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气象物候讲义
初三语文复习讲义2012.3.16
气象物候专题
一.气象 物候 物候学的定义
【气象】大气的状态和现象,例如刮风、闪电打雷、结霜、下雪等气候现象。【物候】指动植物或非生物受气候和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季节变化现象。(如植物的发芽、开花、结实,动物的冬眠、始鸣、繁殖、候鸟的迁徙等。非生物现象如初霜、始雪、初冰、解冻等)
【物候学】主要是研究自然界的植物(包括农作物)动物和环境条件的周期变化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二.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1纬度的差异
2经度的差异 3地势的高低
4古今的差异 三.观测天气的方法
1看云识天气
2卫星测天气
四.关于气象物候的诗词、成语、俗语积累:
诗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4.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6.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词 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2.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谚语 1.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2.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3.东虹轰隆西虹雨。
4.雁鹅过,赶快播。雁下地,就嫌迟。
5.清明前后,点瓜种豆。
6.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成语 春暖花开 秋高气爽 一叶知秋 春华秋实
秋风扫落叶
风调雨顺
风和日丽
风卷残云
花红柳绿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五.“思索
质疑”
1.《看云识天气》一文中说“云能够帮助我们识别阴晴风雨,预知天气变化”,如通过观察晕、华、虹、霞的位置,色彩,形状,预测天气情况。你认为这种凭经验测天气的方法有没有价值?为什么? [答]有价值。
(1)“看云识天气”依据的是相对可靠的经验,这种方法简明易学,对诸如农事或出行等对天气的要求,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手段。而运用高新技术测天气,成本也很高,同时需要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先进的设备。
(2)卫星测天气体现的是高科技的进步,而看云识天气是一种生活的基本常识,两种方法的服务作用不同,所以并不矛盾。
2.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写的是农历五月天山的景象,它说明了物候的高下差异。请做具体分析。能否再举一例句反映这一物候现象。
【答】诗中“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写的是农历五月,时逢盛夏,多数植物早已过了花期,可天山之上却依然白雪皑皑,只有寒冷,没有烂漫的鲜花。这是由于高下的差异。
如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3.数学家华罗庚针对卢纶的《塞下曲》中“月黑雁飞高”一句,也写下几句诗:“北方大雪时,群雁早南归,月黑天高时,怎得见雁飞?”对“月黑雁飞高”提出质疑。想一想他的理由是什么?由此你获得怎样的启示?
【答】北方大雪时,不可能有大雁,因为大雁早已南迁。
华罗庚的质疑精神告诉我们:学习前人的经验,并不是说要拘泥前人的经验,我们可以也应当怀疑与批评前人的结果。当然,怀疑与批评必须从事实出发。六.“讨论
活动”
1、讨论下列这三首诗词中物候现象与季节的关系。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答】《钱塘湖春行》写的是早春景象。
《木兰花》中“红杏枝头春意闹”表明当时杏花正在盛开,时间应是农历二月。《蝶恋花》中“雨横风狂三月暮”就直接写明了时间,“乱红”指的是落花,说明此时已是暮春。
2、成语、谚语中有一些是反映气象物候的,如果这些成语、谚语所反映的气象物候不符合我们观察到的实际情况,分析一下原因是什么。
【答】一些成语、谚语与我们观察到的气象物候不合,宜考虑所在的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在使用民间物候成语、谚语时,要联系多种因素,善于变通。七.考题荟萃
(一)你能用相关的知识来解说下面诗句中存在的物候现象吗? 1.欧阳修《鸟啼》:
穷山候到阳气生,百物如与时节争。花深叶暗耀明日,日暖众鸟皆嘤鸣。
【答】春天到了,天气变暖,万物与时争开,百花盛开,众鸟皆鸣。花鸟草木是有生命的东西,它们对季节变化非常敏感,它们的生长发育,直接反映自然季节的变化。2.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说明:这首诗开头两句揭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要规律:第一,植物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变化:第二,这种循环变化是随气候为转移的,春天一到,万物就要复苏了。
(二)简要回答下面的问题。
1.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请你结合所学的知识谈谈为什么“春风不度玉门关”。
【答】甘肃玉门关一带,深居大陆内部,四周又有高山阻挡,来自海洋的温润气流,很少能到达这里,因此,境内大部分地区属于荒漠。(主要是经度的差异)
2.“清明时节雨纷纷”,请你结合所学的知识谈谈为什么“清明时节”会出现“雨纷纷”的情景?
【答】清明时节,南方来的暖空气增强,在北上的过程中与北方的冷空气相遇形成降水,因而江南一带阴雨连绵的天气。
3.阅读下列这首诗,联系物候知识,说说你的发现。
“清明”二字,宋期陈元靓引《三统历》曰:“清明者,谓物生清净明洁。春天真正来到了。然而,不同地方,这一天,天气情况却不同。以今年清明节(4月4日)为例: 三亚:晴到多云,最低气温23℃左右,最高气温东部地区30~32℃,其余地区31~33℃。泰州:今天白天阴到多云,夜里阴有小阵雨,东南风3~4级,湿度11℃~16℃。黑龙江:西北部等地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东南风4~5级,温度4℃~9℃。
请用物候学的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由于纬度差异,清明时节,南方温度较高,北方温度偏低。(答到经纬差异即可)
(三)在学习“气象物候”专题的小组活动过程中,小明发现,在古诗文中有许多关于“雁”和“燕”的诗句,并且摘录了下来。请你帮小明解读出“雁”和“燕”在古诗文中各自的文化内涵。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韦应物《闻雁》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
——葛天民《迎燕》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答】“雁”,秋天来临,北雁南飞,寄托诗人对故乡的思念;表明季节是秋天。“燕”是春的使者,表明季节是春天。或:“莺歌燕舞”一贯认为是春的景象,因为莺是春天的歌手,燕是春天的信使,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
(四)阅读下面的词,请说说“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中包含的物候现象并简要说说“杜鹃”这一物象在诗词中的象征意义。
《画堂春》北宋•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阑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答】春天即将过去,夏天即将到来。杏花谢了,杜鹃鸟的啼叫仿佛是在召唤春天,这是四季的更替。杜鹃鸟在诗歌中常常是悲哀、凄凉的代名词。
(二)古代诗词中常常写到梅雨。柳宗元写在广西柳州的《梅雨》诗说:“梅熟迎时雨,苍“茫值小春(农历三月)。”杜甫写在四川成都的《梅雨》诗说:“南京(指成都)犀浦道,四月熟黄梅。”苏轼写在浙江湖州的《舶趠风》诗说:“三时(农历五月)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趠风。”请你用物候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答】梅雨多发生在春夏之交,但各地 “入梅”的时间不一样。柳州、成都、湖州地点不同,入梅时间自然不同,梅雨期的长短也不一样。一般来说,梅雨“入梅期”是由南向北逐步推进的。(纬度差异)
(三)有人说“天有不测风云”,有人说“天有可测风云”你同意哪种说法?为什么?
【答】A我认为“天有不测风云”。科学虽然发展了,人类对气象的观测能力提高了,但大自然是变幻莫测的,人类到目前为止不能完全解读出“大自然的语言”,日本地震海啸给日本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便是明证。可见天有“不测”风云。
B我认为“天有可测风云”。大自然虽然变幻莫测,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天气的认知能力和手段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人类可以依靠气象卫星这样的高科技探测工具,作出准确的天气预报,人类在自然面前不再是束手无策了。
(四)南京的桃花较北京的桃花要早开10多天,说说这是为什么?
【答】纬度是影响物候来临的主要因素之一。春夏之季,越往北气温越低,达到桃花盛开气温的时期相对要迟,北京的地理位置在南京的北面,所以桃花要迟开。
(五)大连跟北京的纬度很接近,但大连的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这是为什么?
【答】经度是影响物候的因素之一。经度的影响决定于离海洋的远近。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大连近海,所以大连的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比北京要迟开。
(六)下面是泰州5月6日的天气预报,电台计划播送时,在各条信息内加上一些体现人文关怀的内容。请你为电台设计一段这样的话,50字左右。
5月6日 多云转阴有阵雨或雷雨 温度:20-28℃ 风力:<3级
【答】今天多云转阴有阵雨或雷雨,温度20-28℃,风力小于3级,出门的朋友,请带上雨具,雨天路滑,请注意安全。
第二篇:专题·气象物候
专题·气象物候
思索·质疑
初三(8)班
党雯佳
一、《看云识天气》一文中说“云能够帮助我们识别阴晴风雨,预知天气变化”。你认为这种凭经验测天气的方法有没有价值?为什么?
答:我认为有价值。因为这是我们的祖先经过几百年来不断的探索和发现总结出来的自然规律,是先辈们留给后代的生活常识,并且具有很高的普遍性,非常适用。
二、《大自然的语言》一文兼用了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两种方法来说明大自然中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了解气象物候现象与农业生产有什么关系?如何运用科学的眼光观察自然现象?
答:物候是环境条件的综合反映。它不仅反映当时的天气条件,而且反映过去一段时间气象条件的累积,其下述作用尚不能为气象仪器和气候资料所全部取代:用物候资料(尤其是指示性强的动植物)来推断一个地区的气候和土壤状况,可以为小地区或丘陵山区农业气候的研究提供依据;通过历史性物候资料的分析,可以了解气候变化的规律,进行超长期的气候预测;根据物候现象出现先后次序,可以编制自然历,用来掌握农时;利用物候观测,还可鉴定农作物、果树、蔬菜、牧草、林木等不同发育期的气象条件,并分析其在产量形成中的作用,为农业增产服务。
我们应辨证的,多方面的去观察事物,并且应具有严谨的科学精神对待每一个自然现象。
三、“黄沙”与“黄河”,你觉得各是从哪个角度讲的?说说你的理由。
答:两种说法的角度不同。从物候学的角度看,“黄沙直上白云间”是事实,从地理学角度分析,“黄河远上白云间”则不可能,凉州城与黄河相去甚远。有可能是“河”与“沙”传写错误。但是从文学角度看,“黄沙直上白云间”没有“黄河远上白云间”那样显得有美感,文学是可以发挥想像的。
王之涣的这首《凉州词》同他的《登鹳雀楼》一样,采用的是不加渲染的白描手法,寓意于物,寓情于景。正因为他有耳闻目睹家乡沙尘天气和西北边关地区沙尘暴天气的经历,才能写出“黄沙直上白云间”这样生动形象的新颖绝句,使整首曲词沁人肺腑,确能使听者感到出塞之悲凉而动容怀乡。我国地质学家已经注意到历史上发生过许多大型扬沙和沙尘暴天气。史书记载里称这种天气为雨土。由此可以毫不怀疑地推论,当时在沙漠环绕的玉门关地区确有可能发生与“雨土复地,亦如雾”和“黄雾四塞,日无光”相同的“黄沙直上白云间”的天气现象。事实上,文学作品是当时当地的政治形势、历史氛围、地理景观、乡土风物、民俗风情等在作者心中的感性和理性的展现。
四、数学家华罗庚对卢纶的《塞下曲》中“月黑雁飞高”一句提出质疑,想想他的理由? 答:月黑雪猛,非雁飞之时,此时大雁高飞,暗示已有敌情。华罗庚认为“月黑天高时,怎见得雁飞”,理由是北方大雪时,不可能有大雁,因为大雁早已南迁。
五、讨论书中三首诗词中物候现象与季节的关系。答::①南北差异。春季树木的始花期,由南向北渐迟,每差纬度 1°,平均延迟5~3天。夏季,树木的开花期,向北每差纬度 1°,平均延迟1~2天。春季物候期推迟的日数向北逐渐减少;夏季则相反,物候期推迟的日数向北逐渐增多。②东西差异。各种树木的春季开花期,内陆地区早,近海地区迟。由西向东延迟的日数,自春季到夏季的差异逐渐减少。③垂直差异。春季树木的开花期,每上升100米约延迟4天。夏季的开花期,每上升100米约延迟1~2天。由春季到夏季的差异逐渐减少。
六、请设法找出书中提到的几篇文章,你从中可以发现什么规律?
答:梅雨多发生在春夏之交,但各地 “入梅”的时间不一样。柳州、成都、湖州地点不同,入梅时间自然不同,梅雨期的长短也不一样。一般来说,梅雨“入梅期”是由南向而北逐步推进的。
七、请写出关于气象物候的成语和谚语
答:成语:绿草如茵 鸟语花香 鹅毛大雪 春暖花开 风和日丽 皓月千里 秋高气爽 海市蜃楼
雨过天晴 电闪雷鸣 乌云密布 谚语:早怕南云漫,晚怕北云翻。
日出红云升,劝君莫远行; 日落红云升,来日是晴天。
东风下雨东风晴,再刮东风就不灵。东风湿,西风十,北风寒,南风暖。黑云是风头,白云是雨兆。乌云接日高,有雨在明朝; 乌云接日低,有雨在夜里。
诗句: 斑竹一枝千点泪,湘江烟雨不知春。暴雨洗山山更秀,乌云压城城不摧。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八、搜集资料,写一份简单的研究报告。答:气象观测常将全球或某个区域内的各种观测项目组建成气象观测网来进行。观测可分为两大类:①常规观测网。一种长期稳定地进行观测的全球性组织,为日常天气预报积累气候资料服务,它包括了全球的气象观测站、船舶站、气象雷达站和气象卫星接收站。②专门观测网。一种为特定研究内容设置的观测系统,例如日本的暴雨实验和 美国 的强风暴试验的观测网。它往往会使用较为特殊的仪器设备以及制定专门的观测规范。
九、答:正:我认为“天有不测风云”。科学虽然发展了,人类对气象的观测能力提高了,但大自然是变幻莫测的,人类到目前为止上不能完全解读出“大自然的语言”,印度洋地震海啸给东南亚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便是明证。可见天有“不测”风云。
反:我认为“天有可测风云”。大自然虽然变幻莫测,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天气的认知能力和手段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人类在自然面前不再是束手无策,人类可以凭先进的科学技术探测天气。
第三篇:《气象物候》
专题《气象物候》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学会经过细心观察与认真思考,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发现规律,初步具备辨疑析难的意识,培养学生有一基本的科学意识,注意从日常事物中找寻学习内容。
2、了解气候物象的基本知识,学习前人不懈探索自然规律的精神,学习劳动者积累的各种经验。
3、学习本专题的说明形式,体会说明语言的特点;提高语文的综合实践能力,能考虑用专题的形式整合自己某方面的知识。
4、借助所提供的各种学习材料,积极思考,发现并研讨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赏析、诵读四首古诗。
2、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提高语文的综合实践能力。第一教时
学习四首古诗
一、情景导入。
唐诗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不仅给我们后人带来了很多文学知识,得到了美得享受,也让我们理解许多物候气象方面的知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几首,来感受它给我们带来的各个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过程
1、学习《塞下曲六首(其一)》(1)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诵读、理解、赏析),找一同学准确地有感情地读这首诗。
(2)齐读这首诗,并体会诗所表达的意思
小组讨论明确;到了五月,祁连山仍就白雪皑皑,没有鲜花,只有天寒地冻。虽然传来吹奏《折杨柳》的笛声,却依旧看不到一丝春色。一早就随着战鼓声去搏战,到了夜晚也只能抱着马鞍打瞌睡,希望能用我跨着的剑,像傅子介那样为国除害,消灭敌人。
(3)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赏析。如:“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这句中就可以抓住重点词“晓”和“宵”就画龙点睛地把战士们夜以继日、无怨无悔地驻守边关、英勇杀敌的可贵精神和高尚境界全盘托出,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读了不禁肃然起敬,为之击节赞叹。(4)了解本诗中有关物象知识的记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这里由于海拔高,气候恶劣,夏历五月,按理是一年中炎热的季节,可是祁连山上只有皑皑的白雪,哪里有烂漫的春花,原因是高度差异。
(5)背诵这首诗。
(6)引导学生阅读《塞下曲》的其它几首。
2、因第二首还是李白的诗,让学生试着自己去阅读、赏析。
小组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自己心中所想,提自己心中所惑。教师只是在学生解决不了时,给予适当地补充。结合素材教学片,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提高学生的诗歌赏析能力。
3、学习第三首《塞下曲》
(1)学生交流作家、作品等文学知识,如有不再近一步补充。(2)自由朗读这首诗,领会它的意思。
提示:月黑风高的夜晚,大雁惊起高高地飞,敌军趁着夜色偷偷地溃退,将军正要率领骑兵追击,飞扬的大雪,立刻落满了战士们的弓箭刀枪。(3)选择喜欢的诗句进行赏析。
如:后两句在表现手法上,没有用正面描写的方法,而用侧面烘托,没正面描写轻骑远追及其辉煌战果,却用“大雪满弓刀”烘托跃跃欲追的情景,所谓“将军欲以巧伏人,盘马弯弓惜不发”,扣人弦,引人联想,言有尽而意无穷。(4)了解本诗所含的物象知识
“月黑雁飞高”月黑雪猛,非大雁飞之时,却见大雁高飞,暗示定有敌情。(5)背诵这首诗。
4、学习第四首诗
(1)了解苏轼及其代表性的作品。惠崇,北宋僧人,能诗能画,尤擅水禽。(2)自由阅读这首诗,体会其内容。
提示:竹林之外,有三两枝桃花争相开放,春江之上,鸭子最先感知了江水回暖的消息。蒌蒿已经长满了岸边,芦芽还很短,这正是河豚快要上市的时节啊。(3)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进行赏析。提示:注意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4)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本诗。(5)了解诗中有关的物候知识:
(看到了蒌蒿满地、芦根发出短芽,就想到了河豚正在溯江而上。)
三、拓展想象。
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中,还有那些诗中体现了物候现象?
1、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
2、杜甫的《梅雨》
四、布置作业:
1、理解并背诵四首诗
2、完成《导学与测试》的单元练习。
五、教学后记: 第二教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借助网络,查找、筛选、整理自己想要研究的内容。2.学习用准确生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介绍某一小知识。
3、了解文中所寓含的气象物侯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重点
学习筛选信息及按要求用生动的语言改写所筛选的信息。
三、教学过程
1、感知内容:
认真阅读这组文章,从多面角度多侧面了解有关云识天气、物候和物候学中的物候的知识。引导学生对每篇文章的观点、价值观一一进行考察。(1):阅读《看云识天气》完成以下几个问题: ①了解如何看云识天气?了解云和天气的关系。②理解说明语言的通俗准确性。说明方法的恰当性。(分类别、打比方等)③了解文中所出现的气候物象的知识。如: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雁鹅过,赶快播;雁下地,就嫌迟。
文章末尾提醒我们“要准确地掌握天气变化的情况,还得依靠天气预报”。说到天气预报,以前的天气预报,仅仅预报一下明天的天气,而现在的天气预报,既预报天气,也介绍有关天气、物候方面的知识;既讲究科学性,也注意趣味性,这样,既吸引观众去看,也能起到普及科学知识的作用。④让学生欣赏多姿多彩云彩图片。(教学素材片)
(2)阅读《大自然的语言》了解物候现象的特征、成因和意义。
2、拓展延伸:
(1)比一比、赛一赛,以小组为单位,看谁搜集、整理的天气物候的谚语多 如:①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②炮台云,雨淋淋。③江猪过河,大雨滂沱。④天上灰布悬,雨丝定连绵。
⑤天上鲤鱼斑,明日晒谷不用翻。⑥西北开天锁,明朝大太阳。
(2)已布置同学以小组为单位,确定研究主题,今天请同学们筛选整理资料,并派代表用2至3分钟时间介绍各自的研究成果,要做到准确生动、通俗易懂。
(3).给每一小组25分钟时间,25分钟过后,各小组展示多角度、多侧面的思考,各抒己见,充分展示个性,不要造成思维定势,不要用给定的答案、固定的模式去限制学生。
(4).交流后,请同学互评,教师最后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增长了不少的知识,(5)、课后还可以进行研究,当然还可以有更好的选题,如: ①《古代诗词中的气象知识》
②《从谚语看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认识》 ③《文学作品中是怎样描绘物候现象的》
四、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两篇文章《看云识天气》、《大自然的语言》,通过这些文章的学习,让我们进一步地感受了说明文的说明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方法的多样性,同时也让我们了解了一些气候物象方面的知识,开阔了我们的眼界,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我们应像前人一样多观察、多积累,争取了解更多的知识。
五、作业布置
1、完成书后练习一、二题
2、观察近几天云彩的变化和天气情况的变化,能用已学的知识进行解释吗?
3、课外再积累一些关于看云物候方面的谚语、诗句。教学后记:
气象物候专题
(一)关于气象物候的诗词、成语、俗语积累:
诗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4.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5.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6.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7.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8.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9.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词
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2.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3.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4.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谚语
1.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2.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3.东虹轰隆西虹雨。4.雁鹅过,赶快播。雁下地,就嫌迟。
成语
春暖花开 秋高气爽 秋风扫落叶 一叶知秋 春华秋实
(二)探究练习
一、请你用物候知识解释“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现象。
【答】时逢盛夏,可是“天山”之上却依然白雪皑皑,只有寒冷,没有烂漫的鲜花,这是由于高下的差异。“天山”海拔甚高,气温自然偏低。
二、古代诗词中常常写到梅雨。柳宗元写在广西柳州的《梅雨》诗说:“梅熟迎时雨,苍茫值小春(农历三月)。”杜甫写在四川成都的《梅雨》诗说:“南京(指成都)犀浦道,四月熟黄梅。”苏轼写在浙江湖州的《舶趠风》诗说:“三时(农历五月)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趠风。”请你用物候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答】梅雨多发生在春夏之交,但各地 “入梅”的时间不一样。柳州、成都、湖州地点不同,入梅时间自然不同,梅雨期的长短也不一样。一般来说,梅雨“入梅期”是由南向而北逐步推进的。
三、有人说“天有不测风云”,有人说“天有可测风云”你同意哪种说法?为什么?
【答】A:我认为“天有不测风云”。科学虽然发展了,人类对气象的观测能力提高了,但大自然是变幻莫测的,人类到目前为止上不能完全解读出“大自然的语言”,印度洋地震海啸给东南亚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便是明证。可见天有“不测”风云。
B:我认为“天有可测风云”。大自然虽然变幻莫测,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天气的认知能力和手段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人类在自然面前不再是束手无策,人类可以凭 物候谚语
蚯蚓路上爬,出门要赤脚。
蚱蜢扑脸,大雨不远。
蜘蛛添丝天放晴,蜘蛛结网大风起。
久雨闻鸟鸣,天空会转晴。
燕低飞,披蓑衣。
蚂蚁搬家,蛇过道,不久雨就到。
晴蜓高,晒得焦,晴蜓低,带蓑衣。
盐缸还潮,大雨将到。
蚊子成群嗡嗡叫,大雨就要到。
烟不出屋,滴滴笃笃。
雨后知了叫,晴天便到。
四季谚语
春季
东南风燥松松,东北风雨太公
春东风雨祖宗,夏东风热烘烘,秋东风晒死老虾公,冬东风雪花白蓬蓬。未到惊蛰打天雷,四十二天雨门开。东闪西闪,晒死泥鳅、黄鳝。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春雾雨水夏雾热,秋雾凉风冬雾雪 立春晴一日,耕田不用力。
先雷后雨雨必小,先雨后雷雨必大。
夏
早西晚东风,晒死塘底老虾公。五月南风满大水,六月南风海也枯。六、七月里吹北风,一、二日内刮龙风。雨打早五更,雨伞不用撑。雨打鸡啼丑,雨伞不离手。
立夏落,蓑衣笠帽挂屋下;立夏晴,蓑衣笠帽站田塍。食过端午粽,还要冻三冻。
二更上云三更开,三更上云雨便来。
南云过北,无水磨墨,北云过南,大路成潭。云向东,一场空;云向西,披蓑衣。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早晨起霞,等水烧茶,晚上起霞,晒死青蛙。日落红霞照满天,风暴在眼前。
虹高日头低,大路冲成溪,虹低日头高,明朝晒断腰。东虹日头,西虹雨,早虹晴,夜虹雨。雾里日头,晒破石头。
日晕三更雨,夜晕午时风。
日出日落胭脂红,不是雨来就是风。夏至有云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六月急雨隔田塍。
西甑山戴帽大雨就要到。
“夏九九”歌(夏至后81天): 一九二九,扇子不离手; 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 四九三十六,夜眠露天宿; 五九四十五,日中秋老虎; 六九五十四,乘凉勿入寺; 七九六十三,夜眠盖被单; 八九七十二,想着盖夹被; 九九八十一,开柜寻棉衣。
秋季
秋前北风秋后雨,秋后北风燥到底,当日南风当日消,三日南风大雨浇。秋前西风大水淹,秋后西风断雨点。立秋下雨廿日旱,旱过廿日烂稻秆。夏雨隔牛背,秋雨隔灰堆。霜打秋头,没草饲牛。霜降见霜,五谷满仓。
天上起了鲤鱼斑,明天晒谷不要翻。
冬季
北风连夜起,雪花满天飞。
四季北风四季雨,四季西风四季晴 冬至落雨星不明,立春下雪步难行。先下雪后下霜,一个麦头二人扛。冬雪是被,春雪是刀。
“冬九九”歌(冬至后81天)一九二九,双手不出袖; 三九二十七,桠头如笔立; 四九三十六,夜眠水里宿; 五九四十五,日头开门户; 六九五十四,黄狗看阴地; 七九六十三,棉袄扁担担; 八九七十二,鲤鱼跳过滩; 九九八十一,犁头闸田缺。
第四篇:气象物候专题
气象物候专题
一、关于“气象物候”的成语:
春暖花开、秋高气爽、秋风扫落叶、一叶知秋、春华秋实
二、关于气象物候的诗词: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4.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5.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6.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头。7.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8.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9.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0.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11.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12.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13.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三、关于气象物候的谚语:
(1)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2)东虹轰隆西虹雨。(3)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4)棉花云,雨快临。雁鹅过,赶快播,雁下地,就嫌迟。(5)清明断雪、谷雨断霜。(6)蚂蚁搬家,蛇过道,不久雨就到。(7)立春晴一日,耕田不用力。
四、物候现象的决定性因素:1.纬度 2.经度 3.高下(海拔)4.古今
五、主要题型的答题要点和步骤:
1.描述物候现象:时间、地点、气温、诗句中的景象
2.分析物候现象的成因:判断决定因素-概括规律-结合句子分析
六、描述有关物候现象。
1.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塞下曲六首(其一)》)
示例:农历五月,多数植物早已过了花期,而天山仍是冰雪一片。(原因在于高下差异)2.梅雨。柳宗元写在广西柳州的《梅雨》诗说:“梅熟迎时雨,苍茫值小春(农历三月)。”杜甫写在四川成都的《梅雨》诗说:“南京(指成都)犀浦道,四月熟黄梅。”苏轼写在浙江湖州的《舶趠风》诗说:“三时(农历五月)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趠风。”请你用物候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示例:梅雨多发生在春夏之交,但各地“入梅”的时间不一样。柳州、成都、湖州地点不同,入梅时间自然不同,梅雨期的长短也不一样。一般来说,梅雨“入梅期”是由南向而北逐步推进的。
3.“清明时节雨纷纷”请你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谈谈为什么?
答:清明时节,南方来的暖空气增强,在北上的过程中与北方的冷空气相遇形成降水,因而江南一带阴雨连绵的天气。
4.分别用一句话说明下面例子在课文中说明了什么内容。①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一度,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说明了经度差异对物侯的影响。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②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说明了高下的差异对物候的影响。这是逆温层造成的,因为秋冬季节,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导致山地的山脚反而比山腰气温低。
七、结合所学地理知识,把下列两组诗句结合起来探究诗中蕴含的物候规律。诗句:①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②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同是五月,天山地区(尤其是山上)依然是白雪皑皑,异常寒冷,花朵尚未绽放(1分),可是在中原和平原地区已经忙于夏收(1分)。造成这种物候现象的原因,一是高下差异(1分),二是纬度(1分)。
专题八:广告多棱镜
一、创作方法或创作角度举例:
1.运用修辞,把词句修饰得优美、生动,感人。简洁鲜明,言有尽而意无穷。①对偶。如义务献血标语“民族在奉献中崛起,生命在热血里绵延”等。
特点:有节奏有韵律,读来琅琅上口,听来和谐悦耳,给人以美感,也便于记忆。②双关。如“说好普通话,‘知音’遍华夏”。“知音”,一语双关。
特点:能增加表现的层次性和丰富性,词浅意深,回味无穷。
⑧对比。如“献出的血有限,献出的爱无限”,“鲜血诚宝贵,救人品更高”。
特点:通过鲜明的对比,给人深刻的印象和启示,④仿拟。如“鲜血诚可贵,助人价更高”即是化用了“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特点:从人们熟知名句切入,让人感到亲切。利于赢得人们的好感,利于迅速传播。⑤比喻。如“血,生命的源泉,友谊的桥梁”,“普通话——人类沟通的桥梁”。
特点: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各自的作用,便于记忆。
⑥设问。如“为何血浓于水?因有爱在其中”,参加无偿献血!2.分类创作参考。
“和平反战”:多一些润滑,少一些摩擦。
“义务献血”:献血的你,灵魂如虹;你献的血,生命涌动。“希望工程”:涓滴之水成海洋,颗颗爱心变希望。“保护文化遗产”:有历史才有现在,唯遗产才知兴衰。
“保护动物”:动物是人类亲密的朋友,人类是动物信赖的伙伴。“关爱他人”:送出一份爱心,收获明媚阳光。“环保”:树木拥有绿色,地球才有脉搏。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青年志愿者”:新世纪、新青年、新风采。
一份青春一份爱,爱心献给全世界。
“节约用水”:爱惜生命之源,“关”住滴滴点点。
“诚信”:用你的真心,换一世的真情。诚信一一人生的通行证。“尊敬老人”:谁家有老也有小、尊老爱幼不可少。
“尊师重教”:师训如酒,久酿沉香。薪火相传,尊师重教。
“关注心理健康”:给心灵一个空间,给自己寻找一个方向,给生活一份希望。
二、广告点评台
许多有创意的广告巧妙利用汉字的特点,让人过目不忘,起到了超乎寻常的宣传效果。有一则宣传“臭豆腐”的广告是:臭名远扬,香飘千里。
①请解释“臭名远扬”中“臭”字的含义。“臭”指“臭豆腐”。②请谈谈这则广告妙在哪里?
通过双关和对比,突出“臭豆腐”的名声大,气味香,此外还利用矛盾法吸引人的注意力。
三、广告研讨会
有人说,广告是做买卖的工具,也有人说,广告中有语言的艺术;有人说,广告要实话实说,也有人说,不夸张一点达不到宣传的效果。你同意哪种说法?为什么? 如果指广告语创作中采用夸张的手法来宣传产品和企业形象并无不可。如一种名酒的广告语:“铁汉三杯腿软,金刚一盏头摇”。用夸张的手法,夸大了酒的醉人,形象生动趣味浓。但如果不加限制,在产品的质量、性能、用途等方面随便使用夸张的手法,就一点都不行,就是吹牛,就是弄虚作假,违反国家有关广告管理的法规了。
专题练习题
一、学习“气象物候”专题时,班长组织了以下两项活动: 【生活中的物候】
(1)右图内容反映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_______,它是______季的一个节气。(2分)(2)王芳同学在学习时想到了这样的诗句:“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请结合诗句分析这一节气反映的物候现象。(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中的物候】
(3)阅读下面的诗句,分别说说其中蕴含着怎样的物候现象。(4分)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欧阳修《采桑子》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碧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李 璟《浣溪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6年11月7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冬,自古立冬是汉族传统节日之一,班级开展“话说立冬”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题目。【趣说立冬】阅读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
——王稚登《立冬》
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
——钱时《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
材料二:立冬是十月的大节,汉魏时期,这天天子要亲率群臣迎接冬气,对为国捐躯的烈 士及其家小进行表彰和抚恤,请死者保护生灵,鼓励百姓抵御外敌和恶寇的掠夺和侵略。在汉族民间有祭祖、饮宴等习俗,以时令佳品向祖先祭祀,以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祈求上天的赐予来年的丰收,农民自己也获得饮酒和休息的酬劳。
(1)结合气象物候知识,说说“材料一”中的两首诗反映了立冬哪些物候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的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义卖活动】立冬那天,你们班在“德诚广场”举办“爱心暖寒冬”义卖活动,准备用义 卖筹集的资金购买冬衣送给贫困山区的留守儿童,请你为义卖活动的主持人,写一段开场白。(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本学期,建丰中学九(2)班开展了“气象物候”专题研究活动,请你参加并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6分)
【学海撷趣】探究下列物候现象的形成原因。(2分)山下还是阳光灿烂,山上渐渐地云雾浓稠。山岚云气漫入车窗又溢出车厢而去。山下尚是汗水津津,山间则是凉气侵人了。那股凉气给人的感觉不在温度,而在穿肌透骨的力度。在自然生态上,从山脚到山巅历经了从热带到温带再到寒带的三级转换,形成了三种不同的景观。(选自吴功正《阿里山纪
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践探究】近年来,我们时常听说,某种鸟改变了迁徙、栖息习性,某地杏花、桃花在年前就开放了。联系“气象物候”专题知识,你认为在维护自然与人类和谐相处方面,我们应该做好哪些事情?(写出两点)(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学习了“鸟”、“广告多棱镜”两个专题,相信你一定会有不少收获。请运用相关知识完成下面的任务。
(1)选用一句切合语境的唐诗填空。
如果我们不采取护鸟措施,可能会导致“千山鸟飞绝”;如果我们都做护鸟卫士,祖国大地便会“ ___________________”。(2)请用简洁的语言评点下面的一则广告。虽为毫末技艺,都是顶上功夫。(理发店广告楹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你拟一则宣传保护鸟类的公益广告。(不超过20个字)
五、拟写广告语
飞利浦吸尘器的电视广告:一个漂亮的硬纸盒里罩着吸尘器,开动吸尘器,只见盒子渐渐瘦下去,最后整个被吸进吸尘器里,广告中没有任何语言和声音。简评:
在广告中没有任何语言和声音,意思却再明白不过:__________地吸,吸得__________。
六、我们学习了“气象物候”和“广告”专题,请根据掌握的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问题探究】人民网旅游频道曾开展“中国最美的油菜花海”评选活动,江苏兴化、云南罗平、青海门源排在前6位。兴化赏花期为4月2日至4月25日,云南罗平赏花期在2月至3月,平均海拔2866米的青海门源赏花期则在7月。结合所学的物候知识,探究云南罗平赏花期比兴化早,而青海门源赏花期比兴化晚几个月的主要原因。(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拓展延伸】仔细观察这幅招贴画(为吸引注意而张贴的画,广告的一种形式),说说这幅画给我们的启示。(不超过30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课外实践】最近,中国工程院钟南山先生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大气污染比非典可怕得多,非典可以隔离,但是大气污染任何人都跑不掉。为此,学校准备开展“美丽中国”主题行动。现向你征集具体活动项目(贴近学生实际,至少写出两个)。(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印刷术的发明开创了广告的新纪元。我国毕昇最先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最早的工商业印刷是北宋时期(公元960年——1127年)济南刘家针铺的广告铜板,现存于上海博物馆。这是至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广告物。印刷术从中国传到西方后,使西方广告进入了新的阶段。
1473年英国第一个出版人威廉·坎克斯印刷了许多宣传宗教内容的印刷广告,张贴在伦敦街头,这是西方最早的印刷广告,比我国北宋刘家针铺印刷广告晚三四百年。
1622年英国尼古拉斯·布朗和托马斯·珂切尔创办的第一份英文报纸《每周新闻》在伦敦出版。在这一年中,有一则书籍广告。1710年,阿迪逊和斯提尔又在《观察家》杂志中刊登了有关推销茶叶、咖啡、巧克力、书刊、房产、成药,拍卖物品以及转让物品的广告。到1830年,美国已有1200种报纸,其中65种是日报。许多报纸第一版大部分或整版都是广告。1830—1850年间是便士报时代,因为每份售价一便士,价格低廉,销路增加,因而广告的效力也相应提高。在报纸广告盛行的同时,杂志广告也不断增加,并出现了广告代理商和广告公司。【话广告】
(1)阅读这则材料后,你从中获取了哪些信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广告业高度发达的今天,一些商家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夸大产品效用,甚至做虚假广告,坑害消费者。请你以消费者的名义,写几句话规劝那些做虚假广告的商家。(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品广告】
下面这条广告收到了很好的公益效果。说说它具有怎样的妙处。(2分)
水龙头在哭泣,请擦干他们的眼泪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广告】
我校11月举行“经典伴我成长”读书节活动,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为本次读书节拟写一则广告宣传标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字数限20字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篇:气象物候谚语
气象物候谚语
谚语是一个汉语词语,谚语是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谚语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气象物候谚语”,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云结亲,雨更猛
2、蜜蜂低飞,有雷雨。
3、春雷十日寒。
4、南风腰中硬,北风头上尖
5、春雾晴,夏雾雨,秋雾蒙蒙有点水。
6、东北风,雨太公。
7、九月九港风。
8、云在东,雨不凶;
9、热头射一射,落雨落到夜。
10、好中秋,好晚稻。
11、乌云接日头,天亮闹稠稠。
12、西北来云无好货,不是风灾就下雹
13、早起浮云走,中午晒死狗
14、日落云里走,地雨半夜后
15、狗食(喝)水,天落(降)雨。
16、乌龙打坝,不阴就下。
17、东风急,雨打壁
18、雨后西南风,三天不落空
19、鱼鳞云,不雨也风颠
20、饭粒黏碗、山腰有卷云,天气晴。
21、大雨无雨,明年旱。
22、燕子低飞,出门带蓑衣。
23、早怕南云漫,晚怕北云翻
24、白蚁绕灯飞,天将发(降)大雨。
25、六月大风台,七月作水灾。
26、东闪空,西闪雨,南闪火门开,北闪连夜来
27、五月南风下大雨,六月南风飘飘晴;六月十九,无风水也吼。
28、蜘蛛结网屋檐下,外出要带雨伞或笠麻(斗笠)。
29、日落云里走,地雨半夜后
30、朝霞雨,晚霞晴。
31、云在南,河水满
32、缸壁出水,会落在雨。
33、西风随日落止,不止刮倒树
34、南风刮到底,北风来还礼
35、晚若西北明,来日天气晴
36、春雾日头,夏雾雨,秋雾凉,冬雾雪。
37、乌云接日低,有雨在夜里
38、云交云雨淋淋
39、大棘开花好种棉,小棘开花好莳田。
40、乌云接日低,有雨在夜里
41、西北风开天锁
42、西北黄云现,冰雹到跟前
43、正月冷死猪(寒死龟),二月冷死牛,三月冷死播田夫。
44、东风下雨东风晴,再刮东风就不灵
45、天上棉絮云,地上有雨淋
46、日落红云升,来日是晴天
47、急雷快晴,闷雷难晴,
48、热(日指太阳)朗昼,两头溜。
49、开门风,闭门雨
50、雷声像拉磨,狂风夹冰雹
51、云在东,雨不凶;
52、天顶出有半节彩虹,要做防台敢能成。
53、热头(太阳)送山,天光(明天)一般般。
54、东虹日出,西虹雨;晨虹有雨,晚虹晴。
55、乌云接日高,有雨在明朝;
56、初一落,初二散;初三落,到月半。
57、早雾晴,晚雾阴。
58、日出红云升,劝君莫远行;
59、春雾曝死鬼,夏雾做大水。
60、打雷,梅雨终结。
61、响雷雨不凶,闷雷下满坑
62、天上堡塔云,地下雨淋淋
63、早刮东风不雨,涝刮西风不晴
64、早看东南,晚看西北
65、云结亲,雨更猛
66、候鸟早飞来之年,雪较多。
67、前冬不穿靴,后冬冷死人。
68、日出红云升,劝君莫远行;
69、木棉树开花,雨季要提前。
70、晚上西北暗,有雨还有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