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考点32+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高考全攻略之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Word版含解析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古代诗歌鉴赏常常涉及的内容。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就是考查考生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分析其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的能力。
综观近年的高考语文试卷可知,高考对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考查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考查形式。以主观表述题为主,仅极个别地区采用客观题的形式。2.考查内容。主要有:(1)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辨析,如2017年高考课标全国Ⅱ卷第14题;(2)考查辨析诗歌所运用的表达方式;(3)考查诗歌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效果;(4)考查结构上的谋篇布局。
考生在备考时,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审视整首诗歌的内容,分析诗歌的表达方式;其次,从诗歌的结构入手,理清诗歌的思路,辨析其表现手法;最后,纵览全篇,多角度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即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等多方面去综合分析。预计2019年高考仍会侧重于综合考查表达技巧,因此,考生不可掉以轻心。
考向一 抒情方式
1.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菊 花 【明】唐寅
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感 遇 【唐】李白
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虽言异兰蕙,亦自有芳菲。未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辉。
当荣君不采,飘落欲何依。
两首诗都刻画了“菊”的形象,但在表达情感时二者的作用却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唐诗借景抒情,通过遥想故园菊花的开放,感知秋天的来临,从而触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菊花是情感的触发点。李诗托物言志,以菊自喻,通过写菊的“茎疏叶且微”,虽“自有芳菲”却“徒沾清露辉”,正当盛时却无人采摘,来象征自己不得赏识的际遇。
2.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
【越调】平湖乐
王 恽
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入手风光莫流转,共留连。画船一笑春风面。江山信美,终非吾土,问何日是归年。
【注】①练:白色的绢。②入手:到手。③春风面:比喻女子姣美的面容。④吾土:故乡。请简要赏析这首元曲在抒情上的手法。
【答案】此曲在抒情上采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作者写他乡之美,所写景色愈美,愈反衬作者的思乡之烈,归心之切。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的能力。考生在解题时,首先,要明白抒情是表达方式的一种;其次,要结合这首元曲来具体分析。考生分析该元曲内容可知,上半部分写风光美丽,但下半部分的“终非吾土”一句点明作者身在异乡,所以曲中写的虽是“乐景”,抒发的却是“悲情”。
名师点睛
四种常见的抒情方式
1.借景抒情。诗(词)人对某种景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寄寓在景物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方法。
2.借事抒情。借助于事件即人们的行为举止来抒发感情,通常是选取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场景、片段和事件来抒情达意。
3.托物言志。诗(词)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词)中的①
②
③
④物一般带有人格化的色彩。如第1题中,李诗中展现的正当盛时却无人采摘的“菊”的形象,就是诗人借以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的载体。
4.咏史抒怀。借历史故事表达自己的思想,一般有以下两种方式:一是借古讽今,就是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之事;二是用典抒情,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
考向二 修辞手法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自兴国往筠宿石田驿南二十五里野人舍
苏 轼
溪上青山三百叠,快马轻衫来一抹。倚山修竹有人家,横道清泉知我渴。芒鞋竹杖自轻软,蒲荐松床亦香滑。夜深风露满中庭,惟见孤萤自开阖。
简析首联使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的情感。
【答案】首联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诗人骑快马着轻衫,在群山中一抹而过,以此传达了诗人骑马行进于山中的轻松愉悦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酬李端校书见赠
司空曙
绿槐垂穗乳乌飞,忽忆山中独未归。青镜流年看发变,白云芳草与心违。乍逢酒客春游惯,久别林僧夜坐稀。昨日闻君到城阙,莫将簪弁胜荷衣。
【注】①春游:唐朝官员有春秋两季游玩的习俗。②簪弁:簪,冠簪;弁,礼帽。都是官员身上的服饰。【答案】本诗尾联中“莫将簪弁胜荷衣”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此联表达了作者对李端怎样的态度?
②
①借代,“簪弁”指代官场生活,“荷衣”指代田园生活。表达了作者委婉地劝勉李端不要贪恋官场荣华,而要选择田园生活的态度。
名师点睛
1.比喻和比拟。比喻重在喻,强调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比拟,重在拟,强调将物(或人)写出了人(或物)或将甲物写出了乙物的行为和情态。如“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巧妙地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作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用“嫌”字将春雪人格化了。
2.借喻和借代。借喻重在喻,强调二者的相似性;借代重在代,强调二者的相关性。由于诗歌中的比喻常常只有喻体,不出现本体,这就给区别借喻和借代增加了难度。如第2题中,根据注解可知,“簪弁”指官员身上的服饰;根据上文,“荷衣”应该是农人的衣服。这样就可判断二者分别指代官场生活和田园生活。这属于具体代抽象。再如“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的“浮云”和“日”分别比喻蒙蔽君王的小人和君王自己,这就属于借喻。
3.夸张如何确定。夸张主要有夸大夸张、缩小夸张两类。如第1题中“三百叠”的群山,作者“一抹”而过,此为缩小夸张;“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李白《夜宿山寺》)以在楼上手可摘到星星来说楼之高,此为夸大夸张。
4.设问与反问。设问通常有问有答,或者无须回答;反问则是无疑而问,一般没有回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用了设问的手法,有问有答;“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辛弃疾《鹧鸪天·送人》)用了反问的手法,无疑而问。
考向三 表现手法
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未展芭蕉 【唐】钱珝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
【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答案】第一首巧妙运用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第二首运用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品格。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游月陵 程 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日约重陪。
“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
【答案】该句运用了反衬的表现手法,淙淙的泉水声在宁静的月夜响起更突出了月夜之寂静。
名师点睛
第一步,明确诗歌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即用一两个词准确地指出诗歌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第二步,阐述诗歌中表现手法的运用,即结合相关语句阐释作者是怎样运用这种表现手法的; 第三步,分析诗歌中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即分析此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有时,可以把第二步和第三步糅合在一起。如第2题。
12.想象。人们在已有的观念的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3.衬托。以乙衬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如第1题的第二首就运用了衬托的手法。
4.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5.象征。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来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6.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褒扬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两种。
7.动静结合。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二者相互映衬,形成一种情趣。
8.正侧结合。对描写对象进行直接描写的是正面描写。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一般情况下,作者会把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结合起来运用。
考向四 谋篇布局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这首诗的第二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
【答案】承上启下。“意转迷”上承第一句,极言意绪的迷乱繁杂,“春半如秋”下启后两句,春光正浓之际反呈现百花凋零、榕叶满庭的暮秋景象,从而在我与物、物与境之间起到了结合作用。
名师点睛
谋篇布局的常见类型
1.开门见山。开端即直截了当地切入本题,不拐弯抹角。
2.卒章显志。在诗歌结尾处,才点明中心主题。也叫“篇末点题”。
3.承上启下。在描写、叙述的过程中,承接上面的,同时又引起下面的。如上题中的“春半如秋意转迷”一句。
4.情景分写。情与景分别咏写,贵在层次分明,层层递进。如杜甫的《登高》,该诗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
5.情景合写。即情景交融,或景中含情,或情中有景。如柳宗元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该诗前两联可谓景中含情,后两联可谓情中有景。
6.小中见大。即通过描写小事物,写出大境界,表现大主题。
7.画龙点睛。即在文章关键处加上一两句精辟的话,点明要旨,使内容生动传神。
8.起承转合。所谓“起”即开头,“承”即紧承上文,“转”即意思的转折,“合”即全文的结束。2.阅读下面的清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渡百里湖 查慎行
湖面宽千顷,湖流浅半篙。远帆如不动,原树竞相高。岁已占秋旱,民犹望雨膏。涸鳞如可活,吾敢畏波涛?
诗歌的尾联在谋篇布局方面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卒章显志,诗歌前三联描写了湖面宽阔,湖水较浅,船行速度缓慢,岸边的树木越显高大,百姓却在盼望下雨的情景,最后一联则直接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只要能让百姓得到雨水缓解旱情,即使自己渡湖时遇到风浪也在所不惜。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谋篇布局的技巧。就全诗而言,诗歌的前三联都是在写诗人渡百里湖所见的干旱的情景,最后一句则是抒情,因而诗歌谋篇布局的技巧是先景后情,考生需注意题干不是要求回答全诗谋篇布局的特点,而是要求回答最后一联在谋篇布局方面的特点。最后一联是诗歌主旨句,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因而最后一联在谋篇布局方面的技巧是卒章显志。3.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
〔双调〕天香引·西湖感旧
汤 式
问西湖昔日如何?朝也笙歌,暮也笙歌。问西湖今日如何?朝也干戈,暮也干戈。昔日也,二十里沽酒楼,春风绮罗;今日个,两三个打鱼船,落日沧波。光景蹉跎,人物消磨。昔日西湖,今日南柯。【注】①干戈:元顺帝至正十六年,张士诚占领杭州,和朱元璋领导的反元军形成对立之局。至正二十五年,张士诚失败,朱元璋胜利,杭州陷于战乱之中达十年之久。有人评价这首元曲在谋篇布局方面极具特色,请结合整首曲子简要分析。
【答案】一是首尾照应,诗歌开篇从问昔日西湖起笔,以昔日西湖成为今日南柯一梦的现实收束全篇,前后照应;二是巧用对比,通过昔日杭州的繁华与今日的荒凉对比,描写了战乱导致杭州西湖的剧变,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和伤时忧世之情,含蓄地反映了作者渴望和平、厌恶战争的情感。
①
误区警示
1.不明概念内涵,把诗歌谋篇布局与表现手法等同起来。如第2题,有的考生在分析最后一句在谋篇布局方面的特色时,从“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的角度入手,而没有理解最后一句其实就是诗歌的主旨句,因而不知道是卒章显志,这就是没有明确表现手法与谋篇布局的概念所致。
2.不立足于全篇,只从局部来分析谋篇布局特色,这样的分析只能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不能真正把握诗歌的谋篇布局特点。如第3题,有的考生在分析其谋篇布局方面的特点时,从“问西湖昔日如何?”“问西湖今日如何?”两个问句中得出了“设问”这一特征,这就是不从全篇的角度把握的结果,如果立足于全篇,就很容易概括出“巧用对比”和“首尾照应”这两个谋篇布局的特色。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蕊香 张 耒
帘幕疏疏风透,一线香飘金兽。朱栏倚遍黄昏后,廊上月华如昼。别离滋味浓于酒,著人瘦。此情不及墙东柳,春色年年如旧。
请简要分析词的上片写景的层次。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归朝欢·和苏坚伯固
苏 轼
我梦扁舟浮震泽,雪浪摇空千顷白。觉来满眼是庐山,倚天无数开青壁。此生长接淅,与君同是江南客。梦中游、觉来清赏,同作飞梭掷。
明日西风还挂席,唱我新词泪沾臆。灵均去后楚山空,澧阳兰芷无颜色。君才如梦得,武陵更在西南极。《竹枝词》、莫徭新唱,谁谓古今隔。
【注】①接淅:行色匆忙。②挂席:挂起船帆,准备启程。③莫徭:部分瑶族的古称,隋时分布于今湖南大部、广东北部和广西东北一带,包括词中写到的武陵、澧阳在内。
“梦中游、觉来清赏,同作飞梭掷”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作简要说明。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海棠 【清】袁枚
小朵娇红窈窕姿,独含秋气发花迟。暗中自有清香在,不是幽人不得知。
本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的三、四句作简要分析。4.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咏萤火 萧 绎
著人疑不热,集草讶无烟。到来灯下暗,翻往雨中然。
咏 萤 虞世南 的历流光小,飘摇弱翅轻。恐畏无人识,独自暗中明。
这两首诗所运用的表达技巧有什么不同? 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临江仙 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常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③②
①有人说这首词的下阕妙在“虚境实写,化虚为实”,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要说明。
一、【2018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文后各题。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2】
【1】
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
【3】
。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释:【1】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2】绣衣:官服。【3】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4】铜鞮陌:代指襄阳。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B.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C.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襄阳月。D.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2.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B.“赤壁矶头千古浪”,借用苏轼游览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
C.“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D.“儿女泪,君休滴”,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
3.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
二、【2018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题目。
送王昌龄 李 颀
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
【4】
上三更月。
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夜来莲花界,梦里金陵城。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
【注】①莲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
1.“淹留野寺出”一句中“淹留”的意思是,体现出诗人 的心情。2.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
三、【2017年高考课标全国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子由使契丹 苏 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1.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C.从李揆的故事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D.苏轼告诫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2.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四、【2017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题目。
采地黄者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凌晨荷插去,薄暮不盈筐。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注】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②插:通“锸”。铁锹。
1.本诗前八句叙写,后六句叙写,反映了中唐时期悲惨的社会现实。
①
②
③
①
②
①2.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
五、【2017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
太湖恬亭 【宋】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更待夜深同徙倚【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1.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2.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
3.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
六、【2016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文后题目。
西 村 陆 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注释:【1】耿:微明的样子。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B.“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C.“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D.“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上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
2.“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两句,以“声”“色”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受,下列诗句“声色兼备”的一项是()
A.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李商隐《齐宫词》)B.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陈羽《从军行》)
C.春来茗叶还争白,腊尽梅梢尽放红。(韩元吉《送陆务观福建提仓》)D.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
3.“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1】
[注],秋风斜月钓舟归。
黄昏。
闯关检测
1.空间上,由房内写到房外;时间上,由白天写到晚上。先写风动门帘,再写燃香金兽,这是房内之景;最后写黄昏后所倚朱栏和月下的长廊,这是房外之景。写景的同时也体现了时间的变化。
2.比喻。以“飞梭掷”喻梦中迷离幻象、眼前庐山胜景,随着短暂相聚的友人的离去而转瞬即逝。【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飞梭”一词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然后指出把什么比作了什么,最后点出产生的效果
3.本诗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诗人以秋海棠借指品行高洁的人。
三、四句中,“清香”喻指一种高洁的品德,“幽人”指高洁的隐士;这两句诗借赞美秋海棠,表现自己的高洁操守,淡泊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这是一首咏物诗,解答时首先考虑托物言志。然后结合三、四两句指出借助什么物言什么志即可。
4.萧诗用铺陈的手法,用墨如泼,多方勾勒,再现了萤火的形态之美,给读者留下了具体、深刻的印象。虞诗则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写萤火,坦露自己的心迹:一个人不管地位如何,处境怎样,都要勇敢地、顽强地表现自己。
【解析】这是一道比较阅读鉴赏题。对于这类试题,要分别指出两首诗歌运用的技巧,然后再分析其异同。注意结合诗歌的作者、注释、关键字词来分析。
5.示例 同意。别后的境况本为虚幻,但在下阕中,淮畔夜泊,酒消人醒之后,残灯明灭,孤枕难眠,五更风起,暗浪拍船,这些虚幻的羁旅情形被作者描绘得真切感人。下阕以景写情,不言愁而愁自现,确是“虚境实写,化虚为实”的妙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其次结合诗歌内容找论据,以支持自己的观点;最后回扣观点。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高考链接
一 1.D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要读懂全词的内容和思想情感。D项,错在“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正梅花万里雪深时”,点明时间。李正之是十一月入蜀的。“须相忆”是临行前的执手勉励,相互勉励莫相忘不断传递祖国恢复之大业的消息。2.A
3.虎啸龙吟与和缓相对,分别指诗人用典的大气与情感的细腻,诗人通过“诸葛表”“相如檄”等典故,表达对友人祝愿和期许,希望他能为国建功立业,给人以“虎啸龙吟”之感;又通过“中年多病”“儿女泪”“须相忆”几句感怀自身老病交加,怀才不遇同时抒发了对友人远行的不舍之情,为此“和缓”。【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词的艺术特色。回答该题时,要抓住题干中的“龙吟虎啸”和“和缓”这两个关键的提示词。结合诗句先回答“龙吟虎啸”的表现,再回答词中“和缓”的表现。“虎啸龙吟”与“和缓”相对,分别指诗人用典的大气与情感的细腻。诗人通过“诸葛表”“相如檄”等典故,“东北看惊”者,是东北方的大好河山,沦入异族之手,正应当像诸葛亮请求出师那样。一“惊”字,有三层意思:惊山河之破碎;惊投降派的阻挠;以至惭愧得都惊读诸葛亮的《出师表》了。然而却反其“道”而行之,让李正之去西南的巴蜀“更草相如檄”。一“更”字,透露出了不出师东北之恨未已,而又要被强迫到西南去镇压人民。恨上加恨,这个“更”字把一个南宋小朝廷的那种对敌和,对己狠的心态暴露无遗。下笔非常生动而有力。给人以“虎啸龙吟”之感;又通过“中年多病”“儿女泪”“须相忆”等句,感怀自身老病交加、怀才不遇,以此相勉,是轻松的调侃,其实正是痛心的变异。以此寄人,委婉而深厚,见情见志。同时,抒发了对友人远行的不舍之情,为此“和缓”。二
1.久留(逗留)依依不舍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把握“淹留”一词的含义,可以联想屈原在《离骚》中“岁月忽其不淹兮”的“淹”字,该句中的“淹”为停留、停滞之意,代入“淹留野寺出”一句中,意义通畅。结合诗歌标题“送王昌龄”和“送君多暮情”,可知此诗为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2.①“送君多暮情”句点出了伤别之情。②“淹留野寺出”至“梦里金陵城”十句,层层铺写暮景,满篇幽淡惆怅,字字都是“暮情”,有力渲染烘托了离情。③结尾“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悠悠江海行”表达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
三 1.B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尾联用典的意图。应结合全诗以及典故的内容分析。B项,“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错,诗歌的标题是“送子由使契丹”,而典故中李揆因担心被扣留,不承认自己是“第一人李揆”,可见诗人此时运用典故的目的应与李揆有相同之处。D项,“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有误,这个选项忽视了子由出使契丹这一背景以及李揆典故的内容。
2.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
【解析】题干问的是“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首联中,“云海”交代了二人的处境,即天各一方;“相望”说明二人情深意重;而从诗歌标题来看,苏辙又即将远赴契丹,面对此情此景,“那因”二字道出诗人那豁达的胸襟,哪里会因远别而泪沾双襟!四
1.采地黄 卖地黄
【解析】诗歌的前八句大致意思是春季里麦子都旱死,秋季里禾苗又遭霜。挨到年底断了烟火,只好到田里采地黄。采来地黄做什么用?打算拿它换口粮。荷锄出门天麻麻亮,直到天黑才采了半筐。开头两句交代了全诗的背景,农民生活成了问题,为下文写采地黄做铺垫;
二、三两联交代农民生活的景况,说明为了活命,农民只得采挖地黄。第四联具体写农民采地黄之不易。由此可见以上四联为诗歌的第一部分,中心就是写为度荒采地黄。后六句大致的意思是把采来的地黄拿到红大门的人家卖给白脸孔的儿郎,央告对方用这地黄喂对方的肥马,自己愿换些吃残的马料去填塞全家的饥肠,这是诗歌的第二部分,叙写的是采地黄者卖地黄的情形。
2.叙述:①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觉辛酸。②以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发展过程,层层深入,脉络分明,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③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
对比:①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等对比,揭露了贫富差距。②着重突出“人不如马”,加强了对比效果,揭露深刻,批判的锋芒更加犀利。
五
1.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欣赏美景。【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题干要求描绘第二联的画面,从关键词(名词:日、断桥、人、水、幽树、鸟)入手分析即可。
2.正因为能“清游”“静处”,享受清幽美景,诗人才能放下身边的俗事,觉得心无挂碍。表现了诗人宅心事外,与世相忘的闲适之心。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久的带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分析作者“清游”“静处”的情绪状态即可。
3.①虚写。“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②以景结情。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③情景交融(借景抒情)。闲适之情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解析】本题考查诗词的艺术手法。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分析,尾联为写景句,表现出作者的闲适,运用了借景抒情、以景结情的手法;从“更待”两字分析,所写之景应为想象之景,故运用了虚写的手法。六 1.A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诗歌的内容。解答此类题,要在整体感知与把握诗歌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分析判断。例如诗歌中的关键词“往岁”“记今夕”已经表明了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往昔的回忆。2.B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可根据常见的诗歌赏析运用的表现手法,结合着具体诗句分析作答。B项,“横笛”“闻声”属于听觉;“红旗”“雪”属于视觉描写,符合题干要求。
3.相同点:都写乡村风光和对乡村的热爱之情。不同点:①《西村》侧重写自然风光,《游山西村》侧重写乡村人情和古民风俗。②《游山西村》还体现出深刻的哲理。
第二篇:备战2018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专题02字形剖析
专题02 字形
《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要求是: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从近几年的高考实际命题情况来看,字形题所选的汉字都是考生平时易写错的字,难度不大。从题型上看,有正选(无错)、负选(有错)等形式;既有传统的对字形单独命题的题型,也有结合字音、词语混合命题的题型,分值一般为3分。命题材料的选择灵活多变,从课本内容到鲜活的媒体语言,从四字成语到多字的熟语,从口语到书面语,都可以成为命题材料,这对考生的语言基础知识积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考生备考时要加强对形异字、形似字的辨识积累。此外,考生还要重视对成语、熟语意思的解读,以提高自己辨识错别字的能力。
考向一 形似字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偏袒 金榜提名 轻歌曼舞 八竿子打不着 B.防犯 拈轻怕重 坐享其成 不见棺材不落泪 C.急燥 洗耳恭听 断线风筝 多行不义必自毙 D.讥诮 诲人不倦 泾渭分明 事实胜于雄辩 【答案】D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喋血 瑕疵 编篡 沧海一栗 断编残简 B.启事 辩驳 桀骜 名列前茅 再接再厉 C.俯瞰 倾泄 租赁 磬竹难书 了然于胸 D.暮蔼 仓皇 蹊跷 为虎作怅 暴殄天物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字形的能力。A项,“编篡”应为“编纂”,“沧海一栗”应为“沧海一粟”;C项,“倾泄”应为“倾泻”,“磬竹难书”应为“罄竹难书”;D项,“暮蔼”应为“暮霭”,“为虎作怅”应为“为虎作伥”。
名师点睛
1.借助读音辨形。有些汉字的字形相近,但读音不同,对于这样的汉字,我们可以运用以音辨形法加以辨别。如“渎”和“赎”,读音完全不同,在具体的词语中,其字义字形当然也就不同。
2.借助字形辨形。绝大多数汉字是形声字,许多音同或音近形体也近的字,都有共同的声旁,区别只在形旁。对于此类型的字,我们只要抓住形旁加以辨析,就不会出错了。如“燥”和“躁”,前者从“火”,有“干”的意思,常组成“干燥”“燥热”等词;而“躁”字从“足”,有“急”的意思,常组成“急躁”“烦躁”等词。
3.借助词义辨形。在现代汉语中,大多数汉字都有自己的意思,可以通过对词语含义的把握来确定使用的汉字。比如“融会贯通”中的“会”的意思是“领会”,知道了这个意思后就不会把“会”写成“汇”了;再如“脉搏”中的“博”的意思是“跳动”,知道这个意思后,就不会把“搏”写成“博”了。
考向二 形异字
1.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面对自己一句“不为国家打球”而掀起的滔天巨浪,远在美国比赛的李娜倒是很淡定,直接了当地说:“不是事实,不必解释。”
B.今年因天气影响,双季槐遇到成穗少、大面积减产等问题。研究者为此煞费苦心,正在积极寻求科技突破。
C.河北省阜城县部分工厂生产工业明胶并销售给药企的事件曝光后,该县副县长在回应质疑时,只谈功绩,对问题置若惘闻,引来大家的批评。
D.近来刑警支队破获了一起特大走私、制造、贩卖毒品案,扣压、查封、冻结涉案财物总值近千万元。【答案】B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丰功伟迹 飞扬跋扈 川流不息 名存实亡 B.瓜田李下 足不出户 视若无睹 虎落平川 C.真才实学 曲指可数 游刃有余 所向披靡 D.斤斤计较 指桑骂槐 惊涛骇浪 功亏一匮 【答案】B
名师点睛
1.义辨法。即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义来辨析用字是否正确。在理解词语含义的基础上掌握字形,便不容易出错。例如“一筹莫展”中的“筹”字,本义是指竹、木或象牙等制成的小棍儿或小片儿,主要用来计数或作为领取物品的凭证,引申为“计策”,因此,“筹”不能错写为“愁”。
2.探源法。有许多词语,尤其是成语往往有一定的出处,有的出自古代的寓言或历史故事。考生如果不了解其出处及特定的文化内涵,就容易望文生义,造成误写,所以考生在平时要识记一些典故及文化常识,在记忆字形时最好能结合其出处,这样才能记忆得更为准确、牢固。比如成语“曲突徙薪”出自《汉书·霍光传》:“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曲:弯。突:烟囱。徒:迁移。薪:柴草。“曲突徙薪”意为“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事先采取措施,防止危险发生”。
3.并举法。汉语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意义丰富且结构对应的词语,因此,考生可以利用词语结构上的并举关系进行辨析识记,即借助词语的结构特点来判断词语书写是否正确。例如成语“惹是生非”中的“是”,不能写成“事”,“惹”与“生”对应,“是”与“非”对应。成语“插科打诨”中的“诨”不能写成“浑”,“插”与“打”都是动词,是对应的;“科”与“诨”对应,“科”指古代戏曲中人的表情和动作,“诨”指诙谐逗趣的话。
4.语境法。借助词语所处语境来判断其用字是否正确,特别是对于同音词语,考生只有结合语境或词语组合,才能准确而有效地辨析。例如“耗费工力”不能写成“耗费功力”,“工力”与“功力”虽然都表示“功夫和力量”,但在表示“完成某项工作所需要的人力”时,只能用“工力”;“功力”还有“功效”之意,如“草药的功力不能忽视”。
1.下列词语中,字形与加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龟(jūn)裂 作(zuō)坊 喀(kē)斯特 事必恭亲 B.请帖(tiě)覆(fù)灭 电饼铛(chēng)句式杂糅 C.脚踝(huái)提挈(xiã)天罡(gāng)星 钩玄题要 D.押解(jiě)重创(chuāng)独角(jiǎo)戏 掎角之势 【答案】B 【解析】A项,喀斯特kā,事必恭亲—事必躬亲;C项,提挈qiâ,钩玄题要—钩玄提要;D项,押解jiâ。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酒馔(zhuàn)平添
着手成春(zháo)坐镇指挥 B.傩送(ruï)阔佬 悄然无声(qiǎo)大声疾呼 C.勖勉(xù)燥热
千载难逢(zǎi)厝火积薪 D.疆埸(yì)去世
熟视无睹(shïu)米珠薪贵 【答案】C
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具备 万事俱备 风声 谈笑风生 B.求实 实事求是 事故 人情事故 C.陈规 墨守成规 精心 漫不经心 D.直接 直截了当 剧增 与日俱增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名噪一时 世外桃园 独出心裁 名门望族 B.金榜题名 洁白无瑕 谈笑风生 山清水秀 C.精鹜八极 声名鹊起 两全其美 计日程功
D.坐阵指挥 按部就班 一筹莫展 对簿公堂 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心浮气燥 唾手可得 出奇制胜 桀骜不驯 B.营私舞敝 促膝谈心 敝帚自珍 金壁辉煌 C.自暴自弃 高谈阔论 作茧自缚 左右逢源 D.左顾右盼 否极泰来 多难兴邦 裨官野史 4.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拖沓 娇生贯养 伶俐 倜傥不羁 B.造次 索然寡味 迁徙 惨绝人圜 C.描摹 幅员辽阔 惶恐 法网恢恢 D.窥测 慷慨激昂 装祯 提心吊胆 5.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嬉笑 寅吃卯粮 国事 共商国是 B.厮打 身怀六甲 欣喜 心喜若狂 C.缘分 源远流长 代劳 以逸待劳 D.滥觞 人才辈出 厉行 例行公事 6.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青睐 亲合力 开宗明义 八竿子打不着 B.蕴藉 并蒂莲 曾经苍海 如坠五里雾中 C.杀戮 擦边球 声色俱厉 事实胜于雄辩 D.修缮 唱双簧 如出一辙 坐收鱼人之利 7.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黯然 道貌岸然 家严 嘉言懿行 B.酒泉 九泉之下 留言 流言蜚语 C.新贵 米珠薪桂 委屈 委曲求全 D.相声 相生相克 代劳 以俛待劳 8.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春节长假期间,在都市里忙忙碌碌、压抑已久的白领一族,纷纷来到近郊的渡假村享受田园生活,放松心情。
B.湖南怀化茅丛河一带,云蒸雾绕,山青水秀,已逐渐成为省内外的知名景区。那里的漂流更是 令游客们流连忘返。
C.每当教师节来临之际,各种名信片翩然而至,上面写满了温馨感人的祝福语。此时,老师们心里更是充盈着喜悦与欣慰。
D.作为即将踏入大学门槛的年轻人,在努力学习、备战高考的同时,也要适当地积累些社会经验,懂得些人情世故。
9.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中国人历来讲究礼上往来,于是每逢过节便有“礼”往来穿梭,甚至于发生“礼”游一圈终又回到起点的怪事。
B.辛勤的汗水、不懈的努力、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铺就了李欣通往成功的道路,如同水道渠成、瓜熟蒂落。
C.在哲学漫漫的长途上,康德仿佛一片宁静的湖,因为浩瀚,所以既使有翻卷不已的波澜也被人们忽略了。
D.尽管目前合资品牌的国产车型国产化率已经很高,但部分高端车型依然须要使用进口配件,在日本多家车企关闭工厂暂停生产之后,日系国产车也可能受到零部件供应不足的影响。10.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这家具乐部充分地实现了节能环保,它运用跳舞者在跳舞时身体产生的动能,带动发电机发电,将动能转化为电能,用这种方式生产的电,电量足够供应一栋大楼。
B.第一代华侨,含辛如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翘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当祖国需要人才的时候,他们都做出了贡献。
C.听莫扎特的音乐,你可以坐下来,静静地欣赏,犹如面对着湖光潋滟、风光旖旎的湖水。你会情不自禁地陶醉在他的音乐中,让想象之翼做彩色的翔舞。
D.这样的创作状态,使人联想到文学创作的一种令人羡慕的自由状态,也就是被评论家称为“无技巧”的状态,作家可以随心所欲、自由自在地用本色的文字倾吐感情,叙述故事。这样的状态,使一切刻意娇饰的形式相形见绌。
1.【2017年高考山东卷】文中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隆冬之际,西伯利亚的寒流席卷欧亚大陆,狂风肆虐,草木凋凌,而那些春天的元素——温暖、....雨水、绿叶、鲜花,都集结在位于热带的海南岛。海南岛就像是一艘花船,系在雷州半岛上,满载寒.. 6 冬大陆的梦幻和想象。每年,从广州向漠河,春天昼夜兼程,都要进行一次生命版图的扩展。他像赤......足奔跑的孩子,一路上用稚嫩的声音轻轻呼唤,于是万物苏醒,盛装应和,可谓“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迢迢旅途中,气候的巨大差异,导致众多物种只能有限地参与这一盛会。木棉花花朵硕大,是南国花中豪杰,“一声铜鼓催开,千树珊瑚齐列”,但她终究无法走出岭南。当春天行经长江、黄河流域时,出场的是桃花、杏花等新主角,“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然而她们..却无法追随春天深入雪国,陆续抱憾退出,随后登场的便是白杨、连翘等北国耐寒植物。....A.肆虐 凋凌 C.版图 稚嫩 B.集结 昼夜兼程 D.嫣然 抱憾退出
2.【2017年高考天津卷】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追溯(sù)隽(jùn)永 忙不迭(diã)返璞(pú)归真 ....B.信笺(qiān)洗漱(shù)一溜(liù)烟 恪(kâ)守不渝 ....C.收敛(liǎn)蕴藉(jiâ)一刹(chà)那 敷衍塞(sâ)责 ....D.整饬(chì)框(kuàng)架 肇(zhào)事者 心无旁鹜(wù)....3.【2016年高考浙江卷】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当前,文艺创作最突出的问题是浮燥,急功近利,粗制滥造,不仅是对文艺的一种伤害,也是对社会精神生活的一种伤害。
B.电视剧播出前,剧组为聚人气而做密集宣传,虽无可厚非,也应把握尺度;低俗的噱头或许能暂时搏得关注,但终究不会提升电视剧本身的价值。
C.史铁生、霍金或许抱怨过不公的命运,却并不曾在这个飞扬拔扈的对手面前认输,他们拼尽全力与对手掰手腕,直至打败对手,取得胜利。
D.影片《荒野猎人》中,“小李子”扮演的不再是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潇洒绅士,而是蓬头垢面、茹毛饮血,与自然鏖战的拓荒英雄。
4.【2016年高考天津卷】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惬(qiâ)意 撕(sī)杀 狩(shîu)猎 金榜题(tí)名 ....B.折(zhã)本 角(juã)逐 按(ān)装 舐(shì)犊情深 ....C.筵(yán)席 偌(ruî)大 着(zháo)陆 前倨(jù)后恭 ....D.岿(kuī)然 毗(pí)邻 装帧(zhēn)噤(jìn)若寒蝉 ....5.【2015年高考安徽卷】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真谛
睿智
勤能补拙
夙兴夜寐 B.甘霖
磨砺 积腋成裘 蔚为大观 C.宵汉
崔嵬
中流砥柱
沧海桑田 D.韬略 谙熟 飒爽英姿
风弛电掣
闯关检测
1.B 【解析】B项,人情事故—人情世故。2.B 【解析】A项,“园”应为“源”;C项,“鹜”应为“骛”;D项,“阵”应为“镇”。3.C 【解析】A项,“心浮气燥”应为“心浮气躁”;B项,“营私舞敝”应为“营私舞弊”,“金壁辉煌”应为“金碧辉煌”;D项,“裨官野史”应为“稗官野史”。4.C 【解析】A项,贯—惯;B项,圜—寰;D项,祯—帧。5.B 【解析】B项,“心喜若狂”应为“欣喜若狂”。6.B
7.D 【解析】D项,“俛”应为“逸”。8.D 【解析】A项,“渡”应为“度”;B项,“青”应为“清”;C项,“名”应为“明”。9.D 【解析】A项,礼上往来—礼尚往来;B项,水道渠成—水到渠成;C项,既使—即使。10.C 【解析】A项,具乐部—俱乐部;B项,含辛如苦—含辛茹苦;D项,娇饰—矫饰。
高考链接
1.A 【解析】A项“凋凌”应为“凋零”,泛指花的凋谢,零落。后也用来比喻人的死伤离散。2.C 【解析】A项,隽(jùn)永—juàn;B项,信笺(qiān)—jiān;D项,心无旁鹜—心无旁骛。3.D 4.D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字音题考查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生僻字、方言误读几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字形要结合词义来识别。A项,撕杀—厮杀。B项,折本shã,按装—安装。C项,着陆zhuï。5.A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B项,积(累积)——集(聚集),集腋成裘:腋:腋下,指狐狸腋下的皮毛。裘:皮衣。狐狸腋下的皮虽很小,但聚集起来就能制一件皮袍。比喻积少成多。C项,宵(夜)——霄(云霄)。霄汉:云霄和天河,指天空。D项,弛(放松,松懈,解除)——驰(车马等奔跑,快跑),风驰电掣:驰:奔跑。掣:闪过。形容非常迅速,像风吹电闪一样。
第三篇:备战2018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专题17语言表达得体、准确剖析
专题17 语言表达得体、准确
“得体”要求语言表达适合情境条件。具体内容包括:内容得体、目的得体、对象得体、手段得体、场合得体等。纵观近几年高考题,本考点频频出现,有时单独设题,主要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如2017年高考课标全国Ⅰ、Ⅱ、Ⅲ卷第19题;有时综合考查,主要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语言表达得体已经成为考查语言综合运用的热点之一。
“准确”是指运用词语、选择句式、选择语气等方面完全符合表达的目的,尤其指运用词语要贴切,注意分寸,把握好褒贬色彩。“准确”在语言运用的各种题型中均有考查,包括所用语言符合特定的情境、特定的身份地位,正确地运用谦敬称呼,准确表达褒贬感情、喜怒哀乐的心理状态,正确使用口语、书面语,准确表达范围大小、程度深浅等。
考向一 语言表达得体
1.下面是某毕业学生在教师节前夕给老师发来的短信,其中有四处不得体,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恩师无恙,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曾经我是您的高足,现在学生也没让恩师失望!值此教师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以后还请恩师继续斧正我的不足,如有事需要学生效劳,学生定当鼎力相助!(1)将 改为 ;(2)将 改为 ;(3)将 改为 ;(4)将 改为。
【答案】(1)“垂念” “思念”(2)“高足” “得意门生”(“优秀学生”)(3)“斧正” “指正”
(4)“鼎力” “大力”(“全力”)
【解析】(1)“垂念”是敬辞,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关心挂念,这里是学生对老师的思念,不合适,可改为“思念”等。(2)“高足”是敬辞,称呼别人的学生,这里指自己不合适,可改为“得意门生”等。(3)“斧正”是敬辞,用于请人改自己的文章,这里是请求指出自 己的不足,不合适,可改为“指正”等。(4)“鼎力”是敬辞,大力(用于请托或表示感谢时),这里说自己会尽力相助,不合适,可改为“全力”等。
2.“中学生领导力培训营”旨在培养中学生的领袖气质。参加该培训营,需个人申请,同学推荐。请根据下面校园微博上的一些推荐帖子,为高二(1)班班长黄强同学写一封正式的推荐信(不需落款)。要求:层次清晰,表达得体,不超过70个字(含标点符号)。
青春小鸟:强哥,牛人!学校的许多大型学生活动,都是他一手组织的,艺术节、辩论大赛、才艺展示大赛,你看了没有?那才叫精彩!
OOKKO猪:黄兄,不只帅,还是全国数学、物理竞赛金牌获得者,真有才!崇拜啊!天地英雄:亲,谁能振臂一呼,天下云集响应,黄强是也!高二(1)班在他的带领下,抱成团儿,获奖多多。佩服死了!
临水花人:小强很强大,篮球队长是他,晚会司仪是他,书法第一还是他!真是让人羡慕嫉妒恨啊!
独行女侠:小女子佩服,大侠虽武功高强,却从不独来独往,你兄弟众多,让小女子自愧不如。
【答案】黄强同学是高二(1)班班长,能团结同学,有团队精神,组织能力强,在同学中有较高的威望。现推荐黄强同学参加“中学生领导力培训营”。
4.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星期天,妈妈为了让小徐熟悉社会,特地叫他到市场买菜。小徐到市场后问摊主:“大叔,买1千克土豆要多少人民币?”
B.阿明乘公交车去医院看病,他对车上的人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身体不舒服,大家给我让个座吧!”
C.马医生的好友给他送来自己的字画,马医生说:“恭敬不如从命,你的墨宝我就全都收下了。” D.老师放在讲台上的书不见了,问阿勇看到没有,阿勇回答说:“你的书在哪儿我怎么知道呢?你问别人吧。”
【答案】C 【解析】A项,“千克”和“人民币”为专业术语,口语中不宜使用。B项,阿明请求别人给自己让座的话不得体。D项,反问语气强烈,有失谦和,回答老师的问话不礼貌。
技巧点拨
1.看对象。无论是说话还是写文章,都应首先考虑对象特征,如性别、年龄、职业、身份、文化水平、性格、爱好甚至禁忌等。这个对象不仅指信息接受者,也指信息表达者。同一个意思,对不同的人应有不同的说法。另外,还应注意谦称、敬称和习惯用语的使用。谦称只能用于称自己,敬称只能用于称对方。
2.看场合。(1)在庄重场合,要求用语庄重、规范,用典范的书面语,而不能用拉家常式的口吻。(2)在公共场合,用语要准确、扼要,话题要集中,使用自然、亲切、灵活的语言,并尽量用口语。(3)在与人促膝谈心时,不宜用外交辞令,故弄玄虚。因为面对面说话,发话人和答话人都有一定的语境,许多话都可以十分简短甚至省略,不必追求完整。(4)在娱乐场合,用语要有趣、生动,有时还需要一点幽默。
3.看语体。一般来说,不同的文体应有与之相适应的语体,而不同的语体又常常表现出不同的语体色彩和语体特征。如文艺语体要具有形象性,科技语体要具有精确性和严密性,政论语体要具有逻辑性和鼓动性,公文语体要准确、简洁和程式化。而各种文体,具体来说,对用语又有不同的要求。就实用文来说,新闻要求简明扼要、概括性强,广播稿、演讲稿要求用语通俗、口语化,合同要求措辞严密、表述清晰,贺词要求热情、庄重,讣告要求严肃、郑重而沉郁。
考向二 语言表达准确
1.“拒绝词”可理解为:为拒绝一个不能接受的要求而给予请托者以明确而又委婉的答复。下面是两则拒绝词,请选择其中一则简要点评。
有一位同学想在下午的上课时间到书店买一本重要的书,于是请他的朋友向老师请假,说他因为身体不舒服不能到校上课。有同学为这位朋友设计了下面两条拒绝词:
①一定要今天去吗?等哪天有空我陪你一道去怎么样? ②我不会帮我最亲爱的朋友去欺骗老师并纵容他旷课的。
【答案】示例一 ① 该“拒绝词”委婉温和,虽没有否认对方买书的愿望,却诱使对方否定自己提出的不当要求。
示例二 ② 表明关系,指明后果,语气强硬,断然拒绝,对方可能不仅不会生气,还会视自己为畏友。【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准确、得体。答题时,可根据“拒绝词”的内容、语气、与请托者的关系以及效果进行分析。若选择第①则拒绝词,结合其内容可知,这则拒绝词委婉温和,并没有否认对 3 方买书的愿望,却能够诱使对方否定自己提出的不当要求。若选择第②则,则可指出这则拒绝词语气强硬,断然拒绝,并指出这样做的效果等。2.阅读下面这段话,并按要求做题。
书价到底是高还是低?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难以简单作答。一方面,偏低的书价和版税收入,让大多数作者感觉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职业写作者难以获得体面的收入;另一方面,如果横向比较,大陆居民收入的提高比例和书价的提高比例,相对偏低。这也让书价过高的看法得到许多人的赞同。(1)修改语段中的画线句,使之表达更准确。(2)请在语段后面补写一句话,要求语言鲜明、生动。
【答案】(1)应改为“大陆居民收入的提高比例和书价的提高比例相比,相对偏低”。(2)示例 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让有关部门想调控定价也有按下葫芦浮起瓢的苦恼。
1.下面是某校“教师教学培训班”开课典礼上开幕词的节选部分,其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为把握高考新方向,全面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经我校党委研究,决定聘请清华、北大、人大教授莅临我校讲学。“①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句诗用来形容参与这次讲学的教授可谓恰如其分,因为他们都是在各领域有着杰出贡献的学者、专家。在此,②我谨代表学校,对各位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③相信各位教授抛砖引玉的讲学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极大的启发。这次讲学,也是展现我校教师良好形象的大好时机,④你们可要好好表现哟!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面是明德中学星云文学社社长给该校校长写的一封信,其中有4处表述不当,请找出来并改正。尊敬的程校长:
您好!
我是敝校星云文学社的社长,我社想出版一本名为《放飞梦想》的书。这本书收录了我社同学的102篇大作,是我们文学社成员智慧的结晶。希望您能抽出时间拜读,为这本书写一篇序言。您是著名的教育家,能得到您的鼎力相助,我社备感荣幸。希望您能同意,在此敬谢不敏!祝您工作顺利!
明德中学星云文学社 2017年5月24日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莫言家乡的官员在会见莫言时说:“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既是敝县的荣耀,也是你本人的荣耀。”
B.薛某乐于助人,受助者登门致谢,薛某说:“小事一桩,不足挂齿,以后遇到困难,尽管到府上找我。”
C.教师节期间,校长一行人前去看望老教师王某,王老师说:“老朽退休多年,不曾见弃,感谢诸君厚爱。”
D.李某带着自己的新作拜访当年的老师,说道:“奉上拙作一部,敬请拜读,专候恩师宝贵意见!” 4.下面是小萱给即将过四十岁生日的姑姑写的一封信的正文,信中表达得体的句子的序号是()
①明天是您四十周岁诞辰,我特别想去给您过生日,可是我现在功课特别忙,②无法拨冗前往,我感到非常遗憾。爸爸、妈妈明天上午会专程去给您过生日,③我顺便请他们把这封信带给您,④托他们把我最衷心的祝福献给您,祝我亲爱的姑姑身体健康,永远年轻,永远快乐!A.① B.② C.③
D.④
5.穆天宇给余爷爷留了一张便条,本想写得有点文采,却有4处用词不得体。请将不得体的词语找出来进行修改。余爷爷:
惊悉阁下病了,父亲让我登门造访,未能见面。现馈赠鲜花一束,祝早日康复!
小 宇
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今日,国家已低调废止高校“985工程”“211工程”的传闻在网上流传。对此,多名业内人士透露,尚未收到有关国家废止“985工程”“211工程”的正式文件。教育部官员昨日介绍,目前“国家既没有说不做,也没说下一步该怎么做”。
对此,你认为中国高校的“985工程”“211工程”该不该废止?请联系当前实际,写一段评论性文字,不少于50字。要求:语言表达准确,观点鲜明。1.【2017年高考课标全国Ⅰ卷】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真是事出意外!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一定照价赔偿。B.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却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献丑,献丑!”
C.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头脑灵活,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
D.我妻子和郭教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蜜,她俩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旅游,话多得似乎永远都说不完。
2.【2017年高考课标全国Ⅱ卷】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我刚在姑姑家坐下来,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无聊地翻翻闲书,看看电视。B.这么珍贵的书您都毫不犹豫地借给我,太感谢了,我会尽快璧还,请您放心。C.这种壁纸是最近才研制出来的,环保又美观,贴在您家里会让寒舍增色不少。D.我们夫妇好不容易才得了这个千金,的确放任了些,以后一定对她严格要求。3.【2017年高考课标全国Ⅲ卷】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他是个可怜的孤儿,小时候承蒙我父母照顾,所以现在经常来看望我们。B.杨老师年过七旬仍然笔耕不辍,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惭愧。C.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请您不吝赐教。D.由于路上堵车非常严重,我赶到约定地点的时候,对方早已恭候多时了。
4.【2015年高考四川卷】《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蕴含了丰富的人生智慧。请根据其中一句给你的启示,写出自己处理人际关系的想法和做法。要求:①内容具体;②句式工整;③语言简明、得体;④60—80字。
5.【2017年高考课标全国Ⅰ卷】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高考之后,我们将面临大学专业的选择问题,如果有机会,我要选择工科方面的专业,因为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强烈的好奇心,培养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而有了浓厚的兴趣,必将取得好成绩,毕业后也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①不是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好奇心。②。③。
闯关检测
1.B 【解析】A项,该诗句是说国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情的人,但这些“才人”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 6 响只能持续一段时间。用来形容教授、专家的学术成就很高不准确。C项,“抛砖引玉”是谦辞,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此处应用敬辞。D项,“你们可要好好表现哟”口语化,放在开幕词中显得不严肃。
2.①“敝校”改为“咱们学校”(或“学校”,或删掉“敝校”)②“大作”改为“作品”(或“文章”)③“拜读”改为“阅读”
④“敬谢不敏”用词不当,删掉“,在此敬谢不敏”或改为“在此先表谢意”
【解析】“敝校”是谦辞,不能用于内部;“大作”是敬辞,用于称对方的著作;“拜读”是敬辞,不能用于请别人读己方的文章;“敬谢不敏”是推辞做某件事的客气话。3.C 【解析】A项,在该语境中,应先说个人,后说家乡;“敝县”用在这里也不合适。B项,“府上”是敬辞,称对方的家或老家。D项,“拜读”是敬辞,用于自己读别人的文章。4.D
5.①将“惊悉”改为“获悉”;②将“阁下”改为“您老”;③将“造访”改为“探望”;④将“馈赠”改为“敬赠”。
【解析】①惊悉:听到消息后大受震动。一般用于较大的事情,用于此处不恰当。②③两词一般用于正式公文中,语体色彩不当。④谦敬辞使用不当。
6.示例一 不应该废止。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是加快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决策。国家要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建设,就不应该废止“985工程”“211工程”。
示例二 应该废止。高校分两种,中央财政承担经费的中央院校与地方财政承担经费的地方院校。废止“985工程”“211工程”后,国家可以集中财力支持地方院校,使地方院校得以大力发展。学%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充分理解语段内容。若觉得不该废止,可以从国家设立“985”“211”高校的初衷、好处以及高校未来如何发展得更好等方面去考虑理由。若认为该废止,可以从国家设立“985”“211”高校给国家、社会带来的不利情况来谈。当然,评论之前要先明确语段的思想倾向,对于“985工程”“211工程”该不该废止的问题,7 考生应该以理性的思维进行分析,表达对这一问题的辩证思考。
高考链接
1.A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得体。B项,“献丑”,谦辞,用于展示作品或演出时,表示自己技能很差的谦虚说法,不用于“落款却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这个语境。C项,“垂询”,敬语,多用于尊称长辈、上级对自己的行动。用于此处不得体。D项,“内人”,用于称自己的妻子。此句是说郭教授的妻子。不得体。A项,“舍弟”,用于自己的弟弟。“家大舍小令外人”,使用正确。2.B 【解析】A项,“失陪”一词应是自己不能陪别人时的客套语。C项,“寒舍”是称自己家的谦辞,不能用于别人家。D项,“千金”用于称对方的女儿,不能用于自己的孩子。3.C 【解析】该题考核语言表达得体。A项,承蒙:是敬辞,表示心怀感激地接受。句中“承蒙我父母照顾”错误。B项,高足:赞扬别人的弟子本领高强,用作敬辞。此处应采用谦辞。D项,恭候:敬辞,恭敬地等候。“对方恭候我”,敬辞误用。
4.示例一 自己不想说的话,不强求他人说;自己不愿听的话,不强求他人听;自己不愿做的事,不强求他人做。设身处地感受他人难处,推己及人避免强人所难。
5.②不是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一定会取得好成绩 ③不是有了兴趣和好成绩毕业后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解析】本题题目是“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三处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文段中“有了浓厚的兴趣,必将取得好成绩”“毕业后也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推断存在问题,由推断的条件,并不一定能得出所推断的结果。仿照①的方式——“不是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好奇心”把理由表述出来即可。
第四篇: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学案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能指出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2、能分析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
3、能根据题目要求,用通顺的语言,规范答题。
二、考点解析
诗歌的表达技巧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从高考命题情况看,一切用以提高诗歌表达效果的方法都在考查之列。“表达技巧”是诗人塑造形象、创设意境、表达情感、阐述观点所采用的各种手法。“表达技巧”是广义综合概念,它有时与“艺术特色”“表达特色”“艺术技巧(手法)”等概念是同义词。一般来说“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分别是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特点(艺术构思)。
三、自主学习
1、表达技巧分类:
2、常见修辞格表达效果
比喻、比拟: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增强了感染力。比喻用在议论中使深奥道理浅显化,易于理解接受。
借代:以小见大,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如:烽火连三月的“烽火”代指战争,孤帆远影碧空尽的“帆”代船。
夸张: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对偶: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和音乐美。
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如: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木兰辞》;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长恨歌》
用典: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表达委婉含蓄,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互文:诗句精炼,意蕴仍在。如:烟笼寒水月笼沙。《泊秦淮》;主人下马客在船。《琵琶行》
3、提醒:
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表达技巧、写作特色、写作技法、艺术特色、表现手法、手法”等几种称谓综合使用,实则大同小异。答题要看清楚,不要被迷惑。
四、提问方式
1、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2、对某个诗句的表达技巧,略加分析。
3、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
4、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5、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6、这首诗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7、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8、比较两首诗的不同表现手法。
9、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请简析。
五、课堂示例
1、宿甘露僧舍(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问:这首诗在表达技巧上很有特色,请你就感受最深的一点做出评价。
答:诗歌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前两句的千峰、万壑,极言山峰、沟壑之多;后两句诗人为了欣赏汹涌的波涛,领略“拍天”而来的江河气势,索性打开窗子“放长江入室”,诗人豪迈之情溢于言表。
2、雨后池上(刘敏)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槛。
东风忽起垂柳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问: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答:这首诗用了用了比喻手法;把水面比作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槛柱,生动形象地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3、谢亭送别(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问: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情感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答:红叶青山色彩艳丽,乍看似不协调,实际上恰恰是对离愁的有力反衬,这是典型的“乐景写哀情”的手法,景色越优美,越显出离别之愁苦。
六、答题步骤
1、明确说出诗中运用的表达技巧(点技巧)。
2、结合诗中的关键词句进行分析该种手法的具体体现(析诗句)。
3、分析该种手法所达到的效果(明情感)。
七、温馨提示
1、表现手法的使用往往是综合性的,但要分清主次。
2、结合诗句分析要具体,不能脱离诗句本身架空分析。
3、总结概括要力求准确,反复筛选用词。
八、实战训练
(2010·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争:怎。
问: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手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
九、课外练习
1、(08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问: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2、(2009·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题西溪无相院
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问: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3、【2011·江西卷】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清 明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绵山被烧死。
问:这首诗首联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4分)
实战训练:
①通过“群仙相妒”(具体表现为“月姊满眉颦”和“风姨吹雨”)反衬“双星良夜”的美好。
②通过“旧愁多”与“新欢少”(“相逢草草”)的对比来表达“双星良夜”相逢的短暂。
③通过“重搅别离心绪”或“相逢草草”的“新欢”来反衬“归去”时所增添的“新愁”,以凸显两人感情的真挚和深沉。
课外练习:
答: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泻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②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③比拟,如说新月“学”扇。
上句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呼应了第一联的“清”字;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的第一联的“静”字。
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描写清明时节两种不同的景色,以乐景写哀情。
第五篇:高考化学考点一遍过考点07 突破NA
一、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转换与计算
1.已知物质的质量求物质所含的粒子数目
此类题型可采用以下解题思路求解物质所含的目标粒子数目:
可应用N=·NA来计算。
(1)若物质为纯净物,可先求物质的量,然后求解目标粒子数目。
(2)若物质为混合物,先求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最简式,若最简式相同,可先求最简式的物质的量,然后求解目标粒子数目。若最简式不同,可先计算两物质的摩尔质量是否相同,当摩尔质量相同时,可先求两物质的总物质的量,然后求解目标粒子的数目。
如:14
g乙烯与丙烯中所含的碳原子数为NA;22
g
CO2
和N2O
混合物中所含的原子数为1.5NA;常考查的还有O2和O3,NO2和N2O4等。
2.已知物质(气体)的体积求所含的粒子数目
主要应用N=·NA来计算,解答此类题应注意:
(1)气体体积是否在标准状况下测得
当题干中设置“常温常压”、“室温”等条件时,无法用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求解粒子数目。
(2)标准状况下物质的聚集状态
当题干中所给物质在标准状况下为非气态物质时,无法用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求解粒子数目。如:水、苯、汽油、四氯化碳、乙醇、甲醇、CH2Cl2、CHCl3、SO3、HF等在标准状况下均不为气态。
3.溶液中所含的粒子数目的计算
此类题的解题思路如下:
此类题的“陷阱”有以下几种:
(1)“已知浓度缺体积”及“已知体积缺浓度”:以上两种情况均无法求解溶液中所含目标粒子的数目;
如25
℃
时,pH=13的NaOH溶液中所含OH−的数目为
0.1NA:因为缺少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OH−的数目,故此说法错误。
(2)电离:当溶质为弱电解质时,其在溶液中部分电离,溶液中所含的分子数及电离出的离子数目均无法直接求解;
如1
L
mol·L−1的氨水中有NA个:一水合氨为弱电解质,不能全部电离,故氨水中所含的数目小于NA,错误。
(3)水解:当电解质在溶液中发生水解时,溶液中发生水解的离子数目无法直接求解;
如将0.1
mol
FeCl3配成1
L溶液,所得溶液含有0.1NA个Fe3+:Fe3+部分水解导致所配溶液中的Fe3+减少,从而使溶液中的Fe3+数目小于0.1NA,错误。
(4)溶剂:当溶剂中也含有所求的粒子时,往往习惯性地只考虑溶质中所含粒子,而忽视了溶剂中所含粒子导致出错。
如50
g质量分数为46%的乙醇水溶液中,含氢原子数目为3NA:由于陷入思维定式,忽视溶剂水中也含有氢原子而出错。
二、以物质的结构为依据求共价键(或碳环)数目
解此类题目要依据物质的结构先计算结构单元的共价键(或碳环)数,然后再求解目标共价键(或碳环)数目。其解题思路如下:
掌握常考物质所含共价键数目:
几种常考物质
CH4
(C—H)
Si
(Si—Si)
SiO2
(Si—O)
金刚石
(C—C)
每摩尔微粒所含共价键数目(NA)
三、反应程度对粒子数目计算的影响
1.可逆反应类型
因为可逆反应进行不完全,当没给出转化率时,不能求出准确的目标粒子数目。
如某密闭容器盛有0.1
mol
N2和0.3
mol
H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6NA:该反应为可逆反应,进行程度不确定,无法准确求解转移的电子数目,故错误。
2.溶液浓度变化使反应停止的类型
因为酸的浓度变化使反应停止,难以求出准确的目标粒子数目。
如80
mL
mol·L−1的浓盐酸与足量MnO2反应,生成Cl2的分子数目为0.24NA:随着反应进行,浓盐酸变为稀盐酸,反应停止,无法准确求解生成的Cl2的分子数目,错误。
3.物质组成不能确定的类型
当某些物质混合或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产物的种类变化或物质的量不定,难以求出准确的目标粒子数目。
如标准状况下,5.6
L
NO和5.6
L
O2混合后的分子总数为0.5NA:两种气体混合后生成NO2,若不考虑NO2部分转化为N2O4,气体的体积为8.4
L,物质的量为0.375
mol,事实上,混合气体中存在可逆反应2NO2N2O4,故无法准确求解分子数目,错误。
四、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的计算
解答此类题应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和得失电子守恒规律。
掌握常考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
反应
物质
转移电子数(NA)
Na2O2+CO2
(或H2O)
mol
Na2O2
mol
O2
Cl2+NaOH(H2O)
mol
Cl2
Cl2+Fe
mol
Cl2
Cu+S
mol
Cu
+I−(+H+)
mol
I2
NH4NO3→N2
mol
N2
3.75
如1
mol
Fe与足量的稀HNO3反应,转移
2NA个电子:铁与足量的稀硝酸反应时生成Fe(NO3)3,转移的电子数为3NA,故上述说法错误。
考向一
阿伏加德罗常数经典陷阱方式
陷阱之一:标准状况与常温、常压以及气态与非气态的难辨别性
典例1
设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NA个氧气分子的体积小于22.4
L
B.标准状况下的22.4
L辛烷完全燃烧,生成CO2分子数为8NA
C.标准状况下,22.4
L
CH3Cl中所含的分子数为NA
D.常温常压下,35.5
g氯气含有的原子数为2NA
【答案】C
总结:只有体积才与温度、压强有关,而质量、物质的量与温度、压强无关。关于气态与非气态的判断:标准状况下,无机物中常见的SO3、H2O、Br2等为非气态;有机物中,碳原子数4以内的烃为气态,烃的衍生物中只有甲醛、一氯甲烷为气体。
陷阱之二:物质组成的特殊性
典例2
设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0
g淀粉和葡萄糖混合物中共含碳原子数为0.1
NA
B.2.9
g
2CaSO4·H2O含有的结晶水分子数为0.02
NA(2CaSO4·H2O式量为290)
C.在100
g
98%的浓硫酸中含氧原子个数不等于4NA
D.1
L、0.1
mol/L氨水中NH3·H2O的个数为0.1NA
【答案】C
总结:常见特殊组成有如下几种情况:①有些物质最简式相同,如乙烯、丙烯等单烯烃、葡萄糖与果糖、淀粉与纤维素等、饱和一元羧酸与饱和一元酯等。②有些物质中某元素的百分含量相等,如Cu2S和CuO中Cu,甲苯与甘油中的氢、CaCO3、KHCO3中的碳等。③有些物质中阴阳离子个数的比值易混淆,BaO2中Ba2+与之比为1︰1,Na2O2中Na+与为2︰1。④计算溶液中氢、氧原子个数时,应算溶液中水的氢、氧原子。
陷阱之三:化学反应的隐蔽性
典例3
设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和一定量的任意酸反应,只要放出2
g氢气,则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B.62
g
Na2O溶于水后所得溶液中含有O2−离子数为NA
C.标准状况下,4.6
g二氧化氮气体中含有0.3NA原子
D.足量的铜片与含4
mol
HNO3的浓硝酸充分反应生成二氧化氮的分子数为2NA
【答案】C
【解析】A中,如是活泼金属与盐酸、稀硫酸反应,该选项没问题。如是Zn与浓硫酸反应,先放出SO2,当浓硫酸变成稀硫酸时,才放出氢气,则电子转移的数目就大于2NA,则A错。B中,Na2O溶于水后生成NaOH,溶液中没有O2−离子,B错。C中,虽然存在反应2NO2N2O4,但方程式两边原子个数是守恒的,故C正确。D中,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硝酸变成了稀硝酸,生成气体为NO2和NO混合物,NO2分子数小于为2NA,则D错。综合上述,选C。学科&网
总结:首先注意有无隐含反应,如:NO2和N2O4、定量浓硝酸与金属反应、定量浓硫酸与活泼金属反应等;其次,考虑了隐含反应,也要慎重对待,如本题C选项就与隐含反应无关。
陷阱之四:电子转移数目的难判断性
典例4
设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2
mol
Cl2溶于等体积水中,转移电子数为0.2NA
B.5.6
g铁粉与硝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一定为0.3
NA
C.Na2O2与过量CO2反应时,生成0.2mol
O2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4NA
D.0.1
mol
Fe
与0.1
mol
Cl2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3
NA
【答案】C
总结:对于有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首先要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其次用单线桥或双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最后注意是否是可逆反应,是否要进行过量计算。
陷阱之五:电化学基本知识的模糊性
典例5
设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
OH-在电解过程中被氧化时,提供电子的数目为NA个
B.用惰性电极电解NaCl溶液,每生成a
g
NaOH时,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为aNA
C.铜的电解精炼时,每转移2
mol电子阳极上溶解的铜原子数等于NA
D.用粗铜作阳极电解稀硫酸,当生成0.1mol
H2时,阳极失去的电子数为0.2NA
【答案】D学科&网
【解析】A中,根据阳极反应式:4OH−
−
4e-O2↑+2H2O,4
mol
OH−在电解过程中只有2
mol被氧化,提供4NA电子,因此A错。B中,根据阴极反应式:2H2O+2e-2OH−+H2↑,生成a
g
NaOH时,转移的电子数为:,则B错。C中,在铜电解精练时,阳极上不仅铜失去电子,比铜活泼的金属如锌、铁,也失去电子,则C错。D中,阴极反应式为:2H++2e-H2↑,根据电子得失相等,当阴极生成0.1
mol
H2时,则得到0.2
mol电子,阳极失去的电子数为0.2
NA电子。综合上述,选D。
总结:解电化学的题目,首先在于运用电子得失守恒、质量守恒、电荷守恒,正确写出电极式,然后根据电极反应式来判断;其次对氯碱工业、铜的电解精练等工业流程要非常熟悉。学科&网
陷阱之六:物质结构的复杂性
典例6
设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1
mol苯中约含有3NA个碳碳双键
B.P4分子中P原子和P—P键数目的比为1∶1
C.在含4
mol
Si—O键的石英晶体中,氧原子的数目为4NA
D.23.4
g
NaCl晶体中含有0.1NA个如图所示的结构单元
【答案】D
总结:对于结构题,首先注意对物质结构的描述是否正确,最常见的是苯环中不含有碳碳双键;其次要画出分子结构;再者对于某晶体,先回顾该晶体的基本特征,然后再解决问题,如本题C、D选项,应先回想二氧化硅晶体、氯化钠晶体的典型构型,然后再代入求解,正确率就高多了。
陷阱之七:电离与水解中概念的混淆性与数据的缺失性
典例7
设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86
g
Na2CO3·10H2O固体中含有NA个阴离子
B.1
mol
FeCl3跟水完全反应转化为氢氧化铁胶体后,其中胶体粒子数目为NA
C.6.8
g
KHSO4熔融时含有0.1NA个阳离子
D.25℃时pH=1的醋酸溶液中含有H+的数目为0.1NA
【答案】A
总结:对于有弱酸根或弱碱阳离子存在的晶体,在固态时,不水解,只有在水溶液中,才水解。其次,关于胶体,胶体本身不带电,只有胶体粒子带电,而胶体粒子是个大分子,由若干个小分子和离子构成;要注意特殊物质在熔融和水溶液中电离方程式是否一样;关于求解溶液中离子的数目,注意浓度与体积数据是否齐全。
陷阱之八:化学键数目的难计算性
典例8
设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含2NA共价键的CnH2n+2分子中的物质的量为
mol
B.6.0
g乙醛分子中共用电子对的数目为0.6NA
C.乙炔完全燃烧时,有8NA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则转移5NA电子
D.若乙炔的燃烧热为Q
kJ·mol−1,若一定量的乙炔燃烧放热为Q
kJ,则断键为5NA
【答案】A
学科&网
【解析】A中,烷烃CnH2n+2中,化学键为碳碳键和碳氢键,每个氢原子只成一根碳氢键,因此有多少个氢就有多少碳氢共用电子对,则碳氢共用电子对为2n+2。每两个碳之间成一个碳碳键,故n个碳原子之间形成n-1根碳碳键,则1mol烷烃CnH2n+2中化学键的总数为(3n+1)NA;反之,含2NA共价键的CnH2n+2分子中的物质的量为mol,则A对。B中,先写出乙醛的结构式,得出1
mol乙醛中有7
mol共用电子对,则6.0
g乙醛分子中共用电子对的数目为:,则B错。C中,乙炔中碳为−1价,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时,碳为+4价,则1mol乙炔完全燃烧,生成2
mol二氧化碳,转移电子数为10
mol,而1
mol二氧化碳中有4
mol碳氧键,所以有8NA碳氧键生成,则C错。D中,1mol乙炔完全燃烧时,除了断1
mol乙炔中的5
mol键外,还断氧气中的氧氧键,则D错。学科&网
解答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题目应注意分析题干给出的条件,如物质的状况、所处的环境、物质本身的结构,同时还要考虑氧化还原反应、电离、水解等情况,具体有如下几点:
1.注意“标准状况”“常温常压”等外界条件
(1)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如H2O、SO3、戊烷、CHCl3等;
(2)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微粒个数不受外界条件的影响。
2.注意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1)特殊物质中所含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的数目,如Ne、D2O、18O2、H37Cl等。
(2)物质中所含化学键的数目,如CO2、CnH2n+2等。
(3)最简式相同的物质中的微粒数目,如NO2和N2O4、乙烯和丙烯、O2和O3等。
(4)摩尔质量相同的物质中的微粒数目,如N2、CO、C2H4等。
3.注意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转移
电子转移(得失)数目的问题分析,如Na2O2、NO2与H2O反应;Cl2与H2O、NaOH、Fe的反应;电解AgNO3溶液、CuSO4溶液等,分析该类题目时还要注意反应产物以及过量计算问题。
4.注意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可水解盐溶液中,离子发生微弱水解。如0.1
mol·L−1的乙酸溶液和
0.1
mol·L−1的乙酸钠溶液。
5.注意一些特殊的反应
如一氧化氮和氧气不需要条件即可反应,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之间存在相互转化,合成氨反应等属于可逆反应。
1.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
18OH-中含有11NA个中子
B.标准状况下,11.2
L盐酸所含原子数为NA
C.2.8
g乙烯和一氧化碳混合气体中,所含分子总数为0.1NA
D.0.1
mol·L-1
KI与0.1
mol·L-1
FeCl3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
2.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00
mL
mol·L-1
Na2CO3溶液中溶质离子的总数为0.3NA
B.若120
g的墨粉(只含碳)能打a个字,则平均每个字约含有个碳原子
C.25
℃、101
kPa时,0.1NA个H2分子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a
kJ热量,表示氢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g)+O2(g)===H2O(l)ΔH=+10a
kJ·mol-1
D.常温下28
g
14CO中含有14NA个电子
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
mol浓硫酸与足量Cu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NA
B.5.6
L甲烷和乙烯的混合气体中含氢原子数为NA
C.100
g质量分数为46%的乙醇水溶液中氧原子数为NA
D.常温常压下,20
g
D2O含有的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均为10NA
4.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若电路中通过NA个电子,则阴极一定产生11.2
L
Cl2
(标准状况)
B.1
mol
CH3COOC2H5在稀硫酸溶液中受热水解可得到乙醇分子数为NA
C.含NA个Na+的Na2SO4溶解于水配成2
L溶液,所得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5
mol·L-1
D.足量的MnO2固体与1
L
mol·L-1的浓盐酸加热时反应,生成Cl2的分子数为3NA
5.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0.5
mol雄黄(As4S4,已知As和N同主族,结构如图)含有NA个S—S键
B.100
g
46%的乙醇溶液中,所含的氧原子数为NA
C.1
mol二氧化碳分子中共用电子对数为4NA
D.标准状况下,含NA个氩原子的氩气的体积约为11.2
L
6.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22
g
CO2所含的共用电子对数目为NA
B.标准状况下,22.4
L
NO
与11.2
L
O2混合后气体中分子总数小于NA
C.将1
L
0.1
mol·L-1
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制得的Fe(OH)3胶粒数目为0.1NA
D.常温下,1
L
0.5
mol·L-1
NH4Cl溶液与2
L
0.25
mol·L-1
NH4Cl溶液中的数目相同
7.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
L
0.1
mol·L-1的NaClO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0.1NA
B.标准状况下,22.4
L
HF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NA
C.1
mol白磷(P4)分子中所含化学键的数目为4NA
D.一定条件下,0.1
mol
Fe与0.2
mol
Cl2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
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4
g质量分数为4%的H2O2水溶液中含氧原子数目为0.08NA
B.反应3H2(g)+N2(g)2NH3(g)ΔH=-92
kJ·mol-1,若放出热量4.6
kJ,则转移电子数目为0.3NA
C.常温常压下,28
g乙烯与丙烯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无法计算
D.6.4
g
Cu与40
mL
mol·L-1浓硝酸作用能生成NO2的分子数为0.2NA
9.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1
L
0.1
mol·L-1
K2Cr2O7溶液中Cr2O的数目小于0.1NA
②1
mol
Cl2作氧化剂时得到的电子数为2NA
③25
℃时,1
L
pH=12的碳酸钠溶液中含有Na+的数目为0.02NA
④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5
mol
O2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⑤50
mL
18.4
mol·L-1的浓硫酸与足量的铜微热后反应,生成SO2分子数小于0.46NA
⑥利用氰尿酸与次氯酸在一定pH下反应可制备三氯异氰尿酸(结构如图)。若原料完全反应,得到1
mol产物同时生成3NA个H2O
A.2个
B.4个
C.3个
D.5个
1.[2018新课标全国Ⅰ]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6.25
g
FeCl3水解形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为0.1
NA
B.22.4
L(标准状况)氩气含有的质子数为18NA
C.92.0
g甘油(丙三醇)中含有羟基数为1.0NA
D.1.0
mol
CH4与Cl2在光照下反应生成的CH3Cl分子数为1.0NA
2.[2017新课标全国Ⅱ]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L
0.1
mol·NH4Cl溶液中,的数量为0.1
B.2.4
g
Mg与H2SO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
C.标准状况下,2.24
L
N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
D.0.1
mol
H2和0.1
mol
I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
3.[2015·四川]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
g
H218O与D2O的混合物中所含中子数为NA
B.常温常压下,4.4
g乙醛所含σ键数目为0.7
NA
C.标准状况下,5.6
L
CO2与足量Na2O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5
NA
D.50
mL
mol/L盐酸与足量MnO2共热,转移的电子数为0.3
NA
4.[2015·广东]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3
g
Na与足量H2O反应完全后可生成nA个H2分子
B.1
mol
Cu和足量热浓硫酸反应可生成nA个SO3分子
C.标准状况下,22.4
L
N2和H2混合气中含nA个原子
D.3
mol单质Fe完全转变为Fe3O4,失去8nA个电子
考点冲关
1.【答案】C
2.【答案】B
【解析】A项中由于存在的水解,溶质离子的总数小于0.3NA,A项错误;B、120
g的墨粉(只含碳)能打a个字,一个字需要墨粉的质量,碳原子数=×NA=;则平均每个字约含有个碳原子,故B正确;C项中ΔH应为负值,C项错误;D项中常温下28
g
14CO的物质的量小于1
mol,则含有的电子数小于14NA,D项错误。学科&网
3.【答案】D
【解析】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逐渐减小,变成稀硫酸后与铜不再反应,因此2
mol浓硫酸与足量Cu反应,不可能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少于2NA,故A错误;B中未说明是否为标准状况,无法计算
5.6
L甲烷和乙烯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故B错误;100
g质量分数为46%的乙醇水溶液含有46
g乙醇和54
g水,水中也含有氧原子,氧原子数大于NA,故C错误;20
g
D2O的物质的量为=1
mol,1个D2O分子含有的质子数=电子数=1×2+8=10、中子数=1×2+8=10,因此20
g
D2O含有的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均为10NA,故D正确。
4.【答案】C
【解析】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若电路中通过NA个电子,则阴极一定产生11.2
L
H2
(标准状况),故A错误;1
mol
CH3COOC2H5在稀硫酸溶液中受热水解不完全,得到乙醇分子数小于NA,故B错误;c(Na+)=1
mol÷2
L=0.5
mol·L-1,故C正确;足量的MnO2固体与1
L
mol·L-1的浓盐酸加热时反应,随反应的进行,盐酸浓度变稀,不再与MnO2反应,故D错误。学科&网
5.【答案】C
【解析】As为第ⅤA族元素,S为第ⅥA族元素,据As4S4的结构可知黑色原子为As,形成三对共用电子对达稳定结构,白色原子为S,形成两对共用电子对达稳定结构,故As4S4中不存在S—S键,A错误;在100
g
46%的乙醇溶液中,含有C2H5OH的质量为46
g,含水的质量是54
g,则乙醇中含有1
mol氧原子,水中含有3
mol氧原子,因此所含的氧原子数为4NA,B错误;在每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4个共价键,所以1
mol
CO2中共用电子对数为4NA,C正确;标准状况下,含NA个氩原子的氩气的物质的量是1
mol,其体积约为22.4
L,D错误。
6.【答案】B
7.【答案】D
【解析】1
L
0.1
mol·L-1的NaClO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还包括水中的氧,则氧原子数大于0.1NA,A错误;标准状况下,HF是液体,故B错误;白磷(P4)为正四面体结构,每个P4分子含6个P—P键,则1
mol
P4中含有化学键数目为6NA,C错误;一定条件下,Fe与Cl2反应生成FeCl3,0.1
mol
Fe与0.2
mol
Cl2充分反应,反应中Cl2过量,0.1
mol
Fe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D正确。
8.【答案】B
【解析】34
g质量分数为4%的H2O2水溶液中,双氧水的物质的量为=0.04
mol,双氧水中含有0.08
mol氧原子,由于溶剂水中也含有氧原子,则该溶液中含氧原子数目大于0.08NA,A错误;放出4.6
kJ热量消耗氮气的物质的量为=0.05
mol,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05
mol×[0-(-3)]×2=0.3
mol,则转移电子数目为0.3NA,B正确;乙烯和丙烯的最简式均为CH2,故28
g混合物中含有的CH2的物质的量为2
mol,则含2NA个碳原子,C错误;40
mL
mol·L-1浓硝酸中含有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4
mol,6.4
g铜的物质的量为0.1
mol,0.1
mol铜完全反应消耗浓硝酸0.4
mol,而浓硝酸随着反应的进行,逐渐变为稀硝酸,故6.4
g
Cu不能完全反应生成NO2,还有部分生成NO,D错误。
9.【答案】C
【解析】重铬酸钾发生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2O+2+2H+,1
L
0.1
mol·L-1
K2Cr2O7溶液中的数目小于0.1NA,①正确;1
mol
Cl2做氧化剂时自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转移电子1
mol,如氯气和水的反应,只作氧化剂转移电子2
mol,如氯气和钠的反应,②错误;25
℃时,1
L
pH=12的Na2CO3溶液中含有0.01
mol氢氧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在溶液中部分水解生成氢氧根离子,所以碳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大于0.01
mol,钠离子的物质的量大于0.02
mol,溶液中含有Na+的数目大于0.02NA,③错误;Na2O2与H2O的反应是歧化反应:2Na2O2+2H2O===4NaOH+O2↑此反应转移2
mol电子,生成1
mol
O2,故当生成0.5
mol
O2时,转移电子1
mol,数目为NA,④错误;⑤随着反应进行,硫酸浓度变稀,与铜将不再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小于0.46
mol,⑤正确;⑥氰尿酸与次氯酸在一定pH下发生取代反应可制备三氯异氰尿酸,反应方程式为+3HOCl―→+3H2O,所以氰尿酸和次氯酸的物质的量之比应为1∶3,得到1
mol产物同时生成3NA个H2O,⑥正确。学科&网
直通高考
1.【答案】B
点睛:选项D是易错点,主要是不清楚甲烷发生取代反应时属于自由基取代反应,每个氢原子都有可能被取代,其产物比较复杂,这与乙烯与氢气的加成反应完全不同。
2.【答案】D
3.【答案】A
【解析】H218O和D2O的摩尔质量均为20
g/mol,即2.0
g
H218O和D2O的混合物为0.1
mol,1个H218O分子和1个D2O分子中所含的中子数均为10,A项正确;4.4
g乙醛为0.1
mol,而1个乙醛分子含有4个碳氢σ键、1个碳碳σ键和1个碳氧σ键,共6个σ键,即4.4
g乙醛应该含0.6
mol
σ键,B项错误;1
mol
CO2与1
mol
Na2O2反应生成0.5
mol
O2,转移1
mol电子,而标准状况下5.6
L
CO2为0.25
mol,即转移
0.25
mol
电子,C项错误;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时,随着反应进行,浓盐酸浓度降低,反应逐渐停止,故无法通过给出的盐酸的量计算出转移的电子数,D项错误。
4.【答案】D
【解析】根据2Na+2H2O2NaOH+H2↑可知,23
g
Na与足量H2O反应生成0.5
mol
H2,A项错误;Cu与浓硫酸反应只能生成SO2,不会生成SO3,B项错误;标准状况下,22.4
L
N2和H2混合气体为1
mol,原子数为2nA,C项错误;反应中3
mol
Fe共失去8
mol
电子,D项正确。
白湖
白湖位于新疆的喀纳斯,湖口因有一巨石阻挡,故形成奔泻的湖水,景色极为壮观。这里的湖水四季皆白,实属罕见,湖面呈白色的原因至今没有确定,据说是由于冰川运动将花岗岩挤磨成白色粉末后,带入河流再注入湖中所致,但经过水质检测,白湖水质良好,并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属可直接饮用的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