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成祸患的背后

时间:2019-05-13 06:36: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父母成祸患的背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父母成祸患的背后》。

第一篇:父母成祸患的背后

父母成祸患的根源——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前段时间看到网上热论“父母皆祸患”,从做咨询经验来看父母成为祸患的很多,但是用“皆”就有些偏激了,因此也就一笑了之。昨天在雅虎网上看到一则报道《孩子为什么走到这一步》,叙述了一个没有父母关爱的22岁小伙,抢劫杀人的目的居然是想求死。虽然从理论上讲被父母抛弃的孩子往往会有自我毁灭的冲动,但是当现实摆在眼前的时候,还是非常震撼。

在出现问题的家庭中,我个人估计有90%的父母没有摆正自己和孩子的关系。“要听话,作个好孩子”是这些家长的经典口语,“顺从”是做“好孩子”的前提。他们表现出来的教育模式是控制或者放纵,他们有的努力地把孩子雕刻成自己想要的“成功典范”、有的则是把孩子捧上了天、百般呵护、有求必应。最常见的模式是:在孩子小的时候主要是控制,等到青春期后因为不能控制了就转变为百般顺从。这些家长根本就意识不到: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在人的权利上与自己是平等的。没有平等心的家长自然不会尊重孩子,不尊重孩子自然会忽略他们的成长和本性的需要,从而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记得有个教育家说他和孩子谈话的时候总是蹲下来,保持自己和孩子的视线是平的。扪心自问;我们有几个家长可以做到这点?

记得很久以前接触过一位女士,她说:“父母都是为自己的孩子着想的,和父母的冲突都是我们的错,我们只有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才能解脱自己。”然后她又谈到了传统文化、谈到了《弟子规》、谈到了《二十四孝》。当我问她怎么评价奥地利那个强奸和禁锢自己女儿的人时。她的回答让我瞠目结舌:“如果她父亲不那样做,那不知道她还会遇到什么更坏的事情。”——也就是说:当你受到一个人侵犯的时候你还要感恩他没有做比这个更过分的事情。后来我听说她以前和父母的关系很不好,为了摆脱这种痛苦她尝试过心理治疗。后来“传统文化”让她的心态平和了下来,不过我很担心她将来会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

《二十四孝》里讲了这么两个故事:舜虽然被父亲多次谋杀未遂,妻子和财产都被父亲和弟弟抢走,他还是一味地满足父亲;郭巨为了节省口粮来养活母亲,居然要挖个坑把儿子活埋。这本书宣扬了子女要无条件地顺从和满足父母的需要,父母成了孩子的主人,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易子而食”——孩子在父母面前连基本的生存权都没有。值得注意的是这本书是在元朝写的,在那个时代人被分成四个等级、蒙古人杀汉人只需要赔偿一头驴、大量地被征服者沦为奴隶。

心理学上有个“斯德哥尔摩综合症”:该症状的表现是被害人对加害人产生好感、依赖心,把犯罪分子看的高高在上,自己好象是他们的奴仆。这种屈服于暴虐的弱点也被称为“斯德哥尔摩精神症候群”。《二十四孝》的作者是个汉人,是个被害者。他没有反思人和人在权利上是平等的、应该去反抗,反而把社会上的奴役关系延伸到了父母与孩子的身上。不但认可了奴役的合理性,而且在讴歌它。这一奇怪的现象只能用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来解释了。

那么一个“病患”的作品为什么会在中国广泛流传?

我们知道中国的历史上有很长一段时间就是一小部分人压迫和控制其他人,这部分人不但吃喝由百姓供养,而且不高兴了还可以抽打、辱骂他们。所以鲁迅先生说中国人从来没有做过人,只有做奴隶和做奴隶而不得的时候。为了维护自己的特权,统治阶层需要给自己找到“合理”的依据。而那些被欺压的人,就像那些被“我爹是李刚”的人伤害过的人一样,愤怒一定是在心里燃烧的。如果能得到公正还好,如果身心疲惫后还没有得到公正的话,受伤害的人可能会转而寻求心理的平静,这时候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就会出现了。但是这种症状确实有点丑陋,于是有人想到了美化它,让它上升到道德高度,成为社会的规范。

有需求就会有服务,应广大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需要,各种各样的药方就出现了。

西汉时期的《淮南子》讲女娲造人的时候第一批是用手捏的,后来的是用藤蔓挥洒的泥滴。用手捏的自然要比用泥滴做的尊贵多了,用藤蔓挥洒的天生就和鞭子有渊源的,这个神化编造的确实是高。

西汉是中国的封建统治步入稳定的时期。刘邦统一了中国后,看到很多大臣们要造反,估计当时很多老百姓也纳闷:“我凭什么要给你纳税”?所以刘邦迫切需要制度和教育,山东的大儒给他的大臣们上了堂礼仪课,结果刘邦很高兴:“我今天才知道做皇帝的滋味”。礼仪和制度有了,那么怎么才能给这套东西找到根据?刘邦不是读书人,估计他的儿子在兵荒马乱的岁月里也没读什么书,于是这个任务就交给孙子辈了。《淮南子》和“罢黜百家,首尊儒术”就是刘邦的孙子和曾孙们隆重推出的成果。后来干脆把皇上们的出生也给神化了,要不是蛇生的,要不是鸟生的,要不就是什么五彩祥云之类的,反正不能是人生的。

《论语》比《淮南子》要早上几百年,那个时候基本上是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时代,诸侯们被大臣夺权的很多、诸侯国破产的也很多、大臣们更是自由跳槽,很多的胜利者出身卑微。这种状态下鼓吹人权不平等是没有市场的,大家看重的是能力、需要的是安定。所以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潜台词是大家都是平等的,不要对别人做你不愿意让别人对你做的事情。

孔子还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句话是在劝大家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当君的就要把君的工作做好、做臣的就要把臣的工作做好、做父亲的就要尽到父亲的责任、做儿子的就要尽到儿子的责任。但是到了汉以后人们却把这句话解释为“皇上永远是皇上,臣子永远是臣子,老子永远是老子,儿子永远是儿子”。潜台词变成了人生来就是不平等的,大家都认命吧。

统治者不过是想把自己的统治合理化,为什么要拉上亲子教育呢?孔子早说了:“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原来只有无条件服从老子的人才会无条件地服从上级。

总之通过编造神话、歪解名人的言论、将父子和君臣的关系挂钩,封建文化完成了它的基本架构。毛泽东曾说“一切反动派都是尊孔派。”我相信他说的“孔派”是指被化妆过的“孔子”。

理论是有了,但是因为和人性相违背,很多人又不读书,接触不到这么高深的理论,所以汉唐时期的民风还是很强悍,读书人都是带着宝剑到处晃,李白就经常打架斗殴,还写了首《嘲鲁儒》,记得唐朝还有谁写过“莫料辕门笑鲁儒”的诗。估计那时候大家还没有被完全洗脑,经常拿儒家开开玩笑的。这个问题很严重,于是有人想到了要从娃娃抓起,一定要树立模范,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而且不识字的也能理解、能记住。于是《二十四孝》的“孝子”们就出现了,然后在最需要奴性的时代被结成集子,象教科书一样地发行了。

从此不平等的奴性思想彻底统一了中国,而且创新产品不断涌现,例如“裹小脚”、“三从四德”„„。结果搞的“文化发达”地区经常地被外来力量征服,记得有一篇文章记载清兵入关的时候,某兵在扬州的大街上随便拉了20多人,然后命令他们跪下,依次开始砍头,居然也没有一个反抗的。

辛亥革命以后,平等的思想逐渐传到中国,但是两千多来被道德化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不会马上被治愈,还有患者以此为荣、奉为国粹。所以现在还有很多人有不平等的观念,也不会尊重他人。

这些人做了家长、提升到“主子”的地位后,自然也不会在乎“臣民”的感受了。不过现在的孩子们受外来思想的影响很大、不太理解“传统文化”,于是冲突就产生了。

那么是我们应该把孩子拉到“传统文化”这边?还是家长应该学会平等心?孩子们学会平等心后自然会尊重我们衰老的过程、尊重我们的需求,反倒是那些没有平等心的人才会视老人为累赘。

„„

“父母皆祸患”说的有些偏激了,但是足以给我们敲响警钟。烟台泰然老师作品

第二篇:好父母成祸害

好父母成祸害

现代很多父母正是不懈地追求着这个目标,我和同事由此开始怀疑:会不会是父母在孩子小时过于保护他们,避免让他们不幸福,才剥夺了他们成年后的幸福感呢?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精神病医生保罗·波恩说,答案可能是肯定的。在临床实践中,波恩发现很多父母会尽一切可能避免孩子体验到哪怕一丁点的不适、焦虑或者失望。当孩子长大,面对正常的挫折,就以为事情严重出错了。他说:当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在公园里被石头绊到,刚刚倒地,一些父母就会飞扑过来,扶起孩子,开始安慰,此时孩子还没来得及哭呢。这事实上剥夺了孩子的安全感。如果你不让孩子体验那刹那间的混乱,给他(她)一点时间,让他(她)明白发生了什么(“噢,我跌倒了”),让他(她)先跟那种挫折感搏斗,他(她)就不知道受挫是什么感觉,以后在生活中遇到麻烦时心中也没有底。这些孩子上大学时,会因为最小的麻烦发短信给父母求救。波恩说,多数情况下,孩子会自己应付得很好,但很多父母永远不知道这一点,因为他们在孩子不需要保护时过早伸出了援手。

这让我想到了自己。儿子四岁时,我一个朋友死于癌症,我当时第一想法是:不能告诉他。毕竟他都不知道她病了(有次他注意到她总戴着顶头巾,问我她是不是犹太教徒,我胆怯地说“不是,她就是喜欢头巾”。)我知道他可能会注意到我们不再去探望她了,但我读过的所有育儿书都说,得知亲友的死讯对于孩子来说太可怕了,所以,在不能撒谎的情况下,我只好给这个不幸的消息裹上一层保护衣,同时知道这层保护衣挡不住儿子那折磨人的“为什么”。最终,我把真相告诉了儿子。他问了很多问题,但并未因为震惊而昏倒。总之,用波恩的话说,我对儿子的信任会让他更加信任我,并最终更有安全感。通过告知他这件事,我传达了一个信息:我相信他可以忍受悲伤和焦虑,而我会站在一旁帮助他。如果不告诉他,则传达了另外一种信息:我不认为他可以处理这种不适感。而这正是很多成人每天以各种方式向孩子传达的信息。

哈佛大学讲师、儿童心理学家丹·肯德隆表示,如果孩子不曾体验痛苦的感觉,就无法发展“心理上的免疫力”。“这就像身体免疫系统发育的过程,”他解释说,“你得让孩子接触病原体,不然身体不知如何对攻击作出反应。孩子也需要接触挫折、失败和斗争。所谓成长,就是学会适应不那么完美的情况,但父母常常代劳,剥夺了孩子对挫折作出即时反应的权利。”

洛杉矶临床心理师温迪·莫吉尔是美国多所大学的顾问。她告诉我,现在“茶杯”式新生越来越多———他们是如此脆弱,稍稍碰壁,就有可能碎掉。“父母出于好意,在其童年时替他们消化掉了很多忧虑,”莫吉尔评论说,“结果他们长大后不知如何面对挫折。”

无私与自私

这也许就是丽齐那样的病人最终会出现在心理医生面前的原因。“你可以拥有世界上最棒的父母,但人生中总要面对一些不如意,”洛杉矶家庭心理师杰夫·布卢姆说,“一个孩子应该体验正常的焦虑,才会有适应性。如果我们希望孩子长大后更加独立,就应该每天为他们将来的离开做好准备。”

但这个“如果”本身就是问题。布卢姆相信,我们中很多人并不真的希望孩子离开,因为我们依赖他们来填补自己生活的空洞。不错,我们在孩子身上付出了无数时间、精力和财富,但那是为了谁?“我们把自己和孩子的需要混淆了,并认为这是最佳育儿之道,”布卢姆说。

去年十月,在为《纽约时报杂志》撰写的一篇文章中,路易斯安那州一名妈妈若内·巴彻描述了女儿上大学后她的空虚感。她不时去女儿宿舍,以帮忙搬东西为理由待得很久,开始她老说是怕女儿不适应,但最终承认:“人家所说的‘直升机父母’就是我这种人。”

巴彻这样的妈妈并不罕见。莫吉尔说,每年开学时,大学都用各种招数“驱赶”新生父母。芝加哥大学在开学典礼后加了一场风笛游行,以便把家长从孩子身边赶开;佛蒙特大学请了“家长驱赶者”,专门负责把家长挡在某个界限之外。很多学校还指定了非正式的“家长接待院长”,负责跟那些父母解释、吵嘴。近几年有很多文章探讨为什么孩子拒绝长大,但问题往往不在于孩子,而在于父母。

“爱和持续监控之间是有区别的,”丹·肯德隆说。他注意到,由于我们比祖辈生的孩子更少,每个孩子都变得更加珍贵。与此同时,我们从孩子身上索求的也更多———更多陪伴,更多成就,更多幸福,在此过程中,无私(让孩子幸福)与自私(让我们自己高兴)界限越来越模糊。

“我们希望孩子过着我们心目中的幸福生活———做一个快乐的银行家,快乐的外科医生,”巴里·施瓦兹说。至少对于一部分父母来说,如果孩子在沃尔玛当收银员,他们不会那么高兴,“哪怕孩子脸上每天都挂着笑容”。“他们高兴,但我们不高兴。”施瓦兹说,“尽管我们常说我们对孩子最大的期望就是他们幸福,我们会竭尽所能帮他们获得幸福,但父母的幸福该终于何处,孩子的幸福该始于何处,我们并不清楚。”

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何美国人对于蔡美儿的《虎妈战歌》有那么激烈的反应。蔡的育儿方法在博客和妈妈论坛上广受攻击,被认为是虐待,但这并不能阻止该书连续几个月高踞《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首。有些父母可能纯粹出于好奇而读完了它,但蔡的书引起那么大反应,更可能是因为批评者在本质上与她无大区别。她可能过于执着于孩子的成功———以她们的幸福为代价,但很多执着于孩子幸福的父母与蔡有着同样的动力,只是外包装更加漂亮而已。我们希望孩子成功,同时不要付出成功常常需要的牺牲和挣扎。温迪·莫吉尔说,蔡“以极其坦白的方式,承认了很多人想过但不肯承认的事情。”

培养自信导致不自信

几个月前,我打电话给圣迭戈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自恋流行病》作者之一琼·图文齐。她告诉我,对于很多病人声称自己有过非常幸福的童年,但成年后对生活不满,她一点都不奇怪。当父母总说孩子“很棒”———不管孩子是第一次自己学会穿鞋,还是每天早上这样做时———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做的每件事都很特别。同样,如果孩子参加活动,仅因“努力尝试”就得到奖励的贴纸,那他(她)永远都不会收到关于自己的负面评价(所有失败都可以说成“努力尝试”)。图文齐说,自1980年代以来,在中学和大学里,孩子的自信指数日益上升。但健康的自信很快就会变成有害的自我膨胀。事实上,大学生的自恋指数上升速度跟自信保持一致。

与此同时,焦虑和沮丧人群比例也在上升。为什么会这样?“自恋者年轻时会很快乐,因为他们是宇宙的中心,”图文齐说,“父母就像仆人,载他们参加各种活动,满足他们每一个愿望。父母不断地告诉孩子,他们是多么特别,多么有才华。这给他们一种错觉,仿佛与其他人类相比,他们极其不同。他们不是自我感觉良好,而是比所有人感觉都好。”

步入成年后,这成为一个大问题。“那些自觉不凡的人会与周围的人疏远,”图文齐说,“他们不知如何与团队合作,不知如何面对自身局限性。在办公室里,他们希望永远能得到鼓励和奖赏,不喜欢老板说他们的工作尚需改进。如果没有一直得到鼓励,他们会丧失安全感。他们成长于这样一种文化中:只要参加就有奖品,当你参加真正的比赛或工作,会发现这很可笑,没有意义。谁会看一场没有赢家和输家的N BA比赛?”

荒谬的是,父母刻意培养孩子自信的行为有时反而让孩子不自信。当丽齐说她觉得自己不像父母称赞的那样“杰出”时,我一点都不惊奇。鉴于父母把她说得那么“出色”,她怎么真的可能在现实中做到?为了让她有安全感,父母不愿承认女儿的缺陷。“我数学很差,”当丽齐注意到自己比同学更难完成数学作业,曾这样对父母说。“你数学不差,”父母回答说,“你只是学习方式与别人不同。我们会请个家教,把信息‘翻译’成你能理解的模式。”

家教费尽心机,帮助丽齐把数学成绩提高了一点,但她心里清楚自己数学没有同学好。“我不是学习方式不同,”她对我说,“我就是数学很糟!但在我家里,你永远不会把一件事做糟,你只会在某些事情上比别人更擅长。如果我说我不擅长干某些事,我父母会说,‘噢,宝贝,不,你不是那样的!’”

温迪·莫吉尔说,现在,“孩子要么有学习障碍,要么是天才,要么两者兼具,没有平庸之辈。”她1980年代刚开始做心理测试时,如果必须告诉家长他们的孩子有学习障碍,会很担心。但现在,父母们宁可相信他们的孩子有学习障碍,以便解释孩子的一般表现,也不愿意相信孩子本身资质普通。“他们认为,‘普通’不利于保护孩子的自信。”

选择与安全感

讽刺的是,在很大程度上,自信与一个人将来会否开心关系不大,特别是当自信心来自不停的宽容和表扬,而不是来自真正的成就时。琼·图文齐说,研究表明,能预示一个人将来是否充实和成功的是坚定性、适应性和接受现实检验的能力,具备了这些品性,人们才能顺利过日子。

但是现在,很多孩子没有机会学习这些品性。幼儿园老师简对此深有感受,她举例说,一位母亲送孩子来上学,她忙着签到时,孩子跑到一边玩,跟另一个孩子发生了冲突。她的孩子先拿到了卡车,但另一个孩子把它抢走了。两人争吵了一会儿,那个孩子拿了一辆旧卡车扔给她的孩子。她的孩子看到取胜无望,也就接受了这种安排。但妈妈不干了,跑过去讲道理,说“这不公平”,要求那个孩子把卡车还回来。“你看,孩子本来没事了,她的孩子很有适应性,但她破坏了这一切。我们的确教孩子不要抢玩具,但这种事时有发生,孩子需要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另外一位从教17年的幼儿园老师则说,这些年来,父母越来越多地干涉到孩子的成长之路。“入学之后,孩子会意识到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这对他们来说是有好处的,因为在某些时候,别人的感受的确比他们的更重要。”这位老师还说,还有很多父母,自以为设定了限制,事实上却没有。当孩子缠着要买冰淇淋,家长先是拒绝,几经谈判后却让了步。“每年都有家长找到我,问‘为什么孩子不听我的话?为什么她不能接受拒绝?’我会说,‘孩子之所以不能接受拒绝,是因为你们从来不拒绝。’”

巴里·施瓦兹认为,那些充满爱意的父母每天给孩子很多选择,结果却出乎意料。“我们这个时代的理念是:有选择是好的,选择越多越好,”他说,“但这不是事实。”

在一项研究中,施瓦兹将孩子随机分成两组画画。第一组孩子可以从3支油性笔中选1支,第二组则可以从24支中选1支。当一名不知情的幼儿园绘画老师对作品进行评价时,被列为“最糟”的多是第二组孩子的作品。然后,研究者让孩子选择一支笔作为礼物,孩子选完后,再试着说服他们归还这支笔,换取另外一个礼物,结果第二组孩子放弃起来容易得多。施瓦兹认为,这表明选择更少的孩子不仅更专注于绘画,而且更加容易坚持他们最初得到的东西。

那么,这跟育儿有什么关系?施瓦兹说,它意味着,当选择更少时,孩子更有安全感,更不焦虑。较少的选择帮助他们专注于某事,这正是日后生活所需要的。“研究显示,专注于某项工作给人更大满足感,那些总是面对很多选择的人常常落在后面,”施瓦兹告诉我,“我的意思不是说别让孩子尝试各种兴趣或者活动,而是应该理性地给予他们选择。很多父母告诉孩子,‘你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可以随时退出,如果不是百分之百感兴趣,可以去尝试其他。’那么,当他们长大后以同样的方式生活,有什么好奇怪的呢?”他在斯莫沃斯大学毕业班的学生身上看到了同样的现象。“他们不能忍受这样的想法:选择一种兴趣或者机会就要放弃其他,所以他们花费多年,希望能找到完美答案。他们没弄明白,他们应该寻 找‘过得去’的答案,而不是完美答案。”而当我们给孩子提供无数选择的同时,就向他们传达了这样的信息:他们有资格过完美生活。恰如哈佛心理学家丹·肯德隆所言:“当他们感觉不爽,就会有另外一种选择摆在面前。”莫吉尔说得更坦率:父母用丰富的选择造就了焦虑而又有优越感的孩子,她称之为“残废的皇族”。

作为一名母亲,我对此再熟悉不过。我从来不对儿子说:“这是你的烤奶酪三明治,”而是说:“你想吃烤奶酪还是鱼条?”周六我会说,“你想去公园还是去沙滩?”和许多父母一样,我一直以为给孩子多种选择可以培养他们的力量感,让他们觉得自己更有控制力。但施瓦兹的研究表明,太多选择可能会使人更加沮丧,更加失去控制。

这是可以理解的。我还记得自己那天走进书店,看见那么多育儿书籍时,所感受到的压迫感和焦虑感。如果选择不是那么多,事情将变得更加简单———特别是在根本没有完美育儿法的情况下。

父母的焦虑之下潜藏着一种信仰,那就是:如果我们做对了,孩子不仅会成长为快乐的大人,而且会成为让我们快乐的成年人。这是一种误会,养育虽然重要,却不能胜过天性,而且不同的养育方式适用于不同的孩子。我们可以让孩子接触艺术,但不能教给他们创意;我们可以保护他们免受下流同窗、糟糕成绩等各种因素的伤害,但在人生中他们总会遇到不快。事实上,在不遗余力为他们提供完美童年的时候,我们让孩子的成长变得更加艰难。

就像温迪·莫吉尔说的:“孩子不是我们的作品。”

第三篇:常熟农商行成功过会背后

常熟农商行成功过会背后:跨区域扩张 12家村镇银行亏损

2016年08月09日01:31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施娜

在此次地方银行IPO中,江苏板块目前是最热闹的。仅苏州一地,就有三家农商行上市。除了已经申请到股票代码的吴江农商行,另外还有常熟农商行和张家港农商行。

2001年11月28日,常熟农商行由常熟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改制而来,是全国首批组建的股份制农村金融机构。这些年,该行在农村商业银行系统中有很多的创举,例如成为国内第一家引进境内战略投资者、在全国农村商业银行系统首家战略入股农信联社、率先到省外异地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等。

截至2015年末,常熟农商行总资产1033.66亿元,同比增幅4.81%;存款余额775.8亿元,增幅8.41%;贷款余额532.05亿元,增幅15.81%。全年实现营业利润12.03亿元,降幅7.11%;净利润9.75亿元,降幅3.08%;资产利润率(ROA)和资本利润率(ROE)分别为0.97%和12.86%。

据其2015年最新的招股书显示,本次公开发行股票数量占发行后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10%,且不超过3.5亿股。目前,该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1.31%。

中信建投证券的研报指出,五家IPO农商行,近几年来业绩增速逐年减缓,甚至业绩出现大幅下滑。常熟农商行在资产端的发放贷款方面和负债端的吸收存款方面,具备较强竞争力;各项经营指标表现突出,盈利能力最强,并在努力进行盈利结构优化;但其2015年不良率大幅提升,同期拨备覆盖率大幅下降,应关注该行不良率的进一步变化。

中间业务增长54.33%

2007年,常熟农商行引入交通银行(5.840, 0.14, 2.46%)作为战略投资者,交通银行以每股6.60元认购该行新增57560225股股份,总共3.8亿元,成为该行战略投资者。这让常熟农商行成为了全国首家引入境内战略投资者的农村商业银行。

随后,该行与交通银行签署了技术支持和业务合作框架协议。

资料显示,目前常熟农商行前五大股东为交通银行、常熟市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江苏江南商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常熟市苏华集团有限公司和江苏隆力奇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10%、4.64%、4.37%、3.95%和2.86%,不存在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

与大多数银行一样,净利息收入是该行利润的最主要来源。招股书显示,2015年1~6月、2014年、2013年和2012年,该行净利息收入分别12.87亿元、26.48亿元、21.96亿元、21.2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2.9%、90.9%、95.7%和93.5%。

常熟农商行表示,该行利息收入快速增长,主要是由于总生息资产规模扩大和主动扩大利率较高的贷款业务所致。

与此同时,该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据了解,去年该行发行理财产品252期,共募集资金670.92亿元,代理贵金属交易3937.75万元,代理保险9834.97万元;全年办理国际结算18.17亿美元,结售汇15.99亿美元,实现国际业务收益0.3434亿元;全年债券结算量1.17万亿元,承销各类债券11期,总额为7.43亿元。

数据显示,该行2015年手续费及佣金收入1.04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2.81%,同比增长53.44%。

已开设30家村镇银行

目前,常熟农商银行在全国共有营业网点139家,其中常熟本地107家,异地32家。同时,开设了30家“兴福”系村镇银行,并参股6家农村金融机构。

实际上,常熟农商行一直积极致力于探索多元化的跨区发展之路。2008年,该行在江苏省海门市设立海门支行,成为全国县(市)级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中首家异地支行。

与此同时,该行在湖北恩施和宜昌,江苏常州、无锡、扬州、泰州、淮安、盐城、宿迁,河南安阳和洛阳等地设立了多家村镇银行,成为全国首家设立村镇银行的县(市)级农村商业银行。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末,常熟农商系村镇银行已开业19家,另云南省新一轮批量化组建着手启动,存、贷款余额分别达47.22亿元和44.06亿元。

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这19家村镇银行中,截至2015年6月30日,12家的净利润为负数。

对此,常熟农商行表示,目前该行业务主要集中于常熟市,近年来的迅速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对常熟市经济和人文环境的深入了解和准确评估。对上述地区经济和人文环境的了解程度可能不足,且缺乏在常熟市以外的经营经验,因此,该行无法保证未来能够在常熟市以外立足或实现稳定和持续的发展。

不良率比上年约增加50%

常熟地处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长三角”经济带中心。近年来,常熟市的地区经济总量一直位居全国百强县(市)前十位、综合竞争力第三位。

截至2015年6月30日,常熟农商行本外币存款余额占常熟市场总额的比例为26.21%,在常熟市金融机构中位居第一;本外币贷款余额占比 18.29%,在常熟市金融机构中位居第二。

2013~2015年,常熟农商行营业收入(合并报表数据)分别为 23.65亿元、30.68亿元、34.92亿元,不良贷款率(合并报表数据)分别为0.97%、0.96%和1.42%,拨备覆盖率则分别为342.18%、316.87%和220.60%。也就是说,该行2015年在营业收入增长13.83%的同时,不良贷款率也增加了47.92%。为此,常熟农商行加强了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工作。

与很多银行一样,制造业为该行不良的重灾区。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6月30日、2014年12月31日、2013年12月31日和2012年12月31日,该行制造业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3.57亿元、3.31亿元、2.71亿元和2.26亿元,不良率分别为1.66%、1.59%、1.35%和 1.21%,高于苏州地区的平均水平。

根据中国银行(3.500, 0.10, 2.94%)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苏州监管分局数据,2012~2014年末苏州地区制造业不良贷款率分别为0.80%、0.71%、1.55%。

据悉,截至2015年6月30日,常熟农商行向制造业发放的贷款占全部企业贷款的60.50%,其中向纺织业和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发放的约占全部制造业贷款的41.00%。

“纺织业和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是常熟市的支柱型行业,但同时也是高度竞争的行业。如果前述最大十家贷款客户的贷款质量出现局部恶化,或本行贷款高度集中的行业出现显著衰退,可能会导致本行不良贷款增加、贷款损失准备不足,从而对本行的资产质量、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常熟农商行表示。

此外,该行还提到了房地产贷款、“两高一剩”行业贷款、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截至2015年6月30日,该行在上述领域的贷款余额分别为4.39亿元、16.57亿元、5.39亿元,占贷款总额的比重分别为0.87%、3.29%、1.07%。

第四篇:当爱已成往事--感恩父母演讲稿

我们从哪里来?听到这个问题,是父母把我们带到世界上来的。是啊,十多年前的某一天,我们的父母用泪水和幸福的笑容迎接了我们的到来。但当我们来到世上的那一刻起,父母们却多了一项繁重的工作——照顾我们。尽管这是一种学生的负担,但父母们却毫无怨言地抚养我们长大。为了给我们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他们总是那么辛苦,那么努力。小的时候,我们总把这当作天经地义,因为我们不了解,也不知道父母的辛苦。现在,长大了,我们知道该怀毒害一颗感恩的心去体谅父母,应该担当起,照顾、孝敬父母的责任。

回眸我们的人生,我们就会发现我们永远沐浴在父母的爱河里。因为有了父母才有了我们,才使我们有机会在这五彩缤纷的世界里体味人生的冷暖,享受生活的快乐与幸福,是他们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儿女有了快乐,最为之开心的是父母,儿女有了苦闷,最为之牵挂的也是父母。舔犊情深,父母之爱,深如大海。因此,不管父母的社会地位、知识水平以及其它素养如何,他们都是我们今生最大的恩人,是值得我们永远去爱的人。你读过那写在老人赡养院墙壁中的那段话吗?“孩子!当你还很小的时候,我花了很多时间,教你慢慢用汤匙、筷子、吃东西;教你耐心系鞋带、扣扣子;教你梳头发、拧鼻涕„„这些和你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是多么的让我怀念不己。孩子!你忘记我们练习了好几百回才会的第一首儿歌吗?还记得每天总是要我绞尽脑汁去回答你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问题吗?只要和你在一起,就会有许多温暖涌上忙着,陪着我,慢慢地。就像当年一样,我带着你一步一步地走。”每当我读着这段感人至深的话,我就不由得汗涔涔而泪潸潸,催我去感恩父母。

然而,你们是否扪心自问过:我对父母的挂念又有多少呢?你是否留意过父母的生日呢?民间有谚语:儿生日,娘苦日。当你在为自己庆贺时,你是否想到过用死亡般的羟基,让你降生的母亲呢?是否曾真诚地给孕育你生命的母亲一声祝福呢?我们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自古讲求孝道,孔子言:“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也就是讲,父母的身体健康,儿女应时刻挂念在心。但据报道,今年北京某中学的抽样调查却显示:有近5xxxx的学生竟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更谈不上对父母的生日祝福。同学们,或许一声祝福对自己算不了什么,但对父母来说,这声祝福却比什么都美好,都难忘,都足以使他们热泪盈眶!孝,其为人之本也,一个只有懂得感恩父母的人,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人。同学们,让我们学会感恩父母吧!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父母,用一颗真诚的心去与父母交流,不要再认为父母是理所当然帮我们做任何事情的,他们把我们带到这美丽的世界,已经是足够的伟人,且将我们养育成人,不求回报,默默的为我们付出,我们就别再一味地索求他们的付出,感恩吧,感谢父母给予的一点一滴。

让我们怀毒害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身边的一切吧!也许记忆中的面容会模糊,的名字会尘封,但记忆中的快乐永远不会褪色,让我们带毒害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父母吧!一生一世牢记父母的恩情,我爱我的父母,愿普天下的孩子都能爱自己的父母!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对自己的父母说:“爸,妈,我爱你们!”

第五篇: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必定有优秀的父母(好文推荐)

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必定有优秀的父母(好文推荐)

编者按悠悠十八载,每位父母无不将殷殷期盼、拳拳热望,融入关怀的目光,注视着孩子的成长。回首昨日,那些用爱穿起的日子,如此熠熠生辉。

本文作者李佩新,孩子为山东东营胜利一中毕业生张潇,现就读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仔仔细细阅读《初入燕园》这本书,看到“致新生家长的一封信”,心中不仅感慨不愧是北京大学,考完了学生还不忘给家长出一道“高考作文题”。

时光如水,带着悠悠的笑声流去。岁月匆匆,可无法模糊珍藏在心底的高中三年和儿子一起走过的日子。

——题记

写在你期中考试之后(一)亲爱的潇潇:

你好!11月14日至16日你经历了高一上学期的期中考试,18日各科成绩陆续下来了。这些天一直想和你谈谈,看你每天那么辛苦勤勉实在不忍心占用你大块的时间,只好提笔纸上和你聊聊了。

关于成绩

这次考试,你的总分是824.5分,这个成绩真的非常不错。这次考试离10月10日月考796.5分的成绩竟然提高了28分,太好了!我大体算了算,高中三年你们一共大约有15次大型考试(还没算每个月的月考),如果你每次考试都能有这样的提升,那么2014年的高考都有考上北大、清华的“危险”,就看你敢不敢挑战自己。

18日中午我们一起吃饭时,你话语间流出些许对自己的否定和失望,但你所填写的挑战目标仍然无法掩盖你极大的上进心。如果不是对自己严格要求,你就不会对自己如此失望;如果不是一个积极上进的孩子,你也不会给自己定下本学期在班级里进入前十名,在年级里进入前200名的目标,妈妈说的对吗?

今天的些许失落和不自信,根本原因并不在你的成绩上,更主要的是在你的心态上。如果你的成绩真的不好,为什么你会考上强手如林的胜利一中?390名的名次看起来确实不太好,但你忽略了很重要的数字:全年级近1100人!北大、清华每年招生大概有三千多人,如果你能在这三千多人中排第390名,你还会觉得自己很差吗?你只看到390名这个位置,却没有看到“参照物”。其实你的成绩并没有退步(别忘了开家长会去了6个老师,有4个老师表扬你了呢。)只是周围的竞争对手比原来的实力更强了。下棋要找高手,学习也是一样,只有经常跟比自己强的人比较才会进步得更快,否则每天停留在沾沾自喜中,好成绩也不过是虚假的繁荣罢了。

别害怕暂时的落后,分数不过是检验你学习效果的工具。你的基础非常好,只要能正确看待排名和分数,踏踏实实、坚定不移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周围的同学都会成为你超越的对手。哪怕每天只超过一个人,一年后你就可以名列前茅了,高考时你将遥遥领先,无人可超了,对吗?到那时,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不抢着要你才怪呢,正应了那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不是吗?

关于各科间的关系

在近3个月的学习中,可能是由于你分配给物理、化学的学习时间少一些,以致出现各学科学习不均衡的现象,喜欢看书、好学的你一定听说过“水桶理论”,一只水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最高的那块木头,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木头,同理,各学科之间既独立又相互联系,从这次考试看你对有些科目的忽视,势必影响了你学习的整体效果,所以各个科目要均衡发展。

你也知道,高考,咱们山东省实行“3+X(综合)”模式,虽然是“大文大理”的模式,但考试增加了与高考录取挂钩的中学学业水平考试,到2014年你高考时中学学业水平考试可能是要计入高考成绩中的,这对于偏科学生是十分不利的。

所以,你一定要根据自己各科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规划,科学、合理地分配各科学习时间,以保证各科均衡发展。语文和英语等语言类科目需要长期的积累,这两科对于你来说又是优势学科,即使花费很多时间,提升的空间也不如理科大,弱势学科恰恰意味着潜力,有更大的提升空间。妈妈认为,你更需要针对自己的弱项,找出问题所在,然后进行有针对性、有计划的训练,并及时根据学习效果进行适当的调整。

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在学校,你可以发扬初中不耻下问的传统,多多请教物理和化学老师,把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他们谈谈,向他们讨取好的学习方法。高师出名徒嘛。

在家中,我们尽快把物理、化学缺失的环节补上,使前后的知识链条得以衔接,为进一步学习扫清障碍。每天对所学知识充分消化理解,精选重点内容,把它们牢牢记住。物理、化学、数学中的许多公式、定义、定理、定律是精髓和本质所在(其实这些都是死知识),要理解、也要牢记(对死知识就要死记硬背,妈妈上学时就是这样做的。)。它们往往是以一当十,有着举一反三的作用。就学习方法而言,还是那句话: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也就是你所说的: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妈妈相信,通过你不断地努力,一步一步稳扎稳打,你的各科成绩一定会超过期望成绩的,你一定会做到:强项更强,弱项不弱。

相信你,一定能行!你永远都是最棒的!加油,男子汉!最后,祝你天天快乐!妈妈

2011年11月21日24:00于灯下

(此时儿子上高中刚刚三个月,有失落、有迷茫、有困惑,恰好从书中看到王金战老师的一篇文章,借鉴了部分话语以此给儿子鼓劲。)

(二)亲爱的潇潇:

你好!昨晚我拉拉杂杂写了很多,不知你是否嫌我啰嗦?今晚继续和你聊聊。你知道,学习新的知识,不存在所谓的“捷径”,因为要获得新的知识,必须用心,付出诚实的努力才行。但是,在这个用心付出的过程中,还是要讲究方法的。如果方法错误,即使你是付出了心血的,结果却很可能会事倍功半,不得要领。所以,我特别赞成你的措施: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初中时,你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法,各门功课学起来游刃有余。在高中,希望你早日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快乐学习,真正达到“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的效果。

关于学文还是学理

前些天,经常听到你和爸爸谈论“金融多属于理、律师属于文„„”,你也曾和我们说过“不是你不学物理化学这些理科了,只是你对英语、政治、历史兴趣更大一些。”昨晚我写过“水桶理论”,就不重复了。

我只想补充一些:现在把自己定位为学文或学理,是不是有些过早?等将来你们一定要分科,不论你是选文或选理,我和爸爸都会尊重你的选择。

况且因为两次考试不理想,就对物理和化学失去信心、排斥它们,这恐怕不是你的风格吧。拿出我们在初中学化学、数学、物理的劲头,把前行中的“拦路虎”消灭掉后,相信你还会像以前上初中时的那般从容。

关于恋爱 19日你爸爸开完家长会回来说,班主任特别强调不让碰‘带手机、上网吧、谈恋爱’三条红线。我和你聊,上学时女生愿意和自己爱慕的男生在一起,男生愿意和自己欣赏的女生在一起,是非常自然的事情,只是要掌握好度。你说“我倒是想谈恋爱,哪有时间啊。”是啊,你们这些少男少女呀,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什么年华该完成什么目标你们都应该明白。我不知你是不是也有自己喜欢的女生,但我明了,如果真有,你会怎样去做。有一首歌写得好“白云奉献给蓝天,江河奉献给海洋,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爱人„„”

把“知心姐姐”写给她儿子的话送给你:“一个国家强大了,别的国家会主动跟你建交;一个人强大了,别的人会主动跟你友好;一个男孩强大了,好的女孩自然就会来到你的身边。”

在恋爱的季节,找一个你爱的、也爱你的人谈一场刻骨铭心、轰轰烈烈的恋爱。祝福你,我亲爱的孩子!妈妈

2011年11月22日21:00于灯下(三)亲爱的潇潇:

你好!今天,从电脑上看了一篇文章,写的是:易中天,给女儿填报高考志愿当参谋。易中天的女儿易海贝在同济大学建筑系本科、硕士毕业,现在上海工作。刚上高三时,女儿想请易中天对填报高考志愿提些参考意见,易中天秉承让女儿自主选择的原则,给她的建议即“四项基本原则”和“三维坐标系”。“四项基本原则”就是,兴趣原则,你选的专业应该是你最感兴趣的;优势原则,你选的专业必须最能体现你的优势;创造原则,这个专业毕业以后从事的工作要具有创造性,而不是简单的重复劳动;利益原则,这个专业必须有着良好的发展前途,最好能够赚钱。“三维坐标系”就是X轴——城市,Y轴——学校,Z轴——专业。按照这个坐标系,加上“四项基本原则”结合你可能得的考分,找一个最佳结合点。

几天后,女儿经过仔细分析,决定立志成为一名优秀设计师,最终,女儿选择并考取了同济大学。由于一切都是依照自己的意愿,她在大学期间如鱼得水,年年获得一等奖学金,毕业时还被评为上海市优秀毕业生。

看到此,立刻想到了你。三年后,你也将面临同样的选择,那时,如果你要我也提些参考意见的话,易中天的“四项基本原则”也就是我想要说的,只是我还是比较倾向于你当国防生、上军事院校。《世界军事》从2009年一看就是三年,我知道,你喜欢。记得以前我曾和你说过,我和有的妈妈不同,大多数妈妈舍不得独生儿子到军队去摸爬滚打、吃苦受累,而我,如果自己的儿子喜欢军人这个崇高的职业,哪怕他四海为家、家为国家,我也坚决支持他。男儿,就应该到军队这个大熔炉里去锤炼,好男儿,志在四方嘛,你说呢?

将来,无论你选择的是城市、是乡村还是祖国边陲,无论你从事何种职业,只要你愿意,只要你喜欢,我,尊重你的选择。

祝福你那可爱的前途光明!妈妈

2011年11月24日22:05于灯下

(四)亲爱的潇潇:

你好!每一次读你们同学给你的评语,都有不一样的感受。同学们如此喜欢你,我真为你感到高兴。

是啊,你学习刻苦、聪明勤奋、知识丰富、乐观自信、心地善良、善解人意、乐于助人(是不是有点像老师给学生写的评语),这么优秀的一个阳光少年,如果我是你的同学,我也会喜欢你的。

记住同学的鼓励,真诚地向同学学习,学同学优点、弃同学缺点,在成长的路上做最好的自己。

一定要从你们的老师、同学身上学习父母给不了的优良品质呀。祝你和你的同学天天进步!妈妈

2011年11月25日21:35于灯下

(五)亲爱的潇潇:

你好!从上高中以来,觉得你好累啊,真的很心疼你!我知道,你是个不怕吃苦的孩子。别把自己弄的太累,如果心累了就给心找一个出口吧,你们这个年纪,心不能承负的太多,轻装才能远行呀。

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说过:“不要竭尽全力去和你的同僚竞争,你应该在乎的,你要比现在的你强。”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当你情绪被生活、学习中的困难所困扰的时候,多想看到你像以前一样积极乐观的去面对。记得一本书上有这样一段话:你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己;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改变现在;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心;你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选择容颜,但你可以展现笑容。

山高人为峰!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一定要快乐呀!多想看到你灿烂的笑容。愿快乐永远陪伴着你!妈妈

2011年11月28日21:15于灯下

(六)亲爱的潇潇: 你好!

初中,你的座右铭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高中,你的座右铭是:好学近乎智,知耻近乎勇。

耻,不敢苟同。只知,勇者,勇气和胆量也。意为要勇于挑战,勇敢出击,要有“武松打虎”的胆量,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相信你的自我修复能力。妈妈

2011年11月29日21:45于灯下

(七)亲爱的潇潇:

你好!昨日你和我说“这些天不知为什么莫名其妙的烦。”这让我想起多年前的我,那时我留着很长的头发(比现在的还要长),不愿披着头发,又比较笨,不像别人那样会变换很多好看的发式,一年四季扎着马尾辫,天天不变的发式,每天梳理来、梳理去,把我烦的呀,那时的头发于我真成了烦恼丝,烦了很长一段时间后,干脆剪掉了,心,轻松了。就是现在,我在工作中也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烦心事,怎么办?忘掉它们!平日里也不再想它们。

人啊,这每一天,你高高兴兴、快快乐乐是一天,生气烦恼、郁闷忧愁也是一天,何不让自己高高兴兴地国这一天呢,你说呢。

很喜欢普希金的一首诗,不知你是否也喜欢?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心儿永远向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将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 亲切的怀恋 妈妈

2011年12月1日21:20于灯下

(八)亲爱的潇潇:

你好!“不知道这些年(写给你此处应为这些天)你过得好不好?是不是偶尔也会有烦恼?像个大人般的恋爱有时心情糟?请你相信我在你身边忘了,只要你过得比我好,过得比我好,所有快乐在你身边围绕;只要你过得比我好,过得比我好,什么事都难不倒,一直到老„„”

是不是很熟悉?

记忆深处难忘的歌词里有我每天深深的祝福:只要你过得比我好!妈妈

2011年12月2日21:10于灯下

二、日子转眼到了2012年下半年,彼时儿子已经进入文科班,因是自己兴趣最大的,他更加勤奋,一路向前,越学越带劲儿,成绩稳居年级前十名,他变得越来越淡定从容、平和宁静。我给孩子的书语就未在继续(现在仍有深深的遗憾)。

进入高三的第一次模考,儿子放了颗“卫星”,考了685分,由此他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在他稚嫩的肩膀上,背负着太多的希望、理想以及学校、老师们的期望„„在这种负重的状况下,他仍然在奋勇前行。

我和他爸爸知道,最后一段路往往是最艰苦难行的。从5月5日开始,每天一张短便签放在早餐桌上,一直坚持到6月8日高考结束。在此摘录一二: 2014年5月6日: 不可征服

透过覆盖我的深夜,我看见层层无敌的黑暗。感谢上帝赐我,不可征服的灵魂。就算被地狱紧紧攫住,我不畏缩,也不惊叫。经过一浪又一浪的打击,我血流满面不低头。

在这满是愤怒和眼泪的世界之外,恐怖阴影在游荡。而且未来的威胁挥之不去,可我心头毫不畏惧。

无论我将穿过的那扇门有多窄,无论我将肩承怎样的责罚,我是我命运的主宰,我是我灵魂的统帅。

重温《不可征服》,让曼德拉精神继续激励你我。

2014年5月13日:“有信念,就有好运气。‘华山论剑’你的乐观平和、沉稳自信的好心态,必将是你制胜的武功秘籍。‘青山几度变黄山,世事纷飞总不干。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一定要‘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2014年5月18日:“最困难的时候,就是离成功最近的时候。这个时候,任何抱怨、惶恐、焦虑都于事无补,唯一能做的就是继续拼搏。世上没有所谓的注定,往往最后的坚持,会让你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拼搏中,一切皆有可能,你,就是那个赢家。”

2014年6月7日(高考第一天):“静静的是你的心情,漂亮的是你的笔锋,满满的是你的信心,灿烂的是你的笑容,默默的是我的祝福。亲爱的孩子,祝你好运!!愿你做最好的自己!愿你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

2014年6月8日(高考第二天):“时光真的如电如梭呀,转瞬你将走进考场,你将在高考中度过你18岁的生日。你的勤奋、努力镌刻一路,上天一定会眷顾你。3月有花香,6月会收获,我知道在收获的季节你必将送给自己一份最好的生日礼物,以此记住拼搏的日子、记住爱、记住时光。亲爱的孩子,祝你生日快乐!!”(这一天,恰好是儿子农历18岁生日)后记:我和孩子爸爸始终坚信,人认知越多,懂得越多,拥有的喜悦就越多,人也会更优秀、更强大。书,在我们家随处可见,《世界军事》中,每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文章,我和儿子的《儿童文学》、《中学生青春悦读》、《科幻世界》,全家的《读者》、《半月谈》、《东方瞭望周刊》„„运动、旅游是我们全家最好的放松方式,谈论车、在家门口各处看车展,是儿子和他爸爸的最爱。哦,儿子的饭菜做得不错,干家务也很在行,同事经常调侃我“你把儿子当闺女养呀”。儿子是一个乐天派,我经常和他开玩笑说“你一回来,咱们家连空气都是热闹的。”他很喜欢和我们一起聊天,每天下晚自习后儿子会边做运动边与我们聊一会,在交流中我们分享儿子的快乐,倾听他的烦恼并帮助他卸掉烦恼。在我们家考试的日子就是平常的日子。儿子从小学至高中,每次考试我和他爸爸从来都不主动询问考试成绩怎样,都是儿子自己或老师告诉我们,我们在乎的是孩子快乐不快乐?心情好不好?爱他,就要相信他。上帝说,爱是恒久忍耐„„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每天早上出门前儿子都会和我击掌喊“我能行!我能行!我能行!”我回复“加油,你一定能行!你永远都是最棒的!”

就这样一路喊着,高考结束,儿子以全校文科第一的身份“裸分”考入了北京大学。我们知道,从此北京大学将会给他更加博大的爱,让他“从这里眺望世界,志向未来。”

下载父母成祸患的背后word格式文档
下载父母成祸患的背后.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政府采购天价背后猫腻多 吃回扣成显规则

    政府采购天价背后猫腻多 吃回扣成显规则 时间:2011-09-21 作者:王地 来源:正义网-检察日报 赵勇指出,政府采购实质上是公共资金的支出问题,公共资金是纳税人缴纳税款积累的资金......

    孔子背后说人坏话,一句成骂人经典,一句遭人痛骂

    孔子背后说人坏话,一句成骂人经典,一句遭人痛骂 常言道:哪个背后不说人,哪个背后不被说。孔子虽是圣人,也难以免俗。孔子背后说人,比较著名的有两次。一次是说宰予,一次是说樊迟。......

    背后记叙文

    背后记叙文背后记叙文 篇1在我姐快毕业的时候,学校要组织一场辩论会,于是给了学生们几个星期的准备时间,到现在我还记得当时姐姐整天整夜在桌子前准备的情景。姐姐回来的第一天......

    背后精神支柱(范文)

    背后精神支柱 40年前,小吴的父亲原在乡下当农民。他觉得在那里实在没出息,计划到城里去拓展事业。于是他和妻子,把简单的家当捆成一个包袱后,便翻山越岭到城里去了。 他们在城里......

    好人背后

    《学雷锋,做有道德的人》读书活动征文 好人背后 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新市镇大桥基点校八年级一班舒家明 指导教师:文兴荣 这个世上,因为有了好人,才让世间处处有真情,处处有真爱。......

    成功背后

    成功背后 成功是人人渴望得到的,亦是人人心上咱们的。然而在成功的背后。确蕴含了无数的挫折和打击。一般人只望见成功者威风凛凛得站在光荣的高塔上,却没看见他爬上塔顶之前......

    父母教会我--孝顺4.3王成希

    父母教会我—孝顺 四三班 王成希4.3 昨天,老师组织我们看了《开学第一课》,这部电视很感人。我还记得这部电视剧中的一个场面。有一个父亲买了几只对虾。父亲看着儿子吃对虾心......

    “权力清单”背后

    “权力清单”背后:政府干预过多阻碍改革“权力清单”管住“政府的手” 本报记者 邓全伦 发自重庆 从中央到地方,正在打破权力“暗箱”。 2014年3月17日,国务院60个部门集体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