程和格局,以及人对这些自然过程和格局的适应与改造。设计师应在充分了解地域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整合地域自然资源并结合现代手法和材料,创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在这个经济发展大于一切的时代里,自然环境为此做出了很多不应有的让步与牺牲。于是,人们呼吁地域性的回归和场所性的重构。在今天看来,只有带有地域“遗传基因”的景观才能适应某个地域的长远发展,才能真正打动人们的心灵。构成地域自然环境的要素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所以设计师的设计思维也应是动态的、发展的、具有前瞻性的。不仅要了解某个场地的自然信息,也要注意到某片区域的自然结构。在设计中要充分体
现场地使用者的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使用材料方面,既不盲目追求高档化与现代化的景观材料,也不能不计成本、代价地使用传统地域材料。除此之外,在地域景观建设中,还要贯彻生态性、循环性的原则,走可持续发展的景观道路。参考文献:
[1]陈娟.景观的地域性特色研究 [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
[2] 吕元.城市道路景观设计[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01.[3] 刘滨谊,余畅,刘悦来.高密度城市中心区街道绿地景观规划设计[J].城市规 划汇刊,2002(1).
第四篇:我最喜欢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我最喜欢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又名“大研古镇”,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位于中国西南部云南省的丽江市,坐落在丽江坝中部,玉龙雪山下,北倚象山、金虹山、西枕狮子山;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两个没有城墙的古城之一。是第二批被批准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县城之一(另一座为山西平遥古城)。
丽江古城坐落于玉龙雪山下。丽江大研古城已有近千年历史,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我国首批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世界文化遗产古城。它是以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多元融合的文化为特点,以平民化、世俗化的百姓古雅民居为主体的“建筑群”类型的世界文化遗产。是一座至今还存活着的文化古城。建筑概貌
束河建筑群
束河依山傍水,民居房舍错落有致。街头有一潭泉水,称为“九鼎龙潭”,又称“龙泉”。青龙河从束河村中央穿过,建于明代的青龙桥横跨其上。青龙桥高4米、宽4.5米、长23米,是丽江境内最大的石拱桥。桥束侧建有长32米、宽27米的四方广场,形制与丽江古城四方街相似,同样可以引水洗街。
青龙河从束河村中央穿过,建于明代的青龙桥横跨其上。青龙桥高4米、宽4.5米、长23米,门票:50元 白沙建筑群
白沙民居建筑群位于大研古城北8公里处,曾是宋元时期丽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白沙民居建筑群分布在一条南北走向的主轴上,中心有一个梯形广场,四条巷道从广场通向四方。民居铺面沿街设立,一股清泉由北面引入广场,然后融入民居群落,极具特色。白沙民居建筑群形成和发展为后来丽江大研古城的布局奠定了基础。纳西族建筑
纳西民居大多为土木结构,比较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两院等几种形式。其中,坊一照壁是丽江纳西民居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民居形式。在结构上,一般正房一坊较高,方向朝南,面对照壁。主要供老人居住;东西厢略低,由下辈居住;天井供生活之用,多用砖石铺成,常以花草美化。如有临街的房屋,居民将它作为铺面。农村的三坊一照壁民居在功能上与城镇略有不同。一般来说三坊皆两层,朝东的正房一坊及朝南的厢房一坊楼下住人,楼上作仓库,朝北的一坊楼下当畜厩,楼上贮藏草料。天井除供生活之用外,还兼供生产(如晒谷子或加工粮食)之用,故农村的天井稍大,地坪光滑,不用砖石铺成。此外,纳西民居中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不论城乡,家家房前都有宽大的厦子(即外廊)。厦子是丽江纳西族民居最重要的组成之一,这与丽江的宜人气候分不开。因而纳西族人民把一部分房间的功能如吃饭、会客等搬到了厦子里。在建筑设计、建筑风格及艺术等方面,大研古城的纳西民居最具特色。古城地处丽江坝,选址北靠象山、景虹山,西靠狮子山,东西两面开朗辽阔。城内,从象山山麓流出的玉泉水从古城的西北湍流至玉龙桥下,并由此分成西河、中河、东河三条支流,再分成无数股支流穿流于古城内各街巷。利用这种有利的自然条件,古城街道不拘一格的工整而自由布局,主街傍河,小巷临渠,道路随着水渠的曲直而延伸,房屋就着地势的高低而组合。这些房屋中临街的房子多被辟为铺面,或主人自己经营些小商品,或转租他人经营。长期以来,纳西人形成了崇尚自然、崇尚文化,善于学习和吸取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的优良传统。这一传统特别对民居建筑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登高揽胜,古城巧妙地利用了地形,西有狮子山,北有象山、金虹山,背西北而向东南,避开了雪山寒气,接引东南暖风,藏风聚气,占尽地利之便。
临河就水,古城充分利用泉水之便,使玉河水在城中一分为三,三分成九,再分成无数条水渠。使之主街傍河、小巷临渠,使古城清净而充满生机。
走街入院,古城建筑全为古朴的院落民居,房屋构造简造、粗犷,而庭院布置和房屋细部装饰丰富而细腻,居民喜植四时花木,形成人与自然的美好和谐。入市过桥,古城布局自由灵活,不拘一格,民居、集市、道路、水系组织聚散合理,配置得当,再加上石、石桥、木桥、花鸟虫鱼、琴棋书画、民风民俗,生发出无穷意趣,使古城独具魅力。丽江美食以纳西菜色为主,除此以外,在古城内外会看到不少成都、四川饭馆,大多是由从各地到丽江从商的人所开。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纳西菜有三叠水、八大碗、至高部,菌菇类如松茸、鸡枞、羊肚菌,不仅名贵,且味美滋补,也是丽江独有的佳肴。三文鱼和腊排骨虽不能称为标志性的本地菜,却很受欢迎,食者众多。大研古城中心的四方街是有名的小吃一条街。另外,要想吃的便宜或吃风味小吃可到各农贸市场去吃,新大街的(百信商场、七星街附近)华都商贸城里面也有很多的各地小吃,营业到夜里两点多。
长白山天池
长白山天池又称白头山天池,坐落在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是中国和朝鲜的界湖,湖的北部在 吉林省境内。长白山气势恢宏,资源丰富,景色非常美丽。
长白山天池,位于吉林省东南部白山市境内,是中国和朝鲜的界湖,湖的北部在吉林省境内。
著名的长白山天池位于长白山主峰火山锥体的顶部,是中国最大的火山口湖,荣获海拔最高的火山湖吉尼斯世界之最。天池四周奇峰林立,池水碧绿清澈。每隔一年,都会有一个奇景,就是,水里会有火冒出,那是因为天池水里的物质与水面发生冲破,会产生火焰。
长白山2007年成为国家首批AAAAA级风景区,以长白山天池为代表,集瀑布、温泉、峡谷、地下森林、火山熔岩林、高山大花园、地下河、原始森林、云雾、冰雪等旅游景观为一体,构成了一道亮丽迷人的风景线。大自然赋予了它无比丰富独特的资源,使之成为集生态游、风光游、边境游、民俗游四位一体的旅游胜地。
长白山是中国十大名山之一并与五岳齐名、名光秀丽、景色迷人的关东第一山,素有“千年积雪万年松,直上人间第一峰”的美誉。天池形状
天池呈椭圆形,周围长约13多公里,它南北长4.85公里,[4] 东西宽3.35公里,湖面
面积10平方公里,海拔2194米,比天山天池高209米,平均水深204米。据说中心深处达373米。在天池周围环绕着16个山峰,天池犹如是镶在群峰之中的一块碧玉。这里经常是云雾弥漫,并常有暴雨冰雹,因此,并不是所有的游人都能看到她秀丽面容的。
天池蓄水20亿立方米,是一个巨大的天然水库,天池的水一是来自大自然降水,也就是靠雨水和雪水,二是地下泉水。天池湖水深幽清澈,象一块瑰丽的碧玉镶嵌在群山环绕之中,使人如临仙境。不过,长白山气候瞬息万变,使得天池若隐若现,故绘出了天池“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的绝妙景象。地理位置
长白山天池是中国最深的湖泊,为1702年火山喷发后的火口积水而成,高踞于长白山主峰白头山(海拔2691米,为东北最高峰的山)之巅。湖面海拔2155米,面积9.2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04米,为中朝两国界湖。地理坐标为42°00′北,128°03′东。湖周峭壁百丈,环湖群峰环抱。这里气候多变,常有蒸气弥漫,瞬间风雨雾霭,宛若缥缈仙境。晴朗时,峰影云朵倒映碧池之中,色彩缤纷,景色诱人。曾盛传湖中有怪兽,轰动一时,至今仍为一谜。周围有小天池镜湖、长白温泉带等诸多胜景。
天池的水从一个小缺口上溢出来,流出约1000多米,从悬崖上往下泻,就成著名的长白山大瀑布。长白山除了天池和长白山瀑布外,还有不少湖泊的瀑布。天池旁边有一个小天池,此外,在长白瀑布不远处还有长白山温泉.天池瀑布
天池北面的一个出口,湖水由此流入,经过1200多米长白山天池瀑布的蜿蜒流程,从70多米的蜿蜒绝壁山倾斜而下,形成了著名的长白山瀑布。激流跌落,一泄千丈,浪花飞溅,如雨似散,数里之外能闻其轰鸣之声。水流常年不断,天池是松花江、鸭绿江和图们江三江源头。距瀑布一公里处有三个温泉群,面积为1000多平方米。水温在60-80℃。水中含硫化氢,可治愈关节炎及皮肤病。长白山除了天池和长白山大瀑布外,还有不少湖泊的瀑布。天池旁边有个小天池,又叫长白湖,水也是碧蓝的。在树林间的岳桦瀑布和在半山腰的梯云瀑布,规模也不小。此外,在长白瀑布不远处还有长白温泉,这是一个分布面积达1000平方米的温泉群,共有13眼向外涌水。天池火山
长白山天池火山是目前我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新生代多成因复合火山,火山活动经历了造盾(2.77-1.203Ma早更新世)、造锥(1.12-0.04Ma中-晚更新世)和全新世喷发三个发展阶段,三个阶段岩浆成分从玄武质→粗面质→碱流质代表其演化过程。历史上长白山地区有过多次喷发的“史料记载",1668年和1702年两次天池火山喷发是可信的。通过火山地质学和精细的14C年代学研究,全新世以来天池火山至少有两次(公元1199年和约5000年前)大规模喷发。公元1199~1201年天池火山大喷发是全球近2000年来最大的一次喷发事件,当时喷出的火山灰降落到远至日本海及日本北部。
1997年国家“九五”重点项目“中国若干近代若干活动火山的监测与研究”启动。中国地震局在长白山天池火山区开始了监测和研究工作。经过几年的研究,专家们认为,长白山是一个休眠的活火山,虽然休眠了300年,但世界上休眠数百年再次喷发的火山并不少见。地球物理探测表明,长白山天池下方有地壳岩浆囊存在的迹象,长白山天池具有再次喷发的危险,其喷发形式为爆炸式,由于天池20亿吨水的存在,使喷发具更大的破坏性。“九五”期间,中国地震局、吉林省地震局在长白山天池建立了火山监测站,包括:数字地震监测台网、定点形变观测系统、GPS流动观测网、地球化学观测网。“九五”项目的实施结束了对天池火山不设防的局面。从观测结果看,尚没有发现火山复苏的征兆,人们可放心的尽享大自然赐予长白山天池的丰富资源和优美景观。
第五篇:历史人文景观防护状况及建议论文
1概念界定
本文研究的“武冈古城历史人文景观”,是指在武冈地区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了2000余年筑城史,融合了武冈地区特有的都梁文化而形成的具有历史价值、人文价值、观赏价值的人文景观。武冈古城历史人文景观根据其形成的原因主要分为四大类:第一,地方特色型人文景观:武冈古城及周边地区的人们,在长期的日常生活过程中,为了满足一些物质及精神方面的需求,在改造和利用当地自然景观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人文景观。第二,历史名人型人文景观:某些历史名人在该城或周边地区进行的一些重要行为而留下来的具有纪念价值和历史价值的一些遗址、文物等。第三,历史事件型人文景观:在该城或周边地区发生的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尤其是军事的战争等,保留至今的一些遗址、证据、痕迹等。第四,防御设施型人文景观:作为王城、郡城、和市、县中心而保存下来的一些防御设施和行政建筑如:王城、城墙、护城河等。
2武冈古城历史人文景观保护现状
2.1优势和条件
武冈古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历为州、府、路、县治所。2200多年筑城史形成的名胜古迹如珠玑遍地,是邵阳市历史文物古迹最多的城市,极具开发和利用价值。对武冈古城实施保护性建设和开发,一方面得到了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制定了相关规划,另一方面,随着与武冈毗邻的崀山风景名胜区申请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成功,而形成的“张家界—崀山—桂林”旅游经济圈,也为武冈古城的保护和开发带来了新的契机[2]。
2.2保护的紧迫性
武冈古城是湘西南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城,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登记不可移动文化遗产共有173处,类型丰富多彩,有古遗址、古窑址、古街道、古民居、古桥梁、古祠堂、革命史迹、近代革命纪念建筑、古井、古树、古水利设施等。但由于人们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文物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和影响,其中更有一部分处在岌岌可危的处境中。文革时期,很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建筑、寺庙、佛塔等被打上封建迷信的烙印,遭到了无情的摧毁。一些民居、古井也在人们重建、开发的过程中,逐步消失。曾经风光无限,被誉为“武冈城墙甲天下”,令无数枭雄折戟沉沙,扼腕叹息的古城墙,沦为古城人们的“菜地”,并在人们不断的拓宽“菜地”的过程中,遭受几近毁灭性的破坏。
2.3保护的必要性
武冈古城是中国古代人们建筑技术、军事理论、政治生活、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表现和结晶,既是武冈人们的赖以生存的家园,也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不能眼看着它遭到破坏而无动于衷,让更多的人们去了解、爱护、保护武冈古城,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职责。
3武冈古城历史人文景观保护的建议
3.1保护历史环境的整体性
武冈古城大小尺度适中,城墙、护城河、炮台、王城、街道、文庙等设施一应俱全,且基本保存完整,整个城市是一个完整的相互协调的有机整体。在保护过程中,一定要严格保护古城周边自然环境,充分尊重古城原有布局结构、街巷格局、传统肌理、历史文化遗产等人工环境:深入挖掘古城的传统文化、民间工艺、民俗风情等,整体性的把握古城人工、人文、自然环境,绝对不能人为的割裂各种文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3.2保护文物的真实性
武冈古城历经几千年风雨沧桑,已经给该地区留下了足够多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尊重这些文物,还原历史的真实性,不要随意夸大或曲解其本身涵义。在制定武冈古城保护的规划和计划的过程中,一定要尊重武冈地区人们的生活习惯,不要把发达城市的“先进理念”、和“主流思想”强加给武冈人们。切实保护好武冈古城的山水格局、空间构架、街巷、江河系统。不要随意的去拓宽某些道路,在重建过程中故意放大某些建筑,更不能随意编造历史典故,这样做只能是饮鸩止渴,贻害后人。
3.3合理开发利用
强调历史人文景观的保护,并不是要把历史文物、古迹等都打包收藏,武冈古城毕竟是一座城市,我们在保护它的同时,也要考虑到这座城市的“主人”(武冈市民)的生活习惯和状况。不能因为保护古城、古街、古建,而否认古城市民修建房屋、扩建宅院的基本需求和权利,而应该在合理的规划下,有条不紊的开发古城资源,合理的规划各区用地性质,尽量保持原住民的安定,以保持古城独有的文化特色和生活习俗。
另外,合理的开发古城旅游资源,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喜爱武冈古城,加入到保护古城的行列中来,这才是古城保护的最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