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霍尊《卷珠帘》与雾霾版《卷珠帘》
霍尊《卷珠帘》与雾霾版《卷珠帘》
《中国好歌曲》霍尊《卷珠帘》(春晚版)
在《中国好歌曲》的舞台上,霍尊凭一首中国风原创歌曲《卷珠帘》一夜爆红。这首歌带着浓墨重彩的中国古韵歌曲,唱哭了评委刘欢,赢得了赞赏,响彻大江南北,真可谓天籁之音。但您不能不佩服中国真有牛人!马上就有刘咚咚填词、W.K演唱的“雾霾版《卷珠帘》问世。看视频,口型也对的不错,词虽搞笑但也唱出了大众心声。敝人将原版歌词和搞笑版歌词附在下面,您如果喜欢,可以点开视频,按照两种歌词各唱一遍,就算是为忙碌的自己放松一下。注意:若听此歌,先关掉背景歌曲。《卷珠帘》雾霾版,填词/刘咚咚
演唱/W.K.《卷珠帘》原版与雾霾版歌词对照 《卷珠帘》原版 《卷珠帘》雾霾版 曲:霍尊、词:luna、唱:霍尊 曲:霍尊,词:咚咚,唱:W.K.镌刻好 每道眉间心上
画间透过思量
沾染了 墨色淌
千家文 都泛黄
夜静谧 窗纱微微亮
拂袖起舞于梦中徘徊
相思蔓上心扉
她眷恋梨花泪
净画红妆等谁贵
空留伊人徐徐憔悴
啊 胭脂香味
卷珠帘 是为谁
啊 不见高轩
夜月明 此时难为情
细雨落入初春的清晨
悄悄唤醒枝芽
听微风 耳畔响
叹流水兮落花伤 谁在烟云处琴声长
受不了每条高速路上 雾霾锁住车辆 收油门摘空挡 戴口罩辨方向 四下里谁在躲迷藏
拂袖难驱散雾霾灰尘 航班无法起飞 车晚点人落泪 故乡爹娘等谁归 路上行人找不到北
啊砖家捂嘴 怕雾霾吸进肺 啊山河破碎 问环境污染谁之罪
治理需要全民的参与 渐渐就会变化 待雾散天清朗 看流水兮百花放 我再为幸福高声唱
第二篇:卷珠帘霍尊&费玉清歌词
卷珠帘
霍尊&费玉清
镌刻好每道眉间心上画间透过思量 沾染了墨色淌千家文尽泛黄
夜静谧窗纱微微亮
拂袖起舞于梦中妩媚相思蔓上心扉 犹眷恋梨花泪静画红妆等谁归
空留伊人徐徐憔悴
啊胭脂香味卷珠帘是为谁 啊高轩雾腿夜月明袖掩暗垂泪 啊胭脂香味卷珠帘是为谁 啊高轩雾腿夜月明袖掩暗垂泪 细雨酥润见烟外绿杨倦起愁对春伤 残烛化晓风凉归雁过处留声怅
天水间谁抚琴断肠
第三篇:霍尊歌曲《卷珠帘》歌词赏析
霍尊歌曲《卷珠帘》歌词赏析1
今年的《中国好歌曲》我看的不多,但印象非常深刻的有两首歌:赵雷的《画》和霍尊的《卷珠帘》,《画》不做评论了,人家刘欢老师都承认是最好的歌词,咱单说《卷珠帘》。
当银幕上一出现字幕时,我非常喜欢这首歌的歌词,差不多每一句都懂,还好像每一句都有典故似的,歌声唯美、婉转,但最终把整个歌词下载完通篇一读,还是有点蒙。反正也是闲着,试着搜搜典故,解析一下,权当一乐吧。
歌名不必细说,应该是来自词牌名。
开篇两句“镌刻好 每道眉间心上,画间透过思量”当反映的是女子相思作画(或是刺绣,刺绣的可能要大)的场景。至于“眉间心上”,可能部分人会认为用的是“才下眉头去上心头”之典,我更倾向于原文出处——“„„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攲,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范仲淹的《御街行》)“思量”出处很多在这里无非就是思恋、思念之意,考虑到通篇韵脚“ang”,用思量是最恰当的。综合看来开篇之意应该是“将心上和眉间的思念精心在作品中镌刻出来”
紧接着“沾染了墨色淌,千家文都泛黄”是否可以这样理解,歌中的女主人公所思念的是一位饱读诗书、书法绘画功夫非常了得的才子,因为只有这样,女主人公的作品才会沾染“墨色”,泛黄的“千家文”则反映了公子与女主人公有过很长时间的相处、又很长时间分别,因为在古代,很少有单身女子藏书啊!“夜静谧 窗纱微微亮”——姑娘在饱受相思之苦,终于要用一幅作品,可能是画,也可能是刺绣来表白,当然要废寝忘食,通宵达旦了。
“拂袖起舞于梦中徘徊,相思蔓上心扉”如果说是姑娘睡着了,那这一句和上面的衔接就有些突然,因为姑娘在倾情于作品时,即使累了,也不会轻易睡着。我们可否这样理解,在倾心作品的同时,情之累、思之急、念之切,于是出现了幻觉,也就是创作之人常常会出现的一中创作幻象,觉得自己的作品似乎活起来了,如是这样,此女作品必为人物画或者刺绣,而且主要人物中必有自己!
“她眷恋,梨花泪,静画红妆等谁归 空留伊人徐徐憔悴”梨花泪当指美人之泪,语出白居易《长恨歌》“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伊人憔悴一般都是来自柳永的《蝶恋花》: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个句子也不能按顺序,因为一位美女眷恋自己的“梨花泪”太牵强,按照文言文的一些特点,词作者似乎想表达的是:“梨花带雨的她在痴痴眷恋,把这份眷恋之情画在纸上(或绣在丝绸上),勾画出了一幅 ‘怨女盼夫图’”“啊 胭脂香味 卷珠帘 是为谁”同样是为了押韵而部分颠倒了顺序,自己的作品已经完毕,此刻将绣房珠帘卷起,袭人的香气淡淡地散发出去,这绣房、这胭脂香气、这美丽的姑娘连同这凝情聚爱的作品都是为了那个他啊!
“啊 不见高轩 夜月明 此时难为情”高轩,在古代指“豪车”或“豪宅”意思,现在流行的爱情唯美语录里经常能看到“望穿秋水,不见高轩”之类的话,我想词作者可能受到了这方面的影响,但不管怎么说,歌词里的姑娘是被“豪车”或“豪宅”拒之门外也好,还是另有隐情不得见情郎也好,寂寞长夜,情思所致,月愈明,情愈烈,这种情况下情绪已经达到了极点,难以自制,终于“此时难为情”,而不是今天所说的“难为情”。
“细雨落入初春的清晨 悄悄唤醒枝芽”,再长的相思也熬不过时间,第二天天亮细雨落下,万物复苏。而姑娘的情绪似乎丝毫没有好转,于是“听微风 耳畔响”细雨微风催花落,草长莺飞起云烟,多情的姑娘不禁想起了“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心恋落花”的古语,于是“叹流水兮落花伤 谁在烟云处琴声长”。从整体表意来看,这一段最好理解也最顺当,不用多分析。如果说结尾还有其他的引申意义,也不排除词作者从罗邺的《叹流水》中感悟出了一些东西:人间莫谩惜花落,花落明年依旧开。却最堪悲是流水,便同人事去无回。如果悲的是流水,叹的是哪位情郎,那么兴许下一首续集似的歌曲《凭栏人》《花非花》《误桃园》《伤情怨》《真珠髻》„„就会马上出现了。让我们拭目以待。既是“闲评”,大家就要“淡看”,最好不看,懂与不懂,都不影响我们好好欣赏一首首“好歌曲”,因为那些掌声雷动的观众、那些正襟危坐的专家、那些才思敏捷的主持人,都不会分析这些无须挂齿的小问题。这个世界需要的是哭点、笑点、悲情点、high点和广告点,没人关注语法点、语言点、还是什么标点。
霍尊歌曲《卷珠帘》歌词赏析2
镌刻好 每道眉间心上——首先,主人公是个非常漂亮的女子,此时她正在画画,而她画的就是她的爱人,因为古人有“须眉”指男人之说,也有“男眉女肤”之说,男人帅不帅,很大程度取决于眉宇之间的英气。而女主人公的男人在她心中应该是挺帅的,每画到眉宇之间的时候都会无限的思念她的爱人。画间透过思量——边画边想她们以前在一起的生活的美好。
沾染了 墨色淌 千家文都泛黄——当然古人画画当然是用墨色画的,但是次女子应该是个才女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再加上她的相思之苦所以画出来的画,能够表现出他丈夫的英俊伟岸,而且她对她丈夫的相思之苦也全燃纸上,将从古至今的所有千千万万文学大家写的描写的相思之苦的文章都比下去了。
夜静谧 窗纱微微亮——姑娘当然一直画了很久,边画边思念,当然都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最后一直画到了纱窗外面出现了黎明的曙光。
拂袖起舞于梦中徘徊 相思蔓上心扉——姑娘画到黎明,非常想念丈夫,在想念中睡着了,此时以为她能够安安心心好好休息一会,但是没想到此时她又梦见了当年她和丈夫在一起的美好时光(前面说了此女子应该是个才女,而且跳舞也是很精通的),当年她时常在丈夫身边跳舞(这里要说一下,一般来说古时候琴棋书画跳舞样样精通的应该是大家闺秀,介于古时候门当户对,所以此女子的丈夫应该是个身份显贵的贵人,或许是个英雄,这个也和后文呼应,一会你们就知道了),此时她又睡不着了,起来将当年那支舞跳完,但是刚刚断下的相思之苦又漫了上来。
她眷恋 梨花泪——此语是双关,在这里我可以理解为“三关”。首先,梨花,花开花谢时间非常短,此意思暗示她和她丈夫在一起的时间也许不短,但在她的心中时间太短,她想和她丈夫永远在一起。第二,梨花,是在清明节之后花开花落,此意思暗示她的丈夫已经不在人世了。第三,梨花在古文意思本来就是纯洁的爱,永不分离的爱,此表示,她深爱她的丈夫,到最后是有殉情的可能的。(从这里可以看出,这首词很可能是写在她刚听到他丈夫去世的消息的。而且前面写到他丈夫的眉宇,我更愿意理解为他丈夫应该是个上战场的大英雄,因为古文描写武将更喜欢用眉宇描写)。
静画红妆等谁归 空留伊人徐徐憔悴—— 这句应该好理解吧,都能理解吧,好惨啊。(但是这里我愿意把它想象成,天亮了,姑娘在画“最后一次妆”,这与最后一句呼应)。
啊 胭脂香味 卷珠帘 是为谁——当然化妆古代都是胭脂了,而且古人特别喜欢闻香识女人,尤其是美女。所以此句应该既表现出姑娘的美丽,又表现出她的相思之苦。而”卷珠帘是为谁“我更愿意理解为此时姑娘关上房门画妆,为谁化妆呢?(而且我说了,很有可能是最后一次化妆),也暗示着为谁殉情的意思。啊 不见高轩 夜月明 此时难为情——高轩,古代有”豪车“的意思,应该是她丈夫的座驾,高轩也可以指有窗的长廊,表达不见伊人归来的寂寞。”夜月明,此时难为情“,月亮古代特别代表相思,特别是月亮越明亮的时候。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难为情“这里不是白话文不好意思的意思。古文特指”感情特别难以控制“。意思是在明亮的月亮下面,相思的感情已经到达极点,无法控制。细雨落入初春的清晨 悄悄唤醒枝芽——这里应该是描写第二天天亮的事情了(殉情前),当然这是初春,细雨落下,大地生命复苏。这里有个强烈的对比,外界环境是生机勃勃,歌颂生命的美好,但是在女主人公心中却是毫无生气,意志消沉的。而且细雨在古文也是能唤起人的思念一事物。
听微风 耳畔响——这描写了当时的环境,这里微风跟前面的细雨,微风细雨合起来不仅表示外部环境,在古文可以表示情感,也可以表示温柔,你可以说此女子非常完美什么都会才女而且对丈夫好温柔,也可以表示她的浓浓的情感。
叹流水兮落花伤 谁在烟云处琴声长——流水,落花可以理解为感叹以前跟丈夫在一起的时间过的真快,也是双关,是此女子马上就要殉情了,就像流水和落花一样,美好的事物即将消逝。”谁在烟云处琴声长“——看来此女子出来经历微风细雨,流水落花的地点是往山上走。在山上烟云深处,此女子带上了琴,弹了最后一曲,是当初对丈夫弹的曲子(琴棋书画才女嘛),弹完之后就„„
反向解读霍尊《卷珠帘》爆红的缘由
人红是非多。霍尊因为《卷珠帘》爆红后,遭到诸多质疑。以石毓智的博文《为何说<卷珠帘>是抄袭拼凑而来的?》为例。文中说,这首歌根本不能叫做创作,而是抄袭拼凑来的。它的主题毫无新意,模仿古人,是烂掉的“闺怨”题材。霍尊所用的词藻,绝大部分来自周杰伦唱的歌,歌词作者是神叨叨喜欢文白相杂的方文山。
对此,网友笑称,贾宝玉同志在几百年前就指出:押韵就好,不要要求太高。籍此反向解读霍尊《卷珠帘》爆红的缘由,可谓:无一字无来历!如下:
歌词
卷珠帘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娥眉。李白《怨情》评:题目来自李白的诗。主题也是一样。有的报纸说来自《滕王阁序》“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其实这是古诗词的老套路。
作词:LUNA
作曲:霍尊
演唱:霍尊
镌刻好 每道眉间心上 恨了美 你摇铜镜叹 谁让你蹙秀眉。《兰亭序》评:通过眉毛来写“思量”,是古诗词中用烂的描写方式。
画间透过思量
沾染了 墨色淌
我本已写 而墨香不退淤泥都有余味。《兰亭序》评:这句话莫名其妙,来自《兰亭序》或《青花瓷》。
千家文 都泛黄
你的笑容已泛黄。《菊花台》评:前言不搭后语。古书泛黄与这里何干?大概是想与前面的“上”、“量”押韵,来这么一棒子。
夜静谧 窗纱微微亮
天微微亮你轻声的叹。《菊花台》评:写夜写窗纱,都是常见、平庸的想象。
拂袖起舞于梦中徘徊
梦中暗思量,自问手中鸳鸯为谁纺。电视剧《女人花》片尾曲《伊人红妆》评:梦中思量,老掉牙的描写。
相思蔓上心扉 她眷恋 梨花泪
闻泪声入林寻梨花白只得一行青苔 《千里之外》评:方文山提到梨花泪,古诗词也有梨花泪,这里大概是从方文山那里来的。
静画红妆等谁归
伊人月下戴红妆,不知伊人为谁伤。电视剧《女人花》片尾曲《伊人红妆》评:化妆,思念人,常见的描写。
空留伊人徐徐憔悴
雨的蕉叶 又消瘦了几夜。《兰亭序》评:“斯人独憔悴”也是常用的描写。
啊 胭脂香味
而声回 徒留胭脂味。《兰亭序》评:胭脂味,常见的描写。
卷珠帘 是为谁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李白《怨情》评:古诗词极常见的描写套路。
啊 不见高轩
是谁在阁楼上冰冷地绝望。《菊花台》评:楼阁上的幽怨,很多这样的描写。
夜月明 此时难为情
伊人独唱伴月光,唯有孤影共徜徉。电视剧《女人花》——片尾曲《伊人红妆》评:
细雨落入初春的清晨
天在山之外雨落花台我等你来。《千里之外》
悄悄唤醒枝芽
听微风 耳畔响
你听不出来风声不存在是我在感慨。《千里之外》
叹流水兮落花伤
天在山之外雨落花台我两鬓斑白。《千里之外》
谁在烟云处琴声长
琴声何来生死难猜用一生。《千里之外》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青花瓷》
作者:石毓智,河南洛阳人。斯坦福大学博士(1999)和访问学者(2011)。先后在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重庆大学、东南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鲁东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校兼职。
第四篇:歌曲《卷珠帘》教学案例分析
歌曲《卷珠帘》教学案例分析
【设计思想】
随着全民娱乐时代的到来,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已经陷入一种文化相对的尴尬境地:一方面在实施古典文化审美的诗词鉴赏课堂上,学生对教师的津津乐道表现出昏昏欲睡的冷漠态度;而另一方面,在他们相对自由宽松的课外生活中,却对以现代音乐唱古典味的中国风歌曲表现出乐此不疲的极度热情。为走出这种困境,我认为通过将中国风歌曲资源积极选择、合理纳入语文课堂教学,以有效解决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两难的问题,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方向。
XX年中国好歌曲之冠——《卷珠帘》具有中国古典文化内涵,加上新式唱法和曲艺技法的作用,很容易让人进入唐诗宋词的世界和遐想。心智正在成熟的中学生心里本身就有一个中国风,他们爱并喜欢着融合了二胡、笛子、唢呐及各类戏曲的中国风,教师要做的就是耐心倾听,帮助他们准确解读,进而培养他们拥有敏感的耳朵和理性的大脑。
基于此,我尝试着将流行歌曲《卷珠帘》搬上中职语文课堂,视频演示XX年春晚霍尊演唱片段(歌曲播放),凸显歌词,引导学生诵读,辅以课前师生收集的资料,安排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形式自主讨论歌词所蕴含的古典诗歌词意境。这样,我们不仅可以准确深入了解中国古典文化,把我们的国粹真正的挖掘出来,还可以对中学阶段的大众媒体受众进行文化的精准导向。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歌词的意境,感受古典美。
2.培养学生鉴赏流行歌曲的能力。
【教学重点】
以诵读为基础,以探究为翅膀,了解歌词的内容,把握歌词意象意义。准确理解大众歌曲里的古典诗词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歌词中哀婉绝美的古典意境的感知。
【教学准备】
提前一周给学生集体播放XX年中国好歌曲第一季霍尊演唱《卷珠帘》视频并呈现歌词内容,将歌词中主要古典诗词意象画出:眉心、千家文、纱窗、长袖、红妆、伊人、胭脂、珠帘、高轩、夜月、细雨、枝芽、微风、流水、落花、烟云、琴声,让学生利用网络等资源搜集相关的古典诗词,便于一周后课堂小组讨论、整合使用。
中国古典诗歌里常见的意象有哪些?每人举三个例子。
【教学方法】
吟诵、合作探究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准备
1.中国古典诗歌中“意象”指什么?
学生回答,明确:“意”指主观意识,“象”指“客观物象”,合起来,即是指:在诗歌中,打上了人的主观意识烙印的客观物象。
2.初步感知中国古典诗歌中传统意象:
学生汇报搜集结果,大致归纳:
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思念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离别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孤独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李清照)——信使
二、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学习情境,向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新闻播放:华语流行音乐人周杰伦歌曲《蜗牛》录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语文》三年级的延伸阅读部分的新闻。
思考:如此属于大众文化的流行歌曲为什么会堂而皇之进入到中国以传承经典文化为己任的中小学教科书?
师生简单发表看法,导入《卷珠帘》学习。
明确学习目标:
1.了解歌词的内容,把握意象意义。
2.理解歌曲里的古典意境美。
三、听读、诵读,整体感知歌词内容。
1.播放霍尊演唱视频,学生感受,说出体验。
明确:棒。凄美。有中国古典诗歌的味儿。哀婉含蓄。
2.学生朗读歌词,结合白板展示资料,探究“卷珠帘”题目的取向意义?
(1)霍尊《卷珠帘》歌词:镌刻好每道眉间心上画间透过思量沾染了墨色淌千家文都泛黄夜静谧窗纱微微亮拂袖起舞于梦中徘徊相思蔓上心扉她眷恋梨花泪静画红妆等谁归空留伊人徐徐憔悴啊胭脂香味卷珠帘是为谁啊不见高轩夜月明此时难为情细雨落入初春的清晨悄悄唤醒枝芽听微风耳畔响叹流水兮落花伤谁在烟云处琴声长
教师白板出示相关资料,学生比较赏析
(2)资料(白板展示)
怨情
唐
李白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卷珠帘·
魏夫人
记得来时春未暮,执手攀花,袖染花梢露。暗卜春心共花语,争寻双朵争先去。
多情因甚相辜负,轻拆轻离,欲向谁分诉。泪湿海棠花枝处,东君空把奴分付。
御街行·秋日怀旧
宋代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明确:《怨情》怨恨。《魏夫人》对负心者的哀怨。《卷珠帘》对意中人的思念之情及爱情的忠贞。卷珠帘,一种词牌名,多描写缠绵悱恻之情。珠帘成了抒情意象代表女子伤感。例“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御街行·秋日怀旧》描写秋夜寂静,寒声细碎,天高月明的景色,显示人在千里之外的孤寂凄凉。
四、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鉴赏歌词中的意象意义及意境美。
1.歌词按内容分配到各小组组内讨论,归纳。
学习任务分派:
第1小组鉴赏前5句。第2小组鉴赏第6~10句。
第3小组鉴赏第11~14句。第4小组鉴赏第15~19句。
小组探究讨论要点:歌词里所运用的意象有哪些?相关的古典诗句有哪些?
2.各小组归纳展示探究成果。(展示形式:小组推荐者在教室前后黑板上书写探究结果)
展示要点:
第1小组:意象有“眉心”“墨色”“千家文”“纱窗”。
相关古典诗句有“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宋代李清照《一剪梅》。“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宋代李清照《醉花阴》)
意境解读:表达女子在空闺之中的孤独寂寞,还有那无法停止的思恋之情。
第2小组:意象有“拂袖舞”“红妆”“伊人”。
相关古典诗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宋代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唐代温庭筠《望江南》)“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意境解读:表现出女子在月夜独自起舞,重新温习旧日的幸福时光,当惊醒的刹那,却是对丈夫的无限相思,眼中泪光点点。女子一遍又一遍静静的化点红妆一定是在等待谁的归来吧。然而所待之人依然未归,时光慢演伊人徐徐憔悴。
第3小组:意象有“胭脂香”“高轩”“夜月”。
相关古典诗句:“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宋代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意境解读:“夜月”再次营造出一种朦胧凄婉的美,使女主人公的孤独和思念无处可去,情至此达到不可控制的地步。
第4小组:意象有“细雨”“枝芽”“流水”“落花”
相关古典诗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唐代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五代南唐·李煜《浪淘沙》);时光流逝。“兰浦苍苍春欲暮,落花流水怨离琴”(唐代李群玉《奉和张舍人送秦炼师归岑公山》)。
意境解读:初春细雨滋润,树枝上抽出了新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反衬了女子内心的荒凉。往事如风,徒留伤感,欲说还休,只能将满腹愁思诉诸琴声。
3.播放霍尊演唱视频及评委刘欢两次泪洒舞台的镜头,学生再次深入感知歌词哀婉凄美情感基调,体会《卷珠帘》那种满是唐诗宋词意境的古典风韵。
五、拓展达标,超越自我 1.有感情朗读
2.中国风歌曲的分水岭周杰伦《东风破》古典意象分析;关注歌曲方文山歌词,许嵩歌词特点。让学生在流行中关注中国经典文化,用经典创作流行,中国文化必将走出国门,向世界宣告中国来了。
【教学反思】
一、大众文化资源能够助燃课堂学习激情。
执教内容《卷珠帘》是XX年ccTV-3综艺频道推出的原创音乐真人秀节目,当属大众文化范畴,而语文课的主要职责是传播经典文化。面对两种文化形态,教师和家长的态度褒贬不一,各执一词。笔者认为:我们作为文化的学习者和传播者不能漠视或一味拒绝,而应敞开襟怀,广纳博采,适时地引进到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对语文教学活动起到一定的助力作用。例如,这首本身就具有唐诗宋词的意境的《卷珠帘》,通过教师课前引导和XX年全国春晚霍尊空灵清丽的深情演唱,学生必定会在课前满怀热情地在网络上查阅大量相关的唐诗宋词,如此,学生学习情绪高涨了,课前准备充分了,课堂上讨论起来不仅气氛异常热烈,而且还能娓娓道来、旁征博引。一节《卷珠帘》的解读相当于若干节古典诗词的学习效果,学生通过对《卷珠帘》的解读,轻松了解了意境的作用和意义。同时,学生还会惊喜地发现:生活中处处可以学语文,用语文。
二、建立一个良好的筛选、对接原则,以便去粗取精,引进合适的学习文本。
大众文化商业性、娱乐性和世俗性的特点决定了在其生产和消费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媚俗现象,由于文化消费过分追求趣味性和通俗性,从而会滋生出大量浮浅的和俗气的、娱乐的和暴力的、甚至犯罪的不良倾向。要求语文教师在引入过程中遵循“筛选”的原则,取其精华,剔其糟粕,与经典文化准确对接,用大众文化导向经典阅读,用经典审视大众文化的品位。例如,本节课教学过程实质就是一场文化对接的过程,教师实施了一场引导学生从大众媒介向中国古典文化的积极探寻。很多大众文化内容闪耀着经典的要义,如果利用经典文化对它进行提升和引导,它定会在时代的浪涛中荡涤,终成明日的经典。
第五篇:李白《怨情》“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全诗翻译及赏析
李白《怨情》“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全诗翻译及赏析
《怨情》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有两首,一首五绝,一首七古,所写的是弃妇的怨情。其中五绝以简洁的语言刻画了闺中人幽怨的情态,着重于从“怨”字落笔,写女主人公“怨”而坐待,“怨”而皱眉,“怨”而落泪,“怨”而生恨,层层深化主题,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原文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作品译文
美人儿卷起珠帘一直等待,一直坐着把双眉紧紧锁闭。
只看见她泪痕湿满了两腮,不知道她是恨人还是恨己。
二:美人卷起珍珠帘子,久坐凝望紧皱蛾眉。只见满脸斑斑泪痕,不知心里究竟恨谁。【评点】
这是一首写弃妇怨情的诗。初读本诗,犹见白描仕女图。诗中描写美人卷珠帘,夜半皱眉落泪的情景,含蓄地表达了她盼望爱人归来不得而哀伤怨恨之情。全诗哀婉悲凉,缠绵悱恻。在中国古典文化中,达到一定高度和境界的作品,无论是诗歌还是绘画,都讲究气韵生动,讲究“意境”和“留白”。这首诗描写弃妇闺怨的诗歌,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寥寥二十个字,却真正做到了充分留白,意蕴无穷;同时在刻画女性神态上也是真切细微,气韵生动,层次分明,引人入胜。因此,这首诗可以称得上是一首难得的“好诗”。
前两句描写美人等待盼望时的动作和神态。美人卷起珠帘,盼望着爱人早点归来。她静静地坐着,等啊等,一直等到双眉紧蹙,也没有见到爱人出现。一个“深”字,不仅点明了等待时间之长,而且还暗含有门庭深邃之意。
后两句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美人不见心上人的幽怨神情:她殷切期盼的心上人始终没有出现,不禁潸然泪下,泪流满面。全诗最后一句以问句结尾,写法巧妙。明明是怨恨情人不来,却偏要说“不知心恨谁”,这样写不仅做到了充分留白,而且这样收束全篇也使得诗歌读起来更加含蓄隽永,韵味无穷。
在这首诗中,诗人用朴实简练的文笔,形象地描写了闺中弃妇的情态,重点突出“怨”字——美人因“怨”而坐待,因“怨”而颦眉,因“怨”而落泪,因“怨”而生恨,主题层层深化。而从这怨之深中,也不难窥其情之切。诗人最终并没有将其怨恨的对象点明,也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待读者自解。
此外,我们若结合诗人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来分析,也能看出诗人虽表面上是写怨妇被弃,其实是借此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不被朝廷重用,郁郁不得志的愁情。
作品鉴赏
五言绝句:语言平浅简易,情态缠绵凄凉,含蓄蕴藉,言短意长。“含蓄有古意”、“直接国风之遗”,在理解李白诗歌的时候应该注意这些。古代的“美人”就不是一个普通的词,与现代口头时髦的“美女”很不一样。《离骚》里的“香草美人”指贤臣明君;《诗经》中的美人指容德俱美的年轻女子,“有美一人,清扬婉兮”。“美人卷珠帘”是指品性容貌都美好的闺中女子,李白诗歌的“含蓄蕴藉”是指诗歌中主人公情韵的婉转,而非指寄托兴寓,所以说它“直接国风之遗”。
“深坐颦蛾眉”,“深”的意思是有多层的。“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幕帘无重数。”(欧阳修《蝶恋花》)女子所住的闺房在“幕帘无重数”的深院里,十分幽深,十分寂寞,这是第一层;“深”还有深情的意思,所谓“美人卷珠帘”,古人思念亲人,总要登高望远,那是男子的做法,女子“养在深闺人未识”,不能抛头露面,于是只好“卷珠帘”望着离人去的方向以寄托思念之情,期待离人回来,这是第二层;“深”的第三层意思便是“久”,指坐的时间很长了。颦是皱的意思,吴宫里的西施“颦”起来的样子比平日更加美丽,更加楚楚可怜,才有了东施的效颦。“颦蛾眉”更显出了“美人”之美。
“但见泪痕湿”,因为思念太深了,情太深了,所以不知不觉就流下相思泪。“湿”字说明是暗暗地流泪,情不自禁地流泪。联系到第二句的“颦蛾眉”,比“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的怨情更重。
“不知心恨谁”,明明是思念,是爱一个人,却偏偏用“恨”。女主人公的心底是有点抱怨,离人去外地太久了,害她一个人在这深院里忍受着孤单寂寞,离人却还不回来。但这种恨,其实就是一种爱。爱一个人,总是恨对方不能陪伴在身边。
[3]
诗的前三句用赋,末尾用问句归结“怨情”。这里的赋是个动态的过程,首先是“卷珠帘”,然后“深坐”,再“颦蛾眉”,最后“泪痕湿”,行动可见,情态逼人。李白的这首诗写的就是一个意境,一个孤独的女子的思念之情。这样一个很平凡的情景,作者捕捉到了几个点,由这几个点勾出一幅简单的画面,同时又留下无限的遐想。随意的一个小细节,就可以泄露整个主题,可见诗人的洞察力。全诗哀婉凄凉,缠绵悱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