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浙江省普通高中会考语文试题作文导写及优秀作文(写写帮推荐)
2011年浙江省普通高中会考语文试题作文导写及优秀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宴席上首席为长末席为卑,奉茶时八分满为宜,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见面时行拱手礼……据调查,这些中国传统生活礼仪,仅有少数人还在生活中保留着,不少人只保留了部分常用的礼仪。不过,多数人认为,在现代社会提倡传统生活礼仪,有利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对在现实生活中保留我国传统生活礼仪,你是怎么看的?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见解。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
【作文导写】 【一语破的】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历来用礼来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塑造人们美好的心灵,激励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明礼”既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礼仪、礼节、礼貌,是现代文明的象征。
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克己复礼”。“复”意为“践、履”,“礼”是孔子仁道思想即人本思想的表现形式。“克己复礼”就是要约束自己,按照“礼”(社会生活中实行的各种礼仪规范)办事。目前,我国正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因此我们应当大力提倡“克己复礼”。【素材超市】
1.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
2.人无礼不立,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荀卿)
3.彬彬有礼的风度,主要是自我克制的表现。(爱默生)
4.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
5.东汉时的河南南阳郡,出了个“悬鱼太守”羊续。羊续初到南阳上任时,南阳的送礼之风很盛,他的副手郡丞带头给他送条大鱼。羊续坚决不收,郡丞执意要他留下,双方僵持不下。于是,羊续便把这条大鱼用麻绳穿起挂在房檐下。“悬鱼太守”从此得名,送礼的歪风也很快得到了制止。6.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曹操在官渡之战兵处劣势时,听说袁绍的谋士许攸来访,竟顾不得穿衣服,打着赤脚慌忙出来迎接,对许攸十分尊重。许攸被曹操的诚心感动,于是为曹操出谋划策,帮了他的大忙。然而,曹操也吃过不尊重别人的亏。当他志得意满、一帆风顺时,西川的张松前来献图,他却态度傲慢,给张松留下了“轻贤慢士”的坏印象。张松临时改变主意,把本来要献给曹操的西川地图,转而献给了刘备。这对曹操来说,不能不是事业上的一大损失。礼貌不礼貌,看似小事,有时会直接影响到大事的成败。
7.武汉市儿童医院对职工进行礼仪培训:武汉市儿童医院花了万元请北京礼仪学院教授前来对本院医生护士进行礼仪培训,取得了显著成效。礼仪培训后,患者投诉率比培训前下降了25%,满意度一直保持在90%以上。一些患儿家长也对医院医生、护士礼仪修养的提高给予了肯定。武汉市卫生局的领导指出:儿童医院进行礼仪培训,是把着眼点放在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上,精神文明建设除了进行医德教育外,还要进行最基本的素质教育。医生不只是一个人尊敬的职业,首先应该是一个受人尊敬的人。
8.每一年到了这个年关,结婚的新人就会骤然增多,虽然这社会上每一天都在号召勤俭节约,但是社会上一些婚礼还是越办越奢侈。2007年1月10日,杭州某酒店有一场特别的婚礼。这场婚礼新娘是在台后的坐在事先设计好一艘月亮船上,在新郎的百般示爱和呼唤下,新娘才从月亮船上徐徐降下,与新郎携手走进婚姻的殿堂。您再瞧瞧这边这个“梦幻婚礼”,新郎是给现场的嘉宾表演了一场小魔术,而新娘在几分钟时间里变了八套衣服,把现场的宾朋都给震住了。婚礼办得体面一点本无可厚非,毕竟结婚是一辈子的事情。但是记者在杭州市区的一些星级酒店了解到,现在很多新人结婚在宴请宾朋的时候都会请上七八十桌,有的甚至会摆上上百桌,一顿饭动辄就是几万甚至十几万,花费相当于一个工薪家庭一年的收入。
【思路突破】
思路设计一:弘扬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中化民族是礼仪之邦。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交往要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对于旨在维护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的礼仪制度,尤其是那些落后的繁文缛节,新的社会制度和价值体系非但无法接纳,而且必须坚决予以抛弃。自辛亥革命彻底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制度之后,伴随着社会价值观的根本改变,礼也被赋予了全新的现代意义。那些为了攀比,为了夸富,为了摆阔的婚丧嫁娶的仪式,也是对礼的玷污和歪曲。对于促进人们身心健康,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礼仪,是我们应该大力弘扬的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
思路设计二:促进交往,达成沟通 懂礼貌、知礼节、尚礼仪,不仅是我们的传统美德,而且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和要求。实践证明,大到国与国的往来,小到人与人的交际,都离不开必要的礼节礼貌,待人处事以礼在先,对于沟通感情、促进交往乃至成就工作都大有裨益。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尊重,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规范,是人们在交往中应当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一个言谈举止彬彬有礼的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才能使自己更有魅力。
思路设计三:尊长爱幼,拒绝腐败
中国人对送礼是情有独钟,研究的也是相当的透彻。对给谁送礼,送什么,送多少,怎么送,什么人送,什么时间送等早已形成了一整套的“科学”体系,简直可以开创一门送礼学了。尊长爱幼是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好风尚。“千里送鹅毛”“雪中送炭”既是对别人的尊敬,又联络了感情,这些都是值得提倡的。真正的礼是发自内心的,真实真诚的,不思回报的。但是,那些为了某种私欲,为了某种营谋,为了获得更高报答的“礼”,其实是算不上真正的“礼”的。“礼”被当做敲门砖、晋身梯、招财手、免罪牌。送礼的飞黄腾达,呼风唤雨,左右逢源;不送礼的却“不得烟抽”。导致了有本事的捞不着施展,没本事的碌碌无为之辈、道德败坏之徒却尸位素餐,贻误了发展机遇,祸害了人民。
【精品走廊】 从“礼”说开去 文 / 忘情水
中国自古就是文明礼仪之邦,信奉礼尚往来。《诗经》有云“投之木瓜,报之以琼琚,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投桃报李是不成文的却被所有人接受并实践着的风尚。
婚丧嫁娶,孩儿生娘满月,生日庆典,奠基上梁,参军升学乃至仕途升迁,工作调动等等,凡谓喜事,都有蕴含着“礼”的分子,所谓世故人情,约定俗成,无可非议。
但随礼之风日趋渐长却也有令人担忧之嫌。在笔者的人生阅历中,有过随5元礼之记录,这就是十六年前的事。那时和我相若的人月薪已近百元了,但随着经济发展,每人随礼也是渐渐提升,10元,20元,30元,50元乃至现在的100元。上述的礼价曾一度相当的稳定过。当然,这是常礼,至于亲朋厚友,同学老乡,同事邻居等,就从礼价上反映出了亲疏程度,关系如何则另一方面当别论了。至于送礼,探亲访友,往来一壶酒等到均不在此列。
其实,担忧也没什么好担忧的。礼价的攀长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人们生活水平的高低,或者说恩格乐系数的体现。在农村,记得谁家孩子出生,儿女婚嫁,也就是2斤挂面,几个鸡蛋或是2至10元不等的现金,现在仍有10多元的常礼。当然,喜事图个吉利,贺喜之人是深知的,所谓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是也。人到了,来捧个场,就是求之不得了。不以礼数而论厚薄当是应提倡的。可我这观点很苍白,人们口中所说心中所想毕竟受现实特别是市场经济中金钱光环的笼罩,所以,不多送点礼,就不足以表明自己心迹的也在情理之中。都说“君子之交淡如水”,遍数芸芸众生,修炼到君子的能有几人乎?
其实,应酬之礼也就是交际来往的礼节,它在我们生活中起着润滑剂的作用。人生在世,都是相互依靠的,对于他人,无论远近亲疏,只要不是仇敌宿怨,我们都应怀一份感激之情,尤其是对那些施恩者,更应该设法图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说的就是要倍加回报才是正理。有了感恩、回报、回想的过程,人生才丰富有趣,味美香醇。也就是所谓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一种礼节,透着一种文明,就象一个人的举止反映着一个人的修养一样。春秋时的大政治家管仲有一句名言,我们都耳熟能详:“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他认为国家要想获得长治久安,一定要百姓都了解是非礼节,这是社会稳固的根基。看,说来说去,说到了精神文明,当然是以“仓禀实”“衣食足”的物质文明基础上的。笔者还是赞同移风易俗,雅事雅办,千万莫长攀比之风。
【简评】本文从礼仪,到礼物,再到礼节,侃侃而谈,娓娓道来。引经据典,谈古论今,起承转合中让读者明白,泱泱礼仪之邦,“人无礼不立,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同时,应该移风易俗,雅事雅办。明礼,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曾良策)
【优秀作文】
有“礼”走遍天下 浙江一考生
中国是礼仪之邦,儒家文化濡染了中国的历史。若是将儒家经典聚集,切碎,煮熟,蒸发,结晶,大概那个晶体就只一个字——礼。
礼贤下士——刘邦笑融英雄
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刘邦如是说,运筹帷幄,吾不如子房;带兵领将,吾不如萧何,练兵打仗,吾不如韩信。但是,能让天下不姓楚而姓汉的,只有刘邦。他虽然不会打仗,不会领兵不会安人,就算他的确是个什么都不会的混混,但他至少还会一样:以礼贤下士来招揽人心,就只会了这个“礼”字,他刘邦就是从混混升成了汉朝的开国皇帝,让项羽血撒乌江。
一种容忍,一种听谏,一个礼贤下士的混混成就了一代霸业。
以礼相待——宋江聚梁山好汉
宋江其实也算是没用了,软弱,优柔寡断,一身酸味,但不巧的是,他知道儒家经典,他结晶了儒学,所以,他知道“礼”字的写法,“礼”字的含义。所以他无论怎么着都死不了,不但死不了,还聚集了一群会替他卖命的兄弟。不论男女老少士农工商,统统一个“礼”字。礼多人不怪么!虽说有些人是不可理喻,但绝对是可以“礼”喻的!看宋江对一傻大粗以礼相待,甭说了,这大老粗此后铁定跟定宋江了,没见那鲁智深一脸傻样么!这就是“礼”!
一种态度,一样方式,一个以礼相待的小生聚集了108条响当当的好汉。
彬彬有礼——周总理笑对风云
总理的外交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从中共二大,国民党一大到西安事变;从重庆会议到政协会议;从万隆会议到尼克松访华;从党内党外到国内国外,始终的不愠不火,始终的彬彬有礼。所以,国民党认识了共产党,亚非拉知道了新中国,世界之林崛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一张笑脸,一种真诚,一个彬彬有礼的外交官让世界对中国彬彬有礼。
就算社会如荀孟时代的是非淆乱,始皇时代的焚书坑儒,武帝时候的儒家一统,民国末期的新文化运动,袁世凯时候的尊孔复古,还有现代的儒家思想,这儒家不断的重复着兴衰的节奏,但始终还是围绕着“礼”这根轴旋转的。毕竟礼是儒家的核心,形式千变万化,大本质是不会变的。一个“礼”让楚亡汉兴,霸王挥泪;一个“礼“字,让官兵心颤,梁山独立;一个“礼”字,让干戈化为玉帛,大国崛起。
泱泱大国五千年的文明,一笔一画写出了这个遒劲的“礼”字。【简评】中国是礼仪之邦,与“礼”相关的事例比比皆是,怎样从纷繁芜杂的素材中解放出来,本文就是很好的例子。文章以时间为轴,列举三个典型事例,从三个角度三个层面解读“礼”的内涵:“礼贤下士”、“以礼相待”、“彬彬有礼”。层次分明,结构谨严,说服力较强。本文语言考究,不论是事例之后的一句画龙点睛的排比式议论,还是叙事和议论中的长短句的综合运用,都给人或酣畅淋漓,或斩钉截铁之感。(曾良策)
掂掂“礼”的分量(高三)张雷
当“韩流”感染了中国大众,“韩剧”的日常生活吸引了无数眼球时,有的人看到了韩国人生活的乐趣,有的人看到了韩国科技的发达,甚至有的人看到了其中靓丽的“人造美女”,但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那深深渗入韩国文化、深深渗入韩国人日常行为的“礼”。
韩国人讲求“礼”,这从年青一代对长辈的态度中足以体现。韩剧中人们进门拜访及离去出门时必不可少的弯腰鞠躬以及那无处不在的点头等动作,昭示给人的便是他们良好的教养、丰富的内涵及对己对人深深的尊敬和诚意。礼貌,这为人处事最基本的素质,从最简单的方面揭示了一个人的水平。用得好,它便是一张免费的宣传单,一个免费的广告,于无形中彰显你的价值。但若用得不好,却无情地把你出卖,泄露出你的底细,你的最基本的素质。是礼貌,给别人烙上自己的第一个印象。在这个层面上,它应算得上人递出的第一张名片了。韩国的长辈对晚辈具有绝对的优势地位。家中的“老资格”几乎具有最高统治权,子女很少违抗父母的意思。晚辈与长辈对饮时,更是不得正对饮酒,而应转向旁侧一饮而尽。饮酒尚且如此,其他可见一斑。并非肯定长辈在家中的“独裁”,但俗话说“百善孝为先”,试问,一个人倘若连最基本的对长辈的尊敬都不具备,又谈何“素质”,谈何“教养”?不得不想起中国一些家庭中的“小皇帝”,对祖父母呼来喝去,倘若一个有五千年历史的“礼仪之邦”,比不上一个几百年的“后起之秀”,相信如果孔老夫子还在世的话,也得给他气回坟墓去。
韩国虽历史不长,但各项礼节甚为完备,婚礼的繁琐便为佐证。客人也常带一些小礼品作为贺礼,正所谓“礼尚往来”。又不免想起中国的婚礼,不同的是中国现在流行送“钱”,既省事又讨人喜欢。依感情亲疏送一百、五十不等。看来从物到钱,也算是一种“进化”吧!但有的家庭本来收入不丰,但为了表面的“礼”,却不得不省吃俭用,甚至入不敷出。当礼成为累赘的时候,恐怕它只能变成感情的绊脚石了!
韩国电视剧成功地刻画了一个个“谦谦君子”,倘若只拿它做茶余饭后的消遣,便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其中总有一些值得学习的东西。当“礼”的意识渐渐淡化的时候,我们真该好好掂掂“礼”的分量。
品“礼”(高三)郭佩 一向很喜欢也很欣赏各种礼仪,因为它谦恭之中有一份内涵清雅,关切之间有几丝默契风韵。礼仪中蕴涵的是一种文化,一种气质,一种将人与人之间微妙的情谊与千丝万缕的联系诠释得精妙得当的无字箴言。
礼仪,似音乐。它隽永深沉,怡人心志。反复赏玩后,不仅给人心灵上的震撼感动,更是满口的余香,通身的灵澈。日本的礼节雅致细密,谦恭之余有一份淡淡的冷漠,正如《夜曲》,于点点沉寂之间揉入几丝灵动与温存,于冷淡缄默中加进几丝暖色悸动。让你在条理秩序之间感受古雅,感受温馨,感动心灵薄如蝉翼的颤动。仿佛置身古斋,端坐案前,静品香茗,感受彻骨的香韵。中国的礼仪恰似苏格兰风笛,悠扬之延长,绵绵之中不乏明媚。中国人将文化中的谦虚、忍让、善良揉进了礼仪之中,让您在感受之时,恰似嗅到春的气息,感到春的温柔。同样的古雅,却更灵动婉转;同样的谦恭,却更大气热情。让人感受到恰如风笛之音的高雅、明丽和蕴长。
礼仪,更如画。不知怎的,每当品读琢磨法国人的礼节时,脑海中总是勾勒出一幅雅致的画面。那是秋风中法国梧桐安静独立,地上静铺一层落叶,虽有风,但叶子的灵魂并不随风飘起,而是安详地,静静地被落日金黄的光辉铺满全身。我喜欢沉浸在以自己对法国文化的理解而勾画出的画图中,它充满了淡淡的花香,还有一丝香醇的酒气。法国人一向怀旧,因此礼仪之中更多透露出文化的底蕴,文化的痕迹。让人在矜持典雅之余,感受到其中散发的文化的墨香,这不正如赏读名画时心灵的感动与领悟吗?
礼仪,方似茶。茶香,雅致灵澈,古朴怡人,这不恰如韩国的礼节吗?微笑之中透出聪慧坚韧,高雅之中不乏友善幽默。有人说,韩国的礼节比中国还要严格繁琐。也许正是这点滴细致的礼节之中透出了茶的丝丝清香,袅袅上升,沁人心脾,百品不厌,浓厚醇美,仿佛摒弃一切尘杂,只独享吾心于朝暮之中。
俄罗斯的礼仪文化恍若排山倒海的钢琴曲,英国矜持的礼节又如冷峻的木萧声,巴西热情狂放的礼仪恰似梵高的《向日葵》……各种礼仪,以其不同的姿态,不同的舞蹈,不同的旋律表现出文化内涵。礼仪之精,礼仪之妙,你品懂了几分?
[点评]这篇文章,以对“礼”的品味为角度切入话题展开联想分析。全文主要从“礼仪,似音乐”“礼仪,更如画”“礼仪,方似茶”三个不同的侧面对中外的礼仪进行了分析。文章语言清新,文采斐然,充满浓郁的诗情哲理。作者善于联想,善用比喻,发人所未发,令人耳目一新。说“礼”
记得有一个谜语,你对它微笑它也对你微笑;你对它哭泣,它也对你哭泣;你对它谦恭有礼,它必对你态度友好;你对它蛮横无礼,它必对你恶语相加。很多人都可以轻松地猜出这是镜子。可我有一个朋友道出这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来,在社会中,“礼”是不容忽视的,只有万事礼为先,生活才会安逸,社会才会和谐。
“礼”字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它不仅仅是个人修养的体现,更是国家安定的保证。“礼”随着岁月的变迁,社会的进步,延续至今成为了一种文化意蕴,“礼”的故事是中华文明与中华文化最深刻的凝练。
早在春秋时期,我国著名的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尚“礼”,儒家学说的核心内容便是仁、义、礼、智、信,可见礼的出现是在2000多年前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它的出现也为后来的思想学术注入了新的活力。当我们说起“礼尚往来”、“礼轻情义重”、“礼之用,和为贵”时,我们可以自豪地说这是祖先为我们留下的精神瑰宝,它传承文明,雕刻历史,我们有理由相信炎黄子孙这种修养会继续发扬,光耀后世。
几百年黄沙漫漫,早已湮没西域路上的驼铃声声,几百年的西风猎猎,早已拂去了和亲途中的琵琶雁鸣;几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掩盖了西洋上庞大的船队……但是我们忘不了他们,他们用行动诠释了“礼”的概念。张骞的西域之行,用“礼”沟通了丝绸之路,让民族间的文化往来愈加频繁;昭君的和亲之举,用“礼”促进了民族团结,让人民共享半个世纪的和平安乐;郑和的七下西洋,用“礼”传播了中华文化,用“礼”学习了海外文明,他开创了中国航海史的壮举。当“礼”从个人修养上升为民族大义时,它的含义丰富了,内容升华了,礼学闪烁着中国文明,“礼”字浸染着民族史诗。
当时过境迁,大浪淘尽,英雄的身影远去,如花的红颜憔悴,在风雨吹打下,在阳光的炙烤下,“礼”成为了一定的文化意蕴,这意蕴决不仅仅是过节时送礼,见面时客气,更加重要的是,它所凝结的不灭的精神。申奥的成功,需要我们用“礼”对待外国友人,用“礼”塑造人文奥运;加入世贸的成功,需要我们用“礼”维持公平的贸易秩序,用“礼”完善平等的原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呼声响起,需要我们用“礼”描绘和谐家园,和谐世界。
让“礼”字铭记于心,让“礼”穿越古今,让“礼”筑起我们的精神家园。
第二篇:2015年浙江省普通高中会考语文试卷(已经校对,附答案解析)
2015年浙江省普通高中会考语文试卷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彷徨(huáng)瘦削(xiāo)亲昵(nì)敛声屏气(bǐng)....B.吝啬(sâ)徘徊(huái)间断(jiān)惴惴不安(zhuì)....C.咆哮(xiào)附和(hâ)搭讪(shàn)含情脉脉(mò)....D.自诩(yǔ)倔强(jiàng)冠冕(guān)沁人心脾(qìn)....2.下列句子中没有别字的正确的一项是()
A.你看这些家俱都是你以前顶喜欢的东西,多少年我总是留着,为着纪念你。B.分析师认为,中国企业熟悉中国客户需求,可利用主场优势招揽更多业务。C.新西伯利亚一些海滩突然遭受冰雹“袭击”,嘻戏玩耍的游人只得抱头逃离。D.波音公司研制的移动激光武器能在不同环境下持续描准、追踪并击中目标。3.依次填人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水墨印象系列”服装将中国传统元素融入设计,让人____在如梦如幻的意境中。②一个多月来,通过向多位心理咨询师讨教,我们____了许多排解心理困扰的经验。③随着时间的变化,传统中某些成分会变得无处可用而____淡化以至衰亡。A.沉浸 积淀 逐步 B.沉浸 积累 逐渐 C.沉溺 积累 逐步 D.沉溺 积淀 逐渐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柔和舒缓的乐曲声中,学员们行云流水般的太极扇舞表演,引来阵阵喝彩。....B.人们对“寸有所短,尺有所长”虽说耳熟能详,但并非都能深刻领会其中哲理。....C.无论眼老戏还是新剧,两代艺术家的唱念做打都十分默契,真可谓天作之合。....D.成千上万只白天鹅汇聚在湖边,或翔或止,与蓝天碧水相映,令人叹为观止。....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科学的财税体制是国家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的制度保障。B.经过三年的努力,考古学家发掘出面积共2000平方米的古城已经出现城门和城墙。C.铁路部门积极推进客票系统建设,不断完善、改进互联网售票、电话订票等功能。D.丝绸之路申遗成功,是全球首个以联合申报的形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6.依次填入下列语段横线处的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稻田与荷花,只隔着一条田埂,____。稻与荷,各自站在各自的水里,____。他们也暗自喜欢着对方,____:这边把多出的荷香捧过去,那边就把宽裕的月光沿沟渠送过来。秋收之后,稻米里有一股荷的香,莲藕里藏着米的香。
①经常互相交换些小礼物 ②他们是一对上千年的老邻居 ③猜测着对方的冷暖和心事 A.③②① B.③①② C.②①③ D.②③①
7.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为何古人认为丹顶鹤只栖息在高洁之地?因为在他们心目中鹤是高贵的。B.在这一刹那,在这充满神奇的寂静之中,谁能说这片刻就不是永恒? C.难道没有人听到过秋天豆荚迸裂的声音吗?那是世上最美好的声音。D.如果不走进呼伦贝尔,怎么能体味出那草原牧歌中的蓬勃豪迈之气? 8.为下面新闻所拟的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2014年11月19日至21日,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江南水乡浙江乌镇召开,近100个国家和地区的一千多 名嘉宾参加会议。大会围绕国际互联网治理、互联网新媒体、跨境电子商务、网络安全、打击网络恐怖主义等议题,举办了近20场分论坛和高端对话活动。
A.从乌镇开始温暖全世界 B.全球嘉宾会乌镇,首度共话互联网 C.中国网络梦圆江南水乡 D.让世界互联互通,以信息共享共治 9.以下以官职指称古人的一项是()
A.王右军(王羲之)B.韩文公(韩愈)C.柳河东(柳宗元)D.苏老泉(苏洵)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行李之往来 D.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11.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B.不拘于时
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12.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内心凝重,形骸放浪,与万种变化暗自吻合。B.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这是因为我一个卑微臣子不能废止奉养,远离祖母。C.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我连死尚且不逃避,一杯酒哪里值得我推辞!D.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这虽然免于飞行,可还是有要等待的东西。13.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A.词人由眼前之江山联想到孙权和刘裕的英雄业绩,映射南宋朝廷苟且偷安。B.下片回顾刘义隆草率出兵“赢得仓皇北顾”的历史,告诫当权者不要轻敌冒进。C.结尾处词人以名将廉颇自况,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慨与渴望为国效力的雄心。D.本词历史沧桑、现实感怀与未来忧思相交织,寓意深远,词风凄婉,意境苍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16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寡人之于国也》)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内凶 凶:收成不好,荒年 B.谷不可胜食也 胜:尽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戴:顶在头上 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检验 ..15.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A.邻国之民不加少 B.填然鼓之 C.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16.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写梁惠王“尽心”治国但仍“民不加多”的困惑,以此引出下文孟子的论述。B.孟子利用梁惠王“好战”的特点,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讽刺其治国并未尽心。C.第四段孟子正面阐述他的“王道”主张,描绘出实施“仁政”后理想社会的蓝图。D.孟子善于把握谈话对象的心理,步步推进,并运用排比句式,使论辩更富气势。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7-18题。
国内首部根据网络动画短片改编的同名电影《十万个冷笑话》,将于下月初亮相银幕,网络短剧《万万没想到》的电影版也在酝酿当中。这些短剧在网络上有着超高的人气,点击量均超过10亿,各自拥有海量的‚粉丝‛,带来了不小的话题效应。制作方似乎也正是看中了这股‚人气‛,期望将其转换成现实票房。
不是名编剧、大导演的作品,没有大明星、老戏骨的参演,由网络剧改编的电影作品想要跻身‚高大上‛的电影界,只有打‚粉丝经济‛牌。此前,网络红人‚筷子兄弟‛主演的喜剧电影《老男孩之猛龙过江》,走的就是这种路数,依靠已经聚集了超高人气的网络红人、草根明星等,量身定制电影作品,精准定位受众群,带动宣传和发行,最终实现票房价值。
除了网络剧的改编以外,近两年来,由收视热门的电视综艺节目改编成的电影作品,也主要依靠了‚粉丝‛的购买力,票房同样很‚火‛。2013年春节,由湖南卫视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改编的同名贺岁片,上映8天,票房突破5亿元人民币,取代《泰囧》成为最快‚破五‛的华语2D电影。与一般电影放映时相对安静的情景不同,该片观众以家庭为主体,放映厅呈现出如同一家人围坐电视机前,边观看节目边点评的景象。这种另类的观影体验,是‚粉丝经济‛电影作品独有的,某种程度上说,恐怕也正是观众对其如此热衷的原因。另外,依靠微博营销、论坛预热等手段进行宣传发行,也是这类作品成功的经验。
相比于一般作品对艺术价值的追求,‚粉丝经济‛的电影作品则需要较大程度地保留原版作品的特点,包括人物形象、情节逻辑、风格品味乃至表现形式,因为一旦走样太多,‚粉丝‛们很可能就不会买账。因此,严格意义上来说,此类作品并不算真正的艺术作品,它们更符合一种文化产品的定义,并且从产出开始,就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服务对象。
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时代。‚粉丝经济‛影片尽管多被传统电影人所诟病,但它的制作流程、宣传发行手段,有其自身的规律,其市场经验也可圈可点,传统电影可以从中找到值得借鉴之处。(选自2014年12月17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7.下列不属于“粉丝经济”电影成功经验的一项是()A.由人气超高的网络剧或电视综艺节目改编而成。B.精准定位受众群,主要依靠海量“粉丝”的购买力。C.利用微博营销,论坛预热等多种手段进行宣传发行。D.注重对电影艺术价值的追求,而不靠名导演大明星。18.根据文意,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制作方看中网络短剧《万万没想到》超过10亿的点击率,将其转化成了现实票房。B.看贺岁片《爸爸去哪儿》时观众另类观影体验,是观看一般电影时感受不到的。C.一旦“粉丝经济”影片对原来作品的某方面特点有所改动,“粉丝”们就不会买账。D.“粉丝经济”影片的制作、发行走的都是自己的路数,所以多为传统电影人所诟病。
非选择题部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9题4分,第20题2分,共6分)
1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4分。任选4题,如超出4题,则取前4题评分)(1)风之积也不厚,_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
(2)今两虎相斗,____________。(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3)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4)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5)座中泣下谁最多?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20.文学常识填空。(2分)
南宋俞文豹《吹剑录》中载: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月:‚‚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上文提及的“柳七”和“柳郎中”都是指宋代著名诗人______,“杨柳岸,晓风残月”出自其词作《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1、22题各3分,第23题4分,共10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21—23题。
自从那个下午我无意中进了这园子,就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它的意图。正如我在一篇小说中所说的:‚在人口密聚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
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我在那篇小说中写道:‚没处可去我便一天到晚耗在这园子里。跟上班下班一样,别人去上班我就摇了轮椅到这儿来。园子无人看管,上下班时间有些抄近路的人们从园中穿过,园子里活跃一阵,过后便沉寂下来。‛‚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溜阴凉,我把轮椅开进去,把椅背放倒,坐着或是躺着,看书或者想事,撅一杈树枝左右拍打,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竟相生长弄出的响动,悉悉碎碎片刻不息。‛这都是真实的记录,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除去几座殿堂我无法进去,除去那座祭坛我不能上去而只能从各个角度张望它,地坛的每一棵树下我都去过,差不多它的每一米草地上都有过我的车轮印。无论是什么季节,什么天气,什么时间,我都在这园子里呆过。有时候呆一会儿就回家,有时候就呆到满地上都亮起月光。记不清都是在它的哪些角落里了。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这样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想过之看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比如你起早熬夜准备考试的时候,忽然想起有一个长长的假期在前面等待你,你会不会觉得轻松一点?并且庆幸并且感激这样的安排?(节选自史铁生《我与地坛》)
21.“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它的意图”,这句话里“它的意图”是什么?(3分)22.指出文中划波浪线句子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表达效果。(3分)23.简析文章最后一句话的作用。(4分)
四、写作题(本大题30分)24.阅读下列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有许多充满乐趣的事,在比赛中险胜,多了一次成功的体验;无意中读到一本书,获得了一份独特的领悟;与人交往中,发现自己性格身后受人欢迎的一面……在体验、回味乐趣的过程中,我们变得更深刻、更丰富。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选好角度,确定文意,自拟题目。②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少于600字。附:参考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1.C。简析:瘦削xuē,间断jiàn,自诩xǔ。
2.B。简析:A家俱—家具,C嘻戏—嬉戏,D描准—瞄准。3.B。
4.C。简析:C天作之合,只用于祝福夫妻成婚之时。
5.C。简析:A语序不当,应改为“维护市场统一、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社会公平”;B句式杂糅,去掉“已经出现城门和城墙”或将“出”改为“的”;D偷换主语,在“是全球首个”前加“它”。
6.D。简析:从上下文的语意来判断即可。7.A。简析:BCD为反问;A是设问。
8.B。简析:新闻标题的拟定特别要注意新闻的第一段或第一句,即“导语”部分。从材料来看,首句着重介绍时间、地点、时间、人物,与之吻合的应是B。
9.A。简析:A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B韩文公是韩愈的谥号;C河东是韩愈的祖籍,世人称其柳河东;D苏洵,字明允,别号老泉。
10.D。简析:A“学者”古义指学习的人,今义常指在某一方面有特别研究的人;B“非常”古义指“不同寻常的”,今义是程度副词;C“行李”古义指来往使者,今义指出行时的随身物品;D古今同义,都指片刻。
11.A。简析:A判断句;B、C、C被动句。12.C。简析:A“心凝”、“万化”解释有误。全句翻译为“内心宁静形体放松,与世间万物的变化相融合”;B“是以”应翻译为“因此”;D“行”、“待”翻译有误,全句应翻译成“他这样做虽然免除了行走的劳苦,可还是有所依凭”。
13.D。简析:“词风凄婉”有误,本词体现了辛弃疾豪放词的特点,可谓“豪放深沉”。14.D。简析:“检”:同“敛”,检点,制止、约束。
15.C。简析:例句放在主谓之间,取独,无义;A结构助词“的”;B音节助词,无义;C取独;D代词,“他”。16.B。简析:B“讽刺”有误。
17.D。简析:倒数第二段“严格意义上来说,此类作品并不算真正的艺术作品,它们更符合一种文化产品的定义”可知,“注重对电影艺术价值的追求”有误。
18.B。简析:A第一段“期望将其转换成现实票房”,意味着还没有实现;C第四段“较大程度上保留原有作品的特点”,而不是一点都不能改变;D从最末一段可知,“粉丝经济”影片的制作、发行可以为传统电影借鉴。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9题4分,第20题2分,共6分)1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4分。任选4题,如超出4题,则取前4题评分)
(1)则其负大翼也无力(2)其势不俱生(3)朝不虑夕(4)无边落木萧萧下(5)江州司马青衫湿 20.柳永《雨霖铃》(共2分。每空格1分)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1、22题各3分,第23题4分,共10分)
21.①“我”无意中进了这个园子,就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②失魂落魄的“我”与荒芜冷落的它相怜相惜,褪去了昔日荣耀的“古园”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容纳了忽地残废了双腿的“我”。
22.拟人。不管怎样微弱纤细的生命都有它自身的价值,都有属于它的欢乐、悲伤及情趣,这是任何其他生命都无法替代的。
23.运用比喻手法,说明地坛顽强的生命力给了“我”重新生活的勇气,“我”领悟到生命的内涵,于是顺利成章地安然于生命的逆转与命运的安排,而不再恐惧,因而可以坦然面对人生的最大问题。
四、写作题(本大题30分)
24.阅读下列文字,根据要求作文。评分等级标准: 一等(30—26分):切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语言通畅,结构完整,不少于600字。以28分为基准分。
二等(25-21分):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较充实,语言通顺,结构基本完整,不少于600字。以23分为基准分。
三等(20-16分):基本符合题意,中心不够明确,有基本内容,语言基本通顺,结构不够完整,不少于600字。以18分为基准分。
四等(15分以下):有下列情况之一者:①与题意完全无关;②语病极多;③字数不足400个。
评分说明:①不拟题目者,扣2分。②每出现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最多扣3分。③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者,扣1分;全文标点不清者,扣2分。④字体工整、卷面整洁者,酌加1-3分;字迹模糊、卷面不整洁者,酌减1-3分。
第三篇:2015上海语文会考优秀作文
2015年上海语文学业水平考试
作文题:时间让我们丰厚
学生佳作展示
例文一:
时间使我们丰厚
老话说“嘴上没毛,办事不牢”。话里虽有些对少年人的轻看,却也是对少年人的提醒与告诫。年轻人做事总脱不了些浮躁、轻率,心也总是躁动不安。年少时百思不解的问题或者求而不得的能耐,或许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
时间使人淡然。那个年少对未来不抱有美好而脆弱的梦想?但世界往往不让人轻易如意,重重的荆棘的路使人撞得头破血流,即也检验着理想的韧劲和勇气的硬度。磨难从来不只折磨人,也在锻造坚强的意志与不惧的灵魂。台湾诗词学者叶嘉莹一生经历痛苦――幼时丧父,青年时夫妻离异、中年时新婚女儿与女婿双双车祸离世、其后又丧母。生活的不幸 一个接着一个,足可令脆弱的人失去生活的力气。快乐的童年与凄苦的后半生,形成了强烈的落差。写完《哭女诗》后,卸下包袱,沉浸在诗词的世界中。他以王安石的坚韧为骨,以苏轼的洒脱为气,用诗词当药,用时间为水,洗涤心灵的伤口。直到晚年,才坦然地诉说自己的经历。时间是最好的伤药,尤其是无法可解的伤痛,只有时间淡化悲伤,改变习惯,让人能抚平伤口,看淡往事。
时间使人智慧。一定的距离外,我们才能清醒,客观地审视世事,审视自己。读史使人明—正是因为 前朝的事,才能更让人看清因果,借鉴今人。多少君王的所作所为,多少王朝的盛蓑之理,今日看来才会抛却诸多迷人的琐屑。时间让人看清自己。
时间使人宽容、理性。学会与社会相处,学会接受不完美的自我,但归根结底,我们要珍惜时间带来的恩赐,使自己变得更丰厚、更明智。
当你困惑、当你迷茫,思考良久依然不能解脱,或许时间能给你力量,解开心中的结,让你变得更为成熟与理性。
例文二:
时间是我们丰厚
常听人感叹:“时间都去哪儿了?”其实,我们就生活于时间的维度之中。时间就在世间的每一个角落,我们无从触碰却确实地感受着它。
这种非知觉的感受,在时间使我们丰厚的过程中,渐渐上升为我们对于生命的体悟。时间使我们的知识增长,见识拓宽。在成长过程中,我们一点点汲取这宏大世界深邃而广博的道理。小时候,我常捧着一本通史连环画,因为那鲜明的人物形象远胜于长篇文言的古书,给予我最直接的阅读乐趣;长大以后,我却更被文字的表现力所吸引,更沉浸于太史公用极克制含蓄的笔法所创造的文言之中。兴趣的变化,阅历的增长,都是时间所造就的。时间使得我有了更高、更长远、更广泛的追求,也使得我在如此的追求之中丰富了自身,明确了自己于这短暂生命中的追求。
时间使我们的阅历丰富,经验增长。时间是万事万物的无形载体,它将一切磨难载到我们眼前,又将一切无法承受的痛楚载到无尽的虚无中去。人则或被动或主动地接受这一切,而我更向往巴金那样:“且看这生活的激流将我载向何处去!”人只有在主动抗争中,而不是在被动等待中,才能变得坚强、稳重。时间让一股股激流涌向我们,却并非是它对憎恶者的仇视,而是如母亲般慈祥温柔,包含着爱的深沉的轻抚。《飞鸟集》中有这样的诗句:“不是槌的击打,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得鹅卵石臻于完美。”时间便如这水一般,以它的沉寂的歌舞渡走一切苦难和折磨,却又使我们的棱角磨圆,使我们慧性圆通,终而自己去对抗生活的激流!
时间不是古人所说的那样冷漠无情,只是一味如水向东流去,而是它希望以如此的沉默的方式,将杂物携带于暗流之中,将泥沙沉淀于河底,而把澄明清澈的清流留于人间。
时间更不是李白所说的:“光阴者,百代之过客”那般与渺小众人互不相干,永无交集的冷漠。时间热衷于世事,热心于世人。它把苦难作为礼物赠予“将大任者”,让他们学识丰富,使他们厚实稳重;把生命的苦难本质寄寓于折磨之中,将它载来又载去;把生命的幸福本质寄寓于它深沉的爱中,并在使我们丰厚的过程中,将把握幸福的能力赠予我们,使之渐趋幸福。
时间都去哪儿了呢?谁也说不清。然而,这个如孩童般的发问者,正处在时间母亲充满温暖的怀抱中呢。
第四篇:北京市2018届高三春季普通高中会考语文试题
北京市2018届高三春季普通高中会考语文试题
2018年北京市春季普通高中会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考2(本试卷共 10页,共六道大题,共17道小题。第一、二、三大题为必答题,第四、生 五、六大题为选答题。第1、2、3、6、7、10、11、14?、14?、15?、15?小题,须 必须用2B铅笔作答,其余小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知3(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在试卷上作答无效。4(考试结束后,考生应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必答题
一、文言文阅读(12分)阅读《赤壁赋》(节选),完成1-5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1 A(苏子愀然 愀然:神秘的样子B(山川相缪 缪:缭、盘绕 C(酾酒临江 酾酒:斟酒 D(吾与子之所共适 适:享有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B(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C(哀吾生之须臾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D(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3(对下面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A(万物都有各自的归属,本不是我能占有的东西,即使无足轻重也不索取。B(万物都有各自的归属,假如不是属于我的东西,即使无足轻重也不索取。C(万物都有各自的归属,假如不是属于我的东西,即使一丝一毫也不索取。D(万物都有各自的归属,本不是我能占有的东西,即使一丝一毫也不索取。4.“客”引用的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出自曹操的诗作《 ? 》;而苏轼提到的“逝者如斯”,则出自“四书”中的《? 》。(2分)5(用选文原句,将下面一段分析文字补充完整。(4分)“客”由眼前所见联想到历史英雄,他们尚且如此渺小,何况“ ?,? ”的常人。进而,“客”以“?,? ”形象地表达出对生命短促、个人渺小的感慨。
二、文学常识及背诵默写(12分)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诗经》的内容包括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各地的民歌。“卫风”中的《氓》记述了一个女子从恋爱、结婚到被弃的过程。
B.《陈情表》是西晋李密写给皇帝的奏章。作者陈述了与祖母相依为命的亲情,表达了对朝廷任用的婉言拒绝和不能从命的苦衷。
C(老舍的剧作《茶馆》展现了清末、军阀混战和抗战结束三个历史阶段的风云变幻,描绘了老北京的市井百态,揭露了社会的黑暗腐朽。
D(契诃夫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家。他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塑造的别里科夫,是当时俄国社会中善于见风使舵者的代表。
7.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名著中传统节日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微风早经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一丝发抖的声音,在空气中愈颤愈细,细到没有,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许多的工夫过去了;上坟的人渐渐增多,几个老的小的,在土坟间出没。”这是《药》中描绘的清明节的景象。
B(“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大约上午十一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这是《边城》中描绘的端午节的场景。C(“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这是《社戏》中描绘的中秋节的景色。
D(“两府中都换了门神、联对、挂牌,新油了桃符,焕然一新。宁国府从大门、仪门、大厅、暖阁、内厅、内三门、内仪门并内塞门,直到正堂,一路正门大开,两边阶下一色朱红大高照,点的两条金龙一般。”这是《红楼梦》中描绘的除夕的场景。
8.文学名著中一些人物命运的结局往往是由关键事件导致的,请从《红楼梦》中的晴雯、《阿Q正传》中的阿Q这两个人物中选择一个,简述导致其命运结局的关键事件的过程。(4分)9.“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句富有诗意的话,使人们意识到乡愁是一种乡土记忆,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正像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所写“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依依墟里烟”,?,响穷彭蠡之滨;?,这样的景象常常触发人们对乡村温馨生活的向往。而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所写“
声断衡阳之浦”,这样的景象又每每唤起游子对故乡的思念。(3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阅读《边城》选文及相关资料,完成10-13题。选文一(取材于《边城》第十一章)来人把话说完后,就问祖父的意见怎么样。老船夫笑着把头点着说:“大老想走车路,这个很好。可是我得问问翠翠,看她自己主张怎么样。”来人走后,祖父在船头叫翠翠下河边来说话。
翠翠拿了一簸箕豌豆下到溪边,上了船,娇娇的问他的祖父:“爷爷,你有什么事,”祖父笑着不说什么,只偏着个白发盈颠的头看着翠翠,看了许久。翠翠坐到船头,低下头去剥豌豆,耳中听着远处竹篁里的黄鸟叫。翠翠想:“日子长咧,爷爷话也长了。”翠翠心轻轻的跳着。
过了一会祖父说:“翠翠,翠翠,先前来的那个伯伯来作什么,你知道不知道,” 翠翠说:“我不知道。”说后脸同颈脖全红了。
祖父看看那种情景,明白翠翠的心事了,便把眼睛向远处望去,在空雾里望见了十六年前翠翠的母亲,老船夫心中异常柔和了。轻轻的自言自语说:“每一只船总要有个码头,每一只雀儿得有个巢。”他同时想起那个可怜的母亲过去的事情,心中有了一点隐痛,却勉强笑着。
祖父说:“翠翠,船总顺顺家里请人来作媒,想讨你作媳妇,问我愿不愿。我呢,人老了,再过三年两载会过去的,我没有不愿意的事情。这是你自己的事,你自己想想,自己来说。愿意,就成了;不愿意,也好。” 翠翠不知如何处理这个问题,装作从容,怯怯的望着老祖父。又不便问什么,当然也不好回答。
祖父又说:“大老是个有出息的人,为人又正直,又慷慨,你嫁了他,算是命好~”
翠翠明白了,人来做媒的是大老~不曾把头抬起,心忡忡的跳着,脸烧得厉害,?仍然剥她的豌豆,且随手把空豆荚抛到水中去,望着它们在流水中从从容容的流去,自己也俨然从容了许多。
见翠翠总不作声,祖父于是笑了,且说:“翠翠,想几天不碍事。洛阳桥不是一个晚上造得好的,要日子咧。„„”
翠翠不作声,心中只想哭,可是也无理由可哭。祖父再说下去,便引到死去了的母亲来了。老人说了一阵,沉默了。翠翠悄悄把头撂过一些,祖父眼中业已酿了一汪眼泪。翠翠又惊又怕,怯生生的说:“爷爷,你怎么的,”祖父不作声,用大手掌擦着眼睛,小孩子似的咕咕笑着,跳上岸跑回家中去了。翠翠心中乱乱的,?想赶去却不赶去。选文二(取材于《边城》第十九章)【注】翠翠向竹林里跑去,老船夫半天还不下船,这件事从傩送二老看来,前途显然有点不利。虽老船夫言词之间,无一句话不在说明“这事有边”,但那畏畏缩缩的说明,极不得体,二老想起他的哥哥,便把这件事曲解了。他有一点愤愤不平,有一点儿气恼。回到家里第三天,中寨有人来探口风,想明白二老是不是还有意接受那座新碾坊,顺顺就转问二老自己意见怎么样。
二老说:“爸爸,你以为这事为你,家中多座碾坊多个人,你可以快活,你就答应了。若果为的是我,我要好好去想一下,过些日子再说它吧。我还不知道我应当得座碾坊,还是应当得一只渡船:我命里或只许我撑个渡船~”
探口风的人把话记住,回中寨去报命,到碧溪岨过渡时,见到了老船夫,想起二老说的话,不由得不眯眯的笑着。老船夫问明白了他是中寨人,就又问他上城作什么事。那心中有分寸的中寨人说: “什么事也不作,只是过河街船总顺顺家里坐了一会儿。” “无事不登三宝殿,坐了一定就有话说~” “话倒说了几句。”
“说了些什么话,”那人不再说了。老船夫却问道:“听说你们中寨人想把河边一座碾坊连同家中闺女送给河街上顺顺,这事情有不有了点眉目,”
那中寨人笑了,“事情成了。我问过顺顺,顺顺很愿意同中寨人结亲家,又问过那小伙子„„”
“小伙子意思怎么样,”
“他说:我眼前有座碾坊,有条渡船,我本想要渡船,现在就决定要碾坊吧。?渡船是活动的,不如碾坊固定。这小子会打算盘呢。”
中寨人是个米场经纪人,话说得极有斤两,他明知道“渡船”指的是什么,但他可并不说穿。他看到老船夫口唇蠕动,想要说话,中寨人便又抢着说道: “一切皆是命,半点不由人。可怜顺顺家那个大老,相貌一表堂堂,会淹死在水里~”
老船夫被这句话在心上戳了一下,把想问的话咽住了。中寨人上岸走去后,老船夫闷闷的立在船头,痴了许久。又把二老日前过渡时落 神气温习一番,心中大不快乐。„„
老船夫到河街顺顺家里,见到顺顺正同三个人打纸牌,不便谈话,就站在身后看了一阵牌。牌既不散场,老船夫又不想即走,?顺顺似乎并不明白他等着有何话说,却只注意手中的牌。后来老船夫的神气倒为另外一个人看出了,就问他是不是有什么事情。老船夫方忸忸怩怩照老方子搓着他那两只大手,说别的事没有,只想同船总说两句话。那船总方明白在身后看牌半天的理由,回头对老船夫笑将起来。“怎不早说,”
“没有什么,只是三五句话,我不便扫兴,不敢说出。”船总把牌向桌上一撒,笑着向后房走去了,老船夫跟在身后。
“什么事,”船总问着,神气似乎先就明白了他来此要说的话,显得略微有点儿怜悯的样子。
“我听一个中寨人说,你预备同中寨团总打亲家,是不是真事,”
船总见老船夫的眼睛盯着他的脸,想得一个满意的回答,就说:“有这事情。”那么答应,意思却是:“有了你怎么样,” 老船夫说:“真的吗,”
那一个又很自然的说:“真的。”意思却依旧包含了“真的又怎么样,” 老船夫装得很从容的问:“二老呢,” 船总说:“二老坐船下桃源好些日子了~”
二老下桃源的事,原来还同他爸爸吵了一阵才走的。船总性情虽异常豪爽,可不愿意间接把第一个儿子弄死的女孩子,又来作第二个儿子的媳妇,这是很明白的事情。若照当地风气,这些事认为只是小孩子的事,大人管不着,二老当真欢喜翠翠,翠翠又爱二老,他也并不反对这种爱怨纠缠的婚姻。但不知怎么的,老船夫对于这件事的关心,使二老父子对于老船夫反而有了一点误会。船总想起家庭间的近事,以为全与这老而好事的船夫有关。虽不见诸形色,心中却有个疙瘩。船总不让老船夫再开口了,就语气略粗的说道: “伯伯,算了吧,我们的口只应当喝酒了,莫再只想替儿女唱歌~你的意思我全明白,你是好意。可是我也求你明白我的意思,我以为我们只应当谈点自己分上的事情,不适宜于想那些年青人的门路了。” 老船夫被一个闷拳打倒后,还想说两句话,但船总却不让他再有说话机会,把他拉出到牌桌边去。
【注】二老从川东押物回茶峒需要坐渡船,翠翠因为害羞,不好意思给二老摆渡而躲进了竹林。相关资料
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的原因较为复杂,经常被提及的有命运、性格、社会等三个方面,据此悲剧可以分为命运悲剧、性格悲剧和社会悲剧。
命运悲剧体现了人在命运面前的渺小,人的一生已在冥冥中注定,人很难改变要发生的事情,包括要经历的灾难;同时,也展示出人试图对抗命运的坚定意志和英雄主义气概,体现了人类生命的崇高性。早在古希腊时期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中,命运悲剧就被阐释到了极致:俄狄浦斯一次次的反抗、逃避自己的命运,却一步步地落入了命运的陷阱。
性格悲剧的起因是人物性格的弱点,性格的弱点会使行为方式存在缺憾,并最终导致悲剧。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是这类悲剧的典型代表:哈姆莱特的性格优柔寡断,对杀死仇人这一理所当然的举动却表现出了常人难以理解的迟疑,这在无形中增加了戏剧的曲折性,使悲剧意味表现得更为充分。
社会悲剧是指由于社会的原因而造成的悲剧。马克思、恩格斯反对将造成悲剧的原因仅仅归于主人公自身的过失或性格缺陷等主观方面,或不可知的神灵命运,认为要结合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来分析悲剧原因。中外名著中表现社会悲剧的作品很多,如老舍的《骆驼祥子》。骆驼祥子本来是个具有优良品质的劳动者,他纯朴善良,热爱劳动,一心想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但黑暗的社会现实使他一次次地失望和一步步地堕落。作品展示了淳朴而美好的人性在那个污浊的社会里逐渐被毁灭的过程,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味。
当然,有很多悲剧并不是由一种原因导致的,而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也使得悲剧的内涵更加丰富。10.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A(老船夫希望翠翠有一个幸福的归宿,因此尽管自己觉得大老不错,但还是认为翠翠的婚事应该由她自己做主,不应该由长辈包办。
B(坐渡船的中寨人不想伤害善良的老船夫,因此说话吞吞吐吐甚至沉默不语;最后在老船夫的追问下才说出了顺顺与中寨团总结成亲家的事实。
C(中寨的团总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二老,陪嫁是一座碾坊;顺顺嫌贫爱富,因此不同意二老和翠翠的婚事,这说明顺顺是个贪财而寡情的人。
D(因为对大老的死亡心怀愧疚,也因为在婚事上和父亲有分歧,还因为对老船夫心生不满,二老坐船下了桃源,留下翠翠默默等待。
11.下列对选文中四处画线语句的理解和分析,恰当的一项是(3分)A(第?句:翠翠听说是大老来提亲,感到既甜蜜又羞涩,因此借剥豌豆、抛豆荚、望豆荚来掩饰自己的内心。B(第?句:翠翠想问明白母亲的事情,因此“想赶去”;但又怕爷爷想起以前的事情而伤心,因此“却不赶去”。
C(第?句:二老觉得翠翠的心思难捉摸,因此说“渡船是活动的”;而中寨的姑娘态度明确,因此说“碾坊固定”。
D(第?句:“似乎”二字表明顺顺可能已知道老船夫的来意,但对老人有点不满,因此装作不知道老人等自己说话。
12.“相关资料”认为很多悲剧“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请你结合选文或《边城》中的其他内容,根据“相关材料”,从两个方面分析翠翠的故事带有悲剧色彩的原因。(8分)13.“选文二”的相关情节,在某版本的《边城》电影剧本中被改编为如下对话: 顺顺早估出了老船夫的意思,带着点怜悯的神色,问道:“有什么事,”
“我听一个过渡的中寨人说:你预备同中寨团总打亲家,是不是真有其事?”说罢,死死地盯着顺顺的脸。顺顺的心里起了疙瘩,有意地说:“有这事情。” “是真的吗?”
“真的!”顺顺眉头打结,斩钉截铁地答道。老船夫装得很从容地问:“二老呢,”
“二老坐船下辰州出府去了„„说是要自己赚一份家业。年青人这样好,辛亥那年,我在那年纪已在陆军四十九标做什长了。”
“可是,二老他的意思„„”老船夫打断话头还想问下去。
顺顺沉下了脸,语声略粗地说道:“伯伯,那事算了吧,我们的口只应当喝点酒了,莫再只想帮儿女唱歌!”
小说中只写了一次老船夫关于二老的问话,该剧本中又增加了一次(即画线的句子),你认为这个改动好不好,请根据语境,从表现老船夫或顺顺心理的角度说明你的理由。(8分)选答题
第四、五两道大题为阅读选答题,请选择其中一道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号对应的方框涂满涂黑。
第六大题为作文选答题,请在16和17题中,选择一题写作。注意:写作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号对应的方框涂满涂黑。
四、论述类文本阅读(13分)14.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读书可以明理、完善自我、认识世界、传承文明,正因为有了这几条才要读书,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要读什么书。在我看来,读书还需着重于读经典。人类千辛万苦留下的这些宝贝,是无穷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明得以在此星球上延续的定海神针。如果经典被遗忘,那人类必将毁灭。我们说,人类文明在一定程度上是由经典构成的,世界各民族精神文化的基石都是他们的经典。比如希腊文明,如果离开希腊神话、希腊悲剧和希腊哲学是无法想象的。而中华文化精神,离开“四书”“五经”、《老子》《庄子》等就无从谈起。经典是人类对世界及自己理解的集中体现,既是文明的基石也是文明的坐标。我们对自己所处时代文明的种种认同、批判,很大程度上是基于经典这个坐标;而我们对自己的认识不能没有这个坐标,经典帮助我们理解我们是谁和我们所达到的位置。
阅读经典是人类成长的基本方式。孔子教学只教“六经”,爱因斯坦说他经常会拿出康德的著作来读。我们每次阅读,经典都会展现出新的深度与广度。经典是意义的源泉,思想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经典博大精深,无法【A】一览无余(一目了然),随着在阅读中不断理解经典新的意义,我们的领悟力以及问题意识也得到提高。
阅读对经典的评论无法取代对经典本身的阅读,关于经典的二手著作永远只有次要意义,并不是所有对经典的解释都是合理的,但不合理的解释毫不影响经典的地位。经典本身是泉眼,我们的种种解释是从泉眼中产生的泉水。所以说读经典应该读经典本身。
另外,不要带着某个具体目的去读经典,读经典本身就是目的。不能把经典作为从外部加以征服的客体来对待,而应该把阅读经典作为丰富我们思想、经验的必然途径,作为我们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来对待,让它最终融入我们的生活和生命本身。阅读经典是一种生活方式,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甲】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什么他认为读书的最高境界是让我们感到快乐,因为读书本身就是目的。读书不仅是为了求道,更是为了在得道的过程中生命得以完善、丰富、提高,这种快乐是【B】不可言喻(不可名状)的。我认为一个人大彻大悟的时候就是读完一本经典的时候。
阅读经典的关键不在于阅读本身,而在于让人提升精神、陶冶性情、丰盈情感。这就像观菊、喝茶。观菊时,不能只把菊花看作是能治病的植物,或是摆在房中显示品位的装饰;而应在观菊的过程中获得审美的愉悦以及做人的激励。同样,喝茶时,不仅讲究茶器、茶叶与气氛,更应懂得喝茶的最高境界不在茶而在茶之外;应通过喝茶获得精神上的轻松与通透。经典之所以能够融入我们的生命,构成内在的骨【乙】(ɡé),是因为真正的经典不论内容如何,总是和宇宙、人生有关,构成我们安身立命的依靠。我们对任何经典表达的思想不一定都要双手赞成;相反,即便对经典有最高敬畏感的人也会有不喜欢的经典。我们可以不喜欢经典作家,但我们必须要读经典。即使是我们不喜欢的经典,那也是我们经验的一部分,是与我们【C】息息相关(一脉相通)的,所以我们才那么急切地要去反驳。
(取材于张汝伦《读书与人生》)(1)给文中甲处的加点字注上拼音,根据乙处的拼音写出汉字。(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2分)(2)文中A、B、C三处画线的词语不可以用其后括号内的词语替换的一处是(3分)(3)作者用观菊和喝茶两个事例要证明的观点,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要只阅读关于经典的二手著作,还要阅读经典本身。B.阅读经典是为了让读者获得精神愉悦和思想上的提升。C.只有注重经典作品的外在形式,才能获得其内在意义。D.阅读经典如同观菊和喝茶,需要具有一定的鉴赏水平。
(4)下面是文章中提到的两个观点,你是否认同,请任选其一表明你的态度,并结合阅读积累或生活经验说明理由。(5分)观点一:如果经典被遗忘,那人类必将毁灭。
观点二:一个人大彻大悟的时候就是读完一本经典的时候。
五、实用类文本阅读(13分)15.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书房是中国传统社会最重要的生活空间之一。早在汉代,文学家张衡就称赞自己的书房可“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同的书房代表了不同的生活美学。一些文人墨客或因【A】屡试不第(屡试不爽),或因遭受打压,不得不寄情于山水诗酒之间,形成了中式生活美学中的“名士”一族。名士们的书房中最知名的当属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这间因《陋室铭》闻名于世的书房,见证了刘禹锡等名士的生活美学。刘禹锡官运不达,“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陋室”便成了他的精神家园。
既是“陋室”,当然不求气派奢华,不求满壁藏书,不必有“丝竹”这种奢侈【甲】品,更不能堆满案牍公文,但要有“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自然朴实,要有“鸿儒”雅集,从而满足名士们清新淡雅的精神需要。这种因各种“陋室”而孕育出的名士之美,从“竹林七贤”到刘禹锡,再到郑板桥,一直延续至今。
两宋以降,中国海外贸易渐盛,至明清两朝,器物之美到达顶峰。各类文房雅物、金石碑版,成为文人士大夫的最爱,“书斋”应运而生。
与简朴的“陋室”不同,书斋一定要繁复讲究。明清之际,文震亨的《长物志》、高濂的《遵生八笺》专论书斋陈设。文震亨认为,书桌应“设于室中左偏东向,不可迫近窗槛,以逼风月”,高濂更要求书斋备有“卧榻”,供读书劳累后“偃卧趺坐”。文房四宝自不必说,文人还要求书斋必备植物,有大水缸养鱼,还须弹琴奏乐,甚至常备金樽檀板,演唱当时最为流行的昆腔。有条件的,还陈列些金石碑版、名家字画等艺术品,常邀朋友鉴赏分享。书斋里的家具一定是紫檀或黄花梨木料,瓷器必定是哥窑,一切都有讲究。
“陋室”与“书斋”最大的差异是审美情趣不同。要说藏书,规模都不算宏大,收藏多为经史子集的常备书或是少量私刻、坊刻的善本。由于印刷技术有限,古代中国私人书房不可能都有巨量藏书。
真正称得上“【B】汗牛充栋(汗牛塞屋)”的书房,是明清时期兴于江南的藏书楼。最著名的当属宁波范氏的天一阁,其主楼是一栋“面阔六间的两层硬山顶”楼阁,并且“凿一池于楼下”,“曲岸弯环,水漾涟【乙】(yī),堂之影、亭之影、山之影、树之影,皆沉浮波中”,华美的园林与数以万计的藏书交相辉映,可谓中式生活美学的典范。清代江南藏书楼数不胜数,除宁波天一阁外,还有嘉兴项氏的天籁阁、朱彝尊的抱曝亭以及晚清陆心源创办的皕宋楼等。乾隆帝曾称江南藏书楼之多令他“指不胜屈”。这也是当时江南经济繁盛的重要见证。
前述皆为民间书房,宫廷书房则被后世统称为“上书房”。乾隆帝有个书房叫“三希堂”,名称源于“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这句话。现在看到的很多古代字画珍品如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以及数千册珍贵的宋版书皆为三希堂所藏。这使得三希堂成为一座【C】名副其实(实至
乾隆帝还将其作为谈论国事的场所。三希堂反映了封建时代文化、政治的名归)的皇家博物馆与图书馆, 统一,是中式生活美学中崇高之美的典范。(取材于韩晗《书房与中式生活美学》)(1)给文中甲处的加点字注上拼音,根据乙处的拼音写出汉字。(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2分)(2)文中A、B、C三处画线的词语可以用其后括号内的词语替换的一处是(3分)(3)下列对不同书房的描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3分)A.陋室——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B.书斋——弹琴阅古画,煮茗仍有期 C.藏书楼——架集书万卷,柜藏帖千函 D.上书房——夜月琴声书韵,春风鸟语花香(4)假设你理想中的书房需要挂对联,你会从下面对联中选择哪一副,请根据文章内容,并结合生活经验或阅读积累说明选择的理由。(5分)?心触清机亲翰墨 目游润景足精神?为学深知书有味 观心澄觉室生光
?一室图书自清洁 百家文墨足风流?竹荫遮几琴书润 花气熏窗笔砚香
六、作文(4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不少于700字。
16.《边城》中的翠翠心事满怀却“总不作声”,爷爷也常常不明说自己的想法,这是边城人的含蓄。含蓄是思想、感情不轻易流露,是一种表达方式,也是一种心理特征,还是一种民族文化传统。你的生活中有没有与含蓄有关的故事,请以“含蓄”为题,写一篇记叙文。1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当前,越来越多的外卖服务出现在我们身边,消费者通过电话或网络订餐可以迅速满足需求。“叫外卖”已经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有人认为这体现了“互联网+”的生活理念;有人说外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也有人认为过度依赖外卖,降低了人们的劳动意愿;还有人说外卖带来了交通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语文试卷答案及评分参考 必答题 一(12分)1.A(2分)2.D(2分)3.C(2分)4.?短歌行 ?论语(或:论语•子罕)(2分)5.?渔樵于江渚之上 ?侣鱼虾而友麋鹿(或:?驾一叶之扁舟 ?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或:?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4分。每空1分)二(12分)6.D(2分)7.C(3分)8.示例一:大观园中发现了香囊,王夫人十分生气,担心大观园中人杂生事,更担心贾宝玉与丫鬟们胡闹,于是命令王熙凤带人抄检大观园,并把晴雯赶出了大观园。晴雯被赶出后借居在亲戚家里,身染重病,最终含恨而死。
示例二:辛亥革命爆发,有人趁乱抢劫了举人老爷寄存在赵家的财物,赵家进城报案,官府为了社会治安,急于杀一儆百,抓阿Q做替罪羊,胡乱审问,潦草结案。结果阿Q被诬陷参与抢劫赵家,糊里糊涂的被示众枪毙了。(4分。相关人物,2分;情节过程,2分)9.?暧暧远人村 ?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3分。每空1分)三(23分),得3分;选B或C不得分)10.A(4分。选A,得4分;选D 11.D(3分)12.原因一:命运悲剧。选文中的中寨人说:“一切皆是命,半点不由人。”在当时的人看来,大老的意外死亡是命中注定,顺顺觉得老船夫和大老的死亡有间接关系,因此对老人有一些不满,不太赞成翠翠和二老的婚事,这是翠翠悲剧性结局的原因之一。
原因二:性格悲剧。翠翠生性腼腆,不愿意把自己的心事说出来。如选文二中提到翠翠因为害羞而拒绝给二老摆渡,这样二老就误以为翠翠不喜爱自己,因而决定离开茶峒,留下翠翠一个人默默等待。
原因三:社会悲剧。茶峒原本民风淳朴的社会发生变化,逐渐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比如中寨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公然对老船夫撒谎,让老船夫觉得翠翠的婚事无望而受到打击,并导致翠翠的悲剧。
(8分,以上三个方面答出其中的两个即可,每个方面4分。例子准确,2分;分析合理,2分)13.评分参考: 水平一(7-8分):结合作品具体内容,比较、分析充分,语言连贯,言之成理。水平二(5-6分):结合作品内容,有比较、分析,语言连贯,能自圆其说。水平三(0-4分):能举出例子,有一点分析,语言基本连贯。
示例一:这个改动好。就二老的婚事问题,老船夫在听完顺顺斩钉截铁的回答后并没有完全绝望,认为如果二老喜欢翠翠,翠翠还有一线希望,因此问“二老呢,”,但顺顺只回答了二老的去向,没有说二老对婚事的态度。老船夫一心想了解二老的态度,因此肯定会追问下去。所以增加的这句话可以更好地体现老人为翠翠争取幸福的急切的心情。
示例二:这个改动不好。在小说里,顺顺听到老船夫问“二老呢,”,明白老船夫想了解二老的态度,但没有正面回答。他已经估计到老人会追问下去,因此“不让老船夫再开口了”,用一番话提前堵住了老船夫的嘴。这一方面体现了顺顺的精明,另一方面也表明他不愿意和老人多谈,表现出他对这位“老而好事的船夫”不满的心理。如果增加老船夫的这句问话就不能体现顺顺的这些心理。
示例三:这个改动好。老船夫想知道二老对婚事的想法,因此问“二老呢,”,但顺顺没有正面回答。此时老人明白如果二老愿意,则翠翠的婚事还有一线希望;因此非常急切地想明白二老的态度。这种内在 的、复杂的心情通过电影表现比通过小说表达要难,而让电影中的人物自己说出来是较好的选择,可以方便观众理解人物的内心。因此增加这句问话有利于在电影中表现老人此时的心情。
示例四:这个改动不好。老船夫想知道二老对婚事的想法,因此问“二老呢,”,但顺顺没有正面回答。顺顺对老船夫有点厌烦,心里是冷冷的;老船夫则心急如焚。这是一场心理活动丰富的戏,如果通过增加老人的问话直接表达,就显得有点直白。其实电影艺术还可以通过演员的表情、眼神、动作等来表现心理,可以让演员“演出来”而不是“说出来”。因此不增加这句问话可以“此时无声胜有声”,让表演更具观赏性。选答题 四(13分)14.(1)甲:hào 乙:骼(2分)(2)C(3分)(3)B(3分)(4)示例一:我同意观点一,因为经典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人类文明在一定程度上是由经典构成的。如果我们不读《论语》《老子》就无法了解中华文化,中华文明就无法传承,人们的道德标准就会丧失,社会因此陷入混乱,民族的发展也会出现危机。
示例二:我不同意观点一,作者认为经典是人类文明延续的定海神针,因此得出“如果经典被遗忘,那人类必将毁灭”这样的结论,夸大了经典的作用。世界上有的民族至今没有经典著作,甚至没有文字,但他们却依然存在发展着。示例三:我同意观点二,因为经典早已成为我们历史经验的一部分,当我们阅读经典时,我们的人生经验会与经典发生共鸣,产生共识,如《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告诉我们怎样做人,让我们彻悟人生道理。
示例四:我不同意观点二,作者认为要想大彻大悟就必须读经典,这是片面夸大经典的教化作用。人获取知识、提升智慧、彻悟人生的途径是多样的,如劳动、学习、游学等,阅读经典只是其中的一种方式,作者的这个观点过于绝对了。(5分。表明态度,1分;引用观点,2分;分析解说,2分)五(13分)15.(1)甲:chǐ 乙:漪(2分)(2)B(3分)(3)D(3分)(4)示例一:我选择“心触清机亲翰墨,目游润景足精神”。对联所写书房既有如“陋室”般朴素淡雅,令人赏心悦目的环境,也体现出主人在一方宁静的天地中,宁心静气赏读古今佳作,浸润于翰墨书香之中的恬淡心境。它与我理想中的书房相符。
示例二:我选择“为学深知书有味,观心澄觉室生光”。对联描写的书房,虽然没有“书斋”的器物之美,也比不上江南藏书楼指不胜屈的藏书,主人却能于此静心读书,内心似名士般宁静澄澈。这样的读书生活正合我意。示例三:我选择“竹荫遮几琴书润,花气熏窗笔砚香”。对联中的书房窗外翠竹茂盛,竹影在案几上摇曳,窗下花香飘散,书房陈设虽不讲究,主人也可在此读书抚琴,享受“调素琴,阅金经”的乐趣。书房朴素清新的格调,正合我清静淡泊的情趣。
示例四:我选择“一室图书自清洁,百家文墨足风流”。对联中“一室图书”是我理想中书房的写照:即使没有“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清新景色,但一室满架的图书集“百家文墨”精华;“自清洁”“足风流”也恰好反映了我读书以求精神“清新淡雅”的志趣。
(5分。选择对联,1分;书房特点,2分;说明理由,2分)六(40分)作文评分标准 项
目 内容 语言 结构 评 分 细 则 类 别
以37分为基准分,适当浮
中心突出,叙述动:?具备语言项和另一项条
具体、得当,有件,而其余一项达到二类卷标准一类卷 议论、抒情。准确,流完整,的,获得基准分;?具备上述三
(35,40分)观点鲜明,分析畅,得体。严谨。项条件的,酌情加分(其中语言 深刻并与事例项突出的,获得满分);?具备 紧密结合。上述一项条件,而另两项达到二 类卷标准的,酌情减分。以32分为基准分,适当浮
中心明确,叙述动:?具备语言项和另一项条 比较具体、得件,而其余一项达到三类卷标准
当,有议论、抒的,获得基准分;?具备上述三二类卷 准确,连贯,完整,情。项条件的,酌情加分(其中语言(30—34分)大致得体。有条理。观点明确,分析项比较好的,获得本类卷最高
较深刻,能与事分);?具备上述一项条件,而 例较好结合。另两项达到三类卷标准的,酌情 减分。
基本能叙述一以27分为基准分,适当浮件事情,但不够基本完三类卷 基本通顺,动:?基本具备上述三项条件具体。整,条理(24—29分)有少量语 的,获得基准分;?其中语言项观点基本明确,基本清 病。比较好一些的,酌情加分;?另有分析并与事楚。有某些缺点的,酌情减分。例基本一致。审题有明显偏 差或中心不明
确。叙述不具以21分为基准分,适当浮
体。不够完动:?凡属上述情况的,获得基四类卷 病句 审题有明显偏整,条理准分;?某一项稍好一些的,酌(23分以下)较多。差或观点不明混乱。情加分;?全篇更差一些的,22 确。没有分析,分以下。事例不足以说 明观点。说明:?字数不足700的,每少50字扣2分。
?错别字每4个扣1分,重现的不计,最多扣2分;标点错误较多或模糊的扣1分。?没有题目扣2分。
?内容有严重错误的,提交阅卷领导小组处理。
第五篇:2012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语文作文导写及样文评析
2012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
(一)写作
眼前的荣耀,不放下对正义的执着„„也可以是一种策略上的选择(先与后),比如对于国家的发展来说,GDP很重要,可持续发展更重要,为了可持续发展,就应先放下对GDP的偏面追求。对于学生个体的发展来说,体育、音乐、美术、奥数、英语等都很重要,在一定的时间内要想真正有所收获,就必须选择最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其它则必须放下„„
放下与不放下的对象选择:可以是实的:财富、权力、名利„„也可以是虚的:思想观念(成见„„)、情感(喜怒哀乐„„)„„
4.角度选择
“放下”与“不放下”必须二选一。文题与内容必须保持一致。选择其一可以涉及另一方,但主次须分明,忌倒置。比如选择写“放下”,可以涉及“不放下”,但必须以“放下”为重心,不能是定题为“放下”,而文章的主要内容却是写了“不放下”。
二、立意说明
可以正面立意:该放下什么,比如利益、荣耀、财富„„不该放下什么,比如尊严、正义、良知、诚信„„
也可以反面立意: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把本不该放下的东西放下了,比如贪官放下正义、奸商放下了诚信、知识分子放下了尊严、普通人放下了良知„„该放下的却没有放下,比如对名利的热衷、对权力的迷恋、对金钱的贪婪、对眼前既得利益的不舍„„
1.符合题意
“放下”——含义理解正确,对象明确,选点准确,观点鲜明,立意深刻。“放下”的理由充分;“放下”的过程清晰;“放下”的方法正确;“放下”情节构置合理。
“不放下”——含义理解正确,“不放下”的对象明确,选点准确。观点鲜明,立意深刻。“不放下”的理由充分;“不放下”的过程清晰;“不放下”的方法正确;“不放下”情节构置合理。
2.基本符合题意
“放下”含义理解基本正确,指向基本明确,选点基本合理,观点正确,立意明确。“放下”的理由比较充分;“放下”的过程基本清晰;“放下”的方法基本正确;“放下”情节构置基本合理。
“不放下”含义理解基本正确,指向基本明确,选点基本合理,观点正确,立意明确。“不放下”的理由比较充分;“不放下”的过程基本清晰;“不放下”的方法基本正确;“不放下”情节构置基本合理。
3.偏离题意 A.“放下”含义理解部分正确,指向不够明确,选点不完全合理,观点模糊,立意不明。“放下”的理由不充分;“放下”的过程不清晰。
“不放下”含义理解部分正确,指向不够明确,选点不完全合理,观点模糊,立意不明。“不放下”的理由不充分;“不放下”的过程不清晰。
B.完全脱离“放下”或“不放下”的含义作文。
三、相关说明
1.关于表达
侧重文章的文体和语言两项。具体评分可参考内容评分项。
2.关于发展等级
参照“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意”综合评定,突出其中一点就可以打满分。
(1)符合题意的,“发展等级“一般不低于6分;
(2)基本符合题意的,“发展等级”一般不低于4分;
(3)偏离题意的,写得再好,“基础等级”不超过四等评分,“发展等级”不得分;
3.其他
⑴缺题目扣2分;
⑵出现错别字,1—2个不扣分,3个扣1分,4个扣2分,5个扣3分,6个以上(含6个)扣4分,重复的不计;
⑶套作、文体不明确的适当扣分。
⑷字数不足800字的,每少50字扣1分;不足300字的,“基础等级”在四等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
分;
⑸全文200字以内的,得分不超过10分,400字以内的,得分不超过18分,不再分等级评分。
作文样卷 1号文
放 下
握紧拳头,你抓住的只有空气;张开手掌,你便拥有了一切。
很小的时候,我们总会伸手抓住面前的一切,渐渐地,我们发现,要抓住的太多,手却只有一对,要想拥有,必先放手。可是如今,我们仍未学会放下,我们会放不下流逝的时间、缘尽的感情和曾经的爱。它们,如同指触的流沙,指间的轻风和手心的雨丝,你放下,便收获释然;你放不下,却也留不下,只剩下无尽的痛苦与哀婉给你作无用的慰藉。
朋友,学会放下吧。放过它,也放过你自己;安慰自己,也成全了它。放下,有三境界。
痛后放下乃
死的大劫都缚不住这颗无所拘囿、不甘就范的心魄呀!我想,庄子是懂得放下的,他穿越了名利生死妄加于他的桎梏,当他以一袭白衣、衣袂飘飘地向逍遥走去时,身外的所谓重量已伤不得他分毫,他的豁达豪迈足以穿越世间一切坎坷,实现自我生命的圆满成全。
我折服于这“放下”的魄力和气度,这便是古人辞让天下的力量,留一份寂寞的空间给生命,让生命终可以开阔,让心灵终得到游历的长空。“放下”赋予了生命更充盈饱满的空间,让人感悟生命本初的质地,原始的欢欣。
然而生命当中可有那些无法逾越的障碍?可有那些戕人心魄,足以摧毁任何希望的苦难?这或许无法让人轻易地超拔于其上,当生命本身成为自我的累赘,人该如何“放下”如影随形的痛苦与不堪?
史铁生会给我们一个珍贵的答案。他所承受的那些难以想象的苦痛,我无意再重复提及。但我无数次地在这些从容温暖的话语中获得笃念。他说:这就是你不能从中单单拿掉苦难的整个世界。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亡,是一个必将会降临的节日。
我悲恸于他的遭遇,而深深敬重于他对不幸的宽恕,对悲剧的放下。在他的文字中,我读不到丝毫的颓唐与戾气,读不到他对世界的尖刻与敌意。只有一个宽厚的智者放下苦难,拥抱生命的赞歌。
只有真正对不幸的“放下”,人类才能在爱与幸福的路途上迎候解放。若紧紧怀揣着命运的不公,那生命只得沉沦在无边的黑暗际遇之中。
“放下”一词的厚重,我们将会用漫长的生命去体味。愿我们有勇气“放下”并有能力“放下”,执此一念,我们的生命将会是一个盛大而永恒的节日。【简评】
文章起笔即境界阔大,气势恢弘,“智者敢于辞让整个天下”,名利、浮华、羁绊等皆为可以放下之物。接下来将“实现自我生命的圆满”作为立论的根本,准确深刻。选取事例典型,以“庄子”为例论证放下之后的豪迈穿越,以“史铁生”为例进一步诠释智者对生命的讴歌,颇有哲辩思维。语言精练,文辞较优美。但论证过程稍欠严密,“史铁生”的例子分析不够准确。内容有点单薄。
评分:23+24+9=56
3号文
不放下
朱光潜先生曾说:“成功的关键,在于朝抵抗力最大的方向走。”是的,朝抵抗力最大的方向走即是面对再多的艰难困苦,仍然不放下为社会为人民作贡献的责任,终其一生为实现这一最高人生价值而奋斗不息。
回顾历史,当无尽的艰辛,黑暗的现实,被贬的挫折无情的嘲笑着他们对责任的固执坚守时,他们没有选择放下。玄奘大师,只身穿透五万里的沙漠,没有神通广大的徒弟,没有结伴而行的法师,坚定地喊出“宁向西天一步死,不求东归半步迈”的信念,靠的是对为众生脱离苦海的责任的不放下;特蕾莎修女,毕生在贫民窟为穷人服务,受尽千般万般不解与嘲讽,依然说道:“我不能假装看不到路上冻死的人们”,靠的是尊重关爱穷人的责任的不放下。电影《十月围城》中,十三个普通人用血肉之躯筑起中华民族的围城,靠的是对革命胜利的责任的不放下。
倘若他们放下对社会对人民的责任,倘若他们选择了安逸的生活,他们的内心只能享受物质的富足,却无法享受精神的富有,退缩与放弃只会永远地拷问着他的灵魂。许多的古人,在困难面前放下一切,避世隐退,他们放下了对奉献社会的志向,却渐渐把这种放下当作伟大的志向。若社会仅有“放下”的故作潇洒,却没有“不放下”的勇于担当,历史的潮流又怎能向前发展?
当今的中国,也许没有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没有革命时期的战火硝烟,但面临的国际竞争与国内矛盾却依然激烈。新时代的科技竞争、文化竞争谁来争?是我们青年。新时代的贸易战汇率战谁来战?是我们青年。新时代的民族矛盾、地域矛盾谁来应对?是我们青年。我们青年有着民族与国家未来的责任,重要的是不放下,重要的是面对再大困难也不放下对社会与人民的责任。看那广州的举牌哥,用一人之力挑战地铁部门的措施,他不放下手中高举的牌,也不放下心中的责任;看那香港那些举着横幅游行抵制“蝗虫广告”的大学生们,为地域间的和谐相处高呼呐喊,他们不放下手中的横幅,也不放下心中的责任。
不放下责任,并不需要舍身就义,不需要抛头颅洒热血,只需要我们从点滴小事做起。不要认为偏隅
一角、独善其身就是大智慧,真正的大智慧,真正对自己有益,对人民有益,对社会有益的大智慧,在于不放下!
因此,一个人越是有许多事情放不下,勇于挑起重担,他才是最富有的人。【简评】
这是一篇观点明确、结构严谨、材料丰富准确的议论文。文章由朱光潜的名言引入,将“不放下”的内容具体化为“不放下为社会为人民作贡献的责任”,观点鲜明而集中。主体论证部分从正、反两面展开,由历史到现实,层次清晰。事例选用准确,叙述简洁。文末提出“从点滴小事做起”的解决办法。全文显示出年轻人的激情和朝气。但有些表达略显生硬,有空洞之嫌。
评分:23+22+9=54分
4号文
放 下
不只一次,在梦中看见草原,在澄蓝的苍穹下,没有边际的绿茵原野,轻得像风一样的身体仿佛能够一直自由地纵横原野之上。
儿时总喜欢跑到城市的那头,看从远方来的火车窗上拓印着的翠色的梦的残片,迎面的风力似有草原的味道。“赶快回家啦,还有多少功课没完成。”父亲拖着我,汇入潮水般的人流与日复一日不变的生活之中。我曾恳求,但他瞪我一眼:“你还小。”那就等我长大。我暗下决心。
年岁渐长,我不再有时间跑到城那头,学业生活一点一点缩小我活动的范围。我向母亲恳求,我已经长大了。她神色漠然,你那有那个时间,你要学习,你要生活。日复一日的习惯一点一点压在肩上,浅浅地,走不远了,每日里似乎停在学校门口便已耗尽全部的力气。学业确实重,等有时间吧,等有时间一定去。
猛然惊醒,抬头,又是一年秋凉。什么时候坐上了轮椅,愈中的肩头压弯了双脚,再也没有力气离开这个堆满工作与生活的方寸空间。我艰难地摇着轮椅,移到墙边,伸出手指比划地图上的距离。一指,两指,我那梦中的草原,竟是在那样遥远的地方,我还能够到达吗?一点微弱的光透进窗帘,推开窗,如旧的城市,我一点一点将视线抬高,街道消失了,每日往复的车流消失了,渐渐地,铁灰的楼房和大桥的铁索也终于从视野中消失,唯有空阔的没有边际的天空。
忽觉心头一轻,不由伸手摸向肩背,那一日一日不断在肩上垒起的是什么?一点一滴琐碎的生活,抑或怀揣梦想却蹉跎的岁月。从前总不愿放下,重复的惰性,于是为着一些小小的理由轻易妥协,总想着,算了吧,机会没到,以后再说吧,于是不知不觉间,把更多的年月负诸肩上,愚蠢地压断了自己追寻的双腿。
扶着窗框,我一点一点艰难地站起身来,明明还能走出,指尖扫过那张早已泛黄的地图,梦才不过两指的距离。我扶着墙,一步一步走下楼梯,剥落的粉墙沉淀了数十年的时光,而今,终于是放下的时候了,放下那些自作的枷锁,放下那些惰性与虚妄的否定。膝盖一点一点伸直,蹒跚的脚步逐渐变成奔跑,身体原来像风一样轻盈,只是不愿放下的我们自甘匍匐于地。
深吸一口气,自由驰骋于无边的绿野,我想,我能够飞起来。【简评】
这是一篇散文类一类文。文章以人物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展示了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本想轻盈奔跑,可现实却让人不堪重负,此时才悟得:惟有“放下”方可自由驰骋。如果在前面的铺陈中能将立意点得更为清晰一些,在情感思路呈现上注意运用一些关键句则会更好。
评分:21+22+9=52
5号文
放 下
大鹏展翅,放下“枪榆树而止”的安逸,毅然地在九万里空中翱翔;鲜花怒放,放下“零落成泥站碾作尘”的哀伤,争妍绽放,赢得世人的称赞;人生的道路也是如此,厚重的行囊中承载了太多妨碍前进的阻力。于是,不妨打开背包,细心清点,放下对生活无益的物什。
生活也许有时失去阳光的和煦,只因你将自己沉浸在名利与财富的追逐。放下虚荣,重新踏上旅途,终会追求到个性的解放。那个追求荣华的年轻的培根,在与上司的周旋中屡屡受挫,却屡败屡战;那个追求一时名誉的郭美美,在舆论的压力下痛哭落泪。若不是培根在挫败中感悟,放下一心的追逐,转而投向思想的世界,也许有一天,他也会像郭美美那样后悔不已。正是培根拥有放下名利的智慧,西方哲人的名录上方有他一席之地;正是陶潜懂得放下官场的智慧,才有“采菊东篱下”的千古佳句;正是因为他的放下,才教会了我们面对虚荣的态度——放下这表面鲜丽的毒花,展示出自己别样的魅力与成就。
走出黑暗的我们也许会在阳光下凝视阴影而感叹,为何人生总有瑕疵?过度追求完美只会导致内心的自卑,请放下自卑,去追逐大爱的人生。曾有演讲家,因为年轻时的口吃深感自卑。从此他努力克服,口含碎石,面朝大海,用大海的澎湃引导自己发表演讲。最终,自卑被他放下,他用激动人心的演讲传递着内心的热情与大爱。史铁生曾说:“让自卑在自卑的洞穴中沉沦,或是转身,在爱的道路上解放。”正是有它的引领,身体残疾没有让他被自卑打倒,地坛的静思让他放下自卑,用他那灯影下蕴藏文字艺术<病隙碎笔>,展示出他内心的坚持,因此,请坚定地放下自卑,让内心的爱永恒,大步踏向光明。
在追逐光明的旅途中,暖洋洋的日光也许会让我们懈怠,放弃内心的目标。所以,请记住,放下安逸生活,追求人生的精彩。欧阳夏丹在成为上海台一姐后决定放弃已有的安逸普通的生活,转而投向中央台,从临时工做起,九年的奋斗换来今天坐在《新闻联播》中那个自信成功的她。人生就像一把木材,或者熊熊燃烧,或者静静腐烂。欧阳夏丹选择放下安逸,用熊熊燃烧的热情去踏向未知的道路,去为成功拼搏。可见,未来也许无法知晓,但安逸的心态必须放下,惟有这样,目标即使在远方也能达成。
放下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追求,阳光的明亮与目标远大。人生的路漫长而曲折,惟有放下不必要甚至不可要的心态,才能走向未来,迎来成功的喜悦。【简评】
本文紧扣“打开背包”“放下”“对生活无益的物什”这一中心,从“放下虚荣”“放下自卑”“放下安逸生活”的角度进行阐述,观点明确,中心突出,论述集中,对自身、对社会有一定的思考。语言表达生动,段与段之间过渡衔接自然,行文比较流畅。但个别选例不够协调,郭美美例引述不清,影响了文段的整体说服力。
评分:20+21+8=49分
6号文
放下
心(应为“星”)云大师曾说,所谓放得下,是要将嫉妒、嗔怒等不善的念头统统放下。人生是一次旅途,我们一生空空地出发,不断地背负上越来越多的东西,直至重负压得我们喘不过气,直至不得不中止旅途时无奈而痛苦地再次只身离去。
请放下吧。将那些无足轻重却又纷扰内心的东西放下吧,惟有如此,你才能欣赏到沿途风景,享受人生。
不放下和放不下时截然不同的概念。对于责任和良知,我们固然不能放下。但试问除此之外,有多少东西真的放不下?大多数时候,大多数人,只是放不下吧。放下是一种态度,彰显人生智慧。谁不愿做挥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采(应为“彩”)的潇洒之人?但欲望的枝蔓渐渐蔓延,金钱的细菌滋长,利益的黑云遮蔽了星光。将这些都放下吧,它们并非想象中那么举足轻重。
放下不是满不在乎,而是和平待之,不急功近利。放下也不是丢弃,而是为了更多的拥有,它为拥堵不堪的心灵腾出了休息静思的空间。古时候(应为“侯”,下同)蒙,生性落拓不羁,顽皮少年画其形于风筝上,讥其一事无成,他却将这些非(应为“绯”)言非(应为“绯”)语放下,将急功近利放下,仰天大笑,写下“看我碧霄中”的洒脱诗句,不过多时候便一举(应为“语”)中
黄胜等接连落马了……放下,成了人们迫切需要的智慧。
候蒙放下急功近利,终究一举登科;林徽因放下功利名禄,为建筑贡献巨大;我们也应学会放下,方能继续前进探索。
步履沉重的人们啊,请歇一下脚,放下身上不必要的重负吧。轻松地完成旅行,尽情享受沿途的美景吧!这才是人生的乐趣啊。【简评】
本文观点明确,结构清晰,论证有思辨性。对“放不下”,“不是满不在乎”的论述则使得论证更为严密。
放下,是一种满足。放下的是纷繁复杂的尘俗,收获的是平和宁静的心灵满足。古代中国的画师们深谙此道,他们放下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世界里,那一抹抹的亮色;而纯用疏淡的墨色,将世界收归尺幅。笔墨在无垠的时空中氤氲出千古流转的意境,让自己,更让鉴赏者在平凡的色彩中收获满满的平和之感。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特兰斯特罗,放下了对生活的执念,偏见与臆断,用纯净的心感受真实的生活,写出一首首比北欧的蓝天更纯净的诗歌。的确,生活纵然不完满,世界纵然很繁杂,只要我们学会放下,就能收获平和,得到满足。也许便能看到特兰斯特罗所看到的生活,“比任何诗歌都优美百倍”。
放下,是一种智慧。放下的是无谓的烦忧,收获的是正确的方向,与光明的未来。弃卒保车的战术,在象棋爱好者看来理所当然,当生命遇到类似情况,还能轻易放下的,才是人生的赢家。跳高女王伊辛巴耶娃,早年因身高问题被迫中止体操训练。可她在其钟爱的体育事业的路上走得更远。这是由于她能正视自己的状况,放下对发展有害无利的“体操梦”,积极地寻找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才能一次次地站上最高领奖台,成就精彩的人生。放下是一种智慧,超载的船只有沉没的命运在等待着它,人生亦然。只有懂得放下不必要的负担的人,才能高扬云帆,笑看沧海。
放下,是一种成就。放下了封建教会的思想镣铐,西欧迎来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迎来了新的社会制度,迎来了繁荣的经济,迎来了丰硕的科技成果与灿烂的文学艺术。放下了计划与市场的偏见,姓“资”姓“社”的意识形态籓篱,中国建设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时期下的中国昂道阔步迈进世界舞台,世界的目光再次在华夏的热土上久久停驻……
放下,的确是一种艺术。记得邻居家的小男孩,他从来只在糖果盒里拿一颗糖吃。问其原因,他说:“一颗就够了,否则就吃不下更好吃的东西了。”我顿时释然,是的,生活本来就比任何的诗篇丰富多彩,又怎能囿于眼前所见的一小块土地,手上紧握的一点点放不下的事物?况且这可怜的局限,竟是自己的放不下所施加给自己的。【简评】
开篇以在瓶子里抓糖果的生活小事为例,引出“放下是表面上的失去,却能换得更多美好”的中心论点。结尾处是对糖果之例的回应,变化之中显出文章的完整性。
文中有三个分论点:放下,是一种满足;放下,是一种智慧;放下,是一种成就。除了
健康。
不要对自己的缺点耿耿于怀而忽视了自己的闪光点,我们要向“扫把姐”学习,即使是一把小小的扫把,也能扫出一片新天地。
假如我是一棵小草,我不会羡慕牡丹的天香国色,也不会嫉妒玫瑰的馥郁芬芳,我自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顽强生命力,漫山遍野的我便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我们放下自卑,拾起自信,请相信你便是那风景独好的世外桃源。【简评】
本文有观点,有具体例子。但文章论述的中心不够集中,不够明确,有时论“放下自卑”,有时又论自卑的害处,中心有分散之嫌。例子单一而又扣“放下”不紧,泛泛而谈,似是而非。乔布斯和扫把姐的例子,不知所云。开头结尾的排比与题目关系不大,显得生硬套作。
评分:17+17+4=38
10号文
放 下
梭罗说:“一个人越是有许多事情能够放得下,他就越是富有。” 放下,是一种智慧。
曾经见识过日本人的问候方式。在路上遇见了友人,日本人会端正地将身体弯下,行个90度的鞠躬礼,然后很认真地道一声“您好”。你会惊讶于他们的虔诚。这一弯腰之间,日本人看似放下了尊严,但却收获了他人的尊重。
放下是一种智慧。行走在漫漫人生路上,我们背负的包袱太重,适时地放下一部分“行李”,是一种变通。在他人面前,有时候要适当放下你的架子,放下你的高傲。都说男儿膝下不黄金,但有时候,放下你的高傲,你会收获更多。日本人的放下,是一种智慧。
放下,是一种大度。
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这位打破了美国历史传统的黑人总统,在你惊讶于他强硬的政治手腕时,你或许想不到他其实也是一个很大度的人。在布什家搬出白宫前一天,布什家的佣人带着他的儿子来到白宫作最后的道别。这个小男孩在看到奥巴马后激动地对奥巴马说:“我也剪了一个奥巴马头,你能不能让我摸一摸,看看我俩的发型一样不一样?”这时在众人的惊讶中,奥巴马微笑地低下了头。
奥巴马这一低头,看似放下了总统的尊严,但却充分体现了他的大度,赢得了国民的尊重。
学会放下吧,人生中并没有什么放不下。只有放下你的痛苦,你才能收获快乐与幸福;只有放下自私,你才能收获他人的尊重与帮助;只有放下你的执著,你才能收获豁达与淡然。
学会放下吧,人生的包袱太重,只有放下你才能收获更多。放下是一种智慧,放下你的高傲你将收获他人的敬重。放下是一种大度,放下你的尊严你将收获他人的爱戴。
放下是一种宽容,放下你无用的执著,你将给自己找到另一条全新的希望之路。学会放下,你且淡然看待人生,你能收获更多惊喜。【简评】
文章的观点与例子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