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于丹遭轰引发文化大讨论
于丹遭轰引发文化大讨论 网友:于丹该醒醒了
2012年11月20日
来源:扬子晚报 作者:杨朝清
于丹频频惹争议。
于丹在北大发言被呛离场的消息一经发布,便在网上引发了一场关于学术明星与传统文化、道德建设与文化涵养的大讨论。
学者观点不一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尹鸿认为,狂热地捧一个人和粗暴地轰一个人一样,都是一种非理性的发泄行为。大学是一个可以说不,但需要尊重的地方。
新农学派联合创始人马达飞认为:其实所谓文化,贵在“兼容并包”。李泽厚曾说:“于丹是精英和平民之间的桥梁”。于丹北大遭轰只能说,文化复兴,文人素质,还需假以时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郑成新认为,北大学子一般绝对不会无端地对一位大师无理的;如果大师真有出格的言行,遭受一次清纯学子的洗礼也是值得庆幸的事;太顺当且不知道天外有天的时候,正是需要旁人的警醒时分。我们恰恰要为北大学子的举动喝彩。
微博发声种种
网友@Warrenwei认为于丹不谈制度只讲道德。道德的确说得很好,和我们80后的教科书上说的基本一样。但是在社会实践中大家发现很多时候教科书骗了我们。所以不喜欢也很正常。
网友魏开忠:北大已经斯文不在。于丹固然浅薄,但来者是客,北大人文百年,至今居然不懂起码的尊重,令人不安。
网友@SummerBlossom认为,于丹以娱乐明星的包装兜售披着文化外衣的“心灵鸡汤”,的确让人反感。
网友@喑篱认为,北大精神不是哈腰被妥协,而是不苟同。正因此种精神的倒退,如今的北大常成千夫所指。
网友雁门愚人:在网上看到题为“于丹北大谈昆曲被轰下台观众称其亵渎艺术”,觉得此举虽有些过分,却也是“得体”的表达,因为我也早觉得于丹该醒醒了。年初她在央视讲古诗词,就那么忸怩作态,晦涩难懂。演艺界的丹丹都懂得急流勇退,愿教育界的丹丹也能知趣收手,别让此“不得体”的一幕再上演了。该干嘛干嘛去吧!
周小璐
一次次的争议事件
●2010年,于丹的新书《于丹〈庄子〉心得》3月3日在北京首发,当天就售出1.5万册。但是同时,反对她的声音也很强烈,3月3日她在签售新书当天就遭遇到一位男子现场抗议。随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等知名大学的10名博士联名,称要“将反对于丹之流进行到底”,甚至要求她从《百家讲坛》下课,并向观众道歉。
●2010年,于丹有望代替余秋雨入主青歌赛的消息一经在网络上传播,便引起网友们的强烈反馈。网友“飞翔的梧桐子”发帖说道:“这个综合素质评委的位置不好坐的。余秋雨已经把这个评委弄成了典范,下一届无论换谁来,都会被人拿来和余秋雨相比。但是目前中国,在博学+口才+名气+威信上,综合起来能和余秋雨媲美的学者,我看恐怕除了于丹莫出其右者。”但也有网友旗帜鲜明地举了反对牌:“于丹文化底子跟别的百家讲坛老师比,薄的太多,百家讲坛中硬伤一堆,自己先补补课。事实上,真正做学问的人是不会来当评委的,只有那些浮华的所谓文人热衷于这类活动。”而网络上诸如此类的“丹蜜”和“丹黑”的针锋相对屡见不鲜。
●2012年5月,《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根据于丹在央视三套《丹韵词音》节目的讲稿整理出书,内容延续了于丹一贯的通俗易懂、风趣抒情,以妙语连珠激起读者共鸣。于丹讲述的“古典”不是最准确的,细节阐释上甚至存在不少争议之处,依旧是对“古典中国”进行了简单化的过滤与温情化的处理。不过,比起唤醒读者的阅读兴趣,这些都不那么重要。
●2012年6月,有人在中国作家协会公布的2012年拟发展会员的公示名单中,发现了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于丹的名字,由此引发了争议。有人质疑,于丹是学术明星不能算作家。中国作协新闻发 言人陈崎嵘回应称于丹完全符合加入作协的条件。于丹本人的解释是为了更好地维权:“过去我出书后,涉及维权方面的事情,一般都是新闻出版总署在和我联系,我就以为我是归这个系统管。后来有一次在做文化活动,正好见到中国作协的人,对方说‘对啊,你应该加入作协的’。然后我就给作协提供了材料。”
好一场“游园惊梦”
杨朝清
于丹北大一游,换来的却是噩梦般的“游园惊梦”,却不知,惊的是北大?还是于丹?
对于“电视学术明星”,人们有着暧昧难清、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感受。易中天教授曾经在一次讲座中调侃,有些人之所以送他一顶“学术超男”的高帽,并不是恭维他学术做得好,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隐喻他也会像“超男”、“快女”一样,蹦跶不了几天。
易中天也好,于丹也罢,“电视学术明星”早已从学术的“冷板凳”中解脱出来,进入大众传媒这一热门行当,“将大学讲堂搬到荧屏上”,以通俗的语言进行经验型知识的传授,缩短了“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之间的连接距离。只不过,当学术遭遇收视率,当悬念制造成为惯用伎俩,当背后的利益链条若隐若现,“电视学术明星”也不可避免地遭遇老百姓的“口水”———常识错误也好,语出惊人也罢,商业化和娱乐化成为两根最大的“软肋”。
其实,早在2007年,于丹就以1060万的版税收入,荣登“第二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2位。公众的纠结点,显然在于担心“电视学术明星”在商业浪潮中迷失主体性,造成负面的社会影响。
为了推销新书,于丹使出了浑身解数。不论是上杂志封面,还是在知名网站上点评高考作文并向考生送祝福,抑或是在多个城市开讲座,她总是千方百计地迎合着潜在的消费者。学者身份和角色扮演的错位,公共形象受到质疑,才是于丹备受争议的关键。
曲意迎合也好,“互搭梯子”也罢,即使能牟取暂时的利益,也对长远发展不利。一心钻到“钱眼”的学者,必然会成为知识的“特洛伊木马”,造成公共文化生态的恶化。杨朝清 于丹北大发言被观众轰下台
引发网络大讨论
2012年11月18日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周小璐
中国青年网北京11月18日电(实习记者 周小璐)11月17日晚,在北京大学剧院上演的昆曲专场大师云集,精彩纷呈,然而最后却出现了意外插曲:主办方邀请北师大于丹教授做最后总结发言之时,却被观众高呼“下去”,于丹不得已尴尬离场。此消息由名为“五言六句”的博友于今日凌晨最先发布,一经发布便在网上引发了一场关于文化明星与传统文化、道德建设与文化涵养的大讨论。
学者观点:狂热地捧和粗暴地哄一个人都是非理性行为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尹鸿认为,狂热地捧一个人和粗暴地哄一个人一样,都是一种非理性的发泄行为。大学是一个可以说不但需要尊重的地方。
新农学派联合创始人马达飞认为,其实所谓文化,贵在“兼容并包”。李泽厚曾说:“于丹是精英和平民之间的桥梁”。昨日一幕只能说,文化复兴,文人素质,还需假以时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郑成新认为,北大学子一般绝对不会无端地对一位大师无理的;如果大师真有出格的言行,遭受一次清纯学子的洗礼也是值得庆幸的事;太顺当且不知道天外有天的时候,正是需要旁人的警醒时分。我们恰恰要为北大学子的举动喝彩。
微博发声:北大人哄的不是于丹,是他们自己
微博网友@Warrenwei认为于丹不谈制度只讲道德。道德的确说的很好,和我们80后的教科书上说的基本一样。但是在社会实践大家发现很多时候教科书骗了我们。所以不喜欢也很正常。因为不想被骗。她是说的是最理想状态的东西。
微博网友@布伦南_Brennan认为,北大人哄的不是于丹,是他们自己,曾经多少国学大师在北大,于丹在主流媒体的出名不正是北大的耻辱吗?
微博网友@SummerBlossom认为,于丹以娱乐明星的包装兜售披着文化外衣的“心灵鸡汤”,的确让人反感。
微博网友@喑篱认为,北大精神不是哈腰被妥协,而是不苟同。正因此种精神的倒退,如今的北大常成千夫所指。
中国青年网将持续跟踪报道。于丹北大被“轰”下台内情:
穿短裙发言不合时宜
2012年11月19日 来源:广州日报
昨日,有网友在微博爆料,于丹前晚在北大举行的昆曲演出后发言被北大学子大喊“滚下去”,被轰之后尴尬下台。短短一篇微博,引发轩然大波,不乏名人参与,有人挺,表示作为学术明星的于丹,在昆曲大师表演后穿着短裙上台发言不合适,早该“下课”了;有人弹,如此粗鲁的起哄,不能体现北大学子的素质,狂热地捧一个人和粗暴地轰一个人,都是一种非理性的发泄行为。
真实情况是什么?不少现场观众发微博尽量还原现实,于丹本人昨日也连发三条微博回应,语多谦逊。
其实这并不是于丹第一次被“嘘”。而在这场看似热闹戏剧的后面,于丹和围观于丹的各位都将收获些什么?
上台被观众起哄 微博回应过意不去
昨日凌晨,一条爆料在微博上炸开了锅:今晚在北大上演的京剧演出结束时,主持人请于丹上来跟大家分享感受,还没上台,台下呛声四起,“滚下去”、“快滚,你根本没资格跟台上的先生们站在一起”,于丹很尴尬地说了一句“一切尽在不言中”,站到后面,下面还不放过,高呼“滚下去!”于丹只好走到后台......短短一篇微博,引发上万条转发,其中不乏微博名人。不少人评论表示,自己早就对于丹不感冒,并把早前不满于丹讲论语、于丹讲庄子的“新仇旧恨”都一起算上。但微博中北大学子高声喊“滚”有失厚道也有损学子形象。现场真是这样吗?不少参加现场演出的网友纷纷表示微博描述失实。北大老师阿忆就在转发中写道:“短短的微博,六点失实,另建起了一个故事。”
网友还原现场
于丹穿短裙发言不合时宜 真实的情况是什么?
网友“望星空的李凤仪”在微博上说:北大百年讲堂的戏曲精品演出,十个古稀艺术家,几十段经典唱段,精彩纷呈。演出结束后主办方邀于丹上台谈观后感,结果还未开口一男士高呼“于丹你下去吧”,众人响应起哄,于丹只说了一句“把所有敬意都留给老艺术家们”就尴尬下台。
在演出现场的网友“HelenClaire”说得最为详细。首先她强调,“这是一场商演,谁都可以买票,所以在场的人第一身份是戏迷不是北大学生。”说到于丹被哄下台,她表示,“现场没有听到很大声的‘滚’,主要是群众各种‘下去吧’和一位女生的一句‘你没资格代表我们’(也有说是一个男生说‘不用你代表’的,总之没有粗口被我听见)。”
她还强调,“心灵鸡汤女士(指于丹)是在台下好多观众喊着让老艺术家返场和讲话的时候被主持隆重邀上台的,所以更让观众情绪反弹。这位女士今天很不合时宜地穿着超短、黑丝、恨天高就上来了,实在不太尊重且有碍观瞻。”她评论道:“全场喊滚这种事儿不太可能出现在兼具昆曲戏迷和北大学生双重主体的地方。实际上这种事儿放在今天中国大多数公众场合都很罕见„„”不少人转发了这条微博,表示“多看多听,还原现场”。
于丹回应
对台下观众过意不去
昨日,于丹在自己的微博上连发三条。虽然没有提及“被轰”之事,但在最后一条似有所指地回应,表示对当晚艺术家的敬意和被请上台发言的“过意不去”。
三条微博中,前两条提及当日的演出盛况和自己对昆曲痴迷,“一场无与伦比的昆曲盛宴,十位最卓越的艺术家演出整整三个半小时!„„他们演绎得风华绝代,观众欣赏得酣畅淋漓!”“[折桂令]、[朝元歌]、[山桃红]„„每支品牌响起来的时候,我都能听见这三十年间我每一次伴着这支曲子的心跳„„”
到了第三条,于丹提及了当天自己发言的情况,“昨晚主办方一再邀我上台替大家感谢老艺术家们,时间实在太晚了,对台下的朋友们我也很不过意!其实我只想鞠一躬,说一句话:中国昆曲600多年,老艺术家们年纪加在一起也是600多岁,戏以人传,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传承着中国昆曲的血脉,对这份心甘情愿,我们所有爱昆曲的人深深致敬!” 对于这份回应,有网友表达了对于丹的支持,“于丹老师不要介怀,生命中连别人在台上的五分钟都等待不了的人,如何能期待学术甚至梦想的坚持?”
但这份回应同时也得到网友的“挑刺”。“于丹教授将昆曲‘曲牌’演绎成‘品牌’,如同其国学一样,很有喜感。” 网友分析,“台下的人不愿意被她代表,可以理解。”
这不是第一次被嘘 微博名人纷纷跟风爆料
于丹这次被嘘,有网友表示:部分观众的不客气虽然缺少包容,也证明于丹的昆曲观并不为真爱昆曲的人所接受。
早在2007年,于丹讲昆曲就被网友“纠错”。当时她在央视讲授昆曲心得《于丹·游园惊梦》,在用昆曲名段《邯郸记》为例来说明昆曲的梦幻之美时,讲到卢生被贬之地“陕州”时,于丹脱口而出“陕州就是现在的陕西”。然而,就是这句话被观众抓住了把柄。有戏迷表示,“陕州”根本不是现在的陕西省,而是现在河南省三门峡市的古地名,于丹望文生义了!
在这次被轰后,有关于丹“人品”的负面新闻再次在微博上发酵,网友“黎江”在微博上爆料说: 大约2007年,于丹有个女弟子患严重抑郁,痛苦到极致时,她把导师当成救命稻草,于丹接到电话,说,现在没时间,等我回去!回去后,女孩已坠楼身亡;多年来,于脱离真相缺乏知识分子良知,其矫揉造作天花乱坠却到处被包装上市。
作家慕容雪村也在微博上爆料:一女名人对手下极其苛刻,稍有不顺则厉声怒斥:笨蛋!垃圾!有读者求签名,则立刻换一副妩媚脸孔,娇声应对:您好„„谢谢。读者甫一离开,则继续痛斥:笨蛋!垃圾!这一不点名的微博在此时爆料,被很多人跟帖,指说的是“心灵鸡汤女士”。
评论有营养 昆曲惹的祸?
@“HelenClaire”:“其实说到底公众还是关心名人出糗,放眼望去戳到我的全部跟昆曲没半毛钱关系。”
@元味散场看戏:于丹被轰顶多是个插曲,在网上掀起的风浪却远胜演出盛况本身,一条半实半虚的爆料可以被转数千回在口水里腾 挪跳跃,远远看去正是一个斗大的“病”字。
另眼看于丹
@禚洪梅:有感于发生在王石和于丹身上的事!做偶像是个为名所累的事!当一个人爬得越高时连鞋底都得擦干净,因为从地下看你的人太多了!人们对偶像是近乎完美的苛求!在别人不是事,能理解。在偶像,就是天大的事,不允许!
@任协华:思想不是乳沟,不是你挤就会有的!
北大也躺枪
@当当网李国庆:你可以退席,无权轰人,更无资格出口成脏,北大的耻辱!
@尹鸿:狂热地捧一个人和粗暴地轰一个人,都是一种非理性的发泄行为。大学,是一个可以说不、但需要尊重的地方。
@鲁鲁幸福:嘘几声表表态就行了。再说了,弄斧也得允许人家到班门。
@雷煜Hetfield:个人认为,在大学还不能嘘只能鼓掌的话,那就真没希望了。以前咱也经常嘘人,但像这次这样言语过激,则有些过分了,跟于丹这么大仇?
星八客
勇敢对“明星效应”说不 于丹这次被“嘘”,作为旁观者,我觉得,一是因为踩错了场子,台下观众只把你当普通戏迷,你偏要把自己当专家;二是名利当前抵不住诱惑说“不”。当于丹被邀请坐在第一排正中看戏,被隆重请上台发言,尽管不符合台下观众的心情,但符合名利场人情。
比起“学术超女”、“学术明星”等充满耀眼光环的头衔,我宁愿相信,“才女学者”、“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可能才是让于丹内心最妥帖和也最符合她初衷的称谓。而当被人称之为“心灵鸡汤女士”,相信于丹的心里最不是滋味。但名利场也是江湖,帽子大、名号响才能在江湖里混得风生水起,有明星效应才有人请,才有价值最大化,利益最大化。当讲课教书变成副业,当时尚、娱乐、商业,什么场合都能见到嘉宾于丹的身影时,我想,,这是人生的一种成功,可能也是一种冒险。而冒险,常常伴随的,不是迷了路,就是迷了心。明星效应是双刃剑,多元化的社会不会要求所有人都安贫乐道,只是希望越来越多的明星在忙碌赶场之余能停下脚步,多听听内心的声音,该拒绝拒绝,该说不说不,不要榨干了自己,还“恶心”了别人。
[责任编辑:胡涛] 于丹北大遭“呛”传闻多有不实
疑微博过度炒作
2012年11月20日
来源:新闻晚报 作者:谢正宜
于丹上台致词遭观众一片嘘声,有网友认为于丹身着无袖裙装配高跟鞋黑丝袜过于暴露,但现场录像显示,于丹只算是穿着清凉,被称“暴露”并不恰当。
昨日凌晨,有媒体人在微博爆料,曾著有《游园惊梦:昆曲艺术审美之旅》一书的学者于丹,在前晚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名为 “2012中国昆曲名家年度雅集”的演出结束后,准备上台分享心得时,遭观众大声喊“滚”。这条消息在多番解读之下,被符号化为“北大学子让于丹滚蛋”这样耸人听闻的消息。
随后,有恰逢其会的现场观众在微博上解释说,首先,这是一场普通商演,观众多是昆曲爱好者,与北大学子并无直接关系;其次,现场确有嘘声,但无人大声喊“滚”;而记者在现场录像中看到,于丹致辞不到半分钟,着装并无网友指出的“不雅”之嫌。
至此,于丹在“昆曲雅集”演后遭遇观众“呛声”,成为一起以讹传讹,值得疑义相与析的文化事件。
【传闻一】北大学子 大声喊“滚”?
最早曝光这一事件的媒体人在微博上援引现场网友的描述,称:“17日22点多,北大百年大讲堂昆曲演出结束,主持人请于丹上台跟大家分享感受,还没上台,台下呛声四起,‘滚下去’、‘快滚,你根本没资格跟台上的先生们站在一起’。于丹很尴尬地说了一句‘一切尽在不言中’,站到后面,下面依旧高呼‘滚下去’!”
在这条传闻中,提出了现场观众大声让于丹“快滚”这一事后被证明夸大其辞的形容,而因为提及事发地北大百年大讲堂,有不少微博大号和文化名人顺势演绎为——北大学子大声对于丹喊滚,北大学子素质不高,北大学子崇尚自由精神等等。
【现场】或有嘘声 并未炮轰
记者了解到,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对购票人没有任何门槛,任何人都可以走到北大校园里去买任何一场演出的票。当然依照惯例,演出需对学生实施优惠购票政策,北大学子凭证可以买到相对便宜的演出票,但这不意味着现场以北大学子为主。事实上,据透露,现场观众年龄层参差不齐,主要的身份还是“昆曲爱好者”。
而记者在事后网友放出的录像中看到,现场观众在等待老艺术家返场致辞之时,主持人赵保乐以一句“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于丹老师就是内行”隆重请出于丹,因于丹在上台时接过了昆曲艺术家好友的赠花,又被赵保乐称为“艺术家给你献花”,如此种种前提之下,现场陆续交织起正面的掌声和负面的倒彩声,有个别女声喊出“你不能代表我们”,个别男声喊出“下去吧”,但绝无明显的“滚”这样的字眼出现,也谈不上如何严重的“炮轰”。
【传闻二】神圣讲堂 伟大演出?
随后,有媒体将此解读为“一个神圣的大学殿堂,一场空前绝后的伟大演出”。
再随后,不少以文化菁英自居,以捍卫昆曲和老艺术家尊严,批判不恰当的时机出现在不恰当的地点的于丹为“己任”的微博网友,一再提出“昆曲界镇国之宝”,“空前绝后”这样的说法。
【现场】商演之地 上演“商演”
对此,业内人士指出,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是承接普通商演的,只不过收费和各方面门槛较高。由北京普罗之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北京大学会议中心共同主办的这场演出,票价自数十元学生优惠票至数百元不等。现场的扇形节目册等设置也颇有创意,引得不少圈外人士关注。
45而就演出阵容而言,包括蔡正仁、岳美缇、计镇华、侯少奎、张继青、张洵澎、汪世瑜、梁谷音、张静娴、石小梅等在内的昆曲艺术家阵容堪称“豪华”,但以近年来昆曲演出市场看,这场演出也有部分名家缺席,如称“空前绝后”似为夸大。
【传闻三】不雅着装 冗长致辞?
微博上还有人认为,在如此庄重的场合,于丹以高跟鞋黑丝袜和 暴露着装亮相,可谓不合时宜。
同时,也有网友指出,是于丹在演出结束后临近深夜之时,发表“不自知身份”的冗长演讲,导致戏迷反感。
【现场】正装出席 简短发言
同样是在现场录像中,记者看到,于丹以一袭无袖黑色咖色相拼裙装出席,虽然与包裹严实的老艺术家相比较为“清凉”,但若称“暴露着装”也并不恰当。
此外,于丹的全部致辞内容控制在40秒左右,首先是表示“代表大家给各位老师深深鞠一躬”,在遭遇个别观众“呛声”之后,则以一句简单的“到了这样一个时候,让我们把所有敬意献给老艺术家们”结束,而这样的话,明显还是降低了现场的嘘声,赢得了更多掌声。
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的工作人员透露,最后一曲结束后,就在这些艺术家还手捧鲜花站在舞台上时,主持人提出要让嘉宾于丹上台。“当时已经快散场了,观众非常希望能听听老艺术家说话,和他们沟通,所以一听有嘉宾讲话,就开始不耐烦了。”
【最新回应】赵保乐道歉 于丹澄清
于丹致辞之后,是老艺术家一一发言,最后,主持人赵保乐称自己在主持中有很多疏漏,请观众包涵,并说“昆曲水太深了”。
记者昨天试图连线于丹,但截至发稿时,其手机仍处于关机状态,但她通过微博就此事进行回应:“昨晚主办方一再邀我上台替大家感谢老艺术家们,时间实在太晚了,对台下的朋友们我也很不过意!其实我只想鞠一躬,说一句话:中国昆曲600多年,老艺术家们年纪加在一起也是600多岁,戏以人传,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传承着中国昆曲的血脉,对这份心甘情愿,我们所有爱昆曲的人深深致敬!”、记者 谢正宜 [独家]主办方皇家粮仓:请于丹没有错 观众没喊“滚”
2012年11月18日
来源:凤凰网文化 作者:于一爽 胡涛
凤凰网文化讯 11月17日晚,在北京大学剧院上演的昆曲专场“中国昆曲名家年度雅集”发生意外,著名学者于丹在与师生交流昆曲感受时,被学生起哄“滚下去”,最后尴尬下台。凤凰网文化第一时间联系了当晚活动主办方皇家粮仓老板王翔,为网友还原当晚现场情景。
王翔透露,当时并没有人喊“滚”,只有人说了“下去”,但并非北大学生。他感慨这种以讹传讹就像文革在王光美脸上吐痰,都是一种“暴力”。他表示,于丹有很深的昆曲渊源 请她做嘉宾没有错,“这是我逼着她上的,所以就是说这个事我确实也很自责。”
以下为对话实录:
于丹有很深的昆曲渊源 请她做嘉宾没有错
凤凰网文化:今天也看到于丹老师的新闻了,我这边看了一些其他的媒体,我觉得有一些过度的就是那种误读或者是怎么样,因为等于您昨天也是事件的主办方,我想了解一下事情原发的状态,就是尽量还原一下。当时因为我现在能看到的新闻,我不太知道她具体说到了什么,引起了那么一个情况,另外也听说于丹老师本身不想上台。想了解一下整个前因后果。
王翔:它是这样的。我们也在微博上看到了一些关键词,我觉得现在微博暴力也是很严重的。比如他们责备说主办方不应该请于丹,为什么不应该请于丹?于丹作为《游园惊梦》的普及昆曲的一个主讲人,于丹从3岁开始听昆曲,于丹跟这么多昆曲艺术家有那么深的友谊和渊源,很多昆曲的传奇本还有一些曲派背诵如流,出口成诵,她为什么不能被我们邀请评昆曲呢,对吧?
凤凰网文化:对。
王翔:之所以请她来作为我们的嘉宾,或者是上台讲话,是因为于丹太了解昆曲了,而且她可以把昆曲深入浅出的讲给我们的观众听,如果没有于丹的话那2007年10月份那个《游园惊梦》不可能在中央
三套播出,不可能有这么多人看到关于昆曲深入浅出的一个讲述。所以我觉得从主办方的角度请于丹是没有错误的。
第二就是关于于丹上台发言,因为所有的我们这些昆曲艺术家跟于丹都有深厚的友谊,这些老师是希望于丹出来说话的,他们是需要丹出来说话的,他们是愿意听于丹去评价他们的艺术的,他们认为于丹说的话是画龙点睛的,所以我们就安排了于丹老师最后发言。因为昨天那个演出现场就是盛况空前嘛,所有的这个观众也很热情,时间也比较长。因为有的艺术家可能唱两个曲子、三个曲子,那就拖到了差不多十点半的时间才结束,拖的比较晚,然后于丹就给我发短信,她说太晚了我们不讲了吧,我说这个机会太难得了,因为很多我周围的朋友跟我说这个南北名家雅集都是七十多岁的老人家,这个应该是写入中国昆曲史册的,我说于老师你一定要上,一定要说两句。这是我逼着她上的,所以就是说这个事我确实也很自责,就是我逼着她上去的。
我说我们已经安排了这个环节了,所以赵保乐就请于丹老师上台去了,一上来之后就有一个人,不知道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觉得这个人就不配听昆曲,我觉得这个有点像文革了对吧。
观众没有喊“滚” 只说了一句“下去” 凤凰网文化:对,火气特大。
王翔:文革那个在王光美脸上吐痰,什么拿皮带抽老舍,那不就是暴力嘛,这个不是北大学生,绝对不是北大学生,因为北大学生不会坐在那个位置的。那个位置是很贵的票,北大学生不会坐在那个位置上,那就喊了一句下去,没有任何人说滚就喊了一句下去,然后有几个人可能,因为当时呢有喝彩的,有喊老师,有喊艺术家名字的,然后于丹上去讲话的时候呢就有一个人讲了一句下去,但是就是这个时候这些声音也分不出来是什么了,所以就变成了网络上就开始以讹传讹了。
网络言论就是阳光下的手淫 胡说八道丧失文明 凤凰网文化:而且这个事情一夜之间进度很快。
王翔:对,就大肆渲染这个事情,所以就是说艺术家唱得好没人说,于丹讲话没讲成倒有人说了,你说这个社会正常不正常,对不对,我用关键词搜,名家雅集,北大名家雅集,关于名家的评论占的比例 非常小,我觉得是一种文明的倒退,还是什么雅集。确实我跟于丹老师也说,我们要经历我们文明的进步,这是没有办法的,现在有网络了,我说网络说白了就是阳光下的手淫,就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干自己的事情,但是别人都可以看到,其实这个是最丧失这个文明的一个行为,他可以随便胡说八道。而且居然有很多网上在转帖的时候,什么京剧活动上于丹讲话被如何如何了,那是京剧活动吗?根本就不知道那是什么活动,然后就疯狂的去转关于于丹的事情。
于丹当时很吃惊 她给老艺术家鞠躬无可非议 凤凰网文化:虽然很多人可能会认为于丹的东西有一点点比如说心灵鸡汤或者是怎么样,或者是只谈道德不太谈体制,但是她在她的角色下,她的作用其实是已经发挥到了,所以昨天是有一点莫名其妙的,并没有她具体的某一个话去激怒谁。
王翔:于丹她当时的确她有点觉得挺吃惊的,有这么个状况,她也觉得很晚,我也跟于丹老师说一两句就行,于丹老师就说我代表观众向我们的老艺术家表示感谢,然后给所有的艺术家鞠躬,这个不感人吗,有什么值得非议的呢?有人说她穿的衣服不好,于丹老师盛装出席,你穿得破破烂烂的来看昆曲吗?
于丹非常有修养 我理解有些人对她“羡慕嫉妒恨”
凤凰网文化:所以王老师,就是您想过接下来您跟于丹这边怎么有一个通,或者您觉得您作为皇家粮仓这边怎么做,或者您会不会继续跟媒体有一些发言,觉得整体现在无论从学生到观众的素质还有待提高?您有没有后续的一些打算?
王翔:今天晚上北大我们还有清唱版牡丹亭的演出,我就会讲这个问题,我会在开场讲这个问题。我觉得什么人能听昆曲,什么人配听昆曲,什么人可以参加雅集,我们实际上是倡导一个文明的环境,而且我们现在是一个多元的世界,是一个包容的社会,你应该允许各种生命形式存在,你允许各种所谓的话语方式存在,就是我们都应该是允许的,但是我们应该尊重事实,我们应该是杜绝网络暴力,不应该去说。我觉得现在对于丹老师,当然说她很年轻,然后她一部《论语》央视讲坛成就了她的地位,她也参加很多其他的社会活动,可能有一些人抱有一定的,我们叫社会的不公平心理抱着羡慕嫉妒恨可能会有一些负面的想法,这个很正常,我能理解,我也完全能够理解。但是在我们大庭广众我们这个雅集非常好的,气氛非常和谐的环境里面出来这么一个声音,我觉得确实有问题,而且我想如果我是于丹老师,我就会回应他,谁让我下去?
于丹老师还是非常有修养的,有涵养的,在这种情况下她还向那些老艺术家鞠躬,还代表观众感谢老艺术家,我们是不是需要这样的女性,是不是需要这样的名人,我们是不是需要这样的一种社会行为,我觉得这都是正能量。她并没有说谁让我下去,我凭什么下去,没有这么说。
于丹讲话一分钱没要 她是昆曲义工
凤凰网文化:昨天之后于丹跟你们私下有聊过什么吗?
王翔:当然了,我安慰她,她昨天晚上要陪孩子睡觉了,因为她十八大驻会,她晚上要陪孩子睡觉明天,一早要出差要出国,她说那个王翔兄我要陪小孩睡觉,可是我已经答应你了,她说我是昆曲的义工。白先勇是义工,我也是义工。是她的票是我送的她,她讲话我一分钱不给她,她就是昆曲的义工,十八大驻会,然后粮仓我们16号粮仓做了一个小型内部的雅集她来了,然后17号她又来了,那就两个晚上。
你说很多媒体的记者就是你喜欢戏剧,你能两个晚上都面对同一批艺术家吗,她如果没有情结的话,她能这样去使用自己的时间吗?她就是因为她很爱昆曲,她跟老艺术家有一种亲情在里头,就像家人一样,她才有可能我今天来,明天我还来,而且她是作为这样一个所谓的社会活动家,她有很多事情安排,每个小时都在安排,她要拿出三四个小时的时间放在昆曲上,这是多好的一个观众,为什么观众会责备她呢?
我就是想通过媒体,应该给我们社会一个正能量,应该把这件事情给说清楚,而且我也不认为我们主办方是有错误的,我也不认为于丹老师穿着不得体。
第二篇:作为文化事件的“于丹被轰”
作为文化事件的“于丹被轰”
肖鹰
11月17日在北大百年大讲堂举办的一场昆曲商演上,当于丹在接受台上一位老艺术家献花之后开始讲话说“我先代表大家……”时,有观众喊出“于丹下去”,并且得到其他多位观众的呼应,于丹只得放弃讲话,退到后台并悄然下台。
2007年,于丹在央视百家讲坛讲《论语》成名后,就在国内文化市场以“国学专家(大师)”的招牌行市。于丹以媒体中人的敏感捕捉到了当时受众的普遍心理需要,并以简洁明快的演讲方式予以灌输;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受众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常常无从辨识,媒体捧红或棒杀一个人易如反掌,于丹借由中央电视台这一中国受众最广的媒体捧出,因而,即便是长期从事媒体策划及相关教学工作的于丹也能迅速走红。以“国学”行市,于丹无论从知识层面,还是从精神层面,都有难以弥补的局限。她声称自己四岁读《论语》,但对《论语》的解说错误百出,而讲《庄子》更是臆断妄议,基本文理不通。于丹的市场国学,还缺失真正学者必具的“诚”和“真”,公众慢慢厌弃于丹,评价她最普遍的一个字就是“装”,被轰下台的根本原因还不是于丹以昆曲外行来扮演专家角色,而是公开抵制这个“装”的于丹。观众此举,不是拒绝差异和多元,而是要抵制于丹所代表的市场的虚伪价值和流俗对严肃文化的欺凌。一个没有根底的票友在“曲苑杂坛”里充戏剧大师会有怎样的结果?一个健康的文化空间,应多元并存,因此构成文化的丰富多样性。一个健康的文化空间,在根本意义上,始终存在着高雅文化与通俗流行文化的矛盾,而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必然存在着市场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冲突。从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的意义上,保持经典艺术的纯正性、追求高雅艺术品位,是以高雅文化为载体的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坚守昆曲这种高雅艺术的格调、品位和仪式,就是坚守文化自身的内在价值和纯正性。
13.概括回答于丹走红的原因。(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分析于丹自身存在的局限性。(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为“文化事件”,观众轰走于丹具有怎样的意义?(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3.于丹因在央视百家讲坛讲《论语》而成名,她以媒体中人的敏感捕捉到了当时受众的普遍心理需要,并以简洁明快的演讲方式予以灌输。
14.于丹无论从知识层面,还是从精神层面,都有难以弥补的局限。她声称自己四岁读《论语》,但对《论语》的解说错误百出,而讲《庄子》更是臆断妄议,基本文理不通。于丹的市场国学,还缺失真正学者必具的“诚”和“真”。
15.观众轰走于丹,不是拒绝差异和多元,而是要抵制于丹所代表的市场的虚伪价值和流俗对严肃文化的欺凌,是以高雅文化为载体的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是坚守文化自身的内在价值和纯正性,是开启高雅文化自我重申的一个契机。
第三篇:于丹北大演讲被轰下台
于丹北大演讲被轰下台
11月17日晚,在北京大学剧院上演的昆曲专场大师云集,精彩纷呈,然而最后却出现了意外插曲:主办方邀请北师大于丹教授做最后总结发言之时,却被观众高呼“下去”,于丹不得已尴尬离场。此消息由名为“五言六句”的博友于今日凌晨最先发布,一经发布便在网上引发了一场关于文化明星与传统文化、道德建设与文化涵养的大讨论。
学者观点:狂热地捧和粗暴地哄一个人都是非理性行为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尹鸿认为,狂热地捧一个人和粗暴地哄一个人一样,都是一种非理性的发泄行为。大学是一个可以说不但需要尊重的地方。
新农学派联合创始人马达飞认为,其实所谓文化,贵在“兼容并包”。李泽厚曾说:“于丹是精英和平民之间的桥梁”。昨日一幕只能说,文化复兴,文人素质,还需假以时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郑成新认为,北大学子一般绝对不会无端地对一位大师无理的;如果大师真有出格的言行,遭受一次清纯学子的洗礼也是值得庆幸的事;太顺当且不知道天外有天的时候,正是需要旁人的警醒时分。我们恰恰要为北大学子的举动喝彩。
微博发声:北大人哄的不是于丹,是他们自己
微博网友@Warrenwei认为于丹不谈制度只讲道德。道德的确说的很好,和我们80后的教科书上说的基本一样。但是在社会实践大家发现很多时候教科书骗了我们。所以不喜欢也很正常。因为不想被骗。她是说的是最理想状态的东西。
微博网友@布伦南_Brennan认为,北大人哄的不是于丹,是他们自己,曾经多少国学大师在北大,于丹在主流媒体的出名不正是北大的耻辱吗?
微博网友@SummerBlossom认为,于丹以娱乐明星的包装兜售披着文化外衣的“心灵鸡汤”,的确让人反感。
微博网友@喑篱认为,北大精神不是哈腰被妥协,而是不苟同。正因此种精神的倒退,如今的北大常成千夫所指。(原标题:于丹在北大被呛离场引热议 捧和哄都是非理性)
腾讯娱乐讯(ZHU/文)今天凌晨,《华夏时报》编委、金融部主任贺江兵在腾讯微博爆料,称于丹17日在北京大学分享昆曲感受时,被学子们轰下台。
贺江兵在微博写道:“17日22点多,北大百年大讲堂昆曲演出结束,主持人请于丹上台跟大家分享感受,还没上台,台下呛声四起,‘滚下去’、‘快滚,你根
本没资格跟台上的先生们站在一起’。于丹很尴尬的说了一句‘一切尽在不言中’,站到后面,下面依旧高呼‘滚下去’!”
就这件事情,已经在腾讯网、凤凰网、中国青年网等多家媒体进行报道。
腾讯网上报道观点:
(1)于丹当天很不合时宜的穿着超短裙、黑丝、恨天高就上来了,实在不太尊重且有碍观瞻;
(2)现场没有听到很大声的“滚”,主要是群众各种“下去吧”和一位女生的一句“你没资格代表我们”(也有说是一个男生说“不用你代表”的,总之没有粗口被我听见);于丹是在台下好多观众喊着让老艺术家返场和讲话的时候,被主持隆重邀上台的,所以更让观众情绪反弹。
凤凰网上报道观点:
(1)狂热地捧和粗暴地哄一个人都是非理性行为。
(2)于丹不谈制度只讲道德。道德的确说的很好,和我们80后的教科书上说的基本一样。但是在社会实践大家发现很多时候教科书骗了我们。所以不喜欢也很正常。因为不想被骗。她是说的是最理想状态的东西。
(3)北大人哄的不是于丹,是他们自己,曾经多少国学大师在北大,于丹在主流媒体的出名不正是北大的耻辱吗?
以下是我的观点:
(1)知名大学需不需要请一些包装的学界“明星”?的确,北京大学的国学大学应该多如牛毛,为什么不请他们。
(2)大学生为什么会哄“于丹”?难道只是因为他的着装不好?
(3)北大学生为什么要哄“于丹”?看不惯,可以自己走人的!北大学生是不是应该多一点包容心里?
(4)于丹参加这样的活动,是不是拿了某些公司的出场费。也因此,招致北大学生的不满意?
(5)于丹讲《庄子》、《论语》等是赢得了很好的口碑,也赚足了钞票。是不是因为这些讲的好,只要是“传统文学”“传统哲学”,就都可以充当专家?北大学生是不是因为反感这样的“冒牌”专家,而哄她下台?
以上这些,或许都值得我们这些科技工作者,对照分析。
第四篇:挫折-攻击说分析于丹被轰下台
于丹北大讲堂昆曲演出后发言被轰下台后,微博回应“时间太晚,对台下朋友很不过意,并对老艺术家致敬!”淡雅昆曲被蒙上谩骂的哗然氛围,闹剧背后是什么?看客们什么心理?北大学子们怎么啦?
一、于丹被轰?
闹剧的背后,一场商演的看客心理“本质”是——值回票价!
——期望与设想不一致?挫折感导致舆论攻击!【事件还原】
现场:公开售票的“商演”
观众:不仅是北大学子在现场
被哄:没人说“滚”,于丹发言后观众依旧鼓掌
质疑:服装有些不适合
不明就里的人们多数会把矛头指向北大学生,但其实这只不过是一次在北大百年学堂开办的“商演”而已。作为商业演出,不是学生抱着谦虚的心态来上课,远非早前的《百家讲坛》,故此资深票昆曲友们更希望看到的是每一分钟每一秒钟昆曲大家的精彩演出,哪怕一秒种都不希望浪费。所以,此次闹剧,闹在看客,这不过这些看客后排也有北大学子,故此事件升级!还原事件真相,你会发现,这更像是一次消费者对产品不满的宣泄,只不过这盆不满的脏水连带着泼到了于丹的身上!对于消费者而言,只想一件事儿——值回票价!
如果在其中任何掺杂,哪怕是另一个领域的高者前来凑场发言,这种不纯粹也会导致消费者的“挫折感”,正应了挫折攻击假说!任何攻击行为的背后,是因为当事人在事件进展中遇到了挫折,而这次的挫折恰恰是主办方安排不符合看客需求所导致的。
其实说起来,既跟北大学子没大关系,也跟于丹没大关系!这恐怕也是为什么此事发生后,主办方主动出来发言澄清的原因。
心理与生活:挫折-攻击假说
它是攻击(侵犯)行为的社会学理论之一,1939年由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J·多拉德和N·米勒等5人在《挫折与攻击》一书中提出。“挫折与攻击行为之间具有一种内在的因果关系:挫折导致某种形式的攻击行为;攻击行为的产生总是以某种形式的挫折存在为先决条件。”该假说将挫折定义为“目标反应的受阻”。
挫折在多大程度上引起攻击行为,则取决与以下四个因素:
1)反应受阻引起的驱力水平2)挫折的程度 3)挫折的累积效应
4)所着攻击反应而可能受到的惩罚程度
1941年N·米勒发表在《心理学评论》上的文章对该假说进行修订,认为挫折可以导致一系列不同的反应,其中之一便是攻击行为的产生。该假说是实验社会心理学历史上第一个关于人类攻击行为的系统的理论。
所以,想想看,本来昆曲在现代文化中已经几乎绝迹,不像京剧,越剧影响力那么大了;想看到真正大家表演的机会越来越少了,这时候在半路杀出个于丹老师,看客们心理有些躁动和不满,也是可以理解的。
二、如果你是于丹,你该怎么办?
——给情绪宣泄的机会,安抚受伤者
无论是言语攻击,还是行为攻击,只要是攻击行为,你可以参考的一个分析思路就是——攻击者之前受到了什么挫折!恐怕这对于犯罪心理研究也是大有裨益的一个重要心理学知识。如果于丹老师之前了解心理学,她最明智的做法应该是上台前先观察,如果看客已经出现躁动,那么首先应该说一句缓和气氛的话,比如:时间晚了,我愿意把更多的时间留给这些老艺术家,我也是一名普通昆曲爱好者,今天我只说一句话……;如果是这样,这件事情恐怕就能自然平滑过渡了。
所以,如果你是于丹?类似的情况,你已经知道了?
对于此事,于老师的反应已经算是很积极正面了,17日发生被轰下台一事,18日一连三篇微博澄清。
于老师称,“昨晚主办方一再邀我上台替大家感谢老艺术家们,时间实在太晚了,对台下的朋友们我也很不过意!其实我只想鞠一躬,说一句话:中国昆曲600多年,老艺术家们年纪加在一起也是600多岁,戏以人传,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传承着中国昆曲的血脉,对这份心甘情愿,我们所有爱昆曲的人深深致敬!”
三、“于丹被北大学子轰下台”,跟你什么关系?
——这样做,让你不容易成为攻击目标!
近几十年来,随着改革开放,一起开放的还有海外文化的影响。关于独立、民主、自由发言的风头已经大大盖过了中国文化中“谦逊、中庸”的味道。中国文化讲究的谦逊中庸,顺其自然,其实是缓和冲冲突的妙方。如果加上认同,那么正如《寒战》中郭富城所言——所有的战争都是非必要性冲冲突!
对待可能已经躁动的情绪,当事人首选要谦逊低调,即便对方受挫,因为没有更强化的刺激,那么接下来受挫折不会马上发展为攻击行为;所以,其实这一步于丹做到了。但是显然当时于丹并没有真的理解为什么看客发次舆论。
接下来,要安抚情绪,安抚情绪并不是口头说:请大家不要激动;安抚首先是要建立共情,用代表认同的语言诸如:我理解,时间已经很晚了,大家很希望能听老艺术家说几句话。直接把对方期望说出来是比一切“请不要”句式来的更加高妙的公关手段!
何为共情?
此词有多种中文译法,比如共情、投情、神入、同感心、同理心、通情达理、设身处地等等。简单来说:共情是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共情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共情传达给对方,以影响对方并取得反馈。“共情”不代表乱用同情心,那只是为了帮助他人导入积极、乐观、向上的情绪。
当你开始说,我理解你,你的意思是不是……的时候,你已经开始了共情的第一步。
所以,跟着于老师学文化的同时,我们该逐渐学习中国文化中低调谦逊的艺术,低调,不代表虚伪;那是一种温和、智慧、鉴定的力量……
第五篇:于丹心得
听于丹讲“君子”学习心得
崔娟
何为君子?对“君子”一词的具体说明,始于孔子。孔子对于君子的论述,不仅限于“君子”一词,“士”“仁者”“贤者”“大人”“成人”“圣人”等,都与“君子”相关。如果将这些论述都包括进来,《论语》一书,所论最多的,无疑是关于君子的论述。
“君子”是孔子的理想化的人格。君子以行仁、行义为己任。君子也尚勇,但勇的前提必须是仁义,是事业的正当性。君子处事要恰到好处,要做到中庸。在孔子看来,君子的反面,即是小人。《论语》中君子、小人对举者甚多。孔子将君子、小人对举,是为了通过对照,彰显君子的品质。君子是有远大情怀的人。
那么这样一些情怀都是什么呢?就是君子大志。
其实一个人有如此的一个志向,有如此一种宏阔的眼界,这在论语中是一直得到鼓励的。孔子说: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君子和小人每天心中惦记的事情是不同的,君子每天在牵挂的就是自己的道德,我的道德又修缮的怎么样了;而小人怀土呢,每天就惦记自己家的房子,他不会想到大蔽天下寒士,他想的都是说我怎么样能够多买一套房啊,我怎么样能够再利用一下福利分房,另外我商品房自己还可以再多得一点啊,每天就在算计着衣食居住,所有的物质生活这些人。这被孔子或者说被整个儒家学派称为是小人的心思,当然这也没有太大的过错,但是如果人心就居囿在这么一点点利益上,而没有道德的话他就很危险了。它会导致什么结果呢,这就是下一句,所谓君子怀刑,而小人怀惠。君子从来是尊重法制的,这个刑就是刑法,也就是说一个国家的规矩、尺度,所以君子怀刑就是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份规矩、法度,不得超越,他尊重这个社会的制度,就像我们每一个人走过过街天桥、走人行横道、等待红灯,这些看起来都会给我们生活多多少少带来一点限制,但是这点限制让你在一种尊重制约的前提下,可以形成一种社会默契,尊重他人,保障自己的安全,这就是君子怀刑。但是小人是干吗呢?怀惠。这个惠是小恩小惠,小便宜的意思,也就是说钻小空子、占小便宜,一次两次,这里面潜藏的危机肯定要吃大亏。一看说红灯跟绿灯中间闪着黄灯,可以跑过去,就赶紧跑过去吧,一看说车赶紧刹车了等着我过去了,觉得这件事情占了个小便宜,久而久之,这里面有多大的隐患大家都心知肚明。所以什么是小人呢,就是没有大眼界,抢占眼前小便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