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总理观后感

时间:2019-05-13 06:00: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巷总理观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巷总理观后感》。

第一篇:小巷总理观后感

0903149 佘海山

小巷总理观后感

影片通过一条街道在三个时期的不同变化,表现了谭竹青几十年如一日,心系群众,全心全意为老百姓服务的感人故事,塑造了谭竹青真实,生动,感人的人 物形象。把一个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情怀贯穿始终。她钟爱街政事业,她以智慧和力量创下了一流业绩。她牵挂着百姓的牵挂,她幸福着百姓的幸福。一 生长居寻常巷陌,一生献给社区事业,“俯首甘为儒子牛”,她慷慨地把一名基层共产党员的风范留给了她深爱着的这方水土、这方人。她的一生,虽然平淡简朴,却内涵丰富、震撼人心。她用一生的奋斗和付出来诠释着再也普通不过的一句话: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电 影《小巷总理》中,社区主任谭竹清在面对群情激愤的拆迁户说“是共产党员的举起手来!”,这句朴实无华的话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只要你敢于举手你就作 出了如下承诺:我是共产党员,我倍感光荣;我是共产党员,我听从党的安排;我是共产党员,我接受群众监督;我是共产党员,我不惜牺牲生命。

作为和平时期的共产党员,没有了血与火的洗礼,也没有了生与死的考验,我们拿什么来证明一个共产党员的不同呢?《小巷总理》的主人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答了这个问题,用一个党员的无私奉献践行了执政为民,体现了党的先进性。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任上历经48个春秋的“小巷总理”谭竹清在操劳着,始终将党员标准坚持如初。五千居民的社区哪里需要她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她忙碌的身影,经常是出了张家进李家。居民们说,她是操持社区这个大家庭的主心骨,大事小事不能没有她。小事操心,一家一户的事她要管社区工作千头万绪,哪家丈夫没有工作生活困难,哪家孩子老人没人管,这一切统统装在“总理”心里。她找来砖头拉来沙为人建起了小食店,拆了自家半拉房为孩子老人开办了幼儿园和敬老院„„难事挂心,只要是小区的“不平”事她都要管。谭竹清所在社区是棚户区,整个小区路不平,灯不明,每逢下雨路泥泞。每当看到老人小孩滑倒,谭竹清总是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她硬是捡来废砖头把路铺平了。

大事尽心,小区建设她也敢管拆迁对一级政府来说都是头等大事、难事,别人唯恐避之不及,但她敢管。寻找建筑公司、拆迁安置样样她都想管。小区改造完成,一个在任48年的“小巷总理”也因积劳成疾走完了人生历程。谭 竹清大事小事、急事难事什么事都管,就是没有管好自家事,女儿结婚的房子被她拆了半边修敬老院,儿子刚刚经营好转的游乐场被她送给了无工作的居民„„。作 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谭竹清打点着崭新的每一天,抹亮着每一个平凡的日子,她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丰功伟绩,只有爱心、热心和执著的追求,以及甘于奉献 的精神,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成就了不平凡的业绩。她,用赤诚的心浇铸着一种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用辛劳和汗水诠释着一种实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看了这部电影,她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小巷现在的繁荣,更多的是思考,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学习谭竹青的这种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牢记党性、为民服务的精神,我们的国家会更加繁荣昌盛。

第二篇:小巷总理观后感

小巷总理,情牵小巷

12月18日观看了影片《小巷总理》,这部电影讲述了上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谭竹青的人生经历,细腻感人地展示了一位社区主任甘当人民公仆、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无私情怀。这是一部非常好看而且有很好教育意义的影片。因此,我想谈谈我的电影观后感,与大家一起分享——让我们一同走近谭竹青,认识这位平凡的共产党员,学习她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品格,学习她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敬业精神,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党员干部必须通过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境界来体现和实践先进性,谭竹青做到了。我认为,无论是她朴素的工作作风,还是随叫随到的工作态度、敢于负责的责任意识、艰苦奋斗的事业追求,都印证了这一点。谭竹青的事迹证明了一个道理:群众工作说难做非常复杂,说容易也确实简单,只要怀着对群众的真情实感,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干群众之所需,党员的先进性就能得到群众的认同。

谭竹青精神,就是几十年如一日坚守最平凡的岗位的工作精神;就是一辈子只做好事,不做坏事的工作精神;就是不怕苦,不怕累,不求名利,艰苦奋斗的工作精神;就是完全彻底为基层居民秉公办事,急群众所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工作精神;就是视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为群众宁可自己吃亏的无私奉献精神。总之,就是无论时代变迁,坚持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义务毫不动摇的党性精神。

谭姐、谭姨、谭妈,从人们对她的这些称呼我们可以看出,她已经作为党的化身,融入了千家万户,成了他们最亲的人。她这种无私的情怀使我们深受感动,她的立足平凡、默默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我作为一名党员,作为变电站的一位站长,将会以谭竹青精神为榜样,坚持党的宗旨,爱岗敬业,踏踏实实的做好本职工作,为公司的蓬勃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微薄力量!

第三篇:最美小巷总理事迹材料

最美小巷总理事迹材料

宋家福,男,汉族,常山县天马街道金川社区副主任,分管社区文化、民兵和财务工作。他先后获得全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常山县“平安常山”(综治 维稳)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08年5月,他通过劳动局招考进入社区工作,这是他走过34年人生中的一个重大选择,从此刻起他完成了人生中的又一个角色转变,从一个个体户转变为一名社工,踏上了这个平凡而神圣的社区服务工作岗位。在这里,没有令许多人趋之若骛的财富和权利;但在这里,他已经决定用全部热情与青春奉献在这份工作上,苦与乐融入工作,融入漫漫人生。

多年来,他坚持以情凝聚人心,从点滴做起,串门走访社区居民,关心社区党员、群众冷暖,打造品牌社区。在其多年努力下,金川社区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并与广大居民群众共同营造起一个安全、和谐、文明社区。他勇敢的面对各种困难,全身心地投入到社区建设当中,无怨无悔,辛苦的付出换来了社区秩序良好、居民安居乐业的温馨局面,做到了让组织放心、让群众满意。

他是个热心的人。社区居民的难事,就是他放不下的心事。谁家需要救助、谁家屋顶漏雨、谁家有就业需求,他像一笔账一样,按照相关政策对号入座、及时解决。城南小区是个老小区,在他的片区,1997年之前造的房子就有16幢,管道漏水、化粪池堵塞那是常有的事,只要一接到反映,他就会出现在那里,查看现场、联系维修人员,总能及时的为居民排忧解难。城南小区11幢中单元的毛阿姨到社区

反映,该单元五楼的住户长年不在家,收不到她家的水费,要求社区协调安装自来水一户一表,由于502室一年到头基本上在北京,房子又是出租的,所以不大愿意出钱改装,通过宋家福苦口婆心的劝说,最后终于同意安装自来水一户一表,由于她近期不回常山,为了改装顺利进行,她家的水费和改装费用还是由宋家福先行垫付。

他是个认真的人。社区工作事无巨细,无论大事小事,做好了不容易。就拿去年三监宿舍改造来说,他不知跑了多少腿、动了多少嘴,居民才同意将围墙拆除,使改造工程得以顺利开展。还给附近居民一个干净漂亮的新环境。至今,居民说起宋家福,都会竖起大拇指。

他是个忙碌的人。环境好了,治安稳定了,他又找来了社区文艺爱好者,和他们一起吹拉弹唱、健身娱乐,走街串巷,宣传政策。他和社区文艺爱好者一起自编自演的双簧《李半仙的自白》还获得了天马街道“宜居天马”文化节暨“我不信邪 全民反邪在行动”文艺汇演二等奖,通过他的努力,社区文化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给平日添了几分祥和,给节日添了几分喜庆。

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没有任何豪言壮语,宋家福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着,在平凡的生活中默默奉献着,却用一项项工作业绩诠释了一份不平凡的意义,以一颗赤诚的心塑造着一名先进工作者的动人形象。

第四篇:观沪剧《小巷总理》有感

爱在社区 共创和谐社会

——观沪剧《小巷总理》有感

昨天我观看了电视台播出的沪剧《小巷总理》,戏中女主角是一位平凡的居委干部,由沪剧演员陈甦萍担纲主演。这部沪剧根据长宁区虹桥街道社区干部的真实感人事迹创造的,编剧以社区居委书记潘雅萍如何解决小区的水质问题作为主线,散点式的穿插了浪子回头、车棚倒塌、下岗职工无辜受屈聚众闹事等等当今小区生活的一些热点问题和矛盾,通过这些剧情的展开,塑造了一位敢于担当、为民务实,用满腔热情感动每一个居民,用真情和智慧化解了一个又一个矛盾的基层居委干部形象。

剧中以可乐坊居委会书记潘雅萍为中心的十几个剧中人物个性鲜明,依靠主要人物潘雅萍的感人行动,把一个个不同命运的人物、一个个不同遭遇的家庭,一个个不同情节的故事,协调地串联在一起,使整台戏呈现当代小区的生活风情和“小巷总理“的特殊风采,本剧的结尾,可乐坊里居民共度中秋,其乐融融,非常温馨有爱。整部剧故事情节内涵丰富,切合切实社会生活实际,台词诙谐幽默,既反映了社区文明建设新风,又表现了基层干部关心群众生活的工作作风,我觉得这是当前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生动教材。通过这部沪剧的观看,能够让群众了解居委干部的辛苦、理解居委干部的工作,可谓以小见大,对于提升居民素质,创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充足的正能量。

陈卫娟

2014.3.17

第五篇:电视剧小巷总理剧情梗概

电视剧《小巷总理》剧情梗概

第一集

这一天令汪诗萍终生难忘——她所在的工厂破产了,这位大学机械系毕业生不得不接受下岗的现实;与此同时,她的男友黎子游则顺利地通过了托福考试,马上就可以出国留学。

汪诗萍开始寻找出路。黎子游劝汪诗萍也像他一样考托福出国,而汪诗萍则需要一份工作支持弟弟读书,境遇的不同培养了两人矛盾的萌芽。伴随着命运的两极走向,这对同窗恋人不得不正视情感世界的隐忧。

一天,汪诗萍邂逅了大学同学方圆圆,获得了一些关于社区方面的信息。不久前,方圆圆满怀一腔抱负去鲁青社区“了解社会”,当了几天社区主任后,因吃不了苦而中途撂了挑子。汪诗萍讥笑方圆圆“没出息”,方圆圆则说汪诗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两个人于是打了一个赌:赌汪诗萍能不能到社区干上一年。

方圆圆带着汪诗萍去见市民政局局长李一民,谈了她们的想法。李一民听了很高兴,说中国的社区建设任重道远,需要大批的年轻人、知识分子投身进来。李一民肯定了汪诗萍的勇气,答应为她安排。

汪诗萍把自己的想法说与黎子游,黎子游坚决反对。在黎子游的印象中,今天的社区与当年的居委会完全重合。他认为汪诗萍是要做老大妈所做的事,无非是走街串巷发鼠药、收卫生费。在他看来,一个大学生做出这种选择纯粹是一种堕落。

黎子游偷偷跟当干部的母亲黎凤珍商量,希望她给汪诗萍找一份体面的工作。黎凤珍一直反对儿子这桩婚事,理由是汪诗萍出身卑微,所以黎子游的话还没说完就被她断然回绝了。她希望儿子能面对现实:一个正往上走,一个在往下滑,背道而驰又怎么能走到一起?她的观点是悬崖勒马还来得及。

汪诗萍在李一民的安排下见了街道主任陈福源,陈福源又给鲁青社区主任谢保芳打了个电话,让她安排汪诗萍以临时聘用人员的身分到社区工作。谢保芳是退了休的京戏演员、老居委会主任。这人作风跋扈,当官意识很强,方圆圆就是跟她合不来才开了小差,所以谢保 芳对大学生没有好看法,对汪诗萍自然也怀有一点敌意。

汪诗萍上班了,办公地点是租用的一套民房。谢保芳一边洗脚一边分工,她让副手吴金陵负责民事调解,吴金陵不服从,这任务便落在了汪诗萍的身上。正开着会,民事调解的任务就来了:一位老大妈找上门来讨要医药费,称邻居家的狗突然叫唤,把她的心脏病吓犯了。谢保芳擦着脚开始派任务,让汪诗萍前去解决纠纷。

汪诗萍来到居民楼里,敲养狗人家的门,里面没有反应。好不容易敲开了,里面却钻出个猛张飞,冲她们大喊大叫。那人叫管盈利,是个开饭馆的。汪诗萍无可奈何地听任管盈利与老大妈争吵,却无力解决矛盾,后来管盈利和老大妈竟形成统一战线,把她赶了回来。

谢保芳骂了声“大学生真没用”,然后到楼里各打五十大板,双方不服,扬言要告状,谢保芳留下一句:“爱上哪告上哪告!”然后扬长而去。

汪诗萍下了班回到工厂的单身宿舍,见黎子游正在门口等她。黎子游问汪诗萍感觉如何,汪诗萍懒得回答。黎子游心知肚明,断言汪诗萍干不长,也就是两天新鲜。

社区门前贴出了一张享受“低保”人员名单,管盈利竟然也榜上有名。一石激起千层浪,没得到“低保”的穷人来社区大吼大叫,说“低保”发放不公平。一位妇女甚至背来了抽风的丈夫,说是被社区气抽的,向社区讨说法。谢保芳也有办法,找来几个享受“低保”的人维持秩序,背走了抽风的,劝走了大家,并许诺一定解决问题,让大家满意。

谢保芳的解决办法竟是让汪诗萍去各家做思想工作,让大家接受现实。汪诗萍接受任务到各家走访,没完成谢保芳交代的任务,却看到了一些不公平的事实。她走进管盈利的家,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两条汪汪叫唤的宠物狗——养得起名贵的狗还没钱吃饭吗?她走进一个离异女人的家,看到的是高档的彩电和家具,她木然地听着女人讲她的理由,心里却大惑不解。而当她走进张奶奶家时,却被眼前的一幕打动了——那才叫家徒四壁,一位小女孩正收拾捡来的垃圾——那是奶奶捡来的,她们唯一的生活来源。小女孩叫小悦,她的父亲夏志远还在狱中服刑,拾垃圾的老太太正病在床上。汪诗萍从小悦口中知道,奶奶用自己吃药的钱买了补品,准备带给狱中的爸爸。更让汪诗萍感动的是,老人竟十分大度,领不到“低保”竟毫无怨言,说社区也有社区的难处。截然不同的两极人格,令汪诗萍感慨万千……

第二集

知识分子的良知唤起了汪诗萍的勇气,和吴金陵一样拒绝了谢保芳交给她的调解任务。这让谢保芳惊讶不已,问了一句为什么,汪诗萍说因为“低保”发放不公。谢保芳又问哪里不公,汪诗萍说管盈利开得起饭店又享受“低保”就是不公。谢保芳让汪诗萍拿出管盈利开饭店的证据来,汪诗萍天真地找居民出证,结果却空手而归——人家不敢得罪人,躲了。汪诗萍拿不出证据,谢保芳又得“理”不让人,把汪诗萍狠狠痛斥了一顿。

汪诗萍同情穷人的境遇,也对那些冒领者深恶痛绝。她要还穷人一个公平,于是开始调查。

汪诗萍首先到工商局调查,却没找到管盈利的注册档案,调查一无所获。吴金陵开始欣赏汪诗萍的一身正气,建议汪诗萍跟踪管盈利。汪诗萍也想不出别的办法,就偷偷监视管盈利的行踪,终于找到了管盈利的饭店。汪诗萍理直气壮地拉谢保芳去看管盈利的饭店,谢保芳也理直气壮,说那是别人开的。

汪诗萍把实际情况反映给李一民,李一民很气愤,当即指示平安区民政局重新审核鲁青社区的“低保”方案。同时,对汪诗萍也刮目相看。

平安区民政局把“低保”方案退回水清街道,搞得街道很被动。街道主任陈福源为此大发雷霆,指示民政助理去鲁青社区监督,不得再出差错。民政助理来到社区要求谢保芳配合工作,谢保芳仗着自己与陈福源有特殊关系,拒不受理。同时,对汪诗萍也耿耿于怀。

陈福源不得不亲自找谢保芳谈话。谢保芳恶人先告状,称汪诗萍是不安定因素。陈福源态度越发严肃时,谢保芳便痛哭流涕历数当年她对他家的好处——挨饿的年月里,陈福源家人口多男孩子多,谢保芳接济他家不少粮票,陈福源还经常到谢保芳家讨窝头吃。陈福源听了这些再也严肃不起来了,只得做了让步:大方案可以不改,但必须把管盈利拿下来。

“低保”人员名单再一次贴出,又掀起一场**。虽说少了一个管盈利,但还是不公平。一些百姓准备上访,谢保芳急了,要求汪诗萍和吴金陵赶紧做说服工作,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居民闹到上边去。汪诗萍和吴金陵以大局为重,说服大家要相信政府,**暂时平息。谢保芳以为事情压下去了,却没想到管盈利又不依不饶。这管盈利气冲冲找谢保芳要说法,并让她退回礼物——两瓶美国产的螺旋藻。谢保芳已经把那两瓶螺旋藻吃到肚里去了,又如何拿得出?于是两个人便吵了起来。管盈利扬言要告谢保芳受贿,谢保芳并不怕,回敬说“行贿同样有罪”。

管盈利真把“行贿”的事说了出去,更大的**来临了。一些群众联名上书市政府,要求罢免谢保芳。常务副市长赵英城把上访信批给了民政局,李一民指示平安区民政局与水清街道协商,街道主任陈福源认为社区委员会马上就要换届,罢免的做法过有些过激,建议酝酿换届选举。

一张关于选举的大告示张贴出去,社区再一次骚动了。一些人拍手称快,说选举时一定把谢保芳拉下马;另一些人则认为事不关己,谁当主任都一样吃大米。

谢保芳官瘾没过足,还要再干一届。谢保芳的丈夫阮柔替谢保芳分析了形势,劝她打消念头。这阮柔退休前是剧团的鼓师,在谢保芳面前地道的面瓜一个。谢保芳自然听不进丈夫的劝告,还把他痛骂了一顿,说他没出息,名字起的就不好!阮柔是个受气的脑袋,不敢再说话,只好任她去。

谢保芳开始走家串户拉选票,有时候回来很晚,进门就喊饿,阮柔就得乖乖给她做夜餐。

谢保芳为了拉选票,违心地去找管盈利缓和关系。她求管盈力帮她拉选票,许愿说等选上后头拱地也要给他发“低保”。管盈利觉得用选票换“低保”也划算,但是得立字据。谢保芳留了一手,让阮柔与管盈利签了个合同,把自己摘了出来。

到了换届的日子,陈福源与区民政局的人来到鲁青社区,召集社区居民代表开会,主持第一轮选举,先选候选人。居民们民主意识不强,对选举没有兴趣,所以会场只来了十几个群众代表,有几个还是管盈利请来的。区民政局的同志当即向陈福源提出异议,请他考虑代表人数问题,被陈福源搪塞过去。会上,谢保芳痛哭流涕历数自己为大家做过的好事,管盈利便带头鼓掌,大喊“说得好!”

谢保芳以绝对票数当选候选人。

晚上,谢保芳命令阮柔炒了几个好菜,又把管盈利等几个人请到家来,大家一起庆贺胜利。

谢保芳展望“仕途”很是得意。

第三集

谢保芳不知道,就在他们饮酒欢庆的时候,吴金陵早把情况反应到了李一民那里。

选举结果被市民政局推翻了,理由是不够法定人数。

吴金陵见汪诗萍不参加竞选,就站出来与谢保芳一争高下。一天,汪诗萍突然接到李一民的电话,约她谈一谈。汪诗萍马上来见李一民。李一民希望汪诗萍积极参加竞选,汪诗萍有些为难,李一民便做了一番思想工作,鼓励她认识社区工作的意义,勇做一番大事业。

汪诗萍在李一民的鼓励下报名参加竞选。谢保芳听到这个消息很是高兴,说竞争对手是风风火火的吴金陵,而不是文气十足的汪诗萍,她认为汪诗萍人生地不熟就是凑热闹,她的加入会分散吴金陵的选票更利于她当选。

国外大学发来了录取通知书,对此,黎子游踌躇满志,黎凤珍欣喜若狂,汪诗萍亦喜亦忧。黎凤珍再一次奉劝儿子理性思考未来,她说长痛不如短痛,应该把情感悲剧消灭在萌芽状态;黎子游很矛盾,她认为母亲说的有道理,同时在心底也实在割舍不掉对汪诗萍的情感;汪诗萍似乎很平静,默默为恋人准备出国的东西。

黎子游要走了。临行前,汪诗萍约黎子游到一家茶馆里彻夜长谈。汪诗萍问黎子游是否还能兑现当年的海誓山盟,黎子游说解铃还须系铃人,重要的是她能不能迷途知返,从社区里拔出脚来走上一条正道。汪诗萍觉得黎子游的说法不太现实,两个人谈得不太和谐,心里都蒙上一层阴影。

无巧不成书——黎子游起飞的日子也正好是汪诗萍竞选的日子,两件事又在一天里重合,汪诗萍无法去机场送行,心里很难过。

民政局长李一民亲临了选举现场。选举结果出乎谢保芳意料——汪诗萍以绝对优势当选社区主任。汪诗萍当选以后百感交集,流着眼泪从屋里走出来,仰脸望向天空——一架飞机恰好掠过头顶,渐渐飞远了。那飞机里面坐着她的恋人黎子游。

汪诗萍开始进入角色。她首先解决“低保”问题,与吴金陵仔细研究了方案,又取消了几个人的“低保”资格。

为了避免再出现**,汪诗萍在大榜公布之前先做思想工作,召 集被取消“低保”资格的人开会,用夏奶奶的事例说服大家自食其力。管盈利带头发难,说“老夏太太捡垃圾富得流油”,汪诗萍被激怒了,大喊:“她能捡垃圾你们为什么不能捡?”最后,汪诗萍哭了,他请求那几个人去夏奶奶家看一看。汪诗萍抹着眼泪独自往夏奶奶家走,回头看时,身后却一个人也没有——那几个人早悄悄溜了。

社区墙上再一次贴出享受“低保”人员名单,那上面赫然写着夏奶奶和夏小悦的名字。

人们围观的时候,画外突然响起爆炸声。大家扭头看去,女孩小悦竟然挑着一挂鞭炮……

“低保”金发下来了,汪诗萍亲自把钱送到夏奶奶家。夏奶奶把钱接在手里感动得半天说不出话来,只是流泪。老人家翻箱倒柜找出了珍藏多年的嫁妆——一枚银手镯。她把银手镯塞进汪诗萍手里,说是对她好心肠的一种回报。汪诗萍也哭了,说“您老脸上的热泪就是对我的最好回报!”汪诗萍拒绝了夏奶奶的心意,夏奶奶只好让小悦给“政府”磕个头……

汪诗萍从群众感激的眼泪中看清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她与吴金陵作了一次交流,她说最圣洁的东西是就是百姓的眼泪,悲也好,喜也好,都是净化灵魂的最好清洗剂。两个人在交流思想过程中碰出了一个服务理念:“有事你就说。”

第二天,社区的门前拉出一道横幅,上面写着:“有事你就说”。这一口号立即在居民中产生反响,烦恼也随之而来——

一位老太太扯着牙医诊所的刘大有来到社区,要汪诗萍给她做主。原来刘大有给她拔牙拔错了,拔去了好牙留下了坏牙,老太太要求刘大有赔牙。刘大有赖账不赔,吴金陵怒喝刘大有:“不赔就把你的牙拔下来!”汪诗萍告诉刘大有,如果不赔就将吃官司,这属于医疗事故。汪诗萍、吴金陵经过一番努力,终于促使双方达成赔款协议。

一位叫郝如梦的精神病患者旧病复发,在家里大闹,要做变性手术。郝如梦妻子哭哭啼啼跑来找社区想办法。吴金陵哭笑不得,说“他要做变性手术社区也没权干涉呀!”那小少妇说“你们不是说有事就说话吗?”汪诗萍觉得人家说得也有道理,就和吴金陵赶到郝如梦家看究竟。说来也怪,那郝如梦见了汪诗萍眼睛一亮,立即正常了,客气地让座、倒水。汪诗萍用疑问的眼光看郝如梦的妻子,那小女子说:“他这病跟别人不一样,见了漂亮女人就正常。”

汪诗萍听了目瞪口呆。

第四集

汪诗萍从郝如梦家里出来,对怪疯子郝如梦大惑不解。吴金陵告诉汪诗萍,郝如梦生活不检点,先后跟几个发廊小姐有染,妻子发现后要离婚,这郝如梦死活不离,后来就疯了。法院无法判离。汪诗萍对郝如梦妻子产生同情,说这女人也真够倒霉的!

汪诗萍刚刚安顿了怪疯子郝如梦,管盈利妻子又找来了,说管盈利开始吸毒,要社区帮着戒毒。汪诗萍吴金陵再一次出面教育管盈利。管盈利一口咬定是媳妇诬陷他,还当着社区人的面与媳妇厮打起来。汪诗萍奋不顾身去拉架,却被管盈利一把推倒了。吴金陵看不过眼去,冲上去扇了管盈利一耳光,管盈利被打愣了。管盈利的小媳妇见丈夫挨了打,立即杀了个回马枪,说“你可以教育,但是不能给我打呀!”于是夫妻俩又和好如初一致对外,竟把汪诗萍、吴金陵赶了出来。

郝如梦是个色鬼,自打见了汪诗萍后经常犯病,犯了病就得见汪诗萍,见了汪诗萍就好像吃了药,一切正常看不出一点破绽来。汪诗萍有苦说不出,每次都要吴金陵陪她去,吴金陵也烦得不行,责备她话说大了,什么“有事你就说”,稀奇古怪的事你管得了吗?

吴金陵看“有事你就说”的条幅不顺眼,一把扯下来扔在桌上。她认为都是这条幅惹的福,说谢保芳那会儿不挂这个倒也安静。

李一民听说汪诗萍提出了一个新的服务理念,带着民政干部来鲁青社区搞调研,正赶上吴金陵闹情绪。李一民对两个人鼓励了一番,然后亲手把条幅重新挂在外面的墙上。

李一民等人还没走呢,管盈利又来社区要“低保”了,称吴金陵那一巴掌把他的牙打坏了。吴金陵与之发生口角,说牙打坏了说明你骨质疏松,要“低保”没门,因为你吸毒。那管盈利说你们没证据,汪诗萍听了便拿出试纸让管盈利去做尿检,管盈利又指责社区没有权力强迫他尿检。这时李一民打了一个电话,不一会儿就来了两位警察,带上管盈利做尿检去了。

黎凤珍接到儿子的来信,里边还有一封是写给汪诗萍的。黎凤珍本想把儿子写给汪诗萍的那封信烧掉,犹豫之后还是收了起来。

一天,汪诗萍来见黎凤珍,问黎子游是否有信来,黎凤珍谎称儿子只给自己写了一封信,没有汪诗萍的。汪诗萍向黎凤珍讨要地址,黎凤珍说儿子经常换住处,居无定所。汪诗萍相信了黎凤珍的话,伤心透了。她认为黎子游在有意冷淡自己,而冷淡的后果是什么她不敢再往下想了。

方圆圆来看望汪诗萍,问她感觉如何,汪诗萍说感觉挺好。方圆圆不以为然,说你就嘴巴硬,有你哭的那天!方圆圆还向汪诗萍打听了黎子游的情况,汪诗萍只说出国了,别的情况却一无所知。方圆圆听说黎子游走了以后连封信都没有,就断言“风筝断线了。”汪诗萍说,也许,那风筝自打飘出去就没有线牵着。

社区里住着一位退休干部,名字叫魏革命。魏革命有两个儿子,却不跟他们来往,一个人住在一套房子里。一天,魏革命来找汪诗萍,说他一个人生活太寂寞,问汪诗萍能不能排遣他的寂寞。汪诗萍建议他去敬老院,魏革命嫌敬老院的人层次低,不甘与之为伍。汪诗萍终于想出一个办法,给魏革命找了一个双双下岗的家庭,魏革命白吃白住,平时给人家看孩子,换工。魏革命挺满意。

黎子游又给汪诗萍来了一封信,同样还是寄到了黎凤珍的手里。那信写得很动情,表达了海外游子思乡、思人之心,他十分想念汪诗萍。黎子游还谈到了海外的社区发展情况,他说他改变了当初的看法,认为汪诗萍的选择具有超前性,很有意义。

黎凤珍看了这封信心头不快,决定阻止儿子重温旧情,于是到打印社伪造了一封信,交给了汪诗萍。

那封信措辞冷漠而含蓄,即表达了分手的决心,又将了汪诗萍一军,意思是你汪诗萍既然有骨气,就不该因此事而想不开,冷静一下,时间就会解决一切问题。汪诗萍读了那封假信自然是万箭穿心,一下子病倒了。

汪诗萍病了两天后。咽着眼泪给黎子游写了一封信,表示她会坚强地面对分手的事实,请黎子游放心。

黎凤珍伪造了儿子的信件心里隐隐不安,还真怕汪诗萍出什么意外,有一天晚上带了些水果来看她。汪诗萍拿出了那封信,求黎凤珍代为邮寄。黎凤珍见了汪诗萍憔悴的样子顿生恻隐之心,于是便开导了汪诗萍一番。汪诗萍对黎凤珍的“无奈”和“疼爱”很是感激。

社区的事情太多太乱,容不得汪诗萍为情所困,她必须爬起来处理突发事件——捡垃圾的夏奶奶心脏病突发,死在了拾垃圾的路上。汪诗萍组织居民们送走了老人。小悦失去了奶奶,就把汪诗萍当成了亲人。孩子需要有人照看,汪诗萍和吴金陵争执一番之后,决定还是由汪诗萍照看。汪诗萍的理由是她单身,没有生活负担。

第五集

汪诗萍带小悦去监狱探视了夏志远。她事先嘱咐小悦,不要把奶奶的死讯告诉爸爸,如果爸爸问起来就说老人脚坏了不能来。小悦是个懂事的孩子,见了爸爸故意装出笑脸。夏志远惦记着老母,不停向孩子询问奶奶的情况,小悦终于装不下去了,伏在爸爸怀里失声痛哭嘴里却依旧在骗爸爸:“奶奶她……脚崴了……”

汪诗萍领着小悦见了监狱长,对他介绍了小悦和奶奶的情况,希望狱方能考虑小悦的情况为夏志远减刑。监狱长告诉汪诗萍,夏志远在狱中表现很好,不久就可出狱了。汪诗萍从监狱长口中还知道了夏志远入狱的缘由,对他的不幸深表同情。原来,夏志远是因为工作失误而入狱的,一位员工的抽烟点燃一场大火,把厂长送进了监狱。

魏革命还是耐不住寂寞,白天在家里呆不住,便抱着孩子走东家串西家。有一回走楼梯不小心摔了,虽说摔了自己保护了孩子,可孩子的父母还是把他辞了。人家后怕呀!汪诗萍问魏革命要不要再找一个人家,魏革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子,不敢了。

“有事你就说”的承诺唤起了居民对社区的注意,一部分人对社区日益重视了。汪诗萍趁热打铁,组织成立了一支义务巡逻队,让享受“低保”人员戴上袖章上岗巡逻。鲁青社区渐渐有了人气。

一位老人走进汪诗萍的视野,他就是孙教授。老人从汪诗萍身上看到了希望,主动参与社区工作。他要求给汪诗萍当“零薪主任”,只干活不拿钱。受孙教授的影响,魏革命也向汪诗萍报到了,主动要求当一名信息员。

汪诗萍和吴金陵参加了社区主任短期培训班。民政局长李一民亲自讲课,介绍了国内先进地区的经验,要求各社区进一步完善民主议事机构。李一民还向大家通报了一个信息:公安部门正在研究警力下沉问题,用不了多久警务就要进社区。与百姓生活相关的其他政府部门,如卫生、文化、体育等,也将逐步进入社区,零距离为居民服务。

从培训班回来,汪诗萍产生一个想法:组建社区事物议事会。因为居民俗称居民代表会议为“小人大”,所以汪诗萍就把议事会称为“小政协”。谢保芳管盈利等人听到这一消息,做了一些消极宣传,说汪诗萍巧使唤人,目的是拉大家做挡箭牌。虽说经过孙教授、魏革命等人的积积奔走,但大家对成立“小政协”的热情去不高,社区圈 定了一些理事人选,争求个人意见时没几个人愿意干,说法大致相同:白搭工夫开会又不给钱,没意思,不多操那份心。

汪诗萍心里很急,她不知道居民们什么时候才能真正把社区当成自己的家。孙教授劝汪诗萍不要急,他说眼下应该致力于培养居民的集体观念,他认为集体观念是民主意识生长的前提。孙教授建议汪诗萍先组建个秧歌队扭扭秧歌,用这种办法组成一个集体,渐渐让大家相识、相知、相爱。

汪诗萍采纳了孙教授的建议,立即着手成立秧歌队。她首先想到了谢保芳,想让她出任秧歌队队长。她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吴金陵,让她动员谢保芳出山,吴金陵却坚决反对,不与谢保芳搭话。汪诗萍只好自己去找谢保芳,那谢保芳只有拆台的心思,自然是回绝了。声称自己是艺术家,不搞那低俗玩意。

与谢保芳相反,另一个女人却主动要求当秧歌队队长,这人就是刚进城不久的农民、中年寡妇杨桂花。汪诗萍没有不答应的道理,杨桂花便当上了秧歌队队长,日后又勾引阮柔去敲鼓,渐渐引出一桩风流韵事来,此乃后话。

李一民带来了两名记者,采访和总结鲁青社区“有事你就说”的服务理念和经验。李一民发现汪诗萍身边多了一个小女孩儿,得知详情后建议汪诗萍把孩子送到儿童福利院。小悦知道后抱住汪诗萍的腿哭了,说她不离开王阿姨。汪诗萍打消了李一民的念头,并请求他为孩子联系一个好学校,孩子该上学了。李一民满口答应。

秧歌队滚雪球一般壮大起来。杨桂花见兵强马壮了,便要提升秧歌队层次,于是找剧团鼓师阮柔来秧歌队打鼓。阮柔不敢贸然答应,先请示谢保芳,谢保芳说社区的事咱一概不参加,不能给汪诗萍抬轿。

杨桂花搬不动阮柔,就请汪诗萍发令。汪诗萍请魏革命做阮柔的思想工作,魏革命连损带骂外加劝导,那阮柔就仗着胆子来了。

谢保芳为阮柔打鼓的事发了一顿威,那阮柔权当听不见,愣是不吱声,谢保芳也就不再计较。有一天,谢保芳支使阮柔给她烧洗脚水,阮柔表现得很不耐烦,这让谢保芳好生奇怪——这软蛋爷们咋还长脾气了呢?

为此,谢保芳夜里失眠了。这一失眠不要紧,偏偏就听到了阮柔说梦话,笑嘻嘻地叨咕“桂花”。谢保芳由此获悉重大敌情。第二天,她悄悄地去看秧歌,发现阮柔不打鼓了,和杨桂花扭成了一副架,更有甚者,两个人还时不时地飞眼儿。

第六集

谢保芳发现敌情没有声张,而是偷偷观察。

一天晚上,谢保芳偷偷跟踪阮柔,一直跟到公园小树林——原来阮柔竟偷偷与杨桂花约会。

只见那杨桂花坐在一把长椅上,两眼含情脉脉,静静地看着阮柔。阮柔嘴里念着锣鼓点,迈着台步慢慢走向杨桂花……谢保芳实在看不下去了,由树后冲了出来,扭住杨桂花动手厮打。

那阮柔愣了一会儿后,竟然抱住谢保芳,让杨桂花快跑。杨桂花鼻子里哼了一声,拧拧搭搭走了。

第二天,谢保芳气势汹汹拿汪诗萍开刀。谢保芳的理论是,如果汪诗萍不搞什么秧歌队,阮柔也不会和杨桂花扭到一起。谢保芳进门时,汪诗萍正伏在桌上写着什么,只听一声带韵惊腔喝道:“汪诗萍,你还我老公来!”汪诗萍抬头看见叉腰而立的谢保芳,怔怔地看着她半晌说不出话来。

汪诗萍思考再三,决定做如下分工:她与吴金陵去做杨桂花的思想工作,孙教授和魏革命去找阮柔谈话。

谈话结果让谢保芳很难接受,因为两个人都不承认有越轨行为,而是谈秧歌队的工作。谢保芳细想,也真没抓到什么,所以,要求汪诗萍加强管理,以保障妇女权益。

魏革命主动请缨,要求去秧歌队当指导员。汪诗萍觉得也有必要,就把魏革命派到了秧歌队。

这魏革命真是好样的,主动跳入了是非旋涡!

小悦上学了,汪诗萍成了代理妈妈,早上把孩子送到学校,晚上再把孩子接回来。好在时间不长,夏志远就要出狱了。

夏志远出狱那天汪诗萍有事,便嘱咐吴金陵带着小悦去接夏志远。吴金陵把小悦打扮了一番,带着她把夏志远接出了监狱的门。路上,吴金陵把汪诗萍如何给祖孙二人发“低保”、如何为老人送终、又如何含辛茹苦照顾小悦,一件件说给夏志远听。听得夏志远感慨万千,涕泪唏嘘。

第二天,夏志远来到社区见汪诗萍,感谢她及社区对他一家人的关爱。汪诗萍审视着修饰一新的夏志远,突然感受到他身上透出的一股英气,不觉心中一动。管盈利吸毒倾家荡产,连电视冰箱都卖了。妻子与他探讨离婚问题,这小子就是一声不吭,妻子一气之下回了娘家。

又到了审核“低保”的时候。

那天,汪诗萍忙得不亦乐乎,小悦来了她也没管,让她自己玩。汪诗萍正忙的时候,郝如梦来了,缠着汪诗萍要谈话。汪诗萍没工夫接待他,这郝如梦就大喊大叫要借钱,说是拿了钱去做变性手术。汪诗萍正烦得不行,这时管盈利又来了,声称自己已经离婚,生活没有着落,理直气壮地要“低保”。汪诗萍说你有钱吸毒就有钱吃饭,不戒毒就别想要“低保”。管盈利说自己已经戒了毒,汪诗萍说你既然戒了毒就做个尿检让大家看看。管盈利气急败坏,照汪诗萍脸上打了一拳。吴金陵见汪诗萍挨了打,就举起一把椅子要砸管盈利,管盈利见了拔腿便跑,这时郝如梦想讨好汪诗萍,一把扯住了管盈利,被管盈利一脚踹倒了。

小悦回家告诉夏志远,说汪阿姨让管盈利打了。夏志远听了不再多问,下楼来找管盈利算账。两个人在管盈利家楼门口相遇,于是厮打起来。夏志远不是管盈利的对手,被管盈利按在地上猛打一顿,这时恰巧郝如梦赶来,一脚把管盈利踢翻了……

小悦打了110找警察叔叔,不一会儿警察来了,把夏志远和管盈利都带到社区进行教育。警察说主要责任应该由夏志远来负,是他先挑起事端。管盈利说还有个人踢了他一脚,警察说踢了一脚就算一个,立即找来。可惜管盈利没看清是谁,致使郝如梦得以漏网。

夏志远见义勇为具有英雄救美的意义,汪诗萍在心里暗暗记下他的功劳。

方圆圆告诉汪诗萍,她又找了一个社区了解社会,这个社区是市委机关家属区,居民素质高乱事也少,挺轻闲。方圆圆要汪诗萍到她的社区去玩,汪诗萍就跟着她去了。汪诗萍在那里遇见几个小贩收购陈米和衣物,她由此受到启发,便请求方圆圆搞一次捐助活动——让居民把用不完的东西捐给鲁青社区的穷人,反正也卖不了几个钱。

方圆圆按汪诗萍的要求做了,居民们捐上来不少东西。

汪诗萍回到社区以后,又组织人到社区内的生产单位化了一次缘,条件是组织居民上街为其做广告。

不久,社区腾出一间办公室办了“阳光超市”,符合条件的居民每年可以在超市白拿三百元的东西。阳光超市开张的那天,汪诗萍等人脸上挂着笑,居民的眼里则含着泪……

第七集

汪诗萍问夏志远工作上有什么打算,夏志远说他出狱后只想补偿小悦一度失去的父爱,至于工作他还没来得及想呢。汪诗萍说如果没有想法能不能先到社区工作一段时间,等以后有了想法再走也不迟。夏志远欣然答应了。

夏志远到社区上班的那天,三个人开了一个会。汪诗萍说,她渐渐意识到,单纯发放“低保”不是根本办法,重要的是让那些下岗的人得以就业。吴金陵认为社区工作是救急不救穷,那么多穷人你帮不了。汪诗萍说我们即要救急也要救穷。后来吴金陵接受了汪诗萍的观点,三个人渐渐确定了一个新的工作目标,那就是帮助下岗人员再次就业。

汪诗萍等人开始走访驻社区的企事业单位,多方面寻求就业门路。三个人把社区内的企事单位拉了一个名单,然后各找各的目标。

汪诗萍来到一家酒店,见了老总自报家门。老总刚见到她时还挺客气,一听说她是社区的,马上叫来了秘书接待她,老总则扬长而去。

汪诗萍来到一家商场,还是见老总。那老总见了汪诗萍的名片后笑了笑,然后先入为主地说:“你找我没用,无论什么事都没用,我不知道社区是啥玩意,你还是请便吧。”

跑了一天,三个人在下班前碰了一下头,互相间不用说什么,一看各自的表情就什么都明白了。

管盈利穷困潦倒,没钱买毒品就开始制造车祸——主动往汽车上 撞,然后再跟人家私了,以此讹一点毒资。汪诗萍与吴金陵夏志远研究,想把管盈利送进戒毒所,苦于没有资金而落空。事有凑巧,这天管盈利撞车时没把握好,把腿撞折了。管盈利当时不知自己腿断,跟车主要了五百块钱,把汽车放走了。汽车开走后管盈利才发现自己腿折了,要找那车早没了踪影。

管盈利上医院打上了石膏,然后由夏志远背着回到了家里。汪诗萍把管盈利交给了夏志远,夏志远每天给管盈利送两盒方便面,告诉他不白吃,日后要还的。管盈利就在墙上画“正”字记账。

管盈利腿瘸不能下楼,既搞不到毒品也没有好吃的,惨透了!管盈利让夏志远给他弄点好吃的,夏志远没理他。后来汪诗萍知道了,给他买了点好吃的,并趁势与之倾谈,直谈得管盈利痛哭流涕,答应 把毒戒了。此后,汪诗萍又请回管盈利的妻子照顾瘸腿丈夫,管盈利因此感恩戴德。

谢保芳给阮柔制定了一个“扫黄方案”,用一套顺口溜编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对阮柔严加看管。无奈阮柔花心不泯,晚上还时常出门,搞得谢保芳饱尝盯梢之苦。

有一天谢保芳找人算了一卦,算卦人指点她买块小镜子挂在墙上,把女妖精的邪气给她顶回去。谢保芳真就买来一面小镜子挂在窗外,正对着杨桂花家。

市民政局准备在鲁青社区召开一次现场会,宗旨是把“阳光超市”的做法广泛传播。李一民亲自向汪诗萍作了布置,准备在会上发言。汪诗萍回来后与吴金陵、夏志远开了个小会,做了一下分工。

谢保芳突然发现,杨桂花家也挂出了一面镜子,比自己的还大。谢保芳决心战斗下去,又去商场买镜子,取下小的换上大的。哪想,对方马上还以颜色,也取了小的换上大的。

谢保芳实在咽不下这口气,找儿子借来一把气枪,架在窗上打碎了杨桂花的镜子。阮柔认为谢保芳的做法太过分,他说有事应该找社区。谢保芳说家丑不可外扬,她将独立战斗到底。

两天后,阮柔溜进了杨桂花的家,那杨桂花正等他呢。杨桂花先问了阮柔的立场,阮柔自然表白要站在杨桂花一边。杨桂花说那好,我拴了一把弹弓,你拿上它,把谢保芳的镜子给我打碎喽。阮柔被逼无奈,接过弹弓想了一会儿,然后颤抖着手拉弓发弹——没打着镜子,却打碎了自家的窗玻璃。

谢保芳不再独立战斗了,先把魏革命骂了一顿,说他那个指导员是个牌位,然后再找汪诗萍解决问题。夏志远挡了架,说王主任正在准备材料,你有啥事就说。谢保芳把事情说了一遍,夏志远立即找来了阮柔和杨桂花,缴了气枪和弹弓,三个人一块教育。阮柔表白说他本想打镜子,手一抖就把玻璃给打了。谢保芳听说玻璃是他打的,肺都气炸了,说了声“白白”,然后拂袖而去。夜里,谢保芳关紧房门不让阮柔进屋,那阮柔在外面转了一会儿,钻杨桂花家去了。

第二天,现场会如期举行,李一民特意请来了常务副市长赵英城。赵英城正讲话的时候,谢保芳来了,找汪诗萍要老公。陈福源见了,忙把谢保芳拉到了一边,告诉她正在开会,把她赶走了。

会后,李一民与赵英城探讨了社区建设的问题。赵英城十分感慨,决心以后在工作力度上要向社区倾斜。

第八集

汪诗萍开完会,开始为谢保芳的事而头疼。她想不出解决的办法,就把任务交给了夏志远。

夏志远去了谢保芳家,提出三条建议:一,对阮柔要感化而不能驱赶,关上门不让他回家是天大的失误;二,马上成立京剧队,让阮柔重操旧业去打鼓板,帮助他收收心;三,请来儿孙,大家一起说服他回头。谢保芳同意前两条,后一条则作为后备手段,实在不行时再做最后一搏。

夏志远又把杨桂花魏革命找到一块,要求他们提高秧歌队层次,教大家跳跳舞。夏志远的用意是想让杨桂花忙起来,分分心。

谢保芳接受了夏志远的建议,马上找汪诗萍要求成立京剧队。汪诗萍当然高兴,说你早就该出山干点事了。

过了一段时间,谢保芳和杨桂花都很安静,汪诗萍问夏志远用了什么手段,夏志远只是淡淡一笑。汪诗萍暗暗佩服夏志远的能力。

夏志远向汪诗萍通报一个好消息:某物业公司要招募一支保安队,他与公司经理有一面之交,已经初步达成了招工意向。汪诗萍很高兴,马上把吴金陵叫来,三个人一起研究了保安队名单。提到管盈利时,夏志远和吴金陵都提出了异议,汪诗萍说管盈利不再吸毒了,应该帮他找一条生活出路。

几天后,社区门前出现一道风景:十几名着了服装的保安队员认真列队,听夏志远喊“立正、稍息”,然后就被夏志远带走了。管盈利腿还没好利索,一瘸一拐地走在队列里,很是滑稽。

汪诗萍站在门前看着保安队远去,望着夏志远的背影,一种说不清的甜蜜感悄然浮上心头。

这时郝如梦凑了过来,表白自己曾经为汪诗萍踢了管盈利一脚。郝如梦想勾引汪诗萍,而她却浑然不觉。

汪诗萍决定绿化社区环境。她组织秧歌队到苗圃扭了一场秧歌,唱了几首歌,以此为感情投资向苗圃要了一些花木,然后组织秧歌队和巡逻队把花木裁进社区。

社区的人气越来越旺了。汪诗萍等人为大家做的好事,居民们都看在了眼里。于是,“小政协”终于水到渠成,隆重地成立了。

开会那天,李一民到会并讲了话。他说,社区居民议事会的成立,体现了居民集体观念的增强,民主意识的觉醒,自治形态的萌芽。社 区居民议事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市社区的建设正迈向了一个新阶段。

夏志远的牙齿出了点毛病,他懒得去医院,就来到了刘大有的诊所。补牙的时候,走进来一个手拿报纸的老太太,埋怨作保姆的不登广告。刘大有听说老太太想找保姆,就建议她求助社区。老太太说一般的保姆她看不上眼,社区也不一定找着好的。刘大有开玩笑说,以后给你办个保姆超市,让你随便选。

一句玩笑话启发了夏志远,他回到社区把刘大有关于保姆超市的话说给汪诗萍听。汪诗萍听了也眼睛一亮,于是,找来了吴金陵,三人研究决定:立即筹建家政服务中心,吴金陵任主任。

汪诗萍把社区的想法提交居民讨论,大家一致赞成。

吴金陵是个办事爽快的人,马上弄来两个小喇叭,派了两个小姑娘骑上自行车满社区喊起来。与此同时,社区门前则放了两张办公桌,两张桌前排成两队人,一队是年轻女人,一队是老人。汪诗萍和夏志远坐在桌后给众人登记,实现了供需双方的对接。

紧接着,社区办起了“钟点工、保姆培训班”。在吴金陵主持下,汪诗萍讲了第一堂课,题目是《家政服务的职业道德》。

谢保芳办京剧队很卖力,每唱一段都要求阮柔认真打好鼓板,高标准严要求。回到家里,则对阮柔百般温柔,吃饭时给他烫壶酒,睡觉前给他端洗脚水,竟使阮柔受宠若惊。有一天阮柔突然悟出一个道理:女人的利剑是温柔。谢保芳也突然发现,老公原来如此深刻!

杨桂花还惦着阮柔,时常往京剧队的场子溜。魏革命紧紧地跟着杨桂花,拉她去学国标交谊舞,使杨桂花不得自由。

杨桂花开始埋怨阮柔不是男人,魏革命趁机说了些阮柔的坏话,话里话外的也奚落杨桂花眼力差,一朵鲜花愿意往牛粪上插。

有一天杨桂花约阮柔出来约会,阮柔起初还有些犹豫,后来就被谢保芳的眼泪征服了。第二天杨桂花怒冲冲去了京剧队,朝阮柔狠狠吐了一口,一场婚外情就此终结了。

魏革命马上向汪诗萍汇报,说通过他细致的思想工作,已经挽救了杨桂花,她重新做人了。

杨桂花吐了阮柔一口,客观上给谢保芳吃了一颗定心丸,她知道阮柔这个浪子终于回头了。夜里,谢保芳柔情似水地和阮柔开起玩笑,说驴皮鼓那么大点儿个圈你都能打准,一块镜子你咋就打不着呢?阮柔嘿嘿傻笑,说猪八戒啃猪爪,自餐骨肉心也慌啊!

第九集

谢保芳说阮柔回头全仗社区的帮助,为了答谢汪诗萍等人,夫妇俩手拉着手来到社区,把一张感谢信贴在墙上。谢保芳摆脱了婚姻危机,人也发生了变化,开始热心于社区工作了。

小悦要过生日了,夏志远问女儿有什么要求。小悦提出去南湖划船,并且强调汪阿姨也得去。夏志远说划船没问题,可汪阿姨不一定能去呀!小悦说她一定得去,你请不来我去请,我有面子。

汪诗萍接受了小悦的请求,陪她去划船。小船在水上漂浮,荡漾着生活的诗意和温馨。汪诗萍不时偷觑一眼夏志远,心里泛起一种奇异的感觉,宛若小船下的清波涟漪不绝。

色鬼郝如梦对汪诗萍的骚扰更频繁了,近一时期经常找汪诗萍献计献策,声称要为社区建设添砖加瓦。夏志远默默地挡驾,看见郝如梦来了马上迎出去,站在门口问他有什么计策,可以跟他说。三来二去的郝如梦就火了,于是又旧病复发,在家里大喊大叫要做变性手术,还把妻子暴打了一顿。

郝如梦以发病为诱饵,一发病就能钓汪诗萍来解决问题。时间长了汪诗萍也觉得不对劲了,所以当郝如梦妻子抹着眼泪再次相请时,汪诗萍就把夏志远派了出去。

夏志远来到郝如梦家,默默坐在沙发上什么也不说。静静地看郝如梦表演。郝如梦折腾了一阵,面对夏志远肃然的目光渐渐没了底气。夏志远看出郝如梦心虚,依旧是不说话,只冷笑了一声,然后站起身走了。

从郝如梦家回来,夏志远肯定地向汪诗萍断言:郝如梦装疯。汪诗萍半信半疑,说郝如梦妻子手里有医生的诊断书。夏志远说这年头除了妈是真的,别的都能造假。

夏志远开始调查。他问郝如梦妻子,看病的时候她是否在场,郝如梦妻子说当时她不在场,病是刘大有领着看的。夏志远又找到刘大有问看病情况,刘大有反倒火了,反问医生领患者看病有什么错。夏志远见刘大有不说正题,便拿着诊断书找到精神病院,向院长索取病案材料。院长叫来了开诊断书的医生,医生自然傻了——开的假诊断书,哪来的病历?

郝如梦妻子如梦方醒,回想自己被郝如梦这个假疯子折腾得也够惨了!原以为他得的是怪病,哪想,到头来还是个“黄”病,这个家 还能要吗?这婚姻不打碎了行吗?

郝如梦妻子当然还是得找汪诗萍,让她帮助离婚问题。汪诗萍劝她先不要急,要离婚也得郝如梦点个头。

一场反家庭暴力的宣传活动在社区展开了。谢保芳主动表现,和阮柔编了一段京戏段子,旧曲新词,要在社区里演唱。

黄昏,社区门前人山人海,谢保芳夫妇大显身手,一段有板有眼的唱腔把郝如梦和刘大有病骂了一顿。杨桂花也不甘示弱,不知道什么时候偷偷准备了一个三句半节目,冷不丁拿了出来,与谢保芳来了个抗衡。那三句半载歌载舞,大说《咱的社区好》。

演出之后,汪诗萍又组织居民栽种夫妻和睦林,一对夫妻一棵树,树上挂照片自觉维护。汪诗萍还动员了几十对夫妻签订了“家庭无暴力承诺书”。一场宣传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郝如梦依旧我行我素,打得妻子不敢回家了。汪诗萍把郝如梦找到了社区,向他发出最后通牒:“郝如梦,希望你不要再给法院找麻烦,知趣的话最好简单地把离婚手续办了。”

郝如梦和妻子离了婚,同时与汪诗萍也结下仇恨。吴金陵的家政服务做出了声势,其他社区的下岗人员也纷纷前来报名,参加家政培训班。汪诗萍想把事情做大,成立个覆盖全市的家政服务公司。她的想法得到夏志远吴金陵的积极支持,于是形成个方案,拿到居民中讨论。结果是一致通过,吴金陵兼公司经理。

谢保芳不甘心领导京剧队,找汪诗萍要求参政议政,当个“小政协”候补委员。汪诗萍鼓励了谢保芳的积极性,决定“小政协”扩编。

补选“小政协”委员的活动开始了。

谢保芳对这事最积极,在社区领了选票各家各户发,然后再挨家挨户收上来,乐此不疲。

其实谢保芳有自己的小心眼,她用左手为自己做了不少假选票,又把杨桂花的选票扔了一些。

阮柔看了惊慌失措,提醒她可别犯法,谢保芳说胆小不得将军做。社区墙上贴出增选的“小政协”委员名单,谢保芳榜上有名却没有杨桂花。

杨桂花马上在名单旁边贴了一张大字报,揭发选票有假。

汪诗萍几个人认真开会研究,觉得选举的确过于随意了,于是公告选举作废,择日重新选举。

第十集

谢保芳好生纳闷:这杨桂花咋就知道选票有假?她认定是阮柔吃里爬外泄露了机密,于是把他臭骂了一顿。阮柔有口难辩,警告谢保芳别把手中的“利剑”丢了。

“小政协”名单再一次贴出,这一回谢保芳与杨桂花皆榜上有名。阮柔看了公告很兴奋,谢保芳怀疑他感情又开了小差。陈福源通知汪诗萍,警务和医疗马上要进社区,让他腾出办公室,作警务室和医疗室用。汪诗萍的办公条件本来就差,仅仅是一套民房,所以,只腾出一间房,称“警务医疗室”。

汪诗萍让谢保芳和杨桂花准备了一个欢迎场面,所以当社区民警和社区医生前来报到时,见了热情的社区群众很是感动。

李一民组织了一个记者团到社区采访,汪诗萍的大照片马上见诸报端。街道主任陈福源见了报纸后萌生了沽名钓誉的念头,他想把鲁青社区当成自己抓的点。

陈福源说干就干,马上坐着小车来了,有模有样地听了一次汇报。他嘱咐汪诗萍,以后有什么事要先跟他说。

李一民向赵英城做了关于社区建设的专题汇报,同时提出了全市统建社区办公、活动场所的建议。赵英城听了为之震惊,忙问钱从哪来。李一民便提出了“七个一点”的设想。李一民的想法过于重大,所以赵英城还要再考虑考虑,并让李一民拿出一个详细的方案。

陈福源调汪诗萍去街道汇报。汪诗萍谈到家政服务公司前景看好,不但完善了服务体系,社区也可以获得一点活动经费。陈福源听了,马上要求公司收入上交街道,用钱再向街道请示。汪诗萍说这要通过社区“小人大”、“小政协”讨论。陈福源自然明白讨论的结果是什么,心里很是不快。但是他却没多说什么,只是警告汪诗萍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家政公司赚了一点中介费,汪诗萍想用这笔钱给每一个单元的居民照一张“全家福”挂在楼前,让大家互相认识、友好往来。汪诗萍先召开了“小人大”会征求意见,得到一致赞扬。

陈福源又来检查工作,见到“全家福”照片时很高兴,认为满有创意;当询问了资金来源后却火了,说社区的盈利决不能乱花,必须马上交街道。汪诗萍正无奈时,魏革命来了,听说陈福源要收钱,就 以老干部的身份批评了他。魏革命提醒陈福源不要只发口头文件,如果真要收钱,最好形成个文字东西拿来。气得陈福源扬长而去。

赵英城经过思考肯定了李一民的设想,也同意了他的方案。但是事有不巧,正要报市长办公会讨论时市长调走了,空出来的市长位置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这事只能放一放再说了。

郝如梦消失了一些日子,再出现时就像变了一个人。他诚恳地找汪诗萍谈了一次话,说他要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了。谈过话以后,他还向汪诗萍递交了一份悔过书。这让汪诗萍很惊讶,当然也挺高兴。

夏志远对郝如梦的做法却心存疑惑,他说郝如梦不是个好东西,是狗就改不了吃屎。汪诗萍说万事万物都有个变数,也没准郝如梦就幡然醒悟了呢。

以后的日子里,郝如梦经常到社区擦桌子扫地,干些零活。郝如梦见了众人毕恭毕敬,在汪诗萍面前也装扮成一个君子。夏志远也被他弄糊涂了,暗自猜想:这小子为了啥呢?为了领“低保”?

郝如梦的骗术麻痹了大家,自然也麻痹了汪诗萍。当人们都放松了对他的警惕时,这小子终于开始作案了——

这天夜里汪诗萍在社区值班,正坐在桌前看书,就听到了钥匙开门的声音。汪诗萍以为是吴金陵或者夏志远来了,也没在意。当一只男人的手摸她的脸时,她才猛然回头,看到的是郝如梦淫邪的面孔以及一把逼住自己的尖刀。原来郝如梦积极表现的时候偷偷配了一把房门钥匙。郝如梦用尖刀逼住汪诗萍,然后把自己的仇恨说给她听……

郝如梦逼住汪诗萍时,夏志远正在家里打电话找汪诗萍,他想问问给小悦买的药该怎么吃,因为说明书上的文字太小他看不清。夏志远打了几次都没人接听,他很疑惑,就下楼奔社区来了。

郝如梦逼汪诗萍脱衣服,他要好好“黄”一次。这时夏志远赶到了,在外面敲门询问。汪诗萍听到夏志远的声音,尖叫“别进来”,夏志远听出问题冲进屋时,自然是被郝如梦捅了一刀。

夏志远立即被送往医院,经抢救活了过来。一场灾难确立了汪诗萍与夏志远的爱情。

事有凑巧,案发当晚管盈利回家很晚,正往家走时听到了汪诗萍的尖叫,然后就见一个黑影从社区的门里跑了出来。管盈利隐在了树丛后面,当郝如梦出现时他便伸出一条腿,绊倒了郝如梦后又扯下腰里的胶皮警棍狠狠打郝如梦的头……

郝如梦以强奸罪、伤害罪入狱。

第十一集

赵英城以常务副市长的身分主持政府工作,把统建社区办公用房的方案拿到常委会上讨论。市委副书记叶明伦强烈反对赵英城的提案,与赵英城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叶明伦的动机很复杂,既有对社区工作的认识问题,也与空出的市长位置密切相关。

叶明伦的观点是:政府要抓大事,有钱应投入生产,先生产后生活;退一步说,烈士陵园的纪念塔还没建,盖什么社区办公用房?到底是烈士陵园重要还是社区用房重要?

赵英城的观点是:群众生活就是大事,抓生产的目的也是为了群众生活,烈士陵园也是留给活人的纪念,烈士的生命换来的应是百姓的好日子。如果我们事事以活人为出发点,也就无愧于烈士的英灵。

市委书记陆兆兴见矛盾激烈,宣布休会,这件事以后再议。叶明伦把李一民叫到办公室狠狠批评了一顿,指责他不该误导赵英城不务正业。李一民是个耿直的人,听到叶明伦这样说立时火了,他责问叶明伦什么是正业,一个下级干部又怎么能误导自己的上级不务正业。于是,两个人激烈地争吵了一番。最后叶明伦威胁李一民小心头上的乌纱帽,李一民淡淡一笑说,我为老百姓办事,走得端行得正,你未必摘得掉。

陈福源的顶头上司万区长新分得一套住房,陈福源为讨好万区长,让汪诗萍的家政公司出人给万区长打扫房子。陈福源并没有谈钱的问题,所以汪诗萍便把这件事交给了吴金陵,让她安排。

吴金陵通过电话与陈福源接洽,她问陈福源怎样付费,陈福源一听这话便气得七窍生烟,马上形成个文件,令家政公司上缴财权。

汪诗萍拿着街道的文件去找李一民,问这样做是否合适。李一民看了文件也很恼火,马上给万区长打电话,制止了街道的做法。

陈福源挨了万区长一顿批评,心里有气,便把这气撒在了李一民身上。

叶明伦马上接到一封署名社区群众的上告信,说李一民支持汪诗萍不服从领导,还对李一民为什么对社区一个小姑娘如此热心提出质疑。叶明伦接到此信如获至宝,马上拿着这封信去向陆兆兴汇报。大致意思是:尽管是一封匿名信,也并非空穴来风,基层组织不服从领导应该引起重视,如果所有的社区都照这样子学那还了得吗?而且,李一民为什么会这样?跟赵英城的背后支持没有关系吗?

陆兆兴很冷静,问叶明伦是否做过调查,叶明伦说还没来得及,陆兆兴希望他先把情况调查清楚。

李一民突然接到陆兆兴秘书的电话,让他马上到书记办公室来。李一民马上赶到了陆兆兴的办公室,见赵英城也在那里。

陆兆兴要李一民陪他们到社区看一看,马上就走。李一民陪陆兆兴一行来到社区,首先看到的是广告版上贴着的一张就业人员名单。陆兆兴不解,向李一民提出了疑问,李一民解释说,社区干部已经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就业问题上来,他们千方百计地走访社区内的单位,为下岗人员寻找再就业岗位。这张名单就是社区安排的再就业人员。陆兆兴听了很震惊,很高兴,也很意外。连连自语道:“好!社区工作做得好!”

陆兆兴等人又在社区的空场上默默观看了谢保芳指导京剧队唱戏、杨桂花指导秧歌队跳国标交谊舞、武术队舞太极扇、老人下棋……

陆兆兴等人走进楼道,见到了一张镜框装着的“全家福”照片,以及儿童画、打油诗一类东西。陆兆兴感受到一种温馨的家庭气氛,心里由衷地感慨。

陆兆兴等人走进社区办公室时,却没见到汪诗萍等人,只有一位护士正在给一位老人打吊瓶。一问才知道,汪诗萍吴金陵到社会上联系就业岗位去了,夏志远正在医院养伤。陆兆兴听护士介绍了汪诗萍的险情,了解了社区工作者的艰难。

陆兆兴是个聪明人,马上把叶明伦与赵英城的矛盾归结到市长位置上来。从社区回来,他分别找叶明伦和赵英城谈话,问他们对市长人选的想法。叶明伦说赵英城像是有当市长的想法,只是他大局意识不强,看问题起点太低。陆兆兴又问叶明伦自己有没有想法,叶明伦说如果不想也不客观,但是他听从组织安排。而赵英城的说法则截然不同,他说他不想这事,因为这是省里或者你这位市委书记考虑的事,一个副市长就够我干的了。

通过这次谈话,陆兆兴对两个人的人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夏志远住院的日子,汪诗萍就住在夏志远家照顾小悦。

夏志远出院后,汪诗萍为夏志远准备了一顿丰盛的晚餐。夏志远看着汪诗萍忙忙碌碌,立即品尝到一种家的温馨,他开始与汪诗萍谈婚论嫁。夜晚,汪诗萍要走的时候,夏志远希望她就在家里住,汪诗萍孩子一样说了两个字:“没羞!”

第十二集

陆兆兴找赵英城谈了一次话,两个人讨论了社区建设的现状和前景,对李一民的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陆兆兴支持兴建社区办公用房,决定马上开常委会讨论通过。

陆兆兴还向赵英城透露了一个信息:省委决定任命他为代市长,省委组织部一位副部长明天就来谈话。

市委常委会上,陆兆兴要大家就社区用房建设议题举手表决,众人一致举手——就连叶明伦也微笑着举手。会后,叶明伦热情与赵英城握手,祝贺他荣升代市长。

赵英城走马上任了。

在市长办公会上,赵英城下了死令:全市200所社区办公小楼,务必于三个月内完工。市属各局要抽调得力干部组织施工,如果哪个部门拖延了工期,领导就地下马!

汪诗萍召开了“小人大”、“小政协”以及各楼楼长大会,要求大家努力工作,工程期间维持好社区秩序。

汪诗萍见了一次方圆圆,把自己与夏志远的爱情说给她听。方圆圆听到汪诗萍的爱情自然想起黎子游,又由黎子游想到了黎凤珍。方圆圆告诉汪诗萍,黎凤珍提前病退了,她得了脑血栓。方圆圆之所以了解黎凤珍的情况,是因为黎凤珍住在方圆圆的社区。

汪诗萍买了些东西去看望黎凤珍。她敲了半天门,那门也没开。正要起身走时,门却开了——黎凤珍拄着一根拐杖,艰难地出现在门口。黎凤珍望着汪诗萍愣住了……

两个人自然要恳谈一番,动情之时自然要涕泪唏嘘。汪诗萍有点不敢相信,当年指点江山的女干部黎凤珍,现在却风光不再了,一个哭哭啼啼的老人,看上去甚是让人同情。

汪诗萍建议黎凤珍到敬老院去,黎凤珍说条件差的她住不了,条件好的她住不起。她得随时准备儿子写信要钱——黎子游留学的那个国家不让打工,而她这一病却花去了很多钱。

汪诗萍为黎凤珍的生活而忧心,于是十分认真地与夏志远谈了一件事——她打算在本社区为黎凤珍租一套房子,这样也好就近照顾她。夏志远不知道黎凤珍是什么人,当听说她是汪诗萍前男友的母亲时,心里便泛起一缕醋意。不过,夏志远还是比较理性的,尽管心里 不太是滋味,但他还是支持汪诗萍的想法。他说人得心眼好。

社区内突然传出一个爆炸性新闻——魏革命与杨桂花在工作中擦出了爱的火花,马上要结婚了。起初,汪诗萍听到这一消息时还不太相信,直到魏革命与杨桂花前来办登记手续时,她才确信不疑。

谢保芳听到这个消息如释重负,大有解放的感觉,于是在家里大唱《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唱得阮柔好生闹心,就劝她别唱了;那谢保芳看穿了阮柔的潜意识,故意气他,偏唱,于是两个人又吵了一场。

这天,社区用房建设全面开工。

早晨五点钟,赵英城准时来到工地上,工人们已经就位了,而负责监工的干部还没到。赵英城掏出手机给李一民打电话,问他在什么位置,李一民答在工地上,赵英城很满意,说这三个月你得给我挺住。这时,迟到的干部来了,赵英城厉声断喝,命那干部向工人道歉,那干部不得不尴尬地向工人道歉。

晚上,天快黑了,赵英城和李一民的越野车依旧穿梭在工地上。李一民说过,为了工程他准备扒掉一层皮。

汪诗萍约魏革命和杨桂花谈了一次,问他们的婚礼打算怎么办。魏革命说他想办个革命化的婚礼,不吃不喝只演节目。

汪诗萍十分赞成魏革命的想法,亲自组织大家排节目。对于汪诗萍来说,这是她来社区后主持的第一个婚礼,她觉得这个婚礼不单单属于魏革命和杨桂花,也是社区的一件大事。所以,她特意找谢保芳谈话,希望她尽弃前嫌,唱上一段京剧为婚礼助兴,谢保芳答应了,说是看汪诗萍的面子。

汪诗萍又去方圆圆的社区求援,请腰鼓队和铜管乐队前来助威。婚礼开始之前,腰鼓队先敲了一阵鼓,敲得震天动地;之后,铜管乐队和本社区的唢呐队一齐奏向了婚礼进行曲,魏革命与杨桂花身穿新婚礼服手牵着手从人群中走出……

国标交谊舞开始了,魏革命与杨桂花一对新人领舞,后面是一群男女伴舞,还有腰鼓队助阵,气氛很快达到高潮……

轮到谢保芳唱京剧时马上冷了场子——那两口子没来。

谢保芳在家里正和阮柔斗嘴呢。谢保芳说腰鼓震天响,把阮柔的心都敲碎了。气得阮柔第一次打了谢保芳一耳光子。谢保芳哪受得了这个,泪流满面地跑到婚礼现场,向汪诗萍告状说:大事不好,家庭暴力死灰复燃了。

第十三集

汪诗萍在鲁青社区租好了房子,然后把黎凤珍接了过来。

汪诗萍照顾黎凤珍如同自己母亲,这让黎凤珍百感交集。一天,黎凤珍痛哭流涕要跟汪诗萍说事儿,说出来的事儿竟让汪诗萍目瞪口呆——黎子游一直坚持给汪诗萍写信,半个月一封。可是这些信都被黎凤珍扣下了。

黎凤珍拿出一叠信交给汪诗萍,汪诗萍捧着信泪流如雨。漫漫长夜,汪诗萍对着黎子游的信流泪,直到天明……

第二天,夏志远发现汪诗萍眼睛红肿,便问她怎么了。汪诗萍慌乱之中编出一个愚蠢的谎言,她说是被蚊子叮了。夏志远当然不会相信,蚊子怎会恰好把两只眼睛都盯了?可是当夏志远再追问时,汪诗萍泪雨滂沱,求夏志远别问了。夏志远真的就不问,但心里却打鼓。

又是一个长夜,汪诗萍把那些信烧了。

魏革命听说建设银行要搞一次储蓄超万亿元的庆祝活动,就到农行找行长商谈演出的事,他要给建设银行扭一场秧歌。行长同意了魏革命的想法,魏革命就把秧歌队拉到了银行大门口大扭了一场,挣来了一千块钱。

几天以后,阮柔找汪诗萍告状,说魏革命把挣来的钱贪污了。还说秧歌队管理越来越差,老头老太太飞眼的事越来越多。汪诗萍找魏革命核实,魏革命很委屈,说那五百元钱买了唢呐和扇子。飞眼的事他也没发现。汪诗萍嘱咐加强管理,尤其财务上不能出问题。

魏革命很费解,阮柔对他为啥不友好呢?

魏革命与杨桂花探讨这一问题,说我没得罪他呀!他为啥对我这样呢?杨桂花心里倒很明白,说咋没得罪?夺妻之恨!经杨桂花这么一说,魏革命就顿悟了,说他那是自找,活该!

杨桂花让魏革命把阮柔的态度告诉谢保芳,这样可以借谢保芳的手治治他。魏革命依计行事,就把阮柔的小心眼对谢保芳说了。谢保芳真就中计了,与阮柔大战了一场。这场战斗使阮柔悟出一个道理:温柔这柄利剑,只有女人遇到威胁时才会拔出来,威胁没了宝剑自然就入鞘了。谢保芳对阮柔的哲理不以为然,说你是个负有前科的伤兵,杀鸡不用牛刀。

魏革命自打娶了杨桂花,工作更为积极了。这天,魏革命向王诗萍建议,说一家人不能在一个单位当领导,要求免去杨桂花秧歌队长的职务。王诗萍觉得魏革命说得也有道理,就让他处理一下。魏革命领了旨意后马上起草了一份任免令,召集秧歌队全体人员进行宣读,内容是他以指导员的身份兼任秧歌队长。杨桂花当了领导夫人心里也平衡。

魏革命又健全了秧歌队领导班子,下设:财务科长、艺术科长、管理员、考勤员等。汪诗萍建议秧歌队多搞一些营业性演出,于是魏革命又设了经营部、外联部,还有会计、出纳。

市民政局一位干部给陈福源写来一张条子,让他给某某人办“低保”。陈福源看了这张条子又给汪诗萍批来一张条子,让那人来社区落实。汪诗萍看了条子后问,你是我们社区的吗?我怎么不认识你?那人回答是这个社区的,户口刚迁进来。汪诗萍要求到那人家里看看,那人便领着汪诗萍走了。

那人领着汪诗萍来到一个僻静之处,塞给她五百元钱,并坦白地说他的家还没搬来,请她便通一下。汪诗萍听了很气愤,自然是把那人打发了。

那人回到街道,把条子扔给陈福源说,你这是啥破条子呀,没有力度就别瞎写字。陈福源觉得很没面子,立即起草了一个任免令,免除汪诗萍社区主任的职务。

任免令发到社区,夏志远和吴金陵见了气愤不已,背着汪诗萍召集“小人大”、“小政协”开会,向居民通报了这一情况。

居民愤怒了,孙老授、魏革命、杨桂花、谢保芳等人带着居民到市政府上访,并打出“还我小巷总理”的条幅。杨桂花谢保芳手拿着小喇叭向围观群众大声喊冤,引来无数路人围观。

赵英城获悉情况震怒不已,命令区政府立即领回上访群众。区政府拿陈福源是问,陈福源无奈又给汪诗萍发指令,说是事情由她引起,也必须由她解决。汪诗萍来到市政府门前领回了上访的群众。

事后,赵英城拿陈福源开刀,这陈福源竟玩了个一箭双雕的把戏,马上把球踢给了市民政局,称自己是按照上级机关的旨意办的。

李一民本来对这事就来气,再加上球被踢了回来更是怒不可遏,当即召开全局干部大会作了一番激情演说,同时对那位以权谋私的干部做了严肃处理。

陈福源也受了处分,被免去了街道主任的职务,保留了虚职,级别为主任科员。

第十四集

魏革命这个信息员还算称职,他向汪诗萍汇报一个情况:社区刚搬来了祖孙二人,小孙女考上了大学,正因交不起学费而发愁。

汪诗萍马上进行走访,了解到孩子的父母都是领取“低保”的聋哑人,祖孙俩靠爷爷的300元退休金维持生活。那孩子叫向满月。

汪诗萍听说区民政局有两个奖励指标,择优奖励本区内两名特困学生。汪诗萍马上领着向满月来到区民政局提出申请,可惜这两个指标已经办完了,钱都发完了。区民政局建议汪诗萍到市民政局再要一个指标。

汪诗萍领着向满月又来到市民政局找李一民,李一民听了情况后沉思了好半天,然后让汪诗萍两天后听消息。

两天后,李一民竟带着民政局班子全体人员来到了汪诗萍的社区,把三千元钱交给了汪诗萍——那是民政干部捐的,李一民一个人捐了五百。

汪诗萍把钱交到祖孙二人手上,向满月爷爷喜泪纵横,而向满月则默然无语。有了这三千元钱,向满月就可以上学了。至于以后的学费,那只能靠贷款。向满月还乐不起来。

向满月的爷爷已经老迈,无力送孙女上学。老人家求汪诗萍把向满月送到学校。汪诗萍带着满月来到省城,找到一位大学同学,为向满月安排了一个便宜的住处,然后又求那位同学给向满月办好了学费贷款。同学问向满月是汪诗萍什么亲戚,汪诗萍说是社区的居民。同学又问社区的居民你为什么要管?汪诗萍说她在当社区主任。同学听了竟愣住了,她不明白汪诗萍怎么干起了这种工作。

汪诗萍与向满月分手时,那孩子终于哭了,只对王诗萍说了一句话:“阿姨,我这辈子要学你做人。”

汪诗萍从省城回来后先去见了李一民,给他捎回了向满月的一封信,信中表示她一定要好好学习,回报社会。

李一民看了信沉默了好一会儿,突然话锋一转,问汪诗萍愿不愿意到另一个社区去开辟一个新天地,并且告诉她,那个社区绝大多数是因动迁而刚刚变成市民的农民。汪诗萍不假思索,说她不愿意离开鲁青社区。

汪诗萍回到社区后先去看望黎凤珍。她敲响房门后,门马上开了,眼前出现一个人令她目瞪口呆——那人不是别人,正是她当年的男友黎子游。

说不清汪诗萍的心里是喜是忧。当她走进屋子还没坐稳时,黎凤珍又告诉她一个更让人震惊的消息:黎子游在国外打工被人家逮住了,因无力缴纳学费,只好中途回国了。

汪诗萍顿觉五雷轰顶。

晚上,汪诗萍为黎凤珍母子做了一顿饭,也算是为黎子游接风洗尘。黎子游看着汪诗萍忙忙碌碌,心里很是滋润。席间,黎子游感谢汪诗萍对母亲的照顾,同时也希望两个人的爱情地久天长。汪诗萍当即告诉黎子游:她已经另有了男朋友。

黎子游听了这话也呆若木鸡。

信息员魏革命什么信息都传播,把黎子游归国的事告诉了夏志远。夏志远听了以后呆住了。

杨桂花知道后骂魏革命多嘴,魏革命的理论是纸里包不住火。魏革命的信息传播以后,汪诗萍再见夏志远时感觉就不对了。她说夏志远有了明显的变化,夏志远说变化的不是我而是你,我现在才知道,前些天是外国的蚊子把你那两只眼睛都盯肿了。汪诗萍想解释,夏志远不听,把汪诗萍赶出了家门。

小悦见爸爸把汪阿姨赶出家门,哭喊着让他请回来,夏志远一怒之下打了女儿一巴掌,然后又抱住女儿痛哭失声。

汪诗萍从夏志远家出来遇见了阮柔。那阮柔也没观察汪诗萍是什么脸色,只顾诉自己的苦。他说谢保芳把温柔的利剑封死在鞘里了,这日子没法过了。汪诗萍正为自己的情感问题闹心呢,大喊:“别跟我说,不过就散。”喊得阮柔目瞪口呆。

汪诗萍身心疲惫,回了一趟老家。汪诗萍的家乡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汪诗萍每天跟着母亲上山采野菜,却很少说话。母亲看出女儿有心事,希望她把苦水倒出来,她却闭口不谈,搞得母亲也很犯愁。

一天,汪诗萍在电视里看到一条省内新闻——全市统建的社区办公楼竣工了,电视画面切换出一栋栋别墅式的小洋楼,让人激动不已。汪诗萍在家里呆不住了,对母亲说,她想回去。

黎凤珍对儿子做了忏悔,她希望儿子能够理解母亲的一番苦心。黎子游并没有埋怨母亲,而是询问王诗萍男友的情况,黎凤珍对此却一无所知。

第十五集

黎子游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想来想去,觉得应该先弄清情况。于是,有一天他知道汪诗萍不在社区,就来社区见了一次夏志远。

黎子游不认识夏志远,只知道他是社区的,就向他询问汪诗萍的恋人是谁。夏志远默默审视着黎子游,然后十分宁静地告诉他,汪诗萍的恋人刚从国外回来。黎子游说她可能还有另外一个恋人,夏志远说她只有一个恋人。

黎子游把听来的情况说给母亲听,误导黎凤珍作了乐观的猜测。她说汪诗萍可能对她还有积怨,所以才故意那样说。黎子游认为母亲的猜测有些道理,于是,母子俩又燃起希望。

社区小洋楼前燃放了一挂鞭炮,表示小洋楼正式投入使用了。小洋楼里面设施很齐全,有警务室、医务室、健身房、演唱室、棋牌室、图书室、音像室、办公室……林林总总一应俱全。居民们欢欣鼓舞,围住小洋楼久久不肯离去。

面对全市范围内一次性建起的200座小洋楼,孙教授做了理论上的概括。他说,从认识意义而言,这应该看作社区建设的又一个里程碑。它体现了党和政府的亲民态度和服务力度,从政权角度解决了一个至关重要的思想认识问题。简言之,这200座小洋楼就是一个亲民、爱民宣言。

汪诗萍从老家回来了,她先去学校看望小悦。她心里清楚,见到小悦也就见到了夏志远。

小悦还没放学,汪诗萍与夏志远便有了一点说话的时间。夏志远说话变得客气起来,可汪诗萍听来比骂她还难受。汪诗萍还是希望夏志远听她解释,夏志远却不接她的话题。夏志远说他看到了黎子游,很有文化,很有修养,与汪诗萍是天生的一对,地设的一双。

小悦走出校门时,夏志远默默等候小悦与汪诗萍寒暄几句,然后领着孩子走了。

夏志远和小悦突然消失了。

夏志远临行前给汪诗萍留下一封信,大意是:他希望汪诗萍过得好,不希望她为了报恩而牺牲黎子游的情感。她劝汪诗萍忘了他,然后无牵无挂地迎接一个美好的家庭。

谢保芳听说了夏志远搬走的消息,认为是黎子游挤走了夏志远。谢保芳对这种抢情之事恨之入骨,便找到黎子游把他挖苦了一顿。她说黎子游是个男杨桂花,尽做不道德的抢情之事。黎子游不知道杨桂花为何许人,更不理解抢情是个什么概念,谢何芳便进一步挖苦说,你这书白念了,连个字眼儿都弄不懂。

黎子游找汪诗萍核实,确认夏志远已经搬走。不过汪诗萍告诉他:不管夏志远和小悦搬到哪,她都会找到他们。

黎子游把夏志远离开的消息告诉了黎凤珍,黎凤珍十分兴奋,认为这是个好兆头。她还出主意,让儿子暂时先到社区干一段时间,也好多多接触汪诗萍,让她早点消气。

黎子游采纳了黎凤珍的建议,便找汪诗萍谈了自己的想法,希望顶替夏志远的位置,帮她做点事。汪诗萍说这不关她的事了,她已经在另一个社区通过了选举,马上就要走了。黎子游问她为什么要这样做,汪诗萍说:为了让夏志远知道,我在躲着你。

汪诗萍马上躲开了黎子游,到新社区上班了。

新社区名字挺好听,叫大业。大业社区地处城乡结合部,居民大多数是由远郊迁来的农民,搬迁的原因是国家征用土地修机场。大业社区规划比较现代,有大片的绿地,各项设施也比较齐全。社区的办公用房是200座小洋楼之一,条件自然优越。

汪诗萍有两位副手,一位是原来的村妇女主任米香,另一位是退休小学教师宋大姐。农民改变了身分,却改不了生活观念和生活习惯,所以,汪诗萍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引导农民适应城市生活。

汪诗萍带着两名副手走访居民,第一天就遇到很多新鲜事:刚走到一栋楼前,冷不防从楼上倒下一堆垃圾,弄了三个人一身;走进楼道,看见了好几个鸡笼子,笼子里还有大公鸡,据说每天早晨都能听到嘹亮的鸡鸣声;走进一户人家,一位老人正指挥两个小伙子搭火坑,烟囱由窗子伸了出去;一妇女在阳台上摆弄酱缸,把酱里的蛆虫用筷子夹出来往外甩,甩在楼下晾着的被子上;更有甚者,米香的爷爷老米仓竟铲了草坪种茄子,他还说城里人真操蛋,愣是不知道爱惜土地,这好好的土地荒成这样岂不白瞎?

汪诗萍首先开展一场楼道革命,清理鸡笼子。米香的奶奶米老太太视鸡笼子为传家宝,扯住汪诗萍的袖子求情,说公鸡不打鸣她睡不实。王诗萍说你睡不实却影响邻居呀,米老太太说邻居也习惯了,然后又找来邻居帮着说情。汪诗萍就是不进盐酱,米老太太见不动硬的不行了,竟一屁股坐在了鸡笼子上——王诗萍的楼道革命遇到挫折。

第十六集

汪诗萍知道鸡笼子不能硬收,得让米老太太们心顺才行。于是她求李一民给借了两台大客车,把大业社区的农民拉到了鲁青社区,临行前汪诗萍特意嘱咐米香把她奶奶带上。汪诗萍带领农民看社区的花花草草,看洁静的楼道,看社区活动室里下棋、写书法、唱戏、奏乐的老人们……

临走时王诗萍找来谢保芳、魏革命两个人,让他们编排些新节目到大业社区演一演,专唱楼道革命好,爱护环境好。

看了鲁青社区,米香觉得脸上无光,一气之下把奶奶的鸡笼子扔了。米老太太不跟米香说话,找儿子米囤算账。米囤举着条帚疙瘩追到社区要打米香,被民警制止了。米囤指责社区干涉家庭内政,汪诗萍则指出这是家庭暴力,而且殴打社区工作人员也犯法,逼其向女儿道赚。米囤咋会向女儿道歉?立即灰溜溜走了。

米老太太见儿子也败下阵来,就亲自出马见汪诗萍,讨要鸡笼子。汪诗萍拿不出鸡笼子,就搞了个小幽默,告诉老太太先等一等,过几天鲁青社区的人会来给你送鸡笼子。

谢保芳、魏革命把演出队拉来了,节目很精彩。阮柔出人意料地唱了一段京韵大鼓,魏革命竟然说了一段快板书,谢保芳杨桂花领几名妇女唱了一出表演唱……

米老太太看完了节目,还是要鸡笼子,弄得汪诗萍真是没了办法。这时,报纸上开始出现禽流感的消息,据说还可以传染给人。汪诗萍严肃了,马上召开一次居民大会,陈述了要害,并宣布楼道里的鸡笼子必须当日内清除,而且由社区民警执法。如果哪个人再有抵触,以妨碍公务论处。

米老太太不要鸡笼子了,但提出一个条件,每天早晨得听到鸡鸣声。宋大姐说老小孩小小孩,就得哄。汪诗萍于是想出一个办法,让米香用录音机录上鸡鸣声,早晨到楼道里播放。

社区里出现了一支小喇叭队,终日不停地宣传“十不准。”

汪诗萍忙了一阵子,工作有了一点眉目以后,开始想念小悦了。这天,汪诗萍来到学校看小悦,等学生都走光时也没见到小悦的影子。一打听才知道,小悦已经转学了。

汪诗萍很伤感,看来夏志远是真心躲着她。

一天,吴金陵突然领着小悦来见汪诗萍,汪诗萍惊喜不已,问吴金陵怎么找到了小悦。吴金陵说不用找,她自己送上门的。原来,小悦瞒着爸爸去了一趟鲁青社区,要看看汪阿姨,吴金陵就把小悦带来了。汪诗萍终于知道了小悦的新学校,也知道了夏志远的新住处。

吴金陵找黎子游谈了一次话,说人家汪诗萍都躲走了,你还等什么?黎子游说他知道没啥大戏了。吴金陵说知道没戏就别耗着了,事情都是由你引起的,你赶紧找夏志远谈谈吧,解铃还需系铃人。

黎子游回家把吴金陵的话向黎凤珍汇报了,黎凤珍思忖再三,说不能听她的,有一线希望也不能放弃。她指点儿子再和汪诗萍谈一次,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黎子游和汪诗萍又长谈了一次,两个人都很伤感,都泪雨滂沱,可是末了,汪诗萍还是求黎子游打消念头。

黎子游决定放弃了。

这天,黎子游来社区找吴金陵,问她怎样才能找到夏志远。吴金陵告诉他,到小悦的学校门口就能见到夏志远。

黎子游在学校门口见到了夏志远,请求和他谈谈。夏志远问黎子游想谈什么,黎子游说谈汪诗萍。夏志远没说什么,用自行车驮上小悦,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李一民工作有了变动,到平安区当了区委书记。

李一民上任不久就召集街道干部开了一次会,听取社区工作汇报。街道头头们一个个发言,说的都是下达了什么任务,作了哪些检查,哪些行业进了社区等等。李一民渐渐感到不耐烦了,便打断了发言,让大家集中在一个话题上——为社区做了哪些服务。众人面面相觑,没人吱声了。李一民最后提出一点要求:今后街道的工作不能只是上传下达,要做实事。

李一民拎着一瓶酒来到赵英城家,要菜喝酒。赵英城吩咐夫人炒了两个菜,两个人喝了起来。

赵英城猜出李一民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命令他有什么话快点说。李一民于是提出一个思考已久的想法:搞一次改革试点,撤销一个街道,建一个街道层面的大社区,这个大社区要形成各种服务一条龙,以强化服务职能。赵英城认为可以试一试,但是全市统建社区用房已经压得财政喘不过气来,无力再掏了。李一民说区里自筹,不掏市长的腰包。赵英城说不掏我腰包我当然高兴,李一民说你认为有意义我就向陆书记汇报。

第十七集

汪诗萍发现大业社区有一道风景:麻将桌能排成排。汪诗萍想改变这种风气。镜头聚焦在一张麻将桌上,桌上有些零钱。一个人点着一张牌说:“我就和这张牌,但是你们谁也猜不着,我不告诉你们。”话音未落,楼上丢下一个黄瓜屁股,把那张牌打翻了——赫然一张么饼。另三个人同时哈哈大笑,同喊:“和么饼!”那人恼透了,冲楼上大喊:“谁扔的黄瓜屁股哇?这不是破我财吗?”话音未落,画外突然响起唢呐声。原来,汪诗萍把魏革命和杨桂花请来了,教居民扭秧歌。

场地上挂着横额条幅,上写着:“农民变居民,居民更文明”。人们围观魏革命和杨桂花扭秧歌,嘻嘻笑着,就是不下场。后来米香领来一群姑娘,一个个羞羞答答飞眼窃笑,随魏革命夫妇扭了起来。

宋大姐来找王诗萍,告诉她陈福源领着某局干部钉牌子来了。王诗萍说那就钉吧,宋大姐说人家嫌地方不好,让你去呢!

社区的墙壁上挂满了各行业的牌子,整整一面墙。陈福源与一位干部正在默默抽烟。

汪诗萍走进来,问:陈主任怎么不钉啊?陈福源指着墙壁说:你看看,我再钉就得钉到地上。汪诗萍说这也没办法呀,你们来晚了,显眼的地方都让人家占了。陈福源说得腾个好地方,汪诗萍说你随便,看哪好就钉在哪吧。

方圆圆又撂挑子了,原因是工作越来越累,谁都来挂牌子,谁都要进社区,牌子和任务都进来了,工作还得社区来做,受不了。

方圆圆临走前找李一民告了一状,说这社区成肥肉了,谁都想来叨一口。什么工作进社区呀,纯粹是巧使唤人!

李一民召开了区内各局局长会,问工作进社区情况。局长们夸夸其谈,大以进社区为时髦。李一民火了,说进社区是为了把工作做实,而不是卸包袱,该进的进,不该进的跟着凑什么热闹?

李一民就挂牌子问题向赵英城作了一次专题汇报,明确提出要为社区减负。赵英城也颇为感慨,说这一情况很值得重视,上面千条线,穿社区一根针,这样下去谁受得了!

赵英城立即召集政府各部门会议,在全市范围内摘牌子,清档薄。李一民开始筹建大社区。

黎子游终于和夏志远谈上了,谈话的核心思想是希望夏志远能够珍惜汪诗萍那份情感。夏志远从黎子游口中得知,汪诗萍为了他躲开了黎子游。夏志远心里很内疚。

黎子游设计了一个善良的骗局,单独约汪诗萍和夏志远见面,说有重要事要与他们谈,请他们务必来。当两个人来到约定地点时,却不见黎子游的人影——他一个人孤独地伤心去了。

汪诗萍和夏志远在黎子游的安排下又坐到了一起,以前的误解自然是冰消雪融,无须赘言。

汪诗萍组织的文明巡逻队上岗了。巡逻队员戴着黄袖标,挎着小喇叭,专管不文明现象。这道风景的出现,让大业社区的居民为之一震,自然也有了些自我约束意识。

米香爷爷老米仓召集了一些老年人到社区上访,明确要求铲去草坪,分给各家各户种园子。汪诗萍苦口婆心地做了好一阵说服工作,老人们半懂不懂的,还是想不通。后来有人说在树底下种豆角正好爬蔓儿,问行不行,汪诗萍说这得商量商量。

商量的结果是种豆角可以,因为农民用水浇豆角省得浇树了。但是,小区内的树是有限的,都想种豆角,怎么办?汪诗萍觉得应该成“小政协”了,社区的事大家来议。

小喇叭队开始做动员工作,希望大家主动报名参加“小政协”竞选。让汪诗萍意想不到的是,大家报名竟十分踊跃。她觉得奇怪:农民的民主意识难道比市民还强吗?一打听才知道,农民们竞选不为民主,而是以为进了“小政协”就有待遇,就能多分几棵树种豆角。

选票发下来后,不想种豆角的人家便偷偷往出卖选票,十块钱一张。汪诗萍告诉大家,选代表与种豆角无关,代表不但没待遇,反倒要多做事。这时人们的积极性马上就没了。随后便出现了退选票的纠纷,买了选票的要卖选票的退款,不退自然就打到了社区。

汪诗萍意识到,民主得和利益挂钩,于是,成立“小政协”的事便和就业问题联系起来。就业问题不能单靠政府解决,汪诗萍想出个办法:年轻妇女成立家政服务公司,与吴金陵的公司形成连锁;青壮劳力成立搬家公司,把农民的土地补偿金集中起来,以股份的形式买几辆搬家卡车不成问题。

一听说入股,农民又来了精神,纷纷要求当代表。汪诗萍的民主建设终于有了转机。

第十八集

汪诗萍要求每栋楼选出一位楼长,楼长很快就产生了。

汪诗萍再由楼长中选出“小政协”委员,几天后,大业社区的居民议事会终于成立了。

汪诗萍把成立公司的事拿到居民代表大会和“小政协”会上讨论,赢得一片赞扬声。代表们还议出了公司的名字,搬家公司取名“不磕不碰”,家政公司取名“干干净净”。

李一民惦记汪诗萍的工作情况,抽空下来走一走。那天,恰好是“不磕不碰”搬家公司和“干干净净”家政公司成立的日子,李一民目睹了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几辆大卡车披红挂花;“小人大”、“小 政协”代表集体为公司剪彩;秧歌队花花绿绿,彩扇如蝴蝶飞舞;大秧歌调浪声浪气,令人荡气回肠……

李一民见了这场面十分高兴。他告诉汪诗萍,区上正在建一个街道层面的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建设会越来越好。

黎子游安排夏志远与汪诗萍得以和好,汪诗萍对黎子游心存感激,又有些酸楚。汪诗萍希望夏志远能和黎子游成为好朋友,她说黎子游是个好人。夏志远同意汪诗萍的看法,提议请黎子游吃一顿饭,作为友好往来的开始。

三个人一起来到饭店,同桌而坐。吃饭的时候,汪诗萍突然看到了一个阴冷的面孔,顿时没了兴致。

那人是郝如梦,他出狱了。

郝如梦就像一个幽灵,指不定什么时候就出现在汪诗萍的附近,也不说话,直勾勾用眼睛看她,看得汪诗萍异常恐惧。

郝如梦的存在令夏志远和黎子游深感不安。黎子游提议两个人马上结婚,这样也方便夏志远保护汪诗萍。

黎子游设计了一个别开生面的婚礼。他订了一家饭店,然后嘱咐汪诗萍、夏志远在指定时间到位。黎子游还用轮椅推来了母亲黎凤珍,由她给汪诗萍和夏志远主持婚礼。

黎凤珍用微笑掩盖着伤感,轻声宣布婚礼开始。

黎凤珍从儿子的手里接过两枚戒指,珍重地交给汪诗萍和夏志远,让两人交换,互相戴上。汪诗萍与夏志远默默地听从黎凤珍的旨令,本来是喜庆的事,看上去却都有些伤感。

黎凤珍又动员小悦向汪诗萍叫妈,小悦听话地叫了一声妈。黎凤珍的最后一道程序是让儿子发表祝词,黎子游只说了五个字:“祝你们幸福。”

黎凤珍好像是了却了一桩心事,淡淡一笑,宣布婚礼结束。黎子游默默推起母亲,慢慢离开了。宁静的婚礼终于被眼泪打湿了,黎凤珍母子的背影在泪光里愈发朦胧……

夏志远搬回了鲁青社区,汪诗萍住进了夏志远的家。吴金陵发现了“情况”,偷偷问汪诗萍:“住到一块去了?”汪诗萍羞怯地向吴金陵解释:他们已经结婚了,只是没告诉大家。吴金陵立即表现出不满,说这么大的事,理应告诉同甘共苦的姐们儿。

第二天早晨,夏志远送汪诗萍去大业社区上班,两个人刚刚走出楼门,立即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楼门前站立着鲁青社区的老少居民,正冲着他们微笑。

谢保芳忽然喊了一声:“婚礼开始,祝一对新人幸福!” 众人齐声喊:“祝一对新人幸福!” 谢保芳又喊:“今晚补闹洞房,大家礼物后到。现在婚礼结束。请新人先去上班!”

众人又跟着喊:“请新人先去上班!”

一挂鞭炮炸响了,人群马上站立两厢,汪诗萍与夏志远羞赧地在人群中穿过……

远处,郝如梦阴冷的目光正盯着汪诗萍与夏志远。汪诗萍在走访居民的过程中发现一位身怀绝技的妇女,凭一把剪刀能剪出各种各样的动物和人物来,而且姿态各异栩栩如生。那妇女名字叫米碗,是米香的姑姑。

有一天汪诗萍独自想着什么,忽然就乐了。米香问她乐什么,汪诗萍说你们家的名字有点重男轻女,你爷爷叫米仓,你爸爸叫米囤,因为差了一辈,所以体积小一点倒也符合逻辑;而你姑姑叫米碗可就不应该了,米碗要比米囤小多少啊!本来是一辈人咋就差了那么多?不是重男轻女又是什么?米香听了哈哈大笑,说那是她姑姑自己起的,为了好听。

汪诗萍把米碗的作品收集了一些,然后拿到了市艺术馆请专家鉴定,得到专家的一致赞扬。汪诗萍马上求见艺术馆馆长,希望能给米碗搞一次展览,馆长说只要自酬资金,别的都好说。

第十九集

搬家公司和家政公司上缴社区一部分理管费,汪诗萍想用这笔钱给米碗办剪纸艺术展。用钱的事要通过“小人大”、“小政协”研究,汪诗萍就把这事拿到了会上,结果遭到大家的一致反对。米囤态度最为激烈,他说大家的血汗钱总得买点啥,买个展览那叫啥?那也不是东西呀!

汪诗萍不死心,跑了许多企业,费尽口舌拉来了一点赞助,那展览真就办成了。

开展头一天,汪诗萍把居民们统统拉到了展览馆。农转非的居民们对艺术不感兴趣,却惊讶地发现了好几名不停拍照的老外,于是乎一个个扬眉吐气了。

几天后传出一个惊人的消息:米碗的剪纸作品卖给了一名老外,卖了不少钱。这消息不但让居民们震惊,就连汪诗萍也没想到。于是,大姑娘小媳妇纷纷拿起剪刀来见汪诗萍,要求她给米碗发话,教她们剪纸艺术。汪诗萍很高兴,马上安排米碗在活动室举办培训班。

过了两天,米香的奶奶米老太太领着一群老太太也来了,每人手拿一把大剪刀,要只争朝夕。米老太太十分牛气,令姑娘们让出前排座位,指挥老太太们在显要位置就坐——社区的文化气氛渐渐浓了。

米老太太的剪子队大煞风景,一个个老眼昏花,费了不少纸张还不断剪手。有一天米碗和老娘争吵起来,把剪子队开出了培训班。米老太太不服,找汪诗萍理论。她说毛主席早年说过,人得活到老学到老。汪诗萍鼓励米大娘“真有文化”,然后每人发一把扇子,要她们先学扭秧歌。米老太太说扭秧歌是没正事儿,汪诗萍说现在扭秧歌也挣钱,米老太太半信半疑,被汪诗萍哄走了。

夏志远与汪诗萍从家里走出来,看见了角落里的郝如梦,正坐在一辆自行车的货架上盯着他们。两个人对望了一眼,骑上自行车走了,郝如梦也骑上自行车跟踪而去。

汪诗萍从社区办公室走出来,再一次看见了郝如梦。汪诗萍沉吟一下,勇敢地迎向郝如梦,问他到底想干什么。郝如梦说汪诗萍让他受了不少罪,老婆也给放跑了,理应不得安宁。

久而久之,夏志远见郝如梦只是跟踪而没有行动,认为他只是骚扰,他嘱咐汪诗萍小心无大错,但也不必太紧张。

方圆圆两度进社区,自信对社会有了一定的了解,她认为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社会,养老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的一大问题。于是,她准备下海了,办一座老年公寓。

这天,方圆圆来见汪诗萍,说了自己的想法,汪诗萍惊问她钱从哪来,这时她才告诉汪诗萍,她嫁了一位有钱的老公。

汪诗萍陪方圆圆去见李一民书记,求他帮助办贷款。李一民听了方圆圆的想法大力支持,答应帮她。李一民还带着她们看了新建的大社区,那是一座堂皇的建筑,里面有会堂、婚姻登记处、职介所、敬老院……一应俱全。李一民问汪诗萍看了后有何想法,汪诗萍只说前途一片光明,却不明白李一民的用意。李一民说,他已经和几位领导通过气,想让汪诗萍到大社区当主任。

夏志远领着汪诗萍和小悦到饭店很吃了一顿。汪诗萍问他今天为什么这样腐败,夏志远告诉她,他已经在一家大公司里谋取了一个管理人员的位置,以后的日子会不断好起来。汪诗萍兴奋不已,平生第一次喝多了。

汪诗萍带了一些水果来看黎凤珍。黎凤珍谈起黎子游很忧郁,不知道这孩子今后想干点什么。汪诗萍与黎子游长谈了一次,问他愿意干什么,也许她可以找李一民想想办法。黎子游说他想当自由撰稿人,汪诗萍认为这也不失为一条正路。

黎子游想写一部关于农民变市民的电视剧,名字都想好了,叫《走进都市》。汪诗萍支持他的想法,并提议他到社区去工作一段时间,既是一种锻炼,也便于体验生活。黎子游接受了这个建议,汪诗萍便把他带到社区。

汪诗萍把黎子游介绍给米香,让米香带着他先认识居民。黎子游跟着米香首先走进了米老太太的生活。

黎子游第一次见米老太太时,米老太太就说黎子游挺招人稀罕。开始时还是黎子游体验生活,问米老太太为什么想到学剪纸,为什么又拿起扇子扭秧歌,米老太太说不为别的,就是为了挣钱。渐渐地,米老太太成了发问的,黎子游就成了答题的了。米老太太先问黎子游有没有对象,又问他想找个啥样的,再问她家米香好不好看……后来黎子游听明白了,老太太喜欢读书人,想给孙女保媒。米老太太吹嘘说一个大军官看上了米香,米香却执意找个念书的,馋得那军官急得直哭。黎子游听了米老太太的话只觉得好笑,却恭维说米香的确美,那军官急得直哭情有可原。

第二十集

陈福源所在的街道撤销了,干部们开始分流。

陈福源年纪大了,级别提了一格,然后内退了。与此同时,李一民带汪诗萍到大社区走马上任。

那天,汪诗萍刚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坐下,陈福源就来了,要找点事做。汪诗萍问他想做什么,他说打更看门扫地烧水管收发……都行。陈福源做人方面发生很大变化,说起话来很谦卑,以前那种盛气凌人的模样无影无踪了。

米老太太很认真地找米香谈了一次话。老太太问孙女相没相中黎子游,米香反问相中了咋地没相中又咋地;老太太说相中了咱就冲他下笊篱,米香说你老太太是做白日梦;米老太太说毛主席说过世上无难事的话,咱现在也是城里人了不照谁缺啥,没准那书生相中了你的长相呢,在早的戏里常有这样这事。

经米老太太一提醒,米香还真往心里去了,渐渐对黎子游产生好感,时不时找黎子游借书看。

黎子游没那心思,自然也没往心里去。大业社区要选出一名新主任接替汪诗萍,黎子游接受了汪诗萍的劝说,也报名参加了竞选。选举前,米香把这事告诉了奶奶,米老太太想让未来的女婿当“官”,又把剪子队召集起来,为黎子游拉选票。米老太太还给米碗下指示,让她给学剪纸的大姑娘小媳妇“发话”,米碗当场回绝了,气得米老太太大骂米碗不顾家。

选举那天,汪诗萍以大社区主任的身份随区民政局干部莅临现场主持选举。将要投票的时候,一位老汉突然站了出来,揭发米老太太为了嫁孙女而拉选票,让剪子队的老太太都选黎子游。弄得黎子游无地自容,当场宣布退出竞选,然后扬长而去。

黎子游想离开这座令他伤心的城市,到北京谋求发展,只是母亲的状况让人忧心。黎凤珍力劝儿子离开,她说她可以到老年公寓去。

黎子游把想法说与汪诗萍,汪诗萍支持黎子游出去闯一闯,并提议让黎凤珍到大社区的老年公寓来,那里的条件很好。

米香到大社区找汪诗萍,请她提供黎子游的去处。汪诗萍问她有什么事,米香说她奶奶要向黎子游赔个不是。汪诗萍说黎子游正要到北京去呢,这个“不是”她替米老太太赔。米香听说黎子游要到北京

去,坚持要见一见他。

汪诗萍告诉黎子游,说米香想见他。黎子游让汪诗萍转告米香,就说他已经走了。

夏志远要出趟差,又顾忌郝如梦的威胁。汪诗萍劝他放心去,说黎子游暂时不会走,会照顾她和小悦的安全。

谢保芳被戏校聘去当了客座教员,晚上经常陪学生练功,阮柔因此有了几个小时的自由。这老先生还时不时地惦记杨桂花,就偷偷摸摸买来一架望远镜,趁谢保芳不在时趴在窗边朝杨桂花的窗子偷窥。

这天晚上,谢保芳刚离开,阮柔就把灯关了,趴在窗台上看对面窗子里的杨桂花。阮柔刚看了一会儿,杨桂花就在他的视野里消失了。阮柔没什么好看的,就把视线移向相邻的窗子。

这一看不要紧,阮柔顿时吓傻了——夏志远家里,一个蒙面人手拿一把尖刀,逼住了汪诗萍和小悦……

阮柔马上扔了望远镜,随后拿起了电话……

夏志远家里,汪诗萍搂着小悦,惊恐地看着蒙面人一步步走近。蒙面人不说话,从兜里掏出一块手帕,伸向汪诗萍眼前。汪诗萍下意识看那手帕,随后那手帕就堵在了她的嘴上,她马上晕倒了。

蒙面人迷倒了汪诗萍和小悦,然后拉上窗帘,摘下面罩——原来是郝如梦。

郝如梦坐在沙发上,点燃一支烟。

郝如梦望着躺在地上的汪诗萍狠狠吸了两口,然后把烟扔了,用尖刀把汪诗萍衣服的扭扣一个个割开……

这时外面突然响起小喇叭的喊声:“抓贼呀……大家快到夏志远家抓贼呀……”

郝如梦一惊,打开房门冲了出去。他马上听到楼梯上响起纷乱的脚步声,于是又折回屋里,顺窗子爬了出去。

楼外,无数手电光照着一个黑影,那黑影正顺着排水管子往楼顶爬。楼下的人吵吵嚷嚷正要派人上楼顶,忽听黑影一声尖叫——水管子接头断开了,黑影摔了下来……

火车站站台上,汪诗萍推着轮椅里的黎凤珍,夏志远领着小悦,四个人默默望着一列火车远去……

(全剧终)

下载小巷总理观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巷总理观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巷总理展巾帼风采(5篇)

    “小巷总理”展巾帼风采尊敬的各位来宾,可爱的女性朋友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的演讲题目是《小巷总理展巾帼风采》。 你有没有听过这样一首歌:社区是一首歌,一首奉献爱的歌,我们是......

    ​《小巷管家》观后感

    《小巷管家》观后感今年正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一重要的历史时刻,祖国的繁荣昌盛和人民的安居乐业是70年来党和国家最伟大的成就。在举国同庆的日子里,作为国家最小的细胞,一条......

    小巷名流观后感

    观《小巷名流》有感 我个人觉得一个时代的最大悲剧不是它曾经发生过什么让人不幸的事!最悲剧的是有那么一群人,如高编辑一样的人,在亲身经历这一场浩劫之后,直到离开都还没有认......

    《周恩来总理》观后感[推荐]

    《周恩来总理》观后感4月8日下午,丁嘴镇党的群众路线领导小组在镇会议室二楼专门组织观看了《周恩来总理》影片,全镇机关人员、村支部书记和部分党员参加学习。周总理是伟大的......

    总理事迹观后感

    学习周恩来精神有感张维国 9月16日,周恩来总理原秘书、中国武警指挥学院原副院长纪东将军以《党的优良作风的楷模——在周总理身边工作生活八年的感悟》为题为大家讲述了在......

    2019《小巷管家》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大全

    《小巷管家》电影坚持以正为本、以情动人,展示了幽默而不夸张,感人而不煽情的京人、京事、京味,以及地道的京韵文化。小编整理了2019《小巷管家》观后感心得体会大全精选,供大家......

    2019《小巷管家》观后感(五篇)

    《小巷管家》通过一条小巷的变化,从老百姓的视角切入,表现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工作的最基本的工作,影片中的人和事就是老百姓生活中身边发生的人和事,贴近老百姓的生活。今天小编......

    小巷管家观后感[精选多篇]

    小巷管家观后感金秋十月,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正在深入开展,北下关街道2000余名党员观看《小巷管家》。《小巷管家》主题鲜明、紧跟时代、把镜头对准基层并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