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法制教案(合集5篇)

时间:2019-05-13 06:35: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低年级法制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低年级法制教案》。

第一篇:低年级法制教案

总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学期具体教学目标:

1、努力培养中小学生的爱国意识、公民意识、守法意识、权利义务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养成尊重宪法、维护法律的习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树立依法治国和公平正义的理念,提高分辨是非和守法用法的能力,引导他们做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2、教育学生要遵守交通规则。使学生平安上学和放学。广大学生了解本法内容、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做一名品学兼优的好青少年了解交通标志的作用,遵守交通规则。

3、通过学习,知道《未成年保护法》是一部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懂得未成年人的保护包括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等环节,增强未成年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

第1课 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认识国旗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懂得:五星红旗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做为中国人,我们要尊敬五星红旗;

2.国歌也是祖国的象征,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3.国徽也是祖国的象征和标志。

技能目标:使学生明确升降国旗不是一种简单仪式,知道升国旗、唱国歌时要立正、敬礼。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从思想上认识到国旗、国歌、国徽是祖国的象征。2.从小树立尊敬、热爱、维护国旗、国歌、国徽的观念,增 强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尊重和爱护国旗、国歌、国徽,因为国旗、国歌、国徽是祖国的象征和标志,尊重和爱护它们是热爱祖国的表现。

教学难点: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国旗、国歌、国徽是祖国的象征和标志,树立起自觉尊重和爱护国旗、国歌、国徽的意识。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歌曲《国歌》《红旗飘飘》,视频:《国旗、国歌、国徽》、法博士的法规等。

2.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国旗、国歌、国徽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每周一的课间操我们都做什么?(升国旗)2.为什么我们要升国旗呢?

3.根据学生回答导入本课,并对答的好的同学给予鼓励。板书:第3课 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认识国旗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事物引入本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认识国旗、国歌

1. 屏幕出示五星红旗,提出问题:“为什么五星红旗是红色的?为什么有五颗星?五颗星象征什么?” 板书:国旗

2.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小结:五星红旗是红色的,红色象征革命,是用无数英雄战士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五颗黄色的五星角象征着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的周围。(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直观演示,增强实效性。3.对于五星红旗你还知道什么呢?

学生汇报收集资料。(内容大致包括:五星红旗的来历,关于五星红旗的小故事、关于尊敬五星红旗的小故事,关于五星红旗的升挂要求„„)

设计意图:学生主动收集资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还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从而多方面的了解国旗,做到自觉尊重国旗。

4.看看法博士说了什么?(课件出示)

5.屏幕出示《义勇军进行曲》图片,教师介绍《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它创作于1935年,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义勇军进行曲》是作者当时为电影《风云儿女》创作的主题歌)

板书:国歌

设计意图:直观演示,增强实效性。

6.提出问题:想一想什么场合应当升国旗、奏唱国歌,升国旗、奏唱国歌时应当注意什么?

7.分组讨论:升国旗、唱国歌时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幻灯出示)8.学生汇报结果,适当予以表扬,并鼓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9.小结:

(1)少先队员行队礼,唱国歌时肃立、声音哄亮。国歌也代表我们国家,表现出我们对国旗国歌的尊敬和无比热爱。

(2)军人行军礼,庄严而神圣。

(3)奥运会领奖台上升国旗时,运动员立正行注目礼,有些运动员习惯把右手放在心上,表示心和祖国连在一起,这说明运动员在胜利的时刻最先想到的是祖国的荣誉,为祖国争光而自豪,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并知道从我做起自觉尊敬国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0.看看法博士说了什么?(课件出示)

11.同学们,升国旗唱国歌能够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和对祖国的忠诚,让我们重温这庄严的时刻吧!

12、全体起立,齐唱国歌。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认识国徽

1.课件出示国徽。教师介绍国徽的构成,学生说出象征的意义。板书:国徽

2.让我们看一看法博士是怎样说的?(课件出示法律法规)

3.课件出示交流苑,讨论:有一家公司在自己的商品包装上使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并且以小广告的形式四处散发宣传。这家公司的行为是否合法?为什么?

4.小结:同学们,天安门城楼上有国徽、人民在会堂有国徽、***上有国徽。国徽和国旗一样代表着国家,爱国徽同样是爱祖国的表现。

四、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了国旗、国歌、国徽,它们都是祖国的象征和标志,我们要自觉尊重和爱护,我们要为生在这个伟大的祖国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板书:祖国的象征

骄傲

自豪 让我们齐唱《红旗飘飘》

设计意图: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自觉尊重和爱护国旗,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五、课外活动: 1.手抄小报比赛。2.开展唱国歌比赛。

设计意图:课外延伸,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祖国从小事做起。

六、板书设计:

3、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

――认识国旗

国歌

国旗

祖国的象征

国徽

骄傲

自豪

第二课

上学和放学

教学目的:

1、教育学生要遵守交通规则。

2、使学生平安上学和放学。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已经上二年级了,有的同学能够独自一个人或者和小伙伴上学、回家了,但是从家到学校的路上会有很多的危险,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安全,做一个让爸爸妈妈放心的好孩子。

二、教授新课

1、要遵守交通规则

(1)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交通规则?

(2)看来同学们知道的还不少,老师总结一些交通规则。

(3)齐背“红灯停、绿灯行”的安全儿歌。同学们一定要记住,千万不要抢红灯。

2、坐车时不要抢座位

(1)你们每天是怎么上学来的?有几个同学使自己坐公共汽车上学来的,你们能说说坐车时要注意什么吗?

(2)师生共同总结坐车时应该注意的安全。(3)分组表演“坐车上学的路上”

3、不要在街上打闹或者游玩

(1)我们中午或者晚上排队回家,在路上除了遵守交通规则,还要注意些什么呢?

(2)有的同学比较贪玩,看见街上很热闹,就想去玩一会儿,你们说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

(3)为了减少发生危险的可能,放学后一定要早早回家,不要在街上游玩。(4)如果家里没有人,也要在家的附近等爸爸妈妈回来,不要离家太远。

4、要远离高空危险物行走

(1)我们在上、下学的路上,经常看到一些广告牌、电线等,这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2)为了防止砸伤,我们一定要远离这些高空危险物,尤其是在刮风下雨的天气,最好能绕行。

三、师生共同总结

为了我们的安全,我们一定要远离危险,高高兴兴上学来,平平安安回家去。

第三课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教学目标:使广大学生了解本法内容、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做一名品学兼优的好青少年。教学重点: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同学们!今天的法制教育让我们一起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意义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对青少年一代寄予了无限的希望,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国家出台诸多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保护青少年成长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一共八章,分别为:总则;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教育;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未成年人犯罪的自我防范;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法律责任和附 6

则。

三、讲授新课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本法中的第三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1、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变过程。此间必然会出现诸多前兆与信号。小错不断,大错必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由于他们长期养成了不良行为,放任自己而又没有及时有利的得到矫正而发展形成的。根据常见的违法犯罪征候、迹象,根据外部表象的差异其前兆分成8类6种。

言语:经常骂街、谈男论女、隐语黑话、好说谎话、缄口不言、脏话不断。举止:衣帽不整、精神不振、吊儿郎当、蛮横无理、顶撞师长、爱打群架、强行索物、哥们义气、逞强跋扈、轻佻放纵、坐卧不安、行踪诡秘、大把花钱,喜怒无常。结交“哥们、姐们”、口哨唤人、纸条传情、纹身标志。

起居:生活懒散、饭量骤减、出没无常、结群闲逛。打扮:注重打扮,过度化妆、讲究发型、统一装束。

嗜好:抽烟喝酒、参与赌博、混迹舞场、偷阅书刊、迷恋网吧。携物回家、护身器具、异性物件、书包异物。

学业:旷课逃学、成绩突降、考试作弊、课堂捣乱、课上睡觉。

2、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列出了九种不良行为: 旷课、夜不归宿;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出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其它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3、不及时矫正不良行为的后果

对具有以上所列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如果不及时教育、其不良行为得不到有力的尽快的矫正,那不良行为的进一步发展就会导致违法犯罪,前兆就变成违法犯罪事实。

例一:湖北某缔结连发生8起家庭被盗、商店被撬案件,现场不留痕迹,作案手法高超。经侦破,这伙神出鬼没的作案团伙是由21名13岁左右的初中学生 7

组成。这些人有的从8、9岁就染有不良习气,优劣机,但又得不到及时的教育和矫正,最终走向犯罪。

二、北京曾处理过一个8人抢劫、流氓团伙,平均年龄不足14岁,他们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内作案15起。这8个人也都是从小很小就不良习气缠身,行为不端,劣迹斑斑,有的不到及时矫正,最终也走向犯罪。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4、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要从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开始,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小抓起,从现在做起。

5、指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A、良好习惯,良好行为的养成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培养训练。预防不良行为必须从小抓起;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具体的小事抓起。小事不小。小时不抓,就演变成大错。教育无小事;

B、从小抓,抓小事,久而久之,形成良好习惯,使不良行为得到及时的制止和矫治,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抓好两“小”,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环节。

C、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接班人。

D、《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小学生行为的准则,应努力做到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要做到:自尊自爱,注重中学生仪表,真诚友爱,礼貌待人,遵规守纪,勤奋学习,勤劳俭朴,孝敬父母,严于律己,遵守公德。以高尚道德。

四、结束语: 希望每一位同学都成为遵纪守法,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第四课

认识交通标志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一些交通标志。

2、了解这些交通标志的作用,遵守交通规则。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平平是一名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了。一天,他在爸爸的陪同下来到学校,爸爸教了一首儿歌给平平。

2、一起背儿歌“红灯停,绿灯行,黄灯警示要看清;过马路,左右看,交通规则记心中。”

二、教授新课

1、交通信号灯

(1)同学们,过马路的时候你们注意过交通信号灯吗?(2)谁说说交通信号灯是什么样子的?

(3)你们知道这三种不同颜色的信号灯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吗?

(4)老师给大家讲解三种颜色信号灯表示的不同意思:红灯表示禁止通行,绿灯表示通行,黄灯表示警告。

(5)我们在上学的时候,应该怎么根据各种颜色的信号灯安全的过马路呢?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个问题,互相补充,然后各组选出代表汇报。

2、认识交通安全标志

(1)出示几种交通安全标志让学生辨认。(直行、向左转弯、向右转弯、人行横道、步行)

(2)人行横道是专门为行人设置的安全通道,行人走路要走人行横道。没有人行横道的地方,要靠路边行走,一定要注意前后左右的车辆,否则容易发生意外。(3)机动车车道是道路中间的车道,供汽车等机动车行驶。(出示图,边讲边让学生辨认)

(4)非机动车车道是两边的车道,供自行车等非机动车行驶。(出示图,边讲边让学生辨认)

三、扩展练习

1、除了刚才我们说过的这几种交通安全标志,你还知道哪些交通安全标志?

2、画一画你知道的交通安全标志,让大家猜。

第五课 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知道《未成年保护法》是一部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懂得未成年人的保护包括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等环节,增强未成年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努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教学过程:

展示:含苞待放的花朵 师:花朵的盛开需要什么条件?

生:如:阳光、雨露、适宜的温度、园丁们特别的呵护„„

师:我们青少年学生正如这含苞待放的花朵,还很稚嫩,需要有特别的呵护,才能让我们的生命之花得以盛开。国家考虑到我们未成年学生年纪小、阅历少,思想单纯,是非判断能力差,缺少自我保护的能力,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所以制定了《未成年保护法》,对未成年人予以特别的法律保护,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未成年人的亲切关怀,也反映了全社会对未成年人的关心和爱护。

一、未成年学生的学校保护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应当建立安全制度,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采取措施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学校、幼儿园、托儿所不得在危及未成年人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设施、场所中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学校、幼儿园安排未成年人参加集会、文化娱乐、社会实践等集体活动,应当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防止发生人身安全事故。”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学校在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健康权方面,还采取了那些措施?

生:讨论回答

师:学校的安全工作还有哪些隐患? 生:回答

师:《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还要保护未成年学生的那些合法权益? 生:回答

师:如尊重未成年学生的人格尊严、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

案例:有一位同学,名叫小伟。他爸爸妈妈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已经离婚了,小伟跟随父亲生活。小伟平时比较贪玩,学习成绩不理想。他爸爸喜欢喝酒、打麻将,平时也不大管小伟。可看到小伟考试的成绩不理想,就动辄打骂,甚至把小伟赶出家门,让他找妈妈去,并说不承担任何的抚养费。小伟身上经常青一块、紫一块的。

问:小伟的爸爸这样做可以吗?为什么? 生:略

师:小伟爸爸的做法是错误的,违反了《未成年保护法》中家庭保护的有关规定。《未成年保护法》第十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

议一议:你觉得这位父亲如此的教育方法,会对小伟造成什么影响? 生:如更加厌学;产生自卑心理,态度消极;可能离家出走;也可能会离家出走„„

师: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省力和心理都不可能健康。《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父母和其他监护人应当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

说一说:你知道吗?《未成年人保护法》还保护未成年子女的哪些合法权益? 生:略

师:如:受教育权;财产权„„

三、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

案例:某叔叔下岗后,想开家网吧,他看中了学校门口的一间店面,结果申领执照的时候,被拒绝了。

问:为什么叔叔的创业要求被拒绝呢? 生:略

师:为了给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对未成年人除了实施家庭保护、学校保护外,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对未成 11

年人还要实施社会保护。而叔叔的创业要求,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中小学校园周边不得设置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

说一说:实施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你知道还有哪些举措吗? 生:略

师:免费开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校外辅导员;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制品;校园周边环境的集中整治;开发、推广“绿坝”上网软件„„

师:的确,为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我们整个国家和社会都在努力,这些举措,都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未成年人的关怀和爱护。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有时难免要遭到侵犯,这时,我们该怎么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

自我保护小贴士

1、求助青保老师;

2、致信给青少年保护委员会

3、求助于共青团、少先队和学生会组织;

4、反映至学校领导;

5、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课堂小结:依法保护未成年学生的合法权益,这不仅仅是学校的事,同时也离不开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更需要同学们学会主动维权,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学会自我保护。在法律的护卫下,我们会更健康的成长。

第六课

社区和室内活动安全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社区和室内存在的安全隐患。

2、在社区和室内做正当的游戏,注意安全。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有一个和你们一样大的小男孩,名叫欢欢。他聪明活泼,总是活蹦乱跳的,即使回到家里还是跳个不停,他从凳子上跳到沙发上,又从沙发上跳到床上,爸 12

爸妈妈怎么哄他都不听。结果当他正准备从床上跳下来时,不小心碰到柜子脚上,头上撞了一个大包,疼的他哇哇大哭。

2、你们喜欢他吗?为什么?

二、教授新课

1、在社区做安全的游戏

(1)小朋友们休息的时候,在社区玩耍,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2)同学们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其余的同学可以根据发言同学所说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3)师生总结社区做游戏的安全(不要打弹弓、投掷小刀;不要爬屋顶、爬树、跨横沟、从高处往下跳;捉迷藏不要躲在汽车底下,不要故意躲在隐蔽的地方去吓唬别人等)

2、在家里玩也要注意安全

(1)家是小朋友们的乐园,那家里有没有安全隐患呢?(2)为什么不能和小朋友们在房间里追跑打闹?

(3)如果在床上蹦蹦跳跳是不是就没有什么危险了?为什么呢?

(4)有的小朋友特别喜欢做手工,总是把剪刀等尖锐物品放在床上,你们说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三、扩展训练

1、有个叫康康的小朋友在家爱看电视,他最爱看动画片和少儿节目,如《大风车》、幼儿知识竞赛或者智力竞赛等等。他参加竞赛还得过奖呢!爸爸妈妈经常表扬他,说他越来越聪明。你们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

2、我们在家里,还可以做哪些有益又安全的游戏?

第七课 学会依法保护自己

(一)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学生明白自己有哪些权利。教学难点:学会保护自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保护法》,你做到自己有哪些权利吗?

师生讨论。

二、讲述内容

1、受教育的权利

受教育权是宪法赋予每个公民包括未成年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学校作为实施教育的专门机构,更有义务来保障未成年人接受教育。

2、未成年人受保护的权利

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也就是说,学生犯了错误,学校老师首先要进行教育,不能随随便便就把学生赶出校门。随便开除学生,是对学生不负责,也是对国家的不负责,是法律所不允许的。

3、保证人身安全和健康

学校作为教育机构,既有责任使在校学生接受良好的教育,又要保护学生在学校活动中的人身安全和健康,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学校一定要时时刻刻注意安全工作。

学校的教室和各种教学设施,必须经常检查,如果发现有危险,要立即修复,消除隐患。比如有些教室年久失修,墙壁上出现裂缝,就有可能发生意外。学校老师知道后,不及时维修,还让学生在里面上课,那么,一旦教室倒塌,造成学生伤亡,就要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学校组织学生外出春游、看电影或者参加集会、进行社会实践等活动时,必须做好组织工作。活动前老师要讲明注意事项,并且做好应急准备,活动中,老师不能离开学生,要自始至终照看好学生,防止发生意外。

学校要保证教室和各种教学设施符合国家标准。比如教室的光线不能太暗,桌椅的高度要合适,黑板离学生不能太近。学校还要提供符合规定的卫生设备,并且要配合卫生防疫部门,做好各种常见病的群体预防和矫治工作,比如经常为学生检查视力,在传染病流行期间组织学生打预防针或吃预防药,以保证学生创身体健康。

三、总结:

1.受教育的权利

2.未成年人受保护的权利 3.保证人身安全和健康

第八课

用电安全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一些用电的安全常识。

2、使学生学会正确、安全的用电。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有一个和你们差不多大的小朋友明明,有一天,他在家里看电视,忽然想吃苹果,就起身急匆匆的洗了一个苹果,也忘了擦手。等他回来一看,喜欢的电视节目已经结束了,他便走到电视机前去换频道。你们猜,这时候发生什么事了?

2、明明刚一碰上去,手便被打了一下,原来是触电了,从此以后他再也不敢用湿手去碰电器了。你们在家里发生过这样的事吗?

二、教授新课

1、安全用电标志

(1)你们了解安全用电标志吗?

(2)安全用电标志分为颜色标志和图形标志。颜色标志常用来区分各种不同性质、不同用途的导线,或用来表示某处安全程度。图形标志一般用来告诫人们不要去接近有危险的场所。

(3)红色、黄色、蓝色、绿色、黑色,你们知道都是用来标志什么的吗?(4)老师结合图片向学生讲解不同颜色标志代表的不同含义。

2、预防触电

(1)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几乎都存在电。你们知道怎样预防触电吗?(2)师生共同总结用电尝试:家电停止使用时,要拔掉电源插头;手、脚和身体湿的时候不要触摸电器;不要把手伸进运转的电风扇、搅拌机和水果榨汁机里等等。

3、触电后怎么办

(1)触电后应立即拉下电源开关或拔掉电源插头。

(2)迅速拨打电话,你们知道应该拨打什么电话号码吗?(3)如果无法及时找到或者断开电源,应该怎么办?

三、总结

1、我们经常看到电池,你们说摸电池会触电吗?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今天这节课,你们学到了哪些用电安全知识?

第九课 学会依法保护自己

(二)教学目标:通过张小强学法、知法、守法的事例,教育学生在社会上要遵纪守法,并懂得首先要从遵纪做起。教学重点:

1.学习张小强学法、知法、守法,并懂得守法首先要从遵守纪律做起。2.做遵纪守法的好少年。教学过程:

一、导题:

同学们,老师向你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在马路上行走,有人欺侮了你,你会怎么办?我们最好能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少年。

二、讲述故事,激情明理:

1.创设情境、讲述小强的故事。2.提出问题。

①当别人对小强强行搜身时,小强是怎样做的?

②小强为什么不让哥哥去报复?如果去报复后会造成什么后果? ③小强为什么能受到别人的称赞? 3.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4.师生共议,明确道理。学生议论,教师小结。

小结:①小强在被别人拦住,遭受恐吓的时候,并没有被吓倒,他勇敢地站在那里,冷静地劝说那几个人;当那几个青年强行对他搜身时,小强利用自己所学的法律知识保护了自己,指出了他们的行为触成了犯罪。假如你是小强,你这时会怎样做?说的很好,我们要用法律保护自己,首先必须知法、懂法,这就要 16

求我们平时必须多学法律知识,只有掌握了法律知识,才能知道什么是违法犯罪,才能在自己受到伤害时保护自己。

②是的,小强清楚地知道:如果哥哥去找他们,一定会用暴力报复他们,而使用暴力去报复人是违法的,因此小强不让哥哥去找他们。小强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避免了一场流血事件,二是使哥哥免于违法。当然这一切都是与小强知法守法分不开的。假设这件事发生在你身上,你的亲人要去报复别人,你会怎样做?假如那几个青年是你的亲人,你又会怎样做?

以后,我们一定要多学些法律知识,不做违法的事。假如我们的亲人要做违法的事,一定要劝阻。如果已经做了违法的事,一定要劝说他们到公安机关自首。让我们共同努力,维护社会治安,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少年,好吗?

③小强之所以受到人们的称赞,是因为他平时学习了很多法律知识,知道用法律去劝阻别人不违法,模范地做到了学法、知法、守法。

三、拓宽知识,强化明理。

小强是我们青少年学法、知法、守法的典范。有谁知道我们身边知法守法的事迹吗?小结:你们说的这些事迹,有很多老师也知道,他们一方面自己遵纪守法,另一方面用法律终止别人违法,虽然不是轰轰烈烈的壮举,却维护了社会的安宁,我们要向他们学习。

四、对比讨论,辨析明理

① “ 少年儿童是国家的小公民,应该学法、知法、守法。” 小结:少年儿童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有权利和义务维护祖国的安定,因此应该学法、知法、守法。

② “ 少年儿童天真活泼,不应该受法律的约束。” 小结:天真活泼并不是无拘无束,少年儿童的天真活泼是在以纪律和法律为前提条件下的天真活泼,所以也应以遵纪守法为先决条件。

③ “ 你准备怎样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少年。” 小结:从小学法、知法、守法,同时要运用法律知识劝阻别人的违法行为,为维护社会的安定做出贡献。

五、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张小强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的同时,终止了个别人的违法行为,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希望你们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从小遵守纪律,长大遵守法律,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第十课 消防安全教育

防安全指示标志 教育目标:

1.认识各类消防安全标志并了解各类消防安全标志的含义和作用。2.知道消防标志是一种指示性的标志,要爱护,不污染不损坏。3.尝试根据学校、家庭环境,学习设计消防标志。教育过程:

一.

认识各类消防安全标志

1.出示各类标志图案。这是什么?

板书课题

2.师述:消防标志是一种指示性标志。它是由带有一定象征意义的图形、符号活文字并配以一定的颜色所组成的。二. 了解各类消防安全标志的含义 1.出示小黑板:标志分类

1)火灾报警和手动控制装置标志:消防手动启动器、火警电话等。2)紧急疏散途径的标志:紧急出口、疏散通道方向等。3)灭火设备的标志:灭火器、消防栓等。

4)具有火灾危险性的地方或物资的标志:禁止火灾、禁止用火灭火等。5)其他类型:禁止带火种、当心触电等。

2.出示标志

说说你认识什么标志?这个标志的图形怎样,有什么含义?(消防手动启动器;发声警报器;火警电话;紧急出口;地上消火栓;当心爆炸、当心有毒;安全通道;禁止吸烟、烟火、燃放鞭炮、放易燃物)3.师简介消防栓。

三.知道各类消防安全标志的作用

1.学生任意选择一种标志说说自己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它有什么作用。(指名交流后小组交流)

2.分组讨论:消防标志的作用?

3.交流小结:1)平时有助于随时预防火灾、制止隐患

2)紧急情况之下有助于疏散和逃生

四、学习设计消防标志

1.分组讨论:设计消防安全标志的意义。

2.小结归纳消防安全标志的共同特点(线条简洁、图案清楚、目标显著、意思明确。可以是一目了然的图案,也可以用横写的文字辅助标志,以图形与方向标志连用,醒目地指示文字所示的意义)

3.发挥自己的想象,创造性的设计一个消防标志。4.交流点评。

第十一课 学会依法保护自己

(三)教学目标:为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家庭、学校、社会都有责任保护他们。儿童本身更有责任保护自己。教育学生有紧急避险的权利,要保护自己的生命权,生命只有一次,保护自己的生命权是最重要的。在特殊的情况下,可以随机应变机智灵活地与坏人坏事作斗争,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教学重点:

1、要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

2、学会用合法的手段机智灵活的处理问题,避免自己身陷险地或脱离险地。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有什么权力吗?

2、你们还有生命的权利,有紧急避险的权利。当遇到特殊情况时要随机应变机智灵活的保护自己。

讲述事例。

二、分析理解

(一)提出问题,说说自己的理解

1.看了这个事例,你们能说说于杰是怎样脱离虎口的? 2.于杰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你向于杰学习什么?

(二)结合实际。说说身边的故事。

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少年自护自救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三)讨论

遇到下面的情况你该怎样办?

1、当你独自一人在家时,有陌生人敲门,你该不该开门呢?

2、路上,如果有陌生人尾随你,你该怎样办呢?

3、当陌生人送你连环画,说是送礼物时,你该怎样做?

4、一个人自己回家,开门如发现屋内凌乱,或有味异时,你应该怎样做?

5、当你一人在家,有人说,你的爸爸或妈妈让他来接你去单位,你去不去?

6、当不认识的人送给你糖果、饮料等诱人的食品时,你该怎样做?

7、放学后,有陌生人抢你的书包,或威胁索要钱财怎么办?

8、当你被坏人挟持后,你将怎样想办法逃离虎口?

(四)教师小结:同学们,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保护自己惩治犯罪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请大家多关注。

第十二课 谨防病从口入

设计理念 :

当今社会中,一日三餐是人们必不可少的,然而人们就因为一日三餐中,餐桌上那些我们人身体必有的东西一但有什么对人体有害的东西,轻则会食物中毒,重则会死亡。因此必须指导学生学习一些有关食品安全等知识,使学生懂得安全的重要,在购买食品时要进行选择和鉴别。从而树立安全意识,从精神上远离安全隐患,加强自身的素质培养,使学生安全、健康地成长。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新课

同学们,最近一段时间你们经常看电视吗?那么谁能说说最近我们国家都有哪些重大实事?(学生汇报奥运会

残奥会)那么除了这些令人振奋的消息之外,最近各大媒体,新闻报纸、网上都在报道一件事情,而且备受人们关注,你们知道是什么事情吗?(三鹿奶粉事件)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下面请看相关报道(新闻录像)

知道这件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学生自由谈)

是啊!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那么,同学们,当你平时享受那些花样繁多、种类齐全的儿童食品时,你是否想到了安全问题呢?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谈谈关于食品安全的这个话题。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第9课(板书课题)-----食品安全最重要

二、学习课文,得到启迪。

1、刚才我们看了关于三鹿奶粉的报道,下面请 同学们再看一些关于食品安全的相关报道。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感想?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这方面的信息?(生汇报)听了大家的汇报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3、那么在我们身边存在着哪些食品不安全因素呢?课前老师已经让同学们去调查,下面请大家分组来汇报一下。主要是市场、超市、商场、饭店、街边小摊(学生谈到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烤羊肉串、烤肠的桌子又黑又脏,食品上叮着苍蝇,有沾满了灰尘。②制棉花糖的机器都是污垢,还不时会有脏东西掉进去,卖主自身也很脏,根本不讲卫生。③袋装食品没有明确的产地、商标,有的已过保质期。有的饭店厨房的卫生极差。)

4、大家的眼睛可真亮!观察得非常仔细,调查得很全面,发现的问题还真不少。这样的食品我们能吃吗?可有的同学却不听劝告。学校规定不能到小摊上去买零食吃,可他们却偷偷去买,结果因为吃了小摊不卫生的食品而生病。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好像我们班也有过。

5、那么同学们,究竟什么样食品才是安全的呢?请同学拿出自己从大超市买的食品和我手里的小摊上的食品进行比较,看看安全的食品必须有哪些标识。学生比较并且讨论:安全的食品要有产品名称、生产日期、生产厂家具体的地址和电话、保质期、食品的具体组成成分和重量等。

6、看来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健康和国际民生的重大问题。我们国家也非常重视,并采取了一些措施。大家请看。

7、那么我们在食品安全方面都应该注意什么呢?

(1)、正确洗手,是饮食安全第一步。我们大家都知道病从口入,除了刚才同学们所讲的安全标识以外,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 21

便后要洗手,那么究竟怎样洗才能把手洗干净呢?请A同学为我们作示范,大家一起伸出手来试一试。①先把双手放在水里浸湿。②用洗手液将手心和手背都擦遍。③搓搓手腕,搓搓手背,再搓搓手心。④用清水将手上的泡泡洗干净。⑤最后用干净的毛巾把收擦干。

“湿、擦、搓、捧、干”,人人饭前便后不忘做,病菌不入口。(2)、路边饮食、零食拒入口,疾病远离我。

(3)、不买包装不完整、标示不明的食品,够买食品时要进行选择和鉴别,不购买“三无食品”。就是没有商标的食品不能买;没有生产日期的食品不能买;没有厂址的食品不能买不吃隔餐食品、牛奶。尽量购买绿色食品。

(4)、购买眼睛、鳞片明亮有光泽、肉质有弹性、无腥臭味的鱼;呈粉红色具弹性的肉;绝不买头、脚部以及尾扇部变黑、头部快脱落的虾。

(5)、防交叉污染:买回家中的食物,应分类分区贮放;烹调时,生、熟食分开处理,保持餐具与食器清洁。

(6)、禽畜类食物先除去内脏、清洗,并依每餐份量个别包装存放冰箱;蔬菜去污、除烂叶,不以一般报纸(可用白报纸)包裹置冰箱内,防油墨食入体内有碍健康。

三、深入探究,引发思考。

说得真棒!那么如果真的发生身体不适怎么办?

1、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

2、饮水。立即喝下大量洁净水,稀释毒素。

3、催吐。用手指压迫咽喉,尽可能将胃里的食物吐出。

4、用塑料袋留好呕吐物或粪便,送医院检查,以便于诊断。

5、出现脱水症状(如皮肤起皱、心率加快等),应尽快将国毒病人送往附近医院救治。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大家都懂得了乱吃不卫生的食品会影响身体健康的道理。同学们也都表达今后不再乱买零食的决心。

通过讨论,我们知道了如何去选购安全的食品,并练习了怎样洗手。希望每位同学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使我们的身体更健康、大脑更聪明。《食品卫生安全童谣》(大家一边拍手一边念)。食品安全最重要,良好习惯养成好。饭前便后要洗手,清洁卫生要做好。食品挑选需注意,“三无”食品莫食用。小摊小贩莫相信,卫生更是谈不上。过期食品不要吃,变质食品切分清。油炸腌制要少吃,健康危害是关键。饮料、冷饮要节制,争取有个好牙齿。同学们,要记牢,食品安全最重要,最重要!

第十三课 提防可疑的陌生人

教学目标:知道社会上有伤害儿童的坏人、坏人欺骗儿童惯用的一些手段、提防坏人、不上当受骗的方法,不轻信陌生人的话;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独自在家时,不给陌生人开门。

教学重点:憎恶坏人,有警惕性和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讲故事《狼和七只小山羊》

当讲到“没过多久,“咚咚咚”,有人敲门。“小山羊乖乖,我是妈妈,我回来了,带来好多好吃的东西。”时,师问:“你们猜七只小山羊是怎么做的呢?现在你们就是这七只小山羊,以最快的速度讨论一下,你们会怎样做?(把学生分 23

成七人一组,模拟七只小山羊)

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

二、初步明理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用各种方法识破了大灰狼的诡计,没有上当受骗。可是,你们知道吗?并不是所有的小朋友都向你们这样警惕,他们很容易就被骗了。我们怎么才能不上当受骗呢?

学生讨论并回答 学生回答:

1、问问家人叫什么名字?

2、撒跟就跑。

3、不吃陌生人的东西。

4、不轻信别人的话。

5、找警察叔叔帮忙。

6、大声的喊叫等。

师小结:在日常生活中,与陌生人交往时一定要提高警惕,要仔细听、认真看,动脑筋想,识破坏人的诡计,不上当受骗。

第十四课 怎么办

(一)[学习目标]

1.说出在学校学习生活中,碰到的一些问题。2.尝试解决学习生活中碰到的问题。

3.通过讨论、交流,进一步提高自己适应新的学校生活的能力。[背景知识] 在学校学习生活中,学生会碰一些困难与问题,这对于刚进入一年级学习的小学生来说,如何指导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教给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尤为重要。

课文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说说我碰到过的问题。这部分教学内容包含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通过教材中的四幅插图,让学生说说图中的小朋友在学习生活中碰到了哪些困难与问题。第二层次是引导学生想想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碰到过哪些困难与问题。教材中的五幅图,主要反映在生活上遇到的困难。教学时,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本班学生在生活上有哪些问题,在学习上有哪些困难,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组织教学,鼓励学生把自己的困难与问题说出来,以达到指导解决的目的。

第二部分:我有办法。有了问题怎么办?学生在一段学校学习生活中他们也已积累一定的经验,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组织讨论、交流。教材插图提示的方法有:对常忘了带学习用品的,可每天根据课程表整理学习用品;对同学之间的游戏出现的争执,可采用制定游戏规则或方法解决;身体不适的、学习困难、同学间矛盾等问题,可告诉老师帮助解决,还可以跟爸爸、妈妈说。教学时,教师不要局限这一些方法,应鼓励学生尝试各种方法,从中讨论哪种方法相对比较好,进一步提高学生适应新的学校生活的能力。[活动建议]

一、老师让同学们看教材中插图,图中的小朋友在学习生活中碰到了哪些问题来导入活动,再让学生在小组、全班说说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碰到过哪些问题,同时思考,碰到问题怎么办?从而获得一些必要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活动不仅要使学生说出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及碰到问题后自己的想法与做法,而且在交流、研讨过程中习得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尝试去解决有关问题。

三、活动指导。

活动一

在学校里有时候也会碰到问题。

教师指导学生看教材中的小朋友们在学习生活碰到了哪些问题?也可利用自己班上某某同学碰到过的问题或通过一则小故事的形式来导入。引导学生讨论碰到问题怎么办?

活动二

说说自己碰到过的问题。

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碰到过的问题,包括生活上、学习上的各种问题。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代表小组向全班同学交流,教师选择学生中碰到过的问题进行板书。

活动三

我有了办法。

同学碰到过那么多的问题,你们是怎么解决的?可针对一个个具体问题展开讨论,让同学把自己的经验或想法说出来,在此基础上引导同学讨论,形成比较科学的解决问题方法。

第十五课 最常用的报警、报案、急救电话的正确使用方法

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常用的报警、报案和急救电话和方法。教学重点:记住报警电话,学会保护自己。教学过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遇到一些紧急情况,因此做为监护人不但应当熟练掌握110、119、120、122这几个最常用的报案、急救电话的使用方法,还应当教会孩子这些电话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匪(刑)警报案电话:110 1.报案范围:各类刑事案件和社会治安及危害国家安全等案件。2.报案的正确方法: ①拨通110号码。

②电话通了以后,将所看到的情况简明扼要的叙述一遍。

③主要说明案发的时间、地点、当事人和人数等;作案者(或受害人)的长相、身高、年龄、性别、衣着、特征等;作案时使用的工具;相关的车辆情况(颜色、车型、牌号等)等。

④说出你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电话。⑤待对方挂断电话后,你再挂机。

二、火警报案电话:119 1.报警范围:各种火灾 2.报警的正确方法: ①拨通119号码。

②电话通了以后,将火灾发生的地点(详细地址)、时间、火势情况及发生火灾地方的周围环境等简要的说明。

③如果知道是由什么引起的火灾及主要燃烧物和火灾现场及周围有无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品,也最好说明。

④说明火灾现场能否进大车(通往火灾现场的道路情况)。⑤说出你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电话。⑥待对方挂断电话,你再挂机。

三、交通事故报案电话:122 说明:有些地方尚未统一使用122报案电话,应以当地公安交管部门公布的交通事故报案电话为准。

1.报案范围:各类车辆所发生的交通事故。2.报案的正确方法: ①拨通122(就当地交通事故报案电话)号码。

②电话通了以后,将所看到的交通事故情况简明扼要地叙述一遍。③说明事故的发生地点、时间、车型、车牌号码、事故起因、有无发生火灾或爆炸、有无人员伤亡、是否已造成交通堵塞等。

④说出你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电话。⑤待对方挂断电话后,你再挂机。

四、急救中心求救电话:120 1.急救范围:各种突发的严重急病和受伤。2.求救的正确方法: ①拨打120号码。

②电话通了以后,将病人或受伤害的病因、病情简单说明。如果知道病人或受伤者的病史及过敏药物和血型,也最好说明。

③说明病人或受伤害者的详细地址和发病时间。④说出你自己的姓名和联系电话。⑤待对方挂断电话后,你再挂机。

⑥可到路口去迎接救护车,以免救护车因找不到病人的地址而延误时间。教师总结:同学们,我们已经掌握110、119、120、122这几个电话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但我们一定要记住不要在没事的情况下因为好奇就认为好玩而随意拨打这几个重要号码或虚假报警,否则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27

第十六课

你的文具和玩具安全吗?

教学目的

1、了解文具的作用及其文具给自己带来的一些隐患。

2、学会选择安全的文具,做一个文明安全的少年。

3、养成良好的文具安全选择的习惯。教学重点

1、学会选择安全的文具,做一个文明安全的少年。

2、养成良好的文具安全选择的习惯。教学准备

1、课件。

2、学生准备好自己的文具、玩具。教学过程

一、学生活动——找文具

1、找找自己的文具,他们都有什么特点?

采用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玩具的特点,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学习。

2、学生汇报:

(1)你有哪些文具?这些文具有什么特点?(2)如果将手中的文具进行分类,你会怎么分?

二、学生活动——文具分类

1、将自己组的文具进行分类

通过分组的方式,让学生在分类中感受文具存在的问题,收集信息。

2、汇报:你们组将文具分成了几类?为什么这样分?

3、提问:从你的文具中,你知道了什么?

4、质疑:关于文具,你有什么问题吗?

三、学生活动——文具的危害

1、讲述:关于文具,大家想了解的问题很多,下面

我们就集中了解其中的一个问题——玩具的潜在 危害。同学们,你们认为玩具都有些什么样的危害?

你是怎么知道的?

2、学生活动——找找自己文具的毛病

3、课件出示——小博士的话

采用课件,让小博士的话提醒学生文具的主要危害,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身体。

4、小结:小博士告诉我们文具存在三种危害:气味污染,重金属污染和荧光剂。

5、讨论:既然文具有这些方面的危害,那我们该怎么选择文具呢?

6、学生汇报、交流

7、提问: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

第二篇:法制教案

8.2 法律“雷池”不可越 教案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犯罪要受到刑事制裁;了解我国刑法的种类;进一步增强法制观念,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犯罪的发生。

了解我国法律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警示自己不能犯罪,即使不满16周岁,犯了刑法规定的八种罪也要受到法律的严惩。

认识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法律赋予每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既要勇敢,又要机智,要注意保护自己。

2、过程与方法学科王

结合活动中提出的问题“法律导航”,从理性的层面理解犯罪为什么要受到刑事制裁;我国刑法是怎样处罚犯罪行为的;为什么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法律赋予每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科王

要避免违法犯罪,使自己健康成长,就要了解犯罪要受到怎样的惩罚,才能进一步增强法制观念,最大限度地预防犯罪发生;同时,树立运用法律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运用法律与犯罪分子作斗争。学科王

教学重点:犯罪要受到刑事处罚和刑事责任的年龄学科王

教学难点:公民同违法犯罪作斗争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

2、犯罪的三个特征是什么?

3、为什么说不良行为容易发展成违法犯罪?

4、未成年中学生怎样才能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

二、案例研讨:阅读课本81页-82页的内容,讨论“谁应应当负刑事责任”,并说明理由。

教师指导:

按照我国的刑事年龄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8种最得,才负刑事责任。

故小华不负刑事责任,他虽然已满14周岁但不属于8种罪。小文负刑事责任,虽不满16周岁,但其犯的是抢劫罪属于8种最之列。小东也要负刑事 责任,根据刑法第267条规定,已涉嫌故意毁坏财物罪。

活动二:讨论会--小丽的故事

(1)设计目的

知道要积极和 违法犯罪作斗争。在斗争中,既要勇敢又要机智。

(2)过程指导

第一步:学生分组讨论小丽的故事,并就怎样应对非法侵害,积极与违法犯罪作斗争畅谈自己的体会和感想。

第二步:全班交流,每组派出代表陈述本组的讨论结果。

第三步:教师小结点拔

(3)教师对讨论过程忠表现积极的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学科王

三、知识点梳理

犯罪要受到刑事制裁

1、惩罚犯罪的意义学科王

(1)对犯罪分子加以惩处,可以及时制止他们继续犯罪,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的稳定;

(2)同时 可以遏制其他犯罪行为,对社会上的不法分子起到警戒和震慑作用,使他们悬崖勒马,防止犯罪行为的发生。

2、我国刑法的种类学科王

(1)主刑(基本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

(2)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主刑只可以单独运用,不能附加并用。附加刑事补充主刑适用的,即可以附加在主刑赏使用也可以独立使用。

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

(1)不满14周岁不负刑事责任;

(2)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负少数集中严重刑事犯罪的责任;

(3)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4)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1)通违法犯罪作斗争食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2)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既要勇敢又要机智。学科王

教师小结:一个人走上犯罪的道路,往往有一个演变过程,开始是染上坏思想、坏习惯,但又不自觉改正,逐步发展,便会干违法的事,再不回头,越走越远,就会滑倒犯罪的邪路上。所以中学生要防止做出违法犯罪的事,一定要从一点一滴做起,培养良好的品德,克服缺点和错误,发现有了不好苗头,就要认真改正,千万不 可以等闲视之。法律要严格遵守,对纪律和规章制度也要严格遵守。违反纪律和规章制度与违法犯罪之间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界限,又得违反纪律和规章制度的行为,由于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便转化为违法犯罪行为。学科王

同学们:违法与犯罪不 不 仅仅是一念之差,它是由 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青少年学生平时要注意加强法制学习,树立法制观念,加强自我防范意识,自觉抵制不良引诱,防止悲剧的重演

也许您也喜欢下面的内容: 法律“雷池”不可越教案

法律“雷池”不可越教案(第一课时)

—8、2法律“雷池”不可越

作者及工作单位 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珊溪中学(毛爱玲)☆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我是根据学校举行的新教材研讨活动(公开课)以及新教材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成长需要而设计的,这节课“法律„雷池‟不可越”是针对七年级的学生实际情况,让他们了解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区别后,知道对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如果不加以重视、不注意改进,就有可能发展成为违法(严重不良行为已经是违法行为)犯罪;了解不同的违法行为承担不同的法律责任,犯罪要承担刑事责任;了解法律关于刑事责任的年龄规定。结合三个教学目标应着重让学生理解掌握.一是在知识与能力上,认知结构方面,学生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对违法犯罪已有初步的认识。但犯罪为什么要受到刑事制裁?犯罪要受到怎样的刑罚处罚?许多学生仅仅从报纸、电视等途径获得一些关于犯罪和刑罚的知识,对刑事责任年龄

认定也是模糊不清,甚至有些学生和会误认为只有犯罪的未成年人受到刑事制裁,未成年人犯罪不会被判刑。结合事例。

二是在过程与方法中运用角色扮演,在情感方面,一方面学生会对社会上穷凶极恶的犯罪分子产生憎恨感,但未能意识到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另一方面学生会崇拜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公民,有愿望向这些公民学习,但局向于自身的生理、心理特点,未能真正掌握斗争的方法。对身边所发生之事讨论。

三是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了解生活背景方面,近几年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有上升趋势,这与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淡薄有关。在讲授该课时,教师应特别采用一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案例,以起警示作用。并了解要避免违法犯罪,使自己健康成长,就要了解犯罪要受到怎样的惩罚,才能进一步增强法制观念,最大限度地预防犯罪的发生;同时,树立运用法律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从而自觉抵制黄、赌、毒和“法轮功”邪教等不良诱惑,避免违法犯罪,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犯罪要受到刑事制裁;二是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三是要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1.犯罪要受到刑事制裁

所谓犯罪,是指违法情节严重,对社会危害性很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可见犯罪的直接后果是受到刑事制裁,即刑罚处罚。

我国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讲主刑时,注意讲清楚主刑的特点,主刑只能独立适用,不能同时附加适用。人民法院在判决真罪案时,对一个罪犯只能判处一种主刑,不能同时判处两种以上主刑。附加刑既可以随主刑附加适用,也可以独立适用。在附加适用时,可以同时适用两种以上的附加刑。

让学生了解我国法律对刑罚的规定,有利于警示学生,从反面教育学生不能犯罪,犯罪要受到刑罚处罚。2.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 刑事责任年龄,是指刑法规定的,负刑事责任必须达到的年龄。未成年人辨别是非的能力,对自己行为的后果的认识,不到一定的年龄是不行的,只有达到一定的年龄,才具有辨别重大是非的能力。因此,我国刑法根据未成年人年龄的不同时期,分别作了不同的规定。不满十四岁的人,一概不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负少数几种严重刑事犯罪的责任,即对犯有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八种罪的,要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六周岁的人,对自己所进行的一切犯罪,都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于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在适用刑罚上,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的,不适用死刑;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如果所犯罪行特别严重,可以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可对这些规定展开讨论或辩论,解决认识上的问题,增强法制观念。3.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中学生学习法律真正的目的在于守法、用法和护法,同违法犯罪作斗争不只是执法机关的任务,需要广大公民的参与和支持。依法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公民意识的重要内容。

同违法犯罪作斗争,需要广大公民的参与和支持。一方面人民群众可以协助执法机关及时地侦破案件,惩处违法犯罪,能够有效地预防和减少犯罪;另一方面公民可以从中受到教育,得到锻炼。积极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公民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有高度社会主义觉悟和集体主义觉悟的表现。公民同违法犯罪作斗争,也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

我国法律鼓励、支持公民同违法犯罪作斗争,并将其明确规定于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等法律中。这是我国法律保障和支持公民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具体表现。

青少年既要敢于、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又要勇敢、机智。违法犯罪分子是凶恶、狡猾的,青少年在与其斗争时,既要有“胆”,更要有“谋”。特别是在双方力量对比十分悬殊的情况下,不要与其硬拼,要智斗,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伤亡,要巧妙地或者借助社会力量将不法分子抓获。这问题在教学时应结合有关案例进行,使学生在认识上得到提高,而且能够得到实际意义上的指导。☆学情分析

本课在前一课学生知道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犯罪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从而更深刻地警示自己:法律“雷池”不可越。

(一)教学对象分析:

1、认知结构方面,学生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对违法犯罪已有初步的认识。但犯罪为什么要受到刑事制裁?犯罪要受到怎样的刑罚处罚?许多学生仅仅从报纸、电视等途径获得一些关于犯罪和刑罚的知识,对刑事责任年龄

认定也是模糊不清,甚至有些学生和会误认为只有犯罪的未成年人受到刑事制裁,未成年人犯罪不会被判刑。

2、情感方面,一方面学生会对社会上穷凶极恶的犯罪分子产生憎恨感,但未能意识到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另一方面学生会崇拜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公民,有愿望向这些公民学习,但局向于自身的生理、心理特点,未能真正掌握斗争的方法。

3、生活背景方面,近几年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有上升趋势,这与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淡薄有关。在讲授该课时,教师应特别采用一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案例,以起警示作用。

(二)、学生分析

初中学生生活范围的扩大,刚接触到社会生活中的法律,但也有不少学生认为在学校里只要遵守学校的校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即行。这是因为教师、家长、学校要求他们遵守才遵守的。所以必须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身边的一些行为规则以及法律知识,让他们体会到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有关制度、规则和法律程序。因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让学生了解到法律也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我们青少年学生必须学习法律知识,做一名知法、守法、护法、并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好学生。

☆ 教学目标 目标要求: 1、知识与能力

知道犯罪要受到刑事制裁;了解我国刑罚的种类;进一步增强法制观念,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犯罪的发生。了解我国法律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警示自己不能犯罪,即使不满16周岁,犯了刑法规定的八种罪也要受到法律的严惩。认识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法律赋予每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既要勇敢,又要机智,要注意保护好自己。通过有关活动培养和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提高社会调查、资料搜集和表达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园”的活动,感受为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严重性、危害性,了解法律对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通过“实践与评价”的活动,体会面对不法侵害,应采取正确的途径去解决;进一步认识犯罪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极大的危害,因此犯罪要受到刑罚处罚。结合活动中提出的问题,学习“法律导航”,从理性的层面理解犯罪为什么要受到刑事制裁;我国刑法是怎样处罚犯罪行为的;为什么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法律赋予每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通过阅读《一个不孝子的忏悔》,加深对刑罚的认识,进一步领悟犯罪要受到刑罚处罚。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要避免违法犯罪,使自己健康成长,就要了解犯罪要受到怎样的惩罚,才能进一步增强法制观念,最大限度地预防犯罪的发生;同时,树立运用法律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运用法律与违法犯罪作斗争。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犯罪要受到刑事制裁。

教学难点:我们要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本课在前一课学生知道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犯罪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从而更深刻地警示自己:法律“雷池”不可越。

本课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犯罪要受到刑事制裁;二是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三是要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1.犯罪要受到刑事制裁

所谓犯罪,是指违法情节严重,对社会危害性很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可见犯罪的直接后果是受到刑事制裁,即刑罚处罚。

我国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讲主刑时,注意讲清楚主刑的特点,主刑只能独立适用,不能同时附加适用。人民法院在判决真罪案时,对一个罪犯只能判处一种主刑,不能同时判处两种以上主刑。附加刑既可以随主刑附加适用,也可以独立适用。在附加适用时,可以同时适用两种以上的附加刑。

让学生了解我国法律对刑罚的规定,有利于警示学生,从反面教育学生不能犯罪,犯罪要受到刑罚处罚。2.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

刑事责任年龄,是指刑法规定的,负刑事责任必须达到的年龄。未成年人辨别是非的能力,对自己行为的后果的认识,不到一定的年龄是不行的,只有达到一定的年龄,才具有辨别重大是非的能力。因此,我国刑法根据未成年人年龄的不同时期,分别作了不同的规定。不满十四岁的人,一概不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负少数几种严重刑事犯罪的责任,即对犯有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八种罪的,要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六周岁的人,对自己所进行的一切犯罪,都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于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在适用刑罚上,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的,不适用死刑;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如果所犯罪行特别严重,可以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可对这些规定展开讨论或辩论,解决认识上的问题,增强法制观念。3.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中学生学习法律真正的目的在于守法、用法和护法,同违法犯罪作斗争不只是执法机关的任务,需要广大公民的参与和支持。依法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公民意识的重要内容。

同违法犯罪作斗争,需要广大公民的参与和支持。一方面人民群众可以协助执法机关及时地侦破案件,惩处违法犯罪,能够有效地预防和减少犯罪;另一方面公民可以从中受到教育,得到锻炼。积极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公民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有高度社会主义觉悟和集体主义觉悟的表现。公民同违法犯罪作斗争,也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

我国法律鼓励、支持公民同违法犯罪作斗争,并将其明确规定于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等法律中。这是我国法律保障和支持公民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具体表现。

青少年既要敢于、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又要勇敢、机智。违法犯罪分子是凶恶、狡猾的,青少年在与其斗争时,既要有“胆”,更要有“谋”。特别是在双方力量对比十分悬殊的情况下,不要与其硬拼,要智斗,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伤亡,要巧妙地或者借助社会力量将不法分子抓获。这问题在教学时应结合有关案例进行,使学生在认识上得到提高,而且能够得到实际意义上的指导。教学过程:

(一)、以小丽的故事引入。

图(小丽)启发学生

提出问题:(老师)小丽的故事给我们有什么教训?假如,你是小丽,该怎么做?假如你是三位同学的其中一人又该如何做?

分析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发言。

解决问题:(老师)总结各种角度的设计,讨论。

提示学生分别从小丽的角度和三位勒索财物的同学角度考虑。让学生讨论后,抽取几名学生发言点评。

让同学讨论,探讨。

师:在学生与同学交流自己如何对待上述之事后,抽取几名学生发言回答各种不同意见加以肯定,适当进行点拨、启发、过渡,使学生从不同立场、不同角度进行探究性引导。然后引入正题:法律“雷池”不可越。评析:在上课之前,选择让学生感兴趣又贴近生活的事例让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优化课堂知识,又能让学生分工进行,并将自己学到的知识落实在合作中,又激起他们思考自己该怎么做,培养了学生的积极思维能力,也使自己行为行为得到训练的结果。

(二)、引入课题: 8、2法律“雷池”不可越

1、案例。

在一辆长途公共汽车上,乘客睡得正香。突然一声“把钱拿出来”惊醒了大家。乘客们心里咯噔一下,顿时都明白遇上歹徒了,怎么办呢?

A.每个人乖乖地拿出了自己的钱,歹徒们扬长而去,又去别的地方作案去了。

B.一个乘客大喊一声“大家抓歹徒”并冲上前去,但是其他人毫无反应,这个乘客受到歹徒一阵毒打。C.几个乘客暗中商量对策,抓住时机上前制止,其他人见状纷纷上前帮忙。大家将歹徒,送到公安局。

2、讨论:为什么要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如果对犯罪行为置之不理,会产生什么后果?

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① 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② 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既要勇敢又要机智。3、讨论:小丽的故事

评价:(1)案例更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每个公民都要勇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并且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既要勇敢又要机智。

(2)讨论带领同学们进入法律课堂,引导他们在课堂上把已学的知识,有关道德、法律等都运用起来,形成了开放型结构,便于学生交流合作,便于学生理解和学习,运用法律武器进行守法、护法,并怎样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三)引入模拟法庭。法庭纪律

1、到庭所有人员应听从审判员统一指挥,一律关闭通讯工具,遵守法庭秩序,不准吸烟。

2、旁听人员必须保持肃静,不得喧哗、鼓掌、插话,不得进入审判区,有意见可以在闭庭后提出。

3、当事人及其诉讼参与人不得中途退庭,如擅自退庭,是原告的作撤诉处理;是被告的则依法缺席判决。

4、审判人员或法警有权制止违反法庭纪律,妨碍民事诉讼活动的行为,对不听制止的,可依法予以训诫、责令退出法庭或者予以罚款、拘留;对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1、注意观察起诉书的写法。

如、模拟法庭

师:案由的仔细分析、讲解、举例说明。生:各组派代表归纳。

师:(营造学生气氛,见有不同意见,适当进行点拨、过渡,站在各自立场上进行探究性辩答)。法院判决

一、被告张超等三人返还原告小丽人民币150元,增加赔偿精神损失费1000元,合计人民币1150元。

二、被告张超和王小笔受到管制两年;被告夏志桥受到管制三年。上述一、二两项在判决生效后五日内履行。

案件受理费330元、其他诉讼费200元,合计530元,均由被告三人负担。

生:举例说明。案 由

原告:小丽,性别 女,年龄14岁,民族汉,籍贯黑龙江七年纪学生,住址芳园里3区4幢306室 案由:原告小丽再三受到被告(同校的三位高年纪同学16岁的张超和王小笔、17岁的夏志桥)勒索的案件。属于刑事案件。

请求事项:判被告退还原告人民币150元;并赔偿精神损失费3000元;共计人民币3150元

事实和理由:被告三次勒索财物、恐吓小丽。对已满16周岁的三同学违反了《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已构成勒索财物罪,侵犯了公民的权利,但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所以三人要负刑事责任。

师:(总结)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四)着重让学生学习起诉书的写法。起诉书的步骤:

1、写明被告人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籍贯、职业或工作单位和职务、住址,现在何处。

2、辩护人姓名、性别、工作单位和职务。

3、案件的事实过程。(注重要点)

4、写明请求事项。

(五)实践与评价:

师:着重讲解起诉书的写法。生:讨论、尝试

启发学生运用实际行动。

某中学14岁女学生小丽,多次受到同校三个高年级同学的勒索。第一次,他们要她交50元“保护费”,声称不给便要打她,不准她进教室,她只好忍气吞声把自己存的零花钱给了他们。五天后,他们又要她就交出100元,扬言如若便要划破她的脸。这次她只好偷偷地向别人借钱。半个月后,这三个同学得寸进尺,再次胁迫小丽交出500元,并不准她告诉家长和老师。一个14岁的学生哪来这么多钱?小 丽经过反复思考,决定鼓起勇气向学校领导反映情况。后来,三个勒索钱财的学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小丽高兴的唱起《小小少年》的歌曲。

评价:由于学生的课前预习好和上课时小组学习组织得很好,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汇报,尝试着写起诉书,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纷纷发表自己的结果。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教学对象分析:

1、认知结构方面,学生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对违法犯罪已有初步的认识。但犯罪为什么要受到刑事制裁?犯罪要受到怎样的刑罚处罚?许多学生仅仅从报纸、电视等途径获得一些关于犯罪和刑罚的知识,对刑事责任年龄

认定也是模糊不清,甚至有些学生和会误认为只有犯罪的未成年人受到刑事制裁,未成年人犯罪不会被判刑。

2、情感方面,一方面学生会对社会上穷凶极恶的犯罪分子产生憎恨感,但未能意识到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另一方面学生会崇拜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公民,有愿望向这些公民学习,但局向于自身的生理、心理特点,未能真正掌握斗争的方法。

3、生活背景方面,近几年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有上升趋势,这与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淡薄有关。在讲授该课时,教师应特别采用一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案例,以起警示作用。学生分析

初中学生生活范围的扩大,刚接触到社会生活中的法律,但也有不少学生认为在学校里只要遵守学校的校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即行。这是因为教师、家长、学校要求他们遵守才遵守的。所以必须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身边的一些行为规则以及法律知识,让他们体会到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有关制度、规则和法律程序。因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让学生了解到法律也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我们青少年学生必须学习法律知识,做一名知法、守法、护法、并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好学生。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8.2法律“雷池”不可越

1、见义勇为,积极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2、会写起诉书

3、会写判决书

4、受到非法侵害要用法律武器、依靠执法机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1、复习8.2法律“雷池”不可越的知识。

2、作业本8.2法律“雷池”不可越P4 2—43页第十、十一、十二题全做。3、尝试写一写判决书。(选做题)4、预习下节内容:8.3对不良诱惑说“不”。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实践与评价:

师:着重讲解起诉书的写法。生:讨论、尝试

启发学生运用实际行动。

评价:由于学生的课前预习好和上课时小组学习组织得很好,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汇报,尝试着写起诉书,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纷纷发表自己的结果。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总结:我们今天学习了 “法律„雷池‟不可越,认识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每个公民都要勇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并且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既要勇敢又要机智。而且还学会了写起诉书。并采用具体的实际行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从而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教学反思

(一)适合教学的“三维目标”,突出重难点。

通过8.2《法律“雷池”不可越》这课的学习,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根据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让学生的学习气氛活跃,兴趣提高,积极性增强。

8.2《法律“雷池”不可越》是法律常识的实践课,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学习法律常识。在探究园内容和小丽的事例中,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给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认识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每个公民都要勇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并且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既要勇敢又要机智。而且还学会了写起诉书。并采用具体的实际行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从而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通过实践与评价的活动中,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合法权益。通过感悟与体验《法律不相信眼泪》,进一步体会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结合课堂练习,学习法律导航,掌握法律的特征,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最后布置有关课后作业,有待学生进一步练习巩固,从而进行引导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真正做到学法、知法、懂法、守法、护法,并勇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以达到教学目的,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老师的评价,有效的探究。

1、王老师评说:思品公开课《法律“雷池”不可越》在教学中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法,并创设了好多个新情景去了解我国刑罚的种类、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运用实例“小丽的故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逐步深入分析,提出质疑,启发引入发生在你身边或身上该怎么办?怎样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等问题,既把学生带入实际生活中去,又给学生一个切身体会的空间,能完整地衔接课文内容与身边之事相结合,达到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作用。总之,《法律“雷池”不可越》这节公开课的教学,可用明、准、活、强四个字来概括。合乎逻辑,多媒体的灵活运用,与学生的活动息息相关,是有效性教研经历。

2、包老师这样评价: 这节公开课符合新教材的“三维目标”,注重课文的知识能力和学生的发展实际相结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相结合、情感与价值观相结合。明确具体要求,实施相应的措施。能做到合理安排教学容量,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适时拓展充分利用新资源,并与日常生活实际情况相联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运用激励的方法对学生的点拨,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达到师生共融效果。但模拟法庭后,应让学生写一写起诉书,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写判决书是比较难的。

3、项老师给出的总评是,这堂公开课,明显体现出授课教师多方面的能力,如教学设计新颖独特、新教材的教育理念理解深刻、课文内容吃透,内容设计讲究问题化、经验化,能突出基本理念方法,能启发学生发散思维,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节奏紧密,分散思维发挥的如写散文一样,先放再收,课文重难点突出,充分地显示出老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8.3 对不良诱惑说“不” 教案

课 时:2课时

目标要求:

1、知识与能力学科王

社会生活的复杂性,知道来自社会的各种不良因素的诱惑,了解黄赌毒和邪教对未成年人的危害,认识抵制不良诱惑对青少年的重要性。

学会对各种不良诱惑说“不”的方法,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在实际体验中提高分辨是非善恶,作出正确的判断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结合开展的教学活动,学习“法律导航”,从理性的层面认识和理解不良诱惑对未成年人的危害,自觉抵制不良诱惑,使自己健康地成长起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开展系列活动,认识各种不良诱惑的危害性,从而使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抵制各种不良诱惑,在拒绝不良诱惑问题上做到知行统一,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学科王

教学重点: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教学难点: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教学过程:学科王

一、导入 以12岁的法轮功信徒刘思影的天安门自焚事件倒入本课。从而引入本课课题。学科王

对不良诱惑说“不”(板书)

二、案例研讨:他该怎么办?

一天吴坤收到一封厚厚的邮件,打开一看,原来是家乡的镇印刷厂寄来的一叠征订单,并附有介绍材料,上面尽是宣传色情凶杀的不良读物的简介。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吴坤该怎么办?

活动:“网络利弊大家谈”辩论会

活动目的:

针对当前有不少青少年学生沉迷网络的情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上网利弊,摆脱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健康文明上网。

活动过程:

1、由学生自己组成辩论的正方和反方,选出辩手

2、学生根据自己的论点,收集和整理辩论材料

3、教师小结合点评。

三、知识点梳理(法律导航)

(一)不良诱惑对未成年人的危害

1、不良诱惑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引发违法犯罪;

2、黄赌毒和邪教对未成年人的危害。

(1)“黄色”(色情)诱惑多未成年人的危害

(2)赌博对未成年人的危害;

(3)毒品对为成年人的危害;

(4)“法轮功”邪教的危害。

(二)、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1、自觉抵制不良诱惑,避免违法犯罪;学科王

2、抵制不良诱惑的方法。

(1)避开诱因法;

(2)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法;

(3)专时转用法;学科王

(4)联想后果法;学科王

(5)请人监督法。

四、阅读与感悟

选材目的:让学生懂得,即使是误入歧途的同学,也能重新改过,只要有信心、恒心,就一定能改的道理;同时相信,只要下定决心,坚定意志,就一定能拒绝各种不良诱惑。

参考背景: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是意志坚强的表现学科王

教师小结:当今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信息的千变万化,现代社会的开放不可避免的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不良诱惑,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对不良诱惑说“不”, 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培养自己的意志力。这样,才有助于辨别是非善恶,抵制诱惑,杜绝不良嗜好。同时提高自我识别的能力。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学科王 也许您也喜欢下面的内容:

第三篇:法制教案

2016-2017第一学期

法 制 教 案

大(2)班

文明交通

活动目标:

1.知道红绿灯的用处,能自觉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2.懂得过马路时应注意安全,一定要走斑马线。3.对交通标志感兴趣,增强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红绿灯、斑马线、故事《三颗星星》。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听故事,谈感受:

街道上各种车辆来来往往的喧闹声,喇叭声,汽车快速行驶的声音……突然,传来了长长的急刹车的声音。

师:请问刚才你听到了什么声音?想到了什么?(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进行讨论:为什么会有这种声音)

二、倾听故事《三颗星星》认识斑马线标志。1.故事《三颗星星》,使幼儿知道红、黄、绿灯代表的意思。2.出示斑马线标志,共同讨论斑马线的用处。

3.幼儿学习安全儿歌,帮助理解红绿灯和斑马线的用处。

附安全儿歌:

嘀嘀嘀,汽车叫,车来了我让道,过马路,左右瞧,走路要走人行道,不玩耍,不乱跑,安全第一我知道,红灯停、绿灯行,遵守规则别忘掉。

三、交通游戏。

1.谁对谁错——教师依次出示图片,请幼儿观察判断图中行为的对错,并说出理由。

2.红绿灯、斑马线游戏玩法:教师出示红绿灯的变化图,请幼儿按照红绿灯的指令前进或停止。

遵守交通规则的幼儿可获得安全宝宝奖,小组中遵守交通规则多者为胜。附故事: 《三颗星星》

太阳妈妈有三个孩子:红星星、黄星星、绿星星。三颗星星长大了,太阳妈妈教他们学本领。

红星星是让跑的物体停下来,黄星星的本领是让跑的物体放慢速度注意安全,绿星星学的本领是让物体跑起来。三颗星星学会了本领。太阳妈妈吐口气,用太阳风把三颗星星吹到了地球上。

好多年过去了,太阳妈妈思念孩子,她发出了呼唤信号。三颗星星又回到了太阳妈妈的身边,地球却出了事。所有的马路都塞满了汽车,爸爸妈妈上不了班,小朋友去不了幼儿园。

地球上的人发出了求救信号。三颗星星立刻返回了地球,马路又畅通了。从那以后,三颗星星再也没有离开过地球。到现在,太阳妈妈也不知道三颗星星在地球上干什么。

地球上的小朋友都知道红黄绿三颗星星,也都喜欢他们。因为在每个十字路口,三颗星星天天向小朋友问好。

预防传染病

一、活动目标

1.了解有关幼儿容易传染上的传染病的情况,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预防疾病的方法。

2.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幼儿学习一些基本的预防传染病的方法,增强幼儿预防疾病的意识。

二、活动重、难点

重点:了解有关幼儿容易传染上的传染病的情况,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预防疾病的方法。

难点:幼儿学习一些基本的预防传染病的方法,增强幼儿预防疾病的意识。

三、活动准备

有关传染病的资料与图片。

四、活动过程

1.师幼谈话,由幼儿比较熟悉的手足口病谈到传染病。(1)、讨论春秋季为什么是流行性传染病的多发季节?(秋天气候由暖变凉阴雨绵绵,潮湿多雾,气候多变。)(2)、教师告诉幼儿秋季会有哪些流行性传染病会出现?(如:感冒、麻疹、咳嗽、腮腺炎、腹泻、脑膜炎、狂犬病等)

(3)请幼儿讲述自己生病时的经历和感受。(如请医生诊治,要定时服药,多休息,多喝水,痊愈后才回幼儿园上课等。)

2.教师讲述秋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介绍腹泻、乙脑及狂犬病。

腹泻是秋季的常见传染病,一般是细菌性腹泻,有霍乱、菌痢、副伤寒等,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在夏秋季高发。主要预防措施是防止病从口入,做到饭前便后要洗手。不是腐烂变质食物,不喝生水,不暴饮暴食。

乙脑是乙型脑炎的简称,是蚊子传播的急性传染病,病重时会出现昏迷、抽搐、吞咽困难、呛咳和呼吸衰竭等症状。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就是防止蚊虫叮咬,发现被蚊虫咬了要赶快擦药或告诉老师和家长,做好消毒灭菌的工作。

狂犬病是秋天被动物咬伤或抓伤,被动物身上的病毒传染的一种病。发病时会像动物一样咬人,严重会危及生命。预防的办法就是尽量不要去挨近小动物,更不要随便抱或者打它们,引起动物的撕咬。万一被小动物咬了,要立即告诉大人或老师。(尽快用肥皂水彻底清洗伤口,至少20分钟冲洗,并消毒。还要去防疫站打狂犬疫苗。)

(1)幼儿运用自己的已有经验讨论讨论。

(2)请语言能力强的幼儿到前面来讲一讲小朋友们的经验。(3)老师小结:咳嗽,打喷嚏,吐口水,毛巾及手摸过的用具上都会留下细菌,都有可能会传染手足口病的。

(4)很多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手足口病是一样的。3.幼儿讨论:如何预防手足口病。(1)提问:我们应该怎样预防传染病?(2)幼儿自由回答。

(3)老师小结:多喝开水,多吃蔬菜水果、不挑食,勤洗手,勤剪指甲,不喝生水,打预防针,不接触生传染病的人群。

4、带幼儿到洗手池吸收结束活动。

第四篇:法制教案

遵守交通法规,创设良好交通环境教案

谢萍

【 课 题 名 称】

遵守交通法规,创设良好交通环境 【 课 程 类 型】

法制教育活动课 【教学时间安排】

45分钟 【教学活动准备】

1、邀请一名交警同志讲解交通规则。

2、准备小黄帽十顶,标牌一块。

3、请交警同志教会小交警(全体同学)指挥动作。

4、排练童话剧《森林交通学校》。

5、布置好操场,用石灰标出路口和马路,并设一个简易岗亭。

6、奖品:一顶摩托安全帽。【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识记必要的交通安全知识,遵守交通规则,确保交通安全。能力目标:通过本次法制教育,使学生掌握一些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交通规则;明确遵守交通规则,创设良好交通环境的重要性。

思想目标:使学生明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加强对社 会成员的交通法规教育,共同创设良好的交通环境。结合个人在实际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充分认识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以及不遵守交通规则所带来的危害性,增强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

小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交通规则。【教学难点】

领会和掌握交通指挥动作。

【教学方法】

情境实践活动教学法,排演小品戏剧法,教育先导

法,“知行合一”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班主任导语:同学们,《遵守交通法规,创设良好交通环境》法制教育活动课现在开始,请让我代表学校老师、同学向前来参加本次活动课的交警叔叔致以崇高敬意,并请交警叔叔给我们讲课。

(二)交警同志演讲课程:同学们,我很高兴来到你们学校参加这样有特别意义的法制教育活动课,希望通过本次的学习活动,大家能懂得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了解一些交通安全知识,从而增强保护自己的能力,健康成长。我预祝本次的法制教育活动课开得圆满成功。

同学们,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交通越来越发达。地上跑的有火车,公共汽车、客车、货车、电车、轿车、拖拉机、摩托车、三轮车、自行车等一系列交通工具。你们可知道,我国现有汽车、摩托车和拖拉机等4000多万辆,自行车近5亿辆,要保证大家的交通安全,就必须人人遵守交通规则,增强安全意识,共同创设良好的交通环境。

下面,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中的有关规定,有针对性地介绍一些中学生必须遵守的交通规则。

1、学生走路时要遵守交通规则。走路时,尽量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时靠路边走。过马路时,在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横道应遵守信号的规定;在没有交通信号控制的地方,应先看左后看右,确认无车或车少时,慢步走过,切忌猛跑,以免突然来车,双方闪避不及。

2、学生应注意骑自行车的安全。刹车要灵,不抢行,不准猛拐弯,不准快速骑车,不准闯红灯,不准双手离把或攀扶其他车辆,不准拖带车辆,不准追逐竞驶或曲折竞驶,不准扶肩并行或并行攀谈;雨天不要撑伞骑车(可穿雨衣),骑车拐弯时,要及早打出拐弯手势,同时回头看一下车后是否安全,再减速行驶。

3、校园内一律不准骑自行车,只能推车慢行。

4、一般不准驾驶机动车入校园。如经批准同意驶入校园内的机动车在驶入校园时应减速,并停靠在学校指定停车的地方,不准驶入教学区。如有机动车在校园内倒车,门卫要负责警戒,防止出事故。

5、禁止中小学生无证驾驶摩托车,教育学生不要乘坐无证驾驶者驾驶的摩托车。

6、学生集体外出,不准骑自行车,以乘坐客车为宜。

〖过渡〗班主任发言:感谢交警叔叔对我们的教育和指导。在上学或外出活动时,我们要千万注意交通安全,遵守交警叔叔告诉我们的这些交通规则。下面请看表演:《森林交通学校》。(学生扮演各个角色)

童话剧的大意: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一群动物(由同学们扮演),它们为了看看外面世界,齐心协力修了一条公路,并选出机灵的猴子(由小明扮演)当警察。新年临近,动物们来来往往探亲访友,公路上车水马龙十分热闹。可是许多动物不懂交通规则。你看:小狗(由小东扮演)的自行车上带着狗弟弟(由小佳扮演),小熊(由小坚扮演)驾驶吉普车飞奔而来,猴警察做手势让小熊停车,可它不懂猴警察作出的手势表示的意思。真惨!小狗兄弟俩被吉普车撞伤了,立即送进医院,狗哥哥死了,狗弟弟也失去一条腿,成了残疾!第二天又出事了,山羊(由小雄扮演)驾着摩托车带着小鹿(由小娜扮演)去兜风,因它驾车技术不熟练,没取得驾驶执照,一不小心把走在路边的兔妈妈(由小芬扮演)给撞伤了,三个兔兄弟(由小锐、小武、小艺扮演)哭成一团,好心的猴警察急忙把兔妈妈送进了医院。有两只顽皮的小猴(由小伟、小培扮演),过马路不走人行横道线,又边跑边打闹,也被卡车给轧得双双受伤„„。老是出交通事故该怎么办呢?猴子警察很发愁。黑猩猩博士(由小鹏扮演)对猴子警察说:“别着急,咱们马上开办交通法规学校,先培训司机,再培训行人。”狮子大王(由小光扮演)立刻批准了黑猩猩的报告。交通学校开学了,从此以后,交通事故大大减少了。如果你到这个大森林中去玩,也一定要听黑猩猩博士讲交通法规,不然你就寸步难行了呀!

〖过渡〗班主任发言:看完表演我们很受教育,懂得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以及不懂交通规则所带来的危害性,增强交通安全意识。下面,我来出一则谜语让大家猜一猜:

此物生来权力大,车马行人服从它,看它脸红不能走,变成绿色可通行。(打一交通设施)(谜底:交通指挥灯)

学生抢答。(略)(答对者分给奖品)

班主任发言:大家猜完谜语后,现在我们有秩序地离开教室到操场参加表演活动:《我们是小交警》。(到操场上稳定秩序后,表演开始)

1、四名身穿警服、袖戴白臂章的同学(由小荣、小玲、小誉、小霞扮演)边唱儿歌边出场。

歌词为:身戴白臂章,手拿指挥棒,我们是人民警察,白天黑夜为您站岗,请看我们的指挥动作,猜猜是哪种指挥信号?

小交警A(小荣):

出列,作立正姿势,右手持棒向上直伸,这是什么信号?(答案:停止信号)

小交警B(小玲):

出列,作立正姿势,右手持棒向右平伸,继之向左挥棒,然后持棒下垂,保持立正姿势。

(答案:放行信号,左右两方相当于绿灯信号,前后两方相当于红灯信号)

小交警C(小誉):

出列,摆出稍息姿势。(答案:表示信号解除)

2、做指挥车辆和行人过马路表演 小交警D(小霞):

精神抖擞地走上岗亭,做出指挥车辆各种手势。主要有:①停止一方车辆手势;②示意车辆直行手势;③示意车辆左右转弯手势;④示意车辆慢行手势;⑤示意车辆靠边行手势。

由十位同学头戴小黄帽,背着书包做横过马路表演。具体方法1:

排头同学走到马路边停止,向左右观察,确认安全后,齐喊“一看,二慢,三通过”依次穿过马路。具体方法2:

排头同学到马路边举起一块路牌,上写:“数一二过马路,先看左再看右”,“安全幸福千万家”,有秩序地通过马路。

〖过渡〗班主任发言:同学们刚才表演得很好,我们从中学到 了许多关于交通安全的常识,下面请结合刚才表演抢答我提出的问题:

(1)过马路先看左,后看右,不猛跑,对不对?(对!)(2)几个同学在马路上打闹、扔球,对不对?(不对!)(3)搀扶一位老妈妈过马路,对不对?(对!)(4)一边看书,一边过马路,对不对?(不对!)(5)红灯亮着,继续过马路,对不对?(不对!)〖给以掌声〗

(三)班主任作课堂小结:衣、食、住、行,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 的内容,其中的“行”要涉及交通问题。同学们上学,放学,节假日外出旅游,除了步行以外,还要骑自行车,乘公共汽车、火车等。所以,交通安全问题是我们必须重视的,要从小树立交通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交通安全知识,确保交通安全,要从小遵守交通法规,共同创设良好的交通环境。

(四)课后活动:

① 全班讨论制定一个安全交通小公约。

② 把上学需过马路的同学分组,选出“路队长

第五篇:法制教案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的基本法律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守法观念。

2、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了解并知道如何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3、通过案例分析与学生的讨论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你对国家的相关法律知道多少?

1、说出你所知道的法律法规。

2、师总结并出示课件。

法律词典:

违法——指违反法律规定,危害国家、社会和公民利益,依法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通常表现为对正常社会秩序的破坏,对公民人身权利和公私财产等合法权益的侵犯,犯罪——指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三、合作交流:

问题1

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自己有没有不良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

• 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

•(一)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二)携带自制刀具,屡教不改;

•(三)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四)传播淫秽读物或音像制品等;

•(五)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

•(六)多次偷窃;

•(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八)吸毒、注射毒品;

•(九)其它危害社会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的发展延伸就是犯罪。

中度不良行为:

• 中度不良行为是指未成年人父母或其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

•(一)旷课、夜不归宿;

•(二)携带管制刀具;

•(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五)偷窃、故意损坏财物;

•(六)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七)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八)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和诉营业歌舞等场所;

•(九)其它严重违背社会的不良行为;

•(十)吸烟、酗酒。

问题

2、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原因还有什么?

• 1:平时有不良行为、经常搞恶作剧,有的会发展到有意或无意识地伤害别人。

• 2:欣赏“哥儿们义气”,与社会上有劣迹的青少年三五成群拉帮结伙,结“拜把子兄弟”,排位分,喝血酒,干坏事。

• 3:从冒险、游乐到离家出走、侵犯他人权益到逐渐发展到违法犯罪。

• 4:从小骄生惯养,在家是小皇帝,在外称王称霸乃至行凶打人。

• 5:小偷小摸会发展成盗窃抢劫。

自我预防——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 正身避邪,防微杜渐

大量事实证明,不良行为习惯正是走向违法犯罪的开始。青少年要从小事和日常生活做起,堂堂正正走好人生每一步,坚决摒弃不良行为。

携带管制刀具:

非法制造、贩卖、携带匕首、三棱刀、强簧刀或其他管制刀具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下罚款或警告。这些刀具之所以禁止携带,因其威胁着人的生命安全。携带管制刀具容易发生人身伤亡事件,特别是青少年正是身体发育阶段,精力旺盛,但由于法制观念和是非观念淡薄,争强好胜,行动盲目而不计后果,携带管制刀具,极易一时冲动,酿成不该发生的悲剧。

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讲文明礼貌,待人恭敬谦让,已成为时代风尚。要求我们从小养成好的行为习惯,抛弃动辄动手打人,出口骂人的不良行为。如果从小养成了这种不良行为,危害无穷。好多犯罪分子从小染着了打架、怒骂别人的不良行为。

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偷窃、故意损坏财物

(一)偷窃

偷窃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数量较少的财物的行为。青少年中有的不满足自己生活的欲望,看到人家吃得好、穿得好,心里很羡慕,而当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就会非法去窃取公私财物。一些未成年人因缺少良好的教育环境,平常喜欢贪点小便宜,从拿人家一本书、一支笔、一块橡皮开始,逐渐养成小偷小摸的习惯。任何事物总是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有句老话叫做贼偷菜起,任其发展就会演变成盗窃。

案例1(小偷小摸导致犯罪)

2001年,江苏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一度发生多起撬盗案件,到2002年底,失窃案件多达几十起,财产损失几万元,警方将作案的26人捉拿归案,查明这伙人自2001年3月至12月间作案30余起,案值人民币10万元。更令警方吃惊的是,作案者竟然都是在校中小学生和流失生,年龄最小的仅11岁,其中女性一名。面对一张张稚气未脱的脸蛋,办案干警没有像往常破案后的欣喜,心情反而变得沉重起来。警方查明,26个孩子中有些人已经不是第一次同警察打交道,按盗窃作案的次数和案值,足以判处徒刑,但由于年龄的关系,往往只能教育后予以释放。于是他们作案后受法律惩罚的犯罪恐惧心理一次次减弱,认为自己人小法律管不了,渐渐从一个月一次小偷小摸,发展到每月偷几次,有的几乎天天作案。有些14岁的少年曾公开宣称:“我还能偷2年”,13岁的少年不甘示弱:“我还能偷3年,比你多一年”。

故意损坏财物是指故意毁灭或者损坏公私财物的行为。

日常生活中的故意损坏财物,多出于报复的动机,你对我不义那我就将你的财物损坏,使你生活不好或叫你破破财等。青少年中多出于嫉妒或寻找刺激,而偷偷地把别人的东西损坏。这种行为既损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行为严重的构成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罚。

四、殷切的希望

1、勤奋学习,掌握必要的政治、文化、科学、法律知识和劳动技能,提高辨别是非和抵制不良影响的能力。

2、遵守社会公德,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敬爱父母、尊重老师、敬老爱幼,艰苦朴素,不做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事情,应当诚实谦虚,接受别人的帮助教育,克服缺点,改正错误。

3、遵纪守法,不吸烟、不饮酒、不打架骂人、不赌博、不早恋、不逃夜逃学、不参加封建迷信活动、不进入仅向成年人开放的娱乐场所、不观看不良的影视读物、不做其它危害自身和他人身心健康的事。

4、努力锻炼身体,讲究卫生,增强体质。

5、同学之间应当团结友爱,互学互助,共同进步。

宣 誓

我们郑重宣誓: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彻底告别不良行为习惯,提高法制意识,远离违法犯罪,做一个文明中学生,做一个合格公民,为社会和谐贡献力量。

主持人宣布本次班队会结束。

五一班

下载低年级法制教案(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低年级法制教案(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法制教案

    一年级法治安全教育教案(一) 《安全教育》 教学目的:“安全第一”、“安全无小事”,学生所见所闻,围绕“道路交通安全”、“家庭防火” 防溺水等易发的安全问题对学生进行安全教......

    法制教案

    法制教案 【教学目的】: 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情感态度......

    法制教案

    法制教育教案 教学目的 通过张小强学法、知法、守法的事例,教育学生在社会上要遵纪守法,并懂得首先要从遵纪做起。 教学要点 1.学习张小强学法、知法、守法,并懂得守法首先要从......

    法制教案

    小学生法制教育教案 年级: 教者: 学校: 五 年 级 田 玲 芳 丰 小 学 常 做守法的小公民 教学目的: 使学生懂得:法是人们的行为准则,法律面全人人平等,任何人都没有特权,人人要遵......

    法制教案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小学生知法守法》渗透法制教育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小学生知法守法》 教学目的: 通过张小强学法、知法、守法的事例,教育学生在社会上要遵纪守法,并懂得首先......

    法制教案

    法制教育教案 五年级三班 何凤凯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学目的: 1、使广大学生了解本法内容。 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

    法制教案

    第一课:学会依法保护自己 教学目标:为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家庭、学校、社会都有责任保护他们。儿童本身更有责任保护自己。教育学生有紧急避险的权利,要保护自己的生命权,生命......

    法制教案

    小学法制教育教案 让小学生知法守法 大口小学:张晓娜 2010年7月 让小学生知法守法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基本法律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守法观念和法律信仰。2、增强学生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