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德与慈善及公益的关系

时间:2019-05-13 06:33: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道德与慈善及公益的关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道德与慈善及公益的关系》。

第一篇:论道德与慈善及公益的关系

论道德与慈善及公益的关系

玉苗 慈勤英

摘要:慈善历史悠久,和道德关系紧密。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慈善在现代社会下扩展、升级、转化和创新,逐渐发展为现代慈善事业,也称公益事业,呈现出新的特点。但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往往还是将现代慈善事业归于道德的范畴,片面、过度强调现代慈善的道德性,不利于现代公益事业的发展。本文从伦理学、慈善发展历史、现状、走向等角度探讨了道德与慈善及公益的关系。提出转换传统慈善观以适应现代公益事业的要求,从注重公益行为的义务论转向义务论与目的论相结合,注重公益的多元价值,由片面利他向互惠共利模式发展,倡导人人公益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关键词:慈善;公益;道德;利他;

慈善事业历史悠久,往往和道德联系紧密。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传统慈善在现代社会下的扩展、升级、转化和创新,逐渐发展为现代慈善事业,也称公益事业。现代公益包含传统慈善的内容,但又远远超出了传统慈善的范围,呈现出新的特点。但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往往还是将现代慈善事业,归于道德的范畴,习惯拔高现代慈善的道德标准和道德意义,不利于现代公益事业的发展。本文从伦理学、慈善发展历史、现状、走向等角度探讨了道德与慈善及公益的关系。

一、道德是慈善事业发展的基础,慈善事业有助于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 慈善事业与道德有关,一方面,慈善事业的发展水平取决于社会的道德水准;另一方面,慈善事业的开展有助于提高社会的道德水准;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1]。首先,一个社会主流的道德规范是推动慈善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从思想渊源来看,儒家的“仁”、“义”和佛教“慈”、“善”等思想构成了中国民间公益慈善的基础。这种思想渊源伦理道德色彩浓厚,与“利”形成相悖的关系[2]。慈善文化的核心是利他主义价值观。其精髓在于个人要充分领悟自己对他人、社会,特别是弱势群体肩负着不可推卸的道德责任,充分认识博爱、给予、利他、济世的社会价值,以及营造“以

[3]人为本”、“助人为乐”的人文环境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使命。

其次,慈善行为有利于提升个人的道德水平,慈善事业有利于社会道德文明建设。中国社会目前处于转型时期,社会道德面临新旧交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互助友爱、见义勇为等精神在一定程度被削弱,私利至上、人际关系冷漠、为富不仁等现象泛滥,人们急切呼唤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重建新的道德文明。对新道德文明的重塑,重在行动,大张旗鼓地提倡善行、引导人们选择善行,促使有能力者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将有利于矫正失范的道德文明。因此,大力发展慈善事业是唤起道德与良知的催化剂。

慈善无疑属于由道德力量和志愿精神驱动的社会领域。但并不能因此将慈善仅仅理解为道德行为,对它赋予过多的道德色彩,尤其不能把它单纯地看作是爱心、正义和使命的象征。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萨拉蒙教授指出,要剥除人们关于非营利组织、慈善组织“德性完美的神话”。因为,虽然慈善行为具有利他主义的特性,但人们从事慈善活动的动机绝不仅仅是为了“利他”。尽管有少数先进分子从纯粹的利他主义 出发,把慈善当作一种报效社会的使命,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参与慈善活动的另外一些人其动机是形形色色的。下文,我们将从理论、历史和现实等角度进一步探讨之。

二、伦理学审视:纯粹无私利他并不是慈善唯一的道德标准

在道德的终极标准方面,自古就有义务论与功利主义之争。“义务论”亦称“道义论”,其理论前提是道德自律论,认为道德起源于道德自身,起源于每个人完善自我品德的需要;其目的也在于道德自身,在于完善每个人的品德,实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人之所以为人者。因此,行为是否符合道德,只能看它对行为者的品德、道德的效用如何,凡是能够使行为者品德达到完善的,都是道德的;凡是不能使行为者品德达于完善的,不道德的。义务论把无私利他奉为唯一道德的终极标准[4]。道义论在中国的主要代表当推儒家。新儒家冯友兰在解释儒家的道义论时这样写道:“义是事之‘宜’,即‘应该’。它是绝对命令,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应该做的事,必须为做而做,因为做这些事在道德上是对的。如果做这些事只出于非道德的考虑,即使做了应该做的事,这种行为也不是义的。”[5]具体说来,在人类的全部行为中,“求自己的利,可以说是出于人的动物的倾向,与人之所以为人者无干。为实现人之所以为人者,人应该求别人的利” [6],只有“为利人而利人的无私利他”才符合使人的品德达于完善,才是道德的。无私利他是评价行为是否道德的唯一的终极标准。道义论大儒董仲舒把这一思想概括为“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功利主义或目的论的理论前提是道德他律论,认为道德是一种必要的恶,目的在于他律,是为了每个人的利益和幸福。因此,功利论者把功利奉为道德终极标准,把增减每个人的利益总量奉为道德终极标准[7]。在中国,墨家思想是典型的功利主义。墨子曰:“义,利也。”(《墨子·经上》)墨子将“义”内化为品德,而后外显于行

[8]为。墨子所言之利有三层含义:其一是“天下之利”,是公利。其二是交相利,爱人利人之利,是他利。爱乃利之本质内容,利乃爱之表现形式。通过利人实现爱人。其三是私利。私利者,利己也。墨子承认和肯定个人的合理私利,但墨子以为先以利人,而后利己,如若人人利人,则人人皆得利,从而有兴天下之利,天下之利即“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是其道德理念的最终目标。

慈善的价值基础是利他。从义务论与功利主义的道德标准之争可知,传统对慈善的道德评判主要依据的是义务论,即只有纯粹无私利他的慈善行为才被认可,反对其他功利目的的慈善,且慈善仿佛只和慈善动机有关,与慈善行为的客观效果无涉。目的论则更注重慈善的效果,并以效果行为评判,实现了利他就被认可。这对我们的启示是,对现代社会的公益慈善行为应该结合义务论和目的论,不能偏废一方。

三、多重理论视域:慈善超越了道德范畴而具有经济、社会、政治等多重意义 除了伦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等学科也对慈善事业进行研究。在经济学的视野中,慈善是以道德力量作用下的第三次分配的主要形式,是将时间与产品转移给没有利益关系的人或组织的行为。中国人民大学郑功成教授则指出,慈善事业是指建立在社会捐献经济基础之上的民营社会性救助行为,是一种混合型分配方式[9]。从社会保障的角度看,慈善事业的目的主要是通过慈善救助及相关服务的提供,解决脆弱社会成员的生存困境或特殊困难,同时满足其相应的社会服务需求,在客观上能够弥补社会保障中的供给不足,改善社会保障中的“政府失灵”,是社会保障体 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0]。从社会学角度看,慈善组织有助于积聚和扩展社会信任,建立社会合作、共识、信任和规范,构筑和维持社会网络[11],慈善组织还发挥社会预警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协商沟通机制、救济救助机制的功能,对社会安全问题能起到缓冲、减压的作用。在政治学和公共管理学的视野中,慈善事业代表了一种社会自治的力量,它的出现和成长代表着公民社会的兴起,也代表着一种新型的社会管理、社会治理方式[12]。从法学的角度看,人权理论是慈善事业发展的依据,在慈善事业的体系中,尤其是救助性慈善事业,表达了对普遍意义上的人权的关注。

总之,伦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以及法学等为审视现代社会中慈善事业提供了多维的理论视野。从中我们看到,慈善事业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简单的、偶而的道德行为,而是依托慈善组织展开的具有伦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等多重意义的制度化行为;慈善事业也不仅仅是道德范畴,同时也具有调节国民收入分配、补充社会保障、解决社会问题、缓解社会矛盾、社会治理、保障人权等功能,[13]慈善事业还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历史考察:不同的历史时期,慈善与道德的关系不同

(一)传统社会时期,慈善事业与道德紧密相连

传统社会时期,慈善事业与道德紧密相连,具体体现为:第一,慈善行为的出发点和原动力在于道德。在漫长的中国传统社会中,儒家重义轻利、以义制利的思想占据主导,影响深远。儒家思想认为“仁义”是做人的伦理道德准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据,是人的发展和完善的核心内容。而“利”(往往特指个人私利)体现是人的动物性,是人类的低级需要。因此儒家重义轻利,主张以追求道德完善,否定个人私利作为义举善行的前提。第二,义举善行作为道德的承载,要遵从封建宗法等级度的道理伦理规范,并以符合封建宗法等级制度的伦理道德为标准,具体表现为“施由亲始”利他血缘差序格局。第三,行善的最终目的是追求道德的完善。儒家认为人生的目的在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因此,修身养性是做人的首要任务,而提高和完善个人道德修养的主要途径就是“以义正己”,即通过舍己利他的义举善行。第四,慈善活动依靠道德进行监督、规范和管理,个人道德自律和社会道德舆论压力是规范慈善行为的重要工具。第五,重视道德教化。中国传统社会在进行救助活动时,注重道德教化,以维护封建宗法等级社会的伦理道德和社会秩序。

传统社会时期,慈善事业之所以与道德紧密相连,是和当时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相适应的。从社会经济形态来看,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不利于经济交往活动的产生,也难于获取很大利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利己主义的产生[14]。其二,从社会关系来看,中国传统社会保留了血缘关系为主的模式,进一步形成人伦文化中道德优位的特点,利于道德利他主义自然产生。第三,在农业经济和血缘关系为主的传统社会,人的发展处在 “以人的依赖为基本特征”的第一阶段,个体缺乏独立性,依赖群体,在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个体对自身权利与利益的积极追求[15],形成了以否定个人利益为前提,崇尚道德利他主义的伦理价值观,进而形成了中国古代慈善事业道德性突出的特点。

(二)现代社会,传统慈善向现代公益转变,道德只是公益中的一个要素 公益是指有关社会公众的福祉和利益。现代公益由传统慈善发展而来,是传统慈善在现代社会下的扩展、升级、转化和创新。现代公益包含传统慈善的内容,但又远远超出了传统慈善的范围。1999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把慈善事业称作“公益事业”,将其界定为非营利的(l)救助灾害、救济贫困、扶助残疾人等困难的社会群体和个人的活动;(2)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3)环境保护、社会公共设施建设;(4)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其他社会公共和福利事业。现代社会中,广义的慈善,即为现代慈善事业,与社会公益事业并无本质区别。

中国传统慈善事业具有封闭性、精英化、不平等性、浓重的道德性等特点。与传统慈善不同,现代公益事业具有专业化、职业化、制度化、常规化、规模化、法治化、社会化、开放性、平等性、广泛性等特征。首先,现代公益事业体现高度的专业化,现代公益事业以大量的专业公益慈善组织为载体,公益、慈善事业具有自成体系的知识、理念、技能。第二,现代公益事业发展的职业化倾向,从事公益事业需要具有专门知识和技能,慈善公益发展成为独特的行业,成为就业的重要领域。第三,现代公益事业呈现出常规化、制度化、规模化、法制化特征,它应现代社会的各种需求而设置、内容丰富、形成规模,并依靠政策、法律进行规范。第四,现代公益事业具有社会化、开放性、广泛性的特点,现代公益事业面向全社会,倡导全民参与、慈善资源多元化;服务对象以弱势群体为主,扩展到全社会;内容不仅仅限于慈善救济,而是扩展到括医疗、卫生、教育、环保等广泛的公共事务。

现代公益事业的特征是和现代社会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相适应,它表明现代公益事业超越了传统慈善的道德范畴,和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政治制度、社会文化等密切相关,具有经济、社会、政治、伦理等多重功能的事业。

五、现实考察:道德与公益

(一)片面强调无私利他的道德性不利于现代公益事业的发展

传统慈善已经发展为现代公益事业,但对公益行为,社会仍习惯将其划为道德的范畴,以道德审视为主,甚至出现苛刻的道德责难:逼捐、索捐,将慈善公益冠以道德之名,将人们行公益慈善与否,作为道德高下的判断标准,甚至以道德名义胁迫那些不愿自愿捐助的人行善。从根本上来说,逼捐、索捐中掺杂了强制和逼迫的成分,违背了行善的自觉自愿原则,是对慈善资源的恶性掠夺,最终将导致慈善资源的枯竭,损害慈善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

此外,慈善公益行为的道德洁癖也是突出现象。道德洁癖指对行善动机进行严格的道德拷问,要求公益慈善行动机单纯无私,纯粹为了公益而公益,为了慈善而慈善,不允许掺杂任何功利性的目的。这一点在社会对企业和富豪的公益慈善行为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在中国,企业家不做慈善就会被贴上“为富不仁”的标签。但若是企业家行善,人们便开始怀疑他捐助背后的商业意图,关于企业家慈善的各种揣测层出不穷,而善款的多少往往成为公众衡量其道德水平的标准[16]。过于挑剔,甚至诋毁企业的慈善行为反而伤害慈善本身。北师大教授的王振耀说得好,不要把公益慈善的道德标准放得过高,不要把这个领域变成道德法庭。现实中人们的行善动机多种多样,关键是看慈善的结果是否真正地帮助了他人,有益于社会。在当前公益慈善事业发展滞后于 社会需要的现实情况下,我们需做的是呵护企业的向善之心,鼓励企业多做慈善,让捐赠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17]。另外,参与慈善事业与否,是个人价值观的问题,有时候与道德无涉[18],因为利他和促进社会公益的方式有多种,慈善只是其中之一,且未必是效率最高,效果最好的一种。因此,以何种方式来增进人类福祉,纯粹是个人的选择。

慈善属于道德范畴,行善应该是不带任何功利目的地单纯利他的传统观念使现代公益事业动力不足、效率不高、难以持续:企业、富人行善捐款反遭苛刻道德拷问、道德责难,善举带来的不是荣耀,而是无奈、麻烦,甚至是后悔和恐惧,让人们在善举道路上徘徊、犹豫、望而却步;普通百姓,因观念偏差,认为慈善是富人的事情,零星爱心无法汇聚,民间公益如一座沉睡的金山无法开掘。此外,传统公益还面临效率低下的困境,单纯将公益限制在道德的范畴,难以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将善心转化为善行,将善行转化为最有效的求解方式。围绕这些问题的种种努力不断推动公益的转型。在这股潮流中有三大最重要的转向:从片利共生到互利共生;从注重支票数额到注重行动参与;从“输血”到“造血”[19]。这些努力,将冲破公益只是单纯道德事业的藩篱,在现代社会中汲取发展的能量。

(二)当代公益的新道德基础:从片面利他到互惠共利

无私利他、单面受益是牺牲一方的利益以使另一方受益;互利共生指共生的成员彼此都得到好处。对于公益,过去人们更倾向于片利共生的模式,即为公益而公益,不能从中要求任何回报;从公益中追求一种积极有效的反馈尤其是物质利益,往往被人们视为一种不道德甚至是邪恶的事情。人们在潜意识中似乎有种隐忧:施予方一旦将公益与效果回馈结合在一起,最终会有损公益的命脉。少有人愿意正视这样一个现实:纯净水般不带任何功利性成分的公益效率越来越不理想。纯粹、无功利,为公益而公益的想法能够激发起建造空中楼阁的冲动,但却不能为人们提供真正居所。传统单向受益的捐赠模式与双向受益模式相结合,相辅相成,将产生相乘效益而不只是相加效益,单向受益意味着公益事业只有一个引擎,双向受益意味为其装上了另一个引擎[20],为公益事业的持续发展带来持续的动力,以下的实例证明了互惠共利公益模式的生命力,它们或许表明,将“互惠共利”纳入当代公益事业的道德基础更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更能激发公益事业的生命力。

“红色计划”从大众的日常生活需求出发、以简单、巧妙的创意将个人的购物、工作、生活与公益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人人、时时都便利可行的公益机制,突破传统模式的局限,汇聚众多普通人的善意,聚沙成塔,实现公益效率的集合倍增,为我们打开了向新公益时代的大门。再生银行[21]:再生银行是美国一家垃圾回收公司,它建构了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将居民、商家、政府都拉进其交易结构,并成功地建构了一个良性循环的多赢模式。居民将垃圾投入专门的垃圾桶,每月可从“再生银行”获得积分,在指定商家消费时能获得优惠;商家借此不仅得到了更多消费者,也建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政府则节省了处理垃圾的费用;而社会资源得到循环利用,促进环境保护。小母牛国际:其运行模式是向穷人捐赠牲畜并传授技术,帮助他们发展养殖业,摆脱饥饿和贫困。而受助者则要承诺将捐赠牲畜产下的第一代幼子以及自己学会的技术,像礼物一样传递给需要帮助的穷人。通过不断“传递捐赠”,不仅可以让慈善事业持续发展,受助的穷人也可以在解决温饱问题之后,从帮助他人的行动中获取“从受助者变成捐赠者”的精神鼓舞。

六、结论

在现代社会,无私利他、舍己为人、大公无私依然是珍贵、高尚的道德品质,也是社会精神文明所倡导的。以利他为价值取向的公益事业,对于提高个体的道德修养,整个社会的道德文明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现代公益事业的发展又已经走出了纯粹道德的范畴,而具有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意义。慈善即道德的传统观念已经滞后于现代公益事业的发展,也不适应现代公益事业发展的需要。对公益行为之道德性的过度重视却反而造成公益事业的动力不足,不可持续。因此,要转换传统慈善观以适应现代公益事业的要求,从注重公益行为的义务论转向义务论与目的论相结合,注重公益的多元价值,由片面利他向互惠共利模式发展,倡导人人公益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1]郑功成.中华慈善事业[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1999:170.[2]若弘.中国NGO——非政府组织在中国[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67.[3]陈勇.慈善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的伦理思考[J].伦理学研究.2006(3).[4]王海明.功利主义与义务论辩难[J].社会科学.2003(2).[5]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52.[6]冯友兰.三松堂全集(第4卷)[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608.[7]王海明.功利主义与义务论辩难[J].社会科学.2003(2).[8]邱竹,邹顺康.墨子义利观之考辨[J].道德与文明 2010,4.[9]郑功成等著.当代中国慈善事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2.[10]徐云峰,郭大林,谢妮霞.论慈善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弥合[J].北华大学学报.2011(2).[11]陈健民,丘海雄.社团、社会资本与政经发展[J].社会学研究.1999(7).[12]崔海燕.现代社区治理中NGO的角色[J].学会.2006(3).[13]赵永忠.慈善事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J]道德与文明.2006(2).[14]林滨.儒家与基督教利他主义比较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1:82-85.[15]林滨.儒家与基督教利他主义比较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1:84.[16]佚名.企业家慈善遭遇道德绑架[EB/OL].http://www.xiexiebang.com 2011-9-5.[18]周飙.慈善不是道德武器[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09-14.[19]张兵武.公益之痒:商业社会中如何做公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44-45.[20]张兵武.公益之痒:商业社会中如何做公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46-50.[21]林伟贤,魏炜.慈善的商业模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出自《桂海论丛》2012年第六期)

第二篇:公益与慈善

其实大家对公益的了解都是有些片面的

比如 认为从事公益的人没有工资啦

比如 最好的公益捐款,就是我捐多少,到受众手里就有多少

公益首先是一个行业,属于非政府部门

一个行业,就必然有其从事者,也就是像公司的员工一样,需要有全职的工作者在公益组织里进行工作的。

我们经常模糊了一个概念,就是全职公益人与志愿者之间的概念。

还有就是模糊了公益与慈善的概念。

先说后一个,慈善是什么?是社会精英阶层、掌握社会优势资源的人,对社会底层的进行单方面的资助的行为。

比如,大家听到很多基金会,叫什么什么慈善基金会,就是因为基金会的捐助方,是社会精英阶层,或者掌握社会优势资源的公司或个人。

再说,民间组织是什么?最简单的解释,就是解决那些政府也解决不了,公司也解决不了的事的组织。比如举个小例子

一个山区的学校,孩子辍学。

政府能做的是,在税收上减免,在学费上补助。

但孩子辍学,除了经济上的原因,也有很多心理的原因。

基金会有两种,一种叫公募基金会 一种叫非公募基金会 这里讲到的是非公募

公募的话,当然大家都可以捐钱

继续说孩子辍学。孩子心理上的问题,是政府做不了,也做不好的部分,所以就必须要有组织去解决这些问题。

非公募的意思,就是这个基金会的来源,是有限定的,不是谁都可以捐的。

基金会是公益活动中的上游,基本上就是专门负责钱的

公益活动的中游,是对公益人进行培训的公益组织。

公益活动的下游,就是进行直接公益行动、行为的公益组织。

大家最熟悉的,都是下游的公益组织。

而其实,这三方面都可以接受直接的捐助

而慈济,又是一个基本上涵盖了上游、中游、下游的庞然大物

所以,以我的理解,你给慈济捐钱,并不是捐到了基金会,而是直接捐到了中游或者下游的公益活动中。

所以大家要把公益当做一个行业来看,一个行业的发展,就需要吸引人才,那与之对应的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要支付与其劳动所对应的酬劳。

给大家举个比较形象的例子。

在美国,三足鼎立,政府、企业、民间组织。

民间组织的平均行政费用在20% 换句话说,就是你捐100,有20块钱都是给全职公益人发工资了。

这是在全世界最发达的民间组织的国家。而中国有法律规定,不能超过10%。

大家可能会有疑问,为什么越发达,行政费用越高? 很简单,因为专业性

越是专业,利用同样的资金,所能做到的事就越多。你拿100块,去菜市场买菜,买了10斤肉。

你把这100块,给一个进肉的批发商,他跟你说你需要支付他20%的报酬,然后他最后会给你买10.5斤肉。大家会选择哪个?

可不可以这么理解,公益机构里的执行人员和公益无关,是追求专业和效率的 但机构本身追求公益最大化

公益行为也是如此,比如我们手上有10000件衣服,我们不通过公益组织,直接找到一个我们认为的贫困山区捐给他们。然后离开,你知道这10000件衣服可能会导致当地最贫穷的那批制衣者的下岗,整个当地经济的断裂。

简单说,就是其实公益与企业都是追求价值最大化,只不过企业是把价值转变成了货币,公益是转变成了社会价值。

所以,今天早晨讲了这么多,就是告诉大家两点。一点是公益,说白了就是互帮互助,公益行业越发达,只会让我们整个社会更好,更利于社会问题的解决。第二点,公益圈流行着这么一句话,叫做“用脚投票”

你觉得哪个公益组织靠谱,就去给他捐款、出力,不要因为行政费用而影响了你对这个组织的评价。中国的公益组织,法律规定的10%的行政费用活的很艰难。越是新的、年轻人刚创办的公益组织越是辛苦。

财务公开的越详细,越透明,这个组织的资金流向越明确,就越值得信任。

中国公益行业还处于萌芽阶段,而监督机构也在酝酿之中,就我所知,马上就会有一个成立,但是好是坏,很难断言。

任何行业都需要监督,毋庸置疑。但千万不要因为监督机制的不完全,扼杀了一个行业,那就是因噎废食了。

监督机构也是一个公益组织 应该算是中游 可以向基金会申请

也可以民间小额捐助、企业捐款

监督机构是独立的

公益组织,赖以生存的东西,永远不是钱,而是更多人的信任

人性本恶。美国人的教育更自私,要求个人价值。但美国的志愿者。那真是满大街都是。绝大多数人的日常活动就包括志愿活动。

因为美国有一个好的体制环境。

会让人养成一种社会责任的习惯

办公益,不是为了高尚

办公益,是为了解决问题。

比如,监督水资源,不正是为了自己喝上干净的水?

对全职公益人,公益就像工作。只不过这个工作的结果更富有意义。

而且,比如美国,公益人的工资和去公司的工资不会差太多。

而且,企业是承认你作为全职公益人的工作经验的,也就是人才的流动性很好。

政府、企业、民间组织是互相认同彼此的。

第三篇:公益与慈善

公益与慈善 窝沟是什么?

牙冠表面有些地方凹凸不平,凹陷处称为窝沟,窝沟不易清洁,而且容易积聚菌斑,是龋齿的好发部位,而发生于窝沟的龋就称为窝沟龋。调查发现,人群中有三成的“六龄牙”是龋齿,12岁少年的龋齿绝大多为发 生在“六龄牙”上的窝沟龋。窝沟封闭是什么?

就是用一种对人体无害有机高分子树脂,在牙齿的十字型

窝沟内涂上,液态时它可渗入到牙齿表面的窝沟内,经光照后固化。就如同给牙齿穿上了一层保护衣,使牙齿免受食物侵蚀。

窝沟封闭——世界卫生组织向世界儿童推荐预防龋齿的有效方法

1、它不磨牙、无痛苦、无副作用、安全有效,是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向各国推荐 的一种防龋方法。

2、许多口腔疾病在早期是完全可以预防的,树立定期检查、早发现、早治疗、早预防的健康意识,将会使孩子终身受益。什么人需要做窝沟封闭?

1、牙齿尚未发生龋坏者,做窝沟封闭可对牙齿进行全方位的预防保护。

2、患者其它牙齿,特别是对侧同名牙患龋或有患龋倾向的人应当做窝沟封闭。

3、牙缝较宽,经常塞牙者同样需要进行窝沟封闭来预防牙齿之间邻接面发生龋坏。什么时候适合作窝沟封闭?

童牙齿萌出后达到咬合平面即适宜作窝沟封闭,一般在萌出4年之内。封闭的最佳时间是乳磨牙3-4岁,第一恒磨牙6-7岁,第二恒磨牙11-13岁,双尖牙9-13岁。对口腔卫生不良的儿童,虽然年龄较大或牙齿萌出口腔时间较久,可考虑放宽窝沟封闭的年龄。

封闭最佳时期:乳磨牙3~4岁,第一恒磨牙6~7岁,第二恒磨牙11~13岁,双尖牙9~13岁。

涿州同仁口腔医院启动2014“防蛀列车”--免费窝沟封闭活动,为适龄儿童牙齿穿上“防弹衣”,达到预防蛀牙的目的。

本次“防蛀列车”活动将实现全部免费的形式,治疗期间,活动期间可为青少年、婴幼儿免费进行口腔检查,适应对象为4~12岁儿童

第四篇:论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

论经济价值与道德价值的关系

——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

【摘要】 经济伦理学关注的是宏观层面上对市场经济过程及其相关机构的基本论证,它探讨是理应普遍适用的游戏规则。市场经济也是道德经济,并不是认定市场经济天然就具备道德的良心只要搞市场经济,道德便自然而然的到来,一切不道德的问题会自动得到解决;而只是强调,市场经济并非是不要道德的经济,市场经济并非可以不挥手段、见利忘义,而是要见利思义、见得思义,强调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规范体系。

【关键字】市场经济道德建设经济伦理学

经济伦理学是从伦理方面对经济制度、经济组织和经济关系的一种系统研究。从经济伦理学角度而言,市场经济不仅是经济的,更是伦理的:它是以人为本的经济,是公平的经济。我国经济伦理学的发展则适应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从我国当代经济伦理学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经济伦理学之所以在我国蓬勃兴起,既是我国经济生活中道德缺损现象的一种反弹,更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伦理道德的内在要求,是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

经济和道德从表面上看是两个互不相关的领域,但实际上,经济和道德始终是互为依存的。道德从本质上说是经济的产物,而经济也并非是没有价值目标的自然现象,任何经济发展的目标中,都或明或暗地内涵着相应的道德发展目标。市场经济“应当”是道德经济,这里的“应当”不是指天生的“当然”,甚至不

是指目前的“实然”,而是指后天的“应然”,指需要争取的目标。在复杂商品经济条件下,也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对经济秩序的调节作用则日益撩开隐性的面纱,从后台走向前台,从隐性走向显性。亚当•斯密之所以既成为伟大的经济学家又成为伟大的伦理学家,既写出了《国民财富论》,又写出了《道德情操论》,这决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深刻反映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和道德紧密相连的关系的本质。亚当•斯密提出的“看不见的手”的命题,既是一个经济学的命题,也是一个伦理学的命题,他其实是在力图将人们的经济行为和道德行为统一起来,克服经济和道德的二律背反现象。在经济学的意义上,“看不见的手”是指市场对经营者的引导作用,即经营者不是出于本意,而是被“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所引导去开展经营活动,从而生产出适合人们需要的商品;在伦理学的意义上,“看不见的手”是指个人利益对人们的行为的引导作用,即人们的行为也不是出于本意,而是被“个人利益”这只无形的手所引导去行动,在追求个人利益的过程中促成了社会的福利。

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价值目标是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目标的实现要体现在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方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之所以能够对市场经济实施有效的宏观调控,基本的利益前提,是社会成员有根本一致的共同利益,能够在社会主义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指导下,协调好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使由这些关系派生出来的其他利益关系,能够做到统筹兼顾、相得益彰。作为社会主义思想意识形态的有机组成部分的社会主义道德的思想和理论,不赞成任何先验的人性论,而是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出发,认为一切人性都是后天现实社会关系的产物,因此,人既不是天生就是利己的,也不是天生就是利他的,人利己的道德行为和利他的道德行为一样,都是后天社会关系、包括后天的道德关系的反映。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大多数成员共同拥有的利益基础,使得人们可以通过充分发挥道德的特殊调节作用,来辅佐经济的健康发展,这种辅佐作用既不是替代或排斥法律的辅佐作用,也不是法律的作用所能包办的。道德和法律相辅相成,二者的作用缺一不可,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以健康、有序的发展的重要条件。主动地、有目的的发挥道德和法律的共同作用,特别是注意发挥道德的作用,这正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市场经济的优势之一。这也是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道德经济的最深刻的内涵。

【参考文献】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0年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经济学的伦理问题 厉以宁 生活〃读者〃新知三联书店1995年版

3.伦理学与经济学 阿马蒂亚〃森 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第五篇:公益慈善

公益慈善

说起慈善,我很自然就会想到会尊为“天使”的奥黛丽-赫本,正是因为她那颗充满慈爱的心让她的人格充满了光辉,最让人感动与震憾的时刻不是她手捧小金人,而是她抱起非洲孩童的时 刻;戴安娜王妃最优雅的时刻不是她穿着华美的礼服出席各种宴会,而是她亲吻智障儿童的时候;陈慧琳的魅力不是因为年轻,而是她有一颗挚热的心与低调的行动;爱让我们变得丰盈温润,我们有两只手,一只手帮助自己,另一只手帮助别人,爱让我们懂得生之意义。

听说,今年5月的一天,俊敏送儿子去幼儿园,路上碰到了在某职高工作的曹秀玲老师,她说“有个孩子烧伤了,你看看吧。”俊敏问:“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得看看是什么情况。”说话间,曹老师拨通了马文杰的电话。电话那边传来“阿姨,你救救我吧!”电话里,马文杰像落水者看到了救命的稻草,而这次电话也让王俊敏对从未谋面的马文杰再也放心不下。“不行,我要去看看。”俊敏开始做起了准备。

于是俊敏和十几个志愿者随同太原电视台一道,踏上了去岚县的路。马文杰家,他们看到了这个大面积烧伤的20岁青年。原来马文杰在西安学习修理汽车,做饭时因工作服上的油渍引燃,他被严重烧伤,由于前期治疗已花去近20万元,让这个普通的农民之家,几近倾家荡产,无力再治只好回到老家。全身包着纱布的马文杰说:“如果不能治好,经过5次植皮手术后,马文杰不但能下地,他的胳膊已经能活动了。医院为马文杰减免了部分治疗费用,院长、副院长各捐

了1万元,但是治疗已花了40多万元,而且继续治疗还需要很多钱。“社会上有这么多好心人帮助马文杰,我们会尽力为他治疗,但医药费短缺是目前最大的困难。”王占海院长说。“你还年轻,这么多人帮助你,就是希望你将来能做一个自食其力的人,能为社会做点事。”每次见到小马,俊敏都会这样鼓励他。“没有王阿姨和大家的帮助,也许我活不到今天。”马文杰感激地说。

尽管文杰是不幸的,重度烧伤险些要命;文杰又是十分幸运的,他得到了来自社会好心人的关爱和帮助,生命和未来就有了希望。

优美的姿态的来源是与爱同行,拥有美丽的眼睛是为了能看到比自己更困难的人,拥有苗条的身材是因为记得与别人分享自己的食物。一个良好的心态让我们懂得珍惜每一天,更懂得品味生活。

相信爱,爱使我们洁净心灵,化解焦虑,爱使我们无惧岁月的流逝,淡定从容,在这纯粹的给予中得到单纯的快乐。爱使我们的生活得更精彩,更美好。有了爱,就有了人世间的温暖。在这个故事中,好心的俊敏说:“有人求助于我,说明他有困难,我帮助了他,相信,他也会帮助别人,这也是爱的延续......”

下载论道德与慈善及公益的关系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道德与慈善及公益的关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慈善 公益

    慈善 公益背景链接:四川汶川地震后,社会各界向灾区踊跃捐款捐物,对地震灾区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给与了极大地物质和精神支持。2009年台湾“莫拉克”风灾又一次激发了国人捐款做......

    慈善与公益的区别

    慈善与公益的区别慈善和公益是不同的,公益不等于慈善,慈善产生公益,公益源于慈善。公益的职责是唤醒公众的良知。慈善是什么?慈善是给予,慈善是个人行为,是善心。背后捐多少,那是我......

    公益慈善“红”与“黑”

    卷入“吸毒事件”的满文军丢了两个“爱心大使”头衔――一个是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蒲公英爱心行动”的“爱心传递大使”,另一个是中国社工协会儿童社会救助工作委员会(下简称......

    论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关系

    论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关系 当前中国市场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市场经济发展与道德建设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关系,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道德建......

    大论文:论道德与法律的关系[范文大全]

    论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道德和法律是相互联系的。它们都属于上层建筑,都是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的。它们是两种重要的社会调控手段,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任何社会在建立与维持......

    慈善公益主持

    “爱心成就梦想”慈善助学捐赠暨助学金发放仪式主持词男: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学们、朋友们,合:大家****好!女:“爱心成就梦想”慈善助学捐赠暨助学金发放仪式合:现在开始......

    公益慈善概论

    这学期选了张江丽老师《公益慈善概论》这门课,这门课对我们当代的大学生来说很有必要,对培养我们的公益慈善信念有很大的帮助。我很喜欢看央视“感动中国”这个节目,每次看每......

    优选公益慈善发言稿[范文大全]

    我们的爱,能让软弱的人坚强,让悲观的人前进,让前进的人继续前行,让快乐的人更加快乐。 下面是由写写帮文库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选公益慈善发言稿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