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论文:论道德与法律的关系[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3 06:33: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论文:论道德与法律的关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论文:论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第一篇:大论文:论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论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道德和法律是相互联系的。它们都属于上层建筑,都是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的。它们是两种重要的社会调控手段,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任何社会在建立与维持秩序时,都不能不同时借助于这两种手段,只不过有所偏重罢了。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益、相互推动的。其关系具体表现在:

1、法律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道德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社会有序化要求的道德,即一社会要维系下去所必不可少的“最低限度的道德”,如不得暴力伤害他人、不得用欺诈手段谋取权益、不得危害公共安全等;第二类包括那些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增进人与人之间紧密关系的原则,如博爱、无私等。其中,第一类道德通常上升为法律,通过制裁或奖励的方法得以推行。而第二类道德是较高要求的道德,一般不宜转化为法律,否则就会混淆法律与道德,结果是“法将不法,德将不德”。法律的实施,本身就是一个惩恶扬善的过程,不但有助于人们法律意识的形成,还有助于人们道德的培养。因为法律作为一种国家评价,对于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法律所包含的评价标准与大多数公民最基本的道德信念是一致或接近的,故法的实施对社会道德的形成和普及起了重大作用。

2、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是法律的有益补充。第一,法律应包含最低限度的道德。没有道德基础的法律,是一种“恶法”,是无法获得人们的尊重和自觉遵守的。第二,道德对法的实施有保障作用。“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执法者的职业道德的提高,守法者的法律意识、道德观念的加强,都对法的实施起着积极的作用。第三,道德对法有补充作用。有些不宜由法律调整的,或本应由法律调整但因立法的滞后而尚“无法可依”的,道德调整就起了补充作用。

3、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况下会相互转化。一些道德,随社会的发展,逐渐凸现出来,被认为对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并有被经常违反的危险,立法者就有可能将之纳入法律的范畴。反之,某些过去曾被视为不道德的因而需用法律加以禁止的行为,则有可能退出法律领域而转为道德调整。

法律与道德又相互交叉与渗透,其两个重要表现为:一是法律意识与道德观念具有同一属性而相互联系,二是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调控范围有所重叠而相互包容。一般来说,凡是法律所禁止和制裁的行为,也是道德所禁止和谴责的行为;凡是法律所要求和鼓励的行为,也是道德所培养和倡导的行为。反言之,许多道德观念也体现在法律之中,许多道德问题也是可以诉求法律解决的问题。不过,从规范作用的范围来看,法律与道德对人们行为有着不同层次的要求。前者一般只能规定最起码的行为要求,而后者可以解决人们精神生活和社会行为中更高层次的问题。例如,道德可以要求人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而法律只能规定人们不许损人利己或损公肥私。

总之,法律与道德是相互区别的,不能相互替代、混为一谈,也不可偏废,所以单一的法治模式或单一的德治模式不免有缺陷;同时,法律与道德又是相互联系的,在功能上是互补的,都是社会调控的重要手段,这就使得德法并治模式有了可能。

第二篇:《道德情操论》论文

《道德情操论》

——论文

姓名:侯中华 学院:外国语学院 学号:21111133 专业:英语

联系方式:***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

最早接触世界经济学泰斗亚当.斯密是在高中学习历史的时候,学习到他所著的《国富论》,鉴于当时的对市场经济的兴趣,随即找机会拜读了该书。自此,对亚当.斯密这个人印象特别深,但具体的对他的其他作品并不甚了解。上大学以来,我习惯阅读各种书籍,希望并乐于通过多读书,读好书来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扩展自己的视野。由于之前有过了解,所以一直在寻找机会拜读亚当.斯密的其他作品,前段时间刚读完温家宝总理一直强烈推荐的《道德情操论》,刚好赶上选读课开始,所以写一些自己的读后感受吧!

好多人评论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是至今惟一的一本全面系统分析人类情感的著作,他要告诉读者:人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要受道德观念的约束,不要去伤害别人,而是要帮助别人。这种“利他”的道德情操应该永远地种植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而且,每个人对这种人类朴素情感的保有和维持对整个市场经济的和谐地运行,甚至民族的强盛将是至关重要。《道德情操论》告诉我们,一个社会,如果人人都只追求个人利益将会引发灾难性的后果。“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所以说人是复杂的,人不仅有私欲,也有情操。无论人怎么样自私,他都有一种“关心别人的命运,把别人的幸福看成是自己的事情”的本性。正因为人类懂得感同身受,拥有普世之爱,所以人才区别于动物;正因为守望相助,前人为后人栽树,小我为大我牺牲,人类社会才得以在恶劣的生存条件下存续至今。同时,《道德情操论》是一本心理学色彩比较鲜明的著作,所以亚当.斯密用同情的基本原理来阐释正义、仁慈、克己等一切道德情操产生的根源,说明道德评价的性质、原则以及各种美德的特征,并对各种道德哲学学说进行了介绍和评价,进而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基础,以及人的行为应遵循的一般道德准则。而同情、正义、仁慈、克己这些理论,在相当程度上,就是个人、群体社会心理的反映。

比如说,斯密在第一篇论述同情感时说:“因为这种同情的感觉,就像人性中所有其他原始的感情那样,绝非仅限于仁慈的人才感觉得到,虽然他们的这种感觉也许比其他任何人都更为敏锐强烈。即使是最残忍的恶棍,最麻木不仁的匪徒,也不至于完全没有这种感觉”“我们虽然并非不愿意和我们的朋友分享我们的喜悦,但我们更加渴望向他们倾诉我们心里的不愉快;他们同情我们的不愉快,比同情我们的喜悦,会让我们得到更大的满足,而他们对我们的不愉快缺乏同情感,则比他们对我们的喜悦缺乏同情感,更加令我们震惊。”在这里,斯密对同情的本质与特征的透视可谓入木三分!他明显倾向于人性本善论。斯密对最残忍的恶棍、最麻木不仁的匪徒,还持有一些最基本的性善的希望。也许,我们就应当简单地相信,这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好人。

就其实际价值和地位而言,《道德情操论》被称为与西方经济学的“圣经”的《国富论》不相上下,所以温家宝总理曾在多种公共场合多次推荐《道德情操论》,其用心之良苦,应能够促使人们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进行反思,从对亚当斯密的片面、庸俗的理解中解放出来,科学全面地理解真正的亚当.斯密,进而深入全面地从理论发源处理解市场经济理念。《道德情操论》告诉我们市场经济应该是一个讲道德的经济。没有诚信、同情心这些最基本的道德观念,市场经济就会引发灾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应当按照《道德情操论》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道德的市场经济。我们要特别重视社会公平与正义,把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在道义上赢得人心,促进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和谐地发展。如今我们身处千急剧变革的市场经济大潮中,每一个普通人都面临着贫富差距拉大、企业改革、股市非理性繁荣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人们身处其中又常常感到被自私、虚荣、妒嫉、仇恨、贪婪和背信弃义等不道德的情感所包围,因而更加向往感恩、大度、慷慨、正直、勤俭、自我克制等人性的美德。国家虽然是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但精神文明建设显然已落后太多,国人的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平亟需改善和提高。所以对于我们来说,第一是发展。第二是协调发展。我们要特别重视社会公平与正义。可能是亚当•斯密预见到了这样的结果,所以耗费毕生心血写成了这本被认为是至今惟一的一本全面系统分析人类情感的《道德情操论》,现在,我们正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路上,道德的作用和力量至关重要。用道德立身,用文明塑魂,用发展说话,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会比翼齐飞、并驾齐驱。我们优秀的中华民族,我们古老的中华国度,会真正焕发出耀眼的勃勃生机和活力,将向世人展现我们礼仪之邦和文明之邦的辉煌魅力。作为青年大学生,有使命需要我们来肩负的同时,更有义务等待我们去履行。爱国守法,尊师守纪是我们大学生应具备的最起码素质,摒弃那些不良学风和矫情的样子,加强自身的道德素养,展现大学生应有的风貌,不让有的人把我们称为堕落的90后,而是崛起的新一代!

通过对《道德情操论》的阅读,我认为这对我来说是一次思想情感的一次重要洗礼,我一边读一遍思考和反思,使我树立了正确的道德观,增强了我的责任意识,使我的思想道德更加成熟。

第三篇:选修课伦理与道德论文《道德情操论》

《道德情操论》 读后感

生活中充满了人与人的交往,我们的情感意识,对一个事物的看法,对一个人的看法,都在客观的,主观的变化着。但我们感觉也许难以洞察到它的细微的改变如何影响着我们的行为,而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这本书中对人类丰富多彩的道德情操世界作了简明扼要的理路说明,不仅在理论上给予我们知识,更是在现实生活中给予我们更多的精神鼓励与支持。让我们深深感受到来自古人哲理思想的经典感悟给我们的启迪,如沐春风一般。在(道德情操论)中斯密用同情的基本原理来阐释正义、仁慈、克己等一切道德情操产生的根源,说明道德评价的性质、原则以及各种美德的特征,并对各种道德哲学学说进行了介绍和评价,进而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基础,以及人的行为应遵循的一般道德准则。

如斯密在第一篇论述同情感时便说:“因为这种同情的感觉,就像人性中所有其他原始的感情那样,绝非仅限于仁慈的人才感觉得到,虽然他们的这种感觉也许比其他任何人都更为敏锐强烈。即使是最残忍的恶棍,最麻木不仁的匪徒,也不至于完全没有这种感觉”“我们虽然并非不愿意和我们的朋友分享我们的喜悦,但我们更加渴望向他们倾诉我们心里的不愉快;他们同情我们的不愉快,比同情我们的喜悦,会让我们得到更大的满足,而他们对我们的不愉快缺乏同情感,则比他们对我们的喜悦缺乏同情感,更加令我们震惊。” 他认为同情、同情心是人类天赋的本性之一,换句话说,情感互动构成社会生活天然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接着,他引出一个类似公理的常识,即相互同情的愉快,同情既能增加快乐也能减轻痛苦。如斯密在其著作中就有这样一段话“假如中国这个伟大国家连同她的全部亿万居民突然毁于一场地震,那么一个同中国没有任何关系的很有人情味的欧洲人会有什么反应呢。我认为,他首先会对这些不幸的人遇难表示深切的哀悼,他会忧心忡忡地想到人世无常,人类创造的全部成果就这样顷刻间灰飞烟灭。”在不久前发生的小悦悦事件中,广大百姓在知晓这一事件后无不对她的不幸遭遇报以同情,对她的父母报以同情,这种同情会减弱她父母心中的苦痛,人们在同情她的遭遇时心中也会得到一种满足。

作为一本伦理学巨著,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却又与哲学密切相关,哲学的思辨与严肃贯穿于整本书中。而对当今社会尤为重要的是亚当斯密对财富与道德之间的论述,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道德建设中却裹足不前,物质社会的快速发展往往导致人们为了追逐利益而牺牲诚信,或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而牺牲他人的利益。也许我们能从斯密的叙述中找到答案与解决方法。

亚当斯密认为:无疑,人都是利己的。经济人的利己体现在能够以货币形式衡量的物的获得上,而社会人利己的体现却是自身需要的感觉的获得,用现代经济学的概念,这种感觉即为“效用”,亦即对人而言,物的获得只不过是一种手段,目的却是实现自己想要的感觉。把人作为“社会人”,我们就可以理解很多“经济人”无法理解的现象。亚当斯密正是以社会人假设为前提,论述了人应当怎样才能更好的“利己”,答案正是“利他”。因为在利他的过程中,你会获得你所需要的感觉,这对当代中国人来说极具借鉴意义。

我们国家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一方面经济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人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却大大落后经济社会的发展,这就极易让人产生利益至上,或一切向钱看齐的观念,认为金钱可以带来一切。但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早已论述:金钱可以满足人最基本的物质需要,但买不来别人对你发自内心的尊重;金钱可以买来价值连城的艺术品,但能否从中获得艺术的感染从而让你获得高峰体验,却根基于你自身的修养。简单的说,金钱买不来感觉。

《道德情操论》从两个方面阐述了如何获得这些金钱所不能满足感受,一方面是应当如何对待自己;另一方面是如何对待他人。亚当斯密给出的答案是:“出于挂念自己的福祉,我们会具有审慎的美德;出于挂念别人的福祉,我们会具备正义和仁慈的美德”

在《道德情操论》中,斯密还告诉我们:一个社会如果人人都只追求个人利益将会引发灾难性的后果。“„„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这段话,对我们今天的发展很有警示意义。

总之,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当今中国社会尤为如此,这不仅是反映在它能提升我们的道德水平,而是它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今社会和人性,从而能帮助我们建立一个繁荣和谐的社会。这既是为了大家,也是为了我们每个人自己,因为正如斯密所述,我们都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可以全力追求自己的利益,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损害他人的利益,我们可以享有充分的自由,但却不能损害他人的自由,我们可以享受正当权利,但不能忘记自己应尽的任务。

第四篇:论保证保险合同法律关系2

论保证保险合同法律关系

--兼谈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合同

李利许崇苗

(李利北京师范大学北京100875

许崇苗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033)

[摘要] 对于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在法律性质上究竟是保险还是保证,在理论界争议颇大。我国新修订的保险法虽然明确规定财产保险业务包括保证保险,但并没有对保证保险进行定义。本文从界定保证保险的内涵出发,在剖析目前存在的错误观点的基础上,论述了保证保险的法律性质和保证保险合同的主体,进而提出了合理构建保证保险法律关系的总体设想,并力争澄清保证保险合同的独立性、法律适用以及与合作协议和保证担保的关系等理论问题,以期为汽车消费保证保险合同纠纷的解决和我国今后保证保险业务的重新开展提供理论指导。

[Abstract]Whether the Automobile Credit Guarantee Insurance,by nature of law, is a insurance or gurantee has been a major controversy in the theretical sphere.China's newly revised insurance law clearly provides that the guarantee insurance is included in the property insurance business, but the law does not give a definition of the guarantee insurance.This paper starts at defining the connotation of guarantee insurance, and discusses the legal nature of the guarantee insurance and subjects of guarantee insurance contracts,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existing erroneous views.Furthermore, this paper provides the proposition of constructing of the rational legal relationship of guarantee insurance, and strives to clarify several theoretical problems about the guarantee insurance, such as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guarantee insurance contracts, application of the law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operation agreements and guarantee insurance, and etc..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on resolving the disputes arising from the automobile credit guarantee insurance and re-launching of the automobile credit guarantee insurance products in China's insurance market.[关键词] 保证保险保险合同法律适用

Guarantee Insurance, Insurancecontract,Application of the law

一、问题的提出

保证保险首先出现于约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美国等商业信用发达的西方国家,最早产生的保证保险是诚实保证保险。保证保险在我国属于一项新业务,但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后,各财产保险公司于1998年纷纷推出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其基本内容是指由借款人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在不能按时收回贷款时,由保险人赔偿保险金。在该合同中,投保人为与被保险人订立机动车辆消费贷款合同、购买机动车辆的公民、法人、国家机 1

关和其他组织;被保险人则为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为投保人提供机动车辆消费贷款的金融机构。保险责任为保险事故发生后3个月,投保人仍未履行约定的还款义务,保险人按保险合同的约定负责偿还投保人所欠款项。投保人未能按机动车辆消费贷款合同约定的期限偿还欠款的,视为保险事故发生。在实践中,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业务操作程序如下:首先由保险公司、贷款银行和汽车经销商之间订立合作协议,作为三方合作的基础。然后,根据该协议,汽车经销商协助购车人与贷款银行签订汽车消费贷款的借款合同、与保险公司签订汽车消费贷款履约责任保险合同等。伴随着汽车消费需求的增长,车贷险迅猛发展,但自2002年下半年开始,形势急转直下,车贷险经营风险凸现,部分地区车贷险的赔付率高达100%。为此,2004年1月15日,中国保监会下发了《关于规范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从2004年3 月31日起废止原来的车贷险条款和费率,并要求各保险公司根据本通知要求重新制定车贷险条款费率,规范车贷险业务。从2004年4月份开始,车贷险全面停办。随着大量购车者逾期支付银行贷款,各地的银行纷纷起诉保险公司,要求保险公司依保证保险合同的约定赔偿借款人尚欠的银行贷款本息。由于理论界对保证保险的概念、性质、保证保险合同的主体及如何适用法律等存在不同的认识,再加上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规范保证保险合同法律关系,不同法院对该类案件的处理结果存在很大差异。因此,非常有必要从理论上对保证保险合同法律关系进行探讨。

二、保证保险的内涵

(一)我国关于保证保险的立法

我国的保证保险最早出现于国务院于1983年9月1日颁布的《财产保险合同条例》中,该条例第2条规定:“本条例所指的财产保险,包括财产保险、农业保险、责任保险、保证保险、信用保险等以财产或利益为保险标的的各种保险。”从条例的规定可以看出,保证保险是作为与信用保险等其他以财产或利益为保险标的的一种保险。当时只有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一家保险公司经营该项保险业务。因保险立法的不完备和缺少保证保险方面的经验,保证保险业务并没有真正开展起来。1985年3月3日国务院发布的《保险企业管理暂行条例》第21条规定:“本条例中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一)人身保险:指保险企业在被保险方人身伤亡、疾病、养老或保险期满时向被保险方或其受益人给付保险金的保险。

(二)人身保险以外的各种保险业务:指财产保险、农业保险、责任保险、保证保险、信用保险等业务。”1996年7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保险管理暂行规定》将保证保险列入所附的“主要险种名单”。我国2002年《保险法》虽未对保证保险作出规定,但该法用列举和概括的方式规定了保险公司财产保险业务范围,其第92条第1款列举的财产保险范围有三项:即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同时用“等”字进行了概括,给保证保险留下了适用的余地。中国保监会于2004年5月13日发布并于同年6月15日施行的《保险公司管理规定》对保证保险作出了规定。该条例第47条规定:“经中国保监会核定,财产保险公司可以经营下列全部或者部分保险业务:

(一)财产损失保险;

(二)责任保险;

(三)法定责任保险;

(四)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

(五)农业保险;

(六)其他财产保险业务;

(七)短期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

(八)上述保险业务的再保

险业务。”我国新修订的保险法则明确规定财产保险业务包括保证保险。1从上述立法中可知,保证保险是被我国保险立法所承认的,但对于保证保险的定义和内涵没有作出界定。

(二)保证保险的定义

保证保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保证保险包括针对雇主和雇员忠诚担保的诚实保证保险和针对合同履行担保的确实保证保险。诚实保证保险是指保证保险人于被保险人因其受雇人之不诚实行为或其债务人之不履行债务所致损失,负赔偿之责的保险。2确实保证保险是指被保证人不履行义务而使权利人遭受损失时,保险人承担赔偿责任的保险。狭义的保证保险仅指确实保证保险,汽车消费贷款合同保证保险是确实保证保险的一种。在国外,保证保险主要包括合同保证保险、行政保证保险和和司法保证保险等几种类型。我国《保险法》没有关于保证保险的定义,但在保险监管机构和司法部门的有关文件和批复中不乏有保证保险的定义,如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对保证保险的定义为:“保证保险是财产保险的一种,是指由作为保证人的保险人为作为被保证人的被保险人向权利人提供担保的一种形式,如果由于被保险人的作为或不作为不履行合同义务,致使权利人遭受经济损失,保险人向被保险人或受益人承担赔偿责任。保证保险合同与保证合同的区别在于,保证合同是保证人为担保债务人履行债务而与债权人订立的协议,其当事人是主合同的债权人和保证人,被保证人不是保证合同的当事人。保证保险合同的当事人是债务人(被保证人)和保险人(保证人),债权人一般

3不是保证保险合同的当事人,可以作为合同的第三人(受益人)。” 在保证保

险的定性上,理论界分为截然不同的两类:一类认为保证保险实质为担保。另一类认为保证保险属于保险的范畴。可见,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务上,都没有对保证保险作出统一的定义。笔者初步认为,保证保险是由债务人向保险人投保自己的信用,当其不能履行合同义务致债权人遭受损失的,由保险人承担赔偿责任的保险。

三、保证保险的法律性质

(一)关于保证保险法律性质的不同观点

国外学者一般认为,保证保险是保险公司开办的保证业务。有些国家的保险法如爱尔兰1936年保险法更直接将保证保险定义为“签发保函或保证合同”。我国目前对保证保险法律性质的认识,主要有“保险说(肯定说)”、“保证说(否定说)”和“二元说”三种观点。“保险说(肯定说)”认为,保证保险合同与相关的借款合同并存于经济生活之中。保证保险虽然从形式上看类似于一种担保,但其实质应为财产保险之一种,是保险公司以“保证”形式经营的一种新型保险业务。“保证说(否定说)”认为,保证保险是保险人为被保险人向权利人提供担保,如果由于被保证人的作为或不作为致使权利人遭受经济损失,保险人负赔偿责任。所以,保证保险虽是保险人开办的一个险种,但其实质是保险

4人对债权人的一种担保行为。“保证说”的主要依据是保证保险不符合保险法

规定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如保证保险的保险事故均是借款合同债务的不履行,即债务人违约,不符合保险法原理等。“二元说”则认为保证保险既具有保险的属1

2参见我国《保险法》第95条。参见我国台湾地区“保险法”第95-1条

3参见《关于保证保险合同纠纷案的复函》(保监法【1999】16号 1999年8月30日)

4参见最高法院(1999)经监字第266号批复。

性,也具有保证的属性。

(三)保证保险的法律性质

“保证说(否定说)”以保证保险不符合保险法规定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否认目前的汽车贷款保证保险是保险,究其根源在于理论和实务中以保险合同当事人主要是投保人的不同来划分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并把信用保险错位成保证保险。实际上,当事人的不同并不是区分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的标准,区分不同保险的实质标准应为保险利益和保险事故性质的不同:就合同之债投保,若以债权人为被保险人,以其合同之债请求权保险利益投保的,为信用保险;以债务人为被保险人的,以其合同责任保险利益投保的,为保证保险。1999年8月30日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保证保险合同纠纷案的复函也持此种观点。从这个角度讲,信用保险合同是指保险人对被保险人(债权人)的信用放款和信用售货所产生的债权提供担保而同订立的保险合同。在该合同中,投保人和保险人是当事人。投保人应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在债务人不能偿还债权人的款项时,保险人按照约定承担赔偿责任。保险人赔偿保险金后,有权向债务人或负有责任的第三人追偿。所以,信用保险合同的保险标的是信用风险。信用保险合同一般称之为商业信用保险合同,是一种分散信用风险的财产保险业务。而保证保险合同是指投保人为防范自身不能履行债务而承担的责任风险而订立的保险合同。保证保险与信用保险相比,在适用范围上是不同的。从风险的角度来看,信用保险承保的风险,是合同债权不能实现的风险;保证保险承保的风险,是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的风险。从保险合同主体和保险利益的角度分析,信用保险合同的当事人一般是债权人和保险人,债权人是被保险人,保险利益为被保险人享有的债权,是为债权人利益存在的保险;而保证保险合同的当事人一般为债务人和保险人,债务人是被保险人,保险利益为债务人不能履行约定债务而承担的责任,是为债务人利益存在的保险。从这个意义上讲,目前实务中的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保证保险,其实质为信用保险。原因在于该保险的被保险人是债权人,即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为投保人提供机动车辆消费贷款的金融机构,其保险利益实质仍为被保险人享有的债权。而在其他保证保险合同中,如诚实保证保险合同,因其雇主为投保人和被保险人,保险标的为雇员的诚实信用,保险利益为被保险人因其聘用的任何雇员的不诚实行为而遭受的经济损失,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保证保险。我们认为,真正意义上的保证保险在性质上属于财产保险,是指由保险人和债务人订立保险合同,并约定如果由于债务人(被保险人)不履行合同义务,致使权利人遭受经济损失,保险人向被保险人或受益人承担赔偿责任。从保险利益的角度分析,保证保险实质上为责任保险之一种,与保证担保具有本质上的不同。

四、保证保险合同法律关系的合理构建

(一)保证保险合同的主体

目前汽车贷款保证保险的投保人即与被保险人订立机动车辆消费贷款合同、购买机动车辆的公民、法人、国家机关和其他组织,只是名义上的投保人,实质上的投保人是作为被保险人的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为投保人提供机动车辆消费贷款的金融机构。借款人(债务人)只不过作为名义上的投保人代债权人(贷款人)缴纳保险费而已。从这个意义上讲,贷款保证保险的实质是信用保险。真正意义上的贷款保证保险合同的当事人应为投保人(债务人)和保险人,债务人也

是被保险人,并不存在被保证人的概念。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也认为保证保险合同保证保险合同的当事人是债务人(被保证人)和保险人(保证人),而债权人一般不是保证保险合同的当事人,可以作为合同的第三人(受益人)。5

(二)保证保险的保险事故

根据我国《保险法》的规定,保证保险事故的本质应为债务人客观上不能或无法履行债务。理由如下:一是债务人客观上不能或无法履行债务符合保险事故的要求,具有不确定性风险的特征;二是因为在保证保险中,若在债务人故意不履行债务的情况下,保险人也要承担保险责任,为防止道德风险,必然要在法律上设置保险人赔偿保险金后获得向债务人(被保险人)追偿权的制度。但在这种情况下,保险人承担赔偿保险金的义务,既不符合保险的基本原理,且保险人赔偿保险金后再向债务人追偿,也是不经济的,且会加大债务人恶意逃避债务的风险。若以债务人客观上不能或无法履行债务作为保证保险的保险事故,并不存在道德风险,也无设置追偿权制度之必要,且与保证担保区别开来。

(三)保证保险合同的定义

真正意义上的贷款保证保险合同的当事人应为投保人(债务人)和保险人,债务人同时为被保险人,其保险标的为合同债务,其保险事故应为债务客观上不能或无法履行,并不包括故意不履行债务。保证保险合同应定义为由债务人以自己为被保险人向保险人投保自己的信用,当其客观上不能或无法履行合同义务致债权人遭受损失的,由保险人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的责任保险合同。在该保险合同中,保险人赔偿保险金后,并不享有对被保险人的追偿权,使之和保证担保加以区别。因为若把保证保险界定为保险,并把保证保险地保险事故界定为被保险人客观上不能或无法履行债务,并把被保险人故意不履行债务视为故意制造保险事故作为保险人的免责事由,已经消除了道德风险的发生,再规定保险人的追偿权没有必要,也是没有法律依据的。因为在保险合同中,保险人只能享有代位追偿权而不是追偿权,否则,保证保险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也无法与保证担保区别开来。

五、需要澄清的几个理论问题

(一)保证保险合同的法律适用问题

保证保险合同的法律适用与保证保险合同的性质密切相关,关于保证保险合同的法律适用问题,应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来解决。对于因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合同发生纠纷的案件,应根据合同的主要内容、当事人责任、履约方式及合同目的等确定合同性质属于保险合同还是担担保合同,并据此确定相应适用的法律。6若认定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合同在实质上属于保险的范畴,不具有担保的性质,应完全适用保险法,并无适用担保法的可能和必要。若保险公司在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合同中或在银行签订的合作协议中明确约定为借款人的借款提供保证,属于名义上为“保证保险”,而实质上为保证担保的业务,银行向法院起诉要求保险公司承担保证责任的,应认定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建立保证法律关系,适用担保法认定保险公司的责任。

(二)保证保险合同的独立性问题5参见《关于保证保险合同纠纷案的复函》(保监法【1999】16号 1999年8月30日)

6参见2006年06月27日发布的《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

保证保险合同的独立性是指其与基础合同(如银行与借款人签订的借款合同)是否存在主从合同的关系。确立保证保险合同独立性的意义在于,基础合同无效是否导致保证保险合同无效。对于保证保险合同的独立性,理论界和司法界和存在截然不同的意见。笔者认为,保证保险合同在性质上属于保险的范畴,虽然其保险标的与基础合同密切相关,但保证保险合同与基础合同不具有从属关系,保证保险合同具有独立性。即基础债权合同无效,并不影响保证保险合同的效力。只要基础合同能够产生债权和债务,投保人就具有保险利益,该保险合同就是有效的,发生约定的保险事故,保险人就要承担保证保险责任。当然,保险人和投保人可以在保险合同中约定对无效保险合同不承担保险责任的除外。

(三)保证保险合同与合作协议的关系问题

在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业务中,保险公司和发贷银行通常都另外签有“合作协议”。“合作协议”是保险公司与贷款银行之间就开展机动车辆消费贷款业务而订立的约定双方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协议,通常约定银行贷款的发放以保险公司出具保险单为前提。有的学者认为,合作协议不能视为投保人与保险公司签订的保证保险合同的组成部分。其理由是保证保险合同的投保人并不是合作协议的相对方。7笔者认为,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合同的投保人在名义上是借款人,在实质上为贷款银行,因此,合作协议与保证保险合同的当事人是相同的,其内容构成保险合同的内容。只要银行与保险公司签订的合作协议,没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禁止性规定,可以认定为有效并作为确定当事人权利义务的依据。若合作协议条款与保证保险合同中关于保险人责任的约定相冲突的,有约定的冲突条款处理原则的,从约定。无约定的,应按照合同变更的处理规则来确定优先适用的顺序。

[参考文献]

[1] 许崇苗、李利著《最新保险法适用与案例精解》法律出版社2009年6月第1版 [2] 我国台湾地区“保险法”

[3]《关于保证保险合同纠纷案的复函》(保监法【1999】16号 1999年8月30日)[4]最高法院(1999)经监字第266号批复

[5]《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

(2006年06月27日发布)

[6]王萍著《保险利益研究》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7] 李祥俊、谢瑾:《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有关问题的法律思考》,载于《保险业法制年

度报告》2007

[作者简介]

李利:法学硕士、律师,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所副教授

许崇苗:法学博士,律师、中国注册会计师(CPA),现任中国人寿保险股份

有限公司法律与合规部副总经理。

通讯地址:西城区金融大街16号中国人寿广场A座6层邮编100033参见李祥俊、谢瑾:《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有关问题的法律思考》,载于《保险业法制报告》2007。

第五篇:道德情操论论文

道德情操论论文

一、洁身自好,谦虚谨慎。

亚当·斯密认为:“人之所以一心向上爬,就是为了想得到他人的尊敬和钦佩,想得到这些只能用两种方法:一是升官发财;二是洁身自好。不同的道路又导致了不同的心理状态:一种是野心勃勃,贪得无厌;一种是谦虚公正。前者虽然带着光环,却华而不实;谦虚谨慎的人显得虽然很得体,但除了那些慧眼人之外,很少有人注意。大多数人总是目光短浅地注视前者的财富和地位。后者虽然低调,但却是真正德才兼备的人,是社会的栋梁。我们若要效仿,也应该选择后者,不应该选择前者。”

洁身自好是极好的美德,而对于我们政府工作者,这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必须遵从的规范。王安石说:“吏不良,则有法而莫守;法不善,则有财而莫理”。只有为官清廉,才能做到寡欲、心平,否则,推行法制就没有保障。只有清廉,才不会因情害法、因私枉法,才不会放纵罪犯、冤枉无辜。读了《道德情操论》,明白了贪官污吏的本末倒置,他们被虚荣之心、被舒适安逸的生活状态迷了眼,而这一切,只是来源于他们对幸福和完美的抽象的想象,他们原是希冀借此获得他人的尊敬和钦佩,得到精神上的快乐,但却不幸本末倒置,被欲望指引,被物质蒙蔽,最终忘却了自己追求财与权的出发点。

谦虚谨慎,实际上我们的先贤也有很多的教诲。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曾经说过:“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做事到结束都像开始那样谨慎,就不会有失败的事发生;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也说过:“慎而思之,勤而行之”。考虑事情要谨慎,三思而后行,做事情时要勤奋;而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也提出:“我们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只要我们能够这样做,只要我们有正确的政策,只要我们一致努力,我们的任务是必能完成的”。这句名言,更是成为凝聚民心、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

人们对于新事物的认识总是从一个无知到有知、由浅入深逐步认识的过程。一个人无论多么聪明,多么有才华,但对世界的认识和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是有限的;一个人无论经验多么丰富,在错综复杂的客观事物面前,对问题的认识和处理难以考虑周全,面面俱到。因此,我们在待人接物和处理问题时,一定要持谨慎态度,切忌急躁轻率、鲁莽冒失。从近期反腐警示教育中一些干部犯错误的教训来看,不洁身自好、谦虚谨慎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二、先公后私,谨慎用权。

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崇尚道德。无论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还是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无不都以高尚的道德作为他们的至高境界。宋代文人苏辙就曾写道:“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至。”这就说明,道德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怎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三国诸葛亮文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我们要善于由大及小,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决不要以微小而不足道,细小而不足为。党员干部要有“先人后己,先公后私”的思想觉悟,始终把党的利益、集体利益、他人利益置于自己利益之上,好事、喜事首先想着群众,不搞近水楼台先得月,“利他”才是真正的利己。要做到艰巨任务抢在先,危难之际冲在先,改革创新闯在先。

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告诫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谨慎之心对待权力”。建筑行业管理部门手中掌握着全市建筑企业监管的大权,政策、制度一旦有所改变,就会有形形色色的人出来打招呼,开后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的信任与重托,都是在一定的范围、一定的限度内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则运行的。我们要学会辩证地看权力,应该明白“权为民赋,责重山岳”的道理,把权力看成是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工具,而不是当成谋求利益的手段。手中掌握的权力越大,越应该保持头脑冷静,把持住自己,谨慎用权,勤勉工作。

三、自我慎纵,公平公正。

“友谊、仁慈、大度”,这些美德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听任我们自己的选择;但在遵守正义时,我们感到自己按照正义行事,会比按照友谊、仁慈或者慷慨行事受到更为严格的约束。”

周恩来总理说过:“情义只有建立在人民的利益之上,才是伟大的、崇高的”。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在社会交往中坚持讲党性、讲原则、守纪律,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防止在前进的道路上迷失自我,坚持按照正义行事。

亚当·斯密认为正义这种美德不同于仁慈等其他的美德,它是用压力强迫人们在遵守,对它的遵守并不取决于我们自己的意愿,谁违背它就会招致愤恨,从而受到惩罚。他在18世纪就提出:“当权者可以强制那些在他管辖之下的人,彼此按照一定程度的礼仪行事。这种强制普遍为人所赞同。市政官员可以制定法规,这些法规不仅禁止公众之间相互伤害,而且要求我们在一定程度上相互行善。”

建筑管理,管理的是整个行业状态,目的是为了保证城市的发展,行业的平衡。在工作开展中,既要确保行业规章制度的运行,在建工程的安全状况,也要时刻“以人为本”,关注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因此,我们要时刻端正心态、摆正位置,自觉将自己置于组织管理、纪律约束和群众监督之下。特别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更应该能够坚持原则、恪守道德,绝不能言行相悖、表里不一。我们要自觉抵制各种诱惑,谨防手中的权力被人利用和赎买,使自己被权力之剑所伤。不管是面对政府机构、企业老板还是建筑民工,我们都要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以正义为导向,做到无愧于老百姓。

高尚的道德是对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基本要求,也是领导干部加强修养、保持本色的有效途径。当然,提倡谦虚谨慎不是胆小怕事,提倡谨慎用权不是固步自封,提倡公平公正不是患得患失,而是希望我们出言和做事都建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建立在了解的基础上。情感是人类共有的意识,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情感的进一步升华,而我们要做的是从高尚的道德情操中提炼出责任,对自己负责,对企业负责,对人民负责,要做到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细致严密。责任的履行往往要和勇敢结合在一起,表现为谦虚、公正、廉洁、利他,要胆大而心细,讲究策略而又注重成效。

下载大论文:论道德与法律的关系[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论文:论道德与法律的关系[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道德与发展

    论道德与发展 受父亲的影响,十岁我便开始涉猎一些武侠小说,通常是父亲看完一本,我便接着他看。小说里面的行侠仗义,救死扶伤,劫富济贫等等,都在我小小的脑海里根植下了所谓的“侠......

    论道德与社会公德

    论道德与社会公德 管理学院 11房管2班柴思亚 【摘要】道德作为规范人们的行为准则,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着引导和促进人们向善的功能。 【关键词】道德;社会公德 在社......

    论道德与法制

    论道德与法制 刘小飞 内容摘要:道德和法制作为维系社会的两大支柱,其功能和作用是相辅相成的,正确认识和处理二者的关系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道德 法制社会 作者简历:山东......

    论道德与幸福

    论道德与幸福 我们所在的世界,所有存在物,如人、自然界的事物,也包括精神世界的种种观念,都是存在的某种具体形式。虽然此在世界的所有的事物都是作为现象存在,存在的形式则在不......

    论道德与法律

    韩国文化研究 期末论文 班级:会计学系10级财务管理二班 姓名:程士利 学号:100313202 한국은 아름답고 매력적인 동양 국가 깊이 나를 끌어 독특한 지리적 위치와 문화 감정이며......

    论信用卡法律关系的独立性与牵连性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论信用卡法律关系的独立性与牵连性 张德芬 郑州大学法学院 信用卡当事人之间存在着多种法律关系,这......

    论海域权属和滩涂权属的法律关系

    海域权属和滩涂权属及其法律关系研究 内容摘要:关键词:海域使用权滩涂 法律关系 1 海域作为“蓝色国土”,日益彰显其战略意义和经济意义。滩涂一般是指沿海滩涂。由于潮汐的......

    论兼职中的劳动法律关系

    论兼职中的劳动法律关系案例简介:两个高薪白领一边在某公司做翻译工作,下班后在某洗浴中心做按摩和跳舞的兼职工作。某日被公司老板遇见,公司老板以兼职且影响公司形象为由辞退......