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古诗词讲解欣赏(2——3课时)
古诗词讲解欣赏(2——3课时)
一、诗
首先,请学生背诵他们学过的诗。问他们这些为什么会被称作“诗”。
然后,告诉他们,“诗”,是一种文学形式,有一定规则排列的句子才能称之为“诗”。问他们刚才背的诗有几句,每句几个字。问他们知道这是什么诗吗。最后解释诗分为五言和七言,绝路和律诗。举例如下:
《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放配乐演唱)《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黄鹤楼 》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二、词
词也是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
词是有词牌名的,词牌名规定了词的每一句有多长,有多少句。因为在古代,词是配乐演唱的,词牌名则代表了曲调。你们学过词吗,有会背的吗。
我们来欣赏几首词。我可以让你们听一下词的配乐演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放配乐演唱)蝶恋花 【宋】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三、现代诗词拓展 冰心诗歌赏析
1、《母亲》
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2、《纸船》 ——寄母亲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3、《成功的花》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嫩绿的芽儿嫩绿的芽儿,和青年说:“发展你自己!”淡白的花儿,和青年说:“贡献你自己!”深红的果儿,和青年说:“牺牲你自己!”
诗歌欣赏结束,总结古诗词和现代诗歌,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深入了解。
第二篇:3、燕子(2课时)
3、燕子
教材分析
课文讲述了燕子的特点和充满生机的春天的美丽。课文以燕子为记叙的线索,可以按燕子的外形、燕子从哪里来、燕子的飞行和停歇的顺序来理解。第一自然段主要讲小燕子的形象。课文先讲小燕子的外形特点:黑色的羽毛,剪刀似的尾巴,轻快的翅膀;然后讲它的性情特点──活泼机灵。“凑”,是几个方面合起来的意思。“凑成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这句话是前面内容的总结,又是下面内容的领起,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自然段讲春天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了。作者首先抓住最能体现春天特色的景物:细雨,微风,柳丝,青草,绿叶,各色鲜花,描绘出了光彩夺目的春天的景象。“蒙蒙”“细”写出了春雨如丝、如烟、如雾,滋润万物的特点。“微风”是讲春天的风轻柔和煦,“吹拂”是说轻轻地、缓缓地吹动。“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这是讲柳叶初长时的情景,一是柳叶的颜色,黄绿色的,是那样的鲜嫩醒目;二是柔柳的样子,细得像丝,随风轻扬,是那样的柔美多姿。“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赶集”这里表示争先恐后、积极的状态。“聚拢”形容多而密集的样子,写出了各色花草在春雨的滋润下迅速生长。全句用人的动作形容青草、绿叶和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树木茂盛、花草繁多的生机勃勃的景象。“光彩夺目”是春光美景的真实写照。就在这春光明媚的季节里,燕子从南方赶来了。燕子是侯鸟,秋天飞到南方,春天飞回北方。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在春天飞翔,使春天更显得美丽、生气勃勃。第三自然段讲燕子的飞行。这段就一句话,是个长句子,讲了燕子飞行的各种姿态和特点。“斜着身子”指飞行的姿势,说明身轻,灵活,飞起来自由自在;“掠过”是讲飞行的速度快;“唧唧地叫着”指飞行时的欢快心情。“有的„„有的„„”写出了有众多燕子在春光中、湖面上飞行,联系上一段可以看出,这些自由飞翔的美丽的小燕子,为这湖光山色增添了生趣,使这早春美景更生气勃勃,更令人神往。第四自然段讲燕子的停歇。飞行中的燕子是优美的,歇息中的燕子也是优美的。一个“落”字,写出了燕子的轻盈、灵巧;一个“痕”字,写出了电杆之间连着的电线很高、很远,看上去是淡淡的“几痕细线”。在几痕细线上歇息的燕子构成了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可以想象:蓝天作衬,细线作谱,停着的燕子远远望去多么像黑色的音符,一个自然天成的巨大曲谱展现在我们面前,多么令人惊叹。“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春天的赞歌”是指赞颂春天万物复苏、大地呈现一片勃勃生机的歌曲。这句话以想象点明全文的中心,即借描绘小燕子,赞美象征生机、活力的春天,表达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重点词语的意思,如“俊俏、赶集、烂漫无比、生趣、荡漾”等。
3.抓住重点的语句和重点词语,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2.抓住重点的语句和重点词语,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生字词卡片;写有重点句子的小黑板。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重点词语的意思,如“俊俏、赶集、烂漫无比、生趣、荡漾”等。
3.初步理解课文,知道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教学重难点: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2. 初步理解课文,知道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组织教学,聚焦课堂
一、揭示课题
1、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各种各样的动物,空中的飞鸟地上的走兽,水里的游鱼。但是稍不留心,它们就会从我们的眼前溜走等到要写时不知从哪儿写起。就说我们春天里常见的燕子(出示燕子图片),我们会怎样描绘它呢?(学生自由发挥)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作家郑振铎是怎样描述燕子的。(设计意图:谈话引起注意,激发兴趣。)
2、读题:(板书“燕子”)(1)、指导“燕”的结构:象形字,各部分要写得紧凑(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渎课文(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词,划出不理解的词、句。(2)、检查:
A、小黑板出示字词:自由读——指名纠正读——齐读 B、读课文:(分段指名读)看谁读得又准确又流利。(教师评)
2、理清课文层次(1)、自由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写了那些内容?(小组讨论)(2)、指名回答(相机板书:外形,春天赶来,飞行,休息)。
(设计意图:指导自学,在自学的基础上,从整体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 感知。)
三、细读第一自然段
1、理解内容
默读课文:第一段写了什么?(一起回答:外形)
作者是抓住它的什么特点来写的?(相机板书:羽毛——乌黑光亮;翅膀——俊俏轻快;尾巴——剪刀似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课文中体会,只有抓住了特点来写才能写得生动形象。)
2、指导朗读(1)、情感准备:既然燕子是这样的漂亮、机灵,大家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喜爱、欢快„„的语气)(2)、练读:(3)、指名读——男生女生比赛读——齐读
3、指导背诵(1)、思路:课文是怎样写燕子的外形的?(指板书:羽毛——翅膀——尾巴、指图)(2)、请学生自己试着把这一段背给同桌听。(提示:可看板书或看图)(3)、看板书,分一二排、三四排背。(4)、齐背。
(设计意图:只有理解了让能背诵,通过看图,结合课文内容,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背诵课文。)
四、布置作业
1、习字册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2.抓住重点的语句和重点词语,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的语句和重点词语,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组织教学,聚焦课堂
一、复习前课
1、请学生说说回忆第一段写了什么?(外形)
2、作者是怎么写的呢?(请学生带感情背诵)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进一步来学习课文对燕子外形的描写。)
二、细读课文
1、学习第二自然段(1)、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燕子的模样,那么这可爱的精灵是什么时候来到我们身边的呢?(春天)(2)、自由读这一段,想想它描绘了春天里的哪些事物?用横线划出来。它们是什么样的?圈出描写的词语。(微风——吹拂;细雨——洒落;柔柳„„)(3)、重点品味描绘春天的句子。
(设计意图:通过圈划,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习中逐渐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A、出示小黑板。指名口头填空第一句。(吹拂、洒落)你有什么样的感觉?(舒服、惬意„„)你怎么读出这个感觉?(示范读,教师评价)指名口头填空第二句。(展开)你怎么读出柳叶的嫩呢?(示范读,教师评价)
指名口头填空第三句。(赶集似的,烂漫无比)你怎么理解“赶集似的”?说明花草很多,很热闹„„)你准备怎么读?(教师评价)
B、在这样美的春天里,还有燕子从南方——赶来了,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趣。生趣是什么意思?(生机和趣味)大家想象一下这样的场面,有什么感觉?(高兴、兴奋„„)C、完整地练读——分小组比赛读——齐读(4)、指导背诵
A、理思路:春天到了,微风和细雨怎样?柔柳怎样?青草怎样、绿芽、鲜花怎样?小燕子又怎样? B、同桌互背。
2、学习第三自然段(1)、理解内容:
A、自渎:思考这一段写了燕子的哪个方面?(飞行的形态)找出描绘的词语。(斜着、掠过、横掠„„)B、掠过写出了什么?(飞的速度快)(板书:快)横掠写出了什么?(飞得轻)(板书:轻)(2)、指导朗读
A、小燕子飞得又轻又快,我们应该怎么读?(轻快)B、指名读,评价——齐读。(3)指导背诵
A、燕子图片演示。(指名表演)B、练背——齐背(教师同时演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从几个方面来来描写燕子飞行特点的。)
3、学习第四自然段(1)、过渡:燕子轻快地飞呀飞,累了,就——停在电线上休息。(板书:休息)(2)、默读。找出比喻句,说明把什么比做什么?(板书:电线——五线谱;燕子——音符)(3)、比较:教师故意读错“痕””为“根”,请学生说说哪个好。(4)、指导朗读:飞倦了怎样读?春天的歌怎样读?(5)、指导背诵:
三、总结课文
学习这一课,我们认识了春天里活泼可爱的燕子。在外形上,它有着——(指名说),它在春天里到来,轻快地飞到我们身边,连休息的姿态都那么美。
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一起读它。
(设计意图:总结课文是怎样描写燕子的,再一次理清课文的思路。)
四、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册。
2、围绕春天景物写一篇日记。
板书设计:
羽毛 乌黑光亮 外形 翅膀 俊俏轻快 尾巴 剪刀似的
3、燕子 春天赶来
飞行 快,轻
休息 电线——五线谱
燕子——音符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作者用词准确传神,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品味其内涵的滋味。我主要要抓住重点词语,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品味、欣赏,直至背诵,促进学生语言的积累和内化。这堂课气氛较活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我从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入手,激发学生阅读动机,再到组织学生自读交流,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平等参与者,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同时我适当点拨,为学生的思维起着“搭桥引路”的作用。然后我又巧妙的创设说话情境,让学生们运用写作方法学以致用,举一反三,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投入听说训练中,从而学得更扎实,更灵活,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了写作水平。
第三篇:现代散文欣赏2课时
现代散文散文欣赏(2学时)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散文的审美特征以及鉴赏技巧
二、讲授的内容提要
1、散文的审美特征
2、鉴赏技巧
三、重点、难点
难点:审美特征
重点:欣赏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过程及方法、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式 教学课时:2学时
第一课时
一、散文的定义
“如果是冬天,便坐在暖炉旁边的暗了椅子上,倘在夏天,便披浴衣,裰苦茗,随随便便,和好友任心闲话,将这些话照样地移在纸上的东西就是Essay。兴之所至,也说些以不至于头痛为度的道理罢。也有冷嘲,也有警句罢,既有hummer(滑稽),也由pathos(感愤)。所谈的题目,天下国家的大事不待言,还有市井的琐事,书籍的批评,相识者的消息,以及自己的过去的追怀,想到什么就纵谈什么,而托于即兴之笔者,是这一类的文章。”
——厨川白村
;外国文学里有一种所谓论文,其中大约可以分作两类。一批评的,是学术性。二记述的,是艺术性的,又可称作美文,这里边又可分出叙事与抒情,但也有很多是两者夹杂的。中国古文里的序、论与说等,也可以说是美文的一类。
——周作人
我们的散文,只能约略地说,是Prose的译名,和Essays有些相像,系除小说、戏剧之外的一种文体;至于要想以一语来道破内容,或以一个名字来说尽特点,却是万万办不到的事情。
——郁达夫
不是长篇阔论的逻辑的或理解的文章,乃如家常絮语,用清逸冷隽的笔法所写出来的零碎感想的文章。﹍﹍至于它的内容虽不限于个人经历、情感、家常掌故、社会琐事,然而这种经历、情感、掌故、琐事却是它最得意的题材。国家政闻、社会舆论不大说的,有时也许讨论得着,但不是严词正意地有头有序的记出来,只是散漫的零碎地写着。
——胡梦华
盖小品文,可以发挥议论,可以畅泄衷情,可以摹绘人情,可以形容世故,可以札记琐屑,可以谈天说地,本无范围,特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与各体别,西方文学所为个人笔调是也。
内容如上所述,包括一切,宇宙之大,苍蝇之微,皆可取材,故名之为《人间世》。开卷有益,掩卷有味。
二、散文的分类 写景抒情的散文 随感
闲话体散文 游记体散文
三、散文的审美特征
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涩味与苦味 情绪与智慧
第二课时
散文的鉴赏技巧
解读散文不像解读小说,可以研究波澜曲折的结构艺术,欣赏那比真面貌还要有神气、有活力的各种人物形象,关注那深广厚实的社会背景,领略那塑造形象、展示环境、叙述故事的复杂的表现技艺。也不像解读戏剧、电影电视那样,有宏阔的场面,有活生生直观的人物,有可以迅速把你带进情境中的音乐、语言、道具和背景等营造的情绪氛围,可以让你去直接感受那种情绪,直接体验那种情境。散文很少宏篇巨构,大多是短小精悍;文本构成相对简单。但其文本从外形到内质,都有它特定艺术内涵与价值。每一个散文文本都是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表现出一个独特的主体个性。
“文学是人学”,各类文学文本都是以人的形象创造为旨归,散文也不例外,散文的文本世界就是一个人本世界。但散文文本塑造的人的形象,不像小说、电影电视那样是他者形象,是虚构形象。散文文本展示的是创作主体的自我形象,是真实形象,即使是记人写事,写了他人他事,但目的还是为了写主体情绪和情感。所以,解读散文的一个主要目的是要走进创作主体的内在世界,体会散文文本中包孕着的情美意美与智慧美等内质的美。而要登堂入室,必然有一个由浅至深,由表及里的过程。
先感受物美境美
无论写景状物,还是记人叙事,散文文本最直观的呈现是境,即一个个的物象,一个个的场景,一个个的人物形象构成—个个具体的物境和实境。哪怕是梦境与幻境,都是通过生动的叙述和描写呈现出来,作用于解读者的感觉或者想象联想之类的形象思维的。而且这些物境都曾经因为其形态外貌的独特美质而让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或因为其内涵的个性化而使作者产生过强烈的触动。文本中呈现的可能是天籁之美,也可能呈现的是人生百态,异地风情,奇闻异事,这些都会给你赏心悦目的感受,都会给你广阔的视野。所以,解读者首先要注意这样一种感官的享受和见识的扩展。
如果说物境是承载的船,情意便是张扬的帆。登上载物的船,首先要观赏的是船的美形美态,长见识,饱眼福。然后就要扬起风帆,沿着作者的心路航程,乘船远航,探求文本中的美情美意。
再体悟情美意美
散文要呈现有特质的物象和物境,但物境呈现是为了承载主体情感的,是为了显现主体的情感美质的。富有个性特征的主体情感与具有特质美感的物境融合,就会形成别致的情境美质。读者在解读过程中,不能只是停留在物境这样的表象层面上,而应该以文本所呈现的物象作为一个切入点,捕捉作者借此营构的内在心象,走进作者设置的情感氛围中,深切体会物境中所渗透着的情感层面。对文本中的可视物象作一种艺术透视,走近创作主体,把握文本深层的艺术价值。
另一种情形是创作主体把自然物境“人化”“情化”,用通感、拟人等手段让情感借移,使物境直接带上情感色彩,成为一种主观情感与客观事物的艺术复合体,既具有客观事物本身
所固有的特性,又明显地具有人的感情、意志和品格。这样的物境就有了一种鲜活灵动的美质,具有一种特殊的艺术感染力。欣赏这类文本,也应该力求透过其感性的物状,着力揭示出它所蕴涵的内在情感来。
然后拓展意象意境
依据现代接受美学理论,对文本的深层解读应该是解读者自觉地进入创造性的参与的这样一个层面。对于文本来说,这种创造性的参与主要表现在对文本意象的进一步开掘和对文本意境的更深广的拓展。如何进行这样的开掘与拓展呢?
用文学的眼光欣赏言外之旨,韵外之意,这是相对于用生活的眼光看待散文文本而言的。即依据散文的文学特性和散文创作的艺术形式和技巧,深入品评文本。不因文本的语言夸饰而认为其言过其实,不因为文本所用想象新奇空灵而认为其荒诞虚幻,也不因为作者兴会所致而认为其虚伪不符。作为文学文体的散文,它与小说、戏剧和电影电视文学文本不同,它是写真人真事,真景真物的。但同样有虚而不伪,诚而不实的,就像赏诗要懂诗家语一样,品文也要懂文学语。
大胆地追求多义多解。文学文本中,无论立意,还是意象,抑或是意境,其意义蕴涵不是单一的。“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解读时,既要努力探求原意,又要大胆地以自己的素养经验,思维情感来多方位、多角度地开掘,努力寻求多义多解,积极参与文本的再创造。当然,这种再创造是以文本提供的可能性为前提的,不是牵强附会,也不是凭空臆造,而是一种符合原意的多义多解。一般说来,文本的立意不管表现得是隐是秀,是深是浅,或者是曲折直白,总有作者的用心用意。有的因表达的巧妙宛曲造成文本本身语意指向模糊宽泛、委婉含蓄而成多义性,从而引发解读者的多种理解。有的因为解读者的感受、目的不同,因而形成对本文的多义与多解。而更多的是因为本文含义的丰富性而有让读者费心思、得多解的可能性创造空间。正因为如此,才使得散文文本有了一种品之有味、味之不尽的可创造空间,才使得鉴赏者有了如饮美酒,陶醉其中而又情动心动,唤醒自己生活的储存与学识的记忆,燃起参与再创造的热情与渴望,激发起参与再创造的灵感与才思。
第四篇:古诗词3
1.科举中三元指的是哪三元?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
(1)春色(2)梨花(3)雪景
3.劝君更尽一杯酒,()
4、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描写的是那种植物)
5.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我不禁想起()的诗句。
第五篇:《古诗词三首》课时教学设计2
《古诗词三首》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识记本课7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词。2.进一步了解宋词的有关知识。
3.借助字典和课后注释理解诗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诗词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4.想象诗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一篇短文写下来。教学难点
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课前准备
1.了解诗人的生平。2.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我们每天都在编织着美丽的故事。这些故事饱含着我们的快乐、梦想和追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词三首》也真实地再现了多彩的童年生活。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牧童》和《舟过安仁》。看看这几个孩子的身上是否有你们的影子。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牧童》。要求读正确,读通顺。2.指名读诗,正字音。尤其注意“铺、蓑”的读音。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通过查字典,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词语的意思,想想这首诗大体写什么。把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
4.指名交流,适时点拨。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再读古诗,想想每句诗的意思,可以与人合作。2.汇报: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诗境,悟其感情
1.教师有感情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发言,把所想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4.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诗人吕岩借写牧童悠然自得的生活,抒发了自己淡泊名利,追求自由自在的乡村生活的思想感情。)
5.自由读诗,要求带着和诗人一样的感情朗读。6.练习背诵。
(五)总结学法,自读感悟。
1.总结学习方法:刚才我们通过初读诗句──了解大意──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悟其感情的方法学习了《牧童》。请你用这种方法学习《舟过安仁》。
2.自读古诗,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读通,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2)指明学生读,正音。(注意读准“篙、棹”)(3)多种形式读诗,要求正确、流利。
(4)自学,看看能否弄清诗的意思,提出不明白的地方。特别提示:看图理解是好方法。
(5)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3.再读感悟,体会诗境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全班交流,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要求:内容具体,人物形象生动(3)师生共同评析。4.品评诗句,悟其感情 诗人通过细心的观察,把两个顽童刻画得栩栩如生。猜猜诗人当时是以一种怎样的心情在观察两个孩童?(喜爱)
5.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六)拓展活动
1.课外读读写儿童的诗。
2.推荐背诵杨万里的其它诗。
第二课时
(一)乐调情
1.用学生熟悉的曲子唱纳兰性德的《长相思》。2.学生交流有关宋词的知识,教师适时小结。3.板书题目,读题。(强调“乐”的读法)4.介绍辛弃疾生平。
(二)读入情
1.自由读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2.指数名学生读,正音。(读准:醉、相、媚、锄、媪、亡赖、剥)3.采用各种形式读这首诗,要求:正确、流利。
(三)品悟情
1.自由读词,理解词语意思,准备质疑。2.全班交流,教师适时引导。
3.同桌合作,结合插图和注释,理解句子意思。4.全班交流,各抒己见。
5.教师范读,学生闭目想象画面。
6.请学生自由谈所想象的画面。(特别提示: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呢?)
(作者采用白描手法,直接描写三个儿子的行动,刻划他们的形象。小儿剥莲蓬吃的
那种活泼天真的神情状貌,最有趣了!)7.学生自由读,边看图边读边悟情。
(三)议深情
1.请学生自由谈所悟到的思想感情。
2.总结: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词也一样。作者用精炼、生动的语句,通
过写景与叙事,创造了具有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描绘了一幅宁静、悠闲的乡村生活图。这
样的情景作者不但十分的喜欢、而且非常的──热爱、向往、羡慕。让我们一起再来背一背
这首词吧。
(四)布置作业
1.同学们,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化瑰宝,而宋词则是这灿烂文化中一颗闪
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每首宋词都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婉动听的歌。
希望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读读宋词,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2.从本课中选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改写成一篇短文。3.用自己喜欢的曲子唱《清平乐·村居》给父母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