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的大爷(400字)作文
精选作文:我的大爷(400字)作文
我有一位慈祥的大爷,他对我很好。我的大爷47岁了,虽然属于中老年期,但是心却没有老,大爷在我的心中永远最年轻。
有一次,我到大爷家来找大爷玩耍,而大爷上了山,还没有回来,所以我就早走了。
不一会儿,大爷回来,可是大爷发现我走了,所以炖好鸡就给我打电话。我说到明天去吃,大爷答应了。
第二天,我到大爷家来吃饭来了,赵姨对我说:菲菲啊,你大爷昨天炖好鸡后,等着你来吃,而你却不来了。你大爷又把好肉挑出来,我想吃点儿,你大爷还不让吃,说‘专门给你留着的’。赵姨说完,我一看原来大爷吃的碗里的那些鸡肉只剩下辣椒皮了,一块儿好肉都没有,我忽然觉的好温暖。
还有一次,大爷听说我来了,给我买好了羊肉炖给我吃,我吃起来真香。还炖了一大锅,留着给我吃。
我每次去赵姨家,大爷都会用最丰盛的美餐招待我,我每次还都吃得饱饱的。我去,大爷不是让我吃火锅,就是兔子头,要么是鸡肉,要么羊肉那一类的,丰盛极了。
我将来要好好孝敬大爷,让以后和现在倒过来,我要为大爷也做出丰盛的美餐,也让大爷吃的饱饱的。六年级:吴菲 篇一:感谢你,看门的大爷 作文
感谢你,看门的大爷
409班 胡靖
曾经有一首老歌,它是这样唱的:“感恩的心,感谢你我??”。是啊在我们的成长历程中,有很多人,很多事物,都给了我们很多帮助﹑教育和启迪。今天,借着这篇作文,我在这里为一个人献上这首歌。这个人很平凡,却也很伟大?? 记得那还是我幼儿园时候的事情:那时,爸爸正准备送我去幼儿园上学,爸爸的车子刚一动,坐在后面的我已经哇哇大哭了起来,我的脚被卡在了车轮里。幼小的我体质瘦弱,脚上早已血肉模糊。我的哭声很快传遍了整个小区,看门的李大爷早已闻讯赶来,看着还在愣神的爸爸,他推开爸爸抱着我就朝离家不远的人命医院跑去。也许是孩子的本性吧,我从懂事以来就对医院很反感,进了医院后,我的身体就不由自主的抖动了起来,李大爷用他那长满老茧的大手抚摸着我,安慰着颤抖着的我,我的颤抖在他的抚摸下平静了许多。李大爷把我放在病床上,大口的喘息了起来,额头上布满了密密的汗珠。他用毛巾轻轻拭去了我脸上还未干的泪痕。
门外,爸爸妈妈也已经赶来了,李大爷出去后,闭上了门。可我还是清晰的听到了李大爷的训斥声:“你们身为父母,孩子受伤不送孩子去医院,在那里发什么愣。怎么发愣孩子就不疼了?”一阵沉默后,李大爷接着说道:“你们也忙,快去上班去吧”。“可是”爸爸妈妈欲言又止。李大爷已经猜到了爸爸妈妈的话,笑了一声:“怎么,怕我把孩子拐跑?放心,老头子我老了,跑不动了”。听了李大爷的这句话,爸爸妈妈才放下心来。
在我受伤的这几天中,李大爷为我跑上跑下,经常能听见他在楼道中的喘息声。与此同时,我的脚也在不停的好转,最后只剩下了脚踝上的几道疤痕?? 前几年,李大爷他走了,再也回不来了,可他的形象早已深深的刻在我的心里,使我至今难以把他忘却。每当我脱下袜子后,看到脚踝上的那几道疤痕,李大爷的形象就浮现在我的眼前。
写到这里,一根新换上的笔芯已经耗尽了油墨,可想对李大爷说的话却远远没有说完。在这里只能再说一句:“李大爷,谢谢您”。
篇二:我的爷爷作文
我的爷爷作文
小的时候,我的爷爷是慈祥的,疼爱着我,微笑着问我要不要吃这个、吃那个;小小的时候,我的爷爷是质朴的,勤劳的种地,带着我到田间去看金黄的稻子、挺拔的玉米;小小的时候,我的爷爷是开朗的,追逐着我,陪着我满院子疯跑。小小的时候,我的爷爷出了车祸,那双健步如飞的双腿拄上了拐杖,那张眉开眼笑的面孔种满了无助,一瞬间爷爷苍老了许多。奶奶陪着爷爷,度过这几乎让人窒息的生活,我无法想象爷爷是怎样压抑、崩溃。小小的时候,我不明白车祸是怎么回事。听到爸爸妈妈悲伤的语气,我就模模糊糊的篇三:我的爷爷作文1000字
我的爷爷作文1000字
我的爷爷作文1000字—我的爷爷已经年近七十了,在童年的时光中,大部分时间他都陪伴在我的身边,他非常的关心疼爱我,也教给我许多道理,让我茁壮的成长,我非常感谢我的爷爷。
记得在一、二年级时,小学离家很远,当时父母都要上班,爷爷就肩负起了送我去学校的责任。每天早晨,吃完早餐,我就搭乘爷爷的电动车前往学校,中午爷爷又骑电动车接我回来,下午再送,晚上再接。如此反复,无论刮风下雨,每天爷爷都准时出现在校门口。那时的我只需顾着学习,上学下学都不愁,家里爷爷也都准备好了饭菜。
至今我还深深地记得,那天,窗外白茫茫的一片,寒风像一根鞭子抽打着街上的路人。7点钟,我们又准时出发了。白色的电动车仿佛已经和路面融为一体,只有一大一小的一对爷孙在路上行进着。风很大,电动车不时地被风吹得在湿滑的路面上左右滑动。我和爷爷虽然穿着雨衣,仅能够挡住雪花,寒风在雨衣内流动,我的手已经冻得红通通的。“孙儿,冷不冷?”爷爷撑着风张着嘴问我。“还好,手有点冷。”我一边两手摩擦着一边回答着。“把手放到爷爷的毛衣和大衣之间,会暖和些。”爷爷说。我想了想觉得这是一个好办法,便一手拉开爷爷的大衣,将两只手伸进去,爷爷的身子颤了一下,现在想起,或许是我拉爷爷的时候太不小心了吧,寒风钻进爷爷的身子里了,且我的手当时像一个大冰块,很冷,冻着爷爷了吧?我真后悔当时没经过几番考虑就毫不犹豫地将手伸了进去。之后,我的手逐渐温暖了起来,我把整个身子都躲到了爷爷的背后面,爷爷的背就像一座大山为我遮住了风挡住了雨。我全身都温暖了。大约过了半小时,我们终于抵达了学校。我撑开雨衣,爬下了电动车,将书包背上肩,向前走了几步回头跟爷爷说了声再见。当我的眼光扫到爷爷的脸上时,我惊呆了,头顶的雨帽正在不停滴水,面颊通红,像喝醉了酒,额头挂着雪花,脸上的几道皱纹深深地凹陷了下去。爷爷僵硬地举起他的右手,张开右手掌朝我挥挥手,一边朝我说再见。我看见爷爷的样子,霎时间顿住了,鼻子突然很酸,一股暖流涌上我的心头。过了一会儿,我也向爷爷说了再见。
我反头向校园走去。走了数十步,我回头轻轻看了一眼,爷爷还站在校门口,雨衣上的水仍在往下滴,爷爷又向我挥手,我也回了一个手势。从此,爷爷的身影就深深地映入了我的心中。
上初中后,我开始在学校寄宿,爷爷奶奶到重庆的伯伯家帮忙,一年可能也就回来一次。但爷爷每一周周末都要打一个电话过来,他说他每天都关注着我们的校园网。当我考好时,爷爷有表扬赞赏,在没考时,他鼓励我,让我总结经验,很是关心。
虽然现在爷孙已经分居两地,隔了千里,但我们的心却是连在一起的。我感谢我的爷爷,愿爷爷也身体健康。
篇四:我的爷爷作文500字
我的爷爷作文500字
我的爷爷今年68岁了,可是他爱下棋的习惯一点也没有改变,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棋瘾反而越来越大,简直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一天刚吃过早饭,爷爷就捧起棋盒哼着小曲走出家门。不用问,爷爷又去找邻居杜爷爷下棋了。
转眼到了中午,炒菜的香味扑鼻而来。奶奶叫我:搏洋呀,快去叫你见棋就没命的爷爷回来吃饭。我三步并作两步跑下楼,来到楼前的小院。
爷爷和杜爷爷正坐在一棵大槐树下下棋。爷爷右手拿着一枚棋子,左手托着腮,凝视着棋盘,像一尊雕像一般一动不动。我悄悄走到爷爷身后,轻轻地叫:爷爷!爷爷丝毫没有发现站在身后的我,还处在深思中。我只得贴在爷爷耳边大叫一声:爷爷!该回家吃饭了。啊,爷爷如梦方醒,不去,不去!棋没有下完,吃什么饭!回到家里,我见到奶奶已将饭菜摆上了桌,正冒着热气呢。我又
第二篇:我的大爷作文400字
我有一位慈祥的大爷,他对我很好。我的大爷47岁了,虽然属于中老年期,但是心却没有老,大爷在我的心中永远最年轻。
有一次,我到大爷家来找大爷玩耍,而大爷上了山,还没有回来,所以我就早走了。不一会儿,大爷回来,可是大爷发现我走了,所以炖好鸡就给我打电话。我说到明天去吃,大爷答应了。
第二天,我到大爷家来吃饭来了,赵姨对我说:“菲菲啊,你大爷昨天炖好鸡后,等着你来吃,而你却不来了。你大爷又把好肉挑出来,我想吃点儿,你大爷还不让吃,说‘专门给你留着的’。”赵姨说完,我一看原来大爷吃的碗里的那些鸡肉只剩下辣椒皮了,一块儿好肉都没有,我忽然觉的好温暖。
还有一次,大爷听说我来了,给我买好了羊肉炖给我吃,我吃起来真香。还炖了一大锅,留着给我吃。我每次去赵姨家,大爷都会用最丰盛的美餐招待我,我每次还都吃得饱饱的。我去,大爷不是让我吃火锅,就是兔子头,要么是鸡肉,要么羊肉那一类的,丰盛极了。
我将来要好好孝敬大爷,让以后和现在倒过来,我要为大爷也做出丰盛的美餐,也让大爷吃的饱饱的。
[我的大爷作文400字]相关文章:
第三篇:怀念我的大爷宋登高
怀念我的大爷
宋登高
——谨以此文告慰他的在天之灵和我对他的深切怀念
前 言
五月原本是个春意盎然,鲜花盛开,充满生机的季节。在没有任何征兆,没有任何防备,身体向来很好的大爷,居然在五月里走了。走的那样突然,那样匆忙,来不及让人反应,没有留下只言片语,更没有留下话别的时间,留下的只有永恒的悲痛和亲人们对他永远的怀念。五月成了大家梦魇般的记忆,成为了大家心灵深处不可触及的黑色日子。
正
文
我的大爷宋登高,于2013年5月18日16时30分与世长辞,没有留下遗言,就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享年77岁。
这一突入其来的变故,着实打蒙了所有的人,让人猝不急防。大爷身体一向很好。初四一家人一起吃饭时,他精神矍铄,没有任何生病的迹象。饭后,他饶有兴致的与大家合影,不料这张照片竟成了他留给我们的最后纪念。初四到现在才短短三个多月时间人就走了,这无论如何让人一时难以接受,大家陷入了悲痛之中。
大爷生病那天是4月4日周四清明节。4月5日下午我才得知,赶到医院大爷已躺在病床上,不能言语,但意识清楚,知道我去看他了。在我离开医院时,他还嘱咐不要告诉远在上海的弟弟我的父亲怕他担心。事实上到5月9号时,大爷的病情已有所好转,以他平时的身体素质,用不了两周左右即可出院回家静养和慢慢康复。当时我是这么认为的,大家也是这么认为的,包括大爷本人也是这么想的。他非常乐观地说他没事。刚住院的前几天他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勇敢的与病魔做斗争。看着他痛苦的样子,着实很让人心痛。由于大家缺乏经验,缺乏常识,缺乏变成了无知,一个77岁的老人得了脑梗这么重的病,意味着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大意、盲目的乐观占据了上风,殊不知危险就在后面,5月13日晚上2:00左右病情突然加重,随后人陷入了昏迷。据小弟弟讲,那天晚上他在医院,1:00之前也就是临睡之前大爷就头疼了近1小时,可惜没有引起医院医生足够的重视。到第二天上午检查发现颅压太高,随即决定做开颅手术,近3个多小时的手术,结果不理想,术后转入了重症监护室,大爷就在未醒来,生命维持到5月18日下午4:00左右人就不行了。接到大表哥的电话,我倒吸了一口冷气,赶到医院大爷已经走完了他的人生。
回想大爷住院的45天,发病突然,送医院和抢救都很及时,即使这样都不曾挽救回他的生命,这实在另人痛心。这几天来,我都不知自己怎么过来的,做了些什么,干了些什么,只感觉每天忙忙乱乱的,不知忙些什么,到头来大爷没了。惊鄂之余,我仍然不相信这是真的,因为我一直认为大爷除做手术因麻药的原因意识可能暂时出现空白,其他时间里虽在昏睡中,但意识一直非常清楚,就向人做梦一样睡着了意识是清楚的,即便心脏停止了跳动,呼吸没了,其他生命体征消失了,我也不愿相信大爷就这么走了。仍抱一丝希望,希望大爷平安没事。从布置灵堂到遗体告别、火化再到祭奠,我仍然不相信这是真的,看到他的墓碑时,那一刻我相信他老人家真的离我们而去到另一个世界去了,大爷与我们阴阳两隔了,且永远不回来了,瞬间双眼被泪水模糊了,有一种揪心的痛传遍全身,欲哭无泪。
大爷的离开着实让我遗憾,又让我震惊同时震醒了我们这些后辈儿孙,尤其是我总认为来日方长,有的是机会尽孝,殊不知父辈们渐渐年事已高,尽孝的机会就在当下,否则真是来不及。
回想大爷的一生,让人感慨万千。
大爷出生于1938年8月,山西代县峪口乡王家会人。1961年8月参加工作,196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先后在忻县农场拖拉机修配厂,山西省机器厂,山西省经济委员会,山西省计划委员会工作过。
大爷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奋斗的一生;他热爱党,对党忠诚,为党工作,把自己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党崇高而伟大的事业。大爷还是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和无神论者,他身前对我讲的最多的就是辩证法和唯物主义。他身前光明磊落,清正廉洁,为他身后赢得了清誉。
我的大爷出生在离代县县城几十公里以外的一个山青水秀的小山村。在那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大爷兄弟姐妹七人,上有2个姐姐,下有3个弟弟。大姐英年早逝,二弟幼年夭折。作为家里的长子他向所有那个年代出生在农村的孩子一样,很小的时候便跟随大人下地干活了。大爷从小命运坎坷,多灾多难,懂的世事艰辛的他,凭借聪明睿智,顽强意志,勤奋好学,得以从一个农家子弟成长为党的一名干部。这段经历用他儿女的话概括为:“不堪忍受大山的贫苦,外出求学毕业分配后展转来到省城太原工作。几十年来,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认认真真,慎言谨行,精益求精,从来没有一步踏空”,这就是我的大爷。正因为如此,才成就了他日后身居高位而不忘本,不变色,依然保持着农村的那种淳朴善良为人耿直的本质和做事风格。
在我的记忆中,大爷是既熟悉又陌生的。熟悉是长辈们常常念叨他,且引以自豪;陌生是打小见到他的次数是有限的。那个年代交通不便,忙于工作的大爷很少回家,只是假期或有了空闲时间才回老家走走。那也仅是抽时间看望他的母亲我的奶奶。说到我的奶奶,她勤劳而能干,爷爷去世早,她独自支撑和料理起这个家,并使这个家绵延不断,后继有人。不仅养育出了向我大爷、父亲这样有出息的儿子,也哺育了外甥们的成长。
与大爷见面的机会渐渐多起来,我记是在我们全家搬到省城之后,虽然之前也有几次机会见到过大爷,但大爷留给我的依然是既熟悉又陌生的形象。随着生活在同一个城市,距离的缩短,越来越多的走动,越来越多的聚会和自己年龄的增长,使我真正的走近了我的大爷,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他不在陌生,不在高高在上,不在让我敬畏。亲情与日俱增,越来越浓,让我越来越多感受到来自大爷的关爱,越来越多让我感受到他无时无刻关注着我们的成长。退休赋闲在家的大爷越来越慈祥,每次见面总有说不完的话,不是鼓励就是淳淳教导。一想到这我的眼里就充满泪水,心就在淌血。虽然我们在一起的时间少而又少,但一想起他老人家我还是会情不自禁的落泪,这也许就是亲情。
大爷是我们整个家族的骄傲,也是整个山村的骄傲,更是他们那一代人的骄傲。这一点我深信不移,一个农家子弟,通过自己刻苦学习,勤奋努力,走出大山,走进省城,获得社会广泛的认可,取得骄人的成绩,进而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在他们那一代人里可谓是凤毛麟角。
大爷的离去,是我们整个家族的不幸,也是我们整个家族巨大的损失,他是我们的骄傲,也是我们的榜样,我们都一直以他为荣。他用他的行动开创了家族划时代的新局面,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将值得我们子孙后代永远学习,我们大家永远怀念他,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倘若大爷您有在天之灵,您就保佑我们这个家族繁荣昌盛,永不衰竭;倘若我们有来世,就让我们重续前缘。
大爷安息吧!后记
“用嘴说出的话随风而散,用笔写出的话永不磨灭”。
转自诺贝尔奖获得者莫言获奖感言
第四篇:鲁大爷简介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来改为周树人)字:豫山,后改为豫才,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官僚地主的家庭里。13岁那年,他原来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科举舞弊案锒铛入狱,此后他的父亲又长期患病,终致死亡,家境败落了下来,因此卖了房子。家庭的变故对少年鲁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是家庭的长子,上有孤弱的母亲,下有幼小的弟妹,他不得不同母亲一起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天真活泼的童年生活就这样结束了,他过早地体验到了人生的艰难和世情的冷暖。他经常拿着医生为父亲开的药方到药店去取药,拿着东西到当铺去变卖。在家境好的时候,周围人是用一种羡慕的眼光看待他这个小“公子哥儿”的,话语里包含着亲切,眼光里流露着温存。自他家变穷了,周围人的态度就都变了:话语是凉凉的,眼光是冷冷的,好朋友也不和他说话了,脸上带着鄙夷的神情。周围人这种态度的变化,在鲁迅心灵中留下的深刻的印象,对于他幼小的心灵的打击很大,这使他感到在当时的中国,人与人之间缺少真诚的同情和爱心。人们是用“势利眼”看人事物的。多年以后,鲁迅还非常沉痛地说:“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呐喊》自序)
家庭的变故和变故后的人生体验,也使鲁迅从少年时候起就亲近下层人民。他的外祖母家住在农村,这使他有机会接触和了解农民的生活。特别是在他祖父入狱的前后,他不得不到农村的亲戚家避难,长时期住在农村。在那里,他与农村的孩子们成了朋友,与他们一起玩耍,一起划船,一起看戏,有时也一起到他们家的地里“偷”豆子煮了吃。在他们之间,没有相互的歧视和仇视,而是相互关心,相互友爱。鲁迅一生都把他与农村小朋友这种朴素真诚的关系当作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关系而怀念着,描写着。
在当时,一般的读书人走的是三条道路:一条是读书做官的道路。当不上官的还可以去当某一个官僚的“幕友”,倘若前两条道路都走不通,还可以去经商。鲁迅走的则是为当时人最看不起的另一条道路:进“洋学堂”。这在当时的中国,是被一般人视为“把灵魂卖给洋鬼子”的下贱勾当的。1898年,18岁的鲁迅,怀揣着慈母多方设法筹借的8块银元,离开家乡进了南京水师学堂,后来又改入南京路矿学堂。这两所学校都是洋务派为了富国强兵而兴办的,其中开设了数学、物理、化学等传授自然科学知识的课程。期间,鲁迅阅读了外国文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著作,开拓了视野。特别是严复翻译的英国人赫胥黎著的《天演论》,更给予鲁迅以深刻的影响。《天演论》是介绍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的一部著作,这使鲁迅认识到现实世界并不是和谐完美的,而是充满了激烈的竞争。一个人,一个民族,要想生存,要想发展,就要有自立、自主、自强的精神。不能甘受命运的摆布,不能任凭强者的欺凌。
鲁迅先生在南京路矿学堂期间成绩优异,使他在毕业后获得了公费留学的机会。1902年,他东渡日本,开始在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后来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现日本东北大学医学部)。他之选择学医,意在救治像他父亲那样被庸医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讥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的健康状况。鲁迅想通过医学启发中国人的觉悟。但他的这种梦想并没有维持多久,就被严酷的现实粉碎了。在日本,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鲁迅,经常受到具有军国主义倾向的日本人的高度歧视。在他们的眼睛里,凡是中国人都是“低能儿”,鲁迅的解剖学成绩是95分,就被他们怀疑为担任解剖课的教师藤野严九郎把考题泄露给了他。这使鲁迅深感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悲哀。有一次,在上课前放映的幻灯画片中,鲁迅看到一个中国人为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队捉住杀头,一群中国人却若无其事地站在旁边看热闹。鲁迅受到极大的刺激。这时他已经认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要改变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悲剧命运,首要的是改变所有中国人的精神,而善于改变中国人的精神的,则首先是文学和艺术。于是鲁迅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回到东京,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筹办文学杂志,发表文章,从事文学活动。在当时,他与朋友们讨论最多的是关于中国国民性的问题: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它的病根何在?通过这种思考,鲁迅把个人的人生体验同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奠定了他后来作为一个文学家、思想家的基本思想基础。
在留学日本期间,鲁迅先生初步形成了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但是,鲁迅的思想和感情不但为当时大多数的中国人所无法理解,就是在留日学生中也很难得到广泛的响应。他翻译的外国小说只能卖出几十册,他筹办的文学杂志也因缺乏资金而未能出版。家计的艰难使鲁迅不得不回国谋职。1909年,他从日本归国,先后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今杭州高级中学)和绍兴府中学堂任教员。这个时期,是鲁迅思想极其苦闷的时期。1911年的辛亥革命也曾使他感到一时的振奋,但接着是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历史丑剧的不断上演,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沉滞落后的现实,社会的混乱、民族的灾难、个人婚姻生活的不幸,都使鲁迅感到苦闷、压抑。五四运动之后,他的压抑已久的思想感情像熔岩一样通过文学作品猛烈喷发出来。在那时,他已经在教育部任职,并且随教育部一同迁居北京。
1918年,鲁迅先生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这是他第一次用“鲁迅”这个笔名发表文章,《狂人日记》也是中国最早的现代白话小说,它奠定了中国的新文学运动(1919),推进了现代文学的发展。这篇小说,凝聚了鲁迅从童年时起到那时为止的全部痛苦的人生体验和对于中华民族现代命运的全部痛苦思索。它通过“狂人”之口,把几千年的中国封建专制的历史痛斥为“吃人”的历史,向沉滞落后的中国社会发出了“从来如此,便对么?”的严厉质问,大声疾呼:“救救孩子!”
鲁迅先生的小说作品数量不多,意义却十分重大。鲁迅把目光集中到社会最底层,描写这些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这是与鲁迅的创作目的分不开的。鲁迅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这种表现人生、改良人生的创作目的,使他描写的主要是孔乙己、华老栓、单四嫂子、阿Q、陈士成、祥林嫂、爱心这样一些最普通人的最普通的悲剧命运。这些人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最需要周围人的同情和怜悯、关心和爱护,但在缺乏真诚爱心的当时的中国社会中,人们给予他们的却是侮辱和歧视,冷漠和冷酷。这样的社会难道是一个正常的社会吗?这样的人际关系难道是合理的人际关系吗?最令我们痛心的是,他们生活在无爱的人间,深受生活的折磨,但他们彼此之间也缺乏真诚的同情,对自己同类的悲剧命运采取的是一种冷漠旁观甚至欣赏的态度,并通过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人来宣泄自己受压迫、受欺侮时郁积的怨愤之气。在《孔乙己》里,有恶意嘲弄孔乙己的短衫顾客;在《阿Q正传》中,别人欺侮阿Q,阿Q则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小尼姑;在《祝福》中,鲁镇的村民把祥林嫂的悲剧当作有趣的故事来欣赏„„所有这一切,让人感到一股透骨的寒意。鲁迅对他们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鲁迅爱他们,但希望他们觉悟,希望他们能够自立、自主、自强,拥有做人的原则。
鲁迅先生对权势者和伪君子抱着深恶痛绝的态度。《孔乙己》中的丁举人、《阿Q正传》中的赵太爷、《祝福》中的鲁四老爷、《长明灯》中的郭老娃、《离婚》中的七大人等等,都是这样一些权势者的形象。他们有权有势,但对他人的命运却没有真诚的关心,对社会的进步没有丝毫的热情,他们关心的只是自己的权势和地位,自私、虚伪、冷酷,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改善。《肥皂》中的四铭、《高老夫子》中的高老夫子则是一些假道学、伪君子,他们口口声声说是关心社会的道德,实际上他们自己都是毫无道德心的人,就像寓言中的叶公。
鲁迅先生的小说写的是平凡人的平凡的生活,没有离奇的故事,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却充满了无穷的艺术魅力。这种魅力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他对人、对生活的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对人的内在微妙心理的入木三分的刻画带来的。读鲁迅的小说,时时有一种“发现的喜悦”。画面是普通的画面,人物是普通的人物,但却在这么普通的画面和普通的人物身上,随时都能注意到我们平时注意不到的特征,察觉到平时察觉不到的人物的心理活动。正是由于这种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入木三分的心理刻画,使鲁迅小说的艺术魅力具有了愈久愈醇的特征。在青年时期,我们涉世不深,北方的中小学生对故事中所描写的鲁镇等江南水乡、三味书屋等风土人情还不够熟悉,对人生还没有更多的亲身体验,鲁迅小说是作为一个整体进入我们的感觉世界的。为了揭示不同生活画面和不同人物命运的不同的意义,鲁迅的小说结构是多变的,几乎一篇有一篇的样式,一篇有一篇的写法。《狂人日记》与《阿Q正传》不同,《孔乙己》与《白光》不同,《故乡》与《祝福》不同,《孤独者》与《伤逝》不同。不仅结构样式不同,音调节奏也不同。《孔乙己》是那么的单纯而又冷峻,《伤逝》则那么逶迤曲折、情深意切。鲁迅的小说不仅是小说,也是诗,它以平凡的社会生活为题材,整体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意境幽深,外冷内热,其运用民族语言的功力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在写作《呐喊》《彷徨》的同时,鲁迅先生还创作了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散文诗集《野草》。前者出版于1928年,后者出版于1937年。如果说《呐喊》《彷徨》中的小说是鲁迅对现实社会人生的冷峻的刻画,意在警醒沉睡的国民,《朝花夕拾》中的散文则是鲁迅温馨的回忆,是对滋养过他的生命的人和物的深情的怀念。幼时的保姆长妈妈,在备受歧视的环境中给予过他真诚的关心的藤野先生,一生坎坷、孤傲不羁的老友范爱农,给过他无限乐趣的“百草园”,吸引着他的好奇心的民间戏剧和民间娱乐活动„„所有这一切,都是在这个险恶世界的背景上透露出亮色和暖意的事物,是他们,滋养了鲁迅的生命。这些散文,把抒情、叙述、议论结合在一起,有时如平静的港湾,有时如波涛翻滚的大海,有时如湍急奔流的河水,有时又像蜿蜒曲折的小溪,千姿百态,体现了鲁迅散文创作的艺术成就。同《朝花夕拾》中那些明净细致的散文不同,《野草》中的散文诗则呈现出迷离恍惚、奇诡幻美的意境,它们像一团团情绪的云气,在空中旋转飘荡,变幻出各种意想不到的形状。鲁迅内在的苦闷,化为了梦,化为了超世间的想象,使《野草》成了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中的一朵奇葩。鲁迅曾对别人说:“我的哲学都在《野草》里。”鲁迅最内在的情绪体验和最玄妙的哲理性感悟,通过这种奇特的艺术手段传达出来。鲁迅的艺术创造力是惊人的。
最充分体现鲁迅先生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还应该首推他的杂文。“杂文”古已有之,在外国散文中也能找到类似的例证,但只有到了中国现代文化史上,到了鲁迅的手中,“杂文”“是匕首、是投枪”,这种文体才表现出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巨大的思想潜力。鲁迅的杂文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文化的一部“史诗”,它不但记录了鲁迅一生战斗的业绩,同时也记录了鲁迅那个时代中国的思想史和文化史。当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要创造适应于中国现代发展的新文化、新思想时,遇到的是从各种不同的阶层,各种不同的人物,从各种不同的角度,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进行的诬蔑和攻击。鲁迅的杂文就是在这种没有固定不变的战线、没有固定不变的论敌的思想文化斗争中自然形成的。从五四起,鲁迅就开始用杂文的形式与反对新文化的各种不同的论调进行斗争,但那时他还是不自觉的。到了后来,有些人开始嘲笑他是一个“杂文家”,他才更明确地意识到“杂文”的力量,并且开始自觉地从事杂文的创作。鲁迅说,杂文是“感应的神经”,它能够“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从而为新文化、新思想的发展在旧文化、旧思想的荆棘丛莽中开辟出一条蜿蜒曲折的道路,使之能够存在,能够发展,能够壮大。鲁迅一生写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等15部杂文集。在这15部杂文集中,鲁迅把笔触伸向了各种不同的文化现象,各种不同阶层的各种不同的人物,其中有无情的揭露,有愤怒的控诉,有尖锐的批判,有辛辣的讽刺,有机智的幽默,有细致的分析,有果决的论断,有激情的抒发,有痛苦的呐喊,有亲切的鼓励,有热烈的赞颂,笔锋驰骋纵横,词采飞扬,形式多样,变化多端。它自由、大胆地表现现代人的情感和情绪体验,为中国散文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更加宽广的道路。鲁迅杂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容抹煞的。
鲁迅先生晚年还完成了一部小说集《故事新编》(1936年出版)。这部小说集取材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和历史事实,但它没有拘泥于原有的故事,而是加进了鲁迅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有些还采取了古今交融的写作手法,使古代人和现代人发生直接的对话。鲁迅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我们能够通过对现实人物的感受和理解,还古代人物一个鲜活真实的面貌,也通过对古代人物的感受和理解,更深入地感受和了解某些现实人物的真实面目。通过《故事新编》中的小说,鲁迅实际重构了中国的文化史,揭示了中华民族存在和发展的根据,也重塑了那些被中国封建文人圣化了的历史人物的形象。《补天》可以被认为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创世纪”,在鲁迅的观念中,真正体现中华民族根本精神的不是那些古圣先贤和帝王将相,而是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女娲,她是中华民族生命力的源泉和象征;《奔月》写的是古代英雄的悲剧,羿射掉九日,拯救了人类,但那些自私狭隘的世人并不想继承、发扬他的英雄精神,只想利用他实现自己自私狭隘的目的,他被自己的学生所暗算,被他的妻子所抛弃;《铸剑》表现的是被压迫者向压迫者复仇的主题;《理水》《非攻》歌颂了中国古代那些身体力行的政治家和思想家,禹和墨翟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式的人物。孔子、老子、庄子、伯夷、叔齐这些历史人物也在鲁迅的笔下真成了有些可笑但仍不失其可爱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鲁迅的《故事新编》以荒诞的手法表现严肃的主题,创立了一种完全新型的历史小说的写法。
鲁迅先生在短篇小说、散文、散文诗、历史小说、杂文各种类型的创作中,都有自己全新的创造。他的一生是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挣扎奋斗的一生,他用自己的笔坚持社会正义,反抗强权,保护青年,培育新生力量。在前期,他热情支持青年学生的正义斗争,揭露段祺瑞执政府镇压学生运动、制造“三·一八”惨案的罪恶行径,写下了《记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震撼人心的文章;在后期,他反对国民党政府对共产党人和进步青年的血腥镇压,参加了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写下了《为了忘却的记念》等一系列充满义勇正气的文章。“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在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三个字。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
生前,他立下遗言:“
一、不能因为丧事收任何一文钱。但朋友的不在此例。
二、赶快收敛、埋掉,拉倒。
三、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
四、忘掉我,管自己的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涂虫。
五、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六、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
七、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莎士比亚说:“一个人的临终遗言,就像深沉的音乐,有一种自然吸引注意的力量。”
鲁迅一生的著作和译作近1000万字,其中杂文集共16本。其中《故乡》《孔乙己》《诗二首》选进二期课改教材初二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风筝》《雪》《藤野先生》《社戏》等都被选入初中人教版语文课本。《朝花夕拾》一书也成为中学生的必读书目之一,而他的小说集《呐喊》《彷徨》也成为后代人的精神佳作。
1918年起,先后发表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药》《故乡》等小说名篇,后来一同收入小说集《呐喊》。
第五篇:周大爷事迹
“每次楼道里有什么声音,他都会听一听,楼上楼下走一遍,确定楼道里没有异象才放心。你说他没事干操这些闲心干啥。”天阳社区引河南里7号楼1门302室的住户周嘉明被老伴儿“数落”着,不过他不以为然:“我们小区没有实行物业管理,每个人都要多操个心。”今年78岁的周嘉明,是引河南里7号楼1门的居民代表,义务管理整栋楼的27户人家。一年来,他虽有自己的工作,但对居民的事像自己的事一样操心。周嘉明的老伴抱怨说:“只要是楼里的事,别人一找他,他就放下自家的事不干快快跑去了,有时候还倒贴钱。”听到老伴的埋怨,周大爷不说话,只是笑。原来,1号楼的每个居民都记着周大爷的手机号,有什么事就把他当成了“居委会”。
从3月开始,引河南里小区和引河里小区此次实行旧楼区提升改造工作,但这次与以往最大的不同是真正做到了进楼入户,解决了百姓最需要解决的难题,旧楼区改造真正是体察民情,顺应民意。此次改造中,新做的屋面防水,解决了困扰居民的屋顶漏雨问题;更新的排水管道,解决了下水道堵塞、污水外溢问题;更换的燃气灶具连接管,解决了用气安全问题。此外,还安装了楼栋对讲门和楼道灯、粉刷了楼道墙壁、拆除了小区违章等,使小区环境更加整洁,居民住得更加舒心。
周大爷因为此次改造工作,在楼里跑上跑下,没黑天没白天,协调户内下水道改造等相关事宜,楼内有居民不理解的,周大爷一次一次的找他们谈话,有些居民不理解,他就语重心长的对他说:政府这次下了这么大的力度为我们改善生活环境,让我们能舒适的生活,不要因为个人的一点小小利益,破坏改造的整个大局,如果你不更换的话,其他的住户都更换不了,别光看眼前的得失,这可是长久性的利益。周大爷说完,那不理解的居民同意更换下水,事情圆满的解决了。
周大爷自己说“现在非常好,以前没人管,污水外溢,房顶漏雨,现在收拾得干干净净,楼也粉刷得新新的,能不好吗?最主要的是,下水道改造后,不用一个月就通好几回了。”
从周大爷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优秀的社区志愿者熠熠生辉的人格魅力。平凡的周大爷以一颗朴实无华的爱心,书写着自己的精彩人生,演绎着无私奉献的动人故事。他以实际行动告诉我们,爱不需要华丽的辞藻来表达,也不需要做出惊人的壮举,只要义务工作者真心付出,真诚奉献,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爱心、散播爱心,就会使义务工作者的人生更加快乐,就能使生活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