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你看那片透析了夏天的阳光
你看那片透析了夏天的阳光
你从来不知道这世界的尽头是否有诺亚方舟,不知道河的第三岸是否真的有海藻缱绻的温存,不知道云是哪个方向派遣而来的歌者。我从来不知道风的尾巴是否缀着响铃,不知道与星空之间若干光年的距离到底多么浩瀚,不知道太阳在眼前落下之后又将升起在何方。所以我们不懂得世事汹涌不懂得微不足道,所以我们只能用青涩的目光打量这人间繁华。
我听着你们的毕业骊歌,看着你们手舞足蹈的最后相聚,顺着岁月、顺着细碎的盛夏阳光匍匐而前。这世界从来都不是我的,任喧嚣耗尽了心力,我也只能从这荒芜人间打马而过,莲花开于马蹄之下便是注定要香消玉殒的,而我不知暴晒在阳光之下的心会不会失却水分而骨瘦嶙峋。
这个花开的如火如荼的季节里,就忽然明白,那么多事情经不得推敲,轻轻一碰便有撕裂的声音弥漫在耳际,而在这之前,我们仍然笑的灿烂,仍然以为这世界如同梦里那幅泼墨的水彩一般姽婳静谧。到底是谁被蒙蔽了双目,才会疯一样热爱这荒诞不经的时光;到底是谁被迷惑了心智,才会将自己囚禁于辽阔疆土之外。是我倾倒了全部染料才调绘一个五彩的梦,直到风干,直到这一切被季候风吹得纹理尽显,而我也将渐渐老去,带着斑白的双鬓和破旧的背包,我将在垂垂老矣的年月回味所有,连带你的微笑我的悲伤。是我押注了一生才能笃定地去仰望去歌唱,直到丧失记忆的那一天,直到阳光再也晒不进我的眼,我要带着你的名字长眠于地下。
年华之外,所有记忆都是追溯的线索,以便我们闭着眼睛也能摸索着走回去。我以为我们回不去曾经到不了未来,我以为这时间永远是以进行时的状态迷惑众生。谁又能说你看到的流光溢彩不是因为一个恰到好处的折射,迷离而无尽的晚霞铺陈在头顶,不管你是否看到,它都一直在,以舒展美丽的姿势静候夜晚,等待消失。天空之下,一草一木都是停留的理由,只说没有什么能够阻挡,这天地仍在。我想我已被这景象迷惑心智而不自知,我想是苦是难走下去就好。
第二篇:夏天的阳光
棋童家长勿必要看_____中国特色围棋毒害了多少家庭!
棋童家长勿必要看_____中国特色围棋毒害了多少家庭!
夏天的阳光,总是那么灿烂。这个夏天,在中国“三大火炉”之一的武汉市,一年一度持续火爆的全国围棋定段赛已尘埃落定。这期间虽有几场雨带来丝丝的凉意,但多少围棋少年和寄予他们殷切希望的人们胸中的热浪,依然如长江中滚滚的波涛!
相对于千百万仍然挣扎在“应试教育”苦海之中的青少年,围棋定段赛更像是走一根越来越细的钢丝绳。不仅4.5%录取概率比高考难十倍,而且需要花费数十万成本。可每年那些风一样的阳光少年仍然趋之若骛,誓拿青春赌明天!好像是“棋中自有黄金屋,棋中自有颜如玉”。使多少人在期盼着:“金榜挂名时”。到头来总是几家欢乐几家愁!难怪有过多年学棋经历的人中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想让孩子上天堂?让他定段去!想让孩子下地狱?也让他定段去!
这决不是危言耸听,对此兄弟我也曾有切肤之痛。尽管我很久没有关注围棋了,日常生活也似乎与棋无缘。但前几年因为陪“太子”学棋爱屋及乌的缘故,惹得俺也对围棋情有独钟。逢围棋书刊必购、每期《围棋天地》之类报刊和所有围棋电视节目必看。记得有一年在杭州见报摊有新到的《围棋报》,甚至连所有旧报都高兴的全部买下(见笑,俺也算准棋迷。和周睿羊他爸在一起聊天,老周谦虚说业余不入段,我不谦虚说是不入级的)。只是自从我那淘气的小子上了中学、不再出外学棋后才淡了这份雅兴,过去曾写一些围棋方面的文字也早丢到爪洼国了。要知道当初棋界一位元老对犬子曾极力看好,只是惮于职业棋界的残酷,我早几年就让他打道回府专心读书了。谁知这小子又心血来潮想再次冲段,因此带着“胜固可喜,败亦欣然”的心情,借“宝安地产杯”2007年全国围棋段位赛东风,老汉我才有幸踏进赛场,长了不少见识。
江城大酒店就坐落在汉口火车站近旁,条件还算凑合。祝贺“宝安地产杯”2007年全国围棋段位赛的宣传横幅、广告扁牌,平添了几分喜庆色彩。进入正门一楼大厅,赫然入目的“2007全国围棋段位赛竞赛补充规定”赛场纪律条款,却让人觉得有点缺乏文关怀。在此照录其中一款:“在比赛中发热棋手需接受医生测试,当医生判定棋手中体温超过38度(含)者,不得继续比赛,本局判负。”如此严肃,“轻伤不下火线”的体育拼搏精神哪去了?人潮热浪涌动中人们还以为“非典”又来了呢!赛场门口处禁止家长入内的臭字体也有点叫人腻歪歪的,门后面仿佛藏着四十大盗留下的无尽宝藏,吸引着众人的眼球。一眼扫去,长江后浪推前浪啊!草色遥看近却有,大批乳臭未干的小不点儿据说都是参加定段赛的“老江湖”了!他们在棋盘上的搏杀,使人顿时联想到古罗马的角斗士,小小年纪有种被推上残酷“屠宰场”的感觉!正发愣间,少年才俊李天罡一声:“叔叔好!”让老夫猛的回过神来,望着这孩子在场外逡巡时苦涩的笑脸,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相对于今日的冲段少年,岂知他今年已是退居二线的“棋界元戎”了!看来今后他无论如何在棋盘上苦心孤诣,就像是孙悟空在如来佛的手上翻跟头,即使再神通广大,也无法越过中国棋院这帮老朽们制定的职业棋手年龄限制的“神来之手”。委实令人感动的是,这次我们敬爱的、被称作“老华老、小华老”们(过去看电视上讲棋秀中听到过这样肉麻的谀词,现在央视围棋节目好像已停播了?),不顾天气酷暑舟车劳顿、不远千里专程赶来武汉,在领队会上棋界新掌门“老华老”(副司级)神采飞扬、口若悬河,津津乐道引以为豪的“骨龄测试”!义正词严的痛斥舞弊行为,信誓旦旦的表示中国棋院一定会狠抓赛风,绝不手软。其实这里面的猫腻早已是路人皆知的“秘密”,那华老院长大人为什么还要出来演这一场“此地无银三百两”呢?言犹在耳,这不能不使人们想起三年前闹出了武汉少年沈戈尔含冤退出比赛的**。沈妈妈母子为“骨测”伤心欲绝的热泪,至今也没能感动这一张冷若冰霜的铁血老脸!唤醒哪怕一点点恻隐之心!其实这早已惹来人们的很多热议:围棋老爷们已经利令智昏!除了到处参加开幕式,到处厚颜无耻说大话之外,真正关心过围棋吗?关心过棋手吗?关心过围棋未来的发展吗?别看冠冕堂皇的在主席台上讲的好,说不定一走下台就只关心受邀请后得到的红包有多少(据说各地争办的段位赛就很能赚钱,请不要做无根据的猜测。有人计算过每年的定段赛主办者从棋手及家长身上赚到的每人300元报名费以及住宿、吃饭的回扣至少有数十万)?如今堂堂的中国棋院院长已换了三任,为什么就不能与时俱进呢?还老玩这一套“以巧诈小儿”的鬼把戏,摆什么“死猪不怕开水烫的臭架子”,以不变应万变一年屈屈二十个名额就是不变!最严肃的高考早都放开年龄等条件限制,很多省份自主命题,甚至连高考时间都人性化的改在不太热的6月份。难道被基辛格称为“世界上最适合人脑的棋类运动”,和年龄的关系就这么大吗?!年龄真的是越小越好吗?干吗非要压上重负变着法子搞哪门子“骨测”、预选、分组、分性别、限制人数?数学大师陈省身就对中学生说:“数学好玩”。围棋也好玩!“三尺之局兮,为战斗场”,智慧才情即可任意挥洒。实乃古今之戏流传最久远者,木野狐之名不虚矣。中国人从来认为下棋是“雅事”、“乐事”,是神仙之事。真不知道权贵们在想什么?非要扳着面孔把这么好玩的事情弄得如此沉重?搞成乌烟瘴气、乱七八糟的大俗之事?有违棋道之本意!有辱围棋在人们心中的圣洁!鄙人弄不明白。
正在胡思乱想心情郁闷之时,碰到在赛场外转悠的沪上老陆,这可是超级铁杆棋童家长。寒暄之下得知他儿子陆天成也回去上中学了。在走遍了聂道、马道和周道等处之后,我没想到他竟也步我的后尘!浪子回头,可贺啊!比起数年前他的面容似乎憔悴了很多,大概这次定段赛自知摘桃无望,似乎他连驯儿都力不从心了。几年前在郑州冠军围棋俱乐部我眼见他曾对儿子一通胖揍,但现在谅他恐怕不敢再打了,因为他拿不准最后倒在血泊里的会是谁(转眼间儿子已比老子威武高大多了)。预赛中自从输给小不点杨鼎新后一点脾气也没有了,接着的四连败老陆也只能瞪着浑浊的眼睛,讷讷不能言。我没有与老陆过多交谈,想想这些年不说花了多少银两,就是南下北上的劳顿奔波,他心中也一定像许多家长一样充斥着无尽的悲凉!比起老陆,人称杨爸爸的可神气多了!“小黑马”一路狂胜,杨大律师连走路都趾高气扬的让人嫉妒。打过招呼,老杨一脸的灿烂。人们知道他9岁的天才儿子“梦想就是做大棋士”!学棋才4年,按杨爸爸的话说到去年已花了32万多,还向银行贷了10万元。说是孩子学棋把本来殷实的家也弄穷了。看来围棋对大多数民众而言,已经成为一种负担不起的奢侈品。差不多不傻的人都知道,有几十万孩子不用上学就够一辈子花了,不谈投资,养着也够啊!但杨爸爸肯定不这么想,这次最后他儿子能进本赛第49名,料想他也觉得值了!而我所在城市的一位天资不错的少年,出外学棋5年多这次又连本赛都没进。孩子的父亲曾在中南海首长身边工作过,他牢记一位老人家的教导:我们的同志,在黑暗的时候要看到光明。因此暑期后,他对我说打算买掉房屋让该上中学的小家伙休学进京学棋(不休学行吗?洒家当初面临这个难题时,曾当面问过常昊。他实话实说:“……同等条件下学棋的孩子,上学的如何竞争过不上学的!”)。明知不可为而偏为之,似乎已下了砸锅卖铁也再所不惜的决心!真的是“路漫漫兮其修远兮,儿将进京再求索”!像这样家境贫寒的棋童据我所知不在少数。据一些家长讲,现在北京一些围棋道场就像个“大菜市场!”管理十分混乱,一些是无法适应社会的人才会沦为一个围棋教师,管生活的阿姨大多是没文化的人,孩子就是在这样的人指导下放羊,低段组犹甚。在一群荒废学业的孩子面前,不该只是教棋吧,更重要的还是育人!可是缺乏严格约束,不仅一些棋童幼小的心灵受到了伤害,连性格都被扭曲了,甚至养成一些恶习长时间难以改掉(我儿子读书后一些不良习惯至今犹存)。这次我遇到一位前几年曾看着他长大、原本很活波的孩子,现在一副呆若木鸡的冷漠表情,看着叫人难受。一位家长讲,有个这次才刚刚入段的孩子前不久他妈妈到北京去看他,孩子根本爱理不理。还发火让她滚:“谁叫你来,真烦人!”看来还需要吴敬梓《儒林外史》中胡屠夫的巴掌才能解决问题!所以很多不放心的家长只好自己租房打工陪读,也只是相对好些。道场一般是打着某个大腕的名号,互相竞价,互争生源。仿佛双方有约在先:玩者愿玩,看者愿看。说穿了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最后自然是玩家卖单。学费一般每月2000元左右,家长陪读费用会更高。除了每次外出打比赛的一笔不菲费用,还有一笔重要开销就是请职业棋手下指导棋的代价,一盘500元的价格虽可请到一线高手指导,这还得“有钱能使鬼推磨”通过熟人联络的“友情价”。搞得棋童及家长们个个苦不堪言,连孩子们都知道有句经典的话“煎完了,还要用油榨榨”。例如定段赛每人300元报名费如此之高凭何而来?外加预赛150元押金成何体统?假如通过某个道场中间环节报名有人还不忘再榨一道油(笔者这次就交了600元还算客气,某家长说他交了1000元,还有2000元的不一而足)。更有甚者,这次还听到有家长被逼迫到不惜重金买棋、买通骨测医生冒名顶替之说的种种勾当,如此神圣棋坛竟变成包藏祸心、蝇营狗苟、藏污纳诟之地!毕竟像围棋博弈的规则一样,经常不由一方来选择。家长们心知肚明却很无奈,只有大笔大笔的往外扔钱。争夺战变成了砸钱的游戏,纷纷砸向围棋这只欲壑难填的“饿虎”。借用法国著名评论家帕里斯•德勒布尔在谈到《围棋少女》时说:“围棋是一场充满谎言的游戏,人们处处设置陷阱围攻敌人只是为了唯一的真理—死亡。”没想到在现实中被演绎得如此淋漓尽致!当然,我写这些有点凑热闹的意思,并不想隔靴搔痒搅浑水,“这水太深了,趟不得”。陕西话里有句口头禅:“不敢胡说”。
正如赵本山所言:“当今什么都疯狂,耗子都跟猫当伴娘了!”我说围棋是“饿虎”,知道并非空穴来风了吧!我不想讲那些在外学棋的棋童们“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的辛酸故事;也不想对金玉其外的现今围棋体制评头论足,对败絮其中的腐败现象说长道短;我只想说,现在的围棋教育充斥着种种的荒诞,是一个恶毒毒、赤裸裸地搜刮民脂民膏的笑面饿虎!中国棋院的指挥棒总在随意挥舞,不知误导多少天才少年牺牲了学业陪太子学棋!这可是严重违犯《教育法》的犯罪行为!许多家长为了使孩子在15岁之前定上段,就像炒股的下岗职工,老本都押上了。一年一度的定段赛承载着他们和他们倾尽所有的父母们太多太多的希望!在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就赌比赛的那十几盘棋。如果这是权贵、大亨们纯粹在玩高雅,应该说是好事,总比花天酒地挥霍浪费要好到不知凡几。但现在围棋已经从过去的文人墨客、达官贵人消遣的附属品,飞入寻常百姓家。为国家培养围棋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成本,也完全由并不富裕的黎民百姓来承担(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像老一代棋手充分享受社会主义优越性不用花钱就轻而易举被授一个段位的时代,也许永远是一去不复返了!)。而且围棋职业入门门槛定的比其他项目都高,定段制度又是 “管生不管养”,实行的还是“计划生育”,说结扎就结扎,说收费就乱收费。虽说围棋是神圣的,但一遇到金钱似乎就化为乌有了。社会大环境变了,连天之娇子的大学生们早已从象牙塔的顶端跌进烦恼的谷潭,人们看到就业市场大学生求职如乞的卑媚和人群熙攘如潮的火爆,每一个做父母的心也许都在流血!因此诱发家长们更大热情让孩子学一技之长。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中国有句古训“养不教,父之过”,如今到了“儿不成才父之过”的程度。就是周末上帝都休息的日子,孩子们也不能休息!特别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中国的中产阶级家庭越来越多,几乎都由父母和独生子女组成,独生子女们在正常的学校教育之外,绝大多数都能接受其它如琴、棋、书、画的教育,在这其中,围棋因为能培养孩子的智商与情商,兼之有胜负吸引力,容易入门上路,直接导致学棋的孩子越来越多。无庸违言,且不说“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的8亿农民还玩不起高雅的围棋(中国棋院是否纳入普及计划,这可是不赚钱不能干的傻事),就是在城市,下岗夫妻为了孩子学棋,摆地摊、贩水果、打零工,省吃俭用、含辛茹苦,也玩的实在是勉为其难!一些条件允许的家庭,很多孩子从五六岁开始学棋,短则七八年,长则十几年,几乎让菁菁校园成为回忆。当一个孩子多年脱离正规学校教育后,读书就成了“绊脚石”?他就不再愿意甚至逃避上学(不才前年曾询问一个入段少年得此答案),从而损害了一些更为重要的素质。
弄得做父母的一只手伸了起来,不知道是应该抽孩子的嘴巴,还是往自己脸上煽!在定段赛现场,你可以看到一些甚至只有八九岁的孩子扬着头说:“我现在不读书!”由之产生的痛,远胜于看见他们捧着段位证书的喜悦。这不是“小龄化”政策造成的制度恶果吗?就是能打上职业段位有如何?“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就确实蓝了吗?如果你见到10个职业棋手,那么你就见到了9个以上的“准文盲”!武大郎还会烤炊饼呢!而“准文盲”的棋手除了下棋还会干什么?按业内人士的话说,费尽心神获得的职业段位证书并不能保证什么,只能表示刚越过了一个小山头,而此后横亘眼前的,是一座更高、更陡峭、危险更大的山。因此身份呢,更大的发展空间呢,……你不能说这样的投资是非理性的。正像马拉松赛中的领跑者,往往并非最终的优胜者。人生正是这样一场漫长的马拉松。对那些处于“围棋定段恐慌”之中的家长和起跑线上争先恐后的学生,需要说一声“悠着点”!
按刘墉的话说:“我不是教你诈,是让你认清这个世界!”放开眼界,抛却世俗的功利标准,定不定上段并不重要,还是应该让你的孩子读大学,受教育,真正重要的是人生的幸福和圆满,完整的人生才能不留缺憾。这些年职业棋手陈佳、史金帛和金靖等,业余高手胡煜清等等(分别考入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和上海财经学院读书)都是成功“搏二兔”的典范。前些年我曾请原中国棋院院长陈祖德九段给犬子题写过:“棋虽小道,品德最尊。”记得他对少年棋手语重心长地说过,围棋是“小道”,一方面是指围棋不能和科学事业、文艺事业相体并论,另一方面也是指围棋这条道路竞争异常激烈,真正能走上专业道路的棋手凤毛麟角,要想成为一流的棋手,光会下棋是绝对不行的。我注意到最近报道,国家棋牌中心主任(正司级)刘思明也已关注到有的地方体育局或地方俱乐部平时对注册棋手的生活和训练不闻不问,甚至连工资都不发。而且他才听说,参加擂台赛的叶桂和黎春华,竟然两年都没领到工资,要靠自己去谋生路。并提醒现在的围棋少年不可一条道上走到黑!这说的还算是人话!可是“光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不知将要推出的新政对定段制度可否有重大变革?人们正拭目以待。8月14日 咱们接着续说......据专业人士讲,围棋是个人项目,几乎就是一个天才之间较量的领域,后天的努力不是不重要,但在先天巨大优势面前,总是相形见绌。即使百般努力下越过了职业棋手门槛,但从长远来说,要培养出一个天才棋手,几率微乎其微。一语蔽之,职业之路不可强求,顶尖高手更是物竞天择。据我所知,除了特别出类拔萃的,一般在围棋这个行当混口饭吃也很不容易。我所认识的有限几位半老职业棋手,大都活的并不怎么如意,遑论其他。曹薰铉就说过:“如果没有天赋,到死也成不了大业。……我认为吴清源先生是惟一的天才,我或李昌镐都位居其次,李昌镐不属于天才型棋手。”连曾经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李昌镐在自己的老师眼中尚不属天才,那么中国目前还没有棋手达此境界!看来要想在围棋上登峰造极,除开良师益友、资质超卓,别无选择的时代激逼未尝不是另一个值得重视的因素。听说过周睿羊在拳头下成才的故事(好像最近在哪期《围棋天地》上也看到过),见了老周我也不好意思问,但仍心存质疑。愚以为从另一个层面看这种成功也许是一种误导,有一句犹太谚语:“人们一思索,上帝就发笑。”狭隘的人们还是被他们父子的成功弄得更不会思考了。俗话讲“上阵父子兵”,尽管老周在皇城脚下已经成功打拼出令人艳羡的、属于自己的一片新天地。这需要怎样的一种胆魄?多年前就舍得抛弃工作举家走南闯北,敢于让儿子脱离正常的学校教育,最终是在绝对服从的暴力下才开花结果!这首先是悲剧,然后才不无侥幸地被逼成了喜剧。正如马克思说过一句被反复引用的话:一切历史上的伟大事变,第一次以悲剧出现,第二次则以喜剧收场。老周他们已经具有了怎样的家教资质和付出了多么大的努力,绝大多数平民家庭是根本无法效法的。我也曾和一位职业棋手的母亲在一起聊过多次,她很健谈、很有教子心得和见识。这孩子已是职业三段了,她至今因为不能陪读而仍然放心不下!这次段位赛期间她带来了孩子爸爸写给孩子的一封谈灵感问题的长信,我看了觉得写的不错。他们就很清楚文化的学习可以加强孩子对围棋的领悟能力,深谙“工夫在棋外”之道三昧。他们从小对孩子的文化知识也一直都没有放松。按周睿羊他爸的话说:在家照样能把书读好!这我相信,但还是氛围不一样、不够系统且有失偏颇之处。客观上讲下棋到了一定程度技巧已经退居其次,而情感与意识的修炼,思想与境界的提高应该才是最重要的。
我是喜欢站在“圈外”看圈里风景的。写这些是否有点“狗咬老鼠,多管闲事”意味?想起前年曾写过一篇“谁动了河南围棋的奶酪”的文章,发表在2005第5棋《棋艺》杂志上。一时洛阳纸贵,该杂志河南市面脱销,《围棋报》整版转载。后来引起《大河报》、《东方今报》的御用记者不惜几个整版篇幅文字来为河南省社体中心(棋牌院)屁股上贴金以正视听。借用一位大人物的话说:“笔墨官司,有比无好!”但结果不仅一点问题没解决,河南的围棋环境变的更加恶劣,整肃专业人士更加变本加厉、肆无忌惮!让职业高段棋手们去给初级启蒙班上课,这不是资源浪费吗?
听说专业七段马石当时已病入膏肓,缺钱化甚至给社体中心领导下跪也求告无门(那一跪之下整个棋界为之颜面扫地啊!中国棋院的老爷们至今有人过问吗?),还差点喝药自杀未遂(床头当时正翻开放着发文的这一棋《棋艺》杂志)!真是罪莫大焉!笔者当时曾言:河南队从围甲被打到围乙、围丙,“真的让河南围棋跳进了万劫不复的深渊!”如今仍在丙级队垫底,今年更连爬出丙级的队伍都组不起来了。这可是曾出过刘小光、周鹤洋、王檄等多位九段,甚至一度号称“国家二队”令人神往的地方!我记得2001年春节前夕,西安的杜阳母子求学郑州在寒风中跋涉的背影,至今想起来仍唏嘘不已!多少年了,还有从河南走出的黎念念、黄星灿、张一鸣等等这一次都又“只差一步到罗马”。另一个前年在河南还是瘦小黝黑的小家伙,这次见到已长出黑黝黝的小胡子。听说他在周道场与专业棋手混战中亦伯仲难分,却又一次在定段赛上铩羽而归!定段赛竞争之惨烈可见一斑。如果真有围棋上帝存在的话,他一定对这些孩子一个也舍不得啊!这样的挚着,最后都定不上段恐怕会是他们心中永远的痛!这几年印象中河南围棋除了举办几次业余赛事猛捞一把,又干了些什么呢?要知道“狗注视着肉骨头时,何尝顾到旁边还有狗呢?”就这锅烂酱,谁还能指望里面不生苍蝇蛋,净产天鹅卵?说起来已有些“白头宫女说玄宗”的苍凉,繁华已过,空余寂寞,河南围棋队已是无疾而终了!河南围棋不过是中国围棋的一个缩影罢了!这是河南围棋的悲哀,也是中国围棋的遗憾!原在河南学棋尚存的余脉后来这几年不得不屈身转战南北,远的不说马笑冰、曹又尹、张瑞、许斐然等等,继娄玺、汪涛、魏子翔、朱仁昆、谢少博等先后折桂,今年又有何鑫、王晨帆“芝麻开门”!看来父母都下岗的苦孩子何鑫后来没有白在武汉“阮家军”厮混!一脸阳光的机灵鬼王晨帆一度留学韩国权甲龙道场每月1000美金也没有白花!可惜这已经写不到河南省社体中心(棋牌院)年终表功的总结上,今后不知他们还能拿什么做遮羞布?
定段赛期间老朽我横渡了一次长江!感叹时间就像逝者如斯夫的长江洪水,不管不顾地挟裹着人们匆匆向前。毫无疑问,在这个人心浮动的时代,多数人留意的是实用的发财术、升官术、保健术,只有“暴富指南”、“娱乐宝典”之类能吸引他们的目光,既无实用价值、又无娱乐效应、观赏价值的围棋活动对大众来说能有如此大的吸引力,的确让人匪夷所思!自上世纪80年代的中日围棋擂台赛刮起的旋风成为一个意义远远超越体育的社会事件,定段赛的火热就是这之后又一波围棋热的产物,似乎崇尚智力的一场大脑风暴正在席卷各地。据说在中国至少有3000万棋迷,棋童的人数虽然没有统计过,一定也是个庞大的数字。我所在的中等城市,专事围棋培训的也有十余家,一位老师的月收入也少在数千元、多在上万元。围棋少年已是一些人的衣食父母!相信在世界围棋冠军高额奖金的刺激下,还将会有更多的棋迷或非棋迷家长让孩子学棋,有这样的厚实的队伍支撑,天才或好苗子的出现也就有了基数的保障。因此,我劝中国棋院这帮老叟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围棋不应该只是职业棋手的专利,它应该是属于人民大众的。作为非奥项目,应重在民众的参与普及。段位除了代表一种荣誉和水平又代表什么?有必要设置年龄、性别和人数界限吗(即使设置适当放宽条件总可以吧)?何不改变刻板、单一定段模式,每年多进行几次定段赛又有何妨(韩国每年举行3次入段比赛,定段人数虽然不很多,但整个韩国的人口、土地面积也不及一个河南省)?如同田径运动员在赛场上有不止一次试跳的机会。围棋大赛是试金石,是尖子,总会冒出来的!例如世界业余锦标赛、全国晚报杯、黄河杯的冠亚军均可以直接定段,不失为一种即可行又省时省力的选才方式。这也将大大增强这些赛事的影响力,增加围棋人才“金字塔”式庞大的群众基础。中国棋院要努力为有天赋的棋手提供“捷径”,势必要打破业余与职业界限,尊重棋手个人自由进出意愿(何必怕僧多粥少,不想做职业棋手完全可以申请当业余的),条条框框的限制不利于造就真正的天才。例如中国女子棋手唐盈、王祥云因为女子个人赛夺冠而直接成为职业棋手不就很好吗!还有中国棋手刘小光九段13岁才学棋,韩国棋手刘昌赫九段、朴永训九段等等,不都是大器晚成的先例。一点也不影响拿世界冠军、做世界超一流棋士。限制年龄将会埋没这类人才(日本对年长但棋才难得的人士,参加定段赛的年龄上限可放宽至28岁)。把围棋搞成一种吃青春饭的纯技术活,长此以往,围棋的文化内涵会荡然无存。因此,应在定段选拔的同时对那些坚持学习,学业和棋艺都很出色的孩子给予政策上的扶持。中考、高考加分只是一种激励措施(有新闻报道说连捐肾孝女都可加20分圆大学梦,真是无奇不有啊!),而不是仅仅用它来谋取什么,因为如此首先是违背棋道的。那些连小学都没上完的孩子,就是加再高的分又有什么意义呢?武汉蒋辰中定段赛整整打了八年,去年在考上大学同时定段成功。同样去年能在千军万马的竞争中轻松地考上省重点高中的河北棋童何天凝,---
-----今年的定段赛却没有再见他奔跑的身影!他的一篇与围棋有关的《奔跑一生》初中生作文,相对于连自己的名字都写的歪歪扭扭“准文盲”们,在棋界却享有盛誉!这样有才华的棋手不能入段,也许未来棋坛会少一位能写出《超越自我》、《天涯棋客》著作式的人物!另一位网上奇才“育红小学”(马天放),本来在网上“天马行空,独往独来”玩玩挺好的,听说到北京道场吃了一年的“草料”,这一次预选赛就被马放南山了(去年差一点定段)!还有历史上本事很大的李元霸那个今天的本家弟弟李元祺,他在洛阳一边上中学一边练就的力大无比的内家工夫十分了得,这次大铁锤预赛最后一盘却砸空了,小小男子汉在赛场外禁不住面向北方大放悲声,哭得如丧考妣!闻之者无不为之动容!
第三篇:如果你是夏天[模版]
本文作者:云铮 好范文原创投稿
我读不懂你的季节……
回不来的秋天,寒冷的夜晚,轻轻地走在梦中间。花一样的飞舞,是你的旋转的路线,激起的黄叶飘过在眼前。牵手在秋天,不住的香甜,不是鼻尖的果味,而是嘴角的美丽。
你说你期待冬天,雪花飘飞的季节,跟着洁白的节奏,舞动童话的甜。像你的家乡,那个童话的世界,永远
永远没有夏天。你望着清澈的天空不断地想念,我只是说,很快就是属于我们的冬天。
当真的嗅到了冬的气息时,你却离开了。我笑着说你要去享受你最美的冬天了,而注定了我冬天的寒冷。当你真的不在我的身边了,我终于开始了不停地哭泣,由雨化为冰。我尽力发现它的美丽,却总是越发严寒。洁白的童话只剩下了凄凉的舞台。我只能在自己的小世界,不停地取暖,不敢靠近你的世界。每当你的电话来临,我总是远远地躲开,在角落里哭泣,不是不想你,只是忍不住想念而悲痛。温暖的光总是划过我的脚尖,总是不曾感到它的温暖。你喜欢了冬天,我的世界也只剩下了冬天。
当10个冬天过去后,我终于也要离开了,我胆怯地选择了温暖,可是你还是在你的童话中。我挂着还未干的泪踏上了离开的路。守着车窗的我离开了你爱的冬天,瞬间开始怀念飞舞的雪,每个翎角划过我的眼睛,化成了热热的泪。原来没有严寒的冬天就是你的美。可我还是走了,那些雪花不停地掠过,揪住我渐行渐远的心,可是我已不想被你冷冷地包围了。
等我到达目的地,那是和你的家乡完全不同的地方,没有飞舞的雪花,却有跳动的浪花;没有美丽的童话,却有浪漫的故事。这个地方也许你永远来不了,但是我却永远需要。看着淡淡的天空,你是否也在睁开你清澈的眼眸,深深的是刻印,印在心里,抹不去;淡淡的是芳香,飘入身体,舍不弃。偶尔也会想你,但是也不会哭泣,也许我注定等不到属于你的冬天,你也来不了我爱的夏天。
我却读懂了我的世界:我爱夏天,茂密的绿叶遮住我的眼睛,那还是你在身后的感觉,滑落脸颊的花瓣柔似你的发间,清凉的水流是你吹开蒲公英的风,幽幽的暗影知道你在身后,走过的山背后你还在玩着捉迷藏,划过的燕刻下了你一次次的笑痕……
后记:当思念变成一种习惯,你已不再是他(她)伤心的理由,而是他(她)的世界。
第四篇:夏天我们长大了
夏天我们长大了
我转身,才发现我们该长大了!
我的位置靠窗。有时候抬头望着阳光,然后傻傻的笑后来被柒柒骂。该死的,你不想考重高了,再这样分心,我们就不能在一起了。我不再过问阳光的事了。认真的学习,因为我真不想和柒柒分开我只有2个死党和其他人都不太熟我害怕,害怕失去仅有个两个朋友。害怕她们离开我之后,孤单如影随行。我永远都不会忘记在我很冷很冷的时候,伸出手说我来温暖你吧的那个人永远都不会忘记曾经陪我疯,陪我笑,陪我杀怪的那个人那些记忆在我的脑中跳祯3个少年曾经走过的那条古镇的阳光好像永远都那么灿烂
可不可以陪我过那个巷子买书,直到永远?
可不可以永远握住我那冰冷都手,永远不放?
可不可以陪我看细水长流?
可不可以讨论一道题,直到时间不走了?
可不可以一起走回家的路,一直走,一直走,走到天涯海角?
可不可以一起体会阳光的味道,直到我们都老了?
可不可以永远永远都不分别?
可不可以下个夏天永远都不要到来?
柒柒说,可以的。扬扬说,可以的我也傻傻说,可以的。
初3犹如夏天的阳光一样灼伤着我们的眼睛可是又是那么的耀眼。让我们永远都不敢忘记。也不能忘记
转身。
我才发现原来我们该长大了可是永远也不能长大我们就像阳光一样,纯洁,天真。当我们深吸一口气时,才知道这种味道早已充满了我们的心肺。
上个夏天,到处充满着西瓜味和苏打味,那么下个夏天这所有的味道都还会在吗?我悄悄的许愿。贪心的希望很多年后,所有我认识的人,都不会忘记我。
第五篇:观《那年夏天,爱上那片海》后感
观《那年夏天,爱上那片海》后感
9月10日,学校组织我们看一部励志话剧:《那年夏天,爱上那片海》。这是一出有着浓郁海风气息的大戏,该剧将中学生色彩斑斓的青春梦想,放置在碧海蓝天的青岛海洋文化背景下,以七位性格各异的中学生在暑期帆船训练营里发生的故事为脉络,为我们呈现出一个活力、积极、懵懂、梦想的飞扬青春,一部收纳青春记忆的时光机器。
正如导演所说:青春、美丽且富有活力,是这部青春励志剧的基调。青春就像海,激荡、不安、丰富。青春带给人们很多东西,奇迹、选择和自我觉醒。剧中的主角,一群充满青春活力的中学生,在帆船训练营懂得了人生,懂得了要像大海一样去包容,去爱这座城市。
该剧的独一无二表现突出,内容独一无二,青岛奥帆中心层层叠叠帆船的背景独一无二,剧中人物既有山东人的纯朴、又充满时尚动感活力,独一无二。该剧的舞蹈不能不提。舞台上,演员从头到尾舞个不停。时而用厨房用具击打,时而蹦上油桶跳踢踏舞,时而戴上面具穿梭观众席。
该剧融合了丰富的现代元素,像动漫、踢踏、击剑、跑酷、快闪、乱打等;以话剧为主干,借用音乐剧的元素,充分加入了舞美、灯光、音效、舞蹈、道具等“枝叶”,整出戏“枝繁叶茂”。歌舞的大量运用,在文字不能完美表达的地方,起到画龙点睛之妙。
同名主题曲《那年夏天,爱上那片海》“驾艘船,一起出海吧,银河已在星空中挥洒。升起帆,一起出海吧,波涛已经在大海中喧哗那年夏天,我们爱上了这片海,这是你给我种下的牵挂。”洒脱舒缓、深情激昂贯穿全剧,为该剧增添了不少青春浪漫气息。
该剧的演出特点是舞台靓丽,表演开放,演员在表演的同时,会增加许多舞蹈元素。诸如在甲板上跳踢踏舞,在船舱里以各式打击乐配合风趣舞蹈,在帆船的缆绳上甚至也有灵活的舞步,还有利用多媒体在舞台上再现游戏动漫,演出非常贴近青少年的审美。于是,我经常听到现场的尖叫声和此起彼伏的掌声。该剧的舞美道具“块头大”布景精细、真实,尤其是最后一幕驾帆出海的场景;该剧的演员服装也十分时尚炫酷,如那种黑白条纹、涂鸦,很炫很亮丽。该剧达到了最初的目的,把《那年夏天,爱上那片海》打造成一部时代感强、集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 “常演不衰”的精品剧目,实现了荣誉和口碑的双赢。
今天去看了《那年夏天,爱上那片海》,话剧中的每个情节都让人回味无穷。话剧中的有教练和同学们一起训练的情景,同学们都怨天尤人,认为训练太苦切没有必要。可当夏令营解散了,同学们又都非常怀念在一起的时光,并对自己所做过的事、说过的话感到非常的自责和内疚。在同学们又可以去夏令营时,教练也改变了训练方法,大家在一起齐心的训练……..。
这些情景都被话剧演员们表演得栩栩如生,仿佛这些事儿就发生在我身边。在看剧的时候我也身临其境,好似自己也是他们中的一员。虽然这部话剧的每个情节都很好,但我最喜欢的一个情节是教练和同学们在航海中遇到大风暴的情景。
那是同学们第一次在海上航行,船长(教练)正在掌握方向盘,几个男水手在各自的岗位的上忙碌,还有几个女水手在甲板欣赏海景。这时暴风雨突然来袭,船长命令女水手回船舱内,男水手在继续工作。但一位胖水手却因为害怕而哭了起来。另一个水手为了安慰他不慎滑下甲板掉进了海里。幸好他抓住了缆绳,大家齐心协力把拉上了甲板。由此,我想到我们的班级也就像一艘船,我们都是这艘船上的一名水手,而班主任就像船上的船长。我们是一个大集体,无论谁这艘船就继续向前航行,最终沉入大海。当这个大集体中有人需要帮助时,我们不能不屑一顾,要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他,因为我们是“一条船上的人”。当这个大集体遇到困难时,我们要齐心协力、互帮互助,更不能起内讧,直到到达成功的彼岸。
每个人在成长中都会成为某个集体的一份子。我们要步步地克服困难,永不退缩,直到到达属于自己的太平洋,爱上自己的那片海。
一、一个人呆着是条龙,出外是一条虫。
二、简单盲从,不懂得理解别人的意思。
三、人情味淡漠,没有感恩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