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班主任经验交流:以期待的心态聆听花开的声音
记得在一本书上看到老师分四种类型:智慧爱心型,爱心勤劳型,勤劳良心型,良心应付型。
记得一个优秀班主任作经验报告的时说:班主任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基本合格的班主任;班主任不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班主任在,学生仍不能做好,则是一个失败的班主任。
多年以来我一直积极思考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希望自己成为一名智慧爱心型的优秀班主任。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待学生的心要像对待一朵花.那么作为教育工作者,就应认真倾听每一朵花开的声音,关注每一个心灵绽放的笑容。
一、换一种角度看孩子
我们了解与我们朝夕相处的学生吗?他们最感兴趣的事情又是什么呢?他们的微笑真是一种认同吗?他们今天做什么事最开心?如果我们对孩子不了解,回答这些问题是困难的。对于孩子,作为教师的我们,只要换一种角度看孩子,你就会有不同的发现。
1、保持一颗平常心
有人这样说:没有不可相信的人,没有不可原谅的人,没有不可爱的人。确实是这样的,学生成长过程中常常会产生一些错误,有些错误只是阶段性的。对待学生的错误,教师如果过分追究,反而会起到强化的反作用,反之,适当的容忍和忽视会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学生会在错误中成长。
许多老教师们都有这样的感慨:遇到一些自己的学生,那些主动热情地向老师打招呼的,往往是那些曾经调皮、淘气并经常受到你冷落的学生,而不会是你喜欢并常常表扬他们的那些学生。这些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那些常犯错误的学生真的不是好学生吗?我想,对于后进学生的教育,教师保持一颗平常心是最重要的,抱着这样一种思想,我们的工作才会立于不败之地,我们才有可能一点一点地转化学生,才不会犯事与愿违的错误。
2、孩子就是孩子
孩子就是孩子,他们有着不同的年龄特点,他们的处世经验和认识事物的能力都不会像老师那样丰富。一般说来,孩子在起始年级管教要严格些,如果过于宽松,到后来就会出现松散、任性,难以管教的现象。多年的教育经验告诉我们,低年级的学生,老师管教他们时无须说那么多为什么,只要一句这是我说的就足够了。到中高年级了,如果老师一味地严格,或者说严厉,孩子很容易就会有逆反心理。你越管的紧,孩子会越是不听话。因为谁也不会在吼叫的狮子面前舞蹈。这个时候,老师应该尽可能地对他们多讲些道理,听听他们的意见,甚至可以让他们不时地开一段无轨列车,给孩子一点自主权。让孩子在生活中多积累一点生活经历和实践经验,是大有好处的。
3、德育不是认错教育
学生犯了错,如果你不加管教,就难以让他从错误中汲取教训。于是,我们经常会做的一件事就是让孩子写检查,写保证.我以前也用过。但很快发现,孩子这次写了我保证下次,要不了多久,就可能再犯同样的错误。让学生写检查,往往不过是教师自己的心理需要而已。写检查其实是把教育简单化了,公式化了,庸俗化了。要知道,德育不是认错教育.当孩子犯错时,我们首先应该学会倾听孩子的话。因为孩子每一个不正常的表现后面都会有一个正当的理由,我们要从孩子的视角去对待这一问题。孩子犯了错误,是无理取闹吗?是无心之过吗?我们首先要冷静下来,倾听一下孩子的想法,教给他正确的做法。孩子迟到了,教师可以让他为班级做一件事,补偿因迟到给班级带来的荣誉损失,这样就会使孩子觉得迟到这件看起来似乎很小的事也会给他人带来不便。孩子做作业拖拉,没有完成,教师可以让他留下来补做,使他懂得今日事今日毕的道理。对待一只在黑暗中迷路而触犯你的飞虫,其实不必急着想办法去惩罚和消灭,只要设法给它一个投奔光明的机会就可以了。我想,对待一个偶尔犯错的学生也是如此。
二、错误——也是一种资源
我们班在一次春游前的组织动员会上,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课上,同学们纷纷围到上次他们就说好的组长那儿,商量有关春游的事。然而一位小干部却成了光杆司令,没有了自己的小组,而一贯做事马虎学习成绩又不好的同学却被同学选为组长,这出乎我的意料。当我询问这位小干部时,他竟然满不在乎,说都是谁谁的问题;别的小组邀请他时,还在那儿犹豫。看到这种局面,我真的很想批评他:你还闹情绪,太没肚量了吧?可直觉告诉我,不能这么做,一定有原因。
事后,我找他谈了话,了解到这一切的导火索是因当天发生的事情,而责任在于另一位孩子。于是我想,该怎样让孩子知道个人服从集体呢?该怎样从大局出发呢?同学之间该怎样相处呢?这不就是一个最现实的例子吗?
在一次班会上,我提出了预先设计的问题,让大家讨论:我是集体中的一员,当我的意见与他人不一样时,怎么办?在那次的班会课上,同学们对这两位同学的所作所为进行了讨论。有的赞成小干部的行为,有的则认为他做的不对。经过激烈的讨论,大家认为,虽然允许大家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但当个人意见和集体意见不统一时,个人应该服从集体的;一味地强调自己的看法,会导致不协调,不利于团结,也不利于自己身心发展。
三、信心——成功之父
无数次的失败,如果没有来自内心的那份坚持,没有自信,如何能获得成功呢?就如同爱迪生进行着他的伟大发明,没有来自心底的无数次的坚持,就不会有那上千次的试验,这份坚持,除了自信还能是什么呢?对于学生,无论学习的进步还是性格成长,自信都是最重要的。作为班主任,首先要做的事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这是对学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千万不要全盘否定孩子。
对孩子的教育,应该对事不对人,不能因孩子做错了一件事,就把他们的陈年旧账也给翻出来。记得一位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每天生气,训斥孩子的话,由于反复刺激,就会使孩子逐渐养成一种即使挨骂也会忍受的能力和满不在乎的能力。结果,就会培养出一个具有坚强的反抗能力的孩子。其实,要孩子能改正,教师不妨这样说:你今天忘记把英语书带来了。你今天写作业的速度慢了。这样会使孩子感觉到教师是在为自己着想,渐渐地就会接受你的教育了。
2、适当采用自然惩罚法。
规则意识的形成有时还需付出一定的代价才能使学生从他律到自律。适当地让孩子接受一些自然后果惩罚,也是非常必要的。但这种方法要有一定的限度,还要与说理引导相结合,要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爱意。如果孩子不好好做眼保健操,做老师的不妨说放学后请留下来重做,我认为这是很管用的一招,曾经屡试不爽;如孩子的课堂常规不好,在课上坐不住,不注意听讲,可以让孩子每天放学后静静地坐10分钟,练习集中注意力,反思自己这一天的课堂常规表现。时间久了,学生就会慢慢地习惯了。这比我们乱批评一通好得多。
3、开展各种活动。
每所学校都会有很多的德育活动,除了学校的活动,班主任还可以根据自己班级孩子的情况,开展一些活动,加以充实。如果班级有些孩子的书画好,那就开展小小书画展;如果孩子的字写得好,那就开展一些写字比赛;如果孩子爱读书,那就经常开展朗诵比赛故事比赛等,让孩子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让孩子找到那最初的动力--自信。
四、规则——走向成功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一个班风正、学风浓的班级里,学生必然而且必须是有章可循的。只有学生们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这个班级才可算是一个成型的班级。在学校,学生是相对的弱势群体,作为老师,我们可以强制地要求他们怎样去做,他们也会按我们的要求去做的。但是他总会感到一些不起劲,或者说是有一些被动。如果学生们是发自内心地接受并自觉地服从班级规章制度,执行起来的感觉就大不一样了。
在会上,老师应当鼓励学生们畅所欲言,首先要讨论原来的班规中有哪些不适合的地方,再向同学们征求各自的想法并提出一些好的建议。一般说来,新的班规内容要比以往的规矩多一些,细一些,但由于是同学们自己制定的,就没有了以往一脸的无奈,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满足和欢乐。在后来的学习生活中,教师就需要对照这些班规来管理自己班级了,并且鼓励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去,让他们体会到做主人的快乐。
每一个梦想都值得期待,每一个孩子都应该去爱,这就是最好的未来!
我们没有一箱箱的珠宝与黄金,但却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因为我们总是会以学生们一起度过他们人生中幸福美好的时光。我们应以花苞的心态,以智慧的方法,聆听花开、期待花开。因为聆听花开、期待花开本身就是幸福!也许我的教育生涯不一定能开出鲜艳的花朵,但是,还是愿意用心聆听每一个来自心灵的花语。
第二篇:班主任经验交流:以期待的心态聆听花开的声音-班主任工作经验
班主任经验交流:以期待的心态聆听花开的声音
记得在一本书上看到老师分四种类型:智慧爱心型,爱心勤劳型,勤劳良心型,良心应付型。
记得一个优秀班主任作经验报告的时说:班主任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基本合格的班主任;班主任不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班主任在,学生仍不能做好,则是一个失败的班主任。
多年以来我一直积极思考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希望自己成为一名智慧爱心型的优秀班主任。
着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待学生的心要像对待一朵花”.那么作为教育工作者,就应认真倾听每一朵花开的声音,关注每一个心灵绽放的笑容。
一、换一种角度看孩子
我们了解与我们朝夕相处的学生吗?他们最感兴趣的事情又是什么呢?他们的微笑真是一种认同吗?他们今天做什么事最开心?如果我们对孩子不了解,回答这些问题是困难的。对于孩子,作为教师的我们,只要换一种角度看孩子,你就会有不同的发现。
1、保持一颗平常心
有人这样说:没有不可相信的人,没有不可原谅的人,没有不可爱的人。确实是这样的,学生成长过程中常常会产生一些错误,有些错误只是阶段性的。对待学生的错误,教师如果过分追究,反而会起到强化的反作用,反之,适当的容忍和忽视会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学生会在错误中成长。
许多老教师们都有这样的感慨:遇到一些自己的学生,那些主动热情地向老师打招呼的,往往是那些曾经调皮、淘气并经常受到你冷落的学生,而不会是你喜欢并常常表扬他们的那些学生。这些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那些常犯“错误”的学生真的不是好学生吗?我想,对于后进学生的教育,教师保持一颗平常心是最重要的,抱着这样一种思想,我们的工作才会立于不败之地,我们才有可能一点一点地转化学生,才不会犯事与愿违的错误。
2、孩子就是孩子
孩子就是孩子,他们有着不同的年龄特点,他们的处世经验和认识事物的能力都不会像老师那样丰富。一般说来,孩子在起始年级管教要严格些,如果过于宽松,到后来就会出现松散、任性,难以管教的现象。多年的教育经验告诉我们,低年级的学生,老师管教他们时无须说那么多“为什么”,只要一句“这是我说的”就足够了。到中高年级了,如果老师一味地严格,或者说严厉,孩子很容易就会有逆反心理。你越管的紧,孩子会越是不听话。因为谁也不会在吼叫的狮子面前舞蹈。这个时候,老师应该尽可能地对他们多讲些道理,听听他们的意见,甚至可以让他们不时地开一段无轨列车,给孩子一点自主权。让孩子在生活中多积累一点生活经历和实践经验,是大有好处的。
3、德育不是“认错教育”
学生犯了错,如果你不加管教,就难以让他从错误中汲取教训。于是,我们经常会做的一件事就是让孩子写“检查”,写“保证”.我以前也用过。但很快发现,孩子这次写了“我保证下次……”,要不了多久,就可能再犯同样的错误。让学生写“检查”,往往不过是教师自己的心理需要而已。写“检查”其实是把教育简单化了,公式化了,庸俗化了。要知道,德育不是“认错教育”.当孩子犯错时,我们首先应该学会倾听孩子的话。因为孩子每一个不正常的表现后面都会有一个“正当的理由”,我们要从孩子的视角去对待这一问题。孩子犯了错误,是“无理取闹吗”?是“无心之过吗”?我们首先要冷静下来,倾听一下孩子的想法,教给他正确的做法。孩子迟到了,教师可以让他为班级做一件事,补偿因迟到给班级带来的荣誉损失,这样就会使孩子觉得迟到这件看起来似乎很小的事也会给他人带来不便。孩子做作业拖拉,没有完成,教师可以让他留下来补做,使他懂得“今日事今日毕”的道理。对待一只在黑暗中迷路而触犯你的飞虫,其实不必急着想办法去惩罚和消灭,只要设法给它一个投奔光明的机会就可以了。我想,对待一个偶尔犯错的学生也是如此。
二、错误——也是一种资源
我们班在一次春游前的组织动员会上,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课上,同学们纷纷围到上次他们就说好的组长那儿,商量有关春游的事。然而一位小干部却成了“光杆司令”,没有了自己的小组,而一贯做事马虎学习成绩又不好的同学却被同学选为组长,这出乎我的意料。当我询问这位小干部时,他竟然满不在乎,说都是谁谁的问题;别的小组邀请他时,还在那儿犹豫。看到这种局面,我真的很想批评他:你还闹情绪,太没肚量了吧?可直觉告诉我,不能这么做,一定有原因。
事后,我找他谈了话,了解到这一切的导火索是因当天发生的事情,而责任在于另一位孩子。于是我想,该怎样让孩子知道个人服从集体呢?该怎样从大局出发呢?同学之间该怎样相处呢?这不就是一个最现实的例子吗?
在一次班会上,我提出了预先设计的问题,让大家讨论:“我是集体中的一员,当我的意见与他人不一样时,怎么办?”在那次的班会课上,同学们对这两位同学的所作所为进行了讨论。有的赞成“小干部”的行为,有的则认为他做的不对。经过激烈的讨论,大家认为,虽然允许大家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但当个人意见和集体意见不统一时,个人应该服从集体的;一味地强调自己的看法,会导致不协调,不利于团结,也不利于自己身心发展。
三、信心——成功之父
无数次的失败,如果没有来自内心的那份坚持,没有自信,如何能获得成功呢?就如同爱迪生进行着他的伟大发明,没有来自心底的无数次的坚持,就不会有那上千次的试验,这份坚持,除了自信还能是什么呢?对于学生,无论学习的进步还是性格成长,自信都是最重要的。作为班主任,首先要做的事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这是对学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千万不要全盘否定孩子。
对孩子的教育,应该对事不对人,不能因孩子做错了一件事,就把他们的陈年旧账也给翻出来。记得一位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每天生气,训斥孩子的话,由于反复刺激,就会使孩子逐渐养成一种即使挨骂也会忍受的能力和满不在乎的能力。结果,就会培养出一个具有坚强的反抗能力的孩子。”其实,要孩子能改正,教师不妨这样说:“你今天忘记把英语书带来了。”“你今天写作业的速度慢了。”这样会使孩子感觉到教师是在为自己着想,渐渐地就会接受你的教育了。
2、适当采用自然惩罚法。
规则意识的形成有时还需付出一定的代价才能使学生从他律到自律。适当地让孩子接受一些自然后果惩罚,也是非常必要的。但这种方法要有一定的限度,还要与说理引导相结合,要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爱意。如果孩子不好好做眼保健操,做老师的不妨说“放学后请留下来重做”,我认为这是很管用的一招,曾经屡试不爽;如孩子的课堂常规不好,在课上坐不住,不注意听讲,可以让孩子每天放学后静静地坐10分钟,练习集中注意力,反思自己这一天的课堂常规表现。时间久了,学生就会慢慢地习惯了。这比我们乱批评一通好得多。
3、开展各种活动。
每所学校都会有很多的德育活动,除了学校的活动,班主任还可以根据自己班级孩子的情况,开展一些活动,加以充实。如果班级有些孩子的书画好,那就开展“小小书画展”;如果孩子的字写得好,那就开展一些“写字比赛”;如果孩子爱读书,那就经常开展“朗诵比赛”“故事比赛”等,让孩子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让孩子找到那最初的动力--自信。
四、规则——走向成功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一个班风正、学风浓的班级里,学生必然而且必须是有章可循的。只有学生们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这个班级才可算是一个成型的班级。在学校,学生是相对的弱势群体,作为老师,我们可以强制地要求他们怎样去做,他们也会按我们的要求去做的。但是他总会感到一些不起劲,或者说是有一些被动。如果学生们是发自内心地接受并自觉地服从班级规章制度,执行起来的感觉就大不一样了。
在会上,老师应当鼓励学生们畅所欲言,首先要讨论原来的班规中有哪些不适合的地方,再向同学们征求各自的想法并提出一些好的建议。一般说来,新的班规内容要比以往的规矩多一些,细一些,但由于是同学们自己制定的,就没有了以往一脸的无奈,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满足和欢乐。在后来的学习生活中,教师就需要对照这些班规来管理自己班级了,并且鼓励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去,让他们体会到做主人的快乐。
“每一个梦想都值得期待,每一个孩子都应该去爱,这就是最好的未来!”
我们没有一箱箱的珠宝与黄金,但却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因为我们总是会以学生们一起度过他们人生中幸福美好的时光。我们应以花苞的心态,以智慧的方法,聆听花开、期待花开。因为聆听花开、期待花开本身就是幸福!也许我的教育生涯不一定能开出鲜艳的花朵,但是,还是愿意用心聆听每一个来自心灵的花语。让我们都来品味着教育的幸福,实践着教育的幸福!
第三篇:以期待的心态聆听花开的声音
说起经验,我也不敢“班门弄斧”。安排的这个任务我只能服从安排,谈谈我在班级管理方面的尝试。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待学生的心要像对待一朵花”。那么作为教育工作者,就应认真倾听每一朵花开的声音,关注每一个心灵绽放的笑容。
一、换一种角度看孩子
1.保持一颗平常心。有人这样说:没有不可相信的人,没有不可原谅的人,没有不可爱的人。确实是这样的,学生成长过程中常常会产生一些错误,有些错误只是阶段性的。对待学生的错误,教师如果过分追究,反而会起到强化的反作用,反之,适当的容忍和忽视会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学生会在错误中成长。当学生已经意识到了错误的时候就没必要过分的追究。孩子就是孩子,他们有着不同的年龄特点,他们的处世经验和认识事物的能力都不会像老师那样丰富。
2.从学生的立场出发。
换一种角度看孩子,也包括换位思考。他们在做错事或是有些方面不够理想的时候有时他们有一定的原因。老师尤其是班主任一定要做一个好的倾听者,了解孩子真实的内心世界,不要一味地指责学生。也要做好一个观察者,善于观察学生的言谈举止。很多学生背后有我们很多不了解的地方。我有时在想我一味地要求学生理解老师,理解父母,那我们有没有去真正地理解他们呢。上次我在家长会上我让孩子们给自己的父母写了内心想说而又从没说的话。我选了十来个同学的念了,当时有很多家长的表情非常的惊诧,有些甚至哭了,没想到孩子会这么想,也没想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孩子就这么大的影响。会后有一个家长和我沟通的时候说她没想自己会对孩子造成这么大的伤害,她还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位很好的母亲,所以说家长和我们老师可能有时真的不了解学生。在微博中我转载了易中天教授在“爱飞翔乡村教师培训活动”回答老师角色的提问。他说:如果一定要把老师做一个形象比喻的话,工程师、蜡烛、园丁,我都不赞同。因为他们共同的一点,是不把学生当人。灵魂工程师的说法意思是一架机器,螺丝可以下下来,然后在里面修,否则你怎么可以塑造他的灵魂?他的灵魂是你可以用螺丝刀什么的改装的吗?还有人说教师是蜡烛,我认为,教师有责任育人,但是我们不能承担全部的责任。不应该牺牲自己照亮别人,或者是社会眼睁睁看着老师牺牲,以消耗为代价,老师也是社会人啊!有的人把老师比成园丁,园丁还不是把学生当人,当花,当草。学生是人啊!所以我认为,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的朋友,好朋友。最好的老师是一片爱心对待自己的学生,然后跟他交流,伴随他成长。但是要记住,任何人的成长都是他自个儿的事,谁都不能代替,更不能强迫。
我特别欣赏这段话。我觉得他道出了我的心声。
许多老教师们都有这样的感慨:遇到一些自己的学生,那些主动热情地向老师打招呼的,往往是那些曾经调皮、淘气并经常受到你冷落的学生,而不会是你喜欢并常常表扬他们的那些学生。这些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那些常犯“错误”的学生真的不是好学生吗?我想,对于后进学生的教育,教师保持一颗平常心是最重要的,抱着这样一种思想,我们的工作才会立于不败之地,我们才有可能一点一点地转化学生,才不会犯事与愿违的错误。作为班主任,只有真诚地与学生沟通,让他佩服你,信任你,才能一点一点地改变他们。
二、信心——成功之父
作为班主任,首先要做的事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这是对学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千万不要全盘否定孩子。对孩子的教育,应该对事不对人,不能因孩子做错了一件事,就把他们的陈年旧账也给翻出来。记得一位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每天生气,训斥孩子的话,由于反复刺激,就会使孩子逐渐养成一种即使挨骂也会忍受的能力和满不在乎的能力。结果,就会培养出一个具有坚强的反抗能力的孩子。” 我对学生经常说的是“我不看你的昨天,也不看你的明天,我只看你的今天。”昨天的已经成为过去。明天还是未知,谁也不知道明天会怎样。我们要做的事把握好今天。只有把握好了每一个今天,明天才会跟美好。
2.让学生在表扬与赞美中成长
我们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对于品学兼优的孩子,老师们从来不会吝啬自己的表扬与赞美,但是对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就难了,尤其是对那些“屡教不改”的孩子,更是缺少了足够的耐心。其实,设身处地的想,包括成年人在内,谁不喜欢听到别人的赞美呢?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让他们先找到自信,然后逐步引导他们改正缺点。
3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我们学校由于生源受限,优生不多,很多学生文化成绩不好,导致学习兴趣不浓,所以作为班主任得从其他方面发现他们的闪光之处,让他们重拾信心,增加班级凝聚力。如果你举行一项活动能让所有学生都参与的话,无论是什么活动都将是极大的成功。比如说学校举行过的歌咏比赛和运动会,班主任要全力提倡,这是形成和谐的环境,产生向心力、凝聚力,培养集体荣誉感的绝好机会。如果班主任仍然只强调学习,不主张参加这些活动的话,就等于自己在破坏班级的团结,削弱班级的凝聚力。
三 德育工作要持之以恒地抓好常规管理
有人说班主任工作就是琐碎的、婆婆妈妈的事。不错,班主任工作的确很繁琐,但对于学生的成长、对学校的管理是极其重要的。教育无小事,一点点疏忽可能就会酿成大祸,所以班主任工作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1.学生的“成人”教育是班主任工作永恒的主题,也是我们教育的目标之 一,只是不同的阶段表现的形式不同而已。
2班风、学风建设也是个要长抓不懈的问题。
3.要始终密切注意学生的心理状态,要特别注意心理有问题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爱。
4.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教育是应该贯穿德育教育的始终。5.时刻设法激发学生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法无定法,我只能说,我还有太多的东西要学习,要用心去做好这份复杂的工作,这是积德行善,也促成我们教学相长,收获人生的快乐与幸福。
班主任管理是人的管理,人的管理归根到底是“心灵的管理”,心灵决定人的言行。而通向心灵的管理的道路不光是制度,更重要的是“文化”。所以班级管理前提是要形成一种班级文化。
我的发言只当是抛砖引玉,在同行的道路上我们一起互助共勉吧。
游 容
第四篇:班主任经验:以期待的心态聆听花开的声音-班主任工作经验
班主任经验:以期待的心态聆听花开的声音
记得在一本书上看到老师分四种类型:智慧爱心型,爱心勤劳型,勤劳良心型,良心应付型。
记得一个优秀班主任作经验报告的时说:班主任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基本合格的班主任;班主任不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班主任在,学生仍不能做好,则是一个失败的班主任。
多年以来我一直积极思考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希望自己成为一名智慧爱心型的优秀班主任。
着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待学生的心要像对待一朵花”。那么作为教育工作者,就应认真倾听每一朵花开的声音,关注每一个心灵绽放的笑容。
一、换一种角度看孩子
我们了解与我们朝夕相处的学生吗?他们最感兴趣的事情又是什么呢?他们的微笑真是一种认同吗?他们今天做什么事最开心?如果我们对孩子不了解,回答这些问题是困难的。对于孩子,作为教师的我们,只要换一种角度看孩子,你就会有不同的发现。
1、保持一颗平常心。有人这样说:没有不可相信的人,没有不可原谅的人,没有不可爱的人。确实是这样的,学生成长过程中常常会产生一些错误,有些错误只是阶段性的。对待学生的错误,教师如果过分追究,反而会起到强化的反作用,反之,适当的容忍和忽视会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学生会在错误中成长。
许多老教师们都有这样的感慨:遇到一些自己的学生,那些主动热情地向老师打招呼的,往往是那些曾经调皮、淘气并经常受到你冷落的学生,而不会是你喜欢并常常表扬他们的那些学生。这些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那些常犯“错误”的学生真的不是好学生吗?我想,对于后进学生的教育,教师保持一颗平常心是最重要的,抱着这样一种思想,我们的工作才会立于不败之地,我们才有可能一点一点地转化学生,才不会犯事与愿违的错误。
2、孩子就是孩子。孩子就是孩子,他们有着不同的年龄特点,他们的处世经验和认识事物的能力都不会像老师那样丰富。一般说来,孩子在起始年级管教要严格些,如果过于宽松,到后来就会出现松散、任性,难以管教的现象。多年的教育经验告诉我们,低年级的学生,老师管教他们时无须说那么多“为什么”,只要一句“这是我说的”就足够了。到中高年级了,如果老师一味地严格,或者说严厉,孩子很容易就会有逆反心理。你越管的紧,孩子会越是不听话。因为谁也不会在吼叫的狮子面前舞蹈。这个时候,老师应该尽可能地对他们多讲些道理,听听他们的意见,甚至可以让他们不时地开一段无轨列车,给孩子一点自主权。让孩子在生活中多积累一点生活经历和实践经验,是大有好处的。
3、德育不是“认错教育”学生犯了错,如果你不加管教,就难以让他从错误中汲取教训。于是,我们经常会做的一件事就是让孩子写“检查”,写“保证”。我以前也用过。但很快发现,孩子这次写了“我保证下次……”,要不了多久,就可能再犯同样的错误。让学生写“检查”,往往不过是教师自己的心理需要而已。写“检查”其实是把教育简单化了,公式化了,庸俗化了。要知道,德育不是“认错教育”。
当孩子犯错时,我们首先应该学会倾听孩子的话。因为孩子每一个不正常的表现后面都会有一个“正当的理由”,我们要从孩子的视角去对待这一问题。孩子犯了错误,是“无理取闹吗”?是“无心之过吗”?我们首先要冷静下来,倾听一下孩子的想法,教给他正确的做法。孩子迟到了,教师可以让他为班级做一件事,补偿因迟到给班级带来的荣誉损失,这样就会使孩子觉得迟到这件看起来似乎很小的事也会给他人带来不便。孩子做作业拖拉,没有完成,教师可以让他留下来补做,使他懂得“今日事今日毕”的道理。对待一只在黑暗中迷路而触犯你的飞虫,其实不必急着想办法去惩罚和消灭,只要设法给它一个投奔光明的机会就可以了。我想,对待一个偶尔犯错的学生也是如此。
二、错误——也是一种资源
我们班在一次春游前的组织动员会上,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课上,同学们纷纷围到上次他们就说好的组长那儿,商量有关春游的事。然而一位小干部却成了“光杆司令”,没有了自己的小组,而一贯做事马虎学习成绩又不好的同学却被同学选为组长,这出乎我的意料。当我询问这位小干部时,他竟然满不在乎,说都是谁谁的问题;别的小组邀请他时,还在那儿犹豫。看到这种局面,我真的很想批评他:你还闹情绪,太没肚量了吧?可直觉告诉我,不能这么做,一定有原因。
事后,我找他谈了话,了解到这一切的导火索是因当天发生的事情,而责任在于另一位孩子。于是我想,该怎样让孩子知道个人服从集体呢?该怎样从大局出发呢?同学之间该怎样相处呢?这不就是一个最现实的例子吗?
在一次班会上,我提出了预先设计的问题,让大家讨论:“我是集体中的一员,当我的意见与他人不一样时,怎么办?”在那次的班会课上,同学们对这两位同学的所作所为进行了讨论。有的赞成“小干部”的行为,有的则认为他做的不对。经过激烈的讨论,大家认为,虽然允许大家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但当个人意见和集体意见不统一时,个人应该服从集体的;一味地强调自己的看法,会导致不协调,不利于团结,也不利于自己身心发展。
三、信心——成功之父
无数次的失败,如果没有来自内心的那份坚持,没有自信,如何能获得成功呢?就如同爱迪生进行着他的伟大发明,没有来自心底的无数次的坚持,就不会有那上千次的试验,这份坚持,除了自信还能是什么呢?对于学生,无论学习的进步还是性格成长,自信都是最重要的。作为班主任,首先要做的事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这是对学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千万不要全盘否定孩子。对孩子的教育,应该对事不对人,不能因孩子做错了一件事,就把他们的陈年旧账也给翻出来。记得一位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每天生气,训斥孩子的话,由于反复刺激,就会使孩子逐渐养成一种即使挨骂也会忍受的能力和满不在乎的能力。结果,就会培养出一个具有坚强的反抗能力的孩子。”其实,要孩子能改正,教师不妨这样说:“你今天忘记把英语书带来了。”“你今天写作业的速度慢了。”这样会使孩子感觉到教师是在为自己着想,渐渐地就会接受你的教育了。
2、适当采用自然惩罚法。规则意识的形成有时还需付出一定的代价才能使学生从他律到自律。适当地让孩子接受一些自然后果惩罚,也是非常必要的。但这种方法要有一定的限度,还要与说理引导相结合,要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爱意。如果孩子不好好做眼保健操,做老师的不妨说“放学后请留下来重做”,我认为这是很管用的一招,曾经屡试不爽;如孩子的课堂常规不好,在课上坐不住,不注意听讲,可以让孩子每天放学后静静地坐10分钟,练习集中注意力,反思自己这一天的课堂常规表现。时间久了,学生就会慢慢地习惯了。这比我们乱批评一通好得多。
3、开展各种活动。每所学校都会有很多的德育活动,除了学校的活动,班主任还可以根据自己班级孩子的情况,开展一些活动,加以充实。如果班级有些孩子的书画好,那就开展“小小书画展”;如果孩子的字写得好,那就开展一些“写字比赛”;如果孩子爱读书,那就经常开展“朗诵比赛”“故事比赛”等,让孩子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让孩子找到那最初的动力--自信。
四、规则——走向成功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一个班风正、学风浓的班级里,学生必然而且必须是有章可循的。只有学生们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这个班级才可算是一个成型的班级。在学校,学生是相对的弱势群体,作为老师,我们可以强制地要求他们怎样去做,他们也会按我们的要求去做的。但是他总会感到一些不起劲,或者说是有一些被动。如果学生们是发自内心地接受并自觉地服从班级规章制度,执行起来的感觉就大不一样了。
在会上,老师应当鼓励学生们畅所欲言,首先要讨论原来的班规中有哪些不适合的地方,再向同学们征求各自的想法并提出一些好的建议。一般说来,新的班规内容要比以往的规矩多一些,细一些,但由于是同学们自己制定的,就没有了以往一脸的无奈,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满足和欢乐。在后来的学习生活中,教师就需要对照这些班规来管理自己班级了,并且鼓励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去,让他们体会到做主人的快乐。
“每一个梦想都值得期待,每一个孩子都应该去爱,这就是最好的未来!”
我们没有一箱箱的珠宝与黄金,但却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因为我们总是会以学生们一起度过他们人生中幸福美好的时光。我们应以花苞的心态,以智慧的方法,聆听花开、期待花开。因为聆听花开、期待花开本身就是幸福!也许我的教育生涯不一定能开出鲜艳的花朵,但是,还是愿意用心聆听每一个来自心灵的花语。让我们都来品味着教育的幸福,实践着教育的幸福!
第五篇:班主任发言稿:聆听花开的声音
班主任发言稿:聆听花开的声音
各位老师:大家好!感谢《中国教师报》教育家成长工程办公室为我们提供了一次学习的机会,创设了和大家一起交流的平台,很高兴站在这里与来自全国各地的班主任老师共同探讨班主任艺术,我为我的交流起了一个很动听的名字叫《聆听花开的声音》,做班主任工作注定了与各式各样的学生打交道,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班主任本身就写满了故事,我想和大家共同分享我与学生的故事。如果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朵花的话,我认为花开有声,朵朵不同。
我和大家分享的第一个故事是让花儿悄悄绽放:
兰生,是一个各方面都很不错的孩子。一次,学校征集学生作品到橱窗展示,她高高地举起了手,我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她,几天后,她拿来了她的作品。她的作品是一幅十字绣,绣的是两个栩栩如生的小熊,当看到小熊的时候,我惊呆了,同学们也惊呆了,都源于小熊的惟妙惟肖。在橱窗里展出之后,参观的人络绎不绝,看到的人赞不绝口。
看到这样一个机会,我为她写了一个细节:
巧手绣天工
放在我面前的是一份与众不同的作品,不是书法,不是绘画,而是一幅十字绣作品,我看着那仿佛印上去的一对小熊,难以想象它是出自你的一双手,几乎和底纹融为一体,处处和谐,处处匀称,现在它摆在学校的橱窗里,像一团火焰给校园以无限的热情,像一面旗帜,给七三以无尚光荣。
我把这个细节写在了后黑板上,让她和同学们写感言,同学们都很佩服她的巧手,都用羡慕的眼神看着她,可我发现她一点高兴的表情都没有,在感言处未留下一个字,情绪也一天天地低落下来。
有一天,她悄悄地递给我一张纸条,我和学生有个约定,我给他们写的细节要求留言,我以为她是给我的回复,可一看却吃惊非小。
上面写着:
“对不起,老师!”我欺骗了您,当初是因为出于对您的承诺,所以我一定要做出一份属于自己的作品,但那幅十字绣并非出自我的手,当然也不是我的作品,出于对您的一次承诺,我把它交给了您,但从未想过因此而得到些什么,看到您的细节我非常惭愧,现在把事实告诉了您,老师,对不起……
看到她的表白,我的心波涛起伏,原本我是想表达对兰生优秀的关注和欣赏,我并不知道十字绣背后的故事,而此时,有一种发自心底的冲动让我很是兴奋和喜悦,我甚至觉得这份表白比任何成绩更让我欣喜,孩子一定在担心我的反应吧,是会批评?还是会抛弃?……我不能有片刻停顿,立刻把我的所想告诉了她:
诚实高于一切
你的对不起,老师,把我镇住了,你告诉我你欺骗了我,那幅十字绣作品并非出于自己的手,对此深感愧疚,可爱的小姑娘,你知道吗?看到你的坦白的话语,我比看到你的十字绣作品时还要高兴,还要感动,十字绣作品是用手绣的,而你的表白却是用心写的,这需要的是勇气和战胜自己的力量。
之后几天,她慢慢恢复了平静,重新找回了自我,那个阳光又充满自信的女孩再次回到了教室里。无意间,我翻看她的书的时候,有一张叠得很整齐的纸片滑落,原来她悄悄地把我的细节收藏了起来。
我与学生的交流得益于细节教育,细节教育就是老师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他们的细节,用笔把它们记录下来传递给学生。都说关注是爱学生的具体表现,可我们做班主任工作的都知道对学生的均等关注是何其困难?我们把更多的关注给了优等生,希望他们越学越好,给了学困生,希望他们有所进步,可很多默默无闻的学生常常成为我们忽略的对象,我喜欢用细节教育的方式达到与每一个学生的沟通。(班主任
www.xiexiebang.com)说理也好,说教也罢,很少带给学生心灵的触动,但如果老师传递的是一份真切的关注,那不仅是搭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更重要的是它让教育润物细无声,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像兰生,就是细节教育的意外收获,细节教育弥补了教育不能面面俱到的不足,不阻挡每一个学生成长的脚步,细节教育让每一朵花悄悄绽放。
关注教育细节,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成功。我谨守这样一句教育箴言,与大家一同分享:
观察不到学生细节的教育是目中无人的教育;
不善于捕捉学生细节的教育是缺乏技巧的教育;
记忆中不存储学生细节的教育是缺少真爱的教育。
总之,没有细节的教育是粗糙的教育、不完美的教育!
我和大家分享的第二个故事是让花儿斗艳芬芳。大家看到的这张照片是我现在的学生们,我们正在上积极教育班会,我一会儿再向大家解释何为积极教育,只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当我们自习课走进教室的时候,学生们什么样的表现容易锁定我们的目标,是奋笔疾书、刻苦努力的学生?还是窃窃私语、不思进取的学生?下面我就给大家讲我两个学生的故事:
主人公一:
雷振林,这是小学出了名的捣蛋大王,据同学们反应,每天到老师那被告率100%,我讲一件小事大家就明白这是一什么样的学生,自习课,同学们都上自习,他实在闲来无事,蹲在桌子下面,用钢尺把地板砖与地板砖相接的地方一一清理干净,别人在那写作业,他在那忙得也不亦乐乎。学习不用提,没有会的,但凡会一点,也不能闲成这样。针对这种情况您会怎么做?我开始寻找这孩子的闪光点,寻找让这个孩子在校园里留下来的动力。听说他有一与众不同的特长,因为他爷爷是祖传中医,从小就让他背古医书,小时候也不明白什么意思,但他确实背了很多古医书,了解了这件事之后,我们班内开展了寻找班级达人的活动,大家不妨看看他背古医书的样子,请看视频。
自从开展这个活动以后,他好像忽然就有了着落,对他爷爷的古医书爱不释手,常常偷偷地看,我规定必须完成作业以后才能看,那个每次作业都缺席的他,现在写得最快,根本没有闲工夫去干别的事,就想成为名副其实的班级达人。
主人公二:
和他差不多的还有一女孩,与他不同的是这女孩很内向,不喜欢学习,更不喜欢张扬,整天闷在自己的小世界,可唯独喜欢唱歌,看,在我们积极教育班会时她的歌声多动听。请看视频。
这两个孩子只是我们积极教育班会的两个小主角,他们或许没有非常高的成绩,但依然在校园里能找到属于他们的快乐。原因就是积极教育,积极教育是近几年教育的一种最新模式,传统教育重在纠错,像刚才我问大家,进教室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什么,是错误,找到学生错误,然后帮他改正,这就是传统教育,可积极教育则不同,积极教育重在建设,教师用积极地眼光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学生展示的舞台,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少一些挫折,找到更多的快乐。
也许在学习的舞台上,雷振林、刘菁不是佼佼者,但谁又能说他们没有成长呢?或许将来雷振林会成为最好的医生,刘菁会成为出色的歌手,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激发了学生的潜能,是否唤醒了学生心中的巨人,让他们在成长的路上走得更顺畅。
我和大家分享的第三个故事是:让花儿经历风雨。
他并不知道,我利用心理学中的成功心范能增强人的自信的法则,才唤醒了他心中对数学的那份自信。我很庆幸我读了一些书,掌握了一些技能,才能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
对学生的班级管理不仅仅是有爱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会爱的问题,我们应该掌握爱的技巧,用科学帮助孩子成长,运用爱的艺术,让孩子体验成长的快乐,增强爱的智慧,做一个会爱的班主任老师。
当看到兰生重获阳光般笑脸的时候,当看到雷振林、刘菁陶醉在自己中医与音乐的世界的时候,当看到孙浩拿着113分的数学成绩兴奋得手舞足蹈的时候,我的心里有一股暖暖的东西流动,大家都曾有过这样的体会吧,每当这个时候,我的心总被幸福充斥着。我真希望我的每一次与学生交流都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我更懂得成长需要等待,而学生的成长恰恰是我们的收获,让花儿滋养我们的生命,晚一些又有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