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验改进措施(最终版)
实验室改进措施
《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是高职建筑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学习后续专业课的基础。通过实验训练,使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应用得到强化,能熟练操作使用一般实验仪器与设备并根据规范要求对实验结果正确分析评价;锻炼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工程质量意识,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但在实际中,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实验教学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一、目前《建筑材料与检测》实验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实验课教学流于形式
《建筑材料与检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理论讲述和实验操作紧密结合。但是大多高职院校教学中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并且受到实验硬件条件制约,教师组织实验时,大多都是简单进行。比如受到实验仪器配置和教学时间的约束,实验操作过程中只能进行分组,分组人数一般为5~10人一组,这样就会造成少数同学来完成实验操作,其他人做记录或旁观,就出现了不愿发挥主动性,实验数据相互抄袭,这样就很难培养学生材料检验、质量评价的技能及树立起工程质量的意识。
(二)实验课学时安排不够合理
实验课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以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各方面原因对实验教学重要性认识不清,使得实验课课时在教学计划中所占的比例偏低。
(三)实验课教学的组织管理有问题
实验课教学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使实验教学的质量难以保证。教学手段单一,教师对实验课的讲解缺乏生动性,一般是先叙述实验的目的、实验内容,再详细解释设备仪器操作方法、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然后学生机械地进行操作、记录数据、填写实验报告。教学组织管理薄弱,配备的实验指导教师数量不足。
(四)实验课教学的考核评价不科学
经过实际走访询问、调查,发现大多数高职院校对《建筑材料与检测》实验课均没有建立规范的教学考核办法,实验课成绩的评定还是采用传统的评分制度,即实验课分数的高低常常取决于学生最后的实验数据与理论的吻合程度。学生为了得到较好的实验成绩,一旦发现实验数据与理论数据相差很大,常会修改或伪造自己的数据,使之达到合理状态。这种做法既坏了学术之风,又很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应改革实验课考核标准,制订科学合理的实验课考核评价体系。
二、《建筑材料与检测》实验课教学改进措施
(一)完善实验教学计划和组织管理方法
为了进一步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规范实验教学体系,制定实验教学计划,设计实验教学项目,在原有教材基础上编写更具有针对性的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实验课教学过程中,改变以往好集中进行实验的模式,采取班级分大组错时进行实验,每大组又分若干个小组,每小组学生人数不多于5个,并保证每组都有一名指导教师,这样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质量。采用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和研讨式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采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般实验操作难以用语言精确描述的问题,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将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结合起来,实现实验教学的形象化和可视化。同时,对一些比较复杂的实验过程,应用摄像机等照相器材,将实验过程进行录像并刻制成光盘,使学生在课上课下都可以对实验过程进行学习、温习,增强了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三)完善实验教学的考核评价方法
实验成绩应根据学生平时表现、实验操作、实验纪律、实验报告三个方面综合评定,学生每次实验成绩以这些标准进行综合考核。同时在成绩评定方面也应该考虑参加开放性以及设计性的实验。对于不参加者、没有完成实验报告者则该学生没有实验成绩,同时课程总成绩也定位为不及格。最后将实验课成绩以30%的比例纳入课程总成绩。
三、结语
通过深入分析《建筑材料与检测》实验课特点与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对实验课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法进行必要的改革,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素质的全面发展。
第二篇:实验改进
一、分子运动──氨分子的扩散
在此实验中,用大烧杯罩住两只分别装有酚酞试液和浓氨水的小烧杯。学生在实验室中进行实验时,教师可以发现最大的问题在于:氨水挥发出来的刺激性气味很大,而且氨水的用量也较大。对于这个实验的改进方法是:用小烧杯代替大烧杯、用小贝壳代替小烧杯,分别在贝壳内滴入酚酞试液和浓氨水,把实验微型化,这样既节省了药品,现象明显且又不会有很大的刺激性气味。(小贝壳也可以用干奶片的空塑料面板代替。)二、二氧化碳的制取
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是以大理石或石灰石为原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的,那么为什么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为什么不能用碳酸钠代替大理石或石灰石呢?为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部分知识,可补充下面的实验:(1)用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观察实验现象:刚开始时反应进行很快,但反应一段时间以后,由于微溶于水的硫酸钙不断生成,附着在大理石的表面,使大理石无法接触到稀硫酸,反应就逐渐停止,没有气泡产生。(2)用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观察实验现象:反应速度过快,反应物一会儿就反应完了,产生的气体来不及收集。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观察现象并讨论反思,找出最佳的方法,可以有助于学生更容易地记住结论,巩固所学的知识。三、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实验
由于一氧化炭有毒,故在课堂演示可燃性时有一定的危险。可以在实验前,用充气玩具收集一氧化碳,然后在出气口接橡皮管(配止水夹和一个尖嘴导管),演示时,教师打开水止夹,轻轻挤压充气玩具将一氧化碳匀速挤出,由学生配合将玻璃尖嘴置于酒精灯火焰上点燃。此方法安全性高、火焰颜色明显、易于操作。
四、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
白磷在热水下面通入氧气燃烧的趣味实验,在提供给学生的操作设计中,我认为可以做两个改进:1.氧气的储存同样可以采用装入充气玩具的方法,出气口接橡皮管(配止水夹),需要时挤出便可,简单方便;2.由于白磷燃烧时,表面的水会沸腾,部分白磷会浮上水面燃烧,带来安全隐患,故可将一个小漏斗与橡胶管连接,倒放入水中将白磷罩住,通入氧气或空气时,漏斗内的水被排出,白磷可以在水下的漏斗内安全燃烧。
五、金属活动性的探究实验
对于这个实验的改进方法是:在生物实验用的玻璃培养皿中放入两个垂直交叉的塑料片,形成四个格子,分别放入镁条、锌粒、铁钉和铜片,倒入稀硫酸或稀盐酸,使四种金属同时接触酸液,实验现象更具有说服力,而且操作更加简单。
六、溶解过程吸热或放热现象的补充探究实验 对于本探究实验做了如下补充。
首先布置探究课题:如果没有温度计,你将如何设计实验方案来探究物质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变化?你最多能设计出几种方案?提供几种药品:NaCl、NaOH、器或者药品)、浓硫酸。(还可以选用其他一些仪
要求学生画出设计装置图,小组讨论方案的可行性后,进行实验再探究。补充本开放性探究实验,可增强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实验设计能力及动手能力。
(一)分子运动──氨分子的扩散
1、改进的原因:直观有趣的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课本实验需要时间长,氨水挥发出来的刺激性气味很大,而且氨水的用量也较大。
2、改进方法:
方法一:将细铁丝做成小树状插在橡胶塞上再置于玻璃板上,再将一些浸有酚酞试液的脱脂棉团固定在细铁丝上,在旁边放一只盛有浓氨水小烧杯,用大烧杯将二者罩住。过一段时间后脱脂棉团变为红色。就像开了一树的桃花,学生们一片哗然,不由自主讨论开始了,浓氨水和棉团没有接触怎么会变红呢?这也正是我需要的效果,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积极性。这一实验就验证了分子的运动。
方法二:对于这个实验的改进方法是:用小烧杯代替大烧杯、用小贝壳代替小烧杯,分别在贝壳内滴入酚酞试液和浓氨水,把实验微型化,这样既节省了药品,现象明显且又不会有很大的刺激性气味。(小贝壳也可以用干奶片的空塑料面板代替。)
3、改进的意义: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现象明显,耗时短。节约药品,对环境污染小。只要我们肯动脑筋,认真挖掘,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就能找到更科学的、更有效更简便的实验方法。通过实验改进,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完成实验,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托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很有意义的。
(二)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实验
1.改进的原因:实验按照课本上的操作方法,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时,现象不很明显,观察不到,对知识的理解印象不深。
2.改进方法:将试管注入少量水,加热至沸腾,移开火焰,水停止沸腾,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少量,发现溶液又重新沸腾,说明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使水又沸腾了。3.优点:现象明显
(二)蜡烛燃烧产物的鉴定
存在的问题:课本实验方法是将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时间过短烧杯内水珠不明显;时间过长会因为烧杯内温度过高,水以水蒸气的形式存在观察不到明显现象,且烫手而使实验失败。
改进方法;用试管夹加持试管倒扣在火焰上方。
优点: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温度高、密度小,正好进入试管,遇到试管底部的冷壁冷凝成水珠,再用胶头滴管滴入石灰水,现象很明显,成功率百分之百。
在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时四个实验可以用一个装置完成,方法是,取一个三通管,在它的上部和下部各放一张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然后,将它与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连接。不一会,可观察到下部的试纸变红,而上部的试纸不变色,证明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再将一燃着的木条放在三通管的上方,观察到火焰无变化,再把燃着的木条放在下口处,观察到木条立即熄灭,由此证明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同时还证明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最后将三通管取下来,把试纸变红的那端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很快看到试纸由红色重新变成蓝色,说明碳酸不稳定。
一、研究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新课标中第27页[实验2-1],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其装置图如右图,操作: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点燃燃烧匙内的
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观察红磷燃烧的现象,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实验现象以及水面的变化情况,发现瓶内从烧杯中倒流到瓶中的水上升约1/5。
实验时,发现有如下不足:
(1)红磷在空气中点燃后伸入集气瓶中,伸入过程中易增大实验误差;(2)在集气瓶底预先加入少量的水,对测量氧气是否为1/5的读数不够准确。
为了简化实验,提高实验准确率,我进行了多次的实验改进,最后发现如下的方法较好:
1、实验装置
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图如下图所示:
2、操作方法:
(1)向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中加入白磷适量,用橡皮塞塞紧两端(2)在酒精灯上均匀微热至白磷燃烧
(3)待白磷熄灭冷却后,将玻璃管的一端浸入水中,并在液面去掉橡皮塞(4)测量液体高度占玻璃管长度的几分之几(除去橡皮塞部分)
3、注意事项:
(1)受热要均匀(也可在白磷下方垫一小片金属片)(2)塞子要塞紧
(3)为使氧气全部反应完毕,白磷要足量,燃烧时可以左右倾斜一下,玻璃管规格:内径3cm,长30cm最好
4、优点:
(1)精确度高(因为没有气体逸出或进入密闭容器)结果非常接近21%(2)便于测量,可以用刻度尺直接测量
(3)时间短,燃烧结束1分钟就可立即伸入水中,现象明显(4)携带方便,操作简单
二、引燃铁丝方法的改进: 教材中第35页[实验2-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操作如下:把光亮的细铁丝盘成螺旋状,下端系一把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瓶内预先放少量的水)观察现象,但由于学生经验不足,实际操作过程中,常会伸入过早或过晚而导致实验失败,我在多次的实验尝试中,将引燃铁丝的方法进行了如下的改进:
1、铁丝绕成螺旋状,最下端两环距离略近
2、铁丝最下端滴两滴熔化的蜡烛(或在熔化的蜡烛中浸一下,粘些蜡烛)
3、点燃铁丝下端的石蜡,伸入集气瓶即可将铁丝引燃。
改进后的优点:
(1)用石蜡代替火柴,可避免火柴燃烧后产生的黑色木梗条掉进瓶里,跟生成的黑色四氧化三铁固体接近,容易误导学生
(2)简单方便、快捷,效果明显。
三、质量守恒定律中白磷燃烧实验的改进
1、新课标中,用白磷燃烧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改进如下:
操作方法:找一小块铜片,四周翘起形成凹槽,然后取一粒绿豆大小的白磷,放入铜片凹槽中,用镊子将它们放入250ml的锥形瓶中,再找一个与锥形瓶相适应的带气球的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如右图所示),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然后将锥形瓶放在铁架台上,垫上石棉网,用酒精灯稍稍加热,不久就冒出白烟,立即停止加热,待其冷却后,再次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两次称量的结果相同。
2、说明:(1)用铜片盛着白磷代替沙,既因为铜片有良好的传热性能,又不让白磷直接与瓶底接触(2)因为锥形瓶是可加热的仪器,同时有铜片盛着小粒白磷燃烧,所以不会使瓶底因高温而炸裂。
3、优点:(1)装置简单,操作方法容易,成功率100%(2)第一次称量与第二次称量,瓶内外空气没有流通,瓶内气体没有流失,保证了称量的准确性。(3)白磷燃烧前后,始终在密闭容器中进行,防止燃烧产物污染环境。
四、探究分子不断运动的实验
1、在多年的化学教学中,讲授分子运动这一实验时,我都会补充这样的实验:(如右图所示)
操作说明:(1)将滤纸按试管规格剪好,滴入4滴酚酞(间隔性滴)(2)在试管口放一团醺有浓氨水的棉花(棉花与滤纸不接触)
2、现象:由试管口至内,滴有酚酞的滤纸由少至多出现红色的小圆粒。
3、优点:(1)现象明显,分子运动的说服力很强(2)操作简便,快捷。
五、在演示点燃纯净的氢气时,因为玻璃中钠离子的影响,所以往往燃烧时我们所看到的火焰的颜色是黄色的,教师又跟学生解释说是因为钠离子的问题,针对这一现象,我在多次尝试时,作了少少的改进,就是在尖嘴导管口加一个小小的铁管,这样,点燃纯净的氢气时,就会很明显的看到蓝色的火焰。
一、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1、在《绪言》中,我在第一节课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桌上摆着五个烧杯,里边盛着无色液体(五个烧杯都事先标上号,其实这里有先后顺序,依次为酚酞、氢氧化钠溶液、硫酸溶液、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我不动声色地把第一个烧杯中的液体倒入第二个烧杯,溶液立刻变红,学生也兴奋起来。我稍做铺垫:“第一次见到大家很高兴,我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一杯红酒„„喝酒有害健康!”我把第二个烧杯里的液体都倒入了第三个烧杯里,溶液立刻变成无色,学生又哇的一声,“一杯矿泉水送给大家喜欢吗?„„”接着把第三个烧杯内的液体倒入第四个烧杯,立刻有大量气泡冒出来,“是什么?但喝雪碧过量会造成体内钙元素的流失。”第四个烧杯中的液体倒入最后一个烧杯,马上变成白色液体,学生欢呼起来:“露露,牛奶„„”通过一系列的实验现象,学生对化学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在接下来的课堂中我又增加了“烧不坏的手帕”的实验,跟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产生了矛盾冲突,适时插进实验,又一次激起了学生渴求学习化学的欲望,同时也给后边的教学打下了埋伏。
2、《燃烧与灭火》课题。在传统教学中,我们总是按部就班地先讲燃烧的条件,再讲灭火原理。该过程也有实验,有图片,学生也能顺理成章地把结论推出来。但我总觉着还是没把学生调动起来,学生身边与燃烧有关的常识还是挖得不到位。后来我发觉学生对灭火很感兴趣,也掌握了一定的灭火方法,索性我把教材的顺序进行了调整:先讲灭火原理,再推出燃烧条件。点燃七、八根蜡烛,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熄灭,学生立刻兴奋起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迅速用很多种方法熄灭了火。然后再加以引导:刚才所用的各种方法之所以能灭火,原理是什么?学生很快总结出灭火的原理,教师加以概括,进而推导出燃烧条件。增加的这组实验,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他们很乐意参与这样的活动,增加了学生动手的机会。在活动中思考,知识怎么可能学不会呢?
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改进。在这个实验中我做了如下改进:在集满CO的集气瓶中,先加入少量石灰水,用橡皮塞塞紧,再备一个橡皮塞,下面插入一根较粗的呈螺旋状的铜丝。实验时,先将铜丝在酒精灯上灼烧一会儿,使其表面生成黑色氧化铜。迅速将表面生成黑色氧化铜的铜丝趁热插入集气瓶中,塞紧塞子,此时会看到铜丝表面黑色氧化铜立即变为光亮的紫红色铜。轻轻振荡集气瓶,澄清石灰水立即浑浊。这样改进此实验有以下优点:CO不易扩散,CO用量少且可在学生中传视,时间短,现象明显;尾气直接点燃,容易处理,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并且说明石灰水不与CO反应,由此可启发学生CO中混有少量CO2杂质时,可用石灰水除去CO2,为学生完成课后习题提供了生动的实验基础。
二.对实验进行改进,增加实验的严密性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的改进:(1)红磷因为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缓慢氧化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又具有吸水性,使红磷越来越湿。解决的办法是:把红磷放入水中搅拌,等沉淀后过滤,再把过滤出的红磷倒入水中再搅拌,反复两三次,把过滤出的红磷放在托盘上晾干后放入磨口瓶中保存。(2)把以上干燥的红磷放在燃烧匙中,把玻璃棒在酒精灯上加热后触碰红磷,红磷就会燃烧,接着把燃烧的红磷放入集气瓶中即可。(3)弹簧夹夹的位置离集气瓶端近些,并事前把乳胶管内加入水,减小误差。通过以上改进,就会避免因为装置不足产生的误差。
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在测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时,我们通常的方法是把用石灰水润湿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看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或者把烧杯在火焰上罩一段时间后再倒转过来,向烧杯内倾倒石灰水,看是否变浑浊。实际操作过程中浑浊不明显,所以缺乏说服力。该问题我是这样解决的:出现这种实验现象的原因是石灰水浓度不够,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些氯化钠,就可增加氢氧化钙的溶解量,进而使实验明显。
3、“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探究。对这个实验的改进方法是:用生物实验的玻璃培养皿,在培养皿中放入两个垂直交叉的塑料片,形成四个格子,分别放入镁条、锌粒、铁钉和铜片,倒入稀盐酸,使四种金属同时接触酸液,实验现象更具有说服力,而且操作更加简单。
4、“分子和原子”性质的探究。在教材中证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这一性质时,所用的实验是:用一只大烧杯罩住两只分别装有酚酞试液和浓氨水的小烧杯,烧杯外再放一个装有酚酞的烧杯,观察实验现象。在这个实验中存在一个环境污染和药品浪费问题:浓氨水挥发出来的刺激性气味很大,而且浓氨水和酚酞试液的用量也较大。我认为可以这样设计实验:先在一张滤纸上用无色酚酞试液画上一只小动物(如:小猫、小狗、蝴蝶等),再用细线系在铁架台上,然后在滤纸的正下方放开口的盛有浓氨水的试剂瓶,这时会看到滤纸上逐渐出现一只清晰的、红色的小动物。这样改进解决了药品浪费、环境污染的问题,还满足了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培养了对化学的良好感情,又可以激起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探究欲望,还可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5、“氢氧化钠溶水放热”实验。“氢氧化钠溶水放热”这一知识点是中学要求掌握的,教材上是把氢氧化钠溶于水,用手触摸试管外壁。但这样做引不起学生足够的认识,所以我对此实验进行了这样的改进:
用试管从饮水机中接开水,滴加几滴红墨水,不振荡,紧接着再向试管中加一药匙氢氧化钠固体,就会通过红墨水的颜色扩散速度发现水沸腾起来。这样做在学生的视觉冲突上能引起他们的强烈关注,记忆深刻。
第三篇:改进措施
改进措施
重复维修问题各岗位要求:
送修接待:
1.在客户送修界面与客户充分沟通,详细了解客户报修问题;对于客户提出的机器问题全面记录(包含附属部件,例如AC等),必须做到在取机单上记录,全部记录完成后现场复述与客户确认;
2.对于客户提出的故障问题,现场做到问题现象复现确认,对于不能现场复现或间歇性问题,详细了解问题出现症状和频率并记录;
3.故障问题描述清晰准确,明确故障现象,做到详尽。必须记录故障现象出现的软硬件环境,严禁出现“开不了机”、“开机花屏”、“使用中死机”等; 4.开单中出现系统升级,在取机单和流转单上标注升级字样,并现场告知协调和技术主管;
对于客户提出的问题,要做到初检筛选排除;例如:开机不加电或加电无显:去除主机电池后,按动电源开关键放电测试,拔插内存测试,去除非标部件测试,应用软件及设置问题,前台调试解决,若问题较复杂或解决时间较长,移交后台处理; 5.指导客户使用一键恢复功能和简单问题排除方法(例如:卸载刷新驱动、检查IP地址等); 6.前台验机过程中发现新问题,及时解决,若存在硬件故障,系统中弹回检测过程,必须把用户机器故障全部解决才可以把机器交付用户使用。
送修维修工程师:
1.根据取机单描述问题复现故障,并进行相应检测步骤,实事求是;
2.针对LCD屏闪、亮线,加电无显,开机不加电等问题,必须做到拆装复现测试和主板放电,其他类别故障要做到现场拆装或替换测试;
3.其他可显示类故障或间歇性故障,检测过程中必须做到主板BIOS刷新;SL400SL500机器检测中注意测试DC是否松动;
4.检测维修中,如有必要可直接联系用户确认故障相关信息;
5.严禁出现未经拆装或测试,经验性预估申请备件,对于疑难问题及时上报技术主管;对于疑难问题在与技术主管和协调确认后可多申请备件更换;
6.针对LCD屏闪、亮线,加电无显,开机不加电等问题,若需申请LCD或主板,必须现场告知技术主管或主管,现场确认后签字;追加备件或者更换多个备件时需要和主管确认。7.维修完成后,全面检验机器,确认故障问题已彻底解决;
验机工程师:
1.全面仔细检验机器,严格按照验机流程操作,并做好相应记录; 2.核对取机单故障信息,确认故障已全部解决;
3.每台机器检测时间必须超过15分钟,必须测试3次以上关机、开机操作,同时测试客户机器常用软件是否可正常运行;
4.针对SL400SL500检查左屏轴和DC口是否存在异常;
上门工程师:
1.上门前与客户联系,确认问题现象。针对故障现象检查所需物品是否齐全,例如:BIOS程序、驱动、测试备件等;
2.上门到达现场后,确认或复现故障并做相应测试,例如:主板放电测试等 3.上门维修中,与客户沟通,全面了解客户使用中遇到问题,逐一排查解决; 4.维修完成后,全面检测,测试所有端口,并与客户互动确认所有问题已解决;
5.上门维修中遇到新问题或原故障未解决,不得拖延或谎报,必须确认所有问题解决后方可结束服务。
6.对于升级单,更换备件之前与技术主管确认
送修维修主管:
1.2.3.4.实时关注前台送修、取机状态,必要时给予工程师指导解决; 针对工程师检测过程给予指导和确认; 不得出现为保Q3、Q4超Q5行为;
对于问题突出的工程师每周面谈并指出改进措施;
技术主管:
1.2.3.4.5.6.7.监控整体服务状态,处理相关技术升级; 升级单处理,实时跟踪监控升级服务全过程;
每日汇总分析重复维修和NTF数据,加以分析,责任到个人,次日晨会公布; 针对问题较为突出的工程师,协同送修、上门协调每周面谈;
对于数据分析中突出问题或异常情况,及时反馈并拿出解决处理方案; 对工程师服务中技术问题和升级及时反馈,给出解决方案;
与各网点站做好互动,信息资源共享,针对网点站工程师问题给出相应改进建议;
上门主管:
1.2.3.4.5.6.联系客户中,详细了解客户报修问题并做到信息全面准确传递; 督促提醒上门工程师做好上门准备; 对上门服务给予现场技术、服务支持; 对于不确定问题,可多申请部件; 不得出现为保Q3、Q4超Q5行为;
对于问题突出的工程师每周面谈并指出改进措施;
第四篇:改进措施
教研组“探究课”改进措施
为期一周的同年级“探究课”活动结束了,通过领导参与听课,小组评课,改进措施如下:
一、规范作业:
1、教师批阅符号要规范,不能过于太大。
2、学生书写格式严格按照教研组规定的书写格式要求学生。
2、学生书写竖式格式时,一定要用尺子;画图不能用钢笔。
3、作业形式不能太单一,应形式多样。
4、督促学生及时改错,教师及时复批。
5、配套练习在写解决问题时,从左边开始写,划横线写算式。
二、教案:
1、要有单元教学目标,备课环节要完整,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情境引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全课小结、作业设计、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2、练习课也应有一节课的教学流程与环节,不能过于简单。
3、按自己所到班级实际情况备课,不要抄袭教案。
4、新来的教师要写详案。
三、课堂教学:
1、课堂教学环节要完整,尤其是新来的老师。(1)复习引入或情境引入(2)探究新知
(3)巩固练习(要有层次,由易到难)(4)全课小结(5)作业布置
2、课前做好教具、学具的准备,以及多媒体的准备。
3、按照自己所带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不要全部依赖课件。
第五篇:改进措施
第一季度:
个人整改措施:学习党建基本知识和科学理论知识以及业务知识,提高自己的党性觉悟水平,根据本工作学习实际,制定工作学习目标,树立良好的个人党性形象,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第二季度:
个人整改措施:积极学习党建知识,提高个人政治素质。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习各级领导的讲话精神,及工程相关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党性素质、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
第三季度:
个人整改措施:加强自我改造,自我完善,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对学习业务知识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自觉、刻苦地钻研业务,夯实基础,全面提升自身素质。
第四季度:
个人整改措施:加强党性修养,牢记党的宗旨。在今后的工作中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时刻以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着眼全局,切实履行好党员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