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道德与法制课的高效导入
无限风光在险峰
——谈道德与法制课高效导入设计
易门县六街中学政史地研组 魏忠宝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头就等于成功了一半。一堂道德与法制课也同样如此,只要开头开好了,那么就已经为整堂课的成功奠定了成功的基石。那么如何导入新课,破这个“开头难”呢?步入教坛已经二十多年,从执教小学语文到初中语文,再到道德与法制教学,从教经验甚微,但经过这些年的亲临实践,结合平时的理论学习,我总结得出:“关键在于充分而合理的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高效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它以学生发展为主旨,强调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关注教学的高效性,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同时,高效教学也是一种教学实践活动,必须以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为前提,以合乎教学目标为实质,以实现教与学的统一为关键。
高效教学是现代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由许多环节构成,而高效导入是高效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教师在教学内容或活动开始前,有意引导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环境和状态的行为方式。
所谓初中道德与法制的高效导入,是教师精心设计并成功实施的、促进了初中学生主动学习思想政治的教学导入。初中道德与法制的高效导入对于学生有新奇性,它形式新颖,能高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一般而言,初中道德与法制的高效导入有三个特点:
1、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注意,在心理学中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两种。前者是指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发生的注意;后者是指自觉的、有预定的、需要经过意志努力,主动发生的注意。有意注意对于学生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只有主动地控制和集中自己的注意在必要的对象上,才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初中道德与法制的高效导入,可谓是唤起学生注意的第一窗口。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经过它才能进来。”当学生对教师发射的“信号”高度注意时,才能促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进而走上自主探究学习之路。初中道德与法制的高效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促进新旧知识的联系
按照认知规律,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并不是从零开始的,而是基于一定的学习经验和已有的旧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自觉地、准确地用旧知识引出新知识,使建构的新知识能纳入认知结构的适当位置,从而周而复始地将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
道德与法制的观点、理论有其严密的内在逻辑性,如果前面的内容没有掌握好,就不可能学好后面新的知识。即使学生在短期内通过死记硬背记住了一些概念、原理,也很快会遗忘。因此,初中道德与法制的高效导入,是架设于新旧知识之间的一座桥梁,能更好地促进新旧知识的联系。
3、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教学的主导和主体之间共同营造的,其中教师的作用不可估量。道德与法制教学曾给人一种沉闷的感觉,因为它理论性强、趣味性少。但初中道德与法制新教材从内容的选择上,摒弃晦涩难懂、枯燥无趣的说教;知识点的分布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实践证明,学生情感投入之时是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最佳时候。同样,和谐的课堂氛围最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此,每一个高效导入的环节都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二、初中道德与法制高效导入的具体方法
高效导入的方法可以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即教师首先要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明确“一切方法的使用都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这一主旨;其次教师要根据主旨,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运用、改进、总结、积累下,找到最为高效的导入方法。
按照高效导入所依托的主体不同,把在实践中使用的高效导入方法大致归为三类:
(一)以教师为依托主体的高效导入方法
初中道德与法制的高效导入以教师为依托主体,一般此法运用较多,因为教师的可控性较强,它能更好地让教师掌控课堂教学的主动权。
1、审题导入
审题导入是教师在讲授新课时,直接板书标题,并由标题入手,引导学生探讨题意、层层分析课题后导出新课。审题导入是以教师为依托主体的、比较简单而且直接的常用方法,它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开门见山、突出主题,让学生在教师递进式的层层审题下,比较容易地跟随教师思考的轨迹逐步破题,教师成为高效导入的主要掌控者,牢牢地抓住学生思绪,引发学生的思考向深度和广度方向延伸。
2、悬念导入
悬念导入是教师通过展示暂时悬而未决的问题或现象,引起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和关注,使学生产生一种欲求其明的迫切心理状态。就像希区柯克的悬念电影,环环相扣的悬念,紧紧地吊住观众的胃口,让观众产生急切地“预知后事如何”的念头。在运用悬念导入时,教师的角色好比导演,掌控着主导地位,悬念导入是否得法,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此处悬念的设置起到良好的效果,全班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教师在备课时的精心构思、巧设悬念,好比导演,要有抓住观众全部注意力的本领。教师制造悬念要以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为前提,合理地利用学生的心理变化,让其产生“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情绪,从而让学生主动“入套”,为成功的高效教学奠定基础。
3、情景导入
情景导入可以利用音乐、道具、语言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种有利于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的课堂氛围。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组合来创设情景,使听觉艺术和视觉艺术有机结合,为常规教学开辟新的天地,让学生能尽快地融入课堂教学内容,并恰当地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在不知不觉中获取知识,受到教育。
(1)音乐导入
音乐家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在初中道德与法制的教学中运用音乐导入,能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情景,活跃学生的思维,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感染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道具导入:教师预先收集同班同学互赠的生日贺卡,挑选自制的、写有祝福语的卡片,在授课时向全班同学展示;并由贺卡的原创者朗读写给生日同学的话,让其他同学一起分享同学的真挚友谊所带来的快乐。
情景导入的创设,教师遵循“不露声色”的原则,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教育的力量。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们越少感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学效果也就越大。我们把这条规律看成是教育技巧的核心。”
情景导入的创设,需要教师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及时捕捉外界信息;需要教师有一个善于思考、分析的头脑,能将存储的信息进行归类整理,并从教学内容出发,加以巧妙构思、精心组合。情景导入可以运用单一方法,也可以多种方法结合使用,关键是要符合高效教学的需要。
4、复习导入
复习导入即“温故而知新”,是一种教师常用的导入方法,它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教师在每堂课开始时,通过提问、练习等方式,引导学生的思绪回到已学的知识,帮助学生建构新旧知识高效衔接的体系。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道理,并将之内化为行动。教师只有认真钻研高效教学的切入口——“高效导入”这个环节,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提高初中道德与法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以学生为依托主体的高效导入方法
初中道德与法制的高效导入以学生为依托主体,利用做游戏、演小品的方式,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轻松愉快的活动过程中,不断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自己的身心都处于和谐状态,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1、游戏导入
按照认知学习理论,人的认识不是外部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在外部刺激与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因此,教师若在教学中找到一种方法,促使教师的外部刺激和学生的内部心理产生共鸣,才有可能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老师要我学”的被动学习状态,转变为“我要自己学”的主动学习状态。那么,教学的高效性就能大大提高。
初中的道德与法制中轻松愉快的游戏导入,符合初中年龄段学生好动的心理特征。因此,设计巧妙的游戏,对初中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它能很好地引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采用游戏导入的奥秘,还在于它有“寓教于乐”的功能,让学生通过“动一动、玩一玩”的快乐体验,自己领悟出游戏蕴含的道理。游戏导入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调动积极性,引发兴趣。但教师在运用时要合理地控制时间,不能完全用学生的游戏活动来替代授课。
2、小品导入
小品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小品导入是教师通过学生自编自演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小品来导入新课的方法。它能很好地活跃课堂气氛,容易使学生和教师产生共鸣,从而更好地调动出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开发多元智能。小组成员自由组合,积极讨论、自己编排设计小品内。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小品导入方法,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才华的舞台,更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实践中增强了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进一步验证了“小品导入”的高效性。
(三)以素材本身为依托主体的高效导入方法初中道德与法制的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发生很大变动。新教材的脉络更为清晰,提供的素材也较多,教师要充分依托这些现成的素材,由浅入深地介绍“学校、家庭和社区、社会公共生活”的相互关联、相互递进的关系;同时教师要善于搜集,并适当使用各种外来的素材,以时政、故事等素材为依托的高效导入方法,使教学的第一步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时政导入
时政导入是把相关的课堂教学内容与当前关注程度较高的热点问题结合起来。通过巧妙地引入,引起学生讨论,这样既增强了初中道德与法制的时效性,拓展了政治课的外延,又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主动性,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从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
在教学中,每遇诸如此类的重大国内国际时政要事,教师契机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让学生在上课的最初几分钟里,主动参与讨论并大胆表露自己的观点,培养独立思维的习惯。在学生讨论时,教师要把握好尺度,及时调整讨论方向,不可使之偏离主题。
时政导入需要教师做生活的有心人,多听新闻、多看书报、多做剪贴,即多收集各类素材,切准社会前进的脉搏,把握瞬息万变的时代特征。
2、故事导入
故事导入,既简单又实用。因为故事是学生成长中的好朋友,能让学生倍感亲切、乐于接受。耐人寻味的故事既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而且古今中外涵盖面广:名人故事、历史故事、传统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不胜枚举。
三、初中道德与法制高效导入实践后的反思
1、方法多样、把握宗旨
初中道德与法制的高效导入方法多种多样,又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灵活多变的。但“万变不离其宗”,教师要把握好“引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的宗旨。
2、实践是衡量高效性的标准
教师在充分备课,把握整本书的脉络体系后,对相应的章节作初步的导入设计,再进行课堂教学实践,针对不同班级的学生情况,同一个教学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高效导入方法,并加以比较,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摸索出最适合学生个体发展的高效导入方法。
3、归纳积累、提升高效
教师要注重对高效导入的探索、研究、归纳和积累,把握“求新、求活、求实”的尺度。通过自然的高效导入,使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在新课开始时就能产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在体验学习的快乐中学会学习。因为最终学生终究要长大成人,要面对社会,独自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良好的道德与法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主、自立、自强”的品格,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带来很大的益处。这些观念的形成绝非一日之功,它是一个需要长期锤炼、提升的过程,而道德与法制的每一次高效导入,都在潜移默化中锤炼、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不断增强独立主体意识,培养创新精神”的能力。
高效导入是高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的学识、智慧、口才等综合能力的体现。精心设计的高效导入,会像磁铁一样,从开始就深深地吸引住学生,快速开启学生思维的列车,使之尽快驶入高效学习的轨道。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初中道德与法制的高效导入,无疑为高效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政治教师把握好课堂教学中“高效导入”这个环节,在师生互动的第一时间,把学生的思维转移到课堂学习上,把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起来,并发展成专注的学习态度。对初中道德与法制高效导入的深入研究,还要不断实践、归纳、总结、反思,摸索出一套行之高效的导入规律,为全面调动学生最佳的学习状态而努力。
第二篇:道德与法制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学校:东二营中小 姓名:王凤敏 时间:2016年9月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入学,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二、教材分析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教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 1 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三、教学总要求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因此本册教材是培养儿童能够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四、各单元要求
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
1、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小学生了,要开开心心上学。
2、帮助学生熟悉学校环境,让学生学会交际,懂得交新朋友。
第二单元:校园生活真快乐
1、帮助学生熟悉和适应学校生活。
2、让学生意识到在校园里要讲礼貌、守秩序,遵守学校生活常规。
3、让学生体验学校生活带来的乐趣,喜欢上学。第三单元:家中的安全与健康
1、让学生初步认识到自己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要学会自理,还应该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让学生认识到在学校在家一个样,诚实、有礼貌,能为家庭带来欢乐。
2、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养成坚持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的行为习惯。通过学习做不会做的事情,培养学生做事用心、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品质。
3.、让学生体会到父母长辈对自己的关爱,体会家庭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孝亲敬长,向长辈表达自己的爱、自己的心意,从而学会感谢他人、关爱他人。
第四单元:天气虽冷有温暖
1、体验冬季生活的快乐,增强体质,锻炼意志。
2、主动观察、发现冬季的特征,养成探究的习惯,获得有关知识。
3、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主动参与新年的集体活动。
4、了解冬季保健的知识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
五、教学措施
1、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
2、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联系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
第三篇:道德与法制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金鸡小学
苏钦
一、教材分析:
三年级上册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这一教育主题表达了编者明确的设计意图和课程标准中要求完成的教育内容。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每课的内容力求打破学科界限,将各学科的内容综合起来,体现综合课程的特点。每个单元所涵盖的课文内容表现为一组完整的经验和一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单元中的每一课又力求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单元主题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三年级上册共安排了四个单元主题,即:“快乐学习”、“我们的学校”、“安全护我成长”、“家是最温暖的地方”。这四个主题将来源于不同生活领域的素材整合为建立在儿童生活基础上的主题与活动,这些主题与内容将品德教育与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有机地融为一体
二、教学总目标:
1.以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区生活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的感受,获得对家庭、学校、社区的初步认识,树立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
2.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促进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
3.教材中没有理性的说教,而是对儿童生活的真实呈现。都是从儿童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现象切入,引起儿童对生活的思考和关注。
4.培养对学生道德判断能力,面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
三、教学重点:
教材在选择切入点时,力求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儿童感兴趣的问题入手,采用第一人称的表现方式,来增强教材与学生的亲近感。教学中应将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融为一体。教师要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教师要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四、教学难点: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的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五、教学措施
1.利用直观教具,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2.通过各种有趣的机械操练、意义操练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3.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作用。
4.力体现“用中学、学中用”的原则。
第四篇:道德与法制
一.填空题
1.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它们也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电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但是电脑有电脑()。农药可以:()。2.我们要()。
3.我们要学会在公共场所兼顾他的(),尊重他人的()。这样就是有一个受教养的人,一个讲文明的人。4.你喜欢的休闲生活有哪些:()。5.生活中的陷井有:()。6.吸烟对人的()。7.毒品是人类公害,这已是全世界的共识,吸毒不仅仅吸毒者本人的(),也给()。
8.克隆就是(),1996年,科学家克隆的的小羊()出生了。
9.科学的进步,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但是现在社会中仍存在着一些()和伪科学现象,我们应当学会用()武装自己的头脑,用()的眼光去判断,分析和认识事物,这样才不会因愚味无知,走入精神误区。10.在银行取款台前和安检入口都有一道黄色的线,这就是通常所说的()。
11.保持你,我,他之间的距离不仅仅是空间的概念,也体现了对他人()和()的()。12.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行为给别人带来的影响,学会在公共场所所兼顾他人的()这样就是一个有()的人,一个讲()的人。
13.()是人类和谐相处的金钥匙,讲文明不仅为别人,收益的也是我们(),文明,礼貌不仅给他人,给社会带来()也会给自己带来()。14.毒品是指()等,能够使人上瘾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二.判断
1.当别人打电话时,我们可以靠近
()2.当别人在交谈是可以插话
()3.当别人填写包裹单时可以上前看
()4.吸烟不像吸毒,吸两口没事()5.我吸烟为了好玩()
6.我觉得吸烟,大碗酒,很豪爽,像个男子汉()
第五篇:道德与法制
《我长大了》教学设计
(一)学生准备
能够反映自己健康成长和家庭幸福生活的照片或事情。
(二)教师准备
1.了解学生对父母的感情,以及父母与家庭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2.了解学生如何认识在一个温馨的家庭里,父母与孩子之间应具有的关系。
3.课前联系一些学生家长,对他们进行采访,了解他们在承担家庭角色时的内心想法,并在课前用录音机录下一些家长的心里话。
4.邀请学生家长参与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
1.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父母长辈的感激、尊敬和关心,懂得孝敬长辈;知道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要互相尊重,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家庭责任感,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沟通,平等相待。
2.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与他人交流与合作;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事物与现象。
3.知道有关自己成长的事情,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情;知道在家里应具有哪些文明礼仪,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教学结构
(一)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1.通过播放父母对孩子说的心里话,营造一种温馨感人的气氛,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感受父母的爱意,体会亲情,建立沟通交流的平台。
2.通过对平时生活中的一些温馨美好画面的描述,引导学生对“我们美好的生活是谁带来的”这一问题的思考,进而深切地体会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同时对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3.在前两个环节的基础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我已经长大了,我应该为创设温暖的家做些什么”,思考自己在家庭中所应承担的责任,同时对学生进行清楚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能力的训练,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认识、分析事物和现象。
4.在本节课的结尾,通过“我的心里话”让学生把自己在整节课积聚的情感释放出来,把自己对父母的热爱与感激之情真切地表达出来,将教学活动推向高潮。
实施过程
(一)感受父母的养育之恩,感受亲情
1.教师播放录音。
教师播放事先录制的学生家长平时想对自己的孩子说却又没能说出口的心里话的录音,并在播放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表情和反应。
2.教师提问。
让学生说一说听了录音后的感想。可以选择那些听了父母的话热泪盈眶的学生回答,使课堂气氛进一步升温。(教师要尽可能地让更多的学生谈体会,以营造一个相通且相同的心理环境。)
3.教师在肯定学生的回答之后设问。
师:我们这节课的名称是《我长大了》,但是为什么张老师却要在课上放录音,又要你们谈感受呢?这和我们的新课有什么关系呢?是不是多此一举呢?
(教师仔细听完学生的回答后,给予称赞。
(二)我们美好的生活是谁带来的
1.教师请学生借助投影仪向同学展示一些自家美好生活的照片,大家一起分享美好幸福的回忆。
2.通过对照片的描述,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美好的家庭生活是父母长辈付出了努力和心血换来的,体会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养育之恩。
(三)我为温暖的家做些什么
1.教师提出问题。
师:在这样温暖的家庭环境中,同学们一天天健康地长大了。但是你们在享受温暖生活的同时,有没有想过自己也是这个家庭的一员,应该为这个温暖的家做些什么,对家庭应该负有什么责任呢?
2.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分组进行讨论。讨论完毕后,每组选派几名代表陈述本组同学的观点,并要说明理由。
3.教师在对每个小组的陈述进行评价之后,将学生写的卡片贴在“温馨宝典”――红心卡上。
4.在集体讨论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质疑、解释、补充等活动,逐渐地转变了自己对家庭的认识,开始形成了主人翁责任感,开始意识到自己对家庭的责任。
(四)我的心里话
1.教师引导学生对父母说说心里话。
师:你们真是长大了,懂事了,说得多好啊,老师都感动了,要是你的爸爸、妈妈能听到,一定会很高兴的。你愿意说给他们听吗?
2.让学生把自己的心里话尽情地说出来,使学生与旁听的家长一起分享家庭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